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精选7篇)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 篇1
摘要:当前, 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格外重视。由于食品行业具有流通快的特殊性, 因此需要加强对微生物的检验和控制。主要分析了多种不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生物检验,乳制品,检验项目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因此, 食品微生物检验意义重大。当前, 我国乳制品行业微生物检验手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检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1 微生物检验项目
目前, 国内外开展的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较多, 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发展及安全需求, 对不同食品的微生物检验项目进行了规定。以乳制品为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之一, 新西兰的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项目主要有30℃需氧微生物、霉菌和酵母菌、粪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弯曲杆菌、产气夹膜梭菌和乳酸菌;加拿大的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项目主要有需氧菌平板计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夹膜梭菌;我国的乳制品微生物检验项目主要有36℃需氧微生物 (菌落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坂崎肠杆菌、乳酸链球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大部分生产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还会增加一些其他的检验项目, 比如蜡样芽孢杆菌、耐热芽孢菌等。
2 微生物检验方法
2.1 微生物培养法
2.1.1 传统微生物培养鉴定法
传统微生物培养鉴定法主要根据各类微生物的特性和营养要求, 通过增菌、选择性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一系列步骤, 对食品中的各类微生物进行计数。传统微生物培养鉴定法准确、可靠, 不容易因假阳性或假阴性而造成误判, 但检验流程复杂、操作烦琐、周期较长。
2.1.2 改进后的微生物培养法
改进后的微生物培养法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 加入荧光物质进行标记、加入抑菌剂进行控制、加入指示剂进行判断, 再通过预处理的方法缩短了增菌时间, 将一些检验步骤有机合并, 确保了培养、鉴定一步到位, 实现了快速检验。这一方法的商品化结果就是微生物快速测试片。
2.2 商品化的快速检验方法
2.2.1 染色成像计数法
用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 利用荧光过滤膜和紫外线显微镜快速测定活菌的个数, 其中, 死细胞呈现荧光绿, 活细胞呈现荧光橙, 便于观察和检验。运用这种检验方法, 检验时间仅需30 min左右, 但当样品含菌量低时, 仍需要作增菌处理。该方法只能确定微生物数量, 不能确定微生物种类。
2.2.2 ATP生物发光技术法
该方法是将ATP与荧光素混合, 将微生物ATP转化为荧光信号, 通过测量荧光值大小来确定样品有无被微生物污染。运用这种方法, 检验时间仅需1 h左右, 但当样品含菌量低时, 仍需要作增菌处理。该方法只能确定微生物数量, 不能区分微生物种类。
2.2.3 定量PCR技术法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方法, 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 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定量PCR技术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 以萤光染剂侦测每次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技术。由于引物特异性强, 该方法可针对具体的微生物检验。目前, 该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于检验坂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定量PCR技术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检验速度快等优点, 但重复性差、假阳性率高, 只能作为一种初筛的手段。
2.3 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法
2.3.1 免疫学技术法
在食品微生物的检验中, 免疫学技术法主要是建立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基础上, 并且以免疫放大技术为辅, 利用病原体刺激生成免疫球蛋白。这种方法的优势为增菌之后不需要进行样品选择性分离, 可直接筛选, 具备灵敏度高的特点。按照检验方法的差异, 该方法又可以分为凝集反应法、免疫扩散反应法和免疫荧光反应法等。
2.3.2 气相色谱法
经水解、分离提取、硅烷化、甲基化等处理后, 微生物细胞被分离成多种化学组分, 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分析后得出相应的色谱, 根据色谱所显示的峰值准确鉴定食物中所含的微生物。目前, 该种方法可用于检验霉菌、酵母菌和某些常见的细菌等。
2.3.3 抗阻测定法
将被检验样品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上, 经正确培养后利用抗阻测量仪检验其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并根据所表达的生长特征准确鉴定微生物种类。抗阻测定法的特点为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较高, 且获得检验结果所需的时间较短, 主要用于食物中霉菌、细菌、支原体、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检验。
3 结束语
当前, 我国微生物检验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 微生物培养法以其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成为主要的检验方法。其中, 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周期较长限制了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商品化的检验方法可提高检验速度,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企业中, 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缩短了检验周期, 提高了生产效率, 从而加快了产品的发行速度, 降低了仓储量。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 日趋成熟, 但其被企业商品化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
总之, 我们要高度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 通过综合运用各类检验方法, 取长补短, 既可以缩短检验周期,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又可以有效确保食品安全, 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
参考文献
[1]王璐怡, 李云飞, 刘临洁, 等.牛初乳乳清W/O型乳状液稳定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4 (2) :204-210.
[2]李平兰.PCR技术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 2014, 19 (7) :3-5.
检验鲜奶新方法——生物标记 篇2
Two years after a tainted[污染的] milk scandal[事件] that left six children dead and 300,000 sick,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natural “biomarkers[生物标记]” in cow’s milk which they intend to use as a new standard for testing the quality of milk.
Chinese Expert A: (interpreted) We’ve found that there is a new group of molecules[分子] in milk called microRNAs注.
There ar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these microRNAs in milk, so in the end we selected seven microRNAs as biomarkers to test its quantity in raw milk, and for use in quality control.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Cell Research, Chinese scientists described how they analyzed raw milk taken from a farm in eastern China and found that it contained naturally occurring molecules called microRNAs.
Chinese Expert B: (interpreted) They can be used to test the quality of milk made in different places, but these seven microRNAs are relatively stable as we examine milk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nd stages of production. Since it is a stable throughout, we can use it as a measure of the intensity of raw milk.
Chinese Expert A: (interpreted) Theoretically, if the milk is diluted[稀释] or other things are added to the milk, there’s no way to restore the microRNAs to its original level, so as long as we test and confirm the level of microRNAs, we’ll be able to tell original raw milk from milk that has other additives.
两年前,一桩毒奶粉事件导致六名儿童死亡,30万名儿童患病。现在,中国的研究人员在牛奶中发现了天然的“生物标记”,并打算将其作为一种检验牛奶品质的新标准。
中国专家甲:(翻译)我们发现,在牛奶中存在一种名为“微型核糖核酸”的新分子团。这些牛奶中的微型核糖核酸具有一定特性,所以我们最终选定了七种微型核糖核酸作为生物标记,用以检验其在鲜奶中的含量并运用于质量监控。
在《细胞研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中,中国科学家们讲述了他们如何对从中国东部一个农场取样的鲜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了自然存在的、名为微型核糖核酸的分子。
中国专家乙:(翻译)它们可以用来检验不同地方出产的牛奶质量,但当我们检验来自于不同奶源和各个生产阶段的牛奶时,这七种微型核糖核酸都是相对稳定的。既然它能够一直保持稳定,那么我们就能利用它作为一种检验鲜奶浓度的标准。
中国专家甲:(翻译)理论上说,如果牛奶被稀释或被添加了其他成分,就没有办法将微型核糖核酸还原至原有水平,所以只要检验并确认微型核糖核酸水平,我们就能够将原始的鲜奶与含有其他添加剂的牛奶区分
开来。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 篇3
检验用品的准备
(1) 检验用品包括培养皿、移液管、培养基和生理盐水等, 在使用前所有检验用品应保持清洁和无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法和干热法, 玻璃仪器及金属用具等适用于干热法灭菌, 而不耐热的物品和培养基等含水的物品则用湿热法灭菌。
(2) 培养皿、移液管等通常用干热法灭菌, 灭菌的温度是160℃, 灭菌时间是2h。各个实验室应根据所使用的干燥箱的检定证书适时调整温度, 但最终灭菌温度不可超过180℃, 否则, 包器皿的纸和棉塞就会烤焦, 甚至引起燃烧;待干燥箱内温度降至80℃以下时, 打开箱门, 取出灭菌物品, 并无菌存放, 干燥箱内温度未降至80℃, 不要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或发生烫伤事故。
(3) 培养基和生理盐水等通常用湿热法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严格按照培养基上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其中灭菌时间为到达灭菌温度 (如121℃) 后需维持的时间;生理盐水稀释液的配制, 注意需用大包装如500 mL三角瓶配制灭菌后, 再在无菌间用无菌量筒进行分装, 不可直接配制成225 mL, 因为灭菌后体积发生了变化。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须从样品的预处理、试验过程和原理分别进行陈述。
1.样品的预处理
(1) 外包装的处理: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灼烧瓶口灭菌, 塑料瓶口可用75%酒精棉球擦拭灭菌, 用灭菌开瓶器将盖启开。
(2) 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可倒入另一灭菌容器内, 口勿盖紧, 覆盖一灭菌纱布, 轻轻摇荡。待气体全部溢出后, 进行检验。
(3) 调味品及酸性饮料:用1 mol/L的NaOH调p H值至6.5~7.5, 进行检验。
(4) 冷冻食品应该在45℃以下不超过15 min, 或2℃~5℃不超过18 h解冻后进行检验。
(5) 糖果:用灭菌镊子夹去包装纸, 称取25 g, 加入预温至45℃的灭菌生理盐水225 mL, 等溶化后检验。
(6) 干果食品:带壳样品先用75%酒精消毒表面, 再用无菌剪刀剪去外壳, 取出果肉, 称取25 g样品;不带壳样品无菌操作直接称取25 g检样进行检验。
(7) 方便面:未配有调味料的方便面, 用无菌操作开封取样, 称取面块25 g, 进行检验;配有调味料的方便面, 用无菌操作开封取样, 将面块和全部调料及配料一起称量, 按1:1加入灭菌生理盐水, 制成检样匀质液。称取50 g匀质液加至200 mL灭菌生理盐水中, 制成1:10稀释液, 进行检验。
2.菌落总数试验原理
食品有可能被多种细菌所污染, 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食品中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 在一定条件下 (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p H、需氧性质等) 培养后, 所得每克 (毫升) 检样中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因此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结果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数量, 仅仅反映在给定生产条件下可生长的细菌数量。
3.菌落总数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1) 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 全过程不得超过30 min。
(2) 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 如调味品醋、水产品等食品, 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 约4 mL。
(3) 含有屑片和屑粒的样品如糕点、肉制品、苦荞茶等, 要准确区分菌落和屑片。
(4) 饮料企业在满足产品标准的前提下, 也必须选取至少2个稀释度。
(5) 若稀释度选择为10-2和10-3, 而且平板上菌落数均为0, 菌落总数结果不可以为<100, 这证明稀释度选择错误, 须重新做实验, 选择更低的稀释度。
4.大肠菌群试验原理
(1) GB/T 4789.3-2003中胆盐或3号胆盐和结晶紫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特别抑制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粪链球菌, 通过抑制杂菌生长, 而有利于大肠菌群的生长;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 (EMB) 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细菌, 在低酸度下, 这两种染料会结合并形成沉淀, 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大肠杆菌能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混合酸, 菌体表面带H+, 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 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 故使菌落染上深紫色, 且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其他几种产酸力弱的肠道菌的菌落也有相应的棕色。
(2) GB 4789.3-2010中MPN计数法是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方法。样品经过处理与稀释后用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进行初发酵, 是为了证实样品或其稀释液中是否存在符合大肠菌群的定义, 即“在37℃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而在培养基中加入的月桂基硫酸盐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 (但有些芽孢菌、肠球菌能生长) , 有利于大肠菌群的生长和挑选。初发酵后观察LST肉汤管是否产气。初发酵产气管, 不能肯定就是大肠菌群, 经过复发酵试验后, 有时可能成为阴性。因此证实试验是必需的。而复发酵时培养基中的煌绿和胆盐能抑制产芽孢细菌。
(3) GB 4789.3-2010中平板计数法:根据检样的污染程度, 做不同倍数稀释,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VRBA) 中, 蛋白胨和酵母膏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乳糖是可发酵的糖类;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中性红为p H指示剂, 培养后如平板上出现能发酵乳糖产生紫红色菌落时, 说明稀释液中存在符合大肠菌群的定义的菌, 即“在37℃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因为还有少数其他菌也有这样的特性, 所以这样的菌落只能称为可疑, 还需要用BGLB肉汤管试验进一步证实。
5.大肠菌群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1) 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 全过程不得超过15 min。
(2) 在新旧标准更替过程中, 若产品标准大肠菌群指标值的单位为MPN/100 mL (g) , 则用GB/T 4789.3-2003, 若产品标准大肠菌群指标值的单位为MPN/mL (g) , 则用GB4789.3-2010。单位MPN/100 mL (g) 和MPN/mL (g) 绝不是简单的百倍关系, 严禁将2个标准混用, 即新标准的检验方法查旧标准的MPN检索表。
结论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应用研究 篇4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大力关注和重视。众所周知, 当前多数的食品遭到污染, 主要由于病原菌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为有效避免和最大限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食品的侵入, 就一定要建立一套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并对这套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研究, 以此达到增强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的目的。近年来, 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之中, 不仅大大提高了食品病毒微生物的检测速度, 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效率, 大大提升了食品卫生安全性, 从而有效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基于此, 本文就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及应用, 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免疫检测技术
ATP生物发光法检测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这种用于食品快速检测的方法, 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快地发展。这种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是荧光素酶基于三磷酸腺苷 (ATP) 、荧光素及氧气, 在存在着镁离子这种情况时, 可把化学能向光能这种形式进行转化, 三磷腺苷基于一定的浓度范围, 其浓度与所发光的强度可呈现为线性关系。基于这种三磷酸腺苷 (ATP) 生物发光分析技术及体细胞清除技术, 对体细胞ATP和细胞ATP进行测量, 就可把食品中的含菌量推算出来。整个过程既快捷又不复杂, 不需要进行微生物过程的培养, 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因此, 当前在食品器具的现场卫生学检测及肉类食品细菌污染状况检测中应用这种ATP生物发光分析技术, 可获得适时快速的良好效果。
除了上述所介绍的这种外, 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免疫检测技术还有:荧光酶标分析、乳胶凝集反应、免疫磁场微球、荧光抗体检测技术以及纳米金标记技术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因探针法。这种技术也叫分子杂交技术。众所周知, 唯有细胞核酸 (DNA和RNA) 这一类大分子, 可进行遗传信息传递, 基因探针技术就是基于此把其作为检测标靶。标靶即为某个具有特异性的核酸序列, 在一定条件下, 具有同源性序列的核酸单链可互补生成稳定的DNA DNA或DNA RNA链, 利用此原理, 应用极端特异性基因片段, 就可把用于识别细菌的基因探针制作出来。故这项技术正是基于DNA分子的复性、变性以及碱基互补具有高度准确性等特点, 来探查某一特异性的DNA序列。它是基于生物素、同位素等标记的特定DNA片段来对探针的特异性进行确定。以生物素或放射性同位素来标记探针, 可确保杂交试验极其敏感性。目前应用DNA探针技术来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已获得了极大地进展, 例如:在用DNA探针来对食品进行检测过程中, 已有经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等。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这项技术也叫基因体外扩增法 (PCR技术) , 是根据DNA模版特性来对体内复制过程进行模仿, 在一定的体外条件下, 把单链DNA作为模版, 把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用作引物, 基于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把单核苷酸掺入, 并以其特异性来对DNA片断进行扩增的技术。以此方法可对啤酒中啤酒酵母和淀粉酵母、乳酸菌、水体中大肠杆菌等实施准确地鉴定和检测。我国某专家同时对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测定,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基于Taq Man探针的双重实时 (Real-time) 的PCR方法。就这种检测方法而言, 存在着两种细菌菌液, 其检测敏感度均小于10 cfu/PCR反应体系。有关系数都为100, 可在两小时内完成整个试验。有关专家对16Sr DNA的V3区实施PCU—DGGE分析, 并把以往的分离方法电子显微镜扫描及染色体计数相结合, 发现Malt威士忌中乳酸菌菌群在发酵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而对于同型的卷曲乳杆菌或石酸乳杆菌在发酵后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技术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 故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 这项技术得到了极为广泛地应用。
生物传感器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是以传感器技术和生物化学为基础, 以细胞、抗体、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为分子识别元件, 再用上装有电子测量仪和信号转换器所组成的分析工具。它对目标物与敏感元件之间的反应, 主要是基于物理、化学换能器来完成的, 再把反应的状况基于连续的或离散的数字电信号表示出来, 最终获得所需的被分析物的浓度大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仪表的输出和放大功能, 可在10分钟左右得到结果, 从而获得所需的检测目的。国外有专家把E.coli抗体共价在有孔氨丙基玻璃珠 (经戊醛活化) 上, 组成FIA免疫传感器, 用以对食品中的E.coli进行检测, 所检测结果限制为5×107 cfu/m L E.coli, 所用时长仅需30秒左右, 其反复利用次数超过300次。
结语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 篇5
笔者在进行描述之前, 先对四个代号的含义进行说明。
n:系指一批产品的采样个数。
c:指代该批产品的检样菌数中, 超过限量的检样数, 也就是超出合格菌数的限量最大允许数。
m:指代合格菌落、菌数的限量, 将可接受与不接受的数量区分开。
M:指代附加条件, 其主要为判定合格菌数的边缘界定, 即合格菌数与不合格菌数的可接受与不可接受之间的界定。
1.1 采样方法举例
有些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在每批产品采取检样进行检测评价时, 往往全凭此检样的合格程度来断定。但ICMSF方法与此不同, 它主要依据的是统计学原理而衍生而来的评价方法, 为此, 为了能够客观真实的反应产品的质量问题, ICMSF方法相应制定了二级法与三级法。二级包括n、c以及m值, 而三级法择有n、c、m以及M值。
(1) 二级抽样方案。自然界中材料分布曲线多半是正态分布, 以其一点作为食品微生物的限量值, 只设立合格判定标准m值, 超过m值得, 则为不合格品。检查在检样是否有超过m值得, 来判定该批是否合格。以生食海产品鱼为例n=5, c=0, m=102, n=5也就是抽样为5个, c=0则意味着该批检样中, 未见到超过m值的检样, 此批货物为合格品。
(2) 三级抽样方案。将微生物标准m以及M值两种界量如同二级法, 超过m值的检样, 即算为不合格品。其中, 以m值到M值的范畴内的检样数, 作为c值, 若在此范畴内, 也就是附加条件合格可以成立, 反之, 超过M值则不合格。如, 冷冻生虾的细菌数标准n=5, c=3, m=106, M=107, 其意义是指从一批产品中, 取获5个检样, 经检样结果, 允许≤3个检样的菌数是在m到M值之间, 或者一个检样菌数超过M值者, 则判定改批产品为不合格品。下表即为虾的微生物标准。
由表1可以看出, 考虑到以上多种取检样数以及检样污染数, 在1到9例中检样则需采5个 (n=5) , 而污染检样数设定为c=3, 2, 1。而在10~15例时, 要用二级法则不得检出改致病菌c=0。例如, 冷冻食品, 细菌数按2, 大肠菌群按5, 金黄葡萄球菌按二级法判定。
1.2 检验方法选择
检验选择标准方法可按GB/T 4789执行。值得指出的是, GB/T 4789的系列标准中如果对于检验项目有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 应以第一法为基准方法。
2 微生物质量控制所具备的条件
2.1 样品检验的实施标准
(1) 样品处理。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 应当认真核对登记, 确保样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
(2) 实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 防止样品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另外, 冷冻食品应在45℃以下不超过15分钟, 或在2℃~5℃不超过18小时解冻后进行检验。
2.2 记录与报告
(1) 记录。检验过程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以及结果和数据等的信息。
(2) 报告。实验室应按照检验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准确、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验结果。
2.3 检验质量控制
检验程序的执行务必无菌操作实践。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备专用工作服、口罩、专用鞋等在二级微生物实验室中严格进行相关工作。另外, 在检验工作中, 为保证质量控制符合相应标准, 凡是涉及到待检样品所接触到的器皿、器具等均要进行无菌消毒工作, 且灭菌消毒后不能放置时间过长。同时, 微生物学检验的一些行为过程均应当满足GB/T4789-2003以及GB4789-2010的相应标准执行。
在定量检验时准确使用重量法或体积法。做稀释液时, 常会滞留少量样品在吸管内外, 应多加注意。在培养基倾注检样平板时, 培养基温度控制在45℃~50℃之间, 并使培养基与检样充分混合。做真菌检验时, 培养基中需加入细菌抑制剂。
2.4 实验室仪器设备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冰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台、显微镜、蒸馏设备等等。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对于连续工作的仪器如冰箱、培养箱, 每天都应进行温度监控和记录并定期维护, 以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强制性定期检定的仪器和设备, 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如高压灭菌器应定期对压力表进行检定, 在进行物品灭菌时, 应做效果监测并记录。
3 结语
总之, 当前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应用方法有很多。但为了保证质量控制在实验室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就应当在建立质量保障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 保证好样品检验的实施标准, 同时要积极吸收当前科技年代的先进检样方法, 不断掌握符合微生物质量控制的先进技术。另外, 还要适当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 加强对检验设备、以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力度等, 以此满足社会对食品卫生的检验的需求。
摘要:当前, 对于食品卫生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 而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集中取样方案, 如ICMSF采样设计检测方案, 仅此作为参考。同时, 本文也提出了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实施标准所注意的一些问题等。
关键词:质量控制,采样设想,基本方法,ICMSF
参考文献
[1]周红雨.我国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9) .
[2]杨建平.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05 (2) .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 篇6
关键词: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方法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力度,测定食品中微生物菌落总数是检验食品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1,2]。为进一步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本次研究将我科待检的样品12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TTC培养基法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以总结能够提高结果准确率的检验方法,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资料
在我科待检的食品样品中选择120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20份样本均来自于本疾控中心管理辖区内食品加工厂。平板菌落计数法应用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进行检验,生产厂家为北京陆桥计数有限责任公司;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应用菌落总数测试片进行检验,应用3M petrifilmTM细菌总数测试片,由美国3M公司生产;TTC培养基法生产厂家为北京陆桥计数有限责任公司,TTC琼脂按照体积比100:1的比例在琼脂中加0.5%的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浓度是0.005%。
1.2 测定方法
1.2.1 平板菌落计数法
按照国标GB4789.2-2010进行检测,应用无菌操作取出25g(液体25ml)样品,放到装有225ml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中,均质摇晃,使其混匀,用lml的无菌吸管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入到盛有生理盐水9ml无菌试管内,振荡试管,使其混匀,得到1:100的样品液,按照相同的方法分别制备比例为1:1000与1:10000的样品液。根据样品污染的程度,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分别吸取1ml,将其注入到直径为9cm的无菌平皿中,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于两个无菌平皿中,作为空白对照,及时将温度为46℃的计数琼脂培养基15ml注入到平皿中,对平皿进行转动,使其混匀,琼脂凝固后,对平皿进行翻转,将其放到36℃±1℃的温度中进行(48±2)小时的培养。
1.2.2 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
把先前已经准备好的测试片放在水平的台面上,去除附着于纸片的薄膜,应用与平板菌落计数法相同的方法制备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液,各吸取1ml样品液均匀涂于测试片中央,将盖膜盖好,见培养基凝固后,将纸片压紧,让样品均匀分布于纸片上,每个稀释度样品各进行2片接种,将其放到36℃±1℃的温度中进行(48±2)小时的培养。
1.2.3 TTC培养基法
以国际测定标准为参照,将lml浓度为0.5%的TTC溶液置入100ml琼脂培养基内,制备为TTC琼脂培养基,浓度为0.005%,接种与培养方法均和平板菌落计数法一致。
1.3 数据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合格率为90%,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检测合格率为90.8%,TTC培养基法检测合格率为91.7%,三种方法检测合格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加工、储存等过程中,食品可能接触到各种微生物,致使食品变质,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注重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的检测,及时发现不合格的食品,并进行处理,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3]。
在对食品中微生物学菌落总数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有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试片检测法、TTC培养基法三种,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没有较大差异,各有优势[4]。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方法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90.8%、91.7%,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进行食品卫生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时,相关检测中心可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检测技术等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中心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对检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1)注重检验人员操作水平的培养,使检验人员怀着严谨的态度与崇高的责任心进行检测工作,保证检测工作的规范性。(2)对实验室内的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培养皿湿度与温度的控制,减少环境对培养皿造成的影响,并定期对检测仪器、设备等进行校对,保证得到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5]。(3)注重培养基与试剂质量的控制,将其储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如需冷藏,则应该控制好温度,定期对培养基与试剂的生产日期进行检查与记录,超出使用期限则不得再使用,避免因培养基与试剂过期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陈潇,刘秀梅,王君,等.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现况及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26(4):394-397.
[2]银丽娟.强化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452.
[3]王大力.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与检测技术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94.
[4]李志娟.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与未来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4,3(23):191-191,187.
食品中重金属检验新方法 篇7
重金属检测概述
重金属指的是密度>5 g/cm3的铜、铅、铬等共计45种金属与非金属。重金属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会通过水、空气等传播介质, 进入的食品中, 在食品原料的生产与加工, 以及产品运输与销售等环节, 均会造成重金属污染。食品的原材料多采用粮食作物、植物等, 经过加工与生产后, 所制造的可食用产品, 其原材料生产与产品运输等环节, 是引发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渠道。
食品中的重金属来源
重金属多以固体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而人体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通过食品渠道间接摄入的, 如食用重金属含量过高的动物或植物, 进而在人体内部不断地堆积。食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如下: (1) 地质条件因素。若种植食品原材料的地区, 其重金属含量过高, 则极易使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 如海底火山附近区域。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原材料种植环节, 人们生活的周边, 若工业较为发达, 则极易造成重金属污染, 因为工业三废中含有的重金属可能会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 如受到工业污染下的水体, 其镉元素浓度含量若能够达到0.1~0.3 mg/kg, 此含量已超出镉浓度近1 500倍, 是正常未被污染土壤值的700~1 000倍, 其主要来源还包括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 (3) 加工因素。即使食品原材料中的重金属没有超标, 但食品加工与存储等环节使用了化学物品, 进而使食品造成重金属污染, 如金属包装材料、纸包装材料、陶瓷包装材料等。
食品重金属检测常用方法
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法 (AAS) 又叫做原子吸收光谱法, 该方法是利用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 以相对应原子的共振辐射线吸收的实际强度测定元素的含量值, 因为气态基态原子在紫外光与可见光范围内, 存在对应原子。该方法属于气态原子吸收光辐射量的测定方法之一, 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势。曹珺等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蔬菜、饮品、海产品、粮食中Pb、Cr、Hg、As等重金属, 测定不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等, 如火焰原子吸收法 (FAAS)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HGAAS) 等, 最终得出原子吸收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且能测定的元素种类较多, 具有选择性高的特点。
原子荧光法
原子荧光法 (AFS) 是应用气态原子受到辐射激发, 而发射的荧光实现的重金属检测, 以荧光强度判定重金属的含量。原子荧光法是仪器检测重金属方法中的一种, 主要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国家标准中也利用AFS法检测重金属, 如汞、砷、锡、镉等。蔡梅等采用冷原子荧光法监测分析食品中的汞污染情况。该方法能推算出食品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 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的优势, 且检测的范围广, 受外界的干扰较少, 能同时检测出多种离子浓度。
应用要点分析
以食品中铬元素检测为例, 采取原子吸收法检测食品中的铬含量, 使用的仪器设备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仪、消解罐、空心阴极灯、恒温加热器、电子分析天平和高速万能粉碎机等, 使用的主要试剂主要是硝酸、水、铬元素标准溶液等。常用方法是原子分光光度计法, 该方法需控制波长、狭缝宽度、灯电流、干燥温度与时间、灰化温度与时间、原子化温度与时间。原子吸收法的应用流程是配制标准溶液→样品前处理→制备标准溶液。处理样品时, 首先要称取并粉碎样品, 将其放置在聚四氟乙烯罐子中, 加入硝酸, 使用恒温加热器在试验温度条件下预处理, 接着将其放置在微波消解仪内消解, 消解完成后, 取出放置在恒温加热器内部, 赶酸处理, 当温度冷却后, 放置在室温环境下, 最后将消化液过滤到容量瓶内, 清洗洗涤罐, 将消解液放在容量瓶, 混匀待用。检测不同类型食品中铬元素, 则需遵循检测方法的具体流程, 若现场检测, 则需要控制好影响检验结果的各因素, 如溶剂的使用量、温度、时间等, 以确保食品中铬元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结语
【食品微生物检验新方法】推荐阅读:
食品微生物实验05-20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05-29
食品微生物检测检内容06-21
食品微生物课程论文07-10
食品微生物检测说课讲稿07-06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08-23
生物工程食品监管07-25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07-23
食品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论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