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2024-10-12

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共13篇)

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篇1

某某县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我县公务车辆管理,合理调配机关车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公务车辆,包括全县党政机关(含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及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含政策性收费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的公务车辆,即用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购买的,或者接受社会捐赠的,产权属于国有资产的所有机动车辆。

第二章 公务车辆管理机构

第三条 成立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县纪委(监察局)、政府办、财政局、人保局、编办、国资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兼任。

第四条 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是全县公务车辆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其工作职责为:

(一)组织领导全县公务车辆的管理工作,制定加强公务车辆管理的规定和措施;

(二)根据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需要,统筹调用全县公务车辆;

(三)对新购、过户、报废更新及租赁公务用车等进行审批;

(四)检查指导各单位公务车管理工作;

(五)研究决定有关公务车辆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集中研究与公务车辆管理有关的事项,如遇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会议。

第三章 公务车辆配备 第六条各单位的公务车辆实行编制管理。编制数量原则上按《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饶办字„2005‟49号)执行,即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小汽车编制数由市党政机关小车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管理。正科级部门、单位,人员编制人数30人以内的配1辆行政业务用车;领导职教在4人以上的,因工作需要可增加1个编制。副科级部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及经济条件,可配1辆行政业务用车。科级单位人员编制在30人以上的,除按上述标准核定公务车辆编制外,每增加10个人员编制数相应增加1个公务车辆编制数(即30—

240人增加1个,40—50人再增加1个,依此类推,但超过80个人员编制数的单位由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其工作职能和工作需要另行确定车辆编制)。

第七条 公务车辆的配备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一般配备排气量1.8升(含1.8升)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国产车;个别单位因特殊情况需要配备排气量1.8升以上、价格18万元以上的车辆,由购车单位写出申请,经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报市党政机关小车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第八条 单位现有车辆数少于核编数的,经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增购;单位现有车辆数超过核编数的,超编车辆由原单位继续使用,直至报废为止,不允许超编制数更新购置车辆。

第九条 各单位确因工作需要配备非定编车(包括的士头、人货车、厢式货车、中巴、大巴等),需经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另行审批。

第十条 不准将在编的小汽车擅自转让或变卖。如有特殊情况需转让或变卖的,需报请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一条 新成立单位凭“三定”方案确定的人员编制,向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申请定编。合并成立的单位,其车辆配备以实际拥有车辆数计算,超出编制的车辆指标由县公务车辆管

3理领导小组统筹调配使用。

第十二条 新成立单位在车辆编制没有核批前,新设立临时机构需要工作用车时,采用临时租赁方式解决。有关单位须向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办理。

第四章 公务车辆购置和报废更新 第十三条 属定编管理范围的单位购置公务车必须遵循“先报批、后定编、再购买”的原则,经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申请办理车辆定编手续,取得定编后再统一到县政府采购中心办理政府采购手续。

第十四条各单位凡申请新购或报废更新公务车辆,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审批程序:

(一)购车单位需向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提交关于新购(报废更新)车辆的请示,并填写《某某县行政事业单位新购(报废更新)车辆申请表》(见附件),一并送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申请单位的申请提出初步意见。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对车辆的配置标准进行把关;财政局负责对车辆购置的资金来源提出意见;人保局和编办负责核实用车单位的人员编制情况;政府办负责对车辆的定编、配备、购置、报废更新、过户等提出意见;

4国资办负责对车辆报废和过户提出意见。

(三)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成员单位的意见,报领导小组开会研究审批,用县财政预算内资金购置车辆的还需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批。

(四)申请车辆购置、过户及报废更新的单位凭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的批复办理车辆定编或更新手续。

(五)购车单位凭定编和购车的批复,到县财政局和县政府采购中心办理政府采购手续;同意车辆报废或过户的,凭批复到县国资办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章 公务车辆使用管理 第十五条 各单位领导干部只准使用其任职单位的在编车辆,不准使用非任职单位的车辆。领导干部工作调动时,不准车随人走,其工作用车由新任职单位在现有车辆中调剂解决;因特殊情况需临时使用原工作单位车辆的,借用期限不得超过30天。逾期不退者,按市、县纪委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各单位不得用公款购车挂私人牌、企业牌或外地牌,如发现违规情况,一经查实,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七条 因机构改革,单位合并或撤销时,其所有车辆一律交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调配,有关单位不得擅自处 5

理。

第十八条 公务车辆原则上只在公务活动期间使用,不得公车私用。凡未经批准,将公务车辆借给外人使用发生交通事故的,所有损失由借车人承担。

第十九条 公务车辆发生损坏或被盗,驾驶人员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和保险公司报案,同时向单位车辆管理部门报告。凡违反车辆管理规定,不按规定停放或公车私用期间发生损坏或被盗,当事人负责赔偿保险公司理赔不足部分。

第六章 公务车辆费用管理

第二十条 县财政每年按预算定额标准核拨车辆费用,超编车辆费用参照预算定额标准在单位基本结余中列支解决。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要严格车辆维修和燃油管理制度,实行定点维修和加油,堵塞漏洞,节省开支。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往颁布的有关车辆管理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篇2

《公务员法》首次明确提出要“对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 但《公务员考核规定》没有把公务员集体列入考核范围。业内人士建议, 要尽快出台相关办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个体知识能力发挥的作用相对减弱, 而团队能够聚集完成特定目标所需的多种才能。实际工作中, 团队集体项目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不断增加, 相应地要求对团队进行绩效评价和奖励。从理论上看, 《公务员考核规定》只激励个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公务员之间的不良竞争。业内专家认为, 为了减少嫉妒、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受惠, 应当尽快明确和细化公务员集体的考评奖励办法。

公务员激励管理才刚刚起步, 还有很大的理论、实践和制度空间需要探索。组织人事部门应当顺时应势, 及早谋划, 加强理论研究力度, 借鉴和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理念和成功做法, 切实推动公务员激励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篇3

2月22日,教育部表示2011年内将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3月1日,国际瑜伽节在印度北安恰尔邦的里希盖什开幕。

3月4日,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着手编制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准入等相关机制。

3月7日,印度最高法院裁定,可对完全无法医治病人实施“被动安乐死”。

3月8日,相关专家表示,预防宫颈癌的疫苗预计最快两年内可在国内上市。

3月9日,新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著名医学科家吴阶平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1

事件: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透露,近期帙帙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分别针时省部级和省部级以下单啦做出规定,省郭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车随人走’。

据了解,这份文件已下发到各级党委政府,但尚未向社会公布。3月初,财政部根据此办法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从预决算关口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

另外,各省份就此办法正在修订地方法规,在新办法出台前,一律停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编制和配置审批,并重新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建议加强对保留公车的监管。一是对公务用车实行智能化监控。二是对公务车辆及其驾驶人员实行公司化管理。三是公示公车“身份”,在车身的醒目位置喷涂“公车”字样,或在车牌号码后面加个“公”字。四是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予以全程监督。五是严肃查处超标超量配置专车、擅自配备专车等违规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公务用车上统一安装绿色车牌,用明显标志让公车接受群众监督。这样的方式最直接。同时,还可以配套建立公车违规使用监督举报系统。

2

事件:3月9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记者套上表示,贵州将“十二五”期间主基调定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最重要的是、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栗战书说,政治生态是_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一个地方的发展与这个地方的风气是息息相关的。

此前,栗战书的一篇题为《科学发展要有好的政治生态》的文茕在网上颇受关注。

观点

华声在线网友傅尹:栗战书一语道破了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的关键。政治生态环境不好,那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慢;政治生态环境不好,那个地方的社会矛盾就突出:政治生态环境不好,那个地方的干群矛盾就大;政治生态环境不好,那个地方的民生就很难得到改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友厚宽容:什么是政治生态?为什么科学发展必须要有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似乎有些让人伤脑筋。其实,只要我们把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把政治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起来看,道理其实很简单。

网友傅伯勇发:栗战书的讲话,从根本上抓住了贵州发展的“牛鼻子”。在很大程度上,贵州之所以发展慢,主要在于“人”的因素,在于政治生态问题。

3

事件:近日,有相关新闻报道称,浙江省兰溪市女埠街道焦石村有一条“奇怪”的村规——农户如果想改造农房,子女需和老人一起住新房,否则不予签约。这条村规已经实行两年了,村支书邵炳良,说,因为这个规定,已经有十几个老人和子女住在了一起。

据悉,当时出台这个规定是因为村里的土地不够所有农户同时建新旁,只能分批进行,所以经过村民大会讨论,这个“谁更孝顺谁先建新房”的村规出炉了。

观点

部分村民:“孝顺父母的途径有很多,为什么非要和老人住一起”:“两代人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住在一起容易产生隔阂”;“硬要住一起,万一产生家庭矛盾,那就会好心办坏事”

村民邵美娟:婆婆住在焦石村,十几年来一直独自生活,当时吃饭都是分开吃的。直到儿子外出打工后,才理解起了婆婆独守空房的心情,自己也会老的,总要有人照顾,父母都希望和子女住在一起。

村主任邵建东:村里一些老人,从子女一成家就分开住了,现在都和子女一起住新房,也没见谁家婆媳吵架,关系挺好。网友笑笑:似乎看惯了儿女住别墅,父母住在低矮昏暗老房子,这-村规是对“传统孝道”的呼吁与理性回归,值得推崇。

4

事件:据《钱江晚报》报道,今年71岁的虞一杰曾经乐清一家集团的董事长,3年多前打算投资5000万元造一一所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老年乐园无偿奉献给社会。然而虞一杰和他的计划遭到了多方质疑,相关手续因此也迟迟办不下来。近期该项目终于破土动工了。虞一杰和乐清慈善总会签定了一纸合同,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老年乐园建成后不收回投资,无偿贡献给社会,老年公寓的业主为乐清市慈善总会。

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嘉源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芝:国家应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有钱却买不到养老服务的问题。她认为,建设好养老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解决“空巢”老人增多问题的现实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康乃尔集团董事长宋治平:建议在社区增设老年人活动场所,建立更多的养老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议国家在土地、税收上给予支持,提高养老行业从业人员待遇。万家热线记者郭致远:老年人休闲场所少,老年人只能局限在一些公共场所休闲娱乐,有时仅仅一桌小麻将能引来十几位老年人的驻足观看。当政府部门无力修建更多的老年人娱乐场所时,应支持民间资本的进人。

网友3311:老人投资老年人乐园折射出的是什么?是老年人休闲娱乐设施的匮乏,是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漠视。

5

事件:3月11日13时36分,日本东北部和关东首都圈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经造成至少3771人死亡,将近8000人失踪。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因本次地震造成核事故,出现放射性物质泄漏。地震当日,一网友发出的微博引起了众网友的关注与讨论:“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

观点

《齐鲁晚报》:国民的“规则基因”、政府的依法履职、社会的强化与养成,三方面因素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日本秩序”。在突如其来的超强地震灾害面前,普通百姓的自觉自为,政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民间社会的凝聚力与“减震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秩序”不但代表着一定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准,也代表着某种文化实力和国家竞争力,值得其他国家引为借鉴。政协委员杨澜:日本平日的救灾教育做得很好,最让我感慨的是救灾组织者已经在谈如何积累经验给后人参考,不要每次救灾都从零做起!

公务卡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控制现金流量与现金风险,根据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等相关规定,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和资金结算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务卡,是指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并纳入政府公务卡管理系统管理的信用卡(个人贷记卡)。公务卡可以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是具有一定透支信用额度的银联标准信用卡。

第三条持有公务卡的单位工作人员(以下统称持卡人)应当妥善保管公务卡,规范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的支付结算业务,并及时向财务申请办理报销手续。

第四条公务卡的发卡银行(以下简称发卡行)是指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代理银行,我单位公务卡的发卡行为***。

第二章公务卡日常管理

第五条财务负责公务卡的管理,在公务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本办法规定,由财务向发卡行申办公务卡。

(二)公务卡申办成功后,经财务确认核实,由发卡行将持卡人姓名、卡号等信息统一录入公务卡支持系统,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经财务再次确认后,正式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信息维护管理。

(三)各科室新增持卡人员或持卡人员调动、退休时,各科室应及时通知财务,由财务组织办理公务卡的申领或停止使用等手续,同时通知发卡行及时维护公务卡支持系统相关信息。

(四)财务应督促单位持卡人及时办理公务消费支出的财务报销手续,通过公务卡系统,审核持卡人提请报销的公务卡消费信息,及时办理公务卡报销业务,及时下载保存报销还款信息,做好相关账务处理工作,并按月与发卡行就报销还款情况进行对账。

(五)公务卡办理后,卡片和密码均由持卡人保管。公务卡如有遗失或损毁的情况,持卡人应及时告知财务,由财务到发卡行申请挂失后,按照公务卡申办程序及公务卡信息维护的相关规定办理。

(六)财务应配合区财政局做好公务卡监督管理等有关工作。第六条持卡人的主要职责是:

(一)持卡人应妥善保管卡片和密码,并承担因个人保管不善或还款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相关费用。

(二)持卡人进行公务消费时,应使用公务卡结算和报销,并接受区财政局和财务对公务支出的监控管理。

(三)持卡人进行公务消费后应及时到财务办理相关手续,按程序归还公务卡欠款。因离职、退休等原因离开单位,应按单位要求清理公务卡债权债务,停止公务卡的使用并及时办理公务卡注销手续。

(四)持卡人应遵守国家关于银行卡使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规范使用公务卡。

第七条公务卡的信用额度,根据发卡行对公务卡信用额度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原则上公务卡单笔信用消费不得超过2万元.

第八条特殊情况下公务卡信用额度不能满足公务支付需要时,财务可提前向发卡行申请临时增加信用额度,增加的额度和使用期限等具体事项,按照发卡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发卡行按月向持卡人提供公务卡对账单,并按照与持卡人约定的方式,及时向持卡人提供公务卡账户资金变动情况和还款提示等重要信息。

第十条持卡人对公务消费交易发生疑义,可按发卡行的相关规定等提出交易查询。

第三章公务卡支付管理

第十一条公务卡强行结算范围:单位严格执行大兴区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凡目录列举的公务支出项目,应按规定通过支票或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应再使用现金结算。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中的会议费、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办公费、小型设施维修费、租赁费等公务支出以及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零星购买支出等,一般应使用公务卡结算。

下列情况可暂不使用公务卡结算:

(一)在不具备刷卡条件的场所发生的单笔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公务支出;

(二)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外的县级以下(不包括县级)地区发生的公务支出;

(三)按规定支付给非本单位个人的支出;

(四)签证费、快递费、出租车费、停车费等目前只能使用现金结算的支出。除上述情况外,因特殊情形确实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由主管财务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持卡人在执行公务中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因私人消费行为发生的提现业务,提现手续费等费用由持卡人承担。

第四章公务卡报销管理

第十三条使用公务卡结算,不改变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办法、报销审批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

第十四条持卡人进行公务卡消费支出后,应当持公务卡消费交易凭条(POS小票)和合法报销发票等财务报销凭证,完成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由科室经办人在发生消费后的7个工作日内到财务办理报销还款手续。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五条确因工作需要,持卡人不能在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将发票、消费凭证等交付财务的,可由持卡人向其主管领导及主管财务领导报批后,向财务提供持卡人姓名、交易日期和每笔交易金额的明细信息,先行办理还款手续,待持卡人返回单位后补办报销手续。

第十六条财务对批准报销的公务卡消费支出,依据《北京市大兴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还款。

第五章附则

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篇5

一、公务接待应遵循既热情又俭朴的原则。

二、接待范围及对象:

(一)、属于院统筹经费开支接待范围:(1)上级法院领导及随行人员;(2)兄弟省、市、县法院领导及随行人员;但上述来人未直接通知本院领导或者直接到部门从事业务工作的,其接待费用由接待部门从其包干经费中列支或者自负。上级有关部门来院检查的工作人员;(3)来院参加会议、业务培训、集体活动的人民法庭工作人员;(4)院领导交办的其他接待任务。

(二)、属于包干经费开支接待范围:(1)上级法院业务对口部门领导及随行工作人员;(2)兄弟省、市、县业务对口部门领导及随行工作人员;(3)来部门衔接工作的人民法庭工作人员和参与部门工作的人民陪审员;(4)院领导交办的其他接待任务。

三、接待标准及审批程序:接待一般仅限于工作餐招待。需要招待的事项以及接待工作所需的各种接待用品由接待员填写审批单,经院长或者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后由装备室统一落实。特殊情况来不及填写审批的可先口头请示同意后执行。并与接待任务完成后的五天之内补办好审批手续,逾期未补办的其接待开支自负。

1、安排住宿:住宿费原则上由来宾自理。确需要安排住宿的,本着安全、方便、就近、节俭的原则,按职级安排住宿。厅局级以上领导1人住1套间,处级领导干部1人住1单人间,其他人员2人住1间标

准间。根据本院实际,,在接待上级领导或县外来人原则上选择接待

定点宾馆接待。

2、安排就餐:外单位人员来我院联系工作确需安排就餐的,各

应填写《公务接待申请单》,由主管院长签字,报司法装备技术室执

行。

3、公务接待外单位人员一般安排在食堂就餐,特殊情况由主管

院长安排装备室负责接待。

4、省高院审判人员以上领导、中院及兄弟法院领导和其他领导的就餐地点和标准视情而定。

5、公务接待应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原则上一般由相关部门人员

1-2人对口安排,不超过3人,需要增加陪餐人员的由院长临时调整。

6、接待用品。接待用的烟酒、茶叶、饮料、糖果、礼品等均由

接待员报主管院长审批后按照审批单单集中采购,需要保管的并交装

备室登记保管,以便下次使用使用。

7、审批程序:公务接待费用,由司法装备技术室逐笔审核后,凭经审批的《公务接待申请单》、发票和菜单,按财务审批权限办理

报销手续,统一转账处理。未经事先审批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公务车管理办法 篇6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接待用车、公司领导因公用车、业务部门开展工作因公用车等的管理。

3管理职责

3.1 行政管理部为公务车辆的管理部门,负责车辆的管理、调度及相关费用的预算和报销。

3.2 为加强公务车管理,行政管理部设置公务用车小组,由行政管理部部长、车辆管理员、小车班长及驾驶员组成,其职责分别为:

3.2.1组长:由行政管理部部长(主持工作的副部长)担任,负责公司公务车的全面管理。

3.2.2车辆管理员:负责公司公务车辆的调度,车辆费用的预算和分解,驾驶员建档,安全培训,保险管理和资料保管。

3.2.3小车班长:负责公司公务车辆的维修管理,车辆油耗管理,车辆违章管理,驾驶员管理和车辆的日常管理(维修费、路桥费、油费、差旅费等的预算和统计)。

3.2.3驾驶员:负责保管指定车辆行驶证等,对车辆进行日常安全性能检测,确保车辆整洁,安全行车。

4公务车辆调度管理

4.1业务部门申请用车,需事先填写《车辆使用申请单》(附录A),明确用车时间及线路,经行政管理部部长批准后,车辆管理员进行派车,无用车申请手续的不予派车。用车单位在用车途中不得擅自调整线路和时间,确需调整的,必须经行政管理部部长同意。

4.2长途车调度:长途公务用车需有中层管理职两人以上(含2人)且出差人数不少于3人方可申请用车,如特殊情况要长途用车需经总经理批准。

4.3短途车调度:为提高车辆运行效率,根据用车单位事先填写的《车辆使用申请单》(附录A),经行政管理部部长批准后,车辆管理员每周二、四、五上午根

据乘车人数及要求集中安排用车。

4.4 各部门确因工作需要,节假日、休息日及非工作时间用车可电话联系,但上班后需补办手续。

4.5 凡外出办事(短途)时间较长(超过2小时)的,车辆返回公司调用。

4.6 严禁任何部门或个人假借公事要车办私事。

4.7 车辆管理员应做好长短途公务车派车登记。公务车辆维修保养

5.1 车辆维修保养由小车班班长及驾驶员进行费用比价,报部门领导批准后维修,非安全隐患的维修保养一律安排在休息日。

5.2 车辆出现故障,驾驶员应及时报告小车班长和行政管理部部长,并填写好《车辆维修申请单》(附录B),注明故障状态和维修项目,经小车班长审核,部长批准后,根据预计费用情况进行询价维修。车辆外出发生故障需维修的,驾驶员应当及时报告小车班长,经行政管理部部长批准后处理;返回后,补办相关手续并由小车班班长对维修项目进行确认。

5.3 车辆维修保养审批权限为:车辆油耗管理

6.1车辆日常加油固定于XX加油站和XX加油站。

6.2实行用卡加油。由小车班长每月两次借款后将油款分配到每辆车的加油卡上,驾驶员在加油时将车辆牌号、里程表读数、驾驶员名字注明在加油凭证(票)上,加油凭证按有价票据方式进行管理。

6.3为有效管理好车辆油耗,小车班长负责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各车辆百公里油耗进行统计,并拟定出每辆车的百公里油耗数,如驾驶员在节约(超出)正常油耗的±10%,公司将进行一定奖惩。车辆违规与事故处理

7.1 无照驾驶、未经许可搭乘他人或将车借于他人使用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的,由驾驶员承担损失,并予当事人纪律处分。

7.2 驾驶员实行定车管理,驾驶员每月不定期对车辆是否有违章纪录进行查询,自己管理的车辆违反交通规则,其罚款由驾驶员承担(如果是他人使用其车发生的违章,由驾驶员向用车人收取罚款)。

7.3 因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坏,其损失在保险理赔后,视情况处理。

7.4发生交通事故后,如需向受害当事人赔偿损失,在保险理赔后,其差额视情况处理。驾驶员日常管理

8.1驾驶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规则,安全驾车,并遵守公司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

8.2驾驶员应爱惜车辆,平时要注意车辆的保养,经常检查车辆的主要部件。每月至少用半天时间对自己所管理和驾驶车辆进行检修,并做好记录,确保车辆正常行驶。

8.3驾驶员应每天在适当时间擦洗自己所开车辆,以保持车辆的清洁(包括车内、车外的清洁)。

8.4出车前,要例行检查车辆的水、电、油及其他性能是否正常,发现不正常时,要立即加补或调整。出车回来,要检查存油量,发现存油不足一格时,应立即加油,不得出车时才临时去加油。

8.5驾驶员发现所驾车辆有故障时要立即检修。应立即报告小车班长并向行政管理部部长汇报,并提出具体的维修意见,不得私自维修。

8.6出车在外或出车归来停放车辆,一定要注意选取停放地点和位置,不能在不准停车的路段或危险地段停车。驾驶员离开车辆时,要锁好保险锁,防止车辆被盗。

8.7驾驶员对自己所开车辆的各种证件的有效性应经常检查,出车时一定保证证件齐全。

8.8车内不准吸烟。有其他人员在车内吸烟时,应有礼貌地制止。

8.9驾驶员对乘车人要热情、礼貌,说话应文明。

8.10上班时间驾驶员未被派出车的,应随时在办公室等候出车,不准随便窜岗。有要事确需离开时,要告知车辆管理员和所需时间,经批准后方可离开;出车外出回来,应立即到车辆管理员处登记报到。

8.11驾驶员对车辆管理员的工作安排,应无条件服从,不准借故拖延或拒不出车。对工作安排有意见的,事后可向分管领导反映。

8.12驾驶员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并且做到24小时开机。

8.13下班后,应将车辆停放到车库或指定停车点,不准私自用车。私自用车造成事故由驾驶员承担,一律与公司无关。

8.14驾驶员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自己保管的车辆随便交给他人驾驶,任何人不得利用公司车辆学开车。

8.15驾驶员工作或值班时间内如因病、因事不能出车者,须提前请假,临时提出不出车者按旷工处理。因无故迟到误时,造成用车人员误事的,其一切费用由出车驾驶人员负责赔偿。

8.16车辆返回时驾驶员应检查车辆有无碰撞、擦伤等异常。如有情况应及时向部门领导反应,不得马上动车。

8.17车辆所发生的油料、路桥费、差旅费、修理费等相关费用应交小车班长统一登记报销。严禁虚报和私自报销相关费用。

8.18驾驶人员对自己所装载的人员的安全,具有监管、维护的义务,严禁野蛮驾驶或不利于人员安全的方式驾驶。

8.19对全年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或发生事故且表现较好的驾驶员可视情况给予一定奖励。车辆费用预算和分解管理

9.1公司公务用车车辆费用由行政管理部归口管理,在每年10月底行政管理部按人经部要求下发专用通知,请各平台部门和事业部提出次年车辆使用费用的月度和预算。

9.2各部门提出的车辆使用费用预算经行政管理部初审,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行政管理部以批准数通知各部门,作为各部门次年月度和预算控制依据,各部门严格按预算的费用使用。

9.3行政管理部每季度通报一次各部门车辆费用使用情况,及时提醒各部门。费用报销

10.1 报销范围

10.1.1 公务用车所耗油料费用、过路过桥费、停车费;

10.1.2公务用车维修费、保养费及其他与车辆有关的费用。

10.2 报销流程

驾驶员应及时将行车的各种正式发票清理粘贴后交小车班长登记审核,由小车班长统一行进入MMIS系统申请报账,经行政管理部部长审核,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报销。遗失单据不予报销。

11其他

11.1 行政管理部部长每月将不定期对车辆管理员、小车班长及驾驶员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1.2因特殊情况,业务部门要借用公务车辆的,需总经理批准并承担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和负责车辆的安全,如违章、发生交通事故由用车单位自行承担。11.3本办法由行政管理部负责解释。

公务员分类管理正式“开工” 篇7

实现三大突破

此次印发的两个规定,实现了公务员分类管理三方面的重大突破。

第一,基本明确了行政执法类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适用范围。根据两个规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指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其职责具有强技术性、低替代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根据工作性质、专业特点和管理需要,在以专业技术工作为主要职责的机关内设机构或者岗位设置。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对行政相对人直接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职责的公务员,其职责具有执行性、强制性。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根据工作性质、执法职能和管理需要,在以行政执法工作为主要职责的机关或者内设机构设置。

第二,确定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根据两个规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按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按照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两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分别设置11个职务层次,从而解决了两类公务员职业发展阶梯过少、职业发展通道过窄的问题。

第三,确定了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对于量大面广的基层公务员而言,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攸关其经济待遇和切身利益。根据两个规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最高职务层次“一级总监”对应的最高级别是八级,行政执法类最高职务层次“督办”对应的最高级别是十级,这分别相当于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和副巡视员对应的最高级别。

跨类流动与平衡比较

两个规定,对公务员分类管理中的尖锐问题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制度设计。任何国家的公务员分类管理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公务员是否可以跨类流动及如何跨类流动?二是平衡比较多样化的职务序列的标尺是什么?两个规定对此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回答。

第一,有限度跨类流动。比如,可以通过“转任”实现公务员跨类流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转任,一般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范围内进行。因工作需要,也可以在不同职位类别之间进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范围内转任的,一般转任相同专业的职位。因工作需要,也可以转任到相关、相近专业的职位。对因工作需要转任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一般应当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工作满五年,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综合考虑其任职经历、工作经历等条件,比照确定职务层次。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转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的,应当具备拟转任职务所要求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条件。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转任,一般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范围内进行。因工作需要,也可以在不同職位类别之间进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转任其他职位类别职务的,一般应当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工作满五年,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综合考虑其任职经历、工作经历等条件,比照确定职务层次。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转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的,应当具备拟转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两个规定,公务员跨类流动不是采取底部打通的办法,而是“比照确定职务层次”。这样就较好地协调了“专才”与“通才”之间的使用矛盾。

第二,两个规定明确了以“级别”而不是“官位”作为平衡比较各类公务员制度序列的统一标尺,这体现出一种极其重要的制度建设价值导向。

根据两个规定,可以描绘出一幅以职务层次为横轴,以级别层次为纵轴构成的“坐标系”。根据不同类别、不同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在科层制中的“坐标”位置,可以确定专业技术类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待遇。

目前有些地方,基本工资在公务员全部工资收入中占比过低,如果能够提高到较为合理的水平,那么根据规定的安排,专业技术类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晋升、级别晋升都可以对两类公务员发挥足够的激励作用。

对两类公务员区别管理

根据职位类别,两个规定对两类公务员采取了有区别的管理制度安排。

就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而言,区别管理立足于战略性人才资源的开发。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可以按照公务员聘任有关规定,对部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实行聘任制。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应当按照继续教育的要求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接受专业技术培训。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两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可以按照公务员调任有关规定调入机关,并根据认定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担任四级高级主管以上职务。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体现工作职责特点的津贴补贴政策。国家鼓励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工作中进行发明创造,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给予奖励。做出杰出贡献的,可以纳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特殊津贴的评定范围。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经批准可以参加中央和地方各级重大人才工程和科研项目评选。

就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而言,区别管理立足于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级主办以下职务层次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内容根据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知识、工作能力和不同职位要求分类分级设置。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考核,以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行政执法工作为基本依据,必要时可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培训内容侧重职业道德、工作所必需的法律知识、执法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交流方式包括调任、转任、挂职锻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和津贴补贴政策。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nlc202309081416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在履行职责中有违纪违法行为以及违反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规定也明确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中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行政相对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主管领导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由所在机关作出回避决定。

在探索中持续改革

以两个规定的印发为标志,中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百分百完美”。在两个规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持续摸索、不断完善。

首先,一些类别范围尚未明确,可操作性有待提升。规定明确,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的职位设置范围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中央和国家机关直属机构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方案,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省级以下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方案,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后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但是,规定并没有进一步明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范围,这样一来,各类别边界就不是特别清楚,类别划分的操作性就不强。在以往的改革中,就曾出現过有的部门为避免麻烦,把基层单位整建制地划为行政执法职位的情况。

其次,职务职数确定比例依然悬而未决,多样化职务序列的激励效果有待检验。规定明确,专业技术类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务都分为十一个层次,两类公务员职业发展阶梯加长了。但是,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务职数。根据规定,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务职数,一般应当按照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数量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另行规定。这一关键细节仍带框架性色彩。

其三,实施流程未明确,落实缺乏时间约束。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规定的执行将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社会工程,推进措施的系统设计是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系统设计包括推进内容的系统设计和实施流程的系统设计两个基本方面。

推进内容的系统设计,要求各项推进措施之间要统筹兼顾,确保推进措施的内在一致性。实施过程的系统设计,则要求中央以及地方各项实施措施在时间安排上能够合理衔接,其目的在于实施措施之间能够互相增强,确保推进过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取得良好效果。

(摘自《瞭望》)

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篇8

1.党委领导公务用车;

2.党委大型活动专项用车;

3.党委接待来访客人用车;

4.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公务用车。

二、公务用车使用规则与规程

1.办公室要做好为党委领导用车和各类公务用车的服务工作,领导提前预定的用车,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到位率;临时性用车,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保证车辆到位率。

2.党委大型活动专项用车,需由主办单位提出书面用车申请并经主办单位主管校领导审批后,由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

3.学校党委接待来访客人用车,接待人员要根据来访者的有关情况安排好车辆,接待工作结束后填写《党委办公室公务用车登记表》。

4.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用车,用车后填写《党委办公室公务用车登记表》。

公务接待工作管理办法 篇9

公务接待是高培中心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规范接待工作,提高接待水平和质量,合理控制接待费用开支,特修订本制度。

第一条接待原则

一、坚持热情周到的原则。树立“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思想,做到热情、诚恳、细致、周到、文明、礼貌。

二、坚持规范适度的原则。执行接待标准和业务招待费使用的有关规定,做到既让宾客满意,又不奢侈浪费。

三、坚持对等接待的原则。根据客人行政级别及工作事项内容,业务对口部门负责人要主动联系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做好接待工作。

第二条接待程序

一、接待部门要事前提出接待申请,并认真填写《接待申请单》,对餐饮、客房、娱乐等接待事项交待清楚,综合管理部审核接待标准,报中心分管领导和中心主任审批。

二、接待过程中,接待部门应当核实,并签字确认消费情况。餐饮、客务等部门并于二个工作日内将费用结算清单交给接待部门,由该部门办理后续结转手续。

三、接待部门接待事项完毕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消费清单及事前批复的《接待申请单》交综合管理部审核登记。由综合管理部报中心领导最终审核后,交财务计划部核算接待消费单,按接待事项分搳预算支出费用。

第三条 接待分责

一、根据来访客人的业务事项,实行业务对口接待,原则上由对口业务部门具体安排客人食宿行程,并依据接待事项的重要程度联系中心领导出面接待。

二、如果来访客人的业务事项没有业务对口部门的由综合管理部统筹安排接待。

三、系统副局级及以上领导或地方局级及以上领导的来访,由综合管理部统筹安排接待。

四、外国籍客人来访办理业务的由综合管理部拟定接待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外国籍客人来访只是食宿、康乐,与中心没有其他业务商洽,酒店管理部门按公安局特行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条接待要求

一、接待客人要提前安排好食宿、车辆、活动日程、前厅迎候等事宜。

二、培训班授课安排领导和教师发生的接待费用,由中心和培训班分别按“五五开”分摊费用。

三、严格执行预算计划,超出预算按规定分摊考核。

1.酒水和香烟消费按接待审批标准执行,超出审批范围的消费,原则上由部门或者个人承担超支费用,并按有关规定考核。

2.没有按规定要求结算流转的消费,由接待或承接的责任部门自行解决。

3.没有按照接待审批程序进行的接待视为个人接待,费用由个人承担。

4.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接待工作实行“特事特办”,但特殊接待必须经过中心领导口头或书面同意才可办理,接待完毕须在二个工作日内补全报批手续。

第五条接待标准一、一般业务往来,原则上不安排食宿,如有必要只安排自助餐或者员工餐厅用餐。

二、待客食宿娱乐原则上在单位内部安排,特殊情况经批准方可安排外部接待。标准控制如下(不含酒水、香烟):一般人员,不超过80元/人;副处级和处级不超100元/人;副局级及以上,120元/人。副部级以上150-200元/人。

三、陪餐人员原则上不超过2人,特殊情况由中心领导确定。

(四)因培训业务请来授课的老师(教授),以自助餐接待为主。特殊接待必须经过接待审批程序批准。

(五)一般业务往来、互访、授课、研讨、咨询、会议

等,原则上不安排礼品的馈赠。特殊情况,必须经中心领导审批同意,严禁部门私自做主的行为。

公务车辆管理办法 篇10

关键词:军队公务卡 支付管理 军队财务

军队公务卡也称军队单位公务卡。根据总后勤部颁发的《军队单位公务卡管理规定》,军队单位公务卡是指军队单位工作人员持有并计入个人名下,用于单位日常公务支出和经费报销业务的银行信用卡。简单地说,就是单位为个人办理的、由个人承担债务的、使用收费有政策优惠的、可以用来直接在财务转账报销的信用卡。2008年6月,總后勤部颁发了《军队单位公务卡支付结算试点方案》,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09年底前在全军全面推行公务卡支付结算。

自全军开始推广应用公务卡以来,军队公务卡已在我军各单位铺开,公务卡消费的便利已为大家所接受,军队公务卡推广应用的势头越来越好。但是,在推行军队公务卡支付管理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既有公务卡使用部门的,也有财务部门的,还有发卡银行以及管理系统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尽快加以解决,以利于军队公务卡支付管理的健康发展。

各事业部门和公务活动经办单位在公务卡制度推广中承担着具体的公务卡结算工作,与持卡消费关系最直接,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最明显。

一、部分单位的公务卡未被用于公务活动

推广军队公务卡支付的目的在于方便公务结算,公务卡姓“公”、为“公”是其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少数单位“公”卡“私”用,公务卡未被用于公务活动,主要变现为两类现象:一是在军队公务卡支付制度推行中,存在少数单位为应付上级要求,象征性地为个人办理了公务卡,而未对公务卡的使用进行具体规定。由于权责不清,结算管理不明,而产生了公务卡持卡人极少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结算的问题,使公务卡成为了“休眠卡”。二是公务卡使用管理不严格,公务报销不规范,致使极少数单位的公务卡被频繁用于个人消费,而极少用于公务消费,公务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少数人“私务卡”。

二、部分单位未制定本单位的公务卡结算制度

军队公务卡支付管理制度推行的重点在各事业部门,作为公务卡的直接使用者,事业部门对于公务卡的使用管理直接关系着军队公务卡支付管理制度的成败。针对军队单位点多面广、情况各异的情况,事业部门不仅需要改变原有的现金结算模式,更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公务卡支付管理制度,明确适合本单位的具体管理办法。但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对于制度建设重视不够,对于上级规定宣传不到位,本单位又没有制定相应的公务卡结算制度及报销流程,没有对公务卡持卡人提出具体的使用要求,直接导致公务卡在公务活动中的使用率不高。

三、军队单位公务卡应用范围有局限

从目前各单位军队单位公务卡的应用来看,财务部门结算的公务卡支出,大部分是住宿费和零星采购支出等,极少发生“公务卡结算适用范围”中列出的其他支出。究其原因,一是按照一般的惯例,各单位发生的邮电费、水费、电费等支出,通常是收款单位采用托收或走收方式收取,基本上不存在公务经办人员持公务卡去邮局、供电局等部门交费的情况,并且由于存在结算手续费,相关公用部门也不允许使用公务卡。二是按照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各单位发生的车修费、燃料费、保险费、书报订阅费、会议费等支出,财务部门通常会采用统一结算、转账支付的方式处理,基本不会使用公务卡支付,致使军队公务卡支付的范围十分有限。

四、试点单位普遍拥有自有资金账户问题

按照军队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要求,军队单位实行单一账户管理,但少数单位还存在“小金库”等问题,在开设的零余额账户之外还拥有自有资金账户,存放的基本是预算外资金,转账和提现难以监控,虽然经过屡次查处,但仍不免还有漏网之鱼。实行军队公务卡支付管理制度改革后,经常会发生零余额账户无款,需从自有资金账户向公务卡账户还款的现象,从侧面反应了这一问题的存在,进一步造成财务部门对公务卡还款情况的监控出现困难。

五、公务卡结算并不能完全杜绝腐败问题

持卡消费看起来确实增强了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但其实与现金结账并无二致,因为及时用现金付账,发票上也一样可以将这些信息记录得清清楚楚。在公务卡推行过程中,部分单位使用公务卡结算又产生新的腐败问题,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收取回扣”,指公务卡持有人进行公务消费时以较高的价格进行结算,故意多刷卡,先报销后到相关单位拿回回扣,从而收取商家的好处,得来还是不费功夫,而且还给了他们个阳光消费的合理理由。二是“公款还私”,指公务卡持有人将个人消费的内容冒充公务消费,骗取单位使用零余额账户对个人消费进行还款;三是“借卡使用”,指公务卡持有人将公务卡借给亲朋或关系单位使用,之后凭发票回本单位进行报销,骗取单位资金。

六、部分单位反映财务结算工作量增加

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篇11

为进一步加强我单位车辆使用和管理,规范公务用车行为,提高车辆使用效率,节约开支,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管理原则及权限

我单位车辆由后勤处集中管理,汽车班统一调度。汽车班根据公务的轻重缓急妥善派车,优先保障重要公务、接待和会议等活动用车。市范围内用车,由汽车班直接派车;市以外用车,由单位领导批准后派车。

二、用车范围

单位领导的公务活动,公务接待和会议活动,各科室与生产经营相关活动。

三、车辆使用管理

(一)我单位车辆一律由汽车班统一管理、调度、维修、保养。

(二)实行车辆使用登记制,单位领导及各部门用车需填写派车单,明确出车事由、地点、时间等事项,并经用车人签字后提前一天送汽车班。

(三)坚持公车公用,严禁公车作婚丧嫁娶及其他私人之用。车辆原则上不许在外过夜,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及时通知汽车班班长。

(四)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原则上不调用车辆。因工作需要出车的,填写派车单由单位长签字批准后方可使用。

(五)汽车班班长每月对当月车辆的使用的里程数、油料消耗、修理费、过路过桥费及其它费用进行汇总并于每月25日之前报管理员。由管理员计算当月车辆费用进行统一汇总。

四、车辆维修、油料等费用管理

(一)车辆需维修、更换零配件的,由司机提出申请,经二名以上司机会诊后,确需维修的填写《车辆维修申请表》,经领导审批后,到定点的维修厂进行维修。

(二)车辆的保养,由汽车班班长制定保养计划,统一安排,定期到定点的维修厂进行保养。

(三)汽车班班长定期对车辆的维修保养费用进行汇总经部门领导、主管领导审批后报财务处统一结算(附驾驶员签字的车辆维修单)。

(四)车辆的耗油由后勤处统一管理,发放车辆购油IC卡,驾驶员按照实际情况自行加油。

(五)过路、过桥费根据出车情况进行报销,过路、过桥费必需与派车单相吻合,由班长根据派车单的出车情况核实后,按规定程序报销。

(六)车辆保险、审验费用等由办公室根据车辆实际情况按规定程序报销。

五、驾驶员管理

(一)驾驶员应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统一调配管理,确保领导日常公务用车,及科室生产经营用车。

(二)驾驶员应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负责定期对车辆进行维修保养,及时检查和消除隐患,确保车况良好和行车安全。

(三)驾驶员应保证公务车辆内外清洁,注重单位用车形象。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疲劳驾驶、酒后开车,等违章行为。

六、安全管理

(一)驾驶员无出车任务时必须在办公室待命,通讯工具随身携带,并处于开机状态,听到呼叫及时应答,接到任务立即做好出车准备。车辆必须按指定地点停放,严禁开车上、下班。

(二)汽车班应定期组织驾驶员开展业务学习,参加安全培训,接受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杜绝各类违章。

乡镇公务接待管理办法 篇12

为防止在外随意接待、超标准接待情况,实行定点接待制度。即选定服务质量好、价格优惠、菜肴可口的铜钟大酒店作为定点接待饭店,在非定点饭店以外接待的,必须经主要领导同意。

二、实行统一接待标准制度

1、工作餐:原则上在政府食堂用餐,用餐标准不超过15元/人。(主要包括:县上部门因公办事、兄弟乡镇对口交流工作、乡中心工作及突发事件处理等)

2、接待餐:在定点用餐,用餐标准按接待重要程度而定。一般接待,县上部门领导检查工作。

三、实行“三单合一”报帐制度

食堂及菜根香按季报结,定点饭店按季报结;非定点饭店报销实行半年报结。报帐时必须同时具备呈批单、菜单和发票“三单”,缺一不可,否则财务不予报帐。

四、严格审核审批手续

1、每一次接待的对象、参加人员、食物品种、价格都要有相应的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式发票,签字等手续齐全,严格审批后,方可报支。

2、各单位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要严格接待费的审核,认真负责,对违规接待或超标准接待的,除不予报帐外,超标准部分费用由经办人或负责人自付。凡需要公务接待的,经办人事前要到党政办填报“公务接待用餐安排单”,按派餐单所载内容详细填写,并将派餐单第二联交用餐饭店作为报帐依据,若当日因时间等客观原因未及时填报呈批单的,最迟第二天要补填派餐单,否则不予报销。

五、几点要求

一是各部门、各分管领导要严格执行接待费管理办法,自觉带头遵守,严格把关。

二是要规范和完善接待费审核审批手续,对菜单、单价等要认真审核,不得随意签单。

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篇13

关键词:公务员 信息化建设 问题 新疆地区

目前,全疆公务员总数近20万(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面对如此众多的公务员数量,如果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会给公务员管理部门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而且工作效益也不高。基于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积极构建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公务员信息化可以整合人事信息资源,建立结构合理、内容齐全,逻辑统一、物理分布存储的全疆动态人事人才数据库群,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得到明显提高。

1 公务员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基础,通过对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公务员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一种动态管理方式。通过公务员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公务员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还能将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理念等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公务员管理信息化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其具有以下优势:

①科学化。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就是借助一些先进的模型对公务员进行优化控制与战略分析,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信息更新速度不及时,公务员信息传递途径单一的弊端,同时通过公务员管理信息化也极大的促进了公务员管理职能的转变,由事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②规范化。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公务员管理业务流程程序进行优化与重塑,以此实现公务员管理工作业务流程的固定化、标准化,这样就会大大简化传统公务员管理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流程环节,进而提高了公务员管理工作的效率。③效能化。通过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业务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自动运行实现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常规化、稳定化,这样公务员管理人员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更加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2 新疆地区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疆公务员总数近20万(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2007年底利用《公务员登记信息系统》已入库14万多人次(不含地厅级干部),由此可见新疆地区的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公务员信息化建设属于系统工程,单靠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努力是不能实现新疆地区公务员信息化管理的,根据工作经验,新疆地区的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领导意识的缺位。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管理者的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管理者的支持,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实施,根据对新疆地区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很多州区政府的管理者缺乏领导意识,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领导者的观念陈旧,在具体的公务员管理中,政府的管理者更多的倾向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他们不愿意将公务员信息公开化,而且政府领导常常会受到政绩观的影响,他们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投资大、见效慢的信息化建设中;二是对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在具体的公务员管理实践中,很大一部人认为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公务员的个人信息等储存在计算机中,因此政府的领导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人员配置以及相关硬件设施的投入等。

2.2 利益调整的阻力。公务员管理信息化提高了公务员信息的透明度,这样必然会影响某些公务员的个人经济利益,他们不愿意实施公务员管理信息化,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一是部门利益调整的阻力。一些政府部门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他们不愿意推行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尤其是一些福利较好的单位,不愿意将公务员管理进行信息化整合,即使单位进行了资源整合,但是其采用的软件系统缺乏相互共享性,导致公务员管理信息的部门化现象严重;二是个人利益调整的阻力。推行公务员信息化,必然会大大降低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这样依靠传统公务员岗位的人员就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因此他们在内心深处是抵触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公务员管理信息化转变了公务员管理职能,由过去的事务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职能的转变导致公务员管理人员手中的“权”被剥夺,影响了他们的个人利益。

2.3 缺乏具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信息技术又依赖于专业的管理人员,因此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强调管理人员的重要性,基于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公务员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是根据新疆地区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分析,具有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目前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停留在人事档案、考勤、工资等事务管理方面,而没有进行长期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3 促进新疆地区公务员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优化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环境。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当地环境的影响,因此新疆地区要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环境氛围,首先培育信息化意识。领导者的意识形态对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权限等都需要领导者站在全局的角度给予协调与支持。因此要加强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当然信息化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其次提高公务员管理人员的素质。公务员管理人员面临的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如何实现公务员的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依靠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决定,因此要积极培养与增强公务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3.2 公务员管理部门内部要密切协作,形成共同开发建设的工作机制。基于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性,单靠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单独作业是不能实现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疆地区要根据各类信息分散,部门所有,共享度低的缺陷,整合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实现不同处室之间的协同作业能力,首先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规划要有专门的公务员管理部门设计与制定,然后再由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根据新疆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分析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修改意见,以此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功效。比如新疆地区所使用的公务员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图1)就很好地促进了新疆公务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图1 公务员主要管理职能示意图

3.3 转变公务员管理理念。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信息的管理实现管理的最大化,因此公务员管理信息化要发挥其功能除了必要技术支撑条件外,还需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一是要调整公务员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职能的分工组合,而且包括战略层面的全局把握和操作层面的科学管理;二是优化管理流程。新疆地区的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从新疆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选择某一业务环节作为优化业务流程改革的突破口,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并以此为核心逐步向相关业务延伸,环环相扣,形成健全的制度功能体系,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和作用的发挥,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目标。

总之,新疆地区公务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提高新疆公务员管理工作效益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反映新疆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现代管理理念进步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韩向新.探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7).

[2]袁菲,尼培红.浅谈公务员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与应用[J].科技风,2013(19).

[3]陈海岚.刍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J].才智,2014(04).

上一篇:《廊桥遗梦》幸福的另一种可能下一篇:杭州地铁坍塌事故及原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