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风险分析报告

2024-11-05

养老保险风险分析报告(精选8篇)

养老保险风险分析报告 篇1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之后村镇银行如何防范风险?

利率市场化的首要前提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为此村镇银行得做好前期工作。稳定存款,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不排除有人蓄意挤兑中小银行,以逃避贷款。这种对于中小银行的潜在挤兑风险应当引起村镇银行的注意。

建议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重视该行的资金流向,特别是大批量的存单的支取现象。如果在加上一定的谣言,就很容易造成挤兑风险。

建议村镇银行压缩担保类贷款的占比。因担保类贷款多数采用担保公司放大担保,其潜在的风险是该类贷款在利率市场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蓄意挤兑银行的人群。这是最主要的风险。对于贷款客户中凡是多处贷款中有高利率贷款的,建议逐步退出该类客户。防止出现接过别银行收贷的最后一棒。

建议村镇银行减少变相贷给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首先是按揭贷款,因为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趋势可能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按揭贷款为浮动利率,该类贷款利率超过一定高度,贷款人有可能违约(刚性需求的公务员除外)。利率市场化的预期情况下,存款人追求高息的愿望比较强烈及寻求资金稳定的,很很容易造成存款搬家,当存款搬家的速度过快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挤兑风险。

从人才、市场、风险等方面

因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以后,村镇银行应加大对员工分析当前政策的能力,以应对客户在存款安全性的各方面考虑的问题。鼓励员工学习业务知识,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式需要。利率市场化后,会减少对基层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的需求,加大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服务设施更加先进和智能,比如社区支行。

在银监局规定村镇银行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银行有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银行利差缩短,银行利润整体受到影响,员工在工资薪酬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处于该阶段的员工需要养家糊口,因此会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流失。

同时村镇银行未来发展模糊等因素,难以吸引优秀行业分析客户经理

人员的发展。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对于气候经济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储备。

村镇银行定位于农村,因此需要培养在土地估价、农产品市场分析的方面的人才。

农村土地流转趋势很快,有很多大一部分失地农民转移到城市里,农

村市场的影响应加大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土地较大企业或个人合作,从源头采集客户第一手资料,吸收稳定包地款和分红等等。

加大在同业和购买国债来规避风险等。引导客户购买国债。加大对现有核心系统的改造等。

养老保险风险分析报告 篇2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 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 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近些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着强烈的改变, 中国正逐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而且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给养老保险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还不发达, 为了使养老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安定社会的作用, 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 以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此, 我国的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 (或层次) 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我国的养老保险经历了多次改革。

一、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财政风险

到了1998年开始实行11个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措施时, 改革已经非常明确要建立统账结合的部分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提高社会统筹水平。然而, 所有的改革都同样地回避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即转型成本由谁支付?转型成本主要就是国家对“老人”和“中人”欠下的隐性债务。“老人”和“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进行养老金积累, 他们的贡献被转化为当期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 制度转轨后这批“老人”和“中人”过去的养老金积累, 事实上就形成了国家对他们的“隐性债务”。由于以前实行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体制, 企业没有留存利润, 到老的时候由国家统一发放养老基金。实行部分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后, 由于企业要自己承担职工养老保险的支付, 但企业在之前没有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 因此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成了问题。

而且, 个人账户空账运转, 无疑带来了未来养老金支付的风险。如果最后无法化解风险, 那么只能由财政兜底, 这更徒增了中国未来的财政风险。据世行一项估算, 从2001年到2075年, 中国这一缺口甚至有9万亿元之巨。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 统筹账户支付需求也越来越大, 财政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量养老保险制度的下一个出口在哪里。于是政府开始寻找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突破, 改革源于现阶段的巨大困难。

1. 巨额转型成本带来财政支出压力。

从现收现付制过渡到基金积累制或是部分基金制, 不管对哪个国家来说, 都将产生巨大的转型成本。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0%-200%之间。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是隐性债务产生的直接原因。“老人”的退休金和“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 以及个人账户被透支部分的名义增值额和发放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而增加的部分, 便构成了由体制转轨而派生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世界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国务院体改办和其他一些学者都对中国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做过测算, 虽然测算结果相差很大, 但都表明这种制度转轨带来的成本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2. 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补贴的不断提高带来财政压力。

由于基金支付缺口的现实存在性, 每年中央财政都会抽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补贴养老保险, 并且每年补贴的数量攀升速度很快。2007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157亿元, 到2011年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达到了2272亿元。

3. 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实际缺口也在扩大。

虽然中央财政的补贴不断提高, 但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支付缺口。如果按每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基金支出是否有结余来看, 似乎每期收入都可以承受住支出的巨大压力, 但是, 一般来说,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是指支付给养老金收益人的金额, 那么若用当期离休退休退职费作为基金支出金额来看,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入不敷出的。

二、对策分析

2006年1月1日起, 养老基金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 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一改革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主要是现有职工是否要为社会转型成本买单以及政府的责任和改革透明度的问题。其成效如何, 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如何摆脱我国养老保险金支付的危机是当前的一个核心问题。为缓解因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危机对国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所形成的巨大冲击, 国家应采取如下对策:

1. 适当提高退休年龄, 降低当期支付规模。

据国际劳工局估计, 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 养老金负担能下降近50%。我国现阶段男性60岁和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的退休年龄规定于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仅49岁, 而目前已上升到74岁左右, 因此, 在我国提高退休年龄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当然, 提高退休年龄在短期内有可能加大就业压力, 但就中长期而言, 提高退休年龄无论是对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转制, 还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都是有益的。

2. 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的覆盖面。

目前, 城市中实际参保人员与实际退休享受退休金待遇人员的负担比很低, 因此要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 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参保对象包括民营企业的雇工人员、大型商业企业的联销人员、超级市场的新用人员和更多的个体业者及社会自由人。

3. 拓宽养老保险基金的融资渠道。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薄弱、积累不足, 加上在新旧制度转轨过程中需付出较大的转制成本, 从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为此有必要采取多种融资手段:一是税收融资, 二是国有资产变现融资, 三是债券融资。

4. 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使之保值增值。

鉴于目前我国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国务院规定首先应保证基金不流失, 不被挤占、挪用, 并进一步考虑其增值。与此同时, 养老保险金如不能高效运营增值, 基金便难以保值, 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保险支付需求。因此, 要认真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的办法与措施, 逐步使基金运营走向市场, 实现基金的合理组合和最大增值。提高储蓄与购买国债的收益率, 实现基金的多渠道投资, 避免风险过于集中。

5. 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营运管理。第一, 统一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制定政策、规划, 加强监督、指导, 从根本上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扯皮内耗等问题。第二, 明确养老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性质。第三, 确保养老保险基金营运机构的条件。随着养老基金积累额的增大, 经金融管理机构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基金会、保险公司等都可成为养老保险基金的营运机构。同时, 使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构选择权、基金保管权和投资营运权分属不同机构, 使之互相制约和监督, 以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第四, 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监督机构的职能。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外部监督, 财政和审计部门对养老保险基金营运负有重要的监管职能, 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经办机构、营运机构的日常监督, 防止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浪费, 以提高其使用效益。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分析 篇3

关键词:保险资金 运用 风险

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关系到保险公司的顺利运转,同时也关系到投保客户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保险对保障个人利益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保险公司责任越来越重,它关系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分析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投保人的切身利益,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内部控制风险

保险公司运作中存在着一部分的内部控制风险。保险公司投资部门的管理人员有着很大的权力,他们很有可能会利用职权便利挪用公款、收受贿赂或者购买“人情债券”等。这是一种道德风险,它对我国保险市场上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如果控制得不好,将会给保险投资带来巨大隐患。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保险人流动资产不足,无法支付到期债务,进而引发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是保险人资产和负债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保险公司运转过程中,一旦出现大额赔偿或者退款的情况,就可能造成保险人短期内无法支付巨额赔款,引发公司的危机。我国保险公司存在着保险储备金不足的问题,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我国的保险行业还不够完善,无法形成良好的资金周转链。保险企业的绝大部分资金投在各个领域创造价值,短期内无法收回,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公司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周转不灵,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就会继续恶化,甚至危及到公司的存亡。

3.市场风险

在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中,市场风险是非常常见的风险之一。在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中,有相当可观的一部分是投在了股票市场,这种投资风险性比较大。我国的资本市场整体规模还比较小,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市场还不够成熟,因此风险性比较大。并且,我国相关投资机构还不规范,资产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无法反映出发行公司的真实价值,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风险性。

4.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风险

保险公司的的投资虽然是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投资,但是依然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风险。企业进行投资的决策和投资中的操作都可能会对企业的盈亏造成巨大影响,给企业资金运用带来风险。而这些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给保险投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外部环境的风险是很难预测的,但保险投资内部的风险还是可以进行控制的,只有做好保险资金的监管工作,才能保证保险资金的运用,保证保险公司的利益和广大投保人的利益。

二、控制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对策

1.加强保险投资的内部风险控制

我国的保险资金管理工作起步比较晚,许多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还十分薄弱,违规的运作方式也时常发生,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首先,我们要做好资金的管理和组织模式的选择工作,按照每种模式的风险性和获利情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上控制风险。例如,学习安联保险集团、苏黎士保险集团等大规模保险企业的先进经验,设立子公司来保证资产的管理,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险企业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实现企业内部个部门间的相互监督与制约,做到合理利用公司资源,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2.做好流动性风险控制工作

流动性风险控制工作,包括日常的现金管理、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在保险公司运转的过程中预期外现金需求是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金的不足,会造成现金支付无法满足及时需求,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所以,保险公司应当提高自身应对现金短缺情况的能力,安排正规信贷,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另外,应当增强投资分布行业、债权人、资源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个来源造成的风险。不同的保险金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适合不同的投资。例如,寿险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一般适合进行中长期的投资。公司要结合长期负债和流动性负债来确定流动资产和中长期资产的分配关系,使公司的资产管理者能够在相对稳定的投周期内充分利用可支配资产取得最大的利益。

3.灵活利用投资组合

保险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投资的具体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投资市场中,不同的投资对象有着不同的风险程度,收益性与流动性也不尽相同,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有所差别。保险企业在运用资金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风险性和收益型,对投资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尽可能保证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将风险性降到最低。

4.增强保险资金的监管工作

保险资金风险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对保险资金的监管,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理念。可以说,这种理念甚至比某些风险评估、控制更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可以通过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独立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管理,建立更加客观有效的第三方托管机制进而加强保险资金的监管工作,保证监管工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险事业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必须承认我国保险事业还不够完善,在内部控制、资金流动、周转等方面还存着问题。近年来个人、企业投保数量与日俱增,保险正成为人们抵御风险的重要投资方式,国内保险行业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关系到保险公司能否顺利运转,同时也关系到投保客户的切身利益,对金融、证券等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切实掌握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发挥主观能动性,规避风险,保证保险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保险业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丽英,张昌松. 我国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及防范[J]. 财经问题研究. 2005(05)

[2] 傅莉莉. 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度量——VaR模型分析[J]. 市场论坛. 2007(11)

[3] 贾保文,董亥宁.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架与形成路径选择[J]. 理论与现代化. 2007(03)

养老保险风险分析报告 篇4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

论文题目 关于大学生意外风险与保险

意识研究

学号201040503122学生姓名郭琴指导导师姓名高旭 亮年级2 0 1 0 级学科专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所 属 院(所)管 理 学 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制

二○○年月日填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的基本要点

1.所选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

2.该领域内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

4.工作计划、工作安排表;

5.预期达到的结果;

6.进行该课题所具备的条件;

7.进行该课题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报告内容:

1.所选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动态、水平

国外的保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已经完整的经历了一个发展初期、发展阶段以及目前的成熟阶段的整个过程。在美国的许多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是很多非保险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在他们看来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日本的绝大多数学校机构都加入了学校健康会,一旦出现学校或教师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中负有责任并赔偿损失的情况,即可要求学校健康会支付赔偿。此外,日本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日本体育及学校健康中心的保险活动,并成为该机构的会员,一旦遭遇伤害事故,其成员就可以从该中心获得赔偿。目前我国一直实行着公费医疗的待遇。每位学生根据情况可享受一定优惠幅度的医疗费用。但是如果学生突生大病,就要面临巨大的就医压力。在十几年前一些高校开始实施医疗保险,当时要求每一个学生交4元钱买意外保险,但是,结果证实一旦学生出险,保险公司的理赔过程相当繁琐复杂,兑付比较难,学校和学生既耗精力又耗时间,所以后来学校与保险公司分道扬镳。

近些年来,大学生突遇意外或严重疾病和意外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他们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关心,在精神抚慰和医疗经费的筹措上,人们已经在道义上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种种突发的意外,仅仅是依靠这种道义上的援助日益显得杯水车薪。建立一种能够有效保障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减轻高校不该承受的负担,在高校开展一种有效的保险救助体系,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新的保险制度在给学生和学校雪中送炭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保险意识并未树立起来。据了解,在高校学生中来自城市的学生保险意识较好。而相当数量的农村的学生,自认为身体好,没有加入保险的意识。一位高校负责人说,其实,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弱势家庭的一员,一旦遭遇大病或灾难,将会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种对危险的忽视,恰恰可能使我们在遇到危难时更加束手无策。保险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我们不能忽视有关生命的一切问题。据调查,不包括大学生,我国每年约有1.6万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安全事故是第一死因。作为学生要加强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

应当说,保护了他们的生命,也就拯救了我们的未来。

2、该领域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政府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在保险医疗体系建设中忽视保险意识教育,导致保险教育的脱节。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报销程序复杂,理赔难度大,这些虽不与大学生保险意识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都会间接地影响大学生保险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2.2学校忽视大学生的保险意识教育

大部分大学生在小学或者高中基本没有受到有关保险意识的教育,对保险的了解甚少。从这里看出大学生保险意识的薄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据了解。

2.3保险公司未能让保险真正地走进大学生的心中

保险公司作为为大学生提供保险服务的具体承办者,在提供保险咨询和理赔服务上做的不足。

2.4大学生对自身保险意识的培养缺乏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作为保险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其他关系人,在保险购买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一方面对大学生医保的权益保障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缺少对大学生保险认识和了解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政府、学校的事,自己只是医保政策的适用者。

3、所选课题的目的 意义

全民保险意识直接影响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因为,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容易接受保险这个对于我国居民来说的新生事物;大学生来自千家万户,联系着社会各界,大学生的保险意识直接影响居民的保险意识;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对于全民保险意识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预备人员,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是从源头上确保居民保险意识的整体提高。

4、工作计划、工作安排表

4.12013年12月15日-2013年1月1日: 图书馆、报刊、上网查阅并整理资

料,文献检索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开题报告。

4.22013年12 月23日-2014年5月4日: 设计问卷、试行修改问卷、进行调

查、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完善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4.320134年5月5日-2014年5月15日:论文修改、定稿论文

4.42014年5月16日:完成论文

5、预期达到的结果

5.1了解现代大学生意外风险的保险意识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5.2分析加强大学生保险意识和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5.3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5.4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6、进行该课题所具备的条件

6.1学校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导

6.2对保险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科研思路等专业科知识的学习

6.3在某保险公司实习,能直接接触保险客户;在多所大学有朋友,可以进

行调研,能够收集到保险意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7、进行该课题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7.1问卷设计的规范及样本量的选取,应巩固学习、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

请老师和专业人员指导。

养老保险风险分析报告 篇5

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1 国外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1.1.1 美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经验

1.1.2 德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经验

(1)德国车险改革简介

(2)德国车险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1.1.3 加拿大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经验

1.2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1.2.1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概况

(1)汽车保险业发展状况

(2)汽车保险业务比例

(3)汽车保险经营效益

1.2.2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特点

1.2.3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经营情况

(1)汽车保险行业承保状况分析

1)车辆承保数量

2)保费规模分析

3)承保深度分析

(2)汽车保险行业理赔情况

1)车险赔付率分析

2)车险赔付支出规模

(3)汽车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4)汽车保险行业区域分布

1)企业区域分布

2)保费收入区域分布

3)赔付支出区域分布

1.3 汽车保险行业需求环境分析

1.3.1 汽车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状况

1)美国

2)巴西

3)日本

4)德国

(2)中国汽车产销情况分析

1)汽车产销规模

2)汽车企业销量

(3)中国汽车保有量

1.3.2 汽车保险需求现状分析

(1)需求规模分析

(2)需求渠道分析

1.3.3 汽车保险需求趋势分析

1.4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1.4.1 汽车保险市场竞争情况分析

(1)汽车保险市场竞争概况

(2)汽车保险行业集中度分析

1.4.2 产业链视角下的车险竞争策略

(1)汽车保险产业链构成分析

1)汽车保险产业链构成2)汽车保险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2)汽车保险产业链合作现状

(3)产业链视角下的保险公司竞争策略

1)差异化竞争策略

2)规模化经验策略

3)资本化运作策略

第2章:中国汽车保险市场化及定价机制分析

2.1 中国车险费率市场化分析

2.1.1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历程

2.1.2 亚洲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

(1)韩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经验借鉴

1)韩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内容

2)韩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经验

(2)日本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经验借鉴

1)日本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

2)日本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经验

2.1.3 车险费率市场化利弊分析

(1)车险费率市场化的有利影响

1)促进了车险市场的公平发展

2)带动了车保需求

3)无序竞争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4)保障了被保险人的利益

(2)车险费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

1)“两头难,中间紧”的现象更加突出

2)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大

2.1.4 车险费率市场化问题分析

2.1.5 车险费率市场化对策建议

2.1.6 中小车险公司的应对建议

2.2 中国汽车保险定价机制分析

2.2.1 中国车险定价发展现状分析

(1)理论上车险定价

(2)实践中车险定价

2.2.2 深圳车险定价改革试点解析

(1)深圳车险定价改革目标

(2)深圳车险定价改革路径分析

1)试点方案实施步骤

2)试点方案分类

3)保险公司在深圳销售商业车险深圳专用产品

(3)对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

(4)深圳车险定价改革进展情况

1)深圳车险试点方向

2)深圳车险定价改革后行业经营情况

2.2.3 中国车险定价的合理性研究

(1)车辆损失险定价合理性分析

(2)第三责任险定价合理性分析

(3)交强险定价合理性分析

2.2.4 完善车险定价机制的建议

(1)促进市场的充分竞争

(2)提高精算水平

(3)加强信息披露

(4)进行具体调整

第3章:中国汽车保险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3.1 车辆损失险市场分析及前景

3.1.1 车辆损失险的定义

3.1.2 车辆损失险相关规定

(1)车辆损失险责任及免除

(2)车辆损失险保险金额的确定

(3)车辆损失险费率的确定

3.1.3 车辆损失险市场运营分析

(1)车辆损失险承保状况分析

1)车辆承保数量

2)保费收入规模

(2)车辆损失险赔付情况分析

(3)车辆损失险经济效益分析

3.1.4 车辆损失险市场前景

3.2 第三方责任险市场分析及前景

3.2.1 第三方责任险概述

(1)第三方责任险的定义

(2)与人身意外保险的区别

3.2.2 第三方责任险相关规定

(1)第三方责任险责任

(2)第三方责任险保费金额的确定

3.2.3 第三方责任险市场运营分析

(1)第三方责任险承保状况分析

1)车辆承保数量

2)保费收入规模

(2)第三方责任险赔付情况分析

(3)第三方责任险经济效益分析

3.2.4 第三方责任险市场前景

3.3 交强险市场分析及前景

3.3.1 交强险概述

(1)交强险的定义

(2)交强险的特征

1)强制性保险

2)保障范围广

3)费率全国统一

3.3.2 交强险相关规定

(1)交强险责任规定

(2)交强险保费金额的确定

3.3.3 交强险市场运营状况

(1)交强险承保状况分析

1)车辆承保数量

2)保费收入规模

(2)交强险赔付情况分析

1)赔付率分析

2)赔付支出规模

(3)交强险经济效益分析

1)费用率分析

2)投资收益情况

3)盈利情况分析

3.3.4 交强险相关政策法规动向解析

3.3.5 交强险市场趋势及前景

(1)发展趋势

(2)发展前景

3.4 附加险市场分析及前景

3.4.1 附加险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

(2)特征

3.4.2 附加险相关规定

(1)附加险分类

(2)附加险保费及费率

3.4.3 附加险市场现状分析

3.4.4 附加险市场前景

第4章:中国汽车保险行业营销模式分析

4.1 汽车保险营销模式分析

4.2 汽车保险直接营销模式分析

4.2.1 汽车保险柜台直接营销模式

(1)柜台直接营销模式的特征

(2)柜台直接营销模式优势分析

(3)柜台直接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4)柜台直接营销模式发展对策

4.2.2 汽车保险电话营销模式

(1)电话营销模式的特征

(2)电话营销模式发展现状

1)车险市场电话营销发展规模

2)电话营销监管情况

(3)电话营销模式优势分析

(4)电话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5)电话营销模式发展对策

(6)平安电话车险成功经验及启示

1)平安电话车险成功的经验

2)平安电话车险成功的启示

4.2.3 汽车保险网络营销模式

(1)网络营销模式的特征

(2)网络营销模式发展现状

1)网络营销保险的方式

2)网络营销发展规模

(3)网络营销模式优势分析

(4)网络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5)网络营销模式发展对策

4.3 汽车保险间接营销模式分析

4.3.1 专业代理模式

(1)专业代理模式的特征

(2)专业代理模式发展现状

1)保险专业机构数量

2)专业代理机构保费收入

(3)专业代理模式优势分析

(4)专业代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5)专业代理模式发展对策

4.3.2 兼业代理模式

(1)兼业代理模式的特征

(2)兼业代理模式发展现状

1)车险兼业代理机构发展数量

2)车险兼业代理机构保费收入

(3)兼业代理模式优势分析

(4)兼业代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5)兼业代理模式发展对策

(6)兼业代理模式发展动向

4.3.3 个人代理销售模式

(1)个人代理模式的特征

(2)个人代理模式发展现状

(3)个人代理模式优势分析

(4)个人代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5)个人代理模式发展对策

4.3.4 其他间接营销模式

(1)产寿险交叉销售模式分析

1)产寿险交叉销售模式介绍

2)产寿险交叉销售模式优势

3)产寿险交叉销售模式存在的问题

(2)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模式分析

第5章:中国汽车保险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5.1 北京市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5.1.1 北京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北京市GDP情况

(2)北京市居民收入情况

5.1.2 北京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统计

5.1.3 北京市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北京市保险市场体系

(2)北京市车险保费收入

(3)北京市车险赔付支出

(4)北京市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5.2 上海市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5.2.1 上海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上海市GDP情况

(2)上海市居民收入情况

5.2.2 上海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统计

5.2.3 上海市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上海市保险市场体系

(2)上海市车险保费收入

(3)上海市车险赔付支出

(4)上海市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5.3 江苏省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5.3.1 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江苏省GDP情况

(2)江苏省居民收入情况

5.3.2 江苏省机动车辆保有量统计

5.3.3 江苏省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江苏省保险市场体系

(2)江苏省车险保费收入

(3)江苏省车险赔付支出

(4)江苏省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5.4 广东省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5.4.1 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

(1)广东省GDP情况

(2)广东省居民收入情况

5.4.2 广东省机动车辆保有量统计

5.4.3 广东省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广东省保险市场体系

(2)广东省车险保费收入

(3)广东省车险赔付支出

(4)广东省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5.4.4 深圳市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深圳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深圳市GDP情况

2)深圳市居民收入情况

(2)深圳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统计

(3)深圳市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深圳市车险保费收入

2)深圳市车险赔付支出

3)深圳市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5.5 浙江省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5.5.1 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

(1)浙江省GDP情况

(2)浙江省居民收入情况

5.5.2 浙江省机动车辆保有量统计

5.5.3 浙江省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浙江省保险市场体系

(2)浙江省车险保费收入

(3)浙江省车险赔付支出

(4)浙江省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5.5.4 宁波市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宁波市经济发展现状

1)宁波市GDP情况

2)宁波市居民收入情况

(2)宁波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统计

(3)宁波市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宁波市车险保费收入

2)宁波市车险赔付支出

3)宁波市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5.6 山东省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5.6.1 山东省经济发展现状

(1)山东省GDP情况

(2)山东省居民收入情况

5.6.2 山东省机动车保有量统计

5.6.3 山东省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山东省保险市场体系

(2)山东省车险保费收入

(3)山东省车险赔付支出

(4)山东省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5.6.4 青岛市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青岛市经济发展现状

1)青岛市GDP情况

2)青岛市居民收入情况

(2)青岛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统计

(3)青岛市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1)青岛市车险保费收入

2)青岛市车险赔付支出

3)青岛市车险市场竞争格局

第6章:中国汽车保险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6.1 汽车保险企业总体发展状况分析

6.1.1 汽车保险企业保费规模

6.1.2 汽车保险企业赔付支出

6.1.3 汽车保险企业利润总额

6.2 汽车保险行业领先企业个案分析

6.2.1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5)偿付能力

(3)企业人员规模及结构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5)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6)企业营销模式及渠道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8)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2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人员规模及结构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5)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6)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8)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6.2.3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5)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4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人员规模及结构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5)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6)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8)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5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5)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6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5)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7 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人员规模及结构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5)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6)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8)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9)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8 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人员规模及结构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5)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6)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9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5)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2.10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保费收入

2)投资收益

3)赔付支出

4)经营利润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车险业务地区分布

(5)企业营销模式分析

(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7)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7章: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7.1 汽车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1.1 汽车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投保意识及投保心理问题

(2)保险品种及保险费率单一问题

(3)保险监管的问题

(4)人才的匮乏问题

7.1.2 加强汽车保险市场建设的策略建议

(1)提高保险技术,推动产品创新

(2)加强市场拓展,拓宽营销渠道

(3)建立科学的风险规避机制

(4)加强汽车保险的市场营销创新

(5)加快提升人员素质

7.2 汽车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7.2.1 行业监管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7.2.2 营销渠道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7.2.3 车险险种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7.2.4 客户群体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7.2.5 企业竞争核心转向趋势分析

7.2.6 企业经营理念转变趋势分析

7.3 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7.3.1 汽车保险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经济因素影响分析

(2)交通因素影响分析

(3)政策因素影响分析

7.3.2 汽车保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汽车承保数量预测

(2)汽车保险保费收入预测

7.4 汽车保险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7.4.1 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政策壁垒

2)品牌壁垒

3)资源壁垒

4)规模经济壁垒

(2)行业经营特色分析

7.4.2 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政策风险分析

(2)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7.4.3 行业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1)规范经营是基础

(2)内控建设是保障

(3)优质服务是关键

(4)精细管理是支撑

图表目录

图表1:美国汽车保险行业经验借鉴

图表2:美国车险费率影响因素

图表3:德国汽车保险行业经验借鉴

图表4:加拿大汽车保险行业经验借鉴

图表5:2007-2015年我国汽车保险业务占财险业务的比例(单位:%)

图表6:机动车辆保险市场营销的集中特点

图表7:2007年以来中国机动车承保数量及增长率(单位:亿辆,%)

图表8:2007-2015年全国车险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2008-2015年中国汽车和机动车辆交强险投保率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10:2007-2015年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赔付率情况(单位:%)

图表11:汽车保险理赔流程示意图

图表12:2008-2015年中国机动车辆保险赔付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3:2009-2015年中国机动车辆保险经营效益(单位:亿元)

图表14:2015年中国财产保险企业地区分布统计表(单位:%)

图表15:2015年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区域分布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6:2015年中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地区结构分布图(单位:%)

图表17:2015年国内部分省份汽车险赔付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8:2009-2015年美国轻型汽车销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19:2009-2015年巴西汽车销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20:2009-2015年日本汽车销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21:2009-2015年德国汽车销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22:2008-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23:2008-2015年我国商用车与乘用车产量变化比较(单位:万辆,%)

图表24:2008-2015年全国汽车销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25:2008-2015年全国乘用车与商用车销量变化比较(单位:万辆)

图表26:2015年全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单位:万辆)

图表27:2008-201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情况(单位:亿辆)

图表28:2007-2015年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29:2007年以来中国机动车承保数量(单位:亿辆)

图表30:2015年中国汽车保险需求渠道格局(单位:%)

图表31:2004-2015年中国机动车辆险集中度(CR3)(单位:%)

图表32:汽车保险产业链图

图表33:近年我国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历程一览表

图表34:韩国车险费率自由化过程

图表35:韩国车险费率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图表36:日本车险费率自由化改革战略

图表37:日本汽车保险行业经验借鉴

图表38:我国车险费率调整步伐

图表39:不同营销策略的比较

图表40:深圳车险定价改革的目标

图表41:车辆损失险责任及免除

图表42:车辆损失险保险金额算法

图表43:第三方责任险与人身意外险对比分析表

图表44:中国交强险适用范围一览表

图表45:中国交强险基础费率表一览表(单位:元)

图表46:2007年以来中国交强险机动车承保数量情况(单位:亿辆,%)

图表47:2008-2015年中国交强险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48:2006年以来中国交强险赔付支出率变化趋势图(单位:%)

图表49:2007年以来中国交强险赔付支出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50:2007年以来中国交强险费用率变化趋势图(单位:%)

图表51:2007年以来中国交强险投资收益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52:2009年以来中国交强险经营亏损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53:附加险的分类情况

图表54:机动车商业保险行业机附加险费率(A款)

图表55:我国2007版商业车险不同产品附加险比较

图表56:我国汽车保险营销模式比较

图表57:2008-2015年平安保险公司电话车险保费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58:电话营销模式的优势

图表59:电话营销模式面临的风险

图表60:世界各国及地区非寿险深度和密度统计表

(单位:美元/人,%)

图表61: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

图表62:汽车保险网络销售渠道问题分析

图表63:2006-2015年中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变化情况(单位:家)

图表64:2006-2015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65:2015年全国专业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构成情况(单位:%)

图表66:2015年全国保险经纪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构成情况(单位:%)

图表67:2006年以来汽车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变化情况(单位:家,%)

图表68:2008年以来汽车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业务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69:2015年全国财产保险公司营销员业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0:2007-2015年北京市GDP及增长情况(亿元,%)

图表71:2008-2015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图表72:2006-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单位:

万辆)

图表73:2015年北京市保险业基本情况(单位:家,亿元,元/人,%)

图表74:2008-2015年北京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5:2007年以来北京市车险赔付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6:2012-2015年北京市财产保险公司集中度(单位:%)

图表77:2012-2015年北京市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8:2009-2015年上海市GDP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9:2008-2015年上海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图表80:2015年上海市保险业基本情况(单位:家,亿元,元/人,%)

图表81:2008-2015年上海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82:2007年以来上海市车险赔付支出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83:2012-2015年上海市财产保险公司集中度

(单位:%)

图表84:2012-2015年上海市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85:2007-2015年江苏省GDP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86:2008-2015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元,%)

图表87:2008-2015年江苏省机动车保有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88:2015年江苏省保险业基本情况(单位:家,亿元,元/人,%)

图表89:2008-2015年江苏省车险保费收入变化(单位:亿元)

图表90:2007年以来江苏省车险赔付支出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1:2012-2015年江苏省财产保险公司集中度(单位:%)

图表92:2012-2015年江苏省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3:2007-2015年广东省GDP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4:2008-2015年广东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

收入情况(单位:元,%)

图表95:2015年广东省保险业基本情况(单位:家,亿元,元/人,%)

图表96:2007-2015年广东省车险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7:2007年以来广东省车险赔付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8:2012-2015年广东省(不含深圳)财产保险公司集中度(单位:%)

图表99:2012-2015年广东省(不含深圳)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00:2008-2015年深圳市GDP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01:2008-2015年深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单位:元)

图表102:2006-2015年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情况(单位:万辆)

图表103:2007-2015年深圳市车险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04:2007年以来深圳市车险赔付支出变化趋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105:2012-2015年深圳市财产保险公司集中

度(单位:%)

图表106:2012-2015年深圳市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07:2007-2015年浙江省GDP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08:2008-2015年浙江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元,%)

图表109:2015年浙江省保险业基本情况(单位:家,亿元,元/人,%)

图表110:2008-2015年浙江省产险和车险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11:2007年以来浙江省车险赔付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12:2012-2015年浙江省(不含宁波)财产保险公司集中度(单位:%)

图表113:2012-2015年浙江省(不含宁波)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14:2008-2015年宁波市GDP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15:2008-2015年宁波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元,%)

图表116:2007-2015年宁波市车险保费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图表117:2007-2015年宁波市车险赔付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18:2007-2015年宁波市车险赔付支出率情况(单位:%)

图表119:2012-2015年宁波市财产保险公司集中度(单位:%)

图表120:2012-2015年宁波市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21:2008-2015年山东省GDP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22:2009-2015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元,%)

图表123:2015年山东省保险业基本情况(单位:家,亿元,元/人,%)

图表124:2007-2015年山东省车险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25:2007年以来山东省车险赔付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26:2012-2015年山东省(不含青岛)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27:2009-2015年青岛市GDP及增长情况(单

位:亿元,%)

图表128:2008-2015年青岛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图表129:2007年以来青岛市车险保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30:2007年以来青岛市车险赔付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31:2012-2015年青岛市财产保险公司集中度(单位:%)

图表132:2012-2015年青岛市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10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33:2015年财产保险企业车险保费总收入排名前十位企业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34:2015年财产保险企业车险赔付支出排名前十位企业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35:2015年财产保险企业利润总额前十位企业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36: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37:2009-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38:2009-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

限公司营业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39:2009-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40:2012-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41:2012-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利润及承保利润率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42:2009-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总额及净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43:2009-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统计表(单位:万元,%)

图表144: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结构分析图(单位:%)

图表145:2015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146: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147: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兼并与重组情况表

图表148: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动向表

图表149: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

图表150:2010-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51: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地区保费收入分布图(单位:%)

图表152:2009-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53:2009-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54:2009-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润总额及净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55: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156:2009-2015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销网络(单位:家)

图表157: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158: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兼并与重组情况表

图表159: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60:2009-2015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

有限公司保险业务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61:2015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地区保险业务收入结构分析图(单位:%)

图表162:2015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排名前五险种保险业务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63:2009-2015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64:2009-2015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65:2009-2015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66:2015年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167: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渠道统计表(单位:百万元,%)

图表168: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169: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兼并与重组情况表

图表170: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动向表

图表171: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

图表172:2009-2015年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73:2011-2015年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74:2009-2015年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75:2009-2015年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76:2015年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177: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178: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动向表

图表179: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80:2009-2015年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81:2009-2015年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82:2009-2015年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

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83:2009-2015年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84:2015年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185: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机构网点图

图表186: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187: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兼并与重组信息表

图表188: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动向表

图表189: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90:2009-2015年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91:2009-2015年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92:2009-2015年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93:2009-2015年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

限公司经营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194:2015年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195: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196: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兼并与重组情况表

图表197: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动向表

图表198: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199:2009-2015年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00:2009-2015年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01:2009-2015年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02:2009-2015年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03:2015年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204: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205: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动向表

图表206: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207:2009-2015年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08:2009-2015年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09:2009-2015年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10:2009-2015年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11:2015年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212: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213: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动向表

图表214: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215:2009-2015年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16:2009-2015年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17:2009-2015年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18:2009-2015年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19:2015年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220: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221: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兼并与重组情况表

图表222: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动向表

图表223: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信息表

图表224:2009-2015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25:2009-2015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益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26:2009-2015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赔付支出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27:2009-2015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利润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表228:2015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业务地区分布图(单位:%)

图表229: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图表230: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兼并与重组情况表

图表231:汽车保险行业监管环境变化趋势

图表232:汽车保险行业营销渠道模式发展趋势

图表233:汽车保险行业车险险种结构发展趋势

图表234:汽车保险行业客户群体结构变化趋势

图表235:汽车保险企业竞争核心转向趋势

图表236:汽车保险企业经营理念转变趋势

图表237:2016-2021年我国汽车销售数量预测(单位:万辆)

图表238:2016-2021年我国汽车参保数量预测(单位:亿辆)

图表239:2007-2015年我国参保汽车平均保费收入情况(单位:元/辆)

图表240:2015-2018年我国汽车保险保费收入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汽车保险教案01风险与风险管理 篇6

1.1 风险与风险管理 1.2保险概述(1)

【课题】:风险与风险管理、保险概述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2、了解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3、掌握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程序

4、掌握保险的要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2、风险管理的程序

3、保险的要素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教学相关资料、讲授法 【教学内容】 任务一:风险的概述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若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性进取的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二、风险的组成要素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要素构成。

(1)风险因素:是指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

分类:①实质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因素:闪电、暴雨

物质风险因素:木结构房屋

②道德与心理风险因素

恶意、缺乏责任心、粗心大意

注意区分:道德与心理风险因素的区别

③社会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偶然事故,是造成风险损失直接或外在的原因,是损失的媒介物。风险事故发是的根源主要有:自然现象、社会经济变动、人或物本身。

(3)损失:狭义的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消失,即经济损失;广义的既包括物质上的损耗,也包括精神上的损失。在保险实务中,损失通常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也成为实质性损失,是风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本事损毁或灭失的损失、人身伤亡;间接损失是指由直接损失引起的其他损失。

(4)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之间的关系 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可能导致损失

风险因素的存在本身也可能引起损失

三、风险的特征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2.风险存在的普遍性 3.风险发生的偶然性 4.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5.风险的可变性 任务二: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行为。

风险管理的概念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风险管理的主体是经济单位,即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以及跨国集团和国际联合组织等。

(2)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是基础,而选择合理的风险处理手段则是关键。

(3)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损失前管理目标:降低损失成本,预防潜在损失 ;减轻和消除企业人员对潜在损失的精神压力 ;遵守和履行外界赋予企业的责任。

损失后管理目标:维持企业的生存;生产能力的保持与利润计划的实现;保持企业的服务能力;履行社会责任。

三、风险管理的程序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家庭或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即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 原因。识别风险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内容。

2.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

控制型的目的是降低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

财务型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财务上的安排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风险处理对策是否最佳,可通过评估风险管理的效益来判断。

效益=安全保障/成本 =对策减少的损失

/ 所需费用+机会成本

四、风险管理技术及其比较

(一)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1.避免

(1)含义:避免是指放弃某项活动以达到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除特定风险的措施。这是一种处理风险的消极技术。

(2)适用条件:某种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时;在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时。

(3)局限性:有些风险无法避免——破产、早逝;

避免在经济上不适当;

避免了某一风险有可能产生新的风险。2.预防

(1)含义:预防是指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

(2)适用条件:通常在损失频率高且损失程度低时采用

(3)损失预防措施:工程物理法、人类行为法、程序法 3.抑制

(1)含义:在损失发生当时或之后为减少损失程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2)适用条件:损失程度高且风险又无法避免和转嫁时。

(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 1.自留风险:主动自留和被动自留 2.转移风险:保险转嫁和非保险转嫁 任务三:风险、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一)风险与保险的关系

1.风险的客观存在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自然前提 2.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

(二)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 1.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传统有效措施

2.保险是对特定风险的管理

3.保险经营效益要受风险管理技术的制约 任务四:保险概述

一、保险的含义

保险:是以合理计算的风险分摊金为基础,集合多数对同等风险有取得同等风险有取得保障需要的人,建立集中地专用基金,对约定灾害事故发生所致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进行补偿(或给付)的合同行为。

四层含义:

1、保险是以保障经济安定为目的的补偿机制,以经济损失为前提条件

2、保险是以多数经济单位或个人的互助经济关系为必要条件

3、保险的分摊金即保险费是根据一定的数理技术合理计算的

4、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保险法》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二、保险的要素 1.可保风险的存在

2.多数人的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3.费率的合理厘定

4.保险基金的建立

5.订立保险合同

【练习与作业】学习任务1 汽车保险基本知识

1.2保险概述(2)1.3汽车保险概述

【课题】:保险概述、汽车保险概述 【课型】:理论教学 【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保险的分类

2、理解保险的功能

3、掌握汽车保险的特征和作用

4、了解我国主要的汽车保险产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保险的分类

2、汽车保险的特征

3、汽车保险的作用

【教学手段、方法及教具】:教学相关资料、讲授法 【教学内容】 任务一:保险概述

一、保险的特征 1.经济性 2.商品性 3.互助性 4.法律性 5.科学性

二、保险的功能

(一)社会保障功能 1.分散风险 2.组织经济补偿

(二)资金融通功能 1.积聚社会资金 2.资金投资运用

(三)社会管理功能 1.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2.促进资本有效配置 3.提供出口信用保险 4.构建国家事务应急体系 5.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风险保障 6.解决由于赔偿责任等产生的社会纠纷

三、保险的分类

(一)按保险的性质分类

1、商业保险

它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收取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年龄、期限时给付保险金的保险行为。(1)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

(2)商业保险所反映的保险关系是通过保险合同体现的。

(3)商业保险的对象可以是人和物,具体标的有人的生命和身体、财产以及与财产有关的利益、责任、信用等。

2、社会保险

它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3、政策保险

这是政府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普通保险的技术而开办的一种保险。包括: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农业保险

(二)按保险标的分类 1.财产保险

这里是指狭义的财产保险,它是以有形的财产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保险人承担保险标的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受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

包括:

(1)海上保险

(5)工程保险(2)货物运输保险

(6)盗窃保险(3)运输工具保险

(7)农业保险(4)火灾保险 2.责任保险

是以被保险人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

(1)公众责任保险

(3)产品责任保险(2)雇主责任保险

(4)职业责任保险 3.信用保证保险

以信用关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4.人身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无法用货币来衡量,但保险金额可以根据投保人的经济生活需要和交费能力来月定。

包括:(1)人寿保险(2)健康保险(3)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按照保险的实施形式分类

1.自愿保险: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和保险人当事人双方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根据自愿的原则签订的保险合同。

2.强制保险:它是由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命令强制实行的保险,也称法定保险。

(四)按承保的方式分类

1.原保险:原保险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直接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在原保险关系中,保险需求者将其风险转嫁给保险人,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直接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2.再保险: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

3.共同保险:共同保险又称“共保”,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保险人共同承保同一标的的同一危险、同一保险事故,而且保险 金额不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

4.重复保险:指投保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风险事故分别向数个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一种保险。

(五)按照保额确定方式分类

1.定值保险:定值保险又称定价保险合同,约定价值保险,是“不定值保险”的对称。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事先确定保险标的的价值,并在合同中载明以确定保险金最高限额的财产保险合同。

2.不定值保险:“不定值保险”是“定值保险合同”的对称,指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只列明保险金额,不预先确定保险标的的价值,须至危险事故发生后,再行估计其价值而确定其损失的保险合同,这种采用不定值合同的保险即为不定值保险。不定值保险合同中保险标的的损失额,以保险事故发生之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计算依据,通常的方法是以保险事故发生时,当地同类财产的市场价格来确定保险标的价值。但无论保险标的的市场价格发生多大的变化,保险人对于标的所遭受的损失的赔偿,均不得超过合同所约定的保险金额。在不易用市场价值确定保险价值时,也可用重置成本减折旧的方法或其他的估价方法来确定保险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财产保险均采用不定值保险合同。

任务二:汽车保险概述

一、我国汽车保险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 汽车保险进入我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当时我国保险市场处于外国保险公司的垄断与控制之下,汽车保险实质上处于萌芽阶段。

(二)试办阶段 195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办了汽车保险。1955年停办。

70年代中期开始办理以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业务。

(三)发展阶段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全面恢复了汽车保险业务。

二、汽车保险的含义

汽车保险,即机动车辆保险,简称车险,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

汽车保险包含四层含义:

a)它是一种商业保险行为。b)它是一种法律合同行为 c)它是一种权利义务行为。

d)它是一种以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为条件的损失补偿或保险金给付行为。

三、汽车保险要素

1.危险存在是保险成立的前提 2.众人协力是保险成立的基础 3.损失赔付是保险成立的功能

四、汽车保险的特征 1.业务量大,投保率高 2.差异性

3.出险频率高

五、汽车保险的作用

1.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对汽车的需求 2.稳定了社会公共秩序 3.促进了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

4.汽车保险业务在财产保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任务三:我国汽车保险产品简介

机动车保险的主要险种:机动车指的是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及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机动车保险主要分为两个主险种和三个附加险种,主险种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分为:盗抢险、司乘人员意外伤害险和挡风玻璃单独破碎险。

1.车辆损失险:负责赔偿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车辆自身的损失。这是车辆保险中最主要的险种。

2.第三者责任险:负责保险车辆在使用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他人(即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毁的赔偿责任。

3.盗抢险:保险车辆因全车被盗、被抢劫或被抢夺时,保险人对其直接经济损失按保险金额计算赔偿。车辆丢失后可得车辆实际价值80%赔偿。赔偿后保险责任终止,该车辆权益归保险人所有。

4.自燃损失保险:在保险车辆因本车电器、线路、供油系统发生损毁及运载货物的自身原因起火燃烧,造成保险车辆损失,以及被保险人在发生本保险责任事故时,为减少车辆损失所支出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费用,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5.玻璃单独破碎保险:指保险车辆在停放或使用过程中,其他部分没有损坏,仅风挡玻璃单独破碎,风挡玻璃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承担。

6.新增加设备损失保险:是指投保车辆在出厂时原有各项设备以外,被保险人对另外加装设备而进行的保险,保险人将在保险单中该项目所载明的保险金额内,按实际损失计算赔偿。

7.车辆停驶损失险:保险车辆发生车辆损失险范围内的保险事故,造成车身损毁,致使车辆停驶而产生的损失。

8.车上责任保险(司乘意外伤害险):保险车辆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致使保险车辆上的人员遭受伤亡,保险人在保险单所载明的该项赔偿限额内计算赔偿本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金额。

9.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承担保险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所载货物从车上掉下来造成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的直接损毁而产生的经济赔偿责任。实行20%的绝对免赔率。

10.车上货物责任险:如果投保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所载货物遭受直接损失,以及被保险人为减少货物损失而支付的合理施救、保护费用,可由保险公司依据“车上货物责任保险”为投保车辆提供一定金额的赔偿。

物流保险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7

物流行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其经济性收益不断上升。而物流保险则作为物流行业的“护航舰”, 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广义来看, 物流保险是与任何物流活动有关的保险;从狭义来看, 物流保险主要是通过物流公司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标的进行保险。随着物流行业在国际与国内市场中不断发展, 运输量不断增加, 物流的市场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物流需要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 也对物流过程中相关的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 迫切需要能够囊括全程, 需要更加全面的保险产品对现代物流活动进行维护和保障。

我国从1998年开始引入物流保险, 并对相关的物流保险方案进行了设计, 前期的主要形式是货物运输保险, 因此货物运输保险也被认为了是现代物流保险的雏形, 但是这种模式, 属于比较浅层的保险模式, 容易在物流环节的衔接点上带来责任归属的分歧问题, 管理极为不便。2004年人保财险推出了物流综合保险, 具体细化为两个方面《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 为物流行业的相关保险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前者主要是货主 (投保人和受益人) 角度进行的货物保险, 后者主要是从物流公司的角度进行的责任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保险进行了责任细分, 也为现代物流保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 由于现代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各种各样, 体系庞杂, 我国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与监管, 在管理中又包括了责任风险、合同高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因此, 有必要对现行的物流保险体系进行分析, 明确各种风险, 从而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为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推动我国经济又快又稳地发展。

2 物流保险风险分析

从整个物流保险来看, 其风险主要包括主体风险、运作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等。对相关风险的分析就成了物流保险的核心内容, 只有对相关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这样我国物流保险才能有效地保证物流发展。具体风险如下:

2.1 主体风险

物流保险中涉及的主体主要有客户、物流公司、保险公司等。由于多个主体相互关联, 形成了一个关系网, 错综复杂的关系容易带来相关的责任推诿问题。由于物流恪守“just in time”的原则, 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完好地送达指定地点, 这些按时、按质量的服务体系成为了今天衡量物流企业物流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不能及时送货, 会对企业的商誉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外来说, 目前物流企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向大客户倾斜, 由于大客户的实力容易迫使物流公司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有时被迫接受苛刻的合同条款, 为了抢占市场, 扩大营业额, 甚至与对相关的豁免条款进行了解除, 使得现代物流公司面临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相应的物流保险也处于了不利地位, 其保险产品风险的加大带来了物流保险风险的加大。与此同时, 在实际物流保险中, 保费的不合理设置, 责任与偿付能力不符等情况都容易导致物流保险公司资不抵债。在物流保险的相关人员方面, 尽管我国经济形式一片向好, 但是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准, 对相关风险的估计不足, 甚至发生监守自盗、骗保等现象给保险人带来了损失, 从而导致整个物流保险行业发展没有相应的保障。

2.2 运作风险

物流保险的标的为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物品。因此, 物品的特性直接决定了物流的效率, 从而对物流保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风险:

物品自身的特性, 如:不能受潮、不能撞击、易燃易爆、易腐蚀都给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带来了挑战, 珍贵文物的运输还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这些因素都给物流保险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同时, 在物流中不同的合作伙伴之间由于利益机制的不均衡, 文化观的冲突容易导致各主体在运作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从而给经营带来风险。

从运输管理来看, 装卸作为物流必须的步骤, 其频繁发生给保险标的物容易带来撞击、磨损;在仓储过程中, 没有合适的仓库, 没有完善的管理与维护系统, 仓库的损坏、通风等条件容易引起货物的灭失;包装过程中, 包装材料、容器与辅助物使用不当也容易造成标的物的损坏;配送过程中, 仍然免不了货物的损坏, 但是其最重要的风险还是延迟送达与传送路径错误, 使得货物错发错运。

从管理角度来看, 相关数据是物流保险行业实时了解相关物流信息的重要依靠, 一个账户的问题将会波及其他账户。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较强, 病毒与黑客问题成为了物流保险网络的主要难题之一, 计算机的系统故障与商业秘密泄露成为了物流保险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

2.3 政策、法律风险

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 我国目前对于物流保险相关的行业标准与专门的法律规定尚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 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也不够完善。随着物流行业竞争的加剧, 除了在订立合同时对相关条款的让步以外,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承担危险品的运输与存储, 当然其所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旦相关危险品发生事故, 物流保险公司除了在对货物承担赔偿外, 还需要对人身、污染等进行补偿, 加大了相关的风险。目前的物流产业仍然实行的是条块分割与多元管理的方式, 使得整体功能被切割, 不利于相关的法律监管。同时, 由于我国相关的物流保险法规还不完善, 国家相关政策如税收等的变更都会导致退保等风险, 从而导致物流保险公司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这种风险是不可控的。

3 规避物流保险中相关风险的对策分析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个有效的物流保险体系, 要使物流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起来, 规避相关风险, 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 完善相关法规, 对物流保险相关责任进行细化

分析物流保险中出现纠纷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我国相关法律的不明确。在参与保险的过程中, 物流公司与保险公司对与发生风险以后的责任没有明确, 因此对相应的风险估计不足, 管理不严, 造成了风险的发生, 在事故发生后责任相互推诿, 给投保人带来了损失。因此, 应当制定相应的法规, 在现有《保险法》中加入与物流相关的法条。明确相关主体职责, 建立统一的物流标准, 规范市场。建立物流公司的分类标准和相关信用评价体系, 对重点设备和物品可以依靠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手段, 实行强制保险。

总体来看, 我国物流保险是比较分散的, 国外有时把人身、财产、责任保险标准化后集中于一份保单上。我国可以在把国外相关经验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基础上作出相应调整, 可以通过增加装前卸后条款、仓储责任条款等实现分担风险的目的, 使得面对损失时责任更加明确, 有利于克服物流保险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3.2 主体防范, 建立信任机制

物流保险始终以物流货物为保险标的, 保险公司与物流企业之间是必不可少的两大主体。因此, 从保险公司来看, 保险公司可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标准, 通过定量与定性的方式, 对物流活动中产生的风险通过数据的形式进行表现和分析。把保险与物流进行结合, 使得对风险的测度更加准确。不断修正相关风险损失度和发生概率, 并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以处理突发事件。从物流公司的角度来看, 应当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 尽可能在源头上消除带来风险的因素, 建立风险恢复系统, 提高对风险的控制力度。物流保险的发展, 促进了物流企业与保险公司的交流。反过来要使物流保险切实可行地发挥其作用, 双方必须进行沟通。物流企业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相关货物和运输情况的细节信息, 而保险公司则可以为物流公司提供专业化的风险分析。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公司间的资源共享, 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3.3 建立预警机制, 以信息化控制风险

在物流保险经营管理方面, 应当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标准。在与保险相关的物流标的物进行结合的同时, 应当建立相应的信息传递和处理路径, 对物流产品的相关信息建立档案, 对相关风险评级, 做到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可以实现物流流动的动态追踪, 实现实时管理, 并及时化解风险, 尽可能地把风险控制在源头, 从而防止风险的扩大。在实务中, 保险公司也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化管理情况解决保险公司与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可以对骗保等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通过预警机制可以建立相关档案, 对物流企业进行评级, 根据风险评级对承保的范围进行调整以控制风险。

3.4 开发新险种, 实现产品创新

目前的物流保险形式, 主要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各个环节的物流情况进行保险, 是对整个物流流通过程进行了肢解, 容易在交割环节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因此, 应当开发新的物流保险品种, 从更全面的角度制定全面保险。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情况与相关风险, 考虑在物流保险的基础上增加附加险, 进行交叉组合, 从而实现风险分摊。保险公司应当从全局入手, 改变单纯的推销模式, 采用风险细化, 向目标市场提供物流风险解决方案。首先, 在主险不便的情况下增加附加险险种, 例如对危险品可以考虑危险品责任保险、与信用相关的信用保证保险等;其次, 可以将需要转移的风险通过保单进行细化, 简化了手续, 增加了保障范围;从保费上制定回收计划, 通过对保险标的进行概算, 计算出保险业务的风险与损失率来判断保费的价格。其标准主要有赔偿责任大小、法律规定的严格与否、赔偿限额等。

3.5 培养专业化人才

在开展物流保险业务时, 除了要有具有保险资格的保险公司以外, 还应当有熟悉保险相关业务的从业人员, 这部分人员应当具有多角度的专业背景, 开阔的思维。只有多样化的人才才能对整个物流流通过程中产品特性与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保险公司在转移风险, 减低赔率的过程中, 需要有熟悉保险业务、懂得物流运作的专业人才对相关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因此可以引进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人才, 通过物流讲座、培训的方式逐渐壮大物流保险专业人才的队伍。

综上所述, 要确保我国物流保险业的有效运转、规避风险, 除了需要有配套的法律制度以外, 还需要保险公司与物流公司相互协调, 实现信息共享。突出专业优势, 开发新险种, 同时培养专业化的人才。虽然一些风险规避方式目前还难以实现, 但是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物流保险的相关经验, 形成合力, 促进我国物流保险快速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隽.从货运物流化趋势谈货运险的业务创新[J].保险研究, 2002.

[2]齐艳铭.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诠释第三方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4.

[3]龙卫洋.物流保险创新[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6.

[4]薛如琴.江苏现代物流保险初探[J].上海保险, 2004.

[5]刘兴富.第三方物流运作中的风险与控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6.

养老保险风险分析报告 篇8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有效性 银行 道德风险

2014年底,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发布,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进入了实施的倒计之时,相关问题的讨论随之而来。其中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可能引发的银行道德风险问题,成为业内外谈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即探讨分析如何保证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即促进银行金融体系稳健经营且构建国家严密的金融安全网,又不至于增加银行经营道德风险问题。

一、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风险是复杂多样的。而对于主要依赖存款业务经营的商业银行来说,维持社会信心需要严格履行按照约定期限偿付存款本息的义务,为此,各国建立了一系列银行制度和金融监管措施,如市场准入门槛、资本充足最低标准规定等。这些制度固然起到了对存款的安全保护作用,然而这些保护是间接的,实则直接维护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在金融风险暴发时,存款人难以摆脱利益受损的现实,对自身存款直接保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于是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实施了对存款人实施直接保护的制度,即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继而不少的国家效仿美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理论上说,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抵御银行的道德风险,维护金融体系乃至社会经济体系的稳定。而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抵御银行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当加入存款保障体系的银行因存款运用不负责行为引发的对存款人利益的损害,可以通过存款保险机构得到一定补偿而言的,而非针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维护及健康运行而言。也就是说存款保险制度从某种角度看有可能增加银行的道德风险:一是存款人相信存款保险制度保护银行经营风险可能带来存款方面的损失而疏于对银行的监督;二是银行自身因加入存款保障体系而疏于自身经营管理。

20世纪的80年代末美国储蓄贷款协会倒闭的案例不难证明存款保险制度与道德风险产生存在一定关系。

二、国外存款保险制度与道德风险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践

提到存款保险问题先需解释一下国际通行理论中的“隐性”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所谓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指的是国家对存款保险不做制度安排,而一旦银行倒闭情况发生,国家以特殊方式对存款人利益施加保护。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则指国家先以立法形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当银行倒闭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对存款人损失予以补偿的制度。我国因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在银行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一直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则多数实行的是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显性保险制度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继之后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于上世纪的60年代末后先后设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至今全球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各国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维护银行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方面积累的理论和实践资料较丰富、翔实,而对存款保险避免银行危机产生的效率,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道德风险的约束作用阐述却不够丰满。有关内容分析概括如下:

(一)美国的研究者对传统存款保险制度诱发银行道德风险的研究

美国研究者认为传统的存款保险制度对增强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及降低银行系统爆发危机的概率影响不大。

1.研究者借助于对参保银行与未参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前者小于后者;研究者还将新参保银行纳入实证分析研究,对参保银行、未参保银行和新参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动态比较,结果发现新参保银行的安全性有所降低。

2.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得出推论是:竞争激发银行的冒险经营,冒险经营的银行特别是新银行更需要加入存款保险体系获得安全保障,因此形成安全持续的存款保险体系设计的障碍。

(二)加拿大学者对传统存款保险制度诱发银行道德风险的研究

2007年,加拿大学者对本国存款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与上述相似的结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易增加银行机构的非系统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也更强烈地刺激银行选择开展风险性高的业务,试图将风险转移,从而逃避对存款人的责任。

(三)国外研究者关于降低银行道德风险的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为降低道德风险,美国、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对传统存款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而且在法律、金融监管规则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核心是按照风险程度制定保费标准,并且随时根据风险变动情况来调整保费,以减少逆向选择所带来的体系风险。

(四)国外关于基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加强存款保险机构和对银行监管以降低银行道德风险的研究

上述概括的内容更多的是各国侧重于存款保险形式本身诱发银行道德风险研究综述。近二十来年国外也不曾间断对涉及到如何根据具体金融环境和监管环境发挥存款保险最大作用的研究。研究的结果主要包括存款保险的透明度、保护程度、可计算性及道德风险指数设计等,旨在将显性存款保险与银行管理水平相匹配,以保证银行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与道德风险产生的现实因素

建立的效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必要客观分析我国银行业在隐性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和将要推出的显性保险可能增加的道德风险。

(一)传统金融体制下隐性保险与道德风险问题

我国银行全额存款保险的隐性保护机制一直是我国银行体系安全保证要素之一。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商业银行出现的问题,都由国家财政买单,施以对存款人利益保护。在国家信用支撑下的银行机构、存款人对自身的潜在风险是轻视的。因而几十年来银行倒闭案例发生廖廖,即使偶发银行风险,存款人利益也没受到丝毫损失,其后果是:

1.银行业失去了自我防范意识。银行业可以在国家信用的保护伞中运行,在低成本存款风险管理下获得存款带来的利益,低效的运行与道德风险被忽视最终引发了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最终由国家花费巨额成本为银行风险买单。

2.存款人失去了对自身利益保护意识。国家对存款的隐性保护机制,弱化了存款人的忧患意识,只管稳定获取利息,缺少对银行风险转稼的防范,从而放松了对银行经营的监督,放纵了银行对道德风险的约束。

(二)现代金融体制下隐性存款保险与道德风险问题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增大,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诱发的道德风险产生新的表现形式:首先,长久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形成银行、存款人对存款安全保护意识放松,存款人根本没有自己的存款与银行共存亡的忧患意识,在对此类问题的随机采访中,存款者的态度大多是不屑。可以看出,存款者已经形成了国家和银行的安全是合而为一的思维定式,即使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中也难以制约银行道德风险的发生。其次,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本身的不均衡,破坏了银行的公平竞争。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国有控股型大银行的隐性保护来自于中央政府,而中小银行却来自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撑力量的不均衡助长了中央政府保护下的大型银行道德风险发生的规模和概率,同时也为大银行实施激进的经营策略,取得市场先机创造了条件,对中小银行带来较大的不公平。

(三)现代金融体制下显性存款保险与道德风险问题

当前我国正面临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转变的格局。理论上讲,这一转变可产生对银行道德风险降低的预期,实际有推高银行道德风险的可能。原因是:一是与利率市场化相伴而生的存款保险制度势必增加银行追求高收益,承担高风险的可能。二是我国银行业仍处于低水准的成本管理阶段。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容易导致银行通过增加高风险资金业务的比例来增加收益,弥补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后增加的成本。三是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之初有可能导致银行自我管理的松懈,引发对存款人利益的忽视。

四、借鉴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需要在保护存款者利益、维护银行体系稳定及维持存款保险体系的安全三者间找到有效的均衡点,同时要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全面借鉴国外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

(一)存款保险制度内容设计应体现对银行道德风险的最大约束

存款保险制度无非包括投保机构、保费、被保存款类别等要素。其中投保机构的投保资格及保费确定对银行道德风险约束效力较大,这两个要素的确定需要更谨慎些。

第一,投保机构确定。我国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第二条中规定,投保存款保险包括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实施细则确定时应该设立银行机构投保的门槛,如对风险大、债务重、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应排除之外,以利于银行强化风险管理,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由于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大银行垄断,在设定银行投保门槛时应该慎重。

第二,差别费率确定。《征求意见稿》第九条明确了费率是:“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虽然借鉴了国际经验考虑了风险差别费率,但风险差别费率制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确定时要保证在对银行各类指标评估准确、真实基础上体现出差别,才能促进银行控制风险。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最初实施一步到位的差别费率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应把握好实施费率差别化的节奏,不能因一种安全制度的建立形成另一种安全隐患。

(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环境的创建应体现对银行道德风险的最大约束

因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会减弱存款人对银行的监督,因此加强银行业道德风险约束离不开银行业监管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这一点已被国外长期的实践证明。

第一,强化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为配合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机构要重新审视监管标准和确定监管指标,完善监管体系,为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创建良好环境。

第二,强化存款保险机构对投保银行的监管。在存款保障流程中,存款保险机构是银行风险的最后承接者,因此存款保险机构要强化多元功能,如强化保险精算、参与银行业经营管理以及对投保机构破产的处置和挽救等功能。存款保险机构的组织制度建设是保证存款保险体系持续、安全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陆爱勤.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模式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6).

[2]尹杞月.国外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2).

[3]林晓琳.关于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5).

上一篇:派出所交通安全整治下一篇:难忘的启蒙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