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学数学

2024-09-03

玩游戏学数学(精选8篇)

玩游戏学数学 篇1

2-3岁儿童数学能力培养方案

一、走几步跳几步

练习“走三步跳两下”或“走两步跳一下”先从2和3之内变化,熟练后作4以内的变化。

音乐律动,如放4拍音乐时走三步跳一下,一来练习数脚步,二来练习合节拍。如果几个孩子一起玩可以拉大圈,大人和孩子一起一面数一面向右边跳,到乐曲的一段终结时大家一面数一面向左边跳。

二、记电话号码

可以先背熟前4位数,再加后面4位数

三、排数字

可把挂历上的数字单个剪下来,或数字卡,让宝宝一面按顺序慢慢背数,一面逐个把数字摆成一列。摆错了要反复取下错的,补上对的,反复摆。大人可记时记分,开始可能要十几分钟,后来变成几分钟。

四、分左右

如从左边数起,1放左边,2放1的右边,3放2的右边,或相反。学会分左右是学最基本的方位感觉,为以后学习位数提供方便。

五、看钟

2岁孩子会看两个指针的位置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关健是家庭生活要有规律。

六、串珠数数

可要求按数串珠,如穿一个红的,再穿两个白的,间隔着穿。或穿一个红,一个黑再穿两个白,等等。七、十位数

先摆10,在零处拿掉0,摆上1读11,拿掉1,摆上2读12„„摆到20。一直摆到50。大人随便拿起两上数字摆在一起如47,请宝宝读出来,多练习。一直摆到100。

八、比较哪一盒积木多

一块对一块地比一比,不见得大盒子装的就多,如果它每块都很大,反而装得少哩。

九、比谁个子高

十、学写数字

2岁时会写1和画个圈,能写出3个数字,即0-1-8,两岁半会画拐弯,先拐纯弯,如3和2,多练习后学会拐尖角,学会写7和4,也想写5,但写不像。宝宝写字常在画画时偶然出现,如写3常在画鸟儿飞时被大人发现了告诉他写竖一点就成3了,有时画画时画出个小尖角,大人马上鼓励说“这不是7吗”宝宝高兴就会多写几个,就学会了。要在偶然中抓住时机。第二天要复习。

十一、赢大小

宝宝难以理解为什么2比1大,3比2大,因为卡片上的字都有是一样大的。最直观的方法是用套碗玩赢大小的游戏。谁拿的大就把对方的扣住,因为碗底有数字,宝宝看清楚是5扣3,被扣的一对就不能再玩。宝宝逐渐看出9扣8,8扣7„„碗的大小和底面的数渐渐被记住了。玩熟后可用卡片代替,甚至用扑克。

十二、能拿几个

3岁前后宝宝最多双手一次拿6个,可作加减法游戏。可随意拿走几个问剩几个,又随意放进1-2个,数共几个,5以内的加减基本没问题。拿的多的能做8以内的加减。

十三、组合

(红片,蓝片、圆的、方的)的,听指挥拿取。

十四、听数按键

除按电话外,可画大圈当键,让宝宝用脚来练习,圈的排列要同电话键排法相同。

十五、切分一半

练习裁纸:将方形纸两边对折,边对齐,把纸边压直后用小刀伸入纸缝裁开,成两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纸的短边对折,切分成小正方形。

用另一张方形纸,将两个对角对齐,纸边压好,裁成两个三角形。再把两个锐角对齐,裁成两个小三角形。

一张圆,裁成两张半圆,再裁,成四分之一个圆。

一张方形纸,先对边折裁开成长方形。大人把两个上长边对折,用尺子画好长边中点到短边中点的四条连线,剪成菱形。请宝宝把菱形锐角合拢对齐,裁开,切分成两个正三角形。也可将三角形的两个底边对折裁开成两个三角形。宝宝学会将纸分开一半的最好办法是将对边或对角对齐,压好纸边,用小刀裁开就可分为两边一样的一半。

十六、摆十

大人用硬纸裁制成6条相等长度的条,从中间分开一半标出5和5;另一条截取短条的2/5,分成一条为7,另一条为3。截取短条的3/5,分成一条为8,另一条为2。截取短条的1/5为1,另一条为9。最后一条与其他两条合起来长度相等作为10,用纸盒装好。让宝宝将每两条合走来,使它与10一样长,码放整齐摆入纸盒内。宝宝起初只是练习摆齐,但经过若干次之后,他就记得标上5的两条摆在一起相当于10,6和4可摆成10,7和3,8和2,9和1都能摆成10。用摆10的方法使宝宝学会10的组合。必须要在宝宝完全分清楚10个数字后玩,否则光练习摆长短而不记数字就失去练习10的组合的作用。

十七、比长短

十八、比较其他事物

另外,如果饭多了一些,让宝宝猜剩下的多还是一碗能装的多。先猜后再把饭盛到碗中,看宝宝说的对不对,经常猜就会越来越准确,估量也是一个数的问题,人们说“心中有数”即是估量准确的意思。

十九、画点、线和圈

如在圈内点芝麻,不要点到外面,或线上线下等。

二十、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比如回家,去和回是反着的。

二十一、背数和点数

数数器和小算盘对孩子练习此有好处,上排有一个珠子的日本算盘最好用。数到5时拨动上排珠子,下排4个小珠;数到10时左边拨上一粒退回上珠,数到20时左边拨上两粒,随时可以知道自己数到几。使用权手、脑、口并用。算盘十分形象,便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同步。

22、量水和沙

用套碗中最小的1号小碗量水两碗倒入3号碗内;再将3号量水两碗倒入5号内都是刚刚倒满。如果用1号要量几碗水才能使5号装满?让宝宝自己先试,然后再回答。再用1号舀沙,把碗口刮平,然后倒入3号,看看几碗才能装满,刮平倒入5号内,再舀一碗刮平倒入5号看是否倒满还是高出来一些。让宝宝试用小碗自己舀沙土直接倒入5号,看要用几碗。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学会用碗去量水、沙等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学会用容量去比多少。

23、拼上1/

2、1/3和1/4

将硬纸制成四个圈形,四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将每个形状留一个整体,其余依次分为1/

2、1/

3、1/4。将碎片取出,让宝宝自己将各个形状拼好。宝宝拿起半圆、半个正方形和半个三角形时告诉他这是一半,那是1/2。拿起1/3圆,1/3长方形和1/3三角形时告诉他是1/3,要用三块才能拼成整体。这些1/

2、1/

3、1/4的片块会在宝宝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每当拿起任意的片块都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几分之一。

24、分类

a.苹果,鸭梨、桃子、桌子、柚子;b。背心、帽子、娃娃、毛衣、大衣;c。刀子、剪子、瓜子、夹子、勺子;d、火车、卡车、救护车、救火车、风车;e。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炸蛋

归类原属认知范畴,但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与算术中的应用题相似。3岁前虽然还不会做算术应用题,但学会分析综合对解决问题极有帮助。

25、方位

拼图。拼图不属于算术范围,但准确的方位感对以后学习图像思维的几何和三角都很有帮助。

玩游戏学数学 篇2

一、不断积累生活素材, 使数学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

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 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 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 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的生活处处与数学相联系,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是幼儿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同时也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得出结论:数学活动一定要生活化、游戏化, 要遵循“知识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在玩中学, 学中乐”的教育理念, 帮助幼儿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例如:大班数学游戏《分小鱼》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有:小猫头饰两个, 小鱼4条 (因为大班先学习4以内的加减法) , 三名幼儿成为一组。刚开始我指导他们用“某某小朋友家养了两只小猫, 今天某某小朋友买来了4条小鱼, 他要怎样把小鱼分给两只小猫呢?”考虑到所用的分法要不同, 还可以加上时间, 如“第一天, 某某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第二天, 又是怎么分的”等等, 这些都是从生活中学来的, 也要用到生活当中。如果以后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可以用这种方法依次类推。同时, 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尝试一下。活学活用, 这样孩子的兴趣会非常高, 学习起来也很轻松, 这就是游戏化的教学手段所带来的有效教学。

二、数学区活动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不同幼儿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个体活动的方式等都会存在个体差异。因此, 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数学区, 让他们相互辅助, 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在看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之后, 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会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变化, 从中让我们意识到:个体差异避免不了, 但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在数学活动中没有完全掌握的内容我们可以在数学区中进行延伸, 比如中班的有规律排序, 我们可以提高一些事物材料, 串花片, 让幼儿根据颜色规律进行串, 这样让幼儿在实践中、玩中所学内容。如果能来强的幼儿可以让幼儿自己想出不同规律的串花的方法, 这样就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所以我们要制定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教育方法, 来“对症下药”。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适宜的引导, 增进幼儿求知的欲望

有效的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情景中, 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在区域游戏中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把问题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 以问引问, 以疑引思, 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幼儿的引导者, 支持者, 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帮助, 增进他们求知的欲望, 但不能代替。如在排序活动中, 我给孩子们提供了铺地砖的材料 (即彩色的泡沫纸) , 目的是希望幼儿通过铺彩色地砖, 体验、感受到其中的规律, 进而发展为创造出各种排列规律的排序。在游戏活动中, 我没有规定孩子要有规律的摆放, 当看到小朋友摆放了有规律交替相隔后, 我有意的提问:“呀, 你们看这里的地砖铺的好漂亮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谁来告诉我这是怎么铺的?”这样的提问引起了旁边小朋友的注意, 在我提问的启发下孩子们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并进行再创造, 思维一下子活跃开来。

四、积极的肯定, 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欢乐, 学习上取得的成功给予儿童, 在儿童的心理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整体特点和个性差异, 创设不同的机会, 让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滋味。在活动,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支持, 这样才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便更好的更深入的投入到以后的活动中去。如在中班数学区域活动《小猫钓鱼》中, 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 根据小猫的特征 (身上戴有红、黄、蓝的花) 排排队, 想一想放多少个小猫, 然后孩子们一起数一数, 再给相应的小猫匹配小鱼, 他们互相检验。这时, 我及时给予了他们积极的肯定, 他们都非常的高兴, 情不自禁为自己的成功欢呼起来, 共同体验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要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潜能、融入数学教育内容, 首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为他们精心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环境, 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 让他们在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知识, 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同伴之间、师幼之间的思维碰撞, 活跃他们的思维。

我们在区域活动中融入数学教育内容的尝试中, 深深体会到幼儿的能力正在不断的增强, 对数学知识的敏感性也不断的提高, 对数学活动越来越感兴趣, 因此我们应善于观察、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把握时机及时的引导, 让自己有一双能挖掘生活中隐含的数学教育内容的慧眼, 才能真正的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喜欢上数学。

摘要: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 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压力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形式和活动伙伴, 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操作实践, 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3]《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幼儿教育版.

玩数学游戏,学快乐数学 篇3

这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对现有的教材用一定的方式作出修改与补充,用一种真正做到能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用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从现有的课本中跳出来,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无处不在。而数学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什么是数学游戏呢?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活动,依托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古今中外历史上出现的数学游戏种类繁多,且涉及了非常广泛的数学分支,如几千年前出现的三阶幻方就可以归属于数学游戏范畴。之后在我国还出现了“孙子问题”“鸡兔同笼”“九连环”“七巧板”等有趣的数学游戏问题。作为现代数学教学工作者,我们身上所赋予的使命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更多的还要进行数学经典的传承,数学思想的传播,这也是我们的使命。

那么,如何依托数学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达到目标呢?笔者有以下思考与实践,总结了三种方式。

一、渗透式进入

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所指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

1.渗透促学习方式的改变。小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传授基本知识和能力,我们能否应用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措施,使每个孩子走自己的学习之路,这对孩子科学学习态度的树立,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习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无目的的,教师应以孩子特有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创设主动学习的方案,引发和组织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基于此,笔者觉得将新授学习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能解决问题,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课例:三年级《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那常态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按照这样的几个步骤走:1.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生活原型(实物)以及图形,从实物进行剥离,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2.通过若干个平面图形的辨析,清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性。而这样的设计问题太过程式化。

如果这样设计(两个游戏活动贯穿于新授的学习):

活动一:画耳朵游戏

給定一个娃娃的脸,让学生选择耳朵进行贴画,让学生在贴画过程中体验对称。

活动二:对称作品的创作游戏

活动要求:1.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2.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同桌合作。3.完成后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做好整理工作。

对比两种教学设计,后一个设计将更能使学生快捷地走进对轴对称图形的内心体验,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2.渗透促练习内容与形式的改变。纵观现行教材的联系内容与形式,一是内容太过单调。往往都是例题怎样呈现,练习也是如此。二是表现形式太枯燥。学生受制于这种内容和形式,往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摒弃重复无效的练习内容,而要有意识地适时选取针对某一学习内容的练习用游戏化的设计进行改造,不仅可以从形式,还可以从内容。

例如:

甚至有时可以挖掘更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式练习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练习的乐趣。

二、主题式进入

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动手做、实践活动”长程设计。现在苏教版教材在每个章节后都会有一个动手做的实践活动,教师应该重视这类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把这一内容当成一道题完成,我们应该是能经常性地透过这一内容思考这个内容背后的数学思想,如动手做中的“图形变化”“数的秘密”“生活中的有趣统计”等。

“自制的计量器”等这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设计成游戏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等板块体验数学的有趣与有用。

三、拓展式进入

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内教材的有效整合,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以及课内外内容的有机整合。在此过程中积极梳理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需要腾出时间和空间,引进“数棋、七巧板、魔方、九连环、数独、24点”等专题游戏课,用游戏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强有力支持。

课例:《汉诺塔的秘密》

教学设计板块:1.学生课前玩了汉诺塔。课伊始让学生谈谈如何玩汉诺塔。2.了解汉诺塔的传说,并提出64块移完要多少次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3.玩汉诺塔探究规律,从简单入手。4.解决问题。

本节课设计背景:

1.学生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对找规律内容的认识。如何进一步深化对规律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规律问题的敏感性与发现规律的能力,需要加以强化。

2.如何能利用有趣的数学游戏工具,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规律问题。

3.通过学习,有了对规律问题的认识,是否可以用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破解一些曾经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揭穿一些假象。

事实上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尝试,通过整合课内教材的学习时间,腾出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事实上,这样内容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那种只是提供了生硬的学习材料略胜一筹,更重要的是数学游戏对数学经典内容的广泛传播可以作出巨大的贡献,这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

教老外学汉语游戏之拼音教学游戏 篇4

教老外学汉语游戏之拼音教学游戏介绍。拼音教学是外国人汉语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这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不得不谨慎,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上采取一些教老外学汉语游戏,这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早安汉语的赵老师说道。

现在赵老师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拼音方面的教老外学汉语游戏。

1、找朋友

教师读哪个单韵母,请外国人从卡片中把它找出来,并大声念出它的名字,看谁找得快,读得准。

2、做“戴帽子”游戏,把声调做成独立的卡片,让外国人给音节戴上帽子读一读。

3、手指演练

师生、生生互相配合,一个用手指做手型,一个发音,如左手拇指和食指弯成O,张开一点就是C,加上右手食指和拇指就成g,两个食指交叉成X,C中横着加右手食指就是e,等等。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把记形和发音紧密结合起来,于快乐之中识记好字母。

4、拾贝壳

这个游戏也可变通为“摘苹果”“钓鱼”“采蘑菇”或“摘星星”等。即在外国人学完新课后,教师即兴在黑板上画满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贝壳,每个贝壳中间都写着一个生字。上台拾贝壳的外国人必须大声教台下的外国人读那个字,读对了,得到大家的掌声;读错了,就请自己的朋友帮忙。这个游戏不但成功地复习了新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班体育游戏——小鸡学本领 篇5

洞桥中心幼儿园

李娜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2.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3.能在游戏中充分发展幼儿的智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活动准备:

一条围巾;小鸡头饰若干;小鸡和狐狸的家场景;狐狸头饰1个;“虫子”若干; 草地、树、草丛。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小鸡跟着鸡妈妈”从家里走出来。

2.鸡宝宝”在“鸡妈妈”的带领下随音乐活动身体(头部、肢体等)

二、小鸡学本领

1、鸡妈妈示范提“虫子”。

提问:“妈妈示范是怎么过去提虫子的?”

(幼儿学习跑的动作,双手握空拳,前后自然摆动,双脚跑动)2、请四个鸡宝宝去草地上学习提虫子(提示鸡宝宝不与别人碰撞,注意安全)

三、游戏《小鸡提虫》

1、第一次游戏

请一个宝宝前去观察狐狸是否在家,然后再一起去草地上提虫子

2、第二次游戏

一个鸡宝宝被狐狸提去了

3、商量营救的方法

提问:“一个鸡宝宝被狐狸提去了,怎么办呢?” ① 第一次营救(失败,再与宝宝们商量)

② 第二次营救(妈妈去狐狸那里抢宝宝,宝宝们用棒、石头来帮忙救同伴,成功救回家并指出为什么会被狐狸提去的原因)

玩游戏学数学 篇6

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故事感受乐曲其中的开心,滑稽。

2.感受音乐三段体的结构及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3.积极参与游戏,大胆创编动作表现,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猴子学样》的故事图片,金蛇狂舞音乐

2.经验准备:了解猴子的一些习性。如猴子模仿技巧。

活动建议: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请幼儿看完图片完整欣赏一遍故事。通过故事感受其中的开心、滑稽。

引导语:今天啊我还带来了一首歌,也讲了这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猴子学样》。

二、幼儿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结构

1.完整欣赏音乐,幼儿感受乐曲。

提问:音乐听完了,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哪里像猴子学样?

总结:听了这段音乐,这段音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有一部分像老爷爷上山,有一部分像老爷爷和猴子互相逗来逗去,还有一部分是老爷爷下山,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

2.再次欣赏音乐,提醒幼儿要认真听。

提问:谁来告诉我哪一部分肯定是老爷爷和小猴互相学样? 请幼儿回答后总结:中间一部分是他们互相学样。

3.游戏熟悉音乐。

引导语:我们已经知道前面是上山,中间是学样,后面是下山, 上山和下山是老爷爷的事,我来当老爷爷,你们当小猴,在中间出来跟我学样,但是老爷爷会做许多动作,你们能学出来吗? 引导语:现在我们看着图来玩个游戏,老爷爷做动作小猴不做, 老爷爷做什么动作,小猴学做什么动作。

请幼儿想一个动作,教师边讲边做老爷爷,幼儿做小猴,尝试合作试一试学样,游戏后评价。(动作和故事中相互逗的动作相吻合,如抓头耸肩等)

三、尝试听音乐游戏

1.提醒幼儿音乐有些快,要仔细听。

(1)师做老爷做抓头的动作,听音乐游戏。

(2)想一想,除了抓头的动作还有什么动作?老师带领幼儿练习,进行游戏。

2.分段游戏

给幼儿分组,男孩推选一位老爷爷,跟着音乐依次学样,强调听音乐按节拍游戏,老爷爷做时,小猴不做。

幼儿游戏后评价。

3.老师做老爷爷带领幼儿再次边唱边做动作,最后做一个扔帽子的动作,幼儿做小猴也把帽子扔在地上。

4.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游戏。

(1)幼儿随音乐完整游戏,在中间老爷爷做出许多动作,猴子学样。

老爷爷用了一招,最后转呀转呀把小猴转晕了。

5.请一名幼儿做老爷爷,老师引导,听音乐现来一次,到第二段音乐结束时,提示转呀转,把小猴全转晕倒了。老爷爷拾帽子, 随音乐下山。

游戏后评价幼儿表现。提醒幼儿回去后请更多的小伙伴游戏,活动结束。

四、幼儿完整随乐游戏

1.教师扮演张老汉,幼儿扮演猴子,随音乐游戏

2.男女孩分组游戏。

五、结束延伸

玩游戏学数学 篇7

本文就笔者在《Scratch创意设计》课程中数字艺术单元第4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谈一谈教学体会。

冰雪奇缘项目简介

1. 项目功能介绍

本项目源于code.org网站提供的冰雪奇缘的游戏(图1)。学生在游戏中跟随安娜和艾尔莎创建一个冬季仙境,利用网站提供的在线编程环境,拖曳模块组件脚本,完成画图,学生逐一完成游戏中提供的20个谜题(图2)。谜题完成后可以收到网站提供的证书,同时还可以打印自己的成绩。

谜题将学习知识分为小步子进阶,不断为学生搭建学习和了解数学知识以及画图编程技能的阶梯,帮助学生把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由易到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学习前进。当学生组装的代码不太准确时,游戏会提示孩子们继续尝试,还有视频讲解,直到成功进入下一步学习。学生在不断挑战进级中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可以习得关于什么是正多边形以及画正多边形时旋转角度和多边形边数的关系等知识,通过模仿游戏中的脚本组件,画出正多边形以及由它组成的其他图形。

2.相关知识点

(1) 数学知识:正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外角。

(2)画正多边形时角色旋转的角度的计算方法。

(3)单循环、双重循环的结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项目的学习,了解编写画正多边形以及由它组成的更多图形的程序设计基本过程,建立基于计算机编程的问题解决的基本逻辑。

(2)尝试使用Scratch中画笔模块中等模块编程,画出更多美丽有趣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体验数字艺术的奇特。

2.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玩极具挑战的游戏——冰雪奇缘,看谁最快完成游戏中提供的谜题。接下来教师演示如何进入这个游戏。

打开游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code.org,进入下面的网站(图3),点击“冰雪奇缘”的项目学习。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网站,进入“编程一小时与安娜和艾尔莎创建一个冬季仙境”的项目学习(图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同座合作交流,师生个别对话交流。

(3)自由创作

学生陆续完成游戏项目中的谜题后,请学生打开Scratch(图5),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冰雪世界。

(4)展示作品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作品(图6)。

教学实践与反思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围绕“为创作而教”,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编程画图后,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冰雪世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有如下特点。

1.通过对游戏中谜题的解答,他们模仿学习了画线、画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形等规则图形;还学习了画“米”字图、“雪花”图以及由正多边形组成的其他图形。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自主建构的,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生参与度。通过完成谜题,学生学会了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失败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现规律。

2.学生通常喜欢玩市面上的游戏,不喜欢设计自己的游戏。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和编程技能,发现了画图规律,然后在Scratch中尝试设计自己的游戏,画出心目中的冰雪世界,从而他们会发现自己也能设计游戏,甚至比市场的游戏更有趣,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和创造能力。

3 .根据学生 的需要 , 讲授相关 知识。学 生有了强烈 的学习动 机 , 知识的学 习非常主 动。如用让角色画 出线条 ; 用设置线条的颜色和粗细;知道由多个方、圆等图形可以构造出其他各种图形,创造出更多美丽奇特的数字艺术。

4.教师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发现更多规律和编程技巧,同时体验更多数字艺术的奇特和程序设计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5.游戏化学习活动学生非常喜欢,他们说道——

学生甲:这次活动课非常有趣,我们可以自由地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而且我从这次课中发现了变量和重复模块的重要性。虽然这次的脚本很简单,但是要做出美丽的图案还是比较复杂的,有那么一点挑战性。我相信这对其他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自由的挑战”。

学生乙:这次的信息课别具一格,老师让我们玩游戏。学完冰雪奇缘的游戏教程后发现:一个图形重复多次、旋转,便可以做出另一个新的图形。自己所想的一部分东西都可以做出来了。发现做游戏真的很需要数学啊,不然的话真的会弄得头晕眼花。不过也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是自己所做的雪花,无法填色,很空荡,不知道填色后怎么样做出那种透明感。希望以后的课程也能像这次一样受益匪浅。

学生丙:这次课上的是冰雪奇缘,让我明白了许多编程画图的方法,知道怎么样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怎么样做雪花分支,从中我学到了如何熟练地运用重复执行和落笔、前进像素、旋转等。我有一些不明白,落笔线条怎么始终都是一条细细的线,不能通过加粗来体现雪花的美。但是在Scratch中我用程序实现了,我画出了一朵美丽的雪花,我会在以后的课程中多多运用,并创造出更多的程序来。

在游戏中教学 篇8

转变观念,实施课程游戏化

如何将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呢?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将自己从传统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转变,由原来的研究教材向研究儿童转变。重点是研究如何让儿童自己学,如何学的轻松。因此,将原来的单一课堂教学向游戏化、探究化教学发展,注重丰富孩子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交往探索等实践活动作为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注重让孩子通过用自身的感官去获取经验,使幼儿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过程。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互动

创设有趣的活动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在学校走廊里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物品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有特定的意义的。环境就是一个不会讲话的老师,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无语的老师来进行教学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学习洗手,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让孩子跟着边念洗手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又长又拗口,很多孩子念不完就开始自己玩耍了。现在,教师可以将洗手的步骤图用卡通的图示粘贴于教室的墙壁,孩子们会被这些卡通形象吸引,自觉地去按着步骤图学习洗手,学完以后还可以去水池边进行“实战演练”,这样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不受任何外界刺激和干扰的情况下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将教育目标物化在材料中,让小小区角发挥大价值 现代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的方法要好。”学校的区角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让孩子“从做中学”的方式。在区角活动中,老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宽松和谐的氛围、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孩子自由选择老师为其提供的材料,尽情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进行活动。活动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这样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压力,无论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正如《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巴学园一样,让所有的孩子都从自己喜欢的功课开始,尽管学校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巴学园那样开放,但在区角活动时,学校完全可以做到让孩子从自己喜欢的活动开始,尽情地与自己喜欢的材料发生着触碰,尽情地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中融入现有资源

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幼儿园老师不能把目光仅限于教材上,而要将活动区延伸到幼儿园,延伸到大自然中,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农村,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农村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如落叶、草、野花、农产品(米类、豆类、棉花、花生等)、羽毛、雪等,这些自然材料都可以作为课堂资源。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颜色时,教师则可带领幼儿到园外观赏各种各样的野花,当孩子们身在花海时,不知不觉就被花儿吸引。此时,教师就可因势利导,指着各种各样的花询问孩子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活跃学习气氛,而且还能够加深孩子的记忆。当孩子正在学习的劲头时,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在玩中学到知识。比如,“两朵红色的花加三朵黄色的花一共是几朵花呢?”孩子们眨巴着眼睛,用手指头数着,一下子就说了出来,不知不觉地学会了5以内的加减法。“现在,我们将这些花朵排排队,请你按照一朵红花两朵黄花的规律排序”,笔者跟孩子们说。孩子们听着指令忙开了,一会儿工夫一条有规律的花朵排序便呈现在笔者的眼前,煞是好看!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轻松完成了“按规律排序”这个比较复杂的数学逻辑知识,还有了视觉上的享受,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真是学得轻松,玩得愉快!

由于,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以自然、朴素风格为主,在户外的场地上有草地、土坡、石子路、水池、树桩等。可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且户外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弯有直,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如:带领孩子玩泥巴游戏,利用这些泥巴捏造各种各样的造型,可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带领孩子们到土坡玩耍,可锻炼孩子们的体力,锻炼身体,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自然资源,可使孩子们开心的度过童年。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孩子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开发其思维。

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无穷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认真观察,细心发现,努力揣摩,就能将课程游戏化,就能让幼儿园课程散发着无穷的教育魅力。课程游戏化的组织与实施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教育观念和行为,在不断反思、调整、再反思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时刻领略新的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语文高考四调下一篇:《放飞理想》主题班会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