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背景指导文件

2024-06-1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背景指导文件(通用6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背景指导文件 篇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背景指导文件

———海洋保护中的国际合作

主席:曹姝亚 会议指导:段迪 主席助理:管恬融

二、委员会介绍

1、简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简称 UNEP)成立于1972年(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决定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一个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组织,统一协调和规划有关环境方面的全球事务,UNEP由此诞生成立),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1973年从瑞士日内瓦迁至内罗毕),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将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机构之一(还有一个是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所有联合国成员国、专门机构成员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均可加入,到2009年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其活动。在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状况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前景愈加深切关注的21世纪,UNEP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并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贸组织湿地国际联盟(WIU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联合国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遗产基金会等有关国际机构密切合作。

方解释:通过监测,评估和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连接科学和环境;提供国际平台,以促进政策的辩论,谈判和决策;促进环境法的制订;协助会员国加强国家,区域和区域政策,法律和机构;加强各国和各种非政府行为者,以解决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的合作。)

4、环境基金:

环境基金是国际环境活动的主要经费,主要来自成员国自愿认捐。主要用于为该署提供正常预算外资金、支付联合国机构从事环境活动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经费,以及与其他联合国机构、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的费用。联合国系统以外的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也可以接受基金的资助来完成某些项目,但基金不包揽所有国际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所需的一切费用。

三、准备思路

1,思考议题之前需先了解委员会,请先对委员会性质、宗旨及职权范围烂熟于心,以便于提高会议效率,使工作文件和决议草案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深入分析议题和本国立场,分析各国海洋保护的历史、现状、发展方向及措施体现。同时对本委员会曾出台过的相关决议进行了解(详见官网),找出决议的优缺点,思考决议为什么没能解决现有问题。

3,分析相关事件(尤其是本国曾发生的),主要分三类:

海洋环境保护类,如:核污染事故(日本福岛核电站)、石油污染事故(墨西哥湾漏油、渤海溢油)、滨海生活区及工业区污染、船舶燃料及压舱水污染、入海河流污染、海上养殖污染、海上倾废污染、海上试验污染、酸雨、海洋环境受气候变暖影响等。海洋资源保护类,如:渔场及生物资源现状(如我国舟山渔场面临枯竭)、矿产资源合理开采、海水及海洋能资源科学利用等。海洋安全保护类,如:海盗、走私、偷渡、贩卖人口等。4,会前准备一些解决小方案及基本条款(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寻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解决方式,建立国际合作或与其他机构组织合作),以便高效地形成工作文件和决议草案,推动会议进程。

5,尽量在会前多与其他代表沟通以形成一定的利益集团(会议成员国家详见P8附录),有疑问处请果断迅猛大方地与主席团联系探讨。(主席曹姝亚QQ:541380561,电话:***)

四、议题介绍

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孕育了人类,也承载着我们无限的梦幻与向往。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高速

五、国家立场要点参考

1、所有国家:所代国家是否为濒海国家(领海情况)?是否有海洋经济?海洋经济所属类型(旅游观光?贸易?海洋工业?渔业?)及海洋经济在本国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并由此考虑所属国家在海洋保护方面的诉求。

2、小国:虽然“国微言轻”,但都不安于现状,都想争取更多话语权。会议中虽然主席团选取发言国家时会有所权衡,但请让主席团看到小国的争取与不懈努力,即“削尖脑袋往国际舞台上钻”。3、内陆国家:幸运分到内陆国家的代表除了应立即出门买一张彩票庆祝自己人品爆发以外,更要调动每一个脑细胞思考内陆国如何在海洋问题上分得一杯羹,另外不要忘记还有公海和海路进出口贸易这回事,加油,看好你们哦。

4、过境贸易为主的国家:如巴拿马等,处于重要海峡、港口、运河、海角等的国家,受压舱水、船舶燃料、海上倾废污染较严重。

5、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海洋资源是国家经济支柱,开发较多,在合作与保护中要思考如何保障开发利用。

6、发达国家:弱点在目前对海洋工业开发较多,破坏较大,要注意滨海生活区及工业区污染、入海河流污染、核污染、石油污染等。同时通常认为发展中国家无法保障开发中的安全与环保,限制其开发。

7、发展中国家:虽资源丰富但受发达国家制约,同时缺乏技术,容易导致粗放发展、高消耗、高污染与过度开发。另外容易存在海洋安全问题。需寻求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但要警惕被“蚕食”。

六、相关资料

(注:不想限制和过多影响各位代表独立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另外充分考虑到现在许多代表对纯文本不来电;再加上既然是UNEP当然要低碳节省纸张,此处仅提供资料链接,请按需自助查阅。)

1、UNEP官网

中文http://

8、海洋资源

http:// UNEP会议文件及决议

http://china-isa.jm.china-embassy.org/chn/hyfzl/ 海洋法资料

七、启示性问题:

1、认真思考二、三部分中括号内及加下划线部分。

2、补充问题:

A、相信各位已经发现UNEP的一个“非主流”之处,即总部设在发展中国家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其中有何深意及利益关系? B、本国有何相关动作?是否设立海洋保护区及其分布、现状? C、海洋利用权分配与保护责任机制的关系如何?海洋保护的阻力及限制因素是什么?结合本国立场形成态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背景指导文件 篇2

联合国及其下属组织的文件属于公文, 行文准确、清晰、精炼、一致。文中大词、抽象名词、专业术语较多, 常使用被动语态。由于文件涉及多国或多方, 措词往往较为谨慎, 体现了客观公正的态度, 别具一格。

联合国文件的读者包括各国代表、官员、各领域专家及联合国内部工作人员。文件的作用在于准确地传达信息, 无需体现译者的个人翻译风格。译者应当具备良好的读者意识, 准确再现原文意思, 注重读者的反应, 良好地为读者服务。

联合国文件有其独特的风格, 简洁有力、严谨庄重。文件涉及各专业领域, 因此, 常常会含有大量专业术语 (曹菡艾、赵兴民, 2006:105) 。译者应多阅读过往资料, 了解官方语言和公文文体的特有表现形式, 形成符合原文文体的翻译手法。翻译时切不可出现与原文文体不符的表达方式, 如口语化的表达、非正式的表达等。

联合国文件往往篇幅较长, 翻译时需要多人合作。这就需要译者具备整体意识, 仔细考察原文中反复出现的难点, 充分讨论协商, 得出准确译法, 确保前后一致。此外, 译者还要查阅往年相关资料, 广泛采纳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 保持翻译时间性上的一致。

总之, 联合国文件的翻译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 译员要协同合作, 了解相关资料, 确保提供良好的翻译服务。

2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简介

2.1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20世纪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在翻译《圣经》的过程中基于翻译实践, 总结了一系列翻译理论。1964年, 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 翻译中, 译者所关注的是一种动态关系, 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尤金·奈达, 2004:117) 。这标志着“动态对等”概念的确立。后来, 奈达又用“功能对等”替换了“动态对等”, 因为奈达认为“功能”侧重于交际手段, 更注重翻译的内容和结果, 比“动态”更恰当。奈达认为, 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言的信息 (郭建中, 2000:65) 。一味追求形合而忽视意合, 最终导致译文不可读, 起不到交际作用, 就是对翻译的不忠实。所以, 要做好翻译, 有效地传递原文信息就要寻找合适的对等语。

然而,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 要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 翻译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尽量与原文接近。但功能对等理论还是在翻译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2 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

功能对等理论以目的论 (skopos theory) 为核心, 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 (Reiss&Vermeer, 1984:101) 。也就是说, 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 (张锦兰, 2004) 。具体而言, 功能对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即, 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这四个方面中, 意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 在翻译中, 译者应以功能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 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 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1) 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 即, 力求兼备形合与意合。然而, 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 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 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2) 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 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 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即舍弃形合, 确保意合。为此, 可选用合适的翻译技巧, 如, 反译法、增译法、逆序译法、分译法、重复译法等。 (3) 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 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 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 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

3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非洲投资报告》 (2011版) 的汉译分析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是联合国系统中的专门机构, 工发组织的宗旨是同170多个成员国合作, 促进和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非洲投资报告》 (2011版) , 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欧盟委员会合作完成。报告采用了典型的学术语言, 充分举例, 多方论证, 归纳总结, 用词专业而精准。报告阐述了对非洲19国投资活动的研究, 通过对企业及投资促进机构的调查, 收集了大量数据, 多层次地分析了外商投资对非洲经济和企业的影响, 为最大程度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用和投资促进机构的作用提供了深刻见解。报告特别分析了中国投资者对非洲的投资, 报告的中译对中国投资者深入了解非洲投资现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并对未来投资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对比、分析此报告的英文版和中文版, 可以发现翻译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多方考证, 前后对比, 反复推敲

《非洲投资报告》属于联合国工发组织的经贸类文件, 既属于公文文体, 又具有经贸类文件的一些常见特点, 涉及领域广, 这要求译者具备比较全面的经贸知识, 掌握有关专业术语, 在仔细分析原文的基础上妥善表达原文。一时无法确定准确译法时, 应多方查证。如某一翻译难点在文件中多次出现, 应通过译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行前后文对比, 并根据原文推仔细推敲, 不拘泥于约定俗成的译法, 在反复斟酌中确定最终译法。以下举例说明:

(1) diaspora

diaspora一词在文中出现多次, 如, diaspora entrepreneur、diaspora investment。首次出现时无法确定其译法。《牛津英语辞典》对此词的解释为“背井离乡的人”;“离散的犹太人;犹太人的离散”, 如将此词义生硬插入译文中显然不妥。报告后文援引世界银行的论述, 对该词进行了分类说明:

The World Bank, for example, distinguishes between v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diaspora, with the former referring to migrants who have decided to relocate by choice and the latter those who have been forced to leave their country of origin (World Bank) . (UNIDO, 2011:51)

根据此定义, diaspora显然非指“犹太人的背井离乡”而应指“侨居海外的人”, 应当根据意译的原则, 译为“侨民”或“移民”, 以便读者充分理解。这一例子也体现了译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 The implication for policymakers and IPAs is the trade-off between raising overall productivity or accelerating employment growth, at least, in the short term. (UNIDO, 2011:37)

此句中的“trade-off”原意为“交易”、“交换”, 分析此句可知, 整体生产力和就业增长短期内是不可兼得的, 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所以该词在此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其本意, 翻译为“取舍”更为恰当。结合上下文, 此句最终翻译为:至少在短期内, 这种情况让政策制定者和投资促进机构不得不在提高整体生产力和加快就业增长之间做出取舍。

(3) host country

文中多次出现了host country一词, 如:

Enterprises are grouped according to whether foreign investors started operations in the host country within the last fi ve years (14 percent of the sample) , between fi ve and ten years old (19.5 percent) , between ten and 20 years old (36.5 per cent) and more than 20 years old (30 percent) . (UNIDO, 2011:37)

该词一般译为“东道主”、“东道国”, 但此句中的host country明显与“东道国”无关, 而是指那些接受投资的国家, 不能简单机械地将host按其字面翻译。此处应翻译为“投资接受国”方符合原意。

3.2 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技巧

翻译的过程分为理解、转换和重组。因此在翻译时应当先分析句子, 疏通句子结构, 再按照中文逻辑关系重组,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具体应对方法, 具体举例如下:

(1) 反译法

英语和汉语对同一概念的表达并不总是一致的。应当适时利用反译的技巧, “正说反译”或“反说正译”。

It offers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dynamics within the African context, and highlights how cooperation between foreign and domestic companies can unleash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this continent far beyond its impressive natural resource base. (UNIDO, 2011:9)

far beyond这一短语原意为“远远超出”。此句意在表达调查有利于发掘非洲大陆的经济潜力, 对非洲经济的开发应当远远超出开发自然资源的范畴。根据功能对等原理, 此处不应一味追求词语的对等, 可采用反译法, 将其译为“不仅仅局限于”。此句最终翻译为: (报告) 针对非洲范围内区域经济的活力给出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强调国内外企业的合作能够释放出非洲大陆的经济潜力, 而非仅仅局限于利用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增译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用法、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许多差异, 翻译时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 使译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更符合汉语习惯, 使语义更加明确, 更加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原传道, 2006:44) 。

Moreover, in these sectors, there were indication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some of which may have resulted through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foreign and domestic fi rms as well as demonstration effects and imitation. (UNIDO, 2011:35)

分析:原文中的demonstration effects和imitation与cooperation一样, 发生在国内外企业之间。根据中文的特点, 此处不能单纯翻译为“示范作用”和“效仿”, 应当添加主语, 具体指明是谁对谁的示范, 谁对谁的效仿。此句最终译为:不仅如此, 有证据显示, 这些领域中存在着技术的传播, 其中一些技术的传播可能是在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的紧密合作中展开的, 也可能要归功于外国企业的示范作用和国内企业对其的效仿。

(3) 逆序译法

英语长句的叙述层次有时与汉语相反, 在此种情况下, 不必一定按照原句型翻译, 而应根据句意调整句式, 从句子的后半部分译起, 反而更符合汉语读者的认知能力, 更显通顺。

Consonant with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the report confi rms that foreign manufacturing fi rms are, inter alia, more productive, have more physical capital and pay higher salaries than domestic fi rms. (UNIDO, 2011:33)

此句中empirical literature指的是实证研究, 后句所述报告确认的内容与实证研究结果一致。鉴于后句较长, 又考虑到人们的一般认知顺序, 故采用逆序译法, 先将报告确认的内容翻译出来, 再在句末说明这一结论与实证研究结果一致。此句译为:报告确认, 相比之下, 外资制造业企业有更高的生产率, 更多的实物资本, 工资也更高, 这一结论与实证研究的结果一致。

(4) 分译法

汉语句式通常较为短小精悍, 想要句子明快流畅, 就不提倡冗长的句子结构 (彭宣康, 2000:354) 。所以对于一些较长的英文句式, 为了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也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原文意思, 在翻译中可以改变原文结构, 把原文的某个成分从原来结构中分离出来, 译成独立的成分。

In an attempt to help overcome negative stereotypes about Africa as a business location and the relative paucity of FDI fl ows into productive sectors in the continent, African governments have established national 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ies (IPAs) to be able to compete globally for a share of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UNIDO, 2011:41)

此句较长, 显然不适合翻译成一句。仔细分析, 此句的逻辑关系为因果关系。原句先指出非洲存在的问题, 再引出应对措施。故可将原因、结果拆分翻译, 使句子结构更为清晰。此外, 在处理句中名词短语business location时使用了转译法, 将其翻译为动词短语“做生意”。此句翻译为:在非洲做生意令人印象不佳。非洲流向生产领域的外商投资也较为不足。为了改变这一情况, 非洲政府设立了国家投资促进机构, 参与全球竞争, 获取国际投资。

(5) 重复译法

重复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的表达特点。在许多情况下, 某些词语只有重复而且也必须重复, 语义才能明确, 表达才能生动。重复译法是指在译文中重复一些词语, 使译文的表达更加清楚, 或进一步加强语气, 突出强调某些内容, 收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A country’s ability to effi ciently craft policies and measure investor responses to those initiatives, as well as its ability to design appropriate strategies and services, depend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relevant, accurate, timely,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UNIDO, 2011:5)

原句重复了ability (能力) 一词。此句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中多次重复的“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取决于后一部分是否有可能实现。但如译文如重复“能力”一词, 则会显得累赘, 因此翻译时先灵活运用了转译法, 将“能力”以“能否”代替, 再重复“能否”一词。

此句翻译为:一个国家能否高效地制定政策、能否衡量投资者对倡议的反应、能否制定恰当的战略并提供合适的服务, 取决于该国是否能够广泛获取精准、及时的相关信息。

4 结束语

通过对联合国工发组织《非洲投资报告》 (2011版) 汉译的分析可以发现, 诸如此类的联合国文件有着极高的翻译价值, 对贸易与研究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根据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的标准就是要以译语为中心, 为译文读者服务, 以读者的反应来评价译文 (Nord, 2001:51) 。因此, 在翻译此类文件时, 译者应当对文件各方面有足够的了解,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恰当的翻译表达方法, 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译员之间保持良好沟通, 力求保证翻译质量并延续原文的表达风格, 从而为读者提供最详实可信的资料。

参考文献

[1]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51.

[2]Reiss, K.&Vermeer, H.J.General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M].Tubingen:Niemeyer, 1984:101.

[3]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UNIDO) Africa Investor Report[Z].2011.

[4]曹菡艾, 赵兴民.联合国文件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105.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65.

[6]彭宣康.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354.

[7]尤金·奈达.翻译科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17.

[8]原传道.实用英汉翻译技巧[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4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背景指导文件 篇3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1)《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

(2)《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3)《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4)《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5)《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财政有关政策的意见》(6)《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

(7)《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

(8)《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9)《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

/ 34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发〔2011〕5号 2011年3月23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现就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34 4.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5.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坚持开拓创新,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着眼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7.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8.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 34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9.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四、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10.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11.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五、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12.推进转企改制。周密制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

/ 34 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13.完善过渡政策。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六、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14.明确改革目的。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15.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16.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1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

/ 34 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1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9.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20.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批露制度,重要事项和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21.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七、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22.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扩大公益服务供给

/ 34 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增强公益事业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公益服务。

23.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公益服务,促进公益服务公平公正。加快发展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公益事业,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医疗、教育、文化等公益服务需求。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科学设置事业单位,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推进资源共享。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完善购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并切实加强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公益事业。大力倡导和发展志愿服务。

2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八、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26.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7.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7 / 34

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28.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九、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9.加强领导。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任务复杂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攻坚克难,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建立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交流改革情况、研究共性问题、提出工作建议等工作,具体工作由中央编办承担。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等部门要按照现行的领导体制和政策规定,继续推动行业体制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负责组织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指导做好相关工作。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的改革负总责,要建立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并抓好组织落实。

30.稳步实施。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注意把握节奏,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要继续深化改革试点,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或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改革氛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 3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

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国办发〔201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切实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等9个配套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8〕10号)继续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市、广东省、重庆市进行试点,《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适用于上述5个试点省(市)。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文件,另行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目 录

1.《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

2.《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 3.《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4.《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5.《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财政有关政策的意见》 6.《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

7.《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

/ 34 见》

8.《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9.《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

附1: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

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事业单位分类提出如下意见:

一、原则要求

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以社会功能为依据,合理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坚持根据职责和特点,细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分类依据;坚持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办法。

二、类别划分

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一)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即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认定行政职能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这类单位逐步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即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要逐步转为企业或撤销。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三)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即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改革后,只有这类单位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 34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即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即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在划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类型时,对完全符合某一类型条件的,直接确定其类型;对基本符合某一类型条件的,经过相应调整后确定其类型;对兼有不同类型特征的事业单位,可按主要职责任务和发展方向确定其类型。

三、工作程序

(一)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分类前,要对现有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有人数、经费来源等情况全面调查摸底。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予以整合,并相应核减编制。

(二)制定分类方案。各省(区、市)机构编制部门在听取行业管理部门和市(地)、县(市、区)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商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等部门,结合实际研究细化分类标准,拟订分类目录,制定分类方案,并征求中央机构编制部门意见后,报省级党委政府批准。

(三)组织实施分类。各省(区、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分类,由直属事业单位提出初步意见,省级机构编制部门商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程序报批;省(区、市)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由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初步意见,机构编制部门商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程序报批。各省(区、市)要将确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名单报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备案。省级以下直属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组织协调,分级实施。

中央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研究提出所属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经中央机构编制部门商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按规定程序报批。

/ 34

附2:

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原则要求

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准确界定事业单位职能,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整合设置机构,促进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按照积极稳妥原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改革。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认定标准和依据。承担行政职能是指事业单位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主要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行政职权。认定事业单位承担行政职能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依据。

(二)规范和调整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取消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或社会中介机构自行解决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或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不再使用行政手段;适宜事后监督的不再事前审批。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其行政职能剥离并划归行政机构;对职能调整的事业单位,要重新明确职责、划定类别,对职责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的,要在精简的基础上综合设置。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

/ 34

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依照国家现行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三)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改革中涉及行政机构编制调整的,要严格控制,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不得突破现有行政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三、组织实施

中央一级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改革,由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地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实施,由省级党委、政府负责。改革过程中,可积极探索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形式,涉及行政机构调整的,要按规定程序报批;过渡期内使用的事业编制,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严格管理。

附3:

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原则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推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实行差别化管理;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配置机构编制,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二、分类管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改革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细分后,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继续实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切实管住管好。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编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机构编制备案制,建立并规范备案程序。可先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公立医院进行备案制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制

/ 34

定相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标准,明确核定编制数额、编制结构以及领导职数的主要依据和指标体系。

三、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新设立的一律不予明确行政级别,其领导班子和相关人员的管理及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实行总量控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统筹研究、合理规划一定时期内本地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实行动态调整,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和公益服务供求变化状况,调整事业单位类型和机构编制,做到有减有增。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科学布局、高效便民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推进结构调整、资源共享,合理设置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由地方管理,中央保留少量承担全局性、战略性、示范性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五、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进行法人登记。指导事业单位制定章程并依法核准,加强对事业单位履行章程情况的监管。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报告制度,建立相关信息公开制度。按照方便事业单位和节约效能原则,推进网上登记管理。转为行政机构和企业的事业单位,核销事业编制后要及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

六、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评估,建立评估制度,规范评估程序,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附4:

/ 34

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着力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坚持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坚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和改善党对事业单位的领导。

二、总体要求

要把建立和完善以决策层及其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构架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管办分离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事业单位决策层的决策地位,把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职责交给决策层,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活力。要吸收事业单位外部人员参加决策层,扩大参与事业单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要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运行效率。

三、主要内容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一)建立健全决策监督机构。决策监督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理事会,也可探索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理事会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理事会负责本单位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责,并监督本单位的运行。理事会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业单位,本单位以外人员担任的理事要占多数。根据事业单位

/ 34

的规模、职责任务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特点,兼顾代表性和效率,合理确定理事会的构成和规模。结合理事所代表的不同方面,采取相应的理事产生方式,代表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的理事一般由政府部门或相关组织委派,代表服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理事原则上推选产生,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有关职位的负责人可以确定为当然理事。要明确理事的权利义务,建立理事责任追究机制。也可探索单独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事业单位财务和理事、管理层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

(二)明确管理层权责。管理层作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由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层对理事会负责,按照理事会决议独立自主履行日常业务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和一般工作人员管理等职责,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由理事会任命或提名,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备案或批准。事业单位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和提名,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制定事业单位章程。事业单位章程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和理事会、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也是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章程应当明确理事会和管理层的关系,包括理事会的职责、构成、会议制度,理事的产生方式和任期,管理层的职责和产生方式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由理事会通过,并经举办单位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备案。

要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准则,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完善事业单位报告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履行章程情况的监管。建立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四、组织实施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先行试点的省(市)要加大试点范围和力度。其他省(区、市)可先选择部分事业单位作为试点。试点单位主要从涉及利益相关者较多、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中选择,并注意涵盖不同的行业领域。要注意做好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衔接和平稳过渡。

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试点方案。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及时跟踪指导,注意总结经验,确保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 34

顺利进行。

附5: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财政有关政策的意见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财政改革与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为积极支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现就财政有关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财政政策调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1.明确公共服务的范围,充分发挥省级人民政府的作用,建立健全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并根据公共服务的层次性,相对、动态地划分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逐步从“养人”向“办事”转变。

2.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创机制、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重绩效、促均等的原则,促进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事业,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欠发达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倾斜。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投入。逐步退出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

3.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落实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税政策。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机制,丰富公益事业发展形式。

4.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的综合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各级财政对部门和单位超编人员不安排经费,上级财政对超过编制总量的人员也不安排相关转移支付资金。

二、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改进财政投入方式

/ 34

5.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原则,规范财政供给范围,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需要。根据不同公益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采取经费保障、经费补助、购买服务等不同的投入和支持方式,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6.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其履行行政职能依法收取的费用以及通过向社会提供其他服务取得的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收支彻底脱钩,各项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

7.已认定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可能,科学合理制定经费标准并予以动态调整。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根据正常业务需要提供相应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根据单位业务特点和财务收支状况等,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对事业单位利用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等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的要求,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对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经营服务取得的收入,要全额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8.逐步建立健全与事业单位职能、责任目标相适应的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结果既作为财政安排经费的依据,也是确定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依据之一。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公开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透明度。

9.已认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财政部门不供给经费,其取得的收入依法纳税、自主安排使用。为了支持这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过渡期内,财政部门可以对其继续拨付原有的正常事业费,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10.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要在税收政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同事业单位公平对待,政府可根据需要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其公益服务产品和劳务。

三、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 11.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要坚持按照依法治税、公平税负的原则,做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国家税制因改革发生调整变化的,按税制改革后的统一政策执行。

/ 34

12.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1)在转为行政机构过程中,对新设行政机构接收原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免征契税。转为行政机构后,涉及的土地、房屋权属变动,按照税法的规定依法纳税。

(2)在转为行政机构后,其自用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事业单位因转为行政机构而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13.对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

(1)改革后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的事业单位,对其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改革后不符合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条件的,按照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2)改革后仍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其自用的房产、土地继续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3)符合有关规定的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

(4)因改革重新办理法人登记的,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不再贴花;对改革前签订但尚未履行完的各类应税合同,如仅改变执行主体、其余条款未作变动且改革前已贴花的,不再贴花;因实施改革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5)因改革重新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接收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此后,涉及的土地、房屋权属变动,按照税法的规定依法纳税。

14.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在现行税收制度框架内,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15.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的,企业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个人在其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所得税前扣除。

四、加强事业单位改革后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16.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根据改革后各类单位的职能性质及其行政和财务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做好相关财务经费指标的划转、移交和接收,以及相应的财务处理等工作,并按改革后的单位性质实行分类管

/ 34

理。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和安全、有效。

17.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后成建制转为行政机构的,在财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相应划转财务经费指标,无偿划转资产及未竣工基本建设项目,并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单位财务、资产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18.对改革后仍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财政管理职能,在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收支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检查。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权属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各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降低事业运行成本。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强化负债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19.对改革后转为企业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并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

20.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财务和资产管理具体办法,按照《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执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执行。

附6: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确保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制定本规

/ 34

定。

一、财务、资产关系变更

1.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以下简称转制单位),应当制定转制方案,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2.转制单位与原主管部门脱钩的,由财政部门履行财务监管职责,其国有资产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3.转制单位财务隶属关系需要划转的,由划出方的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商划入方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后确定;涉及预算指标划转的,按照有关预算管理程序办理。

二、资产清查、资产评估、产权和工商登记

4.转制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由主管部门或转制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其中,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转制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转制单位,参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5.转制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要在转制方案批准后6个月内完成。资产清查结果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6.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审核批复。其中,对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转制单位,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的有关规定审核批复;对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转制单位,参照《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4号)的有关规定审核批复,其中涉及资产损失的,按照《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确认。

7.完成资产清查后,转制单位要按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负债重新分类建账,并由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

8.转制单位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及进行产权转让等,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财政部门

/ 34

核准或备案。

9.转制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等手续。

三、财政、税收政策

10.转制单位完成转制后,在过渡期内,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原有的正常事业费是指财政部门核定的基本支出经费,不包括项目支出经费。

11.在转制过渡期内,转制单位原事业编制内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中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拨付;转制前人员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资金尚未解决的,转制时由财政部门一次性拨付解决;转制前人员经费自理的离退休人员以及转制后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住房补贴资金,由转制单位按照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政策以及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从本单位相应资金渠道列支。

12.转制前被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转制单位,转制过渡期内可继续享受非营利组织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转制前享受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转制单位,转制过渡期内可继续享受此项政策;对转制单位在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上述政策,在转制过渡期内,如因税制改革而发生调整变化的,按照调整后的政策执行。

四、社会保障政策

13.转制单位转制后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转制时在职人员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14.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转制后这类人员离退休费待遇支付和调整的具体办法,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后有关养老保险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2号)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原建设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等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5号)相关政策执行。

/ 34

15.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企业的办法执行。在转制过渡期内,按照企业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如低于按照原事业单位退休办法计发的退休金,其差额部分采取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具体办法按照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的相关政策执行。

16.离休人员的医疗保障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照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照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待遇。

17.转制后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缴费,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定列支。

18.转制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与全部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转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

五、附则

19.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科研机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等转制为企业的,继续执行相应的现行转制政策。

20.本规定中的转制过渡期一般为5年,自转制单位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公司法人营业执照》之日起计算。

附7:

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等有关规定,为加强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坚持

/ 34

“权属清晰、分类管理、风险控制、安全完整”的原则,加强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权属清晰是前提,要明晰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分类管理是核心,要按照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风险控制是手段,要严格执行有关财政法规制度,切实防止改革中资产流失;安全完整是目的,要保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2.财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责,加强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国有资产管理。

二、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

3.成建制转为行政机构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在资产清查等相关基础工作完成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无偿划转其全部资产。改革后,其资产依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9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4.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其相关职能、机构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能和机构进行剥离、整合过程中,涉及资产划转的,在资产清查等相关基础工作完成后,由划出、划入双方分别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由划出单位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办理资产无偿划转手续。划转后,其资产要区分不同性质,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三、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5.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规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健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要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自用资产管理,探索建立资产共享共用的机制,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实行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实行动态监管。逐步形成权属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运行高效、监督严格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6.中央级事业单位要按照财政部令第36号和财政部《中央

/ 34

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92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495号)等有关规定,做好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7.地方事业单位要按照财政部令第36号和同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四、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管理 8.改革后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其国有资产管理要按照《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执行。

五、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

9.事业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等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所办企业的监督管理。

10.转为行政机构的事业单位,其所办企业要通过划转、合并等方式,逐步与原单位脱钩,改革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脱钩后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实施监管。

11.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与所办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加强和规范对所办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办企业的改制上市、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实施。

12.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原则上要与其所办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涉及改制上市、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批准后实施。

六、事业单位改革中的资产处置

13.建立国有资产公开处置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操作,公开交易。改革过程中涉及有偿转让的资产,需经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并按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后,通过拍卖等规范的产权交易方式公开处置。

14.中央级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按照财教〔2008〕495号的规定办理,地方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按照财政部令第36号和同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 34

15.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上缴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此项收入优先用于事业单位新增资产配置,实现资产配置管理和处置管理的有效衔接。

七、工作步骤

16.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中央级事业单位,要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3号)的规定提出资产清查立项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主管部门应将相关材料报财政部备案。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地方事业单位,其资产清查立项申请按照地方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17.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参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的规定,拟订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提出立项申请,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18.资产清查(清产核资)一般应以改革方案获得批准的前一个会计月末作为清查工作的基准日。资产清查(清产核资)范围以经批准的改革方案确定的范围为准。

19.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要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的规定开展资产核实工作,资产核实结果由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权限予以批复。

20.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参照《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4号)的规定开展资金核实工作。涉及资产损失的确认,按照《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执行,清产核资结果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予以批复。

21.改革后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涉及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变动的,要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财政财务管理等有关规定,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相关变更登记手续后,再到财政等部门办理财务资产等相关变更手续。涉及事业单位注销的,相应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并做好全部资产的移交、划转工作。

八、工作要求

22.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对各级各类

/ 34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主管部门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确保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23.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各地区、各部门对改革中涉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关审批事项,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地方相关规定以及本意见的规定要求,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24.规范资产清查(清产核资)行为。改革的事业单位应当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资产清查(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组成专门工作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做好相关业务培训等基础工作,确保资产清查(清产核资)工作合规进行。

25.加强特殊资产管理。在改革和资产整合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涉密资产的保密工作,防止失密、泄密。要切实加强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6.加强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防止改革过程中以私分、低价变卖、虚报损失等手段挤占、侵吞、转移国有资产。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造究责任。

附8:

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现就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适应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建立起机制健全、关系合理、调控有力、秩序规范的管理运

/ 34

行体系,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探索事业单位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途径,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坚持改革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相结合,严肃分配纪律,逐步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明确地方和部门的工资管理职责,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促进形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之间合理的工资分配关系;着眼社会收入分配全局,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相适应,统筹兼顾,妥善处理与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稳慎推进改革。

二、结合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

(一)认真做好清理核查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工作。全面清理核查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项目外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账户情况和实际发放水平,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规的项目。对清理核查后的津贴补贴进行适当归并,作为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纳入绩效工资。

(二)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各地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本地绩效工资总体水平。根据合理调控事业单位收入水平差距的需要,确定当地事业单位本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原则上不得高于控制线。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核定本级政府直属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探索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核定所属各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事业单位发放绩效工资不得突破核定的总量。

(三)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重原则上可相对大一些,一般按月发放。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所占比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

/ 34

效考核结果发放,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绩效工资分配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由主管部门确定,与所在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四)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引导事业单位不断提高社会公益服务水平。各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把绩效考核与分配更好地结合起来,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五)统筹考虑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其中:离休人员的补贴水平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关于解决离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8〕40号)精神执行;退休人员的补贴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确定。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六)加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经费保障。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其中:由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由事业单位负担的经费,其经费来源渠道和支出办法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七)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要认真总结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经验,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做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要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起步,分阶段推进,逐步到位,进度上不搞“一刀切”。要在国家确定的政策框架内,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平稳顺利实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要统筹考

/ 34

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结合起来。

三、完善工资收入分配政策

(一)健全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化等因素,相应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实现工资水平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统筹,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保持合理关系。优化工资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基本工资所占比重。

(二)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完善工资分级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中央、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权限,逐步形成统分结合、责权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合理调控地区间、行业间事业单位的收入差距,逐步将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注重综合平衡,努力形成并保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其他公职人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合理收入分配关系。

(三)规范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国家统一制定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和规范管理办法,明确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的基本条件,健全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审批程序。加强对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除国务院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外,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建立特殊岗位津贴补贴项目、扩大实施范围和提高标准。

(四)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政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经国家批准可执行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工资标准。继续实行院士津贴和政府特殊津贴。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领域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特殊津贴。研究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对部分紧缺或者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

(五)制定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政策。根据事业单位改革进程适时开展试点,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探索制定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政策。结合考核合理确定收入水平,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与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相联系,与本单位职工的平均收入水平保持合理关系。

(六)进一步加强工资分配管理。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完善事业单位收入中可用于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资金管理政策,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加强工资政策执行情

/ 34

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收入分配纪律,加大对违反政策行为的查处力度。

附9:

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吸引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年金,是指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建立职业年金的事业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参加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二)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三)已建立民主协商机制。第五条 建立职业年金,应当由单位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民主协商确定,并制定职业年金方案。职业年金方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享受经常性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方案,在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前,须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

第六条 职业年金方案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参加人员范围;

(二)资金筹集与分配方式;

(三)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方式;

(四)权益归属方式;

(五)基金管理方式;

(六)计发办法和支付方式;

(七)支付职业年金待遇的条件;

/ 34

(八)中止和恢复缴费的条件与程序;

(九)修改和终止职业年金方案的条件与程序;

(十)组织管理和监督方式;

(十一)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地方所属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所在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中央所属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职业年金方案文本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应向事业单位出具备案的复函,未复函的视同无异议,职业年金方案即行生效。

第八条 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最高不超过本单位上缴费工资基数的8%。职业年金单位缴费的列支渠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个人缴费比例不超过上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

职业年金单位缴费工资基数为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为工作人员本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

第九条 职业年金基金由下列各项组成:

(一)单位缴费;

(二)个人缴费;

(三)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第十条 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业化管理。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单位缴费应当按照职业年金方案规定比例计算的数额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当期计入的最高额一般不得超过本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分配额的3倍;工作人员个人缴费额计入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按净收益额计入职业年金个人账户。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以随同转移。工作人员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制度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可由

/ 34

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运营。新就业单位已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原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转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领取职业年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工作人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可以从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中一次或分期领取职业年金;

(二)出境定居人员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三)工作人员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由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不得从个人账户中提前提取资金。第十四条 职业年金的税收政策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建立职业年金的事业单位,应当确定职业年金受托人(以下简称受托人),受托管理职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原则上应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法人受托机构。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也可以由单位成立职业年金理事会作为受托人。

第十六条 成立职业年金理事会作为受托人的单位,职业年金理事会可由单位和工会会员代表组成,也可以聘请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参加,其中本单位工会会员代表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职业年金理事会除管理本单位的职业年金事务之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形式的经营性活动。

第十七条 确定受托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一方为事业单位,另一方为受托人。

第十八条 受托人应当委托具有资格的职业年金账户管理机构作为账户管理人,负责管理职业年金账户;应当委托具有资格的投资运营机构作为投资管理人,负责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应当选择具有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负责托管职业年金基金。

受托人与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确定委托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第十九条 职业年金基金必须与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自有资产或其他资产分开管理,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 34

负责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第二十一条 因履行职业年金合同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请仲裁或者诉讼;因订立或者履行职业年金方案发生争议的,按国家有关集体合同争议处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省级人民政府可结合本办法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教学指导委员会文件 篇4

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务处长:

经过省教育厅高教处研究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筹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高教处指示,国家示范、国家骨干及省级示范、省级骨干院校的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长必须参加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长自愿参加。所有教学副院长可做为副主任委员,教务处长做为委员,共同研究实践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大赛等工作,请各院校抓紧时间填写申报表。同时每所院校必须推荐2个与学校主体专业相对应的合作企业或行业领导做为委员,并填写申报表。

申报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20日,申报表电子版请发sbm66@163.com 邮箱中,纸介申报表一式两份盖章后邮寄到: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217号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袁冰滨收,邮编150081。

拜托各位!请互相转告!

孙百鸣

2013年12月13日

2013-12-17

哈职院-孙百鸣(479528781)10:57:04

关于补充申报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通知

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务处长:

经过省教育厅高教处研究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筹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高教处指示,国家示范、国家骨干及省级示范、省级骨干院校的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长必须参加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副院长和教务处长自愿参加。所有教学副院长可做为副主任委员,教务处长做为委员,共同研究实践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大赛等工作,请各院校抓紧时间填写申报表。同时每所院校必须推荐2个与学校主体专业相对应的合作企业或行业领导做为委员,并填写申报表。

申报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20日,申报表电子版请发sbm66@163.com 邮箱中,纸介申报表一式两份盖章后邮寄到: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217号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袁冰滨收,邮编150081。

拜托各位!请互相转告!

孙百鸣

怎样设置文件夹背景图片 篇5

怎样设置文件夹背景图片

(一)2010-04-27 21:41 |(分类:默认分类)

大家都知道,电脑桌面可以有漂亮的壁纸,但我们的文件夹背景却是一片空白。今天,就教大家怎样将空白的文件夹背景变成自己喜爱的图片。这个办法不需要大家下载第三方的软件,只需要COPY一个简单的很小的TXT文件就行

了。

由于磁盘背景和普通文件夹背景的设置方式不同,所以,今天先来介绍磁盘背景的设置方式。

第一步:准备好你喜欢的图片,并把它放到你任何一个磁盘的任何一个文件夹中(只要你找得到就行),并记住它的地址和图片名称。比如,我这个例子中用到的图片是:

保存的途径是:D:Program Files磁盘背景,图片名称是:2.jpg(扩展名一定要有)。

好了,做好了这些准备,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第二步:在你的磁盘中(比如D盘)新建一个TXT文档(文本文档)。第三步:将下列内容COPY到刚才你新建的TXT文档中。

[ExtShellFolderViews]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Attributes=1

IconArea_Image=D:Program Files磁盘背景2.jpg

IconArea_Text=0x00000000 [.ShellClassInfo] ConfirmFileOp=0 [Ctrl+A Select All]

注意:上面的红色字体“D:Program Files磁盘背景2.jpg”是你的图片地址和图片名称(这里是我的,你可以按你图片存放的地址和图片名称改变),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图片地址和图片名称之间一定要用“”隔开。红色字体“000000”是磁盘文件夹字体颜色代码。比如,我的D盘中有个文件夹名称是“Program Files”,系统默认“Program Files”的字体颜色是黑色(代码:000000),当你改变了字体颜色代码后(比如白色:FFFFFF),字体颜色就会变成你需要的颜色(比如白色)。

好了,做完以上这几步,基本上就算完成了,但你肯定会问我:“我怎么知道那些颜色是什么代码?”呵呵,别急,我找到了比较全的一个字体颜色代码网站:http://book.wyfwgw.com/color.htm,到这里去查吧,肯定有一款颜色是你喜欢的。

第四步:关闭TXT文档。然后将这个文档的的名称改为“desktop.ini”。这时候,你就会看到你的文档变了一个样子,从(仅是新建的一个文本文档,所以大小是0KB)变成了。

OK,刷新,你就会发现你的D盘已经变得很漂亮了吧。当然,把它放在你的任何一个磁盘下面,刷新,你就会看到很神奇的效果。注意,一定是在磁盘,不是在文件夹,文件夹里是无法显示的,不信你试试。然后你可以选择它的属性,把它隐藏起来更加清爽,不仅美观,也不占你的眼球所看到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像桌面一样,有美丽的图片当背景了

注意:最好选择个颜色较浅的图片做背景,不然恐怕连文件夹的名字也看不清楚了

哈哈,我知道某些人遇到了困难,因为他发现他的TXT文档的扩展名没法改,怎么改都改不过来,是不是?呵呵,别急,那只能说明你对电脑很不熟悉。我教你:打开“我的电脑”,看到菜单栏里的“工具”俩字了么?好了,按我说的程序去做: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把“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前面的钩钩去掉,就可以了。OK,看看我的漂亮磁盘背景吧。

最后罗嗦一句:最好选择个颜色较浅的图片做背景,不然恐怕连文件夹的名字也看不清楚了。

不明白的可以留言问哈。记得分享啊„„

怎样设置文件夹背景

(二)2010-04-28 19:47 |(分类:默认分类)

各位童鞋,昨天给大家介绍了怎样设置文件夹背景

(一):设置磁盘背景。今天教大家怎样设置普通文件夹的背景。好了,集中精力,开始了哈。

第一步:和昨天一样,准备好你喜欢的图片,并把它放到你任何一个磁盘的任何一个文件夹中(只要你找得到就行),并记住它的地址和图片名称。今天我用到的图片是:

保存的途径是:D:Program Files磁盘背景,图片名称是:6.jpg(扩展名一定要有)。

好了,下面进行第二步了哈。

第二步:普通文件夹背景和磁盘背景的设置不同之处就是在这里发生了变化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看仔细了。第二步有两种方法,我这里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说明一下,第二步的(一)、(二)分别对应第三、四步的(一)和

(二)。这里我给大家做示范的是我E盘中的“电影”文件夹。

(一)在“电影”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文本文档。

(二)右击“电影”文件夹,按下列程序一路下去:属性——自定义——更改图标(最下面)。在许多图标里随便选择一种。这里要注意,图标只是一种标志,我们日常用的图标虽然有特定的意义,但这里都代表文件夹。比如,我们知道,图标平常代表的是回收站,但这里我们选中后它代表的只是文件夹。所以,不要认为图标变了,他就不是文件夹了。

第三步:这一步是根据上一步的方法来继续展开的。

(一)打开文本文档,将下列内容COPY进去。[.ShellClassInfo] [ExtShellFolderViews]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Attributes=1

IconArea_Image=D:Program Files磁盘背景6.jpg IconArea_Text=0x000F3D67

上述内容中的红色字体和昨天的意义一样,这里就不解释了。

(二)其实在上一步的操作中,系统已经自动生成了一个不过是隐藏的而已。修改将它显示出来就行了。

好了,这里给不会查看隐藏的文件的童鞋一点帮助吧: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把“隐藏受系统保护的文件夹”前的勾去掉、选中“显示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

打开desktop.ini文件,这时,你看到它里面已经有了一部分代码: [.ShellClassInfo]

IconFile=%SystemRoot%system32SHELL32.dll IconIndex=8

这里,解释一下,红色内容“%SystemRoot%system32SHELL32.dll”代表图标的存储路径,“8”表示使用的图标是指定文件中的第几个图标,这两个你都不用管它。

然后,将下列内容COPY到上面的代码下面: [ExtShellFolderViews]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BE098140-A513-11D0-A3A4-0

desktop.ini文件,只0C04FD706EC}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Attributes=1

IconArea_Image= D:Program Files磁盘背景6.jpg IconArea_Text=0x000F3D67

红色字体不解释。

第四步:好了,最后一步了。

(一)保存,关闭TXT文档。然后将这个文档的的名称改为“desktop.ini”。按F5刷新,OK。结束,你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二)保存,关闭desktop.ini文件,按F5刷新,OK,看到效果了吧。给大家晒晒我的最终效果:

记得分享啊„„

如果需要在定制的文件夹背景中增加文字,选择“开始”*“程序”*“附件”*“画图”(在Windows XP系统中,选择“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创建或者打开一个图片,与常规窗口大小相近;去掉“图像”*“不透明处理”前的选中标识,然后使用画图的“文本”工具按钮,在图像上输入相关的文字。完成上述工作后,将此图像保存在适当的文件夹中,保存为.bmp、.gif或者.jpg文件,然后关闭“画图”程序。

在Windows 9x/2000/Me中,打开需要添加背景图片的文件夹,选择“查看”*“自定义文件夹”。在Windows 9x,中,选择“选择一个背景图片”选项。在Windows 2000/Me中,在“自定义文件夹向导”对话框中,点击“下一步”按钮,选中“修改背景图片和文件名外观”复选项,并清除原先保留的选项。然后,在所有的Windows版本中,点击“下一步”按钮,在下一对话框中点击“浏览”按钮,选定刚才制作好的图片文件(在此之后,您选定的文件将增加到该文件夹右侧的列表中)。

在“按钮标题颜色”或者“文件名外观”项目中,点击“文字”项目后面的颜色按钮,设定文件夹图标的标注颜色,在此选择与背景图片不同的颜色,然后点击“确认”*“下一步”*“完成”。如果要去掉以前设定的墙纸,在“自定义文件夹向导”对话框中选中“删除自定义设置”选项即可。

如果在Windows XP中的文件夹中增加墙纸,打开该文件夹,选择“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选项卡。在“高级设置”项目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去掉“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选项(推荐),在警告提示出现后点击“确认”按钮;点击“是”按钮,然后双击名为“desktop.ini”的文件,打开文本编辑器,如果您找不到desktop.ini文件,在记事本或其他文本编辑器建立此文件。

在文本编辑器的第一行中输入[{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注意: 本行中不包括大写的O字母,用到的全部是数字“0”),然后敲击“Enter”键。输入“IconArea_Image=”以及.bmp、.gif或.jpg图片文件路径。例如,输入“IconArea_Image=C:My DocumentsMy PicturesBlue Hills.bmp.”,然后敲击“Enter”键。

如果要改变文件夹中图标标识文字的颜色,则需要更多的技巧。如果需要按钮标识文字为黑色,什么都不用做;如果要设定为白色,输入“IconArea_Text=0x00FFFFFF”(请确认x为小写字母),然后敲击“Enter”键;设定为红色,把上面命令“=”号之后的数字字母替换为“0x000000FF”;设定为黄色,替换为“0x0000FFFF”;设定为蓝色,替换为“0x00FF0000”;设定为灰色,替换为“0x00808080”。这些代码代表着24位颜色配置表中不同的值,将红蓝绿色综合后得出: 0x00bbggrr(这个值从十进制的0或者十六进制00,到十进制的255或者十六进制的FF作为色深范围)。如果是新建文件,将“desktop.ini”文件保存在背景图片文件夹中,注意用引号防止记事本保存文件时加上默认的.txt扩展名

如何给文件夹设置背景图片

大家都知道桌面有漂亮的壁纸,但是硬盘和文件夹却是白白的,感觉很枯燥。那么有什么方法让文件夹也有能像桌面一样有漂亮的背景呢?答案是肯定的,无须借助第三方软件,只要利用windows的desktop文件就搞定了。

一、在硬盘的分区下(比如说e盘)使用漂亮的背景,方法: 新建一个文本文档输入以下内容 [ExtShellFolderViews]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Attributes=1 IconArea_Image=E:图片xxxxx.jpg★这里写图片地址 IconArea_Text=0x00000000 [.ShellClassInfo] ConfirmFileOp=0 [Ctrl+A Select All] 红色部分分别是你要显示的图片所在的路径和字体颜色代码.然后把它的扩展名.txt改为desktop.ini,放在c、d、e盘根下,然后你可以选择它的属性,把它隐藏起来更加清爽。这样就可以像桌面一样,有美丽的图片当背景了

注意:最好选择个颜色较浅的图片做背景,不然恐怕连文件夹的名字也看不清楚了

二、文件夹也像硬盘一样使用漂亮的背景。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你的文件夹下生成一个desktop.ini文件,(直接拷贝一个desktop.ini进去是没有效果的,我的文档是可以的)下面就以e盘下MP3文件夹更换背景为例介绍下方法:

(1)、右键点mp3文件夹,选择“属性”,“自定义”,最下面的“更改文件夹图标”,这时你可以为你的文件夹选择个好看的图标(如果觉的系统里的不好看的话可以到网上下载漂亮的ico文件)。选择好确定。此时你的文件夹图标已经更换,desktop.ini文件也已经生成,不过是隐藏的,要修改他先把他显示出来才行。别告诉我你不会查看隐藏的文件...(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把隐藏受系统保护的文件夹前的勾去掉、选中显示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

(2)、然后到e:mp3下找到哪个生成的desktop.ini文件,双击打开就会发现他已经有了一些代码: [.ShellClassInfo] IconFile=图标文件路径及文件 IconIndex=3 解释下:

其中“iconindex=n”表示使用的图标是指定文件中的第几个图标,“iconfile=图标文件路径及文件名”表示文件夹使用的图标文件的路径及文件名,如:“iconindex=1,iconfile=C:windowsregedit.exe”。保存文件后按F5键刷新,目标文件夹就变成了注册表文件的图标。在以有的代码下加上下列代码: [ExtShellFolderViews]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BE098140-A513-11D0-A3A4-00C04FD706EC}] Attributes=1 IconArea_Image=E:图片xxxxx.jpg IconArea_Text=0x00000000 保存就ok了。

三、给文件夹添加注释

还是打开desktop.ini文件,加入下面的代码: [.ShellClassInfo] InfoTip=你想显示的文字

保存后,将该文件夹的属性设为“只读”。以后当你用鼠标指向这个文件夹的时候,就会显示出你加入的注释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背景指导文件 篇6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能力,分流途径

2004年8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当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适时地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即通常说的十六号文件。笔者将对文件的第七部分内容即“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需更好地处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几对关系

(一) 处理好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与长期发展的关系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 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 辅导员还需监督学生的学习、管理宿舍园区的学生事务、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等。辅导员在工作的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提升,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要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 要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机构和“两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培训, 辅导员既发展了自身, 也能更好地从事学生工作。

(二) 处理好辅导员队伍的专职与兼职的关系

从目前的情况看,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是由专职辅导员和兼职辅导员构成, 其中专职辅导员占大多数。这两类辅导员各有优势: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比较固定, 其工作经验和工作精力相对更加丰富和充足, 所以对学生情况了解会更全面, 对学生工作承担得也会更多;兼职辅导员队伍多为专业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 从而将班级管理跟专业学习有机结合, 愿意兼职做辅导员的行政人员应该是热爱辅导员工作的, 他们必将在管理班级时投入极大的热情。

(三) 处理好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与关怀的关系

每个高校关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和方式, 用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 对辅导员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提职的依据等。学校在对他们实行管理的同时, 还要体现学校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学校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可以找辅导员交流谈心,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难题。高校在管理辅导员队伍的时候需要跟关怀他们相结合, 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二、需加强培养辅导员的几种核心能力

(一) 学习能力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和生活上的引路人, 必须比学生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博的知识。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 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及其他多方面知识。辅导员只有在这些方面不断地充实自己, 才能使其增添人格魅力, 使自己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 执行能力

辅导员的执行能力是指辅导员在从事日常工作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这些能力就无法从事辅导员工作。辅导员在管理班级时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要发挥自己的掌控作用, 这样才能让班级工作有效运作。有了足够的执行能力, 辅导员就能在处理好事务性工作后安排好其他工作。

三、需探索几条辅导员分流的途径

辅导员队伍应该是一支保持动态稳定性的队伍。辅导员队伍需招聘新人, 也要考虑有所调整, 达到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因此, 要探索一些让辅导员分流的途径, 以达到队伍合理高效的目的。

(一) 专家型辅导员

高校中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热爱辅导员工作的辅导员, 学校应该对其进行重点培养, 着力把他们打造成专家型辅导员。高校在输送辅导员参加专门的辅导员骨干培训和专业培训之外, 还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校本培训, 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整合资源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培训。

(二) 行政 (党政) 工作人员

辅导员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性质本身具有高校行政工作的内容, 对于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都有一定的了解。学校可以根据辅导员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 把有一定年限和经历丰富的辅导员推荐到高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将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稳定、建设与管理, 也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上一篇:某校举办校园厨艺大赛通讯稿下一篇:畜禽监测调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