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2024-05-18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精选12篇)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篇1

食质量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品检验已经成为食品监管、。近年来食品贸易, 食、品检验随解决食品着数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推动, 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公众的重视。食品检验已经由一个对普通公众而言神秘的行业, 逐渐转入前台, 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公众的注意。特别是在某些事件中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总结经验教训,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科学公正、准确高效地出具每一份检验报告, 是食品安全监管关键的一环。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

食品检验的结果直接体现在被检验食品是否合格上, 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探索和发展, 食品流通环节的索证索票制度的实施, 食品检验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往往是流通领域验货接收的主要依据, 如果这个环节管理出现问题, 将有可能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从而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是食品监管链条中重要手段。《食品安全法》规定, 我国食品行业实施分段监管

各个职能部门已经初步有了各自的监管模式和手段, 但无论哪个部门在食品监管实施过程中, 通过检验来确认食品是否放行一直是重要的手段。食品检验为食品监管执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和执法证据。如果食品检验环节发生问题, 会导致监管失效或折扣, 更有甚者还会误判, 导致行政复议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给企业带来损失, 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3.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是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

实验室评审准则、食品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条例都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是《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 食品检验已经专门被立法, 食品检验风险加大。《食品安全法》第93条规定, 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 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 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10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 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

因此,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工作是检验实验室和人员有效规避风险的必要途径。

4.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是公正和效率的必要途径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核心是出具合格“质量”的检验报告。这种质量不仅是要求检验数据准确, 还有检验项目涵盖全面, 只有二者都达到过硬, 才是真正的具备公正的能力。在质量过硬的同时, 要讲究效率的提升。目前, 国内的多家检验实验室已经由检得“全”、检得“准”向同时检得“快”进行过渡。5年前, 国内大多数的国家级食品检验实验室已经对外承诺5日内出具食品检验报告。当前, 经济活动的节奏越来越快, 尤其一些保质期短的特殊食品, 更需要及时快速地出具检验报告, 因此, 公正和效率是今后实验室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5.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环保节约的内在要求

当前,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经费来源不外乎两条:财政资助和自己创收。发展较好的食品实验室有的可以自给, 而大部分的实验室还是以财政资助为主。原因是:食品检验本身消耗大, 收费较低。因此, 从环保节约的角度考虑, 实验室必须科学管理, 从而保证良好的运营, 得以持续改进、持续提高。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途径

实验室的组成是人、机、样、法、环、溯。所以, 要从这6个方面入手。

1.人

包括检验人和相关参与检验活动的人员。在配备人员队伍时应注意:食品检验实验室资质评审准则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基础上, 增加了以下两点: (1) 足够、专业, 中级职称或中级职称相当能力人员占30%以上。 (2) 检验人员只能在一个食品检验实验室中执业。这就要求各实验室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上要狠下工夫。

食品检验涉及抽样或接样、任务下达、样品流转、检验、数据报出等众多环节, 所以应该对人员实行合理的安排调配, 以组成强有力的专业组合优势, 从而保证各个环节接口紧密、优势互补。人才队伍的配置具体有两种:或多能而不精, 即一个人可以完成多个项目的检验工作;或精而面不全, 即一个人只完成一项或几项检验工作。两方面各有优缺。前者相对县、市一级, 相对人才队伍缺乏的检验实验室适用;后者相对于省级、国家级检验实验室适用。但总的来说, 在当前形势下, 应该是分工更细、才能保证数据精准和效率的提升。

2.机

包括检测用仪器设备、设施及辅助设施, 是一个实验室硬件能力的核心。近年来, 各地食品检验实验室都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如何能让迅速扩张的设备得到有效的利用, 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一方面, 要快速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要将其维护好, 否则不光阻碍效率, 维修费用也相当高。比如:美国安捷伦售后工程师的维修设备费用为300~400元/小时。所以, 一方面要对仪器使用率进行考核, 保证有限的资源不被闲置;另一方面要实现人与仪器设备的匹配, 从近年来的经验看, 一般大型仪器的操作人员应标配两个人。过多, 则管理困难, 降低仪器使用寿命;过少, 则不能抵御人员不稳定造成的潜在风险。

3.样

即被检样品。实验室当前的检验类别很多, 有委托检验、监督抽查、发证检验、司法鉴定、风险监控等。但从被检样品的来源角度可分为两种, 即实验室抽样来源样品和非实验室抽样来源样品。对于实验室抽样来源样品, 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是关键环节, 因此, 一定要按照抽样规范进行。但当前的许多抽样人员不能够按照规范实施。而抽样环节直接面对客户或被检单位。一旦发生纠纷,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抽样环节。对于非实验室抽样来源样品, 确认客户的身份和被检样品单位的关系近年来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实验室面临被推上被告席的危险。比如, 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假冒伪劣产品如何确认, 都是近年来的新问题, 如何搞好这项工作,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4.法

即检测方法, 包括实验室方法和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由于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 新型食品不断涌现。原有的检测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检测需要, 更有甚者, 一些国家标准方法在起草时没有考虑到一些因素, 导致检验工作难于开展。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则不能完成检测工作, 如果不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则不合法。一般而言, 实验室对于一项新的国家标准方法的使用, 应该首先进行验证。如果验证不能用, 则需要进行偏离, 并将偏离的数据资料进行保存, 并经实验室认证部门予以认可, 方可进行使用。

5.环

即检测环境, 包括房屋、设备台、水、电、暖、气等。这些设施的实用度、有序性、协调性直接影响着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安全。国内一些知名的食品检验实验室在这些方面都是超一流的。因此, 在实验室检测环境的设计和规划上要充分考虑整体的配套, 切不可有“木桶的超短板”。

6.溯

即能够溯源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纲领, 是实验室每项行为的作业指导书, 是规范提高实验室能力的必要手段。首先, 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全面, 不能有死角;其次, 要实用, 不能“两张皮”;最后, 要落实, 才能保证溯源性。

总之, 食品检验实验室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只有不断加强管理, 持续改进提升,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篇2

二、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

1、检验程序

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1.1对于外购化工料,依据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发下来的委托单,到现场核对实物,按规定采样。

1.1.2对外购大宗原材料和内部互供料,接到生产调度或有关装置岗位人员的采样电话通知后到现场采样。

1.1.3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的规定到生产装置现场采样。

1.1.4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装置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

1.1.5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

1.1.6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1.8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分析者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复核人员应对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1.9组长接收到分析数据,经审核确认无误后(三检制),立即用电话报告给生产装置或有关部门,对不合格数据,还要在交接班日记上做好标识。组长要对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报告单的质量负责。

2、质量记录要按月、季或年编目成册,做好标识,归档保管。质量记录一般可在分析站保留三个月,超期后将记录送交化验室质量记录存放室归档保存。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篇3

关键词:食品 药品 检验机构 实验室管理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愈发重视。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作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的法定机构,其产品的最终检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品生活与用药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药品行政监督管理的实施锌矿。因此,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要进一步的提升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1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科学管理的理论依据

1.1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

药检工作是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这一统一指挥意志上,国家对药品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的监督工作。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都具有是挽回结合过程形态,而不是表现为单独生产者的独立劳动地方,它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与指挥劳动”。但是我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都不受国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制约,是实验室管理的社会属性。因此,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要以马克思管理的二重性理论为理论基础。

1.2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之一。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组织管理,需要精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分析、组织、实施并达到有效的管理目的。同时,管理的职能在于计划、组织、控制,其包含于控制论的研究内容当中。最后,管理是对信息过程管理,通过信息进行正确的指导、认知和决策等,进而对信息进行获取、输送、处理和存储等,是对信息论的最好体现。

1.3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研究人的行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科学理论重视人的因素,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并将人作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理论。药检人员的管理,是药检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药检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将行为科学理论作为解决实验室人员管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2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实行科学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随着食品药品检验工作投入资金的不断增加,各级检验机构的先进仪器检测设备已经得到广泛的配备,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检验经验,为科学检验与科学管理奠定了结实的物质基础。(2)科学的检验理念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广大药检工作者和检验机构已经充分理解到科学管理理念的重要性。(3)广大药检机构已经开始加强人才培养与检验队伍的建设工作,检验人员在物质、精神、能力等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3建立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科学管理体系

(1)实验室体制管理建设:实验室的体制管理,即对实验室的基本设置条件管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设置规程管理等三方面。要岁实验室的设置基本条件进行审核与规范管理,并对实验室的体制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进而为实现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2)实验检验管理:加强对药检文件的管理工作,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记录等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规范药检试验管理规定、药检试验操作以及实验项目和考核等方面,进而进一步的将实验检验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年度药检任务以及药检任务规划,对药检实验室进行定期的药检质量检查或是不定期的抽查工作,进一步规范药检试验计划、药检试验任务的完成和药检试验质量等的检查工作。(3)实验经费管理:加强对实验室材料和设备经费管理,对实验室经费的管理與经费计划的申请、审批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再根据各个实验室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明确经费的具体使用与管理,进一步实现对实验室的整体建设经费的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实验室经费的利用率。(4)实验物资管理:对实验室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行财务上的系统管理,建立系统的上报制度,对实验室使用的材料以及设备等进行采购报销管理,日常使用管理以及日常的存储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并且要做好使用方向,使用效率与日常维护等各方面的记录,做好材料和设备的报损、回收和处理等方面工作,进而充分发挥材料与设备的价值。(5)实验队伍管理:要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对实验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实验室实验人员的责任制度,对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传输、存储等方面的计算机管理,并做好实验人员的编制、调整工作。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实验技术能力的培养,制定明细的岗位培训计划,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进一步的激发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绩效考核以及评优等三方面的进行制度化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药检实验室的实验质量与科研水平。(6)实验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卫生、安全制度,并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配置与实验设备、材料、环境等相配套的安全防护器材,和应急设备与消防器材等,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讲座,进一步确保实验室与实验人员的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科学管理体系,正确处理实验室各个环节的管理联系,进一步深入探索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能推动我国药检实验室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并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毅生,车小磊,刘绪平,黄富强.科学检验精神对食品药品监管理论创新的贡献[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5,01:62-64.

[2]蒋秋桃,李文莉,李成立,曾三平,王湘波.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231-234.

收稿日期:2015-04-25

作者简介:滕伟(1980—),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实验室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篇4

由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而引发的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 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我国, 和食品安全相关的一些规定和标准体系是由国家强制规定和执行的。不管是在生产、运输还是进入到销售环节, 都需要满足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明确规定。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 要对食品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细致、全面、精确的检测, 以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食品的检测手段和检测质量离不开对实验室的有效管理, 在实际的简阳做种, 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从方面入手来加强对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 更好的提高食品检验,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 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措施

1.1 强化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在对食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 相关的管理者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等措施来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决抵制个人利益为中心,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为人们服务, 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 要要求食品检验工作人员有很强的责任感和群众意识,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在实际的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从实际出发, 为人们群众的利益不断努力, 提高执法意识和思想觉悟。

1.2 提高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 要对全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以上课或者讲座的形式来不断提高食品检验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切实提高业务素质。

1.3 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食品检验部门中, 相关的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工作气氛, 建立互助合作的良好关系, 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通过交流沟通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 检验人员集思广益, 以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有效的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和效率, 要减少和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所引发的事件。

2 加强食品检验机器设备的管理

食品检验设备的性能是使食品检验的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条件, 对食品检验工作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 先进的机器设备还无法保障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操作, 这样才能使机器的性能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 以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中, 有的设备在检验中有自动校正功能, 工作人员也可以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校正和维护, 这样可以保障设备机器运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避免食品检验中出现的误差和问题。

对食品机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是保障食品检验质量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日过工作人员对设备不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 那么就容易导致长时间机器使用中出现的误差, 这对食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为了有效保障食品检验机器设备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对机器设备进行完善的管理, 将影响的因素考虑在内, 有效保障检验结果。

3 对食品检验样品的抽样和食品检验方法的管理

食品的质量检验可依据食品的形成和流通过程来确定。就我国目前的食品检验来说, 主要是采取抽样检验的方式, 这句有科学、客观和公正的特点和优势,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要求检验的工作人员在各种程序和环节中要努力做到科学和严谨, 使质量抽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 同时又达到了提高食品质量的目的。抽样是从整体产品中抽取一定比例和代表性的样品, 来对其进行检测。如果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在规定的容许的误差范围, 该数据就能够被用于求得该食品的特性及变异性的均值。如果想得到待检测食品的成分、性能等, 需要按照特定的方案来抽取样品, 这个抽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在对食品的样品进行检测, 检测的结果可以用来了解物料的特性, 抽样的原则和方法是准确检验食品样品的保障。

在食品检验方法上要进行管理, 加大对食品检验方法和手段的优化力度。首先, 要采取正确的抽样检验方法。因为抽样是食品质量检验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序之一, 在对食品进行检验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来进行正确的抽样;其次, 要不断优化和提高对食品的物理检验方法, 这对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是有帮助的, 物理检验方法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用到的重要方法之一;最后, 要加强微生物、化学等其他方式的检验方法, 努力提高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准确性, 有效的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水平。

4 食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要继续运行新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继续保持, 在实际运行中要经常的检查新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 进行改善, 通过定期的和周期性的管理评价体系来增强新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充分性, 通过改进得到新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实施的过程中, 继续的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和改进, 不断的进行循环运行, 进行更好的改善。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要有合格质量的检验报告发, 这不仅要求检验的数据要细致准确, 还要求检验项目要全面, 这样才能实现公正的检验能力, 在质量过硬的基础上还要讲求高效率。在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节约和环保, 要充分的利用资源, 发展比较好的食品检验试验室有自己的经费补给, 但是大多数的食品检验试验室还是需要财政补助。这是因为, 食品检验的消耗比较大, 收费还比较低, 要从经济环保的角度来出发, 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管理, 以有效保证实验室的良好运营, 使之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对食品检验实验室进行良好的管理, 增强食品检验试验室在实践中面临的新要求、新问题和新形势的适应性。在对食品检验工作人员、检验机器设备、抽样检验、检测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方法等多方面来努力, 不断加强食品检验试验室的管理, 只有这样, 不断的进行改进和提升, 才能更好的发挥食品检验试验室的检验准确性和效率, 更好的为社会大众的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GB/T 27405-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S].食品微生物检测.

[2]和彦苓.实验室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制度 篇5

一、实验室工作制度

(一)实验室是进行检测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严禁存放私人或与实验无关的一切物品;不准做一切与检测和科研实验无关的事情。

(二)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加强技术安全和技术保密工作,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计量管理。

(三)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实验室有关的安全守则,熟悉有关仪器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实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有关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须经本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许可方可实施。

(四)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整洁的工作服。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严禁入内。

(五)严禁实验室人员私自接受或安排他人在实验室内开展实验工作、进行仪器检测和私自收费,或减免应收费用,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和处罚。

(六)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每次实验必须有详尽的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等;使用仪器必须按规定进行登记。原始实验记录、数据按规范和要求必须严格管理。

(七)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文明、有序管理。必须认真执行有关实验室安全卫生的管理规定,做到文明整洁,仪器设备摆放整齐,杜绝事故的发生。

(九)实验室钥匙管理应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钥匙管理的规定,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私自配制或转借他人。

(十)非本公司外的个人或团体参观实验室需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安排他人参观。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

(一)实验室内应保证有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消防灭火器材等),并应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可随时提供使用。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使用电、气、水、火时,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实验室内各种仪器、器皿应按规定的位置放置,不得任意堆放,以免错拿错用,保证安全无误并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记录)表。

(三)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前应做好个人防护,着工作服,搞好实验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四)禁止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实验室与办公室须严格分开。

(五)凡进入实验室的各级工作人员,都要熟悉准备进行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条件,选用适当的仪器和试剂药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应作好防护准备。

(六)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常识和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能区别不同火源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灭火器材要放置在明显及使用方便处,要经常检查,保证其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七)操作和处理易挥发、易燃试剂时,严禁用明火直接加热。

(八)在加热蒸馏及其它加热过程中,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九)按照仪器说明的要求,使用安全电压以上电压的电器设备均应有良好接地,电热设备所用电源导线应能满足功率(电流)要求,应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无损。关闭闸刀开关时绝对不得用湿手进行操作。

(十)可燃物质(如汽油、煤油、酒精、可燃芳香烃等)不得存放在煤气灯、电炉或其它火源的附近。易燃、易爆物品、试剂要随用随领,不得在实验室内大量积存。

(十一)凡使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毒、刺激性气体和液体时,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

(十二)使用酸、碱等强腐蚀性试剂时,必须佩带橡胶手套,必要时佩带橡胶围裙,勿使易挥发试剂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十三)清洗实验室仪器时应注意不使含有多量剧毒试剂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必须先经适当转化处理再进行清洗排放。

(十四)高压气瓶严禁在日光下曝晒,高压气瓶不准放净瓶内气体,在正常情况下,保存压力不少于9.806×103Pa,气瓶严禁混用。

(十五)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保卫消防部门。

(十六)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就餐、会客、住宿,严禁携带无关物品或带领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十七)实验工作结束后,值班人员要对仪器设备、水、电、门、窗等进行安全检查。各室都要选定安全负责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三、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一)精密仪器由实验室设专人管理,建立档案,记载验收、检定、故障排除、日常维护等情况。

(二)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写成简明操作卡。(三)大型精密仪器使用人员上岗前需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四)仪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异常,如发现异常,应通知维修人员修复、调整,不得擅自修理,并报告实验室主任。

(六)开动仪器前,应充分做好试验准备工作,开动后经常观察运转情况。(七)操作人员按格式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薄,记载开机、使用情况。

(八)仪器损坏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书面报告实验室主任、质量负责人。如属责任事故,当事人应作检讨,情节严重者给予批评或适当处分。

四、剧毒药品管理制度

(一)凡请领、保管、使用剧毒药品,应按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及规定执行。(二)凡库房实验室存放的剧毒药品均需要设专人、专柜加锁保管,每半年清点一次,并把清点结果报实验室主任、办公室备案。

(三)实验室请领剧毒药品由主管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审签,主管主任批准,专人领取。试验需用剧毒试剂时,经室主任批准后,由二人共同监督称量。氰化物使用后不能交回的剩余量,必须二人共同销毁,要登记销毁数量。

(四)剩余的剧毒药品需销毁处理时,应详细填写销毁登记表由公司经理审核批准。

五、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一)办公室负责公司标准品(对照品)的计划汇总,采购、供应工作。(二)实验室根据工作需要,在年末将下标准品的需要数量计划报送业务办公室。

(三)标准品(对照品)由办公室发给实验室,实验室领取后要指定专人保管,并建立使用登记帐。

(四)标准品(对照品)要按说明书规定使用,标准品(对照品)要避光、防潮、置于阴凉处。

六、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使用管理制度

(一)试剂的管理

l、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化学试剂的保管。

2、对过期失效或现行标准中不再使用的试剂,应在室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清理。

3、对易潮、变质的试剂要不定期地检查其外观,并做好记录。

4、在新购入供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等仪器使用的试剂,如需要更换生产厂家时,必须把质量考察情况结论(可用于否)反馈给办公室。

5、化学试剂应在符合规定的房间里保存,避免直射光,试剂柜与暖气要有一定的距离。

6、剧毒试剂(三氧化二砷、二氯化汞、氰化钾)等,称取后要做好记录,并立即返回仓库;危险试剂(三硝基苯酚)应注意防震。

7、从试剂瓶取出的试剂,不得再倒回原处,易挥发及刺激性的试剂,用后应及时加盖,以防止挥发和污染空气。

8、试剂配制应按检验方法进行配制,并标示配制日期,发观混浊、沉淀、变色时,应重新配制。(二)玻璃器皿的管理

1、玻璃器皿应按需要购入。提购入计划时,应注明名称、规格、及具体质量要求。

2、购入的玻璃器皿应符合质量要求,如发现质量问题,应退回办公室。

3、容量器皿(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应进行校证合格后使用。

第二章 业务技术管理制度

一、样品接收、检验、留样制度

(一)检品的接收

1、检品接收统一由业务室办理,其他科室或个人不得擅自接收。

2、凡不是国家规定检验项目的样品不予收检,个人送检的样品一般不予收检。

3、接受的样品要检验目的明确、包装完整、标签批号清楚、来源确切。

4、委托检验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检验目的明确、资料齐全方可接收。如果不能检验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转送其他检验部门。

5、常规样品收检数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数量不够不予接收。特殊情况委托单位可写出书面申请,酌情减量:特殊的样品应由委托单位加封或当面核对名称、批号、数量等后方可接收。

6、复核检品应附原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书。

7、符合收检条件的检品,委托样品由委托单位按规定填写检验申请单,统一编号、登记、录入,然后将样品送到实验室签收。(二)检验

1、实验室接受检品后,首先核对检品与登记是否相符,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核对后登记。

2、常规检验以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为检验依据进行检验。

3、检品应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人员检验。见习期人员、外来进修或实习人员不得独立出具检验报告书。

4、检验者接受检品后,按照质量标准及其方法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并按要求记录。

5、检验结果的复核,应由检验人员申述理由,查找原因,经室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或结果处于边缘的项目,除另有规定以一次检验结果为准不得复检外,一般应予复检。必要时室主任可指定他人进行复检。

6、在检验过程中认为需要增减项目或改变检验依据及方法时,经实验室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确定后方可进行。

7、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按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记录,严禁适先记录、补记或转抄。

8、原始记录经核对人员逐项核对,由实验室主任全面审核后送交质控科。

9、在未出具正式检验报告书前,有关科室和人员不得将检验情况和结果私自泄露。

10、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完成检验任务,实验室主任和业务室应了解检验情况,督促检验进度。

11、发出的检验报告应由主管主任审查、核签后方可打印、盖章、发出。

12、委托检验的检品在检验中发现问题经与委托单位联系30天内末获答复时,视为自行放弃检验,检品不予保管。

13、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在接到样品检验报告书之日起7天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即视为认可。

14、委托检验的检验结果只对检验样品负责。(三)留样

1、接收检品检验必须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

2、被检样品由业务科室人员填写留样登记,注明数量和留样日期,签封后清点登记、入库保存。

3、剩余检品在留足留样后,可以退回供样单位。退还剩余检品时,供样单位应持单位介绍信,业务室核实数量,领取人签收后方可退回。

4、业务室审核报告需要启封看样时,应与有关人员或科室主任共同启封。检查后由启封人立即重新签名加封,并应记录。

5、留样室的设备设施应符合样品规定的贮存条件。

7、留样检品保存三个月。

8、科室如因工作需要调用留样期内的样品,由使用人提出申请,说明用途,实验室主任同意,业务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调用。调用后的剩余检品应退回,并按第2条要求重新签封交回留样室,如样品用完,应及时注销。

9、留样期满的样品,由保管人列出清单,经主管业务主任批准后,两人以上处理,并登记处理方法、日期、处理人签字存档。

二、检验单的书写规则

(一)检品编号:为10位数字,前4位为年号,后6位为流水号,如:2006000069。必要时,可在年号之后增加检品的分类代码。(二)检品名称:应按检品包装上的品名(中文名或外文名)填写;品名如为商品名,应在商品名之后加括号注明法定名称。(三)厂名、生产单位或产地等按实际填写。

(四)包装:固体包装如“玻瓶分装”或“塑料袋”等。液体包装如“塑料瓶”或“铝塑板及纸盒”等。

(五)批号按包装实样上的批号填写。(六)效期按样品包装所示填写有效期。

(七)报验单位或供样单位:均指检品的直接提供者,应写单位全称。

(八)检品数量:均按收到检品的包装乘以采样标准填写,如“l×2公斤”,“1×1公斤”等。

(九)检验目的:检品填写“委托检验”、“复核检验”。(十)检验项目:直接填写检验项目名称。

(十一)检验依据:按国家批准的质量标准检验。已成册的质量标准写明标准名称、版本和部、册等。

(十二)收检日期:按收到检品的年、月、日填写。

(十三)报告日期:为公司主任审定签发报告的日期。

三、检验记录的书写规则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样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样品检验报告书是对样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检验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单,经逐级审核后,由公司领导签发“检验报告书”。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每一份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份样品。(一)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纸上。

2、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注重检品标签与所填检验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检验记录纸上。

3、检验记录中,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标准号;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4、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结果判断等。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辨,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5、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含量(或效价)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或效价)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6、每个检验项目均应写明标准中规定的限度或范围,根据检验结果作出单项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并签署检验者的姓名。

7、在全部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根据各项检验结果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单,并对本检品作出明确的结论。检验人员签名后,经主管主任指定的人员对所采用的标准,内容的完整、齐全,以及计算结果和判断的无误等,进行校核并签名;再经室主任审核后,连同检验卡一并送业务室审核。(二)对每个检验项目记录的要求:

检验记录中,可按实验的先后,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不强求与标准上的顺序。项目名称应按标准规范书写,不得采用习惯用语。最后应对该项目的检验结果给出明确的单项结论。

四、样品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规则

(一)检验报告书按检验报告单书写。(二)列出“检验项目”、“标准规定’’和“检验结果”三个栏目。

(三)“检验项目”下,按质量标准列出具体检验项目名称和排列顺序,应按质量标准上的顺序书写。

(四)检验报告书中各检验项目的书写要求:

在“标准规定”下,按质量标准的内容和格式书写:在“检验结果”下写出相应的实测数值,数值的有效位应与质量标准中的要求一致。(五)检验报告书的结论:内容应包括检验依据和检验结论

1、全检合格,结论写“本品按XXX检验,结果符合规定”。

2、全检中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规定,即判为不符合规定:结论写“本品按XXX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

3、如非全项检验,合格的写“本品按XXX检验上述项目,结果符合规定”:如果一项不符合格时,则写“本品按XXX检验上述项目,结果不符合规定”。(六)检验报告书底稿签名:检验者、校核者和各级审核者均应在检验卡(或报告书底稿)上签具姓名和经办日期(年、月、日)。

(七)本细则未函盖的检验项目,可按已批准进行检验和书写。

五、关于实验室安排检品顺序及时限的规定

(一)业务室在检品登记送转实验室时,应按收到检品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即先收到的检品先登记、先交实验室。

(二)实验室主任在向检验人员发放检品时,应按业务室送交检品的先后顺序进行(否则应说明原因),检验人员在开始检验样品时应按室主任交给样品的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后,科室主任安排在二天内完成复核人员的复核及审核签字。

(三)检验单下到业务室后,业务室及主管主任应分别在二天内完成审核签字,报告书在一天内打字发出。

(四)实验室主任应按每个检品的难易程度,掌握每个检品的检验进度,做好督促和检查工作,应按检验周期完成,超时限应说明原因。(五)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加速检验的样品,由业务室受理,原则上实验室不得拒绝,遇有特殊情况,要向主管主任汇报,并与业务室协办。应优先安排加速检品,并应在加速检验周期内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应在检验单上注明原因。(六)需审核标准资料的工作,应按收审先后顺序进行审核,其检品的复核检验,可在标准审核工作后进行检验,但仍应按收审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审核及检验工作均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七)业务科负责本规定的实施并督促检查工作。

六、质量保证体系的检查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以公司经理为技术负责人,以主管主任为质量负责人,以质量控制科为质量管理部门,以科室主任为本科室的质量负责人。各级质量保证机构按其相应的职责进行工作。确定以下的保证措施:

1、组织和管理

2、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3、人员

4、设施和环境

5、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6、量值溯源和效准

7、检验方法

8、检验样品的处置

9、记录

10、检验报告书

11、检验的分包

12、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13、抱怨

14、应急处理(如停电,应采用小型发电机及时供电等)(二)质量保证工作的实施和检查

各科室3、6、9、12、月的最后一周对本科室工作检查 一次,做好检查记录(统一印发),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要记录清楚。公司每年进行一~二次内部审核,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对检验审评审工作中与质量有关的事项进行总结、处理和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设备状态(是否超过检定周期、运转是否正常、仪器使用记录是否完整及仪器维护情况)。

2、环境情况(实验室工作制度和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实验室环境卫生及管理情况、恒温、排风、防震、洁净度情况)。

3、人员素质(各科室人员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人员培训的方式、内容、人次及时数)。

4、检测过程(检验卡及原始记录的书写、检验报告书的书写、检验时限、检验标准操作等)。

5、实验室的管理(标准品、试剂的质量及保管情况,容量仪器的检定情况)。

6、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七、检验工作质量申述的受理和处理制度

(一)用户对检验质量的申述由业务室受理,质量负责人处理,并向公司主任报告。

(二)被检验单位向本公司就以下问题提出书面申述,本公司予以处理。

1、对检验数据提出异议;

2、对检验结论提出异义;

3、对不合格检品提出异议。(二)处理程序如下:

1、业务室对申述进行登记,详细记载申述人提出的理由。

2、由质量负责人主持,业务室主任会同实验室主任检查执行标准是否有误:检查检验卡片、原始记录、检验报告书写是否有误;检查所使用仪器、标准品、滴定液、试剂及检测环境是否符合规定,检查操作是否准确无误。上述各项均无误,经质量负责人和公司主任同意后,发一份确认原报告书正确有效的文件。

3、如经检查发现数据处理、结果判断有误,经质量负责人和中心主任同意后,份题为“对于原编号为XXX的检验报告书的更正”的报告,并声明原始报告书作废。

4、如经检查发现执行标准、检测仪器、标准品、滴定液、试剂、环境条件或检验操作有误,应对留样做重新检验,经质量负责、公司经理同意后,重新发报告书,并声明原报告书作废。(四)如申诉人对处理结果仍持有异议,可将留样送有关单位仲裁。(五)处理申述的检验费用由败诉方负担。

(六)申述受理期限,自发出检验报告书日算起,一个月内有效,超过者概不受理。

八、差错事故的管理制度

(一)在工作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确定为差错:

1、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粗心而致检验结果错误,经审核发现,需重新进行试验者。

2、标准溶液配错,影响检验结果,经使用发现者(配制者和校对者负同等责任)。

3、计算错误,核对未发现,影响检验结果者(校对者与实验者负同等责任)。4.、收发、打字错误影响检验或报告结果,经核对发现者。

5、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粗心而损坏仪器设备者(低值易耗品除处)。

6、丢失送审资料、检验样品者。

7、下班后忘记关闭仪器电源,忘记关闭水、气开关,未发生严重后果者。

8、因违反实验室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生燃烧、爆炸、工伤事故,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9、工作粗心,检品、资料未及时转送造成安排检验、复核流程某环节较长时间拖延,但能挽回者。

11、丢失一般文件,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12、工作粗心,文件未及时送达、催办、阅批,贻误时机,影响工作,但尚可挽回者。(当事人和文秘人员同等责任)。

13、工作粗心,计价、收款错误者。

14、购入仪器设备、试剂及其他物品规格错误,影响工作,但尚可挽回者。

15、工作粗心,未及时安排、实施已批准的采购计划,影响工作者。(二)差错处理:

工作中发生差错,应如实向室主任汇报,科室主任应立即查明原因,设法纠正并减少损失。科室对发生的差错应有记录,并应对责任人在科室的会议上提出批评,及时总结教训,对后果较严重或屡犯者,应给与减发奖金处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者须赔偿20%以下损失费。

(三)在工作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确定为事故:

1、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敷衍塞责、玩忽职守造成检验结果错误,报告书已发出需追回更改者。

2、损坏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严重影响工作者。

3、因打字、发文错误,影响检验结果或报告结果,核对者并未发现,报告书、文件已发出,需追回更改者(校对者和事故者负同等责任)。

4、违反操作规程,发生燃烧,爆炸,工伤事故,造成严重损失者。

5、下班后忘记关闭仪器电源,忘记关闭水、气开关造 成严重后果者。

6、丢失机密文件、技术档案,造成严重后果者。

7、违反交通规则,损坏车辆或赔偿对方损失者。

8、工作不负责任,文件未及时转送、催办、阅批、错过时机,影响工作者,无法挽回者。

(四)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属业务技术范围的应及时报告业务室,属行政管理范围的应及时报告办公室,由业务室或办公室主任尽快查明原因,并设法减少损失,挽回影响。事故的确认由公司董事会讨论确定,事故的责任者应写出书面报告,科室应登记并召开会议总结教训。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部门负责人应受到批评教育:一定的范围内公开检查;行政警告:记过处分和减发奖金处罚。造成经济损失者,须赔偿30%以下损失费。

九、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制度

(一)有计划地组织全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派出人员参加学术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为学科带头人创造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有计划的安排青年学科带头人承担重要检验、标准、科研等任务,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的业务、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送检验技术人员中的业务骨干脱产学习外语。

(四)各科室按学科对人员实行定向培养,并注意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五)科室主任应经常组织本科室业务学习,并在保证完成正常检验工作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学科新技术、新方法实验研究。提高本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每人每年学习时数应不低于100学时。(六)新参加工作的检验技术人员,在一年见习期内科室指定一名上级技术人员指导工作。出具检验结果时时应有指导人员签字。

(七)各类人员获准脱产学习后,不得中途辍学,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并不再提供学习机会。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国家对环境管理日益严格,环境质量数据为人们日常生活及经济活动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环境监测检验机构肩负着出具环境质量数据的重任,在环境监测检验机构中,实验室质量管理直接影响检测数據质量;但我国的环境监测检验机构质量管理起步比较晚,质量管理系统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监测检验机构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1.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状

当下,很多环境监测机构的实验室流程还不够规范,缺少完善的实验室操作流程规范,导致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过于随意,未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运行操作,严重影响着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因管理工作系统的不完善,很多机构的监测管理系统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体系,使日常的工作运行无法高效进行。且国内环境监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理论、实践上都比较落后,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小规模的实验室检测市场,还没有研究出可观的成果,检测体系系统性不强,整体比较滞后,无法和现在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相吻合[1]。再者,一些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甚至没有配置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或虽然配置了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更多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导致实验室质量管理效果不理想。针对目前的现状,必须提高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使环境监测检测实验室得以更好的生存发展。

2.加强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对策

只有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规范了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才能保证其监测检验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

2.1规范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的管理流程

为提高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效率,首先得规范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的管理流程,建立、实施和保持与环境监测检验机构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制定出规范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使用的标准及规范等,让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保证环境监测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项操作、分析、设备使用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确保各司其职,让日常工作得以高效开展;加强管理制度传达、学习,确保所定制度被有效的理解、执行,使其不仅停留于纸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证各方面的工作都能有效的进行,提高环境监测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素质

确保环境监测检测机构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保证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按规范进行。确定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明确实现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职责,确定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在工作中由有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2]。

2.3保证实验室工作环境满足检测要求

为保证检测质量,需对会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环境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可根据其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并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对于要求较高的环境空间,应建立环境条件记录;制定一定的措施规定,确保实验室的良好内务。

2.4加强实验室设备校准维修管理

实验室的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会对实验室检测的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设备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购买的仪器都要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需制定校准检定、维护、期间核查计划,仪器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证实其能满足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要求;对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尽可能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标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对所有仪器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做好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当仪器一旦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详细的记录故障发生的原因,为日后的保养提供依据;严格按照程序及计划执行,保证仪器的正确使用,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及有效性。

2.5加强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监督

为使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更有效的运行,须对实验室管理进行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员是质量控制的执行人员。在实验室质量监督过程中,要重点监督所有的检验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检验的依据是否正确,检验的仪器设备是否可靠,检测的环境是否达标等,以及检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有误,只有对实验室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以及各个方面都进行严格监督,才能保证最终获得的结果是可靠准确的[3]。同时,建立和保持环境监测检测机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基本准则的要求,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审核应涉及全部要素,包括检验检测活动;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除外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测定,密码样、标准物质对比分析、室内人员比对、实验室间比对、方法比对、制定质量控制图等措施对实验室质量管理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3.结语

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在于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科学规范的赋予在实践中,为使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作用得以更好发挥,在建立了规范科学的环境监测检验机构管理体系前提下,确保实验室人员素质水平,保证验室环境、设备满足检测要求,切实做到实验室质量监督控制工作,才能使环境监测检验机构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让环境监测检验机构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军.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32):152-153.

[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2015]50号)

[3]马慧.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J].计量检定,2012,52(1):86-88.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篇7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 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科学性, 还要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从2003年SARS爆发以来, 与传染病检测工作相关的各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日趋规范化, 但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的食品检验机构, 工作人员无论是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还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均有待加强。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意义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以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为宗旨, 以保护人、环境、样品的安全为目的, 对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是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2004年, 国务院颁发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验室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水平尚不够高, 思想上不够重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专业技术人员只注重于检验技术的提高, 而忽视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食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时, 生物安全柜使用率低, 检验人员生物安全自觉性不强。

★洁净室及生物安全柜的质量控制尚不能满足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保证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施及配备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要求:微生物实验室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 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应当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食品检验机构需建立生物安全一级 (BSL-1) 实验室和生物安全二级 (BSL-2) 实验室以满足工作需要。BSL-1实验室 (百级洁净室) 可保护样品和环境的安全, 如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计数。BSL-2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 除可保护样品和环境的安全, 还能保护检验人员的安全, 如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要求, 食品检验机构从事的常规微生物检验项目和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 比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及单增李斯特氏菌等均为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在大量活菌操作和分离鉴定时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

此外, 实验室还应配置高压灭菌器、洗眼器、急救用品或急救药箱、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服、工作帽、手套、口罩、鞋套) 等。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各级人员履职尽责

除严格执行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8) 中的各项规定外, 还必须建立和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 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成立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编制《生物安全手册》, 做好实验室准入、个人防护、废弃物处置、菌 (毒) 种保藏等工作。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负责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有的资源 (人、财、物等) , 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有效运行;检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 负责实施生物安全具体管理工作, 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检验人员应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按照要求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验工作, 做好个人防护, 按照国家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操作。

加强生物安全培训, 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定期对实验室人员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强化学习生物安全具体操作技术, 以达到主动防护的目的。培训内容可包括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 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菌 (毒) 株及样本的运输、贮存、使用、销毁, 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 废弃物的处置, 应急处置等。依据相关规定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比如:使用高压灭菌器, 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 包括来实验室进修的人员和实习的学生, 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 掌握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操作规程, 并在工作人员的严格监督与指导下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加强人员培训, 以达到强化生物安全意识、掌握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目的。

加强洁净室及生物安全柜的质量控制

血站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 篇8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 对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血站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 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1,2,3]。管理体系应覆盖血液检测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笔者根据工作中的体会, 对血站实验室的检验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人员培训

建立和实施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 对基础理论、实验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生物安全、签名与责任等进行培训,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确保各项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2 实验室环境管理

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区明确;实验室应卫生、整洁、宽敞、明亮, 有空调、加湿器等保证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设施;应配备不间断电源 (UPS) 供电, 以保证血液检测工作正常进行;使用感应式水龙头, 水池防酸碱, 污水集中消毒处理;传染性废物桶和消防装置及器材放置合理, 取用方便。

3 仪器设备管理

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准、确认和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SOP) , 实验设备应专人负责管理。全自动加样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应严格按规定进行维护。故障设备应有标识, 严禁问题设备运行实验。提供实验室管理软件的供应商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软件须经过风险评估, 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使用。

4 试剂管理

建立试剂的进货、验收、确认、保存、使用制度, 严把检测试剂质量关。试剂生产商及供货商应具有相应资质。所有试剂应在效期内使用。

5 标本管理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控制点, 是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忽视的环节 (2) 。应建立和实施标本采集、运送、交接验收、处理、保存及销毁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 做到标本采集规范、标识清楚。避免标本脂血、溶血、凝固不全、贮存温度不当或待检时间过长、反复冻融、细菌污染及标本间的污染。血液检测的全血标本的保存期应当与全血有效期相同;血清 (浆) 标本应当保存期至血液使用后两年 (3) 。确保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6 质控管理

首先应做好室内质控工作, 室内质控品最好是商品化的人血清基质、瓶间差小的质控品, 小量分装保存不重复冻融使用。HBs Ag、抗HCV、抗HIV1/2和抗TP实验项目必须对每块微板进行质控, 须按试剂盒要求设置阴阳性对照作为内对照。应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绘制质控图, 按质控规则对每批次检测结果进行有效性判定。还应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全国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以评价, 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 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帮助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从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7 实验操作

制定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的SOP及所有实验项目的SOP, 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献血者血液初检和复检不得使用同一试剂厂家生产的试剂, 同一标本的初检和复检不得由同一人进行操作。严格遵从既定的检测程序, 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

对OD值接近临界值 (cut-off) 的标本应设置10%~20%的灰区, 灰区标本使用原试剂进行双孔复试, 结果仍为灰区或大于临界值的应视为有反应性, 做报废处理, 以进一步保证血液的安全性。灰区概念对献血者安全性指标的检测尤为重要, 应得到足够重视。

8 报告单的审核签发

建立和实施《检测报告签发管理程序》、《检测报告收回、更改及重新签发管理程序》《检测报告收回后的补救程序》等SOP, 应根据既定的判定标准, 对每一份血液标本做出检测结论的判定。应对检测报告进行最后审核和签发, 以保证检测报告正确和完整。报告人、审核人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并经过授权。

9 实验记录的管理

及时、完整、规范、全面地记录血液检验的整个过程是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有力证明, 也是全面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制定并实施《实验室质量及技术记录控制程序》、《实验室文件记录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按时将血液检验档案上交血站的档案管理部门, 确保实验室血液检验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相关记录完整、清晰、规范。

1 0 监控和持续改进

建立《实验室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实验室管理评审程序》,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项, 通过调查分析, 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严防差错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影响血液检测质量。

在血液检验过程中, 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很多,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增强工作责任心,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关键控制点, 保证血液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阶段质量, 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6]183号,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

[2]张国平.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 15 (6) :58-59.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篇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也使得食品安全更加引起人们的关心与注意,这也向食品检测实验室这一判定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机构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论述,以更好地促进食品安全检验工作的开展。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意义

对于食品安全来说,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一个重要内容,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因此,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可以有效加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更好地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发展期,无论哪个部门在食品监管实施的过程中,都要对食品进行检验后才可以确定食品是否可以投入到市场之中。因此,通过加强食品检验可以更好地为食品监管提供一个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果食品在检验过程中出现错误,不仅会导致食品监管出现问题,而且也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通过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食品检验质量,保证食品的安全性,更好地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

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措施分析

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在食品检验中,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与素质直接关系着质检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要想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就要不断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对食品检测实验室所有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食品检验相关技术的培训,对新技术进行更新与普及,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要及时解决,加强工作经验的总结与交流,更好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要不断加强对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团队意识的培养。在食品检验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解决的,通常需要整个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合作完成。因此,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团队意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集思广义,从而使得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以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和效率。另外,要加强对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就要不断提升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觉悟,培养食品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与法制意识。

提高对食品检验方法的管理

在食品检验工作中,食品检验方法是其关键所在,方法运用是否正确,关系着食品检验结果与质量。因此,在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要提高食品质量检验方法与手段。一是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对食品进行采样。抽样是食品质量检测中一项最基本的工序,它对食品质量检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食品检测的过程中,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来对食品进行正确的采样。二是要优化食品物理检查方法,提高食品的质量检验精度。物理检验在食品质量检验方法中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三是必须完善感官、化学、微生物和其他形式的检查方法,提高食品的质量检验的准确性,为食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加强对食品检测实验室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

在食品检验工作中,食品检验仪器设备与设施是重要的载体,食品检验仪器设备与设施可以更好地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开展,为食品检验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在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中要加强对食品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要确保食品检测实验室食品检验仪器设备与设施到位,所有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运用检验仪器设备、设施对食品进行检验前,要加强对仪器的调试与检测,只有检验仪器处于正常状态下方可对食品进行检验。对于这些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要由专人来负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这样可以更好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要建立食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要想更好地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就要建立食品检测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以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食品检测实验室、食品检验质量进行制约管理。在食品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中,要加强对“保持与持续改进”思想的秉承与运用。“保持”就是要保证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在运行中要经常检查该体系的不符合项并改进。最后通过这一个周期的管理评审评价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经过改进得到一个更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实施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继续进行检查和改进,得到不断优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如此循环运行,不断地进行改进。

结语

理化检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篇10

1危险性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1.1 分类与贮存

1.1.1 易燃易爆试剂

这类试剂具有易于燃烧和爆炸的特性, 其中有的本身就是炸药。对这类试剂应储存于室温低于30℃干燥防晒的库房内, 并应隔绝火、热、电源, 还应做好防雨, 防水工作。

1.1.2 氧化性试剂

这类试剂具有十分活泼的化学性质, 能析出活性态氧, 对其他物质起强烈的氧化作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室温≤30℃, 要与酸类、木屑、炭粉、硫化物、糖类等易燃物、可燃物或还原剂隔离。

1.1.3 毒害性试剂

专指少量侵入人体就能起局部或整个机构功能发生障碍, 甚至造成死亡的试剂。如氰化物及其他有机剧毒品如有机磷、有机汞等。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与爆炸性、氧化性、易燃性、酸类试剂隔离, 应设置加锁的专柜保存和详细记录领用人及领用数量。

1.1.4 腐蚀性试剂

对人体、金属和其他物品能因腐蚀作用而发生破坏现象, 甚至引起燃烧、爆炸和伤亡的液体和固体试剂, 如发烟硝酸等强酸、氢氟酸、冰醋酸、甲醛、苛性钾 (钠) 、等。存放处要求阴凉、干燥、通风、温度<30℃以下, 与氧化剂、易燃易爆性试剂隔离。酸性腐蚀试剂与碱性腐蚀试剂, 有机腐蚀试剂与无机腐蚀试剂也应隔离。

1.2 采购、运输及使用

1.2.1 采购审批要求

使用单位申请购买时, 到当地公安局进行申请, 批准开具《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 申请单位凭该证到单位所在地公安局部门申请《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1.2.2 使用程序计划

检验科室按规定提出检测工作所必需的危险性化学试剂使用计划, 经审核批准后进行采购。采购:采购人员须经公安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危险性化学试剂须持许可证到指定单位 (地点) 采购提货。领用:使用部门需本着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领用时需有双人签名填写危险性化学试剂使用领料单, 经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双人领用。试剂配制、使用时需双人同时在场并做好使用记录。

1.3 管理原则

1.3.1

应由经过培训、持有上岗证的专职人员管理。

1.3.2

必须存放于专用的危险品仓库, 并分类存放在阻燃材料制作的柜架上

1.3.3

应贮存于主建筑外的防火库, 并根据贮存危险物品的种类配备相应的灭火和自动报警装置。

1.3.4

装卸搬运时, 轻拿轻放, 严禁摔碰、撞击和强烈震动, 严禁肩扛背负。

1.3.5

拆卸危险性化学试剂的外包装时忌用蛮力, 以防内包装破裂。

1.3.6

开拆易燃易爆品的包装箱时, 切忌使用能够产生火花的工具。

1.3.7

挥发性、腐蚀性试剂应密封保存, 有条件的宜另库存放。

1.3.8

爆炸性物品、剧毒性物品和放射物品, 应按规定实行“五双”制度 (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人双锁) 管理。

2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需要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称为实验室“三废”。为了保证检验人员的健康及防止环境污染, 化验室“三废”的排放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1

汞和乙醚等可通过氧化、洗涤、蒸馏等方法回收再利用。

2.2 废液的处理

基于杂质的不同相分散特性和不同的化学特性, 常用的废液处理方法有化学法、离子树脂交换法、吸附法、电解法、蒸发浓缩法、膜分离法和生物处理法等。

2.3

理化实验室所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剩余化学试剂和样品必须分类包装, 按其性质妥善保存, 集中处理。严禁随意处置堆放和排入地下及任何水系, 以防引起火灾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76-186.

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篇11

关键词: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质量控制;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9-0049-02

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很好地确定特性值,用以校准测量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附值的材料或物质。有证标准物质是指附有認定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至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且每一种认定的特性量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在检测物质含量、评价检测方法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间核查是在相邻的两次校准期间内进行核查,以验证标准物质是否处于校准状态,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质量。按照CNAS-CL01:2006 (GB/T27025:2008;ISO/IEC17025:2005)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相关技术条款要求,必须对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标准物质保持校准状态置信度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结果数据准确、可靠的保证。

1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意义

标准物质在时间上保存量值,在空间上具有溯源量值的功能,能够赋予数据结果以溯源性,用于测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保证不同时间与空间分析结果的一致性与可比性,从而达到量值的统一。因此,对实验室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储备液进行核查,可验证其特性值的稳定性,及时发现标准物质是否已经发生分解、产生同分异构体、浓度降低等特性变化,以便尽早实施预防措施、规避风险。

2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

根据《GB/T 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及《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沈阳食品检验研究所仪器室的实际条件,按照简单易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以下几种核查方法。

1) 所有的有证标准物质都是经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其研制过程严谨,具有可靠的均匀性、稳定性,需按照标准物质证书上规定的条件和方法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未开封的或已开封的较易保藏(性质稳定)的有证标准物质国,只需核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可不进行技术性核查。其它标准物质和标准储备溶液除进行以上内容核查外,还应进行标准物质的技术性核查。

2) 可用新购标准物质对核查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新标物、核查标物配制成同一浓度的上机溶液,按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的仪器条件上机,比较两种溶液的仪器相应值(色谱峰面积或是吸光度)大小。

3) 对于标准物质(例如金属元素铅、砷、汞等;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等)获得有证质控样的核查标物,可将核查标物稀释至上机浓度,按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的仪器条件上机,核查标准溶液的校正曲线。也通过检测有足够稳定度的与被核查对象相近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来进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4) 用待核查有证标准物质配制工作曲线,按照标准证书给出的色谱条件进行色谱测试,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含量,记录待核查有证标准物质结果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进行比较。测试时,每次采用的色谱条件和色谱柱均应相同。

5) 与其它实验室间比对或进行能力验证,或测试近期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的样品。

6) 绘制质量控制图实现标准物质期间核查。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斜率或单一浓度点的单值-移动极差(X-R)控制图,用变差的可查明原因的8种模式检验控制图中数据点是否在控制线内,若数据点在控制线以内,则表明标准物质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核查通过。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线及均值可应用于以后该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 期间核查结果判定

对标准物质、标准储备溶液核查后,需作出符合性判断,确认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证书提供的浓度、纯度、量值是否能够维持。如果期间核查结果判定为符合,则标准物质可以继续使用;如果结果可疑,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如果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标准物质不能作为标准物质或工作标准物质使用,应当按照其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4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周期

确定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周期时,应结合标准物质自身稳定性、标准物质使用频度及保管环境性能等综合考虑。经常使用、稳定性差或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标准物质要缩短核查周期,若结果可疑,追溯至上次核查后的数据即可。不常使用的标准物质可以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核查。

5 结语

期间核查是实验室量值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并严格执行,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确保食品检验工作持续、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马冲先.标准物质和实验室认可[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947-951.

[2] 张雪峰.分析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与实例[J].新疆有色金属,2015(3):75-77.

[3] 王文斌.化学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J].化学分析计量,2014(2):94-96.

[4] 韦英亮,潘艳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溯源性定值分析方法[J].化学分析计量,2012,21(5):101-103.

[5] 戴坤富,杨志国,曾茹萍.理化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与实例[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12):1 482-1 484.

[6] 张民.浅谈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4):100-101.

[7] 黄相辉,辛爱萍,李国伟.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8):136-137.

[8] 赵良燕,王海,丁媛丽.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J].安徽化工,2014(12):99-101.

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管理探究 篇12

1 工作人员的管理

检验工作人员是质量检验的实行者, 是检验实验室的重要组成内容。检验人员管理包括人员的选聘、人力资源配置、技能培训、流程监控与业绩考核。具体做法是选用专业素质好的检验人员, 根据实验室检验工作的责任承担情况、监控任务情况、检验设备及操作的技术难度进行人员的合理配置, 例如:“高精尖”设备仪器任用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较高的检验人员进行管理和使用。另外, 还要配备专门的设备仪器维修人员、IT专业人员及外语专业人员。对检验人员应进行专业技能、岗位标准及职业道德培训。重点监控检验人员的操作程序是否规范标准, 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对检验人员应进行业绩考核, 执行适度赏罚制度, 做到赏罚分明, 监督和鞭策检验人员的行为。

2 器具仪器的管理

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器具主要包括玻璃器具、计量器具、辅助配件等, 器具的管理包括器具的配置、计量校准、用后清洁和保存等几方面。

(1) 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规范, 所有程序严格按照规范制度来执行;

(2) 检验器具要依照检验性质和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应根据检验内容确定检验器具的型号和精度;

(3) 所有器具都要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和校准, 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保证检验器具的准确度;

(4) 制定检验器具的清洁制度, 对清洁的程序和操作细节进行详细说明, 使所有检验器具得到及时清洁;

(5) 每种检验器具都要有一定的备用量。检验器具使用后放置在检验实验室内或库房, 尽量分类摆放, 放置在储物柜或支架上, 保持存放地阴凉干燥。库房的检验器具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对每个检验器具进行编码, 损坏或失效的检验器具单独存放并进行标注。检验器具的提出使用和用后归还应该形成程序, 详细记录并形成档案;

(6) 对检验仪器要合理使用, 按照价值、用途、维修难度、使用环境进行分级管理, 对不同仪器在使用次数、使用环境、技术操作、控制重点、保养维修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控, 作好记录, 妥善放置检验仪器, 保证使用方便, 对供水、电、气的仪器统一规划、合理放置。

3 检验试剂的管理

质量检验实验室常见的试剂涉及基准物质、标准溶液、化学试剂等。检验试剂的管理主要包括试剂的配置、配比与存放。

(1) 对检验试剂质量进行检定和评估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要对试剂的灵敏度、精准度以及稳定性状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来配置试剂。根据检验标准和预计用量和预算要求来选择检验试剂的等级和用量;

(2) 制定科学合理的配置计划, 不断修改规范, 建立系统的配比档案, 保证检验试剂的配比合理, 且处于性能有效期内;

(3) 应谨慎存放试剂。尽量将检验试剂进行科学分类, 贴上标识。失效试剂应及时处理或单独存放, 并加盖作废章。试剂存放环境应保持阴凉干燥。检验试剂的进出库要有专人负责, 详细记录试剂进入库情况, 形成系统的档案。

4 检验环境的管理

检验实验室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以及水、电、气配置状况。

(1) 建立检验实验室规范, 保持特别产品检验的温湿度恒定;

(2) 根据检验项目的实际情况及节约成本的要求, 合理配置实验室的水、电、气等资源, 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制定可控程序, 减少环境污染及不必要的浪费;

(3) 对实验室的管、电线等统一管控, 确保使用有序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购置必须的空调、加湿器、抽湿机等装置, 保证实验环境和实验器具、仪器和设备的存放环境满足要求。

5 样品和技术资料的管理

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样品管理包括样品收集、记录与保存。检验的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 这一因素直接影响质量检验的准确率。

(1) 制定检验样本管理流程, 包含样品的采集工具、储存容器、采集位置、试验所需数量等内容, 并对特殊情况进行规定, 详细记录各种参数, 按照规定执行, 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的可信度;

(2) 样本记录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 记录内容包括样品数量、种类、采集位置、检验要求、编号、采样日期以及检验时间等内容;

(3) 样品保存时要执行相关管理规定, 将样本的保存时间、地点、数量及存放环境进行记录, 尽可能将样品区分类别、统一存放、专人负责;

(4) 检验实验室的各项技术资料是检验工作的重要依据, 主要包括工作记录、检验标准和记录以及各类档案。技术资料的管理主要是技术资料的填写、核查、保存、查看与整理。因此应制定记录核查流程规范, 科学分类, 集中存放, 专人管理。对内部核心资料设置保密等级, 执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和借阅制度;对普通技术资料执行一般的归档、使用和报废程序。

6 结束语

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执行检验工作的规定, 形成一定的制度标准,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逐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检验水平, 把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关。

摘要:从工作人员、器具仪器、检验试剂、检验环境、样品和技术资料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质量检验,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虞清.浅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 2008 (10) :166-167.

[2]郭海霞, 张振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同, 2014 (5) :15.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评价下一篇:福建体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