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能力(精选12篇)
公司发展能力 篇1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一体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 物流市场已经跻身于全球发展较快市场的行列中。本文通过对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发展能力现状的评析, 分析出我国物流业在与现代化接轨的发展进程中所展现出的优势, 表明了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 同时也指出了发展中亟待改进的薄弱点。
一、引言
物流业作为一种复合型服务业, 融合了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配送、货代、信息等产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加快,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我国的物流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经过30年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物流基础设施具有一定规模。
目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增强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管理的技术和经营的理念不断提升, 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经营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将会越来越多。因此, 物流上市公司作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对其发展能力现状的分析, 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物流业的产业结构, 通过优化自身的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 对提高物流公司提高自身发展能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加快带动城市配送, 网络零售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制造业物流环节外包以及生鲜产业的冷链物流市场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迎来快速增长。在“十二五”向“十三五”的转变之际, 我国物流业具有更大蓬勃发展的机遇, 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行业增速将逐渐放缓, 趋于稳定, 依靠降低成本以获得竞争优势的传统型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 转型升级将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新阶段。
1. 物流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社会物流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物流市场的规模需求, 是指当物品进入了需求领域, 随之产生的从供应地向接受地流动的物品的价值总额。如今,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200多万亿元, 其发展速度增长迅猛, 按可比价格计算10年间年均增长逾一成。物流总额上, 2015年1-11月,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02.4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5.8%.2015年1-11月物流市场规模增速小幅回落, 物流业总收入6.7万亿元, 同比增长5.0%, 增速与1-10月基本持平, 比1-9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 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物流市场前景可观, 行业投资规模扩大, 资本运作加快, 成为全球物流市场最为重要的区域。
2. 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过去的几年,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有了较快的增长, 特别是我国的公路网, 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 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410.6万公里, 比2005年增长了50%左右, 高速公路也增加到8.49万公里, 公路建设平稳有序地进行;在内河航道方面, 航道里程约11.93万公里, 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968个;在民航里程方面, 已经达到了150.29万公里, 并继续新增扩建机场, 增加了国内的空运能力, 在空运安全质量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 我国最后一公里的建设, 使得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 。除此之外, 物流园区能够聚集各种物流服务商, 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物流企业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我国在物流园区等物流设施的建设上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例如苏州综合物流园区、上海外西北、上海外高桥、北京空港、浙江传化等重点的物流园区的建设, 为社会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3. 宏观调控政策为物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 是通过向西的开放, 连接东中西, 形成一个协同的效应。从我们国家的角度来看, 影响物物流行业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通过和国际物流的衔接, 能够对我国自身物流体系进行调整和升级, 进而带动物流整个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 有利于我国对现有的技术、商业模式进行创新, 进一步和“一带一路”沿途的国家进行合作, 加快我国物流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 “一带一路”促进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脚步, 让其产业能够和东中西地区协同发展, 在和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中找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使物流业跟上经济产业发展的脚步, 不再孤立发展。再者, 我国的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和国际化物流公司的合作, 借助先进的资源, 是自己成长起来。最后, 在国家强化经济和物流联动发展的同时, 反过来促进物流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三、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1991年1月14日深圳市蛇口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这一次上市拉开了我国港口、空运、水运、公路等物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序幕。到目前为止, 在我国A股证券市场中上市的物流或物流相关企业共约85家, 这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齐全, 几乎涵盖了运输、包装、配送、仓储等传统的物流服务, 同时也有主营代理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型产品的公司。
1. 传统物流企业加速改革
传统的物流上市公司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纷纷采取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改革方式。如中外运与长航集团、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等公司, 选择了综合两家公司的成长优势, 进行了合并重组;还有如美国联合包裹对中外运、荷兰天地对华宇进行股权并购, 借国际化的物流公司的资源优势, 选择将自身公司于国际先进物流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最后还有如铁路系统的三大专业公司和地方性的交运集团等, 纷纷根据市场发展需要, 进行了转型重组。通过自身的改革, 各类物流企业规模迅速壮大, 并且不仅在专业服务能力上有所增强, 随之衍生出来的服务也推动了供应链的新发展。
同时, 物流企业在中大社会事件中表现突出, 近些年的表现亮眼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能够积极适应客户需求, 并积极响应社会公益活动,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品牌。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已有大量的物流业上市公司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 ERP (企业资源计划) 和SCM (供应链管理) 软件应用开始普及, 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作为运输行的物流企业来说, RFID物联网技术在自动分拣和入库、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以及安防系统等方面开始应用并取得重大突破;VPN网络技术、数据仓库和BI (商业智能) 技术已在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模式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更将新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引入了物流业的相关领域。
3. 新兴快递企业争相上市
2016年是新兴快递企业上市的元年, 快递行业的领头企业争相上市, 整个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升级转换。除了降低传统的服务产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网络等普通的竞争手段, 对资本的把控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也将成为未来物流行业竞争的战略高点。快递行业是一个超快速发展的行业, 随着龙头企业的上市, 将带动其他中小企业的正规化发展, 规范市场, 有利于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传统物流上市公司与快递上市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也推动了物流行业发展的脚步。据我国每年的物流企业50强排名具体情况可知, 其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不断增加, 但是与之相比, 物流企业的市场绩效水平却没有如此乐观。依据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结果, 可以发现, 五年间每年仅有不到一半的上市公司市场绩效高于整体平均水平, 且市场绩效综合得分最高与最低之间差别极其显著, 表明我国物流上市公司整体市场绩效水平一般, 亟待进一步提升。
四、物流业上市公司提高发展能力对策分析
物流业上市公司作为物流业发展的标杆,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成长, 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以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是其所必经的过程。
1. 顺应市场需求提高盈利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为企业获得较大利润, 需由传统的模式转变为物流交易上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提供服务的经营模式。同时加快物流电商平台的建设, 整合产品、客户、信息资源,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2. 提高管理效率
物流产业由于服务的特殊性, 对物流公司的管理能力非常考验。增强对企业运营成本管理 (特别是规划和事前控制) 的重视程度, 保证企业能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从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看, 未来企业的整合步伐会不断加快, 进一步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因此, 物流上市公司应预先建立适应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需要的管理控制体系, 精简企业内部机构并提高核心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物流公司转变。
3.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物流企业应该增加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新兴人才的注入对充分发挥人力资本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公司员工, 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再教育”, 将符合时代发展的心思想注入进来, 强调理论与市场相结合, 避免理论与实际运用脱节, 改善人力资源的质量, 为提高物流企业的发展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公司发展能力 篇2
――运维车间 刘承文
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接受媒体集体采访,被问及有什么经验可以和现在的青少年分享时说:“有三条非常重要:一是要始终坚持理想;二是要始终脚踏实地做事;三是要始终不断地读书,丰富充实自己。”
胡春华现为河北省代省长,其仕途路上一直处于中国最年轻干部行列。三个“始终坚持”不仅是他成功人生的经验写照,更是我们全体团员青年奋斗不息的行动指南。
理想产生动力,脚踏实地才能稳步健行,不断地读书,也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而学习能力,则体现了一个人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要学习,环境更需要我们学习,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司的现如今,在“以电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战略中,在“123”培训工程的道路上„„学习,与我们一路同行。
如何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呢?谨在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感触,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无疑,学习对于我们这些久离学堂的人来说是痛苦的,它绞尽我们已经懒于思维的脑汁,花费我们紧张工作之余的许多消遣时间;而学习同样是快乐的,因为它可以提高你的技能,增长你的才干,丰富你的人格魅力。现在的人们总是喜欢囡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搓麻、打牌„„看不到外面形势的变化,不愿比较,也不愿正视自身的差距,做事习惯于指一指,拜一拜,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力性。孰不知,学习不光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个人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有句话说“你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你的能力,你能做多少事,就要看你想做多少决定”。观念变则行动变,行动变则你的一切将改变。我们不能天天盼着人家慧眼识英雄,我们首先更应让自己成就为一匹千里马。从心理上完全认同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自主、主动地投身到学习的热潮中,最终学有所成。
第二、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当今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的竞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缺乏学习能力,对个人是悲惨的,对组织是致命的。”一个人要想发展,工作要有激情和创新,就得拥有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宁愿丢手,不愿丢丑”的决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只有学习,才可以开启人的智慧,让人成才。“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所冀。”(曾国藩语)认定了的事光说不做是不行的,我们还应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主动调整自我、认识自我,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消除差距,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公司保持高度一致,并做到始终贯穿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当中。
第三、明确学习的价值取向。
作为员工,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做到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然后才去试着学习另一行。我们不能像瞿秋白先生在遇难临刑前写的一份遗书里对“百无一用是书生”一句的阐释一样,涉猎奇广,看起来什么都懂,然什么也不能胜任,难有成就。我们学习就得像洛克菲勒在提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的两个字“专注”一样,提倡专注,并保持一份热忱、进取的心。广泛学习许震超、孔祥瑞等新一代知识工人的先进事迹,有意识的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发自己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技术能手。
当然,综合素质不单单指专业技能,它还包括个人的品德修养、与人和谐共处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在懂得业务、技能的重要性,更要懂得道德的重要性,追求完善的人格和致远的心灵,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实际上,很多人的失败,不是做事的失败,而是做人的失败,一切工作、事业上的成就终究是做人的成就。
古人云: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我们在关注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对自己礼仪、道德修养的提升。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前不久在央视论坛里却看到了这样一则贴子,说的是在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中国人,小便后请冲水”、“请勿大声喧哗”等针对中国人的警示牌。中国人到底怎么啦?“礼仪之邦”的公民何以会沦落成他们眼中的“粗鲁人”?文章如是分析:一是道德教育方法有问题;二是普遍缺乏羞耻之心;三是社会缺乏和谐;四是文化传统缺失。虽然分析得有点尖锐,但想想我们的周围,又何尝不比比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集中反映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缺乏学习。我们国家是一个尊崇儒家思想的国度,而明理诚信也一直是我们做人的准则,“三德教育”、“八荣八耻”也一度成为我们的必修课,然而,1054380252参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的差距又在哪里?
毋庸置疑,学习的方式方法肯定有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学习内容具体化、实在化,并且让它具有针对性,不光要讲形式,更要讲实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模仿,在模仿中创新。
多看书,无疑是学习的一个理想的途径。
书中自有黄金屋。传统文化不能丢,也可适当学点哲学、学点政治。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但却可以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胸怀宽广,明辨是非,在人最困惑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找到准确的人生目标。而政治则与政策、经济紧密相联。闲暇时不忘看些法律法规以明事,看些名人传记以励志,看些文学著作以养性。394593829 第四、学习后反思。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的大脑就像一座仓库,学习就像往仓库搬东西的过程,而思考则像在仓库里把东西各就各位。我们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的差异,不同的思维,造就不同的人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后达到顿悟,正所谓“理须顿悟,事要修行”,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每一位团员青年,理应成为公司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责无旁贷。我们要以“123”培训工程为平台,利用机组大修等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超越。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宇通客车
引言
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尤其是该公司的财务能力时,我们往往从其偿还债务的能力、经营运行的能力或者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来加以判断。公司能否为银行等贷款人提供一个准确的信贷依据,这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关。企业获得足够多的资金,既可以偿还债务同时也可以为债权人的利息做出保证。财务活动分析中,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是能够反映企业状况的指南。因此,对企业的整体状况的掌握程度方面,盈利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概述
盈利能力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使用通过对一些经济资源的利用,以获取利益的能力。它是一个公司盈亏情况的反映,它既能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水平、获取现金流水平、降低成本水平,又能反映资产的营运效益、获取报酬回避风险的水平及未来增长潜能。[1]一般来说,我们用来评价盈利能力的是一些比较绝对的指标。如果该比率越高,则盈利能力越好;反之,盈利能力则越弱。获利能力强弱还能通过一些指标来进行反映,如投资盈利率,毛利率,每股收益等。
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
通常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评价时,主要考核其相关指标以及一些财务活动的分析,却忽视了根据企业本身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因此,要进行企业价值的评估和计算,从而正确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存货作为商品通过销售环节取得利润。在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上,如果存在不合理的规划和制定策略,那么,就会使得企业的盈利减少。因此,评价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2]
三、宇通客车盈利能力的现状及综合评价
(一)宇通客车简介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通客车)前身郑州客车厂,始建于1963年。以制造生产大型客车的宇通客车,在九三年成立了,是这个行业的泰斗级公司。在九七年客车行业市场刚刚出现繁荣的苗头时,宇通客车就已经成为了行业上市的龙首。和其他处在发展阶段的企业一样,宇通也选择了多领域的拓展,在百货,五金和酒店服务等领域均有涉及。 [3]
(二)宇通客车盈利能力现状
1、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宇通客车该指标在2009年到2011年之间处于较高水平,基本保持在0.25以上,而且呈不断提高趋势。同时,对比国内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在这三年间,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均低于0.15。所以,宇通客车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这也说明宇通客车的盈利能力高,运营效果理想,对各个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障水平较高。
2、总资产收益率及权益乘数分析
从总资产及权益乘数来看,2009年到2011年,宇通客车的总资产收益率呈现不断增长局面,资产负债率虽然从2009年的0.61涨到2010年的0.63,但在2011年有了明显的下降,说明该公司的经营风险有所减小。同时,也说明了股东注册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太低,这将减弱其偿债能力。
3、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虽然是营运能力分析的常用指标,但该指标体现了对资产利用效率的一种情况,从而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间的经济形势良好,使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也说明了该公司资产运转质量良好,进而说明获利能力较强。
(三)综合评价
通过分析,大多数指标都显示出宇通客车的整体盈利情况较好,盈利水平逐年提高,发展态势良好。具体来说:宇通客车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宇通客车的营业收入增幅较大,主要得益于其较好的定价模式;虽然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都保持着一个较高的增幅,但营业收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营业成本的增幅,从而使主营业务利润持续稳定增长。
四、完善宇通客车盈利能力的建议
(一)提高财务杠杆作用
从2009年到2011年,宇通客车在这三年的数据表示,其资产负债率处于60%左右水平,一般该比率处于40%-60%较为适宜。所以,公司应当适当减少负债所占资产的比重,使该比率达到一个适当的水平,以降低成本,减小风险,提高债务偿还能力。同时吸引更多的股东资本投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以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4]
(二)合理控制成本
企业一般通过销售或者节约支出来提高利润水平。企业在无法通过销售继续获得更高的利润时,也许只能通过对成本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这样才能间接提高利润。控制成本的支出、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时还能形成一个较好的抗风险能力,这样当企业的价格降低时也就不至于发生太大的亏损。公司应当控制好成本与"三费",即节约支出,以实现在无法增加收入的情况下以另一种方式来获取更多利润。
(三)保持资本结构合理稳定
资本结构主要指负债与权益之比。对于资本结构,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水平,并加以控制,避免严重偏离该水平。通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分析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无非是为了对其进行优化,从而使之更加合理化。
五、结束语
随着炒股市场火热程度的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越来越深入群众。但是,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应当选取能够准确、合理、有效反应其盈利能力的指标来分析,注意指标的数据准确性,以提高盈利能力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而,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力度,逐步提高分析结构的可靠性,力求向各个利益相关者提高更加真实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赵荣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经济师,2009,(1):109-110.
[2]潘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盈利能力的比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81.
[3]汪洋.企业获利能力分析指标浅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9):71-72.
[4]马跃.对宇通客车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5.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篇4
国际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主要有美国的财务导向型, 日本的经营导向型, 德国的偿付能力导向型, 以及英国的系统评价等。我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 目前, 典型评价体系有五种: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中小企业实力指数、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在这些评价体系中, 评价指标从单一向多元、从单纯的财务指标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逐渐过渡。
建立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
1. 确定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因素的权重。
影响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持续适应环境能力。其中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是核心要素。同时, 这四种能力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其权重是相等的。设定权重总额为1, 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的权重分别为0.25。
2.确定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系数。
由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所包含的相关指标的比率都小于1, 运营能力包含的相关比率有可能大于1, 也有可能小于1。因此, 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的各自代表性指标分别乘上0.25权重后加总, 即为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这样,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出现三种情况:大于1;大于0.5但是小于1;小于0.5但是大于0。由此, 可以依据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来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大于1时, 表明海西上市公司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小于1但是大于0.5时, 表明海西上市公司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是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小于0.5但是大于0时, 表明海西上市公司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 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3.建立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0.25×运营能力+0.25×偿债能力+0.25×盈利能力+0.25×成长能力。因为主营业务在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仅是公司持续稳定的利润来源, 而且还影响上市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主营业务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高低及其稳定性还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 从而也影响到公司的持续发展。主营业务质量的高低是公司盈利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所以企业财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依赖于企业主营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税后利润率的持续增长。由此,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也依赖于企业主营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税后利润率的持续增长。鉴于此, 可用主营利润比重代表企业运营能力, 用主营业务增长率代表企业成长能力, 用主营业务收入税后利润率代表企业获利能力。同时, 考虑到企业负债也会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用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偿债能力。于是得出,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0.25×主营利润比重+0.25×资产负债率+0.25×主营业务收入税后利润率+0.25×主营业务增长率。
海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截至2010年, 福建省证监局公布的该省上市公司中, 上市十年以上时间的有20家, 剔除一家ST股公司和一家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后, 还有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公司, 基本覆盖了海西上市公司绝大部分行业, 因此研究这18家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上可以映射到所有海西上市公司。
从和讯网公布的数据可得到18家上市公司2000~2009年度相关财务指标, 用主营利润比重代表企业运营能力, 用主营业务增长率代表企业成长能力, 用主营业务收入税后利润率代表企业获利能力, 用资产负债率代表偿债能力, 分别计算出18家上市公司2000~2009年度每一年的主营利润比重、主营业务收入税后利润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的均值和环比增长率均值, 也即计算出18家上市公司2000~2009年度每一年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均值与环比增长率均值。
1.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环比增长率均值。
分别计算18家上市公司2000~2009年度每一年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环比增长率均值, 然后再分别乘上各自的权重0.25, 进行加总, 计算出18家上市公司2001~2009年度每一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环比增长率均值。可看出2005~2008年均为负增长;2004年最大, 达到0.74301;2009年增幅也较大, 其余3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环比增长率均值偏低。从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环比增长率均值变化可知, 可持续发展能力环比增长率均值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在增减、正增长与负增长之间变化, 呈现波浪式变化态势;第二, 环比负增长超过了环比正增长, 环比正增长缺乏持续性。通过环比增长特征分析, 认定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可持续性, 且存在问题。
2.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研究。
分别计算18家上市公司2000~2009年度每一年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均值, 然后再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0.25, 进行加总, 计算出18家上市公司2000~2009年度每一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18家上市公司2000~2003年和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都大于0.5但小于1, 表明上市公司总体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是有待进一步提升;2004年、2005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大于1, 表明上市公司在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8家上市公司这个整体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均小于0.5但是大于0, 表明总体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 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存在问题。
3.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研究。
为了更好的研究18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 根据计算数据可做出18家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可看出, 从2000~2004年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态势, 在2004年达到最高水平;从2004年开始呈下降态势, 到2008年下降到最低点, 从2008年开始小幅上升, 但是在上升期的2009年仍然低于0.5。通过上述趋势分析可知,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以下特征:第一,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第二, 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第三, 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较大波动性。产生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可以由上述18家上市公司2000~2009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值研究和环比增长率均值研究来解释, 主要在四个方面:盈利能力水平偏低且呈现剧烈波动性;成长能力偏低, 波动较大;运营能力波动性较大;负债水平较高。
培养和提升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
1.持续地培育和提升海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 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着海西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 海西上市公司应以市场为导向, 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通过培育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去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提升公司的财务能力, 最终实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促进公司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做精做强海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
从上市公司低盈利能力和低成长能力看, 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不精不强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上市公司首先要专注于主营业务;其次, 要持续地推进制度创新, 强化内部管理, 切实加强经营工作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最后, 要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 依托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升主营产品市场竞争力, 扩大主营产品市场份额, 持续增加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 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3. 制定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
海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能使公司在未来市场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能力, 从而培育和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超额利润来源于其主营产品、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 只有建立在主营产品、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会引导公司取得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才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 海西上市公司要根据公司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 分析内外部环境, 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和消费变化趋势, 积极调整和制定有效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4. 根据企业发展趋势和盈利能力, 实施适度负债经营。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篇5
关键词:华润三九;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又被称为利润的获取能力,是企业发展活力的源泉。现今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对盈利能力分析也更加重视。本文主要运用连环替代法和同行业对照法来对盈利能力进行评价。一方面连环替代法可以测算各个要素之间的贡献程度,以此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另一方面同行业对照法可以帮助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及发现自身的不足。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够更加详细地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参考,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促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华润三九简介
华润三九全称是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前身为深圳南方制药厂。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华润三九主营核心业务定位于中药处方药和otc,otc核心产品在胃肠、感冒等药品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同时在中药注射剂行业也有较高的名气,拥有参麦注射液等10多个中药注射剂品种。
二、华润三九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衡量经营业绩水平的重要指标,看待事物的切入点不一样,所得出的结果是各异的。根据经营方式的多样性,盈利能力又细分成资产经营能力、资本经营能力、商品经营能力。
1.资本经营盈利能力
在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中,主要对象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负债等相挂钩。其计算公式为[(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利息支出/负债)*负债/净资产]*(1-所得税税率)。在了解了各要素的关系之后,接下来对资本经营盈利能力要素进行分析。
可见,2015年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比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18%,主要是总资产报酬率提高导致的,其贡献为1.82%,税率的提高对净资产收益率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它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为-1.11%。此外,资本结构的上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为0.47%,其小幅度的增长也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流动压力。
净资产收益率也是比较重要的盈利数据,它能反映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以及升值空间大小,该指标正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好。为了更加直观评价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的情况,将该企业与同行业中产业结构相似的东阿阿胶进行比较。同行业2011年-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对照表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华润三九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1年-2015年一直低于东阿阿胶。东阿阿胶净资产收益率整体上看是趋于平缓的走势,但还是有略微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驴皮原材料短缺,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华润三九201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这主要的原因是2014年新医改的推动,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营压力。如果除去2014年,华润三九净资产收益率是逐年增加的,说明该企业的盈利潜质还是不错的。
2.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反映的是运营资产而产生的利润能力。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总资产周转率与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相乘。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的每一单位资产所能创造的价值,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是指每一单位的售价所创造的价值。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含义后,接下来对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华润三九2015年总资产报酬率比2014年上升了1.43%,是总资产周转率和息税前利润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总资产周转率对其贡献是0.25%,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对其贡献是0.27%。因此,增强盈利能力需要在两方面入手,在提高总资产周转率的同时,还要提高息税前利润率。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该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在同行业中的情况,研究了2011年-2015年这5年期间,该企业与东阿阿胶总资产报酬率的对照表:
从图片的走势来看,东阿阿胶的总资产报酬率在逐年下降,但还是高于华润三九。华润三九2014年下降幅度较大,这主要是2014年基药市场对0tc市场施加了压力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给该企业造成了经营上的巨大挑战。在2014年-2015年,公司开始走出低谷,渐渐有了一定的起色,总资产报酬率在缓慢的上升。可见,该公司的经营实力较强,盈利空间有待进一步的扩张。
3.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利润、收入、成本这三者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商品经营盈利研究的对象就是利润与收入或成本之间的关系。该指标有两种,分别是收入利润率及成本利润率。通过这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方案对症下药。
收入利润率与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相挂钩。通常比值为正数较好,数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强。接下来对该企业收入利润率进行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华润三九2015年比2014年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了1.38%,说明该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了。营业收入毛利率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0.18%,说明该企业盈利空间下降,技术含量需要加强。虽然总收入利润率、销售净利润、销售息税前利润率2015年与2014年相比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波动的。
单方面的了解收入情况是不全面的,成本如果很大,那收入再高也是徒劳的。接下就研究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成本利润率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益。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企业2015年与2014年相比,各项指标都有所上升,其中营业成本利润率上升的幅度最大,其值为3.37%。营业费用利润率上升的幅度最小,其值为1.54%。说明该企业生产和卖出产品的每一单位消耗的成本创造的价值在上升。这些数值的变化,也近一步体现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波动性。
三、华润三九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通过对华润三九盈利能力分析,发现2014年由于医改的推行,华润三九受到了重创,其盈利能力存在较大的波动。另外,在同行业的比较中,华润三九在盈利方面远不如东阿阿胶,其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性。接下将具体分析盈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实质性的建议。
1.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1)盈利能力不稳定
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从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产报酬率可以看出,2012年-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保持在19%左右,201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却突然降至15.32%。总资产报酬率2012年-2013年基本保持在15%左右,2014年大幅度下降至12.05%。这两个现象主要是2014年医改的推行所造成的,医改的推动使otc市场受到冲击,中药处方受到限制,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但华润三九在逆境中知难而上,在兼并重组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2015年开始有所回转。
(2)成本控制风险
由于近几年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上的原材料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人参这样珍贵的药材。此外,中药材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价格上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对原材料价格预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预测失误,则会造成很大的库存成本压力。
(3)市场风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药品线上销售开始逐步成熟,在消费保障方面也有所提升,大多数消费者慢慢接受这样的消费模式,这给实体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互联网的市场一旦全面放开,那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在竞争中药品的价格会下降,这会大大削减企业的收入,从而使得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
2.相关建议
(1)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华润三九稳定的盈利能力需要在成本和收入两方面下功夫。华润三九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知名品牌优势,同时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品牌效益,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以此来增加销量。此外,要开辟出一条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销售渠道,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加快创新力度,打造一个供、销一体化的营销网络体系。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与全国各地医院加强合作联系,创造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成本方面,企业要加强监控力度,合理控制原材料的库存数量。在人力资源方面,企业要完善内部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以及专业技能,这样可以提高生产预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能够降低采购成本及库存成本。
(2)加快行业整合
重组兼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组兼并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但是重组兼并也要适度,如果过度扩张,就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短缺,严重的话还会破产。企业在重组兼并之前,一定要拟定一份详细的资金用款计划,来充分保障资金的流动性,最好是利用闲置资金来进行并购。在并购之后,企业要进行资源的整合,使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3)拓宽企业的盈利空间
重公司治理 升投研能力 篇6
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经理战龙表示,“业绩是资产管理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除了不断充实优秀的人力资本之外,还需要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来依托与承载。
基金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随牛市而发展,在熊市中蛰伏,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国际国内莫不如此。2011年的低潮正是强化公司治理的良好时点,让策略和发展回归到这个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励精图治,坚持投入,是当前最应该做的“正确的事”,这也是交银施罗德过去一年的功课。事实证明,这样稳扎稳打的付出的确为交银施罗德带来了可喜的回报。
明星团队 打造过硬业绩
对于交银旗下基金进入2012年以来的持续发力,基金研究人士认为主要得益于其对投研团队的强化建设。“在人才梯队中特别着重充实了自下而上擅长选股的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并不乏有一些明星基金,形成了较为强大的投研團队。以研究驱动业绩,推动投研一体化,加速研究成果向基金业绩的转化。”总经理战龙表示。
具有国际视野的交银施罗德,投研团队主要来源于包括施罗德集团在内的海内外著名金融机构。这些成员的特点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专业理论素养,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投资经验,对中国证券市场实际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据了解,交银施罗德投研团队中有多位明星级基金经理坐镇。其中,作为投资总监的项廷锋具备13年基金从业经验,对固定收益投资颇有心得;权益部总经理、交银成长基金经理管华雨具备10年证券、基金行业经验,其掌舵的交银成长自成立以来,为持有人带来了较为长期、稳定的资本增值,在牛市熊市中均有良好表现;另外,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交银双利、交银增利的基金经理李家春等均具备多年投资经验,公司强大的投研能力为交银旗下的各类基金提供了后盾和保证。
挑战与机遇并存
谈及二季度的投资展望,权益部总经理管华雨认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经济见底的时间难以确定,政策放松的限制愈加明显,因此近期难以期望盈利或者政策反转推动市场大涨;而证券市场的制度性改革可能短期增加股票供给,冲击高估值板块。
公司发展能力 篇7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1997年8月19日经四川人民政府批准, 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有限公司独家发起, 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始以发起人净资产投入折为发起入股24000万股, 于1998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发行人民币普通股8000万股, 股票代码为“000858”。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经营为主, 现代制造业、现代工业包装、光电玻璃、现代物流、橡胶制品、现代制药等产业多元发展, 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二、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各项能力分析
1. 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的营运能力是指各项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使用的效率,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至2013年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至2013年, 各类资产周转率均处于下降的趋势, 资产的周转能力不强。其中,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其他资产周转率相差很大, 所以在图1中就没有表示出来。与同行业经验值相比较, 同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56.1即是优秀,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该指标表现应收账款周转率处于同行业优秀状态;同行业存货周转率指标平均值是2.52, 良好值是3.32, 优秀值是6.93, 对照表1可以看出,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存货管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流动资产周转率行业的平均值是1.26, 良好值是1.49,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该指标低于同行业标准值;总资产周转率行业的平均值是0.64, 良好值是0.82,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该指标略低于同行业的平均值, 说明该企业在同行业中不具有一定的优势。该公司前两年营业收入不断增加, 后一年营业收入增加为负值, 各类资产小幅度增减, 导致各项资产周转率下降, 甚至一度降低于行业平均值, 说明该企业营运能力较差, 应该努力提高营业收入。
2. 盈利能力分析
(1) 营业收入分析
在本行业中, 毛利率达34.85%即是优秀,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该指标远高于34.85%, 说明该企业此指标处于该行业优秀水平;营业利润率达到14.54%即是优秀, 达到8.92%是良好, 从公司近3年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看, 该指标处于优秀状态, 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说明公司产品销售能力在同行业具有较强的优势。此外, 通过观察图表, 我们可以看出, 近三年该公司的各项指标均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可能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较大影响。2013年, 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 在中国经济转型调整的大环境和市场消费回归理性的大背景下, 白酒行业发展步入深度调整期, 这也是白酒类行业多年高速发展后的理性调整, 体现市场发展规律。
(2)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盈利能力近三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每股净资产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行业总资产净利润率指标可以分解为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都偏低, 企业应该加强资产管理, 提高资产的营运能力和利用效率。
3. 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扩大资产规模、增加收入、提高利润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由表4可以看出,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近三年的成长性波动较大, 第三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总资产的增长率都为负值, 股东权益增长率也有较大幅度下降, 这与公司的生产、销售以及市场环境有关。
从各项目近三年的增长变化值可以看出, 公司资产规模与资本规模在扩大, 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6.72%, 说明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场开拓和顾客发展情况比较好;三年的利润增长率在22.82%, 说明该企业的经营业绩突出, 市场竞争能力较强;三年的净资产平均增长率在15.46%左右, 说明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运用股东投入资本创造手里的能力较强。整体来说, 该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
摘要:基于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近三年公布的财务报表, 分析该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发现随着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 在中国经济转型调整的大环境和市场消费回归理性的大背景下, 白酒行业发展步入深度调整期, 各项能力分析指标不同程度降低, 企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但该企业获利能力较强, 仍然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五粮液,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玄能.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8) .
[2]周玉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综合案例——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1) .
公司发展能力 篇8
一、分析方法
1. 分析方法概述
在SPSS软件的处理过程中, 采用方法如下: (1) 得出所有缺失值的数量及其分布, 可直观看出, 缺失情况不具有规律性; (2) 按缺失数据的数量进行降序排列, 用“过滤”方式剔除“缺失数据>3个”的上市公司信息, 数据数目由3640项减少为3446项; (3) 对制造业进行统计, 确定行业发展能力指标的平均值、方差, 并输出得出表格 (如表1) ; (4) 求出各行业的Z值, 得出异常值 (Z>2.5) 。
二、异常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
首先, 本文对异常值进行了限定, Z>2.5的数据为上限异常值, 而Z<-2.5为下限异常值。然后, 通过SPSS软件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上限异常值和下限异常值所属公司, 这里我们以上下最异常的两家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1. 主营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指标分析
上限异常值以2006年的珠峰股份 (600338) 为代表,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059.53%, Z>11, 主营业务收入较上一年度变化较大, 主要是本公司将以前摩托车生产制造主业出售, 转向冶炼锌锭等。此外, 其分部报表 (地区分部) 显示, 2006年该公司放弃了华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的业务, 仅保留了西北地区 (该区主营业务收入由零激增至约250万) 、几乎没有出口业务。2006年8月, 完成收购西部矿业下属1万吨、3万吨锌冶炼生产系统经营性资产和负债, 以及西部矿业持有的铟业公司51%的股权。
2. 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 (本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 /上期主营业务利润*100%。在营业利润增长率这一指标中, 上、下限异常值均为0个, 这里暂不做分析。
3. 固定资产增长率异常的公司分析
固定资产增长率= (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 /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0%。在固定资产增长率这一指标中, 上限异常值有66个, 下限异常值有1个 (如表2) 。
上限异常值以2006年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600104) 为例, 固定资产增长率为818.21%, Z>16, 该年年报显示当期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数中由在建工程转入的金额为203, 000.00, 数额巨大。
下限异常值以2 0 0 6年的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00149) 为例, 固定资产增长率为-99.78%, Z<-2.5, 该公司将邢台轧辊分公司所有的固定资产 (原值为267, 598, 093.31元) , 以115, 142, 000.0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中钢集团, 另外, 邢台轧辊分公司处置的固定资产的262, 335.95元, 已计提折旧158, 359.65元。
4. 固定资产成新率异常的公司分析
固定资产成新率=1-累计折旧/平均固定资产原值*100%。在固定资产成新率这一指标中, 上限异常值有0个, 下限异常值有37个。
下限异常值以2004年上海贝岭股份 (600171) 为例, 固定资产成新率为17.94%, Z<-3.9, 由该年年报可以看出, 期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 已提足折旧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高达42, 701, 330.08元, 而04年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为686, 282, 387.44, 累计折旧已高达563, 151, 548.88。
5. 总资产增长率异常的公司分析
总资产增长率= (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 /期初总资产*100%。在总资产增长率这一指标中, 上限异常值有97个, 下限异常值有3个 (如图2) 。
上限异常值以2006年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600745) 为例, 总资产增长率为492.15%, Z>11。通过对该年报表的阅读, 发现该公司当年不仅改聘德勤审计, 但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激增, 加之上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通过并实行, 总资产增加。
下限异常值以2005年的中茵股份有限公司 (600149) 为例, 总资产增长率为-90.34%, Z<-2.6。通过对该年报表的阅读, 可知该年预付账款减少80.9%。因为本期未将处于停止经营状态的子公司天华骏烨功率元器件有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 (1) 应收账款期末数较期初数减少5, 383, 659.59元减幅为70.66%; (2) 存货期末数比期初数减少5, 087, 829.14元, 减少了85.14%。
6. 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 /上期净利润*100%。在净利润增长率这一指标中, 上限异常值有97个, 下限异常值有3个 (如图2) 。
上限异常值以2006年的上海棱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29) 为例, 总资产增长率为4394.06%, Z>2.8。2006年11月, 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暨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 审议通过了《债务豁免和资产划转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激增625.78%、201.51%、634.13%, 营业外成本由于预计负债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出而大额减少。
下限异常值以2000年的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600685) 为例, 总资产增长率为-90.34%, Z<-2.693。主要是由于船业原材料上涨, 以及内销远洋船补贴增加, 应退税款增加。
三、异常值公司的持续经营与发展能力
特别处理ST:Special treatment (缩写是“ST”) , 因此这些股票就简称为ST股。上述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主要是指两种情况, 一是上市公司经审计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 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其中, S——还没有完成股改;ST——公司经营连续二年亏损, 特别处里;SST——公司经营连续二年亏损, 特别处里+还没有完成股改;*ST——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 退市预警;S*ST--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 退市预警+还没有完成股改。
上述共计10家制造业公司, 只有一家非ST, 其余都为ST, 或在1-4年后成为ST, 可见成长性指标的异常指标显示了其发展性存在问题。如果进一步将数据细化到每一年, 可以进一步发现存在潜在发展能力问题的公司, 简便地起到投资预警作用。
摘要:公司的发展能力指标分析是衡量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能力的最快捷方法之一, 但这些指标能否对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进行有效预测呢?本文以1999年~2006年制造业的455家上市公司为例, 借助SPSS软件, 重点关注发展能力指标异常的公司, 分析其异常原因及发展能力。
关键词:发展能力指标,异常值,ST
参考文献
[1]祝素月: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2000.11
[2]陈磊:财务比率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5
论公司目的对公司能力之影响 篇9
一、学理上的解释
关于公司目的对公司能力的影响, 学理上主要有五种学说:权利能力限制说, 行为能力限制说, 代表权限制说, 内部责任说, 交易安全保护说。
学说一:权利能力限制说。权利能力限制说把公司目的之限制视为对公司人格本身的限制。属于目的范围之行为, 公司有其人格, 于目的范围之外的行为, 公司无人格。由此, 公司目的之外实施的行为应缺乏主体资格之基础而当然无效, 而且是绝对无效, 事后也无任何补正的可能。显然不利于对方当事人利益和交易安全的保护, 我国民法学界通说认为不应采纳。
学说二:行为能力限制说。根据这一理论, 公司的权利能力仅受其性质及法律的限制。公司法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 其目的之限制, 仅是对其行为能力的限制。公司目的范围外的行为, 类似于无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行为, 实际上系一种效力未定行为。依公司法, 公司对其目的外行为的追认, 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公司事先改变其目的条款。我国民法学界通说认为行为能力限制说显然较其他学说更符合立法本意, 故应采纳。
学说三:代表权限制说。根据这一理论, 公司的目的仅为公司机关对外代表权的限定范围, 因此, 公司于目的范围之外的行为, 应属公司机关超越代表权限范围的行为。
依代表权限制说, 公司目的范围外之行为应属欠缺代表权的行为, 在处理上应与其他欠缺代表权的行为相同。至于其行为效力如何论断, 学理上有分歧, 有认为应适用无权代理理论确定, 也有认为应适用民法关于善意第三人保护理论确定。问题是, 如认可表见代表之适用, 对登记公示事项的公司目的范围, 交易相对人基于此究竟能否对公司目的外行为形成“合理的信赖”, 如果认可这一“合理的信赖”, 有代表人权利滥用时, 公司的权利如何受到保障。所以该学说一般不被采纳。
学说四:内部责任说。根据这一理论, 公司的目的之作用, 在于决定公司机关在公司内部的责任。公司目的限制在性质上仅属公司内部关系, 公司目的外行为为绝对有效。内部责任说的可取之处在于摆脱了公司目的限制公司能力的羁绊, 周到地保护了第三人的利益进而维护了交易的安全和社会的次序。但不幸的是, 这一学说对公司和公司成员的利益却存在重大忽视。而且该学说认为公司目的仅为公司之内部约束, 无异于认定公司于外部实施任何行为, 明显不妥。
学说五:交易安全保护说。该学说系我国民法学者尹田教授提出, 尹田教授认为前述四种学说的共同特点均在于单纯立足于实施越权行为公司的视角对有关命题进行论证, 从而其结论要么于立法应有的结论相悖, 要么在法理上无法自圆其说, 主张应基于民法利益均衡原则。对公司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判断是否有效, 其判断标准就是:在相对人为善意时, 应基于维护交易安全的考虑, 认定法人超越目的范围的行为无效。也有学者认为, 该说虽然从交易安全的角度对于解释公司目的范围有积极意义, 但没有从正面回答问题。
二、各国立法及其变迁
(一) 英美法系
公司超越其目的范围的行为, 在英美法中被称之为越权行为。英国传统的公司立法认为, 公司的活动不能超越其章程中目的条款所规定的范围, 否则即使该行为是合法的, 也因其超越了目的条款所规定的范围, 其超越目的条款的授权无效, 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此即越权规则。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越权规则显现出种种弊端。首先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观察公司越权规则, 导致大量合同无效, 使第三人合理的期待利益落空, 丧失交易的可预测性。其次, 极大浪费了社会资源。越权规则致使大量的交易归于无效, 当事人从事交易投入大量成本都成为无益损耗, 并伴随着解决因交易行为效力而产生的挽救费用。再次, 助长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公司实施了超越经营范围后, 如果市场变化已经确定地使该民事行为的履行对公司不利, 公司可以凭借越权规则认定越权行为无效。这实际上是允许公司在对己有利时享有契约利益, 在对己不利时逃避契约义务。这就为公司逃避法律责任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而且违背了民商法的诚实信用原则, 助长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因此, 英美法国家对越权行为的处理逐渐由严格主义转向扩张主义, 开始逐渐放弃越权规则。《美国示范商事公司法》及美国绝大多数州公司法也都早已明确规定, 章程大纲中所记载的公司目的可以规定为从事任何“合法的经营活动”, 而不再要求公司将其业务范围限定在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行业范围之内。
(二) 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国家曾原则抽象地认为, 公司权利能力应受其目的的限制, 而实际上则对目的范围一再加以扩充解释, 结果现在很多国家已明确通过修订法律或通过司法判例否定了这种限制。例如, 在意大利、瑞士、土耳其以及泰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中已明确规定, 除专属于自然人的权利法人不得享有外, 法人的权利完全与自然人相同, 法人的目的事业范围根本不构成对法人权力能力的限制。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2001年11月12日修订的第18条第12款规定;“公司所营事业除许可事业应载明于章程外, 其余不受限制。”而该法在修订之前第15条第一款原本规定:“公司不得基于登记范围以外之业务。”由此, 台湾地区也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认了公司章程所规定的目的范围并不构成对公司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限制, 当然, 必须经行政许可方可经营的业务除外。在德国, 德国有限公司法和股份有限公司法明确规定, 公司章程对董事代表权所加的限制不能对抗第三人, 纵然第三人知晓公司的目的范围而与公司为目的外行为, 其行为效力也不受影响。而在日本, 日本民法典虽然规定法人目的外行为无效, 但1912年, 判例改变了, 承认凡为完成章程所规定的目的所必要的行为都在权利能力之内, 以后日本最高法例一直遵循这个判例, 而且越来越从宽解释。1970年法院在一判例中提出所谓目的范围内行为, 不能局限于章程所规定的目的本身, 凡是为直接或间接地完成目的所必要的行为, 都应该认为是包括在其目的范围之中, 至此可以说完全否定了公司章程目的范围的限制。
三、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
从我国现有立法来看, 根据《民法通则》第42条和第49条的规定。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第49条规定:企业法人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除法人承担责任外, 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均规定有对企业、公司擅自超出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将视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行政处罚。这些法律规定对公司越权规则的态度并不明朗, 以至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1.我国法律对法人能力的规定, 为传统公司越权理论的翻版;2.现行立法并未认定法人越权行为无效, 公司等法人应当在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仅表明法律的要求, 是对法人自身的约束, 法人既然以登记公开表明其经营范围, 代表其对国家和社会的承诺, 当其违反承诺时也仅产生公法上的责任, 而立法也只规定了法人越权时的此种公法责任。在我国新合同法颁布后, 立法对越权规则的态度基本廓清。《合同法》第50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 除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 该代表行为有效。”《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10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 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除外。另我国新《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 并依法登记。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 改变经营范围, 但是应当办理变更登记。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 应当依法经过批准。”实际上, 新《公司法》第十二条系由原《公司法》第十一条演变而来。从上论述可见关于法人的越权行为可以准用表见代理的规则, 对公司和善意相对人均应当有效。从公司法实践来看, 在新合同法颁布以前, 司法机关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的案件时, 对于公司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 一般均认定为无效合同, 可以说严守越权规则, 至新合同法实施以后这一做法逐渐被否定。
四、结论
依据我国目前的《公司法》理论, 只要公司目的不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禁止经营之规定, 就是允许的。如果我们动辄以非法经营来约束公司不能越经营范围一步, 则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我们不允许这些超越经营范围的法律关系运转下去, 但这些法律关系涉及面是如此之广, 以致我们不得不为这些法律关系打开方便之门。今天,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法律侧重于维护动的交易安全, 将天平倾向于第三人一边无可厚非。因此, 公司目的外行为无效原则已相继为各国所抛弃, 所以我们应从保护交易第三人的角度来探讨公司目的对公司行为能力之影响。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马俊驹, 余延满著[M].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 2005:123.
[3]尹田.论法人的权利能力[J].法制与社会的发展, 2003 (1) .
[4] (日) 北川善太郎.民法总则[M].有斐阁, 1993:71.
[5]范建, 王健文著.公司法[M].法律出版社, 2006:221.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篇10
一、盈利能力的含义
企业的盈利能力, 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 它是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体现了企业各环节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 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盈利能力与利润水平正相关。经营者为了发现经营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并改进, 投资者为了评估所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 通常都要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债权人和企业投资者通过企业经营的利润来获取收益, 因此利润能体现经营业绩的好坏, 它也是提升企业内部职工集体福利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利润率与其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情况的分析总结, 可以使经营者和投资者发现在公司经营管理环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经营者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 也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通过对企业某种指标绝对数的相关计算得出的一般是用来判断企业的绝对盈利指标, 而用于消除不干因素影响的相对水平计算出的一般都是表示相对盈利指标。企业的财务指标不需要计算分析, 从直观数据上就可以得出其绝对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 构建一套能够将各项目联系起来的指标体系, 通常包括毛利率、净利率、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等。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 我国的企业管理体制正在由传统的管理体制向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转变。在这种经济体制的特点下, 企业股份之改造日益繁荣。随着股份制改造的增多和资本市场的完善, 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股份制结构也决定了上市公司的盈利结构, 并不单纯的以当前收益为主。上市公司持久和稳定的盈利能力成了股东、债权人、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最重视的方面。
三、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内部管理水平、企业所处的环境等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还取决于我国内部信息是否有一个完整有效的控制体系。
1. 经营能力
企业的经营能力并不是一项单一的能力, 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决策、应对风险等各种能力的总和, 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 应该用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来进行衡量。经营能力能够衡量一个上市公司是否具备良好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它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越强, 那这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的利润就越多, 周转能力越强。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 利润结构
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外, 还有来自投资的收益、补贴的收入以及其他营业外收支。通常, 一个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决定了这个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若这种能力能够长时间保持, 就能对其他潜在进入者产生进入障碍。投资收益及其他营业外收支等这类其他收入来源, 构成的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不具有持久性。因此, 我们要使用更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来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系统分析。
3. 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也是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资金结构的合理性会影响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稳定性。营业资本增加增强企业的经营能力, 增加获利机会。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速度等, 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 资金周转是否顺利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取决于其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了解程度。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决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比较合理, 就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使财务杠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四、盈利能力分析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市场环境的变化
近几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的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 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为了实现其最终经营目标, 就必须对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研究, 使其经营计划和经营决策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有效规避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使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在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时, 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变化。
2. 会计政策的变更
一般条件下, 企业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 其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只有当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或者法律、行政法规等要求变更或者变更后能使会计信息更加完备、可靠时, 才允许变更会计政策, 否则, 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会计政策的变更可能对企业会计利润产生影响, 这必然会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因此, 在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时, 采用的会计政策必须前后一致。
五、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往往忽视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持久经营能力, 而只关重企业当前所获得的收益。我们不能仅以企业当前所获得的利益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 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过程中要综合各种指标, 考虑所有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 充分把握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1. 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通常情况下, 对销售活动盈利能力的分析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最主要的着眼点。营业利润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产品的销售情况直接反映出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效益。因此, 人们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 特别关注销售额这一指标, 往往只根据销售额的变化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草率估计。但是, 产品的成和质量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销售利润, 所以如果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太过片面。此外, 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 仅通过销售情况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2. 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
资本结构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同时, 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也会直接受到其负债经营程度的影响。现实中, 有些企业忽视了资本结构, 只将着眼点放在扩大企业投资规模和增加资本投入上, 这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很多学者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时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 如果只分析自有资本或企业借入资本, 而忽略了对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的考察, 那么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的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
3. 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这三大部分构成, 一般来说, 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重最大, 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相比之下, 非经常项目在企业利润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 很多人在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状况时, 忽略了企业利润结构, 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如果一个企业的非经常性项目产生的利润在总利润中占比很大, 即使企业的利润较高, 也不能说它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而且, 这样的利润结构通常具有较大的风险。
摘要:分析上市公司盈利现状, 找出制约其盈利水平持续稳定提升的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 对于上市公司充分挖掘自身潜力, 尽力、尽快提高盈利能力, 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繁荣, 潘灵桥.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J].财会通讯, 2013, (06) :45-51.
[2]李静波.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 2009, (07) :23-27.
保险资管公司“理财”能力如何 篇11
那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简称保险资管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保险资管公司目前的可投资范围,相应的一些投资政策,并看一下保险资管现有的主动管理产品之过往业绩。
险资管理投资领域越来越宽泛
2003年,国内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成立,2006年随着太平资产管理公司的批准筹建,“9+1”的保险资产管理格局正式形成,2010年12月,生命人寿获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此后,安邦资产管理公司和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的筹建申请也相继获批,保监会开始对中小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放闸。
截至2012年底,已经获批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包括香港)有16家,可以开展保险资金委托的有13家,已经获批在香港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有4家,在目前资本项下人民币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为险资配置的全球化,实现安全性前提下的最大盈利打下基础。
此外,2012年新近获批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股东结构更加多样化,以中英益利资产管理公司为例,股东包括两家寿险公司、一家信托公司以及一家阳光私募基金公司,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样的股东结构充分体现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平台向全面资产管理进军、提前布局以便在新增投资渠道下获取良好收益的意愿。
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涉及的业务主要有六大方面:分别是投连险管理服务、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企业年金服务、基础设施不动产债券计划、增值平台服务以及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服务。在这几大业务中,投连险和基础设施不动产债券计划起步较早,增值平台服务属近几年逐步开展的服务。
2012年10月以后,保险资金“投资新政13条”的陆续出台和《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构成了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主要政策变化。
“保险投资13条”出台以后,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策略组合越来越丰富,从过去的集中与高信用等级的各类债券、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工具等组合逐渐可以扩展到各个久期,对于期限和信用的运用更加灵活。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表现持续优异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无疑是保险机构推出的主动管理型资产管理产品,类公募基金业务是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挥主动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突破,也是其迈入大资管平台的重要里程碑。
2012年12月30日,证监会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2013年1月,保监会公开征询《保险机构销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这意味着保险机构向开展类公募基金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其实,早在2006年,保监会就曾启动保险资管产品的试点,华泰、人保、太保和泰康等四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6款产品获批开展试点,其中有1只是货币型,其他为债券型产品。
根据华泰证券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2013)》显示,2012年度,中国人保资产安心收益投资产品全年收益率为6.27%,位列第一。而华泰资产华泰增值投资产品系列,自2007年2月9日成立至2012年底,回报率为62.96%,业绩可谓骄人。又如泰康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开泰稳健增值”,可以投资股票、封闭式基金、可转换债券等,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成立12年来年均回报8%,每年净值回报12%,无论股市“丰年”还是“灾年”,没有一年是亏损的。
新年以来保险资管产品表现继续稳定
而2013年以来,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3月15日,泰康资管旗下“开泰稳健增值”投资产品的累计净值已达到1.6672元,比2012年底上涨了0.04元。根据产品说明书,泰康“开泰稳健增值”的投资范围包括国内依法公开发行上市的股票、封闭式基金、债券及可转换债券等投资工具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其中股票、封闭式基金、可转换债券等权益资产占组合资产净值的比例不高于30%,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组合资产净值的20%;其他资产占组合资产净值的比例不低于70%,其中流动性资产不低于组合资产净值的20%。可见,从投资范围看,这只产品固定收益特征十分突出,类似于公募基金中的二级债基。而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再此期间,“开泰稳健增值”产品的收益跑赢了公募第一名,这充分显示出保险资管产品在固定收益领域的优势。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的“人保安心收益”投资产品同样业绩出色,截至3月14日,累计净值为1.3939元,比去年年底上涨了1.7%。和开泰-稳健增值投资产品可以投资股票市场不同,人保安心收益主要投资中短期固定收益品种和一级市场A股申购,不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是一只新股申购增强型产品。对比同类公募基金,该产品业绩同样大幅领先,如果把该产品业绩纳入公募。
而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类货币基金太平洋稳健理财一号自2007年11月30日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已达1.2532元,战胜同期表现最好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约18%)。
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目前有5只投资产品运作,其中2007年2月9日成立的华泰中短债投资产品截至今年3月15日累计净值达1.5473元,2006年6月22日成立的华泰增值投资产品截至今年3月15日累计净值达1.6528元,华泰资管管理的灵活配置产品华泰稳健(股票配置比例为30%到70%)2007年7月17日成立,截至今年3月15日累计净值为1.0765元,而同期混合基金平均跌1.62%,该产品的业绩可在106只公募混合基金中排在前三分之一。
公司发展能力 篇12
1. 技术能力
(1) 技术能力定义
本研究报告曾对什么是技术作过阐述。这里, 我们对什么是技术能力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Technological Capacity,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Indigenou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可谓见仁见智。综观各种表述各异的定义, 我们认为都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什么是技术能力, 而是试图从技术能力的构成上即包括什么和在与其他能力的区别中说明技术能力。然而, 各种定义中包含着的共性东西, 却凸显了技术能力是一种存量, 一种具有体现和非体现特性的资源。能力是指能胜任工作或完成任务的主观条件。认同技术的定义, 把能力理解为一种存量和资源便抓住了能力的本质。
(2) 技术能力的特点
根据技术的定义, 我们知道, 技术具有体现的和非体现的两种形态, 技术变化也就具有积累的、渐进的和差异的特点。技术能力也具有技术、技术变化所固有的这些特点。主要概括为两点:
首先, 技术能力是积累的、渐进的或突变的和有差别的。企业技术能力是过去积累的结果, 这在对宏福公司技术创新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已充分地表征出来。宏福公司技术的每一点提高, 都是在增加过去技术、引进技术、现有技术上的积累, 同时又是再提高技术时的基础。技术能力的渐进性表现在技术能力的提高不会出现跳跃。然而由于宏福公司在技术资源上的投入进行了创新型的调整, 成立的川大——宏福技术开发中心, 引进高校研究能力很强的专家和教授, 使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出现很大的提高。在宏福公司的技术轨道上, 技术又好又快地趋进技术极限, 成为中国磷肥业的技术范式, 是一种技术突变型的案例。技术能力的差别性。既指企业技术能力存在阶段上的差别, 即可能只有使用技术的能力, 或具有改进技术的能力, 或有创造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指企业技术能力各具特色。技术能力的差别化为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提供多种选择。
其次, 技术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过程。我们知道, 技术由两部分知识组成, 一般知识 (general knowledge, generic knowledge) 和隐含知识 (tacit knowledge) 。一般知识是公开的, 可广泛传播, 易于转移。隐含知识指企业在创造、改进和使用技术中积累, 积累体现在研究人员能力、员工技能和组织规范中的知识或经验。这类知识的积累有着独特的条件, 在某企业有着卓优绩效的方法简单移植到其他企业也未必保证有效。企业在技术能力上始终存在差异的基本原因与企业技术具有隐含部分有重要关系。我们也把这种能力归入核心能力的范畴。
以宏福公司当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例。引进外国技术时, 服务于两个战略目的:一是直接获得好的经济收益, 二是增强技术能力。宏福公司实证研究表明, 经济收益与体现型技术关系密切, 而技术能力与非体现技术关系密切。宏福公司以扩大生产能力和追求高生产率为目标, 引进技术设备和成套项目, 确实缩短了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 但对增加技术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宏福公司卓越的绩效四要素, 卓越的效率、品质、创新、客户响应构成的差异化和低成本形成的卓越赢利能力跟引进技术项目后重视技术学习在研究开发和干中学有密切关系。他们既学习技术可以转移的部分也学习技术不可转移的部分。因为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所以宏福公司很重视技术能力的吸收能力培育。
(3) 技术能力的构成
我们采用弗里曼·斯蒂华特等人和其他学者的观点 (表4-1) 。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P179—180.)
根据上述分析, 为反映技术能力特点的内涵和表达技术能力的本质, 通过对宏福公司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 我们认同, 技术能力由三项能力构成的观点:即生产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的三项构成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技术能力增强路径。
2. 技术能力构成关系
如前所述, 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能力的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在创造技术的创新方式下, 吸收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外围能力, 附着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在使用技术和改进技术的技术创新方式下, 吸收能力在增强技术能力上具有核心作用, 技术创新能力则成为外围能力。生产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是支持关系, 即生产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起保障和支持作用。在技术创新链上, 生产环节承前启后, 没有它的保障, 技术创新无法实现。三种能力相互依存, 互为变化, 共同构成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的构成关系中, 技术创新能力最具超前性, 它起着提高技术能力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核心。
二、宏福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由于角度不同有多种分类。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 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是一个能力组合概念, 它由若干能力 (要素) 组合而成。
我们从宏福公司创新实证分析角度, 从三个方面阐述宏福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1) 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过程; (2) 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 (3) 公司技术创新调查分析的结果。根据这些依据, 我们把宏福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1. 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指公司投入技术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分为R&D投入和非R&D投入。R&D投入能力集中体现在经费、人员和设备上。用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人均研究开发经费测度经费投入能力。用R&D人员数量和素质 (包括学历、职称、成果水平) 衡量人员投入能力。用R&D设备净值反映设备投入能力。
R&D投入能力只限于同行企业或生产相同产品企业的比较。行业间的比较缺乏可比性。
非R&D投入在创新活动中是存在的, 这可以从宏福公司创新过程和多种创新方式并存的实证中得到证实。
2. 创新管理能力
这里的创新管理能力是指公司从整体上、战略上营造技术创新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
宏福公司创新管理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反映: (1) 创新战略; (2) 创新机制; (3) 创新速度。
公司创新战略是服务于公司的使命和目标。公司的创新路径选择首先必须依赖于对磷肥业技术变化趋势的把握, 并对竞争对方战略的了解, 即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分析。其次, 分析自己的技术能力, 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向, 即内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 由此构成S W O T的战略选择。
宏福公司创新管理能力还体现在其形成的创新机制上, 其创新机制主要与公司创新活动中的各个层面人员有关。有效的创新机制使公司各层面人员人尽其才, 在激励作用下, 沟通顺畅, 合作高效。
宏福公司的创新速度可从前述宏福公司产能情况表、宏福公司2001年~2006年生产经营指标表、2001年~2007年宏福公司获得主要荣誉看出:公司技术创新或发明到商品化的时间很短, 一些发明专利是在解决技术问题中产生的。而且, 生产技术与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密切相关。应用研究与商业应用之间距离很短, 使许多客户响应形成的产品/服务竞争迅速转化为应用性研究的竞争。这种现象在宏福公司是常见的现象。宏福公司储存、开发、应用的科研战略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历史性趋势。
创新速度的提高给宏福公司带来显著的先期进入市场的经济效益。公司领导是很在意创新速度与经济效益攸关的内在联系的, 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3. 创新倾向
创新倾向是对创新愿望饯行而产生的真实性和创新愿望的强烈程度的反映。宏福公司建设过程和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使命和目标的不同, 确实出现了企业创新活动少、与企业创新活动多两种倾向。
宏福公司十年建设是创业, 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是创业。把创业倾向作为能力要素之一, 是基于宏福公司实证分析提供的事实。首先是公司经营陷入“德鲁克式”困境, 一筹莫展, 可以认为是直接与企业创新能力不高有关, 而能力低的原因可归结为:企业体制弊病, 导致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的联系) 被削弱, 领导层无意创新;管理上的科层制不适应市场竞争外部环境。因此, 在急剧变化的市场面前, 创业者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倾向和是否营造了技术创新的生成环境, 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创新倾向是异质型企业家在发展企业中必须具备的独特行为特征。
创新倾向指异质型企业家具有的创新主动性和前瞻性, 可以从创新率、创新视野等方面得到体现。
4. 研究开发能力
研究开发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与配置的结果表示。但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替代不了研究开发能力, 前者是R&D投入与非R&D投入的组合, 后者是R&D的成果。
研究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宏福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因使命与目标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方面, 研究工作的目标是对产品及工艺创新所需技术基础进行应用研究;开发是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 为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而进行的技术活动。
衡量宏福公司研究开发能力可以分别衡量公司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能力。对公司引进技术而言, 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活动归入研究开发活动。相应地用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能力作为研究开发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
专利是公司研究开发的重要成果。用专利指标衡量R&D能力已作为国家R&D能力标准。
自主创新能力以R&D能力为基础, 自主创新产品率是对R&D能力的一种反映。
5. 制造 (生产) 能力
技术创新需要的制造 (生产) 能力与原有的制造 (生产) 能力不同。技术创新需要的制造 (生产) 能力指能使技术创新实现的制造 (生产) 能力。在宏福公司引进生产工艺中, 原有制造 (生产) 能力有些能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 有些不能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 这就引发了宏福公司为满足新技术需要的工艺流程再造的创新。
这里把制造 (生产) 能力定义为把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符合设计要求的可批量生产的产品的能力。
制造 (生产) 能力包括: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工人的技术水平 (等级) 和工作质量;生产流程工艺设计和管理能力。
6. 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产品能否成功推向市场、引起客户响应的重要能力。
营销能力包括:市场调研了解买方需求的能力;销售能力。销售能力又表现为销售宣传和销售网络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