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

2024-09-27

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共11篇)

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 篇1

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经营章程

一、总则

(一)、为切实加强天保二期集体公益林的保护、培育和管理等工作,增强公益林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天保二期集体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二)、本章程自生效之日起,即成为规范本村股东大会与股民、股民与股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具有法律约事力的文件。

二、股东大会及职责

(一)、股东大会是本村集体山林股份制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由拥有股份的各户户主参加。

(二)、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召集人。各村(组)董事会和监事会人数根据各村村民自行确定,保证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监事会成员应有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但必须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股民通过方可有效。董事会成员、监事会及召集人可连任,需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股民通过。

(三)、股东大会确定股民人数的增减。

(四)、股东大会有权对不称职的理事会成员进行罢免。但必须经股东大会三分之二以上股民通过方可有效。

(五)、集体林的经营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由股东大会决定,交董事会执行。

三、股民确定

(一)、按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经调查核实,公示后确认,***全村共计 户 口人,每人一股,以户为单位确定为股民。

(二)、股民人数一定*年不变。*年后,因出生、死亡等原因需调整股民人数的,由股东大会决定,经三分之二以上股民通过,可增减股民人数。

四、股权流转

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和林木流转,其流转方式、流转基价、流转收入的使用和分配等都要提前向股东公示,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除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外,还须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流转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五、村(组)董事会的职责

(一)、受负责股东大会委托,负责研究制定集体林日常管理事务,组织召开股东大会。

(二)、准确掌握本村(组)集体与个人公益林位置、四至界线及面积,建立标牌,明确集体重点公益林基本状况,按相关任职条件聘用护林员,落实管护责任区范围、面积以及管护方式、管护人员、管护职责、管护劳务费用等。

(三)、对本村(组)公益林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查,采取措 施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一切行为,保护森林资源。

(四)、对本村(组)公益林管护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牲畜危害、乱砍滥伐、偷拉盗运林木、非法侵占林地、开山炸石、开矿采沙、乱捕滥猎、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扑救和制止。

(五)、以本村(组)责任区进行管护,不能遗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根据管护面积、管护距离远近和难易程度由董事会自行确定管护人员的名额,(六)、对聘用护林员承担的责任区管护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护林员上交的管护日志内容进行评分,作为管护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按月考核和季度、年度总结上报县林业主管部门。

(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林地有保护和监管义务。

六、财务管理制度

(一)、集体林地管理实行单独经营管理、财务单独核算。收支必须按时入账,年终进行张榜公布、结算、分红。

(二)、股民凭理事会发放的股权证领取分红收益,股权证是股东资格证明和股份所有权证明,只限本户使用,可以继承,不得买卖或质押,经向董事会办理登记手续后可以转让。

(三)、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对国家、省的公益林补偿基金。每年收益的**%归股份持有人所有,每股收益的**%留作村办公益事业之用,股份持有人股权*年不变,*年后根据人员死亡等 变动情况进行重新核定,其中作村办公益事业用的收入任何人不能以个人原因私自挪做他用,如果集体实际需要,须召开股东和村民代表会以表决通过(与会三分之二人员通过)。

七、管护制度

(一)、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集体公益林的管护,村(组)董事会负责召开股东大会,充分尊重股民意愿,确定管护任务和形式,落实管护人员和目标。各村(组)委会、居委会应对本村(组)集体公益林的管理制定森林管护方案,建立巡山管护制度,明确管护形式,落实管护人员,细化管护措施。做到管护区域、管护标志、管护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管护办法,管护奖惩制度的七落实。

(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招聘落实管护人员,签到管护责任合同。

1、集体护林员选聘条件:

(1)热爱林业事业,爱岗敬业,遵守森林法和法律法规,能认真履行职责,威望高,有号召力,吃苦耐劳。

(2)为人公道正派,能坚持原则,责任心强,能秉公办事。(3)熟悉当地情况,有一定群众基础和群众威望,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4)身体健康,具有一定写作基础,能填写巡山记录,能反映和上报巡山情况。

(5)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坚持标准,严 格程序,实行一年一聘。由村(组)董事会统一组织招聘,并经全体股权人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通过。护林员聘任后,报县林业局备案管理,统一编号,制发天保二期集体公益林护林员证,持证上岗。

(6)管护人员必须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

2、集体护林员的主要责任:

(1)宣传国家有关公益林管护政策,林业法律法规和护林防火乡规民约。

(2)禁止在林区违章用火,及时消除林火隐患;发现森林火情及时上报,采取措施迅速扑救,并协助火案调查。

(3)对牲畜危害、乱砍滥伐、偷砍盗伐林木、乱捕滥猎、乱采乱挖、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及县林业局进行处理。

(4)及时发现和报告管护责任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情况,积极配合相关单位、人员进行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5)配合有关单位开展补植、抚育、监测等调查设计工作;协助地方各级林政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查处各类毁林案件,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6)认真填写护林员巡查日志并定期向董事会交巡查日志。(7)管理维护辖区内为林业服务的各种林业标志标牌及设施设备。

(8)制止或举报本村及外来人员在本辖区国有林地内的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9)做好管护合同规定的其他工作。

(三)、集体与个人公益林护林合同签订

集体公益林管护由村(组)董事会选聘护林员并签订护林合同,管护合同一式四份,县林业局、所属乡镇政府、村(组)董事会和护林员各一份。个人公益林管护由各村(组)委会与林木所有者个人签定管护合同。

八、附则

(一)、本章程的解释权属理事会,修改权属股东大会。

(二)、本章程自****年**月**日 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生效。本章程经股东大会表决,三分之二以上的股东同意后,按上述章程管理集体山林。

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 篇2

林业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实现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实现了由村集体经营向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转变,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多有增加。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情况与林业的经营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福建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始于2003年,基于其林权制度改革 “一村一策”的现实基础,从改革政策最小的实施单位———村集体层面出发,研究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变动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在国内全面推进,关于林权改革及林业经营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家庭在林业经营中所占份额的扩大,从农户角度出发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发展机遇显得尤为重要。综合现有文献,国内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最先始于对政策的探讨。〔1~3〕伴随着政策的出台,研究主要集中在林权改革的绩效评价、〔4〕〔5〕林农的经济行为决策分析〔6〕〔7〕以及改革配套措施上,〔8〕多以经济研究为主。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来看,既有宏观层面对改革具体实施和评价的研究,也有以农户或合作社为主体的微观经济行为的研究。林改后,基于农户角度的微观研究,样本农户大多来自不同的村落,以典型村为例,对全村所有农户的研究较少。从经营角度出发,对农户的经营效率研究较多,对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研究较为有限。我们以村为例,基于农户的视角,对林改后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进行多角度探讨,以期更加全面的反映基层农户的真实情况,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据说明及样本区概况

1.数据说明

我们以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为依托,对林改后福建省多地的林业经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福建省顺昌县作为调查样本区,其林业经营状况在福建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先后对顺昌县多个乡镇进行了3次实地走访调查,掌握了当地农户林业经营的基本状况。综合考虑样本区的经济、林业资源等方面的特征,我们选取林地面积较大且村民对林地依赖性较强的XK村作为样本村,对其所有农户林改后林地经营规模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2.样本区概况

XK村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北部,距城关10余公里,土地总面积为23051亩,其中林地面积1692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41%;林业资源较丰富,耕地面积较小,仅2400亩,占10.41%,是典型的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XK村为行政村,辖4个自然村,共有居民1537人,分布在11个村民小组内。

2004年6月,XK村开展以 “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11年12月基本完成林地确权工作。本次林改,在吸收历次林改经验的基础上,从推广家庭经营模式,保障林农营林权益入手,推动了家庭私有林经营的发展。林改前,村集体共有林地面积16921亩,其中1982年 “三定”划为村民自留山的林地面积有1766亩,被划为国家生态公益林的有3734亩,村集体预留180亩,可用于林改分林的林地面积有11241 亩。 林改过程中XK村的林地经营权分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责任山均山,另一种是农户竞投标获取经营权。其中小组责任山均山面积为3952亩,农户竞投标均山面积为7289亩。至林改结束,实际完成区划登记面积12556亩,未登记面积4365亩(其中责任山合同尚未完善面积3490亩,自留山换证面积875亩),林权申请登记率74.2%,应明晰产权面积13795亩,已明晰产权面积13184亩,产权明晰率达95.6%。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对农户调查问卷的汇总。

从林改后的林地经营权的整体分布可以看出,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地由村集体经营向家庭经营的转变。样本村的数据反映出,林改后,农村林地家庭经营替代了原来的集体经营,成为林地最主要的经营模式。

三、林改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变动多维度分析

1.农户林地地块数量及分布的变动情况

从XK村农户林改前后的林地地块数量及分布情况(表2)来看,林改后,农户家庭经营林地地块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林改前,村内农户家庭经营林地地块数量分布在(0,2)块、 (2,4)块和(4,6)块三个区间。其中地块数量分布在(2,4)块区间的农户户数最多为217, 占总户数的54.39%;(0,2)块区间分布的农户数量最少,为63户,所占比重仅为15.79%。从整体分布看,农户的家庭林地经营块数普遍在3 块以上。林改前,农户家庭经营林地块的中位数和众数均为4,其频次为139,所占比重为34.84%。可见,农户的家庭经营林地块数以3块和4块居多。地块数量多于4块的农户共有119户,占总户数的29.82%,其中地块数量为6 块的农户仅有10 户。笔者调研中发现,林改前,农户家庭只有自家自留山的经营权,自留山主要按林业 “三定”时期农户的家庭人员数量进行划分,其经营规模小的特点导致每户农民家庭持有地块数量较为有限。

林改后,随着小组责任山的分林到户和农户自家承包经营林地的增加,农户持有的林地地块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其中家庭经营林地块数均超过了2块,家庭经营林地块数在6块及以下的户数为187户,所占比重为46.87%。家庭经营林地块数达到并超过7 块的户数为212, 占全村总户数的53.13%,所占比重最大。林改后,农户家庭经营林地块数的中位数为7,众数为6,其频次分别为92和95。农户家庭经营林地地块数量在5块以上的户数为358,占全部户数的89.72%。可以看出,林改后,随着家庭获得林地经营权的同时,农户家庭经营林地块数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增加,调研中发现,林地经营大户家庭经营的林地块数普遍在9块以上,其中,林地经营地块数量最多的农户,其林地经营块数为34,较林改前的6 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块数达到或超过8块的农户共有120户,占总户数的30.08%;地块数超过10 块的农户有37 户,所占比重接近10%,林地经营的分散性逐渐增大。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对农户调查问卷的汇总。

综上所述,林改后农户家庭林地地块数量及分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林地地块数量明显增加。农户家庭平均经营林地地块数量从林改前的3.75块,增加到林改后的7.2块,其增幅超过了90%。二是不同地块间农户规模分布更加平均。从各地块区间的农户分布情况来看,林改前,各地块区间分布农户数量最小的为10户,最大的为139户,各区间的农户数量差距较大;林改后,各地块区间分布农户数量最小的为41户,最大的为95户,各区间的农户数量差距明显减小。三是农户之间家庭经营林地地块数量的差异更加明显。农户之间家庭经营林地块数的标准差从林改前的1.2,增加到林改后的3.23;变异系数从林改前的0.32,增加到林改后的0.45,农户之间的差距被逐渐拉大。

2.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及分布的变动情况

从图1中林改前后农户经营规模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林改前XK村农户的经营规模分布在(0,5)亩和(5,10)亩两个区间,其中全村399户农户家庭经营林地面积均未超过10亩,经营规模处于(0,5)亩的农户有282户,所占比重为70.68%;经营规模处于(5,10)亩的农户有117户,占全部户数的29.32%。林改前,由于村内的林地大多由村集体经营,农户经营的林地规模极为有限,农户林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这一时期农户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较小,其林业经营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加之林业经营成本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的特性,林业的生产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林改后农户家庭经营林地面积分布在(0,5)亩、 (5,10)亩、 (10,30) 亩、 (30,50) 亩、(50,100)亩以及(100,∞)亩六个规模区间上。其中, (5,10)亩规模区间上分布农户数量最多,为257户,占农户总数的64.41%; (0,5)亩规模区间上分布农户数量最少,为18户,仅占农户总数的4.51%;(30,50) 亩、(50,100) 亩以及(100,∞)亩等规模区间分布农户数量相对较为均衡,均在22户左右,略高于(0,5)亩区间的农户分布数量。林地经营规模超过100亩的农户达到21户,占总户数的5.26%。从林地的经营规模角度分析,林改后,林地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数量相对较少,中等规模经营的农户所占比重较高;同时,小部分林农已成为林业经营大户。

对比林改前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及分布的变化,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农户的林地经营面积普遍增加。林改前,户均林地经营面积为4.43亩,从林业经营的特性和周期来看,规模相对较小;林改后,户均林地经营面积为29.88亩,为林改前的6.75倍。同时,林改前,大部分农户的林地经营面积不足5亩,而林改后,95.49%的农户林地经营面积超过了5亩。

二是林改后,林地由村集体向林业经营大户集聚。林改后, 有7289 亩(占改革林地总面积的64.84%)的林地面积以竞投标的方式承包给了农户,农户根据自身经营意愿和资金实力自由获得林地经营权,不少农户因此获得了大量林地。家庭经营林地最大面积由林改前的不足10亩,增加到林改后的接近500亩。有43户农户林地面积超过了50亩,其林地总面积为6290亩,占林地改革总面积的55.95%。可以看出,林改后,林业经营大户逐渐替代了村集体,掌握了村内大规模林地的经营权。但短期内林地经营面积的急剧增加使得大规模经营的农户在生产资料的投入、配置以及经营管理上都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是林改后农户经营规模分布更加分散。相对于林改前农户经营规模在(0,10)亩经营区间上的集聚分布, 林改后,XK村农户在小规模的(0,10)亩、中等规模的(10,50)以及大规模的(50,∞)亩区间上均有分布。其中中等经营规模的农户数量已占据较大比重,小规模经营与大规模经营的农户数量较为有限,形成了 “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格局。

3.林地分配的公平性测算及分析

林地分配的公平性一直是政府、社会以及学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学术界关于林权制度改革公平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关于改革公平性的观点大都是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或者理论推演,从实证角度来研究其公平性的文献目前更少。〔9〕所以有必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对新一轮林权改革林地分配的公平性做出评价。我们可以借助经济学中的洛伦兹曲线对林改前与林改后林地分配的平等程度进行测算及分析,探究林地经营规模的分布变化。

(1)方法介绍。洛伦兹曲线是Lorenz于1905年提出的,被广泛用来分析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描述的是按收入水平排序后,不同收入组人口比例与收入比例之间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分析林改前后不同林地规模组人口比例与林地规模比例之间的关系。当人口比例和林地规模比例相等时,曲线变为对角线,这时XK村的所有人得到同样的林地份额,代表了绝对平均;如果一个人得到了所有的林地,曲线变为两条垂直线,代表绝对不平均。一般情况下洛伦兹曲线都处于两者的中间,当曲线离对角线越近,不平等程度越低,反之同理。

在用洛伦兹曲线对林地经营规模前后分布平均程度进行比较时,大体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洛伦兹曲线占优,则洛伦兹占优的林地经营规模在农户间的分布较为平均;二是洛伦兹重合,则表示林改前后,林地经营规模在农户间的分布平均程度相等;三是洛伦兹相交,此时不能用洛伦兹曲线来比较林地分配的平等程度,这是洛伦兹曲线在应用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缺陷。因此,我们在对比林地分配平等性程度时,辅之于基尼系数进行分析。

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G代表农户林地经营权分布的基尼系数,Yi代表第i组人口总林地经营规模占全部人口总林地规模的比例,Pi代表第i组人口数占全部人口总数的比重, (∑Pi)′表示累计到第i组的人口总数占全部人口总数的比重。

基尼系数越大,林地经营权分布的不平等程度越大。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规定,基尼系数在0.4以下则认为分配相对合理,而处于0.4~0.5之间则认为分配差距较大,超过0.5则代表分配差距悬殊。

(2)测算结果及分析。从图2中可以看出,林改前与林改后的洛伦兹曲线没有相交,且两条曲线之间的间距较为明显。林改前林地分配的洛伦兹曲线较为接近绝对平均线,而林改后林地分配的洛伦兹曲线出现了明显偏离。根据洛伦兹曲线的特性,如果我们更为关注人均林地面积较少的农户,那么我们可以观察洛伦兹曲线的下端,而洛伦兹曲线的上端则反映人均林地面积较多农户林地分配状况。图2显示,在林地经营面积变化的过程中,洛伦兹曲线始终处于林改前洛伦兹占优的状态,说明林改后林地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增加了。

通过测算基尼系数, 林改前的基尼系数为0.178,小于0.2,说明林改前的林地分配较为平均;林改后的基尼系数为0.493,较林改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验证了林改后林地分配不平等程度显著增加的分析结论。在计算基尼系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林改后,林地的经营规模分布逐渐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林地经营面积较少的农户,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0%,但经营规模仅为总规模的17%;林地经营面积较多的农户,人口虽然只占总人口的20%,但却经营51%的林地面积。主要原因是集体林改革过程中均山到户的林地面积较为有限,大规模的林地被林业经营大户通过竞投标的方式获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旨在促进林地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但分配结果往往会随着农户获取林地资源的能力差异而出现异化,林地资源获取能力较高的农户掌握了较大规模的林地经营权。

4.农户林地破碎化程度的变动情况

通过对比林改前与林改后农户林地破碎化程度的变动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林地经营规模是否是合理的,对林业规模经济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林地破碎化的衡量,主要从多块林地互不连接或者地块面积较小两个方面展开。学者们普遍认为单一的从地块数量或林地面积角度分析破碎化较为片面。孔凡斌〔10〕通过运用地块数量、地块面积、地形空间分布等6 个指标构建S指数、I指数、J指数来衡量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其中,S指数和J指数均为利用地块数量和地块面积对林地破碎化程度进行衡量,被学术界普遍接受。S指数和J指数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中,n表示农户拥有的地块数量,αi指单个地块的面积。

S指数与J指数的取值范围均介于0~1 之间。S值越大,表示林地的破碎化程度越高;J值与S值相反,其值越小,则表示林地的破碎化程度越高。将调研中XK村农户的地块数量和地块面积相关数据带入公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S指数由林改前的0.68降低到林改后的0.59,J指数由林改前的0.55上升到林改后的0.61。林改后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产生了影响,但从林业高效、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破碎化程度仍然较高。林地破碎化程度变动较小的原因之一是,在改革过程中,林地面积增加的同时,林地地块数量亦相应的增加。例如,XK村经营规模最大的农户林地面积达到490亩,但林地块数也有34块之多。从农户户均林地块数和林地块数分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户户均林地块数从林改前的3.75块增加到林改后的7.2块,林改前林地块数分布较为集中,普遍不超过6块,林改后绝大多数的农户家庭林地地块数超过了这一数值。农户经营地块数量的增加制约了林地破碎化程度进一步的降低。林地破碎化程度变动较小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小组责任山均山到户的过程中,农户块均林地面积规模普遍较小,制约了林地的破碎化程度的降低。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关系着林业经营过程中的投入效益,林地破碎化程度的降低对于发挥林业经营规模效率,促进林业经营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对策建议

1.加大对林农的资金支持

林业经营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的特性决定了林农在林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阶段,学术界认为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出台给林农融资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调查发现能够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的往往是林业经营大户,普通农户想要通过林权抵押实现借贷的融资方式难度很大,银行受理率较低。政府应该积极促进林业经营资金筹集渠道的多样化,加强林业信贷资金的总量,建立相关的信贷政策给予林农更多的优惠。首先,提供政策性贷款,解决农户的融资难题。通过建立政策性信贷机构,由当地政府提供相应的信贷资金,按照比较优惠的利率提供给资金相对匮乏的农户。其次,鼓励民间信贷机构的发展,增加信贷资金的来源渠道。政府应该扶持一些有资质的民间信贷组织,通过法律及相关制度规范其基本运营,解决林业投资融资难的问题,并同时实现农村闲置资金的高效利用。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业生产资料购置的补贴力度。实现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方式的有效结合,在对林农实行直接补贴的同时,采用优惠价等措施加大对林农购买种苗、化肥、农机具等林业生产资料的补贴力度,减轻林农在林业投资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2.促进林业的规模经营

林地的规模经营应该在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林业产业特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第一,政府应该在现有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林地流转机制。应该通过转包、入股、转让等多种流转形式,鼓励较小规模农户将林地流转出去,增加中等规模农户的比重,使林地经营权向林业经营技术能手或其他经营单位集中。第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滞留是制约林地开展林地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应该通过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等措施使其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为林业的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第三,加大政府对林地规模经营的支持和帮助。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工商、信贷、科研等有关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与保护,尽快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户在生产资料购买、林业经营管理及林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3.引导林农转变经营观念,鼓励多种形式经营

首先,要加大对林农的林业经营教育培训,提高其林业经营理念及政策的认知程度,调动其联合经营的积极性。其次,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对林业合作社运行机制、原则及功能的宣传,加深农民对其了解程度,消除误解;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林业合作社资金、信息、法律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规范林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促进其发展。再次,促进 “公司+农户”林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在鼓励农户联合经营成立林业公司及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鼓励社会资本流入农村进行林业经营,促进公司和农户相互结合的林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发展。最后,加强对多元化林业经营体系的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给予相应补贴或税收减免的政策,加大对林业多元化经营体系的支持力度,促进林业的高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月良,施季森,张志才.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2]贺东航,朱东亮.中国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6,(05).

[3]徐秀英,马天乐,刘俊昌.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研究[J].林业科学,2006,(08).

[4]孙妍,徐晋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1,(07).

[5]朱再昱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绩效评价[J].江西社会科学,2013,(07).

[6]许佳贤等.农户林业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闽浙赣235个固定观测点6年的调查数据[J].农村经济,2014,(11).

[7]黄安胜等.南方集体林区林农资金投入行为分析[J].林业经济,2008,(06).

[8]翟印礼,何丹,王洪玉.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配套体系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01).

[9]温铁军等.中国林权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合同(推荐) 篇3

流出方(以下简称甲方):

村委会

村民小组。法定代表人:

流入方(以下简称乙方):(如果是单位,则写法与甲方的写法相同。)

身份证号码: 住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云南省森林条例》、《云南省集体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试行)》、XX市《关于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意见》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经过平等协商,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开、等价有偿的原则,就 林地的流转签订本合同,以供甲、乙双方遵守。

一、流转林地的基本情况

1、林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云南省XXX县XX镇XXX村村委会XX村民小组

处。

2、林地地类:

3、坐标位置;

4、面积:

5、四至界线地形图:

6、亚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株数等基本情况:

7、其它:

二、流转的方式:承包经营

三、价款

本合同的承包费用计人民币 元(大写人币 圆整)。

四、价款的支使方式和时间1、2、五、期限和起止时间

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共 年。

六、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

1、甲方有权按照甲乙双方的约定收取承包经营费。如果有特殊情况,甲、乙双方可以协商处理,承包经营费的收取以协商后的协议为准。甲方有权自行处理其收取的承包经营费,但是甲方在其内部处理该承包经营费时所产生的纠纷与乙方无关。

2、甲方有权监督、检查乙方对承包林地的使用,有权制止乙方违法损害承包林地的行为。3、4、5、(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确保其对该林地所有权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该林地流转的合法性。甲方确保该林地和林权权属清晰,没有任何权属纠纷,无任何用该林地和林权的担保抵押。

2、在签订本合同之前,甲方必须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选举产生流转工作小组,拟订并公布流转方案;该流转方案经甲方组织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代表同意。甲方须向乙方出具会议记录以及经同意转让的表决记录。

3、甲方积极协助乙方办理申请办领林权证。

4、甲方应把与该林相关一切权宜,诸如林林采伐证等,一并转给乙方。同时,甲方积极配合乙方争取国家对家、林、富、畜、鱼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所得的收益归乙方所有。

5、甲方应该积极配合乙方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水通、路通、电通方面,甲方应负责与相关部门协调。

6、甲方应负责处理乙方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各种纠纷,保证乙方的承包经营不受干扰。

7、甲方不得借口向乙方摊派和征收各种费用,但乙方视自身的经营效益自愿赞助当地的公益事业除外。

8、甲方不得干涉乙方的承包经营活动。9、10、(三)乙方的权利

1、乙方享有该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

2、乙方有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管理和维护好林地和林木的基础上,自主决定自己的经营方针和项目,如种植林木、从事养殖、开设休闲娱乐等,并享有由此带来的收益。乙方年种植的林木及其它经济作物,建盖的各种建筑物、添置的各种设施和物品,归乙方所有。

3、乙方在经营承包期间内,有权对该林地依法进行流转。但是,在同等条件下,甲方的内部成员享有优先权。

4、乙方有权享有与承包林地相关的国家优惠政策和相关扶持金。

5、乙方有权与第三方进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

6、(四)乙方的义务

!、乙方必须按照双方的约定交纳承包费。

2、乙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造林、管护、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责任。在发生毁大和乱占滥砍滥伐用林地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

3、乙方录用员工,在同等条件下,乙方应该优先录用甲方符合条件的村民。

4、6、七、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必须提前

通知对方。

没有法定理由,任何一方不得提前解除合同。

八、在合同期内,遇到国家征收或者其它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流转林地被收回的处置方式

1、甲方享有林地补偿费,乙方享有林木补偿费。

2、乙方享有因自身投资而产生的相关补偿费用。

3、其它费用由双方协商分配。

4、5、九、合同期限满后,甲、乙方对林地和林木所量的处置方式

1、甲、乙双方可以对继续承包事宜进行协商。如果甲方对林地继续流转,则乙方享有优先权。

2、如果甲、乙双方不再继续合作,乙方在承包期间所建的房屋、增种的树林等投入以及产生的相关收宜、孳息等,归属乙方所有。5、6、7、十、违约责任

1、如遇政府行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认定为违约。

2、甲、乙双方,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则向对方支违约金人民币

元(大写人民币

圆整)。

3、如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守约方的经济损失,违约方应在违约金之外支付赔偿金。赔偿的具体数额依具体直接经济损失情况确定,预期利益和其它间接损失不在赔偿范围内。4、5、7、十一、争议的解决方式

1、甲、乙双方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处理,可以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如果甲、乙双方协商不能解决,则向XX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XX仲裁委员会公正裁决。

十、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后产生法律效力。

十一、本合同一共

份,由甲方持

份,乙持

份,XXX村委会持

份,XX县林业局持

份,XX镇林业站持

份,XXX镇土地分局持

份。以上各份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时间:

时间:

第三方(见证方):XX县XXX镇XXX村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

合同签订地:云南省XX县XX镇XXX村民委员会。合同签订时间:

本合同附件:

一、甲方的林权证复印件;

二、流转林地附图复印件;

三、甲方讨论会议纪要复印件;

四、甲方同意转让的经三分之二村民同意的签名按手印的记录;

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 篇4

填写要求及说明

本合同书文本式样由泰安市林业局监制。主要作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签订流转合同参照之用,也可作为在此之前所签订各类流转合同修改、完善、重新签订参照之用。

一、本合同书文本式样所列条款属基本要素条款,各地参照时可在遵循基本要素条款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需要,把合同内容具体化,新增加的内容不能与基本要素条款相违背。

二、本合同文本式样第一条“流转经营标的”,是指在原承包(流转)合同的基础上,具体流转给其他经营主体的林权权属。

三、本合同文本式样第二条“流转经营期限”,是指不超过原承包(流转)合同所剩经营期限的流转经营期限。

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 篇5

2018云南大理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农村:我国探索集体林地“三

权分置”

据新华社电(记者侯雪静)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我国将探索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在依法保护集体林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林地经营权,建立林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林业产业化经营相关制度。

记者日前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这项工作将在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开展,除建立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外,重点还将在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创新林权抵质押贷款及林权收储担保融资方式、完善集体林权保护制度、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森林经营管理制度、创新小农户和现代林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深化集体林权股权化、社会资本投入林业模式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集体林业发展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改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集体林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探索试验和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更多三支一扶信息关注大理中公教育信息网

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 篇6

一、基本情况

大源村位于凤川镇。。。大源村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现有户数?户,总人口?人,自然村10个,党员?人,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7万亩,其中自留山?亩,统管山?亩,林业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林业建设的质量、发展的速度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具体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源村是一个典型山区村,没有工厂企业,村集体经济建设除了依托山林资源,没有出路。随着毛竹价格的持续上涨,让大源看到了发展毛竹经济的大好前景。发展毛竹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计划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管理好老组祖宗留下的?亩竹林,另一条腿大力发展新造林。2006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毛竹造林面积3000亩,2011年新造竹林600余亩,今年已经开工种植竹林250亩。历年新造林面积总量排在全县行政村前例。

我们大源人爱说一句话做“一棵毛竹10元钱”。就是这样直观表达始终坚定着我们发展毛竹产业造林的决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棵毛竹加上笋、材销售,已经远远不止10块钱,而且毛竹管理方便,一年投入常年收益。经过多年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全村毛竹总面积将达到 ?万亩,实现收入?万元,人均?元,村集体经济能够自给。

为什么一个在全县毛竹资源优势并不明显的小山村,毛竹营造林工作能一直走在全县前例,我代表大源村谈几点看法。

二、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

1、统一思想,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历届村委,牢固树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竹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巩固扩大林业生产成 1

果,使竹业生产逐步成为我村的一项支柱产业。在日常工作中,将毛竹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督查和部署;在每周的村书记、主任例会,毛竹发展情况都要有汇报;在舆论造势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种植毛竹的致富典型,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毛竹。通过层层宣传发动,毛竹产业的发展意义、发展思路及有关事宜在我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农民发展毛竹的热情空前高涨。

2、享受政策,争取资金,助推发展。2007以来,县委县政府开始出台林业相关产业政策,根据2010年最新政策,在采伐迹地新发展毛竹基地连片30亩以上的,经县林业部门验收合格,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凤川镇政府给予1:1配套。政策出台后,我们主动认真学习政策文件,联络相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大大减轻了村集体发展毛竹造林的资金压力,政策的出台把我村毛竹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3、赶挑重担,分解任务,干部带头

大源村有十个自然村,从大村到小村,每一届村委、每一个村干部,在困难面前从不言退。历年来,我村积极帮助乡镇党委政府分担造林压力,从不推委,在乡镇分管领导召开的村委林业工作会议上,敢于承诺,赶挑重担。每年,乡镇根据县营造林任务分解到行政村,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分解任务到自然村,到组、到户。层层分解落实。村集体对造林工作实行“三统一”,统一安排统一挖穴、统一栽植、统一技术服务。造林季,乡镇干部、村干部分片包干,划定责任区,造林季忙,村干部带头上山,挖穴种竹。

4、采造挂钩,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为科学采伐山林、解决造林林地问题,村委一方面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出台村规民约保障村民自主管理,另一方面与采伐户签订造林协议书,规定对履约的造林户及时返还“造林保证金”,如采伐户不履行造林职责的,村里将以收取的保证金作为造林费用支出,统一组织劈山整地造林。

5、早半拍与快一步。在每年5月当年新造林完成后,大源村召开村委会议,与各小村沟通,协调下造林规模。待每年10月,乡镇造林任务分解到村,村集体以早半拍与快一步的势头落实好造林单位,山头地块,把政府行政要求转变成自我发展需求。早安排、早部署,确保造林任务的完成。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源村将在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宣传造声势。加强发展毛竹的产业扶持政策、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毛竹产业致富典型等方面宣传,动员全村力量参与毛竹基地建设。

二是抓示范强辐射。在建好??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着手建设1-2个高标准、高档次的新造毛竹示范基地,增强示范基地的带动辐射作用。

三是抓科技促管理。联络县乡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科技培训,增强农民种植毛竹、管理毛竹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和效益。

村集体土地转让合同 篇7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

乙方(受让方):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

甲方现有一宗土地位于广西博白县旺茂镇康宁村陂头程宏坤家门口晒场边沿至竹林处,该地面积共约平方米,为使该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便于生产生活,经甲乙双方自愿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将该宗地的使用权及该土地上生长的竹木以人民币4500元(肆仟伍佰元整)的价格转让给乙方。

二、甲方保证对该土地有处分权,无权属纠纷。

三、乙方以现金方式在20xx年2月7日一次性付清土地价款给甲方,自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并付清土地价款之日起乙方即拥有该宗土地的使用权,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干涉乙方对该宗土地的使用。

四、本协议签订后,任何一方均不得反悔。甲方违反本协议导致该土地不能过户,甲方应支付给乙方土地转让总额的3倍违约金;乙方未按本协议约定的时间付款给甲方的,乙方应支付给甲方土地转让总额的3倍违约金。

五、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各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六、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七、合同签订地点:

甲方(签名并捺指印):

着力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 篇8

去年以来,镇立足农村土地这一共性资源,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等工作,深挖土地潜力,探索建立以“清理一户多宅、清理多占责任田、清理无偿使用集体‘四荒’地,规范引导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一流转”村集体增收模式,拓宽了村集体增收的渠道,走出了一条兴村、富民的新路子。截至目前,镇全镇36个村通过“三清一流转”新增村集体收入370余万元,12个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由6个增加到15个。

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开展三项清理行动壮大村集体收入。围绕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该镇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了“一户多宅、乱搭乱建、空闲地清理”清理工作,在清走垃圾和违章建筑的同时,也为村里腾出了土地资源。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这些土地的价值,该镇综合考虑土地的规模、位置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处置。一是连片地集体发包。对依法清理拆除违规建设后腾出的面积较大的连片土地,由村里依法收回,因村制宜进行发包。孙李辛村通过拆除20多座违规旧房屋,清理出连片空闲地26亩,公开竞标后村集体收入年均净增6万元。截至目前,全镇共清理“一户多宅”741户,拆除违章建筑280处2万余平方,清理出空闲地617处5万余平方。二是建筑物有偿使用。对村内空闲地上建设房屋、车间等建筑物的及多占的宅基地,在不影响村庄规划的前提下,经村“两委”、村民代表会研究通过后,签订承包合同,按每平米1-5元标准有偿使用。三是小块地分散经营。对群众房前屋后、村内道路两侧的小地块,由村集体统一种植经济苗木,建设“绿色银行”。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岗”,由党员自主认领进行日常管理,收入归集体所有。通过集中开展土地清理,有效遏制了村内土地产权不明、管理混乱、随意处置等问题,让闲置的“废地”变成发展的“宝地”为村级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南宋村通过土地清理,不仅还清了遗留的100多万欠款,还净增村集体收入15万元。

结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通过开展责任田和集体“四荒”地清理增加村集体收入。由于历史遗留、人情关系等方面原因,各村普遍存在着“人情地”、“党员地”、“关系地”,同时路边、沟边、湾边、村头等集体“四荒”地也被村民无偿使用。对这些土地,村集体没有任何收益,成为村集体“隐性”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镇结合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彻底清理各类“隐性”土地,严格按照经营权证上的实际亩数进行规范,对多占的林地、责任田由村集体统一收回或者收取相应的承包费;折成土地被企业征用的,按照经营权证实际土地亩数进行补偿,多余部分收益收归集体所有。通过集中开展土地清理,有效遏制了村内土地产权不明、管理混乱、随意处置等问题,让闲置的“废地”变成了发展的“宝地”,拓宽了村集体增收的渠道,为村级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南宋村通过土地清理,不仅还清了遗留的100多万欠款,还净增村集体收入15万元。截至目前,全镇共清理出“隐性”土地资产800余亩,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70万元。

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 篇9

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护集体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管理。

第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依法享有对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代表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依法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没有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的村,由村民委员会行使集体资产的管理职能。

第四条 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机构;

(三)指导、监督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依法对集体资产进行管理;

(四)指导、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的登记、统计、考核、审计等管理制度;

(五)负责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章 集体资产所有权

第六条 村集体资产包括下列范围:

(一)法律规定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水面和滩涂等自然资源;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建筑物、道路、农业机械、机电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牲畜、林木、农田水利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设施等;

(三)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的企业中,按照投资份额拥有的资产股权和增值的资产权益;

(四)政府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无常拨款、补贴、减免税款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助、捐赠的财务等;

(五)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

(六)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

(七)法律、法规规定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其他资产。第七条 村集体资产受法律保护。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哄抢、侵占、损坏、挪用、私分、挥霍浪费、平调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用村集体资产。

对前款发生的违法行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和管理机构有权制止。

第八条 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属同一乡、镇的,可以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处理;属同一区、县跨乡,镇的或者乡、镇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可以由区、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跨区、县的或者区、县调解为达成协议的,可以由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处理。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争议解决期间,争议双方不得改变集体资产的产权状况。

第三章 集体资产管理

第九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执行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章程、决议和决定;

(三)负责集体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制定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度,保证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派员参加投资企业的管理工作;

(六)依法与集体资产的经营者、使用者签订承包、租赁、使用等合同;

(七)定期报告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八)负责组织对集体资产的评估和对经营者、使用者进行定期审计以及离任审计。

第十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偿使用和保值增值的原则管理和经营集体资产。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应当采用公开、公正的方式确定集体资产的经营者和使用者。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招标、投标方式,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经营或者使用集体资产的,应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依法签订合同,按照合同约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成员不得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和低价出租集体资产。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应当尊重其投资企业和集体资产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

第十一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实行民主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经济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一)财务预算和决算;

(二)集体资产权属的变更以及经营方式的确定;

(三)以村集体资产进行的较大投资和较大资产购置;

(四)收益分配方案

(五)以集体资产对经营者和使用者进行奖励;

(六)涉及集体资产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二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采取和会计制度。按照规定配备财会人员,建立会计账簿。年终结清全年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清理债权、债务,兑现承包合同和租赁合同,按照规定提取发展生产和社会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依法纳税。

第十三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和台账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对集体资产应当及时登记,准确、全面地反映集体资产的变动情况和运营状况。

第十四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如实填报集体资产统计报表,报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五条 村集体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一)承包、租赁集体资产的;

(二)以集体资产进行参股、联营、合资和合作经营的;

(三)以拍卖、转让、出售等方式变更集体资产产权的;

(四)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

集体资产评估结果应当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确认,并向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六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应当接受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四章 集体资产民主监督

第十七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民主推选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执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决定事项的情况进行监督;

(二)检查、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和财务活动;

(三)监督集体资产招标、投标活动以及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四)听取和反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九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公布资产的管理运营情况,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

第二十条 对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管理集体资产、财务收支等情况,应当定期进行审计。

第二十一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对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情况通过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提出查询,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应当在10日内作出答复。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非法侵占集体资产的,应当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并支付使用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在集体资产所有权争议解决期间,当事人擅自改变集体资产权属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三款、第四款规定,不依法签订集体资产经营合同或者使用合同的,或者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和低价出租集体资产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不建立有关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二十六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第二十八条 乡、镇的集体资产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村集体机动地发包方案 篇10

为了保证我村集体资源完整,发包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现制定如下发包方案:

1、村“两委会”立会,制定发包方案;

2、请示镇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同意;

3、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发包方案通过表决;

4、镇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复核、批复并委托评估组织评估作价、市经管局备案;

5、村内公示一周;

6、召开会议:公平、公正、竞价发包;

7、镇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收取现金,资金存入村集体资金收入专户;

8、签订合同、协议;

9、此方案一式两份,镇、村各一份。

锦山镇村村负责人:

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 篇11

为了加强对本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保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正确、客观的评价村干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审计范围、对象:按上级“三年一轮审”的要求和审计计划,对村级财务实施审计;对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党支部(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中分管财务审批工作的领导,以及参与村经济活动决策的其他人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村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或需要审计的重大事项可实行专项审计;

(二)审计的实施:本村集体财务的审计工作原则上委托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也可委托其他有审计资格的审计部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审计部门的审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回避:

(三)审计的要求:

1、必须向审计单位如实提供所需账册、有关资料等,不得隐瞒:

2、审计人员依法实施审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和干扰审计人员执行公务。

上一篇:科技成果展活动方案下一篇:职工之家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