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药的孩子

2024-09-23

爱吃药的孩子(通用11篇)

爱吃药的孩子 篇1

孩子得了感冒,究竟能不能立即吃感冒药?

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告诉记者,感冒是一种常见病,一般来说,成年人一年感冒次数在2-4次,小朋友一般会到6-8次,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抵抗力较弱,感冒次数可能更多。着凉、体质差、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传染感冒。

“一些家长一发现孩子有发烧、流鼻涕的症状立刻给孩子喂感冒药是一种误区。”郦银芳告诉记者,通常患感冒之后,身体有个自愈的过程,但对感冒药也不必一概排斥。“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给孩子退热,然后带到医院听取医生的处理意见。

此外,在生活上保持良好的习惯,如多通风、勤喝水、多吃新鲜瓜果对预防感冒都会有效果。”

爱吃药的孩子 篇2

一平等相处, 共同进步——教育要细心

班级管理本来就是一个细活, 班主任不仅管的事多而且还细。在管人方面更要细致。在班级管理中, 难免会发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这时作为班主任不能高高在上, 用压倒一切的手段来“镇服”学生, 总认为学生是“犯上”。我认为在师生产生对立时, 作为班主任要体现出平等用协商的办法来化解冲突, 班主任自身也要找原因, 毕竟班主任也是人, 不可能处处都是真理的拥有者。

班级管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尤其是住校生的纪律、卫生等管理。记得我刚刚调入学校时, 就马上接手一个初三的班主任工作, 这个班级是两个学校合并在一起的, 据了解在初二时比较乱, 班里有四五位性格倔强的学生经常与他们的班主任搞对立, 纪律、卫生、两操情况都很差, 接手后果不其然, 后来我想先从卫生管理入手, 试图用“惩罚”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在没有征求同学们意见的情况下规定:以后哪个小组管理的卫生区只要被扣分, 第二天这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要去操场跑三圈, 我当时的出发点是教育违规学生本人不要因为个人的不好行为连累他人, 以此告诫他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要有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后来有一天, 一个男生寝室卫生没有做好, 结果被扣分了, 于是我要求第二天中午该寝室成员12:00到操场集中罚跑, 当时正值五月, 天气比较热, 我心想他们会不会吃得消, 会不会说我是在体罚他们呢?虽心存疑虑, 但还是提前10分钟到达操场等他们。站在操场上我意识到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没有管理好他们是自己的责任, 如果采用“连坐”的方法惩罚他们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 自己如果参与其中, 说不定效果会好一点, 等他们到齐以后, 我只叫被扣分的同学和我一起跑, 其他同学旁观, 跑了一圈以后, 这位同学边跑边说, 老师你休息吧, 我下次一定好好打扫, 不给班级抹黑, 其他同学也说, 以后我们会互相帮助把卫生搞好, 我们能体会你的良苦用心。这一小小的举动还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趁热打铁教育他们:你们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罚跑也只是管理班级的一种手段而已, 并不是目的, 我们现在就来共同讨论一下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这类事情。后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与我讨论寝室纪律、卫生等的整改措施, 最终拿出来一个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方案。从这件事后, 再也没有人故意不遵守纪律、不打扫卫生了。

二常沟通交流, 增强情感——教育要有耐心

在学校里, 学生之间交往较多, 沟通常在同学之间进行, 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活动, 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既丰富了自己, 又开阔了视野, 逐步成熟和成长, 从而共同提高。除此之外, 学生们也要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往与沟通, 这也是不可缺少的, 但没有同学之间的交往、沟通那么频繁。

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这有助于教育好学生, 消除彼此间的误会, 让学生从内心当中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 但在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能简单粗暴, 必须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 既要深入地了解学生, 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因此在沟通过程中, 班主任自身要有主动的“心理换位”意识, 随时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 理解他们的需求, 并适当满足他们的需求, 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去做。

三多欣赏他们, 开发他们的潜力——教育要有诚心

在班集体中,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也是教育的主体,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 会形成内心的愉悦, 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我在班级管理中, 对学困生特别关照, 在课堂上要求他们集中精力听讲, 课堂上我不时用鼓励的眼神示意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鼓励他们多发言, 哪怕只答对了一点点, 我都给予表扬, 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信心。我还在学生中提倡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让学困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 逐渐使他们增强学习的动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爱发自内心, 以情感人——教育要有真心

爱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 人人都爱自己的孩子, 这是人的天性, 但作为班主任则不同, 爱的对象不是自己的孩子, 而是别人的孩子, 因而这种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 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 而是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真正做到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准则。爱生是班主任的天职, 没有真爱, 当不了班主任, 有了师爱, 班主任才能既是师又是友。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该以满腔的热情, 对学生奉献出一颗爱心, 同时要把教师的爱转化为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 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人。

让孩子愉快的打针吃药 篇3

不要经常用打针去吓唬孩子,这样会加重孩子对打针的恐惧,以致在必须打针的时候,难以说服孩子。有的大人在打针时骗孩子说:“打针不疼”,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小孩自己会感觉到疼,知道大人在骗他。正确的方法是告诉孩子打针会有点疼,并鼓励他勇敢地忍受。平时加强锻炼,对减少小孩打针的恐惧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如在孩子的游戏中,让听诊器、体温表等模拟玩具成为孩子的最爱,并在游戏中扮演医生或护士的角色,也扮演病人的角色。这样,他们就会对打针吃药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有所了解,一旦需要打针时,比较容易接受。有的孩子嘴里说着:“打针治病,我不哭”,虽然仍旧恐惧打针,但他却可以自我安慰。即使有的耐不住,哇哇的哭出来,也很快就会止住哭声。

吃药似乎比打针好办些。但强灌并不是好办法。我们不妨想想别的办法。①可以在药粉中加上糖水冲服,当然水不宜太多。②如果孩子已会吃药片,可选用有胶囊的剂型。应该注意的是,药粉不宜全部倒在牛奶或整瓶的水中让孩子喝,这样势必影响孩子的食欲。③给孩子喂药的时间要有所选择,尽量不要在孩子吃得很饱的情况下喂药,因为稍一恶心,就容易引起呕吐。

在上述方法均无效果,孩子又必须吃药时,不免要强迫一下。强行喂药时一定注意,不要让孩子的头向后仰.因为那样容易使药呛入气管。要尽量温和地抓住孩子,如果抓得太紧,会增加孩子的害怕心理,因而更加哭闹、挣扎,结果适得其反。

用爱灌溉孩子的心田 篇4

那么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 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 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一、积极创造良好环境,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体验交流的乐趣。”只有在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环境中, 幼儿才能有效地接受知识, 才能进一步接受爱心教育。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 当一个人心情愉快的时候, 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 幼儿在情绪良好的时候更乐于做出较多的友好举动。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优美、清洁的环境, 使幼儿感到舒适、愉悦, 从而增强爱心意识。

我们不但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 鼓励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 还应为幼儿创造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包括很多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 即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第一, 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爱心情感的形成。教师对于幼儿要态度诚恳, 和蔼可亲, 对幼儿的行为给予信任与忍耐, 另外还要促进师幼之间的沟通,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幼关系, 要以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 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第二,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提供感情支持, 消除幼儿的孤独感。幼儿之间可以提供更多的玩耍、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为他们的爱心情感的形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引导。同伴之间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幼儿所处的年龄段特征, 使幼儿会更深刻地受其他同伴的性格、行为的影响, 验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话: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第三,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在幼儿的心中, 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无论是在幼儿性格, 还是处事方

二、充分利用教育活动, 让孩子在身体力行中感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幼儿乐意与他人交往, 学会互助、合作、谦让和分享, 富有同情心;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形成对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园的情感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在一日活动中。因为幼儿园的活动都是师生共同交流探讨的, 所以教师接触幼儿的机会比较多, 把握得比较准确。

幼儿的活动中大多数都有游戏的渗透。游戏时为幼儿提供机会, 正确引导他们的爱心的形成。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 幼儿以愉快的心情, 兴趣盎然地反映着现实生活, 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例如, 在游戏中教师发现某个幼儿表现不愿意和别的幼儿进行合作,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协调, 和这个幼儿进行交流, 问清原因, 进行教育。如果效果不明显, 就可以进行拔河比赛﹑老鹰抓小鸡﹑丢手绢和编花篮这类群体性的游戏活动,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融入这个集体。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幼儿在个人成长中的一种和爱心相反的心理, 有效地控制这种行为是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基础, 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克制这种行为有明显效果。教师不但可以刻意设置情景, 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条件, 还要善于抓住随机教育时机。

幼儿对于角色游戏都很热衷。角色扮演使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 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 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 只有一个人内心世界具有了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体验时, 他才知道在与别人发生相互联系的过程中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和态度。因此, 角色扮演在发展幼儿利他行为能力方面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角色游戏往往具有群体性, 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 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 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 从中学会共处, 学会合作。在游戏结束后, 教师对表现正确的幼儿给予肯定、赞赏、鼓励, 使幼儿产生自豪、羡慕、向往、愉快的体验;对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的幼儿, 教师应及时批评指出, 使之改正, 将负面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肯定性的爱心行为。

在各领域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思想的熏陶。幼儿的思想在长期的正确积极的引导下, 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在语言课时可以引入一些诗歌﹑故事和歌曲, 有些诗歌和歌曲朗朗上口,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 无疑是很好的教材。在体育课上可以引入一些集体性和合作性强一些的活动, 让幼儿增强合作意识, 从而懂得要关爱他人。在社会课时可以直接引入一些关爱的思想和主题, 从正面直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三、处处树立良好榜样, 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化

幼儿都有“喜模仿”的特点。教师要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 处处为幼儿树立榜样。这样, 可以使抽象的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 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幼儿的心理, 使教育更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榜样是无声的语言, 而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力量。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著名英雄卓娅的母亲曾说, 教育在每一件琐事上, 在你的每一举动上, 每一眼色上, 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 怎样休息, 你怎样和朋友谈话, 怎样和不睦的人谈话———这一切, 你的孩子都会注意到, 他们会在很多事情上模仿你。

幼儿还有“爱表扬”的特点, 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特点, 为个别幼儿树立榜样, 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良好的典型让幼儿学习。如:当有的小朋友主动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系鞋带、搬椅子时, 老师要做出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这样会激发其他幼儿模仿和学习。

孩子发烧要不要吃药 篇5

家长的做法

山中惠美子(日本):儿子3岁半

我的孩子发烧一般会有前兆,脸通红,不吃饭,眼睛没有神。这个时候,首先要保证孩子充分的休息,休息得好,抵抗力才好。我还会给他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这非常关键,医生告诉我,只要能自己喝水,就不要紧。我也会买好多运动饮料给他喝。从孩子婴儿时期起,我就不给他用退烧药。

他精神不好或者体温超过38.5度时,我会带他去医院看,如果医生说只是病毒性感冒,那我就尽量让孩子休养、喝水,但不会要求医生开具药物。孩子生病时,我会和医师保持紧密联系。

马欣(中国):儿子4岁半

如果儿子吃东西不好,小脸发红、嘴唇发干就是要生病的信号,我赶紧加强监测体温,冲点板蓝根颗粒或者1支小儿清解液给他喝。

发烧到38度以上,我会给他物理降温。如果他睡着就不擦了,因为影响睡眠他会哭闹,而睡不好就影响疾病好转。如果超过38.5度,我会选择小儿专用的退烧药。同时,我还会给他用鱼腥草颗粒或是金果饮之类的。如果用药两天后,还要依赖退烧药控制体温,我会带他去医院。

专家点评

小林医生:日本顺天堂大学附属医院

不必遇到高烧就马上用药物降温,要分清情况。一般来说,孩子发烧,但精神很好,也有食欲,则不必担心;如果夜里体温38度以上,但能喝水喝奶,就可以安心;体温不是很高,但情绪很坏,没有食欲,就要马上去医院;如果高热让孩子很难受,情绪不好,则可以用些退烧药。由于体温中枢尚不成熟,用退烧药有可能让孩子大汗淋漓,引起脱水,所以必须补充水分。此外,可观察孩子是否有小便,小便很少,就要去医院检查。

郑玉巧主任医师:新生儿科、儿科专家

发烧是人体与病原体战斗的正常反应。一些父母一看孩子发烧了,就急于退烧。其实,38.5度以下不提倡用退烧药,这会掩盖病情,而且发汗后体内丢失水分,身体更虚。不过,体温过高,会引起惊厥和头痛,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有必要适当使用退烧药。单纯使用退烧药治标不治本,一定要找到引起发热的病因,比如是扁桃腺炎还是腹泻引起的。

爱吃药的孩子 篇6

一、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讥讽

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往往又表现为自卑、孤独、随意、应付、叛逆等。他们大多数对老师、对父母有戒备心理,自卑感严重,认为自己不可救药,破罐子破摔,失去自信心。我们应当了解原因,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处感情,谈人生,谈理想,肯定他们的优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比优等生更多的尊重、关心和启迪。如我班的胡××同学,聪明但懒惰,作业从不按时完成,组长催、老师催才肯完成作业,天天如此。我多次批评,有时甚至很尖刻,他还是不改正。静心思考,我决定不再批评他了。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按时交了作业,可是两道题,他只做了一道。我没有立刻质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相反,看到他的进步,我很高兴。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并向他投去了鼓励的微笑。他看着我,红红的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耸耸肩膀,挺挺腰杆,坐得更端正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落过一次作业,中考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二、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斥责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缺点和错误多就冷落、疏远、斥责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即使小小的进步,都应当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杨×同学是我班出了名的“闲不住”,智力好,但学习不认真。很少认认真真听完一节课,不是做小动作,就是与同学小声说话。挨过我多次批评,就是难以改进。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他不耐烦,态度很不端正。我并不生气,真诚地肯定了他的闪光点和取得的进步,并耐心开导,鼓励,他的态度缓和了。之后,又经过几次谈话,杨×开始转变了。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回答问题。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同学讲题。还担任了小组长,工作很出色。

三、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我认为一个懂事的孩子都希望别人说他一句好话,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喜欢老师表扬,后进生更是如此。尽管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甚至有些学生的行为使老师感到不愉快,但这样的学生也希望老师说一声他们的好。这样的学生得到表扬的机会是那么少,他们的快乐、自信,少得可怜。作为老师,后进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关爱。要转变他们,就是要对他们奉献出超乎寻常的爱心和温暖,使他们觉得老师是诚心爱护他们的。如果我们能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给这些后进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并经常多些表扬,多些鼓励,让他们找回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四、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作为教师,关爱、鼓励和赞扬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关爱体现在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赞扬学生、指导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学业进步,学会做人。可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了优等生的培养,却忽略了后进生的关爱和教育。动不动就对后进生大加批评,甚至冷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初学走路的时候,经常摔跤。即使这样,孩子的脸上任然挂着微笑。只要大人几句鼓励,他就继续爬起来练习,终于如愿以偿学会了走路。孩子和父母都收获了一份满足和喜悦。同样处在求学阶段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份关爱和鼓励给他们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学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那些受到关爱、表扬和鼓励的进步明显:受到批评、冷漠甚至无人问津者几乎没有进步,甚至退步很大。给这些后进生关爱,举手之劳而已,哪怕是一个问候、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他们受到鼓励,甚至终身难忘。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谁说后进生中没有瓦特、爱迪生呢?要让他们认识到“后进生”这个标签只能永远待在昨天。

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

教师对后进生要充满爱心、耐心,这对后进生的转化至关重要。教师对后进生的错误不要“新账老账一起算”。这样会适得其反,一定要宽容、大度,切记不要揪“小辫子”,对其“差”耿耿于怀。当然,对其错误也不能不闻不问,坐视不管,要让学生在快乐中明白自己的错误。不要总认为学生的错误都是恶意所为、有目的的。殊不知,在赞起其“劣”根的同时,也斩掉了所有蓬勃生长的根。这是教育者的悲哀,值得深思!切记:对后进生“拉一把回头是岸”,“推一把万丈深渊”。

拥有一颗爱生之心,是老师必备的条件。对学生的爱,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倾斜,对后进生的关爱更是如此。有人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但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我不妨把后进生比作不漂亮的孩子,那么不漂亮的孩子同样需要——爱!

参考文献:

用爱铺就孩子的成长之路 篇7

回顾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个班主任只有用真心与真爱对待学生, 时时、处处、事事为了每一位学生, 才能造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信任, 也才能无愧于班主任这一神圣而伟大的称号。

一、用心培养学生

为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一方面, 精心选拔好班长及班委会成员, 举办班干培训班, 着重培养班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 帮助班干部建立和健全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 使班级的工作形成程序化和制度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各项工作一开始就得以顺利的开展, 步入正轨。

为了提供给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我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来。为此, 我让每个学生了解管理者的职责和被管理者的义务, 安排学生轮流负责班级纪律, 从而使整个班级保持良好的秩序。为了班级有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我把班级包干区分成若干块, 由每个同学自主申报承包,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又避免了互相依赖的心理。在奖励学生方面, 我班除了学校每年表彰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外, 我还另外设立了许多奖项, 如纪律标兵奖、劳动积极奖、助人为乐奖、进步最快奖等,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优点, 从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师生广播操会操, 我每年都争取拿到“广播操标兵”, 以此给学生做榜样, 激励学生。在我的带动下, 我班每年都是“广播操优胜班级”。另外, 我还通过开展“百分赛”活动, 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只要见到地面上有一张废纸, 我立即捡起来送到垃圾箱中,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好班级。

二、用情感染学生

作为班主任, 我始终坚信学校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 关注每个学生,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不放弃一个后进生, 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使学生有亲切感、信任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记得前年第一学期, 我班分到了好几名在初二年级就全校出了名的“后进生” (有的是家长找学校要求调到我班的) 。开始, 我总是用一种和颜悦色的态度与他们交谈, 鼓励他们失败了不要灰心, 不怕犯错误, 只要振作精神一步一步往前走, 就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谈话时他们个个表现出一副言听计从的模样, 事后却依然我行我素, 照样上网吧、不认真学习, 考试依然不及格。我决定采用另一种方法,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 我把最差的五位同学叫到身旁, 对他们说:“从今天开始, 你们都不要跟班上其同学比, 你们五个人比一比, 每次作业或考试比谁能拿到第一名。”事后, 我请任课教师在学习上对他们多帮助, 我每天也抽空帮他们辅导。半个月下来, 他们的物理作业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英语教师告诉我, 在英语单词默写方面, 他们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其中张健和周涛还多次获得满分。我立即邀请家长到校参与评比验收, 同时对他们的进步在班上给予肯定。这几位同学因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而倍感喜悦, 这种成功的喜悦又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这些后进生的转变和进步对其他同学以推动和鞭策, 使班级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努力的良好局面。

三、用爱温暖学生

多年来, 我一直以校为家, 坚持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 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对学生思想上关心, 学习上帮助, 生活上照顾。每次遇到天气变化, 总要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节假日, 我坚持和留守学生在一起, 学生把我当成知心的朋友, 心里话都愿意跟我说。“亲其师信其道”, 我的班主任工作就能非常顺利地开展, 就能做到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去年, 我班有个叫王宇的学生, 父母离异, 从小跟奶奶生活, 性格内向、自卑固执, 几次想辍学外出打工, 我不厌其烦地做他的思想工作, 热心帮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因为家里穷, 买不起棉衣, 我几次想帮助他, 他就是不肯接受。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 我把买好的羽绒服交给他奶奶给他。如今, 他已在省重点中学读高一。毕业后, 孩子知道了实情, 写信给我:“老师, 是你的爱温暖了我的心,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长大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当一名教师!”

我知道, 只有用我的真心、真情、真爱服务好每一位学生, 才能铺就孩子的成长之路, 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为了学生, 我将矢志不渝地奉献出自己生命所拥有的一切。

参考文献

[1]辛治洋.班主任专业化:为什么这么难?[J].中国德育, 2010 (06) .

[2]喻立森.班主任是“怎样的”一种专业化[J].中国德育, 2010 (09) .

[3]尹浪, 范会勇;;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力研究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06) .

[4]徐丽娟.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感悟与经验探讨[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34) .

用爱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 篇8

一、乐于宽容,夜雨瞒人去润花

“老师,我新买的书没了。”一个孩子来报告。“那你的书上有什么记号吗?”“有,上面写了名字。”“哦,那可能是因为好几位同学有这本书搞错了。” 于是,我请有这本书的孩子把书拿出来,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走近一个孩子的座位旁,他立马说:“老师,我的书是中午请家安帮我买的。”可是仔细一看,却能看到书的扉页上模模糊糊被擦掉的印记。事已至此,我大概明白了,但我不动声色,偶尔把目光投向家安,他的目光里写满了紧张。

放学后,正巧家安留下来值日。等其他同学走后,我笑着对他说:“家安, 你家住哪儿呀?”“住在老街上。”“哦,离学校不远,那今天老师送你回家吧。” “这……”“怎么了?不欢迎吗?”他尴尬地摇摇头。“走吧!”于是,我有点“自作多情”地跟着他回家。

到他家时,孩子的父亲在忙着烧饭,母亲埋着头在缝纫机上缝被套。我站在门口,满屋的景象就尽收眼底。看到我,孩子的父亲忙放下手中的活,迎到门口,略带紧张地问:“老师,我儿子是不是在学校犯错了?”一旁的家安低下了头。“没有啊,我只是顺路经过这儿,正好来看看,对吧。”我笑着摸摸家安的头说。他赶忙抬起头,惊慌地看着我。和父亲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家里还有个奶奶和另一孩子。这个家庭实属不易!“来,家安,送送老师。”我把他带到房子的东侧,拿出一百元对他说:“人家给你的一百元你是不是弄丢了?老师给你钱,你明天再帮他买吧。”家安欲言又止,不肯伸出手来,我把钱塞到了他的手中,微笑道别。

第二天,我果然见到一本新书和找的钱放在了那个同学的桌上。我笑着对全班孩子说:“其实昨天是张老师和家安同学合演的一出戏。我在你们上体育课时故意把书上的名字擦掉,试试我们班孩子的诚实度。家安同学昨天已经买好书,但是先放在张老师这儿了。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诚实的好孩子。即使看不出名字,也不会冒领。”刹那间,孩子们的眼神充满了释然和欣喜。课后, 家安来找我,刚开口,我就笑着说:“我都知道了。相信你以后绝不会这样做的!”他饱含着眼泪点点头。之后的他上课更加认真积极了,那闪亮的眸子里透出他内心的纯真。

二、善用机智,柳暗花明又一村

十多年前,我在某学校实习。有一位老师出差,让我代上一节课《槐乡五月》。正巧,这堂课还安排了一些听课老师。当孩子纷纷沉浸在槐花之美丽、美味中时,一个异样的声音响起:“老师, 我觉得槐乡的孩子不讲卫生,槐花应该洗洗再吃,不然要生蛔虫的。”面对质疑,面对孩子们和听课老师,没有经验且仍处在初为人师,初感师者权威的我怎容许“公开的挑衅”!于是,我迅速走到他的身边,请他出来。一旁的孩子们也纷纷说道:“老师,他就是喜欢捣乱。” 他也卯足了劲,无论我怎样拉他,都无法将他拉离座位。尴尬的我只好不了了之,继续上课。

再教《槐乡五月》,我又想起了他, 心中却满怀愧疚之情。当初没有教学机智的我只知道师者权威是不可违抗的, 孩子不能发出质疑之声,我不敢想象我的行为给他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可想而知他平时上课的状态:“扰乱”课堂。但细细品味孩子的质疑,却言之有理。再遇到这个孩子,我定会微笑着对他说:“看来你是一个敢说真话,讲卫生的好孩子!那你说说槐乡的孩子为什么不洗就直接吃呢?那你能否给槐乡的孩子写封信,友情提醒一下呢?”看似突发的事件,实则只是一个普通的对文本的质疑而已,这时就需要教者的智慧。面对孩子的质疑,如果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呵斥,将他打入“冷宫”;学生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向他投以异样的目光,那他的质疑精神将逐渐被消磨,换来他内心的抵制或叛逆。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是春风,可以是利剑,一个行为可以是雨露,可以是冰雹,足已拯救或者毁灭一个孩童。

爱哭泣的孩子 篇9

孙文英

答:1. 哭泣是正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而孩子也是人,当然可以哭。

如果你对孩子的哭闹很恼火,说明你内心是不允许孩子哭的。因为你不能制止孩子哭闹,觉得自己无能、没用,便用大发雷霆来制止孩子哭泣,这是你的问题,与孩子无关。从看到孩子哭闹到忍不住发火,这中间的心理过程很快,一般父母很难有这种觉察。但是觉察之后,首先,我们要允许孩子哭;其次,要承认我们有时是无能的,也允许自己无能。孩子在家长面前哭,表明他是安全、健康的,可以用哭泣表达情感的;另外,承担悲伤是每个人的分内之事,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哭泣也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

2. 孩子哭泣时,需要家长的陪伴。

孩子哭了,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情绪认同。很多时候,把孩子的情绪处理好了,他自然也就不哭了。

看到孩子哭,父母要尽量准确地描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他抢你的东西,你很伤心。”“他这样对你,你很难过。”“你没打小弟弟,但爷爷说你打了,你很委屈。”“今天真倒霉,出门就摔了一跤,我看看伤哪里了?”父母最好蹲下来跟孩子说话,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有眼神的交流,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说:“妈妈没有保护好你,对不起。”或者就抱着孩子,用“心贴心”的方式感受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激烈,要赶大人走,父母可以温柔地告诉孩子:“你很难受,妈妈要在这儿陪你。”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在情绪缓和后给他独处的空间。

3. 对孩子说“不”。

原则上,人是重要的,情绪是重要的,快乐是重要的。好的教育,就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相比之下,衣服和环境等外在物品相对不重要,父母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父母不要委屈自己,不要委曲求全。

如果孩子的要求超出大人的接受范围,大人可以说:“我没有办法满足你的要求,你要是感到伤心,可以哭。”这个时候,大人虽然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但是也可以静默地拥抱孩子,感受他的情绪,不要用替代或者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停止孩子的情绪释放,否则孩子的情感释放模式可能会扭曲。

孩子可能会用谈判的方式进一步提出要求,如果大人感觉可以接受,就满足他;否则就不要跟着孩子的思路走,这样会很被动。

如果孩子哭闹,大人嫌烦就妥协了,用满足需求的办法来制止孩子哭闹,孩子很快就能学会用哭闹来控制大人。这是不健康的教育方式,应该制止。

让每一个孩子感受爱的阳光 篇10

这时, 快嘴的齐齐小朋友终于忍不住说了:“老师, 牛潇涵的鼻子不是天气干流血的, 是被赵航用手打的……”话音未落, 另一个小朋友忙制止说:“赵航是老师喜欢的孩子, 你不应该说出来……”

我明白了:小朋友们开始没敢告赵航的状, 是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偏爱”他, 告了状老师可能不相信、不高兴。

是啊,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 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喜欢那些“表现好”的孩子, 并无意中流露出来。时间久了, 我们自己便习惯了。但是,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 老师的一言一行, 都被他们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我仔细询问事情经过, 原来, 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 牛潇涵当鸡妈妈护着小鸡, 赵航当老鹰抓小鸡, 捉小鸡的过程中赵航不小心用手碰到了牛潇涵的鼻子, 引起了流血。弄清原因后, 我让赵航向牛潇涵道了歉, 并告诉他以后做游戏时要注意安全, 即使是不小心碰到别人也要道歉并及时告诉老师。赵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真诚地对牛潇涵道了歉。

通过这件小事我认识到:对孩子的一视同仁应该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随时体现的。对表现出色的孩子, 老师更应把喜爱之情适当“收敛”, 否则不但会使一些孩子产生骄傲心理, 也会对其他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爱孩子的最高境界 篇11

我认识一个汉堡的有钱人,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有钱人。因为从他父亲辈起,已经不再需要靠工作赚钱了,他家的钱在帮他们赚钱。

他十八岁那年揣着父亲给他的旅游费出门去游欧洲,每天可以支配的钱相当于现在的二欧元五十欧分,约合人民币二十五元。即使在那个时代,这也是一个很少的数目。百万富翁的父亲希望儿子能在外面至少旅行一个月再回家。他在外面旅行了整整四十天,有几天,他就吃黑面包,喝自来水。他睡过青年旅馆,睡过人家的客厅、马槽,也在野外露宿过。

他回家以后,家人为他举行了一个大派对,鲜花、香槟和最昂贵的食品铺天盖地。他感慨地想,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桌上一杯香槟的钱,就足以让他饱餐一顿了。他把他的感慨告诉了父亲,当然有点谴责的意思。

父亲回答说:“孩子,我是在花我自己的钱。而你花的是我的钱。”

他说,那一瞬间,他明白父亲已经把人生最重要的财富送给他了。他的父亲让他明白,一个过了十八岁的人,从父母手里得到的钱就像是礼物,无论多少,都应该心存感激,一分钱掰成两半去享用。

他的经历给我的印象极深。我儿子第一次单独出去旅行时,我按常规给了他很少的钱,但心里却很不踏实。临到他出门时,我忍不住说,你真需要钱时,就用卡取吧,不要太节约。话刚说完,心里就后悔得要死。原来我不由自主地又堕落到了中國家庭妇女的境界。不要太节约,难道要让他当败家子才舒坦?爱孩子的最高境界,是一到孩子成人,就把那爱深深地藏起来。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成年人,他要走向社会,他会经受困苦,他会经受磨难,他还要养家糊口,那是他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注定不能守护他一辈子,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尽早学会生活。

在西北旅行的时候我看到很多村子的墙上写着:再穷不能穷孩子。这是指教育,我同意。但在现在的中国,我还要再加一句话:再富不能富孩子。

在欧洲火车的软席车厢里,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即使是在圣诞节,车厢过道都挤满人的时候。有的学生为了省钱,专门坐多次转车、站站都停的慢车。我们已经习惯了用金钱度量一切,但恰恰是父母的爱在很多时候和金钱并没有关系。

上一篇:关于制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请示下一篇:国旗下讲话稿——我要说声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