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OA理念

2024-08-30

协同OA理念(共8篇)

协同OA理念 篇1

OA应用中的几大问题

1.1 协同办公软件应用的三大问题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商业体系越来越复杂,工作方式越来越具有流动性和移动性,客户越来越分散,上、下游伙伴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地理位置却分散在全球各地,并处于不同的时区。与此同时企业是否能够及时掌握外部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各种变化,及时了解影响组织内部工作效率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快速调整组织结构、工作模式与处理流程、市场技术与产品策略、合作与联盟方式等已成为衡量一家企业的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企业敏捷性的提升从企业中每一个团队和每一个人都能够顺畅自如地沟通、协作,也能实时共享各种信息、关系资源开始,这样企业需要一种高效的“沟通协作”系统,来有效地管理建立在人和团队基础上的交流与互动,全方位地整合和优化企业的所有信息资源,更灵活地调整流程,以最终达到管理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这就是说企业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他们自己的协同软件。

近几年来因为组织对协同的需求,协同软件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经过多年的市场涤荡,市场上现存的厂商仍有数百家之多,厂商进入与进出比较频繁,困扰协同软件市场发展的有三大问题:

 随需而变问题

首先管理因时而变,不断完善,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企业的商业生态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与成长就要不断审时度势优化与改进,协同软件作为管理软件的基础软件需要适应管理不断变化的需要,另外不同于业务管理软件所管理的业务模式的相对固定,协同应用在组织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弹性,其变化性很大。

其次应用对象跨度很大,如何适应不同的应用对象? 有组织的地方就会存在协同,协同软件是所有管理软件中应用面最广的软件,各个组织的管理千差万别。

如何解决管理变化,解决各单位差异化的需求,使用户享受优质、持续、稳定的产品式服务是个难题。

 培训问题

协同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功能应用不断扩展,重要性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最早的单个人的应用,到部门级的应用,到单位级的应用,现在向跨单位应用发展。从企业应用的角度看,对内是员工之间的协作,对外是与上下游伙伴的协同,甚至与客

户的协同,企业想要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好的工作质量和结果需要依赖的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整体上下游生态链的协作的速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构筑信息化建设时把上下游厂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共同进行信息化建设。

由于协同办公系统应用广度,和应用人员的层次高低不齐,跨地区等,如何培训是协同软件实施面临的难题,这个问题决定了系统是否能够快速推广起来,决定了人们是否抵触新办公模式等,是影响系统是否成功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 整合问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个组织或是团体都已经离不开各种信息系统的支持,协同软件、门户网站、ERP、CRM、HR、财务、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投资越来越大,系统越建越多。用户逐渐发现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十几个密码和登录窗口,很多人只好统一用一个密码,也不定期更换,给系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中积累的信息化资源都被孤立起来,无法被充分利用实现有效协同。

从用户角度来看,现在用户对于协同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需要一站式的套装软件,这种软件应该能够为用户带来最大的便利。这种趋势表明,用户关注的是整体应用,而不是具体单个的应用工具。

因此,有效整合这些陆续建设的不同技术架构、不同平台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目前协同平台软件正朝着企业应用门户的方向发展,协同平台是否能满足用户多业务系统整合,协同应用等需求,是否具有整合、利用多种业务系统技术的能力,将决定整个协同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方向。

从协同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将来协同软件平台会成为企业基础的IT架构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主板,未来各种企业级应用软件将越来越多地在协同平台上通过各种插槽来接入与开发,协同软件将成为企业应用的枢纽,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协同软件是否灵活、开放、标准、具有丰富接口将决定着其是否能够承担得了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板的这副重任,另外由于各种被整合系统的非标准,真正做到像计算机插槽一样,一个新的应用系统能够很方便的接入,需要行业标准,这就对协同软件厂商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用户要求越来越高,最终协同市场将从现在百花齐放到几枝独秀。

1.2 万户协同管理平台设计理念

万户网络针对协同办公软件应用遇到的三大问题,采用如下设计理念设计产品,为用户

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协同办公软件,更是一个易用的协同整合平台。

平台化设计

目前市场上的协同软件项目合作方式有项目化方式、产品化方式、平台化方式。项目化方式虽然能完全响应用户需求,但是开发周期太长,质量不稳定,不可平滑升级等不足。产品化方式由于产品功能模块功能固定,适应面比较窄,难以满足用户不断增加的需求,解决不了“随需应变”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市场上对于“协同平台”定义是不尽相同的,不少开发商提出的协同平台是指可供研发人员开发协同应用的平台,这种项目风险很大、工作量很大、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用户需要的是开发商提供一个软件平台,在开发商对应用的理解基础上使用平台快速傻瓜式构建其应用。

万户ezOFFICE协同管理平台的平台化设计理念,是把协同应用中共性的应用做到足够精致、足够灵活,把简单的个性的应用通过傻瓜式的自定义平台快速构建,在产品中我们部署了大量的开发与自定义工具,包括信息文档平台、工作流程平台,自定义模块平台,自定义门户平台等,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个性应用,帮助用户随需应变。

 易用性设计

易用性的设计体现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是一个不太容易考量的指标,需要用户对系统的体验与感悟。ezOFFICE在易用性设计方面的指导思想是让用户少记东西、少操作、简洁、容易理解,同时遵循时间管理要求,帮助用户对事情进行分类处理等;在体系方面设立易用性测试小组等确保产品的易用性;面向前台用户,“做不需要培训的软件”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 整合性设计

整合性体现在产品的接口、可配置等方面,ezOFFICE在产品设计中部署有大量的接口,如自定义门户预留接口允许用户快速开发业务模块接入到系统门户中,工作流程预留接口实现与业务系统的整合,与AD域目录用户管理整合,预留组织管理、用户管理web service供与人事系统信息互动,产品采用插件式设计思想,可方便的更换短信接入,通过配置切换各种外部档案系统整合等等。

1.3 万户协同管理平台价值

 信息迅速传达到所有目标人员

通过在协同管理软件中发布通知、制度、新闻、办事指南等并且设立查看权限,所要传达的任何信息都能迅速传达到全球各地的移动办公的人员、分支机构、代理商、下上游垂直管理单位等等。

 积累大量无形资产

单位制度、流程、专家技能、经验知识、工作成果、好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全部有效的管理起来,随时随地全球员工都可以共享,积累了最宝贵的资产。

 每个人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文档、资料

通过在协同管理软件中管理各部门的工作结果,资料,使得部门内部、部门之间能够方便地共享信息,员工快速得到组织给予员工的帮助,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不再需要打电话、找文件、寻找他人帮助、查找电子邮件等等,依靠个人的协调能力获得资料。

 流程得以规范、减少人为错误

使用协同办公管理软件可以梳理组织的流程,把流程的各种规则固化下来,让每个人按规定的流程规则运转,每个参与流转的人无需要记忆各种复杂的流转规则,减少用人脑去判断流程的流向而在复杂的流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

 流程运行速度与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减少协作工作成本

使用协同办公管理软件可以轻松实现远程和移动办公,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实现事务处理“零响应”,每一个参与流转的人无需要考虑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办理完毕即刻进入下一办理人,实现流程在各个环节之间的零传递时间。

 分析流程各环节办理效率

通过协同办公管理软件可以快速分析组织哪个环节办事效率高,哪个环节办事效率低,便于快速把脉,出台治疗方案。

 用流程为纽带整合各个孤立的数据,实现全面的协同

通过工作流作为总线来连接企业内外各种业务相关的异构系统、应用以及数据源,从而把各个既有的孤立的应用像PC的各种零部件一样接入这个总线,从而构成一个整合的企业业务系统。

 掌握业务情况, 实现实时的管理监控

在办公系统中各种情况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各种资料,查阅各种流程审批情况,查看下达的工作任务开展情况,办事人员也可以通过流程实时监控各环节办理情况和目前进展到什么情况,办理完毕业务人员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 领导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时间,排除打扰,不再被各种请示、报告、请款单打断工

作思路

领导可以按自己的时间计划审批流程,查看下属工作情况,约见客户,避免大量无计划的请示、汇报、电话询问等等。

 沟通成本更低、沟通方式更加丰富,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可以打破组织边界与地理位置边界,员工可以通过邮件、即时通讯、论坛、短信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并且以这些沟通方式为手段把信息推送给用户,沟通形式更加丰富,效率更高。

 可以在一个系统上看到每个人所关心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全面整合各个孤立的数

据,大大节约时间,提高决策效率

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上展现来自各个系统各种数据库的数据,可以看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最新签约客户,最新订单,可以看到生产系统的生产计划及生产情况,也可以看到来自销售一线的最新销量统计,无需要记住各种账号与地址,进入各种系统,打开协同办公管理软件所有内容统一展现在用户面前,同时还可以把互联网信息抓取到用户的面前。

 实现全面的IT管理,可以建立客户管理、资产管理、接待管理等等以及更多的基

础的管理功能,全面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管客户有CRM软件,管财务有财务软件,管生产、物流、供应有ERP,管人力资源有人力资源软件,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管理软件管理专业的领域,可是有时候用户并不需要专业的管理,基础的管理就够了,使用万户协同办公管理软件可以随心所欲建立多个基础的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客户管理、资产管理、接待管理等等任意需要的管理系统并且可以随时调整这些应用。

 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

“物质决定精神,内容需要形式”,文化的建设需要将理念层次上的内容用形式表现出来,传统方式在楼内张贴宣传栏、宣传画、简报,在办公室内悬挂企业文化价值观等等这种方式无法达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文化建设氛围,而协同办公系统是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好工具,因为协同办公系统是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常用的办公工具,我们在ezOFFICE中设立专门的栏目发布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或经常性的在论坛中探讨企业文化,或将企业的简报通过ezOFFICE发布等等„„这一切都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文化氛围。

 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省纸张成本

利润是每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产出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如何减少成本也是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方法,在日常的办公中发个通知需要发大量的文件到企业各部门,做个会议纪要需要发文件到很多相关人员,纸张无所不在,铺天盖地,您一定为每年高昂的办公成本发愁,另外纸张没有记忆也不能联网,电子化有些优势是纸张无法比拟的,拿起手中ezOFFICE办公利器,让通知,会议纪要通过系统自动下发,让生产订单通过系统自动流转,让工作汇报通过系统自动找您,让您的办公室不再堆满各种文件,大大节约您单位的纸张成本。

协同OA理念 篇2

OA, 全称Office Automation, 即网络化的自动化办公系统, 指辅助行政办公所需要的应用软件, 主要有七大方面的功能:建立内部的通信平台;建立信息发布的平台;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实现分布式办公。

协同软件, 全称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Software, 是指那些以团队协作为目标的协作软件工具, 主要包括群组协作管理, 如工作流管理、项目管理等, 还有各种通信软件, 如E-Mail、即时通信、Vo IP等。如今不少协同软件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 一些与辅助行政办公所需要、有关的OA、HR、CRM等应用软件也被列入协同软件范畴。

可以说, 协同软件与OA二者之间存在着较深、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 似是一对孪生兄弟。协同软件是在“群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国内OA系统的成熟发展也正是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群件——IBM的Lotus/Notes的发展。它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公文流转和信息处理层面, 并没多大的差别。

然而OA核心是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层面的协同, 而非团队成员的, 而协同软件关注的协同则集中在人员和人员的行为管理层面。更为关键的是比起传统OA, 协同软件更能实现一种跨组织、跨系统、跨网络的互通性, 可实现相互独立的不同应用系统的融合与协同, 这是协同软件与传统OA的一个明显区别。

可以说, OA不等于协同软件, 二者不能简单归为同一类。就是具备了协同功能的OA软件, 也只能算是协同化OA软件。由此而言, 协同软件产生于OA但更高于更强于OA。

于是协同概念近两三年风生水起, 开始流行红火。而忽然间, 不少传统OA厂商也纷纷摇身一变, 都套上了协同的外套, 号称自己为“协同软件”。甚至有人提出“协同当立, OA当下”之论。

如今一些协同软件厂商号称自己不仅具有办公应用平台, 同时还能支持CRM、HR、财务管理, ERP也不在话下, 似乎协同软件“大小通吃、无所不能”。

只要你肯付钱, 软件的功能似乎是可以无限扩充的。现在一些倡导协同者乎陷入了一个“泛功能”的误区, 为一味地迎合用户“小而全”的需求, 几乎试图以一个软件解决所有应用单位所有的疑难问题、提供所要的全部功能, 然而这就可能使自己脱离原有的本质、核心——办公信息处理自动化, 就得博而不专、泛而不深了。

勿庸讳言, 集过多种类、功能于一体的软件, 容易造成功能闲置, 系统空洞;其次, 功能越全, 系统越复杂, 使用越困难, 维护越麻烦;再次, 功能多一点, 价格多一层, 一次性投入太大;另外, 服务成本直线上升, 隐形风险增大, 甚至使应用半途而废。

因此机关、企事业单位选购信息化系统时, 主要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应用规模、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 如果以适用为出发点, 那么就坚决砍掉那些可有可无、利用率低的“鸡肋”模块、功能, 选一个功能紧凑、能满足自己核心需求的既便宜又容易二次开发的OA系统就行;如果用户单位是一个大规模的应用, 还有一定的高要求, 就要找一个扩展性与集成性较好的协同产品为宜。

其实, 就拿OA的功能来说, 无论是金和、用友致远、通达、点击还是不知名的中小软件商, 70%的内容都是相同的, 只不过应用深度不同。而通常一个工作流软件的功能每增加10%, 价格至少会增加100%~300%, 应用单位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必要为剩下的20%多付那么多的费用。

如今一些厂商大张旗鼓为“协同”, 号称自己集成了办公、计划、人事、客户、财务等功能模块于一体, 但这些模块往往是“看起来很美”, 并不能代替专业的管理软件, 只能做简单的记录、备份和应用工作。做专才能做强, 这是一个硬道理。

我国教育协同创新理念研究 篇3

关键词 教育 协同理念 创新研究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全球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的融合程度。在创新领域中,以企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体主张的协同创新战略,始终走在最前面,并且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而随着社会和协同创新理念的不断发展,协同创新理念逐渐延伸到了教育领域中。目前,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教育领域成了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阵地。为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学校要以协同创新为契机,大力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提升创新能力。

一、教育协同创新理念的合理界定及内涵

1.教育协同创新理念的合理界定

20世纪60年代,在研究激光理论的基础上,赫尔曼·哈肯发展起了协同学微观理论,由此诞生了“协同”一词。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协同”强调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础上通力协作,但是“协同”不同于合作,“协同”是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行动。而熊彼特指出:“创新”是为了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一种新的产品、市场以及新的供应来源,是将“支配的原材料与力量组合起来”引入到“生产”中。针对协同创新理念提出的背景来说,由于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在意识上还是机制上,未来发展带来的挑战与刺激会促进协同创新理念的发展,会产生一种应激性的反应。

协同创新理念与新的经济形势发展密切相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主要以知识为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深,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为了提升竞争力,知识的创新成了重要手段,成了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推进以协同创新理念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创新战略的实施,成了目前知识经济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策略。

在发展过程中,崇尚创新成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利用协同发展理论,协调内部组织之间的合作,并进行创新管理,从而提高了组织的技术创新绩效,将公司独特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兴起于企业组织的协同创新与协同发展理论带动了一系列组织协同创新的发展,对其他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建议,也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兴起。

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新的模式,需要克服原有机制带来的弊端与局限。协同创新发展模式让学校能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为了让多个不同部门在其中进行协作,协同创新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实施基础与平台,意味着多个主体间合作平台的展开。笔者认为,教育协同创新理念强调的是各主体之间协同创新的运作模式,是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实现优化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各主体之间,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准则,在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前提下,为共同完成某项技术创新,达成的分工协作或契约安排。

2.教育协同创新理念的内涵

在教育领域中,协同创新理念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内涵。

协同性。协同创新的各个主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这个共同目标下,最大化地做到协调衔接,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在组织里进行共享,更加强调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共享以及多个主体间的协作关系,从而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

创新性。创新有可能带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聚合效果,主体间的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能够加速创新的进程。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需要突破浅表层次的互动,打破单个主体散兵作战的局面。

互补性。为了实现目标,教育协同创新可以使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功能互补优势,使其根据各自不同的目的实现无缝对接,能够建立有效共赢的协同创新机制[1]。

理念具有相对稳定性、指向性和延续性的认识,在人们长期的理性思考和实践中,理念抽象概括了思想观念、理想追求等,是理想的观念体系。教育协同创新蕴含着以下几点理念。

联动理念。为了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教育协同创新的联动理念是指以各个主体的共同利益与制度约束为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面向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强优势整合,从而达成各个主体在教育中的责、权、利的匹配。

开放性理念。一直以来各个主体都习惯于按照自己的目标、方式来进行协同。但是由于各个主体之间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孤立系统,具有较强的本位主义思想,造成了各个主体之间的供需失衡现象。因此,为了增加相互间的信息对称性,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和行事习惯,保持先进的理念,保持良好的信息共享渠道和物质流动渠道,才能实现融通共赢的局面。

立体理念。协同创新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在共同的目标下,通过多种创新因素,相互合作,实现创新。在实现目标、合作方式、辐射范围等方面,协同创新更加强调打破地域、行业等壁垒,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方团队通力合作,形成多方面集成融合的立体网络体系。

协同理念。在办学理念中,根据“协同”这个办学思路的重要内容,“创新”具有了重要的位置,通过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能与各主体之间展开深度合作。

二、教育协同创新的文化价值和实践价值

1.教育协同创新的文化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最根本、最终的决定力量,是最活跃、革命的因素。而德鲁克指出:“在今天,资本、土地和劳动不是真正占领主导地位的资源,文化是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价值观念也会相应地发生变革,并且也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反作用。在我国,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涉及到了深层的文化因素,教育协同创新还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教育协同创新能够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更新、改造传统文化,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合作共赢的价值。在共同目标前提下,教育协同创新倡导的是各个主体之间协调合作的文化氛围,是分工协作的一种契约安排。

价值观统一。协同创新不是简单的“1+1=2”的过程,其与各个主体间价值观高度融合与统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真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其创新要素具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背景和身份,需要在认同文化价值基础上,各个主体都能被集合起来,并且为了使价值文化相互融合,单位或个人要具有必要的文化价值整合机制,才可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持续和谐价值。可持续和谐文化是开放、发展的文化。在横向空间意义上,和谐是各子系统内部诸要素自身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均衡。而可持续和谐是一种不同事物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可持续性的和谐,是在不同层次、要素整合的作用下不断升华的结果。因此,为了体现教育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可持续性,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可以从制度、技术、文化和市场需求的角度,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2.教育协同创新的实践价值

协同创新的理念从企业组织向其他部门扩散,并得到了有效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部门中,该理念在推动科技与社会创新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先进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宏观层面上,在教育协同创新过程中,创新活动不能等同于之前部门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其他机构的支持下,各个主体投入优势资源与能力。并且创新的运作模式也不同,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共同进行技术与知识的协同创新,进行有效的策划与实施。

教育协同创新理念基于不同领域中的合作,融合了不同学科知识与技术,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合作平台,容纳了不同领域人员在平台上进行自由交流与合作。并且,教育协同创新理念注重学科发展前沿的浓厚学术创新氛围,建立了开放式的创新文化。从实践经验来说,教育协同创新理念在公开的合作平台上,打破了学术之间发展的壁垒,构建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扩大了学术团队的自主权,允许研究人员进行自由创新,以更快的速度,使新的产品与服务进入市场,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为外部的想法与做法提供开放平台,让外部的协助能顺利进入,使新的创新得到应用。

教育协同创新能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结构,对团队科研创新工作的高效运作具有实现的重要性。但在组织建构的设计上,学校要注重数量与结构的匹配,实现层次化。为了有效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与应用,在组织结构与规模设定上,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一定标准;在知识结构、年龄构成、人员的组织结构上,学校要实现多元互补,才能促进不同领域人员的交流[2]。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应用上,学校要实施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制度的设计能够构筑团队间合理的权益分配体系,能够保障团队间的交流与共享,能够对创新形成合理与高效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协同创新团队的合作与协商。其主要有交流共享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权益分配机制、合作写实机制。同时,为了能够促进创新活动的发展,要构建激励奖惩制度,建立团队管理体系,注重发展团队的合作特色,对个人与团队进行绩效考核,促进不同单位间有效的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另外,为了保障资源与能力的建设,教育领域中应建立充足的资源投入保障体系,注重协同创新应用。在协同创新实践中,为了保障协同创新实践的开展,要从多个方面筹集经费与资源投入,并且为了促进创新进程的发展,要配合资源投入,建立开放式的学术资源管理体系,按照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高效运行的机制,建立资源与经费合理分配机制。

三、加强协同创新应用的建议措施

1.需要消除人员之间的心理约束因素,推动心理层面的整合

在心理层面上,协同创新潜藏着不协同的状况,存在着差异与利益区分。由于个人心理原有习惯的束缚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驱使,难以保障协同创新的效果,因此,要消除个人心理上的束缚。创新的本质是对于原有心理机制的突破,是习惯的改造;而协同的本质是人的协同。在协同的组织体系中,根据个体的愿意,对个体施加强制影响的特殊激励,改造人员的心理刺激因素,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在对协同创新机制进行改善的同时,要建立无沟通障碍的心理机制,改造知识生态、习惯等心理因素,让个体能够在一个开放平台上,协同创新活动,突破原有的心理约束机制,从而取得更为积极的效果。

2.提高制度设计上的合理性,解除制度上的障碍

在协同学理论的基础上,协同创新的理念扩大了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运营,强调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无边界化,减少了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强调对知识、技能等资源的共享。在竞争中,协同创新实现了组织之间利益的最大化,获得更大的优势,实现了协同发展。同时在组织机构层面的发展上,为了向协同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整合各项目的合作方式,促进协同创新能够形成协同创新网络联盟。因此,在创新联盟的构成上,各主体要打破原有的制度障碍,注重组织机构间价值与利益的协调,构建共同的目标,实现组织间共同利益,合理分配利益,塑造共同合作目标[3]。

3.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协同创新成果

政策手段能够为环境和规定带来有力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大的政策方向上为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依据,但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发展协同创新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政策的具体规定,需要尽快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机制,建立促进资源共享的政策体系,加强协同创新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应制定各类科技资源的标准规范,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提供政策导向性支持,使政策更富有可操作性,从而使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

参考文献

[1] 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

[2] 徐相锋,鲍春蕾.协同性政府绩效管理探讨[J].中州学刊,2010(5).

[3]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8).

[作者:张伟(1988-),男,山东烟台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OA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篇4

应用OA系统实行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很多企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的重要手段,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OA系统则成了当务之急的事。OA的运行不仅兼顾个人办公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群体信息的交流,实现信息快捷交换和高集成度的工作协同。OA的作用很简单,就是用来处理日常办公事务的管理软件。但是真正把日常办公事务处理好,很简单吗?当然不是。接下来让我们了解OA不简单的一面。

1、建立信息的发布平台,在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可以包括企业信息的发布、行业信息的发布、部门信息发布、领导讲话发布等等。

2、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首先能极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办公人员不用拿着各种文件、申请、单据什么的在各部门之间跑来跑去,等候审批、签字、盖章,这些都可在网上进行。系统将会自动流转到下一结点,每一步都要走审批流程,而且会有修改留痕,这样便于责任的追溯。流转到领导那里,领导可使用手写签名,而且将自动生成发文阅办单。系统的流程是完全按照公司的情况定制的,如果流程有变动,可在后台对流程进行定制修改,操作便捷简单。其次是节省运营成本:包括时间和纸张等。第三就是规范单位管理:把一些弹性太大的不够规范的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第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凝聚力:员工与上级沟通很方便,信息反馈畅通,为发挥员工的智慧和积极性提供了舞台。这样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凝聚力将大大增强。

3、实现知识管理的自动化 传统的手工办公模式下,文档的保存、共享、使用和再利用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文档的检索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办公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存,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

4、辅助办公 会议管理、日程安排、即时通讯等。

政务OA协同办公解决方案 篇5

九思政务协同OA解决方案为政府部门迅速快捷地搭建起高效的电子政务平台,以开放式的、可扩展的性能实现政府内部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和互动的应用体系。目的在于为政府部门建立一套全员使用的、基于网络的协同OA办公系统。利用信息化和业务融合的力量,改变传统的纸质办公模式,全面提高行政运营的效率:提高信息发布的效率,实现政令通达,确保关键信息及时传送目标人员;提升流程运行速度,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实现工作中各种项目文件和知识的采集、沉淀、积累、分类、流转、归档、分享和持续创新;随时掌握业务情况, 实现实时的管理监控;有序安排好车辆、会议、日程等各种资源的分派和管理;降低沟通成本、丰富沟通方式,提高沟通效率,提高紧急、重要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实现指挥调度和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构建一体化的门户,提高各系统调用的易用性和便捷性。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帮助中心实现实时化、网络化、协作化、规范化组织管理模式的改进。

九思政府协同OA管理系统建设包括:政府门户管理、公文管理、工作流管理、知识管理、融合通讯、辅助管理、协同工作、自定义和系统可扩展性等。

1、门户管理

通过提供的协同办公OA系统的门户设置,可以根据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自行搭建不同的信息门户,实现门户的个性化、阶段化应用,如个人门户、部门门户、单位门户、集团门户、领导门户、关联门户、知识门户等等,从而实现将有用的信息自动推送给有用的人;有权限要求的信息自动推送给有权限的人。

提供的门户自定义平台集成来自于OA系统各模块,来自于互联网及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并根据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人员关注的内容不一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集成界面,使每个人进入协同办公系统后显示自己所关注的内容,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公文管理

政务机关办公自动化的核心内容是公文处理,要求软件必须具备优异的公文处理能力,特别是在公文数量大的情况下的处理能力。用户会着重关注公文批量处理效果和效率提高能力。政务机关大量的事务和指令通过纸质公共文书上传下达,成本高、效率低。

公文管理是以工作流为基础定义的特殊模块,主要负责实现内部公文管理电子收发管理,由电子行文代替手工行文。iThink政务版协同OA办公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专业实现对组织公共文书的电子收发管理,功能包括我的收文、发文拟稿、发文草稿、发文查阅、发文设置、签收公文、收文查阅、收文设置等,并且公文的正文支持修改留痕、手写签名、套红头、签章、等可灵活设定公文流程,自动进行流程跟踪、催办、查办,并可归类存档和检索等各种应用。解决公文传递速度慢,信息不及时、不同步、不易于查询等问题。

3、工作流管理

iThink政务协同版OA办公系统是业内最棒的工作流引擎,支持从设计到维护的全程图形化。通过严谨的的工作流设置,规范工作步骤,实现内部用印申请、请假申请、报销申请、档案借阅申请、请示报告、信息报送、会议通知、信访管理、支票申领、借款申请、出差申请等事务在系统内的顺利流转和处理。

4、知识管理

分级设立多级知识目录。实现政务各个机构的各类文件归档,并支持知识的各类操作如发布、上传、修改、删除、置顶等,便于各类知识、信息、资讯的管理和共享。

5、融合通讯

iThink政务版协同OA办公系统提供多种形式的在线交流,如电子公告、论坛、网上调查、在线考试、在线沟通。

6、协同工作

通过协同工作办公、信息传递、领导监察、活动组织、意见征集、沟通协调等帮助政务单位了解基层,体会责任,增加成员使命感,增加沟通监管力度,提升活力与生命力提高政务单位效率。通过柔性协作流程协同工作的使用,员工可以很便捷的实现与其他同事的头脑风暴、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并且可以通过自建模板和自建流程的使用,使得很多处于随机和发散状态的工作实现有序化、可跟踪化、可追溯化,实现工作的敏捷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7、辅助办公

计划管理、会议管理、项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管理、设备管理一切有形的物质都可以用系统来进行自动管理,系统提供实现了这些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8、自定义、扩展性

OA协同办公软件“启示录” 篇6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熟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想增加自身竞争力的企业,自然会不断优化自身企业内部资源,时时刻刻关注它自身的制度和业务流程建设。

但是大部分的公司把制度和流程的建设都片面的归为制度的制定,规划出来的流程制度是无人问津的打印件文件放在文件柜中展示而已,在制度和业务流程使用率上根本无法开展工作,从而导致员工沟通障碍,反馈迟缓,企业发展缓慢。

传统的制度和业务流程执行力低缓,时间成本上造成很大的浪费,人和时间必须有机的集合才能帮助企业节约更多的资源,在信息化领域里OA软件就很巧妙的解决了办公流程和制度化的问题,一切以OA协同办公软件为基点,员工系统化工作为核心的模式,领导可以监督员工平时工作状态,并且加大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流程审批上,传统流程审批人员出差情况下都需要几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OA协同办公软件,几分钟可以走完一个流程审批,自从web2.0时代的出现,B/S架构的企业办公软件打破地域限制的系统化办公模式,只需要在浏览器输入OA协同办公软件域名就能随时随地的畅想办公模式。

传统企业组织架构,往往只是规划一个大局,具体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分配情况,姓名,部门人数,职位,领导高层自己都不清晰,如何优化各个部门的人数,高层领导也无从下手,OA协同办公软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查看系统的设置的组织架构,清晰的了解到,部门人数,员工姓名,员工职位,员工在线状态,很好的掌控人力资源,有效合理的配备员工人数。

总体上讲OA协同办公软件,它是指一切可满足于企事业单位的、综合型的、能够提高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共享、流转处理的和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信息化设备和应用软件;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企事业单位其它各类管理系统(如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CRM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密切相关、有机整合。

OA协同办公软件在制度的执行方面,有足够的工作流程做支撑,不管企业业务流程多么复杂,都能快速的打造高效的业务流程和制度模式,信息化发展才是企业最根本的驱动力,不断加速成长。

协同OA理念 篇7

OA、ERP作为目前企业管理两大软件, ERP涉及物流、生产、财务等企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OA系统则用于无纸化办公, 是企业的工作审批和知识管理平台。整合企业管理两大软件, 协同O A、ERP共同运作的集成软件已成了大势所趋, 未来企业管理系统将向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大步前进, 通过类似“门户技术”对业务系统进行紧密整合集成, 使得系统界面统一、流程统一、账户统一、数据统一, 使得OA、ERP等系统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能通过综合门户在管理支撑系统中有力展现出来, 以提供决策支持、知识挖掘、商业智能等一体化服务。

本论文主要对ERP、OA软件的集成化管理、采用协同设计的方法进行集成设计展开了讨论,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协同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并给出了实现方案, 以期和同行分享, 进而为进一步推动OA、ERP软件的协调运作, 为实现企业的综合信息化服务。

二、协同设计及其实现概述

协同设计是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 的重要内容, 是CSCW在设计活动中的体现。因此, CSCW的三要素在协同设计系统中也势必会得到体现。因此, 协同设计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即通信、合作和协调。首先, 通信是CSCW的基础, 协同是以信息交流与共享为基础的, 而通信技术是信息流的载体, 只有通信的支持, 参与协同工作的成员在异地环境下才能实现工作的协同;其次, 合作是CSCW的形式, 合作是团队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群体活动中, 任意一项活动都必须是多人合作完成;最后, 协调是CSCW的关键, 如果一个团队活动是协调的, 那么它的通信和合作将会大大得到加强。

(1) 通信:作为协作的基础, 通信是基于网络实现的。由于Internet的迅速发展, 以及固有的开放性和易用性, 现在的协同设计系统大部分以Internet为网络平台, 所以通信的实现大部分基于Internet网络协议 (TCI/IP等等) 或其他以Internet为基础的分布式技术的有关协议实现的。由于协同过程的复杂性, 协同设计系统要提供各种工具以支持多种形式和内容的通信。形式包括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以及点对点通信、组播式通信和广播式通信等。内容则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

(2) 合作:合作是在共享产品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群体协作实现对目标对象的设计工作。首先, 有效的数据管理是合作的基础。协同设计的数据应该能够支持多视图表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 对数据的管理既包括静态管理, 如产品结构, 也包括动态管理, 如版本管理。其次, 数据共享是合作的前提。

(3) 协调:协调是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的过程, 主要包括事务管理、冲突协调、任务协调以及知识的协调利用等方面内容。事务管理, 特别是长事务管理是协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良好的事务管理可以提高协作设计的正确性。冲突在协同设计中不可避免, 使用各种手段和工具进行冲突避免、冲突检测和冲突消解的过程, 是一个推动协同设计不断发展、不断优化的过程。任务协调是对一个设计任务进行的任务规划、任务分配、流程管理、任务调度的过程。任务协调保证了团队及成员设计任务间的内在约束性, 使整个过程有序进行。由于设计对象的复杂性, 设计过程是一个综合利用多领域知识的活动过程。

三、企业ERP和OA管理系统的集成研究

1、协同管理系统平台构成概述

为了解决现有OA系统的不足如权限控制、密码复杂度控制 (远程访问安全性不足) ,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内部邮箱使用控制等, 同时更好的与企业的ERP系统相辅相成的工作, 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服务, 必须将相关的工作流程都集成起来, 并在办公协同平台中进行体现, 为此, 有必要对OA和ERP系统进行协调设计, 确保二者的协调服务。

在整个统一的办公协同平台, 通过统一的办公平台, 将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等进行集中管控, 有利于企业知识文档的积累, 促进管理的不断提升。

办公工作流将企业相关的工作流程都集成起来, 并在办公协同平台中进行体现, 作为工作流的统一入口;信息门户是将所有与各个系统相关的信息展示在门户中, 作为不同人员、不同岗位协同工作的基础;其他的功能, 如公司发文、邮件系统、知识文档管理、实时信息交流、论坛等作为支撑整个公司运作协作和管控的基础。

如上图所示, OA和ERP软件的协同管理平台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构成: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HRM) 、知识文档管理模块 (D o c u m e n t) 、工作流程管理模块 (Workflow) 、客户关系管理模块 (CRM) 、项目管理模块 (Project) 以及数据中心模块 (Datacenter) 。

2、企业ERP和OA的系统集成

OA曾经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时代性的标志, 以工作流为核心实现办公的自动化。OA与ERP是不同时代下企业信息化的不同代表之一, 其内核是完全不一致的, 一个侧重于审批工作流的实现, 一个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之间数据流关系。那么对于OA系统这样一种基础性很强的系统来说, 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一般起着一个“地基”的作用, 实现的是企业最基本的办公功能, 如工作流审批、日常办公管理等, 它通常被定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工程。而ERP的各模块, 在企业内部不同的业务领域中占领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它着重于企业业务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挖掘。

既然OA系统和ERP之间彼此侧重点不一样,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可以完全隔离呢?在很多的企业实践中发现, OA与ERP之间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 如果两者可以融合在一起, 实现恰当集成, 就可以互相弥补, 实现整体效益的最佳。企业利用OA系统进行工作流的审批后, 产生了很多企业的业务数据, 这些数据同时可能是ERP系统的数据源, 而ERP中的生产经营的数据同时也是办公所需要的, 为了避免数据的重复以及保证数据源的唯一性, 就产生了OA系统与ERP系统信息集成的问题。

业务与行政、单据与文本、业务与流程、消息与邮件, 本来就应该集成在一起。因此OA与ERP之间, 可以搭建出一条桥梁来实现双向的沟通和会话, 将部分信息进行集成。从OA系统的主要特性来说,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强大的工作流定制功能, 并且能提供一个较灵活的图形化定制工具, 可以适应于企业各种形式的表单的审批、流程的需求。ERP产品的工作流更多实现的是业务上的逻辑数据流, 它并不着重于行政结构上的审批, 因此对于国内很多无法摆脱行政审批结构的企业来说, ERP软件在这一方面就显得逊色。ERP是对企业资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而OA是实现公文收发、流转、签发、归档等群组化办公作业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的业务活动中, 经常有些业务是贯穿在ERP和OA系统中的, 所以企业中存在对OA和ERP两个系统集成的需求。

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实际业务需求, 所以ERP与OA的信息集成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通常, 集成的功能范围在发生频率高而且执行简单的内部流程中。OA能够从ERP中读取许多业务信息数据, 供办公事务处理用, 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输入, 也保证了数据的唯一性。

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将企业的OA系统与ERP系统中的财务模块和人力资源模块集成起来, 信息在OA和ERP系统间双向流动。比如通过OA系统实现有关支付流程的审批, 可先进入ERP系统中, 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 核实后把审批的金额写入ERP的财务模块, 形成相关发票数据进行支付操作。还可通过OA系统实现借款和报销的审批流程, 审批完成后把借款和报销的费用项信息以及总金额写入ERP系统, 财务部门进行预付款处理。也可通过OA实现员工请假申请审批流程, 审批通过后直接把考勤信息写入ERP的人力资源模块中进行考勤统计、薪酬计算。还可通过OA系统进行员工考评文件的审批, 审批后把结果写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模块个人信息中。同时, OA系统还能够从ERP系统中得到办公所需的业务数据, 方便了办公, 提高了工作效率。

3、协同管理ERP和OA系统平台的关键技术探讨

3.1 协同管理平台体系框架的设计。

协同设计的目的是要实现地域分散的一个群体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 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 它包括群体工作方式研究、群体工作相关技术研究、应用系统的开发等部分。通过建立协同工作环境, 并提供相互访问共享环境的接口, 建立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减少或消除人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互分割的障碍, 从而节省人们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群体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整个系统的要求及前面对于不同体系结构的分析我们做出如图2的系统设计。

通过企业局域网, 借助于浏览器和交互工具的支持进行交互, 或者在局域网内直接访问服务器完成协同过程。异地设计人员通过浏览器和相关交互工具与企业局域网内设计人员进行实时交互, 用户之间可通过视频工具、协同环境、共享白板、共享桌面等进行交互。因此, 该系统保证了各用户的“面对面”和“你见即我见”, 使用户能够感知其他用户的存在, 实现实时交互。

在协同设计环境中工作的成员可以处于协同工作状态、共享信息状态和单独工作状态。协同工作状态下, 工作组成员参加协同工作的全部活动, 可以使用协同设计环境提供的各种服务, 向工作组的所有或部分成员公开个人信息, 向项目负责人提出有关工作要求, 并向工作组公布工作进展状况。在这种情况下, 小组成员有同样的桌面显示, 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商讨, 成员间完全感知彼此的动作, 通信频繁, 需要提供高效的实时通信机制。共享工作状态, 工作组成员本人不参加当前的协同工作, 但该成员的计算机处于信息共享状态, 其它成员可以访问该计算机局部数据库中的共享信息, 通信不频繁, 大多是异步通讯方式。

3.2 协同管理中冲突问题的解决。

冲突是协同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数据冲突又是其中的主要冲突表现;另一方面, 数据冲突对于ERP系统和OA系统的集成和协调工作服务会产生很严重的数据错误影响, 因此, 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解决在协调工作中出现的数据冲突。

为了有效的解决ERP系统和OA系统集成协同工作中的冲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冲突消解机制, 该机制采用传统的CS网络体系结构, 集中式数据存储方式, 各设计终端保存有共享实体的一个副本。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冲突抽象定义成为冲突消解类, 类内封装有冲突消解策略, 及冲突的特征信息。具体为:通过上述对并发操作的讨论和对冲突操作的分类, 对所得的分类分别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抽象和封装, 定义成为冲突消解类, 其成员变量包含有同步操作的相关参数信息, 成员方法域为此冲突操作产生时相应的冲突消解机制的方法实现。在设计过程中, 并发操作产生时, 首先对并发操作进行归类, 初始化为相对应的冲突消解对象, 调用类内部定义的相关消解机制以实现并发操作的冲突消解。

由于采用了C/S网络体系结构, 数据集中存储与服务器端, 各地保存有共享实体的一个副本, 这就需要采用一种基于修改信息结构广播的一致性保持机制, 定义一种描述数据修改的结构, 并发操作在服务器端得以实现, 对集中存储的服务器端的共享实体进行修改, 服务器识别并创建描述这类修改信息的结构, 对各个设计终端进行广播, 设计终端获得这种结构后, 根据结构中的数据描述对本地的数据进行更新, 保持数据一致性, 将修改信息以元组的方式发送给各个终端, 各终端根据该元组信息修改本地的数据实现各个终端的数据一致, 从而消解协同工作中的数据冲突。

四、结语

当前, OA软件和ERP软件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标志, 将二者的服务实现集成管理, 采用协同设计的方法实现OA服务和ERP服务的协调互补, 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信息工作者应当加快OA和ERP的协调服务设计研究, 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顾君忠.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2001.

[2]、芮延年, 刘文杰, 郭旭红.协同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史美林, 杨光信.CoDesign:一个协同设计支撑系统原型[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38 (SI) :30-35.

[4]、赵慧设, 田凌, 童秉枢.协同设计中基于约束的冲突检测与协商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 I M S, 2 0 0 2, 1 3 (18) :896-901.

[5]、何发智, 高曙明, 王少梅等.基于CSCW的CAD系统协作支持技术与支持工具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2, 14 (2) :163-167.

协同OA理念 篇8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协同育人的完整系統,协同育人理念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深圳大学为例,探讨多主体有效整合、多要素集成共振的创业教育系统的构建,并进一步提出从创业文化、创业课程、创业平台、创业资金、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等方面形成创业教育系统高效运行的支撑与保障。

关键词: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系统

中图分类号:G4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继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护照"。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国内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日益重视。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摇篮,培养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人才同样是重大历史使命。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12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共同发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1】,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它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创造了新的契机。创业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开放式、创新性的学科门类【2】,其主体涉及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其要素包括人才、资本、信息、技术与文化等,因此,迫切需要将协同育人理念引入创业教育,构建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创业教育系统,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机制与新模式的改革,全面优化高校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培养更多更优质的创业人才。

一、协同育人理念与创业教育系统的契合

协同育人基于协同论而提出,是指通过科教协同、校内协同、学校与行业、

地方有关部门、企业等协同,努力将优质科研资源和校外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共同承担育人的职责【3】,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协同特征。将协同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仅能提升教育的价值功效,并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全面育人的目的。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涉及学校和社会(校外)两大领域。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资源要素是课程、经费、平台和文化;社会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资源要素是政策、市场、资金和信息。由此,协同育人理念与创业教育多主体、开放性特征相契合。高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通过校内外各类创业教育资源的协同育人和创业要素的有效汇聚,突破各主体间壁垒,释放各创业教育要素活力,从而构建和改善创业人才培养的环境和平台,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

协同育人价值内涵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校企共建创业课程,校企地共建创业平台、联合出资,学校地方政府共同出台创业扶持政策等协同育人机制,较好地解决创业人才培养机制问题,调动各方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协同育人,解决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活动项目结构不合理问题,使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协同育人,促进学校创业教育与政府、企业、市场的关联,解决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创业教育系统的有序运行依赖于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和协同机制的有效创新。

二、基于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系统构建

深圳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敢闯、务实、创新、创业、竞争、包容的城市文化深深根植于此。学校认真分析创业者素质能力的多元化要求以及创业教育本身的协同性,逐步厘清了"激发创业兴趣-储备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整合创业资源-打造创业平台"的创业教育总体思路并积极实践。

1.创业教育完整系统

创业从本质上讲应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完整过程,创业活动本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创业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创业教育应是一个多主体、多要素协同育人的完整系统。深圳大学以创业活动发展路径为主线,逐渐形成学生、学校、企业和政府多主体参与,创业文化、创业课程、创业平台、创业资金、创业信息和创业政策多要素共振的育人体系,充分实现协同育人、共同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多主体、多要素

图1基于协同育人的创业教育系统

协同育人系统的核心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适用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育人模式,将学校资源、校友资源、企业资源、政府资源有效整合,促进学校内部各单位之间、校企之间、校地之间各种创业教育要素的流动、共享与融合。为确保创业教育的有序协同开展,打破校内壁垒,学校成立深圳大学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圳大学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和创业教育工作组,统筹规划和协调学校创业教育。在工作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将教务部门的创业课程、招生就业部门的创业园、团委的课外创业实践活动、学生部门的创业奖励等进行系统整合,协同推进,改变了过去创业教育大而不强、散而不精,政出多门、单兵突进的局面,做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在课程开设方面,打破学院学科壁垒,整合各学院力量成立跨院系的创业课程组,针对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建设高质量的创业系列课程。在培养模式方面,打破学生专业壁垒,组建多专业混合创业精英实验班,重视多学科交叉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平台建设方面,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为依托,打破资金壁垒,统筹中央、地方和学校资源,共建共管。

开创学校与外部组织之间紧密合作的新局面。广泛开展企业合作,首先以校友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科研和人力资源储备相结合,带动其他更广泛的合作企业,使学校成为企业的成果源、智囊团和人才库,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扎实推进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深圳产业集群和产业优势,建有校外专业实习基地294个,就业实践基地106个,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个。获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获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8项。与企业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获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支持。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4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中,深圳大学以校友捐赠2.99亿位居全国第七。截至2013年末,来自腾讯、好日子、永亨银行、恒生银行、中粮集团、日本永旺、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等34家知名企业在学校冠名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学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各类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并帮助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为学生企业的顺利成长提供政策倾斜。endprint

以协同育人为引领的创业教育系统构建,汇聚了校园创业教育各类核心要素,激發了创业主体的动力、活力和凝聚力,充分体现了深圳大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2.圈层结构培养模式

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和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外层(大众化创业教育)--中间层(专业化创业教育)--核心层(精英化创业教育)"圈层结构培养模式。

外层面向全校学生普及性开设 "创业指导"系列课程、"创业兴趣引导"系列课程与"创业通识"系列课程,讲授创业概论、创业规划、创业通识、职业生涯与就业等相关知识,每年吸引自主选课学生近千名;同时辅以课外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科技文化创新创业活动、其他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创业兴趣,积累创业知识,每年吸引超过万人次学生自主参与各类创业活动。

中间层面向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专长"类课程和"创业拓展"类课程,讲授各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产业模式、业态特征、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等行业知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元素,增长学生创业能力,深化学生创业知识,增长创业才干。

核心层面向具有创业志向并掌握创业基本知识的学生,组建多专业协同双学位创业精英实验班或资助项目进入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精英实验班个性化制定培养方案,精心设计课程体系,科学制定评价要素,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实行创业导师制、小班授课制、小组研讨制、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创业精英,已连续招收5届学生,成为学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的示范区。学生创业园配备创业导师,选择和培育创业项目,开展企业孵化、创业辅导与创业训练为一体的创业实践。

三、创业教育系统高效运行的支撑与保障

1.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开展递进式创业教育

基于个性化成才的圈层结构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构建较为完整且富有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①低年级开设"创业兴趣引导课",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如《创新与创业》、《创业学》、《创业主题研讨》、《职业素养训练》等;②中低年级开设"创业通识课",讲授创业所需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和项目运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品质,如《创业公司治理》、《商业模式》、《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业法律法规》、《应用税收实务基础》、《创业会计学》、《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及管理》等;③高年级开设"创业专长课",讲授各专业领域创业所需的产业模式、业态特征、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等行业知识,增长学生创业能力,如《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生物技术创业导论》、《创业项目识别》、《互联网创新创业》等;④专业选修课中增加"创业拓展模块",在专业知识讲授中渗透创业元素,鼓励教师把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相结合。上述创业课程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提升创业能力,模拟创业过程,为学生成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2 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体系

2. 营造创业氛围,传承创业文化

深圳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深圳敢闯、务实、创新、竞争、包容的城市文化深深根植于此。学校坚持"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一贯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建校初期,即着力构建学生"三大课堂"学习体系,正规严谨的专业知识教学是第一课堂;生动活泼的学生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大规模全方位的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是第三课堂。对创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学校确立的人才培养三自精神--"自立、自律、自强",以及学生的三种能力--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进入新时期,学校更加重视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更加重视创业文化的营造,通过将创业教育融入学校育人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广泛开展各类创业讲座、沙龙、训练、竞赛、项目、实战,通过对杰出校友如马化腾、史玉柱、周海江等的大力宣传,培养、激励、训练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创业氛围日趋高涨。

3. 构建创业平台,训练创业实践能力

创业平台作为创业教育主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能力、灵感和实践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①项目竞赛平台。举办"创业者训练营项目",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包括创业教育、商业模式、风险投资等内容的集中训练;组织、参加国内各级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的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模拟提供有效途径。②讲座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创业荔园"系列讲座;邀请杰出校友、企业高管、技术专家、政府官员、风投经理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和"专家会诊"。组织学生前往中小企业与创始人深度交流,了解企业与社会。成功校友的楷模作用、商界精英的创新思路,唤起学生创业激情,激发学生创业灵感。③社团活动平台。创业协会指引大学生了解最新的创业理念和商业发展模式,是一个集学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校园社团组织。协会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创业理论学习与研讨,二是创业项目体验与实践。协会长期组织成员和干事开展集体学习和头脑风暴,策划并执行构思项目,积极与校外企业互动产生商业性项目和实习机会,自发成立创业公司。创业协会目前已发展成为深圳大学规模最大、最有活力的协会。④创业孵化平台。学校于2009年成立学生创业园,园区面积达2000平米,可同时容纳学生企业34个,每年投入约400万元创业基金,目前共有孵化企业32家。园区面向应届毕业生(研究生)自主研发的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项目或有新意的商业项目,给予无偿资金扶持和场地资助。每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为100个学生创业(实践)团队、300名学生提供演练机会。

4.加大创业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加大创业教育经费投入,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创业基金"资助学生创业项目、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同时,学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引导企业和政府资金投入。经多年实践,学校已建立了长效的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对学生创业活动、创业项目、创业平台的资金扶持从根本上保证了创业教育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5.制定创业扶持政策,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

学校制定了《深圳大学学生创造性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并对获得各类创业竞赛、成功创办学生企业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制定了《深圳大学学生创业项目申报流程》、《深圳大学学生创业项目评审暂行办法》、《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深圳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深圳大学专业创作室实施与管理办法》等数十个规章制度,为学生开展课外设计制作、发明创造和创办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学校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深圳市自主创业补贴办法》等,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撑。

6. 建立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多方沟通交流

信息时代,交互与共享是永恒主题。无论是校园的创业文化营造、教师的创业课程讲授、业界专家的创业讲座交流,还是社团的创业实践活动,大量的创业信息、创业灵感汇聚于注重分享、渴望成功的深大学子,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努力构建了学校、学生、企业与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面向学生、企业提供信息资讯、创业培训、个性化预约咨询、创业园区企业产品推介、各类创业比赛等信息,同时提供学生创业园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服务。信息平台为创业信息的沟通、创业企业的联络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作者简介:陈晔(1978-),女,安徽铜陵人,深圳大学教务部副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孙忠梅(1962-),女,黑龙江林口人,深圳大学教务部副主任,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林铿(1985-),男,广东潮州人,深圳大学教务部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上海: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任泽中,陈文娟.引入协同创新理念优化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

上一篇: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丽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周记6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