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拨动孩子的心弦

2024-07-19

用爱拨动孩子的心弦(共5篇)

用爱拨动孩子的心弦 篇1

魏书生说过: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 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 吃了大亏。魏书生觉得人生的许多幸福都源于自己是一名辛苦并快乐的班主任。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曾说过:我深深地感谢十几年的班主任实践, 也深深地感谢我的班级和我的学生。因为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我时时感受着这种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我常常庆幸自己这辈子当了老师, 庆幸遇上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他们, 我的生活和生命才更加充实。只要从内心深处爱自己的学生, 爱这份工作, 我们就会有热情和兴趣去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途径, 研究学生管理的艺术, 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一、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感人心者, 莫乎于情。职业学校学生有其特殊性。因为成绩不是很理想, 学生常常有自卑情绪。这种心态滋生出很多让成年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经常会演变成和教师的对抗, 包括学习积极性不强, 甚至上课时故意违反课堂纪律, 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等。要使学生对学科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就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排除他们的心理干扰。所谓以情感人, 就是从感化教育入手, 去亲近他们;精神上要理解他们;生活上要关心他们;学习上要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心里为之感动, 愿意接近你, 信任你, 接受你的教育。

很多家长、老师常常错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当成道德品质问题, 错误地进行着压制教育, 毁了一批人。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 如果能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 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能给学生适当的心理辅导, 那么他所做的教育工作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这将对教育工作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个老师带的班若有50个学生, 手下就是50个人的前程, 就牵涉着50个家庭的幸福。对老师而言, 一个学生只是1/50的希望。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则是100%的希望。所以教师这个职业多么神圣、多么重要。教师的失误所导致的不是生产出一个废掉的条件, 而是毁掉了一个人的一生。培养一个孩子, 需要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孩子, 可能一句话就是够了。教育是一把软刀子, 当时看不出结果, 结果可能要等若干年以后。所以一旦想到这句话, 我就常常感到后怕, 不敢轻意说话。以前当班主任, 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看重自己的尊严, 我说怎么着就怎么着, 好像自己从来都不会出错一样。现在讲话时, 我是慎之又慎, 常常提醒自己:多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 多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因为有时候, 老师的一句话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

“对待学生, 该这样想:假如, 我是孩子;假如, 他们是我的孩子;假如, 他们是我的弟弟妹妹……”在我的教育日记的首页上, 我都会写上这样一句话, 时时提醒告诫自己, 要用爱心去赢得学生。每每想到这句话, 我都会为自己感动和震撼。我知道,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不仅要有精湛的管理艺术, 有敬业精神, 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投入, 要懂得人性、人道和人情。也许我们不经意间会说出一些冷冰冰的、略带嘲讽的话语, 而这些留给学生的将会是什么?爱因斯坦曾说:“过了若干年以后, 那些教的知识都忘了, 留下的东西才是教育。”我们要铭记:少一些冲动, 多一份爱心, 收获的将是幸福和快乐。

二、因材施教, 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叛逆、自卑、受冷落又渴求温暖的矛盾心理, 教师一方面要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树自信。另一方面, 要采取一些措施, 提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的要求。要因材施教, 讲究方法, 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

对学生一定要严格, 没有严格就没有教育, 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根本。但要严而有度、严中有情、严中有爱。可以声音高, 可以脸色严肃, 因为学生如同子女, 他在乎的不是你的态度, 而是你是否爱他。一次, 我班的学生早上出操不齐, 我要求全班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到操场上跑步10圈。我承诺和学生一起跑完, 并说到做到。因为有班主任陪跑, 大家有说有笑, 同学们不但没有一句怨言, 反而情绪十分高涨。后来, 除非身体原因, 再没有学生无故旷操。班上有一位学生比较特殊, 他是个孤儿, 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靠姑妈的接济, 性格孤僻。他竟然用别人赠送的爱心购书卡买武打言情小说。在给他购书卡时, 我和他曾经约法三章, 这张购书卡只能用于购买专业书和励志书, 如果买了其它的书, 我一定把它撕了。我以前总认为, 他喜欢看武打言情小说, 可能是想麻醉自己。我问他, 是不是还记得我们的约定。他点了点头。我内心很矛盾, 撕还是不撕?如果不撕, 以后我的说话就失去了威信;如果撕了, 肯定会伤了孩子的心。但我又想, 如果撕了这本书能把他从武打言情小说中拉回来, 那也值得。以后我可以再去弥补孩子的感情。我当了大家的面撕着那本书, 心里也很难受。回到办公室, 我看了书价是23.6元, 就拿出24元钱, 送到他的宿舍, 放在他的枕头边, 对他说:“老师撕了你的书, 赔你书钱。希望你去买专业书和励志书。”

宽, 不是迁就纵容, 而是尊重学生。俯下身子去和你的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要给犯错误的学生下台阶的机会。班主任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为何犯错?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班主任对该生是否有足够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训的吸收让学生尽快地从跌倒处爬起来, 从错误中成长起来。

当班主任走进教室, 看到地上有纸屑、讲桌凌乱时, 不妨自己弯弯腰、动动手、擦一擦。学生会看在眼中, 自然会跟着做, 模仿着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比指手画脚、批评指责要好得多。“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文娱晚会时, 也可以和学生一起高歌一曲;体育运动会时, 要和同学们一起为赛场上的运动员加油……那样, 学生会认同你、亲近你, 把你当成他们中的一员。

对待学生的缺点, 老师应当做一个高明的艺术家。当我们背向学生在黑板上写字时, 有学生吹口哨, 我们该怎样处理?一位优秀的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他微笑着转过身对学生说:“刚才你们都听见有人吹口哨了吧, 这位同学为什么在老师背过去时吹呢?这说明他是有脸面的, 并且也知道这是错的。那我们就给他一个承认错误的机会。老师还是背过去, 同学都趴下, 做的同学你把手举起来承认错误, 然后放下。”就这样过了一会, 老师转过来让同学们抬起头, 说:“做的同学已经承认错误了, 我们就原谅他一次吧!”然后继续上课。

遇到这类非原则性的问题, 不必捅破它。这样不仅保全了犯错误同学的脸面, 而且给了全班同学一个教育, 同时也给老师留下了空间。巧妙的处理要比强烈的干预更有说服力。

平时, 我注重给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启迪。如, 经常告诉学生:“走到一起就是缘分”、“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退一步海阔天空”、“冲动是魔鬼”、“细节决定成败, 责任大于能力”、“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输在起点, 赢在终点”、“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那叫聪明;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那叫智慧”、“今天我以学校为荣, 明天学校为我骄傲”等。

三、坦然接受不完美的现状, 从辛苦中品出快乐的滋味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帮助学生化解了一次矛盾、转化了一个后进生、一次班级活动取得了良好名次、学生对你说了一句感恩的话、节日时收到学生的一份祝福……其实这就是教育的成功。但班主任总要接受一些事实:总有些同学劣性不改;总有人进步很慢;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 总有不争气的学生;无论你脾气有多好, 总有难以忍受甚至气得要发疯的时候。如何来面对?此时, 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遇事要沉着冷静, 不慌不忙, 这是班主任必备的素质。在突发事件来临时, 全班学生都在关注班主任怎么处理。此时要求我们尤其要沉着冷静, 切忌冲动, 避免处理不当反而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有时, 该做的我们都做了, 可烦心的事还是一件接一件地发生, 这就是现实。我们一定要调整心态, 沉着应对。

屠格涅夫曾说:“发怒就是用人家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愤怒总是以愚蠢而开始, 以后悔而告终。”我们应该先冷静下来再处理问题, 这样就会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有时不妨学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 及时调节一下。我们可以用来安慰自己的是, 我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劳动, 教育也不是万能的, 我无怨无悔。

“做最好的自己”, 是对自我的一种激励。我们也许无法做到完美, 但是可以不断进取;也许无法和专家相比, 但可以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我们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今天找学生谈心有没有比昨天更诚恳?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有没有比昨天更机智?今天帮助后进生有没有比昨天更耐心?……也许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做到最好, 每天都可能会有遗憾, 但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与自我比, 每天进步一点点, 那是在创造快乐, 成就幸福。

今天的教育应该是:有着快乐心态的老师引领着学生奔向快乐幸福的明天。为此, 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个老师, 能够把班主任工作干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从从容容、快快乐乐。让每一个学生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让每一个班主任体味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拨动孩子那根独特的心弦 篇2

孩子家离校很近,一会就到了,孩子的奶奶很热情地忙着装果子去了,一位看似比益强小的文静女孩一言不发地给我洗杯子、倒水,益强却在旁边拿出书本、文具盒,装模做样地写作业。“奶奶,益强在家表现怎样?”我斜睨着那孩子,心想:看你装,马上露馅了。“他呀,在家很孝顺呀。他爷爷74啦,一直有病,生活不能自理,走路不稳当,他有空就会陪着他唠嗑,还会给爷爷喂饭、擦背。”“哦,是还挺孝顺的,可是他在学校却经常惹别的同学,上课也不认真,家庭作业有时也没完成,还会骂老师。”“益强,你在家都能让着姐姐,在学校也得让让同学呀……”奶奶接着唠嗑:我今年69岁啦,身体也不太好,儿子儿媳在深圳打工。益强的姐姐先天性耳聋,在特殊学校读书,离家远些,每天上学、放学要奶奶接送。益强什么都会让着姐姐,再喜欢吃的东西也会给大家留一份,甚至让姐姐吃得更多。不止这样,他还每天抢着洗碗,扫地,叫我要多休息,注意身体。其实他每天回到家都会自觉坐在这写作业,完没完成我不知道……奶奶的话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这孩子因为在家承受得太多,到学校就宣泄了自己,其实他是位富有责任心的“小男子汉”,何不让他发挥发挥呢?

家访后的第二天,我在班上夸奖了刘益强:在家是个“小小男子汉”,关心体贴尊重老人,爱护姐姐,还经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希望能做到在学校与在家一个样。看着孩子越挺越直的腰板,我感受到了赞美的魅力。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上课更认真了,家庭作业也能全部完成。“要火旺就添把柴 ”于是,我抓住时机,将他选拔为“试用列长”,并悄悄地对他说:“列长可是大家的榜样,除了要管好别人,更重要的是要先管好自己,把学习赶上去。等你试用一个月,能成为正式列长的时候,我要把奖状亲自送到你家,交给你奶奶。”看着孩子上课专注的眼神,我知道,“列长”的头衔在发挥作用了。接着,我又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经常主动地给他奶奶或远在深圳的父母打电话交流,共同督促、鼓励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过后,刘益强被宣布成为正式列长,并评上了“进步奖”。孩子主动邀请我去他家,奶奶喜悦地把我迎进了屋子,桌面上摆满了许多果子,那个耷拉着脑袋的孩子不见了,他神采飞扬,又是搬凳子,又是倒茶,我心里震动了一下,看来这孩子还真像奶奶称赞的一样“很会关心体贴人”。要走了,奶奶拉着我的手不让走,益强扯着我的衣角说:“老师,就在我家吃饭吧,我奶奶炒的菜可好吃啦!”望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仿佛聆听到了一串和谐的音符。是呀,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才能拨动孩子那根独特的心弦呀。(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明德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曾维平

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 篇3

一、创设美的情景, 引发情感注意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 进入美的音乐殿堂, 能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我们创设情景, 着重从美入手, 让孩子看到的是美的形象、美的事物, 听到的是美的音乐, 他们的注意集中在眼前的景象里, 随即心底会萌发一种美的渴望与赞叹, 身心掠过一种愉悦的情绪。这样将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 使孩子进入积极的状态, 激起对上课内容的企盼和渴望, 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也就是说, 一开始上课就抓住孩子的“心理”, 将他们带入美的旋律中与意境中, 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

1. 精心布置音乐教室;2.伴着优美的音乐, 随教师做行进间的律动;3.在教师琴声的伴奏下做有节奏的动作;4.边听乐曲边欣赏教师那亲切的教悔, 步入课堂, 进入快乐而轻松的学习之中;5.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 将孩子带入音乐的殿堂;6.运用电教手段, 让孩子在歌曲意境中激发兴趣,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学习歌曲《愉快的梦》开始, 课件封面梦之船摇呀摇, 伴随歌曲伴奏音乐, 组织教学教师富于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在孩子听来犹如美妙的乐声、优雅的仪表, 或许在孩子眼里是一个“美的使者”。导课用一首日本歌曲《红蜻蜓》 (课件展示) 做律动,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感受日本音乐文化以及四三拍音乐的特点的同时, 把孩子带进了一种愉悦的情绪。

二、优化教学内容, 启发情感想象

音乐知识技能只有在孩子具有浓厚的音乐兴趣的条件下, 它才具有价值和可能, 也才能保持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当孩子在活动中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跃跃欲试地想表现自己时, 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音乐知识技能。然而不少教师把一堂音乐课的大多时间用于识谱视唱, 忽视歌曲艺术性的挖掘, 便谈不上音乐审美的感受, 从这个角度看, 唱歌、识谱教学过程需要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是将唱歌、识谱优化整合, 先多次带问题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 达到“似曾相识”, 再唱歌识谱就简单多了。对于节奏复杂的歌曲我们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 教学效果相当不错。如:在歌曲《愉快的梦》教学中, 不先进行节奏、视唱练习, 而是将学唱歌曲的部分前移, 第一次带问题 (小朋友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聆听歌曲, 第二次带问题聆听, (为什么是愉快的梦?你感到最愉快的地方晃动你的手臂来表示) 教师及时引导孩子晃动身体感受歌曲强弱。这样多次聆听, 孩子对歌曲情绪、节拍、力度有了一定的体验, 对歌曲达到“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 再让孩子识谱, 识谱时再强调歌曲的节拍、强弱、音乐符号等, 这时视唱出的就是富于美感的音乐了。这样的识谱教学利用了音乐本身丰富的音响、歌曲的意境, 作为一个音乐审美感知与审美探索的过程, 与唱歌教学融为一体, 它直接触动孩子的情感, 对其心理、行为产生影响, 实现了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功效。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始终引导孩子用心、用身体感受音乐, 孩子“听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指导孩子认真地听, 反复地听、用心地听, 通过聆听歌曲, 模唱它的旋律, 感受它的情绪, 想象它的艺术情境, 进而表达歌曲所抒发的情感, 促进音乐与心灵的沟通。

三、拓展音乐视野, 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是孩子对音乐主体的情感反映和心理体验, 因此感情的表现在音乐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要把握情感脉搏, 注重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理性的枯燥的机械训练, 不可能使孩子产生审美体验, 孩子厌烦这类学习是必然的。正确的途径是把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观, 把音乐教育作为一个审美发现的过程。如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时, 我仅花了十几分钟就让孩子学会了这首歌曲, 剩余的时间便让孩子通过改变音乐要素来改变歌曲的情绪, 使一首简单的歌曲产生了丰富的变化, 请孩子欣赏美丽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骑马放牧的小牧民, 观看藏民的生活习俗及当地的宗教文化,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 使孩子对音乐的多变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慢慢地了解了西藏, 获得了丰富的体验, 拓展了音乐学习的视野, 继而揣摩到了藏舞特有的节奏, 最终通过听、看、唱、表演, 认识了一个民族。

四、把握音乐脉搏, 情感陶冶升华

1. 情感升华。

音乐教学的巩固阶段, 是师生在情感想象的基础上, 进行审美理解与创造的阶段, 使之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与此同时, 情感亦得到陶冶、升华。我们就是在巩固阶段使孩子产生新的审美体验。让孩子发现歌声一遍比一遍要好, 更具魅力, 他们便会感受到理解创造的欢乐, 获得美的享受, 甚至产生“启迪”、“顿悟”的效应。如歌曲《愉快的梦》, 师:小朋友摇着她的梦之船, 在绿色的海上轻轻地荡漾, 表现地是比较安静的、轻盈的意境, 那么该怎样唱才能表现出这种意境?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师:唱到哪里你们感到最愉快呢?最愉快的地方,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样表现她看到了新奇美丽的椰子岛时的心情?喂咦快来看, 她在招呼小伙伴呢?你们是怎么招呼的?面部表情怎样?这样经过层层情感铺垫, 在不同层次上的问题情境反复想象, 引导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完善情感体验和创造, 在亲身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从而是用心灵在歌唱。

2. 重视游戏表演。

让发展性评价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篇4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小学;科学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因此,我把评价看成了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评价作为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一、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发展性评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它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等功能。但是,能否有效地发挥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活动中被评价者的心理状态。因此,为了使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我充分利用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浓浓的评价氛围。如:在黑板的左上角开辟各小组专栏,每节课根据各小组成员表现采用加星的方式对学生的常规、课堂发言、倾听等进行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每一面教室的墙壁,都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星星园地”,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扶摇直上,它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能行”的小展台,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比较反思,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欲望,也从相互的自评与他评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学生发展自我

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从评价目标的确立直到评价的信息反馈,都使学生始终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让他们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评价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主体参与中,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自己评价自己,敢于正确对待自我

自己评价自己是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而正确客观的估量、评价自我也是学生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就比如家庭作业,我会尝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作业前,学生自己给自己订个目标,要得几颗星;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星,看看自己离当初的目标还有什么差距,每次作业都会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另外,考虑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及特长,我还注意在教育中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评价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让孩子尝到成功的体验。比如有一次,在上《蚂蚁和蝈蝈》时我请几个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演,其中有一位是说话吐字不太清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可我知道他爱表现自己,果然,他把小蚂蚁背、拉的神态和蝈蝈一蹦一跳的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我带头给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问他:“你觉得你表演得怎样?”他兴奋地说:“我觉得我演得很好!”这时,他早已把自己的缺点忘在脑后了。后来,只要有角色表演的机会,他都非常积极参与。事实证明:在自我评价中,同学们不但增强了自信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自我欣赏,而且学生对自身建立了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二)同学评价同学,学会互相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

例如:在怎样评价语文课堂学习时,通过师生讨论及整理,形成了一个班级评比表:

这个评价表在每节语文课后由学生自评,一周后经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评议,得“真棒”的,由小组长(小组长可轮流当)给组员奖一个大果实的印花。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还分别发给“知识小灵通”、“小百灵鸟”、“未来小书法家”、“创新大王”、“进步之星”等星星,并让同学写上一句赞美自己的话,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星星贴在“园地”里。

刚开始,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甚至在评议中发生争议和冲突。如有一次,有一个小组在为一个同学能否得“星”争论不休:“我不同意他得‘星,因为他上课发言不够积极。”“我同意他得‘星,我们小组学习好,是因为他组织得好。”这个同学究竟能否得“星”?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我把争论拿到班上,请其他同学评价。有的同学说:“我同意他得‘星,因为看人要多看优点,只要优点大于缺点,就可以得‘星。”还有的同学说:“他这个星期的发言次数比上星期多了,而且有一次发言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应该鼓励他。”通过这样的小组组评议,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真诚,懂得了赞美与欣赏别人,学会了宽容。

三、捕捉最佳评价时机,让孩子快乐成长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自评、互评,更多的是捕捉评价时机,用满怀希望的目光,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即地的评价。如:我们班的邹霖柯是个知识非常丰富的孩子,他经常在课堂上说出大家不知道的知识,我会对他说:“你很好学,知道的知识真多,真是一位小博士!”从此小博士就成了他的雅号,对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会说:“你真会学习,一个个拦路虎都被你打倒了!”当学生读得不是很理想时,我也会说“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有时,学生答题说错了,我会说:“答题错是正常的,老师相信你会说得好,没关系,再说一次!”实践也证明: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13(9)

[2]禹良玲.浅析小学评价研究[J].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11)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总结和激励,教学评价对学生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作为小学教师,需要科学评价,学会应用发展性评价。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小学;科学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因此,我把评价看成了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评价作为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一、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发展性评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它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等功能。但是,能否有效地发挥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活动中被评价者的心理状态。因此,为了使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我充分利用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浓浓的评价氛围。如:在黑板的左上角开辟各小组专栏,每节课根据各小组成员表现采用加星的方式对学生的常规、课堂发言、倾听等进行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每一面教室的墙壁,都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星星园地”,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扶摇直上,它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能行”的小展台,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比较反思,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欲望,也从相互的自评与他评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学生发展自我

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从评价目标的确立直到评价的信息反馈,都使学生始终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让他们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评价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主体参与中,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自己评价自己,敢于正确对待自我

自己评价自己是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而正确客观的估量、评价自我也是学生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就比如家庭作业,我会尝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作业前,学生自己给自己订个目标,要得几颗星;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星,看看自己离当初的目标还有什么差距,每次作业都会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另外,考虑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及特长,我还注意在教育中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评价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让孩子尝到成功的体验。比如有一次,在上《蚂蚁和蝈蝈》时我请几个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演,其中有一位是说话吐字不太清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可我知道他爱表现自己,果然,他把小蚂蚁背、拉的神态和蝈蝈一蹦一跳的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我带头给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问他:“你觉得你表演得怎样?”他兴奋地说:“我觉得我演得很好!”这时,他早已把自己的缺点忘在脑后了。后来,只要有角色表演的机会,他都非常积极参与。事实证明:在自我评价中,同学们不但增强了自信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自我欣赏,而且学生对自身建立了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二)同学评价同学,学会互相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

例如:在怎样评价语文课堂学习时,通过师生讨论及整理,形成了一个班级评比表:

这个评价表在每节语文课后由学生自评,一周后经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评议,得“真棒”的,由小组长(小组长可轮流当)给组员奖一个大果实的印花。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还分别发给“知识小灵通”、“小百灵鸟”、“未来小书法家”、“创新大王”、“进步之星”等星星,并让同学写上一句赞美自己的话,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星星贴在“园地”里。

刚开始,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甚至在评议中发生争议和冲突。如有一次,有一个小组在为一个同学能否得“星”争论不休:“我不同意他得‘星,因为他上课发言不够积极。”“我同意他得‘星,我们小组学习好,是因为他组织得好。”这个同学究竟能否得“星”?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我把争论拿到班上,请其他同学评价。有的同学说:“我同意他得‘星,因为看人要多看优点,只要优点大于缺点,就可以得‘星。”还有的同学说:“他这个星期的发言次数比上星期多了,而且有一次发言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应该鼓励他。”通过这样的小组组评议,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真诚,懂得了赞美与欣赏别人,学会了宽容。

三、捕捉最佳评价时机,让孩子快乐成长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自评、互评,更多的是捕捉评价时机,用满怀希望的目光,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即地的评价。如:我们班的邹霖柯是个知识非常丰富的孩子,他经常在课堂上说出大家不知道的知识,我会对他说:“你很好学,知道的知识真多,真是一位小博士!”从此小博士就成了他的雅号,对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会说:“你真会学习,一个个拦路虎都被你打倒了!”当学生读得不是很理想时,我也会说“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有时,学生答题说错了,我会说:“答题错是正常的,老师相信你会说得好,没关系,再说一次!”实践也证明: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13(9)

[2]禹良玲.浅析小学评价研究[J].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11)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总结和激励,教学评价对学生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作为小学教师,需要科学评价,学会应用发展性评价。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小学;科学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因此,我把评价看成了教与学的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评价作为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一、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发展性评价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它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等功能。但是,能否有效地发挥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活动中被评价者的心理状态。因此,为了使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我充分利用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浓浓的评价氛围。如:在黑板的左上角开辟各小组专栏,每节课根据各小组成员表现采用加星的方式对学生的常规、课堂发言、倾听等进行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每一面教室的墙壁,都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星星园地”,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扶摇直上,它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能行”的小展台,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有创意的作品、满意的答卷贴上去。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主取舍,比较反思,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欲望,也从相互的自评与他评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学生发展自我

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从评价目标的确立直到评价的信息反馈,都使学生始终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让他们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如何评价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主体参与中,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自己评价自己,敢于正确对待自我

自己评价自己是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而正确客观的估量、评价自我也是学生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就比如家庭作业,我会尝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作业前,学生自己给自己订个目标,要得几颗星;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星,看看自己离当初的目标还有什么差距,每次作业都会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另外,考虑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及特长,我还注意在教育中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评价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让孩子尝到成功的体验。比如有一次,在上《蚂蚁和蝈蝈》时我请几个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演,其中有一位是说话吐字不太清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可我知道他爱表现自己,果然,他把小蚂蚁背、拉的神态和蝈蝈一蹦一跳的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我带头给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问他:“你觉得你表演得怎样?”他兴奋地说:“我觉得我演得很好!”这时,他早已把自己的缺点忘在脑后了。后来,只要有角色表演的机会,他都非常积极参与。事实证明:在自我评价中,同学们不但增强了自信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会了自我欣赏,而且学生对自身建立了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二)同学评价同学,学会互相欣赏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

例如:在怎样评价语文课堂学习时,通过师生讨论及整理,形成了一个班级评比表:

这个评价表在每节语文课后由学生自评,一周后经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评议,得“真棒”的,由小组长(小组长可轮流当)给组员奖一个大果实的印花。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还分别发给“知识小灵通”、“小百灵鸟”、“未来小书法家”、“创新大王”、“进步之星”等星星,并让同学写上一句赞美自己的话,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星星贴在“园地”里。

刚开始,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甚至在评议中发生争议和冲突。如有一次,有一个小组在为一个同学能否得“星”争论不休:“我不同意他得‘星,因为他上课发言不够积极。”“我同意他得‘星,我们小组学习好,是因为他组织得好。”这个同学究竟能否得“星”?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我把争论拿到班上,请其他同学评价。有的同学说:“我同意他得‘星,因为看人要多看优点,只要优点大于缺点,就可以得‘星。”还有的同学说:“他这个星期的发言次数比上星期多了,而且有一次发言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们应该鼓励他。”通过这样的小组组评议,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真诚,懂得了赞美与欣赏别人,学会了宽容。

三、捕捉最佳评价时机,让孩子快乐成长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自评、互评,更多的是捕捉评价时机,用满怀希望的目光,喜爱学生的动作,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即地的评价。如:我们班的邹霖柯是个知识非常丰富的孩子,他经常在课堂上说出大家不知道的知识,我会对他说:“你很好学,知道的知识真多,真是一位小博士!”从此小博士就成了他的雅号,对爱动脑筋的孩子,我会说:“你真会学习,一个个拦路虎都被你打倒了!”当学生读得不是很理想时,我也会说“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有时,学生答题说错了,我会说:“答题错是正常的,老师相信你会说得好,没关系,再说一次!”实践也证明: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13(9)

[2]禹良玲.浅析小学评价研究[J].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11)

用爱拨动孩子的心灵 篇5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反映,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做什么,而应使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从而自觉地支配自己的一言一行,并在反复地强化磨练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拿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来说吧,班里有的同学听讲姿势不好,回答问题有气无力。对此,我没有一味地批评他们,要求他们必须坐好,必须大声回答问题。而是晓知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讲“坐如钟,行如风,站如松”的古训,使他们懂得一个人不仅要心灵美,还要注意仪表美。无论干什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带点正气加神气,要善于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同样,课上读书、写字、回答问题也都要讲求个架式。这么一启发,学生还真的注意了自己的言行举止。我深深地体会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知道怎么改正。采取的方式方法不是声色俱厉、威慑恫吓,更多的需要安慰式的批评、爱护式的劝戒、沉默无言的暗示、鼓励式的引导,以引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动机,去支配自己的行为举动。

二、以表扬、鼓励、信任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在于揭示每个儿童的力量的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资料、智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意味着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和做人的自尊心、自豪感。而表扬、鼓励、信任就是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对“问题生”来说,尤其需要这样。平日,我不是盯着他们的毛病,而是精心挖掘,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注意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与鼓励,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以满足其表现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和注意。如果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消沉的心理,而另一些学生又可能采取淘气、恶作剧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以获取别人的注意。平时我抓住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才会不断进步。

四、捕捉教育时机,用爱去拨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如果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及时引导,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育时机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需要教师用心发现,及时捕捉,运用教育机智去拨动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问题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生”“闪光点”的出现,而是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把他们当做朋友,经常和他们进行情感沟通,用真心去体察他,用真情去感动他,用爱打动他,用激情去鼓励他,用热情去帮助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相信他,尊重他,时时处处在赞赏他身上的优点与长处。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互相尊重、真挚的情感关系,才能使其摆脱自卑感,从而使其走向正确的轨道。班主任只有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问题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问题生”转化的最佳时机。选准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教师的爱要真诚,对于所谓的“问题生”,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亲情的关爱,缺乏理想信念,缺乏一种自我约束能力,平时得不到关心,更多时候听到的是讽刺与挖苦,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对这样的学生,只是简单地采取“隔离”、“换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是治标,不能治本。作为教师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地去关心、爱护他,感化他童稚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真诚的体贴和关怀,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特别是当他们“犯错”时,我们在谈话时要创设一个平等的氛围,让孩子感到是来和老师交流的,不是被“质问”、被“教训”的。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到真诚,教育学生应先说情再育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氛围。让他们真正感到我的真诚,这样孩子才能真诚地对待你,只有这样让他们放掉戒备,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感觉到是真心的为他们好,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上一篇:初中议论文教学下一篇:中西方体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