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运营风险

2024-10-10

保险业运营风险(精选7篇)

保险业运营风险 篇1

1 医疗保障制度目前状况

1.1 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在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下, 国家通过

财政预算拨款作为医疗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 为国民提供几乎是免费的医疗保障, 如英国、加拿大。从理论上说, 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 由于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挤出效应”, 该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将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由于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等待期长等缺陷, 许多国民在国家免费提供的医疗保障之外还另外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以提高其健康保障水平。例如, 加拿大实行国家医疗保障制度, 国民享受免费的医疗保险, 但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仍然占寿险保费总收入的22%左右。

1.2 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在这种健康保障制度安排下, 政府只为

特定人群 (如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者、军人) 提供医疗保障, 其他人群通过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提供医疗保障。如美国, 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政府健康保险计划、私营健康保险计划和管理型医疗保险的结合体。除了老人和—些特殊群体, 大多数美国人主要依靠雇主和 (或) 雇员本人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来提供医疗保障。美国是典型的以推行商业健康保险为主的国家, 商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超过总人口的60%, 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占人寿保险总保费的20%。

2 商业健康保险的概念与分类

商业健康保险是指以人的身体健康为标的, 是对疾病或意外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因疾病或意外失能所致收入损失的保险, 同时商业健康保险还包括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长期护理而给予经济补偿的保险。

目前国内的形势是:商业健康保险在国内还是大部分和寿险混合经营, 在国外健康保险和寿险是单独经营的。目前国内已经有四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 分别为: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 平安健康, 瑞福德和昆仑健康保险公司, 健康保险单独经营是发展趋势。商业健康保险分类如下:

2.1 按投保人的数量分类:个人健康保险和团体健康保险

2.2 按投保时间长短分类:短期健康保险和长期健康保险

2.3 按保险责任分类:疾病保险, 医疗保险, 失能收入保险和护理保险

2.4 按给付方式分类:

费用型保险 (就是补偿医疗费用) 、津贴型保险 (就是定额给付) 和提供服务产品 (保险人直接参与了医疗服务的提供, 可依据被保险人的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3 我国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

2003年, 保监会出台《关于加快健康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提出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的理念, 要求保险公司建立专业化的经营组织, 引导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五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获准筹建, 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2005年以来, 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四家专业化健康保险公司先后开业。

人保健康提出“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 即不仅提供事后补偿, 还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维护、就诊管理和诊疗服务等, 目的在于改善客户健康状况, 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赔付率和产品价格, 增强竞争力。人保健康虽然可以依赖中国人保的强大品牌优势, 但由于人保基本没有经营健康保险的经验和数据积累, 经营难度较大。

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将推出第三方管理服务等新型服务, 引入“管理型医疗”模式。在产品上将会突破传统健康险的模式, 为客户提供如眼科与牙科保健、老年看护等非传统健康险产品。平安健康保险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现有的保险成本优势、渠道优势、综合服务优势等, 提高健康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

其他专业健康险公司, 昆仑健康和瑞福德健康已通过验收, 但其目前核心岗位位置空缺且欠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经验, 也没有提出让人刮目相看的“蓝海战略”, 经营难度很大。

据保险公司的资料显示, 我国各家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健康险业务的综合赔付率均超过盈利平衡点, 部分已涉足商业健康保险的公司也渐生退意, 有的甚至已经在大规模地停止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并欲逐步全面退出。国外众多的以经营健康险为主业的公司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2年, 国外共有8家以经营健康险为主业的公司人选《财富》500强, 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为我国健康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管目前我国有些公司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状况不太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健康保险本身就必然经营不好, 而是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只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健康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 做好数据分析、风险控制、产品开发、客户服务、信息系统等基础性工作, 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必将大有可为。

4 推进专业化经营, 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水平

导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困境的关键在于专业化经营的缺乏。专业化是健康保险的必由之路, 这一点已在保险界形成共识, 但如何进行专业化却是目前最应该探讨的问题, 各保险公司应采取综合措施, 不断推进专业化经营, 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健康险水平。

4.1 要建立专业化经营的组织架构。

专业化经营的组织架构有多种形式, 可以是专业健康保险公司, 也可以是集团下的专业子公司, 还可以是公司内的一个业务管理系列。事实上, 各种经营模式都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没有适合所有保险公司的标准模式。保险公司应根据其规模、发展目标、市场定位和战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而且我国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也应该鼓励市场的多样性, 关键在于赋予所选择的组织形式充分的技术开发、业务管理、产品开发等的权限和职能, 彻底改变健康保险业务依附于寿险业务的状况。

4.2 要建立专门的核保和核赔体系。

鉴于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特点, 各保险公司应建立专门的健康保险核保和核赔体系;制定和实施健康保险核保人与核赔人的管理办法;加快研发和使用健康保险专用的核保、核赔手册等专业技术工具。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的力量, 着手制定疾病表。

4.3 建立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实现健康保险专业化运作的基础和平台, 而且对健康保险的风险控制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寿险业务管理系统集中解决的是业务流程、人机界面、系统集成等商用系统的共性问题。由于健康保险业务的复杂性、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繁性, 需要有效的过程管控系统, 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健康保险的风险管控需要。公司可以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和完善与健康保险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特别是完善健康保险的核保、核赔管理系统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满足业务发展和服务的需要。

4.4 完善的专业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

首先, 公司要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其次是要建立专业的精算体系, 注重积累精算数据, 加强精算评估, 科学厘定产品费率, 防范产品开发风险;最后, 还要提升精算师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5 结语

开发适合群众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 关系到保险公司能否在健康保险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程度;关系到保险公司能否有效地填补基本健康保险建立后所留下的商业空间。随着保险公司经营经验的积累和外部条件的逐渐成熟, 逐步开发在保单中增加保证续保的条款等, 逐步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 为我国国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摘要:一个国家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和发展与该国医疗保障制度密切相关, 即使在公共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也仍存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该文就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的水平, 促进我国健康险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家医疗,社会医疗,商业健康保险

保险业运营风险 篇2

****公司关于2010年工作情况

和2011年工作思路情况的报告

省公司:

现将****公司关于2010年工作情况和2011年工作思路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的经营情况和主要工作

业务经营情况

一年来,在业务经营压力繁重,业务质量检查频繁,业务运作变化频繁,规范经营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公司整体工作运行良好,干部员工思想稳定,业务经营稳中求进,业务发展稳中求快,发展态势稳中求好。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业务发展逐步进入“迅猛”的发展轨道。截止11月底,累计实现签单保费25106.2万元,增幅为23.42%;实收保费25068.6万元,增幅为20.74%。

——经营效益逐步呈现“回暖”的发展态势。公司上半年盈利水平明显不足,下半年逐步有所好转。

——应收保费逐步迈入“合理”的经营区间。全市应收保费余额426.6万元,占总业务的比重为2.10%。

——市场份额逐步趋于相对“平稳”的竞争局面。截至10月底,我公司市场份额为35.86%,同比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赔付情况逐步显现“持续”的好转态势。截至11月底,简单赔付率为54.4%,综合赔付率为75.06%。

主要工作情况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督导,推动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公司自年初便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加强业务调度,对保费收入实行逐月分解下达计划,逐月点评,逐月分析,并实行月、季、年三重考核,按照计划完成情况对各经营单位和产品线进行奖惩兑现。对不同险种实行差异化费用政策和激励办法。在全市系统费用紧张的不利情况下,我们基本做到省公司下拨的每笔费用首先满足基层展业需要,全面激发基层一线的展业热情。

(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带头规范保险市场秩序。2011年,我们****公司共接受各级各部门和系统内外大规模、多渠道、全面系统的检查达10多次,这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不断增进了与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同业的沟通协调,为公司依法经营、合规经营、规范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应收保费执法力度,自查自纠工作顺利实施。今年,公司加大了应收保费执法监察力度,达到“三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做到了“四不怕”,即不怕揭短、不怕麻烦、不流形式、不留死角。对应收保费逐笔、逐项、逐人进行落实,摸清了“家底”,查

清了责任,严肃了整改,对历史遗留的应收保费,立足自身、不等不靠,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欠费催收,受到了省公司的表彰。

(四)积极提升销售能力建设,大力开展交叉销售工作。一是大力加强营销团队建设,二是大力开展营销组训建设,三是大力加强和规范营销队伍建设,四是建立多方位的销售渠道,五是积极推动交叉互动业务,创造了一流销售业绩。

(五)认真贯彻学习“八个表率”,积极践行科学发展。一是我们及时组织党委、总经理室班子成员进行了原文学习,并开展了座谈讨论,制定了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的意见和方案;二是组织各经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学习领会,吃透精神;三是迅速组织全市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学习讨论;四是根据方总讲话精神,重新制定并完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规划、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五是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交流发言;六是组织市公司党委成员分赴各联系部门、联系单位进行辅导和督导,确保此项学习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六)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得力,考核成绩位居全省前列。一是我们规定由信息技术部全面负责全市数据质量的管理监督工作;二是公司安排专人分管数据,将数据质量管理职责明确到人;三是制定了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四是认真

进行了全市系统培训;五是按月通报数据质量考核结果,保证了公司经营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七)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过程中,公司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分散性培训相结合,以分散性下基层培训为主;系统培训和新险种培训相结合,以新险种推广培训为主;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期实用性培训为主的方法。确保了公司培训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八)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紧密围绕60周年司庆为主题,一是在全市系统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乘势而为,再铸辉煌”的全员大讨论;二是广泛开展了“为国庆献礼,为司庆增光”的业务竞赛活动;三是积极开展适合于本单位特点的创新服务活动。09年10月在****市组织的行风评比中,我公司的参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均好于往年。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盈利能力仍很脆弱;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异常突出;三是经营成本高位运行;四是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五是市场份额仍然偏低。

二、2011年的工作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树立业务发展是第一要务,经营效益是第一目标,结构调整是第一追求,规范管理是第一要求,渠道建设是第一手段的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保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防风险、聚力量”的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有新起色,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经营管理要有新境界,防范经营风险要有新举措,经营效益要有新成就。坚定不移地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再铸****人保事业的新辉煌。概括地讲:就是45551规划,即:四个坚定不移,五个第一战略思想,五个业务战略方针,五个新的实现,一个任务目标。

(二)任务目标 2011年的各项经营指标确定为:保费收入36000万元,保费计划和利润率基本与去年持平。

三、2011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加快推进业务发展。

一是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推进加快发展和有效益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实施积极进取的发展策略,设定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有效益发展的速度。三是要实现“两个不动摇”,即坚持加快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不动摇,坚持价值导向、绩效管理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四是市公司将继续加强考核引导,实行月、季、年三重考核,逐一下达月、季、年业务发

篇二:保险公司运营部保全工作总结述职报告15页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从前,庙里有7个和尚,大家对每天吃饭分粥很是苦恼,他们商定了好长时间,共经过了5个分粥过程,才找到了最终人人都满意的分粥方法: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第一次:一个人分粥,但这个人老为自己多分,于是换了一个人,结果亦然。

第二次:大家轮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看似公平,但结果是轮值的人总利用权力为自己多分,其它人有意见。

第三次:大家公平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主持分粥,刚开始不错,过不了多长时间,这位又开始给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了。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第四次: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监督分粥行为,但委员间意见不一争吵不休,粥都凉了还喝不上,效率太低。

第五次:大家商定,每个人轮流分粥,但分粥人要选最后1碗粥,结果7只碗里的粥终于一样多了,因为谁不认真公平去分,总会剩最少的给自己,所以每个人都认真去分,力求公平,果然大家都满意了。

什么是制度? 制度,是一个组织和团体中,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一个单位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制度也是一个组织中,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制度建设的意义

不利—风不正,气不顺,心不齐

结果——团队“负”发展

有利—风正,气顺,心齐

结果——团队“正”发展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依据

我们根据总公司营销团队 “准军事化”管理的思路,各项制度不仅仅是营销部经理室的想法,它融合了全体主管和的伙伴的意志,对营销部机关人员和营销分部经营运行的各项制度将逐步进行清理;并进行修订、完善后公开张贴并集中装订,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项目

对营销部机关人员的相关工作制度

营销分部经营运行的各项制度将逐步进行清理;并进行修订、完善后公开张贴并集中装订,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方式

调研、沟通、观察、访谈、市分公司的要求

经理室提出修订意向、司务会讨论、部委会讨论、全员讨论、经理室定稿

公开张贴、集中装订

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重点

抓制度的落实,是营销部制度建设中的重点

请全体伙伴共同监督,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营销部制度。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目的

使营销部对外有竞争力,对内则公平、公正、公开,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确保全体伙伴劳而有获,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和营销队伍的纯洁。篇三: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问题

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问题分析与建议

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形式和职能分配看,多数是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最基层经营单位,其主要职能是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运营系统的终端和服务窗口,是保险公司微观经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发展水平。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夯实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农村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基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代理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三)在市场竞争方法上,表现为“三高一低”的违规经营行为仍然是部分基层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部分专、兼职代理机构和个人代理人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违反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抬高手续费;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地采取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佣金、降低费率等违规手段招揽业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五)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多为简单的“一包一挂”(包保费任务、挂费用),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保险市场,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保险市场不断发展,保险立法不断健全。但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较少,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层次较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价值规律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发挥,国民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尚欠完善的保险市场环境下,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传统市场领域趋向饱和而导致竞争激烈,新兴市场领域因国民收入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而没有形成规模需求效应。直接经营业务和面向市场的保险公司基层单位受各自计划任务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地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基层保险公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1.部分基层公司在制定业务发展计划指标时,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分析,下达的计划指标难免简单化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基层公司完成保费任务的压力过大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业务质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违规经营,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

2.基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对保险市场开发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措施,着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兴市场开发和新的保险产品推广上,因为市场对保险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层公司考虑到投入大、收效慢而丧失了积极性,遇到困难就退缩,新兴保险市场开发工作难以展开。

3.基层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统一法人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层公司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现实操作性,形同虚设,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出现混乱的局面。部分基层公司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对上级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赔、规范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权行为和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4.管理技术落后。部分基层公司电子化水平较低,运用电子化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还大量依赖和使用手工操作,给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造成障碍。

(三)基层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部分基层公司业务人员90%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专业知识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员工培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长期性的计划。当前,基层公司大部分业务员依靠经验和关系网展业,对保险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承保理赔工作技术含量低,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多项改革措施和公司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司高管人员不完全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对于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统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提高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基层保险公司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认真分析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实施新的竞争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已经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基层保险公司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苦练内功,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为中心,实现公司业务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在业务发展战略上,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市场变化,不断研究市场动态,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展业方式、丰富的保险产品、优质的保险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发展的后劲。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避免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坚持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和基础建设,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创新步伐,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高竞争实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快产品创新,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不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彻底摆脱业务发展依赖于传统险种的束缚。基层保险

公司在业务发展战略上,对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于一些国有大企业上,应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经济和广大农村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保险代理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资源,培养一批忠诚于公司、职业道德素质高的营销队伍,完善落实好营销员管理制度、代理人管理制度、经纪人管理制度,开辟新的业务发展渠道。要加快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基层保险公司要突破保险服务仅限于承保和理赔的局限,强化对客户的延伸服务,倡导增值服务和跟踪服务。加强对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和承保后的风险管理,对客户提出全面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三)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篇四:2009年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汇报总结报告6页

2009年前三季度业务经营汇报材料

2009年前三季度,a人寿b省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b保监局各项文件精神,根据“调结构,促增长,防风险,保稳定,开创我省保险科学发展新局面”和“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工作要求,以业务结构调整、队伍规模的发展壮大和基础管理的持续优化为工作重心,在总体业务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效益型业务的发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公司前三季度业务发展情况、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从规模看:由于受业务结构调整及去年同期业务平台较高的影响,前三季度,我司新单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截至2009年9月30日,我司实现长险首年保费146.5亿元,同比增长-22.2%。受新单保费下滑影响,我司自营总保费达到225.2亿元,同比增长-8.9%。

(二)从结构看:前三季度,我公司严格贯彻总公司工作会议和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这个核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调整业务结构。截至9月30日,全省系统实现首年期交保费32.2亿,占长险首年保费的比重为22.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6.0个百分点;续期保费占自营总保费的比重为30.4%,较去年同期提升10.0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指标变化情况来看,尽管我公司在总体业务规模上出现一定程度负增长,但是由于结构调整得力,期交占比、续期占比明显提高,业务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续期拉动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三)从计划看:今年一季度,我司利用开门红的有利时机,优先发展规模型业务,为全年业务发展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截至9月30日,我司个险5—9年期已全面完成计划,个险10年期考核

保费超过序时进度;团险渠道短期险、意外险超过序时进度;银保趸交业务超过序时进度,银保期交业务虽然暂时落后于序时进度,但已全面完成总公司下达的任务计划。

(四)从人力看:我公司多数地市分公司个险持证人力较去年年底有所减少、截至9月30日,我公司人力规模稳定在40521人平台之上,虽然较年初减少了2486人,但在本地人力规模上仍位居第一。

(五)从产品看:今年以来,尽管资本市场触底反弹后逐步上扬,但我司仍积极落实中国保监会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的精神,坚持以分红险、保障型为主的产品策略。如个险渠道的美满一生、瑞鑫两全分红险和康宁终身保险,银保渠道的鸿富和鸿丰两全分红保险都是我司的热销险种。今年前8月,我司传统型产品占据三大渠道新单保费的87.9%,其中分红险占比为85.8%。随着10月1日新保险法的实施,我公司积极相应保监会的号召,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升级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监管要求,同时更能贴近客户需求。

如上所述,当前我司业务发展面临总体业务规模下降,个别业务指标暂时落后的困难。造成当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业务发展外部环境虽逐步改善,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出现回暖迹象,虽然大单金额有所增加,件均保费有所提升,但人们消费观念还是偏向谨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比较悲观,这一点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比较明显,从而降低了人们保险消费的能力和欲望,整体件数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制约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加上资本市场开始活跃,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是人力发展进入消化、调整平台,新人占比过高一定程度影响了业务的开拓

过去几年,我公司个险营销队伍发展迅猛。尤其是2008年,我公司人力增速达到32.2%,持证人力突破了4万人大关。今年是我

公司人力发展的消化、调整期,一方面,新人占比高对公司后续的教育培训、基础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公司从二季度开始逐步细化基础管理指标体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强化销售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今年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客观上加大了保险销售难度,导致队伍中新人产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留存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对保险产品尤其是长期期交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人均产能,提高新人留存率,稳定和进一步壮大营销员队伍,是我司当前正在着手解决的难题。

三是总公司对银保渠道的市场份额以及银行对于中间业务收入需求,加上同业竞争的三重压力,使得银保新单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上级公司对我司保增长及市场份额的要求较高,导致我公司对银保渠道的新单保费规模压力一直得不到缓解。银保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的配合,但今年以来,银保始终未能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一季度,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银行主要是扩大信贷业务规模;二季度,随着资本市场回暖,银行中间业务的重点是基金销售,对保险代理的热情明显没有去年同期旺盛,这对银保业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前三季度在保增长、增效益、防风险方面的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

我司在前三季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一定的业务规模,在提高公司创费、创佣、创利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风险管控,为业务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三大渠道合理分工,突出重点,不断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个险渠道大力发展长期期交业务,截至9月30日,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13.2亿元,同比增长24.4%。团险渠道着力推动短期险,尤其是意外险的发展。截至9月30日,团险渠道实现短期险保费10.2亿,同比增长20.4%,其中意外险保费5.8亿元,同比增长25.9%。

银保渠道期、趸交并举。截至9月30日,首年趸交实现保费收入110.9亿元,同比增长-21.8%,但首年期交保费收入达10.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实现了107.6%的高速增长。

为了争取业务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好业务发展节奏,我司制定了三季度专项业务发展目标,并加强了追踪督导。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入三季度以来,我司业务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个险渠道三季度10年期及以上期交日均平台得到大幅提升,基础管理指标持续改善;截至9月30日,我公司银保趸交、期交市场份额均位居全省第一;团险渠道意外险也获得大幅增长,市场占比明显提升。

二是实施“双轮驱动”策略,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今年以来,在继续实施大中城市分公司“全面超越”、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我公司重点挖掘二三线城市分公司发展潜力,实施二三线公司“转型崛起”战略,以求能实现我公司在新一轮以效益为中心的科学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截至9月30日,8个大中城市分公司实现自营保费收入175.5亿元,占全省系统自营总保费77.9%,为我公司整体业务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而在二三线城市,我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效益型业务的发展,10家二三线城市分公司银保渠道实现首年期交保费2.6亿,同比增长155.9%,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严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强化风险防范和管控,保持业务健康发展。不管任何时候,风险管控工作都要警钟长鸣。前三季度我司面临的业务发展压力虽然很大,但风险管控情况较好,整个业务管理流程比较规范,业务支出具备完整性、准确性,“反洗钱”工作成效明显。而且,为促使公司内控合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我司加大了内控合规考核力度,制定了《2009b省分公司内控合规考核实施细则》。考核指标包括内控评估规范率、缺陷整改有效率、重点流程检查执行率、反洗钱工作综合完成率和法律事务管理制度执行率等。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和安排

由于今年四季度“保增长”的总体业务规模压力,我司明年开门红形势不容乐观。下阶段我司业务和人力发展仍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得力的措施加快队伍的发展壮大,以队伍壮大拉动业务的持续增长,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达成并为明年的“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个险渠道方面,一是持之以恒强化销售队伍基础建设,着力提升销售队伍人均产能,针对新人较多的情况,有效落实新人培育体系,提升新人留存。同时也希望借助监管部门的力量,共同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形象,提高营销员群体的从业信心,促进寿险行业的健康持续的科学发展。二是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增员流程,提升增员效率,持续推进常态增员模式建立,加快队伍的发展步伐;三是利用新《保险法》改版契机,和国庆、司庆双华诞,做好准客户积累活动;四是落实好产品升级改造后续工作,保持销售队伍和客户稳定。银保渠道方面,四季度,银行虽然贷款规模放慢主营业务压力减轻,我司将把握四季度银行主动控制贷款规模的契机,积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激发银行销售寿险产品的意愿,加大对银行和客户经理的推动力度,促进银行保险产品的销售。一是充分利用资源,营造销售氛围,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加大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确保队伍对网点服务的有效覆盖;三是加强基础经营,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目标的达成;四是增强队伍培训、产品销售工具和经验信息支持,为业务和人

力发展提供支援。团险渠道短期险业务将继续面临社保扩面、市场竞争等多方压力。我司将继续按照“巩固传统优势,积极开辟新渠道”的总体方针,加大业务拓展力度,确保达成各项指标,在抓好短期险尤其是意

篇五:保险公司2015工作总结

保险公司2015工作总结

不平凡的2015年即将过去,作为总公司“xx”开头年,xx省分公司全体在总公司领导班子的英明领导下,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始终坚持“xx”的经营指导思想,全力强化成本管控,狠抓机关作风整顿,全面转变工作观念,切实实现跨越发展。现将xx省分公司xx年工作情况予以汇报:

一、xx年的总体经营情况和主要工作

1、总体经营情况 2015年伊始,xx省分公司就面临展业市场竞争激烈,监管环境恶劣,经营形势极不乐观。分公司全体不畏繁重压力,及时应对以确保公司整体工作运行良好,干部员工思想稳定,业务经营稳中求进,业务发展稳中求快,发展态势稳中求好。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业务发展逐步进入“迅猛”的发展轨道。截止12月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幅为 %。其中,车险保费 万元,占比 %,完成计划的 %,较去年同期增幅为 %;财产险保费 万元,占比 %,完成计划的 %,较去年同期增幅为 %;意健险保费 万元,占比 %,完成计划的 %,较去年同期增幅为 %。

——经营效益逐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分公司在经历了上半年艰苦发展后,下半年逐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险种日历赔付率(再保前、不含rbnr)为 %,其中:车险赔付率 %,财产险赔付率 %,意健险赔付率 %。综合经营成本率截止12月底,保持在 %以内。

——市场份额平稳增长,始终保持有利的竞争局面。截至12月底,xx省分公司占全省市场份额为 %,同比上升了 %,整体排名为第 名。

2、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力推动业务快速稳定发展。

分公司自年初就根据市场现状,结合总公司各项政策及“xx”和“xx”的活动制定多种展业措施,并却对各机构、各渠道保费收入实行逐月分解下达计划,每周点评,每月分析,按照计划完成情况对各机构、各部门及各产品条线进行评比,对不同险种实行差异化费用政策和激励办法,全面激发基层一线的展业热情。

(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带头规范保险市场秩序。xx年,分公司多次接受各级部门大规模、多渠道、全面系统的检查,这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不断增进了与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同业的沟通协调,为分公司依法经营、合规经营、规范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队伍建设、渠道建设,大力提高机构产能。队伍建设是业务发展的基石。队伍建设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队伍建设上,分公司通过推荐和竞聘选定高效人才,为公司发展打好基础。同时积极开展机关人员纪律作风整顿,提高机关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做好后援保障、支持工作,全力助推业务发展。针对销售人员队伍建设上,通过业内广纳业务人才。同时通过大力开展营销培训提高销售人员业务素质,确保队伍和业务的稳定发展。

(四)认真贯彻学习“xx”,切实落实“xx、xx”的发展理念。

分公司总经理及全体员工迅速全文学习董事长的xx,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座谈讨论,全面贯彻落实董事长重要讲话的内容和方案。各级机构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同时迅速组织全辖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学习讨论,根据来信精神,重新制定并完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规划、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加强督导,确保董事长的要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伍)加强成本管控,实现价值发展。

根据xx总裁对各级机构发展的要求,xx省分公司紧急制定发展规划,严控成本,确保效益。分公司严格落实费用的分项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混用,对各大类费用、资产购置等严格分类,落实预算。按照查勘费管理办法要求,合规列

支,落实预算。按要求向总公司上报费用分解政策,杜绝超预算下达费用政策;对费用超支三级机构严格整改、并通过严格管控。落实总公司下发的成本节约控制办法,倡导节约意识,继续开展“xx”行动,切实实现加之发展。

(六)加强培训工作,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训过程中,分公司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分机构培训相结合,以分机构基层培训为主;系统培训和新业务培训相结合,以新险种业务推广培训为主;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期实用性培训为主的方法。确保了公司培训取得良好成效,从而提升整体队伍素质。

(七)积极开展xx建设,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分公司紧密围绕总公司“xx”规划,结合总公司“xx”和“xx”两项活动,全力贯彻“xx”的经营理念,在全省系统内广泛开展了“xx”的全员攻坚战,全力贯彻“xx”这一理念,使xx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公司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存在主要问题

(一)整体发展相对滞后

进入年底,全省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

扭转了前期业务发展缓慢的被动局面,但截止年底,计划达成率仅为 %,仍落后 个百分点,从xx保险市场比

较看,我公司虽然同比增幅 %,但仍低于行业平均增幅 %的 个百分点。实现核保保费xx万元,达成计划xx亿元的 %,落后 个百分点。

(二)渠道建设发展不均衡

董事长“xx”的发展理念执行以来,xx省分公司按照总公司要求全力贯彻落实,全员努力强化渠道建设,但由于市场实际情况制约了多渠道均衡发展。从总体情况来看,部分渠道业务拓展相对滞后,渠道建设的效果不显著,部分机构在xx渠道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截止目前仍然没能实现实质性突破,这些问题将在下着力改善。

(三)部分机构、团队发展落后,保费产能偏低

xx省分公司辖内三级机构已全部铺开,机构产能除xx中支相对滞后外,大部分在xx年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整体保费贡献稳步上升。但部分四级机构及团队保费产能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四)部分管理者管理意识及能力薄弱、责任心不足

航天保险为卫星运营企业保驾护航 篇3

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从事卫星运营服务业务的专业子公司,是我国大陆地区惟一拥有并运营卫星资源的专业公司。

作为卫星运营企业,中国卫通具备的最核心竞争力就是卫星资源,而卫星资源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在轨卫星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对在轨卫星资源进行风险管理,避免由于在轨卫星故障给公司运营带来不良影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风险分析

2.1 风险识别

要对在轨卫星资源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识别影响卫星正常运行的风险因素,通过对以往在轨卫星发生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识别如下两个风险因素:

2.1.1 环境因素

卫星在轨运行时,所处的空间环境是极为严酷的,除了高真空、太阳照射和近似绝对零度黑体组成的真空热环境外,还可能遇到高能粒子流、来自太阳的电离辐射、空间碎片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对卫星上的仪器设备造成损害,给卫星正常在轨运行带来风险。

2.1.2 技术因素

卫星构造复杂,星上部件繁多,且由于卫星技术发展迅速,星上新技术、新研件应用较多,这些都构成了在轨卫星运行的风险。通过图1可以看出以往在轨卫星分系统故障的分布趋势,其中,卫星推进系统和供配电系统故障发生率较高,而一旦发生此类故障,往往会影响卫星正常运行甚至导致整星失效。另外,卫星有效载荷故障率为11%,而有效载荷故障将直接导致业务中断等不良后果。

2.2 风险评估

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应尽可能地通过优化卫星设计、加强地面测试,严抓器件生产、确保卫星质量,严格测控流程、加强人工干预等等方法加以控制,但上述风险因素无法彻底避免。虽然根据以往统计数据,卫星在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并不很高,但由于卫星项目投资金额巨大,且星上业务重要性,所以一旦在轨卫星发生故障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将非常严重。

通过绘制图2风险坐标图可以看到,在轨卫星故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中等,但影响程度极高,因此,该风险所处区域为重要风险区域,在风险管理中应确保该类风险的规避和转移。

3 风险管理措施

3.1 风险管理策略选择

购买保险是风险规避和转移的常见措施,也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方式,尤其对于商业卫星活动来说,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风险是国际通用的惯例做法。

购买卫星在轨保险是卫星运营企业防范和控制日常运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安全运营和财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航天保险市场的适当安排可以将卫星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失风险转移给商业保险市场,从而避免由风险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2 风险管理措施实施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择机安排、统筹考虑,从而以较低的费率购买卫星在轨保险,实现成本最小化。

3.2.1 认真梳理在轨卫星健康状况

卫星在轨保险一般一年安排一次,为了更好地开展保险安排工作,中国卫通每年都会对在轨卫星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梳理,并形成每颗卫星的健康报告。一方面,中国卫通可以通过梳理和编写在轨卫星健康报告了解卫星的性能状况,提前做好测控应急预案,尽可能避免在轨卫星故障风险;另一方面,航天保险人可以通过审阅健康报告作出风险评估,如果保险人对卫星健康状况满意就会以较为优惠的费率价格承保,从而降低中国卫通的保费成本。因此,认真梳理并编写在轨卫星健康报告是在轨卫星风险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3.2.2 密切关注航天保险市场情况

卫星在轨保险安排受航天保险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近几年由于航天保险市场承保能力持续增加,在轨保险费率不断下降,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费率下降趋势。中国卫通在充分了解航天保险市场情况的前提下,与航天保险市场保持密切联系,每年择机安排在轨保险,同时通过多轮市场谈判尽可能地降低费率价格,节省保险成本。

3.2.3 统筹安排卫通星群在轨保险

中国卫通重组并入航天科技集团后,通过资源整合取得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在轨卫星数量从2009年的5颗迅速发展到目前的9颗(不含亚太公司3颗),卫星资源得到集中有效利用,通过统筹安排星群整体在轨保险,能够获得优惠的保险汇率。

中国卫通在保险安排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整体策划,精心制定合理策略。二是认真组织承保信息的准备和提供等有关工作,使国内外保险人充分了解星群项目,增强其对星群项目承保的信心。三是及时、准确回答国内外保险商提出的问题,解除国内外保险人对星群潜在风险的顾虑。四是充分调动国内市场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国内市场的杠杆作用,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进一步改善费率条件。五是合理设计风险保障范围,优化保险成本。

4 取得的效果

通过在航天保险市场购买卫星在轨保险,能够有效地规避和转移由于卫星在轨故障带来的巨大损失风险,确保卫星运营企业的正常运行。

4.1 固化流程形成机制

中国卫通自2009年重组并入航天科技集团后,充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在轨卫星资源风险管理工作,通过近几年积极开展星群在轨保险安排积累了丰富的航天保险安排经验,制定并固化了卫星在轨保险安排流程,形成了有效的日常工作机制,通过内部各部门间的充分配合,确保以优惠价格完成卫星在轨保险安排,最大程度地为公司节省成本的同时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险保障。

4.2 梳理风险做好预案

卫星在轨保险安排需要向保险人提供卫星在轨健康报告及其他技术资料,准备上述资料的过程就是风险梳理的过程,中国卫通每年会针对每颗在轨卫星运行状态和转发器使用状态进行核查,同时根据核查结果编制应急处理预案,从技术角度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中国卫通拥有完善的测控基础设施、可靠的测控监测系统,还具有优秀的专业化团队和7×24小时全天候的测控能力,能够在卫星在轨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尽可能地避免卫星在轨损失风险,同时这些技术优势也为获得航天保险市场提供的优惠保险费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 统筹安排节省成本

自2009年起,中国卫通将旗下的卫星资源打包进行星群在轨保险安排,利用规模效应极大地增强了在航天保险市场的谈判能力,为获得优惠的费率价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2013年中国卫通星群在轨保险费率逐年下降,这一结果既反映了保险市场走软的实际情况,也反映了中国卫通的在轨保险安排工作卓有成效。

5 结束语

对于卫星运营企业来说,航天保险为企业的运营提供了巨大的经济保障,能够为卫星运营企业保驾护航。事实上,航天保险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之一,许多航天产业的新技术只有得到保险人对其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赔偿的保证才能真正的推广和发展。

中国卫通的每一次保险安排都是国内外航天保险市场对中国航天产品和服务的一次审视和评价,都会对未来后续产品和服务形成显著的参照效应。因此,每一次保险费率的降低都会提高中国航天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航天保险安排活动是在高度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框架下进行的,强调信息的开放、透明。中国卫通遵循国际规则,在承保资料的准备和保险宣讲工作上与国际高度接轨,在与国际保险市场的接触中表现的越来越自信和专业,得到了国际保险人的高度认可,增强了我国航天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

根据中国卫通新的战略规划,到2020年公司在轨卫星数量要达到30颗,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卫星运营企业。新的战略规划的实施意味着更多的卫星发射和更大规模的卫星在轨保险,更多同航天保险市场合作的机会。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航天保险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复杂性,卫星运营企业的航天保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为提升我国航天产品和服各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作出一份贡献。

摘要: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对卫通公司在轨卫星资源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建议卫星运营企业以购买卫星在轨保险作为规避和转移风险的重要措施。卫星在轨保险是卫星运营企业防范和控制日常运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安全运营和财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航天保险市场的适当安排可以将卫星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失风险转移给商业保险市场,从而避免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卫通公司充分重视在轨卫星资源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星群在轨保险安排积累了丰富的航天保险安排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在轨卫星,风险管理,航天保险

参考文献

[1]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机动车辆保险公司运营问题及分析 篇4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时公司的职责,保险公司也不例外,但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保险公司车险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利润贡献度与其保费占比严重不匹配,车险“高保费、高赔付、低效益”的现状一直得不到解决,其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财险公司的发展。运营部门是保险公司最重要部门之一,他一般包括:承保、理赔和客户服务三个部分。我在保险公司运营部门实习了将近半年,对其运营情况比较了解,但是从中也发现了一些导致以上现状的不良问题。

论文主要分承保、理赔、客服三部分,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出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地。

本论文的内容参考了大量书籍并且结合自己的实习经验,在苏老师和专业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得以完成,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机动车辆保险公司运营问题及分析

秦立旭

(长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系)

(Engineeri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utomotive Services of Chang

Chun University)【摘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时保险公司的最终目的,但是自2000年以来,全国各大保险公司车险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利润越来越低,车险“高保费、高赔付、低效益”的现状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发展。运营部门是保险公司的最重要部门之一,它包括承保、理赔、客户务务三部分,本文从造成保险公司利润下降的运营部门的问题进行逐个分析,并对其提出解方法和建议,以期使国内保险公司在增加盈利的管理工作上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保险、承保、核保、理赔、客户服务、服务

【Abstract】:Maximum Benefit Insurance Company when the ultimate goal, but since 2000, major national insurance company car insurance rate of compensation has been high, profits dropping, car insurance, “high-premium, high damages, low effectiveness” statu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Opera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ctor insurance companies, which include underwriting, claims, customer service works three parts, this causes insurance companies profit from the decline in operations analysis of the issues one by one, and their proposed solution method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to increase the profitability of domestic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work to help slightly.【Key Words】: Insurance,underwriting, underwriting, claims, customer service, service

目录

1.承保 1.1概述

承保(Approved,To Cover),指保险人在投保人提出要保请求后,经审核认为符合承保条件并同意接受投保人申请,承担保单合同规定的保险责任的行为。承保工作中最主要的环节为核保,核保的目的是避免危险的逆选择,实现企业有效益的发展,核保活动包括选择被保险人、对危险活动进行分类、决定适当的承保范围、确定适当的费率或价格、为展业人员和客户提供服务等几个方面。

1.2、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车险核保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相对滞后,经营理念尚未转变等原因,导致核保水平仍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核保贯穿从受理投保到保单终止的车险业务流程的始终,是业务流程的核心,是经营管理的重点,必须在制度、技术、手段、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重新审视并全面构建车险核保体系。承保条件宽松,承保质量偏低

长期以来,经营车辆保险的公司,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大都奉行“宽进严出”的市场运作原则,无形之中给部分保户留下了诸多“可乘之漏洞”。1.不符合承保条件的车辆仍可按正常标准承保

例如,国家对各种型号车辆均规定有不同的报废标准,由于诸多因素,许多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报废标准的车辆仍在运行,承保公司对此往往采取默认的态度予以承保。

2.业务人员的草率行为,不验车承保

基层展业单位对验车承保重视多、落实少,对投保车辆根本不进行检查验车,片面轻信投保人的表述,而核保人员又无力顾及,造成诸多风险漏洞。通常表现为先出险后投保或加保,按事故类别,以单方事故为最;按险别以加保车损险或提高车损险保额,增加盗抢险、火灾爆炸自燃险,增加玻璃单独破碎险为多。3.不用“身份证”即可进行承保

这里说所的“身份证”是指汽车的身份证,即车辆识别代码。有部分业务员为了拉到客户抢占市场,不管汽车的来历,甚至不用VIN码就进行承保。4.对存有道德风险的车辆视而不见

部分保户为骗取保险赔款,挺而走险,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地变换花样,以达到骗赔目的。保险公司为业务发展的需要往往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麻木不仁,无形之中纵容了道德风险的存在和蔓延。5.部分车辆的“套费”现象严重

部分保户为了“节省”保险费,往往采取“套费”投保的行为,变相改变车辆使用性质,从而改变车辆条款适用类别。如:人为将营业用车作为非营业用车性质承保、家庭用车作为非营业用车承保,造成保险公司不必要的损失。6.核保关口把关不严

部分核保人员工作责任心和原则性不强,风险意识较低,凭感觉行事,不能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核保规章办事,不能有效发挥计算机远程核保的功能。

三、抓好承保工作的改进措施

1.应当由承保部门制订与公司目标相一致的承保方针和编制承保手册,承保手册具体规定承保的险种、展业的地区、所使用的保险单和费率厘订计划,以及可以接受的、难以确定的和拒保的业务、保险金额等。承保手册便于保险展业人员贯彻执行公司的方针政策。

2.承保部门在决定是否接受投保时要对投保人作出评价。评价需要得到有关信息,信息的种类随险种而定。

3.承保部门在对有关信息进行评估后,要作出承保决策。决策的方式有:第一,接受投保,出立保险单;第二,有条件地接受投保。 4.严格执行统一核保制度

(1)是加强核保力量,树立核保工作的权威性。做到每单必核,防止病从口入。(2)是确保原始数据录入真实可靠,强化管理,建立基础数据管理实施细则,落实责任制,为业务数据的积累和业务分析奠定基础。

(3)是做好数据分析,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主要指标的风险预警制度。例如对车险经营中营业性、非营业性承保比例;单保三者险的承保比例,营业性车辆、私家车不计免赔险的承保比例;私家车划痕险的承保比例,详细、准确的风险数据,是车险稳定经营的基础。

(4)是展业人员不得采用虚假承保信息,人为压低保费和支付无赔款优待,不得人为将营业用车作为非营业用车性质承保、家庭用车作为非营业用车承保,不得更改初始登记日期、使用性质、出险记录等承保信息。(5)是切实控制经营风险。不得承保其他经营单位调整的高风险标的、多次出险标的、高赔付标的、有争议标的。严禁未经审批越权承保超权限标的。

5、完善核保制度,细分风险,制定差异化的核保规定

不同性质的车辆,有着不同的风险特征,营业性车辆车主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使用频率较高,“三超”现象严重,长途行驶较多,因此撞伤他人他物的概率较高,三者险的赔付较高,因此,对营业性车辆要确定合理的三者险赔偿限额,限制不计免赔的承保。对非营业性车辆,好车、高档车较多,出险后客户对车辆维修的要求也很高,加之这些车辆的配件、维修价格较高,车损险的风险较大,因此对非营业性车辆,控制高保额、高龄车辆的承保尤为重要;对私家车和新车,由于驾驶员新手较多,驾驶技术生疏,出险率较高,小碰撞事故较多,再加上新车都有一段磨合期,因此,对私家车、新车要限制不计免赔险的承保,以提高驾驶员驾车的责任心;对单保三者险车辆考虑到案均赔款较高的特点,要防止高限额的承保;通过加强数据分析、细分车辆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核保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并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保证核保政策的畅通无阻。

第二章

理赔环节

一、概述

保险理赔既是保险业务处理程序的最后环节,又是评估其他工作效率的最佳手段。更是保险人履行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是验证保险公司业务质量和服务质量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处理理赔纠纷可以发现保险公司在业务承保这个“进口”和后续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般说来,保险理赔工作的基本程序如下:接受出险通知——现场勘查(包括查看出险地点、时间,查明出险原因,了解保险标的受损情况)——责任审核(包括审核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在保险标的上,是否发生在保单载明的地点,是否发生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内,要求赔偿的人是否有权提出要求,保险事故发生的结果是否可以构成要求赔偿的条件等)——损失核算(包括保险标的实际损失和发生的一些直接费用)——损余物资处理——赔款给付——代位追偿。保险理赔工作一般应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原则。所谓主动,是指保险人应主动深入现场开展理赔工作;所谓迅速,是指保险人应按法律规定的时间,及时赔付,不拖延;所谓准确,是指计算赔付金额应力求准确,不惜赔,也不滥赔;所谓合理,是指赔付要合情合理,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符合保险条款的规定,又符合实际情况。然而我国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却还远远达不到以上要求,“理赔难”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理赔环节出现的问题

1.我国保险理赔低效率的表现

(1)现场勘查难。保险公司有关理赔的规章制度要求第一现场勘查率力争达100%,而实际工作中却达不到70%。虽然,保险条款和索赔须知明确要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事故,要在第一时间通知保险公司。可实际上,由于缺乏法律层面的理赔规定,加之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事故当事人的不良动机,使保险理赔的责任判定和实际损失的认定,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2)调查取证难。为了准确认定责任损失,防止骗保现象的发生,保险公司一般都会制定严谨的理赔程序,依据气象、水文、公检法等代表国家权威部门或关联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作为理赔处理的重要或唯一证据。但从目前来看不尽如人意,取得证明文件的手续过于繁琐,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索赔带来了较多的麻烦。更甚者,一些部门为了营利目的,不负责任的乱出证明。对权力部门的过分依赖,使得保险公司理赔工作效率大幅降低,支出了许多本不该支付的赔款。

(3)理赔控制难。一是保险理赔的专业技术咨询鉴定系统缺失,常常引发理赔争议。二是业内信息披露系统缺失,业内外的黑名单制度尚未推行,不法之徒逍遥法外,使保险公司防不胜防。三是询报价系统失真,市场信息的权威性及传递损耗,极易增加赔付成本。四是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里外勾结,共同谋利的现象不断发生,利用了保险公司自身管理的缺陷,使管理者防不胜防。

(4)依法经营难。现行保险理赔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有些保险公司为了短期的利润而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索赔要求故意进行压赔、限赔或拖赔;而一些保险公司则为了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一味迁就客户进行通融赔付,以致滥赔;而面对保险欺诈,很多保险公司往往束手无策,以致骗赔猖獗。

2、社会环境影响理赔效率

(1)法制环境不健全。当前,保险业所运用的法律、法规或条例,有些条款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尽管有些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正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但立法建设滞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由于新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出台,旧法规是理赔的根据,出现了大量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赔付率上升,赔款增加。此外,各法规之间磨合性差,存在明显的衔接“缺口”,相关法规的相应条款之间存在冲突,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晰,使得保险理赔人员在处理赔偿实务时,无所适从。保险公司法制观念薄弱,对采取法律方式处理索赔存在后顾之忧,担心会由此影响社会公众对保险公司的印象,往往采取“内部消化”、“私了”,从而埋下了理赔风险的祸根。

(2)诚信环境不理想。我国保险业诚信环境不甚理想是造成我国保险理赔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保险公司信用度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投保容易,索赔难;收费迅速,赔款拖拉”现象已成为广大投保人的共识。第二,不论索赔金额大小,情况是否清楚,都要经过复杂的甚至是不必要的程序。第三,保险公司不严格履行赔款时限义务,许多赔款的时限都超出了法律的规定。另一方面投保人也存在信用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保险欺诈。保险欺诈并非新鲜事物,从保险业诞生之日起,欺诈事件就如影随形。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国际上某些险种因被欺诈而导致的赔款支出最高可达保险费收入的50%,平均保险业务的欺诈损失在10%—30%左右。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保险欺诈活动也日益频繁,有资料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诈骗犯罪中涉及保险欺诈的仅占2%左右;到1994年底,这类案件上升到6%左右;到2000年,则升至9.1%。

(3)人才环境不适应。我国保险理赔纠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展业人员在展业时没有履行应尽的解释说明义务,存在误导投保人的现象。保险公司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关于保险公司责任免除条款,《保险法》特别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但是在理赔实际工作中,部分业务员在展业时只说明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会得到多少赔偿,而对一些限制性条款及责任免除条款则讲解很少,甚至不提。一旦发生事故,被保险人、受益人对保险赔偿金额希望值高,而实际赔付往往达不到投保时的要求,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保险理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保险标的涉及面很广,而且标的风险的成因也十分复杂。这就要求保险理赔人员,特别是估损、定损、审核方面的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理赔经验,较强的辨伪能力。而现有的理赔人员大多数并不具有这种知识和能力,致使在理赔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办事效率低下。每当出现复杂赔案时,往往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4)政府职责不明确。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作为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一,对保险事故进行调查是应该和必须的。但是由于风险因素众多,因而调查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很多调查工作保险公司还须依赖其他的部门。例如在火灾保险中,保险公司需要公安消防机关作起火原因及损失的结论;在交通案件中,需要交通部门对交通事故的原因及事故责任的分析和结论;在人身意外伤害案件中需要医疗部门作出诊断和医疗的结论等等。但是在我国,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这些部门有确认和证明的义务。这些部门也没有建立这方面的工作程序和规定,因而造成了很多保险理赔实践中的问题。如结论证明随便开,以及伴随而来的弄虚作假和腐败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解决保险理赔出现的问题

1.与时俱进,完善法制环境。我国新公布的《机动车辆强制保险条例》已在7月1日施行,无疑将给我国保险业法制建设带来难得机遇,进而推动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监管机构继续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风险保障需求,如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进行调研立法,扩大保险依法参与社会管理效能的同时,还应密切联系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力量对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大清理,对于相互冲突的相关条款进行规范以及明确,而对于一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也应及时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的条文,使得保险理赔有法可依。同时,保险监管机构应指导保险行业协会从反应最为强烈的机动车险、健康险等的理赔服务着手,明确理赔服务的时间、程序和标准,逐步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向社会公开承诺,并通过签订自律公约等形式在全行业普遍推行。目前,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已经总结出一套理赔方面的行业经验和通行标准。如2004年12月24日经济合作组织(OECD)就推出一套保险理赔行为管理指南(OECD Guidelines for Good Practice for Insurance Claim Management),分别从报案、接案、理赔文件和流程、反欺诈、理算、理赔、时效、投诉处理、理赔相关服务、市场行为10个方面为其成员国的保险公司提供了一套理赔文化范本。

2.同心同德,建设保险诚信。建设保险诚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保险经营的特殊性,联系社会的广泛性,决定了保险诚信建设对整体社会诚信环境的依赖性。所以,政府和监管机构要切实肩负起营造社会诚信环境的责任,促进保险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制定市场行为规则,规范保险市场竞争秩序,增加重大项目招投标的透明度,监督和促进保险公司加强同业合作,共同抵制不诚信的行为。二是实施教育与引导,从构建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目标出发,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对其员工进行诚信教育,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惩处机制,树立起保险企业形象。具体的做法是在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逐步建立面向行业内外的保险信息网络,包括保险公司一般性业务沟通交流网络。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在建立保险行业荣誉体系,定期考核评比的基础上,隆重表彰全国范围内的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引路,弘扬诚信文化。同时建立保险从业人员和被保险人诚信信息查询网络,对有不良记录的保险公司、代理人名单和恶意骗保骗赔被保险人名单进行公布。这样一方面可使失信的业务员难以再从事保险业,为不诚信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也可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使那些恶意骗保的投保人难以得逞。

3.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保险监管机构要在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分门别类的、与国际接轨的从业人员标准,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整体素质提高。一要开展保险从业教育,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教育为契机,在业内深入有效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大服务的战略经营理念。二要完善准入制度,广泛推行行业及岗位标准,包括业内评价、文化素质、基本技能、从业经历等,实行定期的考核与岗位轮换、淘汰与晋级机制。三要启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执业诚信档案,定期进行评价。要在与保险经营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或部门,广泛聘用保险社会监督员,实现保险经营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提高工作效率。四要提高理赔人员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保险理赔风险因素的高技术化和隐蔽化趋势不断增强,理赔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保险理赔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保险理赔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包括具有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从复杂的保险赔案中辨别真伪的能力。

4.加强合作,利用保险公估资源。保险公估机构的存在与发展,源于保险公估机构的独特地位和特有职能。保险公估机构介入保险市场,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保险商品的边际交易成本,而且能维护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建立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的今天,加快培育和发展公估机构是促进保险理赔规范化的需要。目前,我国各家保险公司对各险种的理赔方式不一,规范化、公证化程度不高,再加上理赔人员队伍不稳定,管理不严,往往发生人情赔付、通融赔付,甚至发生以赔谋利、损公肥私的现象。如果建立了保险公估人制度,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公估机构对保险标的损失范围、损失程度、损失数量进行计算和确定,出具保险公估报告,然后由保险公司负责审查和赔付,就可以杜绝上述弊端。对保险公司而言,既节省了人力物力,缩短了理赔时间,还提高了公司信誉;对被保险人来说,由第三方处理赔付,公证客观、准确及时,被保险人可以迅速得到补偿。在国际上,由保险公估人经办本国或代理国外保险与再保险的公估业务是通行的做法。

第三章

客户服务环节

一、概述

保险客户服务是指保险人在与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接触的阶段,通过畅通有效的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产品信息、品质保证、合同义务履行、客户保全、纠纷处理等项目的服务及基于客户的特殊要求和对客户的特别关注而提供的附加服务内容,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售前服务是为潜在的消费者提供各种有关保险行业、保险产品的信息、资讯及咨询,免费举办讲座,协助客户进行风险规划、为客户量身设计保险等服务。售中服务即保险买卖过程中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协助投保人填投保单、保险条款的准确解释、带客户体检、送达保单、为客户办理自动交费手续等。售后服务即客户签单后为客户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免费咨询热线、客户回访、生存金给付、保险赔付、投诉处理、保全办理等。

保险属特殊服务行业,它较一般的商品其服务性更强。保险表面上买卖的是一纸合同,其实质交易的却是一种服务。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主要关系,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贯穿于整个保险活动中,是保险的生命。服务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保险公司的兴衰存亡。要客户购买保险就必须要他信任保险公司,要他信任公司就必须要他先感受到公司全面贴心的专业服务。目前,广大消费者对保险的理解还处在初级阶段,保险知识的普及也还远远不够,大多数人对保险还在抱观望态度,再加上各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服务也就成为客户投保时的首选,因而保险公司对客户的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投保客户从一个公司转向另一个公司的原因,70 %是服务质量问题;对客户服务不好,会造成94%的客户离去;没有解决客户的问题,会造成89%的客户离去;每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会向9个亲友叙述其不愉快的经验,其亲友友会向别的人谈起,因而怠慢一位顾客,至少会影响40 位潜在客户;而一个满意客户则会带来8 笔潜在生意,其中至少会有一笔成交,且其成本是吸引一个新客户的1/6。可见,优质的服务有利于增加客户对保险的了解和认识,缩短保险公司与客户的距离,增强客户的信任感,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树立保险公司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好的客户服务使保险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要,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续保率、增加新保单,降低公司经营成本,为保险公司带来销售,创造利润。所以,优质的服务,是一种“双赢”策略,即顾客满意、企业获利。相反,低劣的服务将严重损害保险公司的形象,流失原有客户群,导致保户退保、断交保费、拒绝续保以及失去客户源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举例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上都是先上规模,后上管理,服务跟不上的。菏泽支公司作为其下属公司也不例外,其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其体制、制度方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服务,就必须从人事、制度、管理、文化、体制等这些根源抓起。

一、中国平安保险菏泽支公司客户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中国平安财产菏泽支公司是中国平安在山东省菏泽市的分支机构,隶属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山东分公司,菏泽支公司下面有菏泽市区、东明、郓城、鄄城、巨野、成武、单县、曹县、等几个四级营业机构,公司员工大约200人,其中外勤(即业务员)有150多人,负责保险销售工作、售前售中客户服务。内勤50多人,主要负责客户售后服务、业务员的培训与监督等工作。现公司是菏泽市第二大财产保险公司,其市场占有率达30%之多。

(二)客户服务部门基本情况

菏泽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包括新单业务岗、核保岗、理赔岗、单证管理岗、财务岗、投诉咨询回访督察岗。新单业务岗有12人,负责处理新单受理、承保的全过程,包括业务员交单,接单初审,新单受理,投保资料录入、交接、归档、初步核保等业务。核保岗有2人,对业务员带来的业务进行再次核保,理赔岗有10人,负责赔案过程的所有业务,包括结案受理,调查取证,复核审批,理赔处理等业务。单证管理岗有1人,主要负责业务单证的印刷,入库,申请领用,发放,调拨,核销,销毁和结算等。财务有2人,负责保险费、保险金等业务收付的行为和财务核算。投诉咨询回访督察岗有1人,负责处理客户的投诉,回复客户关于保险行业情况、保险市场情况、保险公司情况、现有保险产品及保险条款内容等方面的咨询,对客户进行新单回访、代办回访、失效回访、永久失效回访、给付回访等回访工作,并对业务员进行监督,处理业务员的离司工作。客户服务部有1个主管,管理并负责该部门的所有工作,另也直接处理客户的投诉、纠纷及对业务员的督察工作。

(三)客户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该公司的客户服务工作总体上看不是很理想。在服务效率方面,存在着“三快三慢”的现象。“三快”,即动员投保快、新单收费快、首年服务快。“三慢”,即承保出单慢、理赔结案慢、续期收费慢。在服务方式方面,还局限于传统式、功能性、基础性的服务,公司提供的只是与保单有关的服务,只有出险或缴费时才能享受,客户需要的一些延伸服务还远远不能得到满足。在服务环境方面,公司重服务设施添置,轻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重服务项目的开发和引进,轻后期管理与落实;重一时性、大规模的集中服务活动,轻日常细微的、扎实的服务工作;重服务目标和任务的提出,轻服务质量的考核和奖惩等,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致使客户服务的水平不能提高或提高很慢,远远跟不上寿险市场的发展需求。在服务项目方面,还比较原始,既不完善,也不规范,造成保单的失效率、退保率、投诉率居高不下。[3]几乎每月都有客户打电话或直接到公司进行投诉,主要是投诉业务员或大厅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违规行为,比如:业务员不上门服务,业务员收费不开收据,业务员收费后不将保费交到公司造成保单失效,公司不进行售后服务,大厅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办事拖拉,客户理赔困难等等问题。的确,公司的服务很难让人满意,业务员违规行为特别多,因而造成很多客户退保或保单失效,不仅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更影响了公司声誉,使公司失去了很多客户源。其具体表现及原因如下:

(1)领导重展业轻服务,公司缺乏良好的服务氛围和文化。整个公司办公大楼从一层到五层贴满的都是公司及单个业务员的业绩额及海报,看不到有关提高服务质量的海报。公司领导在每周例会上每次谈的都是如何进行展业、如何提高业绩,从来没有提过如何提高服务。对于客户的投诉,很少有认真处理过的,也不做登记纪录,仅对到公司生事的客户息事宁人,不过也没有下文。对于业务员的违规行为,公司也不大进行处理,只要业务员业绩好,这些事情都不了了之,没有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这些都主要因为公司领导不重视服务问题,只知道想方设法进行展业、提高业绩。虽然通过公司投入大量人、财、物,进行产品宣传、业务员培训、市场开发等活动,业务员也都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新客户,公司的销售额也在不断上涨,新客户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服务没跟上,公司冷落了原来的老客户,造成很多老客户不满,退保的客户也在不断的增加,并且他们对公司已经失去了信任,不会再成为公司的客户,公司就永久的失去了这部分客源。虽然,新的销售额在增加,但由于退保金额也在增加,公司总的保费数额并没有上升。这样看来,公司现在的这种做法是事倍功半,白忙乎一场。

(2)公司员工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

公司现有员工中,一部分老员工大都是原来中专、部队等转过来的,后来进的一些员工也大部分是中专生、高中生,大学生都很少,整个公司几十个内勤人员中大学生不过10~20人。这些人员中,仅有很少部分人以前接触过保险,大部分都是到了公司之后才开始从头学,并且到公司后均没有接收专业的培训,而是直接到工作岗位边干边学。他们对保险的了解仅限于其工作范围内的表层东西,谈不上专业,对其他工作、保险行业等方面更是知之甚少,对计算机的操作也只会机械的录入,能处理一些常见的简单问题的人整个公司只有2人。由于本身文化水平低,他们除在工作中学习之外,很少有在工作之余要主动学习的,他们也都仅满足于能干的走目前的工作就行。专业知识不足使在为客户解决问题难以让客户满意,其服务工作也就大打折扣。

(3)员工对公司缺乏归属感,人员流动性大。

保险公司人员流动性很大,一点都不稳定,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且某些客服岗位试用期间工资500元,三个月满试用期结束,一年内工资600元,一年满与公司续签合同,工资800元。每年年终根据公司效益分配绩效工资,公司效益好,绩效工资可达1000——2000不等,效益不好,则可能没有绩效工资。

(4)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狭窄。

该公司的服务还处在以保单为中心的服务初级阶段。服务以寿险保单的维护为核心,其系统设计也是以寿险保单为单位的,服务的内容基本上以寿险合同变更和续期收费为主。服务强调的是物而不是人,是合同而不是合同的主体,是续期利益而不是人际关系。服务相当被动,都是客户自己到公司办业务,公司服务人员等待接受。其服务也仅仅是进行保单保全、出险理赔、续期收费等局限于公司大厅的服务。公司根本没把客户的满意度放到重要位置,没有主动为客户考虑,更缺乏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另外,保险公司的每个客户本来都必须有个固定的业务员对其服务的,当其业务员因故不能对其服务时,保险公司必须另外派一个业务员对其进行续期服务(这种业务员称为收展业务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公司没有及时安排收展业务员、收展业务员自己的客户多没来得及对其服务,客户原先的业务员没有向公司及收展业务员提供客户资料等等,导致客户没有了业务员,客户服务处于真空状态。

(5)客户服务体系不健全

公司没有一个统一的客户资料库,不能对客户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服务。公司的客户都是分散到业务员的名下的,由其业务员对其进行直接的服务。但是很多业务员都不重视续期的服务,没有为其客户提供续期服务。而公司没有一个统一的客户服务体系,也不能了解这些情况,致使很多问题发生。另外,服务内容还很简单和单一,缺乏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还处在以保单为中心的阶段。服务基本上以合同变更和续期收费为主,强调的是物而不是人,是合同而不是合同的主体,是续期利益而不是人际关系。服务手段也比较原始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主要是通过电话、信件来提供服务,服务系统落后,服务流程跟不上公司业务的发展,不能及时的处理客户问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改革之路

保险交易的不仅是保险合同这种商品,更是一种服务。其服务主要是依托客户服务体系,通过保险公司员工来实现。所以,要提高服务质量,体系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作为保险公司,要改革客户服务,就必须从根本上抓起。首先就要改革公司法人体制,建立合理的母子公司构架体制,改善公司与上级公司的母子关系,使得公司管理阶层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其次是要改变人事管理制度,改善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让员工真正把公司当做家,忠诚的为公司工作。只有让员工满意了,他才能更好的代表公司为客户服务,才能让客户满意。另外,还必须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科学的客户服务体系,改进企业流程,扩大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准确、快速的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才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忠诚度,真正的赢得客户。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1)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要改变和营造公司良好的服务氛围。总公司仍然管理资金的运作,但要建立一个各分支公司的保费资料库,详细地记录着各分支公司每期保费的支出情况。作为分支公司仍然以经营为主,每期把保险销售所得及客户退保、公司理赔、生存金给付等资金的收支情况上报给上级公司,并录入保费资料库。在总公司每个会计期间结算后,根据各分支公司的总保费额占总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分配给各分支公司盈利资金。这样,就可以避免分支公司只重视展业、发展业绩,不重视服务、导致客户退保率不断上升、公司总保费下降的现象,促使公司领导重视服务,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只有这样,公司管理层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视提高服务质量为其中心任务之一,而不是只关心如何展业。通过身体力行地实施服务的理念,以带动全体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形成“以客户为导向、以服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通过各个细节如:标语、横幅、细节服务等等,清楚地表达为客户提供最优秀服务的理念,使客户一进公司就可以深切感受到公司的服务氛围。

(2)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建立科学的人事聘用制度,严把招聘录用关。

首先,对各个岗位进行客观的评定及工作设计,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制定各个岗位的应聘条件及资格,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规范竞争性选拔的聘用程序,通过面试,来客观的评价和选拔职员。应聘人员必须符合岗位要求,通过面试,才能成为正式员工,内部推荐人员也不能有例外。其次,招聘时要从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考核应聘人员。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思想道德及职业道德情操。特别是招聘业务员时,在考核其销售能力之外,必须保证业务员的道德素质。再次,各个岗位的人员选聘均要面向全社会,人人都有同等机会获悉招聘信息,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面试,获得与其能力相当的职位。人员选聘从头到尾要公开化,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提高选聘的透明度,坚持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吸收优秀人才,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

2、改革工资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首先,废除工种制。取消原合同制员工的特殊待遇,可一次性买断其工龄,之后所有员工视为聘用制员工同等对待。职员与公司每年签一次合同,合同到期后如需继续留用,可续签合同。其次,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级别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先以职位为基础,定出该岗位的基本工资,根据其工龄定出级别工资,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配员工的绩效工资,务必做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保证员工工资待遇的公平性,消除员工的不平衡心理,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服务质量,为公司增加效益。

3、建立客户满意监督检查及考核系统。

首先,接受社会及客户监督。如向广大客户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社会和客户的监督;举办“阳光服务”大型现场保险咨询活动,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向社会各部门、公众发放服务调查问卷;通过客户服务专线、窗口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等等。[4]其次,聘请社会监督员,如在校学生、下岗职工、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等人士作为“神秘顾客”,监督窗口服务。方式为询问服务人员简短问题、观察服务人员的整体表现,然后填写有关监测问卷,按月度整理后反馈给公司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据此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这样,可以基本杜绝过去员工应付检查的现象,已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5]再次,把客户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评判服务工作优劣的标准。并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工作质量的优劣,对照有关制度,有奖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奖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及精神利益结合起来。各种奖惩制度必须严格落实执行,才能真正对员工起到威慑的作用,才具有约束力和权威性。

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首先,激励要与考核高度结合起来,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发挥其激励先进、勉励后进的作用。考核优秀的奖励或晋升、不合格的惩罚或辞退,以此增强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员工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更好地为公司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其次,激励手段多样化,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通过增加奖金、提高福利待遇、人才培养与开发、职务晋升、荣誉奖励及资格待遇等制度的改革,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好的代表公司为客户服务。再次,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训练、服务技能培养、心理素质训练等各个方面的专业培训。这不仅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还能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最后,作为领导应当多关心、多鼓励员工。物质激励虽然是激励员工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它只能起到短期激励的作用。员工在很多时候更需要精神上的奖励。作为领导就应该多了解员工、多关心员工、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给与员工充分的支持,并帮助其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3)完善客户服务体系

1、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要做好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首先要建立集中化的客户信息数据仓库。它必须容纳大量的详细数据:每一次投保情况、每一次的续期缴费情况、每一次的理赔情况、每一次的保全处理、每一次的咨询情况、每一次的投诉情况、每一个客户的电话、每一次的拒保情况、每一次的拒赔情况等都必须记录在案。因此,除了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外,还应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客户信息系统的数据可来源于业务处理系统、财务处理系统、个人代理人管理信息系统、客户服务支持系统等。此外还应建立个人代理人客户支持系统,主要录入每个代理人每天面见的客户的情况,如客户的姓名、年龄、收入、性别、行业、地址、联系方式、家庭成员情况、投保情况、以前怎么购买、与他们联系过多少次、什么时候与他们联系过、对公司的联系的正面和负面的反应各是什么等数据。通过对各处理系统的客户数据进行整合后,就可形成以每个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数据仓库。并且数据仓库应随业务处理、客户的投诉、咨询等情况的不断进展而持续加载数据。

有了客户信息数据仓库,公司就拥有了大量关于客户和准客户的信息,通过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对客户及准客户进行分析,从每天收集的客户信息中挖掘其价值,了解其真正需求,使公司管理层、大厅服务人员和业务员能从不同角度掌握和使用所需要的客户信息,改善与客户的沟通,通过正确的渠道,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客户提供正确的产品、提供贴身的服务。

2、拓宽服务空间,推行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在客户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公司要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的的客户服务体系。要从原来的以传统的保单为中心,转向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不断拓展服务空间,通过提供更周到、更贴心、更人性化的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

一是拓宽服务空间,实行无限时服务。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是不定时的,公司应当变当前的工作日服务为无限时服务,特别是对保户的报案、咨询和投诉,要保证随时有人受理,真正在客户心目中形成服务无时不在的良好印象。二是是建立客户热线,并经常召开客户联谊座谈会。请他们畅所欲言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公司了解客户的心情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客户的解释和劝导工作,及时改进公司的服务,为以后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三是提供人性化的附加值服务,比如在某些节日向客户寄发节日贺卡、生日礼物、扑克、“福”字、挂历等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让客户感到公司始终在关心着自己。在客户生病住院时,公司可以派代表前去探望,送上鲜花,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带去一份温馨和安慰,使其享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四是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谋客户之所需,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例如,为上门咨询、投诉和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幽雅的座谈室,给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止客户受冷落,尽可能达到客户的满意。有的客户投保后不同意公司以信函的形式联系,那么公司可以派人上门服务。有些客户承保时需要空腹体检,体检完后就错过了就餐时间,公司可为其提供一份食品。对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建立残疾人通道,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方便。对孤寡老人和病人客户实行应急救助等等。

3、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改进工作流程。

首先,将咨询投诉回访督察岗分离成咨询投诉和回访督查两个岗位,并分别设置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工作,以提高处理咨询投诉工作的效率,对客户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要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到位,并保证回访工作的质量,及时发现客户的问题,有效监督业务员行为。其次,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集中力量研究公司业务流程,分析服务传递过程的各方面,包括从前台服务到后勤服务的全过程,找出其中容易导致服务失败的地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重新制定出一套高效的科学的工作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提高承保的效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审核程序,确保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单。加快理赔的速度,提高理赔的质量,以彻底改变“三快三慢”的现象,及时有效地为客户解决问题,以更快速的服务赢得客户。

总结

目前国内机动车辆保险公司普遍存在车险“高保费、高赔付、低效益”的现状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论文主要从公司日常运营工作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对我以后的工作以及国内保险公司相关部门的管理有一定的帮助!

致谢

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从导师苏广义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苏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我实习期间几次打电话催我弄论文)、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深深感染了我,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关怀,让我提高了许多,相信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十分有用,在此我衷心的感谢他,同时要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便利条件!最后对大学四年来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说一声衷心的感谢!

此致

敬礼

参考文献

【1】

杨立新

主编

保险赔偿实物

法律出版社

2000年

【2】

李琼

【3】

王彩霞

【4】

吴定富

【5】

唐运祥

【6】

裴光

【7】

刘京生

【8】

魏华林

主编

保险公估原理与实务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主编

当前我国保险理赔中的问题透析

中国报刊杂志大全

主编

保险基础知识

中国财经出版社

主编

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主编

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主编

知识经济与保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主编

中国保险产业政策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0年 2002年 2005年

关于地铁运营期保险的思考 篇5

1 地铁运营期风险分析

城市地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主要在于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以及自然灾害等,如人员因素,包括乘客因素和地铁营运工作人员的因素,乘客不遵守乘车规则,蓄意破坏和应急技能低,工作人员培训不足安全意识不够;各个系统在营运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本身缺陷引发的事故,如电路短路、信号间断、列车失控等,当然还包括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变化[1]。通过对历史事故的分析并结合地铁运营的特点,将各类风险分析如下。

1.1 周边环境对土建结构的影响

目前我国还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缺乏对地铁沿线保护区内施工的相关立法监管。在隧道的后期运营中,随着城市的不断开发建设,周边的房地产开发和市政建设使得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施工场地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隧道区间土层性质变化,进而使隧道的受力和变形发生变化,使隧道结构可能存在比设计时不利的荷载,导致隧道出现裂缝和渗漏。周边环境的变化容易造成地铁隧道的过量变形(沉降、隆起、收敛变形等)以及破坏,从而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工程风险事故[2]。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处于城市闹市区,高架桥下经常被违法改造成简易商铺和货品堆场,由于管理的混乱极易发生火灾,进而影响到高架结构的安全,制约运营的安全。

1.2 隧道结构的耐久性

目前地铁隧道防排水材料的质量无法保证长期使用要求,同时由于目前施工工艺的制约,地铁隧道内二次衬砌和初期支护之间的防水板施工易造成防水薄膜受到损伤,出现孔洞、裂缝、局部接头不密实等质量缺陷;同时防水板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材料老化等原因也会造成防水失效,地下水就会通过裂缝到达衬砌结构表面,水体中的氯盐、硫酸盐、碳酸盐等有害盐类会扩散、进入侵蚀结构。隧道漏水会加快内衬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缩短隧道的使用寿命,改变隧道结构的力学模型,导致一系列的隧道病害。

同时城市地铁隧道结构承受列车作用的反复动荷载作用,容易造成隧道结构和接头损伤积累以及疲劳破坏等问题。

1.3 设施、设备系统的运行安全

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联动系统的统一运作,各专业系统之间需匹配和接口通畅,才能保证运行安全。与此同时,设备系统中的供电系统、通信系统、BAS系统、FAS系统、环控系统及其他辅助设备系统等任一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设施设备系统在后期的运营中,若由于前期施工中遗留的缺陷、设备系统的自身缺陷、操作使用的不当、长期运营中的老化以及外界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极易发生诸如:电器火灾和触电、爆炸等营运事故;渗漏水引起环境恶化;电线绝缘失灵,设备老化,鼠类虫类引起短路;低温管道爆裂,水淹没设备;讯号失控、追尾、碰撞;列车脱轨等风险事件[3]。

1.4 其他辅助设施的安全

地铁站台未设置屏蔽门,在客流高峰上下车过程中因人员拥挤有坠落隧道的风险;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以及地铁出入口与周边楼宇结建的公共场所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地铁内装饰装修材料选用不当,发生火灾将产生有毒烟雾,有毒和高温烟气造成被困人员的中毒或窒息死亡,同时,灼热的高温、有毒烟气也是灭火救援人员行动的最大障碍。地铁出入口规划设计不当或地铁标识设计不合理,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输秩序和乘客安全。

1.5 乘客及公众安全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客流的激增为地铁的运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巨大的客流聚集在空间狭小的站台和通道内,一旦受到意外因素影响,非常容易造成踩踏等安全事故。通过对近年来地铁乘客死伤事故分析,地铁运营期的常见险性事故有:拥挤导致乘客掉进列车与站台之间的间隙、从列车上跌落轨道、在列车内跌倒、被屏蔽门或车门夹住/撞击、被卡在屏闭门与列车之间、头顶物体掉落的砸伤、电梯故障导致人员受困或踩踏等事件。

2 地铁运营期投保险种研究

目前我国的地铁保险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运营期的保险主要以财产险和公众责任险为主,保险险种设置较为单一,保险保障尚未覆盖地铁运营的全领域。基于对地铁运营期的系统风险分析,在分析现有运营期承保险种的基础上,对地铁运营期的投保险种设想如下:

1)财产一切险:主要对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巨灾损失和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等造成物质损失的突发事件,提供风险补偿。同时将当前财产一切险的承保标的在地铁运营设施、设备系统[4]基础上,将地铁建设投入成本较大的土建结构纳入保障范围。考虑到由于目前缺少运营期土建设施的损失数据造成保险公司无法厘定费率的困难,可以通过设定事故赔偿限额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投保成本。2)机器损坏险:因机器本身的机械或电气原因以及操作不善或恶意破坏等造成的损失,如机车操作不当造成的损失。机器损坏险与财产险有良好的互补性,二者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机器损坏险与财产保险同时投保,可以获得完备的保险保障。3)公众责任险:因经营业务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疾病或财产损失,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恐怖活动险,保障在地铁公共场所针对公众的恐怖活动所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害。公众责任险可使地铁乘客因遭受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获得及时有效的经济补偿,不仅直接保障了地铁运营单位的利益,同时也间接保障了受损第三方的利益,具有很强的公益性。4)雇主责任险:所雇用的员工在受雇用过程中从事与相关工作时遭受意外而致受伤、死亡或患有与相关业务有关的职业性疾病时,地铁运营公司根据雇用合同需负医药费及经济赔偿责任,包括应支付的诉讼费。雇主责任险对促进安全生产、减轻企业负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5)机动车辆综合保险:运营公司所拥有的机动车辆由于意外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及第三者责任。具体包括保险车辆因碰撞、倾覆、火灾、爆炸、外界物体倒塌、空中物体坠落、车辆所载货物、车上人员意外撞击、雷击、暴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全部损失或部分损失,以及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毁。6)现金保险:在经营业务时由于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致使保险人所拥有的现金、钞票、支票、邮政汇票、旅行支票餐券及信用卡单据等遭受的损失。地铁运营里程长,运营时间长,各站点较为分散,票款找零现金和票款收入流量较多,而且清分工作往往是在正常营运结束后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在提款、清点、送款过程中存在被盗窃或抢劫的风险。地铁运营可选择投保现金险,分担运营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3 结语

由于我国地铁大规模建设和运营主要集中在近几年,造成运营事故的经验积累不足,难以厘定保险费率,造成保险费率与实际应该发生值产生偏差,极大地影响了投保人和保险人投保、承保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地铁运营期风险的系统识别与分析,在现有运营保险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地铁运营期保险的险种设计与承保方案,通过引入商业保险的机制,来降低地铁运营企业的风险成本,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摘要:通过分析地铁运营期的主要风险,对现有运营保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地铁运营期保险的险种设计与承保方案,并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为地铁运营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地铁运营,风险管理,保险,险种设计

参考文献

[1]朱斌,陆彦,陈晓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可保风险及对应险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4):118.

[2]陈桂香,黄宏伟,尤建新.对地铁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2):47-51.

[3]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105-108.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效果评价 篇6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借鉴的基础上, 对过去几年我国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对投资的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经验教训, 并提出解决对策, 以期为我国养老金改革提供必要的借鉴。

一、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总额趋势分析

(一) 基本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趋势分析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础养老金部分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国有股减持收入, 目前仅限于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储蓄部分则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 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委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基本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投资增长率如表1。

(数据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方网站整理)

由图1可见, 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总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这一方面与人们对于基本养老保险金逐步认同并增强了缴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关;另一方面与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国有股减持收入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做实个人账户政策的推行、个人账户保值增值方式的不断探索密切相关。虽然投资总额逐年递增, 但是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增长率2007年达到最大之后有回落的趋势, 2011年投资增长率甚至接近于0。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改革初期, 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定: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而股票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近些年,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部分投资于股票的比例越来越大, 基本维持在30%以上, 2009年、2011年股票投资的比例甚至都超过了32%。而除固定收益类资产及实业投资外, 其他资产投资比例仅占百分之零点几, 其影响微乎其微, 固定收益类资产金融危机影响很小, 实业投资是唯一一类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取得巨大收益的资产。所以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 股市的波动成为基本养老保险投资增长率变动的直接原因。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我国投资渠道过窄, 不能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无法抵御泡沫经济, 也是导致投资增长率大幅下跌的原因。

(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趋势分析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形式, 主要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和年金投资收益三部分组成。2011年5月1日施行的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重新限定了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范围, 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 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债、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根据办法规定,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比例应当控制在以下范围内:第一, 投资银行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等流动性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 不得低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5%;第二, 投资银行定期存款、国债、金融债、万能保险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比例, 不得高于投资组合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净值的95%;第三, 投资股票等权益类投资产品的比例, 不得高于投资组合资产净值的30%的上限。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及其投资增长率如表2。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整理

从图2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年金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原因有三点:第一, 企业年金法规制度的进一步实施, 使得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人数不断增加, 企业年金规模也不断扩大;第二, 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逐渐扩大, 有利于进行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增加投资收益;第三, 企业年金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专业机构的介入, 使得企业年金将逐渐走上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轨道, 企业年金的投资总额与日俱增。但是企业年金的投资增长率图形与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增长率相似, 在2007年达到顶峰后就有下降的趋势。其直接原因也是由于股市波动所导致的。而且2011年以前, 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工具限定更为严格:限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 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净资产的20%;股票基金投资比例不超过10%;风险系数较高的企业债、可转换债及债券基金的投资比例不超过30%。与基本养老金不同之处是企业年金2011年的增长率有所增加。2011年, 企业年金资产总额虽然较2010年增长了27.09%, 但实际平均收益率仅为-0.78%, 所以导致企业年金资产总额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增加了4.4万户。另外, 2011年,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进行了改革, 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限制进一步减少, 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这是促使投资增长率增长的另一个原因。

(三)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投资总额分析

特别指出养老基金的第三支柱,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它是由企业职工个人自愿参加、自主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形式。是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 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 按照规定缴纳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费, 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并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据2011年6月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 中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从2001年的 4 502亿元, 增长到了 47 860亿元;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 2 076亿元增长到了 13 893亿元。虽然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资产总额增长很快, 但是在我国,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并不顺利, 其补充养老保险的地位并未显现, 甚至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养老保险。而且作为承办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还存在竞争秩序混乱、管理运营水平不高、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养老基金投资结构分析

(一)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

自养老金制度改革以来, 我国养老保险投资工具范围不断拓宽。从一开始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 到现在可以进行委托投资、实业投资以及海外投资等。就目前来看, 我国养老保险投资还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银行存款

我国对养老金银行存款的投资比例做出了限定:银行存款不得低于社保基金总资产的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银行存款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但是由于利率低, 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影响, 导致其贬值。所以在投资时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不宜过大, 其规模可以控制在支付相应养老金规模的范围。

2. 债券

债券具有流动性强、利息固定、收入稳定、安全性较高等特点。而且, 投资债券的可选择性较多, 投资适当比例, 可以利用投资组合充分分散风险, 符合养老基金安全性的要求。但是2011年, 投资于债券的比例不到10%, 其原因是由于其收益率较低。在增值需求迫切的形势下, 不适宜将资金过多的投资于债券。

3. 股票

一方面,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尤其是我国, 股票市场涨跌幅较大, 风险较高。另一方面, 股票投资又是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选择。改革初期, 鉴于股票的高风险性, 股票投资比例被严格限定, 尤其是企业年金股票投资比例被限定在20%的范围内。但是近些年, 为了保证养老金的增值, 逐渐放宽对股票的投资比例。股票的投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0增长为2011年的32.39%。

4.委托投资

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他投资需要委托信托公司运作。而信托公司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及广泛性”的制度优势, 拥有专业的投资队伍, 可以利用信托受益权制度优势, 通过进行有限、劣后收益等分层设计, 约束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 保障受益人利益。而且当前, 各信托公司会借鉴基金模式, 实施投资组合策略、试行信托精致管理等机制, 可以充分发挥其综合业务平台优势。

5.实业投资

实业投资是指通过基金投资得到被投资单位的股份, 可以通过长期持有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 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以分散经营风险的目的。社保基金已投资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大唐控股等九家企业, 截止至2010年8月31日, 实现增值 1 030.11亿元, 获得了巨大投资收益。可见投资于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可以达到基金增值的目的。

(二)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结构分析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日益迫切, 改革初期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工具比例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详见表3。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整理。

由图3可见, 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整体呈现逐年降低趋势, 而股票、委托投资、实业投资等资产的投资比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里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和债券。在改革初期, 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例一度达到98%以上, 近几年才稳定在50%左右。通过以上对投资工具的分析可知, 银行存款和债券的安全性较高, 但是收益率较低。为了保证投资收益, 将银行存款保持在足够支付的范围内即可, 而债券则可以进行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所以, 固定收益类资产有逐年降低趋势。股票近些年来其投资比例整体呈增加趋势, 直到2009年开始, 稳定在30%左右。股票一直都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重要的投资工具, 尤其2007年的牛市, 更是让社保基金获得了43.19%的收益率。委托投资的比例逐年增加是由于委托投资机构可以整合各种资源, 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但是近两年, 委托投资比例稳定在41%左右, 主要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 所以不能盲目的投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将委托投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符合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要求。另外, 实业投资逐渐成为近几年社保基金投资的重点, 我国社保基金尤其是在2010年, 更是达到了20.90%的投资比例。据2011年社保基金理事会年报显示, 2011年社保基金实业投资的比例占总资产的16.31%。而由于金融危机后股市低迷, 2011年,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近70%都来自于实业投资收益。所以, 适当的增加实业投资的比例, 有利于养老金的增值。

三、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析

(一)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策略分析

截止到2011年底,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各大类资产实际比例中, 固定收益占50.66%, 股票资产占32.39%, 实业投资占16.31%, 现金及等价物占0.64%。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有总资产一半的份额, 体现全国社保基金长期以来坚持稳健投资的风格。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2003年开始投资股票, 历年股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9.22%, 占全部投资收益的46%。可见, 股票投资一直都是养老保险收益的主要来源。但是2008年,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股票资产首次出现浮亏。所以, 对股票投资上要始终坚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近些年来, 实业投资在社保基金资产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股市低迷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社保基金也逐步增加了用于实业投资的比例。据推算, 从2012年到2015年, 全国社保基金用于实业投资的最高规模可达到2 500亿元。

(二)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分析

尽管我国对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 但是目前的投资收益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数据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官方网站;实际投资收益率是自行计算得出的。注:1.年均投资收益率为自成立以来各年度收益率的几何平均值。2.年均通货膨胀率为自成立以来各年度通货膨胀率的几何平均值。3.年均实际投资收益率为年均投资收益率扣除通货膨胀率。

由图4可以看出,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 除2002年以外, 其余十年社保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都低于投资收益率。所以, 在考察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时, 应该计算其实际投资收益率, 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社保基金收益情况。

由图5可以看出, 2001-2005年, 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增长缓慢, 实际收益率较低。2006-2009年间, 社保基金实际收益率大幅度波动, 在2007年达到峰值, 2008年又跌至谷底。这是由于2007年股市大涨, 所以2007年收益率达到38.39%。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股指大幅下跌, 导致社保基金收益率低至-12.69%。2009年经济略微回暖, 社保基金实际收益率略微增加, 而到2010年、2011年, 经济又持续衰退, 受资本市场的影响,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又开始滑落。

(三) 去除异动点的对比分析

由表4可知,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历年平均值是8.4%, 减去通货膨胀率之后是5.97%。但是这个高收益率主要得益于2006年和2007年的高收益。2006年、2007年, 我国股票市场急剧上涨, 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在2008年,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股票市场泡沫破碎, 股票价格一路下跌。相应地, 这一年的社保基金收益率达到了最低值。所以说, 社保基金的高收益率是不能持续的。为了能更准确、真实的反应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情况, 去除2007年的最高值和2008年的最低值后得到的平均收益率更为可靠。见图6所示。

去除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异动点后, 得到社保基金的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为4.04%。这一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仅比2001年以来这11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高一些。从图6可以看出, 2008年及2011年, 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由此可见,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过低, 有些年份的收益率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率。养老金资产没有实现增值, 却在无形中贬值。

四、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说,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目前投资总额及资产积累总额逐年增加, 但是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1) 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过少, 不能通过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虽然股票是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的首选投资工具, 但是如果过度的倚重股票, 而无法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 2008年投资收益率的负增长情况还会再度上演。 (2)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收益率过低, 远远达不到增值的要求。 (3)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并不顺利, 其补充养老保险的地位并未显现, 甚至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养老保险。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丰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工具, 拓宽养老金的投资范围。目前, 多元化的最优方式就是进行委托投资。可以适度的增加委托投资的比例, 通过委托投资扩大投资范围, 分散风险。我国还可以适当的拓展其他资产类型, 如不动产、基础设施、私募股票等。实业投资在2011年表现出了良好的增值潜力, 所以可以考虑增加实业投资, 尤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另外, 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 又可以带来低风险高回报实现双赢的投资选择。 (2) 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 所以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则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不断进行改革, 确保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预防泡沫经济再次出现。 (3) 为了增强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 政府明确责任, 加强宏观管理, 加大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 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扩大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 如果不对养老金基金进行战略配置、优化投资组合, 拓宽投资工具范围, 那么就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所以今后应该不断探索养老基金投资的最优化组合, 以实现最小化养老金投资风险, 最大化养老金的投资收益。

摘要:文章基于2001-2011年养老保险投资总额、资产配置比例以及投资收益数据, 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总额、投资结构、投资收益等情况进行分析, 做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总体评价, 以求更详尽的体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种类过少, 不能有效分散风险;收益率过低, 远远达不到增值的要求;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补充地位并未显现。为此,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改革应围绕拓宽投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加大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这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总额,投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王建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探讨[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08:4-5.

[2].吕志勇.我国社保养老金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010:7-10.

[3].江雪峰, 梁晓姗.浅谈养老金入市[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02) .

[4].陈少英, 余玲, 樊旭.如何在确保收益的基础上控制养老基金的投资风险[J].企业家天地, 2007 (04) .

[5].黄路.我国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时代金融, 2012 (08) .

[6].董登新.企业年金制度设计再思考[J].中国社会保障, 2007 (03) .

[7].董毅, 冯铭文.我国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探析[J].管理观察, 2009 (06) .

[8].李昌.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创新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1 (03) .

[9].刘庆华.我国养老金基金保值增值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38-39.

谈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管理 篇7

人员都会步入老年, 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上升, 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在社会的各处, 也应当享受到经济上的保障, 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因此处理好这些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而近几年老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为国家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有关问题

尽管各方面对于老年保险金的发放问题都有所进步, 但是一些个人为了私人利益对养老金采取不正当手段的索取也被有关部门所关注, 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1.1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过程中, 主要存在下几个的问题:

1.1.1 缩短工作年限, 未到退休时间而退休。

现行的养老保险在缴纳和索取的方法是不成正比的, 一些人员可能交过的资金在老年之后根本拿不到相应的数额。而另一些人员仅仅交了几年就可以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所以某些参保人员利用走后门等方法, 不到实际退休年龄而办理退休, 这样就增加了养老保险金的使用年限, 而缩短了缴纳保险金的时间。

1.1.2 生死不辨。

一些老人的家属, 在老人已经去世后仍然在“代领”保险金, 甚至将孙子的名字与爷爷的名字共同使用, 来造成人还存在的假象。另一些人员更换居住单位的频率较高, 社保单位不能联系到参保人, 只有参保人的儿女来领取保险金, 实际上被这些后人据为己有。使得很大一部分保险金被挪为他用。

1.1.3 对待遇的调整和规定有问题, 一些工作能力和工作程度

相当者退休后的保险金却相差甚远, 仅仅用职称等方面的硬性规定来确定保险金的范围, 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使得一些人投机取巧, 为了保险数额而不择手段, 另一些对于缴纳期限和实际年龄的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了不应有的差别存在, 是保险金规定不正规的表现。

1.1.4 一人多险现象。

参保人员的流动, 带来了参保地点的流动, 两个地点之间没有互动往来的关系, 而转移手续和转移时间复杂, 难以掌握, 而缺少相关的检验单位来监督和管理此类工作。造成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为一个人支付保险费用, 一个人享受到2份甚至更多的保险金额。

1.2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方面,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

1.2.1 养老保险享受人数少, 不全面。

养老保险的初衷是解决大部分人口的老年生存问题, 实际上, 这个问题只在国有企业当中有所完全执行, 而国有企业并不是国家所有企业, 仅仅是一小部分, 大量的私人企业, 外商企业等由于制度不健全和人员流动性的方面的问题仅在很小的一个层面上得到了真正实现。

1.2.2 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基金。

一些不正规的单位逃避自己应该有的责任, 在保险金问题上讨价还价, 无故降低应当支出的费用, 或者利用员工不了解情况, 松懈催缴, 而耽误了缴纳时间, 影响到员工终身的利益, 对于这种行为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性措施。

1.2.3 保险金在成分对比上与时间早晚上都有出入, 一次的疏

忽将可能造成全局保险问题的难以验证, 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使得保险金的投入和支出都发生障碍。矛盾丛生, 为社会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关系带来摩擦, 影响和谐。

1.2.4 缴费不及时不够数。

一些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欠缺, 过于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 怕麻烦, 怕繁琐, 对于资金的缴纳推迟或是故意减低费用, 第二是企业实力不够, 员工工资的发放尚且有待提升, 更不用说对于保险金的缴纳问题, 第三是管理方面不到位, 对于不交和漏交问题促进不到位, 甚至认为与己无关, 造成漏缴后反费工作的依据有所偏差。

1.3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下几个的问题:

1.3.1 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既是参保人员的“血汗钱”, 更是退休人员的“活命钱”, 国务院明确规定, 专款专用, 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而最近一段时间, 社保基金大案迭起。先是上海社保基金弊案, 紧接着浙江又爆社保大案, 涉资数亿。所有这些, 都说明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3.2 养老保险基金的升值问题。

要想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参保人负担的情况下, 持久地维持养老金的支付承诺, 就必须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 实现其持续的保值增值。而保险基金靠什么去保值增值, 又迫切需要研究。

2 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的问题来看,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 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内部审计、外部监管和考核机制, 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笔者认为,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 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 按照各自的职责, 协同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对基金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监管。二是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 专司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工作。只有如此,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只有如此, 才能针对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理。

2.2 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现行的社会保险法规不能对缴费单位采取查封银行帐户、拍卖资产等强制措施, 社会保险费征缴也缺乏法律手段。国家应尽早出台《养老保险法》, 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2.3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

健全街道 (乡镇) 劳动保障机构, 实行退休人员登记卡制度, 将每名退休人员都纳入到街道保障机构的社会化管理中去。通过这些机构社会化、精细化的管理工作, 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也能杜绝养老保险金的冒领、重发和漏发。

2.4 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

一是做到养老保险基金的足额、及时征收。对于故意拖延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 决不姑息, 坚决加收滞纳金。二是核准缴费信息, 从基础工作入手, 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应收尽收。当前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向非公有经济延伸, 有效满足非公有经济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

2.5 加大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 尽快完善省级养老保险的信息化系统。二是不断提升社会保险信息化职能。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水平。

2.6 逐步完善退休审批和退休金调整制度

制定标准统一、信息准确、制度严密的退休审批程序, 在办理过程中, 增加透明度, 加大公示力度, 疏通信息交流渠道, 确保退休审批的公平、公共。退休金调整的水平, 要根据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 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2.7 社会保险靠社会, 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第一是举报有奖。让全社会的人员都参与到对于保险金的维护工作中来, 提升监督力度, 使工作在透明和严格的情况下开展, 第二是做好公关, 将法律的因素调动进来, 使其拥有严格的约束体制, 保证其实施工作的完成。

摘要:目前, 我国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过程中, 主要存在着提前退休、冒领保险金、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少缴漏缴、欠缴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险基金的升值等问题。可通过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力度;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加大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退休审批和退休金调整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保值和升值。

上一篇:腺性膀胱炎下一篇:农村就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