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

2024-10-26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精选8篇)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 篇1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其实就是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而言之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东星资源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一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我们按照国家政策,在4月17号组织同学们学习资助政策主题班会。我们从而进一步感受着国家和学校给贫困学生送来的温暖,助学金,贫困学生减负……一项项优惠,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资助大学生惠民政策。

国家助学金意义深远,它为贫困学生带来了新的憧憬与向往,为发展提供了新一轮的机会,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祖国给了我们宽广的发展前途,是社会的发展助学生们前进,感谢这和谐的政策,也许在前面要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但我们的心却无比的坚定,是伟大祖国的助学政策.。我们真的很感激,并深切地体会到国家的政策落到自己身上的那种感觉,国家也在无时无刻的关注着我们这些贫困生。从此,我不在悲观,换一种眼光看世界,就会发现这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一切仿佛都变美好了,我们在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起来,对这个世界充满感激,而不是消极,让贫困生开始变得乐观起来,生活也似乎变得美好起来了,国家的资助就像一缕阳光,穿透了**阴霾的天空,照亮了我们的心,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动。国家的政策,帮助我们能更好的顺利完成大学四年,让我们能减轻金钱带来的压力!

党和政府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也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灵的慰藉,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让我们受资助的同学安心学习,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挑战生活,挑战自己,感谢国家和学校的助学政策,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减轻了我家的经济负担,让我们更好的成长。感动国家和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如此无微不至。它像一阵及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减轻我们在家的经济负担,使我们贫困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生活中去。如此细微的关怀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温暖,让我们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给予的关爱。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更多美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所以,在这里,我们感激党和国家完善的奖助学体系。感谢老师的支持和同学们的包容,感谢这一路帮助过我的人,让我顺利的成长,走到今天,在大学余下的时间里,用心学习,各方面不断充实自己,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得基础。助学政策,助我成长。我们也尽力的去灌溉我的梦想,虽然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但我们也愿意相信这就是最好的未来。让该盛开的色彩每种色彩在我的生命里盛开。

祖国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做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愿为祖国贡献光和热,这是我们的承诺,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容我们退缩。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我们有勇气和自信走好未来的路,我会用青春的激情和毅力创造更加炫丽的明天,让我们为明天的美好更加努力。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与关爱中,我们要时常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自立自强,用智慧和知识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帮助我们的人!我们为生活在这样拥有爱的国度而自豪!对于国家给予的各种物质资助,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对得起这助学金,绝不负党和国家,不负学校及老师对我们期望,不负青春的誓言,本着自强、自立、自信的人生信条,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充满信心的心态!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二

1.学前教育资助:在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给予保育教育费和生活费资助500元/生·年。

2.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两免: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一补:即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为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生·年。

3.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对正式学籍的普通高中全日制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费用进行补助,标准为1500元/生·年。

4.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籍或户籍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所有一、二年级农村学生(不含家住县城的县镇非农学生)进行资助,标准为1500 元/生·年。

5.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免除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属于我省户籍的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学费;外省户籍学生执行国家免学费政策,即公办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和民办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免学费标准为2000 元/生·年。

6.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4元,每年按200天执行。7.生源地助学贷款:从20**年起,贷款金额从以前每生每年贷款6000元的标准上提高到每生每年8000元。咨询电话:0851--37223331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三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伊宁市教育系统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教育惠民”的各项政策,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立行立改,切实改善教育民生。

适龄儿童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伊宁市根据国务院、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将城区14所小区配套民办幼儿园调整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一举措,扩大了城市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教育惠民”政策的红利。

幼儿家长邵琪说:“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政府出台的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政策,是一项特别好的惠民政策,能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家庭带来实惠。”

滨河金太阳幼儿园作为14所调整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之一,积极做好转型期的各项的工作,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园内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伊宁市滨河金太阳幼儿园园长汪丽敏表示,金太阳幼儿园将一如既往地用最优质的教学理念去服务孩子,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学前服务,让家长满意,让社会认可。

南岸新区中学地处伊犁河南岸,学生来自于奶牛场场部及周边社区的居民子女,没有公交车通行,学生上学最远的要走10-16公里。学校党总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听取民意,积极与市公交公司协调沟通,解决了学生上学乘车难的问题。

现在,学生乘坐公交车准点上学和放学回家,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有了保障,也有了更多学习和课余活动时间。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 篇2

为全面系统了解中央教育各项惠民政策在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情况,2012 年末,中纪委、监察部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委托甘肃省牵头,西部6 省参与,就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教育惠民政策的监管体系进行专题调研,甘肃省牵头组建课题组。课题组在甘肃省内的调研包括L市等3 地市,对于地方政府施行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一、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

1.含义与意义

我国学者袁振国将教育政策界定为一种行为准则,即“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2]。张新平将教育政策视为教育权利和利益问题,即“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的政治措施,是有关教育的权利和利益的具体表现”[3]。孙绵涛则认为,“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4]

结合以上定义,课题组将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界定为:国家为了维护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减轻困难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实现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有关义务教育方面的行动方针、政策措施、规章制度。

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实质是国家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将国家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将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履行好,政策倾斜于中西部地区和困难群体。追求的是教育的公平与平等,为的是国家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的公民必须要接受的教育,政府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为切实保障百姓利益,制定了一系列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主要目标是普及义务教育、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这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体现。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在整个国家层面进行,起宏观调控作用;地方政府也有相关配套实施措施,但从法律层面来讲,地方政府的政策全部都是在中央政策框架之内的具体细化。本文将以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为主,研究起始于2001 年截止到2011 年的中央教育惠民政策,并结合案例地区的实际进行分析。

2.具体政策和特点

统观从2001 年至2011 年的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我们可以发现政策更多的是涉及西部地区和农村,政策实施以国家的经费投入和补助为保障,涉及了校舍建设、学杂费减免、生活补助、免费提供教科书、营养餐计划。归结到一点便是政府将财政经费倾斜投入到薄弱地区和学校以提升当地义务教育的水平,资助学生上学、改善学生膳食营养,很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本质追求和目标。

二、案例的选择与思考

1.L市的具体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多一穷”

(1) 多民族多宗教:L市共有30 个少数民族,2010 年我国人口第六次普查,L市少数民族人口117.38 万,占总人口的60.3%;L市境内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俱全,以伊斯兰教为主。信教群众180 万人,其中伊斯兰教114万人。

(2)整体穷困:受干旱半干旱和高寒的气候条件影响,生活条件艰苦,人均耕地1.07 亩,人地矛盾严重;全市8 县市经济发展整体滞后,人均收入低,农民可支配收入更少,全市贫困人口达90.02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60 万),贫困面达52.04%;劳动者素质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62 年,农村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5%,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高达40%,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更为低下,普遍缺乏致富的办法和技能,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13 年L市财政收入21.91 亿元,财政支出达到171.15 亿元,财政自给率仅为12.8%。

2.现实中的思考

L市的实际情况导致其教育发展的条件滞后,义务教育的推行工作相当艰巨。如果没有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仅依靠当地政府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的。人民尚在贫困线上挣扎,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贫辍学和因学返贫情况比较突出。L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远低于义务教育法定年限,民众思想意识的落后只能通过教育解决。鉴于L市独特的情况,研究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显得尤为必要。

三、L市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实施情况

1.校舍改造和校安工程

得益于甘肃中英基础教育项目,L市4 个民族自治县的校舍建设得到极大提升,截至2006 年已为4 个县改扩建中小学校190 所,修建校舍5.7 万多平方米,占4 县中小学校总数的28%。同时,中央政府的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校安工程陆续施行,从当地教育局统计得知,目前L市已无危房校舍问题,即便是农村教学点也是砖混结构的教室了。

2.两免一补

2005 年L市农村中小学开始施行“两免一补”政策,至2014 年L市“两免一补”生均经费标准:小学生每年生均600 元,初中生每年生均800 元,寄宿生统一补助生均1250 元,课本费补助每年都在变化,生均经费标准在不断提高。当地教育官员反映: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切实保障了百姓的权益,民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高了,入学率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女童的受教育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惠民政策对于普及义务教育和提高人口素质起了很大作用。当地政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严禁学校变相收费。对于困难生和寄宿生也按照规定补助,上级政府要求建立和完善困难生信息系统,建立困难生档案和学籍信息,严防骗补、漏补情况。目前省、市、县三级已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很大层面上仰仗该机构职能的发挥。2013 年,L市从春季学期开始,全部37966 名普通高中生享受到了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政策。这是地方政府对于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延伸和对接,更好地推进了当地义务教育发展。

3.营养餐计划

2011 年秋季,L市所属省列入营养改善计划的58 个国家试点县(区)都全面落实了营养改善计划专项任务。

L市G县利用县财政资金,为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配套了馒头机、灶台、冰箱和留样柜等设备。

L市L县为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管理,2012 年先后对480 多名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并督促210 所学校办理了食堂经营许可证、为257 名从业人员办理了健康证。确保了全县学校春季学期40083 名学生、秋季学期41063 名学生开学第一天吃上营养餐。L县教育局建立了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专人动态监控,资金专款专用、单科设账;创新“三账十五表一日志”管理模式,编印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手册、食品规范化管理手册;加大督查监督力度,采取领导包片、督学包乡、干部包校措施,先后对学校集中督查8 次。并进行专项考核,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210 个。目前,已形成“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靠实、环节严密、实名管理、多方监管、台账明晰、分班供餐、讲究卫生”的供餐模式。

4.生活补助

L市各县民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对于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支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一定改善。学校入学率有了提高,学生稳定性加强,辍学现象减少。免除学杂费、住宿费特别是生活补助为家庭减少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观念有所改善。学生所在班级按学校分配名额进行选举,学生开具证明后班级选举决定,补助金由银行打到专门的银行卡中供学生生活花费。

四、L市政策实施的问题与不足

L市在实施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过程中,也显现出现实的困境和政策执行的矛盾,大致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政策的宣传问题

国家一系列义务教育惠民政策颁布下达,地方政府首先就是要进行政策宣传以使民众了解和支持。而在实际调查中,民众对于这些政策大都一知半解,只是学校说不要钱还可以吃营养餐所以便送孩子上学。学校内部的宣传也不是很到位,多半依托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学校的板报、宣传栏也未起到很大作用。教育部门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对于新闻媒体的运用较少,主要形式为召开会议、张贴宣传画等。政府对这些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就会影响惠民政策受众的利益,民众的口耳相传和学校的倡导鼓励成为政策宣传的“主战场”。要想真正发挥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功用,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而且要正确引导民众的价值判断,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关乎民族未来和个人发展,应当避免民众的误解、误判和变相利用。

2.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校安工程、营养餐计划、学生生活补助等政策都是涉及经济利益的关键政策,经费资金的下拨和使用尤为关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1)学校全部改建成了楼房、砖房,但是配套的基础设施并未一起建设起来,学校只是拥有了教学楼和宿舍楼,但是供水、供暖设施短缺,校园操场及活动设施不完善;学校卫生室和活动室几乎没有建设,学校食堂建设也参差不齐;校园监控系统未能配备,学生安全没有监督保证。

(2) 营养餐补助资金的下拨时间缺少制度规定,下拨的延误造成学校资金紧张和两难境地,一方面学校无法及时采购发放营养餐,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就要责怪批评。补助标准制定不合理,补助经费过少。营养餐的补助标准一刀切,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年龄段营养需要。虽然国家严格规定每一分钱都要让学生吃到肚子里,但是运输费用和“留样”保管设备、食堂建设和人员聘请都没有相应资金配套,学校在营养餐的实际执行中困难重重。很多教师成为辛苦的劳动者,负责了营养餐的各种具体工作;地方教育部门有事权无财权,无力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但却要承担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中央政府的营养餐计划经费资金在实际使用中的“拮据”,造成了地方的营养餐困局。

(3)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住宿费的免除以及提供教科书和困难补助,这点确实给了老百姓实惠,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家庭的教育支出,极大地提高了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但是困难补助的资助面太窄,有名额限制,对于L市这种贫困面较大的地区,分配的公平性受到极大关注。然而对于名额的选定标准没有一定的依据,各学校依据名额进行分配,然后进行班级评选。我们无法追查每一位受助同学的具体家庭情况,对于资助政策的实施也只能按学生比例分配名额,其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待人深思。

(4) 对于政策涉及经费的使用和监管缺位,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全部与教育经费有关,L市和所辖县虽然都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但是人员的配备不齐,缺少专门的财务审计人员。教育行政部门与财政部门、银行、学校之间权责不清,监管主体缺位。没有一定的监管问责制度,挪用资金和资金下拨延误情况出现时推诿责任,对于惠民政策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地方意见的反馈,没有一条很好的渠道,政策的改进机制并未形成。

五、对策与建议

为了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更好实施,结合政策的最初制定愿景和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对于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省级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资金充足

面对L市在实施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时所出现的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L市财政自给率低,必须依靠上级财政的支持,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应当予以财政补贴。国家在教育经费统筹的问题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正在逐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统筹管理机制。学校相关设施和服务人员的缺少是资金的问题,经费补助标准的高低和范围大小也受到经费制约,资金的充足是实施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重要保障。

2.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惠民政策施行的法律法规

面对国家补助资金和经费的下拨延误问题,L市教育行政部门束手无策。如何保证惠民政策的顺利执行,特别是资金的准确到位?政策的施行要依靠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保证,我们呼吁国家权力机关要重视教育立法,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我们更要完善教育立法,使政策的施行有法可依、依法进行、违法必究,让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在法律的天空下畅行无阻。这一系列法规要包含行政问责的具体要求和问责主体,要以法律形式确定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规范,法律制定经费标准促使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使我国的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3.完善和配备相关监管机构与人员

义务教育惠民政策的实施依托教育行政部门,而实际的教育部门人员配备参差不齐,具体执行中主体也不是很明确,即便分配了责任主体,财务审计人才缺乏,对于经费的使用动向不能很好掌握,也会造成政策的施行不畅与混乱。学校内部财务制度混乱、财务人员配备不全,缺少审计监督。惠民政策全部与资金有关,教育部门内部的财务力量有限,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对于下拨经费有效管理是很必要的,地方政府应当合理审定人员编制,保证人员的到位。

4.政策的制定施行要上下通畅

教育政策的制定、施行和管理,必须在实际运行当中去检验和完善,政策的制定与主客观环境存在偏差就需要进行调整改进。国家在制定义务教育惠民政策时考虑到了中西部和农村的特殊情况,因此政策的推出也表现出地域性和倾斜性。然而,国家在确定具体经费和补助标准时“一刀切”,没有考虑政策在地方施行的实际情况。中西部不同省市、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一定差异,在制定补助数额时并未体现地域差异和倾斜照顾。L市属于贫困面很大的地区,补助范围有限使一部分困难学生无法享受到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地方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生问题却没有很好的协调反馈机制,政策受众的意见和期望无法及时上传至政策制定者,政策调整受到滞后,一旦产生社会问题将倒逼政府履行职责,势必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政策的更好实施需要得到保障:确保经费充足、加强立法监督、建立行政问责、配备人员设施。这不仅是L市在政策实施中所需要的,也是中央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完善的可能途径。

参考文献

[1]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http://www.js.xinhuanet.com.

[2]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张新平.简论教育政策的本质、特点及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1999(1).

[4]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5]陈永.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县级监管机制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禄丰县落实惠民政策保障教育民生 篇3

一是有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入学校指导督查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宣传公示、食堂建设等工作;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餐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知晓率;按照学校招标区域分批分期组织全县中小学校校(园)长、总务主任、报账员、营改管理员开展学校财务管理暨食堂食品安全培训;完成178所学校47 164名学生的大宗食品公开招标,进一步完善了资金核算、食品采购、食品安全等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食堂食品安全。

二是校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系统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 600万元。稳步实施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食堂建设、学前教育校舍改建、B、C级危房加固改造等工程项目。拆除D级危房15.4万平方米,闲置封存及改作他用4.2万平方米。

三是完成了全县3 545 名代课教师、3 313名原民办教师和10名离岗退养教师共计6 868名教师生活补助费兑付工作,共兑付资金3 433.75万元。

四是“两免一补”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年下达发放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金2 771.17万元,24 354名中小学生享受补助;为51 431名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免费教科书资金550.75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204.98万元,1 971名普通高中学生享受补助。组织完成生源地助学贷款977人次,办理申贷资金572.584万元。

五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方责任险全面得到落实。全县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所高中学校、54所幼儿园(学前班)共计15 322人办理了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方责任险,投入资金76 610元,为妥善化解各类校园安全事故责任风险奠定了基础。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 篇4

为不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程,近日平塘县教育局印制了6.2万份《平塘县教育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明白卡》,分发至55000余名学生和3000多名教师手中,让所有师生明白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同时分别呈送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发至县内涉教部门,各镇(乡、街道)及各村组所有干部手中。让全县所有民众都能知晓了解党的教育惠民政策,扫除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的“盲区”和“死角”。该明白卡详细列出了当前国家有关教育惠民政策,共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五个学段,内容包括政策享受对象、补助标准等方面,清晰明了,让人一看就懂。

据了解,此次印制发放的“明白卡”为2014年发放“明白卡”的升级版。“升级版”明白卡较老版有四大亮点:一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补助标准由3元每生每天增至4元每生每天;二是普通高中对贫困生补助由“一助”升级为“两助三免(补)”;三是中职学校对贫困生补助由“一助一免”升级为“两助三免(补)”;四是新增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在校农村贫困学生精准扶贫项目。

如何落实惠民政策 篇5

惠民政策的落实是我们民政的中心工作,此项工作落实的好坏,关乎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体现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为了把各项惠民政策充分地落到实处,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抓公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专栏、手机网格信息等形式,采用开院坝会议、培训发放宣传单等方法,把低保、五保、优抚安置等每项惠民政策宣传到广大人民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二,抓程序。采用入户调查、量化打分、听证评议、张榜公示等严格的程序,杜绝低保评定中的政策保、人情保、关系保、维稳保,让该享受的一个不漏,不该享受的一个没有。把问题解决在过程中,把矛盾消化在萌芽中,把不公平处理在初始中,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

第三,抓监督。由局党组牵头,局纪检组负责,成立内部审计小组,定期不定期审计各项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将检查、监督结果置于阳光下。同时把享受惠民政策的对象公布在人民群众的视线中,让群众监督、让舆论监督,让社会监督。让人情关系、优亲厚友者无处藏身!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群众的青睐,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赢得人民群众的好评。

第四,抓查处。对弄虚作假,优亲厚友,享受人情政策、关系政策、金钱政策的人,举报一个,核实一个,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姑息,绝不迁就。用铁的手腕、铁的手段从来查处。

民政惠民政策 篇6

凡具有泸水市户籍的城乡居民,符合政策规定的均可享受以下惠民政策,结合民政部门职能职责,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社会救助政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特困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政策、高龄补贴政策、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优抚政策、义务兵家庭优待金补助政策、老乡干部生活补助政策、殡葬火化补助政策。

一、社会救助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凡持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的居民,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7年3175元/年/人)的困难家庭,均可按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具体步骤如下:

1、由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2、村级评审委员会成员入户调查;

3、村级评审委员会召开民主评议会;

4、村级评议会通过后,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5、乡镇入户率要达到100%,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市民政局审批;

6、市民政局按不低于30%比例抽查,经审核通过后公示(7天)无异议的给予批准享受。

我市农村低保实行分类分档救助,2017年7月1日起A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240元、B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165元、C类保障对象每人每月120元。实行“动态管理”,对重点保障户(A类)每年复核一次;对基本保障户(B类)按半年复核一次;对一般保障户(C类)按每季度复核一次。

1、A类:将家庭中具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家庭生活常年陷入困难的建档立卡极困家庭列为重点保障户(A类)。

2、B类:将因年老、残疾、患重特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原因,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建档立卡家庭列为基本 保障户(B类)。

3、C类:将因其他原因造成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保障标准的一般困难家庭列为一般保障户(C类)。

应纳入农村低保的对象为12类:一是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即扶贫部门精准识别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可在一定的过渡保障期内一般在3至6个月内继续保留农村低保待遇,帮助其实现稳定长效脱贫,回报周期较长的产出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根据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通知》(民发152号)最新要求,在脱贫攻坚期内,宣布脱贫后,对于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宣布脱贫后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保”;二是困难残疾人家庭(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困难家庭;按照“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根本标准聚焦完全残疾、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以及困难残疾人、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对困难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三是患重度精神病的困难家庭(即家庭成员具有州级以上精神病专科诊断书,且生活困难的家庭);四是多残家庭(即家庭中有2人以上残疾人,且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五是重特大疾病家庭(即家庭成员中患有癌症、白血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脑瘫等重大疾病,治疗费用支出较大严重影响基本生活,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六是常年患病家庭(即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患病,且群众公认并具有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的困难家庭);七是变故家庭(即因突发天灾人祸,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八是子女上学家庭(即家庭有子女2人以上就读于高中或大学以上学校,造成其家庭支出增加,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九是单亲家庭(即丧偶、离异且子女就读于高中以上学校或本人常年患病并具有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的困难家庭);十是父母双亡、由亲属抚养的未成年人(即未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或孤儿待遇的人员);十一是困境儿童(即户籍在我市辖区内流浪的未成年人,因其他原因暂时失去生活依靠的未成年人,包括父母服刑或戒毒期间的儿童、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十二是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困难家庭。

不得纳入农村低保的21类对象:一是家庭收入明显增加,且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2017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175元以上的家庭;二是家庭成员中有在岗在编财政供养人员或离退休人员的家庭(特殊情况除外);三是家庭成员中有现任“村三委”干部的(若有特殊情况其家庭要享受低保的,必须说明原因及情况,并必须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备案);四是在城镇拥有自建房或购买商品房、门面房、街道有房屋出租的家庭,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家庭;五是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承包土地、山林或不按规定程序私下非法转让土地、林地等,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的;六是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七是家庭成员中的死亡人员、失踪人员;八是拥有3万元以上大额存款或价值3万元以上机动车辆的,如:小轿车、面包车、拖拉机、大型营运车、挖掘机等(贷款购买的包括在内);在异地购买商品房(贷款购买的包括在内),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九是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的;十是因赌博、吸毒等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十一是弄虚作假、瞒报谎报,但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十二是为享受低保政策故意分户、并户,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或为获取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将户口迁入村组的空挂户;十三是自建钢筋混泥土结构楼房,且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0平方米或自建砖木结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易地搬迁的建档立卡家庭不包括在内),以及对住宅进行高档装修的家庭(贷款修建、装修的包括在内);十四是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困难家庭的家庭;十五是户籍在本市辖区内,但1年以上不在户籍居住地居住且不参加村委会组织公益性劳动的人员(在校学生除外);十六是经他人举报经常组织人员在家中或在公共场所赌博的人员家庭;十七是经过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群众有异议、反映强烈、举报的;十八是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不配合工作人员调查、核查家庭收入的家庭;十九是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及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提供虚假申请或证明材料的家庭;二十是五保、孤儿已经纳入特困人 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适用低保政策;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不再适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不得双重享受;二十一是其他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不符合享受低保的。

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监督评议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和差额补助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真正做到“按户施保、应保才保、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二)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具有我市户籍的农村居民,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或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均可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经市级民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政策。

1.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但是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2.无劳动能力的。

2017年7月1日开始,集中供养和城市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为540元/月.人,农村分散供养的特困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为455元/月.人。

(三)城乡特困医疗救助

我市现行民政医疗救助主要面对有当地户籍,市、乡两级民政部门最终核定的民政对象(包含:特困供养人员、民政部门备案在册的优抚对象、60年代初精简人员和在乡老干部“农村原大队一级分离职半脱产干部”、享受城乡低保政策人员、其他参合居民突患急危重疾病支付费用较高的困难家庭人员、我市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治疗的费用、外来流浪精神病乞讨人员在我市辖区内精神病院产生的医疗费用)。我市医疗救助,在市内协议医院实行“一站式”救助,协议医院以外住院不给于救助。

救助方式:

(一)资助参保和参合。对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对特困供养人员、享受孤儿保障待遇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全额资助,对纳入城市低保人员及除建档立卡户和卫计局资助参保人员外,其他所有农村居民每人每年资助70元);

(二)住院费用和慢性门诊费用救助。根据规定的对象和标准,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救助对象:

(一)特困供养对象。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三)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人员。

(四)其他城乡参保参合居民突患急危重症疾病支付医疗费用较高的困难家庭成员。此外,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救助。

救助标准:

(一)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救助起付线,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达不到90℅的,提高医疗救助报销到90℅。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仍然超过泸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办法实行兜底保障;

(二)低保户在“一站式” 协议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实施“零起付线救助,报销比例及报销方法如下:

1、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90%比例给予救助。

2、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80%比例给予救助。

3、州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按70%比例给予救助。我县辖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患者先行垫付,报销比例为: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全自付费用除外,后到民政部门按70%比例给予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当年无论住院多少次,每人每年累计救助金额封顶线为10万元。

患慢性疾病救助:低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经医保中心补偿后,全自付部分除外,按70%给予救助,但年内累计每人救助金额封线为10000元。

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对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治疗或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费用,经医保或新农合补偿后,按100%比例给予救助,无封顶线。

对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适当酌情救助:持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卡》的群众因患大病住院治疗费用全自费除外的自付超过1万元以上的,根据家庭的具体困难情况给予适当的一次性特殊救助,自付部分在10000~15000元的给予1000~5000元救助;自付部分在15000~25000元的给予5000~10000元救助;自付部分在25000~35000元的给予10000~15000元救助;自付部分超过 35000元的给予20000元救助。除特困供养人员在院治疗费用和精神病人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费用无封顶线外,其他救助对象每人每年救助封顶线为20000元。

审批程序:(一)住院医疗救助程序。属于医疗救助限额内的费用,由协议医疗机构垫付或从预拨的救助资金中支出,民政部门定期与协议医疗机构结算。

(二)救助对象需转诊到外地医疗机构就医的,经医保机构同意,在就医后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费用补助,民政部门按照简化手续、方便快捷的原则办理,给予救助医疗费用。

资金发放: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代理金融机构,直接支付到个人的账户。

(四)城乡临时救助

我市城乡低保户家庭、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其他符合救助的特殊困难人群,均可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提出临时救助申请。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提出申请,一个家庭每年接受临时救助的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2018年起乡镇每次救助标准在100—1000元之间,市级每次救助标准在100—5000元之间。

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

凡属我市城乡户籍居民,0-18岁未成年的社会散居孤儿、机构养育儿童、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重病、重残、失踪、服刑或者双方重病、重残、失踪、服刑)均可享受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城乡未成年社会散居孤儿、机构养育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由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民政业务窗口提出申请;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由监护人持国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具的医学证明,直接向所在地市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市民政部门将信息材料汇总后,统一将基本信息录入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扫描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待州、省、民政部三级审核通过后即可享受基本生活补助政策。2018年社会散居孤儿、实事无人抚养儿童、贫困家庭儿童(艾滋病感染儿童)补助标准为每人1069.41元/月(其中:中央和省级配套895.15元/月;州级补助34.85元/月;市级补助139.41元/月),机构养育儿童补助标准为每人1769元/月(其中:中央和省级配套895.15元/月;州级补助174.77元/月;市级补助699.08元/月),无城乡差别。

3、老年人高龄补贴及长寿补助

具有我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年满80周岁至99周岁可享受老年人高龄补贴,现行补贴标准为75元/月/人;年满100周岁及以上可享受长寿补助,现行补贴标准为700元/月/人。

4、残疾人“两项补贴”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对象具有泸水市户籍的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长期照护支出,对象为具有泸水市户籍,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长期照护是指因残疾产生特殊护理消费用品和照护服务支出持续6个月以上时间。

申领程序:残疾人的法定监护人、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义务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委托人可以代为办理申请事宜。申请两项补贴应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提交户口本、身份证、低保证原件及复印件等有关证明。经乡镇初审,残联审核,民政局审定,审定合格材料报送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目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每人每月5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残疾每人每月70元,二级残疾每人每月补助40元。

5、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生活补助政策

根据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财政厅转发《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文件的通知》(云民优〔2017〕22号)文件要求,现行补助标准为:

1、在乡老复员军人: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补助标准为955.2元/人/月。

2、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1954年10月31日试行义务兵兵役制度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服现役期间患病尚未达到评残条件,并有军队医院或部队证明,经部队批准退伍的人员,补助标准为500元/人/月。

3、残疾军人:持有部队军以上单位后勤卫生部门审批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和有关评残手续材料的,确认为残疾军人。

4、伤残人民警察:持由云南省民政厅审批评定残疾等级后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的,确认为伤残人民警察。

5、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持有云南省民政厅审批评定残疾等级后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证》的,确认为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补助标准为:一级因战6071元/人/月、一级因公5879无/人/月、一级因病5687元/人/月;二级因战5494元/人/月、二级因公5205元/人/月、二级因病5011元/人/月;三级因战4821元/人/月、三级因公4530元/人/月、三级因病4244元/人/月;四级因战3951元/人/月、四级因公3567元/人/月、四级因病3277元/人/月;五级因战3087元/人/月、五级因公2698元/人/月;五级因病2506元/人/月;六级因战2412元/人/月、六级因公2282元/人/月;七级因战1834元/人/月、七级因公1640元/人/月;八级因战1157元/人/月、八级因公1060元/人/月;九级因战961元/人/月、九级因公772元/人/月;十级因战675元/人/月、十级因公578元/人/月。

6、烈士遗属:持有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的烈士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烈士遗属,补助标准为1928元/人/月。

7、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持有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的,因公牺牲军人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因公牺牲军人遗属,补助标准为1655元/人/月。

8、病故军人遗属:持有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发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的病故军人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确认为病故军人遗属,补助标准为1557元/人/月。

9、参战退役人员:在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并参加过“民政部(民发[2007]102号)文件”中规定的14类军事行动,手持退伍证(复员证),回农村务农或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退役人员,确认为参战退役人员,补助标准为550元/人/月。10、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月标准为:服役年限×30元(如当兵2年退伍且年满60周岁,应享受月生活补助为:2年×30元=60元)。

6、义务兵家庭优待金

根据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军区司令部《关于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云民优〔2016〕1号)号文件规定,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实行城乡统一标准,按不低于上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确定,2018年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每人每年9300元(2017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96元×30%﹦9300元年/元)。高校学生入伍前户籍与就读学校同属我省但不同市(市、区)的,优待金由入伍前户籍地负责发放。

按照《云南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12〕135号)及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发放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怒政办发〔2012〕148号)文件规定,“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经费,市级财政应承担每个退役士兵每年1200元一次性经济补助费”。

7、老乡干部生活补助

老乡干部是指1984年农村区、乡体制改革前担任过小乡、管理区、小公社、大队正副党支部书记、正副乡长、正副大队长、正副主任、文书、武装干事职务,离职时领取国家半脱产、全脱产补助,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人员。老乡干部补助标准为:任职6-10年综合补助标准为70元/月;任职10-15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28元/月;任职15-20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33元/月;任职20-25年综合补助标准为138元/月。

8、殡葬火化补助政策

凡具有泸水市户籍、且不能享受国家规定丧葬补助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死亡后在殡仪馆火化的,可到市民政局申请一次性火化补助1000元。

教育惠民政策心得体会 篇7

一、合理确定大病慢病门诊统筹支付政策

针对大病慢病 (门诊规定病种) 门诊统筹, 我市实行的是准入制、限额制、比例分担制等政策。最初只确定了2个门诊规定病种, 现在已经扩大到30余个。统筹基金实行限额支付, 根据病种医疗费用高低分设三档, 一档每年由统筹基金支付10000元 (如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治疗等) ;二档每年由统筹基金支付5000元 (如血友病等) ;三档每年由统筹基金支付1000元 (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如一人患多种门诊规定病种, 统筹基金支付限额可以累加兼得。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按定点医院等级设定, 一级医院达80%, 二级医院为70%, 三级医院为60%。

门诊规定病种由2个增加到30多个, 既解决了原先控制偏严的问题, 又没有放弃“量力而行”的控制原则, 在确保基金承受能力的同时, 又满足了更多参保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使制度的保障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适时调整普通疾病门诊统筹政策

针对普通疾病门诊统筹, 根据2009年人社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 (人社部发[2009]66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的要求和外地经验, 我市先期出台的普通疾病门诊统筹政策规定:起付标准年累计300元 (不包括大学生) ;门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50%;支付限额年累计300元;药品目录支付范围仅限于执行零差价的307种国家基本药物;诊疗项目支付范围仅限于我市制定的73项门诊统筹诊疗目录。

通过一年的运行, 发现上述政策对参保人员的吸引力不大, 门诊统筹基金结余过多, 没有达到最初设计的减轻参保人员 (特别是困难人群) 门诊医疗费用负担的目的。同时, 也让我们看到了调整的空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依据人社部《关于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问题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1]59号, 以下简称“59号文件”) 的要求, 于2011年将起付标准由年累计个人先支付300元调整为每月20元;将门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50%调整为55%;将支付限额由年累计300元调整为每月限额支付80元, 年累计最高支付960元;将药品支付范围由仅限于执行零差价的国家基本药物, 扩大到省卫生行政部门增补的零差价基本药物和《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的甲类药物;将诊疗项目支付范围由仅限于我市制定的门诊统筹诊疗项目目录, 扩大到《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目录》中的甲类项目。

三、创新门诊统筹就医管理方式

居民医保普通疾病门诊统筹启动初期, 依据《指导意见》的要求, 确定了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大专院校医疗机构等434所医疗机构 (含部分二级医疗机构) 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选择一所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自己的就医机构, 一年一申报、一年一确定;参保人员在选定的医疗机构就医享受门诊统筹待遇。

运行中发现, 此规定局限性很大, 不能满足参保人员就医需求。如社区卫生服务站只配备了普通医师, 仅能开展量血压、做心电图、开药、打滴流等一般诊疗项目, 致使参保人员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 也就享受不到门诊统筹待遇。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或乡镇卫生院) 医疗技术水平和检查检验设备相对比较齐备, 基本能够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需求。为此, 我市于2011年对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就医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 将原规定参保人员只能在选定的单一医疗机构就医, 调整为可在选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或乡镇卫生院) 与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自由转诊就医 (即双向转诊) , 使更多的参保人员享受到医保待遇。

四、改革门诊统筹付费机制

初期实行总量控制、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 参保人员持卡就医, 直接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医保待遇。基金由医保经办机构按参保人数从个人缴纳和政府补助的医疗保险费中按每人每年40元提取, 个人不再缴纳门诊统筹费, 并单独建账管理;医保经办机构每年分两次 (年初、年中) 向定点医疗机构预拨付门诊统筹费用;拨付数额按各定点医疗机构与参保人员签约人数 (即按人头) 每人40元, 共济使用、专款专用、节余滚存使用。也就是说, 初期的政策, 不论定点医疗机构是否全心全意为参保人员提供门诊医疗服务, 是否将拨付的门诊统筹费用为参保人员支付医保待遇, 医保经办机构都按人头拨付。结果, 定点医疗机构在毫无约束力的情况下出现推诿病人的现象, 致使门诊统筹费用大量结余,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让惠民政策落地有声 篇8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及《陕西省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生产项目指导方案》,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省内25个县进行试点,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行动。

志丹县作为项目实施县,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志丹县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领导小组、副县长杜芳华任组长,县卫生局局长刘志伟任副组长。县卫生局、财政局、审计局、广电局、妇联、医疗班、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成员单位,由资深妇幼保健专家、志丹县妇幼保健院院长高明宽任办公室主任。

为了规范项目管理,健全工作机制,保障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顺利实施,志丹县制定了《志丹县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文本》,对项目的分工负责、管理程序、资金配套,服务承诺、督导与评估、问责办法、高危产妇逐级转认流程以及与新农合医疗报销的并轨等都制定了实施细则。

志丹县在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中,还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印发文字图片材料、组织讲座、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意义、目的和作用,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项目,积极支持项目。

志丹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针对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对服务内容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加大督查力度。县项目办选派两名专业人员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天天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不严格执行项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

上一篇:祈使句下一篇:推进客户经理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