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器的发展趋势(通用8篇)
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1
对我县工业发展趋势的定位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和跨越发展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县工业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由80年代初的工业“零基础”发展到现在的以香料化工、轻工纺织、机电冶金、食品加工、烟花爆竹为特色的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从完完全全的农业县蜕变成不折不扣的工业县。截至今年7月底,我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5357.8万元,工业总产值78030.1万元,税收2026.1万元。很明显,我县当前仍然处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离工业强县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差距。对于我县今后发展方向,工业化的道路只能坚持不能动摇,扶持工业的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笔者仅就我县工业发展趋势定位略作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
一、我县五大工业产业发展趋势定位分析
(一)香料化工产业
目前,香料化工产业共有企业17家,产生税收的企业12家,涵盖了香料、橡胶、制药、染态助剂等多个行业,实现税收511.51万元,占整个工业税收的25.25%,其中香料企业创税349.45万元,占该产业的68.32%,橡胶企业创税108.14万元,占该产业的21.14%,制药企业创税47.49万元,占该产业的9.23%,其他企业创税6.43万元,占该产业的1.26%。
可以看出,香料产业已在该支柱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香料产业不是一个大产业,但从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企业的规模、质量、市场占有率、对财政的贡献率,还是在全市乃至全省类似产业对比来看,香料产业优势地位明显突出。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应紧紧抓住我县香料产业已成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其他县区无法比肩,市场地位难以撼动的有利时机,定位于全国第一大香料产业,强力推动,巩固优势、拉大优势、做成强势,形成“中国香料看金溪”态势。也就是说,香料产业应为我县今后工业发展的“拳头”产业。
橡胶产业、染态助剂等在该产业中也占一席之地,但由于其污染重的特点,与我县的环境保护战略相背而驰,应列为逐步淘汰产业。
(二)轻工纺织产业
目前,轻工纺织产业共有企业22家,产生税收的企业13家,涵盖了制丝、纺织、服饰、塑胶、造纸等多个行业,实现税收336.25万元,占整个工业税收的比重为16.6%,其中制丝纺织企业创税113.66元,占该产业的33.8%,塑胶企业创税89.27万元,占该产业的26.55%,其他企业创税133.32万元,占该产业的39.65%。
制丝产业虽规模小,财政贡献也不是很大,但作为我县的一项传统产业,有技术,有条件做大做强。至今,我县仍是全省少有的几个丝绸被服生产大县。由于受到蚕桑基地的萎缩和蚕丝产量的锐减,该产业几乎停滞不前,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地位逐渐削弱。
纺织产业为我县近年来突起的新产业,虽没有形成大气候,但随着大型项目台湾工业纺织园、卓尔纺织、玫罗兰纺织的引进和投产,呈现出蒸蒸日上、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加上
该类型产业的劳动力密集的特点,该产业孕育的潜力非常巨大。我们应立足于全市乃至全省,把纺织产业做成如黎川的制鞋、东乡的制药一样的具有地方特色龙头产业。
(三)机电冶金产业
目前,机电冶金产业共有企业19家,产生税收的企业15家,涵盖了汽配、电子、机械、金属加工、矿业等多个行业,实现税收971.8万元,占整个工业税收的比重为47.98%,其中矿业企业创税216.8万元,占该产业的22.31%,金属加工企业创税705.7万元,占该产业的72.62%,电子企业创税27.5万元,占该产业的2.83%,其他企业创税21.8万元,占该产业的2.24%。
显而易见,机电冶金产业为五大支柱产业中对财政贡献最大的产业,在全县工业中占绝对地位,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需要客观地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来熟悉这个产业。
一般意义上来说,产业定位分为三种:交通定位、资源禀赋定位和市场定位。矿产业属于典型的资源禀赋型产业。从资源禀赋特性来看,我县的矿业资源蕴藏量不大,只适宜小型开采,为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从资源禀赋型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如我国的辽宁抚顺,德国的里尔工业区,随着资源的枯竭,无不面临工业艰难转型的问题。因此,小型矿产业只能作为我县工业短期发展的一个方向,不可能成为我县工业发展长久规划中的支柱产业。但我县矿产业的潜在优势在于本县江南第一富矿——石墨矿。
金属加工业属于交通定位型产业。我县与亚洲最大铜冶企业江铜集团所在地贵溪邻近,与其他金属加工相比,铜加工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更具有发展潜力,应成为今后我县招商引资的主攻阵地,充分发挥地位优势,深挖潜力,做成全省精深铜产品加工基地。从上述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这种潜力和优势已经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发挥,铜加工企业极短时间内就超越了其他金属加工企业。
(四)食品加工产业
目前,食品加工产业共有企业20家,产生税收的企业18家,主要以大米加工为主,实现税收30.24万元,占整个工业税收的比重为1.49%,其中14家大米加工企业创税29万元,占该产业的95.9%,其他企业创税1.24万元,占该产业的4.1%。
从数量上来看,该产业在整个工业产业中比例不小;但从对财政贡献率来看,作用却微乎其微。今后,对于大米粗加工企业,必须限制发展,而对于粮食深加工,延长大米产业链条的项目如油脂、果葡糖浆等大型项目企业,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努力朝全市最大的粮食加工产业发展。因此,该产业我们可以定位为潜力产业。
(五)烟花爆竹产业
目前,烟花爆竹产业共有企业45家,产生税收的企业32家,实现税收176.05万元,占整个工业税收的比重为8.69%。
该产业在我县发展历史长久,尤其是陈坊积乡、琉璃乡、双塘镇的广大群众,有着几乎家家做花炮的传统,技术熟练,属于名副其实的“草根经济”,生命力旺盛。虽然我县的烟花爆竹产业数量上了规模,但质量没有上层次,呈现出“多而小”的特点。随着全国大中城市烟花爆竹禁放令的逐步解开,该产业也必将迎来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可以把该产业定位为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潜力产业,是我县今后需要重点发展、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争取使烟花爆竹产业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继湖南浏阳、江西万载之后的全国第三、全省第二的烟花爆竹主产地。
二、我县工业发展建议
不容否认,作为还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的金溪,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数量规模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县工业发展到此时,最大的矛盾应是工业发展定位的问题,只有结合县情,科学地定好位、找准方向,才能够有效避免今后工业无序发展、无头发展以及无重点发展的问题。从来没有那个地方能够发展所有种类的工业,“小而全”的工业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今后我县工业发展必须着力于三个重点,即力助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深挖潜力产业,其他产业自然发展或者着重于大项目引进。这一思想贯穿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总的要求就是把握产业规律,完善产业链条,切实做到产业招商,不符合我县产业定位的产业决不乱引进。
(一)力助传统产业,即大力扶持烟花爆竹和纺织产业。
对于烟花爆竹产业,一是通过企业“兼并扩”渠道,做大产业规模。“兼”就是鼓励单一产品企业向多个产品发展;“并”就是鼓励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扩”就是鼓励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通过行业标准约束,规范市场秩序。当前我县烟花爆竹产业在外存在质量不高、影响不广,在内存在竞争无序、相互倾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于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及强有力的行业标准。三是通过专业市场培育,创建产业品牌。主要是建立大型烟花爆竹市场,把我县建成我国主要的一个烟花爆竹集散地和批发市场。
对于制丝产业,一是大力培育基地。制丝产业在我县历史上一直属于“两头(原料、市场)在内”的产业,随着我县蚕桑基地的萎缩,逐渐演变成为“一头(原料)在外、一头(市场)在内”的产业,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大力扩展市场。我县的丝绸被服市场仅仅局限于市县,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却几近为零。三是大力推新产品。改单一的丝绸被服向刺绣、丝绸服饰等多个产品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对于纺织服饰产业,一是要推进产业聚集,着重在大项目上下功夫;二是要解决招工突出难题,着重在企业做久、做大上下功夫。
(二)壮大优势产业,即壮大香料产业。
一是多加下游企业引进力度,促进产业的集聚效应。我县的香料绝大部分属于初产品加工,香料产品的再加工、深加工以及应用产品的企业则没有,出现了产业链条断缺。二是多加企业技改扶持力度。除了继续设立原有的企业技改奖励基金外,可以酌情考虑采用沿海一些地区的做法,由政府购买某一先进技术或生产设备赠与企业,购买资金然后在企业的奖励基金中相应扣除。三是多加香料市场培育力度。可以借鉴浙江义乌、永康等地培育市场的经验,在我县某地建立香料批发市场或香料中转市场,把我县建成全国的香料集散地。
(三)深挖潜力产业,即做好跟踪服务,变潜力为实力。
一是促使几个特大项目,如万里药业、台湾工业园、卓尔纺织、玫罗兰纺织加快建设力度,做到早动工、早投产、早见效。二是切实做好产业招商,在招商引资实践中,重大、重优地引进与这些产业或周边县区优势产业关联度密切的项目,完善延长产业链条,链条断缺的产业从来得不到长久的发展壮大。当前的产业招商主要是引进香料下游产品加工利用企业、铜金属加工企业、大型纺织企业、石墨矿开采企业。三是坚持走园区专业化道路,提升园区的承接功能,改变过去小园区内建专业园区的熟悉,树立“大园区”意识,将现在规划中的、建设中的A、B、C、D四个工业园区建成四大专业产业园区,共同构成金溪一个大工业园区。
工业产业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一项长远的、科学的工程,关系到一方经济未来的兴衰成败,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县,则尤其重要。只有早定位、定好位、科学定位,才能使我县在未来的经济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
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2
汽车的前轮定位参数包括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这些定位参数的共同作用是:使汽车保持直线行驶的稳定性;使汽车的转向操纵轻便;使转向轮在每一瞬间均接近向正前方滚动而无滑动, 以减轻轮胎的磨损。
现代汽车的材料质量、零部件制造精度、装配工艺等与以前相比均有了极大的提高, 尤其是乘用车的车速越来越高, 路面质量越来越好, 而且大部分乘用车均为前轮驱动, 并采用压力很低的子午线轮胎, 这些因素决定了现代汽车的车轮定位参数与传统汽车的车轮定位参数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 其定位原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是说, 现代汽车对车轮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销后倾角减小
主销后倾角是主销轴线 (转向轴线) 向后倾斜的角度, 即从汽车纵向平面观察时, 转向轴线与垂直线之间的角度。由于主销具有后倾角, 使主销轴线与路面的交点 (转点) 位于转向轮与路面的交点 (力点) 之前。在汽车直线行驶中, 当转向轮偶遇外力作用而偏转做曲线运动时, 由于汽车本身离心力的作用, 路面对车轮产生的侧向推力将会对转向轮产生一个绕主销轴线作用的回正力矩, 其方向与车轮的偏转方向相反。在此力矩作用下, 转向轮回复到原来的中间位置, 从而保持了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显然, 主销后倾角越大, 回正力矩也越大, 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效应就越强。但是, 回正力矩过大, 将引起转向轮回正过猛, 从而加剧转向轮的振摆。并且, 为了克服此稳定力矩, 驾驶员在转向时必须在方向盘上施加较大的力, 即转向沉重。由此可见, 决定由主销后倾角引起的车轮回正力矩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主销后倾角的大小, 二是汽车行驶速度的高低。现代汽车的设计车速越来越高, 加上公路的路面条件越来越好, 汽车的行驶速度在不断提高, 因此汽车高速通过弯路时由主销后倾角引起的回正力矩也越来越大, 为了避免汽车在高速时转向沉重, 所以主销后倾角在不断地减小。
2. 主销内倾角加大
在汽车的横向平面内, 主销上部向内倾斜一个角度, 这个主销轴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称为主销内倾角。通常, 主销内倾角不大于8°。当转向轮在外力作用下由中间位置发生偏转时, 车轮的最低点将陷入路面以下, 但实际上车轮是不可能陷入路面以下的, 而是将转向轮连同整个汽车前部向上抬起一个相应的高度, 这样汽车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重力势能, 一旦外力消失, 转向轮便在汽车重力势能的作用下回复到原来的中间位置, 即自动回正效应。
主销内倾角越大或转向轮偏转角越大, 汽车前部被抬起的越高, 回正效应就越强, 这也意味着转向沉重。但是, 现代汽车上大都安装了助力转向系统, 只需在设计时提高助力效果, 就可以解决转向沉重的问题, 尤其是现代汽车的速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具有良好的高速行驶稳定性, 其主销内倾角均较大。例如, 奥迪100型轿车的主销内倾角为14.2°, 天津夏利TJ7100型轿车的主销内倾角为12°±30′。
此外, 主销内倾角越大, 主销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交线的距离就越小, 从而从地面经转向轮传到转向系统的冲击就越小, 对延长转向系统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好处。有些现代高速汽车的主销内倾角甚至大到使主销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移到车轮中心平面与地面交线的外侧, 这样一来, 在按对角线布置的双管路制动系中, 如果一条管路失效, 制动力就会形成一个与汽车跑偏方向相反的抗偏力矩, 从而抵消或减轻汽车在紧急制动时的跑偏现象, 提高汽车高速行驶时的安全性。
3. 前轮外倾角减小
从汽车的前、后方向看车轮, 车轮并非是垂直安装的, 而是稍微有些倾斜的。在横向平面内, 前轮中心平面向外倾斜的角度称为前轮外倾角, 车轮呈“八”字形张开时称为负外倾角, 车轮呈“V”字形张开时称为正外倾角。
正外倾角的作用是使前轮在重负荷时接近垂直路面滚动而无滑动, 减小了轮胎的偏磨, 也可以减小转向阻力, 使转向操纵更轻便。同时, 正外倾角减小了重载时车轮内倾时路面对车轮的垂直反作用力沿轮毂的轴向分力对轮毂外端小轴承的负荷, 增加了它们的使用寿命, 提高了前轮工作的安全性。
正外倾角的情况主要适用于应用斜交轮胎的时期。在现代汽车上, 扁平的子午线轮胎不断普及, 由于子午线轮胎的特性 (轮胎花纹刚性大, 胎体比较软, 外胎面比较宽) , 若仍设定较大的外倾角, 会使轮胎发生偏磨, 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早期汽车车轮采用正外倾角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汽车在中间高于两侧的路面上行驶时, 轮胎的不均匀磨损。在现代汽车中, 由于悬架和车桥比过去坚固, 其材料质量、零部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均比过去有很大提高, 加之现在的路面都比较平坦, 所以采用正外倾角的必要性减少了。目前, 在调整车轮定位时, 一般倾向于采用接近0°的外倾角。
汽车高速化后, 高速转向时离心力增大, 使得外侧悬架和轮胎超负荷, 加剧了外侧轮胎的变形, 使内、外侧车轮在滚动的同时必然发生滑动, 加速了轮胎的不均匀磨损, 增加了行驶阻力, 同时还会降低汽车的转向性能。因此, 高速化汽车的急转向工况要求前轮外倾角减小, 甚至为负外倾角, 以改善转向性能, 增强汽车的转向稳定性。
4. 前轮前束减小
俯视汽车的车轮, 两个前轮的旋转平面并不是完全平行的, 而是稍微带有一些角度, 这种现象称为前轮前束。在通过两前轮中心的水平面内, 两前轮前边缘的距离与两前轮后边缘的距离之差即称为前轮前束。像内“八”字形一样前端小后端大的称为前束或正前束, 像外“八”形字一样后端小前端大的称为后束或负前束。
前轮前束的作用是为了消除由于车轮外倾引起的前轮“滚锥效应”。当车轮具有外倾角后, 滚动时就类似于圆锥滚动, 从而导致两侧车轮向外滚开, 但由于转向横拉杆和车桥的约束, 车轮不可能向外滚开, 所以车轮将在地面上出现边滚边向内滑移的现象, 增加了轮胎的磨损。为了消除车轮外倾带来的这种不良后果, 在安装车轮时, 采取了使两前轮的中心平面不平行的措施, 即两前轮前边缘的距离小于后边缘的距离, 这样就可以使车轮在每一瞬时滚动时方向都接近于正前方,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和消除了由于前轮外倾而引起的不良后果。
前轮前束与前轮外倾角协调作用, 才能保证前轮在汽车行驶中纯滚动而无滑动。现在既然前轮外倾角减小了, 有时甚至为负外倾角, 那么前轮前束也就相应地减小了, 有时甚至为负前束。
5. 后轮也要定位
过去, 汽车只需要前轮定位就可以了, 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 有的汽车在进行前轮定位的同时后轮也需要定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轮定位。后轮定位通常包括外倾角和前束, 其定位机理与前轮一样。后轮定位的好坏, 对轮胎磨损和汽车的操纵性也有很大影响。
人大网站的定位与发展趋势探讨 篇3
目前大部分人大网站还处于初期阶段,总体状态不容乐观。关于网站的定位和发展模式也一直有待深入探讨,并且随着大量的人大网站建设与运营而显得更为复杂、多样,网站更新和维护整体上也有待加强。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演进,人大在整个现代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大网站在整个网络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快人大网站的建设刻不容缓,但如何建好人大网站?人大网站的现状到底如何?人大网站将担负起何种使命?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当前人大网站的发展现状
据初步统计,目前(2009年元月)全国31个省级人大网站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24个省级人大网站能够正常访问;湖南、黑龙江两个省级人大网站暂无法正常访问;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新疆五个省级人大暂未开通网站(见图1)。
图1
据对我国16个先进人大网站的主要栏目研究分析(见表1),人大网站的栏目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是人大信息公开类栏目,宣传介绍人大工作是人大网站的最重要内容。据统计此类栏目主要有人大概况、组织机构、人大新闻、人大公告、人大工作、人大会议、代表工作等。此类栏目内容较丰富且建设与维护较好。
第二类是交流互動类栏目。互动功能是人大网站的重要功能,各级人大网站基本都建立了主任信箱、网上信访、网上调查、以及人大论坛等互动类栏目,体现人大网站与民互动,广纳民意的愿望。部分人大网站为进一步提升与代表、公众交流的便捷性,设置了如在线交流(网上直播)、代表(主任)博客等栏目。
第三类是服务类栏目。人大网站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为人大常委、各人大代表的工作和决策提供服务。因此人大网站还设立了代表通道、代表之窗、理论研究、服务、资料查询等栏目。
目前我国各级人大网站整体水平不高。建设与发展情况与政府网站建设与发展的情况类似: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大网站功能较全面,建设维护较好,网站功能使用便捷,处于建设发展阶段;西部地区人大网站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站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人大网站的建设缺少长期、科学的规划,虽然少量优秀的人大网站进行了定期升级改版,但建立中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的网站非常少。人大网站服务便捷性尚待提升,可持续发展有待增强。
关于人大网站的定位与功能
人大网站是人大机构在网络空间建立起来的、展示人大机构和提供对外服务的平台。《监督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我国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公开原则。应该说,监督法的这一公开性原则和网站的公开、开放的特性非常契合。人大网站建设首先带来的自然是降低成本,快速、便捷、高效。如各级人大立法计划、人员任免等信息,公众过去难以及时、便捷了解,现在轻点鼠标就一目了然,对推进民主进程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与普及环境下,我国民众的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网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民意,并且较大程度地影响着社会舆论。及时、全面、动态地宣传介绍人大工作,时时了解民意对各级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当前人大工作的基本特征,也是服务好人大代表的必然需要。而借助人大网站能实现法律法规规定的人大信息的全面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人大在网络环境下的自觉转型与适应,也可以增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互动交流。
人大网站是人大传统工作方式的网络化表现。由于人大工作与政府工作的职能特性决定人大网站与政府网站建设有较大区别。人大网站不可能像政府网站针对公众提供具体服务事项,人大网站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和服务在网上体现与创新,是“网上人大”,因此人大网站应是宣传介绍人大工作的重要平台,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渠道,是中国民主的重要体现。
笔者通过研究认为,我国人大网站不但要体现线下功能,而且还要彰显人大网站的民主职能,通过人大网站,来增强人大在政治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使命感,因此,我们认为人大网站的定位应该是“监督与互动型人大网站”。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是人大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人大信息公开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首先,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决定的。其次,人大政务信息对公众开放、接受民众监督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迫切需要。因此借助人大网站推进人大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人大立法、监督、重要人事任免、重大事项的监督工作情况,及时宣传人大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进而有效提升了人大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其次是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在当前我国民主意识日渐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人大网站平台,开展人大与代表、人大与公众、代表与公众充分的互动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网与网友展开在线交流,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正是对人大网站建设的重要指导,人大网站应建立起收集民意、掌握民情的网络平台和机制;作为人大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风向标与晴雨表。各地人大及人大代表在加强网络对话和互动沟通上,开始了不少的探索。代表博客的开设、法律法规征求网民意见、网络征求监督议题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是创新人大服务的重要窗口。人大网站是人大传统工作方式的网络化表现。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围绕人大工作,人大网站可以开展创新性服务。效率就是形象,借助人大网站服务,切实加强各地人大与常委、与人大代表间的协调、沟通和服务,保持人大各项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借助人大网站提供资料研究学习、法律法规查询和代表建议议案提交等服务功能,有效提升了人大工作效率和质量。
人大网站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WEB2.0和无线宽带等技术条件的发展和应用,人大网站的建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人大网站功能将更为丰富、表现形式更为灵活。从需求角度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民参政议政热情的高涨,对人大网站建设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根据各类人大网站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结合人大网站的发展现状和笔者近几年的跟踪研究以及实践经验,当前我国人大网站正逐步向“规范化、人性化、整合化、网群化、实用化”等方向发展。
规范化:目前我们还缺乏全国层面的、能够指导全国人大网站建设的顶层设计,各地人大网站建设尚未形成比较体系化的规范,不利于人大网站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人大网站在建设、运行、管理的制度环境,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将其内容梳理、域名规范、网站命名统一并与网站建设相融合,制订地方标准或网站管理办法,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是各级人大网站当前要做的工作。
人性化:随着3G等新技术的发展,人大网站互动交流功能将更便捷,代表与选民之间、代表之间、代表与常委会之间交流将更加畅通。一方面,人大网站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内容丰富、技术领先、流程创新;另一方面,网站逐步向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站式”或“一对一”服务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用户提供可用性强、具有亲和力的指标。目前宁波人大网按照“主任、常委、代表、公众”等不同用户对象提供针对性服务,浙江人大网设立代表专网等都是人大网站在建设人性化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与探索。
整合化:随着管理的不断优化,以主站为核心,整合各种资源,包括从横向到纵向,从内部到外部,从技术到管理,从单一到多个子站的服务集成,是未来人大网站的发展趋势。目前很多人大网站设立了不同域名的代表站、法律法规站、人大常委站以及内网等,其实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集成到门户,在门户下建立各种频道或通道,这样既利于管理又便于用户的一站式服务。
网群化(融合化):随着上下级人大交流的沟通更加频繁,人大网站之间的互相依赖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越凸明显,尤其是地市级人大对县级及以下人大网站的融合更加紧密,上下级的人大网站将逐步由离散趋于融合,向网群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以地市门户为中心主站,以县区或各个部门为若干子站组建的网站群体系,从而在节约投入、规范标准、技术架构、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4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推行贷款证制度至今,人民银行推动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已历经近20年时间。在此期间,从纸质的贷款证到电子化系统,从各地分散建设到全国联网,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到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人民银行一直在不断探索征信系统的建设经验,努力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8月底,企业征信系统共有774家接入机构,共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1795.7万户,其中有信贷记录的824.6万户,累计查询量达1.96亿次;接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机构676家,收录自然人7.9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2.48亿人,累计查询量达到9.73亿次。根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对2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调查结果,仅2011年前两个季度,商业银行利用征信系统提供的资料,拒绝高风险客户信贷业务申请1448.9亿元,预警高风险贷款1237亿元,清收不良贷款99.2亿元。
目前,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的转变,而且在防范信用风险、提高信贷市场效率、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大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正逐渐成为以信贷交易信息为核心,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及遵纪守法状况的“经济身份证”。
随着征信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征信系统发展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征信系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经济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机构依托这一信息共享平台,本着互惠原则,进行信息共享;征信系统由专业机构即征信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对外提供征信服务;征信系统在对外提供征信服务中坚持保本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征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征信系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一直是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银行体系的稳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而银行体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由信贷资产的质量所决定。为了解决信贷投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人民银行将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建设,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征信系统,推动实现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国外经验表明,建成一个全国性的征信系统,如果不是由国家建设,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对于像我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如此。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使之更具公信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迅速实现信息的全国大集中。我国征信系统建设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2004年开始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2006年就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对机构的覆盖和对信息主体的覆盖。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基本上覆盖了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基本覆盖所有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连接了所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金融机构,接入了包括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其他金融机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也正在陆续接入。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接入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更好地得到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人民银行已经与
公安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检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实现了部分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与其他部门如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依托征信系统,建成全面记录企业和个人在银行、证券、保险、外汇以及其他领域信用信息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征信系统是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
征信具有很强的网络经济特征,区域覆盖范围越广、接入信息源越多、使用范围越大,则征信活动的效率越高、功能越强、成本越低,越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社会福利也越大。我国将征信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建设,推动从事信用交易活动的金融机构全部参与到这一体系的建设中来,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征信业这一特点。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在没有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多头贷款、过度负债、逃废银行债务等现象比较普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由于缺乏征信系统,我国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农户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障碍。因此,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有利于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和帮助更多的社会群体分享正规的金融服务。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征信系统建设的参与机构越广泛、覆盖信息主体越全面,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明显。因此,任何从事信用交易活动的金融机构都不应游离于这一设施之外,而应积极参与到这一设施的建设中来。金融机构参与征信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自身拥有的客户信息、信贷交易信息和其他与信用相关的信息,纳入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进行共享,只有这样,征信系统作为我国一项重要金融设施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征信系统“立足金融、服务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征信系统的管理需要专业机构
征信业是一个进入门槛高、专业化强的行业,对征信系统进行管理需要具备经济金融、数据统计、IT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多种技能,需要具有灵活的机制和高水平的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首先,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由征信系统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随着我国信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征信系统的规模和影响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在线实时查询征信系统已经嵌入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成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意味着,一旦征信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或服务效率低下,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也将停滞或受到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我国信贷市场稳定。
其次,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由服务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征信系统主要是为信贷市场提供服务的,因此,系统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与信贷市场的要求相匹配,具备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性。为达到以上要求,作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机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产品开发和服务上必须能够迅速适应信贷市场的运行节奏和业务发展步伐;必须具备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来吸引人才,维护机构活力,保证服务效率;必须具备高效、快速的财务决策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系统设备采购维修和信息化项目建设。
再次,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技术创新的需要。随着我国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领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被逐步引入我国信贷市场。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验证方面,征信系统的全样本数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基于征信系统开发的多样化工具也将成为信用风险管理中的有效工具。可以说,信贷市场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征信系统的支持。
征信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动征信系统建设,一直得到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金融基础设施,使之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征信系统中的数据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征信系统的使用者也主要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为征信系统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理所当然地应当分享征信系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征信专业机构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从业务角度讲,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更广泛地使用征信系统,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征信系统的社会作用。这也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以防范信用风险、推动信贷市场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为目的的建设初衷。
当然,征信系统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免费使用。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会产生大量的成本,如基础环境建设、IT建设和维护、服务网络建设、人力成本支出、办公成本支出、风险基金等,必须要有一定的营业收入,才可以保障征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征信系统建设所需费用主要由使用者来承担——实际上,国家也一直在投入资金支持征信系统建设。作为国家建立的征信系统,在提供征信服务时不会收取超过成本的费用,收取费用的目标是把征信系统建设好,让大家用得放心、用得方便,降低银行信贷交易成本,促进信贷市场繁荣,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需要切实保护信息主体权益
征信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相关的当事方包括数据报送机构、征信系统使用者、征信机构和信息主体,产品是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产品,会涉及个人隐私和企业的一些敏感信息,因此,对于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国外经验看,信息共享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信息共享得越充分,信息主体需要对自身权益放弃得越多。每个国家在对征信业进行规范时,都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努力实现既能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又能有效保护信息主体权益。因此,在要求信息主体让渡了一定的隐私权或敏感信息之后,许多国家的法律会赋予信息主体一定的权利,比如知情权、异议权、更正权、救济权等。
首先,要更充分地保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这是信息主体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在征信系统对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机制,让信息主体知悉自身信用信息被采集和处理的具体情况,包括信息的来源、内容、处理部门的名称、处理目的和信息所涉及的接受者等;要使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查阅自身信用信息的真实情况和信用信息的使用情况,了解自身的信用报告、信用评价情况及评价标准,掌握自身的信用等级。
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信息主体的异议权、更正权。如果信息主体认为自身的信用信息不全面、不正确、不及时,有权要求更正自身的信息,对遗漏或新发生的信息进行补充,对已经过时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确保信息主体的异议权和更正权,对于征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征信系统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再次,要为信息主体提供救济的渠道,确保信息主体的救济权得到切实保障。当信息主体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征信系统、信息提供机构或信息使用机构的侵犯时,要有畅通的渠道向执法主体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请求赔偿损失。只有这一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才能对信息主体权益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从法律层面增加对征信系统、信息提供机构和信息使用机构的约束力,确保其依法从事征信活动,合法使用信用信息。
因此,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方面,作为建设、运行和管理征信系统的专业机构,更要严格地执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未来在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要根据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梳理信息采集、保存、加工、使用等的业务流程,确保合法合规,切实保障信息主体的权益。例如,针对信息主体是否有授权问题,需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检查制度;针对信息主体负面信息保存期限问题,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及时进行调整等。
新常态下地区发展的定位与作为 篇5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关心地区发展,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党中央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各地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系统谋划好“十三五”发展蓝图,更加精准定位,更加担当有为,全力投身于新一轮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地区发展定位决定了地区发展路径的战略抉择
要找准在全局之中的位置。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地区在整个改革发展格局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地区改革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国家的命脉紧密相连。地区要找准自身的“政治区位”,坚持把地区改革发展的长远大计,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定位,切实担当应有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要找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阶段和方位。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各地区必须清醒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及本地区发展基本走势,全面把握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的空间跨度和历史维度,坚持从地区实际出发,务实制定发展定位,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断提升新的工作追求。
要找准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坐标。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审时度势,亲自提出和推动形成了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重点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并从国家层面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我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已经形成,正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各地区要看大局、明大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找准在区域内的坐标和定位,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格局。
地区要在新一轮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当前,地区经济升级版正处于深度孕育、浴火涅??之中。地区经济发展在经过较长时间、较快速度增长之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解决一起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各地区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深刻把握“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做大、做强、做优,扩量、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稳住经济发展速度;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必须贯彻落实好国家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具有地区特色的新型发展之路。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各地区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有利”,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打破思维定式、冲破观念障碍,敢于触动更深层次的矛盾、更深层次的利益、更深层次的关系;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统筹兼顾、“弹好钢琴”,抓好改革方案的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突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协同推进各领域改革;创新思路、遵循规律,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耦合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敢于担当、善谋善为,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切实用改革的办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让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总书记指出: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是将更多机会留给勇于创新的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各地区要自觉担当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使命,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世界眼光谋划地区科技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以更加主动地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不断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坚持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全要素、市场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努力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坚持推进落实“互联网+”行动,强化“互联网+”融合创新,努力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新格局;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资源配置创新、投融资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科技管理创新,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在更大范围内走向区域协调。总书记指出: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张謇曾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这给我们以深刻启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果我们的眼界仅仅聚焦于一省、一市、一县的范围内,是远远不够的。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找准定位、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在更大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共同打造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依托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拉动作用,弱化行政区划,整合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现代流通等规划,强化区域城市之间的“无缝对接”,促进要素集聚和流动,彰显“同城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合作、错位发展;着力提高地区对接、承载和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要区域发展规划的能力,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坚持把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来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不断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相对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让法治的土壤更加厚实。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各地区要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深远意义,积极谋划、认真落实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思路举措,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用法治建设的新成效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认可的答卷。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地区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地方立法权,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以立法引领改革,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依法行政;抓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法治对维护公平正义的保障作用,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地区领导层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担当历史使命
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总是由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领跑。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坚持实事求是。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科学把握新常态下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理性思考“三期叠加”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不为解一时之需牺牲长远利益,不为求一时之急透支长期潜力,不为创一时之绩葬送长久基础。同时,坚持从地区实际出发,切实把叠加在本地区的多重机遇利用好,把本地区发展形成的多重优势融合好,把推进改革创新的多重政策落实好,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始终奋发图强。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发展永无止境。我们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更不能畏难畏苦、碌碌无为。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靠实干、靠奋斗。要树立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认清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永远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永远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作风,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
永葆“山清水秀”。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改进作风,始终心系人民、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必须把选好人、用对人作为头等大事,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必须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政府办公室机关党委书记)
浅析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定位和措施 篇6
——析我县畜牧业发展
一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中的中枢产业,其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其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其畜牧业所占农业产值比重很大,在1983年,美国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了50.1%,2001年,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到了59.8%。为此,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用2—3年时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和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两个比重都达到65%,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要使两个比重达到50%。据《修水县2003年统计年鉴》,我县2002年两个比重分别只有32.7%(其中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25.4%)和38%,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与省市要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一数据也反映了我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空间,我们要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挖掘潜力,创新举措,就一定能提高畜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发展我县的畜牧业。
二
㈠我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按照“稳定猪鸡生产,发展百万山羊”的总体方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统计显示,2003年全县饲养生猪40.8万头,山羊53.1万只,牛2.2万头,家禽216万羽,畜牧业总值达到2.64亿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畜牧业总量偏小,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低,畜牧生产无法满足全县人民的生活需要。按现行价格计算,2003年我县全年畜牧业总产值为2.49亿元,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贡献不大。调查显示,我县每年需外进活鸡9万羽、冷冻鸡120吨、活鸭7万羽、蛋450万枚、冷冻肥膘肉90吨、牛肉45吨,畜牧生产远不能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二是畜牧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得到利用。我县畜牧业以传统的猪、禽分散养殖为主,牛羊养殖较少。在我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羊养殖产值为0.28亿元,仅占畜牧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强,而猪养殖的产值达到了1.49亿元,占总产值的61%,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适合山羊养殖的草地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孝影响不大,品牌效益不强,市场竞争力弱。近年来,各地畜牧业发展都很快,有的已成为区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产业化程度很高,如崇阳麻鸡、宜春的小黄鸡、泰和乌鸡等,这些已形成品牌的产业影响力很大,为当地农业经济注入了勃勃生机,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交通不便,运输线长,生产成本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需从县外购进玉米1000吨,配合饲料4800吨。每公斤饲料价格比南昌高0.13—0.14元,仅饲料1项每年多花运费70余万元。
二、提高我县畜牧业产值比重,必然要求着力发展山羊产业。
发展我县畜牧产业,提高畜牧产值的比值,其差距在山羊产业、潜力在山羊产业、希望在山羊产业。
1、我县山羊产业的现状
我县自1994年开始实施“百万山羊”工程,此后我县将“百万山羊”列入了我县农业发展战略——“1116工程”,通过几年的发展修水黑山羊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产业优势,已成为我县在周边地区仍至全国都能叫得响的品牌。统计显示,2000年山羊饲养量54万头,其中山羊存栏30.5万头,出栏23.5万头,全县有1.5万养羊户,50头以上的有2260户,平均养羊收入1250元以上的有3000户,种植牧草1.2万亩,特别是2001年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项目以来,围绕项目实施计划,大力推广品种改良,人工种养,肉羊育肥以及“桑+羊”的主体养殖模式,使山羊生产有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自2002年后,开始下滑,专业养羊大户萎缩,羊价下跌,养羊的经济效益下降,饲养数量随之跌入低谷,空栏户也较往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2、我县发展山羊产业的独特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我县草场丰富,全县有可利用的荒山面积214万亩,且草种分布广,种类多,有59科270多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190多种。草场再生力强,青草期长达10个月,不少区域无枯草,四季常青。有人工改良草地32万亩,加上茬子地,农隙空地,河滩草州,据专家测算,仅草场资源可供养山羊130万头以上。我县有耕地64万亩,农作物种类多,年产农作物秸秆100多万吨,加上闲田荒地种养,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山羊。气候条件优越,水质好,空气清新,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牧草的生长和山羊的养殖。
二是有着传统的养殖习惯,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早在明清时代修水就开始养羊,并经过长期的选育已形成地方优良品种——赣西北黑山羊,俗称“修水黑山羊”。长期的养殖习惯,使修水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三是农户养羊积极性高。养羊有三大好处:一是以草换肉换粮划算。我县草多,稻杆多,用来养羊可实现以草换粮换肉,既可节省大量粮食,又可改善膳食结构;二是经济效益高。山羊性成熟早,6个月就可配种,怀孕期150天年产二胎,每胎2—3羔,按每头羊200元计算,一头母年可创产值800—1200元;三是可提高地力。通过山羊过腹还田,提高了肥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利用羊粪肥水养鱼、种稻肥地、栽桑种茶等。山羊养殖效益好,老百姓养羊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不少的公司、个体老板纷纷投资山羊生产,参与发展山羊产业。
四是养殖模式起点高。通过国家秸秆养羊项目的实施,山羊生产从品种改良、羊舍建设、饲养管理到人工种草、模式化养羊等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成立了修水山羊养殖协会,形成了一个山羊销售网络,全县有山羊贩运组织、个体户20多个,年外销山羊1.5万多只。
3、发展山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障碍
①数量虽大,但是
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我县山羊养殖以千家万户分期养殖为主,养殖,产业大户的经营尚未成规模。全县自1994年以来,建立了征村、义宁、杭口3个山羊基地乡镇,余段、黄龙等15个山羊重点乡镇,发展了一大批重点村产业大户,每年的养殖数量都非常大,但是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发展不均,养殖尝户之间联系不大,信息无法共享,相互脱节,各自为阵,离产经营有较大差距,市场化水平低。
②营销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长。我县山羊销售渠道主要以贩运外销活羊和宰杀卖养肉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营销渠道较窄,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效益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大,羊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③畜牧业的科技投入不够,科技含量和养殖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山羊疫病防治能力差,接种密度低。有的地方连羊舍建筑也不规范,导致部分地区山羊发病率较高。修水黑山羊个体孝产肉少、皮张小,优质品率低,造成了我县山羊畜品率和出栏率不高,山羊良种繁育与提纯复壮两个环节的工作不实,措施不力,导致山羊个体孝生长缓慢、良种率低,屠宰率不高。引进的山羊品种多而且杂,修水的山羊没有特色,品牌效应不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三、创新理念,以有力的措施推动我县山羊产业的发展
1、创新山羊产业发展理念。
一是要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根本出发点。修水农业的潜力在于畜牧业,畜牧业产值的提高要在修水黑山羊上做大文章。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其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对于欠发达的修水来讲,这一任务显得尤其重要。发展修水山羊产业,不能是为发展产业而发展,其根本立足点,应放在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上,要彻底剔除形式主义,虚假数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
二要树立大产业、大开放、大品牌的发展理念。发展山羊产业首先要从大产业的角度看待山羊产业的发展,修水山羊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要挖掘潜力,扬优成势,实现大跨步的发展;其次要以大开放来做活大产业,眼界要放宽,不能只将眼光放在本县和周边地区,要将我县山羊的市场眼光放到全国仍至国际上去。再次要树立“修水黑山羊”这一大品牌,“修水黑山羊”是一个优良的山羊品牌,是一个有着不小名气的传统品牌,做大修水山羊产业,必然要求做大这品牌。
三是要确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投资方式。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光靠政府的扶持是不可行的,其根本是要挖掘出产业自身内在的动力来。民营资本是最有活力的资本,确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投资方式,一是可以减轻财政在发展产业上的负担,改变过去财政投资经营主体责任不重、经营效益不高的状况;二是可以激活民营资本对畜牧业的投资,明确产权,以求得经营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确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其它资本多渠道进入山羊的投资领域,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四是要明确政府在整个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政府及所属的业务部门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当如下角色:一是鼓励、引导者;二是规划设计者;三是技术信息提供者;四是市场联络员。还应取得如下作用:一要给政策;二要给环境;三要给技术。最后还不能做拨苗助长的事。
2、发展山羊产业的措施
①在理论上进行创新。首先对全县的山羊养殖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适合我县山羊养殖的科学模式。科学界定分散养殖每家每户养殖多少只合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也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生态平衡。摸索出我县山羊发展的科学路子,制订可操作性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找准切入点,在抓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上下功夫,把发展生态山羊养殖小区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以基地带动各家各户的分散养殖。大力推广种草养羊、秸秆氨化养羊等高效养殖模式,注重山羊整个产业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转变“重养殖、轻销售、轻加工”的观念,将养殖、服务、销售、后续加工等各环节结合起来,找出最佳的运行模式。
②转换经营方式,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形成规模优势。修水县山羊养殖协会于今年5月成立了,这对我县山羊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修水山羊产业,必须转换经营方式,改变过去各家各户各自为阵的状况,把生产(养殖)、销售、加工等各经营主体联合起来,架起养殖、销售、加工等多环节与市场之间沟通的桥梁,形成信息共享。畜牧业务部门(山羊业务部门)要以协会为平台,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多种技术、信息的服务。政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和指导,使协会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山羊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并逐步发展分会,独立对接市场,与市场建立长期的购销关系,提高山羊产业中各分散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7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理念逐渐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共识,诸如价值导向管理(VBM)、愿景管理(Vi M)、质量改进(QFD)、发明理论和精益生产(LP)等基于价值及其方法论的研究正成为潮流,并已经深入到管理学、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领域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相应于价值工程自·D·Miles创立之初的二战以来、尤其是在美国和日本等的辉煌发展历史,价值工程目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其价值概念的扩展和其集结果、目的和过程为一体的基于功能的专有技术的研究,则远未能得到足够的发展和深化。事实上,如何进一步形成并发挥其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优势,从而巩固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和生命力,已经成为当前每个专业研究人员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本文的讨论限于价值工程的理论研究范畴。就价值工程理论研究目前的国际最新动向,给出其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并认为,价值工程未来发展的核心基础应当是在全面、深刻理解价值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效地展开对功能系统分析技术(FAST)等核心理论和特有方法的深入研究。为强调说明价值概念的完整认识对方案创新的意义及其对功能分析技术的影响,本文最后结合我国目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案例,给出了高校价值理念和功能定位的规范分析概要。
2 价值工程理论研究的国际最新动向
价值工程理论研究存在的上述现状和挑战绝非偶然。事实上,尽管价值工程的辉煌历史充分说明了其观点的深刻和方法的实用,但我们长期以来对于始终处于价值工程核心地位的价值概念及其功能分析特有技术的研究,却是与其地位十分不相称的。
就作者本人在美国的合作研究经历看,许多商学院的高级研究人员尽管承认诸多后来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是充分借鉴了价值工程的理念,但却认为价值工程方法目前已经过时,不能被管理领域的国际一流专业期刊所认同。
同时,上述现象也已引起国际前沿专业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目前在价值工程理论研究领域比较具代表性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科名称的最新提法。最直观的就是,按照美国国际价值工程学会(SAVE International)官方网站首页的陈述,SAVE International的学科名称最新提法已经由原来的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VA)和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VM)演变为目前的价值方法论(value methodology,VMe)。
第二,World Value的最新特点。在SAVE International最高级别的专业学术交流季刊World Value的稿件录用范围中,除了保留了对原来的重点主题领域的强调外,特别提出了对价值创造的认识、计量等系统化方法,尤其是SAVE的VMe主题的研究需求。在其最新的2007夏刊(Vol 30,Issue 2)中,全部的四篇文章都是关于价值理论的概念及其方法论的研究,其中也包括其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季刊现任主编Roy Woodhead本人的一篇文章[3~5]。
第三,关于VM一词专用性的争议。目前在英国,为了回避目前VM一词的专用性、向所有的价值创造理论研究者提供一个便于交流的公共平台,甚至有人建议将价值管理学院的英文名称the Institute of Value Management改为价值学院(the Institute of Value)。
价值工程领域的上述最新动向和SAVE International的最新举措对学科的发展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它既反映了当前管理学领域普遍将价值概念和价值理论作为关注热点这一事实的同时,也反映出由于价值理念的多元性和管理维度的复杂化,客观上对管理学各学科、尤其是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对其上述现状成因和动向内涵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认识价值工程未来理论发展趋势和学科体系定位。
3 对价值工程理论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1)关于价值工程理论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一个最简单和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其学科名称的上述最新提法上着手。
Methodology一词原意的简单理解就是方法学(方法论)和(某一学科的)一套方法。按照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methodology可指对一个学术领域研究方法进行的理论分析,也可指一个学科特有的一整套方法与步骤体系。在这种意义上,该词可以用来指对于一项调查所用方法提出的异议(即关于所用方法是否适当所提的异议),也可以指现代风险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即形成该学科研究基础的那些原则和方法)。近年来,在科学技术语境中,methodology越来越多地被用做method的颇带炫耀夸张色彩的替换词,但methodology的这种用法却模糊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区分,那就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决定这些方法如何运用和阐释的原则之间的区分,而这种区别对于科学和理论工作者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上述关于methodology的词义用法的解释表明,SAVE International采用VMe作为学科最新提法的一个直接的蕴意就是,一方面更强调对学科专有方法、步骤和规则的体系化和创新使用,另一方面也同样强调对所创新方法的理论分析和相关知识形成的一般性原则的逻辑论证。也就是说,在价值工程的未来发展中,其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合理性的论证将更多地借鉴和采用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归纳和演绎推理中所赖以立意的自洽性方法论。而所谓的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的逻辑自洽性,借用工程术语,也就是价值工程的有效性,其方法论基础就是关于价值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体系的适用性。
(2)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研究前沿最新成果的启示,本文认为,从价值工程理论未来研究的具体内容上讲,其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1)在原有基于对交换价值的认识所给出的方案价值分析技术(Seni,2007)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领域和学科研究成果,进行VE价值理论的深入、系统研究;
(2)进一步拓展和深入VE的用户价值观理念和功能系统分析技术,强调通过对与过程、结果和目的相关联的对象功能及其合理定位而分析而实现其价值的创造,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价值结果的讨论(Berawi,2006),以此形成VE特有的学科方法论特色和体系。
4 案例研究:高校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分析
当前,研究生培养问题[1~2]正成为创新发展的瓶颈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是,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下滑且就业状况不甚理想。目前的流行观点把主要原因归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取向,但有着巨大潜力的社会需求却又无法得到满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改进措施起到应有作用呢?研究生培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其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但作为一种价值创造活动,研究生培养的内在机制和自身目的才是决定其质量的根本和归宿。事实上,当下研究生培养的短视和功利、肤浅与浮躁、表面繁荣与内在的矛盾集于一身的现状,正是因为忽略了对其目的和相应机制的把握和追求,而简单地以培养规模和效益来衡量所造成的。
(1)价值工程应用的理论难点。
按照价值工程现有理论,涵盖了对象质量范畴的功能及其强度的标准应当是基于用户的需求而客观存在的;而对象的价值,实质就是其用户所需必要功能的实现效率。然而,对于高校、尤其是公立高等院校,又该如何认识其研究生培养功能强度的客观规范呢?
研究生培养既有其功利性,更要体现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对于研究生培养而言,其用户逻辑上应当包括两个层面:研究生本身和用人机构。这两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且其需求的基本特征也具有时变性、多样化和实效性等系统特征。就我国高校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而言,其人文精神的追求、社会需求的旺盛与研究生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表现尤其尖锐。归纳起来,其目标设定和职能规范的内涵和外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长远的、基于人类精神追求和人性完善的“应然”规定性意义上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探求精神的培育和社会道义的养成。因此,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个性塑造和道德修养这一根本目标的追求任重而道远。
(2)面对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彰显,而财经理论匮乏、财经类学科和人才基础薄弱的现实,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肩负着为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基础的使命,其培养也应强调以科学的创造性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目标。
(3)基于目前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价值期望和需求结构变化,以及硕士研究生自身职业发展的“实然”意义,目前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应着眼于为社会提供“数以千百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形成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一首要目标。
(4)同样基于人才培养的“实然”规定性,现有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资源也客观上决定了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品质特征,即其质量标准的阶段性和多元化。而质量标准的多元化,就是指人才标准的多样化和具体高校的特定规范。
总之,上述研究生培养功能及其强度的定位表明,价值工程现有的关于价值理论的纯交换概念、以及由此决定的功能分析方法都无法适应这种复杂对象,其局限性是无法回避的。
(2)功能定位的系统动态性观点。
鉴于对价值工程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本文认为,对象的功能强度分析应当在价值工程现有的功能系统简单静态分析理论基础上,引入阶段性的动态系统动力学观点。
综合上述对研究生培养定位问题的研究,本文在作者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6],提出如下的价值工程功能定位系统理论。限于篇幅,这里采用系统工程理论的图示方法,并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分析进行概括性表述,其中的重点是其系统的动态性和能动性原理。见图1和图2。
4 结论
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体系的逻辑自洽性,以及强调对与过程、结果和目的相关联的对象功能及其合理定位的研究,将成为价值工程理论发展的重点内容。同时,本文基于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所提出的功能多元化及其定位的系统动态性观点,其方法论也同样适用于流程再造和组织创新等服务和管理创新问题的价值工程应用。
摘要:价值理念的多元性和管理维度的复杂化客观上对价值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目前价值工程学科理论研究的国际最新动向介绍,给出其发展趋势分析,并就我国高校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改革,进一步提出功能定位系统分析的动态性观点。
关键词:价值方法论,硕士研究生培养,功能系统定位
参考文献
[1]闫广芬:《研究生教育的理性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
[2]贾宝余:《研究生教育改革突破口在于确立多元化培养目标》;http://www.news.gucas.ac.cn/Detail.asp-Newsid=9280&Cid=47
[3]Roy Woodhead.CONCEPTS OF VALUE IN VALUE MANAGEM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and Value[J].World Value,Summer2007,Vol30,Issue2.
[4]Dan A Seni.THE TECHNOLOGICAL THEORY OF VALUE:Towards a Framework for Value Management[J].World Value,Summer2007,Vol30,Issue2.
[5]J.Jerry Kaufman.THE PRACTICAL CHALLENGES IN DEFINING VALUE IN VM PRACTICE[J].World Value,Summer2007,Vol30,Issue2.
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8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东亚战略报告和亚太安全战略报告迟迟没有出台,其中关键一个问题是对中国的定位。美国国内正在针对中美关系进行一场“战略性辩论”,决定中期选举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塑造新的对华政策。美国的对华政策辩论两派哪个占主导还是要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和中国对美国的反应。
目前美国对华战略定位仍然没有定型,有两种定位。一是功能性的伙伴。这一定位强调4点:1.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2.美国在亚洲的联盟关系是亚洲安全结构的支柱;3.美国要建立与亚洲关键国家的功能性的合作关系;4.强化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前沿军事存在。二是竞争对手或是潜在的竞争对手。美国国防部倾向于这种看法。这一定位强调5点:1.亚洲的多边合作机制将使得美国在亚洲边缘化;2.中国对亚洲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参与将使得中国成为亚洲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主导;3.中国最终将形成和美国竞争亚洲事务主导权的格局;4.美国要强化前沿驻军,重整同盟体系,组建美国主导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5.对中国应实施接触、纳入和制衡政策。
以上两种对华战略定位对应了两种政策框架:第一,中美作为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进行功能性的合作。鉴于很多全球性问题中美都不可能单独解决,因此双方需要合作,但这是利益导向的。第二,竞争性的合作关系。主要是军方和安全系统的官员认为中美之间竞争性上升,主张对华多方位的制衡,有步骤地牵制中国的迅速崛起,但是竞争不等于对抗和冷战的制衡。
二、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中美关系不纯粹是双边关系,复杂性日益凸显,双边摩擦从周期性趋于常态化,双方分歧日渐清晰,底牌也更加清楚。奥巴马上台以来,对中美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思维和定位,但是否高开低走还是转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由于两国关系与地区和全球问题交织,这些问题是常态的,因此任何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中美关系。此外,中美之间结构性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日益担心、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担心,等等,这些因素导致“现实的功能性合作”与 “长远的战略竞争”两种政策趋势相互交织。总体来说,中美双方的博弈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的竞争性多于合作性,即使目前主张合作的一派,竞争也是隐隐存在,甚至也会有很强的竞争性。
【定位器的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定位11-10
能力发展定位10-19
定位 适应 发展论文06-20
企业定位与发展10-08
发展定位和战略11-01
口腔医学生的定位发展和努力方向10-24
新密旅游经济发展定位07-19
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07-29
个人网站要如何定位和发展09-14
上海城市发展定位与科技创新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