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督措施(通用9篇)
强化监督措施 篇1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合理性最终取决于它的实效性。从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情况和国外相关制度发展的经验来看,要加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增强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刚性、合理界定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以及处理好试点工作的有序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一、进一步提高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刚性
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曾经面临改变不起诉决定的比例过低的问题,例如在2000年,检察审查会对108件不起诉决定案件作出了应当起诉的裁决或者不起诉裁决不当的裁决,但是,最终提起公诉的只有37件,占34%。人们认为,这种监督的效率太低,巨大的投入与纠错效果不成比例,要求通过改革提高检察审查会裁决的效力,即赋予检察审查会第二次做出的应当起诉的裁决以法律效力。日本的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注意。
在我国,有关人民监督员立法出台以前,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不能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检察机关的内部程序将其表决意见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其实,这种转化就是审查和确认,无论设置多少审查和复核环节都无助于改变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性质。增设审查环节必然削弱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刚性,降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效。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减少对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再议环节,通过检察长和上级检察院两种主体的确认,赋予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以间接的法律效力。
有两个具体方案,可以择其一,也可并行。方案一:对于人民监督员以三分之二以上绝对多数票通过的第一次表决意见,检察长应当确认,并指令有关部门执行,无需提交检察委员会决定。方案二:对于人民监督员的第二次表决意见,如无特殊情况,上级检察机关应当批准。
对于方案二,有两点需要加以限制:一是第二次表决意见监督的范围应当限于检察委员会作出的维持撤销案件或不起诉的决定。维持逮捕决定的决定属于积极的检察权,其后有审判机关的裁决来监督和制约,不必过度加强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效力。二是第二次表决意见的形成程序应当是,再次召集人民监督员会议,经过进一步了解情况和独立评议之后进行表决。如果表决意见仍为应当立案侦查或起诉的,检察长可以要求上一级检察机关复核。上一级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复核,如无特殊情况,应当批准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检察长在上级检察机关批准后,应当指令有关部门立案侦查或提起公诉,从而使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这项措施减少了原来由上级检察院裁决的程序,通过检察长指令的确认使其获得了法律效力,大大地加强了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刚性。
上述两个方案加强了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效力,对其合理性的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效力是否过强,客观上形成了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并不构成危害或对检察权的实质性威胁,因为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是有限的,而且有后续的审判程序来裁决,不会造成严重的消极后果。二是关于错案责任问题。如果最终证明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是错误的,也是可以容忍的,既不必追究人民监督员的责任,也不必追究检察长的责任。我们可以预测,由此引起错案的概率是很低的,不会对检察工作造成明显的影响。相对于通过提高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刚性带来的实效,这属于正当程序的必要代价。
效率是社会制度生命力的基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效关系到该项制度的生死存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在未来的试点工作中,这个问题也将日益突出,我们要认真对待人民监督员制度运行的投入与产出比例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合理地界定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
加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效并不等于简单地扩大其监督范围,相反地,我们必须把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其在特定范围内发挥重大或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提高人民监督员制度效率的关键。我们认为,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范围应当限定在事实判断方面,使其避免就专业性较强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判断。
以往,我国实行的陪审员制度受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陪审制度和前苏联的陪审制度的影响较大,在制度设计上使陪审员与审判员享有平等的权力,共同就案件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没有合理界定陪审员的裁决范围,在实践中反而损害了陪审制度的效果,削弱了陪审制度的基础,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为什么国外的陪审员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与其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比较融洽,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我们认为,其关键在于其陪审员或陪审团与法官和检察官的分工比较合理。大众的陪审员只就事实作出判断,而受过专业训练的法官和检察官负责作出法律判断。这样,既把陪审员或陪审团的权力限定在其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又确立了陪审员或陪审团在其法定的审议范围内的决定权,从而形成了比较有效的与法官和检察官分权的机制。
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设中,我们要汲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自觉地把人民监督员的判断权限定在案件的事实判断方面,惟如此,才能进一步加强和保证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刚性和实效。
三、试点工作应做到有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试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通过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为国家立法选择最佳的方案,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大范围的试点必须强调统一部署,防止各种偏差对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消极影响。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在大范围试点工作中强调有序性、统一性,在小范围内有计划、有指导地进行一些变通试验,以保证试点工作的多样性。
目前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的,是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可行性较强的模式,可以在大范围内试行,基本没有风险。但是,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它是由检察机关主导的社会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和中立性。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未来发展和有关立法势必逐步克服这方面的局限性。换句话说,未来立法要建立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可能是一种与现行模式有很大差别的模式。为了促进国家有关立法,并为其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和多种可选择的模式,我们在人民监督员选拔程序上可以设计几种模式,分别在不同的范围内试点。
值得考虑的另外两种人民监督员选拔程序:一是参照国外陪审员的选任程序,由司法行政机关来主持人民监督员的选拔程序和日常管理;二是根据我国政体的特点,由人大有关内设机构来主持人民监督员选任程序和日常管理。
除了选拔程序的主持机关有两种模式外,具体的选任方式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如抽签方式(包括电脑随机抽取)、单位推荐方式等。具体的选任方式涉及到主持机关与人民监督员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能否从制度上防止选任机关滥用选拔权力干涉检察工作。国外的做法是,在本辖区从有被选举权的公民中随机抽签产生。借鉴这种方式,既能防止主持选任工作的机关或组织滥用权力,又便于该机关或组织对人民监督员进行管理,还真正体现了公众的普遍参与。,范文网
强化监督措施 篇2
1.1 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 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经济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而且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 没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 会计管理混乱。
1.2 企业管理体制不全,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 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致会计秩序混乱, 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1.3 执法不严的影响
《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规制度, 虽然已经颁布多年, 但许多单位的领导依然我行我素, 根本不把这些法规制度当回事。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 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 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羊, 减轻自己的责任。寻其原因主要是对会计法律法规宣传不力, 执行不力, 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得这些法规对违法人员没有约束力。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4 受管理体制及利益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 效益是考核企业的首选目标。而我国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是:财政部门只管政策制度建设和会计业务工作, 不管组织人事, 这就给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会计人员基本上都受聘于企业经营者或从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他们的提拔晋升听命于部门领导, 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也信赖于本部门。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会计人员则认为难以用《会计法》保护自己, 因而, 在依法还是依“旨”的矛盾中, 往往选择后者。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1.5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一般来说, 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 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因此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 而现阶段, 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 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 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 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自我管制能力差, 惟命是从, 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 有意造假,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由此可见, 会计监督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
2 会计监督强化的措施
2.1 健全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
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保障。《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等, 为会计从业人员和社会审计组织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 由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会计监督难以落实处。因此, 必须健全会计监督法律保障体系。还必须加大《会计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通过宣传学习, 使各级领导加强法制意识, 重视会计工作, 提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从而为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
2.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 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 因此监督能力弱化, 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 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3 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目前很多注册会计师就没有确实履行其监督职能, 前不久的“银广厦”案例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警示就在于注册会计师对现在准则的执行存在重大疏忽与不力。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 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 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 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2.4 明确社会责任主体, 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 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 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 为了适应现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 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对自己负责, 对单位负责, 对法律负责。
2.5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5.1 提高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应当努力学习, 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应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 从严要求,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5.2 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牢固树立为国理财和为民理财的思想, 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2.5.3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工作时常处在各种利益的交叉点上, 因此, 要求会计人员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综合治理会计秩序, 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树立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摘要:《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是法律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神圣职责。但实践中, 会计监督作用一直不尽人意。如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 导致会计监督不力;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失调;社会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经济警察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政府监督不健全等等。因此,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会计监督,影响
参考文献
强化监督措施 篇3
为确保社区矫正刑罚依法规范执行,预防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该院立足检察职能,着力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检察,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总结交流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不足。通过部门联动,理顺管理机制,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纪律,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为掌握全县范围内监外执行罪犯的情况,夯实社区矫正工作基础,该院将监外执行的个人情况录入监督台账,逐人建立监管档案。对新增监外(社区)服刑人员、入矫、解矫、人员变动等情况逐一进行核对,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同时,通过听取汇报、检查卷宗和约谈等多种方式,重点对司法所是否存在脱漏管、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管控措施、执法程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纠正意见和整改建议。
针对社区矫正环节的特点,积极探索制定监外服刑人员检察监督工作机制,有效防止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不断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排查,对排查出的重点问题、重点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落实责任到人。与派出所等部门建立反应迅速、协调联动的处置机制,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通知执行机关及时查明原因,对涉嫌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建议收监执行,维护监外执行活动的严肃性,对其他矫正人员起到了预防震慑作用。
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中,坚持把激发、调动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方式由防范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转变。通过个别谈话和家访谈话的方式,促使社区矫正人员从思想上悔过自新;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开展法制教育,培养法制意识;积极加强就业指导和帮扶,促进其自食其力,尽快融入社会,避免重新违法犯罪。
强化监督措施 篇4
厦建质监[2007]14号
各施工、监理、建设单位:
根据我市“十一五”经济规划目标,工程建设任务剧增;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办法的实施,一些施工、监理企业不理性报价,一些建设(开发)单位不明智压价;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不利因素增多。为遏制重大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强化建设工程的差异化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实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适应本市新一轮跨越式建设的需要;特制定以下若干监督措施:
一、凡属市财政投融资经评审低价中标工程(含省、市重点工程),在办理开工备案之前,建设单位必须到采用恒加载自动采集试验的质量检测机构办理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委托检验手续,并向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二、施工单位在申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中间验收监督之前,必须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对基础、主体结构等实体(含混凝土回弹强度、钢筋保护层等)检测的报告,监理单位在上述工作完成后方可组织申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验收监督。
三、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 kN/m的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按以下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
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审查。施工单位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完善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
2、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两个工作日内,填写《高大模板工程开工备案表》(详见附表1)到我站办理开工备案手续。
3、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完毕后,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同时邀请论证专家进行验收,填写《高大模板工程验收监督通知书》(详见附表2),提前两个工作日书面通知我站,我站将进行验收监督。
4、高大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填写《高大模板工程专项验收记录表》(详见附表3),建设单位将《高大模板工程专项验收记录表》报送我站后,施工单位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5、对本地区尚无先例的特种结构型式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在验收前可采用桥梁工程有关支撑架施工承载条件试验方法作为验收条件。
6、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应包括混凝土浇注方案。
7、高大模板工程监督我站实行首席监督工程师负责制,在施工单位办理开工备案时我站将首席监督工程师名单书面通知建设、监理、施工单位。
四、法规规定需要论证的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组织或委托的论证专家组成员应不少于5人,成员必须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安全有关协会公布的人员,专家组成员共同对论证报告负责;编制和审核单位应对专项施工方案负全责,并根据专家论证意见修改完善;论证报告由施工单位及时向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报备。
五、塔吊、电梯、井架、整体提升脚手架、自爬式模板安装后,使用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并将检验合格资料向安全监督机构报备;
塔吊、电梯使用年限超过8年,每年进行一次整机检测,并将检测资料及时向安全监督机构登记备案。
六、建设单位应对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负责,必须在施工合同约定中明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所需费用,并及时拨付督促使用,施工单位不得挪作他用。
七、监理单位应按照监理规范要求编制含有安全监理内容的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对所监理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八、施工企业每月必须组织一次对工程项目进行抽查,总监每旬必须组织检查一次,项目经理每周必须组织检查一次,安全员每天巡查,并且每项检查必须有相应的书面记录内业,整改情况要有对应的反馈报告;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必须采用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九、楼板面等边长小于500mm的洞口,可用木作盖板,盖住洞口并固定其位置;边长为500-1500mm的洞口,应当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网格间距应小于200mm;边长大于1500mm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挂安全网或搭设脚手架防护。
十、临边防护栏杆应当设置上、下两道直径为48mm的钢管横杆和栏杆柱,上杆离基准面1.0-1.2m,下杆离基准面0.5-0.6m,并张挂密目式安全网;临边防护栏杆或栅门应当能经受任何方向1000N的外力。
十一、电梯井口应当设置固定栅门,电梯井内搭设钢管脚手架并确保作业层满铺脚手板,非作业层至少每隔两层满铺脚手板。
十二、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应超过5m;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操作平台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布置登高扶梯,操作平台可采用Φ48*3.5mm钢管组合并进行稳定验算。
十三、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30m时,基础土层夯实后浇捣100mm厚强度C20的混凝土垫层,宽度不小于1.2m,并在其上垂直于墙面放置垫木,其规格可采用2000*200*50mm;也可采用枕木支垫。
十四、悬挑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得大于24m,宽度不少于1.05m;悬挑梁制作应采用不小于16#“工”字钢,与建筑结构连接应采用水平支承于建筑梁板结构上的形式,固端长度应不小于1.5倍的外挑长度,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转料平台应采用型钢制作,平台的搁支点、斜拉杆或钢丝绳、吊环、防护栏杆等应符合规定要求。悬挑式钢管脚手架的制作、安装、搭设、验收、使用、拆卸等活动闽建科(2004)19号相关要求。
十五、现浇混凝土模板的首层支撑基础必须分层夯实,其相对密实度应大于90%(基础工程完成后,按施工图先行施工地面垫层后再施工模板工程),并沿纵向或横向铺垫通长跳板,每一跨间纵横向至少设置一道剪刀撑。满堂模板支架,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支撑高度大于4m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两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十六、模板支撑架底层步距不应大于1.5m,每步距均应设置纵、横向拉杆,立杆不能采用搭接,必须采用对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十七、框架边梁模板钢管斜撑必须经验算并与其内部支撑立杆“一对一”拉结,形成可靠稳定的构造体系,不得使用旋转扣件连接。
十八、模板工程中,竖向施工荷载应采用100*100mm方木和“U”型顶托向钢管支撑有效传递;不得采用扣件向钢管支撑传递竖向施工荷载的方法。
十九、基坑(槽)、井坑应按照土质的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撑,边坡不得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因素。
二十、人工挖孔桩护壁必须按照设计要求配足钢筋。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或安全绳,提升吊钩应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二
十一、在井下、下水道以及有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施工时,必须配备气体检测仪,在作业前要查清井道内气体的种类和浓度,确认符合标准要求后,方能施工。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通风良好。
二
十二、对井道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中毒救护用具,制定救护措施,井道口实施作业监护。
二
十三、钢柱安装登高时,应使用钢挂梯或设置在钢柱上的爬梯;安装钢梁时,在两端设置挂梯或搭设钢管脚手架;屋架吊装以前,应在上弦设置防护栏杆,在下弦挂设安全网;吊装完毕后,即将安全网铺设固定。
二
十四、工程项目施工前应针对设备、工艺、材料和环境开展安全预评价,并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二
十五、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执行。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强化监督,提高效能 篇5
简报
第五期
中共理川镇纪律检查委员会2011年12月16日
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行政效能
理川镇纪委成立行政效能投诉中心,强化监督检查,推
进全镇行政效能整体上水平。
为了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
服务意识,确保理川镇依法行政、高效优质的运行,周到、便捷、透明的服务,保障干部群众的监督权,结合理川镇实际,经镇党委会议研究觉等成立了理川镇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为保证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有效运转和切实发挥作用,按照“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出台了理川镇行政效能投诉制度、行政效能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效能服务承诺制度和行政效能督办纠正制度。
理川镇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建设和有效运转以及各项
制度的严格执行,必将为理川镇纠正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地工作,确保政令畅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自我监督 提高履职能力 篇6
强化自我监督 提高履职能力
强化自身监督,要一以贯之地做到“八个要”。一是政治上要坚强。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保持政治清醒,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经常以“四个意识”对标。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这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是学习上要自觉。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上也没有止境,要认真解决“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和能力不够的问题,强化学习自觉。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新疆和兵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坚定坚决地把中央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要重视学习十八大以来颁布的各项党内法规,切实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业务能力和素质。三是工作上要勤奋。工作态度要认真,不推诿扯皮、不散漫拖沓。不能浮在面上做简单工作,而要把各项工作深化开来、深入下去,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四是作风上要务实。坚决反对作风不实、形式主义、重唱功不重做功的现象,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y严细深实的工作要求,重实际、说实话,务实情、求实效。要雷厉风行,心无旁骛,锲而不舍,尊重规律,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五是履职上要担当。纪检监察干部要有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思想,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履职,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以担当诠释对党的忠诚,做党的忠诚卫士。六是团结上要加强。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战斗力、凝聚力。要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纪检监察干部整体的团结,要坚持讲原则、讲规矩,坚决执行集体决定,解决党性不纯、私心太重,不守规矩、不讲原则,个人主义、分散主义等问题。要反对那些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等错误言行。七是品德上要高尚。高尚的道德和操守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向上力。要把修身立德作为终身追求,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官。八是廉洁上要干净。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责任,牢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始终做到清正廉洁。
提高履职能力,要重点把握好“八个方面”。一要把握好一个主题。就是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二要把握好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要把握好一个关键点。就是紧紧牵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以强有力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四要把握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特别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围绕贯彻落实新疆长治久安总目标,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立场不坚定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按照中央要求,坚决做到党的十九大前完成巡视全覆盖、派驻机构全覆盖。五要把握好一个切入点。就是坚持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作风建设,深化“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促进党风政风好转。六要把握好一个坚定立场。就是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坚决减少腐败存量,重点遏制增量,以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取信于民。七要把握好一个重大战略。就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要加强思想教育,尊崇党章,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蕴含的力量释放出来、执行到位,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八要把握好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重大任务和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这个重要保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纪委书记 刘向松)
强化监督措施 篇7
一、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现状
当前, 事业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 主要是通过本级别的财政部分进行预算与安排, 以及上级相关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的一些专项的资金补助等方面。通常而言, 关于购买、修理等一次性或者经常性的业务费用具有种类繁多的名目, 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不断的增加事业单位对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管理, 从而科学有效的制定相关预算, 从整体上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然而在当前情况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导致财政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因此在对财政专项资预算进行执行的过程, 产生了新的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二、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财政资金范围不明确
当前,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有基本建设、购置费用以及修缮费用和业务费用等几个方面, 通常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名目, 并且名称也不统一。当前学术界对于公共支出方面主要有理论分类以及统计分类这两种分类方式, 然而都未曾对于专项资金进行具体的界定。当前通行的制度里认为财政或者由上级单位专门拨进用来在专项工程以及专项的事业中的财政资金统称为财政专项资金。具体而言有专项支出以及项目支出与专款等称呼方式。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由于无法确定专项资金的具体范围, 因此无法分清哪些资金类属与专项资金。与此同时, 当前各个地方的财政部门也有着不同的认识与管理方式, 因此这些均对科学合理的规范专项资金的支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 专项资金预算以及编制不够科学与合理
虽然最近几年里, 事业单位对于财政预算编制都采用了部门预算以及细化、细编等模式, 依据了人员的经费依据标准, 公共的经费则依据定额, 专项的经费依据实际等原则。然而当前的专项资金, 其编制依然需要结合测算的具体财力。在实际编算中, 缺少一定的科学合理标准以及依据, 也未对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一些“基数法”依然应用比较多。同时专项资金在进行预算编制时, 通常陷入主观性与随意性的弱点, 无法有效的对其整合。
(三) 对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控制难度较大, 中挤现象严重
当前由单位自己发放的员工的奖金等福利, 和人员的经费预算以及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均未形成规范, 这也是造成挤占的重要动力。员工数目较多, 对于公用经费挤占比较多, 具体而言是数量较大的差率费与交通费、水电费用等。造成费用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是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目前而言仅有总指标的数目, 而没有关于会议费、人员培训费以及材料费等各个方面的明细。因此为某些人将各种费用融入定额的公用经费中提供了契机, 从而对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使得个人收入急遽增加。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具体管理措施
(一) 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执行范围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 其分类并不是核算方面的问题, 而关于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要结合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定义以及内涵, 来明确的分辨出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项目, 从而得到统一的口径, 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财政专项资金工作。针对上述这种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 事业单位可以合理的整合名目众多的各种小专项, 对于基本的支出和其它财政安排以及追加的经费, 都纳入为财政专项资金, 也就是使用扣除的界定法来明确具体范围。与此同时, 要合理的调整财政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方面的费用, 最大限度的降低基本支出同项目支出方面的重叠。
(二) 不断加强对财政专项支出的把握以及控制
采用细编的预算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增加预算其本身方面的透明程度, 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预算的执行以及控制。要不断的对之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总结, 从而科学合理的明确同类项目的相关支出标准, 以此当做预算编制方面的具体参考。与此同时, 还要详细分析与明确各种类型费用, 从而能够顺利的完成项目经费。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的基础上, 需要控制相关支出, 从而使其能够展示出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以及相关结构, 来有效的转变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要使用切块的预算, 从而提高基数加增长的预算, 最终增强预算编制方面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
(三) 构建项目库, 集中财力做大事
在实际生活中, 不断的增加对相关项目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止资金的浪费。因此当前各个阶段的党委政府, 需要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库, 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各个单位的分目标。而针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项目, 则需要在确定项目之前, 经由专项人员来详细分析与评估, 从而得出项目前期能够推行的研究。之后再结合各个项目进行政府职能履行方面时, 由归口单位来确定具体的牵头单位, 最后再联合牵头单位和财政部门进行文档管理的联合统计。对于一些档案以及资料一定要保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从而方便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监督与财政审核。
(四) 制定相关标准, 有效强化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要有效的对绩效评价办法进行完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与充实相关绩效的评价人员。具体而言, 可以完善相关定价方面的工作程序,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规范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展开三个阶段上的绩效方面评价, 能够更加保证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展开事中评价, 则需要依据项目内容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一些关于经济的, 有形的效益, 可以使用货币衡量的相关项目, 采用成本——效益这种评价方法;其次对于一些成本容易衡量, 而效益却不容易衡量的项目, 则可以采取支出的评价, 也就是评价由这项支出里所包含的商品以及劳务, 这些商品或者劳务不能够依据任何一种形式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最后结合一些一般性的专项资金, 则可以使用比率和比较分析, 以及综合指数法等各种方式来对专项的财务资金结构以及增减水平来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在新形势下, 也需要事业单位结合时代的发展来不断的监督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工作, 同时提出切合实际的管理措施。本文具体讨论了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当前管理现状, 针对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 从而为提高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能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侯昕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论探讨[J].知识经济.2012, 33 (20) :64~66
[2]刘增鲲.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措施分析[J].现代营销 (学苑版) .2006, 25 (7) :19~20
[3]曾干鲜.论会计集中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中的运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33 (20) :16~18
[4]王香萍, 王瑞云.做好财会准备工作迎接新财会制度的贯彻实施——学习《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体会[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 22 (8) :25~26
[5]赵维琛.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J].山东食品发酵.2006, 25 (7) :19~20
[6]熊烨.顺应新的财务规则搞好事业单位监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2, 33 (20) :16~18
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篇8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
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间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突出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形势要求必须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使会计监督真正落到实处;执法人员也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帮助企业强化监督机制。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健全的账簿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和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而建立健全相应监督制度应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外部监督。
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而且内部审计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者而缺乏独立性,使其对会计监督难以成效,因此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关注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培养其反造假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诚信理念的塑造,提高执业能力,防范会计造假。目前很多注册会计师就没有确实履行其监督职能,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道德修养和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進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4积极探索新会计监督机制。
(1)构建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法》对原《会计法》的重大发展之一,就是在制度上构建了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社会审计监督。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具有自律性,是整个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具有权威性。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2)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良好的会计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完整的能满足企业处理经济业务需要的会计机构,二是该机构内部分工明确,尽快规范企业的会计机构,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能够依法独立处理企业各项会计业务的经济管理部门,避免企业财务由少数领导说了算的情况,同时,还应遵循“职务恰当分离、审批手续合理、凭证记录充分、业务独立检查”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机构内部每个人的具体职责,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以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3)改革会计监督体制。
会计人员委派制是近年来会计监督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尝试,它有效克服了会计人员作为内部人员的弊病,使会计人员从经济利益上与被监督企业相分离,从而激励会计人员自觉抵制一切违法违纪行为,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5明确会计监督主体。
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法律负责。
6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
是要有较强的法律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具有这样的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再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7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設。
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作用。尽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质量方面不尽如人意,但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看,仍必须不断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作用。财政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管理。最近几年,财政部门在理顺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培训注册会计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监管,关键还要靠规则和约束力。注册会计师再多、水平再高,执业中不守规则,只会发挥负作用。因此,要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必须从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管抓起,刹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歪风;在操作上,可以由财政部门会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逐一进行审查,一经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即予以重罚,以纯洁注册会计师队伍,树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信誉。同时,扩大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规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扩展查账、验资的范围,保证整个社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强化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微观上讲,通过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权利,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约束财产所有者、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行为;有利于企业节约开支,提高经营效益。从宏观上讲,合理利用会计监督权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也能推进廉政建设,节约使用资金,使社会经济运行更加秩序化,并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关注细节 强化执行 注重监督 篇9
强化执行
注重监督 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过程管控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随着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产品质量,做好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控,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就成为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剖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全面加强产品全寿命周期过程的质量管控,就成为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重点事项。
一、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赢得市场,诚信铸就品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真正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打赢市场攻坚战,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仅仅依靠人脉的力量和廉价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研发改进,使其更加符合顾客的预期甚至超越预期,进而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去调研、分析、研究市场需求,不断整合我们的现有资源,研究出新的产品来迎合市场需要,进而形成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无论哪一方面,没有优越的产品质量,没有良好的口碑和信用,空有能力一切都是幻想。
作为对产品质量最直观的表述——“好用、耐用、适用、乐用、廉用”已成为顾客综合评定产品好坏和集中采购的标准。这其中,适用无疑是对产品质量的最低要求,只有你的产品适合了,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市场;而好用、耐用、廉用是对产品的附属要求,毕竟物美价廉往往是大家对一般采购时的必然要求;乐用则反映出顾客在适用产品后,对再次使用该产品的正常反映。在这种情况下,质量无异于就是我们企业的饭碗。靠质量去赢得市场,用诚信铸就品质,打造我们企业的市场铭牌就成为我们企业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直以来,“产品反映人品,人品决定产品”就成为我们企业对产品质量管理和考核的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语,可以说,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你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企业的业界良心。我们一直在说“民生工程”,质量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又何尝不是“良心工程”和“责任工程”呢?
分析过往的质量事故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强、质量工作标准不高、质量管理制度不严等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就难以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和实质上的提高,那么,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做好过程的管控呢?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严格物资准入,看好产品源头关
物资准入,是产品“出生”的关键。要真正做到产品“优生优育”,而不是“先天不足”,就需要我们在前期做好大量的工作。首先,我们要从建章立制入手,根据产品生产的要求,不断梳理总结我们各类物资采购筛选的标准,其次,要加强各类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业务培训,真正使其能够按照“管理人员按制度办、技术人员按科学办、操作人员按规程办”的“三按三办”的要求行使手中的权力,从产品的生产源头加以控制,保障正常的生产秩序。
2、严格过程管控,守好产品过程关
产品的过程管控,往往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从过往的实际生产经营来看,我们往往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是最多的,但也往往是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最多的。譬如,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检验人员对产出的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总是会发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严重的问题,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质量成本和管理成本,给公司的生产经营总体安排设臵了障碍;在产品库存期间,由于对产品保管过程的忽视或者对一些产品必要防护的缺失,我们往往面临着重新返工或者增加工序的窘境,使我们本就紧张的生产秩序更添忙乱。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就需要我们严格产品的过程控制,严格履职,从细节入手,强化过程的执行和行为的监督,确保产品的实物质量。
3、严格产品输出,做好产品检验关
说到产品,就不能不说到它的输出,毕竟产品不交付,我们就谈不到做企业的意义。因此,产品检验关,作为我们产品“出嫁”的必要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更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引起高度的关注。首先,要保证产品的性能,通过抽样试验、性能检测的方式对产品的整体性能进行预测,使顾客对我们产品的“适用性”满意,其次,我们要做好产品外观及包装的设计和检验,毕竟“货卖一张皮”也是多年的市场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这一方面,就需要技术部门、设计部门各司其职,从“好用、乐用、适用”的角度出发去研发工艺,指导生产,按照产品工艺的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明确相关的检测指标和参数,保证产品的检测有效。
4、严格产品服务,把好顾客满意关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要依存于顾客。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合理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我们产品生产链条的有效延伸,除对顾客使用产品的反馈做好记录外,更要经常性的对顾客加强回访和调研,及时做好工作,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形成固定客户群的品牌效应。
因此,要保证产品的实物质量就需要多措并举,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以强硬的手腕和精细的管理,从产品“出生证”开始,不断完善“身份识别卡”和“户籍证明”,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控。
三、质量管理的思考
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综合的管理过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和自身质量的管理水平,建立一个长效的运行机制。
1、强化意识培养,树立动态质量管理理念
动态质量管理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臵的一个不断循环的管理过程。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质量管理手段,又称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但是通过多年的运行,我们在质量管理方面还没有能够形成一种动态的循环的管理模式,需要继续在这方面加大工作的力度和员工意识的培养。比如在上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到下一阶段还会出现,这主要是在“处臵”的环节上出了问题,我们往往在处臵时还只停留在把具体问题解决掉的表层,却没有深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
2、完善体系建设,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处理质量问题除了技术措施还有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措施等一系列措施,这就需要我们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我们的质量体系组织建设。由于公司生产产品品种多,尤其是新投产的产品多,导致广大技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上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方法,在具体的工作中只对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缺乏专业的总结归纳和类型问题的反思,导致对出现问题的具体环节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其它拓展领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做到真正的全方位、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任重而道远。
3、建立目标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有序可控
按照生产班组的具体情况,制作项目简明、全面,便于职工操作质量跟踪卡,建立健全全员质量档案,每个月由负责各班组生产的质量员发至对应的班组,职工们在完成工作后进行签认,然后,质量员将每一件产品的记录收集整理好,并按照质量记录收集存档,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以直接调出质量档案进行核查,避免定责不清情况的发生,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
4、针对典型案例,完备相应措施的制订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要积极开展查质量意识、查质量细节、查售后服务、查整改措施,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创新方法,探索检查规律,执行工艺纪律,提升职工操作技能、按标准化作业,实行班前预案、班中控制和班后总结分析的过程控制,真正实现作业不停、抓细节不停,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同时,要从细节着手,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严格把关,由技术部门牵头适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和讲评会,针对产品质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探讨规律,创新方法,提出质量改进措施,落实专人负责,狠抓工作落实,从而把质量隐患消灭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5、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形成上下一体的防范格局 质量责任制是企业的“法律”,是管理者分配质量任务、追究质量责任的依据。质量管理的一条重要的理论是:“工作的质量决定着产品的质量”。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就是能够明确每个员工的质量责任,做到奖惩分明,这样才能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使质量控制同时得到强化;生产者的工作质量就是要关注细节,强化过程的执行,以高的工作质量完成产品的生产,确保实物质量;检验者的工作质量更多体现在监督上,不仅要对产出品进行检测和监督,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生产过程的监督上,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因此,在质量责任制的落实上,要更侧重于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并将质量管理转化为事前的分析和卡控,做到防患于未然,对质量做的好的个人给予重奖,同时对质量差的个人予以重罚,切实让那些认真履职、工作业绩好的干部职工得到实惠,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一体的防范格局,确保产品质量。
6、正确引导基层班组,做好质量“三检”工作
做好质量“三检”制度的关键就是要让各工序的班组明白自己应该自检及互检些什么内容,这就要求根据各班组的性质制定不同的检查内容。比如该工序的班组在自检的时候主要检查的内容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有遗漏的现象;是否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完成工序质量的合格性。在互检这一环节,下一工序的作业班组主要检查的内容是:上一工序所形成的现状是否影响本道工序的实施;如果影响应及时提出并配合及时整改。而“专检”主要是根据工艺、图纸及规范的要求,对所完成的工序进行检查验收,这一环节主要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过程控制非常重要,有些质量缺陷一旦形成,整改起来非常困难,且整改效果不一定特别理想。
【强化监督措施】推荐阅读:
强化经济监督06-22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关于强化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实体质量监督的若干措施09-28
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07-07
社交媒体强化舆论监督06-20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07-09
完善管理机制 强化审计监督06-20
严明纪律规矩 强化党内监督08-24
强化履职担当落实监督责任11-16
乡镇财政管理:突出服务 强化监督10-18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规矩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