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型风险管理

2024-10-18

保险型风险管理(共9篇)

保险型风险管理 篇1

一、保险的基本概念

所谓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行为,它是由投保人支付保险费,在特定情况下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内容给予投保人的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简单来说,保险是一种商业保险行为,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安排。

二、我国保险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保险业务在国民经济体占有一席之地, 保险的投资渠道在近几年,逐步向银行、债券、证券、股票等方向发展,这样不仅使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保险业本身也提高了利润率,优化了自身的资产结构,虽然我国的政策水平,监管力度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我国保险业起步较世界同行业水平要晚一些,所以发展程度受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的保险业开发潜力是巨大的。

三、保险产品的定价模型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和论述, 可以得出在如今的保险业和金融业不断迅猛发展的今天,将金融经济融合于保险经济当中,利用金融理论和手段进行保险产品的定价,这样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定价模型产生的缺陷, 使投资收入不再被忽视。 下面将通过几种定价模型进行保险定价,以期能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进。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最基本的原理, 它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之上,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资本市场状态,没有摩擦,不存在交易成本, 市场只有一个无风险利率; 投资者选择的资本产品有既定的期望收益率和标准差;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期望收益率、标准差等;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永远都追求收益最大化,在收益率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永远都站在规避最大风险的角度。

基于以上种种假设,CAPM表示为: 某种资产的期望收益率=有效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某种资产的市场风险系数*(有效的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资本产品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系统风险指标来确定。 对于任何一种资产来说,风险系数越大,风险就越高,则其预期收益率也就随之越高。 这种模型在20世纪的中后期才被应用到保险定价中。

保险产品的价格(总保险费)=纯保费+附加保费,就目前我国的保险产品定价原则来看, 纯保费是根据给定的赔付率和投资回报率为基础平衡计算出来的;而附加保费是利用纯保费为前提,再通过某一固定比率进行计算得出。 这种定价制度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在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中通过节约成本、 提高投资收益率和严格核保等手段来获取利润,这里边不乏人为因素而使投保人会觉得事有不公。 所以,在种种疑问的基础上, 采用CAPM理论投保人进行选择产品的同时体现出相应的利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套利的情况出现。

(二)期权定价模型

期权定价模型,是在考虑保险人持续经营过程中,在保费收取的时间点和索赔支付的时间点是存在时差的, 所以期权定价模型是证券市场中用以评估具有到期日或者执行日等特征的一种投资模型。 这种模型基本假设为保费的收取是在期初(比如月初或年初),而支付赔偿的时间点均在期末(月末或年末),这种假设就使模型变得简单一些。

(三)套利定价模型(APM)

套利定价模型是一种通过增加一些因素或风险, 而不仅仅是靠协方差来确定证券的收益情况, 这种模型在CAPM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使该模型具有了一定的可适用性。 但同时由于增加的是没有限制的其他因素,就某一方法缺少了一定的控制,随之会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从而导致产生不同的结果或者效果。 在应用套利定价模型来进行保险定价存在着一个与CAPM类似的问题, 都需要将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市场风险因素转换为会计核算因素的问题。

(四)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资产负债模型,一种是贴现现金流模型。

资产负债模型公式为:公司价值=资产总计一负债总计,这个公式一般是来确定保险公司的评估值。 金融机构中资产的评估相对来说是容易得到的,而负债的评估却相对困难。 在评估时,资产和负债的评估价值不是账面价值或账面余额,而是实际市场上的公允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长期债券的市场价值不是分期偿还的价值,而是利用适当的贴息率计算出的摊余成本。 对于负债来说,确定起来更为困难,因此报告得到的数据与真实的价值可能会相差很悬殊而导致最终结果不够准确。

贴现现金流模型:这个模型需要确定适当的贴现率,而这个贴现率的实现还是要依赖于CAPM中的假设问题来进行, 所以这个贴现率的准确度也有待商讨,同时,贴现现金流的时间必须精确,否则也会影响到这个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的定价模型自身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如何能将保险理论与实际的定价模型达到协调一致, 将是今后金融型保险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学锋.基于投资理论的保险定价模型[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2]王波,史安娜.保险定价模型的模糊化及其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

津贴型、费用型医疗保险巧选择 篇2

津贴型保险适作锦上花

父母为子女购买医疗保险越来越成潮流,但很多人却属于盲目消费,使保障成了空中楼阁。

杨女士,家庭主妇,30岁。为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各投保1份某保险公司的住院医疗保险(津贴型)1—1档(50元/天)。疾病住院,免赔3天。今年8月,双胞胎女儿双双因病住院,大女儿住院5天用去医疗费用694.02元,小女儿住院13天用去医疗费用1676.48元。最后保险公司共计赔付杨女士600元的住院医疗津贴。

解析

杨女士为两个女儿选择的是津贴型医疗保险。津贴型医疗保险,也称给付型医疗保险,是对因住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之外其他损失的补偿,比如说因病假所产生的收入损失。津贴型医疗保险最大的特点是只与住院的天数相关,不跟医疗费用产生任何关系。而医疗费用型保险则相反。杨女士的女儿住院共用去医疗费用2000多元,但因只选择了津贴型医疗保险,忽略了最基本的费用报销,得到的赔偿与花销相差较大。

建议

购买医疗保险首先要考虑的是报销医疗费用的问题,其次才能考虑到因为住院所产生的损失补偿问题,只有将基础的保障夯实,在此基础上作补充才能锦上添花。而且少儿住院的时间一般来说都比较短,最好是选择医疗费用型的保险。

费用型保险过多则无益

很多消费者在保险销售人员的讲解几次后,或者朋友的多次劝说之下,更有甚者是怕再次面临保险销售人员的“骚扰”,就不知所以地买了几份费用型医疗保险,却没有考虑过是否真有必要买那么多。

刘先生,40岁,教师,有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型保险)。学校为其购买补充医疗保险1份,自己购买A商业保险公司1份附加住院医疗保险(费用型)。2005年9月,刘先生因为呼吸道疾病住院花去医疗费用共计6895.40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了3241.09元,学校购买的补充医疗保险支付了128O.7O元,A商业保险公司支付了2300.70元,还剩近1OO元没有报销。日前,B商业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向其推销了1份附加住院医疗保险(费用型)。如果购买B商业保险公司的附加住院医疗保险,每年要支付300元的保险费。

解析

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的《健康险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的给付金额不得超过被保险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金额。”即数家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额最终不会超过实际在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结账时已经用去的金额。而且,目前住院医疗费用型保险大都是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的自费药、一些特殊检查费按比例自付的部分,商业医疗保险也一样不能报销。再加上还要扣除的一些未在保险责任中的费用,那么买再多的医疗费用保险,在实际中也有可能得不到全额报销。

建议

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消费者,如果单

位购买了团体医疗保险(费用型),就不必再单独购买费用型的医疗

保险;如果没有其它任何、医疗费用报销补充途径,那么最多再购买一份商业医疗费用型保险。没有参加城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消费者,可以购买两份不同商业保险公司的医疗费用型保险,而且两份保险的费用型报销比例要有所区别。

刘先生有了3份费用型的医疗保险,就不用再买费用型的医疗保险了。如需要,可购买津贴型的医疗保险。

组合拳享受最大化医疗保障

如果消费者想要寻求充足的保障,补偿住院医疗费用和因住院产生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损失,可以使用“医疗费用型+医疗津贴型”这个最佳组合。

向女士,58岁,个体,有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型保险)。2002年购买份某商业保险公司的住院医疗保险(津贴型)2-2档(1OO元/天,疾病住院免赔3天),含手术津贴。今年8月,向女士因某慢性疾病住院51天。共计用去医疗费用3164.11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了1816.77元,个人承担1348.54元。某商业保险公司赔付2800元。

唐女士,42岁,家庭主妇。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购买A公司医疗费用型保险1档1份(1档5000元保额)。2002年,唐女士购买某商业保险公司的住院医疗保险(津贴型)1档(50元/天,意外无3天免赔),无手术津贴。2006年5月唐女士因意外伤害住院69天,并手术治疗,花去医疗费用15492.68元。最后,A保险公司向唐女士支付医疗费用11000元;B商业保险公司向唐女士支付了住院津贴3400元。

解析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向女士因疾病住院未承担费用,反而还从商业保险公司处“赚”了一笔;唐女士因意外住院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基本上已经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由此可见,组合式购买医疗保险可以最大化地享受医疗保障,最优化地补偿因住院所产生的费用支出。

建议

医疗保险的组合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

方案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津贴型保险

方案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费用型保险

方案3:商业医疗费用型保险+商业医疗津贴型保险

方案4:A商业医疗费用型保险+B商业医疗费用型保险

保险型风险管理 篇3

税收优惠最高曾假想4000元

“据我所知,这件事应该最初是由保监会牵头调研的。”一位保险行业研究者昨天这样汇报记者。据他先容,着实早在本年春节之前,保监会在本年的世界保险监视事变集会会议上就已将康健险税收优惠政策列入了本年的三项重要事变,“我记得其时除了康健险应该还包罗养老险,但康健险税收优惠政策是较量创新的概念,因此其时也激发了整个保险业界很高的等候,我记得其时有人就断言“寿险行业必定将迎来重大利好”。”

这位人士先容,其时业内人士提出的优惠力度配置在一年至4000元,今朝看来,选定的2400元也正落在这一区间,在实验之初相对守旧一些也完全可以领略。究竟上,此次对付贸易康健险税收优惠的焦点点在于对个人购置贸易康健保险的支出在个调税前全额列支,以开释更多的贸易康健险购置需求。

个人投保对接难度较大

据相识,今朝在美国,购置贸易康健险产物时的免赔额和2700美元两者取较大值的金额可以税火线支;自由职颐魅者购置康健保险则100%免税。在澳大利亚,私家医疗保险投保人可获澳当局回赠30%保费。在南非,购置私营康健保险可享受差异比例税收津贴。而今朝我国贸易康健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还仅针对企业,首要为“企业为职工成立增补医疗保险,提取额在人为总额5%以内的,从本钱中列支”。在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法中,没有明晰个人缴纳的贸易康健保险用度可以从应税所得中扣除。

因此有业内人士说明,此次国务院提出个人购置康健险享受税收优惠的政策,也许是依然由企业同一为全部员工购置贸易康健险,然后可以按每人最高每年2400元的尺度举办税前扣除,那么就相等于每个月列支额度是200元。同时,也有也许进一步铺开到个人自愿购置贸易康健险时,可以将保费信息直接与个人税务信息实现数据共享,自动在所得税前举办扣除。

但有税务人士暗示,后者的执行难度必定更大,由于我国今朝实验的是个税代扣代缴制度,这就涉及个人投保信息与代扣代缴单元的信息对接题目,也许会增大单元的财政庞洪水平。

将来还将举办延税型养老保险试点

有税务专家昨天向记者暗示,这一设施现实是用当局与市场的协力更好托举民生的一次实践。

“固然对付平凡黎民而言也许照旧方才听到对购置保险实验税收优惠的说法,但其拭魅这在业内早已经有很大的生理预期,行业内的风早就吹了好久。”都城经贸大学法学院副传授、中国财税法学会秘书长周序中暗示,早在客岁8月份国务院就正式宣布了《国务院关于加速成长当代保险处奇迹的多少意见》,在这份被业内称为“新国十条”的文件中就多次说起了要把贸易保险建成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支柱。“贸易保险峻慢慢成为个人和家庭贸易保障打算的首要包袱者、企业提倡的养老康健保障打算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起劲参加者。支持有前提的企业成立贸易养老康健保障打算。支持保险机构大力大举拓展企业年金等营业。充实验展贸易保险对根基养老、医疗保险的增补浸染。”“新国十条”还专门提出了成长多样化康健保险处事的要求,勉励保险公司大力大举开拓种种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丧失保险等贸易康健保险产物,并与根基医疗保险相跟尾。保监会从此针对“新国十条”也有过明晰的表述,“将来将完美康健保险有关税收政策,当令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贸易养老保险试点。”

保险型风险管理 篇4

[导读]:“鑫丰”产品保险保障高,客户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可以享受到基本保险金额3倍的意外身故保险金。有“倍”而来,防患于未然,人生自在掌控,你觉得呢?

近日,中国人寿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客户对安全性高、稳定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的需求,隆重推出了新款银行保险分红产品——国寿鑫丰两全保险(分红型)。相关人士介绍,此款产品覆盖人群广、产品回报好、理财收益稳、保障力度强!一经上市,热销港城,深受客户青睐!

覆盖人群广。“鑫丰”产品的投保范围设计为“十八周岁以上、七十周岁以下”。充分满足了广大客户的理财需求,让更多的客户享受到资金安全、收益稳定、保障有力的中国人寿银保产品。

产品回报好。“鑫丰”产品基本保险金额较原有银保产品大幅提升,生存至保险期满即可获得保险金额返还。该产品为一次性缴费,五年满期。如30岁男性客户选择鑫丰产品,一次性缴费100000元,五年后即可拿到本金及固定收益共112300元!即使一年后取出也可拿到102000元!一次投入、稳定收益!此外,该产品还可通过红利分派,让客户分享到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以此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理财收益稳。“鑫丰”产品具有“保单借款”功能,最高借款金额可达保单现金价值的百分之八十。这一新功能解决了投保资金周转困难的难题,方便灵活的借款功能让理财更为便捷。

保障力度强。“鑫丰”产品保险保障高,客户在购买产品的同时,可以享受到基本保险金额3倍的意外身故保险金。有“倍”而来,防患于未然,人生自在掌控。

正如理财专家指出,从专业的理财配置角度来看,国寿“鑫丰”产品,投保范围宽泛,产品收益稳定,保障力度强大,并且还附带借款功能,这样就使得更多的客户可以选择利用“鑫丰”产品来稳健的积累个人财富,保持家庭资产的流动性;同时该产品固定收益高,让客户的利益更有保证,而且国寿多年来稳健经营也为客户带来了丰厚的红利收益;更加重要的是“鑫丰”保险保障高达3倍,是当前同类型分红保险产品中保障最高的产品之一。在今天这种波动的资本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将家庭中的一部分资金用来购买这种稳步积累、抵御通胀又附加保障的分红保险,的确是家庭理财的明智之选。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实惠 篇5

“ 陪伴着世博进入倒计时一周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将上海建树成天下金融中心以及航运中心。此举将有力地敦促上海的国际化建树,也为而今正蒙受国际金融危急困扰的沪上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意义非比通俗。

连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敏捷成长(本年一季度虽遇金融危急,但保费仍同比增添10%,到达3276.7亿元)。此刻,上海建树两此中心的计谋筹划又为保险业的起飞安装了一个强劲的助推器。就此,笔者想从保险业浩瀚配套法子之一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来举办叙述。”“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所缴纳的保险金在必然比例之内,可以在小我私人所得税前扣除,有别于今朝小我私人收入纳税后才缴纳保险金的做法。因为在购置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辰,投保人处于差异的生命阶段,其边际税率有很是大的区别,因此,养老保险税收递延对付投保人有很是大的税收优惠。另外,跟着所得税起征点的不绝进步,递延缴纳的税款在未来也许还能得到减免。在海外,这种产物很是通行,旨在勉励住民购置养老保险,加强自我保障手段。

下面举例声名:甲的人为为8000元,个税起征点为元,则应纳税人为为6000元,若是税率为20%,则甲应纳税额为1200元。假如甲购置500元的小我私人养老保险的话,则其应纳税人为变为5500元,则相该当期所缴小我私人所得税为1100元(即5500×20%)。

同时甲所缴的500元养老保险金将进入小我私人账户举办打点,待到甲退休的时辰,按照其时甲的收入环境和其时的税率以及税收起征点环境再确定必要缴几多的所得税。假如其时收入低于了起征点,其不消再缴税(便是减免),假如高于起征点再按其时税率举办缴税。这就便是说:必要缴小我私人所得税的小我私人,都有须要购置此类保险。

部门保险公司已就此上交上海保监局相干企业投保者的意向陈诉,陈诉表现:50%的企业但愿市场上能有此类产物。尚有70%的企业暗示,乐意购置该险种为员工举办储备。

保险型风险管理 篇6

关键词:个人税收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三支柱

一、引言

截至2013 年底,我国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 亿,占总人口的14.9%1。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直接后果是,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支出负担沉重,养老金替代率逐年降低。这迫切要求我国推进包括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建设。2013 年12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企业年金递延纳税新政策,但收效并不明显,第二支柱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与第二支柱的较小覆盖群体相比,我国寿险参保人口多,覆盖面广。2012 年人身保险累计保费收入9 958 亿,新单期缴保费占比30.4%,较去年同期提升2.8 个百分点,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险深度为2.96%,保险密度为178.9 美元,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这为我国大力发展第三支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减轻政府基本财政压力,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财务可持续性,是满足中高收入者个性化、差异化养老需求的理想选择。为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我国政府在2014 年8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实施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路径之一,在运用商业保险手段提升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提高总和替代率水平。Walliser et al(1998)和Jappelli(2003)分别对德国和意大利的人寿保险需求做出研究,认为税收优惠能够刺激保险需求[1,2]。Clara(2002)通过行为方法(Behavioral Ap-proach)研究,认为个税递延具有激励投保人和保险人并促进商业保险发展的双重作用[3]。Davis(1995)基于社会保障替代率、税收优惠模式及税率等因素证实税收优惠对养老保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4]。

国内最新研究更倾向于使用EET征税模式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EET模式商业养老保险业务购买阶段、资金运用阶段免税,在养老金领取阶段征税[5]。多数学者认为EET模式具有简单易行、政府税式支出少、激励效果明显等优点。例如,王莹(2010)指出商业养老保险EET税收优惠模式的实行具有普遍性和可行性,可以刺激个人投保和保险企业的盈利[6]。李晓晟(2011)对EET、TEE以及TET三种税收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认为我国适合采用EET模式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7]。周建再等(2012)通过构建EET型商业养老保险税式支出模型和替代率模型,认为EET模式对财政收入影响小,且能达到较高的替代率水平[8]。

回顾国内外文献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分析了商业养老保险EET税收优惠模式的可行性,忽略EET模式对参保者、保险行业、政府三方的效益,方案的效果难以确定。为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提出完善的税收优惠方案,通过建立精算模型着重测算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优惠政策方案对个人的税收优惠额度及养老替代率,增强个人的参保意愿,并从保险行业、政府等另两个参与主体角度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明确优惠方案对个人、保险行业、政府三方的激励效应,从而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支柱作用,推动三支柱的协同发展。

三、税收优惠方案设计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市场运行趋于平稳,人寿保险尤其是养老保险的发展在我国老年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上升,2012 年寿险业占总保费的比例达到65.58%3,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市场参与主体增多,覆盖面增大。一方面,基本保险替代率逐步下降增加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高收入群体也具备了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商业养老保险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我国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行业[9]。我国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需要外部税收政策的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为商业养老保险税收政策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有效的税收政策安排能够激励个人和保险机构参与到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也体现了政府在商业养老保险中的导向作用。通过税收激励机制,实现对个人的税收优惠,可以刺激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激励保险公司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政府利用较少的税收优惠,让利于参保者和保险公司,可以促进第三支柱的发展,弥补第二支柱覆盖面有限,用人单位缴纳年金意愿不足的缺点,最终减轻政府养老财政压力。

因此,本文提出商业养老保险税收递延方案:参保者应计纳税额以保费形式委托给保险公司储蓄并递延至退休,再按照历年缴费额和税率一次性回溯征收,保费资本利得免税。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递延最高缴费额度为工资水平的10%,2014 年个税递延最高缴费额度为5 400 元/人年。

(1) 投保人在领取时将养老金分为参保时的应计税保费和保费资本利得两部分,并分别进行征税。应计税保费部分按照参保前“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一次性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收按照缴费历年应计税基和税率回溯征收。保费资本利得总额分配到每年养老金领取额中,根据税法规定养老金收益不交税。

(2) 个人税收递延对不同纳税人产生的税负优惠额度更倾向于高收入者,考虑到税收公平原则,可以通过设置个人税收递延最高优惠限额,降低政府税收损失风险,从制度上防止高收入者利用政策漏洞进行偷税漏税。商业养老保险递延最高缴费额度为工资水平的10%,2014 年个税递延最高缴费额度为5 400 元/人年(2013 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52 379 元4,2013 年工资增长率为8.5%),至2020年提高到15 000 元/人年。

商业养老保险在传统养老险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分红型、万能型等投资型养老险,本文仅以传统养老年金保险为例,基于保险精算模型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改革方案涉及的参保者、保险行业和政府三方利益。

四、参保者收益分析

通过建立商业养老保险精算模型分析递延纳税方案对个人养老替代率的影响以及个人税收的优惠额度。运用精算平衡原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模型应满足:未来个人账户给付金额精算现值等于缴费精算积累终值[10]。由于商业养老保险以盈利为目的,管理费用附加在保单中转移给投保人承担,建立精算模型时,考虑扣除商业保险公司的利润、管理费等附加费用[10]。

(一)模型建立

1. 积累额。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费用支出,暂从个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养老金领取时一次性征税。

假设商业养老保险为期初付A元的年金,第n年末养老金累积额为:

假设初始附加费用占第一年保费的比例为x0,之后每年附加费用比例为x1,得到附加费用的积累额:

进而,得到净保费积累额公式(3):

2. 领取额。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总领取额等于基金积累额减去应纳税额和管理费用。根据方案设定,得到整个保险期间应纳税额为:

其中,我国实行累进制个人所得税率,税率随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因此假设税率为t=(t0,t1…tn-1),δ为贴现率。

按照期初付1 元的终身生存年金的精算公式为(其中vk为贴现因子,kPx为投保人在x~x+k岁生存的概率,ω 表示生命表中的极限年龄),得到参保人在退休时养老金给付额的精算现值为:

其中,S为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取标准,i为利率,k为取整余命值。

扣除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每年养老金领取额为:

3. 个人税收优惠额度。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将个税递延前后的纳税额放在同一时点上比较,能更精确反映税收递延方案的优惠额度[11]。EET模式下,个人在整个保险期间应纳税额现值为:

在未采取个税递延模式时个人应纳税现值为:

个人税收优惠额度可表示为公式(7)与公式(8)的差值,即:

4. 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根据定义,养老金替代率 β 满足S=β·w(1+g)n。

得到,EET模式下的替代率公式(10):

其中SEET为EET模式下的年领取额,w为开始缴费时的工资水平,g为工资增长率,n为缴费年限,w(1+g)n为退休前的工资收入水平。

(二)模型假设和参数说明

1. 模型假设。假设投保人的养老保险完全依赖工作阶段的缴费,且不将投资收益作为遗产,投资收益完全为养老所消耗。养老金给付是一个期初付A元的终身生存年金。投保人在养老金领取阶段每年领取相等的养老金。

假设个人每年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所占工资比例固定不变为c,其年收入为w,则用于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为c·w,工资增长率为g。寿险业的投资收益率不断变动,假设商业养老保险的年收益率r为变量。n表示参保人的缴费年限,利率水平用i表示。

2. 参数说明。缴费年龄及退休年龄:商业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缴费和领取年龄不受制约。为测算方便,分别考虑30 岁、40 岁、50 岁开始投保;我国规定男性法定退休年龄为60 周岁,女工人年满50 周岁,女干部年满55 周岁,在此退休年龄统一按照男60岁、女55 岁进行测算。

生存年限:生存概率分布以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中养老金业务表部分(分男女),其最高死亡年龄为105 岁。若投保人在退休年龄前死亡,将一次性退还保单现金价值。

工资水平w及缴费比例c:根据上文提到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方案设计,假设2014 年参保者年收入为54 000 元,缴费比例为10%。

社会工资平均增长率g:2013 年全国企业工资增长率为8.5%,与历史数据相比,中国工资增长率在2011 年出现峰值11.6%之后,逐年放缓。假设高、中、低三种工资增长情景下增长率分别为3%、7%、10%。

收益率r:从2001 年到2010 年,我国商业寿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3%、3.14%、2.68%、2.87% 、3.6% 、5.8% 、12.17% 、1.91% 、6.41% 、4.84% ,总体来看,除2007 年由于股市大牛而达到巅峰12.17%外,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通常为3%~6%。假设三个收益梯度分别为4%、5%、6%。

附加费用x0、x1:对于按年缴费的保险保单,一种最典型的附加费用安排是:在保单开始时支付给保险中介第一笔附加费用,为毛保费的50%,其后每年支付每笔毛保费的2.5%。因此假设初始附加费用为第一笔保费的50%,之后为每笔保费的2.5%。

利率i和贴现率 δ:假设我国的年利率维持3%不变;严格来说利息率和贴现率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为方便计算,文中假设贴现率等于利息率,为3%。

税率t:根据2011 年9 月1 日起我国个税实行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税。

(三)精算结果

1. 领取额与替代率。在不同的工资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假设下,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参保人每年按照平均工资10%的缴费额在不同年龄参保,退休后每年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和替代率水平(见表1)。以参保人30 岁投保为例,假设年度工资增长率为3%、收益率为4%时,男性参保人首年的养老替代率为11.26%,而女性由于缴费年限较短,与男性相比替代率较低。

单位:元

2. 税收优惠额度。基于不同的工资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参保人每年按照平均工资10%的缴费额在不同年龄参保的税收优惠额度。表2 至表4 分别为在不同的工资增长率假设下,年收入54 000 元的参保人未采取个税递延模式应纳税现值、EET模式下投保期间应纳税额现值以及税收优惠额度。以男性投保人30 岁投保为例,假设工资增长率为7%时,可知该男性在投保期间应缴纳税额现值为58 651 元,税收递延实施后,应纳税额现值为45 601 元,由此可得,仅应计税保费部分30年个人税收优惠额为13 049 元。在收益率为4%的情况下,男性30 岁投保退休时商业养老金账户积累额达到733 215 元,而纳税额110 687 元,除去本金后,总收益积累达到365 621 元,且不需要征税,对个人的吸引力大。

为进一步分析高收入者的税收递延状况,假设年收入240 000 元的参保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由于设置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最高参保限额为5 400元/人年,高收入者享受延税部分的保费积累额基本等于上文年收入54000 元参保人的养老金积累额。同样的以男性投保人30 岁投保为例,工资增长率为7%,在投保期间应缴纳税额现值为103 258 元,EET模式下,参保人应纳税额现值为79 026 元,个人税收优惠额为24 232 元。表5 至表7 为年收入240 000 元的参保者在不同的工资增长率假设下,未采取个税递延模式应纳税现值、EET模式下投保期间应纳税额现值以及税收优惠额度。对比表4 和表7,高收入群体的个人税收优惠额度明显高于中等收入者,个税递延政策对高收入者的吸引力更大,也可以发现50岁投保优惠额度少于30 岁投保的优惠额度,该方案鼓励个人尽早为养老进行储蓄,安排养老计划。

单位:元

单位:元

单位:元

单位:元

单位:元

单位:元

五、保险行业影响分析及政府税式

保险行业及政府部门作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另外两个参与主体,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也将对两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从保险业角度来看,税收优惠方案将会增加保险公司保单数量,带来巨大的政策红利,促进整个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地,对政府而言,税收优惠方案的实施以政府出让部分利益为前提,从而增加政府对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减轻个人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依赖,调整养老保险三支柱的结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对个人收益情况进行分析后,分别对保险行业的收益情况和政府的承担进行解析,以确定政策的可实施性,以及参与者各方的收益情况和承受力度。

(一)保险行业收益分析

税收递延将工作期间应纳所得税部分递延到退休后缴纳,降低工作时期的边际税率。在所有纳税人中存在一部分对于税收相比其他人敏感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需求比其他人更大,是商业保险发展的潜在客户。同时,不同收入阶层可能并不按照缴费限额进行缴费,而是根据自身需求对缴费额做出选择。因此,有必要对各收入阶层进行差异化分析,分析税收递延优惠给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带来的保单增量,更加合理地测算税收优惠方案对于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税收敏感度及递延税现金流变动进行测算,首先测算我国税优敏感人群的收入范围,进而依据我国纳税人口结构获得敏感人群的总人口数,最终通过计算得到各收入阶层缴纳的保费,即全保险行业保费的增加量。

根据本文提出的假设优惠方案:2014 年个税递延最高缴费额度为5 400 元/人年,至2020 年提高到15 000/人年的标准。可计算出假设方案2014 年个人每月最高的缴费额度为450 元,至2020 年提高到1 250 元。

1. 敏感人群。定义减税额度超过无税收优惠情境下应缴税款10%的人群为敏感人群,10%的比例是根据国际研究经验得到。经计算,这部分人群的月均收入区间为4 000 元~10 750 元,购买限额450元/月的递延税养老保险而享受的税收递延额度为13.5 元~90 元。

如果税收优惠额度逐渐增加,由于所得税累进效应,更高收入层次人群对税收的敏感程度会被加速释放。当2020 年个税递延最高缴费额提高到1 250 元/月时,敏感人群的收入区间则扩大到4000元~18 250 元,税收的杠杆效应明显(如表8)。

2. 估算敏感人群数量。考虑各收入阶层分布人口数不同,因此,首先确定我国劳动者收入分布。依据2012 年《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中按绝对收入分组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数据,利用公式(11)、(12)将数据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按照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包括就业者本人)转换成就业者月收入,并得到就业人数。

单位:元

本文只考虑有商业养老保险购买力且达到纳税额度的就业者,因此仅对达到纳税额度就业者的月均收入及就业人数进行分析,如表9。

根据表9 中各收入等级人数占达到纳税额度的就业人口的比例,本文假设月收入区间在4 000元~10 750 元的纳税人占总纳税人的比例大约为60%。结合国税总局在2011 年的统计,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约为2 400 万。因此,得到敏感人群人数约为1 440 万。

3. 估算税收递延撬动的养老保险市场规模。分别定义乐观情境下所有的敏感人群均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中性情境下50%的敏感人群参加商业养老保险;悲观情境下只有30%的敏感人群愿意参加。根据收入敏感人群的数量,计算在不同情景下税收优惠所能撬动的市场规模。以450 元/月限额为例,在较乐观的情景下,能够撬动777.6 亿元的保费收入;在中性情景下能够撬动388.8 亿元的保费收入;即使在悲观的情景下,仍能带动233.28 亿元的保费收入。

相比之下,我国2010 年全国商业养老保险原保费收入只有1 215 亿元,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在税收政策的刺激下,保险公司将获得巨大的红利。一方面扩大保险公司的业务量,进一步分散风险,保障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另一方面养老保险是长期险种,有利于增加保险公司的资金积累,为保险投资奠定基础,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二)政府的税式支出

税式支出,是指国家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税法中对正常的税制结构有目的有意识地规定一些背离条款,造成对一些特定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税收优惠,以起到税收激励或税收照顾的作用,基于这些对正常税制结构的背离条款所导致的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放弃或让与就构成财政上的税式支出[12]。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税收递延方案的实施以政府让与部分税收收入为代价,因此方案制定时必须考虑政府税式支出的承受范围,量力而行。

根据假设,个人每月最高缴纳保费的比例为c,w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则最高税收优惠限额为cw,同时t为个人所得税税率,g为工资增长率,L为当期参加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在税收优惠模式下,政府当期财政收入损失为:

根据上文经过预测的税收敏感人群以及2013年个人所得税收入状况,估测优惠方案设计对我国财政的影响。

由于税收递延政策带来1 440 万的税收敏感人群,根据七级超额累进所得税税率得到首年政府的税式支出为23.3 亿元~155.5 亿元。然而,财政部2014 年公布我国2013 年的个税总收入为6 531 亿元,首年延税额所占比例不足1%。即使按照方案设计到2020 年最高缴费限额上涨达到15 000/人年,对财政影响也不大。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模式虽然会少量减少当期政府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但是通过税收激励效应,商业养老保险潜在客户被挖掘,参保人数激增,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从而增加政府当期企业所得税收入。而且从长期来看,当期税收损失还可以弥补政府由于实施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后减少的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减轻第一支柱养老负担,对未来的政府财政收入有递增效应。政府以较微弱的税收损失,带动巨大的外部效应,政策的可实施性较强。

六、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个人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模型,着重分析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对个人养老替代率和税收优惠额度的影响;其次估算优惠方案为保险公司带来的政策红利,以及政府的税式支出,得到以下结论:

1. 个人受益于个税递延性商业养老保险。经过测算,个税递延政策实施后30 岁参保者每月以10%的工资收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可在退休后基本实现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10%的替代率。同时税收递延方案的实施减少了个人当期应纳税额,增加货币的时间价值,实现合理避税。另外,通过对30岁、40 岁、50 岁不同年龄参保人的养老替代率测算发现,50 岁参保人以工资的10%投保,由于缴费期限较短,基金积累相对较少,必须以更高的缴费获得较高的替代率。因此为更好地满足养老需求,一方面应鼓励个人为养老早作打算,提高个人的养老意识;另一方面对于50 岁以上参保群体增加个人税收优惠额度,鼓励年龄较大的参保者加速积累养老金。

2.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为保险行业带来巨大政策红利。如上文计算,即使在悲观情景下,政策仍能为保险公司带来接近260 亿元的保费收入,这一数额占到2010 年全国商业养老保险原单保费收入的21.4%。个人税收优惠方案为保险公司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实现商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和保单数量的迅速增加,以及养老金保费的加速增长,扭转近两年寿险市场增速放缓的局面,为保险行业带来巨大的政策红利。

3. 个税递延政策的实施对政府财政影响较小。本文方案以每年5 400 元的限额递延,政府首年的延税额为23.33 亿元~155.52 亿元,所占比例不足2013 年个税总收入的1%,即使最高缴费限额上涨达到15 000/人年,对财政影响也很微弱。政府通过较少的税式支出,让利于个人和保险公司,利用税收杠杆的作用,刺激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减轻第一支柱的养老压力,推动三支柱的均衡发展[13]。

返还型保险该不该买 篇7

切莫忽视时间价值

以一位30岁的男子为例,每年交纳8262.86元保费,连续交纳20年,即可获得50万元保额,保险期至70岁的寿险保障。若到70岁时未曾出险理赔,20年交纳的保费8262.86×20=165257.2元将全部返还给投保人。这便是一份相当典型的返还型寿险产品。

对于保险,不少人始终有种不正确的认识,总是认为如果不出险,保费就浪费了。而上述这款保险不出险可将保费返还,能避免浪费,大家对此趋之若鹜。

仅从保费数字来看,上述保险的确是可以100%返还保费。但别忘记了,在理财中资金的时间价值至关重要。今年的100元和明年的100元在通胀的推波助澜下是绝对不等价的。

以首年交费算起,上述保险要40年后才能拿回交纳的保费,而这段漫长的时间中,因为通胀的因素,货币的购买力会大打折扣。仅以2%的温和通胀水平来计算,40年后2.21元的购买力才顶得上现在的1元;若通胀水平稍高达到3%,那么就得3.26元才能和现在的1元购买力相当。显然,40年后我们可以拿回此前交纳的165257.2元保费,即使按2%通胀计算,其购买力也不过和现在的74777.01元相等,购买力依然大打折扣,免费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那么,返还的保费是怎么出来的呢?

保费返还羊毛出在羊身上

上述保险之所以可实现保费返还这一许多投保人喜闻乐见的特性,事实上很简单。保险公司用保费中的一部分代替投保人购买非返还型的同类保险,然后将剩下的资金去投资。经查询,上述保险若取消保费返还特性变成一款纯消费保险,年交保费就可下降至3900元,少交纳4362.86元。

这就意味着投保人购买的返还型寿险其实可以被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年交保费3900元的消费型寿险,另一部分则是一个特殊的理财产品,每年交纳4362.86元,连交20年,40年后返还165257.2元。

可不要觉得交纳了4362.86×20=87257.2元却可拿回165257.2元是相当划算的事情,40年间获得这样的回报,其内部年化报酬率(IRR)其实仅为2.09%,是一个极低的水平。 若需要返还保费的特性,投保人完全可以自行组装,拿3900元购买消费型寿险,剩下的4362.86元自己投资。毕竟要找一个年化收益高于2.09%的投资产品,实在不该是困难的事情。如保险产品中的万能险,保证每年2.5%的回报,若投资于此产品并按2.5%计算,则40年后可拿回187185.64元,较直接购买返还型保险多21928.44元(13.3%)。更何况万能险近年的结算利率始终在3.5%~5.5%波动,实际收益远高于2.5%。若投保人更激进一些,将上述资金投资于股票类投资产品,即使按照6%的年化收益计算,则40年可拿回545597.27元,较直接购买返还型保险足足多出380340.07元。显然,此例中购买消费型保险,将剩余的资金去投资,比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返还型保险来得更为划算。

用好现金流最重要

对于年轻人来说,收入有限储蓄也有限。这时,充分管理好现金流,不要将有限的资金放置在低回报的项目上很重要。购买消费型保险而不购买返还型保险,是使用现金流的好选择。

当然,按照这个思路还可以更进一步,选择保障期限较短的消费型保险,进一步降低现金流支出。还是以上述提及的保险为例,若将保障从至70岁降低到至60岁,即保障期限从40年降低到30年,在20年交费期中每年交纳的保费可以从3900元降低到1900元,每年节省2000元。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探析 篇8

“个人税延型养老险的产物、靠山体系都已研发出来,万事俱备,只欠政策春风。”8月11日,安全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全养老)的董事长兼CEO杜永茂接管本报专访时透露。

对付年内涵上海试点启动的据说,他暗示不太乐观,“就我今朝把握的环境看,本年内推出较量坚苦。”

因为物价上涨,不少老人已呈现养老金不敷支撑一般糊口开支的困境。国度不得不多次上保养老金尺度,这又造成根基养老保险空帐率进一步攀升: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养老保险“空账”还仅7400亿,但底就已攀升到1.3万亿。

而作为根基养老之外最首要的贸易养老保险,却迟迟盼不来佳音。自国务院提出研究“对养老险投保人耽误纳税”,3年来一向“只听楼梯响”。

杜永茂先容,所谓税延型养老险,即购置贸易养老保险能递延到领养老金时再交个税,不只减轻当下税负,并且退休后收入不高,加之个税起征点不绝上调,极也许不到个税起征点而免税。

“无论是个人照旧保险公司都翘首以盼政策出台。”杜永茂暗示,安全养总是最早介入上海试点税延型养老的公司,从客岁就开始研发相干税延型养老险产物,今朝已开拓投连险、分红险和全能险这三种税延型养老险产物,相干靠山体系也都已成型。

自企业年金正式投资运作的几年以来,安全养老已往四年单一打算的年均匀收益率到达13.55%,高出了市场均匀程度。

创立才6年的安全养老,自杜永茂掌舵5年多以来,客岁率先实现1.6亿元红利,是市场上首家实现红利的专业养老险公司。制止6月份,安全养老险公司年金资产827亿,份额38%,市场排名第一。

可是,整个养老险行业深陷吃亏泥沼。就连客岁首家实现红利的安全养老,年金营业自己客岁也吃亏1.3亿。

日前泰康养老获批经受了泰康人寿的团险营业,外貌上扩展营业是为了满意市场必要,现实上是拿团险营业养年金营业。

杜永茂暗示,年金市场每年不到500亿增量,却有养老保险、银行、证券行业37个企业竞争,人浮于事,再加上市场还处于初期成长。前几年年金价置魅战导致年金策划掉进下场限越大吃亏越多的怪圈。20在禁锢部分主导下,拟定了行业自律的价值底线,但年金收费照旧很低。

按照年报,国寿养老吃亏1.9亿,并且估量在将来五年内都不会红利。泰康养老20吃亏约0.19亿,安全养老5年的年金营业自己吃亏近10亿。养老险公司打点着数百近千亿的资产,从局限来看不逊于大基金公司,为何行业却频陷吃亏泥沼?

杜永茂画龙点睛其间玄机:基金的打点费是百分之一到二,而年金的受托+投资两个资格现实打点费只不外千分之五阁下,不及公募基金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再这样下去,打点年金的贸易机构的自身成长手段就会有题目。”

除了用度的恶性竞争,养老险公司吃亏的另一大缘故起因就是展业本钱高。一家大公司从故意向到最终资金运作最长有两到三年时刻,这时代的人力本钱、差旅用度很高。

为节制本钱,安全养老借助安全团体综合金融的平台,通过团体旗下的寿险、产险等渠道举办交错贩卖,并回收同一的靠山打点体系,将本钱节制在公道的程度。“我们此刻用的照旧4年前的出差补贴尺度,以此刻物价上涨的速率,现实上低落了出差尺度。”

年,世界年金市场的总局限约2800亿元,远低于此前2010年到达1万亿元的成长预期。

对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浅析 篇9

摘要: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对我国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个人养老金占据重要位置,对于提高我国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减少政府空账的压力,减轻国家在养老金支出上的负担与压力。由此,我们提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改革方法。建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实施时存在的问题、政策建议是本文讨论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建议;税收优惠

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基本内涵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有些国家称之为个人养老保险计划,即当个人要购买补充保险时,在缴纳的保险金中,有一部分是要从工资中预先列支,征收个人所得税时,扣除的部分先不予进行计税,待到保费的给付期时,领取保险的受益人再按照相应的比例补缴“递延”的个人所得税,此种保险是属于典型的个人补充类型的养老保险。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实质上就是国家给予购买该养老保险产品的个人一个税收优惠手段,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程度的减免税收来拉动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空账问题。

二、我国建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2.1对政府财政收入的绩效贡献

由于征收个人所得税时有一部分是先不计入税里的,等到保费给付时才缴纳,这会引发减少财政收入的错觉,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这项公共政策的实施也涉及到保险公司的参与,保险公司因增加了新业务进而营业额也会增加,就会征收营业税,相应地,营业所得税也会增加。因此,我们可以预期,这项政策的实施可以间接地通过保险公司增加的税款来弥补个税的减少,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2.2对保险公司的绩效贡献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会拓展保险行业的业务量。为什么呢?目前在我国的养老体系中,占主体的是国家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养老制度,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占的比例很小。当此业务普及时,个人养老保险是很有效的补充,加之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很大,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势必会得到公众的欢迎,并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增加保险公司的绩效。

2.3对个人的绩效贡献

2.3.1缴费少

由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支付养老金的特点,再相比目前缴纳养老金要交个税,现在只要缴纳养老金即可,所以在资金时间价值下,越往后缴纳税费越会对现在更有利,因为领取养老金时再纳税就相对少很多,使得养老金增多,生活更有保障。

2.3.2体现个人责任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对养老保险的补充,是个人自愿进行的`保险,个人在投保时,自缴自用,责任明确。比现有基本养老金及企业年金大部分的缴费进入统筹,个人账户占少数,个人的责任不明确,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具有明显优势。

三、推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

3.1缴费上限的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收入不同,每月缴费的金额又会不同,存在较大的争议,因为收入越高,扣除计税的部分就越多,就会引起避税的嫌疑。保费的上限一直是一个待定的话题。

3.2提前领取和恶意退保

由于税延型养老保险是个人自愿进行投保的,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所以避免不了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不得提前领取个人账户资金或是退保。因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一种商业养老保险,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3.3重复投保

重复投保是商业保险中常见的问题。因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投保人会通过多种渠道向多家保险公司投保,重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所以应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和出单平台,实现数据和出单系统的对接和税务信息的共享,以确保投保信息的统一性和唯一性。

3.4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仍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有可能是以分红险以及万能险为主,并设有保底利率账户价值为交纳的保费以及投资收益。若遇到资本市场波动较为剧烈的情况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也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收益有可能会低于预期,对未来养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推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4.1明确税收优惠政策,有效调节不同群体的养老水平

在制定具体税收优惠政策时,首先,应针对低中高收入群体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对低收入人群允许税前列支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工资比率可稍高一些,对于高收入人群则应适当降低这一比率,一方面防止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一方面将个税收入损失控制在合理区间内。其次,应很据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由于女性死亡率低于男性,可考虑适当提高允许其税前列支的工资比率。

4.2产品设计上应具有可行性

产品设计上除了符合个人养老年金业务产品设计要求外,产品性质应为纯养老金产品,产品责任范围应该包括养老保险,基本身故保险和意外身故保险。

4.3规定具体的缴费限额和缴费比例

目前上海市拟试点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仅仅规定了具体的免税额度,但是笔者认为应该具体规定缴费的比例限制,但是这个缴费比例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话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太低的话,无法增加个人的购买热情。

4.4政府财政的直接补贴

政府可以对这部分人实行财政的直接补贴,如果收入低于个税起征点的人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个人保费缴费额度达到工资的一定比例或额度时政府进行直接的补贴。这样就扩大了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4.5养老金的领取

关于养老金何时领取的问题,为避免提前领取和恶意退保,必须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领取。超过规定的年龄没有领取的,应该扣除相应的惩罚金。关于一次能领多少的问题,也应该采取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领取方式,分期领取。如果退休人员一次性的全部领取完,可能造成之后的养老生活没有保障,又会给国家的养老保险带来负担。

4.6制定未在职人员的投保政策

对于此类人员,在制定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时,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投保渠道让这些人员也参保其中,比如可在社区投保,享受该类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福利,保证公平性。

五、结论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对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对于提高我国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政府空账的压力,减轻国家在养老金支出上的负担与压力。在方案的制定与今后可能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可以在宣传上加大力度,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此政策的各个细节,提高公众对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认知度。政府的监管与政策的调控也是关键,如果政策调整的及时,税收优惠措施激励功能将大大体现,职工的参保积极性无意也会相应的增加,从而提高参保的人群。

参考文献:

[1] 王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基于税收优惠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1).

[2] 许栩.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方案设计公平性问题刍议[J].上海保险, ,(2).

[3] 杨燕绥,等. 中国延税型养老储蓄政策的路径选择[J]. 武汉金融,,(8) :8-11.

[4] 李超,魏巧琴. 我国延税型个人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上海保险,2010,(6) :8-11.

上一篇:老旧小区用电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下一篇:广告与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