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基本要求知识点

2024-10-05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基本要求知识点(精选3篇)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基本要求知识点 篇1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一、无菌操作要求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再经火焰烧灼。

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

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一)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

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2.装放

(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2)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3.设备检查

(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2)检查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

(3)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

4.灭菌处理

(1)干热灭菌法:此法适应于在干热情况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较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的灭菌。

① 器械器皿应清洗后再干烤,以防附着在表面的污物炭化。

②灭菌时安放物品不能过挤,不要直接接触底和箱壁,物品之间留有空隙。

③菌时将箱门关紧,接上电源,先将排气孔打开约30min,排除灭菌器中的冷空气,温度升至160℃调节指示灯,维持1.5 –2h。

④ 灭菌完毕后或温度升温过程中,须在60℃以下才能打开箱门。

(2)手提式高压锅或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手提式高压锅在主体内加入3L清水,立式高压锅加水16L(重复使用时应将水量补足,水变混浊需更换).②手提式压力锅将顶盖上的排气管插入消毒桶内壁的方管中(无软管或软管锈蚀破裂的灭菌器不得使用)。

③盖好顶盖拧紧,勿使漏气;置灭菌器于火源上加热,立式压力锅通上电源,并打开顶盖上的排气阀放了冷气(水沸腾后排气10-15min)。

④关闭排气阀,使蒸气压上升到规定要求,并维持规定时间(按灭菌物品性质与有关情况而定)。

⑤达到规定时间后,对需干燥的物品,立即打开排气阀排出蒸气,待压力恢复到零时,自然冷却至60℃后开盖取物,如为液体物品,不要打开排气阀,而应立即将锅去除热源,待自然冷却,压力恢复至零,温度降到60℃以下再开盖取物,以防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破。

(3)卧式压力锅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 关紧锅门,打开进气阀,将蒸气引入夹层进行预热,夹层内冷空气经阻气器自动排出。

②夹层达到预定温度后,打开锅室进气阀,将蒸气引入锅室,锅室内冷空气经锅室阻气器自动排出。

③ 待锅室达到规定的压力与温度时,调节进气阀,使保持恒定至

④自然或人工降温至60℃再开门取物,不得使用快速排出蒸气法,以防突然降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破。

⑤使用自动程序控制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在放好物品关紧门后,应根据物品类别按动相应开关,以便按要求程序自动进行灭菌,灭菌时必须利用附设仪表记录温度与时间以备查,操作要求应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5.灭菌温度与时间(1)干热灭菌器灭菌温度160℃,1.5-2h。(2)压力蒸气灭菌锅灭菌温度与时间

(二)间歇灭菌方法

1.灭菌方法系利用不加压力的蒸气灭菌,某些物质经高压蒸气灭菌容易破坏,可用此法灭菌。

(1)将欲灭菌物品置于锅内,盖上顶盖,打开排水口,使器内余水排尽。

(2)关闭排水口,打开进气门,根据需要消毒10~20min。

(3)灭菌完毕关闭进气门,取出物品待冷至室温温度,放入37℃温箱过夜,次日仍按上述方法消毒,如此三次,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2.血清凝固器使用方法,培养基中含有血清或鸡蛋特殊成份时,因高热会破坏其营养成份,故用低温,可使血清凝固,又可达到灭菌目的。

(1)在使用该法灭菌的血清等分装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试管、平皿也经灭菌后使用。

(2)将培养基按要求使成斜面或高层,加足水后,接上电源,升温75~90℃1h灭菌,放37℃温箱过夜,再如此灭菌三次。

3.煮沸消毒:可用煮锅或煮沸消毒器,水沸腾后再煮5~15 min,也可在水中加入2﹪石炭酸煮沸5min,加入0.02﹪甲醛, 80℃煮60 min均可达到灭菌目的, 但选用煮沸消毒的增消剂时, 应注意对物品的腐蚀性.4.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按正常情况已属无菌,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查放置,以免再度污染。

(1)物品取出,随即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坏或棉塞脱掉,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2)取出的物品,如为包装有明显的水浸者,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3)培养基或试剂等,应检查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后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者应废弃。

(4)启闭式容器,在取出时应将筛孔关闭。

(5)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这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

(6)取出的合格灭菌物品,应存放于贮藏室或防尘柜内,严禁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7)凡属合格物品,应标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限。

(8)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记录灭菌品名、数量、温度、时间、操作者。

四、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

微生物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培养物等未经消毒处理,一律不得带出实验室。

1.经培养的污染材料及废弃物应放在严密的容器或铁丝筐内,并集中存放在指定地点,待统一进行高压灭菌。

2.经微生物污染的培养物,必须经121℃30min高压灭菌。

3.染菌后的吸管,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中,最少浸泡24h(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30min高压灭菌。

4.涂片染色冲洗片的液体,一般可直接冲入下水道,烈性菌的冲洗液必须冲在烧杯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染色的玻片放入5﹪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h后,煮沸洗涤。做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须高压灭菌后洗涤。

5.打碎的培养物,立即用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喷洒和浸泡被污染部位,浸泡半小时后再擦拭干净。

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烈性试验所穿的工作服、帽、口罩等,应放入专用消毒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

五、培养基制备要求

培养基制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微生物生长。因为各种微生物对其营养要求不完全相同,培养目的的不同,各种培养基制备要求如下:

1.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然后溶于蒸馏水中,在使用前对应用的试剂药品应进行质量检验。

2.PH测定及调节:PH测定要在培养基冷至室温时进行,因在热或冷的情况下,其PH有一定差异,当测定好时,按计算量加入碱或酸混匀后,应再测试一次。培养基PH值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或影响结果的观察。但需注意因高压灭菌可影响一些培养基的PH降低或升高,故不宜灭菌压力过高或次数太多,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指示剂、去氧胆酸钠、琼脂等一般在调完PH后再加入。

3.培养基需保持澄清,便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培养基加热煮沸后,可用脱脂棉花或绒布过滤,以除去沉淀物,必要时可用鸡蛋白澄清处理,所用琼脂条要预先洗净晾干后使用,避免因琼脂含杂质而影响透明度。

4.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使用洗净的中性硬质玻璃容器为好。

5.培养基的灭菌既要达到完全灭菌目的,又要注意不因加热而降低其营养价值,一般121℃15min即可,如为含有不耐高热物质的培养基如糖类、血清、明胶等,则应采用低温灭菌或间歇法灭菌,一些不能加热的试剂如亚碲酸钾、卵黄、TTC、抗菌素等,待基础琼脂高压灭菌后凉至50℃左右再加入。

6.每批培养基制备好后,应做无菌生长试验及所检菌株生长试验。如果是生化培养基,使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观察生化反应结果,应呈正常反应,培养基不应贮存过久,必要时可置4℃冰箱存放。

7.目前各种干燥培养基较多,每批需用标准菌株进行生长试验或生化反应观察,各种培养基用相应菌株生长试验良好后方可应用,新购进的或存放过久的干燥培养基,在配制时也应测PH,使用时需根据产品说明书用量和方法进行。

8.每批制备的培养基所用化学试剂、灭菌情况及菌株生长试验结果、制作人员等应做好记录,以备查询。

六、样品采集及处理要求

1.所采集的检验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采样时应首先对该批食品原料、加工、运输、贮藏方法条件、周围环境卫生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检查是否有污染源存在。

2.根据食品的种类及数量,采样数量及方法应按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进行。

3.采样应注意无菌操作,容器必须灭菌,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容器不得使用煤酚皂溶液,用新洁尔灭、酒精等消毒药物灭菌,更不能含有此类消毒药物或抗生素类药物,以避免杀死样品中的微生物,所用剪、刀、匙用具也需灭菌方可应用。

4.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往检验室进行检验,送检过程中一般不超过3h,如路程较远,可保存在1~5℃环境中,如需冷冻者,则在冻存状态下送检。

5.检验室收到样品后,进行登记(样品名称、送检单位、数量、日期、编号等),观察样品的外观,如果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拒绝检验。

(1)样品经过特殊高压、煮沸或其他方法杀菌者,失去代表原食品检验意义者。

(2)瓶、袋装食品已启开者,熟肉及其制品、熟禽等食品已折碎不完整者,即失去原食品形状者(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3)按规定采样数量不足者。

对送检符合要求的样品,检验室收到后,应立即进行检验,如果条件不具备,应置4℃冰箱存放,及时准备创造条件,然后进行检验。

6.样品检验时,根据其不同性状,进行适当处理。

(1)液体样品接种时,应充分混合均匀,按量吸取进行接种。

(2)固体样品,用灭菌刀、剪取其不同部位共25g,置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中,用均质器搅碎混匀后,按量吸取接种。

(3)瓶、袋装食品应用灭菌操作启开,根据性状选择上述方法处理后接种。

七、记录和报告的要求

1.检验室收到样品后,首先进行外观检验,及时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要认真、负责、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环境中微生物污染。

2.样品检验过程中所用方法、出现的现象和结果等均要用文字写出试验纪录,以作为对结果分析、判定的依据,记录要求详细、清楚、真实、客观、不得涂改和伪造。

八、特殊样品检验时的前处理

1.食品微生物检测需用灭菌蒸馏水进行稀释的样品有酱腌菜、酱油 2.对食醋样品的前处理是用20%-30%灭菌碳酸钠溶液调PH至中性

3.袋装鲜奶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的处理用无菌手续吸取25mL检样+225mL稀释液 4.碳酸饮料等样品的前处理应开盖后将气体待充分排出,用无菌手续吸取25mL检样+225mL稀释液

5.冷冻食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 min,或2 ℃~5 ℃不超过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基本要求知识点 篇2

一、证书上应当标明:品名(包括学名)、产地、生产模式(养殖或捕捞,如养殖应标明养

殖区域,如捕捞需标明捕捞区域、捕捞渔船船名及编号)、加工方式、生产加工企业名称及注册号、出证部门;注明运输工具(船名、航班号、集装箱号等)、封识号、发货人、收货人、数/重量、生产日期。

二、检验检疫证书不得涂改,须有官方印章及官方检验检疫人员签名,目的地须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

三、每一批水产品须有一份检验检疫证书正本。证书用语必须为中文、英文对照,或中文、英文及其他外文对照。

四、证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兹证明:This is to certify that:

1.上述产品来自主管当局注册的企业。The above fishery products were com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approved by competent authority.2.该产品在卫生条件下生产、包装、储藏和运输,并置于主管当局监督之下。The

products were produced,packed,stored,and transported under sanitary condition,which wer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competent authority.3.该产品经主管当局检验检疫,未发现中国规定的有害病菌、有毒有害物质和异物。

The products were inspected and quarantined by competent authority and not found any pathogenic bacteria,harmful substances and foreign substances regulated in the P.R.China.4.该产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适合人类食用。The products meet veterinary sanitary

requirements and fit for human consumption.Date of Issue 签发日期Stamp 盖章

检验员基本知识培训(范文) 篇3

质量体系简介: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于1987年颁布的一套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该标准描述了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该标准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供组织证实其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时使用。组织通过有效的实施体系,包括过程的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使顾客满意。ISO9000:2000版的主要特点

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吸收了全球范围内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认证实践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更好的满足了使用者的期望和需要,达到了修订的目的。与94版本相比其特点如下:

1.能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2.能够满足各个行业对标准的需求

3.语言明确、易于翻译、使用和理解

4.减少了强制性的“形成文件的程序”要求

5.将质量管理与组织的管理过程联系起来

6.强调了对质量业绩的持续改进

7.强调了持续的顾客满意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8.与ISO14000有更好的兼容性

9.考虑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的要求

2000版的基本术语: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能力

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活动的系统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产品:过程的结果

合格:满足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的质量

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ISO9000系列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与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质量体系建立的原则:1.强调质量策划的原则2.整体优化的原则3.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4.强调满足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5.强调过程概念的原则6.强调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7.强调持续的质量改进的原则8.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质量体系文件一般应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声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过程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标准化的表格、质量记录等

全面质量管理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管理方法,它与传统的质量管理,即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三全”的特点,即全面、全过程,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以及其它的一些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管理,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和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1.标准化工作2.计量和理化工作3.质量信息工作4.质量教育与责任制

质量检验与分析:

一、质量检验方式

1、按检验的数量特征划分:主要分全数检验和抽验检验两种。

① 全数检验:就是对待检产品批次100%逐一进行检验。

② 全数检验存有以下缺点或局限性:

A、检验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占用的检验人员和设备较多,难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

B、虽然抽入了很大的检验力量,但由于受检个体太多,往往导致每个受检个体检验标准降低,或检

验项目减少,因此,反而削弱了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程度。

C、检验的质量鉴别能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差错难以完全避免。在全数检验中,这个问题往往更

加突出。由于错检和漏检的客观存在,全数检查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靠。

D、不能适用于破坏性的或检验费用昂贵的检验项目。

E、对批量大,但出现不合格品不会引起严重后果的产品,全数检验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③ 全数检验适用以下场合:

A、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和零部件。

B、对后续工序影响较大的质量项目。

C、质量不太稳定的工序。

D、需要对不合格交验批次进行100%重检及筛选的场合。

2、抽样检验:所谓抽样检验,是按照数理统计原理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从待检总体(一批产品、一个生产

过程等)取得一个随机样本,对样本中每一个体逐一进行检验,获得质量特性值的样本统计值,并和相应

标准比较,从而对总体质量作出判断(接受或拒受、受控或失控)。

① 抽样检验的缺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被判为合格的总体中,会混杂一些不合格品,或反之;

B、抽样检验的结论是对整批产品而言,因此错判(如将合格格批次判为不合格批次而拒收,将不合格批次判为合格批次而接收)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

3、检验的质量特性值特征划分为计数特征和计量特征

① 计数检验适用于质量特性值为计点值或计件值的场合;

② 计量检验适用于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的场合。

4、检验方法特可划分理化检验与感官检验

① 理化检验: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依靠量具、仪器及设备装置等对受检物进行检验,理化检验通

常测得检验项目的具体数值,精度高,人为误差小。

② 感官检验:就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质量特性或特征作出评价和判断;感官质量的判定基准不易用数

值表达,感官检验在把感觉数量化及比较判断时也常受人的自身“个性及状态”影响,因此,感官检

验的结果往往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并有较大的波动性。

二、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进料检验(IQC)工序检验(IPQC)和成品检验(OQC)三种,检验方式通常

有四种:生产过程次序分;检验地点划分,检验数量划分;预防性划分;

1、进料检检:是对外购物料的质量验证,即对采购的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等入库前的接

收检验;进料检验有首件(批)样品样品检验和成批进料检验两种。

① 首件(批)样品检验通常用以下三种情况:

A、供方首次交货;

B、供方产品高计或结构有重大变化;

C、供方产品生产工艺有重大变化。

② 成检进料检验:是对近购销合同的规定供方持续性后继供货的正常检验。针对货品的不同情况,有以

下几个检验方法:

A、分类检验法:对外购物料按其质量特性的理要性和可能发生缺陷的严重性,分成A、B、C三类。

A类是关键的,必须进行严格的全项检查;B类是重要的,应对必要的质量特性时行全检或抽检;

C类是一般的,可以凭供货质量证明文件验收或作小量项目的抽检。

B、接受抽样检验:对正常的大批量进料,可根据双方商定的检验水平及抽样方案,实行抽样检验;

2、工序检验:目的是在加工过程中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① 首件检验:所谓首件,是指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换

活以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作。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先由操作者自检、班组长或质量员复检,最后由检验员专检。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应由专职检验

员认可并打上规定的质量标记,并做好首件检验记录,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

继续加工或作业。检验人员必须对首件的错检、漏检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② 巡回检验:要求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制造工序进行如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并作好记录。工序质量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重的点,检验人员应把检验结果

标志在工序控制图上。

③ 末件检验:是指主要靠模具、工装保证质量的零件加工场合,当批量加工完成后,对最后加工的一件

或几件进行检查验证的活动。末件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下批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保证下批生产时

能有较好的生产技术状态。末件检验应由检验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检验合格后双方应在“末件

检验卡”上签字。

④ 完工检验:是全面考核半成品或成品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规范标准的重要手段。由于完工检验是供方验

证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的最后一次机会,所以是供方质量保证活动的重要内容。完工检验重点检验:

A、所加工的工序是否全部完工;

B、检验的零件的主要部位质量特性值是否符合图样或技术标准要求;

C、件的外观是否完美、整洁、有无磕碰、滑伤等表面缺陷;

D、零件的指定部位应有编号、商标等标志是否齐全与清楚。

3、成 品检验:是指产品的全部零件、部件加工完成并已经组装成品所进行的检验。由于成品检验是在产品入

库前或出厂上的最后一次检验,对防止不合格品出厂的最为关键的检验工序。成品检验必须做到以下:

① 按照产品村准或技术条件,逐项进行产品性能实验;

② 对于产品安全性的检验,还必须按照产品质量技术标准项目检验;

③ 产品的外观检验,多以感官检验法进行检,必要时应建立产品外观检验用的标准样品;

④ 对所有装入成品的零件,包括自制或外购件、外协件都必须检验合格;

⑤ 成品检验必须做好记录;

4、点划分检验方式:固定检验和流动检验

① 固定检验:指检验场所所固定不变的检验,如检验室,检验站,由生产者直接送到检验站进检验,经

检验后打上标记隔离区分;

② 流动检验:又叫巡回检验,是指检验人员到生产现场进行流动检验,其优点有以下:

A、检验工作的预防作用能及时发挥,流动检验人员的每班进行若干次,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和预防

不合格品的发生,尤其可预防成批量事故;

B、可减少被检的零件的损伤;

C、可节省操作者等待检验的辅助时间;

D、有利于对员工的技术指导,企业配备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工人,从事检验工作,可发挥他们对

生产工人技术指导作用;

E、由于流动检验是在操作地点当着生产工人的面检验的产品,操作者对自己加工产品质量状况及时

了解,有利于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流动检验必须按图,按工工和按标准进行检验,二是帮助技术水

平低的生产工人掌握操作方法和保证加工质量的要领,帮助生产工人分析废品的原因,帮助生产工

人解决加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三是检验员思想修养要好,讲究工作方法,说话态度和蔼,这样既能坚

持原则,避免量具失准而造成不合格品的产生,抓住重点,对关键工序,质量意识差的和技术水平低的操作者增加巡逻次数,对设计图样,工艺参数,工艺包装,工具原材料以及操作者有变更的工序,在开

始阶段增加巡逻次数.分析原因,当发现产品不合格,应及时得出检验结论通知操作者,以便迅速

采取措施。对工序质控点重点检查,并将检验结果进行记录。

5、检验的预防性划分检验方式

① 首件检验是指生产刚开始或工艺条件变更后的第一个产品的质量检验,首件检验包括:开工首件、更

换首件和检验首件。

② 统计抽样检验:以以概率和数量统计方法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控制产品质量的抽样方法;检验方式可分

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

6、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是否适当,对控制结果和评价产品质量的正确非常重要,如果检验方法选择不当,将

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甚至会合格吕判为不合格品,也可能把不合格品误判为合格品,因而会

造成严重的后果

① 感官检验:依靠人的感觉器官进行质量评价和判定检验。它在机械生产中广泛采用,如零件外观的完

整性,缺陷、锈蚀及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的评定,如我们轴芯的粗糙度。感官检验与其它检验方法相比

较,有几项主要特点:A、检验简便、快捷、费用低廉;B、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灵活;C、感官检验很

难用仪器取代。

② 感官检验方法的分类与选择: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A、差别检验;B、标度和类别检

验;

3、分析和描述性检验。理化检验:主要依靠量具、检测仪器设备、应用理化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获得的检验结果叫理化检验。

三、质检员每天必须做到:

1、了解本班生产的产品,并查看产品的工艺流程及检验准备;

2、检查自己所用的计量器具、产品样本是否准准、完好;

3、查看上班记录或产品,启示本班检验产品时注意质量;

4、看上班留下的产品是否标示,或置放标示是否有误;

5、首件检验判断合格与否,并对合格件做首件封样,置放在封样台做好标示或记录。

6、过程中间巡查(按技术文件/图纸规定的质量特征值)区分合格与不良品,合格品转移至合格品区,不合格

品放在红色不良品箱或不良品区;

7、详细观察员工操作时有无按操作规程操作,对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员工给予纠正,必要时向生产组长/车间

主任报告或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反馈到相应的各个部门;

8、巡查时发现员工生产的产品批量达不到技术条件/样板时,对已生产的产品做合格品不良品的区分并标示,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向品检部门汇报;

9、观察员工做功能实验的产品,并对员工自检的合格品实施抽检;

10、当班完成时填写巡检记录、不良品登记台帐、品检日报、交接班记录等;

四、品检员的基本知道

1、产品质量:就是满足使用要求所应具备的所有特性,一般包括性能、寿命、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表

面状况等六个方面;

A、性能:是指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各项指标,如功能、强度等;

B、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期限;

C、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D、安全性:是指产品要流通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及周围环境安全的程度;

E、经济性:是指产品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一般是指制造成本低,保养维修要省钱等;

F、表面状况:在保证以上特性的情况下,力求做到美观大方;

2、工程质量:是产品生产过程满足技术要求所具备的特性,影响产品质量的有人、机、料、法、环等五大因

素,如果这五大方面的因素保持稳定,那么工程质量过去怎么样、现在和将来也是那么样,它所决定的产

品,质量也就会稳定在原来的水平上。

3、工作质量: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或服务质量所做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决定于工程质量,而工程

质量又决定于工作质量,衡量工程质量好坏的指标属于工作质量的指标,如成品合格率,设备完好率等;

五、质量管量内容:三个全面、四个一切

1、三全:A、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

B、全部过程的管理:包括公司一系列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设计、试制、制造、工艺、工装、设计制造原材料供应,检验出厂和销售服务;

C、由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企业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要涉及到人,是车间的、科室的,没有一

个人不与产品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产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所以质量管理必须由全体人

员管理;

2、四个一切:A、一切为用户着想,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它体现在更好的为下道工序服务;

B、一切以预防为主,把影响生产过程中的因素统统控制起来,这样就是把单纯以产品检验“事

后检查”的消极“把关”改为“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采用“事前控制”的积极“预防”;

C、一切用数据说知,用统计的方来处理数据;

D、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即P计划:包括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D实施:按计

划去做,C检查:检查是否按规定要求去做,那些有效果,那些无效果,找出异常情况原

因,A处理: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变成标准,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

中去进行;这个计划实施、处理、检查过程,不断反复进行,转动一次工作就前进一步。

六、开展“三检”制:何谓“三检制”,通常是按检验体制来说,是指实行生产工作的“自检”工作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

1、“三检”对预防废品的产生和保证产品质量能起积极作用。这是因为企业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每一个

工序、每一个零件都要依靠专职检验员把关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并难于实现的,产品制造的好坏与操作者的技

术水平和责任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检验只是辅助生产过程,一般来说不能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好坏,所以,为了

搞好产品的质量,除了要有一些精通检验业务的专职检验人员以外,还要充分调动广大操作者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质量意识,实行工人的“自检”和“互检”。

2、“自检”是指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自己所加工的产品自己进行检验;

3“互检”是指下工序操作者对上工序操作者的产品进行检验,也可由班组长、兼职质检员进行互检;

一些企业在操作者自检活动中应用了“三自一控”,所谓“三自一控”就是指自检、自分和自盖工号,一控是指自检活动准确率。

七、不良品的管理:通过加强对不良品的管理,使企业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不进厂,不合格的在制品不

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有以下几种不良品:

1、废品(不合格品):指在制品过程中筛选且通过返修都不能满足该使用要求的产品;

2、返修品:指产品零件不合格,但通过返修可达合格要求的不良品;

3、回用品:指产品、零件不合格,但其缺陷项目和数值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可靠性、互换性及用户

使用均不会造成影响的产品;

八、标准化工作: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标准化范围很广,企业的各项工作定成条文,规范也是标准,如厂的图纸技术要求,材料规格,工艺规范,实验程序,操作规程,检查标准或设备,工具和

使用保养制度外,还有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考核办法,劳动定额也是标准,所谓化就是企业的全体人员都

来制定标准,遵守标准,这就是标准化活动;

九、统计:为了控制产品质量或验证工艺过程,需要掌握工序质量动态及质量现状。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采取

响应的措施,对数据,经加工,整理后得到新的质量特征数据,再通过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制造改进措

施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对数据统计认识的深化以及处理数据经验的积累,这种整理、归纳、判断的能力将会

不断的提高,就会在改进质量方面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效果。

十、计量:计量工作和它的作用:计量工作是生产中“眼睛”,没有计量就没有数据,原始记录反映出来的数和量

都是通过计量手段反映出一的,它的作用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安全。

计量工作内容:有长度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计量、化学计量、其它计量;

认真做好计量工作:计量单位要统一;计量器具要准确;计量工作要全面。

十一、关于品管部做好预防、监控、把关措施

1、进货检验员必须严格按进货检验标准随机抽检,判定该批产品合格与否,判合格时进仓,判不合格时

退回原单位,属挑选产品,需经挑选后由进货检验员复检,合格后方可入库。属原材料必须由供应商提供

原材料规格化验(需化验员签名)质检合格章(红章)由进货检验员验证或委外验证。委外加工的产品回

厂进货验收时,由加工单位出示加工工序、合格证、产品名称及数量、规格、质检员必须按抽样方案检验

其加工工序是否合技术文件要求,合格时才可进库。

进货的原材料、塑料件、标准件由外协厂商提供合格证,包括产品名称,材质是否与技术文件或样本一致,按抽样方案检验判定合格后进库,对不符合要求的物料由采购部或生产部提出挑选时由有关部门组织挑选,再次送检判定合格后才能入库,未经挑选及复检的产品,质检员不得在物料贴合格证签名入库。

2、原材料发外加工(出车间)时,需要经检验合格方可出厂,并且有相应的合格标示,并要保护好其标

示,如特殊规格要求,注意事项等均须连同标示卡一起流通,以保证该批产品的可追溯性。

3、过程(工序)检验员在每天工作前,熟悉本班生产和产品工艺流程,检验标准、对关键工序、关键工

序重点巡查是否按工艺要求生产,并进行首件封样,然后对所有工序进行巡视,对完工产品进行外观、功

能的综合检测,并做好标示。质检员在巡检中发现工序质量未达到技术要求或样板时需要追溯,找出产生

不合格原因及时向生产组长或车间主管报告,取得各级领导支持,提高产品质量。

4、对包装印刷品的进货检外型、尺寸、规格必须符合订单要求,纸箱强度或重量及印刷字体规格尺寸,颜

色按封样样本对比验收,印刷体不许有毛边,印刷错位,表面黑斑、脱色等现象。

5、最终(出厂)质检员对每批产品在完工前按技术文件及客户要求检验项目内容检验测试,所抽检的成品

均在入库中抽取样本,并记录质量状况及被检的箱号。

十二、质检员的职责

1、熟悉本检验组范围的质量检验工作,保证检验小组人员执行检验标准检验,按规定的抽样方案进行抽样,保

证本组检验的产品符合技术质量要求;

2、对本小组的产品质量进行状态标示,对不合格的产品不转下工序,不出车间,并对产生批量不合格的质量事

故提交信息反馈报告;

3、检查本小组产生的批量质量事故或本厂产品质量稳定隐患提出报告,向有关部门传递;

4、各小组长对质检员的首检、巡检、完工检验的质量记录进行检查监督,安排质检员对关键工序进行质量监督

及记录,质检员与质检员要互相沟通、交流相关的意见,尽量避免在验同一产品出现的不同意见;

5、监督员工实行自检,并对员工加工后的产品实施抽检;

6、终检完成后填写质检日报告及其它的质量记录;

7、保管好本组使用的技术文件资料及计量器具;

8、接爱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9、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工作。

十三、质检员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

1、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人、机、料、法、环检测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引起产品质

量的波动,甚至会发生不合格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外购件、毛坯、半成品、成品

以及包装等生产环节和生产工序的稳定一致,从而进行质量检验,严格把住质量关是企业实现按图样,质术条

件组织生产的需要,是确保用户利益的需要。

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验,才能实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件不装

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制造过程进行质量检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挑选出不合格品,起到把好产品质量关的作用,同时通过质量检验可以收集、积累质量信息和情报,起到产品不断改进的作用,如: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异常及时发出警报或信息,促使每个部门迅速采取改进措施,以及为了确定工序能力,为改进产品设计,计算质量成本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料等;企业中的专职检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完全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越是深入管理就越要充实完善和加强质量工作,充分发挥检验工作的只能作用。

2、检验:为了确定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就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测定产品的质量特性,并将测得的结果同该特性的规定要求相比较,从而判定制造工序的质量状况,判断单台产品或批量的好坏,决定是接收还

是拒收,防止不良品继续流转或出厂并尽快的发现异常和获得异常消除的质量信息,实现预防性控制,这样一

个过程就叫检验。机械部出版的《质量保证术语》中,对检验的定义是:“根据产品标准的图样、技术要求和工

艺规范,采用测量实验等方法,将单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特性与规定要求作比较,作出判定的过程。质量检验不行于测量,因为测量是提供数据而质量检验不仅要通过测量提供数据,还要按标准来比较测量结果,以便正确判断是接收还是拒收,并作好检验记录,通过对数据整理、分析提供质量信息。

3、检验的工作内容:A、熟悉和掌握标准,要把有关的技术标准转换成具体明确要求和检验方法,通过标准的具

体化,使有关人员熟悉掌握什么样的产品是合格;

B、测量,就是采用各种计量器具、检验设备和理化仪器,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定性)的测量;

C、比较、就是把检验的结果与质要求(标准)相比较,然后观察质量特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D、判定,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产品或零件是合格或不合格;

E、处理:一是对单件(台)合格品放行,并及时转入下工序,不良品按其不合格的程度分别判为返修,返工或报废;二是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量情况和检验判定结果,分别作出:接收、拒收、挑选或复检等结论;

F、记录,把测量的有关数据,按记录的按格式要求认真作好记录,并及时时行整理,统计计算和反馈,向有关部门提供质量信息;

4、检验的质量职能

A、把关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检验或测试,把住产品质量关;

B、预防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首件检验符合规范的要求,从而预防了批量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巡

回检验及时发现工序或工艺中的质量失控问题,从而预防发生大的质量事故,当终检发生质量缺陷时,及

时采取措施,预防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C、改进作用:通过对检验数据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向有关主管及部门进行报告,将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不断的改善。

上一篇:济南地铁方案下一篇:成功商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