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科室工作制度

2025-01-17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制度(精选9篇)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制度 篇1

2011年计划免疫科室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更进一步搞好我县计免各项工作,使我县计免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我县儿童整体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拟定二0一一年计免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1、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好乡村医生的接种补助;

2、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培训,重点对乡村两级接种人员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乡村级接种人员素质;

3、规范和统一儿童预防接种证的使用管理,做到统一、规范、科学、合理使用;

4、各类学校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并按《免疫程序》要求,由各级医疗机构做好补证和补种工作;

5、加强免疫规划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对疫苗和注射器材供应、使用的管理,加强相关资料管理,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

6、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完善常规免疫工作制度;

7、加强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工作,重点抓好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工作,确保及时接种率;

8、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重点加强AFP病例监测报告系统工作,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输入和疫苗衍生病毒循环,并迅速作出应急反应;

9、确保县、乡、村冷链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

10、加强计免监测,进一不完善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乙肝、“两脑”监测系统;

11、控制计免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及时开展个案调查和疫情处理;

12、加强计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今年4·25计划免疫宣传日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13、开展一次EPI抽样调查和经常性督导检查工作;

14、加强对特殊人群的计免管理;

15、继续实施并完善基层卫生防疫档案管理工作。

二、指标要求:

1、各项任务完成率、合格率、及时率达95%以上。

2、“七苗”单项接种率达95%以上,“七苗”覆盖率达95%以上。EPI抽样以村为单位各项接种率达95%以上,脊灰强化免疫率达95%以上。

3、7岁以下儿童建卡、建证、卡证相符率均达到99%以上。

4、冷链运转率达100%,一年运转12次,冷链设备完好率、使用率达95%以上。

5、认真落实例会制度,计免人员培训率达95%以上。

6、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安全接种率达100%。

7、县级接种率、各类监测报表报告及时率达100%,基层报表收集完整率达100%,AFP病例报告率达1/十万以上。

8、麻疹、百日咳发病率控制在30/十万以下,杜绝白喉、脊灰发病,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计免相应传染病病例调查、处理率达100%。

9、特殊人群建卡、建证率达95%以上,“五苗”接种率达90%

以上。

10、指令性任务完成率、及时率达100%。

三、进度安排:

1、1--2月份了解掌握计划免疫基本情况,制定计免年度工作计划、单项工作计划,收集整理并熟悉计免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程序,完善业务工作制度,做好办公用品、仪器设备的计划和准备工作。

2、预防接种工作,县CDC每月开展冷链运转下发疫苗,各乡镇以双月下发至各接种点,接种点以月实施接种,城镇及各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以周和月实施接种,凡在医院出生的儿童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所有新生儿一个月内建立卡证。接种报表:接种点每次接种后5日内及时上报所属各乡镇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单月5日统计上报县CDC疾控科,县CDC单月10日前统计上报市CDC计免科,一年十二次,次年1月份报基础免疫年报。

3、AFP实行旬报,麻疹病例汇总表实行旬、月报,麻疹暴发情况汇总表、新生儿破伤风实行月报。县人民医院和康复医院为监测哨点医院,县CDC每10天主动监测一次。县、乡各级医疗机构内部按旬、按月开展主动监测。

4、十月份开展一次预防接种率抽样调查。每季深入基层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年终卫生局和CDC联合对基层计免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5、计免宣传,4、25和脊灰强化免疫期间定期宣传,其它宣传配合业务工作适时进行。县CDC要在防疫例会上培训防疫医生;乡镇对村以月召开防疫例会进行培训。

6、在每月的15、16、17号开展冷链运转工作,同时做好疫

苗和冰排的收发登记、运转的测温记录和工作小结,年底写出全年冷链运转工作总结。

7、按照疫情分级分类处理要求及时对计免相应传染病进行调查处理。

8、特殊人群计免管理,7月、12月各进行一次摸底调查。9、12月份完成年度计免工作总结和各单项工作总结,收集整理全年计免资料。

10、明年一月份完成2011年各年龄组人口数统计,全年计免资料分类归档。

四、免疫规划重点工作

1、继续实施扩大免疫规划,2011年接种率以乡为单位保持在90%以上,努力达到95%。

2、重点做好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3、开展消除麻疹行动,结合麻疹发病情况,在高发县(区、市)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

4、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12月初和明年元月初完成。

五、落实措施:

1、计免工作依法在县政府和卫生局的领导下开展,制定计免“十一五”规划,健全三级防疫网络,稳定防疫队伍。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计免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实行科学档案化管理。乡、村、各产科医院实行计免工作档案记录本,进一步规范完善,要求各册填写完整,真实,所有表册一律用钢笔或碳笔填写,并且干净整洁。县乡村各级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冷

链运转工作,确保疫苗效价。

3、层层把好质量关。每开展一项计免工作,均要依照相应的规范、规程、标准、程序和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及时做好质控记录,通过自我、平行、逐级、越级控制把好质量关。

4、常规免疫工作,每单月10日,召开防疫例会时,准确上报疫苗和注射器所需数量,并逐级保证及时供应。接种工作严格按免疫程序执行,接种报表按要求及时统计、收集和上报。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建卡建证,保证安全注射,接种人员必须持“预防接种人员资格证”上岗,预防接种日期要固定,规定在群众方便时间。全县各乡镇推广建立规范性预防接种门诊。

5、加强对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乙肝、“两脑”监测,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县乡医疗机构内部主动监测。对计免疫情按分级处理原则,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

6、根据计免规范要求,年内开展一次EPI抽样,查12个接种点,“七苗”接种查2009、1、1-2010、1、1出生儿童140人。

六、检查评估:

1、通过平时自我控制、科室逐级控制,确保各项计免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2、对基层工作,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经常性检查和指导,卫生局和CDC对全县各乡镇卫生院的计免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评估并兑现预防接种劳务补助。

3、考评标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左权县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评标准,结合现场调查进行综合考评。

4、考评方法:根据考评标准逐项检查打分,室内资料与现场调查综合评价,依打分结果实施奖惩并通报考评结果。

左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免科

二〇一一年一月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制度 篇2

1.1 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1.1.1 国内政策环境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免疫规划工作, 为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为免疫规划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使免疫规划工作成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国家对预防性生物制品的流通实行特殊管理。《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是在社会发展形势下, 为保证免疫规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明确了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保障制度, 改革了疫苗流通体制, 规范了接种单位的接种行为, 强化了冷链管理以保证各环节的质量, 完善了异常反应鉴定、补偿制度。同时, 为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管理, 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 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为依法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疫规划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 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 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9年免疫规划工作列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2012[50]号) 对预防接种工作做出明确详细规定: (1) 建立并完善相关部门、机构协调机制; (2) 加强健全服务网络; (3) 明确基层人员接种补助标准; (4) 提高绩效考核比重, 完善奖惩制度。

1.1.2 国际环境

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起, 就一直保持和国际组织之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GAVI) 支持的加强乙肝项目、贵州省控制麻疹项目, 美国适宜卫生组织 (PATH) 支持的预充式注射器试点项目, WHO支持的预防接种不良事件检测与培训项目、贵州省健康教育项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资助的免疫规划健康教育项目, 日本国际协力事业组织 (JICA) 资助的加强中国扩大免疫规划项目, 盖茨基金会资助的加强脊灰监测项目等项目实施不仅为我国提供了技术支持, 也为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资金援助。2005年, WHO和UNICEF联合发布了全球免疫策略和对策, 获得世界卫生大会批准, 指导各国扩大免疫规划的广度和范围。该策略还对疫苗制造提供指南, 也可提供其他实质性卫生干预措施。

1.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免疫规划工作步入信息化时代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3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4]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底, 全国电话用户达到14.96亿户, 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29亿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突破4亿户,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量1.89亿户,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人。电信业的迅猛发展为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各个省市先后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区域资源共享, 形成免疫大屏障, 降低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3 丰富的免疫规划实践经验

我国在实施免疫规划过程中, 始终把建立健全免疫服务机构,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进行人员培训作为实施免疫规划的基础工作, 建立了从中央—省—市 (区) —县—乡镇—村的免疫服务体系, 全面推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系统, 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技术规范、操作指南、工作规程等, 为免疫规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2 扩大免疫后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匮乏, 业务素质不高

当前人力资源的缺口主要存在于基层, 据西部省区统计, 仅2009~2011年乡镇卫生院共流失卫技人员7433人, 其中具有执业资格人员达5514人;按1.2‰的总人口比例配给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 但空编1.19万人, 空编率达19.37%;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中流传着“再不‘孔雀东南飞’, 就要‘自挂东南枝’”的笑话。部分农村疾病控制呈现“四难”现象, 即防保人员定编到位难、提高防保人员素质难、具体工作落实难、质量提高难, 这些严重阻碍了免疫规划的深入开展。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濒临破裂, 村医短缺, 年龄老化, 学历偏低, 后继乏人。

2.2 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按照五部门文件规定, 市、县财政部门应承担本级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工作经费。而现实是大部分市、县仍按多年前规定拨付工作经费, 有的低至0.1元/人 (辖区人口) 的比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 随着一类疫苗 (免费疫苗) 品种的增多, 二类疫苗 (收费疫苗) 接种品种相应就减少了, 而仅有的几种二类疫苗, 由于价格高及群众的经济条件所限, 而难以开展, 导致各级疾控中心收入明显减少, 原来靠二类疫苗创收以补助一类疫苗接种的格局不复存在。接种一类疫苗越多, 赔钱就越多, 现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未涉及到各级疾控中心, 各级疾控中心工作量和财物支出均出现明显增加, 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困境。

2.3 城镇化建设, 人员流动频繁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造成城市公共卫生资源紧缺。预防接种机构对辖区人口流出和流入情况不掌握, 管理存在漏洞。由于流动人口来源广泛, 流动性强, 部分人的经济条件、文化素质、卫生状况差, 免疫接种意识淡薄, 使免疫规划工作难以落实。尽管我们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由于缺乏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 流出地与流入地管理脱节, 而家长带孩子外出打工没有随身携带预防接种证的习惯, 导致流动儿童时常发生迟种、漏种、重复种等现象, 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成为传染病、多发病暴发和流行的高危人群, 给疾病控制工作带来隐患。

2.4 及时发现和消除免疫空白存在困难

由于盲目追求接种率指标, 对应种儿童数随意增减, 导致数据报告中的常规免疫接种率都很高, 掩盖了实际接种率低的现象, 从报表数据分析上难以识别出薄弱区域。

2.5 预防接种工作没有知情同意的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单方面强调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卫生行政部门下达一些强制实施方案, 忽视了知情同意规范开展的工作, 容易导致接种人员和儿童家长忽视接种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未能做到完全、明确的知情同意, 出现口头告知不详细, 书面告知不规范、家长不认真对待的漏洞, 一旦发生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时, 工作十分被动, 无文字材料, 无法律依据。

2.6 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时有暴发

2004年贵州省发生一起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环, 2005年安徽省报告一例因免疫缺陷的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 而与我国接壤的一些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 国家边境的防御工事不能防范疾病或传播媒介的侵入, 航空业的迅猛发展大大增加了传染病在国际上迅速传播的机会, 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2005年WHO西太区提出2012年消除麻疹, 对此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到2012年, 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不包括输入病例) , 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但全国麻疹报告发病数自2012年11月以来持续增加, 部分省份疫情上升势头迅猛, 消除麻疹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又一重大挑战。

3 免疫规划工作发展对策与措施的思考

3.1 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

基层的预防接种服务者是实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 面临当前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濒临破裂的问题,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转变观念以完善人员的合理配置, 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放在承担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人力资源建设上。建立健全符合时代特征的、前瞻性强的、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 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 有效鼓劲的人才激励制度, 提高个人保障水平, 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以稳定人才队伍。

3.2 加大工作经费投入

免疫规划工作具有福利性、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特点, 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 多层次、多渠道筹资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以保证正常的工作经费。经费得不到保障, 再好的服务模式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 政府应当把解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作为重点,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分配政策对卫生资源进行总量和结构调整, 加大对免疫规划发展的投入, 加强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管理, 有效落实接种人员经费补助, 提高接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 修改《条例》,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 增加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的措施; (2) 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缩小地区间差异, 以利于全国免疫规划工作的同步进行; (3)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寻求国际国内各组织合作, 以充实免疫规划经费; (4) 预防接种单位在不影响常规免疫的基础上, 合理开展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服务, 以补充工作经费的不足。

3.3 加强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

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应尽可能在大区域实现同步, 迅速形成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设置冷链设备监测报警、漏种短信提醒服务等功能, 使信息化系统作为免疫规划工作的现代化工具服务于每一名受种者。

3.4 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机制

完善辖区流动儿童管理机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 定期开展责任区域内适龄儿童摸底调查, 以便查找和掌握流动人口的分布与流向, 及时发现流动儿童并纳入日常管理, 消除免疫空白点。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让流动儿童家长了解疫苗免费政策;另一方面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公安、卫生、计生、教育、村委等多部门加强沟通协作, 达成共识, 以解除流动儿童家长接种疫苗的后顾之忧。在流动免疫对象集中的地方增设免疫接种服务点或增加免疫接种服务频次, 有针对性地实行定点或巡回接种, 以增加流动儿童的免疫服务机会, 消除免疫空白。

3.5 做好免疫规划宣传

全国统一设计免疫规划门诊的外观, 让免疫规划形象家喻户晓。设立全国统一的预防接种免费咨询电话, 建立免疫规划网站宣传相关知识、答疑等, 协助家长在接种前获取足够信息, 加强知情权。在办理预防接种证时向家长发放《预防接种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书》, 让家长了解接种疫苗种类、接种程序、禁忌症、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注意事项等, 避免在接种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主动性。

3.6 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

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记录制度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暴发流行的成功经验。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在贵州省实施麻疹控制项目, 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卫生部门应与教育部门配合,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 为适龄儿童提供补证、补种工作。

3.7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各级人大应监督各级政府, 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条例》、《办法》, 并尽快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细则, 使执法监督更具可操作性, 使免疫规划管理走向法制化, 科学化。依法依规处理因预防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和副反应产生的纠纷问题, 为免疫规划实施保驾护航。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制度 篇3

【关键词】免疫规划,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R47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94-01

在行政区域内施行系统化的免疫规划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关于免疫规划工作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常用接种率的评价和接种率调查的评价等[1-2],但这些评价方法都仅限于单项评价,因此,寻找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建立相应的免疫规劃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方法

1.1德尔专家咨询法

通过德尔专家咨询法来建立综合性的免疫规划指标体系,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以匿名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并通过层次分析方法(先将所需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同一层次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并给出判断结果)参与评价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1.2实施步骤

首先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咨询指标草案》,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管理、疫苗对于传染病的发病率等。草案确定后联系专家(可寻求免疫规划所人员、疾控中心人员及学校卫生管理教授等),建立咨询帮助小组并开展咨询活动:咨询专家首先评价《咨询指标草案》中各项一级指标的代表性,并给以差、中、好三个等级的评价,最后请专家提出修改建议。再请专家对各项一级指标的项目进行比较并打分,根据专家的评分结果计算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的权重结果。

2结果

《咨询指标草案》共包括了预防接种的开展情况、免疫规划基础工作指标、免疫规划的财政投入及保障工作、医保覆盖情况和免疫规划工作效果指标在内的五个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3、18、24、25、12,权重总和为100,具体评价结果如下表1:

3讨论

目前在免疫规划工作中最常用的质量评价方法有接种率的评价和接种率调查的评价等,但这些评价方法都只包括了免疫工作中的很少工作指标甚至只是单项指标,不能系统的反馈出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3]。而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德尔专家咨询法建立免疫规划工作的指标体系,能够集思广益,综合各个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实用的、具有较强代表力的综合性免疫规划体系和评价方法。德尔专家咨询法采用匿名咨询的形式,同时消除了个人权威、资历和口才等方面的因素对回答问题的干扰,将参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个人推理有机的联系起来,通过对各项指标的量化表达出逻辑性。

本研究考虑到文章的实际意义,只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制定了五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个二级指标,以期为其他地区建立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价的方法与免疫规划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另外,考虑到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各地的具体情况,还可建立三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免疫规划工作,亦可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满足的实际的需要。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建立的免疫规划指标体系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例如可以通过加强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抗体水平等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4]。

参考文献

[1] 张正东,刘萍,张斌等.德尔菲法探讨乡镇卫生院免疫规划工作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118-4120.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8.21.004.

[2]王青,王伟军.重庆市2008年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审评情况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8):2856-2858.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1.28.019.

[3]梁晓峰.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后中国免疫规划工作现况分析--为《中国计划免疫》杂志创刊10周年所作[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5):333-338.

免疫规划工作督导总结 篇4

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更进一步搞好我镇免疫规划各项工作,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我镇儿童整体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成长,本督导工作计划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结束,每月抽出1至2名工作人员参加对各村的督导,督导期内要对所有的行政村进行一次督导。

一、督导内容:

1、新生儿上报情况;

2、儿童接种信息登记薄登记情况、登记完整率;

3、免疫规划知识掌握情况;

4、村级免疫规划资料整理情况;

5、接种证与底册符合率;

6、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情况;

7、免疫针对性疾病监测报告情况;

8、儿童建证情况;

9、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

11、流动儿童摸底、接种情况;

12、其他工作情况。

二、督导结果:

大部分卫生室资料不齐全,但个别村卫生室对本村0--4岁儿童基本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接种率调查:平均接种率99%,建证率100%,卡痕阳性率100%;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平均接种率分别为 100%、97%、100% ;乙肝疫苗三针全程接种率为 100%,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9%。建证率和“11苗”接种率较去年有较大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村接种证和底册不相符现象;

2、个别村医新生儿上报不及时;

3、个别村医接种底册免疫规划资料整理不完整,不规范;

4、儿童接种信息登记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要求疫苗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接种医生、接种日期等每项都要规范填写;

5、存在漏种现象。

四、出现问题的原因:

1、个别村医责任心不强;

2、对免疫规划工作可不重视;

3、免疫规划资料不知如何整理。

五、以后工作重点: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村医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督导,加强计划免疫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加强免疫、疫苗复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努力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高接种率;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计划免疫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公共卫生服务站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篇5

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区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下,经过我街道中心免疫规划人员及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为消除辖区内潜在的免疫裂隙,控制免疫规划针对疾病发生和流行,保障适龄儿童身体健康履行了自己的职责,顺利完成了2014年计免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1、基本情况:是城乡结合部区域,现有人口四万多人,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全街道辖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在册0-6岁儿童3022人,2014年全年出生儿童入档569人建证569人,建证率100.00%。

2、常规免疫:2014年截止目前开展了94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更好地使我辖区内儿童能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全年完成卡介苗接种545人次,乙肝疫苗接种 1089人次,糖丸接种2014人次,百白破疫苗接种 2100人次,白破疫苗接种 395人次,麻风疫苗接种 500人次,麻腮风疫苗接种470人次,A群流脑疫苗接种976人次,A+C群流脑疫苗接种872人次,乙脑疫苗接种1016人次,甲肝疫苗接种979人次。开展46次儿童应种未种原因调查,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00%以上。

3、冷链设备管理:我中心对冷链设备均建立了档案管理,实行个人负责制,加强对冷链设备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冷链设备的利用质量和效率,确保疫苗保存质量和接种安全。公卫值班人员每天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的及时进行汇报修理,报废的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

4、积极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我中心利用家长课堂、宣传画廊、接种日播放计免宣教片、“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对江苏省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普及预防接种知识,不断提高辖区内居民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提高群众的接受和支持程度,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向前发展和完善。

5、流动儿童管理及查漏补种:全年通过春节查漏补种、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与查漏补种及糖丸补充免疫等各种专项活动加强了流动儿童的调查摸底及查漏补种工作,全街道全覆盖进行摸底调查,较好的完成了各项计免专项工作,控制了辖区内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6、安全注射:严格培训学习及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免疫规划安全注射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销毁”制度,强化接种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发生,全年无接种差错与事故发生。

7、培训督导:为加强接种人员的免疫规划专业知识,结合村医生例会培训12次,共计培训116人次。通过培训,使接种、调查走访人员提高了对免疫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了业务水平。对下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分月开展检查、督导,通过检查、督导,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效率。

8、存在问题:因辖区为新划分的,位于城乡结合部区域,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流动儿童的管理不太扎实,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之从事计免工作时间短,许多工作还需加强学习,需上级领导继续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工作。

免疫规划工作总结 篇6

一、常规免疫

1、20xx年到目前为止共出生儿童408人,建卡408人,建卡建证率100%。

2、本年度累计接种乙肝疫苗1009人次、脊灰疫苗1918人次、百白破疫苗2035人次、白破556人次、含麻疹疫苗1407人次、乙脑疫苗991人次、流脑疫苗2120人次、甲肝疫苗1273人次。并开展了水痘、HIB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23价肺炎疫苗的接种。

3、对流动儿童每季度调查一次,并为其建卡,按照我们的接种程序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免疫接种,确保外地儿童有接种门诊管理。

二、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

每旬对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进行监测,7、8、9月每旬两次并及时上报。共发生10例流行性腮腺炎、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均及时上报。

三、宣传培训

今年4月25日围绕“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这一主题,到西王门社区及陆吉庄子集市上进行了一天的免疫规划知识宣传,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疫苗、正确接种疫苗。

四、儿童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

利用今年暑假为入学入托儿童进行了首次查验补种工作,开学后又进行了再次查验工作,共查验学校10所,幼儿园12所。本次共查验了1283名新入学或入托的儿童。其中共有28人补了接种证,脊灰疫苗应补种22人,实际补种22人,麻疹疫苗应补种53人,实际补种52人,白破疫苗应补种33人,实际补种32人,乙脑疫苗应补种12人,实际补种12人,流脑疫苗应补种51人,实际补种49人,甲肝疫苗应补种16人,实际补种16人,乙肝疫苗应补种0人,实际补种0人。

五、强化免疫及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根据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安排,我们于3月份对8月龄至14岁儿童进行了含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为其接种麻疹疫苗。11月对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的新生接种麻风疫苗,共摸底1060人,实种1036人。根据上级安排,于10月和11月对0到3岁儿童进行了2轮次脊灰疫苗强化,共强化儿童1645人。每季度对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进行所有免疫规划疫苗的查漏,并对为漏种的儿童及时进行了补种。

六、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

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逐步完善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今年1月开始数字化接种门诊建成后,我们于上半年迎接了寿光、青州、奎文、高密等地区的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参观,潍坊疾控中心领导多次来督导免疫规划工作,并承接了市政协领导的调研和省麻疹接种率的评估工作。9月份,省满意化接种门诊评选活动,我们扎实工作,积极准备,在山东省群众最满意的接种门诊投票网站上进行了公投,取得了很好的信誉和成绩。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制度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苗接种率调查

1.1.1调查单位和对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接种率调查,选择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且在被调查县区内居住≥3个月的儿童为调查对象(不包括外籍适龄儿童)。非本地户籍且在当地居住<3个月的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需填写调查表,但不作为接种率统计对象。

1.1.2调查疫苗接种品种和剂次。乙肝疫苗3剂及首针及时接种、卡介苗1剂、脊灰疫苗3剂、百白破疫苗4剂、A群流脑疫苗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乙脑疫苗2剂/3剂及甲肝疫苗1剂/2剂。

1.1.3抽样和调查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在每个乡(镇、街道)调查2~3岁组适龄儿童42名(2岁组为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儿童,3岁组为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出生儿童,现场调查要求每乡2岁和3岁儿童均≥18人,尽量保证调查对象年龄组均衡)。采用入户方式调查,调查员填写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

调查村抽取:在调查乡(镇、街道)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进行调查,其中乡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居委会、社区)为必选,其他4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随机抽取。不足5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全部抽取。

调查儿童抽取:对于选定的调查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根据该村2012年(或最新)人口登记、户籍登记、门牌号、自然村(小区)及住户数量、居民健康档案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档案(选取覆盖率最高的一种)等,利用系统抽样方法确定调查户。

若调查户中有1名适龄儿童,则调查该儿童;有几名适龄儿童,随机抽取1名调查;无适龄儿童,选择距离最近的户继续调查(在户数累计号段内调查),直至找到1名适龄儿童。当调查区域为楼群时,可按门牌号顺序由楼下到楼上寻找最近户,如此门牌号无适龄儿童,在临近门牌楼内继续调查,直至找到1名适龄儿童。

1.1.4接种情况和接种率判断。调查儿童有接种证和接种卡(或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个案资料),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但有接种卡,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均无,判定为未接种。

接种率判断:分疫苗、分剂次判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接种率。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只用于评估3岁组儿童接种率。在42名适龄儿童中出现某疫苗/剂次≤1名未接种者,判定该乡某疫苗/剂次接种率≥90%;若出现≥2名未接种者,判定该乡某疫苗/剂次接种率<90%。

质量控制:接种单位提供的儿童接种登记情况不作为适龄儿童抽取的抽样框。适龄儿童的寻找避免人为误导。入户调查至少由2名经过培训的人员组成。1人负责调查,1人负责监督审核。调查时如该户有适龄儿童,应核对户主和适龄儿童姓名。审核调查表发现漏项时,应当天查明原因并予以补充,必要时要补充调查。

现场调查过程中,不可集中访视幼儿园适龄儿童。现场调查要尽量安排在合适的时间,以保证入户调查能够找到适龄儿童。调查数据库实行计算机双人双录入,不一致再核对检查。

1.2 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调查

通过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收集计划免疫可预防传染病发病情况,与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结合评价计划免疫接种效果。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五峰县地处鄂西南,国土面积2 400 km2,辖5个镇3个乡,108个行政村。在册总人口数203 340人,实际常住人口约145 000人,其余均外出读书、务工。地形和人口特点是山大人稀。全县共设8个预防接种门诊,16个村级接种点,其中0~6岁儿童数10 352人。全年开展12次常规冷链运转,80%适龄儿童以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定点接种方式进行接种。

2.2 接种率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调查1个乡5个行政村,抽查儿童294名,其中男163名,女131名,男女比例1.24∶1;2岁组和3岁组儿童各145名和149名,比例为1∶1.003。

294名被调查儿童预防接种建证建卡率为100%。疫苗漏种情况,除付家堰镇有2种疫苗、采花乡有1种疫苗漏种人数≥2人外,其他6个乡每种疫苗漏种儿童数均≤1人,见表1。

按照接种率判断标准,8个乡镇疫苗接种率均≥90%。从接种疫苗的种类来看,乙肝疫苗3剂次、卡介苗1剂次及脊灰疫苗4剂次,接种均达到了100%。乙肝疫苗及时接种241人,及时接种率为96.78%。原因是有禁忌症(早产、低体重或出生时情况较差新生儿)的新生儿不能及时接种,见表2。

百白破疫苗4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达到99.60%;百白破疫苗和含麻疹疫苗分别有1例次没有接种,分别是百白破第四剂次和麻疹第二剂次。

A群流脑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20%,有2名儿童未完成全程接种,都是第二剂次未接种。乙脑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8.39%,未种的4剂次疫苗都是第二剂次。甲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6.79%。所有调查对象都接种一剂次疫苗,有8例未接种第二剂次疫苗。

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对象的有15例,其中1例为预防接种禁忌症不能接种,4例为患病未接种,11例在接种疫苗期间随父母务工外出。

2.3 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情况

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乙脑、甲肝、乙肝、流脑及甲肝近20年发病情况见表3。

从五峰县近20年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情况看出,甲肝、麻疹和风疹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脊灰、流脑、白喉及百日咳已经10余年没有病例出现,已达到消除水平。

3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五峰县儿童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得到落实。8种疫苗的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峰县近5年疫苗相关疾病如甲肝、麻疹及风疹呈逐年下降趋势,脊灰、流脑及百白破10余年无病例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资料),预防接种工作已在保护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

五峰县采取以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为主开展儿童接种工作切实可行。目前,对山区县开展儿童免疫接种时以村卫生室为单位还是以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为单位接种存在争议。从五峰县的情况来看,以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为主的接种服务方式切实可行。两种接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乡镇接种门诊的优点是:人员素质较高,接种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疫苗运送环节减少,保存条件好;接种质量好;降低疫苗损耗;消毒严格,群众信誉度高。缺点是:儿童接种不便;天气变化影响,路途远影响到点率;流动人口、计生外儿童到点率低。村级接种点的优点是:对应接种对象熟悉情况;儿童家长方便。缺点是:接种技术相对较差;疫苗损耗较大;个别不按免疫程序或不按要求接种。我们通过平时的走访调查发现,群众对乡镇接种门诊预防接种好的意向反应率最高,说明实行以乡镇卫生院门诊为主的预防接种最受欢迎。究其原因,除以上所述优点之外,还有利于加强安全注射的管理[2]。

笔者认为,目前五峰县需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接种门诊。由于地域条件、交通不便、天气变化、农忙、计划外生育儿童及流动儿童等多种因素的存在,一个时期内村级预防接种方式仍将持续存在,基层农村接种方式需要多元化[3]。村级接种点是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的有生力量,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卫生计生及免疫规划业务部门加强村级医生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乡村医生自觉参与计划免疫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专业人员责任心,与乡镇接种门诊无缝对接,不留免疫空白,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计划免疫工作任务[4]。

从疫苗的接种率来看,原来的老五苗(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率较高。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较低。说明在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的健康教育力度,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提高新疫苗的接种率。免疫规划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因此,做好免疫规划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不但要面对卫生专业人员、儿童家长/ 监护人,而且还要面对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及公众,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和技术措施,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要注重社会宣传,要得到村级居民的支持,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宣传媒体,通过张帖宣传画、标语和公告,设置宣传栏,利用每年“4·25”免疫宣传日和其他流动人口居住地、工作场所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普及预防接种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接种疫苗[5],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率。从调查的漏种原因来看,大部分疫苗漏种是流动儿童,特别是五峰县系山区县,大量儿童在2岁以后随父母外出务工,村级卫生室对本村外出儿童联系不畅,导致疫苗不能及时接种或漏种。采用健康教育干预能促使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显著提高。在健康教育干预中,还应增加二类疫苗和相关传染病危害性知识教育,提高家长对二类疫苗的重视程度,更好地发挥疫苗在传染病控制方面的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6]。影响流动儿童接种率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家长缺乏预防接种知识,忽视其重要性,另外预防接种通知形式、通知人员类别和家长对当地预防接种单位的熟悉程度也影响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服务利用状态[7]。实践证明,将健康教育融入免疫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建立一支培训有素的健康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率,防控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的有力措施[8]。

为了有效防止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基层接种人员往往对接种禁忌症掌握过度严格,导致了不适当的禁忌症[9],使本可以接种疫苗的儿童不能按时接种。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特别是媒体要科学地宣传疫苗接种在保护儿童健康方面的作用,使基层预防接种人员能有一个宽松的服务环境。

摘要:目的 了解五峰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评价其效果,为完善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调查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信息网收集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数据,评价接种疫苗控制传染病的效果。结果 8种疫苗的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相关传染病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 五峰县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落实情况好,预防接种工作已在保护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制度 篇8

【摘要】论文基于遗传学和免疫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算法AGV路径规划方法。算法采用实数编码,且采用不定长度,定义的适应度函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具有遗传算法具有的搜索空间大等优点,也具有免疫算法对抗原的识别、学习、记忆和自动调节能力,克服了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进化速度也得到了提高。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较快地为AGV产生一条适应所处环境的无碰撞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自动导航小车;路径规划;免疫遗传算法;疫苗

1、引言

目前,为使移动机器人规划出良好的去去路径,所用的方法很多,如栅格法[1]、势场法[2]、可视图法[3]等。但各种方法有其使用局限。人工智能的发展为AGV的路径规划提供了新思路,产生了诸如神经网络学习法、遗传算法等方法。这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AGV的路径规划问题,但也有其缺陷。如神经网络学习法对于复杂环境难以数学建模,范化能力差;模糊法灵活性差。遗传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个体在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退化。受生物免疫系统的启发,论文将免疫引入到遗传算法中,在保留遗传算法优点的情况下,利用待求问题的一些特征信息,采用免疫方法所具有的识别、记忆等功能来抑制遗传算法在进化中所出现的退化现象。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GV路径规划方法利用AGV在移动过程中的特殊信息对所选路径进行优化,可较快地使AGV根据环境信息搜索一种满意的路径,提高了AGV路径规划的智能性。

2、环境信息建模

对AGV进行路径规划前,应解决对其环境信息的描述即环境建模问题。为此,作以下假设[3]:

(1)AGV在二维平面中运动,不考虑其高度方向的信息;(2)规划环境的边界及其内所有障碍物(妨碍AGV运动的所有物体)用凸多边形表示。(3)考虑到AGV的大小等,对环境边界进行缩小和对障碍物进行扩大时,其缩放量为AGV外形最大尺寸的一半。即AGV为“点机器人”。

至此,AGV的工作空间可描述为:工作平面和障碍物群{Oi|i=1,2…N}。具体到其个障碍物Oi,可描述为Oi={顶点1坐标(xi1, yi1),….. 顶点n坐标(xni, yni)}。为方便数据处理,对多边形顶点沿顺时针方向编号。起点为S,终点为E。工作平面可表示为矩形{(Xmin,Ymin),(Xmax,Ymax)}。

设在AGV的工作环境中有n个已知的障碍物Oi(i=1,2,...,n),对应的顶点数为Si,顶点坐标为(x(i,j),y(i,j))(j=1,2,…Si)。为描述AGV工作环境中的障碍物,采用Dm×m矩阵对环境信息进行描述,其中,m为障碍物顶点总数。定义d(i,j)为:

3、免疫遗传算法设计

3.1路径编码方式

采用免疫遗传算法求解最优问题的关键是对所求问题的解进行编码。编码的长度与搜索空间的大小及求解精度有直接关系,也影响算法的效率。对AGV进行路径规划时,传统的二进制或实数编码方式都不适用。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长度实数数组编码方式,即第p代Xp的第k条染色体Xkp的第j位基因Xkp(j)表示为Xkp(j)=|io,xk,yk|T,其中io为障碍物序号,(xk,yk|)为第io号障碍物的某顶点坐标。由于路径的起点为AGV的起始点,终点为其目标点,在路径规划时可省去以缩短染色体的长度。定义,AGV的可能运动路径由数条直线段组成,相邻两直线段的交点称为AGV的路径拐点。为使AGV不穿越障碍物运动,基于对工作规划空间建模时所作的假设,AGV可沿多边形障碍物的边界线移动,也可以障碍物的顶点为拐点在自由空间中移动。染色体即AGV的某行路径Xkp为Xkp={Xkp(1), Xkp(2),…, Xkp(nkp)},其中nkp为第p代中第k条染色体的长度,每代中各条染色体长度不同。

3.2适应度函数

在对AGV进行路径规划时,其优化目标为在所有可能的运动路径Xp={Xkp|k=1, 2,…,N}中找出一条最优或次优路径。设某个体Xkp的路径长度Dk为:

其中dj为Xk中各直线段轨迹长。因为AGV由一直线轨迹向另一直线轨迹过渡时运动速度的变化会影响其运行时间,因此,在对所选路径进行评价时,除考虑其总长度外,可要求路径中的拐点数尽可能的少或AGV的姿态角变化量尽要能的小。本论文的路径规划目标是路径短且拐点较少。定义适应度函数为:

式中,和为调整系数。这里取=0.8,=0.2。N为种群大小,Dj为种群中第j个体的路径长度,nj为第j个体路径拐点数。

3.3算法的实现

在进行路径规划时,首先判断AGV从起点向终点沿直线轨迹运动时是否穿越障碍物。若无障碍物,两点间的连线为AGV的最佳运动路径,无须进行路径规划。否则进行路径规划。

免疫遗传算法中,疫苗是根据待求问题的先验知识构造的最佳个体基因的估计,抗体是根据疫苗将某个体基因进行修正后所得到的新个体。论文所设计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过程如下:

(1)根据问题从记忆抗体库中提取问题的抗体P得到初始种群 ,不足N个时在AGV起始点和目标点之间随机产生N-P条路径。个体的产生方法是:以包围AGV的起点、终点和所有在线障碍物的最小矩形为规划区域,在规划区域内的障碍物顶点个数为M,在线障碍物为m,则染色体的最大长度为M-m。以规划区域内的障碍物顶点为被选对象,沿一定的条件随机选取基因位上的基因组成一条染色体,同用样的方法产生其它染色体以组成群体。

(2)根据先验知识抽取疫苗H={h1, h2, …, hm};

(3)計算第p代种群Ak所有个体的适应度,并进行终止进化判断。

(4)对当前群体Xp进行遗传算子操作得到子代群体Bp。进行交叉操作时,采用单点交叉。交叉操作时,两个个体若有相同的基因(而非等位基因)进行交叉操作。当相同基因位不止一个,随机选择其一进行交叉;当无相同基因位则不进行交叉。进行变异操作时,从个体中随机删除一基因位或随机选取一基因位插入一新基因位,或在个体中随机选取一基因位用另一随机产生的基因位交换。

(5)对子代Bp进行免疫操作,得到新代Xp+1;接种疫苗和免疫选择是免疫算法的主要操作,接种疫苗是为了提高个体的适应度,免疫选择是为了防止个体的退化。接种疫苗即从Bp中按比例K随机抽取Nk=KN个个体Bip(i=1,2,…,Nk),并按先验知识修改Bip(这时就变为抗体),使其以较大的概率具有更高的适应度。接种疫苗时,若Bip已经是最佳个体,则其以概率1转移为Bip。对路径规划,接种疫苗就是对所选个体进行判断:首先,相邻两点间能否使AGV无障碍的沿直线运动;其次,任意两点间能否使AGV无障碍的沿直线运动?条件满足,则删除中间点。免疫选择分两步完成:免疫检测和退火选择。免疫检测即对抗体进行检测,若出现适应度下降,此时由父代个体代替其参加竞选,退火选择即以概率P(Bip)在当前子代中进行选择:

其中,为适应度函数;Tk是单调递减趋于0的退火温度控制序列,Tk=ln(T0/k+1),T0=100,p是进化代数[3]。

(6)选择个体进入新的群体。更新抗体库,并转到第(3)步。

4、仿真实验

仿真是在Matlab6.1上进行的。AGV的工作环境大小为8×6m2,其内有6个形状各异、排列任意的障碍物(如图2所示),现欲使AGV从S点无碰撞地运动到E点且使其运动路径最短,建立如图4所示的可视图。其可视矩阵如左图:

论文采用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和现有的遗传和免疫算法对AGV进行路径规划以寻找最佳路径。取遗传操作中的交叉概率Pc=0.8,变异概率Pm=0.2,免疫操作中的接种疫苗概率Pv=0.6,初始种群大小为N=20,抗体库M=5,遗传代数不超过K=200。图3为路径规划的最佳路径。进化过程中适应度变化和路径长度变化如图4所示。

由仿真结果知,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时,退化现象基本不会发生,再能很快得到问题的最优解。其原因是,利用免疫遗传算法对AGV进行路径规划,一方面利用了遗传算法的优点,由于是对编码进行操作,对问题的依赖性小,且操作是并行进行,优化速度快;同时针对遗传算在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时是以以概率方式随机地、缺泛指导性地进行导致问题进化时产生退化的现象,采用适当的指导,弥补了遗传算法的缺点。利用遗传免疫算法进行优化,在保证算法收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利用此法对AGV的路径进行规划,比其它的方法更有效。

5、结论

论文主要针对环境建模和路径搜索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可视图环境建模方法优点,完成了对环境信息的建模。并结合遗传和免疫算法的优点设计了具有精英保留策略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GV路径规划方法。通过比较采用遗传算法、免疫算法和本论文所设计的免疫遗传算法对AGV进行路径规划结果和效率的比较,分析了所提出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GV路径规划方法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

A.本论文采用改进的可视图法对环境信息进行建模,在改变障碍物位置、形状、大小和AGV的起点及终点的情况下,均可快速构建AGV的环境信息模型。

B.采用本论文所设计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GV路径规划方法对AGV进行路径规划,在速度方面优于传统的免疫算法和遗传算法,且系统退化现象基本得到消除。

参考文献

[1]吴锋,杨宜民.一种基于栅格模型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4(3),7-9,13.

[2]沈凤梅,吴隆.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和避障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3,35 (12),28-30,39.

[3]李善寿,方潜生,肖本贤.全局路径规划中基于改进可视图法的环境建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6),73-77.

作者简介

井治财(1968),男,诺伯特智能装备(汉中)有限公司,陕西省汉中市,邮编:723000。主要从事机床结构设计与误差检测。

免疫规划科工作职责分工 篇9

科主任:

1、负责免疫规划科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和科室管理工作,安排科室业务工作、组织业务学习及民主生活会。

2、负责制定免疫规划全年工作计划并撰写工作总结,完成率100%。

3、负责对基层接种人员业务培训,对预防接种人员进行接种资质认证和审验考试,完成率100%。

4、负责组织开展对基层接种单位免疫工作季度考核、“4.25”及“7.28”宣传活动。

5、负责疫苗使用管理,二类疫苗月销售情况核对,账物相符率100%。

6、负责组织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麻苗查漏补种及糖丸补充免疫等工作。

7、承包区医院、白音席勒社区、哈林格尔的免疫督导工作,督促完成一类疫苗接种率及其他各项工作。

8、完成中心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科员甲:

1、负责一类疫苗及冷链管理工作,协助二类疫苗的发放。每月核对库存,账物相符率100%。负责冷链设备保养,冷链温度监测率100%。

2、负责AFP病例、麻疹、新生儿破伤风及其他疫苗相关传染病监测工作,及时调查、上报、送检(48小时个案调查率100%,标本采集率100%、3日内送检及时率100%,个案录入及时率及完整率100%,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以上)。

3、负责免疫规划信息的编写报送及部分文件的起草。

4、承包苏木、哈业胡同、赛汗社区的免疫督导工作,督促完成一类疫苗接种率及其他各项工作。

5、参与季度考核、宣传培训等工作的实施。

6、完成科室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科员乙:

1、负责接种证、乙肝白卡、文件等资料的发放登记工作,并协助一二类疫苗的发放。

2、负责全区接种率监测,按时上报免疫各类报表。(要求报表上报及时率完整率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以上,扩免疫苗接种率90%以上)

3、负责免疫规划档案资料的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分类装订。要求上级来文有登记有备份,资料归档及时率、完整率100%。,4、负责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及时调查处理和报告,调查处理率100%,接种单位AEFI覆盖率100%。

5、承包沙河社区、麻池、萨如拉免疫规划工作的督导,督促完成一类疫苗接种率及其他各项工作指标。

6、参与季度考核、宣传培训等工作的实施。

上一篇:影视摄影专业个人简历下一篇:演讲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