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发展定位

2024-10-19

能力发展定位(共11篇)

能力发展定位 篇1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互相交融的经济来往对全球商务活动带来了新的要求, 这些不断变化的发展现实, 对我国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则, 从收集到的50余家两江新区、滨海新区、浦东新区的企业资料, 笔者发现, 目前我国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仍以被动式理论教学为主, 而且过于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忽略沟通中的文化元素, 与现实需要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目前本科类院校的毕业生, 80%以上还需要企业较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在这其中, 尽管外语类院校的国贸专业学生, 因为其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复合而独具竞争力, 受到企业的青睐, 但仍然存在能力与现实有差距, 掌握语言而不懂文化的不足, 给企业和毕业生都了极大的困扰。本文根据环境变化特征, 分析国贸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特征, 并以此为基础, 结合外语类院校教育培养现状, 有针对性地构建新环境要求下, 外语类院校国贸人才的职场定位及综合能力培养提升模式, 并给出实施的建议, 为我国外语类院校培养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二、专业能力定位——国贸专业岗位KSAO模型分析

本文依据KSAO模型框架, 通过问卷对重庆、上海、天津50余家涉外型企业 (包含英、法、德语企业) 的国贸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调研, 分析得出国贸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K板块, 要求掌握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知识、具备系统全面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S板块, 要求具备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基本的国际市场拓展及策划实作能力、国际商务领域沟通谈判能力;A板块则包括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O板块则包括健康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工作及竞争态度以及行为习惯。一般而言, 专业能力将成为核心的竞争力, 国贸专业的就业竞争力主要来自于K、S板块能力。

通过专访, 对国贸专业岗位综合能力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调研的结果发现, 80%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的学生普遍掌握了专业知识, 但是文化素养偏弱, 综合运用能力弱。从目前的人才使用来看, 仅仅具备语言基础是难以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的, 特别是长期的合作中, 对文化素养的要求和多元文化的沟通能力要求更高。而目前偏重专业和理论教学的模式, 是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层次国贸专业人才的。

三、综合能力培养——多元文化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从调研及分析结果来看, 我们需要调整培养思路, 实施差异化培养, 对外语类院校国贸专业能力培养结构及模式进行理性思考和优化。同时, 互动式教学效果在综合能力培养上具有良好效果, 本文构思在培养体系优化中, 引入互动教学模式, 以专业知识点为教学基础, 通过教学资源平台的帮助和外部资源的支撑, 特别是与企业实际的接轨, 采用双师互动式教学模式, 将系统性的知识从多种渠道传递给学生, 同时融入文化元素, 不仅优化学生从知识和能力结构, 也塑造学生的国际化文化素养。

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的特点, 我们拟在该模式中构建2个培养板块, 分别是专业课程体系与互动的多元文化仿真实践教学。其中, 专业课程体系是完成专业的知识及能力教学, 这个体系需要加大实际执行能力的培养。而仿真实践教学作为实作的模拟, 引入多元文化资源, 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实验、实训、实践培养, 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专业能力课程体系

根据目标岗位专业能力要求, 保持外语类院校语言优势, 构建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专业基础及工作能力, 具体包括三个子板块和两个层级:

(1) 三个重点板块。K板块, 强化国贸领域的专业知识, 具体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基础等, 构成国贸专业教育基础。S板块, 专业和实作能力教育, 具体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设计、国际结算实训、国际贸易模拟实习等, 这一模块是国贸专业能力实践教学的核心。而A、O板块则合成一个板块, 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国贸工作环境的一般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 具体课程包括: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跨文化沟通、跨文化营销等多种跨文化综合能力。这种知识构成与现行的多数国贸专业教育在实践教学上, 有着较大差异, 比原有的教学增加了25%以上的实践和文化教学环节。

(2) 两个层次。首先是专业基础教育, 这包括设置的三个板块的核心内容学习, 让国贸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遇到各种工作情况时, 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 完成规范性的操作。然后是多元文化与专业综合能力提升的层次, 通过丰富的资源和引导, 特别是实景教学、环境模拟的教学手段, 通过参与、实践, 完全置身于逼真的国际商务和多元文化环境, 推动学生随机应变的动态能力, 从而发现自身的特点和有目标地拓展提升自身能力。这种层次划分, 比起原有的教学, 更加突出了文化环境和动态能力的重要性。

2. 互动实景仿真实践教学

调研中发现, 环境再现、师生互动的动态课堂讲授模式, 能够实现多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借助多媒体技术, 除案例教学外, 将讨论式教学、辨论式教学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大力引入, 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掌握方式和教学互动关系。特别是实景模拟其他文化的节日、习俗和生活环境, 课堂生动有趣, 学习兴致高, 既能确保学生能动性的发挥,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目前存在的企业实习难以大面积铺开的实际情况下, 构建实景实验室, 实施实景实训仿真教学, 能够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同时, 仿真教学将加快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的实现:第一, 基础能力培养。这一部分包括语言听说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国际贸易专业体验及认知;第二, 基本业务操作能力。主要是国贸中的单据、程序等专业操作能力的认知与掌握;第三, 综合事务的处理能力。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 推动学生将各种能力综合起来解决事务的能力;第四, 创新创业能力。包括组织各种活动, 如:创业大赛、沙盘推演、营销策划等,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和积极心态。

四、国贸专业阶梯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建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变化较快的领域, 时代感极强, 受到政策和环境影响巨大, 外语类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需要考虑差异化的定位与竞争力。在完善和更新外语类院校国贸专业培养体系中, 教学目标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 学校构建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的教学平台资源, 而联合企业, 搭建创新思考和创新培养的实训实践平台, 将能够更好地搭建层次清晰的能力培养平台。借助现代教育工具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 储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互动教学中, 场景、案例教学的需要, 不但有配套的课程教材, 还应该完善相应的辅助读物、影音资源, 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实施与发展建议:

第一构建阶梯互动教学模式发展的良好环境。由于需要的资源多、更新快, 为了充分调动师资队伍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实现各种资源的持续更新完善, 需要学校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营造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

第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国贸专业教育中, 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 与现代的要求不相符合。国贸专业教师应该通过邀请外贸企业相关实战专家、企业管理者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 也可主动与企业联合, 获取师资或者承担横向课题, 加强实践型、操作型师资的获取和积累。

第三建立完善的配套硬件教学平台。国贸专业互动教学模式离不开必要的硬件设施的支撑, 通过完善教学硬件平台, 还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可以随时获得知识补充, 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在课后继续开展互动教学, 从而突破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

参考文献

[1]赵绍全.当前部分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浅析[J].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5, 1, 84-87.

[2]明洁.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1, 89-91.

能力发展定位 篇2

通过三次团校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学习干部这一角色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有待加强。以下是我对学生干部的新的认识。

学生干部,就其本质而言,是普通学生。但是,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中小学学生干部相比较而言,有其特殊性。高校的学生干部具有实践性,需贯彻学校、学院的重大决定、文件,配合老师协调管理,积极策划、组织重大活动。在这一系列理论实践活动中,学生干部需做好表率,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学习上勤勉努力,工作严谨认真,生活中乐于助人。

对于高校学生干部而言,所承担的义务往往多于权利。学生干部对于普通同学,并没有上下级之分,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区别。无论是学校、学院,还是班级的学生干部,都必须明确这一点。此外,作为学生干部,得有预先做出时间、精力上的牺牲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干部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以积极的心态来处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的学生干部具有独立性。学生干部开展工作不是完全依赖于老师的指令,而是更加贴近同学,听取广大同学的心声来开展活动。在活动策划、组织方面,需要学生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热情,出点子,促使活动圆满完成。

学生干部具有上传下达,成为联系老师与同学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及时准确地传达学校,学院信息,如实将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学校。与学校、学院、老师、同学积极交流,多做沟通,成为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同学们心声的发言人。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除了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职责之外,还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第一,交际沟通能力。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既要与学校、学院、老师保持联系,又要与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这就需要学生干部培养自己的交际沟通能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待人接物方面,不拘谨,落落大方。

第二,组织管理能力。作为学生干部,一学期的工作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干部听取同学们的意见,积极采纳有用的建议来组织活动。增加同学们的热情度,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在组织管理中应扬长避短,讲求效率;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主题相契合。

第三,协调能力。无论是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还是班级干部,都需要协调好校、院与同学们的关系。若是同学们多所传达的信息有异议,不满时,可耐心做解释,使他们明白学校,学院下发的消息是以为同学服务为基本出发点的;可适时、恰当地向学校、学院反馈同学们合理的意见、建议,使学校、学院领导、班主任和辅导员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同学们的内心想法,采取有用建议,更好的建设校园。

第四,创新开拓能力。在社会主义新阶段,创新开拓是大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更是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大学生干部要坚持在学习探索中增长才干,在培养教育中提升能力。根据本学院,本专业,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来举办活动,彰显院系、班级风采,使之特色化。

语文能力层级与教学目标定位 篇3

笔者以为,随着《考试大纲》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明确提出“语文能力层级”概念之后,就为“教学”和“考试”提供了彼此统一、共同追求的平台。换言之,考试的能力层级就是教学的目标定位。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考纲》规定考查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6个能力层级,可以用相应的6个“点”来设定教学目标,即“以识记为起点,以理解为基点,以分析(综合)为重点,以鉴赏(评价)为要点,以表达(应用)为难点,以探究为突破点”。这样不仅缓解了“教学”与“考试”的矛盾,也理顺了“教学”和“考试”的关系,还落实了“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谓之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洵不为过。遗憾的是,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十多年了,广大语文教育同仁更多地热衷于“理念”“人文”“模式”“创新”“方法”等诸如此类的时尚,似乎并没有多少兴趣去认真关注这些至关重要的变化,自然也不可能细心理会上述能力层级可以成为“教学”和“考试”的最佳契合点这一问题。鉴于此,笔者拟不揣冒昧地简述一点萏荛之见,敬祈诸方家同仁多多指教。

1.以识记为起点。尽管语文学科根本离不开“识记”,《考试大纲》也从来就没有忽视过“识记”,但由于多种原因(其中包括一些专家、学者的误导),实际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能够切实重视“识记”的不是很多。有人认为“识记”就是死记硬背,是一些“惰性知识”的积累,没有多少意义。其实,任何人文学科都需要“死记硬背”,语文学科就起步于“死记硬背”式的知识(文化)积累,没有识记遑论积累,没有一定的积累,又怎么发展和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强调要“加强语文积累”。笔者固执地认为,将初级能力“识记”作为语文教学的“起点”,并非仅在小学阶段管用,中学阶段也同样如此——整个语文教学(学习)过程不可能只有一个起点。任何“积累”均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识记”既然是一种语文能力,不仅有强弱高低之分,还会有升降进退之变,只能动态平衡,无法静止凝固。积累,顾名思义,只有不断“积”,才能逐渐“累”上去。随着语文学习程度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展,需要积累的内容必定越来越丰富,有更多的识记内容和更强的识记能力才会有更多更高的新“起点”。人们常说,语文教学不是“零位起动”,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语文教学要以“积累”为起点。那么积累从何而来?必须仰仗识记。语文教学的人文含量异常丰富,被某些专家斥之为“惰性知识(科学的定义,应该称之为陈述性知识)”的识记内容自然也不少,然而正是许许多多的“惰性知识”支撑起了语文学科卓然独立的巍巍大厦,如果剥离了语音、词汇、语法、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惰性知识”,连起码的文本也无从建构,语文学科还“教”“学”什么呢?还能有什么人文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言吗?把“识记”定位为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不但能够张扬语文学科性质,强化语文教学功能,而且可以促使语文教学更加切实、务实、扎实和落实,逐步纠正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形式热闹而内容虚空的长期流行性偏误,也有利于重塑语文教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2.以理解为基点。基点,根基、根本是也,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或许理解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没有“理解”这个字眼,而是使用“感受”“领悟”等来表述)并非语文教学的专利,然而理解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没有“理解”就没有阅读,假如扩展一点说,没有“理解”就没有语文教学也不算夸大其词。学习经验告诉我们,理解了的内容更容易识记,换言之,以“理解”为前提的“识记”实效更佳。这是“理解”之于“识记”的重要价值。阅读教学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主体内涵,而“理解”能力则是阅读活动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必要基础。正是有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较高层级的阅读活动才有可能正常进行,足见这一“基点”之于整个阅读过程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分析”是理解的思维升级,“鉴赏”是理解的审美提升,“表达”是理解的语言呈现,而“探究”则是理解的定向深化。因此,倘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能够真正重视“理解”能力这一目标,努力去培养、形成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花费更多的智慧、时间和精力去着力夯筑这个“基点”,不但指导学生懂得理解的方法,而且帮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关方法去达成多方面的正确理解,那么语文教学对于“育人”可谓功劳大也。值得注意的是,“理解”之目的在于“懂”,而“理解”的过程重在“会”,不“会”就难“懂”。不过,在日常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未能明确目标和过程、能力和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将“懂”和“会”混淆起来的现象司空见惯,导致了教学目标出现严重偏差。语文教学注重和打造的理解能力,决非抽象概念,而是具体行为,故必须不折不扣地体现和落实在“会”的层面,而不能搁浅和滞留于“懂”的阶段。“懂”的未必就“会”,而“会”的必然基本“懂”了,这些看似只是概念认识的问题,其实直接关涉到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落实,自然也势必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以分析(综合)为重点。“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而“思想”是思维的成熟和深刻。中学语文教学不一定能够熏陶出“能思想”的大家,但完全可以培育出“会思维”的学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等作为重要任务和具体目标,足见“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常意义的思维是指“逻辑思维”,其主要成分是理性,而“分析综合”则堪称思维之核心。就宏观背景而言,生活在当今这个“物质强势”的时代,“精神”只能处于弱势和劣势,思想贫瘠、思维萎缩已经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综合症,因而培育青少年学生的理性思维,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就学科特点而言,语用、阅读和写作三大板块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若要高效优质地完成其中任何一个板块的教学任务,没有“分析综合”这种能力的领衔,就难以如愿。其实,“分析”和“综合”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至少也是各有侧重的表现方式。简言之,“分析”着眼于将内容信息细化和深化,所谓条分缕析、由表及里、刨根究底、探赜索隐等是也;而“综合”则侧重于将内容信息归纳和整合,即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披沙拣金、钩玄提要等思维运作状态。或许没有人会质疑“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体现和具体落实“以分析综合为重点”这一目标呢?以笔者之见,根据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和状况,语文教学体现和落实“以分析综合为重点”的关键不是理念,而是实践。分析综合能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提升,而前提就在于给学生搭建平台和创造机会,并予以积极引导和切实帮助,借助阅读、写作和语用等内容载体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分析综合”的多种操练过程中,不断体验,反复尝试,从而形成、巩固、提升和优化分析综合能力。

4.以鉴赏(评价)为要点。笔者觉得,在6个能力层级中凸显学科特性的就是“鉴赏评价”。“评价”可能在政治、历史等学科中也有要求,而“鉴赏”却算得上是语文学科的“专利”了,尽管美术、音乐等学科也需要审美欣赏(鉴赏),但对于中学阶段多数学生而言,美的培育、艺术的熏陶近乎海市蜃楼。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鉴赏评价”的学科性如此突出,为何不将其作“重点”定位,而是“要点”呢?笔者以为,就语文教学实践而言,一方面“要点”和“重点”并无明显的孰轻孰重之分,只是定位的指向和侧重略有不同而已;另一方面就是“鉴赏评价”固然要比“分析综合”更能体现语文学科性,但其应用程度却远不如“分析综合”,而且“鉴赏评价”其实就是“分析综合”的一种审美表现形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让青少年学生“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鉴赏评价”这种审美能力与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一样,都是广大中学生需要掌握和提升的重要语文能力,“以鉴赏评价为要点”的教学目标定位,除了确立并彰显了“鉴赏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更重要的还在于将直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化,有望为近年来纷繁芜杂、争论不休的文本解读(研习)设置一些共性的衡量和评判标准,即教学设计和课堂展开有没有重视操练和落实“鉴赏评价”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努力体现更多的“语文味”,使得文本解读(研习)从内容理解、主题分析的层面提升到语言品味、艺术审美的层面,让“鉴赏评价”成为语文课堂的常客和主角,而不再是匆匆过客和末流配角。倘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达到如此境界,那么对语文教学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少,因为“鉴赏评价”这种高度足以令一些心里嘀咕着“语文,算什么”的非语文专业人士不得不仰望。然而,“以鉴赏评价为要点”对语文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不可掉以轻心。

5.以表达(应用)为难点。在几年前的《考试大纲》中,“表达应用”是第四层级的能力,低于“鉴赏评价”。由于“表达应用”涉及层面很广,同是“表达应用”,实际难度也可以存在很大差距,仅凭能力层级的排列便认定难易程度是不科学的。但“表达应用”不只是孤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的外化和凝固,属于多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其难度之大自不待言。通常意义的“表达应用”包括“口语交际”,这的确也是现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语言能力,而本文讨论的“表达应用”则更多指向于“书面表达”能力,因为“书面表达”能力往往要比“口语交际”能力更显语文素养和功力。“表达应用”可以细小到一个词语的运用,也可以扩大到一篇文章的写作,当然还有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子的仿写、修辞方法的运用、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等,几乎关涉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表达应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最为“专业”和具有刚性、硬度的技能,反映的也是语文的真实水平,理当是衡量和评判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动摇的基本标准。因而“高中语文课程,要注重应用”等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出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醒目位置决非偶然。中学语文教学“以表达应用为难点”的目标定位,不管从教学现状还是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都是恰当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忍辱负重艰难度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经常摇摆闪烁,游离不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游击战比比皆是,而“誓与阵地共存亡”式的阵地战则寥若晨星,整体上缺乏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和坚守,如是而言,语文教学要真正解决“表达应用”这一“难点”绝非轻而易举之事,不但需要长时间的务实求真和不离不弃,更需要足够的智慧、勇气和意志。假如有朝一日“表达应用”不再成为“难点”了,那就表明语文教学改革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必将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留下辉煌一页。

6.以探究为突破点。语文能力层级在《考试大纲》中确立已经十多年了,而“探究”能力的出现才短短几年,如此说来,“探究”能力属于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闻所未闻的“新生事物”。而笔者认为,“闻所未闻”的应该是指“探究”这个概念而不是具体的“探究”行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不但将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作为“课程性质”予以明确,还提出了不少关于“探究”的教学要求,如“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积极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等。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实践表明,虽然当初还缺乏清晰的理念,自觉的意识,科学的方法,但中学语文教学致力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付出的努力是真诚的、有效的,非常宝贵。当然,“探究”是最高层级的一种能力,不是我们希望培养或掌握就能如愿的,没有足够的投入和付出肯定难以见成效。“以探究为突破点”的教学目标定位尽管算不上自信和豪迈,但绝对是务实和可行的。常识告诉我们,需要“突破”的往往意味着重大而又艰巨的性质,“探究”能力也是如此。倘若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多数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这种能力,那么至少已经实现了部分“突破”,自然也就接近和靠拢了既定教学目标,理当为此而感到欣慰。“探究”不能贪大求全,好高骛远,定位和定向都很重要。“探究”也不能泛化、俗化和矮化,不能什么鸡毛蒜皮、吃喝拉撒都来一番“探究”,也不是任何思考和分析的结果皆可以统统冠以“探究”之名的。“探究”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形成,也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因而培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并予以必要的指导和科学的评估。肯定优点和指出不足都是必需的,故既不能画地为牢,请君入瓮;也不能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更不能放弃原则,一味迁就;否则“探究”难以名副其实。“探究”虽是开放性的,但开放不等于乱哄哄瞎折腾白费劲,不能没有是非优劣的评判。如何守住底线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培养“探究”能力实践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能力发展定位 篇4

由于统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就是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为群众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服务是统计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是统计工作的灵魂, 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履行职责,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多更新的贡献, 我们认为, 在当今乃至未来较长时期内, 统计干部的科学定位应该是:思想道德高尚化、知识结构多学科化、能力结构多元化、思维方式鲜明化的“复合型经济人才”。

一、统计工作要求统计干部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工作, 也是一项既辛苦又清苦的工作。这就要求统计干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也就是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格。统计干部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面对党和国家关于依法统计、实事求是的要求及人民群众对务实统计、真实统计的呼声, 自觉遵守统计职业道德, 依法统计。在思想上应严格遵循、工作中应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不辱使命, 为党和国家宏观决策参谋到点子上, 服务到决策上, 做一名数据实、分析透、思路新、服务优的新时代统计者。

二、统计信息职能要求统计干部应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统计的信息职能是指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 及时、准确、系统地采集、处理、传递、存储和提供大量的以数量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客观上要求统计范围更大, 覆盖更广, 专业分类更细, 指标设置更齐, 大型普查的组织更规范, 对统计信息要求更加及时、准确, 对统计手段与方法要求不断创新。为了能更好地整理、处理原始数据, 有效开发利用统计资料, 这就要求统计干部应具有掌握社会经济统计软件的理论基础以及熟练操作计算机, 灵活运用等先进统计软件的数理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 用数字来刻画经济社会运行基本态势的操作技能。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和开发利用能力, 才能更好地履行统计的信息职能。

三、咨询职能要求统计干部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探究能力

统计的咨询职能是指利用已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 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进行归纳、推理、评价、判断, 深入开展综合分析、预测和专题研究, 为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提供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可见, 要发挥好统计的咨询职能, 统计干部要做好如下两个方面:

(一) 明确服务对象, 实现服务对接

统计干部应明确统计工作的服务对象是领导和群众, 服务目的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为群众提供可靠信息服务, 因此, 统计干部一方面应研究政策, 分析形势, 明确方向, 把握重点, 将统计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之中, 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另一方面, 关注民生热点问题, 围绕社情、深入实际, 以对策研究为主体, 采取多种形式, 使基础理论研究鲜活化、市民化和普及化, 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信息。只有“想领导所想、思群众所思”, 实现需求与服务的有效对接, 才是真正履行统计部门的服务功能。

(二) 积累广博知识, 提升科学素养

统计机构作为加强国家宏观管理的参谋部、智囊库, 这对统计干部的知识结构就必然有较高的要求。由于统计部门开展的是基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全面数据信息调查, 这就需要统计干部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广泛的知识面, 因而统计干部除了应掌握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外, 对模糊统计学、人口学、社会学、运筹学、数量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金融统计学、博弈理论、统计预测与决策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也应有所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学科分支越来越多, 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越来越明显。统计干部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 才能在多学科的交叉、碰撞、融合和升华中, 丰富思想、开阔思路、拓展研究视角, 才能引领统计咨询服务走向科学的最前沿, 为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成为社会主义新智库。

四、监督职能要求统计干部应具有较强的洞察和管理能力

统计的监督职能是指立足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经济社会的运行态势, 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测和预警, 以促进国民经济社会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 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由此可知, 统计干部的督察能力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 洞察社会的能力

要履行好统计的监督职能, 统计干部首先就需具备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即识鉴通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 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比较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之上的。只有具有这种识鉴通透的能力, 具备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 才能用前瞻性的思维和眼光去把握经济社会的运行情况;才能敏锐地洞察到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才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 从宏观着眼, 微观入手, 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揭示经济运行中严重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才能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预测和规划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挥统计在宏观决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执法能力

为了确保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的实现, 统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国情国力的全面调查。由于统计调查的范围大, 涉及调查单位全, 参与统计的人员多, 为确保各种类型的国情国力调查得顺利开展, 就要求统计干部需具备组织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知识素养以及决策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处事能力、应变能力等。同时, 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避免弄虚作假和虚报浮夸, 监督检查各级、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监督统计法津、法规的实施, 这就要求统计执法人员须熟悉本部门所应掌握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了解统计执法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律法规知识。只有用法律知识武装头脑, 才能实现科学执法、依法执法, 才能推进统计工作的良性发展, 维护《统计法》的权威。

五、统计工作要求统计干部具有鲜明的经济思维方式

统计部门的工作和职能内涵决定了统计干部应是具有鲜明的经济思维方式的经济工作者。这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即表现为:它使用连续的演绎推理配以简明的模型来阐释经济现象;善于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条件下, 权衡各种备选方案的利弊;善于区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善于判断各类变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当的经济学原理和工具进行深入分析;善于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抽象分析;善于利用相关数据对经济领域中的事件进行评价;善于使用效率这一关键概念对有关经济资源的使用给出评价;善于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 并富于创造性地提出新颖有效的政策建议;善于分析这些政策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后果;善于设计创新的方法来衡量这些政策效果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始终坚持用鲜明的经济思维方式体察社会、才能透过纷繁的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看到经济运行规律的本质, 才能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脉络。

当前, 知识经济已席卷全球, 成为新世纪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计干部应肩负起为经济改革和开放战略提供前瞻性理论指导和科学性咨询服务双重责任, 这就要求统计干部应以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前提, 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 提高业务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锻炼, 坚持改革创新, 成为复合型经济人才, 为党和政府作好咨询、当好参谋, 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导航;为人民群众做好信息沟通, 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 各国政府都将统计机构作为加强国家宏观管理的智囊库、思想库、信息库。当前, 统计职能的内涵在不断丰富, 外延在不断扩大, 为了适应时代大发展对统计工作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科学认识、深层思考在新形势下统计干部的科学定位及能力要求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

能力发展定位 篇5

承认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新精神的主体性品质,使他们在一日活动中产生自主感、成就感。教师的角色转换尤为重要。

一、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和提供者

评价一个教师的教育水准,不能看他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应考虑教师是否教会了幼儿掌握知识的方法。一个传统的教師在学学做做准备材料,每个环节准备的非常到位,幼儿的制做是教师的翻本。角色转化后的教师,把幼儿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让幼儿参与材料的准备,将准备材料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尽情地观察,让幼儿讨论做什么,怎样做。用什么材料会更好,怎样装饰会更好,让幼儿懂得,通过自己的手可以创造“奇迹”。定期更换材料,指导幼儿一物多玩,提供一些老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并赋予它们新的理念、新的内涵。幼儿的自主自信,人际合作和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乐于学习、好奇探索的学习态度,通过类似的活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 教师由幼儿学习的主宰者转换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

面对不同材料的半成品及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观察,观察他们活动的兴趣点,观察幼儿有什麽发展需要等,教师不强求一律,激发幼儿参与创造的意识和兴趣,形成一种喜欢探索,好奇、求异创新的氛围。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转换成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做小老师来教同伴,演示自己的创造,给其他小朋友一个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时间,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6岁的张豆,在幼儿园午睡醒来时煞有介事地说:“刚才,许多小矮人来到幼儿园,女妖也来了,我们玩得可开心了”。对此,教师应该注意听孩子充满幻想的讲述而不要扫他们的兴,否则,将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站在孩子的立场,热情地赞颂他们点滴创造和纯真的心灵。

孩子的一副画,一个作品、就是一个故事,也许刚刚开始,幼儿只能用三言两语说明他所画及制作的内容,但经过教师的引导他们会“编出”十分好听的故事。有一次师生结合春天设计了系列主题活动,看、做、说等动作配合着交替进行,为传统的静态的学习方法注入了活力,其产生的能量是多方面的。在做的环节中,京京小朋友在一张大纸上只画了两只小蝌蚪,整个画面脏西西的教师把观察的侧重点落到了此处,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根据京京的画编一小故事,这样的启发避开幼儿只注重画面的清晰、画技的高低,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通过画面进一步引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只可爱的小蝌蚪出去游玩,后来怎样呢?请幼儿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给出答案,在他们游玩很高兴时,突然象墨状的物体档住了它们的去路,它们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你们想帮助这俩只可爱的小蝌蚪吗?老师是根据京京小朋友的画面讲的故事,那我们就请京京小朋友再画一幅画,表现出帮助俩只小蝌蚪回家的办法好吗?下次活动我们请京京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好奇心以及积极的创造态度和创新热情,就象一把火炬被点燃了。

此类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咨询者、引导者,从而培养了幼儿成就感、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发展。

三、 教师由权威管理者转化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伙伴

教师要想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伙伴听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很难。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去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有一定的勇气去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甚至有一定的压力去承受班里出现的暂时“混乱”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考验。教师要想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伙伴就应该尊重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差异,因为差异就是长处。每个孩子爆发点不一样,有的语言发展好,有的动手能力强,老师要善于去发现孩子瞬间的表现给予支持。观摩一位教师组织的美术教育活动——画机器人,在绘画过程中,发现我身边的一位小朋友一会起来,学机器人走路的样子,一会伸伸臂,一会踢踢腿还自言自语,一节课下来,这位小朋友一笔未动。活动后我们和这位教师一起交换了意见,重新设计了教育过程,把绘画、制作、展评融为一体,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选材绘画或制作,教师把幼儿根据画面创编的故事写在画面空处,装订成“图书”放到语言角,教师把幼儿给机器人起的名字及功用写在纸上连同机器人一起放到表演区,这样既可发展幼儿绘画,制作的想象力又可给幼儿创造更好的交流及语言表达的机会。我们应当尊重儿童提出的问题,并试着与儿童一道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未必就能解决儿童的问题,但只要让幼儿在与我们的共同探索中进一步激发对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热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将在他们长大成人后结出果实来。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定位与能力培养 篇6

一、企业关于网页设计师的招聘信息分析

网页设计师是从事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人, 是通过教育与实践, 拥有网站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网站设计的技能与技巧, 能成功地完成设计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好的网页设计师除具备精湛的代码编写技术外, 还应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 作为精美网页的缔造者, 能让网站用户眼前一亮, 从而产生良好的体验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本研究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 搜索企业网页设计师招聘信息, 从中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招聘信息, 如下表所示:

笔者对其中职位描述和技能要求做了整理和罗列, 由此可见,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一个刚出道的网页设计师的待遇一般能在所在城市的平均待遇之上, 随着经验和能力的上升, 待遇上升的空间较为理想。企业对网页设计师的技能要求应聘者精通Flash, Photoshop, Dreamweaver, fireworks等网站美工设计软件, 熟练应用DIV+CSS布局制作网页, Java Script脚本等等。

二、网页设计师职业定位级技能要求分析

著名的Adobe公司网页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对网页设计师的相关技能也做出了基本要求:Dreamweaver——可视化的网页设计和网站管理工具;HTML语言、站点管理、DIV+CSS等各种网页布局技术、CSS样式表、超链接、表单、框架、模板、网站建设与维护等;Flash——强大的交互式Web动画的标准软件;Photoshop——标准的图像编辑、照片修饰和Web图形处理软件等等。

此外, 目前国内有众多培训机构也纷纷开设了网页设计师的相关培训课程。在搜索引擎上输入“网页设计师培训”关键字, 培训机构开设了针对网页设计师的培训课程数不胜数, 这至少可以说明一下问题:市场对网页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 且供不应求。高校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职业的网页设计师的要求。

笔者通过对两位一线网页设计人员的访谈, 笔者对网页设计师定位及技能要求做了如下总结与分析:

1、一个优秀的网页设计师应具备哪些知识技能

一个优秀的网页设计师需要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是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和欣赏水平, 对色彩、布局等有专业的理解;二是熟练掌握Dreamweaver、Photoshop等工具, 能手写HTML并了解JS;三是有创意设计的能力, 因为很多时候需求都只是文字, 要靠创意表现成页面。网页设计是一种视觉设计, 对色彩的把握和构图的思考, 在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熟练操作几款设计软件, 按照需求把知识充分发挥到网页设计中去并得到好评的时候, 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网页设计师。

2、想从事网页设计师的在校大学生应重点学习哪些课程

在高校专业课的学习中应注重那些跟网页设计有关的技术类基础课的学习, 更要重视被我们忽视了的美学基础方面的知识。一位网页设计师在他的博客中提到, “真正对视觉艺术有感觉的, 绝大多数是受过艺术专业科班训练的人, 但这些同学并不认为做网页是一种艺术, 因此不屑去于设计、甚至学习设计网页。多数做网页设计的人都是非艺术专业的半路出家者, 因此与科班出身者相比, 设计水平的缺憾就比较多。”

3、如何更好的获得网页设计师的知识技能

在实践中学, 要学会运用, 首先应熟悉HTML语言, 在此基础上, 笔者认为“写网页”的捷径之一就是浏览各大网站, 保存网页, 查看源文件, 学习行家的网页是怎么写的, 接下来模仿他们的写法, 不断规范自己的代码。其次学习可视化软件Fireworks、Dreamweaver、Flash——主要是进行实例化模仿学习。在有以上基础的前提下, 实践可以提高实战能力, 进入一个正规的开发团队, 学习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发网站, 特别是怎样和程序组合作, 把页面与后台程序数据库配合起来。

目前, 各大院校开设的网页设计课程, 过多地强调了色彩、版式、图形等平面设计的规律以及软件操作等技巧性的内容, 忽视了网站作为商业产品的本质意义。因此, 社会最终错误地把网页设计师定位成“美工”范畴。这表明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定位仅仅注重了技术方面, 而忽视其作为设计人员的本质。

三、高校有效培养网页设计师的几点建议

1、高校应注重在实训中四大专业能力和六大职业核心竞争力

在专业设置上, 把按学科设置专业改变为按社会职业岗位 (群) 设置专业, 具有更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变化的可能性。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 理论与实践并重, 加强学生掌握应用技术、技艺能力的训练, 并以此为依据设置教学内容, 安排实训项目。确实提升学生四大专业技术能力: (1) 网站规划能力; (2) 素材收集能力; (3) 网页设计与实现能力; (4) 网站维护和更新处理能力。六大职业核心竞争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2、高校应引荐一些培训机构模块化媒体系统学习理念

在浏览和咨询了一些网页设计师培训结构的课程体系之后, 概括和总结了模块化媒体学习系统: (1) 平面设计与表现; (2) 网络媒介设计; (3) 传媒三维技术; (4) 互动媒体设计; (5) 综合应用。

该体系重视设计能力和创意的培养, 锻炼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 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考虑到行业发展的特性, 以及专业公司发展到不同阶段时对技术人员的不同需求, 在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上的区别, 根据市场及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软件及教学侧重点还有课程安排可以做出调整。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网站设计同其他行业, 如动画设计、程序开发等一样, 在职场上受到了高度重视, 成为新兴职业。为了全面分析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内涵, 本文首先分析了多项企业关于网页设计师的招聘信息, 然后重点访谈了从事网页设计的几位在职工作者, 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实现对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定位。基于前面的研究成果, 论文就如何培养网页设计师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网页设计师,职业定位,技能与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享振.网页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J].艺术传媒, 2009 (06) .

能力发展定位 篇7

关键词:大能力铁路通道,晋煤外运,功能定位,建设意义

1 概述

山西中南部地区是指山西省太原、吕梁、晋中、阳泉、临汾、长治、晋城、运城8个地市, 区域土地面积10.7×104 km2, 人口2 600万人。区域拥有河东煤田、霍西煤田、西山煤田和沁水煤田的多个大型矿区, 煤炭探明储量约1 860×104 t, 是我国主要的焦煤、动力煤基地和煤炭战略储备基地。目前, 国家已开工建设山西中南部大能力铁路通道 (以下简称晋中南通道) , 以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新建的晋中南通道北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 经山西省吕梁、临汾至长治市, 再向东经河南省北部至山东日照港, 线路全长约1 167 km, 工程估算总额约940亿元。该项目的建成, 将缓解“三西地区”特别是晋中南地区煤炭外运通道能力紧张的局面, 对巩固我国能源供应战略安全, 优化路网结构, 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 功能定位分析

2.1 在晋煤外运通道中的功能

山西中南部地区煤运通道主要有石太通道、邯长线、太焦线、侯月线和本通道, 根据晋中南地区煤炭产销运分析, 预测到2020年、2030年晋中南通道近远期煤炭运量分别达到10 400×104 t和15 600×104 t, 占山西省中南部5条主要煤运通道总量的32.1%和38.8%, 是晋中南煤运通道中运量最大的铁路通道。

2.2 在晋煤下水通道中的功能

晋中南通道向东至日照港, 建成后区域可形成石太—石德—德龙烟、邯长—邯济—胶济、晋中南通道和侯月—新月—新菏—兖日4条出海通道。根据通道地理位置, 石太—石德—德龙烟通道主要下海港口为龙口港, 部分下海煤炭经邯长—邯济—胶济通道和晋中南通道分流;邯长—邯济—胶济通道下海港口主要为青岛港;长兖—兖晋中南通道和侯月—新月—新菏兖—兖日通道下海港口主要为日照港。晋中南通道下海运量近远期分别达到3 000×104 t和4 500×104 t, 占日照港煤炭下水量的55.6%和61.9%, 占晋中南地区煤炭下水量的34.2%和39.2%。所以, 该通道是晋中南地区煤炭重要的下海通道。

2.3 在区域路网中的功能

在既有路网中, 晋中南及其相关地区拥有多条国家路网干线, 横向有太中银—石太—石德—德龙烟通道、邯长—邯济—胶济通道、侯西—侯月—新月—新菏兖日通道;纵向有南同蒲线、大湛通道、京广通道、京九通道、京沪通道、沿海通道。研究年度, 晋中南通道建成, 与纵向的南同蒲线、大湛通道、京广通道、京九通道、京沪通道直接相连, 并通过兖日线与沿海通道相接, 形成新的、与国家路网干线互通的大能力横向通道。所以, 在国家路网中定位为大能力国家路网横向干线。

3 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

晋中南通道地处华北地区南部, 西起晋中南大型煤炭基地多个大型煤田, 衔接南北向主要铁路干线, 东至山东日照港, 形成华北地区一条新的“西煤东运”的能源运输动脉, 是我国东西向路网干线铁路之一, 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安全保障。

1) 实施本项目, 有利于推进晋中南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供应。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产量超过全国的1/4, 煤炭调出量占“三西”外运的60%,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该地区是山西煤炭开发的重要区域, 涵盖河东、西山、霍西和沁水四大煤田, 煤炭储量5 300×108 t, 其拥有的煤炭储量约占全省的47.51%, 其中焦煤储量占87.32%, 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是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建设13个煤炭基地中的晋中、晋东两大基地, 将在我国确保能源安全供应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 晋中南地区的煤炭产量约占山西省的2/3, 煤炭外运占60%左右。2007年该地区煤炭外运量为3.28×108 t, 其中铁路煤炭外运量为2.14×108 t, 公路煤炭外运量为1.14×108 t。预测2020年、2030年晋中南地区通过铁路外运量将分别达到3.8×108 t和4.8×108 t。目前晋中南地区既有铁路煤炭外运有石太、邯长、南太焦和侯月四条通路, 由于技术标准低, 铁道部正安排进行扩能改造, 但还存在待开发煤田的铁路覆盖程度低, 公路外运比重偏大, 煤炭外运系统能力不足等问题, 尚不能满足煤炭运输需求。本项目已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8年调整) 》。本项目建成后, 将成为我国煤炭外运新的大能力通道, 对提高晋中南地区煤炭外运能力,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供应, 改变公路运输比重偏高、改善环境、降低社会运输成本, 充分发挥铁路全天候、节能、环保等运输优势,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2) 实施本项目, 有利于构建晋中南地区新的煤炭外运和日照港集疏运通道, 增强区域铁路网的机动性。本项目由主要为晋中南煤田煤炭集运服务的瓦塘—长治段和主要为该地区煤炭外运服务的长治—兖州 (泰安) 段组成。瓦塘—长治段将贯通河东、霍西、沁水煤田, 由北向南连接离柳矿区兴县区、离柳矿区、石隰矿区、乡宁矿区、霍东矿区、潞安矿区等晋中南主要煤炭规划区, 与既有孝柳、南同蒲、太焦铁路沟通, 对完善晋中南地区路网布局、增强区域铁路集运网络整体效益和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长治—兖州段 (泰安) 通过与京广、京九、京沪三大干线衔接, 与既有石太、邯长、南太焦和侯月铁路共同构筑晋中南地区铁路煤炭外运系统, 煤炭资源直达中南、华东等广大地区。东端连接日照港, 与既有新菏兖日通道共同承担煤炭下水重任, 运往东南沿海地区。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日照港是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 我国北方主要煤炭出口港和重要的资源输入港之一, 山东沿海港口群煤炭下水及金属矿石上水的主要港口。

3) 实施本项目, 有利于密切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区域经济协作, 加快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本项目途经山西省吕梁、临汾、长治, 河南省鹤壁、濮阳、安阳, 山东省济宁、泰安、莱芜、淄博、临沂、日照3省12市, 直接吸引区土地总面积11.78×104 km2。2008年年末总人口5 374万人, 人口密度456人/km2,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 884亿元, 人均GDP 20 253元。晋豫鲁三省地缘相近, 但产业化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 区域合作前景广阔。晋中南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豫北安阳、鹤壁、濮阳三市是河南主要电力、钢铁和化工基地, 目前约2/3煤炭由晋中南地区公路调入。本项目的实施, 对于落实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 促进晋豫鲁三省经济合作和产业互补, 密切区域经济协作, 加快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晋中南大能力煤运通道是晋煤外运的主通道之一, 是晋东南地区主要的煤炭下水通路之一, 为国家路网横向干线。该项目的建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 增强区域铁路网的机动性, 加快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应加快建设进度, 早日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煤炭运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 2003, 29 (15) :80-81.

[2]郭文龙, 李连成.“电荒”背后的思考[J].铁道货运, 2004 (3) :4-6.

[3]于军.大秦铁路战略地位分析[J].铁道经济研究, 2006 (5) :25-27.

[4]徐爱国.发展重载运输提高煤运南通道东段运输能力[J].中国铁路, 2005 (3) :60-62.

能力发展定位 篇8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所担当的角色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大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大学生生活的关爱者、大学生就业的指导者、大学生心理的疏导者和大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辅导员的能力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辅导员专业地位;二是辅导员专业能力。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具有多重身份: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 , 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优秀的人格魅力

优秀的人格魅力,是辅导员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包括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强烈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和不息的进取心;良好的威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扎实的工作技能等,具有人格感染力、自我教育力和示范力。辅导员高尚完美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组织、动员和教育学生时会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式。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对学生也最具有影响力。因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先进的、被实践证明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唯有如此才能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人才的成长规律。

3、创新能力

高校辅导员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及学生工作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

4、持续的学习研究能力

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学生工作的具体方向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探索,掌握该研究方向的理论、方法,成为此方向学生工作的专家。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特征

职业能力直接决定了辅导员职业化水平,建立健全的辅导员的选聘、考核、管理、激励与淘汰等一系列机制,有利于高校准确界定辅导员岗位职责。其次,职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必然趋势。辅导员专业化要有科学的知识积累和学术、学科的支撑。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辅导员要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选择一个固定的研究领域,进行持续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其职业能力。最后,职业能力是辅导员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辅导员日常工作纷繁复杂,要走出“万金油”、“保姆型”辅导员的误区,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辅导员应努力成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家型人才。

三、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

高校的辅导员角色具有特殊性,它在国家和学生之间,学校和学生之间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促进辅导员个人素养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在了解党中央相关政策、当前教育环境和学生成长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

高校辅导员是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根据高校教育大纲的要求,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应当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大学生党建工作又是高校党建中最基层最直接最大量的工作,广大辅导员正处于这项工作的最前沿,他们多数还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我国高校由于师资配备的问题,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以大课的方式进行讲授,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使得教师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切实的思想教育。为此,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尤其深入到新生中,早宣传、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把广大学生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不断壮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培养考察对象比例,鼓励并培养优秀学生,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组织和教育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努力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学校的各项活动为抓手,自觉地在党支部建设中锻炼成才。

2、学校政策事务的传达者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协调者和沟通者。一方面,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安排和组织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辅导员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安排和组织的过程中也需要聆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高校辅导员要把学校的考虑按照学生们能深刻理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同时,将学生们的一些反应和看法及时反映给学校,让学校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态度,从而在政策制定和学校规划上更好的贯彻尊重学生和以人为本的教学办学理念。

3、学生大学生活的指导者

目前90后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的主体。首先,这部分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在生活上缺乏自主安排和独立管理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上缺乏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其次,由于高考竞争的压力,很多学生在高中时便产生了厌学的倾向,对学习与生活缺乏合理的计划。为此,作为学生生活指导人的高校辅导员应当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个人生活上,及时发现学生集体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准确的找出问题的原因,并督促其改正。经常深入寝室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积极引导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寝室氛围和寝室文化。

4、学生心理成长的指路人

本科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阶段,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加之,高校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和开放的世界,在经历了初期的新鲜后,很多学生会在爱情、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上产生迷茫或疑惑,一些外在的不良诱惑和生活中的坎坷往往会让学生心理出现起伏。为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掌握青少年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积极的爱情观、事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出现波动的学生以积极地态度去疏导和指引。此外,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也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也要对同学未来的职业规划给予适当指导。

参考文献

[1]孙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及发展研究[J].才智,2012(22).

[2]杨进,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12(26):236.

[3]杜鹏.浅析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改革与开放,2011(12).

[4]张文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研究[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能力发展定位 篇9

1.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目标。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同时,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些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1.2 职业能力内涵及构成

职业能力从本质属性来看,是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职业能力的层次结构来看,目前有两种比较典型说法。一个是来自教育界,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们认为,职业能力应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后两者在职业生涯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称为“关键能力”。 另一种说法来自产业界,它将职业能力称为职业技能,分为职业专门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

从以上教育界和产业界对职业能力组成的结构来看,都包涵学生为了适应未来岗位职业的变化而要形成和培养的、通用的职业能力,我们把它统一称为“通用能力”;而学生毕业后,为了适应未来对应所学专业就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我们称之为“专业能力”;同时,学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主要对象,应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规格要求,应具有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素质,我们称之为“基本素质”。因此,本文研究的职业能力,是广义上的“综合职业能力”,由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三部分组成。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确定

2.1 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

根据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商贸物流的定位,以及历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统计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或岗位群包括: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其岗位描述如下:

2.2 确定物流管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的定位和岗位描述,对每个岗位按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最终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如下表: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分析

职业能力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态度的养成而形成的。因此,职业能力形成的主要条件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关联知识;技能包括基本技能、解决问题技能、系统技能和社会技能;态度包括工作纪律、主动性、职业精神、职业道德、集体感等等。为了达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如图所示。

从以上分析来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最终必须通过科学、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整个课程体系内容是基于物流管理岗位工作过程来设计,包括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等四方面。其中,实践教学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尤为重要,现对实践教学作重点分析,其主要环节包括:

①基本技能实训: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所必需的基本经验和动作技能,与物流管理职业群相联系,是完成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和工作岗位实训所必需的基础技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开展了商务交流实训、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经济法案例实训、机动车驾驶实训、商品学实务课程实训、网络技术基础实训等。

②专业技能实训: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经验和动作技能,是完成职业岗位群所必须的技能。如电子商务实训、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托盘使用实训、叉车驾驶实训、理货员实务实训、货物分拣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实训等等。

③综合技能实训:是指以物流管理工作过程和项目为导向的综合实训,把物流专业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应用,模拟真实的岗位情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工作岗位实训打下基础。综合技能实训包括招投标综合案例实训、机动车驾驶考证、叉车驾驶考证、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仓储作业流程实训、物流管理软件模拟操作。如仓储作业流程的综合实训,让学生亲自完成商品的采购、入库、定仓、转仓、分拣、出库、调度、配送等物流管理操作流程,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起来,学以致用。此专业综合实训所涉及的物流管理课程包括了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实务、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等等。

④工作岗位实训:主要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建立了满足校外实践教学需要的12个实训基地,包括华中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中百物流配送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民营快递集团——顺丰集团武汉速运有限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学院尽其所能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了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如物流专业教师应企业邀请,带领08级物流管理实习生为中百便民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解决“如何降低中百超市库存”等问题。我院逐步形成了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的有效机制,专业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全过程的格局基本成型。

毕业实习既包括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各种企业单位的实习活动。毕业实习与学生将来的就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毕业实习的实践性更强。我院与武汉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公司把学生实习岗前培训课程搬到学校,由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生开展培训课程,真正做到把企业培训课程引入课堂。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06.

[2]陈李翔.能力课程资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能力发展定位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定位;教师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14-01

高职院校是众多类型的高等学校中的一种,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承担着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主要参与者,也就成为了这三大职能的主要承担者。科学研究作为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之一,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两个职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发挥着重要的保障性与基础性作用。因此必须要准确的找好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全面提升的科研能力,促进高职院校三大职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实现。[1]

一、分析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

高职院校要想得到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明确且科学的发展战略,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进而才能够不断为社会输送众多的应用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些目标,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做好科研工作,将科研工作贯穿到院校教与学的方方面面中,充分利用科研工作创办出具有独特特色的职业院校,并且还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的强大,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还能够使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这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的高低可以利用科研工作的水平高低来衡量,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成为了其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在。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与体现

首先,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主要是指教师从事并且能够完成科研活动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对文献信息的检索能力、对信息的提炼加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研方法运用能力、撰写成果的文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成果的推介能力等等。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除了要体现在专著与撰写论文数量的多少上,更应该要能够体现出院校教育的特色,要做到对科研活动、教学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深刻了解。[2]

三、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虽然高职院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数量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同时要注意到的是,现阶段内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并且其在各地区与各学校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展十分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科研基础较差,这是因为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职院校或成人院校转变而成的,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都偏低,理论基础十分欠缺,进而就导致教师的科研基础十分薄弱;其次,教师的精力不足,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多,且院校中的专业越来越丰富,加上教师队伍的引进十分滞后,使得院校中很多教师的科研活动都受到了时间的限制;再次,科研方法教落后,只有以正确的方法来指导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开展与成果,而我国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掌握到正确的科研方法,存在着研究内容与题目不符、课题思路混乱等问题。[3]

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相关措施

1、充分利用有效的内在因素

首先,教师要结合专业特长、专业建设以及院校发展的方向和要求,选择合适准确的研究方向,只有保证了方向的正确性,才能够不断积累科研成果并提高研究深度;其次,教师要对科研活动保持高度的兴趣与积极性,自觉主动的投入到科研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通过提升自己的内在来提高科研能力;最后要树立起学术规范意识,这是每一个学术研究者都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学术道德,科研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要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有效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保证自己能够形成对事物的独特认识,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2、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首先,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构建稳定的科研平台,教师只有有平台可以进行科研活动,才能够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其次,建立科学的科研激励机制,将科研能力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之中,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提高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科研中,切实的推动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4]

综上可知,通过对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的研究,了解到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在掌握了教师科研能力内涵的基础并认识到其现状的基础之下,从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够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进而就有助于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出其对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伍玉凤.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术论坛,2011,05:210-213.

[2]曾祥麒,陈 英.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41-44.

[3] 覃 兵,莫明琪,唐 巧. 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 职教论坛,2010,15:31-34.

能力发展定位 篇11

现今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在各学科上的界定也需要更为清晰的标准,传统中学教育中,语文、数学以及英语是属于最为重要的三大主科,其课程安排量最大,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是最多的,不仅如此,在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成效评定中,语文等主要学科也是当之无愧的被捧为重头戏,因此中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要求上也是比较高的,然而中职教育中的学生大多是在中考失利而做出中职的选择的,其语文能力必定难以与传统高中教育那样突出,并且在中职学校中,更注重的是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少的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在这个层面来看,就更需要在其学科定位以及能力培养计划上进行重现的定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中职教育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

相对于传统的高中教育,中职教育中语文虽然也在课程开设之列,会进行相应的教育,然而其力度以及有效率明显低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中,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语文教育在学科设置中处于主要地位,学校在学时分配上也给与语文更多的优势,师资力量也是相对强大,而在中职教育中,这便显得更加的薄弱,虽然在课程的开设上没有太大的差异,语文课程日程安排也是相对符合高中步伐,然而,在学习的力度以及师资力量的投入却明显不如高中教学,除此之外,对于语文课程的重视度也明显没有高中大,因此对于现在中职教育语文学科的分配,则需要更多的商榷,促进其合理化与科学化。

二、中职教育中语文学科的定位标准

(一)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

要开展中职教育语文学科的教育,就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定位标准,而在进行语文学科的定位上,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学习语文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高低。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从小学就开始的教育已经为日后中学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这在语文学科定位时就应该考虑到,除此之外,中职学生一般为中考失利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说明其语文能力不高,因此在进行定位时,这一点也是不可不考虑的。

(二)中职学校专长的发挥

不管以何种角度,中职教育的地位难以与中学教育等同,作为国家公办义务教育,中学教育拥有更多的资源,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有强大的公有制资产作为坚强的后盾,然而中职教育则不是这样,中职教育在发展中必须找到自己的专长,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学科,因此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学校日后的发展,注重把力量集中到发挥自身特长上,如果语文学科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教学,那么就必须规范化,促进其合理有序的发展,如果对学校特色相关不大,那么便不必在此花费太多的教学资源。

三、如何促进中职教育语文学科能力培养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要促进语文能力培养,就必须系统化语文课程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大多中职教育学校都有开设,然而在教学投入以及教学力度都不够,更为紧急的是,还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都以其特色专业为主,所以在学校课程安排时,一般都倾向于把师资资源投入到其特色课程上,而对于语文等课程,大多是如选修课程一般投入较少的关注,因此语文教学一直缺乏一套高效合理的机制。要提高语文学科培养能力,就必须要不断优化课程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二)适当加大师资资源的投入

要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处理要有一项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考虑到大多数中职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因此良好的教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师资团队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上升空间的增大,对于其语文能力的提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语文本身就是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项课程,不同于理科类学科的精准,语文学科更存在一种相对不确定因素,其更加注重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一种人文精神的养成是需要不断的导师指引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语文能力培养的提高。

三、结语

上一篇:英语基础教育下一篇:桩基的优化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