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撑起孩子的天空

2024-09-04

用爱撑起孩子的天空(共6篇)

用爱撑起孩子的天空 篇1

那年, 我刚毕业便担当了班主任, 在工作中, 我惊奇地发现,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灵受到创伤, 他们迷惘, 他们自卑, 他们成了一群孤独的孩子。这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视。那么怎么样才能使这些孩子融入到一个和谐的氛围之中呢?那就是打开学生的心窗, 走进学生的心扉, 感悟学生的真情, 让他们的个性如丁香般悄悄绽放。

一、师爱———打开他们心灵之窗

大家都知道, 现在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在遇到父母离异或者什么别的原因时, 他们的心灵往往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从而关闭了与同学、老师之间交流的那扇窗户。此时, 只有爱, 才是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 是治疗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陈前, 是我三年前教的一个孩子, 他在班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之中特别显眼, 他个子很矮, 坐在最前排的左侧, 上课看上去坐得很端正, 但他两眼盯着黑板发呆, 下课也不与人交流。第一次叫他回答问题, 他竟然没听到, 连着叫了三次, 他都不理睬, 下课后, 我找来电话薄打给他的爸爸, 我才知道, 他两岁时, 妈妈跟着别人到外地去了, 他爸爸是个有点跛的人, 生活十分拮据, 同村小朋友都看不起他。陈前的情况让我十分担心,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 最后, 得到的结论是一个字“爱”, 我决心用自己的爱, 打开这扇沉封的心灵之窗。他不爱说话, 所以不想说的事情, 我从来不强求他说, 而是通过各种渠道, 只要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 我都大大地表扬, 我知道他喜欢吃整鸡蛋, 我便经常偷偷地在他书包里放上一个煮熟的鸡蛋, 还帮他整理书包, 帮他整理衣领。下课, 我经常叫上几个学生, 与我一起做游戏, 当然肯定不会忘记让他参加。渐渐地, 我发现陈前变了, 变得目光灵活了, 不再沉默寡言了。有一次早上, 竟然主动送我两个鸡蛋。让我趁热吃了, 我感动了, 感动得泪水都流下来了, 我知道陈前与孩子彻底融入了。

二、友爱———培养他们阳光个性

其实, 单亲家庭的孩子, 大多数性格孤僻, 很少有自己的朋友, 再加上那些单亲家长因为家庭的变故, 往往情感不外露, 也不与自己的孩子多沟通, 很多孩子在上学时, 就表现出一种极端自私的性格, 难以融入到同学当中, 长期以往, 他们长大后, 很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情感上蒙上阴影, 甚至有的会走上犯罪道路。王艾, 一个漂亮的小女生, 父母都是聋哑人, 一年前, 他的父亲去世, 她便跟着她的妈妈一起生活。母亲每日忙于给人家做衣服, 无暇顾及到她, 生活上她太缺少大人的关心, 所以在学习上, 她不愿太多地投入。这时, 我想到了班长, 因为班长也是个女孩, 我让班长与她坐一张桌上, 让班长没事的时候多帮帮她的学习, 多与她说说话, 多关心关心她的一举一动, 多带她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我也经常在班会课上表扬班长, 让其他同学跟班长学习, 多关心身边的朋友, 在班长的带动下, 如果王艾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或者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 同学们总热情地帮助她, 关心她, 与她一起想办法克服。渐渐地, 王艾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 她成一个很和谐的音符。

三、自爱—————扬起他们自信风帆

因为自卑心理, 单亲家庭的孩子, 往往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因为自己不像别人那样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一段时间, 班级里经常有同学的东西不翼而飞, 但是事隔两三天, 总是被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董煜找到, 刚开始, 我还在班级里表扬他拾金不昧。后来, 我发现找到东西的总是他, 我便开始有点怀疑。这种怀疑在一次课间操被证实了。有次课间操, 我无意看到董煜在书柜旁找些什么, 而后上课时孩子们就向我汇报图书少了十几本了, 过了两天, 孩子们告诉我图书找到了啊, 是董煜帮忙找到的啊。我的心里立刻明白了几分, 便找来董煜, 问他为什么这样恶搞, 可他却哭着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 只是我不如他们, 怕他们不跟我玩, 怕他们看不起我, 因为我是个没有父母的孩子……”原来, 董煜的妈妈跟别人跑了, 爸爸因为盗窃被判了十年, 也好几年没回来了, 他的爷爷奶奶要干活, 没时间管他, 他只好一个人在家, 没有玩伴, 很孤独。在学校里, 他的成绩又不理想, 他很想小朋友们能关心他一下, 与他融洽地相处, 他第一次通过这个法子让小朋友们都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都想与他成为好朋友, 于是, 他总是会不由自主地, 隔三差五的自演一场丢东西又找到东西的闹剧, 让他在班级里能扬眉。其实, 他的这种做法, 是因为他缺少自信, 于是我与小朋友们商量, 帮董煜小朋友找回自信, 让他真正成为我们这个班级中和谐的一分子。接下来的几个月, 我利用班级里的一切活动, 都特意让他参加, 比如有一次手工制作比赛, 我特意把他的作品, 拿到校展览室去, 让全校孩子们都看看, 并给他的作品评为“最有创意的作品奖”。当他手捧奖状接受同学们表扬的掌声时, 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班上, 我表扬了他, 并告诉同学们, 这个一等奖, 是他用努力换来的, 同学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课后, 我对他说, 别人能做到的, 你也一定能做到, 别人不能做的, 你也会做到, 因为你是最棒的。只有自己相信自己, 同学们才会相信你, 才会愿意与你交朋友。从此, 他像换了个人似的, 在家里, 帮爷爷奶奶做点家务事, 假期还帮爷爷奶奶到地里去干农活, 在班级里, 他学习更是用功, 成绩稳步上升, 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俗话说: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 爱心是滋润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作为老师, 我们要正确面对那些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完整家庭之爱的无辜孩子们, 只要我们老师投入自己的爱心, 真诚地帮助他们, 关心他们, 感化他们, 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我有理由相信, 这些孩子一定会走出阴影, 沐浴在温暖灿烂的阳光中。

用爱撑起孩子的天空 篇2

四位优秀教师,通过切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小故事,现身说法,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节课。这些优秀的教师都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她们的身上得到体现。使我再次受到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

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怎样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要爱岗敬业培育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选择了教育事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热爱教育事业,要像市一中王力教师说得那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这是人们对教师的礼赞,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歌颂。教师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的。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所以从我们跨入教师 队伍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不断完善自己师德的征途上启程。用爱心和智慧托起明天的太阳!

其次,要热爱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要像市一实验李晓玲说得那样:师德乃是教师人生的根本标示,师德修养贯穿于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是引领教师职业行为的内在灵魂,是教师职业人生幸福的心灵根基。在这方沃土上,不断追求,以真情孕育桃李,一言一行中塑造着师表形象,一点一滴中诉说着教师的平凡却不平淡,钟爱着教育,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最后,要尊重学生,也就是讲教育艺术。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

子们的知心朋友”。市五中廉淑文说的好,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一个向善的思想引领出一个向善的灵魂,一个伟大的人格塑造一个不朽的生命。所以教师只有“身正为范”,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在耳濡目染的教育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用爱为孩子撑起幸福的天空 篇3

当时孩子只有4岁,对于他来说,仿佛天空塌陷,家庭不再完整美好。作为妈妈,我真是万分无奈,更无比自愧。可我没有办法挽回,更没有办法改变单亲的环境。我能做的,就是在十年漫长的岁月中用我全部的爱与信任、努力与坚持,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教育态度,最终能像女娲那样练出五色石,修补了孩子头顶那片缺漏的天空,使之重新明朗清澈,让他自由快乐地生活,阳光健康地成长。

用爱为孩子营造最温暖美好的家庭氛围

都说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父母在养育责任上的互相推诿而缺乏安全感,缺少爱的滋养,长大后会性格偏执,情商不高。可我的孩子从来没有这些缺陷。

尽管我的亲友认为他是我追求未来幸福的障碍,都反对我要孩子。可我觉得他是我努力生活的源泉和勇气,始终不曾有过放弃孩子的念头。

他小时候喜欢恐龙,我就给他买各种恐龙玩具和图书;喜欢折纸、拼图、画画,我都毫不犹豫地买来,给他耐心讲解,陪他一起折叠。上学后,当与他同龄的孩子纷纷奔走在各种课外班之间时,我也有过动摇,跟孩子商量,孩子断然摇头,我便遵从了他的意愿。从小学到初中,他除了老师留的作业之外从不肯多写一个字。可是,功夫在课外,玩促进了他的智力发展,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优秀。

单亲十年,孩子对我有着非同一般的依恋。而我,除了上班几乎全部时间都和孩子在一起。从小陪他吃饭睡觉,游戏学习;后来孩子长大了,我在旁边看着他读书游戏,他出去和小朋友玩时,我也守在家里准备好三餐、水果,随时等候他回家。

孩子也知道我爱他,所以他敬我爱我,亲我信我,知我谅我。只要他喜欢的我一定满足;只要我坚持的,他亦会欣然让步。他不开心时我百般纵容,我遇到烦恼甚至迁怒于他时他会默默承受,并且过后毫无介怀。就这样我用爱营造了温暖美好的家庭氛围,也成就了孩子知爱感恩的情怀。

用信任与坦诚为孩子建构强大的心理素质

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物质条件多么丰裕,心理的失衡都是无法避免的。我没办法改变这样的客观现实,我能做到的便是以自己最信任的目光和最坦诚的态度,培养孩子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不仅让他遇事有主见,也让他更能够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意外和不能回避的问题。

家里的事情无论大小,我都跟孩子商量。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买房子,我都带孩子一起去,征求他的意见。他开始那么小,当然没有任何主意,只是热烈响应我的决定。慢慢孩子长大了,有了想法,有时真能给我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我就欣然接受。

2004年贷款买房装修,经济有点紧张。我跟孩子商量可不可以节省点过日子?6岁的儿子立刻说,好啊,你不用给我买新衣服了,我穿旧衣服就行;玩具我也不买了,肯德基我也不吃了,书呢,他想了想,有点舍不得,说妈妈你给我买最便宜的吧。

2006年我要去北京学习一周,8岁的儿子很舍不得我走。我说,这次机会对妈妈的发展很重要,当然你更重要。妈妈听你的意见。孩子想了想,最后含泪说道:“妈妈我同意你去。你放心吧,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会好好表现的。”

再以后我更是把孩子当成大人来看待,比如谁要向我借钱了、孩子上初中去哪所学校了,甚至我交男朋友了,等等。我都跟孩子商量。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可避免地他要面对自己有缺憾的家庭。我坦诚告诉了孩子我和他爸爸离婚的缘由,没有回避我们婚姻中的问题。同时,也让他明白父亲本来也是爱他的,父母离异是父母之间的问题,不影响对他的爱,而且离异后的父母都有权利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后来当他面对父亲的新家庭时,也就很容易接受并且适应了。

有了妈妈无比坦诚勇敢的态度、真诚信任的目光,孩子也就拥有了强健的心理承受力。无论他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烦恼,都不会轻易摧毁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能够始终以理解包容之心去面对。

用书香引领孩子走向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

我始终认为,丰富的文化底蕴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的同时,也会使我们在面对无法预知的人生时更豁达、更通透。单亲的孩子更需要文化的滋养,这样才能更深地领悟幸福与苦难,懂得珍惜与爱。

孩子小时候,我用唐诗来哄孩子睡觉,那些朗朗上口、优美生动的唐诗伴随我和孩子走过每一个寂寞的日出日落。他背诵了上百首唐诗。虽然不懂诗意并且很快就忘掉。可是背诵的经历让他的记忆力极好,不仅为他后来的学习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让他后来的语文学习和作文写作毫不吃力。

每次带孩子出去玩,我也会带一本书。在他挖土扬沙的间隙,我就坐在旁边捧书读。孩子看到我在读书,会跑过来好奇地翻翻我手中的书,或者问我书中的故事,我便耐心讲给他听。

孩子大了一点,我开始给孩子讲历史故事,读古今中外童话,还有科普读物。后来孩子识字了,我就常常在节假日里,带着他去图书城读书,一读就是一天,既省钱又能读到更多的书。再后来我们经济条件好了,我就在网上给他买来更多他喜欢的书籍。

日复一日地读书,让他思维开阔,视野宽广,现在常常头头是道地给我讲我都不了解的天文地理。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有缺憾的家庭而自卑,更不会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归咎于单亲的环境。他阳光开朗,明理懂事,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转眼我的儿子已经读到初中二年级,也加入了共青团。他不需要我的辅导,也不用我陪读,把自己的学习和娱乐安排得井井有条。无论刮风下雨,都坚决拒绝我的接送,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放学。他说,妈妈你就在家给我做饭好了。实在闲着没事了,他冲我狡黠一笑,你就看看书或者上网聊个天什么的,最好能邂逅一场网恋。

看着我这样懂事优秀、自信自立的儿子,我觉得生活真是美好。谁说蓝天缺漏就一定阴雨连绵,它也可以用我们的爱与信任来修补完善,恢复晴空丽日,做单亲妈妈同样可以幸福骄傲。

专家点评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曾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单亲家庭如果已是现实,我们就必须研究怎样使孩子少受伤害,使他们能够更健康地成长。这起码要有三个措施:

1.单亲妈妈应该给孩子以更多的爱,使孩子失去的爱得到补偿。郭利老师用全身心的爱为孩子营造最温暖美好的家庭氛围,修补了孩子头顶那片缺漏的天空。她的做法值得单亲家庭学习。

2.坦诚对待婚姻的失败,鼓励孩子正确面对现实,树立自信心。郭利老师用信任与坦诚为孩子建构了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她坦诚告诉孩子离婚的缘由,不回避自己婚姻中的问题,把孩子当成大人对待。这样孩子才能正确面对现实,拥有阳光的心态。

单亲妈妈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事件中,让孩子理解坏事可以变好事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如果对坏事以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孩子遇到的坏事反而会成为促使他成长的一种动力。

家长还可以找一些从小遇到家庭悲剧,自己却自强不息,终于成材的事迹让孩子学习。孩子有了阳光的心态,有了自信心,单亲并不可怕。

3.单亲妈妈应多让孩子接触男性亲友,以弥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性别上的不足。虽然男性亲友代替不了孩子的亲生父亲,但在孩子的性格形成上却可以得到适当的补偿。在这一点上郭利老师还可以再做一些工作。

责编:王敬川

用爱撑起教育的蓝天 篇4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学生首先是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也希望得到尊重。所以,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用心去爱护他们,使其心灵不受伤害。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公平对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权,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应该受到歧视或者冷嘲热讽,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这一点。对于学生表现出的与其他人的不同,教师不仅自己要保持一颗宽容之心,还要教导其他学生尊重别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与大家不一样就认为其是“不正常的”。其次,为学生保密。教师有很多机会和渠道获取学生的隐私,也有很多学生出于信任会主动告诉老师一些秘密。秘密其实就是一个人不愿意公开的某些事情,一旦被公之于众,可能会使得人的自尊心受挫,甚至产生心理阴影。所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的秘密守口如瓶,不经学生同意,绝对不能告知第三个人。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获得学生信任、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防止其在生活和学习中背负沉重负担。最后,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与其他学生一模一样,同时,每个人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有着各不相同的表现,学习成绩也会因此存在差异。对此,教师应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正常发展。但是,尊重并不等于迁就,对于学生身上不好的小毛病,教师必须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

二、对学生表现出一定的信任

学生的心灵十分脆弱,但同时又蕴含着极大的力量。在师生关系当中,教师适当表现出信任,可以起到增强学生信心、鼓励其奋发向上的作用。以爱育人并不是每天将爱挂在嘴边,而是要将爱渗透到行为当中,借助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为其带去“正能量”,使其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教师的信任对学生的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能够激发学生潜力,甚至可以使其整个人的面貌都焕然一新。举例来讲,如果教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说: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比这次考得更好!学生心中就会有一种“被理解”“被宽容”“被期待”的感觉,在下次考试之前,其学习的动力将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不想辜负老师的信任”。为了这个目标,其在学习中必然会更加用心,但其最终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得到夸奖,而是想要证明自己对得起老师的信任。这是一种温和的力量,但其带给学生的却是难以磨灭的影响。反之,如果教师对一个平时成绩很差但偶然得了高分的学生说:“你这次怎么考的这么好?不会作弊了吧?”学生将会因为教师的“看不起”而产生一种“被羞辱”“愤怒”的感觉,在后期的学习中其很有可能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心理阴影。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十分常见,是对学生心灵伤害最大的行为之一,尽管教师可能是无心之言,但学生却普遍听者有意,所以,最终造成的影响往往极为深远。

三、学会赏识学生的亮点

每个人的个性中都有闪光点,在闪光点被人赏识和肯定的时候,人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班上成绩很差的学生可能歌声十分优美,教师课下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说:“你歌唱得那么好,将来说不定会成为大明星呢!”同理,对于口才好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说:“你将来不做律师有点可惜呀!”通过这样轻松的对话,教师既表现了自己对学生的赏识,也拉近了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可以逐渐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但是,赏识并不是盲目的鼓励,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引导,教师在肯定学生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鼓励其好好学习。比如,对于口才好的学生,教师在表现对其的赏识的时候,也要使其明白司法考试不是人人都能过的,要想做律师,还得继续努力。师生关系一直被比作花朵与园丁的关系,花朵的盛放需要园丁辛勤劳作,为其浇水施肥,所以,要想帮助学生成才,教师就必须要有费心费力的觉悟,对于学生身上表现出的问题,不仅不应厌烦,还要为自己参与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而感到高兴。批评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与此相比,以爱育人更加符合人性化教育的要求,也更能体现生本理念。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温和的方式,并注重对其进行鼓励,将学生引到正常的成长轨道上。这既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达到育人目的的基本途径。

四、以负责任的心态对待学生

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所以,无论是教学过程中,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多关心学生,以负责任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责任是爱的体现,只有教师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给予学生爱与关怀。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看似其影响的只是当下,但其却决定着很多人的未来。所以,教师必须要正视自身的功能,科学认识自身言行的影响力,并善于将其合理利用起来。比如,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一种心理:学不学是我的事,受影响的是我自己,不需要你来管我。对于这样的学生,有的教师选择了放弃,但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看待问题很不成熟,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引导使其健康成长,而非因为学生不配合就不管不问。考虑到师生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融入学生当中,减小彼此之间的代沟与隔阂,使得交流更加顺畅。为此,教师就要注重以下两点:首先,应保持童心,体验学生的感受,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比如,教师在课下的时候,可以参与学生组织的某些活动,趁机了解学生。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与其和学生的关系好坏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师生比较亲近,那么,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为其带去的改变就会比较大。但若二者关系疏远,即使教师舌灿莲花,学生能听进去的建议也寥寥无几。所以,融入学生实际上是放大教师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修养。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为了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还要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使学生心服口服,进而带动学生学习。

总而言之,爱在教书育人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点,也是教师必须要始终坚持的理念,尤其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今。为了达到以爱育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适当展示信任、学会赏识学生的亮点、以负责任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起到育人的作用,也唯有爱,才能撑起教育的蓝天。

摘要: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讲,具有爱心是基本条件。这里所谓的爱并不单单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包括教师对自身岗位、所从事的职业的爱。只有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倾注爱心,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结合教育的特点及要求,阐述了“以爱育人”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爱,教育,思路

参考文献

[1]肖玉红.爱是真正的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6(34):74.

[2]周丹.爱在教育中[J].读写算(教师版),2016(26):85.

[3]张万玲.用爱包裹与爱同行[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7):51.

[4]江毓宏.唤醒生命意识强化育人责任[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8):187.

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篇5

漳县大草滩小学 车清明

摘 要:教育学生,爱心是基础。只有付出爱,尊重、宽容学生,不吝啬我们的赞美,多鼓励,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取得预计的效果,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教育 师爱 宽容 惩罚尊重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常谈常新的话题。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的活动。而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人的情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师生互动的环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一个字: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学生的人才会教育学生。”对于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期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一、关心爱护学生,就要善待、宽容学生。宽容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智慧。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品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上没有坏孩子”。所以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一种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训斥,责怪。教育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宽容善待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只要这宽容温和是有原则的,就能更好地达到教育学生,促进他们不断自觉守纪的目的。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多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用温情去打动他们,多疏导,少堵截,并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牢记“宽容是金”、“温和胜过暴力”这一至理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宽容是如此美丽,新世纪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蔡元培那样的胸怀,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成长。

二、爱心教育离不开惩罚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家长的过分宠爱,孩子无休止的要求,形成孩子思想的自私、行为的放纵、习惯的不良,实施惩罚教育十分重要。但惩罚教育又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事半功倍,运用得不好,会对学生火上浇油,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实施惩罚教育要把握好“度”。一是认识到,惩罚不是体罚;二是控制惩罚程度,避免粗暴简单;三是讲究惩罚方式。苏霍姆林斯基的惩罚就别具一格,他罚学生画画儿、写作、做好事,罚性格孤僻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罚胆小不发言的学生上课提几个问题。教育家魏书生罚学生写心理说明书。这类彰显学生特长的罚,与其

说是罚,不如说更是一种激励;四是掌握惩罚主动权,避免错误的惩罚,造成:“冤案”。以爱为中心的惩罚教育,才是最理智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

三、关心爱护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是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一位普通老师的高风亮节!

四、要有一颗欣赏之心

欣赏的眼睛,才会发现世界的美丽。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美丽;也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成功的教育。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美可以把人世间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是一句小小的赞美,就能改变人的一生。前不久校长告诉我,我班有位学生晚上在门边小解,我把这个学生叫来询问,学生红着脸说:“我没有。”看着他红红的脸,我全明白了,我对他说:“孩子,你向来都很守纪律,是个爱清洁懂事的好学生,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老师相信你能正确认识这件事的。”几天后,他主动跑来向我承认错误,说对不起我。由此可见,对待学生要有一颗欣赏之心,记住老师的责任,我们要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平等、善良、爱心和感恩。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付出真诚的情感和尊重,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育对象的心灵,用自己的心智去开启学生的心智,把握与学生间情感发展状况,发挥师生间情感的积极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爱,让我们用爱的理念,为学生支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给他们留下自由翱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物心语——中小学德育工作案例精选》,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篇6

武汉市建港中学(以下简称建中)位于晴川阁下,鹦鹉洲头。学校始建于1957年, 2003年以前是一所完全中学,属武汉市三类学校。就是这所原来的三类学校,在以雷刚为校长的新一届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建中全体教育同仁的不懈努力,一跃成为“武汉市示范高中”。

学校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招生形势喜人,心驰神往的学生人数激增。

学校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得到了教育部、省和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百所“学习型学校”、湖北省“平安校园”、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市10所)。2008年,学校被中共汉阳区委、汉阳区人民政府授予“汉阳区名学校”光荣称号,雷刚校长本人同时被授予“汉阳区名校长”光荣称号。

学校的办学成果引起了省教育厅和省干训中心等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分别将山东、新疆等地的部分校长引荐到学校参观、学习和交流。

建中何以赢得如此迅猛发展的局面?记者走近校长雷刚,试图探询其中的奥秘。

显然,雷校长有意避开了记者关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思维定势,直奔主题:“这是因为我们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了‘平民学校’的定位……”

谦逊的雷校长没有长篇大论,却对学校实施“平民教育”模式进行了精准的解读。

解读中,这位深谙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的专家型、创新型校长不时迸发出的思想火花,给人不尽的启迪。

有教无类让每个学生共享公平的阳光

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罗霄同学在毕业感言中这样写道:“几年前,我只是一名中考失意者……”其实,在建中像罗霄这样的中考失意者并不在少数,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普高线下生。据统计,在学校生源构成中,60%的来自一般工薪家庭,30%的来自贫困、离异与单亲家庭,近10%的来自外来务工家庭。

建中地处汉阳区城郊结合部,生源复杂而参差不齐,呈现出两个方面特点:学业成绩是同类中学中较差的,家境大都是比较贫困的。

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的本质是追求人的发展与完善,因此,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学业差的学生不应该失掉信心;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应该没有未来。鉴于此,雷校长和他的团队从关爱学生的的未来和终身发展着眼,在学校定位为“平民学校”的基础上,提出了“愿求人人成才,更求个个成人”的平民教育思想。

“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实施“平民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先生指出,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做“整个的人”。

做“整个的人”?是的,建中毫不含糊地给出了明晰的答案:“着力培养每一名学生成为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有可持续学习能力、有责任感的社会合格公民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把有能力的、有愿望的学生送进他们理想的大学,把落选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有良好道德、有信心面对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

这是一份没有承诺的承诺。这就是建中对教育的理解,也是由建中教职员工的使命意识所决定的。

“平民教育也就是培养‘人中人’的素质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雷刚校长和全校教师一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刻意追求功利和名声,决不搞以牺牲学生终身发展为代价的所谓“教育”,而是走一条既重视高考却更注重让孩子受益终生的“成人”教育之路,一条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之路。

“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是时代赋予“平民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也是雷刚校长与他的工作团队默默追求的教育理想。建中人励精图治,不辱使命,通过短短几年不懈的努力,逐步确立了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显著的育人特色,使建中这所名不见经传的“三类”学校“破茧成蝶”,在完成了“凤凰涅盘”般的壮举之后,一举成为武汉市示范高中。

建中阔步跨入了优质教育的行列。“竭诚为汉阳普通百姓子女提供优质高中教育”的愿望已经变为眼前的现实。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平民教育”的阳光里,平等地享受着优质教育的权利。

校本培训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教师是实施平民教育的主体,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建中努力探索一条教师校本专业发展之路。几年来,学校立足校本,精心设计校本师资培训,形成了以“读书—反思”和“专家引领”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带领教师走上了一条专业化发展之路,造就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而知不足,读而少是非。”学校自2003年起将图书室整修一新,每年新添置了1—2万元各类书籍,要求每个教师每周上阅览室读书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以此敦促教师养成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了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必然。同时,校长室还主编了一套名为《同成长,共进步》的校本师训教材,积极地引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读书活动拓宽了教师视野,增加了教师内涵,促进了教师成长。

“教学的成功建立在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上”。 在建中,教师的月度反思已成习惯。每月一篇,校长每篇必导评,教师反思与校长导评搭建了校长与教师交流的又一平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教学活动。反思提高了教师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了被动性和盲目性,随之增加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意识”。

同时,建中还聘请省、市、区一批(共计10名)有名的特级教师、专家、名师为客聘教师,一聘三年,来校累计授课237次,为老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充分利用客聘教师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资源,与武汉外国语学校、华师一附中、武汉三中、省实验中学等学校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由客聘老师推荐,一大批名师被引了进来;由客聘老师引荐,《中国教育学刊》《教师继续教育》《校本行动》《教师管理与研究》等教师专业刊物向学校教师敞开了大门。

在客聘教师的指导下,学校自主生成了“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研究”和“2+2+2评课法实验研究”两个区级课题,承担了武汉市教育局招标课题“发展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课题的研究中,形成了一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队伍。

实施校本培训,建中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干部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2人,汉阳区名教师1人,市区学科带头人7人,省市区优秀骨干教师68人,中高级教师101人,占教师总数的84%。

三年来,学校教师参加省市区三级优质课比赛累计获一等奖22人次。其中,徐捷老师获省高中物理探究课一等奖。学校累计有102篇论文与案例获省市区各级奖项或发表在各级杂志和刊物上。

奠基学力让每位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今年的招生简章上,建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为高等院校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建中,成人与成才相提并论,不偏不倚。

阿基米德曾说,“假如给我一根杠杆,我就会撬动整个地球。”这种夸张式的说理,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没有“撬动地球”的自信和勇气以及智慧和手段,那么,从局部看,在很多事上,是很难取得最终成功的;而从全局看,在人的发展上,是很难拥有理想的未来的。

建中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出了“奠基学力,奠基人生”的理念。在雷校长和教师们看来,“学力”就是杠杆,拥有它就如同拥有“撬动地球”的自信和勇气、智慧和手段。所谓“学力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语言符号和数字逻辑为支撑,以情感为动力,以思维为核心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和”。“奠基学力”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识”“能力”和“心理”等诸要素,发展“基础性学力”和“创新性学力”,完善“发展性学力”。

“我们的教育,一切要从学生出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不是或不仅仅是‘给予’和‘告诉’,教育应该是或更多的是‘获得’和‘感悟’。换言之,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力的发展。”雷刚校长接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育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为他们迈入社会铺好路,为他们健康成长搭好桥。”

“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亮人生。”在建中,有一项被全校师生乃至外界称为精品的活动——一年一度的“建中读书节”。其宗旨是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气质,“培养读书习惯,构建书香校园”,倡导人人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需要。“浸润书香,滋养心灵,精彩人生。”在读书节里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高校教授举办《读书与人的发展》主题讲座,邀请书店进校开展图书集中展销,开设学生“图书跳蚤市场”,举办读书辩论会、美文欣赏会等等。读书节期间,大家都沉浸在读书的无限快乐之中。

同样,为奠基学生学力,建中在武汉市首开专门的“阅读课”。每班每周单独拿出2个课时,让学生走进阅览室,自由阅读,自由摘录。同学们走进拥有近200种期刊杂志、10000册书籍的阅览室,犹如走进花香四溢的大花园,欣喜异常。每次阅读课,同学们总是早早地等候在阅览室门口,下课铃响,又总是久久不愿离去。

成才与成人的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完善的人格。建中以“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其突破口,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学校还明确了月度教育主题,将“简朴”、“宽容”和“责任”等列为教育主题。在二月份组织的“宽容”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组织教师撰写文章。对“宽容”进行释义,讲述“宽容”的故事,论述“宽容”的积极意义,并给出一组衡量“宽容度”的自测题。这种特定的形式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能使更多学生意识到:宽容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境界,从而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一种生活的艺术。

月度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为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丰富的文化知识的人,有利于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合格素质、对未来充满信心、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的人。

因材施教为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刘浩、乔玉婷两位同学父亲病故,家境贫寒,完全没有继续就学的经济基础。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食宿、并每月给予100元的生活补助。但是,他们毕业之后怎么办?走升学这条路,显然不太现实。加之他们一无经济基础,二无一技之长,将来何以立足社会?

何不变“捐资助学(学业)”为“捐资助能(技能)”?雷刚校长敏锐地意识到,若能从实际出发,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既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为学生打下人生之基。学校在征得两位同学和其家人的同意后,将他俩送到武汉第三职教学校学习数控技术,所有费用均由建中承担。可喜的是,这两位同学毕业后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在建中,像这种因材施教的事例并非个案。学校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则是因材施教又一成功的案例。“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其目的是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的快乐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心理特征等因素,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在建中没有差生而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让学生个体向一个个最近目标发展,积小步成大步,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因‘人’施教,评价学生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因此,每年四、五月间,学校都会举办一届“个性化的表彰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了很多奖项,除学业进步奖外,还设有乐于助人奖、孝心奖、环保奖、关心集体奖、爱心大使等。这种个性化的表彰和获奖人数平均每个班占到50%—70%。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回归,学习习惯得以逐渐纠正。校园内洋溢着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发展的良好气氛。

“在建中少数学生除学习成绩不理想外,其生活的信心、激情、行为习惯和意志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

学校印了一份学生素质报告单,其中包括“老师对你说”“父母对你说”“我对自己说”几个板块,通过这种三方联动,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名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成长,激励信心。这样不仅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尊重个性与差异,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学校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展示他们身上的亮点,培养他们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每年10月学校都要举行展示学生特长的“艺体节”。艺体节里,绘画展、辩论赛、趣味运动会、三人篮球赛、卡拉OK比赛等活动为部分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的舞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获得个性发展。部分有着其他天赋和特长的学生在大家的欣赏和赞叹声中重新树立了信心,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建中“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自信、激情与智慧,这是教育的结果,更是平民教育的魅力之所在。

封面人物介绍:雷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管理硕士

中学英语高级教师

汉阳区名校长

湖北省骨干教师

汉阳区英语学科带头人

上一篇:世界贸易组织公共政策下一篇:体验劳动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