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展活动方案

2024-09-27

科技成果展活动方案(通用8篇)

科技成果展活动方案 篇1

豫灵镇第九届学校科技创新

成果展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周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引导少年儿童崇尚科学,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评选优秀作品参加灵宝市技创新大赛。

二、领导机构

组长:董赞民副组长:李会文成员:刘芳勤陈竹丽以及各中小学校长

三、活动主题:本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主题是“体验、创新、成长”。

四、目的和内容

(一)目的: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

(二)主要内容:

1.小发明创造展评; 2.小制作展评;

3.少儿科幻画展评;4.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评。

五、展评方式和时间

展评活动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学校为单位展出、评比,时间:2011年9月20日至9月28日。届时中心校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展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阶段:全镇统一展评。时间:2011年月10月10日—28日(展评地点另行通知)。

六、组织实施的具体要求和评奖办法

(一)各中小学要迅速组织落实,做好宣传、发动和培训等工作,并充分利用暑假这一有利时期,发动学生人人动手,广泛参与,层层选拔,择优推荐。所有参评作品要突出创新意识和科技含量,参加镇里展评的作品必须是在学校展评的基础上择优产生的。往届获奖作品不得参加本届评奖。

(二)展评期间各学校要组织师生和家长参观学习,起到观摩、启迪和教育效应。

(三)各学校将本校活动展评图片、第九届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展评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选申报表和第九届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展评活动优秀作品汇总表一并A4纸打印,于9月30日以前上交中心校。

(四)中心校对本届活动四项内容分别设学生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将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选送至灵宝市,参加市第九届学校科技创新成果优秀作品展评。

七、获奖条件

(一)先进集体条件:学校领导对举办第九届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展评活动的重视程度高,宣传力度大,小学(含幼儿园)参与率达90%以上,初中达80%以上,组织师生和家长参观人次多,且获镇级奖作品比较多。

(二)小发明优秀作品的基本标准是:要有“三自”和“三性”,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三)小制作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是:有创意,材料易得、美观实用,做工精细。

(四)少儿科幻画优秀作品条件:想象力丰富、科学性强和绘画水平高。

(五)优秀科技实践活动评选条件:内容要有真实性、示范性、教育性和完整性。

豫灵镇中心校

2011年6月

科技成果展活动方案 篇2

一、课题“研究方案”与“成果报告”文本结构的比较

所谓方案, 是指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就是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的规划, 一般由问题的提出 (或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相关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策略、预计突破的难点、研究步骤 (或流程) 以及研究人员组成、分工等内容组成。

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则是指实践基础上的策略提炼及成效的总结分析, 一般由问题的提出 (或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相关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策略、研究成效以及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等内容组成。

从课题“研究方案”与“成果报告”的文本结构来看, 我们不难发现, 两者有着直接的关联。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对象、内容以及研究策略等, 这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方案”和“报告”中均需要呈现。

当然, 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起点, 其关于核心内容的思考、通过研究需要达成怎样的目标、需要采用怎样的研究方式或研究策略才能有效落实研究活动等问题, 是必须想清楚的关键内容, 也唯有想清楚了研究的问题及实施研究的路径, 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则是围绕课题研究方案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标、路径与策略进行相应的提炼、归纳, 并对研究效果做出客观分析。因此, 课题“成果报告”与“研究方案”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语言表述的“时态”不同。这主要反映在课题研究的“策略”中。研究方案在表述时, “课题研究的策略”因为具有更多的假设性和预设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准备怎么做”, 所以一般采用“将来时”表述。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因为是基于前期研究实践后的归纳提炼。因此, 其采用的语言表述方式一般为“过去时”。

二是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对研究成效的分析应该是具体的, 详尽的, 这也是成果报告所特有的。分析时, 一般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做出思考。

而这两方面的不同点, 也正是基于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来呈现的。

二、基于课题“研究方案”与“成果报告”文本比较的研究实践

有了以上课题“研究方案”和“成果报告”文本结构的比较分析, 我们似乎得出结论:在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中, 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极为重要。

1. 制订清晰完善的课题研究方案, 为保障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方案写好了, 课题研究内容、目标及过程想清楚了, 研究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真正落实。因此, 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时, 研究方案的制订是重要的第一步。那么在实践中, 教师怎样才能制订一份研究内容清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路径又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呢?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实践。

(1) 想清楚研究内容, 制订规范可行的初步方案。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起点, 一般就是教学问题。当把教学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时, 需要通过一定的思辨提炼, 即需要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其核心内容如何表达?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采用哪些方法?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体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课题界定、研究目标和研究策略”等四个板块中。

问题提出, 其实是基于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的研究问题清晰化的过程。撰写时, 抓住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问题存在的状况、成因等角度进行相关的分析后提出研究课题, 这也是研究课题生成的一般过程。

课题界定, 实质是对课题研究核心内容做出深入思考的过程。它是课题方案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般要分两个层次来撰写:一是核心概念界定, 即想清楚研究的问题中, 哪个问题是关键性的, 其核心要素有哪些。二是分析提炼概念内容所具有的特征, 从外延上明晰研究内容的相关要素。也只有想清楚了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才能保证后续研究目标的定位和研究策略的思考更有针对性。

研究目标, 一般是基于研究问题思辨及核心内容的确定提出的, 可分为“策略性目标”“对象性目标”和“主体性目标”三个部分。所谓“策略性目标”, 是指课题研究本身的成果性目标;“对象性目标”则是指期望研究对象发生的变化;“主体性目标”即期望研究者 (也即研究主体) 自身发生的变化。一般来说, 策略性目标和对象性目标是一个课题研究必须考虑的, 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始终需要关注的部分, 也是研究工作调整与改进的主要依据。

研究策略, 则要讲清楚怎样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 包括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路径的思考。它是基于核心内容分析基础上的实践活动设计, 是课题研究行动的依据。

(2) 组织好开题论证活动, 完善研究方案。一线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 研究方案的制定一般由课题负责人完成, 撰写研究方案过程中, 更多体现了课题负责人或执笔人一个人的想法。因此, 组织课题组成员, 或邀请教育科研的专门人员、学科教研员共同参加开题论证活动, 很有必要。这一来使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的课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二来也可以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汲取专家组成员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为研究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3) 开展阶段性研讨交流, 及时反思研究进程, 需要时可适当调整研究内容。从课题研究的规范角度来说,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确定后, 一般需要按照研究方案进行, 不轻易做出改变。特别是研究主题和核心内容, 不能改变。但因为教育科研课题更多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的, 其指向于教育教学问题的改进。因此, 在研究过程中, 如果研究内容或研究方式确实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不相符, 无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开展;或者研究人员确实无法进行实践研究的, 则可以做出调整。调整的过程, 有时可能是扩大研究范围, 有时也可以缩小研究范围, 甚至对研究点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 当然是使研究人员在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的基础上, 能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真正为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基于此, 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研讨活动, 反思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必要时调整研究内容, 是课题研究进程中的重要工作。

2. 依据课题研究方案所设定的研究路径, 切实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从课题成果报告的文本要求来看, 基于“研究方案”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 是后续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的前提, 是课题研究从“方案”到“报告”文本转换的重要过程。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理论思辨活动, 即对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及其特征作深入分析与思考, 这种实践活动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更多表现为对核心概念及其特征的深入分析与思考。如, 一位教师主持的课题“小学生‘长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在研究方案中, 便需要对“长作业”做出界定, 说明怎样的作业才是“长作业”, “长作业”具有怎样的特征和功能。除此之外, 在开展研究实践活动中, 需要始终围绕“长作业”的特征和功能来设计及实施。当然, 课题研究中的思辨活动, 还包括研究实践中的策略归纳与提炼等活动。

二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行动, 表现为围绕课题研究某个点的实践活动。如, 笔者在进行省级重点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提出了“体验型”“经历型”“探索型”数学活动形式, 于是, 在研究实践活动中, 经常围绕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进行研究分析, 发现相应的规律。如, “体验型”活动的研究中, 需要有对数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设计, 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尝试, 从而分析相应的设计策略及操作要点, 最终提炼规律性的材料。

科技成果展活动方案 篇3

近日,淄博高新区组织了由科技局、招商局和部分企业组成的科技代表团,参加了鲁台经贸洽谈会并举办了“台湾科技周”活动,共举办各类活动6次,接触台湾各界人士40余名,达成合作意向和协议11项。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对台了解、加深了双方的友谊,促进了技术交流,推进了一批项目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台期间,代表团充分利用鲁台经贸洽谈会的有利时机,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推介会等,对高新区良好的地理优势、科技创新政策优势、产业发展优势、服务管理优势等进行了推介。赴台企业重点围绕各自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为推进项目合作进程与台商进行了深入洽谈,先后参观考察了台北内湖科学园区、新竹科技园区和新竹生活科技馆,拜访了大仁科技大学、台湾核心智识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冠品华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台湾生产力中心等,并就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洽谈。代表团每到一处都受到台方的热情接待,双方都认真细致地介绍了各自的基本情况和合作优势,体现出了真诚合作的愿望。期间,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就在中医药研究、生物技术等建立"互助、互利、互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进行了深入洽谈;与台湾核心智识股份有限公司就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搭建高新区与台方的科技交流合作平台进行了洽谈;与台湾冠品华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就投资建设“太阳能发电、绿色能源基地”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其就组团参加今年9月“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洽谈有关合作项目达成共识。莱茵科技与台湾生产力中心就在台湾合作建立一所具有国际水平的“两岸工业技术服务中心”, 对“机电一体化和柔性控制实训系统"在台湾地区进行推广进行了深入交流;凱达格兰食品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就在高新区建设有机绿色无土栽培都市化观光农业基地”达成了合作意向,近期台方将前来商谈进一步合作事宜;中惠仪器与台中市商业总会就”石油产品分析仪器"开发推广建立合作关系达成意向;思科电子技术与瀚邦科技股份就“USB应用技术开发”达成了合作意向。在台期间,还组织企业参加了鲁台战略性新型产业合作洽谈会,与台各界人士进行了“一对一”的对接交流,介绍企业产品优势,解答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和了解。通过此次活动,扩大了淄博高新区在台的影响,进一步疏通了与台进行交流合作的渠道,为今后增进对台科技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淄博高新区网站)

科技成果展活动方案 篇4

第一条 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为使学校的科技成果管理科学公正、规范统一,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师生员工的职务技术成果。

第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科技成果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中,以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取得的有新见解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具有先进性及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技术基础、科技管理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第四条 科技处是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申报等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二章 科技成果鉴定

第五条 科技成果鉴定是组织鉴定单位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查、考核和测试,并做出实事求是评价和结论的活动。

第六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范围包括: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和有应用价值的自拟科研项目。凡由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在项目完成后均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

对已通过验收、定型、标准审批,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国防科技成果,可以不再组织鉴定:

(一)验收证书(文件)、定型文件、标准报批书等文件中对技术创新点及技术水平进行了评价,起到了与成果鉴定等同的作用;

(二)验收证书(文件)、定型文件、标准报批书等文件中包括了主要完成单位名单、主要完成人员名单和审查专家名单;

(三)审查专家组中,学校非项目组人员没有超过专家组人员的四分之一,并且未作为审查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

第七条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的条件:

(一)已完成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规定的任务,并达到了所要求的技术性能指标;一份任务书或合同书所含技术内容,一般只能作为一项成果进行鉴定,技术内容相近的多项任务书或合同书完成的成果,可合并为一项成果进行鉴定;

(二)科技成果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排序无异议,权属无争议;

(三)经过推广应用,性能稳定,技术成熟,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四)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齐全,并符合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第八条 成果鉴定应具备的技术资料:

(一)任务书、合同书或经批准立项的开题报告;

(二)技术研究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来源、研制目的、工作进度、技术特点和技术内容、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技术成熟程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推广应用的条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技术研究总结报告中,编写、核对、审核、批准四项应签署齐全;

(三)信息技术研究项目或含信息技术研究内容的项目所开发的软件及使用手册;

(四)测试分析报告和试验报告,包括各种必要的考核、试验、检测的原始数据及分析报告;

(五)用户使用报告,尚未应用的国防预先研究成果应提供应用前景的证明;

(六)涉及环保和生产使用安全等问题的科技成果,应提供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报告或证明;

(七)标准化审查报告,无产品的成果除外;

(八)查新报告;

(九)知识产权(含专利、著作权)状况报告。

提交鉴定的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和他人技术情况必须说明来源,鉴定材料必须打印、装订成册。第九条 申请技术鉴定程序:

(一)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项目,在项目完成后,由项目组长负责组织人员整理资料,撰写技术鉴定资料,并对主要完成人员、协作单位的排序提出方案,取得一致意见。项目组长向所在学院提出“科技成果预鉴定申请书”,并报科技处审批。由学院组织对申请鉴定的成果进行预鉴定。

(二)由学院根据成果的技术内容聘请校内5-7名同行专家组成预鉴定委员会,审查项目是否按任务书或合同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完成、提交鉴定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讨论该研究成果的创新点和推广应用价值,指出存在的不足和修改意见,明确是否同意对该成果进行正式鉴定。

(三)预鉴定后,项目组长根据预鉴定意见,修改鉴定资料。经所在学院同意,科技处核准,由科技处统一办理正式鉴定的申请手续。项目组一般应在鉴定前一个月向科技处提交技术鉴定资料和鉴定申请表。第十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形式:

(一)会议鉴定:是指由同行专家采用会议形式对科技成果做出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才能做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会议鉴定的形式;

(二)函审鉴定:是指由同行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技成果做出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做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函审鉴定的形式;

(三)检测鉴定: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检测机构通过检验、测试性能指标等方式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仅通过检验、测试性能指标即可做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检测鉴定的形式。第十一条 采用会议和函审鉴定时,由组织鉴定单位聘请同行专家7-15人组成鉴定委员会。

第十二条 鉴定委员会由项目组和科技处提出建议名单,报组织鉴定单位审核后由组织鉴定单位聘请。第十三条 参加技术鉴定会的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高级技术职务;

(二)对被鉴定科技成果所属专业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状态;

(三)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体现不同单位、不同学术观点和不同地区代表性。被鉴定成果的完成单位、任务下达单位或委托方的人员不得作为鉴定委员会专家。第十四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完成合同或任务书要求的指标;

(二)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备,并符合规定;

(三)成果的创新点,包括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度;

(四)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应用的条件;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第十五条 对应聘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专家,可发给适当的技术评审费,召开鉴定会所需费用从该项目的研究经费中支出。

第十六条 鉴定证书采用各组织鉴定单位要求的格式,由被鉴定科技成果的项目组负责制作,经科技处审核后上报组织鉴定单位,统一编号并加盖批准印章。

第三章 科技成果登记和资料归档

第十七条 凡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并通过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均需进行成果登记。

第十八条 凡进行成果登记的项目,根据成果类型,由项目组长提供资料、科技处统一组织到对口部门办理成果登记手续。未经登记的成果,不能申报科技奖励。

第十九条 科技成果经鉴定后必须办理技术资料的归档,具体要求按科技处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科技成果奖励

第二十条 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技成果,申报科技奖励的渠道有:

(一)国家级奖励,是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省部级奖励,是指国防科学技术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以及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进步奖;

(三)市级奖励,是指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奖、教育厅科学技术奖、长春市科技进步奖以及其它地市、行业科技奖。

第二十一条 申报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按照国家相应的有关奖项奖励办法执行。

凡申报市级、省部级科技奖励的项目,根据各奖项要求必须鉴定或符合规定要求的验收、定型或其它方式的技术评价,并经过推广应用,取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

申报国防科学技术奖项目,仅限于国防专用项目和军民通用项目,民用项目不得申报国防科学技术奖。第二十二条 申报科技奖励应具备的材料:

(一)申报书;

(二)技术评价证明(鉴定证书、符合报奖要求的验收证书、定型批复及会议纪要等);

(三)技术研究总结报告;

(四)合同书或任务书;

(五)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仅限申报书与技术评价证明不一致时);

(六)使用单位出具的社会、经济效益证明,未应用的国防预研成果应有任务下达部门提供的应用前景证明;

(七)查新报告;

(八)其它证明(专利证书、测试检测报告等);

(九)论文收录及被引用情况说明(仅限理论研究项目)。

第二十三条 各级科技奖励的申报由科技处负责统一组织,学院负责落实和实施。由学院负责对报奖材料进行初审,并填写“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评审表”,与申报书一起报科技处。由科技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奖材料进行终审,通过终审的报奖材料由科技处统一上报有关主管部门。申报科技成果奖励应按规定由项目组交纳评审费。

第二十四条 各类科技奖励的申报书由项目组长按规定填写。必须如实填写成果的主要技术内容。不得用宣传性语言和虚假的推算估算以及无科学根据的评述。

第二十五条 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对该成果起主导作用,并在关键技术、技术诀窍、总体构思以及体现技术水平方面有创造性贡献的人员。

第二十六条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组长单位(或经协商确定的主报单位)会同所有完成单位联合申报,但必须对申报内容、各自贡献、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取得一致意见,并在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上加盖各单位的公章,协商不一致的一律不办理上报。

第二十七条 科技成果奖金的分配按贡献大小拉开档次。对获奖项目,按奖金总额的80%直接发给项目组,其余20%作为学校管理人员的奖励。

第二十八条 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在享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同时,学校给予配套奖励。奖励办法按照《长春理工大学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获得科技成果奖励的主要完成人的事迹,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升、评定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科技保密

第三十条 学校科技成果在办理鉴定和奖励申报过程中,涉及国家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科技成果归属

第三十一条 凡学校科技人员完成的职务技术成果,其成果权归属学校持有,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条件擅自将学校的职务技术成果转让给他人。

第七章 罚则

第三十二条 在科技成果鉴定和申请奖励时,不得弄虚作假和剽窃他人科技成果,一经发现,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要赔偿损失。

教育成果活动方案参考 篇5

为了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拟在XX年12月18日下午进行洛湾中学教育成果分享活动——“说我们的教育故事”的竞赛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1、提高教师对教育案例的分析册能力,让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

2、活跃工作氛围,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

3、改变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

4、强化教育活动的多样性、针对性。

二、活动主题:说“我的教育故事”。

一个故事一份情,老师对学生的`包容、宽容,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对学生的爱心,都蕴涵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我们在“合格的教育设施、合格的师资队伍、合格的教育管理、合格的教育质量”的学校育人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培育“合格人才”,不断增强学生责任感的方法与途径,这个过程中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着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成功与快乐、挫折与困惑,阐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叙述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

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所包含的具有真情实感、典型的教育教学故事(包括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级管理、问题学生转化、服务育人等)。

三、活动参加对象:全校大岗教师

四、活动办法:

1、12月18日下午2:00,全体参加说“我的教育故事”。

2、分两组抽签同时进行,第一组:汪锡英主持,第二组赵琦主持。

3、每位教师说的故事在3至5分钟之间。

4、学校将邀请区督导室的督学、区教培中心的教研员组成评委组,对教师“说我们的教育故事“进行现场评分。对我们的活动进行现场评价。

五、说教育故事的原则:

1、理念新。教育小故事叙述的对象必须是新问题。把握好教育叙事中人物的角色,用新视觉去动察新的理念。

2、情节精。讲故事也是一种技巧和艺术,要在抓住“事件本质”的前提下,绘声绘色得讲述。教育小故事必须有“情节化”描述。

3、感悟深。所讲的故事(事件),要有一定代表性、突发性、可借鉴性,要让听者从中获得一定的理性感悟,或有某种教育灵感。

4、主题明。教育小故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故事的“主题”。

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组织领导: 为扎实搞好我校的展评活动,成立金水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目的通过对课改实施八年来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所取得成果进行集中总结、交流评价和展示,推出一批有效教学的新模式、课程新秀、课改先进单位和个人,打造省市县校相街接、覆盖所有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完善教学成果评审、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创建和评审制度,促进各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长效机制。

三、活动原则

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以校为主,集中展评,研究提升,推进教学。

四、参加展评的作品类型

(一)教育教学成果

1.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教研负责)

(1)课题(题目)(2)研究报告科研论文

(3)教育研究专著(4)学科教学设计和课例

(5)教学经验总结(6)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

(7)调查报告(8)学校课改特色活动

2.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

(1)多媒体教学课件(cd-rom)(2)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3)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4)电视教学节目(5)教育电视栏目

(6)教育电视专题片

3.自制教具类成果

(1)自制教具(2)自制学具

4.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

(1)校本课程规划或方案(2)校本课程教材(含多媒体形式)

(二)优质课展评:由语文组、数学组和英语组各推荐一名成员设计一节优质课的展评。

(三)新课程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成果展评(由学校校委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进行整理并上报)

(四)课改先进集体和个人事迹展评

(1)学科带头人、课改名师和课改新秀事迹展评

(2)科研兴校明星学校事迹展评

(3)课改先进工作者事迹展评(包括优秀校长、优秀教研员)

(4)课改工作先进单位事迹展评

五、参展条件、要求

(一)参展人员及学科

各个学科所有教师全员参与,学科包括义务教育初中段15个学科大类,即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等。推荐学科不限。

(二)参展要求

1.各人推荐的教学成果应是XX年以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符合教学成果评审办法要求的成果。已在XX、XX、XX我县组织的有关评奖中获得省级奖励的,可参加省上的展示,不再参加评奖;如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也可推荐参评。

2.各教研组拟推荐一名参加优质课参评的教师,其教学设计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点,理论上有探索,实践中有创新,并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特色。

3.教学成果展评采取展板、实物和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进行,并与XX教学成果评审工作合并进行。

4.坚决制止网络下载、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违者将向全县通报,并三年内不得参加各类成果申报,不得参与评优晋级。

(三)课改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师德,注重教书育人。

(2)、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行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课堂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课改精神,教学方法先进,课堂教学效益高,教学成绩优秀的一线教师。

(4)、课程改革以来,在县级或县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将;在县级或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课改文章;在县级以上的有关会议上进行过典型经验介绍;在县级或县级以上的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活动中获得过奖励。

五、展评的程序:

第一阶段:动员培训(5月底)。召开教师会,进行校级骨干教师培训。

第二阶段:成果征集(5月底至6月10日)。

1、各教师整理自己八年来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料,填写《金水初中课改成果登记表》交各教研组长进行统计,并将自己的资料按照参展类别分类发送给教研组长集中保存。

2、布置能反映学校新程改革成果的展板(五面),由教导处统一确定版面设计及内容,完成后在学校公开展出。同时布置学校整体课改成果展板一面,推荐县上参展。

科技成果的表观水平与科技评价 篇7

科技成果指在科研中取得的能更新科学知识或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结果。科技成果是科研工作的产品,产品质量的优劣体现为科技成果水平的高低。

2010年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已超美国,居世界第一,但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100名开外,真正的好论文,在中国是凤毛麟角[1]。科技论文出现大面积的质量问题,使我国的科技评价制度饱受诟病[2,3,4,5,6,7]。根本原因,就是科技评价的标准只是代表科技成果表观水平的一系列指标。

“科技成果表观水平”是指与科技成果的核心价值无必然和直接关联的表观指标。科技成果的核心价值在于增加了科技知识,或者创造了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其他诸如:论文数量、刊物影响因子、预期效益、立项级别、出版社档次、评价结论、奖励级别等等,都只是代表科技成果表观水平的指标。现实中这些指标产生的程序把关不严、“被操纵”现象司空见惯,如果再将这些表观指标作为科技评价的唯一标准、还要奖励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所谓成果时,各种问题就会随之出现。

本文就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科技成果表观水平流行于科技评价的原因、弊端及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现行科技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不对等,导致权力寻租和滥用

科技主管部门既制订科技管理政策法规,又评审项目、成果和科技奖励,还掌管科研经费分配。但对立项是否得当、经费分配是否合理,科研任务完成得好不好,科技成果是否有用,得奖成果是否货真价实,是否能促进科技或生产力进步等等,却不需负责。科技界只有权力,没有责任。

责任和权力的不对等极易导致权力寻租和滥用。管理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好恶或亲疏关系来评价科研项目和成果,产生“行政化”和“关系化”偏向;而科研单位或科技人员一方面尽量从事管理者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而抛弃自己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千方百计“包装”那些平庸的成果,因为评价结果攸关个人前途和单位声誉甚至存亡;另一方面四处攻关、行贿拉关系,以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和奖励。

1.2 科技成果评价被操纵,评价结论被挟持

我国《科学技术评价办法》明确规定了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但实际的成果鉴定或项目验收中,由被评价者聘请评审专家、支付评审费用,甚至事先打印好评价结论等有法不依的情况已成为常态[2,3,4,5,6,7]。

由于科技评价太频繁,专家大都有项目,都会被评价,今天你评我,明天我评你,大家互相关照,“当好人”“和稀泥”,敢说真话者越来越少,虚假的评价结果越来越多;“聪明人”将劣质成果甚至他人成果稍加修饰与包装,就堂而皇之地进行鉴定验收,而鉴定结论又可成为下次申请项目或报奖的主要依据;如此循环往复“玩游戏”,自然无往不胜,满目都是“国际领先”的成果了[6]。“红包一发,嘴角一擦,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或完美的评价结论)就此诞生”[2],也许正是一些成果鉴定、验收的生动写照。评审会变异成了“学术交易会”和“人际关系交易会”。

1.3 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科研不为解决科学难题,只为披上华丽外衣

缺乏科学的、客观的、可操作的定量指标,评审专家的专业水平、道德操守、亲疏关系、对主观标准的理解不同、行政干预等等,都会严重影响评价结论。

科研做得好、论文写得好,如果论文没有发表在“好”刊物上,就是白忙乎。更令人担心的是,研究生刚入校就被要求在读期间必须发表多少篇核心期刊论文(不管论文质量如何),否则无法获得学位;他们被迫苦思如何炮制与杜撰论文、如何找杂志发表论文,未来的科技精英们一入门就被带上歪路、就被“逼良为娼”了。

现在是用期刊来评价科技人员的科研成就和能力。无论在科研项目评审、验收鉴定、创新团队绩效评估,还是增选院士,只能看论文数量和所谓的影响因子。形成了论文导向式研究[7],科研的目的只为发表论文或获得评价结论。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但科技界却不敢对科技投入的效率和回报做出承诺,有人认为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于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世人已领教了科技界将经费变成论文的水平和能力,但将经费变成生产力的能力,则一直让人揪心。也许“缺乏创新成果评价的基本度量衡”可能成为毁灭“创新型国家”这个战略目标的“蚁穴”并不是耸人听闻[8]。

1.4 科技成果评价导致大量成果的知识产权流失

大量成果在知识产权未获保护的状况下公诸于众,极易造成知识产权无偿流失。科技评价对发表论文或成果推广应用指标都有一定要求和时间限制,为了项目能及时通过鉴定或验收,科技人员往往会赶在取得研究成果的第一时间发表论文,公诸于世;即使没有发表论文,在项目鉴定或验收时,研究成果也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评委和工作人员面前,变成了公开的秘密。

1.5 对科技评价缺乏监管和责任追究

科技评价时对评审程序、评审规范、评审结论以及评审专家等缺乏信誉管理、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极易导致学术腐败、官学勾结。

1.6 科技成果评价导致的负激励效应

1.6.1 使研究工作中途“夭折”,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科研项目都有“最终成果”作为验收或鉴定指标。但“最终成果”通常只是实验室成果,距商品化的最终科技成果还有很大差距。而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登记、鉴定、奖励等均以项目为单位,成果一经鉴定或验收,研究任务就算完成,奖励、荣誉、职称或职务等该得的利益都可收括囊中,研究工作也可就此止步。实际上,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很多研究工作失去继续研究的动力,就此“夭折”;更有深谙此道者,将项目越做越小,成果却越来越多,收益也越来越大。

因此,这种针对项目进行的成果评价,很难取得可以产生规模效益的最终科技成果,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直接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1.6.2 评价规模庞大,造成科技资源巨大浪费

科技评价涉及各级政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各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直到科技人员。各单位将科技人员升职、加薪、评职称、推荐院士、分住房等各种荣誉和待遇[6]都与科技评价挂钩。人人都高度重视评价,甚至不惜造假、剽窃、行贿。

科技评价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使评价项目日益增多。据统计:2009年立项的R&D项目61152个,每个项目都要验收或鉴定;项目立项评审每年约36.7万项(申报项目数按6倍于立项项目计),加上科技奖励,全国每年至少有42.8万个科研项目需要评价。每个项目评价平均需5个专家,全年有214万人次的专家奔波于各种评审会,这些专家大都是科研骨干。而2009年全国R&D人员总数229万人(全时当量),为了应付评价,评审者和被评者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无疑是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

1.6.3 投机取巧大行其道,严重扼杀创新精神

由于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评价材料中水分越来越多,巨大的估计效益、虚构应用证明、编造实验数据、抄袭或买卖论文、自拟评价结论……,从泛滥于网络的各种代写、代发职称论文、学位论文的服务项目可见一斑。

由于成果的表观指标可以操纵或包装,如果将表观指标作为科技评价的主要标准,却对成果的核心价值这个最难包装的指标缺乏考量,且不论评价结论是否真实客观,只要“外表”华丽就能衍生出巨大利益。必然给人们带来这样的启示:科研工作好,不如论文发得好、不如评价结论好。自然会助长各种急功近利和浮躁,沉重打击致力于长期探索和创新研究者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大大降低科技成果的质量。

真正创新性强的项目,由于难度大、研究周期长、研究结果不确定、不容易出成果,研究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残酷的现实使“十年只磨一剑”甚至“十年磨不了一剑”的人成了“傻瓜”。更多人宁愿选择急功近利的课题,放弃风险大、却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项目,这是造成我国科技成果大量低水平重复的根本原因。

1.6.4 评价结论模糊,科技成果难以甄别和筛选

由于上述种种弊端,科技成果评价既不能从质上准确定性、更不能从量上精确衡量,只能勉强得出含糊其辞的评价结论,满目皆为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就是不知道何处领先、领先或进步了多少、有什么用处。难以辨别真伪,更难以选择和转化。

2 表观水平流行于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原因

2.1 简单方便,貌似公平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创新性、先进性决定了它的深奥,只有同行专家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由于科学技术高深难测,能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内行很少,我国科技评价数量巨大,即使内行专家也不可能一一认真细致地审核;而运用表观指标来评价科技成果,既浅显易懂、简单方便,可对大量项目进行“批处理”,不需高深的专业知识,又有数据支撑、貌似公平合理,不易犯错误,不用负责任。不管内行外行,谁都可以、谁都敢来评审。

2.2 管理者追求任内政绩和显示度,科技人员希望有耕耘就有收获

管理者都希望自己任期内能有所作为,任期满时有漂亮的结论和“会说话”的数据。自然希望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希望建立一些有显示度的评价指标。

艰辛的科研工作需要科技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对枯燥的科研探索有浓厚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当然科技人员都希望自己的耕耘能有所收获;尤其部分带着功利目标从事科研的人,虽然对科研没有兴趣、缺乏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毅力,但对科技成果带来的利益却很感兴趣,更不能容忍没有回报的持久探索,迫切希望找到功成名就的捷径。

科研是长期而艰苦并充满风险的探索过程,重大的科技发明和突破,都经历过千百次失败。那种“春播一担种,秋收万担粮”的好事,在科学研究中可遇不可求[2],更多时候科研是只有耕耘没有收获的。但从上到下太多人都急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缺乏足够耐心、等不到高质量科技成果产生之时。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正迎合了这种急于求成的需要,因表观指标是“可操纵”的,不需要成果真正达到很高水平,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更不需要折磨人的长期等待。

如果不论效果和产生的后遗症,用这种浅显易懂、有理有据的指标就可以评价晦涩难懂的科技成果,应该是每个人的心愿,自然容易博得管理者的青睐。自应用这些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以来,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涨势汹汹,“硕果”累累,管理者有了会“说话”的数据、工作有了可显示的成就;科技人员也因此轻松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和荣誉。大家都各得其所,这些表观指标的作用也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3 运用表观水平进行科技评价的弊端

3.1 将真正有苗头的科学研究“扼杀”在摇篮中

由于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科学发现及重大突破常以不可预测的方法解决问题[2]。如果评价科技成果只用表观指标而不用成果的核心价值,在管理部门的紧迫催促下,为达到这些表观指标,研究者只得将刚出现苗头的研究结果匆忙发表论文,无异于揠苗助长;将自己的创新思想提前曝光,会引来更多的潜在竞争者。

3.2 导致投机取巧、学术不端、权力寻租及官学勾结

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只要操作“巧妙”,就能将低水平成果摇身变成“高水平成果”。对那些披着科学外衣、对科学却并不真正感兴趣的人,必然导致不潜心科学研究、却专注于研究操纵表观指标的手段,不探索真理、却热衷于寻求登上科技高峰的“捷径”;也催生了以学术权力谋私、官学勾结等腐败行为。

3.3 诚实者吃亏,投机者得利

善于投机取巧、拉关系者,通过操纵这些表观指标可快速取得大量成果,获得由此派生的各种利益和荣誉;而勇于创新、潜心研究、却不善于操纵和拉关系的诚实者,很可能十年难磨一剑,即使有了成果也不一定被赏识。长此以往,诚实者只会越来越少。

3.4 假冒伪劣科技成果猖獗,科技资源浪费巨大

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易于被操纵,使得科技成果水平“虚高”,难见精品,尽是半成品、次品、甚至赝品,假冒伪劣成果横行于世,造成各种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鉴定结论成为自欺欺人的伪装,并不存在的“核心技术”被鉴定为科技成果[9],将成为科学史上的大笑话,我们决不能因这些表观数据而沾沾自喜。

3.5 科技成果质量大面积滑坡

如果仅仅通过操纵成果的这些表观指标就可以轻易获得成功,对那些有创新精神、潜心研究的科技人员将会产生很坏的示范效应和沉重的心理打击,严重扼杀创新思想和科学精神,必然导致科技成果质量大面积、大幅度下降,阻碍科技进步。

4 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对策

4.1 坚持用核心指标来评价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核心指标在科技评价中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既没有创造新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创造任何效益的“成果”,即使它外表光鲜亮丽,出自名门名家、发表在高级刊物或有“国际领先”的鉴定结论,也不能成其为科技成果。

当然,用核心指标考量科技成果,绝不像表观指标那么简便易行。首先,被评价者要明确指出成果的核心价值所在,接受科技界的评价和广泛监督;第二,制订各类成果的质量级别或技术水平标准;第三,严格规定可以进入评价程序的成果质量标准,管理者和被评价者都可据此判断成果是否需要评价,可大大减少成果评价的数量、大大降低总的评价成本;专家才可能认真对待、审查、关注成果的核心价值。第四,严格审查评审专家的资质和信誉,选用学术造诣高深、学术道德良好的专家。经过时间、实践以及同行专家的检验和监督,成果优劣自有评说。真正的科学家应该不会惧怕这种评价、质疑和监督[10]。

4.2 取消一般科研项目的事后评价,加强对科研项目的事前和事中评估

优秀的科技成果是踏踏实实研究出来的,绝对不是被包装或评价出来的。

科技成果评价属于事后评价,如果此时发现科研工作有问题,所造成的各种损失都已难挽回。因此,除了已产生重大学术影响或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效益的项目外,一般项目都应取消事后评价,加强事前和事中评估及监督,将科研中的重大问题防范于未然。

“事前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合适的项目和项目承担者,确保课题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加强对“事前评估”的评价和监督,可防范和控制项目决策的风险。

“事中评估”通过检查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项目进展状况、与预期结果的比较,发现问题可及时调整;并能对研究者的信誉、研究能力和成绩及时做出评价,考核“在研项目”的产出效率和质量,引导或督促研究者对研究计划或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是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重要措施。

4.3 建立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标准

只有建立衡量各类科技成果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客观定量标准,才能减少科技评价的随意性和可操作性,减少行政或人为的影响,才能准确判断成果达到了什么水平和质量,才能精确度量科技投入与产出,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巨建国等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11,12]。

4.4 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应以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为主线

高效的科技管理制度能引导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地注重和思考科学问题的真正意义,并不畏艰难险阻、探求真理、勇攀高峰、解决真正重要的科学问题;而不是吃喝奔跑争经费、包装拼凑搞鉴定、抄袭杜撰发论文…。落后的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桎梏,制度改革刻不容缓[7,12,13]。上至政府的科技政策法规、科技计划、管理标准、行为规范,下至科研机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科技评价、奖励、职称制度,科技人员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都要配套改革、协调一致,才能收到成效。制度改革应以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为主线,从上到下的各种制度都应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创新。

科技评价可以监督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高低、职责履行好坏;可鉴别科研机构、团队或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高低、创新能力大小和科技成果优劣。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发现优劣差距,有差距就会产生“势能”(即“位能”),在一定条件下势能可以转化成“动能”(即科研的动力)。有怎样的科学评价,就有怎样的科学研究[7],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科技评价只能得到是非难辨、颠倒黑白的“科技成果”。

评价不是目的,只是鉴别的手段,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正确鉴别,才能奖罚得当,才能正确引导,才能让领导者所希望的行为和结果与所奖励的行为及结果不发生错位。科技激励政策就是将这种“势能”转变成科技创新的“动能”和动力的外在条件,只要坚持奖励创新和科研诚信行为,严惩投机造假和剽窃行为,使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家体会到他们的选择没有错,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都值得;使那些投机钻营、造假剽窃的人身败名裂,没有出路,就能够迎来科学技术的又一个春天。

发展科技市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篇8

首先,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从法律上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鼓励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技术交易提供交易场所、信息平台以及信息检索、加工与分析、评估、经纪等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应当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得提供虚假的信息和证明,对其在服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根据该条规定,科技中介服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为技术及其知识产权的交易提供交易场所或信息平台的行为,如有形的技术市场:二是为促进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而对技术及知识产权进行分析或评估的行为;三是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买卖双方提供代理服务等的经纪行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能同时提供上述三种服务,也可能只提供上述一种或两种服务。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18条规定:“在技术交易中从事代理或者居间等有偿服务的中介机构,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领取营业执照:在该机构中从事经纪业务的人员,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资格证书。”原国家科委于1997年印发了《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该办法对技术经纪人资格的取得作出了明确规定,“从事技术经纪业务的经纪人事务所、经纪人公司、个体技术经纪人员及兼营技术经纪的其他经纪组织,其技术经纪资格的认定和具有技术经纪资格的从业人员数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但经过多年的实践,技术经纪人资格管理制度的运行并不理想,阻碍了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进行科技经纪服务,加之考虑到目前我国各种从业资格过多过滥的问题,科技部于2011年宣布《技术经纪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失效。本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改则删除了原第18条,从法律上彻底废止了技术经纪业务资格证书制度。

其次,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强调了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研究开发服务。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研究开发、市场分析、小试中试、工业性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等多个环节和步骤。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小试中试和工业性生产试验是关键环节,也是非常容易失败的环节,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因此,很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就折戟在这个环节。考虑到中间性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在产业内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如果由服务机构提供标准的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有效降低单个市场主体的中间试验成本和工业性试验成本,因此,国家有必要在此环节给予一定支持。所以,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支持根据产业和区域发展需要建设公共研究开发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集成、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科技成果系统化和工程化开发、技术推广与示范等服务。”

为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我国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与高效利用,改变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多头管理、分散投入的状况,减少科技资源低水平重复和浪费,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封闭、信息滞留和数据垄断的格局,2006年科技部成立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中有关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六大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参与在建平台建设项目的综合配置、中期评估与考核监督等工作:参与对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运行服务情况开展的评估和监督工作,承担相关的考评、开放共享补贴费测算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平台建设取得很大的进展,初步建成了以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六大领域为基本框架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体系;同时,各地方结合本地科技经济发展的具体需求和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科技平台。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科技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科技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系统优化,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虽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所管理或联系的各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并非仅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而建设的,但是市场主体如果需要进行小试、中试或工业性试验等服务,仍然应该积极寻求相关领域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帮助,因为这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不仅有义务提供相关服务,同时由于国家的资助和规模效应,这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的价格通常要远低于市场主体亲自进行小试中试或工业性试验的成本。同时,科技部或地方政府的各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亦在加强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力度。例如: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2015年4月专门推出了“科技券”制度。“科技券”的功能是由政府免费向中小微企业或创业团队发放专门用于购买科研机构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每个企业和团队可获得的额度上限为10万元。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共有488家企业和创业团队,申领了2400万元科创新技券使用额度。在已经申请科技券的企业中,信息技术企业占比达35%,企业人数不超过20人的小微型企业占57%,科技券的补贴功能对小微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通过仪器共享服务和用户补贴,大量的中小企业可以节省动辄几百万元的仪器采购、保养费用,显著降低研发成本。为盘活资源存量,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奖励评估,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效率。截至2015年5月底,上海已有502家仪器管理单位完成了8161(台/套),总价值105.21亿元的仪器信息报送。其中,409家管理单位价值74 28亿元的仪器加盟研发平台,提供共享服务。

再次,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国家应支持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机构的发展。科技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很多科技成果转化就与科技企业的成立相伴,所以,孵化科技企业的成立和发展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市场形式。相应地,国家支持和帮助科技企业孵化服务的发展,提升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机构孵化科技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特别增加了一条作为第三十二条,该条规定:“国家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发展,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孵化场地、创业辅导、研究开发与管理咨询等服务。”

我国历来重视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的发展。2010年,科技部印发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80号)。根据该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科技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咨询,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财务、投融资、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推广和加速成长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该办法将科技企业孵化器分为国家级孵化器、地方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三类。国家级孵化器是指由科技部负责、并由各省级科技部门依据该办法所确定的标准具体认定的大型孵化器:地方孵化器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孵化器管理办法所确定的标准认定的孵化器:专业孵化器是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的围绕特定技术领域或特殊人群,在孵化对象、服务内容、运行模式和技术平台上实现专业化服务的孵化器。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期中语文下一篇:理县 村集体林地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