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2024-08-20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精选11篇)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1

多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用好区位优势促增收。找准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兴办二、三产业,全市不少村尝到了甜头。钟埭街道新群村充分利用地处平湖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前年投入20多万元对原有菜场进行扩建,并新建了16个店铺门面招标租赁,年租金收入2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邱祥华说:“这样一来,村级集体经济就有了稳定来源。”当湖街道大胜村也是如此,利用城郊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特点,该村建造了拥有20多个摊位的菜场租赁给经营者,每年光租金收入就有8万多元。让存量资产保值增值。我市各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过程中用足用好存量资产,通过对原有集体积累的货币资产实行资本化运作,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埭镇同心村、全塘镇穗轮村等在村办企业转制时把村集体的资金以入股形式存放在企业,签订好协议,定期向企业收取回报。据悉,穗轮村通过资本化运作,每年的回报有100万元,同心村仅此项每年也有12.8万元的收入。一些村对原有集体房产修理、翻新等,采用承包、租赁或出租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形式,收取承包费和租赁费,以存量换增量,盘活集体资产。新埭镇杨庄浜村一闲置厂房未公开招租时每年租金5.5万元,公开招租后村里每年收取的租金达13.5万元。

以地生财挖掘效益。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土地整理项目,通过整理以及对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把新增的土地归村集体统一管理,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开发,增加集体收入。全塘镇三八村通过土地整理,原先的一些小河、小浜、圩堤成了良田,新增有效耕地面积210亩,后租赁给一家公司,每年收取土地租赁费12.79万元。新埭镇萃贞村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在与农户办理相关土地流转手续后,对918亩土地实行公开招投标,以平均每亩283元的流转有偿金,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6万元。

创新思路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使村级组织不断富裕起来。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经济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也已开始起步。但同时也看到,从近几年我办17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看,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增长不快,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础不同,这就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有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大大削弱了基层党支部对广大村民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或发展的路子不宽,又无资金的“空壳村”,这样不但会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将会影响干群关系的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基层政权的巩固。

一、当前一些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氛围不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也有人认为现在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各级都在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不合时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同时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3、村干部思路不活跃,认识不足。有的村干部只会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领导无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难混。殊不知,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势可找、都有潜力可挖。

二、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田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三是开展物业租赁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按照科学利用的原则,发展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业?熏对那些集体闲置的土地、渔塘、房产等实行租赁经营,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各类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搪下村楼宇经济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经验,他们充分发挥本村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等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集体经济原来比较薄弱的村,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一定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切实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尽快脱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利用闲置的房屋、地皮,以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通过租赁、改造等形式,实行业主经营,集体一次性或分收取土地租金,盘活资产,提高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熏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成立村民议事会,全体村民参

加,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挪用集体资金,建立议事机制,提出并公开讨论村事务,提交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同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共同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以项目促发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并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艺技能等,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培训主体可邀请党政领导、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作培训,地点可在村委会、田间地头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总之,村集体要“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才能调动干部积极性,达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证,确保村集体经济及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有钱办事”是实现“三个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现状

村级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壮大——山东省宁阳县三个村给出各自答案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如何增加村级收入,为群众生产生活搞好服务,成了基层共同关注的话题。山东省宁阳县的一些基层组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采取的“新鲜招”和“活路子”,着实会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宁阳镇沙岭村: “沙”里掘金路子宽

村庄因建在沙窝地里而取名。过去,沙岭人在沙窝地里忙活来忙活去,使尽了浑身解数,还是在沙窝里混穷。现如今群众人均收入达到4275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了300多万元。有何“妙招”?

“招”一,思想生“金”。1998年村支书石福振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走东家,串西家,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搞调整。当年里村发展起桑园40多亩,第二年便形成了上百亩的规模。桑蚕业上去了,蚕药肯定有市场,于是村里建起了自己的蚕药厂,经过几年运作,企业固定资产达到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达到了200万元。

“招二”,科技生“金”。村两委认为:光靠思想生“金”还不行,还要依靠科学技术来生“金”。为了增加蚕药厂的效益,石福振带领村干部到一些大专院校“求经问宝”。经过专家教授的点拨,企业在很短时间内膨胀了资本,拓展了生产规模。

“招三”,环境生“金”。村两委意识到,没有一个平安的环境,经济上去了,但也长久不了。于是村里设立了报警电话,以村干部和民兵连为依托,成立了报警服务中心,这样就组成了村里的110系统,这下村里发展经济有了保障。

乡饮乡南赵村: “三绿”拓出富裕路

过去的乡饮乡南赵村,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地缘优势,是出了名地穷村。而现在,群众日子过得富足殷实,村集体经济格外红火。这要归功于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正走着的“三绿”之路。“绿色食品”走市场。南赵村一些农户有加工粉制品的传统,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村两委在经过一番论证分析后,千方百计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手工粉皮,张张是金。目前,全村粉制品加工户发展到436户,年产粉皮75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250万元。为了让加工户形成合力,村里建立起粉制品公司,组建了粉制品协会,在促进了群众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集体增收。

“绿色银行”储金银。1991年村两委号召群众在房前屋后,河边路旁的空闲地上栽植树木。他们率先实行了林网绿化权拍卖,推行“股份制”经营,将路段承包给群众,并实行集体栽植、群众看护、利润分成。十年树木变成金。2001年南赵村林网树木更新采伐,全村一次性收入超万元的农户达到60多户,最多的一户收入3.6万元,村集体收入也因此而增加。

“绿色农业”添富路。“绿色银行”建起来以后,村两委又琢磨起了其它挣钱的招。经过分析论证,他们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草间作,以种植带动畜牧业发展,实行林、草、牧一体化,开发出了现代“绿色农业”的新路子。

伏山镇桑庄村: 外来企业助增收

伏山镇桑庄村有种植有机菜的传统,村里几年发展起有机菜近千亩。如何拉长产业链条,增加有机蔬菜的附加值,是村两委思考了良久的问题,为了把有机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他们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有机蔬菜通加工企业紫阳公司落户该村,仅厂房租赁费和蔬菜加工提成,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2

根据OECD1996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并综合多年来关于知识经济的提法,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 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再直接受制于资本、资源、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 而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 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 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 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造了世界的面貌一样, 以芯片、微处理器、光导纤维为特征的电脑、通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它们的紧密结合, 正在生产领域掀起一场技术革命, 把我们带入了经济时代。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 大力发展教育, 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判断知识经济发展状况, 生产力水平高低, 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应用, 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教育, 尽快提高劳动力资本的科技素质, 培养大量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是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其次发展知识经济还应加大对知识技术的投资,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它的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加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资, 提高人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充分发挥知识、技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2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 人均农业资源十分有限,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0.08公顷, 且因城市建设、高速公路的修建、水土流失等多种原因, 耕地面积还在持续减少。从技术水平上看, 我国农业技术水平总体比较低下, 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 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属于劳动力等生产资料的高投入和知识低投入的生产, 生产成本较高, 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曾经使我国的农业经济连年大幅度增长, 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变和正在改变着农业和农村的面貌, 最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小城镇建设蓬勃兴起, 使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 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 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 人们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正由温饱向小康转变, 人们由追求吃饱到追求吃好, 对农产品有了选择性, 对农产品不仅有数量的需求, 更有质量的要求, 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占世界25%的人口, 就必须更多地依靠知识资源和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3 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经营观念陈旧, 缺乏市场意识。由于受长期以来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 农民怕风险, 不肯改变原已形成不合理的种植结构, 经营方式, 很多农民处于传统的守旧的经营方式之中, 很少考虑适合种植什么、适合养殖什么的问题;其次, 农产品市场变化莫测, 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往往是别人种养什么赚钱了, 才跟着种养什么, 缺少市场预测, 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得不到准确的市场信息, 往往使农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 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生产力落后, 经济效益低下。我国农业生产还处在半机械化、半手工的操作阶段,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技术人才, 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难, 制约了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合理化、高效化转变, 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下, 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投入大、产出低, 经济效益不理想。

流通机制不活, 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小, 集聚和辐射范围不大, 品牌化经营、网络交易尚未推广到农产品的流通领域, 农民普遍对市场陌生, 并且缺少中介组织, 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目前农村初步建立的中介组织, 因机制不活、功能不全、服务不利, 农民仍然得不到稳定畅通的产品销售渠道, 产品销售速度和质量成了重要问题, 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 总之在某种意义上说, 知识技术的掌握及应用状况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4 知识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科技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当前人类正处在一个以科技或知识资源的生产, 占有、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源泉, 例如: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的应用, 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等资源, 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高科技的网络应用于农业领域, 使农民开阔了视野, 掌握了很多生产销售的信息, 优化了经营观念, 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加工, 使流通机制变活, 销售渠道变畅。农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就必须以科技知识和人的智力资源等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因为科技知识资源经多次使用自身并不会减少,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增值, 可以被用来创新知识, 知识越用越多, 使用成本越来越低, 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 可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益。以此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有效替代, 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科学的全面认识, 将科技知识运用于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而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以替代稀缺资源, 由此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快速地增长,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至于对后代的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因此科技资源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创新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著明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依次分为: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 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和创新技术的发展阶段。与以要素和投资为核心的竞争相比较, 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竞争, 明显更胜一筹。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 这种高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便是知识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 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灵魂。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知识生产与应用的源泉, 如农业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交融为基础的新物种的塑造和新快速繁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型生物肥和生物农药的研制与运用等等, 都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对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及农业技术的创新, 使现有农业知识系统蕴藏的生产潜力可以有效地释放出来。促进生产的发展。

通过普九义务教育, 农广校、职业技术教育等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使农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科技知识及信息之上,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创品牌农产品, 实现市场交易和网络交易相结合。按合同或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深加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提高经济效益。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京文著.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林业 林业经济

▲▲引言

我们国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当前形势下,结合国情、人情、林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是林业等相关部门,不能再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生态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应该兼顾,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需要。因此,要把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长久地走下去,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

▲▲一、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林业中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同时还可以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与森林景观,推进森林文化遗产工作的进行。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和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动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只有实现了林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了根本动力之后,才有可能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林业产业的划分以及现状

我们国家的经济部门将我们国家林业产业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以经营用材林和薪炭林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木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森林生态服务、森林旅游业服务和其他森林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从事木材和竹材的培育,木材的采伐、集运及贮存作业,主要作用就是向社会提供木材、竹材,以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使用。但是,近几年我国的林业第一产业的态势却是逐渐递减,这主要是受到我国生态环境及国家对天然林保护的政策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第二大类进口产品就是木材及林产品。林业加工的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是规模小,精加工的少,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因此,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小。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等林业的第三产业具有市场潜力,只是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所以,我们国家林业产业发展的压力自然也是非常的巨大,同时我们还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近些年来,虽然绿化造林工程促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情况趋向好转。但是森林资源仍然比较紧缺。尤其是因其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林区通常是位于山区,同时这也是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再者就是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其生态环境资源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于是自然资源逐渐无法支撑经济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体的健康。因此,对林业实行科学经营,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的质量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林业的发展观念也要随之更新。因此,要重新认识森林的功能,重新审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国情、林情、人情,所以要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真正的绿色崛起,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提高认识,坚持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高认识,更新林业发展的观念。首先,要充分认识林业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生态效益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喜爱情况便可以说明这一点。其次,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森林资源是有限的。要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这不仅是关系到企業,还是关系到个人的大事,更是关系到我国林业经济能否顺利转型的大事。因此。在思想上要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注重林业经济的生态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还要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把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在根本上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群众基础。

2、坚持用科技手段,来充分的带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一个信念,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根源就是要完全的依靠科技的手段,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完全依靠科技的手段来发展经济。

首先,应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的发展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快促进林业发展的现代化;其次,要尊重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在这一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科研成果,并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还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这包括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培育树种与树苗,提高树种、树苗的质量,对于木材加工,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木材产品德科技含量,增加其经济价值,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务必要充分的重视起来

从我国林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林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难以处理的矛盾。因此。需要致力于绿色食品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以及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发展草业、木业等,在生态旅游区,积极保护生态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工程的建设,同时,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造林模式,鼓励农户之间等,实行规模经营。

4、加强基础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力度

①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力度,有效地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

②充分的抓好良种树苗的结构调整,然后再利用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来提高良种苗的整体培育水平;

③研究高新技术来改造之前较为传统的木材制造与加工,利用相关技术来提高木材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林业与木材产品的经济价值,来充分的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5、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这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在第一产业方面,我们的导向是市场需求,加大力度的来推进在断周期之内的原料林以及其他的原料林、名特优新经济林与速生丰产林的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强化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来促进以低层次原料的加工来向一个高层次的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脚步;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务必要充分的加强森林花卉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力度。要着重的来调整生产力布局,及时的淘汰较为落后的产业,改造我们传统的产业,培育出新型的产业结构,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快产业的重组,并及时的解决由于林业结构不合理的相关问题。

▲▲四、结束语

在我国的经济产业之中,林业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它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其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之中,依然是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是当前我国重要的课题之一。简单说来,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要保证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当代人的同时,也不损害后代子孙满足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荣江.浅谈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民营科技,2011;08

[2]郑惠星.关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1;16

[3]陆太安.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前景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18

[4]左远.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湖南农机,2012;11

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篇4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篇5

为加快我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郭港社区位于梅龙街道的最西端,北依长江,南临九华河,贵铜公路横穿而过。社区国土面积10.82平方公里,5600余人口。晋朝文学家郭璞当年游历长江沿线时曾在此下船停驻游览,社区因此而得名。民间流传甚广的乾隆下江南,游龙戏凤得故事相传也发生于此。

二、发展规划目标

1、村集体经济三年实现每年递增50%,村民人均收入每年递增10%。

2、扩充集体资产,盘活现有集体土地、河流的租赁,增加集体收入。

3、加强村(组)道路建设和塘堰、水渠等水利设施整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三、保障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及农村各项政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发展观,让所有村民都深入了解、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

2、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村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切实承担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责任。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加快村域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并积极编报项目,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 篇6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

现将《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附:《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

2013年4月28日

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好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结合实际,现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据统计,2010年年底,个行政村中 个行政村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10万元的行政村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50万元的行政村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0-100万元的行政村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0-500万元的行政村 个。从统计情况来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收入偏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加之部分村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发展思路不明确,村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尽快实现村集体增收,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重要意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今年全省、全州组织部门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全县工作要点中单独列出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总体上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牧业的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牧区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明显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牧民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农牧区公共服务体系缺位的情况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将替代这一“空白”,更好地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2、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的,从转变观念、广辟财源、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完善体制入手,立足本地优势,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挖掘和发挥集体资产效益,逐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农牧区小康社会建设。

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创新思路、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进一步理清思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扶贫开发、建设新农村战略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途径,推动村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一村一策,分类指导。三是坚持村级主体、市场主导。发挥村级组织主体作用,增强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行政命令,防止因发展集体经济而增加村级债务、农牧民负担和侵害农牧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四是坚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落实各地主体责任,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

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不断满足农牧区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100%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2013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14年使50%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5年通过继续努力,使100%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逐步形成村级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经费有保障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农牧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制度,从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入手,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的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支行为较多的和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在增加村级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增加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发挥好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健全村民理财制度。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并公开监督结果。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实行重大事项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制度,避免决策失误。村级财务以及省、州、县、乡镇配套资金使用情况要建立明细账目,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具体实施工作、项目中。各单位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掌握各村财务情况,堵塞财务管理漏洞。

2、盘活固定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以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为目的,在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对村集体所有资产资源(如闲置房屋、场地、矿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依法采取租赁、承包、参股、联合开发以及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变存量为增量,使村集体资产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对投资商或农民在村内兴办企业或小加工厂的,村集体可以把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以及政府扶持资金、企业帮扶资金作为股份入股,通过按股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

3、实行土地草场营运,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重点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增加有效土地和草场面积,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对外出农牧户或农牧户无力开发的承包地、林地等,在稳定土地和草场承包关系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村集体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进行农业开发经营,所得收益由村集体和农牧户按一定比例分成。积极鼓励村集体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有条件的村,可以依托乡镇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拓宽增收渠道,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收渠道。一是通过创办专业合作社开展惠民利民服务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级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为农牧民提供产供销服务,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加快村级企业改革重组,明晰产权,集体资产参股经营,按股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结合国土整治、农牧业综合开发,积极兴办一批农牧业项目。旅游、矿产、土特产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开办村级企业,创办农牧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等集体经济实体,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村集体兴办的农牧业项目,一般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三是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发特色产业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山水、人文、历史、农牧业特色产品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餐饮、文化娱乐、农牧特产等服务项目,使村集体在提供特色优质高效服务过程中增加收入。

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措施

1、加大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各乡镇党委要积极部署,成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将各村领导干部纳入领导小组,认真调研,总结经验,制定方案。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扬长避短,稳步发展。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任务,投入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事业中来。二是根据各村实际,按照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同时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担,不断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2、完善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做好村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把实施“三培双带”活动作为加强新时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农牧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实现农牧区经济快速发展。各村要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发展集体经济,做好发展项目管理,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抓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提高调整市场经济结构、指导生产经营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能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村级干部队伍。

3、强化各部门协调服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一是各地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安排部署;乡镇党委要根据各村实际进行监督指导,帮助各村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难点问题,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搞好指导和协调;各村党支部要明确支部书记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直接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各村委会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制定本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迅速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班子,细化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积极投入到壮大集体经济中来;各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好监督检查作用,定期对村财务实行检查监督,并公开监督结果。二是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作为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对乡镇、村社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农牧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检查指导,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能和经营管理服务;扶贫部门要结合实际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帮助重点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将建设发展资金集中向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倾斜;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村级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做好各项惠农补贴,重点贫困村补助等有关财政资金的拨付和落实工作,加强对各乡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向领导小组提出政策建议,指导各乡镇做好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村级集体财务审计监督,防止集体资金流失。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好村级集体经营经济发展的有关统计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强化参与意识,保证相关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

4、落实督查考核机制。今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将被列入各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与评优评先挂钩,年终按考核实绩进行奖惩。同时各乡镇也要向下抓好落实,采取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突出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不能开拓进取,致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要给予批评教育,村党支部不能评选先进。进一步激发领导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关要求

1、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村党支部书记应兼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由村党支部领导;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对集体经济活动的决定权、对集体财产管理的话语权。凸显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做好“把关”,积极吸收本村致富能手、有识青年等进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促使其更加健康、高效的运作。在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上,要严格遵循“三议一表决”制度进行集体决议,以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表决情况做村集体收益的最佳分配。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好检查监督作用,保证最后决议的科学、正确性。

2、保证合同签订、分红的合理有效。以集体土地、政府资金、企业帮扶资金等进行入股的项目,村党支部要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过程要由各乡镇相关部门监督进行,保证合同的合理、有效性,保证村“两委”按合同拿分红,从而支持村集体经济的稳固健康发展。

3、针对乡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干部和群众,强化培训提高。根据不同对象选择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村集体经济相关概念、运作流程、以及具体事例等,培训可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邀请发展村集体经济较好的村负责人现身说法,增加群众的认知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各乡镇要在5月底前完成培训工作,并将培训情况报县委组织部组织科。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7

我们国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当前形势下, 结合国情、人情、林情,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是林业等相关部门, 不能再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增长, 而忽视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应该兼顾, 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需要。因此, 要把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 长久地走下去, 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

一、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林业中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还可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同时还可以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与森林景观, 推进森林文化遗产工作的进行。可持续发展, 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关系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和基础,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动力,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只有实现了林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了根本动力之后, 才有可能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林业产业的划分以及现状

我们国家的经济部门将我们国家林业产业划分为三个等级, 分别是以经营用材林和薪炭林为主的第一产业, 以木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森林生态服务、森林旅游业服务和其他森林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从事木材和竹材的培育, 木材的采伐、集运及贮存作业, 主要作用就是向社会提供木材、竹材, 以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使用。但是, 近几年我国的林业第一产业的态势却是逐渐递减, 这主要是受到我国生态环境及国家对天然林保护的政策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第二大类进口产品就是木材及林产品。林业加工的企业数量虽然较多, 但是规模小, 精加工的少, 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因此,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小。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等林业的第三产业具有市场潜力, 只是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所以, 我们国家林业产业发展的压力自然也是非常的巨大,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近些年来, 虽然绿化造林工程促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情况趋向好转。但是森林资源仍然比较紧缺。尤其是因其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林区通常是位于山区, 同时这也是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再者就是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 其生态环境资源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于是自然资源逐渐无法支撑经济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体的健康。因此, 对林业实行科学经营, 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 更加注重经济的质量发展,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 林业的发展观念也要随之更新。因此, 要重新认识森林的功能, 重新审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国情、林情、人情, 所以要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真正的绿色崛起,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提高认识, 坚持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提高认识, 更新林业发展的观念。首先, 要充分认识林业的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 生态效益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喜爱情况便可以说明这一点。其次, 还应该充分认识到, 森林资源是有限的。要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这不仅是关系到企业, 还是关系到个人的大事, 更是关系到我国林业经济能否顺利转型的大事。因此。在思想上要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注重林业经济的生态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 还要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 把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 在根本上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群众基础。

2、坚持用科技手段, 来充分的带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一个信念, 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根源就是要完全的依靠科技的手段,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完全依靠科技的手段来发展经济。

首先, 应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的发展体系,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加快促进林业发展的现代化; 其次, 要尊重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实事求是。在这一前提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创造科研成果, 并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 还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 这包括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培育树种与树苗, 提高树种、树苗的质量, 对于木材加工, 要充分利用新技术, 提高木材产品德科技含量, 增加其经济价值, 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务必要充分的重视起来

从我国林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 林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难以处理的矛盾。因此。需要致力于绿色食品工程、生态建设工程以及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 发展草业、木业等, 在生态旅游区, 积极保护生态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工程的建设, 同时, 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财政的支撑, 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发展多种造林模式, 鼓励农户之间等, 实行规模经营。

4、加强基础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力度

①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力度, 有效地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

②充分的抓好良种树苗的结构调整, 然后再利用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 来提高良种苗的整体培育水平;

③研究高新技术来改造之前较为传统的木材制造与加工, 利用相关技术来提高木材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 增加林业与木材产品的经济价值, 来充分的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5、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 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 这是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在第一产业方面, 我们的导向是市场需求, 加大力度的来推进在断周期之内的原料林以及其他的原料林、名特优新经济林与速生丰产林的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 强化新产品的开发力度, 来促进以低层次原料的加工来向一个高层次的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脚步;在第三产业方面, 我们务必要充分的加强森林花卉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力度。要着重的来调整生产力布局, 及时的淘汰较为落后的产业, 改造我们传统的产业, 培育出新型的产业结构, 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快产业的重组, 并及时的解决由于林业结构不合理的相关问题。

四、结束语

在我国的经济产业之中, 林业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同时它也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它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 其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之中, 依然是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是当前我国重要的课题之一。简单说来,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 要保证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满足当代人的同时, 也不损害后代子孙满足需要的能力。

摘要: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还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它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 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林业资源是比较匮乏的, 在生态环保理念之下, 为保护环境, 增强林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 我们探讨如何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林业,林业经济

参考文献

[1]孙荣江.浅谈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民营科技, 2011;08

[2]郑惠星.关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11;16

[3]陆太安.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前景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2;18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8

“我们村以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作为全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股金注入合作社,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和合作社共同发展。”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支书杨炳兴在村集体经济竞争立项答辩会现场的“施政方针”,获得专家组认可,成功入围村集体发展资金试点创建村。

为进一步发挥“村两委”的带头致富作用,把财政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雷山县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到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在全县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开展2016年“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公开竞争遴选,最终评出40个村为试点村,每个村获得100万元的发展资金。

“近年来,投入到农村的各项资金基本上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使用,且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分散,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县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借鸡生蛋’方式,使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加快发展”。雷山县财政局局长李光祖说。

据他介绍,雷山县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抓好本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雷山县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不断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在省州安排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开发建设集体项目,积极搭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平台,涉及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养殖、茶叶加工、中药材种植等。同时,对首批已经确定发展项目的40个村,要求确保扶持资金安全、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成发挥效益,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经济长足发展。

“如何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县政府主要是搭平台、强造血,有了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资金的支持,将有效架起村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发展的致富金桥。力争在2020年全部消除空壳村,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全面脱贫。”雷山县委书记黄清发对未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信心十足。

(贵州省雷山县财政局梁定华供稿)

责任编辑:欣文

2018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篇9

(2018-2020)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产业富民”活动工作,促进我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xx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有xx个屯,xx个组,人口数xx,总的耕地面积为xx亩,其中旱地xx亩,水田xx亩,该村的主要产业有芒果、油茶及杉木,其中芒果种植xx亩,油茶xx亩,杉木的种植面积为xx亩,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鸭为主,其中猪年出栏量xx头,肉鸡出栏xx羽,肉鸭出栏xx羽。

二、发展方向

努力发展xx等产业,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营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提供相关科学xx技术,提高xx的成效。鼓励农民积极投身xx的队伍,提高农民积极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和规模做大做强。

三、打造特色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资源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一村一品,规模化种植xx、完善销售渠道,加大XXX的发展力度、扩大xxx的知名度,做大、做强XXX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

村党组织、村民委领办合作社,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本着集体增收、农民增利的原则,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或农家乐。一是参与经营。通过办理各项证件,提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服务,提取利润,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入股分红。可将本村土地、资金、农业机械等入股合作社,按收入比例获取分红。三是争取项目。以合作社名义,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落地后,按村集体与合作社贡献大小合理分配,再次投资,增加收入。

五、突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输出培训的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政府,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实现多工种、多行业的覆盖,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2017-2018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xx人,劳务输转xx人,创劳务收入xx万元;

村经济发展调研 篇10

北村书记助理黄瑜

作为新泉镇北村的大学生村官,经过近几个月年基层锻炼,我对北村村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艰难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深感肩头责任重大。现结合本人任村职的工作实际和近几个月创业的切身体验,就北村村级经济如何发展作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一、我村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经济基本情况

新泉镇北村位于新泉镇政府周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曾3次进驻新泉整训,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草案也在新泉起草。是国家级的革命老区,是红色旅游景点。全村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760户,总人口3275人。党员91名。村两委共有11人,其中1名女支委。耕地705亩,村财年收入仅1300元,境内有205、319两条国道,龙长、永武两条高速公路交叉纵横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两年来通过上级拨款、集体投入和群众捐资等多种方式完成了街道硬化、饮水改造、水利建设等多项惠民工程,使我村村级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引进了一家投资两亿的4A级温泉宾馆——红汤温泉休闲度假中心,我村永武新村已成为新泉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我村村级经济基础整体偏于薄弱,村级经济的后续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村村级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①村店面租金收入

由于我村基本无村级产业,只剩下村部楼下的几间店面,收入仅1300元。

②上级拨款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在政策、技术、资金方面向农村倾斜。其中,资金补助成为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扶助措施,在村 级集体经济收入构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村上的正常经济运转也是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我村在申请上级政策资金方面补助的项目以村道工程、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农田水利设施等为主,争取到的资金杯水车薪,入不敷出。

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存在的问题,固然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

一是政策因素。

土地二轮延包后,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级无经济来源,村组织负债运转。村级干部待遇比较低,报酬平均在100元/月左右,较之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该报酬标准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村组干部因公垫资情况普遍,建设公益性事业举债较大。

目前尚没有相应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村级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二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匮乏。

调研发现,大部分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

经济土地发包数量小、经济来源少,尽管属长期、稳定、固定收入,但难以维系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只得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哪里还顾及到发展村级经济。因为土地政策等原因,办村级企业土地租赁转包资金投入太大,和村民土地纠纷不易协调,限制了村级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村两委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 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经济漠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少门路、缺资金、无项目。

“要想富,先富脑”,没有技术,常常导致一些看好项目半途而废,有的因技术问题背负沉重的经济包袱。

三是干部自身素质问题,也就是事业化、责任心问题。不少村干部,特别是主要干部思想僵化、畏首畏尾、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这主要原因是前些年村里盲目发展村办企业、盲目搞调整负债累累所致。债务中既有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集资借款,这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因素,使村干部头痛。因此,发展村级经济对村干部来说,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致村干部思想僵化,畏首畏尾,停止不前。

导致村干部没有事业心、责任心,还有一个原因是村委换届周期短,一些村委成员不敢得罪人,做事缩手缩脚,没有长远意识、大局观念,已成为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

三、村级经济发展之对策思路

村级经济发展发展问题之多,难度之大,矛盾之尖锐是客观存在的,但解决的对策还是很多。

对策之一: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村级经济难题。

思想是行动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村干部要有敢闯敢干敢拼之精神。看准事要一往无前,一鼓作气,一门心思,一抓到底,不达目的誓不休。在这方面,要把造就一支作风硬、思想正、素质高、责任强的两委干部队伍作为关键来抓。牢牢把握抓项目、上工业、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条腿”走路,发挥优势,以农兴工,多元发展,在农区走出一条工业化的富民创业之路。

对策之二:大力实施回归经济,招商引资,实现双赢。一方面把本村在外打工并有一定技术和雄厚资金的能 人请回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信息资金,在家乡投资办厂,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抓招商引资,合资联合入股办企业,实现互惠双赢。

对策之三:扶贫攻坚,打碎瓶颈。

取领导干部包户对口帮扶、示范带动等办法,解决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资金、人才、项目、技术等关键问题,领导干部要躬下身子为群众发财致富谋点子、找门子、铺路子。

对策之四: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

同时注重为大学生村官参政议政、致富创业提供平台,改变当前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当陪衬、摆样子可有可无的尴尬处境。

大力推进农村事务“4+2”工作法,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对策之五: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投入。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篇11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原来的城郊村变成了城中村,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城中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改善人居环境,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整合城市资源,已经成为很多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一种模式。

一、城中村改造的出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人口日趋膨胀,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城市迅速向外扩张,扩大城市规模,建设新区。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多是跳过城市边缘区的村庄,在外围建设城市新区,这符合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城市边缘区村庄由于土地价格偏高,而且由于村庄搬迁补偿等问题的存在,很多城市都是选择在村庄以外的地区发展,在新城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城市功能后,原来的城市边缘区就会成为城中村,城中村在景观、功能上都是与城市不协调的区域,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城中村的城中村改造就会被提上日程。

二、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城中村是必然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中村的城中村改造也将是必然的。

1.城中村在景观、功能上都是与城市不协调的区域。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中村村民成为了城市的特殊组成部分,这些城中村村民已经慢慢融入了城市的生活习惯中,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与城市居民有区别的仅仅是身份和居住环境。城中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基本上不能承担城市功能,在景观上与城市面貌极不和谐,突现出强烈的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瘤”,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对城中村进行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发展必然的趋势。

2.经济发展,条件成熟。

进行城中村改造,没有强大资金的支持,只能是纸上谈兵,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财富的积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财富的增加,城中村的改造就会有财富作为后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城中村的改造就会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否则在条件不成熟、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城中村改造,其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半途而废,激发社会矛盾。

3.村民要求进行改造的愿望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的村民在意识、行为上已经成为了城市人,已经具备了城市人所具备的素质,但是在身份上还是村民,在居住环境上与城市居民存在明显差距,这就使得很多村民想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周边基础设施条件,过上真正的城市人的生活,所以这部分人是愿意进行城中村改造的,也是村庄改造的动力。

三、城中村改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中村由于其历史原因的复杂性和区位条件的特殊性,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同时存在。城中村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建筑结构密集、混乱等原因,在拆除新建时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由于其在城市区域内,拆除成本会很高,但同样如果改建好,由于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开发商就会获得很大的利润,村民在拆迁的过程中会获得高额的土地补偿金,这些补偿金可以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或用于村民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社会保障,以改善村民的生活待遇。同时为了改善城市面貌,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当地政府也会大力支持进行城中村改造,会出台各种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村庄进行城中村改造。

进行城中村改造可为村民、为城市带来很多的益处。一是可以改变原来与城市极不和谐的村庄现状,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化水平;二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进行统筹规划,在房屋改造、道路建设、地下管线铺设等方面按照城市建设的需要进行有计划的建设,避免了今天建一点,明天修一点的建设模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三是可以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使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使得他们成为真正的市民;四是在满足村民自己用房的同时,也可以将剩余住房出售,此时政府可以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按照农民经济适用房的销售模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销售,以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紧张的情况;五是通过城中村改造,村集体可以获得部分土地出让资金用于村民的社會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四、城中村改造的实行

1.规划先行的原则

城中村改造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起点、该标准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在规划中,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村民的意愿。

2.加大宣传力度,耐心说服群众。

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进行拆迁,这些人或者是安于现状,对现在的居住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意改变,或者是对拆迁安置补偿办法不满意。所以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宣传到位,向村民说明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从大局出发,对村民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这是一个在城中村改造中最艰苦的工作。有好多的拆迁改造往往会因为一个、两个人的阻止而多年不得实施,对这些人除了进行耐心的说服外,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但不可粗暴拆迁,野蛮拆迁,避免引发社会矛盾。

3.制定周详的拆迁安置方案

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周详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尽最大可能的满足村民的愿望,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拆迁安置补偿法律、法规执行,必要时可以对率先同意拆迁的城中村进行奖励。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必须采取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安置时可采取发放租房补贴或建设临时安置用房的办法进行安置,让村民自己选择。

4.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与市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财政支持,争取减免有些行政收费,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这样在最终销售时,村民可获得最大利益。

5.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协调有关部门在用地、规划、报建、消防、竣工验收、办证等方面实行特事特办原则,提高行政效率。

上一篇:2022年冬季征兵宣传文艺演出主持词下一篇:城西中队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