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发展

2024-08-04

教师能力发展(共8篇)

教师能力发展 篇1

优秀教师有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中心稿)

437400湖北通城关刀中学潘广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工作重心是“传道、授业、解惑”,评价的标准是学生的发展程度。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发展,并且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好教师。

首先,他有深刻的洞察力。他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并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洞察力对一个教师具有特殊的要求,既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发现学生,也不能一成不变的去判断学生。他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甚至是耐心的等待,就像一个园丁等待花朵含苞欲放。

其次,他有巨大的亲和力。他能够不经意的就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坦率地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沟通。亲其师,信其道。亲和力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桥梁,亲和力不够,会引发学生的怀疑心,严重还会引发矛盾和对抗。

第三,他有卓越的发展力。他能够富有成效的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他不但能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潜能,而且能激发学生发展自己潜能的欲望,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还能够提供“妙药良方”,引导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彼岸。

第四,他以身作则,不断的进行自我发展。他也许不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标本,但是他一定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不懈的前行者。他始终是一个领跑者,虽然最终跑不过他的学生们,学生却能够从他不折不挠的努力里获得鞭策、鼓舞和力量。

教师能力发展 篇2

1. 明确和掌握教师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这是培养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依据和标准。口头语言表达要有正确性、准确性、思想教育性、连贯性、简洁性、逻辑性、通俗性、形象性、趣味性、情感性、实用性、启发性、新颖性、清晰性、差异性、道德性; 体态语言表达要用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来辅助口头语言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板书语言要正确、清晰、美观、精练概括、周密、布局合理、有条理、重点突出、详略有度; 作业批语要明确,要多表扬和激励,要把教师的关爱融入批语中,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写在批语中。

2. 认真学习有助于高水平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知识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所以要想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认真学习有助于高水平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知识。1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课程标准。这样可使工作语言带有目的性。2要认真学习语法知识、语言艺术、板书学、美学、表演学、逻辑学。这样可使工作语言具有正确性、准确性、连贯性、清晰性、形象性、逻辑性。3要认真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这样可使工作语言具有道德性。4要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知道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和教育规律后,可使工作语言具有通俗性、形象性、趣味性、实 用性、启发性、差异性。5要多读现代教育类杂志和多看新闻。这样可使工作语言具有新颖性、启发性。6要认真备课,找出教材重点和难点,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这样可使工作语言具有正确性、简洁性。7要学习和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只有知识渊博,才能出口成章、口若悬河、风趣幽默。8要向所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取人之长,避己之短。

3. 热爱教育事业

这是具有高水平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条件。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认真钻研和学习教育教学语言艺术,才能锲而不舍地去实现和达到伟大的目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教学语言才能注入活力、显示出生机,讲起课来才会神采飞扬,甚至手舞足蹈; 否则,就难免生硬呆板、黯然失色、平平淡淡。

4. 勤练苦练

实践证明,想要掌握某种技能必须经常不断地练习。所以,教师要想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勤练苦练。

5. 多参加有利于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和提高的活动

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促进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实践活动。

6. 学校要把教育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中

考核是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考核能触及教师的自尊需要,教师为了维护其自尊心会朝着考核提出的要求而奋斗。

7. 有学生意识

教育教学语言水平的优劣用什么来检验呢? 不能孤立地看它是否“科学”、是否“艺术”,更要看它是否易于和乐于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语言一定要有学生意识,才是高水平的教学语言。

8. 以教材为依据

教师能力发展 篇3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型;产学研合作

高等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指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应该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七部委曾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就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专门提出了具体措施。但就目前来看,这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薄弱环节,我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难以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有内部与外部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旧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的束缚等等。但是,认真反省起来,我国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与水平整体不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除了要认真落实上述《若干意见》提出的相应举措外,还必须同时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身上,把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加快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既有高超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我们的教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青年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丰富的实践经历,讲授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案例背景。这种现象是我国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基本现状。审视起来,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1. 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缺失

传统上,我国的高等教育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教育为主,培养模式一直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为顺应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我们提出了加快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并一直致力于强化实践育人的工作。但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在人才培养上,还一直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的关系。在教学管理上,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各类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考核,远不如理论教学那样严格规范。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训。这直接导致了教师实践能力与实践教育能力的缺失和不足。从教师个体来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虽然也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对实践教学还远不像理论教学那样重视,仍固守着单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加之他们本身接受的就是传统培养模式下的职前教育,实践能力先天不足,而职后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2. 多年来教师队伍建设上的结构性缺失

一是实践教学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举办高等工程教育的院校和一些应用型较强的学科,本该有相当数量的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但事实上,实验技术人员老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梯队不合理等现象是这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具有行业背景的院校以及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具有专业从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二是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合理。传统上的教师职后培训,几乎都是到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大学学习进修,而很少到有关企业、工程部门或研究机构从事产品研发、参与工程项目等实际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的。这势必造成了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只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从而不能胜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三是教师的任用问题。由于现行人事制度和办学自主权的限制,高校基本不可能从有关企事业单位引进或长期聘用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富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其他行业人才来校工作。

3. 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政策机制缺失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的实践性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受到政府、社会和高校的热议和重视。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也成为高校普遍关注的话题,它们大都出台了一些规定,制定了一些措施,以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但是,我们注意到,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只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迫使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政策机制。一是缺乏原始的导向机制。在职称评定上,各级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只强调学术水平,只要求论文、科研项目和成果,没有衡量其实践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条件要求。这就使得教师失去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压力和动力。二是缺乏激励机制。一直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很少反映他们在项目推广、成果转化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业绩,挫伤了他们投身实践的积极性。在工作量和计酬上,往往存在着理论课和实践性教学待遇不一样的现象,也使得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总之,由于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和培养的政策机制,就使得广大教师热衷于理论,而无心于实践,科研选题上往往也较少考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纸上谈兵的多,具有实用价值的少。取得成果后往往就束之高阁,转化率很低,很难用于生产实际。

二、推进我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不但是高校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需求,而且也是由高等教育大国转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认真研究,共同解决好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时代性课题。

1. 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意识

多年来,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高等教育界,几次广泛地开展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大讨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看来,重理论轻实践依然是深化实践育人的思想障碍。所以,全面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依然需要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这就要求从教育管理部门到高校以至教师本人,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强调“实践与应用”对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作用,把实践教学放到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课题作为科研的重点对象,把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要首先转变 “应用型”低于“学术型”、专业学位低于学科学位等一系列错误观念。要尽快建立起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实行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尤其是广大地方院校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切实担当起为地方培养大批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切实成为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次,高校应进一步明确符合各自办学定位的实践教育内涵、标准和要求,把实践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更应以培养应用型甚至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以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努力办出应有的水平和特色来。高教理论界应深入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积极引导高校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在推进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中,有效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广大教师则更应该树立强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头脑,使自身的思想观念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参与实践作为自身工作需求,把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作为专业自主发展的自觉行动。

2. 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培训机制

长期以来,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普遍忽视了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也普遍缺乏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培训的内容。近几年,高校相继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CPD或CFD),也只针对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较少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实际上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重新界定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必须把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研究制定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和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并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要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确立科学的培训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办法,制定有力的政策保障,切实把规划落实到实处。在培养培训方式上,要力戒一刀切,避免形式化,注重实效性。通过分层次分类别、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或渠道扎实开展工作。分层次,就是对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安排不同的实践工作岗位。如刚入职的助教,可让他们到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工科专业则可安排他们进实习工厂(车间)跟班。对于讲师,可组织他们在技术或管理岗位挂职工作或学习。而对于高级职称者,可设法让他们在高级技术或管理岗位参与研发或决策。分类别,就是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安排教师深入第一线从事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如工科专业教师可进入工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科研院所,通过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一些理科专业教师也可到科研部门或企业参与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通过真题真做,一方面可利用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人文社科等专业的教师,也要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科研调研、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相关文化领域改革和建设、参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等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对医学类专业,则必须安排他们定期到医院临床实践。而对于教师教育专业,应要求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教学论教师把中小学、幼儿园作为长期联系点进行教学实践,熟悉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情况,使他们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专家。特别是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高校一定要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师化”。

诚然,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学校加强组织管理,统筹安排协调,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人负责;各院(系)作为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在学校规划的指导下,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寻求产学研合作对象,认真落实本单位的教师实践能力发展规划,确保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顺利推进。

3. 建立实践基地,选聘兼职教师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办学经验表明,建立和学科专业对接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而产学研合作教育又是高质量开展实践教学、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一方面必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必须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加强与驻地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地方相关行业部门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互惠互利的、有效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机制,从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保证。

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从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高校要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一批富有实践经验和一定从教能力的专家进校做兼职教师。通过“工程师进课堂”、“企业家进课堂”、“法官进课堂”等形式丰富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这样做,一方面可给学校带来行业第一线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师了解行业实际,熟悉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从而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推进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保障

要想加大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全面实现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任务,还必须出台配套的政策与制度。通过有效的保障机制,有力推进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

1. 改革现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上普遍存在的“一刀切”、“大一统”、“学术化”等弊端,在职称评审上也应分类指导,分类要求。一是各类高校各级教师职称的任职条件都应有相应岗位实践能力与水平的明确要求,将是否承担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有相应岗位实践实习经历以及参与产学研合作等情况作为评审的必要条件;二是对一些学科和专业要增加考察其实践创新能力与水平的应用型成果要求;三是建立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称评审体系和办法,以促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实现教师队伍的“双师化”。总之,通过评审条件的政策导向,引导教师不断提升实践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2. 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和参与实践能力培训的考核。如在年度考核中,增加承担实验实训、指导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定性和定量考核内容;对任期内没有完成规定的实践教学任务,未参加规定的实践培训项目的教师,视情节以缓聘或高职低聘。建立与科研、教学成果同等的奖励制度,对于在实践教学活动、产学研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取得重要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大力表彰奖励。同时在工作量考核和酬金待遇方面,也要在制度上予以保证,鼓励教师主动参加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愿意下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

3. 出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

企业普遍不愿意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向来是学校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难题。对此政府应当采取可能的行政干预或政策支持,如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从而帮助高校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产学研合作往往是学校“一头热”的情况下,政府和立法部门也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制定相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建立产学研合作促进法等,通过立法来促使产学研各方主动联姻,促使各方履行义务,使产学研合作真正成为各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博. 论提高工科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89-90.

[2] 曾永卫,张亮峰. 产学院合作教育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3):39-40.

[3] 李春燕. 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23-25.

[4] 居里锴,徐建成. “大工程观”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8-70.

教师能力发展 篇4

“推进长安经济社会双转型,保证长安今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基础。加快长安教育的发展,实现创建教育品牌的目标,教师是关键。”这充分表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镇各中小学从实际出发,从2004年开始,就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的提高师资能力建设工程。

一、创新思路,策略鲜明,方向明确

自2004年制定《长安镇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我镇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教师本科化的预期目标。为了继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锻炼、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为教育发展增创人才资源的新优势,我镇科教办领导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结合长安实际,创造性地提出阶段性新目标、新思路,确定了2007年的教育思路和主题: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和实施“一校一品牌,一园一特色”。今年制订了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出台了“打造名师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工作规划。教办领导的这一创新工作思路,为我镇各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开展明确了方向,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领导重视,制度保障,措施到位

在这一工作思路的指引下,我镇各中小学校的领导把努力塑造名师、加速培养学科带头人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师资能力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校制定了校本培训的管理、学习、考核、奖惩制度等。

如锦厦小学制订了名师评比条例,从“职业道德要求、教育观念、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识水平”五个方面评选出学校名师。

上沙中山小学将师资能力建设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并实行了“四挂钩”制,即: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情况与教研组考核挂钩、与教师评聘职称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与教育教学评优挂钩。

新安小学、厦岗小学、中心小学等也制订了《开展教师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教师能力建设。将教师的参培情况和教师奖金挂钩,并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师资能力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校制定了校本培训的管理、学习、考核、奖惩制度等。

如锦厦小学制订了名师评比条例,从“职业道德要求、教育观念、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识水平”五个方面评选出学校名师。

上沙中山小学将师资能力建设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并实行了“四挂钩”制,即: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情况与教研组考核挂钩、与教师评聘职称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与教育教学评优挂钩。

新安小学、厦岗小学、中心小学等也制订了《开展教师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教师能力建设。将教师的参培情况和教师奖金挂钩,并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搭建平台,加强培训,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二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了“五六八”工程,走内涵发展之路。“五六八”工程即:“五项基本功”口语表达、三笔字、简笔画、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组织教育活动能力。“六项课堂教学技能”:导课、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练习设计。“八种教学能力”①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②思路清晰,准确的板书能力③熟悉的动手操作能力④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⑤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⑥灵活的思维应变能力⑦坚实的教研科研能力⑧一定功底的写作能力。培训内容与形式:①通用基本功:重点抓好普通话、规范字的培训。②学科基本功:重点抓好上课、说课、评课、“电脑备课”,课堂教学研讨。③综合能力训练,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突破口,课堂教学培训为重点,抓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的办法。④信息网络技术的培训。

第一小学校本培训课程设置是采用“菜单式”培训,培训专题有:教育理论学习、师德教育、学科教学、课题研究与教育科研、班主任工作、教学基本功与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学历层次提高、现代科技与人文科学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新教师上岗、教育教学评价等;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有:集中学习式、教师自学式、案例分析式、小组研讨、参与、反思式、组织观摩式、个别指导式、举办讲座、资源共享式、课题研究式等,这些都给广大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为了在校本培训中更好体现“以人为本”,充分的发挥菜单式培训的实际作用,学期初,学校向全体教师发放校本培训调查问卷,教师们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发展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选择菜单内或菜单外的培训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培训方式;学校依据教师的培训需求,梳理出不同年龄、学历、专业水平、学科教师对自身的需求,对教师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培训专题,制定学校培训计划,并加强组织指导,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这样,教师的培训对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解决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四、骨干导向,提高能力,专业成长

为了更好发挥骨干教师在师资能力建设上的作用,各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措施,以此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如:实验中学构建了《长安实验中学教师专业成长阶梯系统》,确立了“教师—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的专业成长阶梯,改变过去按所教班级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教师考评结果的做法,建立每个教师的“发展记录袋”,将教师每学期的校本研究成果,包括案例分析、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等纳入工作考核范畴,结合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业绩等,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通过每年一次的“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认定“课堂教学能手”;通过对“课堂教学能手”三年的业绩考评认定“教学骨干”;通过对“教学骨干”综合素质的评议认定“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带头人”中推荐有区域影响力的教师参评市、镇“名师”。通过建立上述头衔的职责、待遇和管理制度,强化规章的约束,并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长安职中也根据该校的特点,注重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选派一些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家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国内外大学进修和培训。

锦厦小学采取师徒结对,培养教学新秀。他们的做法是(1)开放师傅的课堂。开放师傅的课堂,由徒弟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年青教师在与师傅共同分析、评价的过程中,提高把握、挖掘教材的能力,设计教法、学法的能力,组织课堂的能力有了比较快的提高。(2)走进徒弟的课堂。方法一:共同备课,带着期待走进徒弟的课堂。方法二:不定时走进徒弟的课堂,真实地把握徒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3)给徒弟压担子,师傅背后扶一把。“公开课或比赛课”是对青年教师最好的锻炼和磨砺,凡是公开课或比赛课师徒一块研究教材,收集资料,设计教案、课件脚本,制作简单课件,甚至亲自示范,然后让徒弟走上课堂。徒弟在不断经历一个个这样的磨砺过程中,课堂教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4)师徒同上“精彩一课”。开展徒弟上课,师傅评课的“精彩一课”比赛。这是师徒共同展示个人风采,体现合作效果,突出徒弟拜师学艺成果的一大举措,其效果非常明显。

五、课题带动,立足课改,内涵发展

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能充分调动和挖掘教师潜能。

上沙中山小学始终做到优化教育科研环境,使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努力做专家型的教师。学校坚持教育科研从教学中来、服务于教学”的工作精神,纠正教师对教科研的理解偏差,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坚持“教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研究什么”“怀疑什么研究什么”的选题原则,把课题实验研究真正建立在教学实践上。此外学校不断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课题实验,促使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通过写实验日志、札记、论文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反思,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名师人人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在锦厦小学已成为责任与习惯。他们通过课题的研究带领科组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扎实研究,既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促进了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长安中学实施了以课题牵动,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方案,他们认为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

六、素质提高,成效显著,品牌初成

几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师资能力建设工作力度的,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极大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办学效益快速提高,确保了持续高效、和谐的发展。

1、教师师德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通过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师德培训活动,目前,我镇教师的师德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2、教师教学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狠抓课堂教学技能和水平的培训,教师实现了教学观念能转变、教学模式善提炼、教学结构会构建,几年来,教师上的优质课在市以上级教学竞赛等各种活动奖共奖励达35节。学生参加市级以上现场作文、演讲、讲故事、青少年创新大赛、电脑制作活动、书画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中共有2235人次获奖。

3、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开展科研培训,目前,我镇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实现了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由“普通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转变”。几年来,我镇共有143项科研课题在全国、省、市立项,有47项科研成果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有77项科研成果获东莞市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论文306篇,获市级以上奖励论文986篇。

4、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我镇目前拥有镇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0人。他们在专业领域上迈上了更高层次,成为各学科的尖端力量;这些骨干教师积极推动我镇的教育教学改革,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技能对学校的其他教师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5、几年来,各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品牌,结合自身实际,争创办学特色,如实验中学的英语教育,长安职中的德育管理,长安一小的经典诵读,涌头小学的综合实践,锦厦小学的心理教育,乌沙小学、霄边小学的家庭教育,中心幼儿园的体艺特色、新安幼儿园的幼儿英语、乌沙幼儿园的少儿体操等,都初步成为了学校品牌。

教师能力发展 篇5

教师的教学才能是由多种能力综合而成的,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一般能力以及全面掌握并善于运用语文教材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课内习作训练和课外作文活动的能力,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行文、修改的能力,正确评价和运用奖惩的能力等专门业务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完成作文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本领。

(一)高超的言语表达能力

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需要高超的言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精简扼要的讲述与适当贴切的譬喻,把自己的意思、情感表达清楚,把课文讲解明白,使儿童能够理解、容易接受;教师要能用生动的语言培养儿童学习作文的兴趣,引导儿童想象,激发儿童情趣,启迪他们思考。同时,儿童的说话、作文能力要*教师的说话、作文能力来培养。

甲:是的,教师的语言是对学生的言语发展起示范作用的。语言表达有缺陷的人是不宜当教师、更不宜当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语音清晰、说话没有语病,没有口头禅,还要善于运用语调,掌握语速和节奏。

甲:我们前面所介绍的老师的教学语言就各有特色。有的严谨、层次分明、丝丝人扣;有的如同散文诗,形象感人;有的能启迪孩子思考;有的能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乙:这正像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所说,教学语言虽不同于戏剧语言,但它同样要求吐字清晰,语调自然,有抑扬顿挫;要求音量适中且能送得远,使全班学生都听得清。教学语言不同于相声多言,但也要求生动有趣,能吸引人。教学语言不等于文学语言,但它也必须条理分明,用词简洁,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

甲:除了口头表达能力以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有书面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书面文字,如板书、写教案、批改作文等等。如果教师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缺乏书面表达能力,在黑板上列提纲、写段意、书写学生口述的文章中心思想,文字上难免有疏漏或错误;写教案或讲稿就不可能做到简明扼要,语句通达;改作文。写批语也很难胜任,至于自己动笔为文那就更难了。

乙:叶圣陶老先生早就鼓励“教师下水”。他说,“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话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甲:教师如果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以有益的启发,并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作用。指导学生作文,批改、讲评学生作文时,就不至于隔靴搔痒,生吞活剥“写作知识”之类的条条框框了。

乙:老师们都很关心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怎样锻炼发展的。袁老师,你是语文特级教师,又是作家协会成员,担任过青年文学期刊的编辑。这个问题,您给大家讲讲,好吗?

甲:好吧,根据许多有经验的同志的体会,可以这样说:言语表达能力是从言语实践中得来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提高言语的判断力,判断自己言语或他人言语中,选词是否妥当?语法是否正确?表情达情是否贴切?儿童听到自己的言语后会有什么反应?等等。具有这样的判断力,才能使自己的言语有良好的自控性,从而不断提高其表现力。第二,贮备语汇,揣摩语法、语音。语调的规律。第三,经常动笔写作,体会作文甘苦,锻炼言语表达能力。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用记者、作家。编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水平。

(二)较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

当然,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同他的知识背景、认识能力有着密切联系,要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则又离不开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和努力提高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能力。

乙:就作文教学来说,由于儿童作文涉及到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众多心理能力,而能力要*能力去培养。因此,语文教师除了需要较高的言语表达能力以外,也还需要较强的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林力平老师的那节作文课吧。

乙:这节课之所以获得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林老师采用板画手段,适当夸张事物的特点,强化儿童头脑里的表象,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显然是一个突出的原因。林力平老师擅长绘画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她几笔一勾,事物形象便跃然黑板之上,不也正是她长于观察、记忆力强、善于想象的反映吗?

如果换一位这些方面都很欠缺的教师,观察时抓不住事物特点,记忆中表象模糊,连自己都记不清,想不出了。她怎能指导学生回忆、想象、用言语描述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搬用些空话套话,只会堵塞儿童才思,误人子弟。

(三)善于组织儿童作文训练的能力

甲:正确地组织儿童进行读写练习是语文教师另一个重要的教学能力。

儿童作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作文的具体实践活动。具有较高教学才能的教师,在组织儿童进行读写练习时,他们决不是“越多越好”,让儿童盲目“多练”,因为盲目“多练”只能加重儿童的负担,浪费儿童的精力。

教师善于组织儿童进行练习的能力,首先体现在对练习内容、要求的确定上。一些优秀教师选择确定作文练习内容、要求的根据是:儿童原有的读写心理水平和所要进行的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并考虑到与儿童校内外生活的联系,努力把作文训练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一种需要。

(四)科学评价、奖惩儿童作文的能力

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十分重视对课堂教学和课外读写活动的组织,而且都很重视检查儿童练习的情况,认真评讲。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评讲成功、不足和错误。

乙:这就是说,正确地评价、奖惩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能力。前几次,在讨论作文讲评的心理问题时,我们曾谈到,教师讲评儿童作文应正确运用奖惩,使成功者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

甲:记得当代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老先生曾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在接教一个班时,发现班上有一个思维活跃但错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学生。由于错别字太多,他的作文令人无法读懂内容,作文成绩自然总是不及格。袁微子先生透过连篇的错字,发现了这位学生思维活跃、内容实在的长处。为了扬善救失,袁老在讲评课上亲自诵读这位学生的文章。满含激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的长处显示出来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学生被震动了,从此对作文有了信心。如此坚持数月,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待,这学生作文兴趣也越发浓烈。与之同时,其他同学的好作文都能被袁老张贴上墙展览,唯有他因错字多、书写潦草而不能。于是,他从内心又逐渐萌生了认真书写、改掉错别字的需要。就这样,这个学生经半年的努力终于一跃为全班作文第二名。袁微子先生的这一教例匠心独运,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

乙:心理学调查表明,有些教师对作文差的儿童,在批改时,评分低,在评讲时,批评指责多,使这些儿童对作文课产生畏惧,对评讲作文感到了失望,这种状况正是挫伤他们作文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甲: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远不止上述几种。教学机智,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公正无私,言传身教,团结同志等等都是语文教师成功地进行作文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我们以后再根据需要作专题讨论吧。

教师能力发展 篇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

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甘井子区教育局 葛永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法》把教师视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胡锦涛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现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情况:小学教师563万,初中347万。小学专科以上学历70.9%,初中本科以上53.2%,全国中小学教师缺编20万,不包括全国已在岗的民办、代课和特设岗位的“教师”。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进行好多年,可以说举步维艰,改革的瓶颈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教育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择校问题屡禁不止,体罚学生的现象不时出现,学生的课业负担越减越重等等,都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教育需要有关。

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课改的三大关键要素:课程、教材、教师,而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保证)我区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使广大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教师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面对新课程,许多教师显得力不从心,这已成为制约我区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我区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及发展途径、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

(一)教师专业结构问题的几个概念和结论。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①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②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知识。③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与之有关的知识,如设计教学、策划活动、实施教学、应对生成、解决即时性问题等方面的能力。2.几个重要结论

①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系。②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可以通过密集式的培训达到。

③实践性知识是教师自身日积月累的结果,只能通过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获得。④最为关键的是: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3.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上述几个方面特别是实践性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断成长、进步、提升。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特点 1.发展的途径

①外在的推动力:培养、培训、校本教研等。

这需要校长在意识增强基础上的设计、组织和执行,包括制度约束、行政干预等。②自觉的内驱力。

特别是实践性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必须是经过自己内在的驱动,自省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日积月累形成这种能力。2.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①它反映一个国家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或水平,如学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社会地位等。②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

“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不断追赶先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发展完善过程,由此意义上讲,它是无止境的。③教师专业化的目的是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推进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在于突出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特点,使教师这种职业由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成为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借此提高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因为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高低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低是相辅相成的。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进而创造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校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课程改革对校长职责定位提出的要求:是课程的管理者,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责任人。

(一)校长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有力保障。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策划者和引领者,首先应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而对校长诸多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是校长的首要能力。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它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施的控制力,是校长所有能力要求的核心能力。1.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包括几个方面: ①课程规划能力:校长把自己的课程价值观转化为学校课程开设计划、构建学校课程开设体系的能力。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各自学年总课时量,各占比例数,周科时量是多少,尤其是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对教师、学生的发展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大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07】101号文件)规定:初中全学年课时总量为3502节,其中,国家课程3296节,占课时总量的94.1%,地方课程206节,占总课时量的5.88%,校本课程103节,占课时总量的2.94%。小学全学年课时总量为6020节,其中国家课程5250节,占课时总量的87.2%,地方课程630节,占课时总量的10.47%,校本课程210节,占课时总量的3.49%。

②课程开发能力:指校长领导广大教师着眼于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的能力。说到底,就是校长领导学校如何把国家必修课程开设好,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发选修课程的能力。③课程实施能力

校长领导课程实施的能力:

a.开齐课程

b.开足课程 c.开好课程

而开好课程的能力是校长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

④课程管理能力:包括课程立项的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课程实施的质量管理等等。2.如何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呢? ①提升校长认识课程的理解力。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校本实施上。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对国家课程在准确领会精神的前提下的不同理解和实施,才使国家课程呈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呈现它的教育魅力和弹性空间。国家课程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烈要求并非排除课程应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可选择、可创作的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个性化补充、拓展、延伸和丰富。

它强调的是国家课程的指导性、学校的主体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教育发展方向是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正是后者的充分体现,才使学校的办学具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成就特色学校。

80中学办学特色:生命教育。以“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做为办学理念,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人当成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全力开展生命教育。设计了六大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基础工程)、研修文化(奠基工程)、活力课堂(主题工程)、校本课堂(核心工程)、主题活动(实践工程)和多元评价(保障工程)。尝试了教学改革,打造活力课堂,构建了五个课堂活动流程:自主预习、合作研究、成果展示、提炼升华、拓展运用。

76中办学特色:尊重教育。基于对学校教育现状的思考,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尊重。其实施途径为:遵循一个理念,运行两个课题,突出三种教育,锻造四种文化。一个理念:尊重

两个课题:省级课题《基于尊重教育的初中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对策的应用研究》;国家级课题《以尊重为价值导向,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三种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尊重系列主题教育 四种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

课堂上实施五步教学法,即理科:课前反馈,明确目标;独立思考,探究展示;评价反思,整理归纳;强化训练,拓展提升;总结反馈,布置作业。文科:课前活动,交流点评;预习检测,明确目标;学习新知,探究质疑;评价反思,整理归纳;强化训练,布置作业。育文中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实施了学生,教师,环境为主的三主题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疏导,通过各种途径和工作,引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了“任务型”课堂教学五大环节:即“出示目标,分配任务”,“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展示成果,师生互动,”“矫正强化,巩固提高”,“达标测试,检查验收”。组建“248”学习小组,实现“兵教兵”互助学习的策略 金湾中学: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从宏观到具体、从长期到短期,设计了学校从“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的校本研修的发展轨迹。“十五”研究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十一五”的课题:提高教师三项能力的研究(课标详解能力;构建课堂知识微结构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并结合“十一五”课题研究构建了《金湾中学德育实施纲要》,注重的了德育工作的课程化。

金二小学的办学特色:创新教育。侧重从“四个途径两项保证”来进行实施,四个途径分别是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校本课程中创新;针对学生特点,创设具体情境,在学校活动中创新;打造硬件,强化软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两项保证的主要措施有:

1、队伍建设: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2、管理工作:推行精细化现代化管理思路。

周水子小学:乐学教育。学校以创建并形成“三品一乐”为主要工作。“一乐”为乐学教育办学特色,“三品”即:课堂教学品牌,教师素质品牌,学生阅读品牌。以《小学生快乐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为牵动,逐步形成了“两转三给四乐”的课堂特色:“两转”是以“教知识”为主线转移到 “怎么学”为主线、以“教师讲”为主线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主线;“三给”则是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在全学科打造形成了“少教多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乐学课堂”。以乐学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教师文化,打造教师素质品牌,以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品位阅读的校园阅读文化,打造学生阅读品牌。

实验小学:主打品牌:良好、持久的小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实小一年来坚守坚守一颗做教育的不浮躁的心、坚守一条永无终点的“减负”的路、坚守一个溢满书香味道的宁静的校园。实小提出“好习惯比分数更重要”、“在课堂拼搏中成为好老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口号,课堂上关注的焦点是课堂管理、习惯中学习、合作学习和信息技术的应用。②提升校长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分析判断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学校的课程文化形态;

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忠诚度和执行力; 课程教学状态;

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度与满意度;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丰富度。

以上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有赖于校长对获取途径的用心设计和实施。最有效的手段是走进课堂,对课程现状做出准确判断。③提升校长对课程氛围的营造力。

首先,校长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氛围,同时,校长要通过培训、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或其他形式,让全体师生感受到课程实施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关系,从而产生紧迫感,让全体教师感受到课程实施是校长对全体成员的一种深层次的长远的关心,从而产生信任感,让教师感受到课程实施是关及自己更关及到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而产生认同感,通过有效的课程实施培训,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让教师产生依赖感。要鼓励尊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创造性劳动,让教师产生幸福感(成就感)。④提升校长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发,其中教师资源是最需要开发的资源。善于利用教师专业和非专业优势,在学校课程框架中,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使教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学校的制度文化、教师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环境布置等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非显性资源。如果学校能够按课程的要素对它们加以整合和利用,让它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就能激活学校对课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主体的课程形态,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68中自99年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探索)⑤提升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规划力。

课程实施规划的制度,首先要求制定者有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要考虑到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搭建、课程内容的挖掘、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以及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改进机制的建立等。在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充分强调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整合、执行、评价、反思、修正过程中,校长要特别提醒教师对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重视和遵循。课程的基本要素主要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等要素。

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观念先行,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努力探索以学生的人性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提升作为成长中人的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为重点,以形成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学习课程体系。

※校长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引导教师关注、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探索目标的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性研究课题。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经验。课堂五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的问题

自学结果汇报(学困生优先)

纠正、讨论、指导

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教学做到“三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三追求:立体式、大含量、快节奏。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

六步骤: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以上所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这里的课程概念,我个人认为应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指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设置,还应该包含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里的所有工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校长对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进行梳理、归类,确定时间、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形成常规,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模糊事情清晰化。

(二)深化宣传教育,树立教师专业化新理念。

1.要树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化教育发展重要标志”的观念。

教育科学成长发展(教育规律、脑科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等)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需要教师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来支持,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所以要倡导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美国一些学校已尝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工作,做到当堂即时反馈,像专业体育比赛一样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掌控。)

(我们有些学校老师利用网络、QQ等技术指导、掌握孩子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2.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是分阶段、无限的和终身”的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而且是终身的。3.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在学校”的观念。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必须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对教师的最大福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他们争取、创造一切展示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这是一位好校长(领导)应该做的,是责任。有本事,才有前途(钱)。

4.要树立“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的观念。

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教师只有在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中,在改革教学和改变自己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丰富自己实践性知识和能力,因此为教师创设情境和机会很有必要。(交换的格言,另:炸蛎黄)

(三)加强学习培训,夯实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成了个人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要担负起为教师学习培训创造条件的责任,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群体素质。1.创造学习条件,建设学习型校园。

首先,学校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为教师订阅相应书刊,设立阅览室,特别是设立电子备课室,建立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其次,积极创造条件,选教师外出交流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多长见识,(见识就是水平),开阔视野,也提升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内驱力。2.校本培训实践化。

坚持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扰为范围,不定期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培训,特别是把校本培训与听课、评课活动、导师制活动结合起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与受训者就实际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研讨,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即时性培训,突出培训的“校本”性。另外,还要注重理论引领,邀请专家和省、市、区教研员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让教师们走进新课程实验的广阔天地,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3.做好、做实校本教研工作。①意义:校本教研的开展是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制度和策略的保证,是最实用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②要素和策略

专业引领(双向细目表、课标分解)不能拿来主义,要引领教师实践过程。△

同伴互助(不是互相取代)

网络(信息技术备课、集体备课、互相取长补短)△

实践反思(强调自省、总结、创新)③校本教研形式和效果。

a.学校教学的模式化研究,起到规范教学作用。全区所搞课型研究很有意义。

b.学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整体要求,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成功教育的低、小、多、快等。c.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d.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实施网络教研和网上备、评课,网上反馈与评价(与学生、家长交流)是努力方向。e.活动推进战略。

创设活动,成为教师教研的有效载体,如点击课、推门课、引路课等等。f.校长评课。

常听课、会评课,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使教师在校长的指导下,专业水平更快提高。④重视科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a.要求教师加强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做到“课前反思,从问题入手”,把教学反思引向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向,引向深入研究的领域。b.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层次和品位。学校应该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和提升点,开展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日常教研基础上,从问题到课题提升教研层次,确立富于校本特色的科研课题,做好深入研究,注意科研实效引领:不能有课题没问题,不能有行动没研究,不能有借鉴没创新,不能有感觉没评价,不能有成果没转化。

(四)注重点面结合,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在学校队伍建设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增强针对性,实施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优化团队,也能深化同伴互助,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首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35岁以下青年占比50.55%专任)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团队发展的后劲所在,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专业化发展是队伍建设的重点。

1.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对应届毕业生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学校办学历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掌握备课、讲课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等,设立“过关项目”,使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融入新环境,热爱新团队。2.实施“导师制”:初级以下职称青年教师均应与一位同学科骨干教师和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结成师徒“对子”,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制度政策,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可以为团队注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活力,促进队伍的优势互补和整体优化。

3.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大舞台”,学校要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其次是实施“名师工程”。“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是一流团队的旗帜,也是学校品牌成功的“代言”。在全面提高队伍群体素质的基础上,在各学科教师中积极挖掘优秀人才,通过择优引进、优化组合、综合培养、锻炼提高等手段,实施涵盖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名师工程”,也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积极效应,通过导师制、示范课等形式,推广成功经验,引领本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带动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与之相适的评价机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限制教师、打击教师,而是激励教师、解放教师,使教师能够更加自由自觉的工作,努力向自己的发展目标前进。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洛克说:“不管会引起人们怎样的误解,评价的目的不是要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系统,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多种平台,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系统。

可以探索评价机制,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显示系统等。因此,改进学校内部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建设科学积极的人性化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改变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建立工作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突出发挥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随时掌握工作中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便于和教师及时沟通,让他们了解情况,改进工作方法;与此同时,我们的评价更要着眼于发展,要敢于让“有心人”脱颖而出,要善于为“有志者”铺路搭桥,想方设法让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能力强、教育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优先晋升晋级。

考核评价机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金钱被誉为刺激员工的无往不胜的利器的神话现已被打破。因为由物质匮乏的时代过渡到物质相对富裕时代,激励主题也随之转变。

(马斯洛层次理论)即由外在激励向内在激励转化。

为职工创造由做出贡献与成就的条件和机会,丰富工作内容,增加工作趣味,使教师从工作本身中获得成就感。

当前如何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包括马上要进行的岗位设置等问题,否则难以达到设立绩效工资和岗位设置的初衷和愿望。

(六)加强师德建设,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因。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种信念会激励教师不断积极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这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领导要多创造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要精心设计,让教师的劳动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甚至感动,让教师真正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焕发出教师内心深处的自豪感和对学生、对事业那种深深的爱。(80中学演出节目非常感人)

总之,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各位领导应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重新审视学校现状,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着力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倡导教师以自我造就、自我发展促进专业化发展。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努力拓展培养教师的渠道,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管理工作整体向前推进。当然,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久工程,更是当今学校发展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人们达成的共识是:一流的人才必源于一流的教育。而我们中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大竞争中迅速崛起,最终要取决于教育。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总而言之,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教师是个专业,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大力发展教育学科这一点不可动摇。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更是充满新的希冀和渴盼,让我们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最前沿,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站在新起点,坚持高标准,着力求深入,务必见实效,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全力抒写我区教育教学新篇章,向党的九十岁生日献礼。最后,赠送大家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讲话:“教育,是我们生命里永远的牵挂!深厚的印记必定还在不断延伸,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教师能力发展 篇7

如何理解教师能力素质

基于Spencer的教师能力素质定义[1] (P586-589) , 可将教师能力素质定义为“能将表现优秀教师与表现平平教师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能力, 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教学和专业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能力素质———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与一般绩效的个人能力素质”[2] (P100) 。

理解了教师能力素质定义, 可以进一步去思考和探讨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展问题。此时, 分析高校外语教师的工作特点成为研究前提。我国的外语教学涉及范围大、影响面广。然而, 目前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队伍饱受争议。批判的声音主要指向这几方面:高校外语教师普遍年纪较轻、学历偏低、职前培训不足、教学缺乏相关理论支撑、对教学对象和自身发展缺少深入思考和研究等。外语教师的工作特殊性体现在其传授的知识内容是一门语言, 而语言本身是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载体。这就使得外语教师的能力素质研究更为复杂。本文针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发展研究试图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内涵

高校外语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发展包含了多层面的内容。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综合化的教学能力和积极创新的研究精神。

1.人文素质

教师的教学过程涉及到本人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教师的行为、精神面貌、个人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意识薄弱不仅难以维持职业操守, 更会出现学术失范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前提, 形成高度敬业精神、饱满的教学热情、积极的科研学习态度, 全面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素质的发展。

2.知识结构

外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语言, 要求教师具备过硬的本位性知识功底。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 要引入社会、文化知识, 那么相关学科知识也应成为学习理解的重要知识内容。学科教学知识是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促进因素, 是值得外语教师关注的知识领域。教师自身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产生教学效果的过程受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合理并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①本位性知识:本位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 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实体部分[3] (P100) , 即外语教师要具备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②相关学科知识:外语教师要学习与语言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扩大自身理论知识范围, 培养相关学科教学技能, 使自身实现语言教学技能为基础的综合化发展。③学科教学知识:我国学者王政, 任京民指出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 是一个囊括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性知识等新的知识形式, 它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对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分解、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品德的新的认识, 获得一种新的认识方式, 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建构动态的和灵活开放的教育思维方式, 实现最佳教学效果[4] (P29-32) 。④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整合, 是一种能力知识, 具有缄默性。实践性知识来源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 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 是教师个体独特的、自身教学现场形成的、抽象的、不确定性的但对教学活动有用的知识体。⑤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血液。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活动的呈现提供多样化选择。

3.教学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申继亮、王凯荣指出教学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 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5] (P132)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展开论述。①语言能力:合格的外语教师首先要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技能熟练。同时要掌握语音、语法、语篇、语用各方面知识, 熟悉语言学、测试学、二语习得等理论。②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清楚本门课的教学目标, 将本次教学内容与已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知识联系起来, 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 以及方法和活动是否与教学目的匹配, 是否对应学生水平。③课堂组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 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机会并给出正确评价。针对不同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 表达出对学生所能取得学习成就的期望, 建立课堂行为标准,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活动。④教学创新、评估及反思能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特别的教学活动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或者批判性的思考, 使课堂指导效率最大化并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反思教学计划的有效性。

4.科研能力

重视科学研究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又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外语教师在面对科学研究时, 往往会觉得时间不足, 没有方向, 不懂方法。在教学中依赖于感性认识, 没有在本质上理解外语教学本身, 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只教不研, 难以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教师只有把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新的反思和总结, 增强教学的科学性,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发展路径

1.培养教师自身发展意识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是尽管许多教师具有英语语言学或英美文学的硕士学位, 但在学位攻读过程中的研究面较窄。有一些知名院校给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开设了系统全面的教学法课程, 但高校教师队伍中能投入其中进行研习的人数相当少。因此, 教师要认识到个人发展的源动力还在自身, 发展意识的加强刻不容缓。教师要深刻反思在自身发展问题上的态度, 重视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内涵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关注自身人文素质,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能力, 增强科研意识。

2.重视教师职后发展问题

周燕提出我国高校应建立一个能够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机制, 形成促进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制度保证, 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变目前对高校教师重管理、轻培养的机构理念, 把制定高校教师发展规划和制度保证与教师发展的职业标准和职称评定体系结合起来[6] (P45) 。

高校外语教师能力素质发展与发展条件缺失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对处于西北地区又非国家重点院校的教师而言, 师资培训机会少之又少。然而, 良好的职后培训是教师发展的必要因素。教师自我发展主要通过自己攻读更高学位、短期的暑期研修班、长期的国内访问学者和国外进修来实现。仅依赖这几种模式, 整个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实难解决。在缺乏上述机会时, 教师发展就要基于现有条件, 设置相应的培训计划。经作者归纳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可划分为新进教师 (处于教学知识、教学经验积累阶段) 和教学熟练教师 (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并可进行教学研究的阶段) 。以5年为一个节点, 5年以内的教师处于认知和经验积累阶段, 5年以后才有可能基于前期积累分析探讨教学研究问题。

结语

在特殊国情下, 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发展需要教育部门、院系主管部门及教师自己共同重视和努力。在可实现的发展条件下, 形成分阶段、多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搭建合理的发展平台, 以自身积极的发展态度投入其中, 最终获得自身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 (4) .

[2]任伟宁, 王颖.试论地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发展体系的建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 (1) .

[3]李鲁平.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自我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4]王政, 任京民.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养成[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 (3) .

[5]王桂林.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3) .

素质教育与教师能力的发展 篇8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老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其能力和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质量,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效应。所以说搞素质教育,实际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素质和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学习观、课程观,明确基础教育不仅包括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现代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二、提高专业素养,加强知识储备与更新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坚持不懈地学习教育史、教育学、心理学,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所教学科相关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积极

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不断拓宽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领域。

三、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灵魂去塑造他人灵魂的职业,这种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比其他从业人员更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甚至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师德的影响不仅限于学生本人,还可以通过学生影响到家庭、社会甚至学生的后代,这就是教育所特有的力量。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品德高尚的教师,永远都要具有一身感召学生的高尚人格,永远有一颗挚爱学生的心,永远具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保持着青春向上的朝气,永远保持着健康高雅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一个圣洁的思想,给学生树立一个楷模和“人生领路人”

的光辉形象。

四、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素质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希望的民族”,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师必须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在获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通过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老师也要借素质教育的春风,不断进取,形成有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艺术。

五、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师生之间才会架起一条心灵的通道。有了爱,教师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拥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上一篇:狼的野心值得学习美文下一篇:幼儿园班级保教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