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学初探

2024-08-19

幼儿园美术教学初探(通用9篇)

幼儿园美术教学初探 篇1

幼儿园美术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指导方式的观察、分析,探索了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观察、发现、赞赏、肯定幼儿,才能有助于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关键词:想象、创造、情感体验、模枋

问题的提出(问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的弊端);

《纲要》明确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要让幼儿能“初步感觉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随着教育改革的整体的推进,我国美术教育总体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美术教育在发展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艺术活动。表现对世界初步认识和表达真情实感的幼儿绘画以其纯朴、率真的特点来愈来愈受人们的关注,孩子在不能流利说话、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需要用另一种表现形式,而绘画中获得满足感,感觉到愉悦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发现,现在许多幼儿园绘画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中未能从孩子角度出发,重视绘画活动创造性环节。教师采用固定模式,提供的范例是会模仿的样本,不需经过创造,只需模仿来例便可以直接地取得艺术成果。教师的示范只是展示了创作的动作过程,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样本来获得成果,使现有的指导方法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体系。当这种教育形式被摒弃时,大多数孩子只能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不能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未能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激发表现的欲望和能力。

2、美术活动中,缺乏对孩子交流的情感反应。教学中采用固定的模式,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着重于作品的完成,缺乏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从中得到愉悦,并通过画面使幼儿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的发展。如以前上过一切绘画教学活动,活动通过设置某种情境,出示了一幅热带鱼的范画(热带鱼有三角形、半想象、充分挖掘幼儿思维中的创造性。这样,幼儿的创造力在绘画活动中便可显示出来。

3、运用鼓励的原则,启发和诱导幼儿大胆绘画,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幼儿绘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教材,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较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本身情绪的影响,教师应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动机,更要善用肢体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幽默的口气、游戏的技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想方设法鼓励幼儿勇敢地按自己的意愿去画,引发幼儿的内在冲动,并表达幼儿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增强自信心,独立性。

4、帮助幼儿获得各种经验,丰富表象的储存,通过借鉴和欣赏,提高幼儿多方位、多层次的艺术修养。

幼儿绘画主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动,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因此,所画东西对幼儿要有强烈的吸引力,即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而这一切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一般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指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直接实践所获得经验。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创造条件,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身临其境,玩耍、游戏、观察体验,感觉大自然的变化,捕捉感兴趣的事物的形态。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描绘,如讲故事、猜谜语、儿歌、童话、神话、听音乐、看展览、看录像、圆形等几何图形组成),讲解示范后,幼儿悄无声息地照着示范画开始作画,其画面的构图、热带鱼的造形与色彩均与示范图雷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未能主动参与,只能积极地模仿而已。

5、以成人的眼光,框框去评价幼儿的作品。不能读懂幼儿的画,对幼儿作品评价大而化之,不能激发再创造的欲望。只对少部分幼儿评价给予表扬的同时,挫折了其他孩子的积极性,因而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作品丧失信心。如幼儿绘画活动时,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作品进行讲评,一部分幼儿画意来尽,一部分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一部分烦躁不已。在谁在看在听呢?长此以往只会使绘画兴趣被淹没,影响今后的发展。

针对以上现象,科学的幼儿绘画活动教法的探索与研究就势在必行。在这里淡点初浅看法。

1、首先明确儿童画是童心的反映,它是与成人绘画相区别的气韵,因此激发幼儿创造力是教学目的。在幼儿用稚拙颠歪的线条,拼接成似是而非、甚至莫名其妙的形状时,成人难以读懂,而幼儿能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房子、这是小河、这是蓝天、这是大海„„”成人才恍然大悟。这就是幼儿绘画中的气韵,即幼儿眼中真实的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以及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所看到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形成幼儿画中生动斩“气韵”。困此,我们要尊重幼儿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幼儿对各种事物进行“异想天开”的自制面具、游戏等,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用现实的刺激仲使幼儿的想像运动起来,经过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中。所以幼儿经验趣丰富,表像储存则越多,幼儿头中的形象也就越鲜明,内在的创造冲动,就越容易产生。

2、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技能,特别是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的表现能力;

幼儿绘画基本技能的结构,是一个形象记忆,形象思维的信息加工与眼、手操作的协调系统,它包括幼儿手的动作,对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对外界信息的掌握与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等的认识,这一切都需要幼儿有较强的观察力。

幼儿有其独特的造型能力,教师可多教如何构图和调色方法,以提高其他作能力。

3、采取激戏的形式,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

幼儿学习绘画过程中,制造自由,快乐的学习气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师生关系要平等,要充同样的身份指导儿童学习;其次采取激戏的形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创设学习环境,可多一些优秀儿童画作品,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及多种材料制作的美工作品等,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和兴趣,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综上所述,幼儿绘画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幼儿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幼儿早期自身个性品格的发展,要先教幼儿会想,再教幼儿会画。应尊重幼儿在绘画中的独特、纯真、稚拙的造型的色彩,培养其创造能,挖掘每一位幼儿与众不同的独特潜能。如:绘画“太阳”时,可提出“太阳都是红色的吗”“太阳一直是圆的吗”让幼儿戴不同的墨镜观察太阳,感知颜色、形状变化,通过教师设问、肯定,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关且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应分认识,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欣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提供机会与他们分享、交流,了解孩子,善于观察,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 师:任小娇 芯蕊幼儿园 2012年12月13日

《幼儿园美术教学初探》

师:任小娇

位:芯蕊幼儿园

2012年12月13日

幼儿园美术教学初探 篇2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语言教学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将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联系在一起。笔者对幼儿园语言教学作了如下探讨。

一、在课堂上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与口语训练之间架设一座平台,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在课堂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犹如进入说话乐园。

1. 以图激趣,想象语言。

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是培养幼儿想象说话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插图让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使幼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2. 融入生活,延伸语言。

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事物,为进行说话的口语训练延伸了广阔的空间。如我让孩子说说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们通过自己平时在春天看到的点点滴滴积极发言:小草绿了,桃花开了,温度高了,等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融入平时生活的问题使每一个孩子都畅所欲言。

3. 让主题活动成为自然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行为常受情绪的主导,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情绪和兴趣顺势展开活动,营造一个幼儿可以自主的语言环境。如听了《小老鼠造房子》的故事后,孩子们对造房子失败的小老鼠深表同情,迫切想为小老鼠造一所高级的现代化住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愿望:“我给它造两层楼的楼房,有漂亮的屋顶、好看的门窗,像洋房一样。”我们搬新家了,小老鼠可以住我们的房子。”“小老鼠可以住高层看风景,我可以给它设计电梯。”既然孩子在这个话题上有这么多的想法要表达,于是我顺势建议孩子探索主题活动———有趣的房子,接下来的探索过程无疑成了幼儿积累经验、丰富语言的过程。而最后的总结性谈话又成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环节,激发幼儿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我深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感到欣慰。

基于幼儿兴趣基础上的主题活动是很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诱导幼儿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自然地提高语言水平。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1. 角色游戏,创造语言。

在讲述故事后,为了启发孩子想象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可以鼓励他们形象地表演出来。如讲述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时,为了使孩子入情入境,体验角色,我组织幼儿分别扮演小白兔、小灰兔和老山羊的角色,想象每个角色的语言。扮演小灰兔的学生说:“我错了,我再也不好吃懒做了,我也要像小白兔一样,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扮演小白兔和老山羊的学生鼓励说:“这就对了,你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孩子。”这样孩子们在自己创造的丰富、生动的语言情境中既深刻地增长了生活知识,又提高了口语能力。

幼儿的活动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在平时的课前备课时,我们给幼儿安排一日活动,每天都有游戏。有教学活动中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游戏,有课间的组织小游戏,有户外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等。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我们较多组织语言类的游戏,通过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引导他们表达自己。

角色游戏是最能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因为它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自由地发展游戏,从而发展交往能力。我们班的娃娃家就是一个角色游戏区域,参加游戏的幼儿都要担任一个角色,通过语言来完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一次我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娃娃家,我敲门,里面扮演妈妈的小朋友问:“谁呀?”我说:“我是张老师呀!你欢迎我进去吗?”她打开门笑着对我说:“欢迎,请进。”但当我进去以后,家里的三位小朋友却都各忙各的,没有人来招待我。我对扮演爸爸的幼儿说:“你看,我坐在哪里合适呀?”他拉着我的手走到小椅子前说:“张老师,你来玩,我真高兴,你坐这儿吧!”给我安排好了座后,他们好像又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又说:“我有点渴了,有什么喝的东西吗?”这时扮演孩子的幼儿跑过来对我说:“冰箱里有旺仔牛奶,可好喝了,是甜味的,我请你喝!”说着就给我拿了一瓶。我有滋有味地喝着。她又说:“这每天只能喝一瓶,妈妈说这种甜的东西喝多了牙会痛的。”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从游戏中的这些对话不难看出,幼儿是借助言语的交流来丰富和完善游戏的,实现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准则的模仿和再现,在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中他们发展了语言,丰富了词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也得以建构和运用。

2. 让区角活动成为自主的语言环境。

区角是一个个的小环境,教师可通过材料的提供让区角活动成为幼儿自主的语言环境。如:阅读区:提供多种适宜的操作材料、阅读材料和录音机等,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会倾听,提高阅读能力;表演区:可创设情境化的语言环境,结合物品操作和故事情节的表演,幼儿的语言自然会被激发出来,语言技能也会在模仿角色的过程中自然得到锻炼;益智区:投放不同层次的益智类材料,一方面可让幼儿在做做讲讲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另一方面可让幼儿在摸一摸、闻一闻、认一认、尝一尝等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说一说,通过语言整理自己的经验,锻炼表达能力;角色区:通过角色的扮演,幼儿培养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观赏区:自由操作幻灯、录音机,根据图像和录音的提示学会自我学习,习得语言;科学区:提供多种实验材料,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学会质疑,提高思维和语言的逻辑性。

幼儿园诗歌教学初探 篇3

儿童诗歌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幼儿园诗歌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选诗歌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幼儿所学的诗歌就要选择篇幅短小、诗文押韵、节奏感强的。很多诗词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富有浓厚幼儿情趣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如《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描写在春池中戏水的鹅的形象,就是以现在幼儿的眼光看还是那么生动容易理解;选择具有角色情节和场面的诗词,如《画》中“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以谜语的形式讲出了画上的山、水、花、鸟,幼儿容易理解。

二、朗诵是幼儿学习诗歌的再创造过程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幼儿园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诗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例如《春天来了》,朗诵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气同时,必须借助于画面的描述,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去感受春风的柔和、芳香和和悦,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走入到诗的美妙境界中,此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外,在朗诵幼儿园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幼儿园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三、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诗歌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只有设计得恰到好处,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在创编幼儿园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火花

创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幼儿园活动,教师只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幼儿的创编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这种提高不仅标志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学习多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这一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创编幼儿园活动:小班、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诗歌仿编,即幼儿能模仿原诗的韵律、格式、词语、节奏等,仿编出简单的诗歌。大班、学前班幼儿可以进行难度大一点的仿编和续编幼儿园活动。

此外,问答歌也是一种主要的创编形式。一般说来,幼儿问答歌的形式是活泼多样的,并且题材丰富、内容浅显、形象生动、易唱易记,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问答说唱中接受认知、情感教育,更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理解力及对美的感受力,又陶冶了幼儿的心灵。问答歌编唱多了,幼儿就有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编写复杂一点的问答歌,根据一个事物的各种特征,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描绘。如教师问:“螃蟹怎么爬?”幼儿根据外部形态回答:“八只脚横着爬,口吐白沫不说话。”看见乌龟教师问:“乌龟背上背的啥?”幼儿经过仔细观察回答:“硬壳壳,它的家。”教师继续问:“背着家呀怎么爬?”幼儿回答:“一步一步不停地爬,敢和兔子比高下。”由此,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可见,通过创编幼儿园活动,使一花引来万花开,一首小诗引出无数创造的火花。

教师要把幼儿仿编时展开的想象利用简笔画、速记等方式作好记录,并做好相应句子的串联和修改,这样才能引导幼儿快速有效地完成仿编,更进一步提升诗歌教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水墨画教学初探 篇4

泰州市姜堰区梁徐中心幼儿园 姚 丽

内容摘要:幼儿学习水墨画,不仅是单纯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让幼儿发现、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审美、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培养儿童创造力的 “六大解放”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认为,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我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将它运用到水墨画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园;水墨画;运用 正文:

水墨画,又称国画,是我国的民族遗产、艺术瑰宝。它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具有简单、概括、迅速的特点。幼儿学习水墨画,不仅是单纯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让幼儿发现、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审美、思维、创造等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在水墨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培养儿童创造力的 “六大解放”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认为,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在对幼儿进行水墨画教学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传统的水墨画教学通常以临摹为主,强调整齐划 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因此,在水墨画教学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幼儿想象。如:在幼儿画出细线后,引导幼儿想象细线是什么?幼儿的想象是丰富的:是妈妈漂亮的卷发、是奶奶的丝线、是放风筝的牵着的线、是我们喜欢吃的面条„„更有幼儿说:那是软软的小蚯蚓。幼儿把涂出一个墨迹想象成一朵云彩、一片雾气、小狗的耳朵„„甚至有幼儿说:跟小宝宝尿在床上的印子差不多哎。总之,根据幼儿在纸上留下的笔痕,适时引导幼儿想象,这样的想象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让幼儿把毛笔留下的笔痕大胆想象,与自己的生活感受连接在一起,让笔触有了思想,让儿童的世界进入到水墨世界里。

儿童是最乐于想象,也是最具想象力的。“想象添画”游戏就深受幼儿喜欢:用泼墨、流淌等形式在画纸上造成一个偶然的肌理效果,然后进行想象、添画。这样打破了传统水墨画课堂的拘谨,幼儿感到新奇、有趣、畅快,情绪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从而创作出大公鸡、孔雀、大树、花朵、陀螺等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让儿童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传统的水墨画教学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一味的临摹束缚了幼儿的双手,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画千篇一律,毫无个性。所以,在教学中,我适时放手,让幼儿自由地探索。如在幼儿学习笔、墨、纸的习性时,我没有一味的说教,而是让幼儿大胆动手,主动去学:用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自由地涂鸦,让幼儿初步感受水墨画的奇特个性,然后试试在墨汁里加水,观察画出来的线条跟没加水的有什么不一样。在自由游戏观察过之后,我请幼儿用墨汁依次从少到多地加水,让幼儿再次观察水、墨相 融后的浓淡变化,感受宣纸具有的晕染的独特习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玩水墨游戏“妈妈的圆点丝巾”:让幼儿把宣纸当作丝巾,用墨汁加不同量的水,调出浓淡变化的墨点,让幼儿自由调色练习,巩固对水墨相融的习性的理解。通过大胆的尝试,幼儿逐渐熟悉了水和墨的比例与浓淡的关系,为画好水墨画打好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过:“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希望保育员或先生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可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因此,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我都鼓励幼儿自己整理绘画工具:把脏水倒掉,换干净水;把毛笔、调色盘清洗干净;用小抹布把桌子擦干净„„幼儿由手忙脚乱到熟练自如,不但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养成了讲卫生、爱干净的好习惯。

三、“解放儿童的双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要让儿童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传统水墨画教学中的临摹只是让幼儿依葫芦画瓢,根本谈不上观察,画出来的形象都只是浮于表面,缺少灵气。主要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不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每次绘画前,我都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画主体,在真正熟悉的基础上的绘画,比生硬地临摹效果要好得多。如:画《葡萄》时,我准备了几串不同颜色的葡萄,让幼儿仔细观察葡萄的形状、颜色,再让幼儿欣赏葡萄树的照片,观察葡萄是怎样挂在藤上的,最后让幼儿欣赏画家们画的葡萄,让幼儿将实物与画作进行对比,看看画家们是如何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葡萄的,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拓宽了幼儿的创作空间,幼儿笔下的葡萄形色各异,生动有趣。又如在画《春天》这一主题画时,我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周围的田野寻找春天,让幼儿仔细观察,找一找春天在哪里,你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发现了春天的秘密?幼儿在愉快的踏青活动中,惊喜的发现了很多春天的秘密,回园后迫不及待地将自己找到的春天画了下来:碧绿的小草,紫色的小野花,黄色的油菜花,飘扬的柳叶,放风筝的人,流淌的小河„„只要我们解放了幼儿的双眼,幼儿的观察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

四、“解放儿童的嘴巴”——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鸦雀无声的课堂未必适合幼儿,我们要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幼儿说话的机会,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主题画《小熊参加运动会》中,我以故事导入,然后提问:小熊要去参加运动会了,它会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呢?是举重,跳绳还是拍球?或者是其它的什么运动?最后,它成功了吗?„„请幼儿自由想象、创作。每个幼儿都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故事的引导下,幼儿把绘画当做游戏,把握小熊的特点,无拘无束地创作出了各种运动形象的小熊。又如:欣赏吴冠中大师的作品《春如线》时,我提问:看了这幅画以后,你又有什么感觉?吴爷爷可能画了春天里哪些美丽景色?春天里的一根根线条,会是什么?各种颜色的小点点,又会是春天里的什么?„„我就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将自己的感受与同伴们分享。孩子们认真欣赏、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是春雨、柳条、春风、风筝线、小桥、雨点、树叶、花朵„„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发挥幼儿内在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的创造力。”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从而使幼儿受到直观形象的教育。如:画《冬天的树》,我在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带着问题去欣赏各种各样的树木,让幼儿发现冬天的树有什么特点,在欣赏、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棵树画出来,这样既开拓了幼儿的眼界,又满足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又如:在主题画《蔬菜》这一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附近的菜市场,菜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蔬菜深深吸引着幼儿的眼球:那青翠欲滴的青菜、那通红通红的番茄、那白白净净的大萝卜、那紫色的甘蓝,那大小形状不尽相同的各种豆子„„我要求幼儿从蔬菜的颜色、形态、大小、手感等方面去观察。幼儿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问一问的过程中,对蔬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在参观过程中,幼儿亲身感知体验在菜场买菜的生活,尤其是看到忙碌的营业员和顾客买菜、卖菜的过程,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最终创作出各种生动、形象、富有创意的作品。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了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传统的水墨画教学,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幼儿的感受,用成人的眼光来苛求幼儿,幼儿体验不到绘画的乐趣。因此,在水墨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主自发创作。如:让幼儿自己决定绘画时间,不一刀切,让每个幼儿都能完整的画完。绘画速度较快的幼儿完成后,可以自主安 排时间,如欣赏、评价别的幼儿的作品啊,做手工呀,玩游戏呀都可以。绘画速度较慢的幼儿,鼓励他不要着急,直到画完为止。另外,还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绘画区角,这样,幼儿在自由活动或区角活动时,只要有了绘画的欲望就可以去自由创作,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幼儿创作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

我们应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给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地观察、尽可能地去想象、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和创造。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及解放思想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它让我们更科学地实施教育,发挥艺术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参考文献:

幼儿园美术教学初探 篇5

平川区幼儿园

高宏丽

《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习知识,而表演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它能以表演的形式,通过作品的情节、内容、语言、表情和动作等手段,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的活动。今年我带的是中班,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有针对性地在本班开展了表演游戏。以下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谈几点浅见,供大家探讨。

一、中班表演游戏的内容选择

选择内容是中班表演游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在选材上应该选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朗朗上口等文学作品。

二、中班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创设了“你说我说故事屋”等区角,为幼儿语言交流和展示提供了园地。表演游戏中道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与幼儿共同商议并制作。如在故事《小兔乖乖》中,根据表演的内容和情节,我们用旧挂历纸做小兔子的衣服,用大鞋盒做桌子和床,用旧毛巾剪了做小兔的尾巴,用旧丝袜放上棉花做大灰狼的尾巴,再给兔妈妈准备围裙、篮子和棍子等等,所有的道具都是通过师生共同商讨合作完成的。这样简单的造型和服饰,更激发了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有的幼儿还不断从家里带了不用的帽子、手帕、眼镜、手枪、汽车和各种小制作等等摆放在活动区,使活动区的材料更丰富多彩,为表演游戏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中班表演游戏的活动方式

采用多样的活动方式能激发中班幼儿参与游戏表演的积极性。如童话故事表演、情景表演、动画片表演、听音乐故事表演、模仿表演、哑剧表演、成语表演等多种活动方式,吸引了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吸引幼儿进入真实与虚幻的情境中,并让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下面,我就以活动类型中的听说游戏为例,说说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听说游戏的教学模式:四步骤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复习巩固发音,扩展练习词汇,尝试运用句型。在听说游戏中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2.程序和策略

第一步骤:设置游戏情景。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幼儿展示听说游戏的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应调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的情景,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一是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二是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三是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

第二步骤:交代游戏规则。

这一步骤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对幼儿布置任务,讲解要求的过程。教师在交代游戏规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第二,注意讲清楚听说游戏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第三,注意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三步骤:教师引导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角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在这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游戏中充当重要角色,可以主宰游戏的过程。在幼儿自主游戏的阶段,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开展活动。此时,教师已从游戏领导者的身份退出,处于旁观的地位。观察幼儿游戏时,应注意对个别不熟悉规则的幼儿进行及时地指导点拨,帮助这些幼儿更快地加入到游戏的队伍中去,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一员。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可以根据每一个听说游戏的具体要求来考虑适当的活动形式,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游戏,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游戏,还可以一对一结伴进行游戏。采用何种活动形式,取决于幼儿参与活动的最佳效果。

3.教学范例及评析

顶锅盖(中班)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发准“盖(gài)、怪(guài)、菜(cài)”等容易混淆的字。

2.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倾听,迅速把握语言信息的习惯与能力。

3.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动作反应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小铝锅盖一个(锅盖中心最好有个孔)。

2.丰富幼儿对有关菜名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境。

(1)教师出示锅盖,用手指顶着锅盖的中心孔,口念游戏儿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附:游戏儿歌

顶锅盖

顶锅盖,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

噗!一口风,噗!二口风,噗!三口风。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游戏儿歌,练习发准“盖、怪、菜”等字的音。

2.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边念儿歌,边用食指顶着“手掌锅盖”。

(2)儿歌念完,“手掌锅盖”才能去抓顶着锅盖的食指,同时食指也要赶紧缩回,不让“锅盖”抓住。

(3)若被抓住,就要问“烧的什么菜”,被抓住的幼儿必须说出一道菜的名称,方能与“锅盖”交换角色,然后游戏继续进行。

3.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1)教师扮锅盖,组织引导幼儿玩“顶锅盖”游戏。游戏时,教师手掌平放,手心向下做锅盖,请3~5名幼儿上来分别伸出食指顶着“锅盖”。然后大家一起念游戏儿歌,念到“噗!一口风”时,可做吹风状,以增加趣味性。儿歌一念完,教师迅速去抓顶锅盖的食指,同时,幼儿的食指赶紧缩回。如被抓住,教师问“烧的什么菜?”,幼儿答“炒菠菜”等。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游戏。

(2)教师组织幼儿每人用一只手做锅盖,另一只手顶锅盖,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练习游戏中的语言,从而让每位幼儿都能亲身体验和感受游戏的整个过程和具体规则。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采用两两相对结伴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玩“顶锅盖”游戏。教师观察全体幼儿活动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与同伴在一起愉快地游戏。

活动延伸

在幼儿比较熟练地玩上述游戏之后,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菜肴的名称。如问:“小朋友,你吃过什么菜?你最喜欢吃什么菜?它是用什么做的?”

幼儿唱歌教学诱导方法初探 篇6

“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因此,我较重视幼儿音乐中的唱歌教学,并有了点滴体会。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

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

一、导入的聆听诱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任务的完成都必须有赖于儿童敏锐的听觉能力,幼儿唱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于是,我将幼儿导入音乐之中,采用了聆听的方法。小班孩子们刚进园时,我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稳定幼儿的情绪。如: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粉刷匠”,“大鞋和小鞋” 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有的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熟悉了环境,认识了

同伴,喜欢上了老师。

当孩子们在听音乐方面表现出初步感受时,我便教幼儿学唱歌,歌曲中有歌词更能帮助幼儿步入奇妙的音乐世界。“玩具进行曲”、“好宝宝”这两首歌曲,对幼儿来说虽然有点熟悉,但是唱起来却跑调,我在唱出了歌曲的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使幼儿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指出他们的跑调,这些都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象的语言诱导

说话要有趣味,才能吸引孩子,音乐教育的方法也必然被孩子所接受。例如:教幼儿唱歌时,首先教会他们正确地唱歌姿势:身体坐自然,眼睛平视,两手下垂,放在腿上。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持久性,时间坐久了说会摇头、搁腿、随便乱动。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那么这些毛病就会慢慢形成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就通过语言来引导幼儿。如:“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了,谁坐得正,背后说会有一只他喜欢的小动物;张梦小朋友脸上笑嘻嘻地,比小花还美丽;方政小朋友背后一只大白鹅,因为

他胸挺得直…?

三、自然声音的诱导

幼儿园美术教学初探 篇7

随着《指南》的颁布实施,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目标和价值取向都有所转变,不仅着眼于表层,更关注深层 ;不仅着眼 于眼前发 展 ,更关注长 远进步。 同时 ,《指南》中阐述了游戏作为 《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天生喜欢的,我们可以认为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确如此,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事实证明,在幼儿园引入民间美术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让他们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本文谈几点加强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策略。

二、民间美术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民间美术游戏,就是来自民间的,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展现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品质和审美观念。毋庸讳言,民间美术游戏以活泼灵动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 旨在激发人们的情绪与情感。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民间美术游戏,不难发现这种活动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1.民间美术游戏材料丰富 ,操作性强 。

生活性和多样性是民间美术游戏的基本特征,它的材料和素材都来源于生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同时,民间美术游戏的丰富性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诸如小木棍、黄泥巴、毛线、民间皮影、染料、木偶等活动材料,可以将幼儿带入一个全新而自由的世界,让他们在玩中学。通过剪、贴、画等多种操作方式,幼儿流露出对民间美术的迷恋,初步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2.民间美术游戏娱乐性强 ,精彩纷呈 。

民间美术游戏是人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载体,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民间美术游戏的形式不尽相同、动静结合,有集娱乐性、民族性于一体的版画、水墨画、年画等;有集科学性、幽默性于一体的皮影戏等。在幼儿眼中,民间美术游戏非常好玩。用泥巴、纸张制作人物、动植物是好玩的;用皮筋、木棍和颜料进行扎染也是好玩的。这些活动都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3.民间美术游戏随机性强 ,随 时进行 。

民间美术游戏一般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不需要有整块时间,也不对场地大小作要求。不管何时何地,幼儿只要想游戏,就可以在活动室、走廊的一角,利用点滴时间自由玩耍。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将民间美术游戏引入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的发展大有裨益, 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民间优秀的艺术风格和形式,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推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三、加强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策略

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指出 :“我们本土 的美术 ,应该被大力倡导和传承。”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发展期,对他们实施 民间美术 游戏教学 , 可以大力 推动他们 的全面发展。

1.参观采风 ,激发幼儿兴趣 。

游戏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多接触生活,幼儿的游戏内容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幼儿教师应该多带领幼儿走进民间他们会被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品和传统玩具吸引,诸如糖画布老虎制作等工艺品,无一不对幼儿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回到幼儿园后,他们纷纷跃跃欲试,有的尝试制作风筝、有的尝试用橡皮泥捏小人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共同收集材料 ,一起参与游戏 。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基础。在美术活动中,材料的精彩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弱。鉴于幼儿动手意识强,教师可以让幼儿与自己的父母一起收集游戏材料,比如蛋壳、废旧纸盒、花盆、一次性饭盒等。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将这些材料变废为宝,比如在蛋壳上贴上剪纸,用布片进行印染。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开启智慧纷纷尝试对旧材料进行装饰。材料收集活动能够让幼儿以现代眼光诠释民间美术。

3.创 造游戏环境 ,提高动手能力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运用民间美术参与装饰幼儿园环境、班级活动室环境和各类区角环境,一方面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红色、绿色、黄色等对比色做成装饰图案;利用染纸、剪纸、撕纸、泥工、中国结等作品表现环境主题。

4.利 用节日契机 ,引导幼儿参与 。

我国有诸 多传统节 日 ,比如中秋 节、端午节 、春节等 ,这些民俗节日也是开展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良好契机。比如过年 时幼儿在 外面游玩 , 看到很多 形态不一 的美丽花灯。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制作花灯。过端午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制作小香 包 ,并在教室 中展览。 这些活动 可以与幼儿 生活融为 一体 ,提高幼儿 实践能力 的同时营 造过节的氛围。

5.与学科活动相结合 ,形 成教育合力 。

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都可以成为实施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平台。比如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体育玩具, 在其中注入民间要素。比如 在练习平 衡感的“挑 担游戏”中 ,鼓励幼儿 在两个小桶上画上线条与民间花纹,增强装饰性,还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四、结语

幼儿美术教学初探 篇8

现在父母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很早就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这种填鸭式教育的结果是让孩子变成了撑得饱饱的呆鸭子!尤为严重的是这种方法让孩子很小就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促进幼儿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

目前,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阻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绘画水平停滞不前。在谈及幼儿美术教育时,一位学者曾经感慨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深受伤害;教的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将转变的教育观念转化到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当中来,我们也曾为这一问题而苦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

一、走进童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欲望。如:可把要画的人物或动物都做成活动的教具,孩子们通过玩活动的教具,掌握其结构,自由变出各种动态,还可以听配乐故事、说寓言、看录像、玩拼图等,开展多种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幼儿美术创作活动指导要有策略

在美术创作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应有策略的来指导,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很多教师要求幼儿画的跟老师的一样,这样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所以,老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教师的范例,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象的物体。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形式表现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太阳时,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怎样的彩条才更像阳光呢?”幼儿可根据教师的提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

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画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自强自爱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性会更强,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喷发的火山,图形光彩离奇,颜色五彩缤纷,满世界都是孩子们的涂鸦,这时你会发现这一刻是我们人生中最光彩的时刻。

总之,对于美术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地走好艺术第一步。

论文:幼儿园感恩教育初探 篇9

【摘 要】: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生活条件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幼儿感恩的行为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本文通过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个真实案例,分析当前孩子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方法与策略

不久以前,发生在我眼前的情景一直让我难以释怀,如鲠在喉:放学了,小朋友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但是林林还没有人接。他一直是奶奶接送,早上入园时经常听见林林让奶奶第一个来接他,所以奶奶每天都是顶着烈日,早早的在幼儿园门口,等着开门接孩子,偶尔奶奶来晚了,排在第二三个,林林便会满脸不高兴。今天有些意外,小朋友们都走完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这时候,教室门口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和大口的喘气声,林林的奶奶来了,满头大汗。“宝贝孙嘞,奶奶把时间看错了,听到楼底下楠楠在说话,才知道已经到接孩子的时间了,宝贝莫生气哟„„”奶奶一边说,一边伸手去抱孙子。一幅让人震惊的画面出现了!林林冲过来对着奶奶又踢又打,奶奶毫无防备,重重的摔在地上。尽管如此,奶奶嘴里还在絮絮叨叨的向孙子道歉,并试图去抱他,但孙子依然不依不饶的发着脾气!完全不管奶奶摔在地上痛苦的表情。这孩子从小都是奶奶带的,关系应该非常亲密才对!

从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来看,智力正常,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错,很难和眼前这个蛮横无理的孩子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孩子的表现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有这么出人意料的行为?教育者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我在反思,幼儿园教育缺失了一项很重要的东西——感恩,培养出一位懂得感恩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怎样让感恩教育扎根于幼儿的心里” ?并让孩子把“感恩自然流露于生活中” ?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让我收获颇多。

一、幼儿缺乏感恩之心的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可是为什么在幼儿园看似很乖的孩子却认识不到更做不到这一点呢?

(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庭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 1 “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早上爷爷、奶奶背着孙子、孙女上幼儿园已是司空见惯;在家里追着孩子喂饭也是习以为常的,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吃„„做为父母、爷爷奶奶,他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家的孩子。为了孩子都会全力以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都是无条件的给予,一厢情愿地付出,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造成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只顾一味地索取,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孩子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

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下很多家长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耳濡目染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感恩”成为一个盲区,孩子不知道感恩。

孩子从小在“独”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从来都是“满足”,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一切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没有过“来之不易”的感受,也就不知道别人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是一种恩情。

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失去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在家中是“小皇帝”,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为所欲为,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到了青春期,甚至动辄出现自杀、离家出走、厌学、与父母对抗,看似是“孩子不听话 ”,而本质则是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不懂孝顺老人、不懂关爱家人,不懂回报社会。

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愉快。” 教会孩子感恩已是势在必行!

二、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 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 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

(一)家园共育,形成感恩教育的良好人文氛围 1.家园配合,和谐共育。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训有“羊跪乳,鸦反哺”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为人之本,让孩子知道一生中对他恩情最深的人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是必需的。父母亲给了生命,辛勤的养育,细心地照顾。衣食、关怀,都倾注了父母对孩子的真情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懂得了这些才会珍惜父母所给与的一切,才会关心并爱着自己的父母。

但是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家,很多父母不能很好地在家里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行为有明显的两面派,家园表现天壤之别,家长头痛不已。有的家长反应在家要求孩子做什么,孩子总是敷衍了事,或者干脆就什么都不干,到了幼儿园为了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则乖巧地不得了。针对家长们在教育方面出现的很多困惑,老师要有意识地收集感恩教育宣传资料向家长分发,包括: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小故事、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小窍门以及孩子感恩教育缺失所引发的恶性案例等等。这些资料可以丰富家长的教育经验,增强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2.榜样示范,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一个人感恩能力的高低和热情有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以往的感恩经历。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父母的言行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我们深知,在感恩教育中,我们无需告诫幼儿去感恩,我们只需要与幼儿建立一种感恩的关系。通过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的也会这样去做。

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通常由教师和家长来担当,教师与家长用心经营充满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表示感谢,与同事、长辈、孩子说话,态度谦逊,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处处为幼儿做出榜样。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关爱而不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得到关爱和帮助后要求孩子学会感谢、感激。平时生活中不无辜迁怒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谐的状态。家长在家中可以不时地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将让孩子生活的环境到处充满浓浓的爱意。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不管是调皮的,温顺的,甚至于智力落后的,都时刻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呼声。在 3 孩子缺勤的时候及时打上一通关切的电话,在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给予相应的照顾,每天早上以最饱满的精神和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在家人和教师有意无意中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印在大脑之中,长期耳濡目染这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孩子们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感恩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内化于人格之中。

(二)精心组织,感恩教育活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1.感恩影片、故事、儿歌、故事欣赏,渗透积累。

教师有意识地选取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等讲述亲情孝道的感人影片组织幼儿观看。给幼儿讲述有关孝顺、关爱的小故事、古诗、典故等。宋代的岳飞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现了母亲“精忠报国” 的夙愿;南北朝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 ;明代的戚继光听从父亲遗训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抗倭英雄。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解饮水思源;恩重如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羊有跪乳,鸦知反哺等典故。幼儿最喜欢听故事,让幼儿感受文学故事精彩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知道感恩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2.谈话交流,幼儿间相互学习。

为幼儿创设“好孩子”、“缺点不是大老虎”、“小小新闻台”’等谈话活动。在感恩主题的谈话中将幼儿及身边的人感恩方面的事罗列出来,如:有的幼儿对人有礼貌,帮助小朋友,尊敬师长,而有的幼儿不爱惜桌椅,对师长大呼小叫不礼貌,对同伴不友好,甚至打骂,提出表扬或批评。通过谈话,他知道了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心、他人的帮助都是一种恩情,他才有可能学会感恩。家长帮助收集报纸、电视节目、媒体关于孝道感恩的资料,对懂感恩,知恩,报恩的人给予称赞。新闻资料在小小新闻台时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多看多听多说,锻炼幼儿口语表现能力的同时,有所感受,逐渐能够分是非、辨善恶、识美丑,变得懂事有礼貌。

3.节日组织主题活动,增强感恩熏陶

“三八” 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建党节、国庆节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让孩子受到熏陶,并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感恩之心。请各行各业的父母进课堂,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知道父母的优良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为此感到自豪;请家长讲述哺育孩子的经历,让孩子知道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 4 集给家长端杯水、洗脚、穿衣服、穿鞋、为妈妈、爸爸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份礼物;向妈妈说说心里话,做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这份浓浓的感人的亲情,孩子深深地体验爱、感受爱,并发自内心的想回报爱、付出爱,从提醒到认认真真的做,主动开心地做。建党节观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三毛流浪记》影片,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娃哈哈》《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祖国像妈妈一样》《国歌》等爱国歌曲,开展《五星红旗我爱你》主题活动,了解五星红旗的含义,用纸和笔画出伟大的国旗,国庆节组织幼儿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绘画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对革命先辈充满感恩之心。

4.感恩融于生活细节,植入心灵深处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即教育”解释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孩子从学会说一声“谢谢” “对不起”开始,入园主动问好,离园主动再见,回家主动打招呼。礼貌待人,见面给别人一个微笑,交流时真挚的眼神。不乱发脾气不顶嘴,不提不合理要求,愿意与父母分享幼儿园高兴的事情。文明处事,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与同伴游戏,分享玩具,不欺负小朋友,热情帮助困难的同伴,关心同伴的喜怒哀乐并能做出回应。每天的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不忘记他人的帮助。把“感恩”教育落实在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植入他们心灵里。

5.创设环境,鼓励认可

物质环境是幼儿最直接、最容易感受到的。可以在家里贴一张“谢谢你”的留言版,全家人都可以感谢留言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可以在饭前或是饭后定一个“感谢时间”,家庭成员讲讲今天得到了哪些帮助。老师和孩子一起布置一面“感恩墙”,把幼儿的感恩行动以图片及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孩子想要感谢的话写在留言版上,创设“谢谢你”评比栏,提供小星星贴纸,让幼儿和家长给帮助过自己的小朋友朋友贴星星,讲讲别人的感恩故事,并进行“感恩小明星”评选,将其照片贴在班级宣传栏里。这是一种认可,是对他们优秀的行为进行确认并继续发扬。在离园前5分钟,师幼一起做手语操《感恩的心》,这样的精神环境 植入幼儿的心,幼儿强烈感受感恩的氛围。

上一篇:2023年医院信息科工作计划下一篇:繁星春水的读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