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2024-10-18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通用11篇)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1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试讲教案模板:自由落体运动,供各位阅读与参考。

物理试讲教案模板: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

2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

10m/s

2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课后习题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练习(1)至(4)题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2

一、熟悉新课标要求是关键点

“教案”是备给教师的, “学案”是备给学生的。从“教案”走向“学案”, 必须把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教材编写和教学的依据, 更是“教案”设计和“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教师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制定出教学目标。

如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学习目标可设计为:

(1) 通过实验观察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 会分析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公式, 能说出它们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计算有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受力、运动问题;

(4) 能描述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可以看出, 我们进行“学案”设计的首要是依据课标, 要用课标来导航, 深刻领悟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并贯穿和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形成对学习知识的明确指导和促进。

二、深入了解学生是重点

“教案”以教师为中心, “学案”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案”走向“学案”,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环境;要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要从特性中找出班级学生的共性, 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学案”, 如在学习“用理论分析推导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公式, 能说出它们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可这样来设计: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其轨道半径r和周期T为多大?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速度为v的带电粒子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 其半径r和周期T为多大?

1. 分析

(1) 电子受到怎样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和电子的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2) 洛伦兹力对电子的运动有什么作用?

(3) 有没有其它力作用使电子离开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

(4) 洛伦兹力做功吗?

结论: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电子受到垂直于速度方向的洛伦兹力的作用, 洛伦兹力只能改变速度的, 不能改变速度的。

因此, 洛伦兹力对粒子___, 不能改变粒子的能量。洛伦兹力对带电粒子的作用正好起到了___力的作用。所以, 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 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___。

2. 推导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周期公式

问题1:什么力给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

问题2:向心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问题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和周期公式是什么?

在“学案”设计中,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对哪些物理知识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三、认真收集信息、广泛利用资源是着力点

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目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如在“加速度”的教学中, 给学生引入一段阅读材料“生活中的加速度”, 学生通过阅读知道:猎豹的爆发力很强 (加速度很大) , 人们在购买汽车时常会考虑汽车的加速度等等, 这些生活中的描述, 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学案”教学就是要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设置台阶, 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 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加强, 具有目标明确、方法优秀、易操作、效果好的特点。

“学案”设计虽然立足于课本, 但教师也要从电视、互联网、报刊、图书馆等寻找大量教材之外的教学素材。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 如新型电器中的物理原理, 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等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把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强化实践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 科学合理地设计“学案”, 落实“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 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去“思考”, 让学生有所见, 有所思, 有所得。

四、物理思想与方法的融合是创新点

物理思想是指自始至终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物理课堂对学生而言, 收获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所以, 在“学案”设计时就要立足于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融合, 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如天体运动论的发展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中, 几乎囊括了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 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 (1) 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2) 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请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3)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4) 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何深远意义?在教师设问中,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在增强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体会到, 物理学许多重大理论的发现, 不是简单的实验总结, 它需要直觉和想像力、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再引入合理的模型、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数学处理和逻辑思维, 常常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艰辛的过程。了解科学家“提出猜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过程, 得到科学研究的启蒙, 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目的。

高中英语试讲教案 篇3

Cultural Corner

The European Union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eriod: in this period, we will learn some knowledge about the European Union, including it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Teaching aims: 1.Review the useful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in this module.2.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3.Learn some cultural knowledge about the European Union.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Hav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structure.2.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2.Have the students make sense of the whole passage.Teaching methods: 1.Reading, listening and practicing 2.Pair work & group work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up: Greeting and Lead-in Step 2 Listen to the tape, underline new words and look up the dictionary.Step 3 Fast-reading and summary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Step 4 intensive reading and discussion Step 5 extension and discussion Step 6 summary and homework Writing design: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up: Greeting and Lead-in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Before the class, I will tell you a story.As we all know, the Second World War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war in the history which lasted for 6 years.Many European countries involved in this war but they failed.They lost lots of money and manpower.However, there is a biggest winner in this war.Right!The United States.So, after this war, this United States became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And he wanted to be the leader of the whole world.But, of course, the European countries can’t agree with him.They were not willing to follow the United States.What can they do? They come up a way to keep the balan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They decided to set a new organization and get together.The organization is the European Union.This is what we will learn today.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9.Step 2 Listen to the tape, underline new words and look up the dictionary.T: Now,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The only thing you need to do is underline the words you don’t know and then look up them in your dictionary.Step 3 Fast-reading and summary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T: Well, have you finished? And the second time, I need you to read this passage again.And after that, tell m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T: Well, time’s up.Who want to have a try? Yes, I think it’s very easy for you right? We can see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1 is the European Union is an organization of European countries.And the second paragraph talks about the countries are independent and are governed in different ways.And the last paragraph tell us each of them sends the representatives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which has some control over what happens in each of the member countries.Step 4 intensive reading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T: This time, please read this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on page 9.Find the names of three first members and three new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Yes, we can find the answer in paragraph 2, right? The writer list many first members and new members.You can choose three by yourself and write down on your books.Step 5 extension and discussion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4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高中物理《电容器和电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并分析其充电、放电过程。

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电容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难点】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分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全新的物理元件,叫做电容器。

举例:水杯。这是一种盛水的容器,那么电容器其实也是一种容器,只不过它是用来装电荷的容器。

环节二:导出概念(一)电容器 【实物体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电器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

基本构成是怎样的? 环节三:明确概念 【定义概念】

电容器: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解质,就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

教师画出电容器充、放电的示意图,分析并总结: [电容器充电] 两极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电容器的放电] 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放电后,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延伸概念】

物理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C表示电容。

公式: 单位:法拉,简称法。符号:F。

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环节四:巩固提高

【例题】关于电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它的带电量、两板间电压有关。B.电容器带电量多,说明它容纳电荷的本领大。C.由Q=CU可知,当U增大时,Q可以无限增大。

D.两个相互靠近彼此绝缘的人,虽然不带电,但它们之间有电容。强调: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因素决定。环节五:小结作业

1.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的电容器

四、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5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情感和态度目标:

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因特网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文件传输(FTP)

教学难点:文件传输(FTP)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

巧妙设问,引入新课

(师)

问题 1 :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在同学们当中,有没有同学没有使用过因特网?请同学们举手。

问题 2 :那你们使用因特网来做些什么?

问题 3 :那大家在因特网上用什么来传输文件呢?

(学)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问题1(答):用过。

问题2(答):例如玩游戏、聊天、下载软件、查找资料、看电影、听歌等。

问题3(答):例如电子邮件,QQ、MSN。

(师)

其实,大家所说的这些都是因特网的服务,也是大家所经常用到的,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因特网更多的服务类型。

(师)

给出任务,学生自学 什么是 FTP?常用的 FTP 工具有哪些?你曾用过哪一种?它有几种类型?你知道匿名 FTP 吗?

(学)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因特网。

(师)

学生演示,教师总结

请一名同学到教师机前面来,利用 CuteFTP 匿名登录清华大学文件服务器,且边演示边讲解。(登录用户名:anonymous,密码为空或输入一个E-mail 地址,按回车键即可。)

老师作补充说明,解释(学)

观看教师演示,初步了解 FTP 的工具软件 CuteFTP 的界面及使用。

(师)

出示任务,学生练习

1.到因特网上下载并安装 CuteFTP。

2.登录清华大学匿名服务器 ftp.tsinghua.edu.cn,并尝试下载一个文件到“我的文档”中。

< 课件展示任务2 >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

学生带着任务,独立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有问题,可参照课本,也可与同学商

量或询问教师。

(师)

远程登录(Telnet)

大家从下面的问题思考: 问题:什么是远程登录?它是怎样产生的?请用两种方法登录并进行比较:

telnetsmth.edu.cn http://

同学们对文件传输(FTP)和远程登录(Telnet)都有所了解了,那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呢?

< 教师 PowerPoint 课件演示区别内容 >

(学)

借助课本查找答案,并请一些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练习Telnet 的两种登录方式,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他们之间的不同。

(师)

总结因特网服务类型

我的试讲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点评。谢谢!

(学)

一名同学边演示边讲解,其余学生边听边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以作补充。

(师)

讲授新课

高中物理试讲教案 篇6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高中地理《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褶皱的概念、基本形态;2.会运用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锻炼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初步形成地理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2.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褶皱山的自然风光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基本概念 【问题】

(1)什么是褶皱?褶皱是怎么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活动:用自己的书演示一下褶皱的形成。

(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2.背斜、向斜

(1)背斜、向斜及其判断 【问题】

①褶曲的基本形态有哪些?(背斜、向斜)②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变形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中间向两翼思考总结)?(背斜的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从上到下越来越老;背斜从中间向两翼由老到新,向斜从中间向两翼由新变老。)教师动画演示,并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褶曲,标出1-4个岩层,1-4代表岩层由老到新,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条水平线,穿过这四个岩层,沿着水平线比较得出:背斜中间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斜中间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

【教师总结】褶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连续性的移动和变形形成的。在实际工作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

【动画演示】背斜和向斜形成地貌的动画过程。

(2)背斜、向斜形成的地貌及地形倒置 【问题】

①背斜、向斜通常发育成怎样的地貌?(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②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吗?(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这就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教材P74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展示】

(1)甲是向斜,乙是背斜。

(2)甲地是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乙地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教师点拨】背斜、向斜除了在修筑隧道方面有重要参考意义外,对其他的工程选址也具有重要影响,如石油、天然气埋藏区、采石场的位置、钻矿位置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收集背斜、向斜在其他工程选址上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证面试物理试讲亮点 篇7

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一直在进行,作为考官,也会非常关注考生对新教育观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物理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摒弃接受学习,践行探究学习;摒弃题目练习,变为解决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习惯了告诉大家知识,学生习惯了记忆和背诵,没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动机。教师习惯了题海战术,学生在做大量的题目过程中巩固知识点,没有深刻感受到物理与生活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不断的改善和创新,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操作和交流来进行探索,同时,还要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多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脑思考能力,提升团结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为此,我们为各位物理考生甄选出一种非常通用且具备新时代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物理课题。

(1)观察生活现象,引导发现问题。

(2)联系以往知识,讨论猜想思考。

(3)设计操作实验,公式归纳推导。

(4)共享实验结果,总计得出结论。

(5)解释生活现象,反思回顾拓展。

总结为,观察-回忆-探究-归纳-应用。当然,这只是一种模式或者思路,并不是固定的教学流程,我们还需要与教学设计进行融合,以这种思路写出清晰简洁的教案。

例如:《串联电路电压》一课,可以使用上述模式。

首先,给学生演示小实验,发现电路中串联两个灯泡,亮度会较暗,以此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电压的知识,猜测这个现象的原因。

接着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然后大家互相展示实验数据,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形成规律。

最后应用规律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反思回顾课下继续拓展。

2.专业能力扎实

很多情况下,考官会非常看重我们的专业能力,这甚至是给我们打分的决定要素。所以,我们要尽量在各个细节体现我们的专业性,例如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能够使用教具进行教学?

(2)是否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3)是否能把物理知识恰当的应用于生活?

(4)能否将复杂的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

(5)能否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6)是否只是解决课本问题而没有拓展延伸?

(7)是否能保持恰当的教学进度?

(8)能否在课前留下疑问,激发思考,并在结束时进行解决?

以上问题,也是大家要逐一思考并进步的方向。通过学习优秀试讲视频,浏览优秀教案,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不断进行试讲练习,全面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达到物理教学的要求。

3.提升教师风采

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具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乐观的生活心态。真诚的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要充满宽容和期待,坚信只要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因此,优秀教师都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在试讲时,要创设出兴奋、活跃、宽松、积极的教学氛围,面带微笑,举止动作干脆简洁,与学生交流互动要真诚、愉悦,体现自己对教师岗位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

(1)语言动作干脆简练,不拖泥带水。

(2)面带微笑,眼神专注,声音亲和,心情愉悦。

(3)注意对学生的称呼和评价,莫过于严肃,莫批评打击,体现师生平等。

试讲教案 篇8

教学内容:p27倒数的认识,练习六全部习题。

教材简析: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用汉字作比喻引入

1、师指出:我国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为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呢?(4/3)“1/7” 倒过来呢?(7/1也就是7)这叫做“倒数”,随即板书课题。

2、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看书p27第3行的结语: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

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2、学生自主举例,推敲方法:

(1)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数”为例;如:5/8的倒数是8/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

(b、以“假分数”为例;8/5的倒数是5/8……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c、以“带分数”为例;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d、以“小数”为例;分两种情况:纯小数和带小数,纯小数相当于真分数,带小数相当于假分数)

(e、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

学生举例的过程同时将如何寻找倒数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讨论“0”、“1”的情况: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因为1与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4、总结方法:(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

三、反馈巩固: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问:“8”的倒数是几?

2、练习六 5(判断)

3、补充判断:

初三化学试讲教案 篇9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

【例题1】: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反应式为:

请计算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

《立体构成》试讲教案 篇10

安 徽 新 华 学 院

《立体构成》试讲教案

教师:牛静 电话:***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工学院 时间:2009年4月25日

课题:硬质线材构成

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会作硬质线材构成的简单材料的运用

2.掌握各种构造类型的空间组合规律、技法处理以及工具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等在感性上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单线构造的纯粹抽象造型

2.框架构造与垒积构造的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范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在上次课中,我们共同探讨学习了形态要素之一线的表现形式及它的视觉情感和特征,我们知道线是构成三次元空间的基础,是立体构成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它的不同组合形式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由欧式几何学的定义可知,线有位置,方向和长度,但没有宽度和厚度,可以理解为是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界限,也是点与点的连接。但在造型艺术上,为了使我们能够看得见,线不仅有长度和位置,而且有宽度和厚度,还有软硬、粗细之分。现在,我们就开始系统地和大家一起学习线材构成中的硬质线材构成。

硬质线材的立体构成一般采用木条、竹条、铁丝、吸管等材料,以线群的积聚,通过各种构架方式构成不同的立体空间造型。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线群的空隙观察到各个层面所表现出来的线面结构和效果,着重体现出韵律美、运动美和节奏美的感觉。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种构成形式,如玻璃柱的灯具、藤制家具,钢管家具等产品设计,其造型结构可以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验,在应用的领域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效果。平时常见的造型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单线构造

1.概述

单线构造就是只用一根线材所构成的立体造型。其造型应用的基本方法是对一根连续 的硬质线材进行加工并通过曲直、长短、动势等形态结构变化,构成线的流动感和变化有序的立体特征。

2.材料

构成单线构造的材料,一般是那些可塑性和定型性均比较优越的硬质线材。例如塑料 皮电线、铁丝、漆包线等都比较适合于单线的造型。

3.基本类型

依据线型的结构特征划分: ⑴、直线的连续构成 ⑵、曲线的连续构成

⑶、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连续构成

依据对再造形态的认知划分:

⑴、纯粹抽象造型----造型的基本要求是,用线条构成空间变化的丰富性、流动感和整体气韵的生动性。

⑵、写生变化造型----造型的基本要求是,充分研究和分析具体生活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和提炼,然后对生活素材进行有想法、有个性地理想化再造。

二、垒积构造

1.概述

垒积构造是指将线材通过垒置、堆积而形成的立体构造 2.材料

垒积构造使用的线材材质不同,对于知觉感受也能够形成不同的影响。例如,木筷子、竹牙签、塑料吸管、植物秸秆、玻璃棒、纸管、不锈钢管等,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特点,利用不同的线材进行垒积构造,能够给人以不同的知觉趣味。

3.连接方式

⑴、借助材料与材料接触部分的压力或摩擦力维持构造的结构。⑵、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或工艺连接并固定构造的结构。

4.基本类型

⑴、重复垒积构造----指将相同的线材以重复的结构秩序垒积在一起所构成的立体形态。⑵、渐变垒积构造----指以渐变的秩序为主导所构成的垒积形式,渐变垒积构造的要素有线材的长短、粗细,以及线材与线材的方向和空间距离等。

⑶、自由垒积构造----指形态结构和连接方式都比较自由的垒积形式。通过灵活地调节线材长短、粗细、方向、动势,构成形态空间关系、平衡关系、动态关系、虚实关系、节奏关系的生动性和整体感。

三、框架构造

1.概述

框架构造是以一种硬质线材采用某种方式把它接合成框架构造,并以此为单位进行空间组合。在建筑和家具的结构中,框架构造具有广泛的用途。2.基本类型

⑴、独立框架----是指独立的线框形态,其线框形态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五边形、多边形以及其他任何形态。

结构可以分:

①、面型线框----是趋向于平面化的线框,其形态就相当于将面材 的中间部分去除,只保留边缘部分而形成的外框。例如:镜框

②、立体线框----是具有明显三维空间性质的线框,其形态就相当于于将块材的中间部分去除,只保留各个转折的棱线部分而形成的立体线框。例如:足球大门的框

⑵、连续框架

①重复框架----是以独立线框为基本单位,采用重复的组织结构所构成的框架构造。

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盘旋、卷曲等在框架的基本单位内构成空间分割的变化,使重复框架整体产生丰富感和耐看性。

②渐变框架----是以独立线框为基础,构成逐渐扩大或缩小的线框系列组合。渐变框架的组合一般比较强调数比关系。例如采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或黄金分割率等各种数学逻辑来形成各个框架的联系规律。

③自由组合框架----是采用形态类似的独立线框进行自由组合。要注意各个线框是角度变化,又要使线框之间形成呼应关系。

四、桁架构造

1.概述

桁架是指房屋、桥梁等架空的骨架式承重结构。桁架构造的特征是,采用一定长度的线材组合成三角形,并以线材的三角形为单位组合成立体线框的构造体。桁架构造能够充分发挥出材料的强度特性,具有稳定性好、整体性强,能够在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情况下承重等优势。

2.设计程序

⑴、设计以等边三角形为基础的平面结构

⑵、研究其立体空间结构的发展,确定桁架构造的重心

⑶、依据材料的特性确定线材节点的连接形式和方法,如粘、钉、绑、插等

教学小结:

本次课我们主要讲了硬质线材的四种基本造型形式,要求大家掌握这四种基本形式和它们又包含的各个基本类型,并能够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后期的作业当中有创新的运用各种硬质材料学会作硬质线材,尝试采用不同的技法处理去加深对线材理解,增强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等在感性上的认识。

作业/思考题:

1、利用一根连续的线材作直曲相结合的自由构成,线材的长度不限,将作业固定在一个基座上。

2、在一个基座上,构成线材的渐变垒积,材料、尺寸不限。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 ”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 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数。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 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 16

张小华 13

吴力军 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 投篮次数 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例题中应把什么看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 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 )%,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 数 百 分 数

意义 (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 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从我们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正感受百分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哪些认识?(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特殊在哪里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 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上一篇:三年级上期第八单元检测题下一篇:爸爸妈妈四十岁生日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