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验能力

2024-10-09

实验室检验能力(共12篇)

实验室检验能力 篇1

实验室装备和检验能力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本文利用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绩效考核的数据,从实验室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实验

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质控覆盖率等方面来评价实验室检验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检验该部分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详见本刊2012年第15卷第1期《〈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结果简介》一文。调查内容包括2009年全国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是否开展及未开展的原因)、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实验室实际开展的A类检验项目参数总和、纳入实验室质控体系的项目参数。

1.2 分析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经逻辑校正和手工校对后,使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主要的分析方法为描述性分析。其中部分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实验室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机构实际能开展A类检验项目数/机构必须开展的A类检验项目总数×100%。其中,机构必须开展的A类检验项目数依据《省、地、县级疾控机构检验能力标准》(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

(2)实验室质控覆盖率=纳入实验室质控体系的项目参数之和/实验室开展项目参数总和×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室检验能力稳步提升,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省、地、县级疾控机构检验能力标准》明确了省、市、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标准。标准中将必须开展的基本工作项目简称为A类检验项目,根据地域特点和需求应开展的工作项目简称为B类项目。本次评价重点关注A类检验项目的开展情况。

2009年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平均为84.3%,基本达到绩效考核85%的要求,最高为100.0%,最低为25.3%。从各省情况看,仅有20个省级疾控中心达到考核标准要求,仍有6个省开展率低于70%(表1、表2)。

总体上,绝大多数的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有所提升,但部分省份的开展率仍显不足。实验室检测是个综合性的过程,与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的缺乏必然会导致检测能力的薄弱[2]。各省级疾控中心应当:一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购买相应的仪器设备,加强人员的培训;二要注意仪器设备配置的均衡,满足工作需要;另外,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统筹使用相应的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3]。总之,应针对性寻找当地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偏低的原因,尽快建立健全疾控实验室网络,使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达到85%以上。

2.2 实验室安全管理得到重视,质量控制基本覆盖

本文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来评价实验室管理工作现状。加强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中永恒的主题,它不仅涉及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而且影响到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者可造成社会恐慌[4]。2009年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平均为100.0%,32个省级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已经达标,表明各省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普遍重视。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指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5]。疾控中心各实验室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实验室室内、室间比对或参加上级有关部门(或机构)要求开展的能力验证试验,3~5年质量控制项目覆盖开展项目的85%以上。2009年,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质控覆盖率平均为85.6%,达到了绩效考核标准,最大值为100.0%,最小值为75.8%。从各省情况看,有27个省的实验室质控覆盖率超过85%,其中有3个省份达到了100%,但也有一个省份的实验室质控覆盖率仅为75.8%,离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表3),究其原因可能是:对作业指导书了解不全面;检测过程中未能严格操作规程[6];员工的质量意识、规范意识不够强;内审员、科室质量监督员不会监督、不敢监督[7]等。

3 小结

综上所述,实验室检验能力的绩效考核结果表明我国省级疾控中心的实验室A类检验项目开展状况、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质控工作总体开展较好,但实验室A类检验项目开展情况各省差异性较大。总之,考核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实验室检验能力现状,同时也验证了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摘要:目的:评价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状况并检验实验室检验能力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数据,从实验室A类检验项目开展情况、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质控3个方面来评价实验室检验能力状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实验室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平均为84.3%,达标省份比例为62.5%;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全部省份达标;实验室质控覆盖率平均为85.6%,达标省份比例为84.4%。结论:实验室A类检验项目开展和管理工作总体较好,但部分省份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仍需加强;实验室检验能力部分的考核指标是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

关键词: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能力,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永权,朱正强,刘思寨.雅安市疾控系统实验室现状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8):661-663.

[2]黎薇,柯昌文,孟玲,等.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实验室现状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3):66-69.

[3]孙启华,张英洁,康殿民,等.2009年山东省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和检验能力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4):300-302.

[4]朱明,陈玉林.疾控机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117-1118.

[5]朱忆.2008年常熟疾控中心实验室质控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26(3):334-336.

[6]王昌喜.能力验证在基层疾控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17(3):71-73.

[7]孙荣贵.基层疾控机构推进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2010,12(3):29-30.

实验室检验能力 篇2

一、微生物实验室概况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分区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一般为4-5平方米、高 2.5 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安装在外室中央。

(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儿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

(4)内室应有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不锈钢制的刀、剪、镊子、70%的酒精棉球、工业酒精、载玻璃片、特种蜡笔、记录本、铅笔、标签纸、胶水、废物筐等。3.无菌室的灭菌消毒

(1)薰蒸:这是无菌室彻底灭菌的措施。无菌室使用了较长时间,污染比较严重时,应进行薰蒸灭菌。可用甲醛、乳酸或硫磺薰蒸。

(2)喷雾: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喷雾可促使空气中微粒及微生物沉降,防止桌面、地面上的微尘飞场,并有杀菌作用。可用5%石炭酸喷雾。

(3)紫外线照射:在每次使用无菌室前进行。紫外线有较好的杀菌效果。通常应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4.无菌室工作规程

(1)无菌室灭菌。每次使用前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min以上,或在使用前30min,对内外室用5%石炭酸喷雾。

(2)用肥皂洗手后,把所需器材搬入外室;在外室换上已灭菌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戴好口罩,然后用2%煤酚皂液将手浸洗2分钟。

(3)将各种需用物品搬进内室清点、就位,用5%石炭酸在工作台面上方和操作员站位空间喷雾,返回外室,5~10min后再进内室工作。

(4)接种操作前,用70%酒精棉球擦手;进行无菌操作时,动作要轻缓,尽量减少空气波动和地面扬尘。

(5)工作中应注意安全。如遇棉塞着火,用手紧握或用湿布包裹熄灭,切勿用嘴吹,以免扩大燃烧;如遇有菌培养物洒落或打碎有菌容器时,应用浸润5%石炭酸的抹布包裹后,并用浸润5%石炭酸的抹布擦拭台面或地面,用酒精棉球擦手后再继续操作。(6)工作结束,立即将台面收拾干净,将不应在无菌室存放的物品和废弃物全部拿出无菌室后,对无菌室用5%石炭酸喷雾,或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

(五)恒温培养室

1.培养室的设置

(1)培养室应有内、外两间,内室是培养室,外室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大,以利于空气灭菌,内室面积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积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分隔内室与外室的墙壁上部应设带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口。(3)为满足微生物对温度的需要,需安装恒温恒湿机。(4)内外室都应在室中央安装紫外线灯,以供灭菌用。2.培养室内设备及用具

(1)内室通常配备培养架和摇瓶机(摇床)。常用的摇瓶机有旋转式、往复式两种。(2)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70%酒精棉球等。

3.培养室的灭菌、消毒

同无菌室的灭菌、消毒措施。

小规模的培养可不启用恒温培养室,而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

(六)普通实验室

进行微生物的观察、计数和生理生化测定工作的场所。室内的陈设因工作侧重点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均配备实验台、显微镜、柜子及凳子。实验台要求平整、光滑,实验柜要足以容纳日常使用的用具及药品等。

(七)更衣室

是进入无菌室之前工作人员进行更衣、洗手的地方。室内设置无菌室及缓冲室的电源控制开关和放置无菌操作时穿的工作服、鞋、帽子、口罩等。

(八)办公室

登记待检验样品;出检测报告;处理有关文件资料;放松休息等

三、微生物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及功能

理化试验室设计方案

一、主要检测项目

蛋白、水分、灰分、钙、磷、盐、微生物、矿物质、药残等。在功能上又涉及到排水、通风、排风、供电、空调、消防、废气、废液处理等复杂的工艺技术,同时还要考虑到环保、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等诸多因素,因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设计要求 1.环境要求 1.1通风

实验室经常由于实验时间长,人员多和实验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浊,对人体不利。为了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和有机气体,实验室中应有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应设空调。通风设备有:通风柜、通风罩或局部通风装置。除了楼主提到的外,需要注意有机溶剂 前处理和使用电炉进行前处理的通风柜应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实验室,局部排风装置和排风罩必须具有足够的功率,否则实际工作中难以满足使用要求。1.2湿度和温度

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 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 对温湿度进行控制。1.3洁净度

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室外大气中的尘埃,借通风换气过程会进入实验室,实验内含尘量过高,空气不净,不但影响检测结果,而且,其微粒落在仪 器设备的元件表面上,可能构成障碍,甚至造成短路或其他潜在危险。洁净实验室是要花银子的,建议不是特殊需要可不进行洁净实验室设计,若有需要可以对大型 精密仪器室、特殊实验室进行设计,一般达到万级净化要求即可。若有多个洁净实验室,送排风系统应各自独立设计,独立使用。2.设施要求

2.1供水与排水、排污

实验室都应有供排水装置,排水装置最好用聚氯乙烯管,接口用焊枪焊接。化学检验实验台有可能都应安装水管、水龙头、水槽、紧急冲淋器、洗眼器等,一般实验 室的废水无须处理就可排入城市下水网道,而实验室的废水必须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网道。现代化的实验室都应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站,一般实验室的废水 无须处理就可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对高浓度的酸碱废水应先中和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对此类废水的排放建议采用耐酸减的排水管道,从实验室直接排放到处理 站,对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室应安装耐有机溶剂的排水管道,例如可采用铸铁管接入污水处理站,也就是说,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功能,采用不同材料的排水管 道,分别设计相互之间不交叉,分别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实验室的废水必须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网道。实验室的供水有自来水和实验用纯水,除了自来水,建议安装纯水处理装置,保障实验室用水,并且再相关实验室纯水终端加装超纯水处理装置,满足精密仪器使用要求。2.2供电

电力是实验室重要动力。为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工作,电源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及连续性必需保证。一般用电和实验用电必须分开;对一些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求 提供稳压、恒流、稳频、抗干扰的电源;必要时须建立不中断供电系统,还要配备专用电源,如不间断电源(UPS)等。2.3供气与排气

实验室使用的压缩气体钢瓶,应保持最少的数量,必须牢牢固定,或用金属链栓牢,绝不能靠近火源,直接日晒,高温房间等温度可能升高的地方使用。实验室的废气的处理,如量少,可直接排出室外;但排出管必须高出附近房顶3m左右,对毒性较大或数量多的废气,可参考工业废气处理方法如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 方法来处理。如果理化实验室不是在最高一层,废气的排放必须采用专用管道从楼顶排放。

三、功能与布局 1.特性

根据理化检验科实验室工作的特性,应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美化的实验室工作环境,办公区域与实验区域分开,即形成非受控区域和受控区域。

理化实验室应配置样品前处理室、理化分析室(精密仪器室)、天平室、留样室、办公室等。2.布局规划

2.1样品前处理室

实验室必须有排风设施,独立排气柜,有机、无机前处理室分开,占用面积不少于30m2/间,墙、地板、实验台、排气柜等要绝缘、耐热、耐酸碱和耐有机溶剂腐蚀;地面应有地漏,防倒流。设置中央实验台的实验室应设供实验台用的上下水装置、电源插头。2.2理化分析室(精密仪器室)色谱室: 气相色谱室,气质联用室:可联用,以单台计算面积不小于10m2为宜。液相色谱室,液质联用仪室:可联用,面积不小于20m2/间(以单台计算)标准化的至少需要3台液相色谱仪,两台共用一个实验室,至少2个房间 离子色谱室可以与液相室联用,单独实验室房间建议15m2以上。光谱室:

建议配置独立三相380V电源。

原子吸收室:独立排风(外排)通道,上下水。原子荧光室:独立排风(外排)通道。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室可联用,条件好的可配备ICP-MS室,单独实验室房面积建议15m2以上。2.3天平室

天平室应有双层玻璃和窗帘,有恒温恒湿系统,天平台必须防震,天平台放置必须离开墙壁1cm,可购置防震型天平台或砖砌大理石台面天平台。建议8m2以上。2.4小型仪器室

小型仪器室应有足够的电源插座,最好安装稳压装置,配备水池。可存放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显微镜,酸度计等小型仪器。建议15m2以上。2.5 留样室

存放样品柜、工作台。房间面积建议20m2以上。

独立的样品存储室,存储柜功能区间应划分清楚,标明未检样品、在检样品和已检样品。样品室必须干燥、通风、防尘、防鼠。2.6 办公室

作为实验室管理及数据报告填写等工作要求,具体根据实验室人员设定。建议20m2以上。独立的样品存储室,存储柜功能区间应划分清楚,标明未检样品、在检样品和已检样品。样品室必须干燥、通风、防尘、防鼠。

四、常用设备 水分、含盐量、含糖量、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纤维含量、维生素含量、酸度等。对于这些项目的检测,如果经费有限,都可以采用化学法分析,只需配置最简单的烘箱、水浴、电炉、搅拌器、粉碎机、pH计等设备即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近红外分析仪、自动滴定仪等。检测维生素A、E等有时还需配置荧光光度计。检测营养元素,如钙、锌、铁等,可购置原子吸收仪-火焰检测器。a)微生物

建微生物实验室要按照生物实验室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布局。必要的设备有洁净台、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炉等,其它设备则根据具体检测项目配置。经费少可以买国产的,经费多可以考虑买进口的,两者的价钱相差很多。b)添加剂和有害元素

有一部分项目可以用化学法,如亚硝酸盐、二氧化硫、重金属含量、总砷等。但要想满足现在国标的食品卫生要求,应该购置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这样一般的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等)、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等)、色素(柠檬黄、胭脂红等)都可以检测了。购置原子吸收仪-石墨炉检测器,可以分别检测铅、铬、镉、铜、镍等有害元素,还需要一台原子荧光仪,用来检测砷和汞等。

c)残留农药

检测残留农药气相色谱是不能少的。检测有机氯农药,需配电子俘获ECD检测器;检测有机磷农药,需配火焰光度FPD检测器或氮磷NPD检测器。现在农残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为提高通用性,建议配置毛细管柱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安装毛细管色谱柱。与传统填充柱色谱柱相比,毛细管柱分析项目多,分离度好,可以减少频繁的更换色谱柱,提高分析效率。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出口时需检测的农残项目越来越多,为了把好生产原料和产品质量关,可以配置气相色谱-质谱仪。一般只需配置电子轰击EI源,如果有必要可再配一个负化学NCI源。是选择四极质谱还是离子阱质谱,个人认为都可以,两种仪器各有优缺点。还是要看具体工作。d)残留兽药

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质量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7-02

在很多场合,总会听到不少专家学者说这样几句话: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你所做的,纠你做错的。这几句话,概括了实验室管理的内涵,对指导各级各类实验室加强管理、保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谈一下最近几年随沈阳市卫生局下基层医疗机构,检查临床检验工作的一点体会。

1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WS/T 227-2002)中,明确提出了如何编写操作规程和编写操作规程需要注意的事项。该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编写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也适用于临床检验产品厂商编写产品使用方法说明。操作规程是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检验的技术档案,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须内容,是指导检验人员正确操作的依据。操作规程必须含有质量管理内容,包括进行检验的说明,明确质量控制和纠正作用系统等。这些书面文件是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必须组成部分。操作规程由主任或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编写,编写内容含义必须明确(无疑义)、完整。要确保每个检验人员能理解,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的精确说明进行操作。

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实验室没有按照该《标准》编写操作规程。问题在于:1)有的实验室编写了大量的操作规程,但大部分放在科主任的办公室,具体工作的实验室只有一少部分,不能做到所有工作场所都有相应的操作规程,使操作规程“睡大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个别实验室的主任,嫌操作规程编写量太大,打印浪费纸张,不打印,存在电脑里。2)有的实验室编写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标准》提出的操作规程格式要求进行编写,而是像普通制度编写格式,只写内容,没有版本、编写日期等。3)有的实验室只编写项目和设备的操作规程,而不编写其它辅助工作的操作规程,例如:部分实验室在分析前质量保证方面、血液分析仪校准、加样器校准、“危急值”报告、纯水机使用、相同设备比对、相同项目比对等方面却没有编写操作规程;或编写了操作规程,但内容简单,可行性差,工作人员不能按此要求进行操作,文件流于形式。

2记你所做的

操作规程编写完成后,要交给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做过的工作做相应的记录。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于:1)部分实验室只把各种检测项目的结果记录下来。而忽略其它有关记录。例如:在实验室室温、湿度记录,冰箱、水浴箱等温控设备的温度记录,加样器、大型设备的校准记录,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标本接收、销毁记录,生物安全柜使用记录,高压灭菌器使用记录等方面的记录不全面或者个别实验室没有这些记录。2)有的工作人员在做记录时不认真,有时多记几天,有时少记几天。有的记录日期、时间不清,时间标注不细,不能记录到时、分。例如:在标本接收记录、“危急值”报告记录中,只有日期,没有时间;很多记录中,签字、盖章不认真。有的只写姓,不写全名,有的只在第一天写姓名,后面全是以点代名;加样器校准、比对实验记录中,内容不全,只有数据,没有分析,不知道这些数据对工作和质量有什么作用。

3纠你做错的

只有按照要求,把所有的工作都记录下来,再分析各种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更正失误,避免错误的结果发送到临床。在我们到基层实验室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于:1)部分实验室的温湿度记录流于形式,应该每天早上记录的,到晚上再补;应该当天记录的,第二天再补;个别实验室湿度计失灵,不能反映正常湿度。2)个别实验室的部分项目没有室内质控,即使有质控,也不是经常性、连贯性的,造成质控失控也不分析失控原因,致使设备长期在失控状态下工作。3)部分实验室所购设备不是从正规厂家进货,没有后期的维修保护,造成设备长期无人管理,不能进行有效的校准;个别厂家用质控物代替校准物进行校准。4)部分辅助设备长期不校准、不检测、不评估,造成结果偏差较大。例如:天平的校准、加样器的校准、酶标仪的校准、纯水机的检修等不及时,长期在偏差中工作。这些辅助设备的误差对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体会

实验室检验能力 篇4

随着现代医学由单纯的医学模式到人文—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学检验自身技术的快速发展, 医学检验这门学科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 医学检验项目在原来基础上向着更深层次的分子检测甚至基因检测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分子学、免疫学、基因遗传学以及基础学科的多学科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 各种实验和检验仪器不断的更新换代, 医学检验制剂和各种生物成品试剂的大量涌现, 都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检验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检验技术由过去的传统化、人工化逐步向自动化、机械化、电脑化的现代化模式转变。医学检验已由从属于临床医疗辅助性学科, 逐步发展为脱离临床医学但又与其紧密联系的一门独立的技能应用学科。因此, 我们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医学模式以及技术发展来培养一批优秀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培养出技能型的医学检验人才迫在眉睫。

1 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医学检验学科是服务于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因此, 它同临床医学一样, 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医学检验人才如何能够扎实的掌握检验技术, 能够快速、准确、及时的对各个送检样本做出检测, 并将结果报告出据临床医师是我们在医学检验教学中一直要摆在首位的问题。基于这个教学目的, 就要求我们在医学检验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教学, 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对学生不仅是简单的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 而且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整个实践教学中, 要一直把学生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实验技能训练, 不仅是基本功的训练, 也是综合素质的训练, 更是对学生各个学科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的考验。一些基本理论和操作如是否知道样本送检的时间以及温度保存、显微镜的构成原理、显微镜的使用与保护、血细胞计数板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怎样在显微镜下识别破碎细胞和血液中的正常细胞、微量移液器的误差范围和使用、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尿液中红细胞形态以及数量的机器检测和显微镜下检测的区别等, 这些都要求医学检验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 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手工操作, 绝大多数的检验技术都已经进入了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 这就要求学生们对大型仪器的计算机操作、数据处理等具有很熟练的操作能力。无菌操作和自我保护意识贯穿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全过程, 这对于医学检验人员检验具有传染性的样本尤为重要。而传染病学则覆盖了临床基础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生化检验、寄生虫检验各个学科[1]。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就要扎实掌握, 在实验课上, 要求操作指导教师在实验开始前要详细讲解及示范, 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学生操作, 发现不正确的及时纠正, 课后及时分析总结出现的问题。

2 手工操作与仪器分析组合教学

随着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不断涌现, 各类自动化仪器相继问世, 如流式细胞仪, 模块和组合式生化仪, 应用荧光偏振技术、化学发光技术及磁性微球免疫化学技术的各类仪器的临床应用,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临床检测水平, 原来的实验教学主要选择手工操作的实验方法, 虽然在当今临床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已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临床医师对于样本检测结果快速性和时效性。因此, 在现今教育环境下, 应该充分利用检验医学专业实验室的自动化仪器设备, 一方面为学生讲解仪器的机械构造、基本性能和实践操作方法, 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另一方面, 也不能忽视传统手工操作的教学。例如, 在进行尿液红细胞相位差镜检时, 让学生们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 报出结果, 然后再将此结果与机器检测的数值作对比, 让学生们自己体会二者的误差, 这样不仅让学生们对于红细胞的正常和非正常形态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而且也将手工操作和机器自动分析结合起来, 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3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为演示性、验证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给学生灌输什么, 学生接受什么;课堂气氛不仅沉闷, 而且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们也不会思考这项实验这么做的原因, 有什么目的, 接下来应该进行哪些操作, 学生们接受的都是一些固定的, 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 课程结束后学生往往对所学知识没什么印象, 也没有学到新的方法和技术。怎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是检验医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此, 经过我们的探索, 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开放同学们的发散思维,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实验步骤来获得所需要的实验结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血液标本微生物检验、痰液标本致病菌分离鉴定、粪便的潜血实验、尿液蛋白定性和定量实验、阴道分泌物标本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等都可作为此类实验内容。在开课之前, 按照学生学习、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4~5个人, 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按实验课程授课大纲要求划定授课内容供所带教组学生参考。学生根据实验要求,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并设计出实验方案[2]。最后大家根据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结果检测, 最后再和标准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学生们可以发现自己的设计方案与标准操作的差距, 优缺点各是什么。而对于设计较好的实验方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 交流经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自己确定需要哪些试剂, 实验试剂的用量与配制, 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带教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遇到错误的或者危险的操作, 应该及时的指出和纠正。并在课程结束前总结大家在实验中的优缺点, 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反思。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是让同学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方法, 学生在实验准备工作中可以学到许多实验课中学不到的知识, 可以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实验结束后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试剂的处理、仪器的保养等收尾工作由小组学生共同完成.自己动手记录每一次实验结果, 并进行综合分析, 填写临床检验报告单。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 我们发现综合性和设计学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 加强实验技能考核

检验学科每1个课程在最后结束后, 对学生们的技能考核是了解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准, 传统检验医学最后的考核方法多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 而对实践操作的考核重视不够。这往往使得学生们重理论, 轻实践。因此, 在今后检验医学的考核中应该重视和加强实验技能的考核。例如, 理论知识占考核成绩的60%, 实验技能考核占40%。实验技能考核时, 由考核教师设定一些题目, 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让同学们根据所选题目, 写出所需仪器和试剂, 在操作时, 由考核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 仪器使用方法, 以及实验步骤等情况打分, 对专业技能操作要求人人考核过关, 不合格者继续进行训练, 直到考核合格为止。

5 开展实验技能竞赛

检验医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任务繁重而又枯燥乏味的过程, 对于年轻的而又活泼好动的学生们来说, 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这不仅是智力因素的影响,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们的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怎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关乎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也根据年轻学生活泼好动, 热爱竞争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之余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竞赛。由学院统一组织, 各个年级共同参加, 按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技能竞赛。具体竞赛方法是每组学生随机进行一个实验内容的全部操作, 各组带教教师交叉作为考官考核每组学生的每一步操作, 分析实验结果, 进行打分。竞赛后进行评奖,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到更高级别的院校或医院学习和参观。由单纯考试向实践竞赛模式的转变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使得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检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6 创造临床见习机会

检验医学最终是要为临床医学服务的,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走向临床, 服务于临床。因此, 我们充分利用自身教学医院检验科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 在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结束后,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见习, 让大家真正感受课堂和临床的联系与差距, 也可以借此弥补自身教学设备的不足。目前, 限于我国检验医学课程设置发展落后与临床医学发展, 因此, 在临床见习的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掌握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操作方法, 可以见到和实际操作更先进的设备, 这些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检验科实习, 我们还要求学生进入病房和门诊, 让大家真正的了解临床, 让他们了解检测样本的获取、预留和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样, 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 才能真正的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 才能牢记于心。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 加强实践教学, 是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大力推进专业建设, 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打破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探索一套以实践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识技能相辅相成的符合高职检验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竞争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检验医学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秀珍, 李剑平.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1) :14-15.

实验室检验能力 篇5

大理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物医学统计分析

实验名称

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

专业班级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2015—2016 学年度第2

学期 一、实验目得 对分类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二、实验环境、硬件配置:处理器:Intel(R)Core(TM)i5-4210U CPU 1、7GHz 1、7GHz 安装内存(RAM):4、00GB

系统类型:64 位操作系统 2、软件环境:IBM SPSS Statistics 19、0 软件

三、实验内容 (包括本实验要完成得实验问题及需要得相关知识简单概述)(1)

课本第六章得例 6、1-6、5 运行一遍,注意理解结果;(2)

然后将实验指导书得例 1-4 运行一遍,注意理解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包括实验原理、数据得准备、运行过程分析、源程序(代码)、图形图象界面等)例 例 6、1 表 1 灭螨A A 与灭螨B B 杀灭大蜂螨效果得 交叉制表

效果 合计 杀灭 未杀灭 组别 灭螨A 32 12 44 灭螨B 14 22 36 合计 46 34 80 分析: 表1就是灭螨A与灭螨B杀灭大蜂螨效果得样本分类得频数分析表,即交叉列联表。

表 2 卡方检验

X2 值 df 渐进 Sig、(双侧)精确 Sig、(双侧)精确 Sig、(单侧)Pearson 卡方 9、277a、002

连续校正b

7、944 1、005

似然比 9、419 1、002

Fisher 得精确检验、003、002 有效案例中得 N 80

a、0 单元格(、0%)得期望计数少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15、30。

b、仅对 2x2 表计算

分析: 表2就是卡方检验得结果。因为两组各自得结果互不影响,即相互独立。对于这种频数表格式资料,在卡方检验之前必须用“加权个案”命令将频数变量定义为加权变量,才能进行卡方检验。

Pearson 卡方:皮尔逊卡方检验计算得卡方值(用于样本数n≥40且所有理论数E≥5);

连续校正b : 连续性校正卡方值(df=1,只用于2*2列联表);

似然比:对数似然比法计算得卡方值(类似皮尔逊卡方检验);

Fisher 得精确检验:精确概率法计算得卡方值(用于理论数E<5)。

不同得资料应选用不同得卡方计算方法。

例6、1为2*2列联表,df=1,须用连续性校正公式,故采用“连续校正”行得统计结果。

X2 = 7、944, P(Sig)=0、005<0、01,表明灭螨剂A组得杀螨率极显著高于灭螨剂B组。

例6 6、2 2

表 3

治疗方法 * 治疗效果

交叉制表 计数

治疗效果 合计 1 2 3 治疗方法 1 19 16 5 40 2 16 12 8 36 3 15 13 7 35 合计 50 41 20 111 分析: 表3就是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资料分析得列联表。

表 4

卡方检验

X2 值 df 渐进 Sig、(双侧)Pearson 卡方 1、428a、839 似然比 1、484 4、830 线性与线性组合、514 1、474 有效案例中得 N 111

a、0 单元格(、0%)得期望计数少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6、31。

分析: 表4就是卡方检验得结果。自由度df=4,表格下方得注解表明理论次数小于5得格子数为0,最小得理论次数为6、13。各理论次数均大于5,无须进行连续性校正,因此可以采用第一行(Pearson 卡方)得检验结果,即X2 =1、428,P=0、839>0、05,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不同得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无关,即三种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得影响差异不显著。

例6 6、3 3

表 5

灌溉方式 * 稻叶情况

交叉制表 计数

稻叶情况 合计 1 2 3 灌溉方式 1 146 7 7 160 2 183 9 13 205 3 152 14 16 182 合计 481 30 36 547 分析: 表5就是灌溉方式* 稻叶情况资料分析得列联表。

表 6

卡方检验

X2 值 df 渐进 Sig、(双侧)Pearson 卡方 5、622a、229 似然比 5、535 4、237 线性与线性组合 4、510 1、034 有效案例中得 N 547

a、0 单元格(、0%)得期望计数少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8、78。

分析: 表6就是卡方检验得结果。自由度df=4,样本数n=547。表格下方得注解表明理论次数小于5得格子数为0,最小得理论次数为8、78。各理论次数均大于5,无须进行连续性校正,因此可以采用第一行(Pearson 卡方)得检验结果,即X2 =5、622,P=0、229>0、05,差异不显著,即不同灌溉方式对稻叶情况得影响差异不显著。

例 例 6 6、4 4

表 7

场地 * 奶牛类型

交叉制表 计数

奶牛类型 合计 1 2 3 场地 1 15 24 12 51 2 4 2 7 13 3 20 13 11 44 合计 39 39 30 108 分析: 表5就是场地* 奶牛类型资料分析得列联表。

表 8

卡方检验

X2 值 df 渐进 Sig、(双侧)精确 Sig、(双侧)精确 Sig、(单侧)点概率 Pearson 卡方 9、199a、056、056

似然比 8、813 4、066、079

Fisher 得精确检验 8、463

、072

线性与线性组合、719b、397、404、217、036 有效案例中得 N 108

a、3 单元格(33、3%)得期望计数少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3、61。

b、标准化统计量就是-、848。

分析: 表 8 就是卡方检验得结果。自由度 df=4,样本数 n=108。表格下方得注解表明理论次数小于 5 得格子数为 3,最小得理论次数为 3、61。需采用精确概率法计算,即用第三行(Fisher 得精确检验)得检验结果,即 X2 =8、463,P=0、072>0、05,差异不显著,即 3 种奶牛牛场不同类型奶牛得构成比对差异不显著。

例 例 6 6、5 5

表 9

LPA* FA 交叉制表

FA 合计 1 2 LPA 1 17 0 17 2 4 7 11 合计 21 7 28 分析: 表9就是LPA* FA资料分析得列联表。

表 10

配对 卡方检验

值 精确 Sig、(双侧)McNemar 检验、125a

有效案例中得 N 28

a、使用得二项式分布。

分析: 表10就是LPA与FA两种检测方法得配对卡方检验。由于b+c<40,SPSS选用二项分布得直接计算概率法(相当于进行了精确校正),计算该配对资料得检验得精确双侧概率,并且不能给出卡方值。本例P=0、125>0、05,差异不显著,即LPA法与FA法对番鸭细小病毒抗原得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表 11

对称度量

值 渐进标准误差 a

近似值 T b

近似值 Sig、一致性度量 Kappa、680、140 3、798、000 有效案例中得 N 28

a、不假定零假设。

b、使用渐进标准误差假定零假设。

分析: 表11为LPA与FA两种检测结果得得一致性检验。Kappa值就是内部一致性系数,除数据P值判断一致性有无统计学意义外,根据经验,Kappa≥0、75,表明两者一致性较好0、7>Kappa≥0、4,表明一致性一般,Kappa<0、4,则表明一致性较差。

本例Kappa值为0、680,P=0、000<0、01,拒绝无效假设,即认为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值=0、680,0、7>Kappa≥0、4,表明一致性一般。

例1 1

表 12

周 内日频数表

观察数 期望数 残差 1 11 16、0-5、0 2 19 16、0 3、0 3 17 16、0 1、0 4 15 16、0-1、0 5 15 16、0-1、0 6 16 16、0、0 7 19 16、0 3、0 总数 112

分析: 表12结果显示一周内各日死亡得理论数(Expected)为16、0,即一周内各日死亡均数;还算出实际死亡数与理论死亡数得差值(Residual)。

表 13

检验统计量

周日 卡方 2、875a

df 6

渐近显著性、824 a、0 个单元(、0%)具有小于 5 得期望频率。单元最小期望频率为 16、0。

分析: Chi-Square过程,调用此过程可对样本数据得分布进行卡方检验。卡方检验适用于配合度检验,主要用于分析实际频数与某理论频数就是否相符。卡方值X2 =2、875,自由度数(df)=6,P=0、824>0、05,差异不显著,即可认为一周内各日得死亡危险性就是相同得。

例2 2

表 14

二项式检验

类别 N 观察比例 检验比例 精确显著性(双侧)性别 组 1 0 12、30、50、017 组 2 1 28、70

总数1、00

分析: 调用Binomial过程可对样本资料进行二项分布分析。表14得二项分布检验表明,女婴12名,男婴28名,观察概率为0、70(即男婴占70%),检验概率为0、50,二项分布检验得结果就是双侧概率为0、017,可认为男女比例得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即与通常0、5得性比例相比,该地男婴比女婴明显为多。

例3 3

表 15

两组工人得血铅值 及秩

group N 秩均值 秩与 血铅值 1 10 5、95 59、50 2 7 13、36 93、50 总数 17

分析: Independent Samples过程:调用此过程可对两个独立样本得均数、中位数、离散趋势、偏度等进行差异比较检验。有四种检验方法:Mann-Whitney U:主要用于判别两个独立样本所属得总体就是否有相同得分布;Kolmogorov-Smirnov Z:推测两个样本就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分布得总体;Moses extreme reactions:检验两个独立样本之观察值得散布范围就是否有差异存在,以检验两个样本就是否来自具有同一分布得总体;Wald-Wolfowitz runs:考察两个独立样本就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分布得总体。

表 16

检验统计量b b

血铅值 Mann-Whitney U 4、500 Wilcoxon W 59、500 Z-2、980 渐近显著性(双侧)、003 精确显著性[2*(单侧显著性)]、001a

a、没有对结进行修正。

b、分组变量: group

分析: 本例选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表15结果表明,第1组得平均秩次(Mean Rank)为5、95,第2组得平均秩次为13、36,U = 4、5,W = 93、5,精确双侧概率P = 0、001,可认为铅作业组工人得血铅值高于非铅作业组。

例4 4

表 17

group* effect 交叉制表 计数

effect 合计 无效 有效 group 对照组 21 75 96 实验组 5 99 104 合计 26 174 200 分析: 表17就是group* effect资料分析得列联表。

表 18 卡方检验

X2 值 df 渐进 Sig、(双侧)精确 Sig、(双侧)精确 Sig、(单侧)Pearson 卡方 12、857a、000

连续校正b

11、392 1、001

似然比 13、588 1、000

Fisher 得精确检验、001、000 有效案例中得 N 200

a、0 单元格(、0%)得期望计数少于 5。最小期望计数为 12、48。

b、仅对 2x2 表计算

分析: 表18卡方检验资料n=200>40 , 表格下方得注解表明理论次数小于5得格子数为0,最小得理论次数为12、48。,可取Pearson卡方值与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值 ,二者值分别为12、857与13、588,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得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异梨醇口服液降低颅内压得疗效优于氢氯噻嗪 + 地塞米松。

五、实验小结:

(包括主要实验问题得最终结果描述、详细得收获体会,待解决得问题等)在此次实验中,由于实验内容更贴近生活应用,因此比起上学期,我们更容易领悟该程序得表达,只就是在细节方面还就是很容易出错,甚至不容易拐过弯来。但经过此次实验,我们懂得要学着从复杂得程序中剥茧抽丝,把程序尽可能得简单化。

在实验中应注意得点:

1、因为两组各自得结果互不影响,即相互独立。对于这种频数表格式资料,在卡方检验之前必须用“加权个案”命令将频数变量定义为加权变量,才能进行卡方检验。

2、Pearson 卡方:皮尔逊卡方检验计算得卡方值(用于样本数 n≥40 且所有理论数 E≥5);

连续校正 b:连续性校正卡方值(df=1,只用于 2*2 列联表);

似然比:对数似然比法计算得卡方值(类似皮尔逊卡方检验);

Fisher 得精确检验:精确概率法计算得卡方值(用于理论数 E<5)。

不同得资料应选用不同得卡方计算方法。

3、有列联表用于描述分析得卡方检验,而其它用于非参数检验就是对拟合优度得检验。

4、有计数用加权个数,就是具体数值,如例 3,则不用加权,因为两组数据长度不同,用独立 性检验,不知道总体分布情况,所有用非参数检验,要就是假设它为正态分布,也可以用 卡方检验。

5、描述统计里得交叉表得行、列选择可以互换,互换只就是转置,不影响最后得结果。

实验室检验能力 篇6

关键词 水产检验 检测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E254.7 文献标识码:A

水产品及水产加工品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对水产品质量、水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水产检验检测在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中是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数据来源,在水产业生产和水产品养殖、渔业发展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建设和管理好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是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目前实验室管理在运行和制度建立上还没有与实际需要形成同步发展,从而限制了实验室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对于保障我国水产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形势

进入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被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所包围。实验室作为实验、科研、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地,其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水产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密切关注水产品灾害发生演变规律,有效地开展水产品质量、水质污染突发性事件应急应对,提高了科技对水产、水质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水产品药物残留、水质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如何加强实验室日常制度建设,如何健全仪器设备的管理体系,加强检测设备的管理,如何有效实施检测人员队伍建设,以保证所出具检测数据的准确和检验结论的可靠,已成为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2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主要是为完成相关的试验而基本配备的,实验室主要有水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水质监测相关研究等方面,仪器设备的采购要根据实验室发展规划、科研方向和检验检测内容制定相关设备采购计划,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一线检测设备仪器建设,确保重点仪器的集中投入。针对新开发、新承接的重大检测项目的设备采购,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超前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必须要能够满足实验室的实际工作需要,所选购的检测设备计量特性应与检测要求相匹配。

实验室常用仪器诸如原子吸收仪器、原子荧光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超高相色谱仪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实验室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和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实验室应着重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日常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程序,检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质量手册和操作指导书要求,定期维护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水产品质量、水质监测只有规范设备的日常运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才能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力,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工作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性工作。实验室人员作为承担工作和完成科研任务的主体无疑是首要因素。实验室日常工作、实验管理、实验研究三项基本任务的服务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这就要求实验人员的素质、人员配备和使用要科学合理。实验室需要一个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合理的优秀团队,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本学科杰出的学术带头人,是保持实验室向更高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首先,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思想和较强科学管理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是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其次,将培养人才队伍作为重要战略任务,通过体制改革、完善机制、加大专项扶持力度等措施,培养一大批年轻检测技术人才,关系到实验室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应注意加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和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的选聘。第三,强化实验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责任心,增强大局观,做到诚恳待人、科学检测、公正处事。

4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品质量和水质检验检测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检验检测报告则是检验检测工作的综合反映和工作质量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全面提高检测、服务、管理能力,不仅是实验室生存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外在要求。在实验室工作开展中要细化实验室工作单元,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要不断适应科技创新的形势,逐步由单一检测型向检测、研究、服务的复合型机构转变。要开展合作,整合检测资源,增强检测实力,提高检测能力。要加强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的管理,特别是检验检测报告的管理。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出具符合标准、规程要求的原始记录和报告、证书。这样,通过检测能力的增强,提高检测报告的公信力,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及时,争创规范化实验室。

5 加强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规划,实现整体效能提升

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人员配备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建设和管理水产检验检测实验室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始终以国家目标和所在地的现实需要为工作重心,加强实验室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规划和研究,争取实现实验室实力水平的整体提升。还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向更高层次目标发展与服务当地发展的关系,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包容整合,激发实验检测人员的工作热情。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有选择地参与一些国家重点项目,争取多方面的投入。实验室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进水产检验检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子新,夏有为.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

[2] 王国华.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J].纺织教育,2007(3).

[3] 王虹.关于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3).

实验室检验能力 篇7

关键词:工业分析与检验,实验能力,设计性实验

当前, 高职教育蓬勃发展, 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制约下,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很多学生理论功底扎实, 但实验能力差, 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改善就业难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该文结合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验课的教学情况, 对该专业实验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1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1.1 实验教学模式陈旧

在实验教学中, 多数高职院校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 学生“照方抓药”, 应付了事, 实验兴趣不高,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中出现问题时, 学生不会分析处理, 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1.2 实验条件不足, 实验内容陈旧

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逐渐增多, 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设备落后, 学生实验受到限制。高职院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安排沿用多年的实验, 内容陈旧, 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 与现代企业分析技术脱节, 学生没有解决厂矿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1 开设基础实验, 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 基础实验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 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操作技能的训练等, 这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 规范学生的操作,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教师要言传身教, 操作演示要规范, 在实验指导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 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指导并督促学生改正。通过基础实验, 要让学生练好基本功, 如:快到滴定终点时, 半滴溶液的加入方法。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点评,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如:学生人为修改数据时, 要教育学生养成严谨负责的实验态度, 如果怀疑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可重复实验进行验证。实验教材要根据专业的需要来选择, 如“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特色, 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2.2 增加设计性实验, 提升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后, 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教师给予方向性的引导, 学生共同查阅资料, 结合实验室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修改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所需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例如:“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步骤, 从试样溶解、试液配制到测定及结果计算, 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遇到问题时, 大家共同讨论, 解决问题, 既提高了实验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实验完成后, 书写实验论文进行总结, 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紧密联系

学生在校内完成实验技能的学习后, 要到企业分析检验岗位毕业实习,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企业办学, 云南锡业集团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了便利。学生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 深入企业一线, 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 了解本专业在生产中的意义, 熟悉岗位必备的技能, 独立完成岗位工作, 便于企业与学生之间双向选择。

毕业设计是学生迈向社会的桥梁, 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提高实验能力。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 结合云南锡业基团的生产实际, 选择贴近企业的内容, 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 如“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锡酸钾中铁的条件试验”、“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锡精矿中的铁”等。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同时, 查阅文献, 设计实验方案, 并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也使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底气十足, 提高就业能力。

3 改革教学方法, 更新实验教学手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以引导为主, 逐渐让学生唱主角。实验前, 教师可以布置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 熟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推测理论上会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 可以由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重点及注意事项, 教师给予纠正或补充。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采用引导的方式, 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要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 体现现代化教学的优势。如:学生在训练滴定管的使用时, 可以让学生观看滴定管使用的视频, 一遍看不清楚的可以多次重复放映, 提高了教学效率, 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技术, 如“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循环用水中总铁的含量”实验中, 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制标准曲线, 得出标准曲线方程, 计算水样中总铁含量,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要不断进取,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扩充知识面, 了解企业先进技术的前沿发展, 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 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4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具有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 学校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改善实验条件, 该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验室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除了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外, 该院还与云南锡业集团许多二级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协议, 加强校企合作, 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践, 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5 结语

在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验能力的培养中, 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谷春秀.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验能力培养的综合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11) :51-54.

[2]覃爱苗, 杜为林, 廖雷, 等.关于工业分析实验与理论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5) :244-245.

[3]陈伟, 万其进.工业分析专业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广州化工, 2013, 41 (8) :195-196.

实验室检验能力 篇8

1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内审员除了注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不同人员审核的一致性外,还应加强检测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具备协调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设计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和善于学习的能力。

(1)沟通交流能力。内审员无论是在从事内审工作,还是在保持改进自身的工作,均需要与其他人员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要善于理解他人意思和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需要较强的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

(2)团结合作能力。内审员从事的不是独立的技术研究工作,其工作要在群体活动中得以体现,而工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他人的配合协作。要善于取得受审部门的配合,使评审工作顺利进行,也要接受内审组长的领导和组员的配合。团结合作能力的体现,实质上是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体现。

(3)分析判断能力。在内审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析并做出判断,一个思维逻辑混乱、没有条理、没有正确的工作方法的内审员无法做好内审工作。

(4)随机应变能力。在内审时,会随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使工作的进程不能完全符合计划的安排,要善于应付情况的变化,采取应急或调整措施,始终控制内审的主动权,达到审核目的。

(5)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在很多内审工作中,内审员可能要单独审核一个部门,从计划安排到跟踪验证,都要靠自己设法完成。因此,应摆脱依赖心理,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6)设计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内审员的作用之一是为质量体系的改进和保持起参谋作用。参谋作用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能够依据所面临的问题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法,这种切实可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内审员所应具备的。

(7)善于学习的能力。内审员需要不断学习以更新各种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 认真履行职责,完成体系赋予的各项任务

内审员对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起示范作用。内审员是在种子检验室各相关业务及管理部门中选拔出的业务能力强、熟悉质量管理基本理论,有一定学历、职称及工作经验的人员,他们是各部门、各科室的业务骨干或负责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

(1)监督日常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检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持续地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这种持续监督主要是通过内审进行,而内审的实施正是由内审队伍进行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审员对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起着监督员的作用。

(2)对质量体系的维持和运行起参谋作用。内审时,内审员如发现某些不符合项,应要求受审核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对不符合项进行处理,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此时,他必须向受审核部门解释为什么这是一个不符合项,不符合的原因,这样才能让被审部门针对不合格,找出原因,进行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在受审方考虑制订纠正措施时,审核员可提供一些方向性和建设性的意见由其选择。在提出纠正措施时,加以认可或不认可,说明认可或不认可的理由,并在实施时主动关注其实施的进程,必要时应加以协助。若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包括在日常工作中),应告知受审方,并提出调查潜在不合格原因的途径,采取预防措施。

(3)在质量体系运行中起桥梁作用。检验室内审员不论在日常工作时,还是在内审时,与检验室的各部门及职工均有着广泛的交流和接触。既可以将职工和部门的意见与要求,通过质量负责人向最高管理者反映,又可将最高管理者的方针、政策和意图向部门职工传达、解释,协助贯彻,起着一种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4)开展第二方审核中的内外接口作用。内审员经常被派往分包方或供应商去进行第二方审核,在审核中贯彻本检验室对分包方或供应商的要求,同时也可反映分包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起接口的作用。当外部评审员来本检验室进行现场评审时,内审员常担任联络员、陪同人员等职责,从中了解对方的评审要求、评审方式和方法,向质量负责人或最高管理都反映,同时也可向对方介绍本检验室的实际情况,起内外接口的作用。

(5)在检验室内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在种子检验室的质量体系中,内审员均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或在业务室从事样品的采集、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或在检测室从事种子的质量检测工作。由于其较一般职工更为了解和熟悉本检验室的质量体系及文件。因此,应主动带头贯彻有关的质量标准,质量手册及实施程序文件。

参考文献

[1]叶渭川, 杨小宾.质量内审中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质量, 2008 (7) :68-71.

[2]韩韫, 谭玉晶.浅谈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中内审的有效性[J].新疆石油科技, 2008 (2) :80-81.

[3]周庆华.实验室内审员的作用与审核技巧[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08 (2) :51-52.

[4]代燕琴.做个合格的质量体系内审员[J].质量探索, 2008 (8) :32.

常用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判读 篇9

1 参考值 (范围) 的概念

要正确地理解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首先要知道参考值的含义。参考值以前称为正常值 (范围) , 后改为正常参考值 (范围) , 现称为参考值 (范围) 。它是“无相关疾病的与患者相近人群的95%可信界限的数值范围”, 统计学上等于该人群统计值的均值加减两倍标准差的数值范围, 这一范围仅包括了约95%的正常人。也就是说, 检验结果超出参考值范围的并非一定是不正常的。同理, 检验结果在参考值范围内的也不一定都是正常的。实验室结果像其他辅助检查一样存在局限性, 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表现出异常, 检验结果只有与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2 数值型结果

是实验室对人体化学成分、细胞等进行检测后得到的数值, 也是最常见的检验结果。这类结果的后面多同时给出供参考值范围, 并有偏高 (常用+、↑、H表示) 和偏低 (常用-、↓、L表示) 的提示符号。

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和饮食、药物等影响, 检验结果只能越来越接近真值, 但远未达到真值的程度, 一般项目的误差在1%~6%之间, 所以相近的两次结果间有一定差异也属正常。

2.1 升高和降低均有意义的项目

血液常规和骨髓细胞检查项目;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类的钾离子 (K+) 、钠离子 (Na+) 、氯离子 (Cl-) 、磷 (P) 、硒 (Se) 、锌 (Zn) 、铜 (Cu) 等;激素类的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 (T3) 、四碘甲状腺素原氨酸 (T4) 、促甲状腺激素 (TSH) 、生长激素 (hGH) 、胰岛素 (INS) 等;补体类和免疫球蛋白类的;血糖 (葡萄糖, BS/GIU) 、碳酸氢盐 (二氧化碳结合力, HCO3-/CO2-CP) 等。

2.2 主要是升高时有意义的项目

肝病诊断类 (肝功类) 的胆红素 (Bi L)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谷丙转氨酶, GPT/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谷草转氨酶, GOT/AST) 、谷氨酰基转换酶 (转肽酶, GG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汁酸 (TBA) 、岩藻糖苷酶 (AFU) 等;肾病诊断类 (肾功类) 的尿素 (Ur) 、肌酐 (Cr) 、尿酸 (Ua) 、微球蛋白 (MG) 等;血脂及脂蛋白类的总胆固醇 (TC/CH)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脂蛋白a[LP (a) ]、载脂蛋白A1 (ApoA1) 、载脂蛋白B (ApoB) 等;心肌酶及心肌标志物类的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 、羟丁酸脱氢酶 (HBDH) 、乳酸脱氢酶 (LDH) 、心肌肌钙蛋白 (c Tn) 、肌红蛋白 (MYO/Mb) 、脑钠肽 (BNP) 等;糖代谢产物类的糖化血清蛋白 (果糖胺, GSP/FMN)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等;肿瘤相关抗原类的癌胚抗原 (CEA) 、甲胎蛋白 (AFP)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糖链抗原 (CA125/153/199) 等;血沉 (ESR)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淀粉酶 (AMY/AMS) 、抗“O” (ASO) 、类风湿因子 (RF) 、铅 (Pb) 、镉 (Cd) 、铬 (Cr) 等。

2.3 主要是降低时有意义的项目

这类项目较少, 常见的有蛋白质定量 (分类, TP、ALB) 、胆碱酯酶 (ChE) 、血钙 (Ca) 、前白蛋白 (PA) 、维生素类等。

3 阴性、阳性型结果

阴性、阳性型结果是实验室判断机体有无某种特定成分的试验, 有则为阳性 (有的用“+”表示) , 无则为阴性 (有的用“–”表示) , 特殊的可疑结果用弱阳性 (有的用“±”表示) 。

3.1 病原体感染性标志物

这类实验除乙肝表面抗体 (HBs Ab/抗HBs) 等极少数项目阳性好转外, 绝大多数项目的阳性结果表示现在或曾经有相应病原体的感染。抗体检测多检查其Ig G型或Ig M型抗体。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最先产生的是Ig M, 一般需要1周~2周时间, 这期间不能查到相应抗体, 称之为“窗口期”。Ig M型抗体存在多表示有现时感染, Ig G抗体存在多提示曾经感染。所以, 阳性结果并不能说明现在一定有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同样, 结果阴性也不能说明现在一定没有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如丙型肝炎抗体 (抗HCV) 、丁型肝炎抗体 (抗HDV) 、戊型肝炎抗体 (抗HEV)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UST/TP) 、肺炎支原体抗体 (Mp-Ab) 、结核抗体 (TB-Ab) 、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抗体 (HFRS-Ab) 、艾滋病抗体 (抗HIV) 、弓形体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人乳头瘤病毒 (HPV) 抗体、EB病毒抗体、幽门螺杆菌抗体、解脲脲原体抗体、人型支原体抗体、沙眼衣原体抗体等。

3.2 自身免疫病类

抗核抗体 (ANA) 、抗双链DNA (抗ds DN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c ANCA)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HLA-B27) 等。

3.3 过敏原类

过敏原特异Ig E、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猫狗鸟等动物性过敏原、鱼类等食入性过敏原、蝗虫等昆虫类过敏原。

注意:现常用的ELISA法检测抗原抗体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抗体浓度过高会出现假阴性, 即前带现象 (HOOK效应) 。抗原浓度过高也会出现假阴性, 即后带现象, 这一现象使近5%的高HBs Ag浓度患者漏检。

4 描述型结果

描述型结果是实验室对人体某特定有形成分等进行检测的试验。如找到红斑狼疮细胞 (LEC) 、找到癌细胞、培养出××细菌等可以用于临床诊断的项目不多。多数时候, 找到××菌、找到××细胞等不能用于确诊, 只表示样品中存在相应成分。如:找到异型淋巴细胞, 正常人血液中就存在少量异型淋巴细胞, 发热和病毒感染时会轻度增加, 超过5%才有大的临床意义, 但它不是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标准。异型淋巴细胞升高最明显的是EB病毒感染等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可高达30%~60%.再如:不能以“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找到G-双球菌) 来确诊各种淋病 (脑脊液中革兰阴性双球菌一般可作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 。同样, 不能以“找到抗酸杆菌”来确诊各种结核病。

5 检验医学中比值的临床意义

检验报告单上常给出一些比值, 这些比值的临床意义较复杂。如正常人AST/ALT值在1.15左右, 急肝炎时减小, 肝硬化时1.8左右, 原发性肝癌、急性心肌梗死时常高于3.但AST是12, ALT是2时, AST/ALT=6并没有多大临床意义, 所以检验报告单的比值后多未同时提供参考值。

6 检验医学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结果

由于检验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以及分析的失误, 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或矛盾结果。如AG (阴离子间隙, AG=Na+-Cl--HCO3-) <5;无溶血血清K+>8 mmol/L或<1 mmol/L.TBiL<34μmol/L时肉眼可见明显黄疸或TBi L>38μmol/L时肉眼观察不到黄疸;GLU>9.0 mmol/L而尿糖试验阴性或GLU<8.6 mmol/L而尿糖试验阳性 (个别肾糖阈值低下者例外) ;脑脊液Cl-<血清Cl-或脑脊液GLU>血清GLU;全血法GLU (如血糖仪) >血清GLU等。

7 标本的备注

常见的有溶血、脂血、黄疸等。“溶血”主要是影响K+及PK等, 但严格地说可以影响所有试验结果;“脂血”形成的浑浊主要是干扰短波长分光的实验 (如ALT等酶类) 及比浊类 (如ApoA1等) 实验;“黄疸”时的高胆红素可使碱性苦味酸法肌酐及氧化酶法高 (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结果明显偏低。

8 常见个别项目的临床意义

8.1 乙肝五项

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 是乙肝病毒 (HBV) 表面的蛋白质外壳, 本身无任何传染性, 其自然转阴率约为2.1%.专家们的共识是不要进行徒劳的转阴治疗, 也没有一味追求转阴的必要, 因为目前世界上并无很可靠的用于转阴的药物。乙肝表面抗体 (抗-HBs/HBs Ab) :是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惟一成分, 是人体获得自然免疫和乙肝疫苗注射后成功获得免疫的标志。乙肝e抗原 (HBe Ag) :是HBV的重要结构和病毒复制的指标 (更准确的指标是HBe Ag定量或HBV-DNA) , 这才是转阴的对象。乙肝核心抗体 (抗HBc/HBc Ab) 和乙肝e抗体 (抗-HBe/HBe Ab) :并非HBV成分, 是正在或曾经感染的标志, 没必要让它转阴, 即使HBV被彻底清除, 它们也不会转阴。

8.2 糖尿病 (DM) 的诊断

一是具有典型症状, 空腹GLU≥7.8 mmol/L (WHO近来又规定≥7.0即可) 或餐后GLU≥11.1 mmol/L;二是虽没有典型症状, 但仅空腹GLU≥7.0 mmol/L或餐后GLU≥11.1 mmol/L, 复查一次仍达以上值者;三是虽没有典型症状, 仅空腹GLU≥7.0 mmol/L或餐后GLU≥11.1 mmol/L, 糖耐量试验 (OGTT) 餐后2 h GLU≥11.1 mmol/L.尿糖试验阳性不能用于确诊DM.糖耐量试验 (OGTT) 时, 餐后2 h GLU在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下, 空腹GLU在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以上两种情况虽不能诊断为DM, 但应注意复查, 密切观察。一般情况下1/3转变为正常, 1/3维持现状, 1/3发展为DM.

8.3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中风预报

血站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 篇10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 对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血站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 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1,2,3]。管理体系应覆盖血液检测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笔者根据工作中的体会, 对血站实验室的检验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人员培训

建立和实施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 对基础理论、实验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生物安全、签名与责任等进行培训,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确保各项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2 实验室环境管理

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区明确;实验室应卫生、整洁、宽敞、明亮, 有空调、加湿器等保证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设施;应配备不间断电源 (UPS) 供电, 以保证血液检测工作正常进行;使用感应式水龙头, 水池防酸碱, 污水集中消毒处理;传染性废物桶和消防装置及器材放置合理, 取用方便。

3 仪器设备管理

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校准、确认和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SOP) , 实验设备应专人负责管理。全自动加样系统、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应严格按规定进行维护。故障设备应有标识, 严禁问题设备运行实验。提供实验室管理软件的供应商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软件须经过风险评估, 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使用。

4 试剂管理

建立试剂的进货、验收、确认、保存、使用制度, 严把检测试剂质量关。试剂生产商及供货商应具有相应资质。所有试剂应在效期内使用。

5 标本管理

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控制点, 是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忽视的环节 (2) 。应建立和实施标本采集、运送、交接验收、处理、保存及销毁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 做到标本采集规范、标识清楚。避免标本脂血、溶血、凝固不全、贮存温度不当或待检时间过长、反复冻融、细菌污染及标本间的污染。血液检测的全血标本的保存期应当与全血有效期相同;血清 (浆) 标本应当保存期至血液使用后两年 (3) 。确保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

6 质控管理

首先应做好室内质控工作, 室内质控品最好是商品化的人血清基质、瓶间差小的质控品, 小量分装保存不重复冻融使用。HBs Ag、抗HCV、抗HIV1/2和抗TP实验项目必须对每块微板进行质控, 须按试剂盒要求设置阴阳性对照作为内对照。应对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绘制质控图, 按质控规则对每批次检测结果进行有效性判定。还应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全国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对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以评价, 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 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帮助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从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7 实验操作

制定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的SOP及所有实验项目的SOP, 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献血者血液初检和复检不得使用同一试剂厂家生产的试剂, 同一标本的初检和复检不得由同一人进行操作。严格遵从既定的检测程序, 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

对OD值接近临界值 (cut-off) 的标本应设置10%~20%的灰区, 灰区标本使用原试剂进行双孔复试, 结果仍为灰区或大于临界值的应视为有反应性, 做报废处理, 以进一步保证血液的安全性。灰区概念对献血者安全性指标的检测尤为重要, 应得到足够重视。

8 报告单的审核签发

建立和实施《检测报告签发管理程序》、《检测报告收回、更改及重新签发管理程序》《检测报告收回后的补救程序》等SOP, 应根据既定的判定标准, 对每一份血液标本做出检测结论的判定。应对检测报告进行最后审核和签发, 以保证检测报告正确和完整。报告人、审核人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并经过授权。

9 实验记录的管理

及时、完整、规范、全面地记录血液检验的整个过程是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有力证明, 也是全面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制定并实施《实验室质量及技术记录控制程序》、《实验室文件记录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按时将血液检验档案上交血站的档案管理部门, 确保实验室血液检验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相关记录完整、清晰、规范。

1 0 监控和持续改进

建立《实验室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实验室管理评审程序》,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项, 通过调查分析, 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严防差错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影响血液检测质量。

在血液检验过程中, 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很多,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增强工作责任心,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各环节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关键控制点, 保证血液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阶段质量, 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发[2006]183号,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

[2]张国平.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 15 (6) :58-59.

实验室检验能力 篇11

关键词: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质量控制;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9-0049-02

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很好地确定特性值,用以校准测量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附值的材料或物质。有证标准物质是指附有認定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至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且每一种认定的特性量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标准物质在检测物质含量、评价检测方法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间核查是在相邻的两次校准期间内进行核查,以验证标准物质是否处于校准状态,从而确保分析结果的质量。按照CNAS-CL01:2006 (GB/T27025:2008;ISO/IEC17025:2005)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相关技术条款要求,必须对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标准物质保持校准状态置信度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结果数据准确、可靠的保证。

1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意义

标准物质在时间上保存量值,在空间上具有溯源量值的功能,能够赋予数据结果以溯源性,用于测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保证不同时间与空间分析结果的一致性与可比性,从而达到量值的统一。因此,对实验室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储备液进行核查,可验证其特性值的稳定性,及时发现标准物质是否已经发生分解、产生同分异构体、浓度降低等特性变化,以便尽早实施预防措施、规避风险。

2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

根据《GB/T 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及《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沈阳食品检验研究所仪器室的实际条件,按照简单易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以下几种核查方法。

1) 所有的有证标准物质都是经国家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其研制过程严谨,具有可靠的均匀性、稳定性,需按照标准物质证书上规定的条件和方法保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未开封的或已开封的较易保藏(性质稳定)的有证标准物质国,只需核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可不进行技术性核查。其它标准物质和标准储备溶液除进行以上内容核查外,还应进行标准物质的技术性核查。

2) 可用新购标准物质对核查标准物质进行检测,将新标物、核查标物配制成同一浓度的上机溶液,按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的仪器条件上机,比较两种溶液的仪器相应值(色谱峰面积或是吸光度)大小。

3) 对于标准物质(例如金属元素铅、砷、汞等;食品添加剂苯甲酸、山梨酸等)获得有证质控样的核查标物,可将核查标物稀释至上机浓度,按现行有效的检测方法的仪器条件上机,核查标准溶液的校正曲线。也通过检测有足够稳定度的与被核查对象相近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来进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

4) 用待核查有证标准物质配制工作曲线,按照标准证书给出的色谱条件进行色谱测试,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含量,记录待核查有证标准物质结果并与该标准样品的证书定值进行比较。测试时,每次采用的色谱条件和色谱柱均应相同。

5) 与其它实验室间比对或进行能力验证,或测试近期能力验证结果满意的样品。

6) 绘制质量控制图实现标准物质期间核查。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斜率或单一浓度点的单值-移动极差(X-R)控制图,用变差的可查明原因的8种模式检验控制图中数据点是否在控制线内,若数据点在控制线以内,则表明标准物质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核查通过。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线及均值可应用于以后该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3 期间核查结果判定

对标准物质、标准储备溶液核查后,需作出符合性判断,确认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证书提供的浓度、纯度、量值是否能够维持。如果期间核查结果判定为符合,则标准物质可以继续使用;如果结果可疑,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如果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标准物质不能作为标准物质或工作标准物质使用,应当按照其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4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周期

确定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周期时,应结合标准物质自身稳定性、标准物质使用频度及保管环境性能等综合考虑。经常使用、稳定性差或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标准物质要缩短核查周期,若结果可疑,追溯至上次核查后的数据即可。不常使用的标准物质可以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核查。

5 结语

期间核查是实验室量值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并严格执行,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确保食品检验工作持续、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马冲先.标准物质和实验室认可[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947-951.

[2] 张雪峰.分析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与实例[J].新疆有色金属,2015(3):75-77.

[3] 王文斌.化学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J].化学分析计量,2014(2):94-96.

[4] 韦英亮,潘艳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溯源性定值分析方法[J].化学分析计量,2012,21(5):101-103.

[5] 戴坤富,杨志国,曾茹萍.理化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方法与实例[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12):1 482-1 484.

[6] 张民.浅谈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4):100-101.

[7] 黄相辉,辛爱萍,李国伟.实验室标准物质期间核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8):136-137.

[8] 赵良燕,王海,丁媛丽.实验室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J].安徽化工,2014(12):99-101.

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 篇12

1 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实验室都有不同的服务宗旨和服务计划, 各个检验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科学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 并且按时有效的完成计划, 这是对社会、客户以及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的一种尊重和承诺。质量控制是建立在严格良好的管理控制上的, 所以首先要建立实验室本身的严格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度并行文执行;第二, 在已有的目标和方针管理的情况下, 安排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涉及到的资源围绕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标准及工作程序来展开检验工作;第三明确控制的根本涵义, 及时对检验实验室的工作进行纠偏和监制。在管理控制工作中为实现质量达标的措施及方法称之为质量控制, 前者包含后者, 但又不绝对相同,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1]。

2 如何保证实验室管理和质量工作的高效性

在过去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总体工作结果不是很好, 管理上出现紊乱, 而在工作质量方面的效率及效益不显著, 技术问题不过关, 检验的结果误差较大。那么如何保证实验室管理和质量工作的高效性。

2.1 检验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的建立和基础内容

2.1.1 建立工作

确立实验室的管理和质量方针和目标包括相关的体系文件:方针和目标、影响因素及关系、体系文件的程序说明、关于这个体系的评审修改和控制的规定;程序文件:实验室文件的存档、管理、评审、人员培训、计算机安全、投诉处理、亲项目开展、标本管理、仪器和设备的购买、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标准操作程序:作业指导书包括具体某台仪器的操作规程、标本的收集程序[2]。

2.1.2 建立组织, 实施管理和质量控制责任制

建立组织的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及每一个工作人员, 并且严格要求管理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2.2 基础内容

2.2.1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环境严格控制主要体现在肃静、美观、整洁、无感染性。严格要求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各方面的设施布置准备符合要求、并且布局合理, 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的安全性以及室内仪器的维修保护进行控制。

2.2.2 仪器设备控制

按照实验室仪器使用的标准规范程序来操作, 切忌安全事故:购置新设备和验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仪器维修记录) 、设备校准校订 (一些需要定时检定的仪器在检定期间内进行核查, 若不需要, 贴上标签备注以免混淆) 、设备使用与维修 (使用时注意仪器的性能和操作要求, 使用完毕后保持清洁, 平时不使用的时候注意维修保养, 并作详细记录) 。

2.2.3 检测试剂、标准物、质控物质量控制

实验室使用的试剂、标准物、质控物必须经过专业部门检测核定才可使用, 需要配制的药品遵循配制原则保证药品质量。定期检查这三大类物质, 并制定核查计划和方法, 并详细记录。一些重要的试剂、药品应专人管理, 建立其详细大档案。另一方面对于物品试剂的采购应该根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来执行, 使用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提供的药品试剂。对于试剂、标准物、质控物的放置分门别类的进行存放, 贴上标签并存档。

2.2.4 检验方法选用

检验方法使用原则优先使用国际及国内较为稳定成熟的检测方法。使用新方法的前提该方法对于检测的结果干扰度较低, 比如其线性、稳定性、重复性、灵敏度等的测试是否满足实验预期检测的指标是否接近。

2.2.5 工作人员素质

除了试剂设备仪器和检测环境需要注意, 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很高的, 检验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要丰富的实战经历和较强的判断分析能力。有关部门必须注重培训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技能和综合素养, 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和质量意识。

2.3 具体控制工作实施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质量控制。

2.3.1 检测前质量控制

检测前的适量控制主要过程:合理选择实验项目、准备标本、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标本的送检和存档的管理和质量控制[3]。按照此过程进行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并遵循操作流程对采集以及留取的标本并保证其中的其中的质量, 另外从采集到检测的这个过程都要进行质量控制。

2.3.2 检测中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和检测控制过程是为了检测中的质量控制作准备的, 保证标本的质量有利于获得较准确的结果和提高检测出来的结果的可靠性。检测中处理标本并测定结果分析的整个过程是检测实验室的关键阶段工作。这阶段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室内控制和实验室间的质量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每个标本的测定的结果的可靠性及保证工作的批阅和标本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常用的方法有:质控样品检验法、留样的再检验法、平行双样检测、方法比对和人员比对方法、空白对照法、回收实验法等[4]。而最有效也是做常用的质控方法是质控样品检验法。比如临床上每天室内需要的质控标本和患者标本同时测定时, 只有当质控结果达到实验室预定的范围时, 才可以签发当天的化验报告单;若遇到失控的时候, 及时检查原因和分析, 最好重新测定才可发报告;还有一种假失控, 患者的标本仍可以按原来测定的结果签发报告。

室间控制主要指的是参加检测项目的实验室之间的检测互动及结果比较, 进行评价的过程, 目的是比较检测检测结果, 减小实验室之间检测系统误差, 可以进行标准溶液校正来对比评价测定结果。

2.3.3 检测后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检查者自行复核、送他人复核、检验结果评审、检验结果报告。前两步主要是避免个人操作失误, 而检验结果的评审的主要要点是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检验结果、同标本不同项目的结果的相关分析、同患者同时间不同检验目的结果的相关分析、结合以往的检验结果分析来审核检测结果。最后一步是检验结果报告, 根据有关的检测结果报告程序规定录入真实的检测结果及原始数据, 并全面审核,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并及时发出报告。

综上所述, 检验实验室的工作其关键在于管理和技术: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质控体系;制定管理质控计划要及时且全面;重视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切实发挥纠正措施的作用;正确使用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标准溶液以及标准样品等;科学管理仪器和标准物质、严格执行管理和质控制定的规章程序进行管理检测实验室, 才可以保证检验实验室检测出来的结果可靠性大, 并且工作效率高。

关键词:检验,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孟庆莲, 王崇才, 王颖, 等.综合性医院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 2012, 29 (6) :576-568.

[2]高建红, 刘兴云.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 (上半月) , 2009, 4 (17) :123-124.

[3]俞斌.湖北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11) :136-137.

[4]朴美花.浅谈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08, 29 (1) :75-76.

[5]李广武.浅谈医学检验室的科学管理[J].科教文汇, 2010, (1) : 108-110.

[6]蔡明翠.血站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6, 21 (3) :214-215.

[7]李红岩, 候振江.检验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效果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8) :187-188.

[8] Xu Fen, Luo Jie, Li Yi.college test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security[J].HEALTH DIGEST, 2011 (4) :89-92

[9] Liu xue yong.Quality management of clinical testing laboratories[J].GUIDE OF CHINA MEDICINE, 2009, 7 (3) :156-158.

上一篇:教学话题作文论文下一篇:肺结核痰涂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