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科技成果

2024-09-27

消防科技成果(通用10篇)

消防科技成果 篇1

胡锦涛总书记“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的重要批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新时期消防工作和消防队伍建设提出了总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消防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推进消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全力推动消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感和满意度,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消防科技工作要为消防现实斗争服务

2009年,全国火灾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12月,共发生火灾12.7万起,死亡1 076人,受伤580人,直接财产损失13.2亿元(不含央视新址园区火灾损失),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5%、22.3%、15.7%和23.4%。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各类事故易发的特殊时期,传统与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消防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的新职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提出要建立以公安消防队伍等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给公安消防部队提出了新任务;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生,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公安消防部队维护火灾形势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对消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期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消防科技工作的发展,必须立足为消防现实斗争服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消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1.1 要围绕消防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不断提高社会防控火灾能力

社会防控火灾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需要依靠消防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的新成果,为社会提供火灾防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施。加强对城市防控重特大火灾及其他特殊灾害事故的能力进行整体规划和研究,完善重大火灾隐患分级管理机制和重大火灾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加强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技术、消防远程监控技术及消防力量优化布局的研究与应用,为量化评定火灾风险等级、科学规划消防力量、合理配置消防资源提供依据,降低城市区域和重要场所的火灾风险。

1.2 要围绕公安消防部队的新任务,不断提高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灭火救援力量和能力建设,深化打造“消防铁军”,实现科学高效地扑救各种重特大火灾、处置各种大型灾害事故,需要依靠消防科技在灭火救援装备、训练设施、实战技术等方面提供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科研计划项目,在灭火救援装备和应用技术、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技术、消防通信装备技术、现场处置与训练技术等灭火救援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加强科技练兵,强化扑救高层和地下建筑、石油化工等现代火灾的技术战术研究,强化有毒、高温、浓烟、缺氧等复杂环境下救人、避险、灭火的技能训练,切实提高灭火和应急救援处置水平。

1.3 要围绕消防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提高消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消防监管职能由“行政管理”到“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变,提高消防工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依靠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提供有效的支撑。围绕新时期消防工作的改革与发

展,加强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公共消防管理制度、消防监督管理行为规范等软科学研究,取得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为消防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1.4 要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提高“三项建设”水平

深入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深化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手段提供技术支持。消防信息化建设自身就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科技在消防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在提升工作效能、提高消防队伍战斗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坚持“信息主导警务”,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逐步搭建网上执法平台,实现执法办案和行政审批的网上受理、网上立案,网上审批、网上监督,做到以信息化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切实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2 消防科技工作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近年来,部属消防研究所和公安消防部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消防科技新成果。2001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达79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8项。但是,消防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尤其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性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新时期我国消防科技工作的发展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成果转化,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推动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取得新突破。

2.1 要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打牢创新基础

体制和制度创新是创新之本,是消防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一支以各级公安消防部队、部属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消防科研机构为主体,大型消防企业、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补充的消防科技力量体系。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科技发展的新机制,动员、引导、吸纳全社会的消防科技资源投入消防科学技术工作。依托部属消防研究所,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消防企业的作用,促进消防科技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充分发挥整体效能优势,尽快构建以需求为导向、市场为载体、应用为核心,“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消防科技创新体系。

2.2 要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攻克关键技术

创新能力是自主创新的核心,是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消防科研单位和公安消防部队要树立占领技术制高点的意识,主动跟踪和收集国际消防科技最新动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凝炼消防现实斗争中的科技问题,突出消防科技发展重点。加强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努力攻克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中亟待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鼓励公安消防部队一线官兵结合实战在灭火救援、个人防护装备应用等领域发明创新。拓宽思路,正确处理把握创新与合作,创新与引进,创新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广泛开展国际和地区消防科技合作,重视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2.3 要加大成果转化,努力提升综合效能

科研成果不进行开发应用和推广转化,就不能形成生产力和战斗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科技自主创新的落脚点。建立以消防现实斗争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立项机制,加强消防科研单位与消防实战部门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加快消防科技成果向实战应用的转化,尽快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部属消防研究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消防企业为主体的消防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公安消防部队要加大对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部队战斗力。大力推进消防成果产业化,将消防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消防产业中去,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4 要落实政策资金,努力提供良好保障

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加强政策引导,积极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完善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制度,在消防科技工作中鼓励“冒险”,分散风险,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消防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新形势下消防科研工作的需要,保障公益性消防研究的顺利开展。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和沟通,拓宽申请国家支持的科技立项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将消防研究经费纳入预算,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消防部队在消防科研方面的作用。引导社会和特殊行业部门加大消防科技投入,重点解决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消防重大科技问题。

3 消防科技工作要充分发挥骨干人才作用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是消防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和部属消防研究所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目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共有专业技术干部1.2万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

600余人,中级技术职务3 600余人;部属四个消防研究所共有研究员38名、副研究员149名,并建立了2个博士后工作站,新招收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充实到科研一线,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消防科研人才队伍。但是从总体看,科技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消防现实斗争的新需求。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消防科技人才战略,通过完善“四项机制”,大力加强消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1 要完善岗位管理机制,切实优化人才结构

对消防科技人员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是深化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消防监督、灭火救援岗位资格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评任制度,推动实行专业技术领导岗位任职资格制度,优先选拔科技素质较高的基层消防复合型人才到领导岗位。以公安消防部队的消防监督、科技管理、火因调查、灭火救援、装备管理等岗位为重点,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在执法执勤力量中的比例,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结合部属消防研究所正在开展的岗位设置工作,实现“定岗定责定效益”,实行学术带头人制度,加强科技骨干队伍建设。

3.2 要完善引进培养机制,切实提高人才素质

多途径引进人才,全方位培养人才,是实现消防科技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有“高等院校接收、部队院校培养和专门人才选拔”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基础上,鼓励部属消防研究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培养高水平研究性人才,鼓励公安消防部队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建立消防专业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工程之间相互联络的机制,以消防专业实验室参与解决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消防技术难题为途径,造就消防科技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消防科技人才。完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机制,通过选送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习深造、合作研究等方式,使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3.3 要完善调配流动机制,切实盘活人才资源

加强人才调配和交流学习,是有效盘活人才资源,提高人才素质,解决消防科研、教学与实战脱节的重要手段。建立公安消防部队、部属消防研究所的科技人才统一调配制度,充分保障消防科研重点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建立双向代职制度,有计划地安排部属消防研究所科研人员到公安消防部队一线学习锻炼,安排部队专业技术干部到部属消防研究所开展实战性科技项目研究。推行聘用制的方法充实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实现消防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3.4 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切实激发工作热情

根据公安消防部队和部属消防研究所不同岗位和各类专业人员的不同特点,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实现绩效管理,激发科技干部工作热情,充分发挥科技干部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方法。建立部属消防研究所科研岗位内部竞聘制度,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借鉴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经验,推进建立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设立消防专业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优先为消防专业技术骨干解决职级待遇,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消防安全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信在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指引下,通过公安消防部队全体官兵和广大消防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消防科技工作一定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一定能够为促进消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消防科技成果 篇2

摘要:就中国消防产品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从建立完善新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作 者:高波 张金敏 刘福存 GAO Bo ZHANG Jin-min LIU Fu-cun 作者单位:高波,GAO Bo(莱芜市消防支队,山东,莱芜,271100)

张金敏,ZHANG Jin-min(泰安市消防支队,山东,泰安,271000)

刘福存,LIU Fu-cun(泰安市商业局,山东,泰安,271000)

消防科技成果 篇3

【关键词】消防;科技;监督

消防监督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传统的消防监督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引入我国的消防领域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经过国内近些年的消化和积累,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目前的情况看,科技应用网络已经拓展至广大基层一线,计算机的应用也使得一大批消防科技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如:消防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指纹消防防火巡检系统、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等等,这些科技应用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消防部门通过对这些科技装备的灵活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消防工作的效率和业务管理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消防监督引入科技应用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广泛应用到各地建筑领域,因此,火灾事故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于消防工作来说,除了灭火救援任务量的加大外,消防难度也随之上升。所以,加强消防工作的日常监督就成为更加重要的防线,传统的消防监督侧重于人防的应用,但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引入科技应用,强化消防工作势在必行,尤其是各种先进设备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消防监督能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防+技防,共筑防火墙”。此外,反思当前的消防监督工作,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利益化倾向明显。在我国,消防产品实行的是行业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和很多的生产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存在着利益关系,更有甚者,亲自参与管理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这种自己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怪圈严重阻碍了消防工作的开展。另一个是大包大揽倾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各类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对自身火灾隐患加强整改,要强化日常工作中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防火设施设备进行安全防火巡查。而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被检查对象因为利益驱使或者种种原因不想认真对待消防工作,一方面是这些工作往往被视为消防监督人员工作量大小,政绩多少的表现,由此导致消防监督机构的大包大揽,直接后果就是各类消防主体的消防意识淡薄,安全隐患增加。在上级消防机构抽查时,下级消防监督人员敷衍塞责、解释开脱,在客观公正方面存在问题。

二、部分科技应用分析

1、消防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消防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消防信息特点和消防业务要求而建立的,能够根据消防信息的流向,而进行采集、传递、挖掘、加工、存储、维护与使用的一体化专门系统。它通过对消防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与信息流一体化运作,使各业务应用系统互通与共享,形成横向关联、纵向贯通的数字消防体系。消防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以人、装备、事故、时间、地点等要素为信息关键点,通过对高度共享的消防信息综合监控与分析,实现系统从管理型向智能型发展,实现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大型综合数据库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挖掘优势,摆脱过去单一管理功能的限制,自动生成面向分析和决策需要的信息。

消防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的目标是以增强对数据的利用、加强对管理活动的监控、提升整体战斗力及实战部门的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为目的,通过安全、稳定、高性能、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的消防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统一通过它进行信息交换,达到整个消防信息资源共享的效果,奠定信息综合应用基础。同时,通过深化火灾预防综合分析、战斗力评估综合分析、办公信息综合分析、消防事件综合事件分析等功能,为消防各级领导决策和相关核心业务部门、支队、基层大队提供消防综合信息查询、分析。

2、指纹消防防火巡检系统

资料显示,火灾事故的发生,60%以上的原因都是因为巡视人员日常检查不到位引起的,一方面是负有主体责任的各类单位日常巡检缺位,另一方面是消防执法警力不足等客观原因,或者是责任意识不强等主观责任。而指纹消防防火巡检系统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先进性在于指纹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识别工具之一,与其同期面世的还有面部识别系统,但由于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巡检地方在户外,以及受光线约束导致的识别模糊等问题,指纹识别在某种程度上更由于面部识别。指纹消防防火巡检系统应用在消防监督工作中,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任务分解到人,真正实现了谁检查谁负责,极大地提高了消防机构和防火单位的巡查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有效解决了过去责任界定模糊,难以倒查追责的弊病。同时,监管单位也可以在第一时间真实有效地获取监督情况的第一受资料,比如当前监督工作进展,具体到哪个防火单位的监督环节走到哪一步,是哪个工作人员检查的这家单位、监督频次是否符合消防日常监督要求等等。改变了过去书面材料或者会议汇报存在的弄虚作假等问题。

3、无线视频传输系统

在火灾事故中,对火场和周边情况真实有效地了解是灭火的关键所在,过去传统的消防侦查只是据侦查员的描述进行火情判断,很难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而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应用后,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在指挥中心、指挥官、消防员之间架起了一个多方互通的实时指挥平台,指挥官通过对现场情况的判定,调度应急指挥车和消防战士有效开展侦查和灭火,实现科学判断和精准指挥。同样,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也可以将消防监督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传回总部,在第一时间决策调度,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而言之,消防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度的责任感和先进的科技应用。当前,火灾事故发生进入更加复杂的阶段,科技强警是消防监督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加强消防力量,提高战斗力,各级消防指战员必须要重视科技应用产生的重大作用,在日常消防监督中有效地应用各类消防装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消防监督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景绒,雷宁,张烨.抽查式消防监督检查量化模型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03).

[2]梁志平.浅谈长江危险货物运输船舶消防监督检查[J].水上消防,2010(02).

[3]尹传山,韩子忠.消防监督检查制度改革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08).

[4]王宪伟.高层建筑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0).

[5]张宁.关于建立新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

[6]杨争光.关于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

[7]卢彦新.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检查主要内容浅析[J].科技视界,2012(29).

[8]宁雷.关于消防监督检查问题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9).

[9]王翰华.消防监督检查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

消防科技成果 篇4

近年来,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公安部制定了《全国公安机关“十二五”科技强警工作规划》等, 这些为消防科技发展及部队建设提出了要求, 指明了方向。

消防科技期刊作为消防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及消防科技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如何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公安部科技强警战略, 加快推进消防科技人才培养和部队建设以及促进消防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值得研究和思考。

1 消防科技期刊发展及服务于消防现实的现状

1.1 消防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作为承载科技成果的科技期刊也发展迅速。根据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 我国各学科的自然科学、技术类等科技期刊总数已达4 953种, 覆盖理工农医和环境保护、科技管理等各个领域,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科学技术及科技期刊的繁荣与发展。但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还不能满足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与其他行业相比, 我国消防领域的科技期刊数量还很少, 主要包括:《消防科学与技术》、《火灾科学》、《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以及《武警学院学报》。其中,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我国创刊最早、最具影响力的消防安全工程领域学术性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杂志创刊于1982年,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消防科学与技术》始终将科学性、技术性、创新性作为期刊的发展方向, 把繁荣消防学术研究、促进消防学科建设、推广消防科技成果、培养消防技术人才作为办刊目标。创刊以来, 《消防科学与技术》紧密围绕消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跟踪消防安全工程研究的前沿课题, 结合当前国内外消防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重点报道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 主要栏目包括:消防理论研究、建筑防火设计、建筑物性能化设计、灭火系统设计、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设备研究、消防管理研究、灭火指挥与救援、火灾调查与分析等, 涵盖消防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消防科学与技术》目前是我国安全科学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 (工程技术) 、《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和《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英文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国内外著名期刊检索数据库收录。创刊30多年来, 《消防科学与技术》杂志报道了一大批消防科研成果, 培养了众多的优秀消防科技人才, 已成为我国消防安全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主流媒体, 其影响力在日益增强。

1.2 消防科技期刊服务于消防现实的现状

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发表学术成果、记录科学发展历程、传承科学文明的载体, 是展示科技进步、反映时代精神、积累学术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而消防科技期刊服务于消防现实的内容主要是:传播消防科技信息, 加强消防学术导向作用;普及消防科学知识, 提高人们尤其是消防科技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消防科技创新, 促进消防学科建设, 加快推进消防科技人才培养和部队建设。其服务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 发表消防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而科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知识的记载、传播、交流和再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 科技期刊在我国科技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和突出。以《消防科学与技术》杂志为例, 现为月刊的《消防科学与技术》杂志每年出版12期杂志和2期增刊, 每年共可发表消防科技论文近800篇, 作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消防部队、消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消防设计院、消防工程公司及消防企业等。《消防科学与技术》紧密围绕消防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在结合科技强警、促进消防部队建设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对于我国消防安全工程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 从整体上看, 我国消防科技论文的水平还不是很高, 有的论文还只停留在工作经验的总结上, 其理论性、技术性和创新性不足, 有待进一步提高。消防科技期刊在引导和提高广大消防科技工作者科技论文撰写能力上, 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普及消防科学知识。传播消防科学知识是消防科技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 消防科技期刊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在消防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消防科学与技术》围绕消防科学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 利用自身的栏目资源优势开展了针对不同消防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 利用自身的品牌资源优势发布了众多的消防新技术信息、新产品信息及发展动态等。然而, 不同消防热点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消防科学知识普及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3) 促进消防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和科技期刊发展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学科建设推动期刊质量的提高, 促其办出特色;同时, 科技期刊通过自身主动的、有目的的服务, 又促进了学科建设。多年来, 作为消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在促进消防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刊载了大量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消防学术论文, 这是科技期刊服务于学科建设的最终体现。高质量的论文不仅提高了消防科技期刊的社会地位, 也拓宽了消防科技工作者的视野, 引导和促进其产生高水平的成果, 写出更高质量的论文, 从而推动消防科技期刊发展走上新的台阶。二是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消防科技人才, 众多的消防科技工作者甚至是伴随着《消防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成长的, 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受益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杂志。三是吸引了国内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相关的消防研究, 这对于提高我国消防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 促进我国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建设, 推动消防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强化消防科技期刊服务能力的建议

(1) 加强消防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优秀的编辑队伍是创办一流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 只有不断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自身建设, 才能够切实保证和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强化期刊编辑的政治思想素质。科技期刊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 公布新的科技成就, 传播科技信息, 交流学术思想, 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二是提高期刊编辑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 加强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编辑业务规范化学习培训, 及时跟踪消防科技发展动态, 补充消防专业新知识、新技术, 这是保证消防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的必要前提。

(2) 加强与广大消防科技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 进一步做好消防科技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工作。期刊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持续支持。因此, 加强与广大消防科技工作者的联系, 做好消防科技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工作, 对于消防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加强与广大消防科技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 有利于发现和稳定一批高水平的作者;做好作者工作, 有利于期刊编辑把握消防科学研究新动态, 发现消防业务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帮助作者正确把握论文创作的切入点和契合度;做好读者工作, 则有利于期刊编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转变工作思路, 改进工作方法。

(3) 拓展服务渠道。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国数字出版及期刊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消防科技期刊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在保持传统出版优势的前提下, 强化期刊网站建设、完善网站结构、丰富网站内容、提高网站活力;与此同时, 逐步推进消防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拓展为消防现实服务的渠道和方法。

3 结束语

消防科技期刊作为消防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务消防一线、促进学科繁荣和科技进步、推动消防科技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消防工作的不断发展, 消防科技期刊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以更好地服务于消防现实, 为我国的消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铁强, 邢玉军.消防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4) :488-490.

[2]邢玉军, 王铁强, 梁兵, 等.我国安全类科技期刊网络化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12) :1359-1361.

[3]王铁强.消防科技期刊发展促进科技强警战略实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 27 (11) :837-839.

消防科技成果 篇5

及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责任单位:

队长:

支部书记:

打钻一班:

打钻二班:

瓦检一班:

瓦检二班:

瓦检三班:

抽 放 班:

通 风 班:

电 工 班:

大班:

综 合 班:

降 尘 班:

火区观测班:

时间:2014年元月2日

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各项措施,深化“平安通防队”,为大头煤矿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坚决学习贯彻国家关于煤炭安全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我矿各项工作会议中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通防队的岗位职责,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为重心,以丁小军队长和高庄喜书记为领导核心,抓本队的每一个班子、严管理、促效率,立足自身岗位,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团结全队职工。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加快本队的各项生产步伐,不断超越自我,现签订以下责任书:

一、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管理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活动正常。通防队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对综治工作领导,有坚强的治安,做到人员、工作、报酬三落实。工作规范,制度健全,内容上墙,积极完成领导布置及交办各项工作。

2、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平安煤矿”活动,做到各项制度落实。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制度,加强综治工作的宣传教育。矿区内无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重大火灾、重大工伤事故及非正常性死亡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增强全体公民的综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全年法制宣传不少于6次。

3、发挥各项组织,促进财物保障。各班组按要求配齐配强综治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综治和谐建设,解决好综治工作经费短缺问题,治安防控经费、流动人口管理费落实到位,确保工作需要。

4、及时调处工人纠纷。调解工作及时、公正、公平、合理;民间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5%,做到年终无积案,无民事纠纷转为刑事案件及引发群体性事端,实行“一案一档一奖励”制度。

5、社会秩序良好。治安灾害事故明显减少,不发生一次造成5人以上死亡的交通、火灾和生产事故,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得到净化,重点工程及周边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6、积极开展无邪教社区6;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底子清楚,档案齐全,记录完整,活动开展正常。

二、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有一名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和信访调解员。

2.及时处理各类信访案件,按时反馈信访信息,信访案件的调处率在100%。

3.加强信访问题排查调处工作。为确保信访问题的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要坚持定期排摸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的办法,特别是敏感时期,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假日对有可能进京赴省到市上访和来区集体上访的不安定因素,要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调查摸底,切实把情况搞清。

4.加强信访信息的预报工作。各村居要认真做好信访排查工作,对可能进京上访和赴省到市和来区集体上访的信息,要在上访前24小时内书面报送矿工会。

三、禁毒工作责任目标管理

1、建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禁毒工作有序开展,加强禁毒工作力度,各班组必须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为主的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保证禁毒工作经常性开展,做到工作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落实、制度健全。

2、宣传形式多样,做到人人皆知。各班组要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宣传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经常性开展禁毒宣传。

3、认真排摸,建立档案。准确掌握五大基数:种、吸、贩毒人员底数、新增数、处理数、戒毒巩固数、复吸数,凡在群众涉毒现象须建立档案。凡发现一起毒例,必须及时上报矿工会。协助配合公安机关对涉毒人员的尿检工作。

创意科技,让消防变得不一般 篇6

为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创意工作者加入进来,他们脑洞大开、发挥想象设计出的高科技消防创意产品,正悄悄地改变着这个高危的行业……

家庭必备防火神器——紧急呼吸保护系统

国外一公司研制出一款三合一多功能的家庭防火神器,不但能监测火灾,还可以当作逃生装置使用。这款新式装置体积并不大,和我们使用的大号保温水杯相似,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自上而下分别是LED照明灯、烟雾监测装置以及逃生面罩。

一旦监测到烟雾浓度超标,烟雾传感器就会立刻发出报警声音提醒用户。同时,LED照明灯还会自动打开。LED照明装置由3个LED灯组成,可以在发生火灾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为人们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以便逃生。

在逃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浓烟,对被困的人来说也是最致命的。自带的逃生面罩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呼吸过滤器,带有3个HEPA滤网,可以过滤掉烟尘、颗粒。同时,还可以将一氧化碳中和,并且至少可以保证使用者5分钟的顺畅呼吸。

高层逃生最后一根救命“稻草”——Xitus概念消防车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里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给消防救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Xitus消防梯就是一款专为消防救援而设计的概念产品。

平时,它可以像消防水管一样“卷曲”起来,储存在消防箱内。一旦发生火灾,它便可以展开,安装在窗台上。它自带一个安全背带和一根安全绳,被困人员可以穿上安全背带,抓住安全绳降落到安全区域。在发生火灾时使用这个消防梯,可以减少更多的人员伤亡。

拽住公主的“长发”从天而降——高楼绳降逃生装置

韩国三星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年轻设计师从迪士尼电影《长发公主》中得到了创意灵感,设计了一款仿照公主“长发”的高楼绳降逃生装置。

这款装置的外形就像是一只手套,里面有钢绳和缓降装置。平时,它可以被固定在消火栓之类的地方。一旦需要,只要将手伸进“手套”中,握住把手,它便会立即开启“自动抓取”模式,把受困者的手腕自动锁紧在手套内,而且不会出现抓不紧而“脱手”的现象。这样,受困者在危急时刻就可以打开窗户,将手伸进逃生手套内,然后再从窗口爬出来。逃生手套就会紧紧抓住受困者,沿着缓降钢索下降到安全地带。

灭火界的高科技——安全灭火球

这款灭火神器——安全灭火球看上去比柚子还小一圈,不过在火灾面前的威力却很巨大。

安全灭火球其实就是一个装满了干粉的球,当发生火灾时,只要将它往火里一扔,内部的高压超细纳米干粉就会热膨胀。炸开之后,就能让火与空气绝缘而熄灭!同时,安全灭火球在热膨胀时,会产生101分贝的巨响来充当报警声,用来告知周围的人:“发生火灾,注意安全”。安全灭火球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热膨胀灭火时,就算用手拿着不小心发生爆炸,也不会伤到人体。这种灭火球非常适合放在相对狭小、干燥的地方,比如机房、电表箱、易燃物储蓄房等各种容易着火的地方。就算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只要放在易燃的地方,发生火灾时,也可以自行灭火!安全灭火球的灭火能力最大范围是3立方米。也就是说,在室内环境下,火灾初期基本不用火警,只需要这么一个小球就可以了。

火灾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可看了这些富有创意和科技的消防设备之后,好像给火灾加上了酷炫和黑科技的感觉!有没有?

★消防知识问答:

发生火灾时,未成年人要不要参与救火?

答案是:不要。因为同学们的身体、心智都尚未发育成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面对复杂多变的火场,同学们很可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所以,同学们在遭遇火灾时,应尽快逃生。

发生火灾时,你知道如何躲避火场浓烟吗?

遭遇火灾,首先遇到的“敌人”不是令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和烈火,而是浓烟。经统计,火灾中80%的人都是被浓烟熏死而非烧死的。要是遇到火场浓烟,同学们一定要谨记以下几种方法哦!

1.湿毛巾捂鼻法

准备一条棉质毛巾,彻底浸湿,拧至半水(注意:毛巾过湿会使人呼吸困难,因此应将毛巾的含水量控制在毛巾自重的3倍以下)。将湿毛巾对折3次,叠成8层,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防毒面具。如果烟不太浓,可俯下身子行走;如为浓烟,须匍匐行走,在贴近地面30厘米的空气层中,烟雾较为稀薄。

2.固守待援法

如果逃生路线被大火封堵,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封堵,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然后在阳台等明显位置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3.迅速撤离法

如果火点就在附近,当见到烟气蔓延到眼前时,必须在2分钟之内离开,否则烟气将在3分钟内充满房间。4分钟后,浓烟已经使人无法辨认方向。如果你身处2、3楼,应立刻向下跑;如果身处4楼以上突然见到烟气,迎着烟气冲出去的可能性极低,可考虑如何通过其他通道逃生。

当整栋大楼都陷于浓烟之中,而自己被困房间,要先看看楼下对应的房间有没有起火。若有,火势可能会蔓延上来,应迅速转移到大楼另一侧的房间。选择躲避烟火的房间的窗口不应处在大楼起火的一面,尤其不应处于火源上方,更不要跑向大楼最高层。

以科技手段强化消防监督 篇7

1.1 个别消防监督队伍思想涣散、管理松懈, 安全工作不落实, 甚至出现违纪腐败现象

分析成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给队伍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改革开放, 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消防监督队伍的管理和干警思想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些人员产生了颓废情绪, 坚定的信念受到冲击。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 刺激了一些干警的金钱意识, 助长了实惠观念, 奉献精神受到了冲击, 职能意识和责任观念逐步淡化。个别人员甚至私欲膨胀, 视国家法律、工作职责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儿戏, 将国家赋予的消防监督执法权变成了其中饱私囊的工具。二是消防监督工作的社会化性质, 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 造成了消防监督队伍的管理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消防监督工作点多、面广、人员少、任务重, 这样就形成了人员分散、不利集中管理的困难, 造成了思想教育和部队正规化建设工作不易落到实处, 队伍中人员思想动态也不能及时被掌握。三是部分消防监督部门的领导过于重视消防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对队伍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抓得不力, 放松了对消防监督人员的*思想教育, 导致了个别消防监督部门不能将公安消防部队有关行政管理、政工工作的规定落实到位, 甚至出现个别消防监督员行为和思想不受控的现象。四是个别领导对部属的关心不够, 队伍基本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干警的生活条件不能通过组织渠道进行有效改善, 队伍缺乏向心力, 严重影响到消防监督队伍的思想稳定和正规秩序建立。使得部分单位和人员产生了依靠吃“外食”才能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的思想观念。

1.2 消防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不适应消防监督工作的需要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消防事业的发展与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之间的不适应;二是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与当前消防管理内容之间的不适应。我国近年来消防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正是因为发展太快, 造成了消防事业发展速度与人员素质提高过程的严重脱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在1998年颁布实施, 完整的消防法律体系迅速建立, 几十种涉及行政、技术消防法规法令及技术规范在短短几年内相继颁布施行;新产品、新技术大量应用在消防监督领域。相当一部分消防监督人员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此外, 从事消防监督工作的人员自身知识结构水平普遍偏低也是造成现阶段消防监督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 大多数的消防监督人员来源于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消防部队的指挥员, 这些人员多数是从战士经过消防部队中专或大专院校培训后便担负起消防监督工作, 由于我国现行的消防教育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 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基础理论教育不扎实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导致毕业学员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与消防监督工作的需要相差甚远。

1.3 科技强警意识淡薄, 消防监督工作低水平运转

在灭火救援装备现代化、消防法规体系化发展的同时, 值得关注的是消防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方式还十分落后, 信息技术在消防监督领域内还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运用, 消防监督的资料不能实现多部门资源共享, 火灾危险性分析和数据统计还不完善, 大量手写笔抄形式的公文撰写与法律文书制作耗费了消防监督员的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 办公效率偏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消防检查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消防监督检查结果只能给出定性的结论, 消防执法缺乏有效的量化依据。这样就使原本是消防部队最具技术含量的消防监督工作与社会的实际要求产生了差距。分析原因, 主要是消防监督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人员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办公效率, 提高消防监督工作专业水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领导和监督人员既使对科技强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如何提高消防监督工作中科技含量知之甚少。此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消防工作中对消防科技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造成消防科技强警的无力办事局面。

2 如何加强消防监督工作

消防监督是公安消防部队业务工作的核心, 也是当前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的重点。这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了改善和加强消防监督工作, 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必须加强规范消防监督工作。

2.1 必须强化消防监督队伍的素质教育

结合当前我省消防部队中正在开展的“学条令、强素质、除陋习、正风气”的作风教育整顿活动, 狠抓消防执法人员素质教育, 摆正消防监督工作的位置, 坚决克服工作中存在特权思想、利益驱动等问题。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因为培训是提高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这项工作应该制度化、系统化、正规化。此外, 应建立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 及时发现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督促改正, 同时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考核, 将考核情况与晋职、晋衔、晋级挂钩, 增强消防监督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

2.2 必须确保消防安全检查程序到位

消防安全检查除开展正常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外, 还要检查建筑消防审核验收中设施的运行、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和灭火疏散预案的制定、实施等等。因为把好这个关口也是堵塞消防安全管理隐患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措施。

2.3 必须切实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工作

上级业务部门应定期对消防监督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通过监督落实消防监督检查责任来推动和加强消防监督工作, 还应适时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整顿, 特别在消防监督检查时间上应尽可能安排在场所营业时间进行, 但应注意工作方法, 严格按规定的检查内容实施检查, 检查必须力求全面、细致、不留死角, 特别对可能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 要及时组织进行隐患论证, 找出依据, 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合法的整改意见, 同时要加强与工商、文化及装饰行业行政主管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 形成对公共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合力。

2.4 必须突出加强火灾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采取严格合理方式对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实行全员消防培训, 使他们能掌握消防基本常识、灭火基本技能和逃生基本方法;结合公共娱乐场所建筑特点协助制定科学的灭火和疏散预案, 并督促公共娱乐场所最重要的人员火灾情况下的疏散问题, 因此, 安全出口数量、疏散楼梯、通道、疏散指示、应急照明等安全疏散设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特别是要严禁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超过额定人数和疏散门关闭、上锁等问题的发生。

2.5 必须加大消防执法工作力度

要严格依法办事,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消防执法程序, 推行消防执法责任制和严格的执法审批制度, 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防止有案不立, 立而不办, 办而不严等问题的发生。要积极争取政府领导重视, 为消防执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作用, 通过隐患曝光、以案说法等形式急取社会舆论支持, 达到以儆效尤, 推进消防执法工作开展的目的来依法严肃查处火灾事故, 不仅能依法追究起火单位相关人员责任, 同时对相关消防监督人员也应视情况追究消防监督管理责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我国消防产品科技创新发展的探讨 篇8

关键词:消防产品,科技创新,完善机制,探讨研究

科学技术 (以下简称科技) 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 当然也是振兴和推动消防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尽快改变中国消防产品科技含量低的落后状态, 根据国际经验, 关键是搞好科技创新;搞好科技创新, 关键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关键是建立和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体系。所以称其为关键, 是由于中国消防产品科技创新和更新换代的步伐慢, 科技含量低, 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消防的要求, 原因虽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 企业没有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成因。

众所周知, 国际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市场主体企业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在世界“买方市场”条件下, 消费者面对多种选择, 在市场中居于支配地位。消防产品企业只有采用现代科技成果, 开发出高新技术产品,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方便、舒畅、安全、可靠、优美的独具特色的消费环境, 才能增强竞争能力, 更多的占有客户和市场。当今美、日、德、法和韩国能够“五足鼎立”长期称霸世界汽车业,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拥有他国所没有的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国彩电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甚晚却能跻身世界成为世人瞩目和举足轻重的一员, 根本原因也在于彩电企业具备了科技不断创新的能力;这些企业都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 并使企业的科技创新步入了良性运作和循环轨道。中国消防产品企业应借鉴他们的经验,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开拓前进, 尽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当务之急是要抓好相互关联和至关重要的八个方面:

1科研机构重建机制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 科研离不开科研机构。科研机构作为科研的组织依托和载体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当前中国消防产品企业的科研机构, 除少数大型骨干企业外, 大多数由于资金不到位, 经济效益不好, 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 特别是在短期行为、眼前利益的驱使下, 基本上处于“停研守摊子”、“并研凑样子”、“关研空位子”、“撤研做生意”的“休克”或“半休克”状态。这是非常可悲的, 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

中国消防产品企业的科技创新, 首先必须提高认识, 认清形势, 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克服短期行为, 舍弃眼前利益, 加大投入力度, 尽快尽早尽力尽好的建立起企业自身的科研机构。要搞好规划, 确定目标, 力争部分达到或超过国际同业的先进水平。

2科研风险投资机制

客观事实说明, 搞科研存在成功和不成功两种可能性和发展前途。这就是说, 它既能带来胜利的辉煌成果和喜悦, 也会伴随失败的可怕风险和悲伤。风险投资就在于降低和减少失败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压力。风险投资在西方被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推进器”, 美国苹果公司、数据处理公司等高科技产业, 都是在初创阶段受益于风险资本的支持后发展起来的。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所长米勒曾说“由于科学研究的早期阶段风险投资的参与, 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已由20年缩短为10年以下”。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在科研风险投资方面是由国家独家承担并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职能部门具体操作的, 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其弊端和副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严重束缚了科研工作的手脚, 压抑了社会进行科研的积极性, 导致了科研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和范围内开展, 不能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开展科研工作, 其结果必然是走进“死胡同”。

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行“拨改代”后, 实际上基本中断了国家对企业风险资本的投入, “皇粮”断了, 企业一时难以适应。资料显示, 不论是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字号”消防产品企业, 还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诞生的新兴消防产品企业, 或是由其它生产企业转产为消防产品的企业, 当前这些企业中有相当多部分已陷入生产经营的困难时期, 对科研“心有余而力不足”, 迄今为止, 中国消防产业尚未形成真正有效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 科研在许多消防产品企业实际上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中道而止了, 这种情况与“科技兴消”战略是格格不入和背道而驰的。当前中国消防科技创新的紧迫工作, 就是把风险投资机制尽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起来, 从而为科研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采取“国家拨一部分, 当地政府拿一部分, 企业投一部分, 社会筹一部分, 职工集一部分”的办法比较稳妥;还可以考虑外引 (引进外资) 内吸 (吸纳民间资本) 进行风险投资, 这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既是可行也是必要的。

3科研资金投入机制

风险投资和科研资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为了降低风险压力所进行的必要储备, 以为企业科研提供强劲的后备力量支撑;后者是为企业科研进行的直接投入。企业开展科研工作, 既需要进行风险资金的投入, 也需要进行科研资金的投入。

资金投入首先必须拥有资金, 没有资金讲投入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当前中国许多消防产品企业缺乏自有资金, 投入科研的资金从哪里来?答案是确定的:“从市场中来”。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生命, 谁占有的市场多和占有的质量高, 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赢利。但当前中国有许多消防产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观念和本领, 如有的企业产品早已不适应市场需要, 却不能及时调整;有的花费大量资金引进技术开发出新产品, 却不能占领市场;有的虽处在生产销售的黄金地带, 却摆脱不了负债经营的困境。故此, 这些企业把精力下在了“围着政府转”和“等、靠、要”上, 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天上不会掉馅饼”、“等、靠、要”是既等不来、靠不住、也要不到的;即使一时“等、靠、要”到了一些东西, 也是微不足道的;它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不可能长期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防产品企业要想拥有科研资金, 归根结底还是靠自己, 关键是要变“围着政府转”为“围着市场转”。要通过“内强外拓”、“内聚外联”、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改革, 精简机构和人员, 制止重复建设和盲目生产, 资本运营和知识经营等措施的落实, 拓展市场,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实力, 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占有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自有资金的拥有能力。在其基础上集中部分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工程,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 企业每年都力争尽可能的多拿些钱投入科研, 并逐步形成投资的良性循环轨道。

4科研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和主体, 培养和开发人才资源是搞好科技创新的关键和源泉。当前中国消防产品企业大都综合素质比较低, 科研人才更加贫乏, 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工程的进展, 因此, 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古人云:“一年树谷,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可见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有最为长远的战略意义。但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 需要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当前企业急需要做的工作是制定人才开发和培养战略, 搞好规划, 落实措施, 建立和形成良好的人才开发和培养机制并付诸实践。采取选送一部分人到国内外大专院校定向学习深造, 在社会上重金广泛招聘, 从员工队伍中选拔, 搞好员工分期分批轮训, 创造和落实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鼓励自学成才等等, 实践证明是可行。

5 “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 中国消防产品企业在科技创新中, 必须彻底打破“产、学、研”互相分离的传统旧机制, 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新机制。这个新机制的建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企业, 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上, 形成权利、义务、效益相结合的互利互动联合体, 建立社会化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其二是企业投资自办院校和科研基地, 进行自培、自研、自 产, 形成企业自身化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6 “责、权、利、荣”激励机制

为支持科学研究,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企业必须建立动力激励机制, 鼓励发明创造, 促进创新能力, 保护知识产权, 调动和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和广大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奖有贡献的科技创新人员, 做到“责、权、利、荣”到人到位。

7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投入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研成果即技术发明和创造, 只有投入生产, 才能变成直接的和现实生产力。因此,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 必须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 并成为良好的转化机制。

一般来说, 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可选择三种并行不悖的道路:一是走长径, 着眼未来。有些科技成果, 要经过相当长的实践和熟化过程, 才能转化为实用技术, 并且, 技术的转化还需要解决诸如安全性问题, 成本太高问题和技术不配套问题等等。对这些一时还不能投入生产但却具有划时代战略意义的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 决不能随便轻易放弃, 应把眼光放远, 准备走长径远路, 作长期艰苦的转化工作, 着眼未来。一旦在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则会石破天惊, 时来运转, 功彪史册, 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而且还会给整个社会生产力带来巨大变革和突飞猛进的发展。二是走捷径, 立足现实。对于国内外现成的先进的科技成果, 消防产品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步人后尘耗资费力再去重新研究;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为我所用;完全应当坚持“投资少、见效快, 周期短, 性能好”的原则, 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三是走宽径, 全面推进。形成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部门、军地、企业、民间团体和个人等全方位社会联合体, 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这也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可行模式。

8科研载体联动机制

企业的科技创新及其新机制的建立, 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又牵扯到各个方面, 因而实现这一任务需要各相关方面密切协作, 总的来说是要充分发挥好与这一任务休戚相关的五个方面的作用, 即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动作用、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员工的参与作用以及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对前四者的作用, 笔者在《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详见《亚洲消防》2003年11月号]一文中第三部分“建立以消防产品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实现途径”, 作了详细的阐述, 文中不再缀述, 仅就后者作些说明。

企业科技创新需要人才作支撑。为解决中国消防科技人才十分紧缺的矛盾, 尽快造就一支庞大的消防科技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院校人才培养优势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在“科技兴国”和“教育优先发展”、“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推动下, 中国目前已形成了以2000多所高等院校为骨干的遍地全国城乡的教育网络。但由于历史原因, 消防院校及消防学科起步较晚, 数量偏少, 培养能力有限, 大多数地方院校基本上还未开设消防学科和专业。加快消防科技人才培养步伐, 除适应形势需要适当增设部分消防院校外, 最关键的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打破地方院校、军事院校、武警院校的界限, 实施多元投资全社会办消防教育工程, 向消防科学延伸教学职能;各类院校尤其是工程类自然科学院校有必要创造条件设立消防科学专业或附属消防学院 (校) 等;这样做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条件的作用, 合理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并尽快为消防产品企业科技创新和消防产品使用单位提供急需消防科技人才。根据当前中国消防人才市场的客观情况,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 院校在消防人才培养中, 除放眼未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专业性和复合性的高科技人才外, 近期还有必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侧重于培养实用人才, 以尽快缓解消防市场人才短缺的矛盾。

搞好科技创新, 不断提高中国消防产业的质量和高科技含量, 是中国消防产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新形势的客观选择, 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根本性战略任务。我们期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消防产品企业在这方面果断地迈出坚定的步伐, 创造出辉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福存, 刘传祥.科技振新仓储业.中国航务周刊, 1999, (总282) :37-38.

[2]于清明, 刘福存.大力提高企业消防装备的应用效能势在必行.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 (5) :76-78.

[3]刘福存, 郭芳建, 张传勇.立足伍高占市场.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 (11) :81-82.

[4]刘福存, 张延祥.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新体系.亚洲消防, 2003, (11) .

消防科技成果 篇9

消防事业与公共安全息息相关,它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断深化,消防科技逐步成为保障消防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6年8月10—12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家企业参展,火灾报警设备、自动灭火设备、气体灭火、气溶胶灭火系统、消防装备、抢险救援器材、消防警示标志、防火涂料、电源及阻燃材料、应急抢险救援及保障设备、应急工程抢险设备等技术产品悉数亮相,集中体现了我国消防科技的最新成果,成为连接供需双方的信息纽带,也为消防事业的发展构筑了集交流学习、寻求合作于一体的广阔平台。

消防科技成果 篇10

关键词:消防,科技园区,孵化器,监督管理

1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概况

企业孵化器 (Business Incubator) 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 通过提供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 提供通信、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 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 以提高企业的成活率。

1.1 企业孵化器的含义及其功能

科技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而科技企业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科技企业尤其是在其成长的最初阶段, 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诸多方面风险的制约, 很难实现由知识向产业化的跨越, 大多数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管理经验不足、市场风险大等瓶颈约束而难以迅速发展。企业孵化器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和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以及区域和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孵化器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 后被引入经济领域, 指能够为创业期的种子企业提供一个集中空间和合适条件的组织。企业孵化器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 帮助和促进新型的创业企业成长和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 企业孵化器 (也称“企业创业中心”) 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 它为新生企业专门提供了一个受控制的工业环境, 以训练和支持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对科技企业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

一是企业孵化器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场地、通信、网络与办公等共享设施, 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以及市场推广等支持, 降低新创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 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二是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帮助创业者将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产品进入市场, 提供综合服务, 帮助新兴小企业迅速壮大形成规模, 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三是企业孵化器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创业提供不断优化的孵化氛围, 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服务。孵化器内部企业的聚集会产生积极的集聚效应, 有助于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流, 促进创新成果的产生。

1.2 企业孵化器的发展

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 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于1956年诞生于美国纽约的贝特维亚 (Batavia) , 约瑟夫·曼库索 (Joseph Mancuso) 创建的Batavia Industrial Center, BIC, 成为美国也是全球孵化器事业的开端。作为新企业发展的一种形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企业孵化器相继在世界各国出现并受到普遍重视。 我国的企业孵化器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是以科

技和经济相结合为宗旨的科技体制组织。1987年, 我国诞生了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者服务中心。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推动下,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一部分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

1.3 沧州靖烨科技园简介

靖烨科技园是沧州市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 针对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创新研发的需求, 具有现代理念的综合性科技园区。此项目坐落于沧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投资1.2亿元, 占地约3.4万m2, 总建筑面积7.2万m2。拥有高科技孵化大厦1.2万m2、高层个性化厂房3.28万m2、科技综合服务设施2.8万m2, 可容纳15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孵化, 并纳入沧州市科技创业中心运行体系, 是沧州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的延伸和补充。作为国家级孵化器——沧州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的组成部分, 靖烨科技园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国家科技引导基金和创新基金申报服务, 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组织、高新技术认定、企业投融资等。符合条件的入孵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级孵化器和开发区管委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沧州靖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建筑类型主要有:单元式厂房、连通式厂房、庭院式厂房、综合产业研发孵化大厦等, 涵盖了科研孵化、综合办公、生产制造、金融商务、生活居住、餐饮娱乐等科技园区的6大基本功能。

(1) 单元式厂房。园区内的1、2、3号楼为单元式厂房, 均为地上十层, 建筑高度31.5 m, 建筑面积约24 861 m2, 占总建筑面积的34.15%。其内部布局与单元式住宅相同, 三幢单元式厂房的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从50 m2至150 m2不等, 房型适合小型企业作为科研、办公、生产和居住使用。

(2) 连通式厂房。园区内的9、10号楼为连通式厂房, 均为地上八层, 建筑高度为29.4 m, 其建筑面积约为26 834 m2, 占总建筑面积的36.86%。内部各房间通过建筑中部的内走道相连通, 连通式厂房房型面积从300 m2至600 m2不等, 通过对房型的拆分与组合其最小单元面积可达到150 m2, 最大单元面积可达到2 000 m2以上, 可以满足中等规模企业的生产、研发和办公需求。

(3) 庭院式厂房。园区内的4、5、6、7号楼为庭院式厂房, 均为地上三层, 建筑高度为11.4 m, 其建筑面积约6 382.7 m2, 占总建筑面积的8.77%。内部布局类似于连排式别墅, 四幢庭院式厂房的单元和单幢面积, 从275 m2至523 m2和825 m2至1 556 m2不等, 适合中等规模企业科研、办公、生产和居住使用。

(4) 综合产业孵化大厦。园区内的8号楼为综合产业孵化大厦, 为地上十四层, 建筑高度52.2 m, 建筑面积14 722 m2, 占总建筑面积的20.22%。大厦房型面积从30 m2至150 m2, 可以满足园区休闲娱乐、商务活动、研发、办公的需求。

以上建筑均为砖混或框架结构, 能够满足二级以上耐火等级的要求。从设计依据看, 孵化器开发建设的主要依据是预先建设好的建筑待租或待售, 没有生产使用的针对性, 属于用途待定建筑。由于其先建设后承租, 往往在标高和跨度等方面与使用要求不配套, 对于中小生产企业显得量大质不优, 对于大型生产企业又感觉削足适履。另外, 一些承租者将建筑改建成写字楼、专家楼、商住楼, 甚至对外营业的客房, 改变了设计用途。从产权归属看, 主要以租赁为主, 以购买为次, 也有一些厂房的产权与使用权混合。

2 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的消防安全问题

根据笔者对沧州靖烨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建筑的调查, 由于孵化器建筑在建设初期使用性质的不确定性, 在消防设计和使用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2.1 火灾危险性的确定

目前的孵化器建筑均按照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等级进行设计, 这对绝大多数孵化器企业应该是科学合理的。但作为科技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研发、试制过程中要不同程度地使用一些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导致其局部的火灾危险性达到甲、乙类。虽然这些部位在整个厂房中所占比例很小, 但设计中未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 在建筑结构上也未考虑防爆和泄压, 未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很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甚至威胁到整幢建筑的安全。

2.2 建筑耐火等级确定

目前的孵化器建筑均按二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 但在具体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局部火灾荷载超大的情况。一旦发生火灾, 会使局部的建筑构件很快失去支撑能力而导致建筑倒塌。

2.3 安全疏散

如上所述的单元式厂房,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建规”) 只规定了居住建筑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对工业建筑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对于火灾危险性不大 (丙类及以下, 且不使用明火作业) , 生产操作人数不多, 其综合火灾危险性与居住建筑相比要小的小型企业, 在符合“建规”第3.7.2条关于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的条件下, 采用这种形式也未尝不可。但在使用中, 只要有一个条件超出了“建规”的规定, 即形成火灾隐患。而其他类型的建筑由于使用性质的不确定性, 在疏散人数的确定方面都无据可循。若在使用中, 位于同一楼层的多家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则该楼层的疏散宽度就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2.4 电气设计

由于建筑的使用性质不确定, 对于用电负荷也难以掌握, 负荷设计过大,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设计过小, 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且易造成超负荷而引发火灾事故。

2.5 消防设施设计

同样是由于其使用性质不确定的原因, 没有针对性, 只有高层建筑设计了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多层建筑仅考虑了室内、外消火栓。

2.6 使用和管理

在此类建筑的使用中, 租用者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装修, 这将会造成建筑结构的改变。一是原有的防火分隔被破坏, 导致防火分区超出规范的面积要求;二是对原有建筑的平面布局进行改造, 导致安全疏散出口数量、疏散宽度和距离等安全疏散指标不符合“建规”的有关规定, 影响到人员安全疏散;三是在改扩建和装修中使用可燃易燃材料, 采用钢结构未进行防火保护, 造成建筑物的火灾荷载增加和部分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降低;四是对电气线路改造不规范, 增大了建筑电气火灾危险性;五是改造后对原有消防设施的使用造成影响。

另外, 由于租用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资金比较紧张, 会出现住宿与生产、储存合一的情况, 而上述提到的单元式和庭院式厂房在设计上也具备住宿的功能, 即使通过管理能够避免“三合一”企业的情况, 但仍然不能避免在同一建筑内的“三合一”情况。

3 加强企业孵化器建筑消防管理的对策

3.1 火灾危险性的确定

提高整个建筑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是不现实的, 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于租赁过程中合理布局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对于有类危险性需求的企业, 应当布置在建筑物顶层, 将其危险部位布置在靠外窗的位置, 如条件许可则可以适当增大外窗面积以利于泄压, 并将该部位与其他部位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 设置防爆电器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3.2 建筑耐火等级的设计

由于建筑使用性质的不确定性, 为确保建筑物在火灾情况下的结构安全, 笔者建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如沧州靖烨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建筑均应达到一级耐火等级。在改扩建和装修中严禁使用易燃可燃材料, 所用的金属构件必须进行防火保护处理, 使其达到相应的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3 安全疏散设计

在安全疏散方面, 对于单元式厂房, 由于孵化器建筑界定为丙类生产, 按照“建规”第3.7.2条关于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每个单元每层的建筑面积应小于等于250 m2,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然而, 单元式厂房和庭院式厂房不可能完全杜绝人员住宿的情况, 为确保住宿人员的安全, 根据GA 703-2007《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以下简称“合用场所技术要求”) 并参照“建规”和GB 50045-95 (2005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以下简称“高规”) 的有关规定, 这两种类型的厂房对于多层的建筑无论层数多少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 能够自然通风和采光, 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若不能满足自然通风和采光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计, 且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对于高层建筑, 应在“高规”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要求, 即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且楼梯均应通至屋顶。

3.4 电气设计

由于建筑的使用性质不确定, 用电负荷难以掌握。建议采用分步设计安装的方法, 即在未确定使用性质时仅设计安装基本的照明用电, 并预埋穿线管;在承租者使用性质和用电负荷确定后, 再按其需要设计安装专用供电线路。这样既能保障经济适用, 又能保障消防安全。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孵化器建筑的用电安全, 参照“建规”第11.2.7条和“高规”第9.5条的规定, 建议在孵化器建筑的配电系统中安装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3.5 消防设施设计

由于孵化器建筑使用性质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按照“合用场所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 建议在“建规”和“高规”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等级, 即孵化器建筑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不能用水扑救的部位除外) , 并应按照“建规”和“高规”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要求, 设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广播。

3.6 消防安全管理

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确定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作为孵化器的统一管理者, 科技园区应在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切实履行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在与承租者签订的租赁协议和合同中, 应将消防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把消防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和明确。园区应成立一支由精通消防业务的人员组成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 在消防安全责任人授权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领导下, 对各承租企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新《消防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行政许可内容进行了改革, 园区内的大多数建设项目 (特别是一些改扩建和内装修工程) 均改为备案抽查。为确保孵化器建筑的消防安全, 特别是杜绝因改扩建和内装修造成新的火灾隐患, 应在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或建筑物业管理机构中配备熟悉消防设计规范的专业人员, 履行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对各承租企业改扩建和内装修的监督管理

3.7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

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 由于其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多为丙类及以下, 类似的火灾实例也不多见, 许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消防工作易掉以轻心, 产生麻痹思想, 这是最大的火灾隐患。因此,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督促科技园区将消防安全的内容纳入园区教育培训内容, 加强对孵化器管理经营者和所有从业者的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 提高整体消防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 从源头上提高此类新型社会经济组织的消防安全水平。

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一方面需要媒体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报道, 另一方面需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做长期不懈的努力, 使社会各阶层对消防工作给予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不断增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从而使消防工作真正形成社会化的网络工程。要以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为契机, 通过集中开展大宣传、大培训, 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要因地制宜, 周密策划, 精心组织, 广泛利用安全生产月、119宣传日等各种活动, 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实现“人人会查改火灾隐患、人人会扑救初起火灾、人人会疏散逃生”。通过实施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全面提升全民的消防安全素质, 保障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社会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A 703-2007, 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S].

上一篇:有效性教学策略下一篇:高血压性鼻出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