福建体育频道(精选10篇)
福建体育频道 篇1
1 设计背景
随着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新大楼竣工启用, 各个频道也陆续搬迁到新大楼制作节目, 频道也面临搬迁问题, 由于现在的设备都是比较陈旧的标清设备, 所以希望通过这次搬迁建设两个全新的高清演播室和中心收录机房, 随着数字视频网络技术的发展, 数字矩阵系统是电视中心实现节目共享的主要设备, 同样, 系统也需要配置新的矩阵系统, 矩阵在演播室主要功能在于视音频信号的调度和分配以及给分割器的输入, 给技术人员调度信号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应急情况下, 主备切换台都不能工作时, 矩阵也可以进行应急切换, 所以如何设计一套适合频道实际应用的矩阵系统是频道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2 系统需求以及矩阵系统的选型
新闻频道有1个中心收录机房和2个4信道高清演播室, 矩阵系统除了要完成各个机房内部信号传输调度的需求, 而且需要完成在3个机房之间调度信号, 如图1所示。
中心机房矩阵主要用来接收播出总控的外来信号 (EXT) , 还有SNG、微波、卫星、3G直播等各种调度信号, 还有用来收录卫星信号的调度, 中心机房需要送至少8路信号给1号演播室 (6路EXT信号, 2路备用) , 1号演播室至少需要送5路信号给中心机房收录采集 (PGM主路、PGM备路、CLEAN信号3路) , 其中2路用来备用, 用来通路坏掉或者高标清同播采集的时候用, 需要送6路信号给2号演播室 (4路EXT信号, 2路备用) , 2号演播室也要送5路信号给中心机房收录采集, 两个演播室之间相互也要有4路视频信号互通, 这里还涉及到信号传输的距离问题, SDI的码牢高达1.5 Gbit/s, 是SDI (串行数字分量) 码率 (270 Mbit/s) 的5.5倍, 使用75Ω同轴电缆和BNC接头, 传输模拟信号的75Ω同轴电缆可用于短距离传输HD-SDI。它对串行信号所造成的损耗可以被下一级输入设备的均衡电路恢复, 其最长传输距离为100 m, 相同的电缆传输SDI信号的最长距离为300 m。建议在高清数字系统中使用专门为传输HD信号设计的同轴电缆, 这种电缆使用了特殊的介质, 对高码率串行数字信号的衰减比较小[1], 这些是理论测试的值, 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保证信号的连续性, 如果直线距离超过150 m以上, 就要考虑用光纤传输。中心机房到2个演播室拉线距离至少500 m以上, 所以中心机房跟演播室之间传输高清信号都要用光纤传输, 这就涉及光电转换和光收光发板卡, 而且通路需要的比较多, 也会增加设备的投入。
系统安全性考虑:矩阵系统安全性主要有3个方面问题决定:1) 控制系统和电源的安全性, 当前主流的厂家的矩阵系统都有双备份系统, 所以这里不用考虑。2) 矩阵输入/输出板卡的安全, 不能1张板卡包含所有的输入输出信号, 这样输入输出板卡坏了只会影响到部分输入输出, 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3) 矩阵交叉点板的安全, 由于矩阵系统担负着信号调度和分割器的输入, 同时也负担着切换台故障的时候应急切换, 所以对整个演播室系统正常运行尤其重要, 而且演播厅是用来新闻直播的演播系统, 矩阵交叉点板卡对于整个矩阵系统非常重要, 如果交叉点板卡坏了, 那整个矩阵系统就没法工作了, 因此为了系统的安全性, 要求矩阵必须配备双交叉点板卡, 当其中个交叉点板故障时, 一旦系统监测到主交叉点板发生故障时, 自动切换到备份交叉点板, 完全不需要人为干预[2]。监看信号大部分通过矩阵调配提供, 实现动态信号监视管理。重要信号源要求有双路备份监看功能, 保证矩阵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基本的信号监看[3]。
由于3个机房都需要矩阵并且信号互通, 有两种完全不同架构的矩阵系统可以选择:一种是哈里斯, MI-RADA, EVERTS单体式的矩阵, 即中心机房和2个演播室各配备1台矩阵, 中心机房与演播室之间传输信号都用光纤传输, 2个演播室之间信号传输用视频线传输,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矩阵本身造价比较低, 3个机房的矩阵完全独立, 互相之间影响比较小, 系统也比较简单, 不容易出错, 但需要额外购买大量的光收光发板卡, 这些板卡价格也挺贵的, 而且可以调度的信号比较少, 矩阵之间要增加新的通路需要额外拉线和购买光发光收板卡。还有一种是EVERTS最新出的EMR分布式矩阵, 这种矩阵就是在中心机房的矩阵中放1台大的交叉点板和输入输出板卡矩阵, 其他2个演播室中心机房的矩阵机箱只需要配备输入输出板卡, 通过光纤连接到中心机房的大的交叉点板卡, 这样3个输入输出板卡都连接到同1个交叉点板卡上, 等于组成了1个大矩阵, 这样做的好处是3个机房的信号可以任意调度, 3个机房之间需要增加通路完全没有问题, 缺点就是由于中心机房到演播室距离比较远, 信号传输要通过光纤, 所以要额外购买EVERTZ 3505FR-XLINK用来传输演播室信号到中心机房交叉点板卡。通过EVERTZ这种矩阵使两个演播室的信号可以任意调度, 等于形成全新的1个演播室群, 由于3个机房之间信号交互都通过矩阵内部路由, 减少布线, 系统变得更加简单, 很多信号只要进入矩阵输入就行, 不需要再通过矩阵的输出拉线到3楼机房, 所以系统选用这款矩阵系统, 使系统更加稳定。同时矩阵还负责到分割器的输入,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EVERTZ独有的XLINK技术, 通过这个技术, 分割器的输入可以用过1根XLINK线连接, 每个XLINK线可以传输32路高清信号, 不需要占用矩阵的输出, 这样就极大减少了矩阵输出的规模, 同时由于形成了1个大矩阵, 机房之间的信号传输不需要额外拉线, 也不需要占用输入输出口, 矩阵的输入输出规模也可以相应地减少, 所以本文决定选用这款EVERTZ EMR矩阵系统。
3 系统框图和具体实现
首先, 需要确定矩阵系统的规模, 矩阵系统的规模主要是指:如果1个矩阵有M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 则该矩阵可以成为M×N矩阵[4], 根据系统当前输入输出的数量以及将来可能扩展的要求, 矩阵输入只需要有64路输入规模即可。对于输出, 由于EVERTS的矩阵到分割器可以通过XLINK输入, 同时3个机房形成了1个大矩阵, 减少了机房之间的物理连接, 所以演播厅矩阵输出的规模只要32路输出就足够了。整个矩阵系统如图2所示。
中心机房矩阵机箱配备2台288×288交叉点板卡, 矩阵规模为64×64, 1号、2号演播室同样配备64×32规模的矩阵, 演播室的每个输入输出板卡都通过2根XLINK经过EVERTZ 3505FR-XLINK电—光转换连接到3楼中心机房, 然后中心机房经过光—电转换分别连接到主备交叉点板卡, 这样等于每个输入输入都通过两个路由到交叉点板卡, 最大可能地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 这里需要计算光纤和EVERTZ 3505FR-XLINK的数量, 每个演播室输入64路输入, 双交叉点板就需要128路光发口, 输出32路, 双交叉点板卡就需要64路光收口, 分割器输入没有配备双交叉点板卡, 所以每个演播室有4个16分割器, 需要64路光发口, 所以每个演播室需要192路光发口, 需要64路光收口, 两个演播室总共需要384路光发口, 需要128路光收口, 总的需要拉512跟光纤, 每台EVERTZ3505FR-XLINK最多可以支持128路光电或者电光转换口, 而且可以任意配置输入输出的个数, 每个演播室刚好需要256个光电或者电光转换口, 所以配备2台EVERTZ 3505FR-XLINK刚好满足的要求, 同时为了最大可能地保障演播室系统的安全性, 演播厅的输出板卡还有一张冷备, 在矩阵设置时候, 2张板卡设置成同样的IP, 这样在演播厅输出板卡出故障的时候, 可以通过更换冷备板保证演播室正常运行, 这些板卡都是支持热插拔的。考虑到分割器的输入如果都是从矩阵输出, 如果矩阵系统发生故障, 那监看也全部黑屏, 导致直播事故, 所以还额外配置了2台单独的16路分割器, 这2台分割器的输入从各个设备输出或者视分直接接入, 等于是备份了一些重要的信号源监看,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演播厅系统的安全。矩阵系统控制面板的配备, 由于距离比较远, 为了保证控制面板连接稳定, 控制面板也光电转换通过光纤连接到中心机房, 1号、2号演播室各配置3台控制面板, 1台多母线面板, 带液晶屏, 放在技术工作区, 用来调度信号, 2台XY控制面板, 其中1台放在导播前面, 用来应急切换, 另外一台放在技术区, 用来技术人员调度常用的信号。
自系统运行以来, 给节目的制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3个机房的信号可以任意调度, 演播厅直播过程中需要调度信号非常灵活方便, 完全没有限制, 同样, 中心机房需要收录演播室的任意信号, 同时由于配置的是288×288的交叉点板卡, 当前只使用了192×128, 未来需要扩展系统只需要购买输入输出接口板卡和光电转换器, 就可以直接连接到这个矩阵系统中, 为以后的扩容提供了很大便利, 减少了未来的设备投入。
参考文献
[1]MARTIN J, VAN D.Precition video coaxial cables partl:returnloss[J].Belden Electronics Division, 2002 (11) :34-37.
[2]冯晓宇.浅谈当前矩阵系统的发展趋势[J].现代电视技术, 2006 (9) :96-105.
[3]谭锋, 邱宇哲, 余晖.南方电视台600平米高清新闻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 2010, 34 (11) :61-63.
[4]徐威, 李宏虹.电视演播室[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福建体育频道 篇2
1. 本案缘起
1)作为全国唯一的专业新闻频道,FJTV-4从一开播,就受到国内业界及目标受众群的极大关注。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品牌的“新闻频道”始终未能确立鲜明独特的性格,受众的理解度及好感度,更重要的是品牌忠诚度都不够理想,也就是说,对于目标受众群,“新闻频道”的品牌形象(Brand Image)是模糊与薄弱的。2)强化新闻特性的改版方案正在本频道导入与实施,这是本案得以提上议事日程的最佳契机。
3)FJTV虽有八个定位各异的专业频道,但现状仍是传播内容与目标受众相互重叠,纷争混战的局面,如新闻频道能够籍由现代而人性化的品牌形象脱颖而出,独占受众对电视媒体“提供信息”及“娱乐大众”两大需求之一极,培育出本频道的“重度消费者”(Heavy User),必能掌控更大,更稳定的商业利益。
2. 本案目标
这样,我们所致力的目标就呼之欲出:
1)消费者为导向,全力塑造“新闻频道”现代、人性的品牌个性; 2)配合频道改版,提供理念支持;
3)挤占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占领“新闻提供者”战场的制高点; 4)为广告者、代理商的媒体投入决策提供更明确、更清晰的依据。
3. 核心目标受众群
根据“20%的顾客创造80%的价值”这一营销铁律,我们将核心目标群锁定为: 1)定位在全省各主要大中城市; 2)初中以上教育程度; 3)18-45岁;
4)较少读报,较多看电视以获取新闻资讯; 5)重视群体关系(如朋友及家庭价值观),对变化极为敏感与好奇; 6)所处小环境中的舆论领袖或是信息复制与传播者。通过这一人群对次目标的辐射影响,“新闻频道”才能成为一个不断增值的品牌。
4. 概念的策略
这是一个奇异的时代,一方面是资讯高度泛滥,另一方面又是大量都市人群具有不同程度的“资讯饥渴焦虑”症候群特征。电视观众对新闻资讯的需求动因不外有二,一是功利层面的“降低决策风险”(我是否控制了足够的作为经济资源的信息?);一是潜意识层面的“身份认同与社群归属感”(变化发生时,是否只有我一个人被剥夺了知情权?)。
因此,“最快地满足好奇”应该成为“新闻频道”的独特卖点与利益承诺。我们将“新闻频道”的品牌价值链归纳如下:
目标观众群对电视新闻有着永无止境的需求——“新闻频道”是唯一以新闻节目为主的资讯管道,而且它具有其它种类媒体无法比拟的形象性与现场感——新闻传播最首要的特性是时效性——通过改版,新闻频道已具备快速报道,满足好奇的能力——新闻频道是福建最“快”的频道。
这样,我们得以集中火力,单一诉求:新闻频道,最快的频道。
我们将把“最快的频道”这一简洁有力、极富流行潜质的核心概念统一贯彻到本案的每一环节,以期在短期内为新闻频道建树既特立独行,又切合目标群需求的品牌主张,从而有力地区别于竞争对手,凸现出无法模仿的品牌价值。
“最快的频道”这一概念,既承诺“更多,更快的资讯服务”,又强化了“大事发生时打开新闻频道”的收视惯性,同时还展现了一种崭新的价值观与美学趣味:简约,快节奏,动感十足,当仁不让,平民视角------本案在着力推广“新闻频道,最快的频道”这一核心概念的同时,并将彻底摈弃两种常规包装套路:
1)将频道形象混同于观光旅游形象,从地域文化符号中断章取义,极尽虚无之能事; 2)将电视频道包罗万象之性质混同于频道品牌形象之面面俱到,致使千台(频道)一面,个性缺席。
5. 战术组合
以“新闻频道,最快的频道”为发想原点,我们将构筑如下一个完整的形象宣传战术组合体系。
1)频道品牌广告
分别从受众群,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三种主体出发,构想出如下四个宣传片、齐头并进,协力推广。
A 系列:资讯,创新生活。
讲述一系列有名有姓的普通人的故事(如公司职员,中学生,退休老人,渔民等),这是一群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各行各业的人。故事反映他们对资讯的要求,以及信息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改变。
角色选取有地域特色的普通人形象,鲜明亲切。角色反差尽可能大,不但描述了频道目标观众的群像,更使整个系列的内部形成强大的张力,使“资讯创造新生活”这个概念不断向前推行。
本系列对“资讯”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是直接围绕“新闻频道”来进行,这是对一个信息社会的全景式写照。我们强调“资讯”和“信息”本身对人的影响,至于故事主人公获得信息来源,可能是互联网,甚至是其他媒体,都不是我们要重点表述的。
一个频道的终极价值在于对普通人的关怀,本系列直接呼应“新闻频道”的资讯服务,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扣紧“最快的频道”的脉搏,使“新闻频道”新锐快速反应的形象基础上,更具人情味、人性化的感召力。片尾口号:资讯,创新生活。
B 系列:记者/编辑系列(每支30’’)
选择三个“新闻频道”报道过的有较大影响力的事件现场,类似“远华案”、“大台风”等,由当时负责的记者/编辑重回故地,回忆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交叉当时的新闻画面,以纪实手法,平静渲染新闻频道争分夺秒的敬业精神。片尾口号:大事发生的时候。
C系列:如果没有新闻.....将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频道诉求,牢牢锁定在“新闻”这个卖点上,以“如果没有新闻......”作为本频道的系列广告的广告语,推出一个系列宣传片。1)出海篇
上午的海滨,风平浪静。渔夫和平常一样告别妻子出海打渔平行剪辑,渔夫打渔,妻子在家边看电视边下厨 忽然,妻子从电视上听到台风警报的新闻, 妻子赶忙给丈夫打手机, 在丈夫返航的途中,风雨大作, 渔夫与大海搏斗之后回到了避风港 在海港上,夫妻相拥,喜极而泣 隐黑叠出
新闻频道的定版: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 片尾音乐。
2)父子篇
一个普通的家居环境
父亲与儿子互相比拼智力。父亲考儿子一些自然常识问题,有些问题儿子因为年纪的原因,回答不出,于是不服气,儿子灵机一动,想起从新闻频道刚看几条的新闻,儿子一口气提出几个问题,父亲哑口无言。最后,镜头落在儿子得意的表情上,背景是电视机,屏幕上显示
新闻频道的定版: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 片尾音乐。
D系列(姊妹篇)a “看热闹”篇(15’’)
年轻时尚男子途经闹市区的一条街道,发觉越来越多的市民聚集在一起,围观着某个们 现场,他敏锐意识到一定有重大事件发生,于是用力挤入人群,向中心奋进,结果是一间小杂货铺的黑白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频道”的某档现场节目,人群水泄不通地关注这台电视中的报道。
b.“飞奔”篇(15’’)
另一年轻时尚的男子途经另一闹市区的一条街道,发觉越来越多的市民向一个方向聚集围观,敏锐意识到一定有重大事件发生,于是当机立断,飞奔回家,打开电视,收看“新闻频道”,似乎对“新闻频道”将在这个时间作出现场报道深信不疑。片尾口号:最快的频道。
D系列:主持人系列(每支15’’)
为避免主持人形象宣传片常用的“以造型造星”及“苍白内心独白”两大窠,我们将另辟蹊径,以巧妙手法传递出“快”这一企业文化是如何渗透到作为员工的主持人身上的。
a.“快步”篇
俯拍的福州市某繁华街道大全景,熙熙攘攘的人流缓缓蠕动,一个衣着鲜艳的人影如箭般在人群中穿梭,步伐显然比周围所有人都快许多,她越来越接近镜头,略停,我们得以看清楚她,下方闪出字幕:郑苏 25岁 新闻频道主播 而后继续快步远去,穿梭在依旧缓缓流动的人群中。
片尾口号:最快的频道
b.“钟表”篇
长焦拍摄的厦门某古朴的街道,一男子向镜头走来,他抬头看钟楼在钟,大钟骤然快速运转,他转头看钟表店的座钟,座钟也突然加速,店员目瞪口呆。他走到镜头前,略停,我们得以看清楚他,他抬头看腕表,腕表也突然加速运转,下方闪出字幕: XX 30岁 新闻频道主播。而后他继续前行远去。
片尾口号:最快的频道 2)频道呼号系列(8”—10”每支)
选取全省范围内最有典型意义的5—8个场景,逐格拍摄从日出到日出的24小时,仍旧诉求:最快的频道,带出“新闻频道”是福建第一角落全天候的观察者及最快速的新闻报道都这一品牌形象。
呼号:这里是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
3)整合行销传播建议
A. 以交换广告资源的方式,取得在报纸等印刷媒体及车体、路牌等户外媒体的曝光机会。特别是省内主要城市的大巴车身,结合汽车流动的特性,可集中诉求:“我们必须比它快”。另外,在高速公路广告牌上,可作公益诉求:今天,我们已经报道了这条路上的35起车祸,请安全架驶,不一而足。
B.
福建莆田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初探 篇3
摘 要 本文通过运用调查、对比、讨论、总结和文献等方法对福建莆田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福建莆田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多方面因素,在解读这些因素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改进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初探
一、前言
随着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主要以体育教师为主体,过于强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权威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体育、参与练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的研究,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在新课程理念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而是以育人为宗旨,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并且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但是这只是一个观念上的变化,在实践中真正得到实施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旨在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福建省莆田市农村的小学13所五年级、三年级学生750人,其中男生426人、女生324人。24所小学体育教师100人。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按照学校大、中、小规模随机抽取13所小学3、5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问卷679份,其中无效问卷26份,有效问卷653份,有效率90.6%。为检验问卷可靠性,采用重测信度法,两次问卷发放间隔时间为19天,将统一的问卷在不同时间里交同一批调查对象各填写一次,然后逐人逐条求其相关系数,第二次调查50人,相关系数R=0.861。随机抽取24所小学体育教师100名,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94份,有效率94%,15天后,发放问卷30份,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相关系数R=0.885。
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变量联合的交互分析、数据的组间比较、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处理。
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将统计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性质及现状
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引发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指导思想的重新确立。然而,长期以来“重智轻体、重文轻武”的传统教育思想仍未彻底清除,学校体育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学校体育也未走出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过程技术化、教学组织一体化和教育目标达标化的误区。教学方法重传习轻体验、重管理轻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的标准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应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保持和谐完满的状态。学校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和家长对学生过高的社会期望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现状。可是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身体锻炼和运动技术的内容偏多,有关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致使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社会适应等目标得不到全面贯彻。可喜的是,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纳入体育课程的学习领域,这将在指导思想上提高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力度。
从小学体育教材选用情况、小学体育课现状、三、五年级体育课被挤占情况调查、场地器材状况等各方面调查分析研究发现:1.体育师资不足,体育教学观念陈旧;2.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单调;3.教学模式守旧,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匮乏。
(二)影响因素
1.学校对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有47.6%的学校体育经费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随着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原有陈旧的体育器材设备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体育经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体育经费的投人却止步不前。由于市场价格的不断提高,体育经费实际在减少,有的学校原来由企业或事业单位赞助性的投人几乎没有了,使体育经费紧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2.场地器材缺乏
场地器材是实施体育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是顺利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有力保障。在调查影响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原因中,有42.8%的小学生认为场地器材缺乏是主要原因,占第一位。调查的24所小学中都有田径场地,有200米的占82.5%,150米的占17.5%,学生活动空间有限,且适合学生活动的器材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足球场地多数设计的是小足球比赛场地,篮球场地都是成人化标准,不适宜儿童练习,能够让小学生使用的场地器材少之又少,影响了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3.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方法和手段陈旧
有45.5%的小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原因是教学内容单调、没意思,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另有34.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没有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说明目前莆田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体育健身的需求。
四、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
农村小学要逐步配备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人才,力争使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透《体育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学习领会《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要积极地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为体育教师的发展创设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二)转变教学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只发生在认识层面,还发生在实践层面。教育实践是形成教育观念的源泉和直接动力。要发展和建设体育教学,首先必须增强领导对体育学科建设的认识,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和指导,并把体育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为搞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要做到组织落实、机构落实、经费落实,对待农村基层体育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高度的认识,更要身体力行地实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教育教学带头人的作用,努力开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三)合理选配教材与安排教学内容
当前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意识观念。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彻底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功利思想与短期行为。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场地与器材的制约性。
(四)合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
除了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我们还应该大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利用农村基层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一方面,我们要巧用场地。我们可以通过平整校园来增加活动场地,还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校外场地,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如郊游、爬山、远走等。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没有场地、器材的小学,我们要因地制宜地自制活动器材,如捡沙袋、滚铁圈等。学校经济条件差,我们在教学中开动脑筋制作一些体育教学器材。同时充分利用身边现成的废弃物品,如矿泉水瓶、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等充当活动器材,这不仅弥补了我们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又能激发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对体育器材要合理地重复利用。在教学中要让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反复运用,让同一个器材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五)增加体育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现状
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器材作保证,学校领导要特别重视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一方面加大对体育教育的资金投人,改善现有农村小学体育资金投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需要。特别是场地器材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数量与时间,质量则影响他们的兴趣与安全。另一方面,尽可能利用社会对学校体育给予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社会投资于学校,学校造福于社会,社会同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体育改革需要社会的参与和协助。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不断前进,福建莆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将指日可待,各方面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变、完善。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潮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综合素质,为基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做出尽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登高,李永亮,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2000年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7.1.
[2]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毛振明,毛振钢.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2.
[4] 陈国成.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5]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4.
[6] 雷志灶.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长沙:湖南体育科学.1998.6.
[7]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5.4.
民俗体育文化探索——以福建为例 篇4
1 福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特点分析
1.1 项目种类多
就福建民俗体育项目分类来说,体现民间武艺类的项目有宋江阵、五祖拳、龙尊、罗汉拳、畲族拳等;生产生活类项目包括抽陀螺(打干乐)、舞狮等;岁时节日类项目包含放风筝、划龙舟、骑中秋“博饼”等;娱神慰祖类项目含有高甲戏、跳鼓阵、八家将等。人们可以根据项目的活动载体和自身需求进行选择,福建民俗体育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体能以及不同人群的健身娱乐需要。
1.2 表演与动作并重
福建民俗体育表演服饰和动作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传承福建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增强了民俗体育活动的动态形象之美,而且也扩大了表演项目的表现力,更凸显出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悠久。例如,在闽南广泛流传的“拍胸舞”者表演时赤足裸身,头上戴着一个长约10~20 cm形制特殊的草箍,犹如蛇之吐信。蛇是古闽越族的图腾崇拜物,借助“拍胸舞”得以保存,让我们至今能够领略古闽越族图腾祭祀舞蹈的遗韵。
1.3 集体性
福建民俗体育是集体性的,它的产生不是某个人的行为,是群众集体创造,其开展也是群众的集体参与,一般以氏族和村寨为单位。例如许多地方的车鼓队,一般由村里的社群成员参与,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成为活动的参与者。
1.4 宗教色彩浓厚
福建民俗体育的发展与宗教密不可分。福建民俗体育的形成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娱神慰神祭祀产生的运动舞蹈如高甲戏、八家将等;第二,各种民间信仰活动催生了福建民俗体育,比如“迎马祖、迎保生大帝”等;第三,福建民间信仰修炼及医疗活动,如身体修炼、导引气功等。对于那些宗教迷信活动,我们要加以正确引导。
2 福建民俗体育文化的功能
2.1 健身强体
在福建民俗体育项目中,如舞龙、舞狮、扒龙舟、跳绳、跳鼓、踢毽、扯铃、宋江阵、车鼓阵、布马阵、登山、打陀螺、跑旱船、踩高跷等,都可以利用选择不同的方式来锻炼身体,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2.2 娱乐交流
福建拥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随着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娱乐性也日益显露。比如在端午节龙舟竞赛期间的“抓鸭子”、春节“舞龙舞狮”等。福建民俗体育活动不仅成为调节民俗节日里娱乐喜庆氛围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成为汇聚福建民众集体智慧,体现他们追求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2.3 竞技功能
在福建的民俗节日活动中,带有一定竞技性的体育项目不可或缺,如赛龙舟、舞龙、舞狮、竞渡游泳等,都是福建民俗节日中体现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利用借助人们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制定相应的竞赛法则,让参与者在竞争的环境下体验胜利时的愉悦感与失败时的挫折感,力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2.4 文化传承
福建民俗体育文化凝结了一代代人的心血,是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的历史。通过民间武艺传承下来的福建民俗体育有宋江阵、五祖拳、太祖拳、畲族拳等;在生产生活中传承下来的有抽陀螺(打干乐)、舞狮等;在岁时节日传承下来的含放风筝、划龙舟、中秋“博饼”等;在娱神慰祖中传承下来的含有高甲戏、跳鼓阵、八家将等。根据以上列举的福建民俗体育项目,可以看出,民俗体育借助民间武艺活动、生产生活习俗、岁时节日习俗、娱神慰祖礼俗,使得福建民俗体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2.5 社群凝聚功能
传承久远的一些福建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强化社群的归属意识功能,它维系着本社群成员之间的团结亲密关系。如村落的舞龙活动,使参与活动的成员在行为方式上实现参与族群共同体的构成过程,并时刻准备着为维护本族的利益而承担自己的角色责任。这种包含宗教和民俗活动的舞龙活动,将本社群中的不同个体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面对生存环境。另外传统的龙舟赛事,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点睛等,比赛时,参与划船的人齐心协力,岸边的观众也涌现出强烈的气氛,一起呐喊、鼓劲、助威。赛龙舟活动便具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了当地社群的凝聚和相互协作。
3 福建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困境
3.1 生存环境
福建很多的民俗体育活动都源自于农耕劳作、生活习俗、神灵崇拜、宗教信仰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将改变福建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空间,在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历史潮流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学校体育教育主要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为主,使得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时缺乏对福建民俗体育文化的沿习与传承氛围,导致了民俗体育项目活动的缺失。
3.2 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福建体育旅游、体育休闲、民族风情等民俗体育活动项目被充当成一种文化资源,蕴含在其中的经济、文化价值逐渐被挖掘与开发。福建民俗体育文化带给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客观上保护了福建民俗体育文化。可是这也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促使福建民俗体育文化鲜明的宗教祭祀、娱神悅神、自娱等功能衰弱化。
3.3 价值取向
福建民俗体育文化源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福建地区设立专门的民俗文化管理机构很少,影响了福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学校体育原本是传承福建民俗体育文化的最佳场所,可受西方竞技体育观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却很少看见福建民俗体育的身影,这就需要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为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同步进行。
3.4 传承人才
福建地区民俗体育中的一些项目,如武术,很多主要是通过老一辈对年轻一代“言传身教”方式来传承的。有的靠“以血缘为纽带的传承”,出现在传承过程中“不传外姓、传男不传女”等现象。这种单一的传承机制,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相继去世,必将造成后备人才的严重匮乏,使得福建民俗体育项目面临传承人紧缺的困境。
4 发展福建民俗体育文化的政策建议
4.1 政府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部门要加强策扶持和引导,可以把福建民俗体育文化在内的民间文化发展作为文化政绩纳入考核当中。对此,有关部门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做起:一是努力营造当地独特的民俗节日氛围,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二是增加福建民俗体育团体的经费补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民间庙会活动;三是加强组织管理,深入挖掘福建民俗体育活动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
4.2 充分发挥学校的传承文化功能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地方,是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完整社区。将福建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程,加强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可控性和发展性,来排除福建民俗体育在自然环境下的发展困境。
4.3 注重发展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活化
福建民俗体育文化对民俗节日具有很强的依附性,民俗节日是民俗体育文化存在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善于在民俗节日中挖掘、整理那些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民俗体育活动内容,使之成为人们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4.4 建立传承人层级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应该确立福建民俗体育文化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的代表性项目,建立福建省内的民俗体育传承人委员会。对具有杰出贡献的传承人还应进行评优评先,建立积极的传承人激励机制,使民俗体育传承人形成健康、坚实的团体,促进福建民俗体育文化更好的进行传承。
4.5 民俗体育文化应继承性与创新性并存
福建体育频道 篇5
新闻频道在运作上有哪些主要特色?
第一,栏目编排既突出重点又合理有序,体现出较为周到的服务意识。
新闻频道在早晨、中午、晚间各主要时段均首播自办栏目。如早7点播出昨夜今晨最新的动态新闻《时事前哨》,中午首播《娱乐新闻网》,股市收盘后随即推出《财经新闻网》,晚18点开始依次播出《现场》、《自己故事自己拍》、《新闻故事》、、《时尚2000》、《每日拍案》,22点至午夜则首播《体育新闻网》及全天新闻要览的《新闻夜班车》。这样的编排同观众在不同时段对资讯的需求、收视心态相契合,也让不同生活习惯的观众群在不同时段可选看自己需要的栏目。
第二,栏目设置编排上的短小精悍和快节奏。
新闻频道所设置的栏目时间长度一般较短。除了《60分钟杂志》外,栏目的长度为30分钟的有5个,20分钟的6个,余下为1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这种以短栏目为主的总体设置,加上错落有致的编排,使得整个频道形成一种明快、活跃多变而有序的信息流程,符合频道的方针以及观众对新闻频道的收视心理。
第三,各栏目一律实行主持人主播制,这是与国际电视播出惯例(如CNN)接轨的一个举措。
绝大多数栏目播出中,从提要、提示、导语、串联词、点评到画外配解说,均由主持人一贯到底,这样就将主持人置身于参与新闻事件、在娓娓道来之中与观众一道见证历史的位置之上,易于获得观众的交流感和认同感(当然还取决于编辑、主持人的运用语言的功力)。各栏目的主持人都体现了频道的共同风格,即在充分理解节目内容的基础上同观众进行亲切和诚挚的交流。
第四,注重栏目编排的优化组合。
对于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关栏目经常采用两种编播手法进行重点处理:一是在栏目内采用“包裹式”编排来增大信息量。“包裹式”编排,又称为“连锁式”或“套装式”的编排。一般是由最新的突发的消息为由头,迅速整合相关的连锁反应、新闻背景、新闻分析、专访、评论和知识性的阐释等多种新闻手段来满足观众的知情欲和探究心需求,强化报道的深度,通过这种集约化的编排巧妙地实现组织、引导舆论的作用。犹如在战斗中运用多种武器,各显其能,自然比只用单一武器孤军作战更显神威。当然,“包裹”有大小之分,我认为,只要有上述三种体裁的组合即可称之为“包裹”。在《时事前哨》、《2000》、《现在中国》这几个天天瞩目国内外大事和热点新闻的栏目中几乎已形成“一日不可无包裹”的编播特色。二是遇到重大题材,继第一个栏目发布消息之后,在当天随后的其他栏目相互策应,优势互补,就这一主题,把文章做足。比如7月11日早7点《时间前哨》播报中美女足决赛结果之后,《体育新闻网》评析中美双方战术、技术的得失,《论语》请嘉宾畅述女足精神,而晚上的栏目则播发了题为《中国的玫瑰,世界的玫瑰》的评述。同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签定之后,当晚新闻频道各有关栏目,也迅速作出反应。这些例证都充分显示频道化的整体优势。
第五,广泛开辟信息来源,并予以充分开掘、利用。
丰富的信息源是新闻频道实现大容量、快时效的前提。他们在本省进行自采的同时,还开辟了诸多的信息渠道:例如,1、同省内9个地、市台合作,为他们配备了部分数字化设备,可及时通过微波传送新闻素材;2、同省环保局,本台经济中心、体育中心合办《环保时刻》、《财经新闻网》和《体育新闻网》;3、从其他媒体获取第一手素材。比如,遇到报道国际重大事件之时,经常直接采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外记者,用长途电话录音代替图像解说。在省内请《海峡都市报》记者经常提供他们采访中所摄录的声像素材;4、订购或购买新华社等国内外节目制作机构所发行的栏目或节目。同时还分别从全国省级台和城市台新闻节目交换网中选稿。
面对上述纷至沓来的各路信息资源(自然还有大量的报刊和来自网上和观众的信息)新闻频道成立了阵容强大的信息中心,夜以继日专人值班,从中初选、编译可用资料,为各栏目制片人、责编快速提供大量的“情报”和“粮草弹药”,实现全频道资讯共享。这正是实现“更多、更快资讯和服务”可行性的重要保障。
第六、在设备上,新闻频道是大陆第一家全数字化的频道,在国际新闻编译和部分栏目编辑上实现无磁带操作,非线性编辑全在硬盘上完成,保证了编辑的准确、安全、灵便、高效和突发新闻迅速播出。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新闻频道在管理机制、节目质量考核、广告的品牌战略以及频道的整体包装等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四
福建体育频道 篇6
新媒体正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渠道。新的媒介形态与传播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应当清楚地意识到新媒体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挑战。
(一)新媒体分流着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收视群
新媒体的收视群比较年轻,主要是以网络电脑、手机为主的年轻人;看传统电视媒体的较多为年长的,对新媒体还不是那么熟悉的人群。但是后者已经逐渐被前者影响,并有加入其趋势的现象。新媒具有比较多的传播优势,它不仅具有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还为用户提供了随时随地的自主选择权。用户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方,而成为信息的主动接收者、提供者和发布者。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从“我们听你说”转向“我们都在说”,已经渗透至人们生活各个方面,满足了受众日益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这无疑将会为新媒体带来更多的受众,相对地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受众就少了。
笔者通过上网查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 年5 月份推出的《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 其中详细说明了目前互联网用户主要通过PC电脑上网看视频,使用比例达96%。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等视频网站以其新、奇、特的内容,及时、互动、点播的特长,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楼宇数字媒体电视、户外电视屏等视频媒介等新兴视屏也分流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电视媒体受众群,极大的冲击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二)新媒体分流着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广告客户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经营方式、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上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新媒体分流着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广告客户。虽然福建新闻频道开播以来,打造了《现场》、《环球报道》、《F4 大搜索》、《看东岸》、《新闻2100》、《新闻追追追》 等一系列高品质高收视率的名牌新闻栏目,并且在不播一档电视剧的情况下创造了连续多年广告创收过亿的经营业绩。 随着受众眼球的转移,广告客户开始逐步把视线投向了新媒体。很多企业也开始注重整合营销,而不是简单的电视硬广的投放,它们开始自己建立企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组织策划一些受众乐于接受和关注的活动,形成更有效的传播。
其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去除了传统媒体固有的形态壁垒和行政边界,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在福建地区的电视受众,他们不再具有很强的地域归属感,由于电视栏目强势的宣传和引领而收看更具影响力的其他地域的节目。互联网、楼宇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广告投放平台,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预算也在开始改变了,这样的趋势无疑给电视新闻媒体带来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
同样的道理,福建新闻频道作为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代表,也同样受到强大的压力,新媒体分流着原来的电视受众和广告客户。
二、新媒体环境下福建新闻频道如何突围
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惟有积极正面应对才能拥抱这个时代,而不应该产生悲观的情绪,畏惧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强大冲击,甚至认为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电视媒体。那么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去应对呢?根据个人的认知,下文笔者将对福建新闻频道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突围进行探讨。
(一)研发推出统一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程序
福建新闻频道经过十四年的发展积累,创造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拥有专业的新闻采编团队,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做到了双丰收、双领先,在业界以及广大观众中都有了良好的口碑。相较而言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他们最缺乏的恰恰就是“专业”。福建新闻频道强大的新闻采编团队可以制作出内容鲜活、专业、可视性强的视频作品,这恰恰是新媒体的大多数公众个人所无法企及的。强有力的内容支撑再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和渠道优势进行传播,将能够弥补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时间的线性限制,通过新媒体的渠道来拓展和延伸新闻事件的背景及后续跟进报道,借此提高观众的粘性和积极互动。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随身设备和获取资讯的主要方式。目前福建新闻频道已经实现了电视、网络的同步直播的技术实施,将来还可以在手机、移动电视等领域实现同步直播技术的开发,这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对于电视新闻这样的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全覆盖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性使其产生具备革命意义的三大特征:一是全程收看(听);二是伴随收看(听);三是实时反馈互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于2013 年5 月份推出的 《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也指出移动端用户常用视频客户端观看,要求界面更加友好、信息查询更加方便快捷、内容更加丰富及时。因此有必要研发并推出统一的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程序,统和整个福建新闻频道的电视和网络等传统媒体资源,以本地新闻资讯为文化切入点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在有效增加电视原有受众群体粘度的基础上,重点拓展青少年受众群体和外地受众群体,形成新的生产和经营增长点。
有了这样一个自己的移动客户端之后,福建新闻频道应该充分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渠道,把“真实的力量”这个品牌打响。与其他视频平台如爱奇艺、搜狐、腾讯等端口接通, 最快速度的使其他平台能够看到福建新闻频道节目的更新。 并通过百度SEO关键词优化,帮助受众更快的找到自己的节目。
作为福建新闻频道自己的APP,重点在于利用媒体影响力建立较为广泛的客户群体;以整合媒体有效内容和强化社交互动功能为突破点;通过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来指导和优化内容生产;介入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来拓展营销手段,有效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过渡。
(二)充分运用电视直播手段、用足电视新闻特色
虽然新媒体在信息更新上速度快、数量大,在时效和信息量上能够极大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但是传播的信息往往是个人体验式、表面化、片面化。电视新闻能够及时有效把采访到的第一手影像资料通过电视传达给老百姓,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台专业的电视新闻编辑系统。建议福建新闻频道应该更多的鼓励运用电视直播手段,实现电视新闻真正的在第一现场进行声画同步传递。
《防抗“苏力”台风直播报道》就是2013 年频道整合资源创新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的力作。7 月13 日,2013 年以来影响福建最大的第7 号台风“苏力”正面袭击福建。在集团的部署下,新闻频道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防抗工作重点,派出30 多路记者,通过SNG、光纤连线、3G连线等多种形式,整合各路资源、快速出击、灵活调度、积极创新、确保实效,从7 月13 日11:00 到22:00 完成了直播8 小时、持续播出9 个小时的防抗台风“苏力”特别报道。全天最高收视率达5.54,直播8 小时平均收视率1.4,市场份额7.72,分别比前30 天同时段增长了211.1%,154.8%。在此次直播报道中新闻频道开通了微博互动平台,尽力拓宽新闻渠道。直播期间,资讯主播通过微博墙不时展示观众拍摄的台风天见闻图片,不仅丰富直播了信息量,更重要的是还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成功实现了集团赋予频道“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第一信息发布平台”的光荣使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扬。因此,应该鼓励更多的运用电视新闻直播手段。
新媒体来势汹汹,福建新闻频道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传播方式上都要积极转型升级,但是目前来看,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找电视新闻的出路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受众新的传播需求,更新观念、转变思维,积极探索新的报道模式。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潮流,及时研发推出统一的移动客户端程序,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来影响更多的受众。尽最大努力的去运用电视新闻直播手段,用足电视新闻特色,这样才能发展得更加稳健。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如何求新求变从而力保传统媒体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通过新媒体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所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结合福建新闻频道的发展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适时地推出统一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程序,充分运用电视直播手段、用足电视新闻特色。
福建体育频道 篇7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兼职,影响因素
1 前言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们为了能顺利就业,在毕业前积累足够多的社会经验,在大学期间就利用各种机会和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本文以部分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课余兼职现状的调查分析,着重研究大学生课余兼职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总结出当前体院学生课余兼职现状,问题及对策,从而为规范,避免和减少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给大学生兼职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并完善大学生兼职与学校和用人单位的统一提供有效合理的建议和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方法及框架思路
2.1 研究对象
福建师大体科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莆田学院体育系,龙岩学院体育系体育专业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网上、图书馆内有关大学生兼职的论文及有关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和文献,结合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最后发放问卷,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1000份,有效问卷980份有效回收率百分之九十八。
2.2.3 数据统计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课余兼职的现状
3.1.1 学生课余兼职的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活动,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课余兼职动机是大学生从事兼职的内在动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余兼职有多重动机和目的。结果显示76%的大学生选择做兼职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有51%的人选择体验社会,增加社会阅历,有83%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通过做兼职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解决生活困难。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是为了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结交更多的朋友,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而选择做兼职的。通过兼职,大学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更正确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
3.1.2 学生课余兼职的种类与所学专项参照
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包括球类,体操,田径,武术几个大项,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体教专业的学生更多的从事与体育有关的兼职工作(表2)。在球类,体操,田径,武术这四个大项中分别有53%、50%、35%、46%的学生从事过教练类的工作。以上数据说明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余兼职的种类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很大的联系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1.3 学生寻找课余兼职的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便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信息寻找兼职,这部分的学生占到了50%的比例。从表4中也看出,中介(42%),校园海报(40%),朋友同学介绍(35%)也是大学生寻找兼职的主要渠道。
3.1.4 学生课余兼职的时间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52%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去做兼职,寒暑假时间相对较长,兼职时间充足和系统,特别是暑假,大多数的学生利用这个假期到各俱乐部,运动场馆去做教练,陪练,救生员等。一方面获得了不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丰富了假期的生活。另外周末(49%),节假日(38%)(五一,十一等)也是学生常去做兼职的时间。也有29%的学生利用任意空闲时间去做兼职,但这部分学生牺牲了自己部分的学习和娱乐时间,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合理安排。
3.2 学生课余兼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2.1 学生课余兼职中存在的问题
有31%的学生寻找兼职的途径有限,觉得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兼职。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余兼职的方式主要有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和校外兼职,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有限,大部分学生只好寻找校外兼职,寻找校外兼职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和中介所,然而大学生社会经验普遍缺乏,鉴别能力较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5%的学生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受到过非法中介和虚假信息的欺骗。
拖欠、克扣兼职大学生的工资是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一大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37%的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遇到过此问题。由于兼职大学生对用人单位来说只是临时工,因此这种身份也决定了其利益更容易遭受侵犯。同时,由于现行劳动法未将大学生纳入到调整和保护的范围内,使用人单位利用这种法律缺位侵犯大学生的利益提供了便利。
有28%的学生未能合理安排课余兼职,使兼职未能顺利进行。一些大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甚至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兼职中,兼有多份工作,甚至为了繁重的业务不得不逃课,精力无法集中到学业中,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业(见图)。
3.2.2 影响学生课余兼职的因素
从表5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课余兼职的因素主要有学校,个人,用人单位,社会几个大的因素。
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课余兼职表现着积极主动的态度,然而学校有限的勤工助学岗位资源难以满足在校生对勤工助学岗位的需求,由于学校缺少指导学生兼职的组织机构,没能给学生兼职提供更多的兼职信息和兼职途径以及给学生兼职足够的指导和引导,导致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对学生兼职的行为管理失效。很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遭遇很多不合理的对待。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从事兼职具有一定的共性:寻找兼职途径有限,兼职种类比较单一,与自己的专业联系较密切,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课余兼职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但学校给予的关注,指导和引导不够。
3.在兼职中获得锻炼,增加收入减轻家庭负担,增长社会阅历已成为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课余兼职的主要目的。
4.当前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大部分学生能合理安排兼职,使兼职和学习和谐展开,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合理安排课余兼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5.福建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比较薄弱。
6.当前保护兼职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缺乏,社会和政府对兼职大学生的从业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合法权益在兼职过程中屡遭用人单位的侵犯。
4.2 建议
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折射,应该引起学校,社会各方的重视。
1.学校应把学生兼职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管理中,使其良性发展。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兼职指导和引导,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社会和政府应对相关法律条文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把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对兼职大学生的权益加以保护,对用人单位加以规范,监督并加强管理。
3.作为劳动关系一方的兼职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和承受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应对兼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兼职顺利的进行。
4.兼职的大学生要合理安排兼职和学习时间,正确处理学习和兼职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米霞.对高等院校学生兼职状况的思考[J].前沿.2004,(9).
[2]陈力.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6).
[3]经索,吴亚子.《大学生兼职情况报告》[J].青年研究,2005(19).
[4]李鸿建,曹婷.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的困境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5]邓岳南.大学生兼职期间权益保护问题探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6]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
[7]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J].理论观察,2006,(1).
[8]何烨.大学生兼职,影响学习吗[J].成才与就业,2005,(19).
福建体育频道 篇8
1、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根据本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 对于福建省从2004-2013年十年来有关公共体育场地投资结构和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 研究中对于投资特征中的若干指标数据, 采用动态相对数分析的方法, 对福建省近10年来的公共体育场地投资结构的特征及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为今后福建省公共体育场地的建设与投资状况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 比较分析法、相对数分析法、数学关联分析法等。
采用动态相对数分析的方法, 方法的实施主要包括原始数据的提取、预处理, 与相关系数和比较分析等。
3、研究结果
3.1、2004-2013年福建省公共体育场地投资金额的动态分析
将2004-2013十年内福建省对公共体育场地的投资金额汇总如下。为了充分体现了动态意义, 呈现十年内投资结构变化的情形。采用动态相对数的三种形式:定基比、环比、年增加值进行分析。将福建省对公共体育场地的投资总值与福建省生产总值相比, 考察福建省对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
(Á1) 定基比。
以2004年福建省公共体育场地的投资总值作为基数, 将之后九年的指标数值与之相比。由分析结果来看, 2004-2013十年间, 指标的定基比出现总体发散趋势, 说明投入资金量总体增长趋势。但发散程度并未逐年增大, 而是个别年份偏低。其中, 2011年的投资总量最大, 已达到2004年的6.5倍。
(2) 环比。
将各个时期的指标数值与前一期的指标值相比, 用百分数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环比=qi/qi-1×100%。由表中看出比较结果, 在2004-2013十年中, 有五年的投资金额大于100%。也就说明仅有这五年的投资金额大于前一年。2006年的投资上升幅度最大, 与前一年相比达到了274%。从总体来看十年间的投资金额, 并未是逐年增加, 出现了阶段性的上升与下降, 说明投入资金额不稳定。
(3) 逐年增加值。
由表看出, 2007年、2009年、2012年这三年的逐年指标为负增长。纵观2004-2013年的资金投入情况, 定基比值是总体增长, 突出表现在2006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到2008年北京奥运期时期我省体育场地投资出现一次小高峰, 北京奥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省体育场地的发展。根据2010-2012年投资数量的突出表现, 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 其中大部分是建在农村和社区。这充分体现了《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贯彻落实, 进一步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从表1的后两项指标来看, 投资数量并未随着GDP逐年增长, 占GDP的最大百分比是在2008年的0.263。
3.2、2004-2013年福建省公共体育场地区域投资金额比较分析
由表2看, 调查显示:福州、厦门、泉州经济发展迅速, 2004-2013十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27300.81 (亿元) 、18175.6 (亿元) 、30945.08 (亿元) , 这三个地区就占了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0.7%。考查用于公共体育场地的投资时发现此区域的金额数量显示较大, 占全省总投资金额的58.9%。明确地说明了体育场地的建设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调查结果显示, 三明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省第六, 然而投资量超过了漳州、龙岩位居全省第四。人均年投入量居全省第三。进一步深入调查原始数据经费来源时发现, 三明市中心体育场的建设资金量占较大部分。此场地建设, 为迎接2011年的省农民运动会时,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2006年在龙岩举办的省运会都为当地的体育场地建设起到了拉动作用。由此说明了, 重大赛事的开展是拉动体育场地建设投资的又一大因素。
3.3、2004-2013年福建省公共体育场地投资建设资金来源结构分析
由表3看, 纵观十年间我省公共体育场地的建设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是场地建设的主要来源。社会捐助的资金本身具有不稳定性, 这一特点从表3中也能看出, 不能成为财政来源的主题。体育彩票的发行量又受到一定的数量限制, 所以体彩公益金也不会成为资金来源的主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 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不断完善, 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规模不断扩大, 政府在实践中对包括群众体育场地在内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 政府、市场和自愿组织三方相结合的供给新模式已初见端倪。然而, 无论采取何种供给模式, 政府终会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核心部分。政府有向公民提供服务的责任, 因而, 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的来源部分始终是主题部分。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 从总体来看十年间的公共体育场地投资金额, 指标的时序数列不属于平稳增长型数列, 不存在周期性变化, 因此, 并未是逐年增加, 而是出现了阶段性的上升与下降;
(2) 福建省公共体育场地的投资数量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的公共体育场地的投资建设是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基础的。重大赛事的开展是拉动体育场地建设投资的一大因素;
(3) 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是我省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来源。资金来源的其他渠道虽然呈总体上升阶段, 但无论采取何种供给模式, 政府终会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核心部分。这一现象主要是由行业本身的特征决定。
4.2、建议
(1) 根据各地区特点, 科学把握体育场地建设发展多层次、多目标规律, 注重体育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逐步改善县市区的体育场地投资不平衡状况;
(2) 重大赛事的开展是拉动体育场地建设投资的一大因素。各地市要抓住机遇, 积极申请与策划重大活动, 从而拉动资金对公共体育场地投入;
(3) 各级政府要持续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 将场地建设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参考文献
[1]丛湖平.体育统计学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
[2]魏华, 权德庆, 雷福民, 李伟平, 樊冬菊, 王楠, 王璠.中国群众体育场地发展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体育科学2012, 32 (7) .
[3]杨吉春.吉林省群众健身体育场地问题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2) .
福建体育频道 篇9
( 1) 研究对象: 将福建省高校的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数理统计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技能教学训练及技能大赛现状
为促进体育师范生的技能发展,多个省市的体育专业院校都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如重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校都开展了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而河南省更是将这类竞赛提升到省级竞赛的高度,从2003年开始,河南教育厅就开始举办全省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这其中也包括了体育师范生的技能大赛。
相比之下,福建省一些学校的体育师范生能够参加的技能竞赛较少,有些院校甚至没有此类活动。在调查的几所高校中,闽南师大、莆田学院、三明学院的体育系等都没有开展过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或是武术比赛、体操比赛等相关的比赛,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也仅开展过一次技能大赛就停止举办了,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展的竞赛相对较多,如片段教学比赛、实习会操、书法大赛等,可见福建师范大学作为福建省最早的师范类院校,对师范生技能的重要性和锻炼的必要性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位,但除了相关的校内单项竞赛外,这种竞赛并未推广到全省,校际、省际交流平台的缺失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福建省体育师范生教育教学的交流。
( 二) 影响技能大赛开展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可大致得出学生对于影响技能大赛开展因素的看法,其中觉得学校及教育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的分别为99人和89人,占86. 8% 和78. 1% ; 与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该项活动有关,还与一些学校的资金、硬件设施不足相关,综合这些观点,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福建省开展此类竞赛的主要因素。
1. 学校、教育部门方面因素
学校、教育部门对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的认识和定位不明确,不能正确认识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的本质,没有意识到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可以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造成了学校、教育部门不够重视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学校和教育部方面也就不会投入财力物力开展竞赛。
2. 学生个人因素
当学生没有平台展示时,在确定努力方向或掌控自身行为时会出现一些差异,他们对技能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出现了不同的定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此类竞赛活动,此外学生的性格不同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这类竞赛采取回避态度。
3. 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组织与实施因素影响
福建省的部分院校开展片段教学、书法等单项比赛,但这些比赛的组织形式单一,比赛项目内容的覆盖面较小,各个技能项目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不能从内容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想提高的项目,从而限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小结
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作为提升综合素质的一种途径和平台得到了福建省体育师范生的高度认可,但该省并未开展过省际、校际的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这种情况不容乐观,除涉及到学校、教育部门等方面,也与对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定位不够明确,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和学生的性格因素相关。此外,各类技能大赛组织形式单一,限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而福建省的体育师范生在就业形势的压力下表现出对这种平台的渴望和需求,体现出福建省开展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的必要性。
摘要: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既是实训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国已有多省市举办了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但目前福建省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空白。通过相关研究,为福建省体育师范生技能大赛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福建体育频道 篇10
健美操运动作为高校体育中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 其发展仅有30多年的历史, 但是当它以独特的文化色彩融入高校后, 其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同时也为促进高校校园体育风尚的形成及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成果既可以促进健美操运动的良性发展, 又可以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指向。对于进一步加强健美操文化在高校的建设, 营造浓厚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全面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 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借鉴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福建省部分普通高校的健美操校教师与参加健美操运动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6所高校300名参加健美操选修
60
图1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态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 对体育审美相关问题作相应的资料收集、汇总与分析。系统性地学习并吸取研究思路和方法, 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对福建省6所高校300名参加健美操选修课或者健美操俱乐部学习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95份, 回收率98.3%, 有效问卷290份, 有效率96.7%。
2.2.3 专家访谈法
为了保证论文的质量和有关知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通过个别访问, 进一步证实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和相关理论。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对问卷的各项指标进行处理, 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5 逻辑归纳法
在资料以及问卷中的各级指标内容进行整理和逻辑分析的过程中,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与比较, 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项目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图1调查数据显示, 高校大学生在最喜欢的运动项目选择中, 有51.4%的女生与8.7%的男生选择了健美操运动, 选择的总人数位居第一位, 可见在高校中健美操运动已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与喜爱,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这为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风尚奠定了基础。调查得出:有70%以上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或是喜欢健美操运动, 可见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喜爱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从高校大学生对健美操有很浓厚的兴趣看, 这有利于健美操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风尚。14.2%的同学根本就不喜欢健美操运动, 其中在不喜欢健美操运动的大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男生, 占了80%, 由此可见, 在对健美操运动喜欢的程度上男女生存在明显的差异。健美操运动本身具有广泛适应性与形式多样性, 并不是不适合男生练习, 而是宣传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如:时尚且动感十足的健身街舞与张扬力与美结合的搏击操, 都非常适合广大男同学, 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开展搏击操、街舞、踏板操等健美操运动形式, 从而积极调动和培养男同学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 扩大高校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人群。
3.2 健美操运动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体育习惯是特定的情境刺激 (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 和个体参与体验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因此, 体育习惯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 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2]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 是学校体育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1) 对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运动的频率调查分析
通过图2、3显示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1次/周的居多, 占了总人数的44.4%, 而后依次是2次/周、3次/周、3次/周以上;从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时间上看, 每次运动时间在0.5小时以上的占了被调查者80%, 目前高校大学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 而能有近20.8%的大学生坚持每周参加三次健美操运动真的实属不易, 可见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有着很高的热情, 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健身的需求。可以说健美操运动对培养大学生逐渐地形成了健身意识, 养成了一定的健身习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通过调查得知, 43.5%大学生认为阻碍他们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场馆问题, 其次是因为学习繁忙。健美操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中显示出很好的发展趋势, 多数同学是希望能够参加健美操运动但是缺少机会和良好的锻炼环境, 所以学校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应该给予支持与帮助, 解决学生锻炼场馆的问题, 多开展健美操课余活动, 创造良好的健美操运动环境。
(2) 对大学生喜欢的健美操运动形式的调查分析。
通过图5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对健美操运动形式的喜好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男生与女学相比更加喜欢力量较大、动感很强的操类, 如搏击操与街舞, 这两项选择分别占总人数的37.7%与23.9%;而女同学则喜欢动作舒缓、柔美的操类, 如拉丁健身操与瑜伽操, 这两项选择分别占总人数的25.5%与23%。这正符合了男女生的心理差异性。高校中搏击操、街舞、拉丁健身操、瑜伽很受大学生的喜爱, 这四种操类也正是时下流行的健美操运动形式。大学生也是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走在时代的前沿的群体, 健美操运动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们不同的运动需求, 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培养了创新的意识。
(3) 对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自主程度的调查分析。
对体育锻炼自主性程度的调查中, 有80%的大学生是处于自愿来参与健美操运动的, 有72.6%的大学生认为在没有体育老师督促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自觉参加健美操运动。高校大学生很喜欢健美操运动, 在参与健美操运动中完全出于自愿, 具有比较高的体育锻炼自主性。大学生们通过长期以自主的态度参于健美操运动, 不仅仅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体育意识, 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逐渐地树立起终身体育观念。
4 结语
(1) 在高校体育运动中, 健美操运动脱颖而出已经成为了大学所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大学生能够自愿、自觉地参与健美操运动, 健美操运动激发了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运动习惯;
(2) 健美操运动在高校中基本形成了普遍和相对稳定的体育风尚, 这对校风、学风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成军.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