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惠民政策有哪些

2024-11-09

十八大惠民政策有哪些(共7篇)

十八大惠民政策有哪些 篇1

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哪些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从“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用一个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十八大惠民政策有哪些 篇2

老婆没工作老公仍享有生育报销

同为湖南人的小李和小张, 同时毕业于福州大学。早在大学时代就已成为情侣的两个人, 毕业后都留在福州工作, 并且结了婚。遗憾的是, 几年过去了, 小李的单位一直都没有为其缴纳生育保险。由于担心高额的生育费用无法报销, 小李和小张一直都不敢生育。现在他们所盼望的就是哪一天小李的单位能够给她缴纳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 由用人单位按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 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费的, 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社会保险法》给生育保险增加了配偶生育保险待遇保障。许多人不禁有了疑问:难道生育保险不仅仅惠及参保人, 还要惠及非参保人?实际上, 生育保险是男女职工都参加, 女职工生孩子可以享受生育医疗费用以及生育津贴, 而男职工生不了孩子可享受的只有区区几天产假和工资, 现在通过其配偶生育保险待遇, 也体现了一种公平。

“以前生孩子都是个人来负担, 以后不用了, 有国家。”在采访中, 记者碰到了一位“准妈妈”很开心地说。比如你工作了, 参加了生育保险, 但是你的太太没有工作, 如果生孩子的话, 同样能够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其因为生孩子而产生的医疗费用, 将按照生育保险的相关规定进行报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生育保险待遇包括两块, 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而全职太太享受的是生育医疗费用, 其生育津贴这一块并不包含在内。

异地就医可报销

老陈于2009年病危, 从福州转到上海治疗。在上海治疗属于异地就医, 高额的医疗费只能自己承担。当得知《社会保险法》出台后异地就医可以报销, 老陈欣喜地说, 这下再有问题就可以放心去上海就医了。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 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以前参加了广州的医疗保险, 在北京出差生病了, 怎么报, 能不能报, 都不知道。”在采访中一个在广州工作的女士告诉记者。《社会保险法》实施后, 这些就不用担心了。这些都是社保和医疗单位的事, 直接拿着医保卡在北京看病就成了, 哪些是自己支付的, 哪些可以报销的, 直接就用社保基金结算了。“主要是方便参保人, 特别是那些不怎么富裕的参保人。”

此外, 《社会保险法》规定,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 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 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但具体参保多少年, 职工退休后就可以享受医保待遇, 目前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养老保险跨省转移不是梦

1965年参加工作的老王, 之前一直在福州的一家国企工作。1995年, 他调离了原单位, 到背景工作, 并在当地再次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003年, 达到退休年龄的老王面对退休问题却犯了难。因为北京和福州两地的社保局都拒绝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及支付退休金。北京方面的答复是老王在北京缴纳养老保险不到十五年, 无法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福州方面的解释是按国务院有关规定, 老王在北京工作多年, 应在北京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 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按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而且, 基本养老金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第十九条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 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 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法定退休年龄时, 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实施, 像老王这样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此外, 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难转移接续问题也将获得解决。

同时, 《社会保险法》还规定: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 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 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以前一到春节前元旦后, 就会出现大量退保。个人账户其实是养老金的一小部分, 退保受损的是参保人。”一位社保工作人员表示,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个人账户的所有权属于个人, 但不能提前支取, 实际上是保护了参保人利益。

社保机构可申请对不缴社保单位进行财产查封拍卖

小郑毕业五年, 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2010年, 小郑重病住院, 由于单位没有给小郑参保, 高额的医疗住院费用只能由小郑自己承担。出院后, 小郑说:“一场大病, 几年的积蓄都没了。”《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后, 不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小郑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将有望得到结局。《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 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 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侯玲玲表示, 《社会保险法》规定, 只要不及时缴纳, 就要按天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逾期不缴纳, 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逾期仍不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 其账户余额不足又未能提供担保的, 可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社会保险费的财产。

工伤由社保基金支付

基层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了伤, 企业负责人却“没影儿”了, 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只能自认“倒霉”。但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后, 基层劳动者即使遇到上述“无德”老板, 也同样可以报销医药费,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这个钱将由工伤基金先行承担。

国内知名劳动法专家梁艳松说, “先行支付”的规定是《社会保险法》的一大突破, 同时也是普通老百姓最能从中受益的地方。此外, “先行支付”在《社会保险法》关于医疗保险政策的规定上同样有体现。比如, 《社会保险法》规定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 如果第三人拒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 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 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梁艳松介绍, 在《社会保险法》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中, 明确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 发生工伤事故的, 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

此外, 用人单位不偿还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这项政策的改变对于基层劳动者来说, 他们应得的利益得到保障, 因为企业带来的风险转由国家或者基金来主动承担了。

哪些人“在十八大后仍不收手” 篇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告诉记者,“不收敛不收手,就是顶风作案;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就是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意味着民愤大;而将要提拔使用的,要将其作为重点,防止带病提拔、边腐边升,杜绝小腐败变成大腐败。”

为何仍敢“顶风作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一些胆子小的收敛了,但有背景的、有来头的,胆子大的,还是继续腐败。”任建明介绍,“还有些党员干部,表面上不敢收了,但是不办事,这其中有一种原因是,他心里还想收。”

彻底清除腐败行为,需要一个过程。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李和中亦指出,这些腐败的潜规则和惯性,不可能在采取一系列反腐措施后马上就能见效。

对于这些不收敛不收手、顶风作案的现象,“如果现在不查处,等形成风气后,将来清查将更加艰难。”任建明说。

李和中告诉记者,腐败总是跟权力联系在一起,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的部门多为有权利的部门,尤其是集中掌握审批权的部门,最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的空间。曾经任职山西纪委书记的金道铭便是因滥用权力而遭“老干部合力举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则是直接影响老百姓营生和利益的贪腐行为。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中央纪委不仅重点查处,还要督促纪检机构快速严肃查处。

杜绝“养虎为患”

据媒体报道,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国良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103个副省部级(或享受副部级待遇)以上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例中,约有六成的案主,在作案之后仍然获得提拔。

田国良还指出,约有48%的案主,在担任副省部级职务之前就开始了犯罪。同时,所选案例中,开始任副省部级职务时年龄最小的39岁,开始任职时不到50岁的约占37%。可见,有相当部分的腐败高官,在比较年轻时就走上了较高领导岗位。

带病提拔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其发生腐败的行为可追溯至25年前,一路边腐边升。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周新民曾指出,带病提拔的干部虽然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但危害极大。如果接二连三多发,就很容易引发百姓对干部管理制度产生怀疑甚至失去信心。而那些在重点岗位任职的干部,一旦发生腐败,其影响更大。重点查处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正是为了杜绝“养虎为患”、带病提拔。

聚焦十八大论文--形势与政策 篇4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这一科学体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于人类进步事业,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举世瞩目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十八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科学阐释。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话语精炼但道理深刻,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对于这一句话,有人解释为,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指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路子,当然也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路子。这种解释显然与十八大报告精神不符。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从这段表述看,如果说是走的老路,还能取得巨大成就,那这个所谓的老路,倒值得借鉴。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规律的科学揭示向全中国人民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途。实现现代化,复兴中华民族,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根由所在。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汉唐盛世的辉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但近代以来,随着被动地卷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蹂躏和掠夺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衰落的境地。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们不懈的追求和理想。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执政使命、执政原则、执政任务、执政要求等重大问题,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内涵。它表明我们党对执政使命的认识更加自觉,对执政任务的理解更加完整,对执政方法的运用更加科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只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五年前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后,科学发展观于8日公布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列入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正式列入指导思想是党的政治大事件,对于党的全局工作具有方向性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对新华社记者说,科学发展观势必贯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认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好坚持、实践和发展,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实践和发展。回顾十年,中共提出科学发展观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凸显的关键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让中国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发展。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被写入党的文件。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规律的科学揭示向全中国人民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途。实现现代化,复兴中华民族,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根由所在。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汉唐盛世的辉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但近代以来,随着被动地卷入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蹂躏和掠夺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衰落的境地。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们不懈的追求和理想。中国人民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社会条件本身塑造的历史进步的唯一可能性。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也从客观上赋予马克思主义一种特殊的使命,要求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为其发展提供一条正确的道路和一种合理的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历史。经过30年风风雨雨的艰辛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双重理想一定会实现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对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是发出的坚定不移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强声音,胡总书记的报告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创造的光辉业绩。作为一名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我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我们是社会和党的新鲜血液,未来日子里,正是我们大放异彩的时期,我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我们应当做好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专业,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的腾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党的号召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掌握精神实质。以 “四个一定”为指导,克服自身觉得无所作为的心态,端正态度,学好专业知识,要有过硬的技能,更要在不断实践之中开扩创新,面向未来[2]。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养成善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培养创造精神,努力做到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不断提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望未来,立足今日,我们擦亮眼睛,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走过昨日逝去的岁月,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在日子的隧道中穿梭,寻找自己的定位。

英语八大从句类型总结用法有哪些 篇5

从句不能单独成句,但它也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是一个特殊句子,就像一个句子一样。所不同在于,从句须由一个关联词(connective)引导。

根据从句语法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6类。

前四类由于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在句子的功用相当于名词,所以通称名词性从句;

定语从句功能相当于形容词,称为形容词性从句;

而状语从句功能相当于副词,称为副词性从句。状语从句还可以分为条件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方式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和时间状语从句。

主语从句(Subject Clause)

用作主语的从句叫主语从句。引导主语从句的关联词有从属连词、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缩合连接代词、缩合连接副词等。

表语从句(Predicative Clause)

用作表语的从句叫做表语从句。引导表语从句的关联词与引导主语从句的关联词很多都一样。

宾语从句(Object Clause)

在句子中起宾语作用的.从句叫做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分为三类:动词的宾语从句、介词的宾语从句和形容词的宾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是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的主要从句之一,从句作同位语表示与之同位的名词(短语)的实际内容,它的作用相当于名词,对前面的名词(短语)加以补充说明或进一步解释,相当于一个表语从句,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位关系,即主表关系。

定语从句

是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其作用是作定语修饰主句的某个名词性成分,相当于形容词,所以又称为形容词性从句,一般紧跟在它所修饰的先行词后面。

状语从句可分为:

时间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time)

地点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place)

原因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cause)

条件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condition)

目的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purpose)

让步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concession)

比较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comparison)

方式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manner)

十八大惠民政策有哪些 篇6

题目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3至2014上学期

感悟党的十八大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行了深刻归纳和阐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科学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又如,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还如,报告初步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作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新部署突出了“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主题。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十八大报告;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以及新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提出了发展战略要求。报告现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十八大报告更加坚定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一步丰富、明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二:实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即把科学发展观列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走向成熟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形成了党和国家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则是党的建设上的五位一体、第四,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建设”到“建成”,虽然是一字改变, 但切实让我们感受到离达成这个目标不远了。

第五, 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上进行了界定。我们要深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科学发展观的新表述和新定位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实践要求,对科学发展观作了一系列新表述,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等作出了新的阐发,提出了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一是明确把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二是把“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道,确定为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要求全党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三是在十七大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点根本要求: 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报告指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强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就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新的定位。

三小康建设的新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这一目标被称为中国式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目标能按期实现吗?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来看,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9.8万亿元(约6万亿美元),如果翻一番,就是近80万亿元,年均则需要实现7.2%左右的发展速度。达到这个速度应该不是太困难。十六大以来的这10年,我们实现了年均10.7% 的经济增速,今后10年,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7%~ 8%的增长速度是可以实现的。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来看,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翻一番将分别达到38218元和11838元(考虑通涨因素,实际会超出这个数字),年均则需要增长7.2%左右。通过努力,这个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十六大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而这两年,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已经为实现10年收入倍增计划开了一个好头(2011 年,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了8.4%和 11.4%,2012年估计分别为8%和10%以上)。十八大已明确提出了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走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等要求,各级政府在改进民生、提高人民收入方面的努力和政策措施将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是有保障的。四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新话迭出,可圈可点的地方不少。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突出“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主题,明确要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充分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具体来说: 在教育方面,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就业方面,强调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在收入分配方面,在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强调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要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要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强调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五个人心得体会在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中,“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理念的最高标准”等执政理念话题几乎贯穿始终,作为一个普通网民,通过聆听总书记的报告,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党要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就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都是民本思想。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对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是心系群众还是心系自己,是为群众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党员干部政治上合格不合格,作风上过硬不过硬的分水岭。只有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党要有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绩,就必须把求真务实作为第一要求,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全党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古人曰:“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一个领导干部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简单地说就是在具体环境、具体岗位上体现出来的模范行为。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党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要求。修养好廉洁就要知足。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是“福”之所至,无欲则刚,心无欲则人清廉。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要学会坚守,真正做到操守可比寒梅、品格赛过修竹、气节重于泰山,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暨党的“十八大报告”。

[2]《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习近平)

十八大惠民政策有哪些 篇7

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研究述评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 李贽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现阶段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和现阶段民族问题特点,对如何在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基础上,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小康目标的中国梦,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观点和论述。这些发展创新,得到了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并从不同方面和层次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一、从不同方面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发展创新成果的肯定和认同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把握新时期民族问题特点,适应民族团结统一发展规律,满足各族群众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梦想的正确的行动指南。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形态,是指导我们做好民族工作,解决好民族问题的理论保障。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是该理论体系确立的辉煌标志。对于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成果的具体体现,研究者们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王正伟(2014)把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发展创新概括为“九个第一次”:第一次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科学内涵、新的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新思路、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等做了深刻阐明;第一次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文明自觉的高度做了阐释,对城市民族工作做了集中阐述;第一次提出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和民族地区好干部“三个特别”的新标准。他认为这些新阐释、新论断、新决策、新要求,是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集中回答,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王怀强(2015)认为发展创新内容体现在“六个首次提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多民族既是特色,也是发展有利因素;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问题都要解决好;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等。贺新元(2015)从七个方面探讨发展创新内容:对我国各族之间及其与中华民族之间关系的新概括;把精神和法律层面作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要路径;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精神;选拔民族地区干部的新标准;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我国民族工作当前阶段性特征等。还有学者强调,应该深刻认识习近平提出的民族平等是立国根本原则的新的时代内涵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新论断的重要意义。

二、从不同层次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成果的研究和探讨

(一)对党的民族及民族问题理论发展创新的相关研究 民族及民族问题理论是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基础,是我们党结合不同时期民族工作形势和任务,对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重要和基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民族及民族问题理论有了很多发展创新。这些基础理论创新,为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基石。在国家民委民研室编写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2015)和文宣司编写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文章评论集》(2015)中,都有专门章节和文章从把握和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和各构成民族两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上,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国情进行阐释的内容。李臻、金炳镐(2015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四个基本特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三个辩证关系、中华文化的内涵、重要性及认同实现的途径和意义等三个方面,梳理了习近平提出的关于中华民族的新论述。王希恩(2015)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成了中华民族及各构成民族共同的价值和利益认同,要从五个“并存”上把握现阶段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物质与精神两个力量相结合方面把握民族发展规律和方向。丹珠昂奔(2015)强调,要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和多元一体格局纵横两个方面,把握中华民族运共同体的内涵;要把握中华文化构成的全面性和一体性,尊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构筑各族共有共享共建的精神家园。许纪霖(2013)认为,近代以来基于共同的历史文化经验上的中华民族建构,要比基于现代法律政治基础上的国家建构更加复杂和艰难。要在尊重各民族不同宗教和文化特色基础上,寻求建立在“宪法爱国主义”基础之上的国家政治认同,打造一个对内平等、对外开放的中华民族。金炳镐主编的《民族理论前沿研究》(2014)结合习近平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的新观点新论述,对当前民族和民族问题基础研究中的一些错误思潮和有害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

(二)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理论发展创新的相关研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八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打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的阐释上和对道路自信的论述上,构成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体系的理论支柱,又是联结基础理论与民族工作与政策实践的桥梁,是新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国家民委编写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2015)和国家民委党组的《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2014)等,都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阐释和分析。道路信心坚定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郝时远(2013)结合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的相关论述,对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意义、内涵和要求进行了论述。他(2014)认为,习近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从政治方向、制度设计、工作主题、精纽带、民族关系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政治原则。这是最高利益层面解决民族问题所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他(2015)强调,在道路问题上坚定不移的关键,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为它不仅是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而且是党的民族政策源头所在。毛公宁(2014)、金炳镐(2014)等学者结合当前民族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原则要求相抵触的错误思潮和倾向,论述了坚持这些政治原则的必要性和正确性。郝时远、朱伦、常士訚(2013)等学者从国家建构和民族政治发展角度,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理论的一些重大理论原则进行了概念解析、历史对比和实践考察。杨圣敏(2014)在考察和把握我国民族关系现状、形势的基础上,提出要继承和坚持我党历史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优良作风和工作传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黄仲盈(2014)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能够正确、妥善地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问题,促进中华各民族和谐共进的民族关系。

(三)对现阶段民族工作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的相关研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政策的发展创新,主要包括了维护和实现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共同发展繁荣等方面的工作理论与政策,实质上是对党的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全面要求。十八大以来,在这个层次上展开的研究,内容丰富,成果丰硕,热点众多。刘延东(2015)、孙春兰(2015)、王正伟(2014、2015)、丹珠昂奔(2014、2015)等民族工作的高层领导,既是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的参与者、见证者,又担负起民族理论与政策宣传研究的重要任务。他们都结合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要精神要求,从理论研究与政策落实相结合角度,对如何做好新期民族工作进行了分析论述和重点部署。《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相关社论和评论员文章(2014)也对这些重要理论与政策进行了专题论述。民族理论学者们更是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索。

1、关于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董强、金炳镐(2015年)提出,民族地区要把握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共同发展化解涉民矛盾纠纷,坚持教育与法制建设并举,打击“三股势力”。贺金瑞(2014)认为,民族问题治理的实质,就是对当代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治理;总目标是党和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构建和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政治目标是少数民族的民族与国家认同和谐发展;经济目标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社会目标是社会秩序的理想良序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王允武(2014)提出,民族事务法治化要求改进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方式,应从依法行政、依法规范经济开发、培养自治意识和公民意识、突发事件的依法处置、利用本土资源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加强工作。

2、关于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全面小康社会建 设目标。郑长德、钟海燕(2015)提出了民族地区

“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围绕两大重要任务(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和减贫,走包容性绿色发展之路;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制度支撑,扩大经济机会并使之均等分布,保障最低经济福利,稳定与提升环境质量。扶贫工作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刘小珉(2013)认为,贫困成因的多元,决定了反贫困战略和策略的多维;当前特别要重视:通过城镇化进程,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农户土地经营面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素质;促进地区平衡发展。向玲凛、邓翔(2013)在肯定和考察以往反贫困成效基础上,提出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力资本倾斜扶贫资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促进扶贫资源配置机制准市场化等建议。李豫新、张争妍(2013)着眼于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提出立足实际,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协调发展;吸引外资,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创新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推进市场化进程;强化合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3、关于完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平等。雷振扬等著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研究》(2015)围绕民族发展与民族政策的重大问题,通过梳理政策沿革及实践发展,从经济、文化、散杂居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角度对相关政策的坚持与完善提出分析和对策。胡彬彬(2014)认为,我国长期实施的民族优惠政策比所谓的“第二代民族政策”,更具有价值伦理上的优越性和合理性,体现了“实质正义”、“补偿正义”及实现民族地区“积极自由”的价值理念;要结合民族地区“社会需要”对我国民族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黄行(2014)结合新时期民族语言相关文件精神,把调整后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归纳为:民族地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语言国情调查四个方面。

4、关于加强各民族团结统一工作。青觉、吴春宝(2015)认为,加强“人心政治”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就要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上,做到“两个结合”;在“四个认同”基础上,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民族地区的民生建设;推进民族工作法制化进程。吴华敏(2015)提出,要从语言、空间、社会化、传统社群、族际人情交换、市场、职业、治、文化、制度等方面构建民族团结纽带。许宪隆、梁润萍(2014)认为,“四个认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现、历史观,能够为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也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思想武器,要及时消除和遏制那些导致“四个认同”趋弱的负面因素的影响。

5、关于城市民族工作。沈桂萍(2015)认为,当前城市民族工作需要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动态管理、就业规划与指导、社区聚居中的“社会区隔”、民族意识复杂化、现代化一体性与多元诉求矛盾等问题给予特别关注。她(2015)提出,要从民族工作体系、从业结构、社区混居模式、文化建设模式及民族团教育格局等方面着力建构“嵌入式治理”的城市民族工作模式。严庆(2015)认为,少数民族人口融入城市,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融入等多方面,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进程,并依赖于政策允可。郑信哲(2014)提出,为了让少数民族人口能够顺利适应城市,需要从上到下,包括中央政府、城市政府及社会、少数民族流出人口及流出地政府等,各相关方的共同努力。

6、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王苏敏、陆鹏、中和(2015)认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坚强有力;要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王希隆(2015)认为,“三个特别”是新时期衡量民族干部合格与否的试金石和标准。王永才、田艳提出了扩大民族岗范围、干部选拔施行少数民族特考制度和加试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化知识的内容、加强民族干部的民族政策与法制教育、加大培训和挂职锻炼力度等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措施。龚志祥(2015)提出,要加大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掌握其成长动态,完善其成长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其合理有序流动,加强民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

总之,近年来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发展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所体现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在对民族及民族问题等基础理论研究上,原创性、系统性、深刻性还有提升和开拓的空间;二是在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理论的研究上,依然需要结合“八个坚持”的基本内涵,从民问题“一个发展,三个关系”(即民族发展,民族相互间关系及民族与国家、阶级间关系)的角度对其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进行系统建构和探索;三是对现阶段民族工作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的相关研究上,还有待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的民族平等、团结统一、共同发展繁荣角度来全面系统地整合和提升。

三、全面系统把握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成果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与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能够把我们党解决新时期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论及政策成果进一步体系化和理论化,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楚、深刻地理解其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形态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结合不断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来推动理论的发展创新,更加彰显和发展其中国特色,从而始终牢牢把握党的民族理论的先进性,增强其发展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二是能够使我们增强坚持和运用党的民族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加清醒地认识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更加从容地应对变化多端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民族问题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当前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与发展研究现状,笔者认为在研究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上,未来应该更多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角度,全面系统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成果和重要贡献的历史地位。当代中国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领导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民族国情和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被60多年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实践证明了的关于解决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成果和重要贡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国情和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新认识和新总结,是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民族工作的新思考和新部署。毋庸置疑,一方面,这些创新性的认识、总结、思考和部署,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在新时期重大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其最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研究和探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与发展,究竟是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其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民族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已有成果间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的关系。这样的研究,应该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成果和重要贡献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我们认为,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和高度来考察和认识,才能比较全面系统把握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成果和重要贡献时代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是要重视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体系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联的分析和把握。以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为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的民族工作实际和要求,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发展创新,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我们认为对新时期的这些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探索成果可以用“习近平民族理论与政策”来命名,其相应的科学内涵包括了: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对中华民族及其构成民族的分层把握,对其相互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国情的准确分析;对当代中华民族及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概括;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八个坚持”基本内涵的高度总结;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下做好民族工作的方向的把握等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从逻辑体系建构上讲,是从对中华民族本体两个层次结构的考察出发,通过对其自身发展及相互间关系、及其与国家和阶级的关系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得出新时期解决当代中华民族问题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道路;进而在民族工作方向上明确,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平等、团结统一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这三个根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通过创新完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强调要紧扣民生抓发展,争取人心促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中国梦,提供扎实牢靠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前进动力。这些理论原则与政策要求,就基本形成了从民族问题基础理论到基本原则,再到具体民族工作实践及政策要求的成熟、完整的新体系框架。这些内容构成了对“习近平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内容。在对该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基本内容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条件下的民族工作实践要求的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关于如何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研究,如何促进民族地区跨越数字鸿沟的研究,如何使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和提升其在全国统一市场中的地位的研究以及如何加强民族工作法治化,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同时,还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其对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关系建设的影响和对策。这些都是我们新时期研究该课题的增量和难点所在。

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对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体系进行国际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论证该理论体系的合理性、先进性和优越性。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与发展中所包含和体现的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只有放在当代世界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历程及其历史经验的比较中,才能突显出其对于解决我们自己民族问题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才能突显出其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品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所以,在对“习近平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上进行这种比较研究,一方面要求我们既要能进行同类比较研究,即放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中与其他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比较,通过总结其他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在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从中发现和提炼能够指导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领原则。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能够进行异类比较研究,即与那些社会性质不同但民族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比较,从中探索和思考他们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中所包含的合理性原因和进步性因素,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研究内容。

上一篇:庆丰学校关于做好迎接省督导评估下一篇:校园寻宝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