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的诉作文

2024-05-08

倾心的诉作文(精选8篇)

倾心的诉作文 篇1

倾心的诉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从牙牙学语到小学四年级,除了哄弟弟

“你好!”一阵甜美的声音从头顶响起,我正在院子里看书,听到有人对我说话,我抬起头: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女孩站在我面前,头发垂至腰间,隐约发出一阵茉莉花香,大大的眼睛,翘翘的睑毛,脸蛋红扑扑的,像个大苹果。“我是从外地搬来的,Nicetomeetyou!”她伸出手,两颊露出甜甜的洒窝。我站起来,惊讶的望着她,迟疑了一会儿,才伸出手对她友好一笑,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她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她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学习,比如:拾金不昧、保护环境、爱护花草、乐善好施……

记得那一天,我们约好一起到街上去玩,出门前她特意拿了个

 

 

 

这个值得我学习的好朋友就是唐彩绚!

更多

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   六年级作文

 

倾心一爱作文 篇2

从小,我就倾心与天空和大海,这两个对于生长在海滨城市的我是那么亲近,那么熟悉,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味,一睁眼,就是湛蓝的天空。

陶渊明倾心与菊花,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菊花乃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周敦颐倾心与莲花,才会对它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至高评价。而我倾心与大海和天空,只因妈妈从小萦绕在耳畔的一句话:做人要像天空,包容一切,也要像大海,永远不要停止向前的奔波。

的确,这两个大写的物体,是宇宙间横空一世的最完美的创作,值得我用一生去倾心,守望它们,无论是漂浮的白云,还是不曾在天空留下痕迹的飞鸟,还是搏击长空的苍鹰,天空都包容着,包容着他们的任性,包容着他们的顽皮,无论是海面上起伏的帆船,还是在海里游动的游鱼,还是漂流在还上的许愿瓶,大海都承受着,用浩淼的身躯承载着去远方的梦想。

岁月的沙漏一分一点的流逝,没有静止的一刻,时光的箭影穿梭在人间,大海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它那汹涌的波涛声震撼着我的心,使我的心跳随之起伏,静静聆听大海的心跳,这一刻,我仿佛感觉世界都静止了,连时钟也停止摇摆,连时光也不愿前进,细听大海的诉说,无论潮起潮落,无论是风是雨,海这个奇妙的东西从未停止,也不敢停止,怕停止了,美好的瞬间即将逝去,也不会有我的倾心了,也不会有我站在海边感受海风了。

我对天空和大海的爱并不比陶渊明对菊花的爱差,甚至更多,我愿意话一天的时间,展望蓝天,用指间感受大海,我也愿花一世的光阴倾心与苍穹和大海。

倾心一爱作文初二 篇3

时间犹如清风,轻轻的抚摸着陈年往事;记忆犹如长河,璀璨的闪烁着倾心一爱。

在漫天飞舞的黄叶中我们相遇,在晶莹剔透的雪花中我们相知,在缕缕花香的清风中我们相识。忘不了那一次次鼓励的眼神,忘不了那一次次感人的话语,更忘不了那一次次关爱的呵责。我知道,爱在我们的心中开放,情在我们的交流中升华。

当泉水在石缝间激荡出爱的火花,当树木在山林间散发出爱的清香。你赋予我的爱是那般绮丽无比直叫人倾心忘我。

你告诉我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可成功,乌龟虽然爬得慢,但总在爬;你教会我要感恩他人,设身处地方才可以,滴水虽然慢得很,但总在滴。是你,是你,就是你,倾心一爱,温暖我的心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相处的日子只有这么短暂,你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收到了你的来信,你还是那么的关心我,让我感动不已,也惊喜万分。我知道那是你对我的倾心一爱。

忽然,我又联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有风也有雨,有情更有爱。我想,对你来说我最好的报答就是考上一所好的高中,我知道……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记忆长河中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忽隐忽现,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美好的记忆永驻在我的内心深处,倾心一爱播撒在我的每个角落。

倾心一爱作文600字 篇4

人们都常说: 倾心一爱犹如一场飘扬大雪荡涤人心中的空虚与寂寞,但我却觉得倾心一爱像一杯浓郁的苦咖啡,漫漫香气扑鼻让人心旷神怡。慢慢捧起眼前这醇醇的咖啡轻轻的品了一口,闭上双眼细细品味便深深的爱上这味道,让我回味无穷但愿这一刻可以永恒。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仿佛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仿佛小鸟失去了翅膀。于是我开始着迷于那些好的书籍让生活充满阳光让那怀着理想的鸟儿放飞希望。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的确书中的奥妙无穷,它如激情的音乐—催人奋进,如春天里的阳光永伴终生。如夏天的溪流—陶冶人心。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我们这些芊芊学子。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掩倦长思落花人的那份痴迷领会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恬静。风华长驻 才华横溢的李白弃自身于诗词的那份狂热让人自叹不如,绚丽的诗歌词句陶醉了多少情人,留下多少千古绝唱,漫步于书海之中让人心情明朗,荡气回肠。

岁月可以抹去仇恨的记忆,但抹不掉我对文学的崇拜。那份超凡脱俗的感受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惟有面队困难逆流而上才会有光明,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定就没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结果。只要你展开翅膀努力翱翔幸福就会对你说其实你不用去远方。

瞧!我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目睹大漠孤烟 长风破浪的壮阔气势令我心潮起伏:我追随李白匆匆的脚步看他抽刀断水 举杯邀月。我陪同鲁滨逊在荒岛艰难度日明白了自力更生的内含,我向保尔走去,在他的鼓励下我慢慢变的坚强刚毅……

我用文字将生命描绘,用心灵读懂变幻莫测的人生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昨天我的脚印深深烙在岁月的风尘里;今天生活的道路在我的脚下延伸;明天我将继续以书为伴踏过漫漫人生路。

与荆轲倾心交流作文 篇5

横渡历史的长河,穿过那层层白雾,穿越时光,我与荆轲倾心交流。

月光停滞在你的侧脸,冷冷地散发着广寒宫的寒气,你纠结的眉心显露出你淡淡的忧愁,我问你为何忧愁,你回答说:“此次刺杀秦王,我没有十足的把握,一旦失败,丢失性命的可就不止我一个,恐怕太子丹殿下的生命也会危在旦夕,眼下秦即将灭燕国,若此次成功的话,对燕国百利而无一害,方可搏一搏,定要杀了嬴政,报答太子丹殿下的知遇之恩。”

看着你担忧的神情,我知道你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心整个燕国的安危,一个国家的命运系于你一人身上,我无法想象出你肩负的责任有多重,然而你却没有退缩,你坚定的神情暗示你将走上这条无方向的路。

昔日,你在城门边与燕丹告别,你踏上了这条不归之路。走到易水江边,你的好友燕国琴师高渐离为你弹琴告别,就着这悲伤的琴声,你仰头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你毅然转身踏上征程。

眨眼间,风卷干草帘,黄沙被风吹起,吹乱了你的头发和衣衫,你背着剑一步步走向咸阳。我问你是否孤独,你却回答说:“所谓剑客,就是与剑相依为命,剑是有两面的,有时剑会伤到自己,但是要相信你手中的剑,必要时,它会替你做出选择。”望着你手中那把闪着寒光的残虹剑,我知道它的命运如何,然而我却无可奈何,我无法阻止你那前进的脚步。

走进咸阳宫,你假装与秦国议和,趁秦王不备,拔出手中的剑,可惜为时已晚,你被同行的奸人出卖。刀光影,挥舞弹指间,心飘摇,朱红轻飞溅。那把残虹从你手心滑落,裂为两半,沾满了鲜血,你轰然倒地。

你失败了,搭上自己的性命。我问你后悔吗,你轻笑着说:“大丈夫一心报国,无怨无悔,况燕太子丹有恩于我,岂能图一己之利顾私下之安危呢?”即使失败了,你却无怨无悔,何等宽广的胸怀!身为剑客,处在江湖之际,早把生死看淡,死又何惧?

倾心一爱话题作文800字 篇6

对于美景的认识,起初还处于很浮浅的程度,就好象美景就是外出旅游所看到的壮丽山河,高山秀水,大江大河。但后来才发现,原来美景并不是只有外出旅游才可以看到,它也可以存在与我们身边。不管是春天的绿叶发芽,夏天的饿花瓣纷飞,秋天的落野落叶飘落,还是冬天漫天的白雪,都可以称之为美景,是最自然的美景。这些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美,才是我真正喜爱的。

春天在不经意间到来,初春的气息是生机,是生命的最好诠释。一夜间,枯枝上就长出了新新的、嫩嫩的绿芽,仿佛是蕴蓄了整个冬天的力量。就要在这一刻迸发出来。那是一种争先恐后的美,是一种阳光的美。班级的窗外就有一棵大树。我总喜欢在温暖的下午,坐在窗前的那个座位,看那些新芽的诞生,看这它们在一天天长大,从娇弱的嫩叶到葱葱茏茏的绿荫。

夏天与春天的过度从是那么自然,温度一点点升高,夏天的脚步就一天天临近。夏天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无数艳丽芬芳的花儿,都要争着抢着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绽放,让更多的人一睹他的芳容。可是,我最喜欢的不是它绽放的美丽,而是花瓣轻轻飘落的瞬间。看那绚丽的花瓣带着它最后的芳香,毫无预兆的从枝头落下,静静的没有一丝声音。人民从说花落之时是最凄凉的时刻,但我却认为这才是花最美丽的时候,胜过它开放时的惊艳之美,因为这种美才是最自然的,最真实的。

气温的起起落落,带来的就是季节的更替变化。秋天的到来伴随着落叶地飘落,火红叶子在秋风地吹拂下如长了翅膀的鸟儿,离开了它们生活的天地。带着几分不社,几分留恋,踏上了匆匆离开的路,大片大片的落叶,扑满了校门前的那条小路。拌着夕阳的余辉,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香。这满地的落叶,就是秋天的全部精华所在,但它们不是纷纷娆饶,而是与轻风融为一体,飘向远方。待到这叶子落尽,预示着冬天的来临。北方的人们可以看者漫天飘雪的美景,很幸运,我就是这幸运的人们之一。阴沉沉的天空中先是悄无声息地飘下几片小小的雪花。随后就有漫天的大雪飘落下来,轰轰烈烈,那么悲壮,抬头看天,美美的。小小的雪花的背后,蕴藏了巨大的力量,组足以将整个世界淹没。望眼看去,一片白茫,天空和大地已连为一体。满对着漫天的雪花,我第一次感到人原来是这么渺小。

米粒的诉说说课稿杨水清 篇7

中方县中兴学校 杨水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上册中的第一课《让田野告诉你》,其中的第一节“米粒的诉说”。

一、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我们要完成以下三个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2、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粮食得来之不易,懂的要爱惜粮食。

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二、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三、说教学难点:

《米粒的诉说》其教学难点是 :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生活中,美味的食物、漂亮的服装、舒适的住房…...这些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本课以“让田野告诉你”为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懂的珍惜其劳动成果。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五、说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让学生通过背诵古诗《悯农》体会农民艰辛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讨论“小米粒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回归自然,实践体验生产过程。学生走进广阔的农田中实践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回归自然,很容易就能进入被教育者的角色中。因此,在课前,我就安排了要求学生参加一次农业生产活动,实际体验一下田地里的劳动经过,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因为正值一季稻收割季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与农民伯伯共同参加收割稻谷的劳动体验。

(三)、现身说法,感受劳动的艰辛。课堂中,我把学生们带到了农民劳动的田边。在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中,让农民伯伯带领学生一边参加劳动,一边给他们讲劳动的过程、劳动的辛苦。

(四)、联系生活实际,教育学生爱惜粮食。

互相交流,感悟粮食来之不易。以动画的形式(米粒诉说自己的诞生过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课堂上,指导他们通过眼看、手摸、鼻子闻等方式,对粮食作物加以认识和区别。学生还可以通过与农民伯伯面对面的交流,尽可能更多地了解我们所住的地方有哪些农产品,是怎样种出来的,人们要付出哪些劳动?等等,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粒粒皆辛苦”的情境。

六、说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1、利用信息资源,创设“小米粒成长”情境(动画),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2、运用信息技术制作ppt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农民伯伯劳作的艰辛,懂得爱惜粮食,尊重他人。

3、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学写爱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七、收获与反思:

1、信息技术不能滥用。

2、借助网络,让品德课堂充满乐趣。

立案登记制下的诉权变革大全 篇8

赵云维 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 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诉权是当事人维护私权,寻求司法救济的钥匙,是其进入诉讼程序并进行一切诉讼行为的依据。立案登记制的实施使得诉权模式发生变革,并正在推动其它相关制度的重构。本文中,笔者将就立案登记制内涵、制度背景、其与审查制之间的关系、制度价值、立案登记制下诉权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所推动的诉权其它制度重构,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展开论述,以期树立对立案登记制的正确认识,着有实效地解决“起诉难”的问题。关键词:立案登记制、立案审查制、表现形式、诉权

一、立案登记制基本内涵与制度背景

(一)基本内涵

在立法层面,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立案”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而在民事诉讼法理论层面,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立案是指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依据法律赋予的权限,决定是否将某一问题作为一种责任予以追究的社会行为;狭义上的立案是指有关组织或机关依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处理并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所经过的程序(引用:1)。民事诉讼程序中的立案是狭义上的立案,是指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诉状并依法审查受后决定是否受理的活动。

立案登记制是指法院在收到原告的诉状后,不进行实质审查,仅就原告提交的诉状是否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形式要件,符合形式要件的,予以登记立案,以保护当事人的诉权,使当事人可以无障碍地获得司法的救济。

(二)制度背景

1.党的政策背景

2014年10月28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此为立案登记制改革首次出现在党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政策文件中,该司法改革基本路径是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实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诉权保护状态。

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就立案登记制的具体实施作出了指导性意见,包括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登记立案范围、登记立案程序、健全配套机制、制裁违法滥诉和切实加强立案监督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对立案登记制的具体实施作出了可操作性的指导。2.法律规范背景

2015年2月4日,修订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开始实施,该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且不属于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裁定驳回起诉”,首次在国家立法层面初步规范了民事立案登记制度。同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又颁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赋予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司法性文件的效力,实现了党的政策向司法规范的转变,使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立案登记制能够在对应司法性文件的指导下得到具体操作层面的全面推进和贯彻实施。3.现实背景

立案制度改革最现实、最直接的推动力是先前法院所采用立案审查制下,当事人在寻求司法救济过程中所遭遇的“起诉难”问题,其表现大致包括:(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所规定的起诉条件过高,某些法院在适用该规定时掌握过于严苛,无形中将立案变成了审案;(2)某些法院自行设立相关规定,拔高了起诉的门槛;(3)某些法院出于结案率和其它考核指标的考虑,使得某些案件成了“抽屉案”(解释:即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不及时立案,而将诉状搁置,等有空闲时才进入立案程序),使得当事人的起诉变得石沉大海;(4)个别法官素质不高,执法意识薄弱,在立案审查过程中人为地刁难当事人,采取不接诉状、接了诉状不回复、不立案也不出具书面裁定的“三不政策”,导致法院成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之地;(5)某些法院出于案件本身的敏感性和地方政府政治性维稳考虑,不予受理该类案件,但也不作出书面不予受理的裁定。由此,公众对司法资源的需求与“起诉难” 的现实阻碍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矛盾,从而倒逼了立案制度的改革。

二、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之比较

目前,各国在立案模式上普遍采取的做法有两种:立案审查制和立案登记制。立案审查制是指法院接收到原告的诉状后,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或分情形依法处理。在此次立案登记制实施之前,我国一直采取的是立案审查制,但该制度一直饱受诟病,被认为是导致现实中“起诉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无论是立案登记制还是立案审查制,其均为法院在收到当事人诉状时所采取的回应措施的起点,而二者的区别在于:

(一)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立案之时,而在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至法院时,诉讼即宣告开始。

(二)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交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就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三)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程度不同。立案登记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诉状,当事人无障碍行使诉权,较立案审查制而言,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更为充分。

三、立案登记制的实施价值

(一)数据下的立案登记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自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全国各级法院共登记初审案件(一审案件)620万余件,同比增长31.9%,其中民事案件同比增长22.9%,行政案件同比增长75.8%,刑事自诉案件同比增长60.5%。全国收案增多的省份依次为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受理数量也大幅增长,1至9月共新收案件6852件,同比增长58.39%,预计全年案件将达到15000件(《最高法院通报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情况》人民法院报第一版2015-11-16)。

(二)立案登记制实施价值(1)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诉权。如引言所述,诉权是当事人寻求国家司法救济的钥匙,是“社会成员利用或者分享国家公共权力和公共司法资源的权利,诉权保障程序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状况和法治发展水平(引用:9)。”而“确认和保障权利是法治的真谛,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家治理的精髓所在,也是国家现代性的根本体现,将法治精神融入国家治理,就是要确立和强化人权和公民权利)神圣的观念和信念,确保在各种考量中,人权和公民权利具有优先性,这是使人活得自由且有尊严的内在要求(引用:9)。”当然,需明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诉权是基于立案登记制这一制度设计本身而言的,是一种理论下的应然状态,而制度最终是要被人所实施,从静态制度到动态实施,则必然会因各地的司法环境和具体承办法官的法律素养而有所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实然状态。

(2)有利于发挥司法的应有功能。“司法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平息和化解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调解和平衡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从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并防止由于社会经济利益冲突印发的社会政治矛盾(引用:9)。”在社会利益纠纷和冲突未进入司法程序之前,司法机关应保持克制,不得主动介入。而一旦当事人决定寻求司法救济,其诉权的行使路径即应保持畅通、便利和易操作,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的诉权行使更为便捷,进而发挥其定纷止争的作用,这不仅是司法的首要任务,也是法治建设对司法机关的要求。

四、立案登记制下的诉权变革

(一)立案登记制下的诉权变革具体表现(1)立案登记制下的诉权边界

当事人的诉权,或是与之对应的国家司法权均是其所处时代性的产物,当事人不会将任何一起纠纷都诉诸法院,寻求司法救济,法院亦无法做到事无巨细,任何纠纷均可以处理,因此,诉权是有其效力边界的。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立案登记制下的诉权范围进行了界定。首先,正面而言,立案登记制适用于初始起诉的案件,即仅为一审案件,且应当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百三十六条所规定的起诉或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反面而言,排除违法起诉和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信仰政策的,以及其它不属于人民法院所主管的所诉事项等类型案件在立案登记制上的适用。

(2)立案登记制下的审查

首先,立案登记制并不等于法院对诉状完全的不审查,立案审查制向立案登记制的转变,变化的并不是要不要审查,而是在于审查深度上的变更,前者要求法院在接收案件时对案件中的实体法律关系进行预先判断,而后者仅要求法院对起诉本身进行形式上的把关,是一种程序性质的审查,实体法律关系的审查交由审判程序解决。

其次,立案登记制下的审查内容有二:诉的要件审查,即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中是否载明了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原因要素,在形式构成上有无缺陷,如有,应当由当事人及时补正;诉的可诉性审查,立案登记后法院主要对案件的实体进行审查。根据大陆法系基本理论,案件的实体要件又被称为诉讼要件,即法院对本案实体权利义务争议问题继续进行审理并作出实体判决的要件(引用:9)。该环节审查的法律效果分为驳回起诉或作出实体判决。通说认为,诉讼要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法院的诉讼要件,表现为法院的审判权和审理资格;二是当事人的诉讼要件,即当事人能力、诉讼能力和诉讼实施权限;三是被主张的权利的可诉性、起诉符合法律规定、未被诉讼系属、未发生既判力以及权利保护需求构成了涉及诉讼标的的诉讼要件(引用:9)。

(3)立案登记制下程序推进模式

1.登记立案,人民法院在接收到当事人的诉状后,经审查,符合诉的构成要件的,应当予以登记立案;

2.不予登记立案,人民法院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和申请(含当场审查确定;当场不能确定,接收材料后审查确定;当事人补正材料审查确定),应当依法裁定不予立案;

3.驳回起诉,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第二条第二款第(二)、(三)项之规定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二)立案登记制下的其它制度重构(1)区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

起诉要件是指提起诉讼的条件,即符合法定形式的诉状。诉状记载的事项分为必要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必要记载事项是诉状必须记载的事项,包括: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诉讼请求及理由。任意记载事项是指诉状内可以任意记载的事项,包括确定管辖及适用审理程序的理由,审前准备程序的事项包括证据材料等。诉讼要件,又称为实体判决要件,是法院对当事人实体请求或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裁决的前提条件。诉讼要件包括形式要件和实体要件。形式要件包括管辖、当事人能力、诉讼能力、代理权等。事实要件包括民事主管、一事不再理、诉讼利益、当事人适格等(引用:8)。如果不具备诉讼要件,需裁定驳回起诉。如具备,则法院应作出实体判决。由此观之,人民法院在案件处理过程中,是先行审查起诉要件,再审查诉讼要件的这样一种程序推进模式。

目前,《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所规定的起诉条件不仅仅涵盖了当事人和诉讼请求、理由这样的起诉条件,也将当事人适格管辖和主管等诉讼要件纳入其中,这一立法现状显然与立案登记制的要求相悖。因此,在后期《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应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加以区分,实现民事诉讼司法文件与民事诉讼法基本法就立案登记制内在要求层面上的统一。

(2)引入“程序当事人”概念

所谓当事人适格,又称正当当事人,是指在具体诉讼中,对于作为诉讼标的的民事权利或法律关系有实施诉讼的权能,也即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的资格,这种资格,又叫诉讼实施权(引用:10)。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在规定原告起诉条件时即规定原告需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上所述,该要求系诉讼要件的构成,而非起诉要件的构成。因此,笔者认为,在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区分时,应一并在起诉要件中引入“程序当事人”这一概念,即“原告是认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至于该利害关系的真实性应交由审判程序解决。

(3)删除“不予受理”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起诉材料后,如符合法定起诉要件的,则应当受理;若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则应当裁定不予受理。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第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接收到当事人的民事起诉状时,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确定或需补充材料的,待接收材料后在法定期限内审查或补充材料后,予以登记立案或不予登记立案;登记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第二条第二款第(二)、(三)项之规定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由上可见,在立案登记制下,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的起诉状处理路径只有“登记立案”、“不予登记立案”和“驳回起诉”三种,并无“不予受理”。因此,在日后的民事立法过程中应删除《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第三条中的“不予受理”之规定。

五、诉权变革过程中负面问题的应对

(一)诉权滥用的规制

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各地法院立案数据急剧飙升,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免让人感觉荒唐的诉讼案件:如立案登记制实施的当月,有当事人至法院起诉演员赵薇要求其赔偿精神损失费,理由是认为赵薇在电视中一直瞪他;还有律师起诉其他法院法官要求赔偿医药费及精神损失费,理由是该法官开庭过程中未休庭导致其健康出现问题等。

由该现象可见,立案登记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当事人,尤其是文化层次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的当事人不再被拒之于司法救济之门之外,获得司法救济的可能性提高;另一面,由于进入司法救济之门的难度降低,部分当事人滥用诉权,导致大量无效案件涌入法院,增加了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司法资源浪费。

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在立案时,可要求当事人签订诚信诉讼承诺书,强化当事人的诚实信用意识;另一方面,推动完善相关立法,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等滥用诉权行为,明确民事责任、司法处罚、刑事处罚标准,加大惩治力度。

(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推进

上一篇:学校德育发展规划下一篇: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11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