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词短歌行鉴赏(精选5篇)
《短歌行》古诗词鉴赏 篇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译文
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短歌行》注释
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列入《相和歌辞》,属《平调曲》。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百年:一生;终身。
苍穹:苍天。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据王本改。
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杨齐贤注:“劫,世也。儒谓之世,道谓之尘,佛谓之劫。”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玉女:仙女。
“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北斗”句:此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与:一作“为”。驻:留住。颜光:一作“颓光”。逝去的光阴。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万劫太极”,何其久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李白的笔下。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诗人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神仙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诗人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诗人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结尾二句道出诗人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为人驻颓光。”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神仙,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永久。诗人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对诗人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这也许就是诗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李生论诗书》)。对诗人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骚》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短歌行》创作背景
此诗沿乐府古诗之旨,然加入游仙之辞。从诗意看,大约作于“奉诏入京”之前。黄锡珪先生《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认为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 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范文大全
★ 俄语诗歌鉴赏:Любочка
★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 诗歌鉴赏:蒲公英
★ 启示-诗歌鉴赏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 雨情诗歌鉴赏
★ 初中诗歌鉴赏
《短歌行》魏晋 曹操 篇2
诗人:曹操 朝代:魏晋 对譬酒如当朝歌露,人去生日几苦何多?。
慨当何以青青但为呦呦我有明明忧从越陌契阔月明绕树山不周公以慷解忧子衿君故鹿鸣嘉宾如月中来度阡谈宴星稀三匝厌高哺忧思难唯有杜悠悠我沉吟至食野之鼓瑟吹何时可不可断枉用相心念旧乌鹊南何枝可海不厌天下归。。。。。。?。
吐,,,,,,,忘康心今苹笙掇绝存恩飞依深心 短歌行古诗赏析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青青子衿)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契阔谈宴,心念旧思)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厂。“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厂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曹操短歌行 赏析 篇3
建安十三年(公元2),曹操统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两家。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在帐内设酒席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南鸣而去,曹操对此形此景,感慨万十,他横槊翩翩,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节八句。
第一节忧叹人生苦短,要人们对酒当歌。诗的开场就劝说人们“对酒当歌”,诗人的理由是:“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能有多久啊,它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会干了,还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猛一看很像《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劝人们及时行乐,其实不是。这里讲“人生几何”,是说自己要抓紧时间,及时建功立业。这从表面上看,是曹操在抒发个人的情感,发愁时间太快,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已经流逝,应该赶紧拿定主意来施展抱负。“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最早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接下来诗人说,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而诗人的忧愁难以消除。用什么来解消愁闷呢?只有借助酒。世事混乱,诗人目睹百姓的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他的《蒿里行》中可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所以这八句作者写的不是“愁”字,也不是“愁”需要用酒来消解,要人们“及时行乐”,而是奉劝人们真正懂得人的生命规律而及早成就事业,下面的诗意由此伸发开去。
第二节写诗人求贤若渴的样子。“青青”,原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情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引用此诗,并一直低低地吟唱它,巧妙至极。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直接比喻对“贤才”的思渴;也省掉了“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两句话,意思是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事实上曹操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向他们发出信息,希望贤才能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君”,在《诗经》中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这里指曹操心目中的贤才。“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这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由此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这八句情味深长,感情缠绵,但仍然没有明确点出“求才”二字,而是用典故作比,内涵丰富,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起到的社会作用巨大。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犹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这里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为求贤而愁”和“待贤以礼”,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这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是对以上的强调与照应,从结构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贤才的关切,渴望天下贤才尽归己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作比喻的深化。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是说,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周公为接待天下之士,洗一次头,吃一顿饭,有时中断几次。这种传说几乎很夸张,不过用这个作比,它能说明求曹操贤若渴的心情,使天下有用之材汇聚到他的麾下,贤才全部归己。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不存在“人满为患”,这些句子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这首《短歌行》是一首政治诗,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而服务的,作者将政治内容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中。诗中采用言志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名句,表达诗人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礼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曹操短歌行背景 篇4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文: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短歌行-曹操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5
短歌行-曹操原文:
短歌行
曹操〔两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①当:临。②几何:多少。意思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③去日:过去了的日子。④这句对应首句,表达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更应慷慨高歌,只是苦于忧思重重,难以释怀。⑤杜康:相传是古代最早的造酒人,此处代指酒。⑥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衿,衣领。⑦悠悠:形容忧虑不断。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念。⑧但:只。君:指贤才。⑨沉吟:指低声吟咏《诗经》中的《子衿》一诗。⑩呦呦:鹿叫声。⑩苹:艾蒿。?鼓:弹奏。B掇:拾取。此句意将贤者比为高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喻指人才难得。?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陌、阡,田野中纵横交错的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存:问候。⑩契阔:久别。谈燕:欢饮畅谈。燕通“宴”。?乌鹊:乌鸦。8吐哺:热情接待,不敢怠慢。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四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顺。
短歌行-曹操拼音解读:
duǎngēháng
cáocāo〔liǎnghàn〕
duìjiǔdānggē,rénshēngjǐhé!
pìrúcháolù,qùrìkǔduō。
kǎidāngyǐkāng,yōusīnánwàng。
héyǐjiěyōu?wéiyǒudùkāng。
qīngqīngzǐjīn,yōuyōuwǒxīn。
dànwéijun1gù,chényínzhìjīn。
yōuyōulùmíng,shíyězhīpíng。
wǒyǒujiābīn,gǔsèchuīshēng。
míngmíngrúyuè,héshíkěduō?
yōucóngzhōnglái,búkěduànjué。
yuèmòdùqiān,wǎngyòngxiàngcún。
qìkuòtán?,xīnniànjiùēn。
yuèmíngxīngxī,wūquènánfēi。
ràoshùsānzā,hézhīkěyī?
shānbúyàngāo,hǎibúyànshēn。
zhōugōngtǔbǔ,tiānxiàguīxīn。
相关翻译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能有多少这样美好的岁月呢!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思念贤才的忧愁却难以忘怀。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的忧愁呢?只能借助美酒来消解。那些学识渊博的贤能之士呀,我对你们的思虑连绵不断。
只是因为对你们的思念倾慕,让我沉痛吟诵《子衿》一直到现在。阳光下呦呦欢鸣的鹿群,吃着田野里的艾蒿。我有满座的嘉宾,宴饮之中有奏瑟吹笙的乐声贤能的人如同皎洁的月光,我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是真深深的忧思之情从心中涌起,一时不能断绝。不那些贤能之士穿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访我。
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叙说那往日的恩情。月光明亮星儿稀少,一群(寻巢的)乌鸦向南飞去绕着树飞了三圈,哪根枝丫才是它们栖身之处?高山不会满足它的高峻挺拔,大海不会满足它的壮阔深邃。我愿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礼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我。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曹操最有名的诗篇之一,千百年来流传甚广,以至于说起曹操,人们就会想起他的那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率领着百万雄师,饮马长江,要与孙权争夺那江东之地,当夜明月皎皎。曹操为了稳定军心,鼓励士气,便大展酒宴,与众将士痛饮一番,期间诗兴大发,慷慨而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
诗人用诗歌来表明自己在政治上的用意,在微微的醉酒之后,道出了内心的期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而青衿在古代是被作为读书人的代称,开篇就点名了这个求人才的主题。接着诗人又唱道“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这里表达的是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在这首酒醉后的高歌中,诗人明明白白地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吟咏出来,他虽然引用《诗经》中的词句,但却没有《诗经》中那般幽怨的情感,而是寄托了自己最初和最终的理想。
曹操是一个为了千秋大业而活着的人,他在诗歌中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希望名垂青史的愿望,虽然其中有着哀思的情调,但却丝毫没有妨碍到整首诗歌的主题,那就是立业建功。
诗中名句颇多,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等。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古诗。在这首诗中,三国里那个奸诈的乱世枭雄不见了踪影,一个求贤若渴、忧国忧民的贤明领袖形象兀立在我们面前。
【内容解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曹操的《短歌行》是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它代表着人生的两面,一方面是人生的忧患,一方面是人生的欢乐。本诗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全诗共32句,8句一节,可以分为四节。
第一节(“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本节中,“忧”是诗人主要的感情特征,“忧”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本节两处提到了“酒”魏晋时期,“酒”是诗人的喜好。本节开篇就用“对酒当歌”直抒胸臆“忧”叹人生苦短,猛一看,很是消极,其实不然。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及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宏伟志向。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他渴望改变乱世局面,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种“忧叹”具体到历史背景中,就是诗人为了实现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种“忧”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那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表面上看,诗人借酒解忧,抒个人之情,抱怨人生苦短,实则是巧妙含蓄地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们要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第二节(“青青子衿”至“鼓瑟吹笙”)旨在抒写诗人期盼嘉宾的良好心愿。诗人引用典故《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表达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事实上,诗人是不可能逐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求才”时用心的周到,的确感人。这种“感人”正是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诗人这种含蓄、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章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章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典故《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言外之意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以“嘉宾”之礼对待大家,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是诗歌,所以他用典故作比喻,表达自己的心志,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手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来在《诗经》中“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认为自己就是诗人为之沉吟《子衿》一诗所思念的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明明如月”至“心念旧恩”)本节重在写诗人为才而忧,渴求贤人的强烈之心。诗人把人才比作皎洁的明月,足见他对人才的仰慕。这节是对整首诗歌前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前四句讲忧愁,是第一个八句的照应;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第二个八句的照应。这看似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求贤立志”的“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全诗具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效,以此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相处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告示天下,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诗歌下节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月明星稀”至“天下归心”)本节作为诗歌的结尾,表达作者敞开胸怀,广纳天下贤才以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本节前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良禽择木而栖”,喻贤明的人不要三心二意,要当机立断,择主而侍赶紧到我这边来。诗人求贤立志的自信、坚定不言而喻。最后四句更是画龙点睛,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诗人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不仅含蓄而深刻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之心,也表明自己渴望贤才归顺,一统天下的宏伟大志。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含蓄隐约地表现了作者复杂曲折的心情,耐人寻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某种意义上说,《短歌行》也就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全诗充分按照抒情言志的规律,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将政治内容和现实意义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在曹操的时代,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曹操在当时的强调“唯才是举”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此诗作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就是合情合理、值得后世肯定的。
【章法点评】
1.言志与抒情相结合《短歌行》表达的是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诗歌通过“对酒当歌”“人生譬如朝露”“杜康解忧”的忧伤无奈的直抒,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又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胸襟展示自己招揽天下英才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抱负,使得抒情与言志得到完美的统一。也就是说,言志是这首诗歌的基调和灵魂。它加强了诗作的内容,使之更为厚重;言志决定着诗作的主旨,使之更为深刻。然而,言志如果不辅之以必要的抒情,则容易陷入“质木无文”的境地。而本诗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这也正体现了“以情为文,以文被质”的建安文学的特点。而这种章法是具有作者独创性的,与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截然不同
2.多处引用化用,语言简约而含蓄
这首诗歌以“忧”行文,使得行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掇”“越”“度”“绕”“依”等动词的准确、巧妙运用,形象、生动地表达作者对人才的渴望。诗歌两处引用《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的成句,一处引用古谚语中“对酒当歌,人生儿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成句,两处化用《管子·形势解》和《韩诗外传》等典籍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语句,化繁为简,精练含蓄,使诗歌内容深厚,庄重典雅。
3.句式整齐,音调和谐,多用反诘语
诗歌大量反诘语的运用,如“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更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此外,本诗全用四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四句一韵,平仄韵脚交互使用,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是视觉或是听觉,都能给人一种美感,也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作者介绍
【曹操诗词短歌行鉴赏】推荐阅读:
曹操诗词鉴赏之短歌行11-28
曹操的诗词11-08
曹操诗词龟虽寿11-08
曹操著名古诗词01-05
《短歌行》曹操11-22
曹操的短歌行赏析带注释06-13
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07-03
曹操1107-04
曹操诗歌10-12
曹操600字作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