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能力

2024-09-01

经济发展能力(精选12篇)

经济发展能力 篇1

日前, 湖北京山县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200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 这已是该县连续第5年获此殊荣。京山县委书记郑香元说:“京山着力发展生态经济, 使县域经济赢得了持续健康增长的强大动力。”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 京山县曾为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所困扰。京山县委、县政府广邀国家16部委专家为京山发展“拿脉问诊”, 立足长远打基础, 科学编制了《“生态京山”建设总体规划》, 确定了对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思路, 完成了包括工业新城、旧城区改造、县域城镇体系等在内的县城区总体规划修编。

京山县下决心关闭了京兰水泥等企业3条立窑生产线, 搬迁了烟尘治理不能达标的华尔靓浦项硅公司, 关闭了70多家“四小”企业, 此举为新型工业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 凯迪生物质发电、中辰电子、伟嘉纺织公司等一批低耗能、无污染项目相继投产, 全县规模企业达到263家, 其中亿元企业30家。

京山围绕农业“三废”, 以国宝桥米为龙头, 构建起桥米产业资源循环体系, 实现粮食加工、制糖、酿酒、油料、畜禽养殖、绿色饮料、生物质能发电等多个产业循环。围绕工业“三废”资源循环利用, 楚天钡盐公司建立废水闭路循环利用体系, 实现废水零排放;京兰水泥建设了12兆瓦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年发电量可达8000万千瓦时, 并利用楚天钡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钡渣、煤渣、粉煤灰等废弃物作为水泥添加料。

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京山还强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 县里为发展旅游配套投入超过10亿元。全省单体最大温泉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投资4.5亿元的绿林景区整体开发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投资1.7亿元可承接国际赛事的网球中心正在加紧建设, 投资18亿元温泉生态体育公园已奠基动工。仅去年一年, 全县接待游客就达202万人次, 创旅游直接收入2.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8.1亿元。

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使京山经受住了金融危机冲击, 2009年京山县生产总值、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22.34亿元、263家、72.35亿元、6亿元, 和2006年相比, 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了一番。

经济发展能力 篇2

提高执政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你们前来参加并指导会议,在此,我代表县委常委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经县委常委会决定,并报经市委同意,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提高执政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下面,我把县委常委班子集体近一年来加强

执政能力建设、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抓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正确把握我县前进的方向

县委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重大问题决策、重点工作督办和统筹安排协调上,提高了驾驭全县局面的能力,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县的有效贯彻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1、加强领导,驾驭全局。始终紧扣一个“中心”,把经济工作摆到最为突出的位置,狠抓改革和发展的决策出台、措施制定和督查落实,推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始终保持一个“声音”,把全县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上来,做到了一把号、一个调、一股劲。始终突出一条“主线”,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规模经济、特色经济、城市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区域经济,全县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统筹协调,增强合力。

3、与时俱进,把舵定向。一方面,县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始终坚持我县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思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形势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发挥优势、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结合上级政策,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县第三产业、旅游业发展等的思路和主要目标,形成了我县经济社会较为完整、全面和系统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从今年前10个月的实践看,全县各级干部不仅在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了这些思路和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缩小与全国、全省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县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必由之路,而且在行动上紧紧围绕这些思路和目标,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突破。

二、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近一年来,县委一班人组织和带领全县人民,牢牢把握住“第一要务”这个主题,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9月,全县GDP实现12.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3亿元,同比增长2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加180元。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几项重点工作1—10月的情况如下:

1、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一是努力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02亿元,同比净增2.33亿元、增长41。其中:广旺能源(旺苍部分)、东河热电、煤铁厂、汇昌食品、建海钢铁、金虹化工、远达工贸分别实现产值15714万元、9829万元、9661万元、6443万元、7524万元、4642万元、455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4、82.3、14.9、52.3、435.6、61.0、72.2,上述7户企业共实现产值58368.1万元,同比增长5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2.8;有5户规模以下企业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32户。1—9月,规模以下企业实现产值2.76亿元,同比净增0.43亿元,增长18.7。二是切实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新建成了东河热电3500吨工业硅和1.2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宏扬肉食品冷冻库项目、金旗水泥15万吨水泥生产项目、匡山水泥15万吨生产线项目、电力公司20万吨机焦项目一期工程、成铁局20万立方铁路道渣项目等;开工建设了10万吨亿民机焦和20万吨远达焦化一期工程、东河热电2000吨电解锰技改扩能项目、金旗水泥3000千瓦余热发电项目、金溪5万吨生石灰生产项目、大龙集团15万吨铁精粉一期工程、天马丝绸300吨捻线丝项目等;启动了4×30万千瓦劣质煤发电项目、蓝星集团5万吨工业硅和1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启明星集团100万平方米装饰石材项目、嘉川12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广旺1.5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唐家河煤矿洗精煤技改项目等的前期工作。三是大力推动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了金溪铁厂的破产终结工作,长石矿和磷钾肥厂的破产重组接近尾声。四是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县招商引资引进到位资金50100万元,完成计划的156.6,新引进项目37个。其中投资1000万以上的项目13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

探索规律 发展能力 篇3

计算机显示如下文字和背景图片。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张嘴,____只眼睛____条腿,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____张嘴,____只眼睛条腿,____声扑通跳下水。

春季莲花池塘里,一群青蛙在荷叶上戏闹、蹦跳。

学生思考后齐声诵读填空。

[评]内容简单、有趣、极富规律性,为本节课学习创设了良好氛围,有利于学生建立“用字母代替数”的观念。

二、经历探究过程,获知字母用途

1.用字母表示变化规律

计算机显示如下图文组成的题目。

搭1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

(1)按下图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_根火柴棒。

(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把你们研究的成果展现到黑板上来。

学生分成5人小组围着桌子,用火柴棒搭建正方形,探索规律,然后派代表板演交流。教师评讲学生的板演,订正。得到:(计算机显示)

方法一:[4+3(x-1)]根

方法二:[x+x+(x+1)]根

方法三:[4x-(x-1)]根

方法四:[3(x+1)-2]根

方法五:(1+3x)根

学生做计算机显示的下题。

做一做:①五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一样吗?

②如下图搭x个三角形要多少根火柴棒?(填表)

2.用字母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

计算机显示下题。

(1)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两个数,那么

加法交换律为:a+b=

乘法分配律为:a(b+c)=

乘法交换律为:ab=

(2)如果长方形的长为m,宽为n,则长方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____。

(3)如果圆的半径为rcm,那么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为____cm和____cm2

(4)如果a、b、c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宽、高,则长方形的体积为____。

(5)小亮骑t小时车,行驶s千米,他的速度为____千米/时。

(6)小红昨天做了a道题,今天比昨天多做5%,今天她做了____道题。

[评]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讲解教材中的例题时,充分让学生探索、交流,教师及时引导,进一步体会字母不仅能表示数,还能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通过这样两个步骤,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加深了学生对“字母能表示什么”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课堂知识小结,注意事项说明

1.字母能表示什么

任何数、运算律、计算公式、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等。

2.用字母表示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数字与字母之间,字母与字母之间乘号省略;除号用分数线表示。

(2)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不用带分数,字母按英文顺序写。

(3)结果有代数和的代数式带单位时要用括号。(通过错例进行分析)

[评]系统归纳本课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理解“字母能表示什么”;指出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认识和警惕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练习巩固知识,开拓创新提高

计算机显示如下练习题、选做题。

1.练习题(略)

2.选做题

(1)观察下列式子,找规律:

(3+2)(3-2):5=32-22

(4+7)(4-7)=-33=42-72

(13+3)(13-3)=160=132—32

那么(a+b)(a-b)=

(2)1条直线分一个平面为2部分;2条直线最多分一个平面为4部分;3条直线最多分一个平面为部分;…;n条直线最多分一个平面为部分。

[评]选做题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多见多想,多探索多了解,学到层次更高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摘自《河北教育》

会计服务经济发展能力研究 篇4

一、会计服务经济发展的表现

1.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市场经济具有固有的一些缺点,一旦出现市场失灵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的开展主要依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相关政策的参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就是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国家宏观调控往往需要利用税收、货币以及相关的财政政策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而税收的主要依据就是相应的财务数据。证券监督部门依据会计资料对于上市公司进行资格审查以及日后的监管。

2. 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需要了解会计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能够提供详尽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和企业具有密切关系的单位以及个人的需要。

(1)出资者的关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出资者往往不直接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委托一些管理者对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经营和管理。为了能够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就通过会计信息来完成,同时对管理者的经营能力进行了解。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企业所有者只要参考的依据就是会计信息。同时,对于一些对本企业有投资意向的个人或者是企业来说,他们对投资风险以及收益的评估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完成的,最终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决定是否要对该企业进行投资

(2)债权人的关注

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债权人只有在确定企业能够在约定的日期规划本金和利息的情况下才会提供资金。因此,债权人需要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进行分析,评估贷款风险以及企业的偿还能力,只有符合债权人的预期,才会提供贷款。

3.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会计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类型越来越多,大中型企业固然是大家趋之若骛的好去处,但未来小型企业是需要人才、使用人才最多的单位。当你应聘去做一个企业会计时,招聘单位对会计的要求往往不仅是对会计业务的熟练程度,还会要求会计提供信息的服务,能忠实地记录一个企业从筹建、到进行生产活动、到资金退出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证明资金的管理是企业在任何经营阶段的首要任务,与资金相关又能够反映资金运作的就是会计信息。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越来越重要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监督经济活动,使其符合规定的要求,实现预期的目标。任何单位,不论规模大小,进行会计工作都应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的章法即规章制度,所以国家设计和制定并颁布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会计人员就必须遵照执行,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上述监督职能的体现是事中与事后监督,但会计监督还要体现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即事前监督,即对预测和计划进行检查。因此会计监督通过价值指标既要进行事后监督,又要进行事中和事先监督。

5. 维护经济秩序是新时期会计的重要作用之一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稳定、正常的经济秩序是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然而,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秩序出现一些混乱现象也是难免的。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尽可能避免这些影响,是必然的选择。因为,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还是表现在会计工作中。无论是内部票据的管理还是外部票据的报销,无论是收入的管理还是支出的控制,会计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进一步强化会计服务经济的能力

1. 加强会计执业队伍管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会计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盈利。因此,只有加强会计执业队伍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准确无误地反映经济全过程和经营结果。就目前来说,国家己经实行了会计证、会计职称考核、会计人员定期培训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对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知识更新迅猛的今天,还应该对会计执业队伍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对己取得会计证、会计职称的所有从业人员实行5年后重新申报考试制度,或者对不同年龄段实行考试、考察制度,通过考试或考察,对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进行淘汰,对合格的会计人员重新发证上岗,克服一劳永逸,确保会计队伍常胜不衰。这样做不但便会计人员刻苦学习、掌握新知识,而且为我国和国际会计接轨及在新经济形势下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应变能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提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管好财务收支,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对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制止经济生活中的不正之风,保证经济活动有秩序地正常进行都十分重要。要严格会计制度,加速资金周转,通过制定具体的财务考核办法,把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丽英.浅析经济建设中会计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3)

[2]林良勋.对会计职能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分析和思考[J].科技资讯,2006,(31)

经济发展能力 篇5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不断学习、加强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生态经济强县这一目标,不断增强学习、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三种能力”,加速推进长宁又好又快发展。

一、增强学习能力,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认清县情

学习能力是提高认识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做好结合文章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要用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认清县情,吃透县情,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

第一,美丽但不富饶是我县的基本县情。我县虽然拥有蜀南竹海等丰富资源,但经济总量还很小。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5.04亿元,列全省丘区县第56位,占全市645.86亿元的7%不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30万元,列全省丘区县第55位,全市第7位。几项主要指标都处于全省丘区县中下水平,不仅落后于省内先进区县同时也后于市内的翠屏区、宜宾县等区县。

第二,生产力发展面临由低水平向较高水平急剧提升是基本发展走向。2008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5%,增速位列全省丘区县第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66%,全年可支配财力达6.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20.9%,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快、势头好、亮点多的良好局面。

第三,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初期并向中期过渡是基本发展阶段。2008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8:45.9:26.1,农业仍占较大比重;

二、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支撑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还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上。但从发展进程看,我县二、三产业产值比2007年有了较大增幅,特别是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升了5.6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化率达到了30.6%,比2007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工业化、城镇化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二、增强实践能力,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主要精神之一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解决难题的能力。在认清县情的基础上,当前需要亟待解决和处理好的影响和制约长宁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矛盾是:

第一,处理好生态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县是生态大县,也是省级重点开发县,同时也正处于县域经济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对实现科学发展、高速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努力增强把握大局的能力和统筹发展的能力,坚决克服生态不经济和经济不生态这两种错误倾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最小的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力争尽快地走上一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

第二,解决好生态、资源、区位优势突出和开发项目不足这一矛盾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切实增强谋项目、抓项目、干项目的能力,增强创意策划项目、论证包装项目、对上争取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建设实施项目的能力,以项目为抓手,用项目统领工作全局,按照市委突破工作年和县委项目工作年的要求,把项目工作时时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把我县生态、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为科学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第三,解决好财力匮乏和诸多发展要素亟待配套这一矛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我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而当前加快发展的各类要素配套如道路、码头、电力建设等急需大量的资金。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聚财挖潜的能力,全力培植财源、挖潜增收,全力经营城市、对上争取,并通过向银行借贷、引导社会投入等方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必须增强科学理财的能力,强化监管、分清缓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必须增强借势而上的能力,借国家、省市的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我们的基础设施。

三、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当前,生态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也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省市正在致力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经济既有国家政策支持,同时在我县又具有长期积累的、其他地方较难复制的生态优势,具有储量丰富、可供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具有短期内即可形成的、加速生态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更具有生态经济的工作基础。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是我县增强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测算和分析,我县发展生态经济的总体目标可以确定为: 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排位进入全省前50位、丘区前30位,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强县;力争到2020年,使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等16项指标全部达到小康水平,成为全国的生态经济强县。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认识、添措施、增干劲、齐努力、真爬坡、勇破难、求创新、狠突破,全力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利税以及利润增速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且总量要进入全省前50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再翻番;投资消费及其它相关指标分别进入或靠近全省前50位。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构建以生态工业为支撑,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和环保型服务业为重点的五大生态产业体系:即一是以生态工业为支撑,将我县打造成全国竹纤维生产基地、醋酸纤维素生产基地、盐化工产业基地,全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二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三是打造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四是以打造国家园林县城为重点,全力构建生态城镇体系。五是以环保型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构建生态经济社会服务体系。

学会学习 发展能力 篇6

关键词:学会学习;发展能力;感悟积累;运用

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在于学会灵活运用,运用是知识外化的表现形式。积累、感悟、运用在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相辅相成。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感悟,才会有挥洒自如的运用。学会学习,就会发展能力;发展了能力,就会更加高效地学习。

语文能力形成规律浅析:

第一,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熟练运用知识的基础。

第二,把平时语文教学中学到的好方法、好点子加以积累和尝试运用,不仅要在课外阅读中,还要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加以重视和培养。

第三,在平时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学生还要进一步学会感悟语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学会了感悟,才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具体实施如下:

一、积累知识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积累。

1.积累词、句、段

课内积累。语文课上,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课上学到的好词、好句、好段抄写下来,并且要求学生背下来。每天教师抽查积累本的情况,看谁的态度认真,看谁的字迹工整,格式规范,评选出优秀的积累本向全体学生进行展示。让展示的课堂充满人文性,充满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读书汇报卡”,拓展积累的空间。我规定每周二、四、六三日,必须认真读书,填写“读书汇报卡”。第二天学生上交,教师及时批辅。对于态度认真、质量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于进步的要给予鼓励,对于偏差大的要给予指正。

2.积累表达方法

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语段,都有其严密的表达方法,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在每一篇课文学习接近尾声时,安排这样一个学习体会表达方法的环节: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思想内容的?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再次进入课文,深入思考。对于表达方法的学习积累,起步阶段教师必须领着学生走。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体会。

词句段篇要积累,表达方法更要积累。积累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学习主体积聚能量的过程,也是量变的过程。

二、感悟知识

感悟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心理发展、认知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学习实践过程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基础知识加以合理运用和探究,结合不同类型的课文加以感悟。只不过因课文类型不同,所要表现的侧重不同。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学生充分读文基础上,给出自学题目,教师加以启发和引导,提出问题:(1)小兴安岭的特点是什么?(2)小兴安岭美吗,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学生在对课文的反复阅读理解过程中,感知感悟,学生的精神与灵魂都得到提升。比如,那些故事性强的课文,学生熟读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导自演“课本剧”。学生在揣摩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思想境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与心灵都会得到洗礼、陶冶,情感得以升华。

三、运用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其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把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来。而最好的运用就是习作和写日记,通过这两种方法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语文课,我利用好每一个进行习作的时机,认真上好习作课。适合仿写的就放手让学生大胆照葫芦画瓢;适合续写的,就讓学生信口开河;适合写读后感的,就让学生自言自语。例如,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便安排了一次仿写。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必须要谨慎对待。于是我说:“我们想不想把我们的学校介绍给少数民族的朋友?可是要从何说起呢?我们进入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的。然后我们走出教室,用心观察校园,用心捕捉校园的美,想一想自己要怎么写。最后回到教室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次习作很成功,学生写得感情真挚,语言富有一定的条理。

学生有了学习的能力就会更加高效地学习。因此,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自己首要的是要有“渔”,然后才能授学生以“渔”。在学生学会运用“渔”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孩子们稚嫩的羽翼一定会坚实起来,飞向自己的未来目标。

经济发展能力 篇7

兖州区辖406 个村, 1 738 个村民小组, 9.8 万农户, 38.4 万农业人口。截止2014 年底, 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8 313 万元, 村均144.2 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与潜力并存。通过调查, 兖州区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从收入构成来看, 村集体经营收入和发包上交收入占村级总收入的一半

2014 年, 全区村级集体收入10 943.6 万元, 其中村集体经营收入3 109.2 万元, 占总收入的28.4%;发包及上交收入2 987.9 万元, 占总收入的27.3%;投资收益15.5 万元, 占总收入的0.14%;补助收入1 892.7万元, 占总收入的17.3%;其他收入2 938.1 万元, 占总收入的26.8%。村集体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是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

1.2 从支出构成来看, 用于再生产的经营性支出占比较低, 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效率低下

2014年全区40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支出7 321.2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 278.4万元, 占总支出的31.1%;管理费用 (干部报酬、报刊费等) 1 738.8万元, 占总支出的23.7%;其他支出3 303.9万元, 占总支出的45.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用于管理费用等项目的支出比重过大, 未能有效利用收益资金促进集体经济的再生产。

1.3从空间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不平衡, 对区位因素依赖严重

全区406 个村中, 集体经济收入为0 的21 个, 占5.1% ;收入在1 万元以下的20 个, 占4.9% ;1~5 万元的111 个, 占27.3%;5~10 万元的72 个, 占17.7%;10~50 万元的129 个, 占31.7% ;50~100 万元的29个, 占7.1%;100 万元以上的24 个, 占5.9%。收入0~5 万的村主要分布地理位置较偏僻、资源较匮乏的地区, 其收入构成主要是财政转移性资金或部门补贴性资金, 通过自身经营获得的收入基本没有, 占到了全部村庄的32.2%;收入50 万以上的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靠近乡镇中心, 资源丰富、有招商引资企业的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对区位、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依赖较大。

2 兖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与制约因素分析

2.1 兖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雄厚、管理规范

2014 年兖州对全区406 个村进行了清产核资, 共清查核实各类资产10 亿元, 清查核实耕地、林地、四荒地、宅基地等各类资源总面积37 133hm2。通过资产清查、资源登记和财务清理, 明确权属, 建立台账, 初步掌握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 (农村集体“三资”) 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等情况, 做到了村集体资产家底清楚、产权明晰,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规划, 高效利用资产, 全面加强监管打下良好工作基础。同时, 全面推行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及村委会公章由镇街代理服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2.2 兖州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虽然兖州区发展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 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整体不强, 村级组织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还较多。

(1) 主观意识成为阻碍集体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调查发现, 村级带头人和党员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落后、意识弱化。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逐渐被村民淡忘, 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是认识不足, 认为现在大环境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 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 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 路子不宽, 想搞也搞不好;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 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 无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调查中还发现, 在集体经济发展上, 对上依赖思想严重, “等、靠、要”心理存在, 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还有, 村干部的工资水平低, 不能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 挫伤了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目前, 兖州区只对村书记、村会计、专职计生主任进行了拨付, 且工资水平不高, 其他村两委人员和村小组长都有村自行解决, 通过交谈发现, 小组长的工资每年只有400~500 元, 造成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性不高。以上这些观念认识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严重挫伤,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意识严重懈怠。

(2) 发展的持续性不能保证。村两委班子更换频繁, 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长久心态。调研中有部分群众及村干部反映, 当选的村两委是第一年熟悉, 第二年规划, 第三年就又开始准备下一轮选举了, 根本没有落实的时间。班子成员重心的倾斜及班子的不稳定, 就造成了村级领导班子不重视发展集体经济的局面。再就是当前农村还有许多体制上的问题掣肘村集体经济发展。比如管理机制不灵活, 企业经营状况不能与个人收入挂钩;集体经济产权不清, 导致企业经营者不敢做大做强, 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另外, 缺乏人才支持也是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的重要因素。随着劳动力资源流动性的不断增强, 大多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人脱离了农村,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 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较大, 知识老化, 缺乏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 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决策缺能人, 产业缺项目、生产缺技术的局面。

(3) 集体资产处置的无序性严重伤害集体活力。资源型资产存在无序租赁的现象。调查发现, 在一些稍偏远的村, 集体经济组织用于经营的资源性资产对外租期过长, 影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如一些镇街有些村干部在任职期间为了给村里修路或者增建公共设施, 一次性收取租金10~20 年, 使后任干部连正常开支都很难解决。有的甚至把集体资产卖掉花光, 严重影响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经营性资产存在闲置和流失现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出现了改变,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 由于形势的需要, 有些发展比较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逐步改制成为民营企业, 但资产评估不够规范, 村集体权益等不到保障, 集体股权占比过低;还有些发展缓慢或已经停产企业, 资产闲置和流失现象存在, 集体经济组织看似固定资产账目余额很大, 但多数是有账无物或账面价值大, 实际价值小。

(4) 上级扶持不够, 投入不足, 资金难筹。虽然有乡镇解决部分村干部工资和村办公经费且上级每年在农业、水利、“一事一议”等方面都有资金下拨, 但到了每个村的资金, 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有些农村建设项目的拨付不到总投资的20%。此外, 近年来, 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 贷款审批权限上收, 村级靠贷款办集体经济难度加大。

除去以上因素之外, 资源禀赋情况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较大。

3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激发村集体的内生活力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光靠外部输入, 不能解决持续性问题, 只有彻底激发村级发展的内生活力,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级发展实力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一是要组建强而有力的村级班子。现有的农村干部队伍, 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学历低、公心不强、守本顾摊的情况, 要打破原有干部选用办法, 可以把在外工作的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 甚至可以从现有党政机关退休的领导干部引入到农村, 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 勤劳致富的能力, 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要加强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再培养和再教育。能够进入村级班子的人员, 在农村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过专门化的培训, 任职后的结果可能是好人干不出好工作。因此, 要加强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系统化、理论化培训, 逐步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农村干部队伍。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打破农村干部收入的现状, 适当引入股份制企业的收入计算办法, 实行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

3.2 政府主导、镇村参与精心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政府主导, 村镇参与, 立足各村实际, 指导各村因地制宜, 制定规划, 选准路子, 切实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心中无目标、发展无门路”和畏难发愁的问题。按照农村集体所处区域位置进行分类指导。

3.3 加强监管,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 使其保值增值, 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难题。一段时间以来, 农村集体资产运行处于一种监管空白的状态, 不出事大家相安无事, 一旦出事, 就是无底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 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要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坚决杜绝一言堂, 可以试行公务卡制度。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奖励办法。在充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 制定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奖励办法。三是强化村民理财小组的民主监督作用。民主理财, 财务公开, 早已在农村实施, 但是从实施的效果看, 大部分的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要加强对村民理财小组的管理和培训, 增强其监管能力。四是转变经营模式, 适当引入外部资本, 不仅可以实现集体经济的做大做强, 而且可以利用外部资本的力量加强监管。

3.4 努力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外部氛围, 催生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强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设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奖励基金, 减免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服务实体的规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对部门政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进一步提高政策操作透明度, 确保资金配置的最优化;理清村级组织的财权和事权, 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切实减轻村级组织的开支压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村镇集体经济组织以信用和联保的方式进行融资贷款, 有条件的可以将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债务转化为股权, 进一步激发多方力量投资农村、参与农村发展的活力。三是在项目建设中给予政策支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全力支持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增强发展后劲。

摘要: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坚持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对兖州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和发展弱势进行梳理, 对未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科学探讨。

经济发展能力 篇8

一、企业自主创新制度的改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1. 当前制度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我国早已深入人心, 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是真正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从总体上看, 科学技术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显然还不够理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在科学技术进入经济、进入企业的途径和制度上存在严重缺失和不足。中共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上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这就给对加强和改善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度给出了相关对应措施, 对指导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由于, 我国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关配套制度上的短缺, 使我国在科技和技术创新上的许多举措最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贯彻。经济学家研究发现, 有效的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不仅有影响, 在某一阶段这种影响甚至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 要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就必须积极推进在涉及企业方面的相关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2. 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1)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 尤其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对国家安全有着重大影响。作为中国企业, 必须要有责任意识、长远意识, 加大技术开发中心建设, 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 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打造知名品牌, 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同时还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 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要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方式扶持他们参与竞争。对关系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的核心技术, 要采取国家大力支持和企业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 加快研究开发和工程化、产业化步伐。

(2) 优秀的企业必须注重和坚持把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 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从短期看, 技术引进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技术不足带来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 核心技术掌握在他人手中, 使企业的生产只能局限于产品的组装、加工, 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企业所控制, 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命。企业要做到从根本体制入手, 克服以往“重引进、轻消化、轻吸收”的现象, 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二、各项创新活动的积极开展是凝聚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科技的发展是企业潜在的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能培养一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那么企业的生命力就强、发展空间就大。所以深入开展以创新为目的的各种活动, 亦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源泉。那么如何更加切合实际的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呢?

开展自主创新, 领导首先应重视, 要身体力行融入科技创新交流活动。企业的党组织、经理、各车间部门要重视、支持并积极参与到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去, 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 才能真正的创办好每项活动。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好项目立项关。二是把好项目评审关。三是积极申报其他奖项。通过科技立项, 组织开展技术论证、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专利申请等方面的科技活动, 并要求立项有新起点, 项目有新内容, 目标有新效果。在活动中坚持先立项、后申报的原则, 坚持立项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原则。

开展自主创新, 要以“推动经济效益”为主要切入口, 坚持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围绕企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不断提升各项自主创新活动的新意义, 注入自主创新活动的新内容。结合自主创新活动的要求, 企业最好成立以不同层次结构的的自主创新活动小组, 比如说:以企业领导层成立以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的自主创新活动小组, 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成立技术创新的活动小组, 以企业操作人员为主成立创新活动小组等等。使自主创新活动成为推动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科技进步、作业科学的有效载体。

开展创新, 要竭诚为科技创新人员办实事, 努力建好科技创新活动工作。为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增强科技人员凝聚力, 让科技人员实实在在体会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一是给有科技创新成果的人员, 晋升的机会多一点。二是给有科技创新成果人员, 奖励金额大一点。三是给有科技创新成果的人员, 宣传力度大一点, 让其知名度高一点。

开展自主创新, 要积极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活动, 坚持为提高职工科学素质服务。把提高广大职工科学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 充分调动职工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努力把企业建成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

三、结束语

经济发展能力 篇9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 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一家企业, 甚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和引导创新最基本的制度, 重视程度也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新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 专利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只有经过专利审查这一环节, 才能被授予专利权。因此, 专利审查在专利制度运行中就发挥着基础和支柱的作用[1]。

随着国家逐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 专利审查工作为知识产权强国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支撑力量, 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知识产权强国状态下的专利审查工作应具有业务能力强、国际影响大、社会服务优等形态特征。新形势下, 加快提高专利审查能力, 对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 一方面, 专利审查作为一种政府行为, 并不直接作用于市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 专利审查作为专利工作的一部分, 并不直接等同于专利本身, 更不能完全代表知识产权, 专利审查工作无论是对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还是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不是直接发挥作用的, 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推动专利事业的进步, 进而促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因此, 专利审查工作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定位也应遵循上述逻辑。只有明确了上述逻辑, 才能更好地提高专利审查能力,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新形势下提高专利审查能力,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逻辑

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 我国正处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 专利审查工作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助推力量, 必须不断提高专利审查能力, 以满足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1.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而“驱动”对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应当成为通过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强国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只有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 才能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才能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意义, 在科技实践中突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导向, 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 着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 使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 从而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专利事业发展助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专利强国不一定是知识产权强国, 但知识产权强国一定是专利强国。知识产权强国状态下, 专利事业应高度发达, 专利的创新力度更高, 同时专利的撰写质量更高以及审批质量更高。在诸多知识产权中, 专利权与科技创新联系最紧密, 要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必然离不开专利事业的发展。当前, 我国专利申请了已连续5年位列世界第一**, 但大而不优, 多而不强的局面依然存在, 专利的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只有创造和掌握更多品质优秀、结构优良的专利, 并强化对其的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专利审查工作服务专利事业发展

专利审查工作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的行政审批, 以确定一项专利申请是否应当被授权。因此专利审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授权后的专利的质量优劣, 同时也影响着专利行政部门知识产权水平乃至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水平。专利审查是专利制度体系运行中的关键环节, 也是做好专利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专利审查工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其必然会对专利申请行为发挥引导、调整和规范的作用, 而这种作用是双面的, 只有专利审查工作紧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转型需要, 不断满足创新主体的多样化需求, 这种作用才会是积极促进的。2015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超过200万件, 发明专利申请首次超过100万件, 达到了110.2万件**。在如此大的申请量面前, 社会公众、企业等申请主体对专利审查的质量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完善专利审查工作, 提升专利审查能力,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利事业发展, 进而助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最后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新形势下提高专利审查能力,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1. 专利审查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1985年4月1日, 我国第一部专利法正式实施, 标志着中国专利申请和审查正式拉开序幕。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专利审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审查能力大幅提高, 审查手段日益先进[2]。历史经验表明, 专利审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能一蹴而就。专利审查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 而是动态变化的,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 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不断调整适应。灵活的审查政策可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及时调整, 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而专利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审查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创新主体的成果能否获得保护以及获得多大程度的保护[3]。

专利审查的政策工具属性, 决定了国家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在具体的审查标准尺度的把握等审查政策上, 要与国家现阶段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专利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励创新, 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提升发展质量, 这同时也是制定一切专利审查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专利审查质量关系到权利的保护和运用

专利数量是专利质量的基础。从历史上看, 一些欧美发达国家, 如德国、日本, 在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后, 专利申请、授权数量都出现了一段时期的井喷式增长, 随后过渡到注重专利质量的阶段, 并为其技术创新, 保持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保障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专利数量的高速增长期, 企业的创新意识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 普通民众的创新热情也充分地释放了出来。据统计, 2015年,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 而2012年仅为3.32件****, 中国的专利拥有量已达到可观的规模。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企业面临阵痛的特殊时期, 在保证专利数量一定增长的同时, 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升专利质量上来。不可否认, 很多的专利数据并不具有技术或者经济价值, 一部分的专利并不能引领创新, 下一步的重点应思考如何在量的基础上改进专利技术的质量。

审查质量向前向后传导, 向前传导影响申请质量, 向后传导影响权利的稳定性, 影响权利的保护和运用。专利审查包括对发明专利的受理、初审、实审、复审, 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申请的受理、初审、复审, 以及一项公告授权的专利是否应当被宣告无效, 包括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因此, 要想实现对一件专利的保护, 必须要过三关:第一, 过审查关, 获取专利权;第二, 过无效关, 稳定专利权;第三, 过诉讼关, 行使专利权。只有经历了这三关, 专利才能真正发挥其效力, 保障专利权人合法权益, 获取市场效益, 最终促进经济发展。专利审查关作为第一关, 关系到专利质量的高低, 对专利保护和运用至关重要, 如果形成大量的低质量的专利, 不仅要面临着后续的无效和诉讼风险, 还对专利权人行使保护权造成困扰, 有可能起不到保护成果的目的。然而, 高质量的专利, 不仅要求专利申请人真正地将自己的成果加以保护, 做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清楚、适度, 权利要求长期稳定, 还起到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作用。因此, 必须要提高专利审查质量, 让真正有价值、真正的创新成果通过高效严格的审查流程转变成专利, 在市场发挥效益的同时, 也对专利权的保护和运用起到提升作用。

四、新形势下关于提高专利审查能力,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路径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 我国要走创新引领发展的道路, 对专利审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立足本国国情, 制定切实可行的提高专利审查能力的措施路径,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促进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 建立健全专利审查服务供给机制

我国目前已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 但还不是专利强国, 应建立健全专利审查服务体制机制以满足创新主体对专利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积极转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同时, 尊重并发挥市场机制在知识产权创新中的作用, 利用申请和维持费用作为杠杆, 剔除质量不高的申请, 引导专利申请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培育社会服务力量, 形成中介服务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多方参与的专利审查服务供给机制, 使专利审查的服务能力尽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不同创新主体的需求。此外, 强化专利审查政策与国家经济、科技、贸易等政策的深度融合, 协调发展。

2. 加快提升专利审查能力水平

合理调配审查资源, 建立并完善灵活高效的审查方式, 不断优化和调整审查流程, 不断提高专利审批能力, 尝试运用系统数据自动对比等手段实现部分代替人工审查的智能化审查模式。建立和完善审查业务指导体系, 实现优质高效审查。加大对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巡回审查工作, 电子申请推广专项工作等的全面推广, 有效发挥专利审查向前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向后促进专利市场价值实现的双向传导作用。

3. 加强专利审查业务交流与对外服务水平

完善和创新审查业务指导体系, 加快形成质量保障、业务指导与培训的联动机制, 完善审查会晤制度, 加强申请人对审查意见和政策的理解, 也有利于审查员对技术的理解。加强同产业技术专家、相关技术人员在专利审查工作中的参与度, 增强对技术方案的理解和判断, 在重点或核心技术领域培养较强的技术敏感度, 保护我国创新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国家利益。鼓励和支持地方审查协作中心建立以专利审议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审议机制, 加强地方知识产权局与创新主体之间的检索交流, 帮助申请人提高信息检索水平, 加强地方审协对企业点对点的专利审查与信息服务, 协助提升企业的专利撰写能力。

4. 完善专利审查人才队伍建设

审查员的综合能力是专利审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不断地加强专利审查人才队伍建设, 才能为提高专利审查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加强统筹规划, 深化能力建设, 创新培养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扩充专利审查员的技术培训项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稳步推进专业技术知识更新, 尤其是重点核心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新, 促进国际培训与交流, 帮助审查员紧跟各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和业务指导体系, 优化人才队伍管理模式, 着力加强审查员的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加强专利审查文化的建设, 树立和增强审查员的责任感与荣誉意识。此外, 针对审查质量问题, 适时举办巡回讲座等方式宣讲改进措施, 加强对公众的培训和延伸服务。

五、结语

重视提高专利审查能力, 一方面, 应当遵循专利审查工作自身的基本规律, 把推进专利审查工作放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大背景下, 稳步推进;另一方面, 还要遵循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立足现实国情, 整合专利审查服务资源, 做到提高专利审查工作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白若鸽, 章放, 王子元.论推动专利审查服务于创新发展[J].科技风, 2011:49-52.

[2]张汉国.对现阶段专利审查工作的基本分析[J].知识产权, 2014 (5) :76-83.

快乐识字 发展能力 篇10

关键词:识字,快乐,兴趣,能力

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会知识, 进而形成一种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各种学习能力, 才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而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便是其中之一。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要会写2500左右常用汉字。记忆这些汉字, 首先字形就是一个难点。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结合他们年龄的特点, 启迪智慧, 培养创新能力, 并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汉字。我在识字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顺口溜, 数部件

有些汉字笔画比较多, 学生往往会大体上明白, 而真写出来, 就会顾此失彼或是移花接木创造出一个新字来。对于这样的字要强化学生的记忆, 做到各个部件不丢、不错、位置准确。采用把这个字的各个部分编成顺口溜的形式, 来让学生记忆字形。

如, 学习“攀”字时, 这样教给学生:攀, 林里两个叉, 大手爬上来;书写要注意, 不能太宽, 别太长。前半句说出了字形、字义。在书写这个字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些同学边读顺口溜, 边做出攀登的动作。可见学生通过这一句话, 真正理解了这个词语。这要比教师按照字典上循规蹈矩的讲解具体、生动、更易于理解。后半句提出了注意事项, 这和教师反复强调间架结构相比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 便会想起顺口溜, 自然会想起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有了这种自主意识, 当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通过这种方法, 学生不再惧怕笔画繁琐的字, 而且通过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对汉字的兴趣。因为连这么难的字, 他们都能准确、轻松地记忆。这样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二、联系实际, 讲故事

有些汉字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 对字的理解容易形成定式化, 甚至很难纠正过来。所以联系学生身边的事, 使之形象化, 加深理解, 形成记忆, 也就是把一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成一段生动的小故事。如, “叔”字, 教师一边讲故事, 一边写出这个字:我的爸爸在家是老大, 所以他在上边 (写上) 。爸爸的弟弟比他小 (写小) , 所以在下边, 这样奶奶又多了一个儿子 (写又) 。“这个人是谁啊?”学生答:“是叔叔。”通过这个故事, 学生不仅学会了生字, 还清楚了爸爸、叔叔、奶奶这些经常接触到的人之间的关系。把这个字变成了一个场景, 变直观为形象, 化枯燥为情趣。还明白了这个常用字的真正意义。这种方法学生字, 学生不是单调的学一个字, 而是融入生活, 从现实的角度, 体味完生活中的现实经历, 反过来再学。这样更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 不仅学会生字, 还发展了形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相同部件, 归类识字

汉字具有表意功能。他的创造来源于实际, 来源于生活, 所以许多字的一部分是相同的, 只是通过表意的形旁来区分其含义, 从而记住字形。

如, 学习“挑”时, 问学生:“和挑的右半面相同的字还有哪些?”学生答:“桃、逃”。“怎样区分记忆这些字?”学生马上想到:他们的右半边相同, 根据部首区分。挑东西要用手, “挑”是提手旁。桃树是树木, “桃”是木字旁。逃跑要走路, “逃”是走之旁。还有哪些字可以这样记?学生立刻开动脑筋, 举出借、错、猎、烧、浇、晓等。

这种方法学习新字, 既复习了熟字, 区别了形近字, 又准确地记忆了新字。最主要的是抓住汉字构字时的独特之处, 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教学当中。通过学习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 得出答案又反馈到学习中, 形成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可谓识字教学的好办法。

四、画龙点睛, 抓住重点

汉字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 稍不注意就会多一笔、少一笔、换一笔, 写出错别字。但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 找出易错点, 加以点化, 这个难点自然迎刃而解。

如, 学习衣钩的“钩”时, 学生容易把“勾”混淆成“勺、句”。这时提醒学生:衣钩是要挂衣服的, 必须把“衣钩”写出来, 即“厶”。不能写出“点”或“口”。容易丢掉的笔顺, 如, “器”最后的一笔点。这样提醒学生:机器的零件很多, 要一一安装好。最好别忘了还有一个螺丝要拧上。然后把这一笔用红笔写上, 引起学生注意。还有习惯性多加一笔, 如, “奶”字经常写成“”。在学习这个字时告诉学生:奶奶老了, 所以不梳辫子。把这一笔“丶”拿掉。

这样就抓住难点, 通过引导, 防患于未然。另外, 通过学习一些类似的容易出错的字, 让学生讲出识记难点, 记忆方法, 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增强了学好汉字的自信心。

五、边学边演, 形象直观

汉字有很强的写意性。所以引导学生学习汉字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可以减少机械记忆, 增强理解性和创造性记忆。因此, 在指导学生记字形、懂字义时, 还可以辅以动作。如, “休”字, 让学生做一做, 人靠在树木旁边在干什么?学生说:“在休息。”所以休是一个单人旁加一个木字组成。又如, 日光为晃, 古木为枯, 田力为男等都是在会意的基础上来识字形、解字义的。通过直观演示, 理解了这些词语, 所以书写时, 就能达到准确无误。经常这样启发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自然就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六、启迪智慧, 培养能力

在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 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会识字方法, 形成识字能力, 以便独立学习。

在教学中, 我经常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 然后交流方法。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字形, 大胆想象, 把一个个字用各种方法表现出来。如, 学习“雷”字时, 学生就会想出许多方法。有的猜字谜:上边往下掉, 下面正需要, 两个在一起大喊又大叫。还有的会字义:天上下雨, 落在田地里, 下雨时会打雷。还有的讲故事:我上学时, 下雨了, 落在田里的小苗上, 快到学校时打了一个雷。另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和人的动作有关的有提手旁;和人穿着有关的有衣字旁;和人身体有关的有月字旁等。学生学会了方法, 掌握了规律, 并运用到学习中, 提高了能力, 增加了兴趣。

在这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又喜闻乐见的识字形式中, 他们学起来感到轻松愉快。从中不但能很好地激发想象力, 使每个学生的天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而且识字兴趣、联想、创新、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调动了他们内在的潜质, 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在识字教学中, 学生尝到了作为一个创造者的快乐, 成功的喜悦。所以, 快乐识字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篇11

一、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感性认识,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丰富了幼儿的语言。

例如:春天,学校菜园开始习秧、种菜,我带孩子们来到菜地,让他们松土、选种、种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講,还特意多选几粒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他们观察得很仔细,兴趣很浓,而且议论纷纷,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语言更加丰富了。

二、培养兴趣,在优美的韵律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儿歌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语言范例,因其语言生动,节奏鲜明,韵律优美,富有情趣,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文学样式。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记忆朗朗上口的儿歌,再加上动作,更加丰富幼儿的语言。

如,在学习《大雁飞飞》时,我让学生观察大雁的外形特征和大雁飞行时的特点,让学生说,然后我再教儿歌,这样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记忆深刻,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在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所以我认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学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我让孩子们用撕、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孩子们边演边讲,教室里面其乐融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四、指导鼓励,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食粮,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

如:我在教《刺猬树》这组图话时,我先让孩子们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一),看(二)……接着让他们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孩子们看图中的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述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多鼓励:“没关系,继续说吧!……讲得不错,有进步。”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敢说、想说,经过练习,孩子们一定就会说了。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去引导,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12

学生的思维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好学爱问,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的感觉迟钝,思路呆板,想象贫乏。除了一些生理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是否经常受到思维训练,是否形成了一般的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学生学习语言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密切结合语言训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思维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一、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我们经常可以碰到一些学生语无伦次,文句不连贯,缺乏条理性。倒不是他们没有想说好、写通的良好愿望,而是思维太混乱。一个正常的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人类思维的成果,依靠语言的帮助才得以巩固和发展。语言又是思维的表现。语言和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对小学生而言,思维训练主要通过语言训练来进行。这种训练,首先要从思维的条理性着手。

思维的条理性,实际上就是逻辑训练,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句、段、篇的训练。它渗透在各种语文基础训练中,交叉地、螺旋形上升地进行,而且要在学生一上学就开始进行。较早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同时起步、同时发展。从看图学词学句起就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一句完整的话,懂得一些“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等最基本的主谓句式;懂得一些简单的词序,如:“我”“爱”“爸爸”共三个词。按“谁怎么样”使词与词之间发生某种联系,就构成了句子,表达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意思。然后在一些基本的主干句上再练习加上“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等修饰成分,使他们逐渐学会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明白。一年级的孩子还能理解一些类似“有……有……还有……”“先……后……”“因为……所以……”“……可是……”等复句句式。如《苹果落地》中的“原因”一词就较为抽象。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苹果向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师:对!这就是苹果向下落的原因。平时我们说原因的时候要用到哪个词?

生:因为。

师:是呀,是因为什么什么的,就是表示原因,而常跟它连在一起的另一部分就是结果。

师:(取出“地球有吸引力”的卡片)刚才说它表示苹果向下落的什么?

生:表示苹果向下落的原因。

师:(取出“苹果向下落”的卡片)它表示什么?

生:结果。

师:现在谁会用“因为……所以……”连起来说句话?

生: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所以苹果向下落。

师:谁会先说结果再说原因?

生:苹果所以向下落,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生:苹果向下落的原因是地球有吸引力。

……

这样,我没有挑明该句是因果关系,课文中的原句也没有用“因为……所以……”的关联词语,但在他们的动脑动口中,找出了句子中存在着的因果关系,自己能用关联词语表示出来,还从语言的运用中了解了“原因”这个词。在低年级学生中经常进行词语搭配、组句、运用关联词语等练习,让他们理清词与词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指导学生从联系中认识事物、发展思维。

段常常是篇的“雏形”。有头有尾,有中心思想。所以,段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弄懂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读懂一段话,或写通、说好一段条理清楚的话。为了使一年级的学生能按“先……再……接着……最后……”的先后次序说一段话,我让学生动手制作“祝贺妈妈三八妇女节快乐”的节日纪念片,要求他们一边制作,一边记住制作过程: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接着画什么?最后还写上什么?全部完成后,用自己的话把过程说一说。因为这种训练能把学生大脑内部的思路顺序“显现”出来,并且变成他们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动作顺序。又如《小山羊》每个自然段的句式几乎相似,均按“小山羊和谁做朋友”“谁请小山羊吃什么”“小山羊怎么说”构段。在理解这个结构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按上述次序说一段话。有了课文这个“例子”,他们不觉困难,纷纷说了:“小山羊和长颈鹿做朋友。长颈鹿请小山羊吃树叶。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树叶。’”“小山羊和小熊猫做朋友。小熊猫请小山羊吃竹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竹子。”有的说小猴请小山羊吃桃子;有的说小象请小山羊吃香蕉;有的说小蜜蜂请小山羊吃花粉;还有的说小白兔请小山羊吃青菜……尽管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说法不一,但思路对、语句通,同时还加深了“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这方面的知识。日后,随着段的训练加强,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总—分”“分—总”“总—分—总”“按时间先后”“按不同方位”等段落结构、逻辑顺序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每篇文章是作者按照认识和表述客观事物时的思路展开的,是作者思维条理性的外在表现。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结构层次可以使他们把握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蜜蜂引路》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找”字展开。先交待了列宁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段重点叙述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可组织学生细细体味:列宁去找养蜂人为什么要注意蜜蜂?为什么要观察采了蜜的蜜蜂往哪儿飞?园子和养蜂人有什么联系?这样想正确吗?哪个词能告诉我们列宁的分析非常正确?最后问: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在理解了整篇课文的意思后,让每个学生画个简易图,标出“莫斯科”“小山”“列宁的住处”“路边的花丛”“园子”“园子旁边的小房子”等方位,形象地看出列宁怎样依靠细心观察,怎样根据事物的联系正确地推理从而找到了养蜂人。这样在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事物的联系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学习给课文编提纲。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列成如下简要的提纲:

(1)我爱故乡的杨梅。

(2)我爱故乡的杨梅树。

(3)我爱故乡的杨梅果。

这份提纲突出了“我爱故乡”的思想感情,中心明确。如能编一份详细的提纲,条理更清楚,如:

(1)总起——我爱故乡的杨梅。

(2)分述——我爱故乡的杨梅树。

树:吮吸甘露

叶:雨雾中欢笑

(3)分述——我爱故乡的杨梅果。

(总)果实:惹人喜爱

(分)形状:圆圆的遍身小刺→渐软渐平

(分)颜色:淡红→深红→像黑的

(分)滋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提纲中很能看出作者围绕中心,层次分明地叙述。这种编提纲训练有助于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结构,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怎样根据中心安排材料、确定详略,以作为自己作文时布局谋篇的借鉴。有时还可作变更结构顺序的练习,即把倒叙、插叙的文章变为顺叙;或把顺叙的文章变为倒叙、插叙;或改换空间顺序等,力求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条理性、逻辑性。

二、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一般来说,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现象,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小学生思维活动的通病。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通过思维活动,使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出现飞跃。为了实现这个飞跃,就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增强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一)综合—分析—综合

学生认识事物一般需要经历“综合一分析一综合”的思维过程。第一个综合是对事物全貌的初步认识;分析是对整体各部分的深入了解;第二个综合是对事物经过分析后的整体的理性认识。为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可按“整体一部分—整体”的次序来组织教学过程,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获得。如《兄弟便是朱德》教学过程大致如下:先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这是对课文整体感知后获得的最初认识,是利用他们的直觉思维而得到的一个初级的综合印象。当然,此阶段的认识是肤浅的,有的甚至是朦胧的、模糊的,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它对分析文章的各个部分起着引导作用。紧接着就围绕着这个认识,教师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段深入学习课文:“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中国是个怎样的社会?”把发生的事放到当时当地的环境中去考虑。”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解放了的龙岩人民想看看朱德军长?”让学生读读第二段第一小节,结合学习“水泄不通”“交头接耳”等词语。“为什么龙岩人民是那么急切地期待见到这位朱军长?”从读读议议第一段中体会出朱德军长率领的军队英勇善战、威名远震,使豪绅地主个个哭丧着脸,使平民百姓人人扬眉吐气。结合学习“耀武扬威”等词。“可是这位军长如同普通一兵早已来到会场等候多时。在群众的议论声中,他站了起来。此时,人们看到的是怎样一位军长?”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学习“身材魁伟”“炯炯有神”等词语,并引导学生从他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朱军长的威武、朴素、稳重且平易近人的优秀品质。“事后乡亲们有哪些说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此分析抓住了“朱德军长率兵攻打龙岩,参加群众大会,深受群众拥护”的整体认识,按“老百姓想见——为什么想见——见到怎样一个人——见到后的议论”来读懂课文。这是引向理性认识的通途。最后要求学生回顾全文考虑:“为什么说就像他们在朱德军长身边待过多少年似的?”“本文告诉我们什么?”由于有了第二阶段分析的基础,这时,他们能概括出“朱德军长用兵如神,威名远震,朴实可亲,平易近人,与百姓亲如兄弟;人民群众对朱德军长无限敬仰和爱戴”的中心思想,从而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这里,把段落层次的理解、字词的掌握、阅读基本功的训练统一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既使教材变得有探索的价值,又使学生的思维顺着“综合—分析—综合”的认识规律不断深化,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比较、归类

比较是把事物进行对比,区别其异同,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比较是使思维深刻化的重要手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和“思维”。形近字只有通过比较,才不至于混淆不清;词语、句子通过比较,才能掌握它的确切、深刻的含义。《机器羊》中讲到机器羊见了狼就“叫”就“跑”,普通羊见了狼也“叫”也“跑”。从字面上看是同一个“叫”和“跑”,可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什么不同的意思呢?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机器羊是因为发现了狼而大叫一声,并向狼“跑”去,这个“跑”是“勇敢地迎上去”的意思。普通羊是因为害怕狼而乱叫,并拼命跑,这个“跑”应理解为“逃跑”。从一一比较中,学生明白了:尽管它们外形相似,然而其实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可以比较,就是整篇课文分析是也常以比较为线索逐层深入。《会摇尾巴的狼》中的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对话中隐含着两条线索:即狼的“暴露过程”和老山羊的“识破过程”。我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中逐条理顺,不只把两个过程“显现”出来,而且把狼和老山羊的本质揭示出来。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狼以“欺骗、伪装”到最后暴露的过程也是老山羊从外貌上怀疑到本质上认清的过程。上下比较,从而使学生对狼的本性有了完整的认识,对老山羊的富有经验和警惕性有了全面的了解。总结课文时,学生纷纷提出要把“会摇尾巴的狼”改成“会耍花招的狼”,或“会欺骗的狼”,或“会伪装的狼”,或“会花言巧语的狼”等。有的也说:“以后我们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要从表面中看出他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和做。”有的还说:“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就能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显然,他们在认识上已提高了一步。

归类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依照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划分。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总是有种可属、有类可归的。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归类练习,最常见的是词语归类。二年级的集中识字教材及基础训练就有此项内容。集中识字中有好几课是分类进行的,如水果、蔬菜、生活用具、文具、花草、昆虫、鸟类、兽类、人物动作、游戏活动等,有助于学生边识字、边了解它们的共同特征,并掌握一些上面列举的“术语”。因为低年级学生概括能力差,口语中又缺乏此类语言,他们把“水产”称“水里的”,把“家禽”称“家里养的”,把“粮食作物”称“田里种的”,这显然不确切。所以在进行分类集中识字的时候,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原则上,需要他们适当掌握一些术语,以便学习按标准划分。如第四册基础训练4第六题,圆圈内画有15只动物,要学生辨认并把它分成四类写下来。在分类以前,他们要首先逐个分析、比较这些动物的形状、作用和习性,再考虑哪几样动物的特征是相同的,属于一类。鸡、鸭、鹅是人们驯养的鸟类,属于“家禽”。马、牛、羊、猪是人们驯养的兽类,属于“家畜”。蚊子、苍蝇、蝴蝶、飞蛾等属于昆虫类。麻雀、大雁、白头翁属于飞禽类。为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熟练地把握分类标准,养成分析、比较的习惯,按刚才的标准分类后,还可以进一步问学生:如果不是分为四类,还可怎么分?思考结果,学生会把“家禽”和“飞禽”合并一类,按禽类、兽类、虫类分成三类。教材中还安排鉴别分类的内容,在属于一类的几项事物中夹杂着个别不属于此类的事物。如第四册基础训练1第三题:

(1)铅笔毛笔书包粉笔

(2)电灯电话电视机水电站

(3)屋子桌子椅子木床

要把不属于同一类事物的“粉笔”“水电站”“屋子”挑出来并说明原因,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随着归类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扩大运用范围。如在写作训练时,将获得的材料进行归类,使之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比如布置他们观察一次体育比赛,把周围同学的表情、神态分成几类,再分别写一段话。又如听了一个模范人物的报告后,将事例分门别类地整理,然后抓住一两个特点重点记叙,从而给人以较深的启发。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事物,分辨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会停留在表面、具体的形象上。

(三)具体一概括—具体

抽象思维必须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遵循“具体——概括——具体”的思维训练方法,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得到发展。第一个“具体”是指对课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的感受,然后进行边分析、边综合,“概括”出这些语言材料所要说明的意思。“概括”离不开具体。对一些语句的确切含义,小节的大意,段落层次的安排,全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归纳,都需从课文的语言形式出发。讲具体时又离不开概括,否则,形象思维上升不到抽象思维。第二个“具体”是指概括出抽象的道理之后,再回到生活中去,用于指导实践,并且用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加深认识。很多课文的教学都能这样安排。特别是寓言、童话、神话、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等,往往寓有深刻的道理,更为思维的深刻性训练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机会。如分析寓言《拔苗助长》时,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巴望”是什么意思?农夫巴望什么?他的这种想法可以吗?为什么他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好像”是什么意思?结合此段中“天天到田边去看”“一天、两天、三天”“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等词句突出农夫急于求成的心情,边概括出第一段段意:古时候的一个农夫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他终于想出了什么办法?读读议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一边喘气一边说”等词句概括出第二段段意:他拔高了禾苗想助其生长。结果怎么样呢?从事情的结果概括出第三段段意: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有了这个概括基础,还需进一步引导:禾苗怎么会都枯死了?学生们的一致意见是:错在拔苗助长。还认为“苗”的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用“拔”的形式“助”其生长,结果是促成了它的死亡。我再问:“《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此时,他们已能概括出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但是,学生从文章中学到的道理,不能只限于书本知识,要及时地迁移到实践中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加深对道理的理解,进入第二个“具体”阶段。我紧接着问:“生活中有过拔苗助长的事吗?”“既然没有这种真事,可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事呢?有没有不顾事情的本身规律,而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呢?”稍稍思索后,他们谈开了:“有的。我邻居家的一位阿姨巴望自己的宝宝日长夜长,尽给吃高级营养品,什么巧克力、麦乳精,什么稚儿灵,可宝宝瘦得像小猴,体质很弱。这位阿姨不知道孩子发育需要多种营养,而且还有他自己的生长规律。”“我爸爸见我成绩不好,要我早上一起来就读书,中午吃了饭抄生字新词,晚上完成了学校作业还要做他的附加题。弄得我一天到晚昏头昏脑,成绩却提不高。我认为他太急于求成了。”……如此,从具体的、形象的语言中,有层次地进行综合、概括,再以生活中的事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学生能找到规律,学到方法,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正如列宁所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现实的辩证的途径。”

三、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它不拘泥于某种思维方式,不固守一孔之见,能根据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放开思路,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改变角度的能力,从而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鼓励提问质疑

思维从问题始。有疑而问便是求知。学生发现了问题,力求解决它,也使思维受到了锻炼。其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广,思维也越趋灵活。由于小学生单纯、上进心强,要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爱问的热情,逐步引导他们“善问”。刚开始,他们的问题只限于哪个词语不懂,哪个句子不明白,范围小,问题浅,有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对此,我不允许学生对提问的同学有耻笑、不屑一顾的情绪,而是组织学生认真地一一作答,并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在时间安排上,有课前问,课后问,也安排了课中问。在方法上,指导他们从词语的比较运用上,从句子的深刻理解上,从段落层次的关系上,从表现手法的精度上,抓住本质的东西来思考。学《小交通员》第三段时,特意安排在分析前让他们提出疑问。学生提出了“立安明明到十七号,为什么说到十八号取豆腐钱”“立安趁势退了出来,这个‘势’指什么”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抓住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立安的“机智”“随机应变”能给他们较深的印象。又如:学《景阳冈》时,提出:“文章主要写打虎,为什么用较大的篇幅写饮酒?”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提出:“《草原》一课以美好的环境衬托了汉蒙民族之间的美好感情。这一课写纤夫生活的悲惨,为什么要把伏尔加河的景色写得这么美?”……此类问题的提出说明他们在”善于提问”方面有了进步。随着质疑水平的提高,他们阅读时能仔细推敲,查看其中有无失误之处。《跳水》中有这样一句:“所有的人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一个学生提出:“这是病句。‘所有的人’应该包括那个孩子。我认为应该这样改:除了这个孩子苦笑不得以外,别的人都笑了起来。”显然,这个孩子的改动和理由是可取的。

(二)开阔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地运用求同思维,这是必要的。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按常规寻求一个能正确地解决疑问和难题的思维方式,但不能只是求同,要开阔思路,摆脱束缚,从新的角度思考,提出新的见解。教学时要及时提出一些开阔思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例如:《乌鸦喝水》一课分析后,学生感到乌鸦很聪明,通过观察积极动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喝到了水。而且还懂得了往瓶子里放石头水会升高的道理,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问:这个办法好吗?他们异口同声:好!为了激起他们积极思考,克服静观地看待问题,我选择了相反的角度问:“可是这个办法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学生思考后,列举了“用小石头使水位升高”的一些缺陷:“把石子扔到水里,水就脏极了。”“弄得不好,小石子卡在瓶口下不去、出不来,乌鸦就喝不着水了。”……我紧追不舍:“你有什么好办法?”“用管子吸。”“用嘴塞住瓶口喝。”“用两只翅膀抱着喝。”“把瓶子斜过来喝。”等等。当学生提出多种思路和方法时,我要他们从中比较、选择最好的办法,找到“最佳”方案。一个学生说:“乌鸦的办法最好,书上说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不用去找,只要一个个放进去就喝着水了。”另一个学生马上争辩道:“如果旁边有根细管子,就算我的办法最好。”很快又有一个反驳:“如果没有管子呢?我的办法是用翅膀抱住瓶子斜着放,就喝着水了。”一个学生不经邀请站起来说:“书上说‘里边的水也不多’所以斜着瓶子不一定能喝到水。我的办法是乌鸦用长长的嘴塞进瓶口,往上一翘。乌鸦可以喝个痛快。”……事情往往是这样:换一个角度思考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就在这种互相激励、争论的连锁反应中,他们会找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好方案,同时又享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此外,给学生留的作业要注意多样性、灵活性。考虑答案时,不仅要看答得是否对,而且要看解答的内容和方法是否与众不同。还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开展课外阅读,利用“思维之角”“语文兴趣题”等专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思维有“练武”之地。

综上所述,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可以训练的,也只有在训练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上面提到的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灵活性,只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但却为今后思维向高层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抓住了思维条理性、深刻性、灵活性的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创造意识也会因此而与日俱增。

上一篇:电能表检定装置下一篇:产业投资的颠覆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