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2024-09-22

科技成果(共12篇)

科技成果 篇1

0 引言

科技成果指在科研中取得的能更新科学知识或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性结果。科技成果是科研工作的产品,产品质量的优劣体现为科技成果水平的高低。

2010年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已超美国,居世界第一,但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100名开外,真正的好论文,在中国是凤毛麟角[1]。科技论文出现大面积的质量问题,使我国的科技评价制度饱受诟病[2,3,4,5,6,7]。根本原因,就是科技评价的标准只是代表科技成果表观水平的一系列指标。

“科技成果表观水平”是指与科技成果的核心价值无必然和直接关联的表观指标。科技成果的核心价值在于增加了科技知识,或者创造了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其他诸如:论文数量、刊物影响因子、预期效益、立项级别、出版社档次、评价结论、奖励级别等等,都只是代表科技成果表观水平的指标。现实中这些指标产生的程序把关不严、“被操纵”现象司空见惯,如果再将这些表观指标作为科技评价的唯一标准、还要奖励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所谓成果时,各种问题就会随之出现。

本文就科技评价存在的问题、科技成果表观水平流行于科技评价的原因、弊端及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现行科技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不对等,导致权力寻租和滥用

科技主管部门既制订科技管理政策法规,又评审项目、成果和科技奖励,还掌管科研经费分配。但对立项是否得当、经费分配是否合理,科研任务完成得好不好,科技成果是否有用,得奖成果是否货真价实,是否能促进科技或生产力进步等等,却不需负责。科技界只有权力,没有责任。

责任和权力的不对等极易导致权力寻租和滥用。管理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好恶或亲疏关系来评价科研项目和成果,产生“行政化”和“关系化”偏向;而科研单位或科技人员一方面尽量从事管理者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而抛弃自己的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千方百计“包装”那些平庸的成果,因为评价结果攸关个人前途和单位声誉甚至存亡;另一方面四处攻关、行贿拉关系,以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和奖励。

1.2 科技成果评价被操纵,评价结论被挟持

我国《科学技术评价办法》明确规定了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但实际的成果鉴定或项目验收中,由被评价者聘请评审专家、支付评审费用,甚至事先打印好评价结论等有法不依的情况已成为常态[2,3,4,5,6,7]。

由于科技评价太频繁,专家大都有项目,都会被评价,今天你评我,明天我评你,大家互相关照,“当好人”“和稀泥”,敢说真话者越来越少,虚假的评价结果越来越多;“聪明人”将劣质成果甚至他人成果稍加修饰与包装,就堂而皇之地进行鉴定验收,而鉴定结论又可成为下次申请项目或报奖的主要依据;如此循环往复“玩游戏”,自然无往不胜,满目都是“国际领先”的成果了[6]。“红包一发,嘴角一擦,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或完美的评价结论)就此诞生”[2],也许正是一些成果鉴定、验收的生动写照。评审会变异成了“学术交易会”和“人际关系交易会”。

1.3 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科研不为解决科学难题,只为披上华丽外衣

缺乏科学的、客观的、可操作的定量指标,评审专家的专业水平、道德操守、亲疏关系、对主观标准的理解不同、行政干预等等,都会严重影响评价结论。

科研做得好、论文写得好,如果论文没有发表在“好”刊物上,就是白忙乎。更令人担心的是,研究生刚入校就被要求在读期间必须发表多少篇核心期刊论文(不管论文质量如何),否则无法获得学位;他们被迫苦思如何炮制与杜撰论文、如何找杂志发表论文,未来的科技精英们一入门就被带上歪路、就被“逼良为娼”了。

现在是用期刊来评价科技人员的科研成就和能力。无论在科研项目评审、验收鉴定、创新团队绩效评估,还是增选院士,只能看论文数量和所谓的影响因子。形成了论文导向式研究[7],科研的目的只为发表论文或获得评价结论。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但科技界却不敢对科技投入的效率和回报做出承诺,有人认为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于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世人已领教了科技界将经费变成论文的水平和能力,但将经费变成生产力的能力,则一直让人揪心。也许“缺乏创新成果评价的基本度量衡”可能成为毁灭“创新型国家”这个战略目标的“蚁穴”并不是耸人听闻[8]。

1.4 科技成果评价导致大量成果的知识产权流失

大量成果在知识产权未获保护的状况下公诸于众,极易造成知识产权无偿流失。科技评价对发表论文或成果推广应用指标都有一定要求和时间限制,为了项目能及时通过鉴定或验收,科技人员往往会赶在取得研究成果的第一时间发表论文,公诸于世;即使没有发表论文,在项目鉴定或验收时,研究成果也被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评委和工作人员面前,变成了公开的秘密。

1.5 对科技评价缺乏监管和责任追究

科技评价时对评审程序、评审规范、评审结论以及评审专家等缺乏信誉管理、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极易导致学术腐败、官学勾结。

1.6 科技成果评价导致的负激励效应

1.6.1 使研究工作中途“夭折”,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科研项目都有“最终成果”作为验收或鉴定指标。但“最终成果”通常只是实验室成果,距商品化的最终科技成果还有很大差距。而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登记、鉴定、奖励等均以项目为单位,成果一经鉴定或验收,研究任务就算完成,奖励、荣誉、职称或职务等该得的利益都可收括囊中,研究工作也可就此止步。实际上,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很多研究工作失去继续研究的动力,就此“夭折”;更有深谙此道者,将项目越做越小,成果却越来越多,收益也越来越大。

因此,这种针对项目进行的成果评价,很难取得可以产生规模效益的最终科技成果,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直接导致科技成果难以转化。

1.6.2 评价规模庞大,造成科技资源巨大浪费

科技评价涉及各级政府、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各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直到科技人员。各单位将科技人员升职、加薪、评职称、推荐院士、分住房等各种荣誉和待遇[6]都与科技评价挂钩。人人都高度重视评价,甚至不惜造假、剽窃、行贿。

科技评价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使评价项目日益增多。据统计:2009年立项的R&D项目61152个,每个项目都要验收或鉴定;项目立项评审每年约36.7万项(申报项目数按6倍于立项项目计),加上科技奖励,全国每年至少有42.8万个科研项目需要评价。每个项目评价平均需5个专家,全年有214万人次的专家奔波于各种评审会,这些专家大都是科研骨干。而2009年全国R&D人员总数229万人(全时当量),为了应付评价,评审者和被评者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无疑是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

1.6.3 投机取巧大行其道,严重扼杀创新精神

由于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评价材料中水分越来越多,巨大的估计效益、虚构应用证明、编造实验数据、抄袭或买卖论文、自拟评价结论……,从泛滥于网络的各种代写、代发职称论文、学位论文的服务项目可见一斑。

由于成果的表观指标可以操纵或包装,如果将表观指标作为科技评价的主要标准,却对成果的核心价值这个最难包装的指标缺乏考量,且不论评价结论是否真实客观,只要“外表”华丽就能衍生出巨大利益。必然给人们带来这样的启示:科研工作好,不如论文发得好、不如评价结论好。自然会助长各种急功近利和浮躁,沉重打击致力于长期探索和创新研究者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精神,大大降低科技成果的质量。

真正创新性强的项目,由于难度大、研究周期长、研究结果不确定、不容易出成果,研究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残酷的现实使“十年只磨一剑”甚至“十年磨不了一剑”的人成了“傻瓜”。更多人宁愿选择急功近利的课题,放弃风险大、却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项目,这是造成我国科技成果大量低水平重复的根本原因。

1.6.4 评价结论模糊,科技成果难以甄别和筛选

由于上述种种弊端,科技成果评价既不能从质上准确定性、更不能从量上精确衡量,只能勉强得出含糊其辞的评价结论,满目皆为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就是不知道何处领先、领先或进步了多少、有什么用处。难以辨别真伪,更难以选择和转化。

2 表观水平流行于科技成果评价的主要原因

2.1 简单方便,貌似公平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创新性、先进性决定了它的深奥,只有同行专家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由于科学技术高深难测,能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内行很少,我国科技评价数量巨大,即使内行专家也不可能一一认真细致地审核;而运用表观指标来评价科技成果,既浅显易懂、简单方便,可对大量项目进行“批处理”,不需高深的专业知识,又有数据支撑、貌似公平合理,不易犯错误,不用负责任。不管内行外行,谁都可以、谁都敢来评审。

2.2 管理者追求任内政绩和显示度,科技人员希望有耕耘就有收获

管理者都希望自己任期内能有所作为,任期满时有漂亮的结论和“会说话”的数据。自然希望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希望建立一些有显示度的评价指标。

艰辛的科研工作需要科技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对枯燥的科研探索有浓厚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当然科技人员都希望自己的耕耘能有所收获;尤其部分带着功利目标从事科研的人,虽然对科研没有兴趣、缺乏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毅力,但对科技成果带来的利益却很感兴趣,更不能容忍没有回报的持久探索,迫切希望找到功成名就的捷径。

科研是长期而艰苦并充满风险的探索过程,重大的科技发明和突破,都经历过千百次失败。那种“春播一担种,秋收万担粮”的好事,在科学研究中可遇不可求[2],更多时候科研是只有耕耘没有收获的。但从上到下太多人都急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缺乏足够耐心、等不到高质量科技成果产生之时。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正迎合了这种急于求成的需要,因表观指标是“可操纵”的,不需要成果真正达到很高水平,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更不需要折磨人的长期等待。

如果不论效果和产生的后遗症,用这种浅显易懂、有理有据的指标就可以评价晦涩难懂的科技成果,应该是每个人的心愿,自然容易博得管理者的青睐。自应用这些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以来,我国的科技论文数量涨势汹汹,“硕果”累累,管理者有了会“说话”的数据、工作有了可显示的成就;科技人员也因此轻松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和荣誉。大家都各得其所,这些表观指标的作用也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3 运用表观水平进行科技评价的弊端

3.1 将真正有苗头的科学研究“扼杀”在摇篮中

由于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科学发现及重大突破常以不可预测的方法解决问题[2]。如果评价科技成果只用表观指标而不用成果的核心价值,在管理部门的紧迫催促下,为达到这些表观指标,研究者只得将刚出现苗头的研究结果匆忙发表论文,无异于揠苗助长;将自己的创新思想提前曝光,会引来更多的潜在竞争者。

3.2 导致投机取巧、学术不端、权力寻租及官学勾结

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只要操作“巧妙”,就能将低水平成果摇身变成“高水平成果”。对那些披着科学外衣、对科学却并不真正感兴趣的人,必然导致不潜心科学研究、却专注于研究操纵表观指标的手段,不探索真理、却热衷于寻求登上科技高峰的“捷径”;也催生了以学术权力谋私、官学勾结等腐败行为。

3.3 诚实者吃亏,投机者得利

善于投机取巧、拉关系者,通过操纵这些表观指标可快速取得大量成果,获得由此派生的各种利益和荣誉;而勇于创新、潜心研究、却不善于操纵和拉关系的诚实者,很可能十年难磨一剑,即使有了成果也不一定被赏识。长此以往,诚实者只会越来越少。

3.4 假冒伪劣科技成果猖獗,科技资源浪费巨大

用表观指标评价科技成果,易于被操纵,使得科技成果水平“虚高”,难见精品,尽是半成品、次品、甚至赝品,假冒伪劣成果横行于世,造成各种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鉴定结论成为自欺欺人的伪装,并不存在的“核心技术”被鉴定为科技成果[9],将成为科学史上的大笑话,我们决不能因这些表观数据而沾沾自喜。

3.5 科技成果质量大面积滑坡

如果仅仅通过操纵成果的这些表观指标就可以轻易获得成功,对那些有创新精神、潜心研究的科技人员将会产生很坏的示范效应和沉重的心理打击,严重扼杀创新思想和科学精神,必然导致科技成果质量大面积、大幅度下降,阻碍科技进步。

4 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对策

4.1 坚持用核心指标来评价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核心指标在科技评价中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既没有创造新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创造任何效益的“成果”,即使它外表光鲜亮丽,出自名门名家、发表在高级刊物或有“国际领先”的鉴定结论,也不能成其为科技成果。

当然,用核心指标考量科技成果,绝不像表观指标那么简便易行。首先,被评价者要明确指出成果的核心价值所在,接受科技界的评价和广泛监督;第二,制订各类成果的质量级别或技术水平标准;第三,严格规定可以进入评价程序的成果质量标准,管理者和被评价者都可据此判断成果是否需要评价,可大大减少成果评价的数量、大大降低总的评价成本;专家才可能认真对待、审查、关注成果的核心价值。第四,严格审查评审专家的资质和信誉,选用学术造诣高深、学术道德良好的专家。经过时间、实践以及同行专家的检验和监督,成果优劣自有评说。真正的科学家应该不会惧怕这种评价、质疑和监督[10]。

4.2 取消一般科研项目的事后评价,加强对科研项目的事前和事中评估

优秀的科技成果是踏踏实实研究出来的,绝对不是被包装或评价出来的。

科技成果评价属于事后评价,如果此时发现科研工作有问题,所造成的各种损失都已难挽回。因此,除了已产生重大学术影响或实践中已取得显著效益的项目外,一般项目都应取消事后评价,加强事前和事中评估及监督,将科研中的重大问题防范于未然。

“事前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合适的项目和项目承担者,确保课题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加强对“事前评估”的评价和监督,可防范和控制项目决策的风险。

“事中评估”通过检查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项目进展状况、与预期结果的比较,发现问题可及时调整;并能对研究者的信誉、研究能力和成绩及时做出评价,考核“在研项目”的产出效率和质量,引导或督促研究者对研究计划或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是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重要措施。

4.3 建立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标准

只有建立衡量各类科技成果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客观定量标准,才能减少科技评价的随意性和可操作性,减少行政或人为的影响,才能准确判断成果达到了什么水平和质量,才能精确度量科技投入与产出,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巨建国等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11,12]。

4.4 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应以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为主线

高效的科技管理制度能引导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地注重和思考科学问题的真正意义,并不畏艰难险阻、探求真理、勇攀高峰、解决真正重要的科学问题;而不是吃喝奔跑争经费、包装拼凑搞鉴定、抄袭杜撰发论文…。落后的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桎梏,制度改革刻不容缓[7,12,13]。上至政府的科技政策法规、科技计划、管理标准、行为规范,下至科研机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科技评价、奖励、职称制度,科技人员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都要配套改革、协调一致,才能收到成效。制度改革应以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为主线,从上到下的各种制度都应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创新。

科技评价可以监督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高低、职责履行好坏;可鉴别科研机构、团队或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高低、创新能力大小和科技成果优劣。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发现优劣差距,有差距就会产生“势能”(即“位能”),在一定条件下势能可以转化成“动能”(即科研的动力)。有怎样的科学评价,就有怎样的科学研究[7],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科技评价只能得到是非难辨、颠倒黑白的“科技成果”。

评价不是目的,只是鉴别的手段,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正确鉴别,才能奖罚得当,才能正确引导,才能让领导者所希望的行为和结果与所奖励的行为及结果不发生错位。科技激励政策就是将这种“势能”转变成科技创新的“动能”和动力的外在条件,只要坚持奖励创新和科研诚信行为,严惩投机造假和剽窃行为,使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家体会到他们的选择没有错,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都值得;使那些投机钻营、造假剽窃的人身败名裂,没有出路,就能够迎来科学技术的又一个春天。

科技成果 篇2

服务指南

(济宁市科技局2008年6月)

为规范科技成果鉴定程序,宣传科技奖励政策,提高为科技人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有关规定和办法,我们印制了服务指南,供参考,咨询电话:2315743,监督电话:2319293

市科技局成果科地址:红星东路129号,市科技局办公楼一楼

科技成果鉴定

一、鉴定范围

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

二、申请和受理

1、完成单位或个人向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市直主管部门、省驻济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科技科(处)申请;

2、主管部门审查相关材料并签署意见;

3、市科技局成果科10日内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意见。

三、鉴定应提交的材料

1、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济宁市科技局网站下载)。申请表加盖单位公章,主管部门公章.

2、技术资料。包括:①计划任务书或者合同书(计划外项目可不提供);②技术研究报告(要详细、具体、真实);③测试分析报告及主要实验、测试记录报告;④设计与工艺图表;⑤质量标准;⑥国内外同类技术的背景材料和对比分析报告;⑦用

户使用情况报告;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及证明材料;⑨环保证明;⑩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具备的其它文件。

3、查新结论报告。由具有资质的科技查新机构出具。申报省级鉴定的项目必须在省以上科技查新单位查新。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查新中心联系电话:2311849,远程委托:电子邮箱search@stijn.net.cn。

四、鉴定形式和程序

1、鉴定形式:市级鉴定以会议鉴定为主。

2、组织单位:科技管理部门或受科技管理部门委托的有关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市级科技成果鉴定由市科技局成果科具体负责。

3、专家组成:不少于7名,其中同一单位专家不超过2名,副高以上职称,由组织单位筛选,申请单位可推荐,但不能自行确定专家名单。

4、组成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通过听取汇报、审查资料、查看现场、讨论质询等形式形成鉴定意见。

5、科技成果登记:登录济宁市科技局网站下载中心下载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05.17,项目录入后,导出数据,发送至邮箱:yux369@163.com6、颁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科技奖励评审

市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程序为:

一、受理

市科学技术奖由各县市区科技局、有关主管部门统一推荐,推荐受理范围为规定期限内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受理时间一般在每年2-3月份,报市行政审批大厅科技局窗口,具体要求见科技管理部门的通知。

二、填写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书,并按要求提供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应用证明、查新证明,专利证书、主要实验研究报告等有关材料。

三、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告。

四、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成果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标准实名打分。

五、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提出授奖方案。

六、市科技奖励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审定。

七、公示。

八、报市政府审批。

国家、省、市科技奖励政策体系

国家科技奖励

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每人500万元。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0万元,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00万元。同时还设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山东省科技奖励

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每人100万元。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同时还设立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济宁市科技奖励

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每人20万元。

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

奖金按贡献大小分配,主要奖励完成人员。同时,获科学技术奖励的情况作为

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人才、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和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的首位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授予市劳动模范或者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篇3

在成功举办前两届专利拍卖会的基础上,今年秋季,中国技术交易所(下称“中技所”)将继续举办第三届专利拍卖会。在经历了反复的思索,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之后,作为拍卖会承办方与组织方代表,也是整个拍卖活动的幕后“总指挥”,中技所总裁郭书贵有话要说。 “被安排”的人生轨迹 “我走上技术交易这条路,纯属一种机缘巧合,并不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郭书贵如此表白。学金融专业出身的郭书贵,早年在市政府体改办从事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科研院所改制、企业改制、上市重组、科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激励改革试点等等。2003年进入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2004年后就职于北京产权交易所,先后负责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登记托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环境与产权市场动态分析研究等工作,分管知识产权交易业务、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服务业务,并负责创新交易品种的开发工作。在工作期间,他逐渐意识到,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非常需要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 “中技所成立后,经有关部门推荐,自己‘被安排’到中技所负责全面工作。”郭书贵笑称。 据介绍,中技所是200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科院联合共建的国家级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创建两周年以来,中技所坚持“技术+资本+服务”的创新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技术交易的互联网平台”、“科技融资的创新平台”和“科技政策的市场化操作平台”。 关于中技所成立的背景,郭书贵曾经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这也对技术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转变方式、创新机制,大力促进技术转移,全面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技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是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达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需求。 郭书贵认为,创建中技所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技术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整合积聚技术资源、创新技术交易机制、完善技术交易制度来提高技术交易效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并不是因为没有技术交易,才成立中技所,也不是因为没有技术交易机构,才成立中技所。”郭书贵解释说,“中国技术市场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渠道,但仍然存在诸多诸如定价难、环节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激励机制不足等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中国技术市场存在的共性问题,建立集成化的开放式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交易服务体系的能力,中技所采取了差异化的功能定位,来填补目前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中的缺失环节。那么缺失的环节是什么?这是中技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不缺少科技资源,也不缺少资金,更不缺少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据科技部统计,全国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各类机构超过1万5千家。那么,中国技术市场缺的是什么?中技所的答案是:中国技术市场缺少的是一个独立、公正、开放、高效的第四方平台;一条解决中国技术市场问题的新思路;一种有效连接中国技术市场各个市场主体的新的市场化机制;一个推动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桥梁。” “我们不把自己作为一个拍卖机构,一个代理机构或是一个评估机构,而是一个综合服务机构。举例来说,我们更像是一个综合医院,可以组织不同专科的医生为病人进行会诊,查找病因,并给出治疗方案。或者说,我们类似一个综合商场,可以同时出售各大品牌的服装,但并不妨碍各个品牌专卖店的存在。”郭书贵进一步说。 成功实践专利拍卖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的研发与产业化严重脱节的现实,一直是困扰国人的一大难题。如何推进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和商业化应用,被认为是未来技术交易环节的重中之重。 “我国许多优秀的科技成果,特别是‘863’等高新技术成果,大多体现为论文成果,而没有最终转化为商业价值。我理解的技术价值,应该是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升级改造,真正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变成企业收入和国家税收。面对大量科技成果都躺在科研院所睡大觉的现实状况,我们通过加快技术转移来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说起科技成果转化,郭书贵有其独到的见解。 在我国,技术转移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包括转让、许可、成立产业化公司、联合开发,甚至于人才的流动等,而复杂的交易环节也无形之中拉长了交易的周期。目前国内的技术交易主要采用协议交易、谈判交易等方式,转让成本高、效益低、时间长。 针对传统技术交易一对一谈判方式相对单一、买卖双方相互选择余地有限、成交效率不高的局限性,为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帮助尽可能多的知识产权走向商用化,中技所积极导入竞价交易模式,尝试以专利拍卖的形式来完成技术交易。 2010年12月16日,中技所首届专利拍卖会圆满落槌,成功拍出中科院计算所的28项专利,拍卖成交率达40%,总成交金额近300万元。此次专利拍卖会的成功举办,展现出技术交易模式的创新探索和新路径,成为国内首次国立科研机构批量专利技术进场公开拍卖的标杆性成功案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也扩大了中技所的市场影响。 继第一届专利拍卖会成功举办后,为服务更广大专利权主体,应对市场化需求,进一步促进无形资产快速流转与价值体现,中技所又于2011年10月27日举办了第二届专利拍卖会。现场竞拍及网络动态报价活动已全部完成,总计成交标的16项,成交金额100余万元。 相比中技所第一届拍卖会,第二届在成交额等各项指标上均有所不及。拍卖会后,社会舆论对于专利拍卖也表达了各种不解与质疑,有人认为专利是适合以拍卖这种形式来进行转让的,也有媒体说专利拍卖会没有艺术品拍卖那样人潮涌动的火爆场面。郭书贵就此表示,两次拍卖会的具体成果不一致是很正常的情况。这首先与专利自身的特点有关。专利不同于具有实用价值的传统商品,也不同于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更不是大众消费品。一套房子买到手之后可以保值增值,但一项技术从买到手之日起可能就已经落后了。不同领域的企业对于专利亦有不同的需求,并且对消化吸收、转化条件等都有一定的客观要求。 “专利拍卖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在摸索阶段,我们在首届专利拍卖会前,心里也是没有十分的把握的,并且已经做好了所有标的全部流拍的心理准备。”郭书贵还向记者透露了拍卖过程中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在第一届拍卖会前,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四个多月准备工作,但拍卖师在临上场之前还是小声地跟我讲,她的腿有点发抖。我对她说,只要拍卖会一开始,你走到台上,其实就已经算是成功了。最后哪怕一件标的都未拍出也不要紧,拍出一件就算成功,拍出三件五件就算大获成功。” 郭书贵坦言:“我们不怕出现最坏的结果。因为我们就是要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专利拍卖。我们的原则是,宁可全部流拍,也绝不作假。整个拍卖过程是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的,事先也没有做任何程序外的安排,所有的企业也都是真金白银地参与竞买。” 积极创新服务方式 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在整个专利拍卖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中技所在专利评估方面是如何认识的,具体又是怎样操作的?针对这一问题,郭书贵表示:“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特殊性。一处房产可以通过其所在地段、楼层、面积、朝向等等明确的指标来进行定价,但专利不行。另外我们常说,一项好技术没有获得好专利,一项好专利没有申请PCT,处在不同阶段的专利,其价值差别是很大的。而且,专利价值评估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这些都给拍卖标的底价的确定带来很大的难度。” 据郭书贵介绍,中技所此前推出了一套“专利价值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以“专家评审+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标的的市场参考价值,内容涵盖了专利的法律状态、技术水平和市场价值三个方面。 记者了解到,从第二届专利拍卖会开始,中技所采用网络动态报价的方式作为现场拍卖的补充。在完成现场拍卖活动后,流拍的部分标的及未进入现场拍卖的共计200余件专利及专利包进入2011年11月6日正式启动的国内首场网络专利拍卖会。 “网络竞价方式可以不受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竞买人不必到现场来,不会受到不利天气、飞机延误等客观因素干扰。”郭书贵介绍说,“我们之所以想到要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在第一届拍卖会上出现过这样的情形:竞拍人坐在现场,在拍卖过程中不断地打电话与后方联系,而与此同时,其所在企业的高管团队正身处异地的公司会议室内,同步接收现场报价信息,随时做出购买决策。针对现场拍卖地域限制强、竞标标的少及决策时间短的缺点,我们在第二届时开始采用采用动态报价。这样一来,无论你是在东京的写字楼上,还是在伦敦的私家别墅里,都可以异地参与竞价拍卖,从而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下一届拍卖会我们准备采取组合式进行,不仅有现场拍卖和网络竞价,还在全国各地设有小型分会场。” 郭书贵还强调:“对于服务业来说,一项服务推出后,客户体验很重要,技术交易服务也是一样的。在专利拍卖活动完成之后,还要注重客户的实际体验,做好跟踪服务。乔帮主的苹果手机为何受到消费者的如此追捧,除了创意、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以外,就是因为他们十分注重客户体验。” “专利拍卖作为技术转移的一种有效补充,将为促进专利技术、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提供规范、高效的市场化流转渠道,有利于满足企业技术需求,盘活存量知识产权资源,引导更多交易主体平等、公开的参与技术交易过程。专利拍卖活动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本着一种开放、合作的心态,愿意与各方一道,共同做好这项工作。”郭书贵说。

科技成果 篇4

近年来, 北京市除了打造高端农业之外, 在农业科技成果惠民方面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5月, 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重点热点问题, 北京市科委联合北京市农委、市商委、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制定发布了《关于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开展科技支撑与成果惠民工程的意见》, 旨在发挥农科城科技创新优势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优势, 将科技成果应用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 促进民生改善。

科技改善农产品物流。发展农商对接, 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中创新出来的新型流通方式, 也是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均衡供应能力、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减轻城市居民经济负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北京市依托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国际化的农产品现代物流科技园, 打造以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手段的农产品现代交易模式, 与京郊100家合作组织、10家配送企业和10家超市对接, 实现订单销售、定向配送、定制服务, 降低流通成本, 让农民增收, 让市民受益, 保障首都农产品应急供应和质量安全。

科技支撑菜篮子建设。“菜篮子”工程是民生工程, 更是民心工程。而通过科技支撑菜篮子工程的建设, 既能让市民早日吃上价廉、安全、放心的蔬菜, 又能助力菜农增收致富。

北京市通过实施“万亩设施科技助农增效工程”, 制定了主要蔬菜作物集中育苗及生产技术规范, 重点在延庆、怀柔、密云等七个区县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37个, 集成应用高产栽培技术20项, 大大提高了设施蔬菜效益水平。

科技护航首都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公众信心亟待重振。要做好食品安全, 就要全程监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所有环节, 让老百姓随时看得清楚, 才能吃得放心。

北京市通过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建立食品安全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8个, 聚集了食品安全检测服务机构16家, 检测仪器装备达1885台套, 约5.44亿元, 为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检测标准、分析仪器、快速检测、物联网技术、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等全程服务。

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 依靠机制、技术创新, 发展生产增效益, 强化监管惠民生……这些已经不是口号和文件, 而是北京市实实在在的行动。

科技成果鉴定规程 篇5

20111、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依据

国家科委于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公布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第十九号令,以下称《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各级科技成果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使我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更加完善,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作用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是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对科技工作实行宏观管理手段,对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科技成果鉴定的一般原则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是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科技成果鉴定由科技主管部门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专家审定的原则。保证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4、科技成果鉴定的范围和职责

科技成果鉴定范围,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矿产新品种及其软科学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内的科技成果,以及少数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由市科技局组织鉴定。必要时可授权各市直有关主管部门组织或主持鉴定;市科技局成果处为市科技局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市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负责科技成果的审核、鉴定、登记、公报、发证、统计等工作。

5、鉴定工作程序

(1)申报鉴定项目,鉴定申请表从本网站下载或到深圳市技术市场促进中心领取。

(2)鉴定单位初审。

(3)按照具体项目,选择不同的鉴定形式。

(4)鉴定形式有:检测鉴定、函审鉴定、会议鉴定。

(5)鉴定文件送深圳市技术市场促进中心登记。

(6)发布公报、上网、归档、发放证书。

附:检验单位名单

1)深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地址:深圳八卦岭531栋电话:2264876、2264107、2263702

2)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地址:深圳市华发北路409栋电话:3351575、3360242

3)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电子产品检测所广州电子产品检测站

电话:(020)7703594、(020)77055796、科技成果鉴定需提供的主要材料

(1)计算机应用软件成果鉴定需报送材料

1)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自选课题免)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软件需求说明书

4)系统设计报告

5)用户手册

6)测试大纲

7)测试报告

8)用户试用报告9)查新报告

(2)应用技术成果(不含计算机应用软件)鉴定需报送材料

1)计划任务书或技术合同(自选课题免)

2)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内容包括:选题依据;研制过程;有关技术图表(或工艺流程);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重点写清楚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及及科技成果的创新点。

3)产品标准

如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需提供经市技术监督局标准处备案的企业标准。

4)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法定检测单位出具)

5)经济或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6)用户使用报告(三家以上)

7)查新报告(达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联机检索的证明)

要注意关键词的选用,关键词要体现科技成果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以达到查新的预期效果。

8)专利证明(非专利项目免)

7、科技成果鉴定的形式

会议鉴定、检测鉴定和函审鉴定三种形式。三种鉴定形式具有同等效力。

(1)检测鉴定:凡通过国家、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专业检测鉴定机构检验、测试,性能指标达到鉴定目的的科技成果(如计量器具、仪器仪表、新材料等)。

(2)会议鉴定:对于多学科、跨行业、跨部门(地区),需要组织同行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或演示、测试和答辩的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成员由7—15 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

(3)函审鉴定:不需要组织同行专家到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由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即可进行评价的科技成果。函审组由5—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

8、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内容

(1)是否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规定的指标;

(2)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

(3)应用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

(4)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的前景和条件;

(5)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9、选聘参加鉴定工作的同行专家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行为

(1)选聘参加鉴定工作的同行专家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特殊情况下可聘请不多于四分之一的有中级技术职务的中青年科技骨干)。特殊情况是指:个别专业不全,缺少高级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某些新型学科和边缘学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少;某些部门因保密的需要,选聘社会上专家受到限制。

2)对被鉴定科技成果所属专业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状况。

3)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

“同行专家”是指最接近被鉴定科技成果所涉及的专业的科技人员,选聘同行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或

函审小组或检测鉴定小组)时,应尽可能同时有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的专家参加。下列人员不得选聘为科技成果鉴定专家:

①科技成果完成单位的人员;

②计划任务下达单位的人员;

③任务委托单位的人员;

④长期脱离教学、科研、生产的党政机关管理人员。由于公安、安全、国防等特殊部门某些科技成果涉及国家秘密,不宜扩大知密范围,可以聘请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任务下达或委托单位的同行专家参加鉴定,但不能聘请直接参加被鉴定的科技成果的研制工作的人员。

(2)专家行为规范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在鉴定工作中应当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认真负责的审查,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结论。并对作出的评价结论负责,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有义务和责任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保守秘密。

10、鉴定单位及其有关负责人行为规范

1)不得干涉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独立地进行鉴定工作,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对鉴定专家在鉴定工作中提出与鉴定工作有关的请求,应当认真研究并及时作出明确答复。

2)鉴定程序 组织鉴定单位或主持鉴定单位应当负责鉴定的全部过程,但不得成立鉴定领导小组领导鉴定工作。

3)凡有异议或争议的科技成果,组织鉴定单位不得受理鉴定申请,应待异议或争议解决后方可受理鉴定申请。

4)组织鉴定单位接到科技成果鉴定申请后,应及时、认真地进行形式审查和技术性审查,并在三十天内批复审查意见。形式审查由组织鉴定单位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负责,技术性审查由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会同有关业务管理机构共同进行。

11、鉴定的管理

(1)对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由组织鉴定单位酌情发给技术咨询费,费用由成果完成单位支付。

农业科技成果档案实体建设研究 篇6

摘 要:该研究根据档案管理学原则,结合农业科技成果形成特点,制定了符合该单位科研实际的农业科技成果档案收集范围、收集内容、分类整理、保管与利用方法,以期梳理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的建设流程,使农业科技成果档案辅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关键词:农业 科技 成果 档案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075-02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当前科技工作者面对的要务。2015—2016年,我国修改、出台了多项相关管理文件,目前国家与各级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作为科技成果的原始记录,科技成果档案需要被妥善保管,规范管理,以服务科技创新,辅助科技成果转化。

1 背景介绍

为了妥善保管科技成果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四川、江苏、上海等省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建立了独立的科技成果档案馆。以四川省科技成果档案馆为例,具体负责科技成果登记与统计、技术合同登记和统计、科技成果收集和保管、科技成果信息的发掘、利用和转化等综合服务,并且承担了各类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以服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15年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大力发展该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此同时,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院属企业发展现状,对院属各单位企业进行整合清理,深化该院院属企业改革的两项改革部署。

笔者所在科室顺应省里和院里两项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改建为成果室,辅助所内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负责科技成果档案管理。当前农业成果档案建设工作是要务,通过档案建设梳理本单位农业成果情况,将有助于成果管理与辅助转化。通过档案工作的业务培训与学习,该研究对农业成果档案建设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2 成果档案收集范围

2.1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职务科技成果是指执行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的工作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上述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1]。

黑龙江省农科院2016年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该院工作实际,该院的科技成果是指,本院职工执行科研任务(项目和课题)或者利用省农科院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开展智力活动创造的职务科技成果。主要指选育的主要或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品系)、动物新品种(品系、配套系)、肥料、农药、农机、农产品深加工等专利技术及其他职务科技成果(包括非专利技术成果)[2]。

2.2 成果档案收集范围

结合该单位情况,参照科研档案归档范围,成果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如下。

(1)准备阶段:课题审批文件、课题申请文件、可行性报告、调研报告、协议书、合同等文件。

(2)实验阶段: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专利申请的有关材料、设计文件、关键技术文件、重要的往来技术文件等。

(3)总结鉴定验收阶段: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决算材料等。

(4)成果和奖励申报阶段: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证明材料等。

(5)推广应用阶段:推广应用方案、总结、转让合同、用户反馈意见等材料[3]。

3 成果档案分类整理

《档案管理学》中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3种:组织机构分类法、年度分类法、问题分类法。根据具体工作实际,研究所以草业研究为工作中心,专业统一,内设机构不复杂,设置稳定,研究方向各有侧重。所内研究相关部门设立有:牧草育种研究室、牧草栽培研究室、草地生态研究室、玉米育种研究室、种质资源研究室、成果管理室、基地管理室等研究室。由于成果管理室与基地管理室与其他研究科室研究内容或职能设置有交叉,更适用问题分类法。

具体按照课题组研究方向将其划分为:牧草育种、牧草栽培、草地生态、饲用玉米研究、种质资源研究5个类别。既保障分类清楚,又涵盖所内研究各个方向,符合档案管理中便于保管与利用的原则。

4 成果档案管理

建档工作与科研工作实行“四同步”:即下达科研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归档材料同步;鉴定验收成果与鉴定验收归档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奖励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材料证明同步。实行课题(项目)负责人主持立卷归档的责任制。根据工作实际,可由研究所办公室在项目审批、验收环节分阶段负责成果档案归档材料的收集,由成果管理室负责整理、分类与保存利用等项工作。

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档案还可分为普通成果档案与转化储备成果档案。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制定进入储备库的标准,进入转化储备成果档案库的科研成果,可按照名次优先给予支持,辅助其实施成果转化。

已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档案,经整理后及时移交所内档案室实行统一管理。

5 成果档案保管方式

5.1 秩序管理

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首先就是建立和维护档案的存放秩序。成果档案装具选用金属文件档案柜。主要用来保管未实施转化的农业成果档案。将普通成果档案与进入转化储备库的成果档案分区保管。每区档案根据牧草育种、牧草栽培、草地生态、饲用玉米研究、种质资源研究等五大类别分别给予类别编号。五大类别的成果档案放入不同档案柜保管,预留充足空间。

已完成转化的成果档案,由成果室负责整理后,及时移交所内档案室实行统一管理。

5.2 库房安全管理

保持库房内湿度、温度;六防等安全管理。

6 成果档案的统计与登记

建立成果档案的出入库登记、档案使用情况登记、清点与检查等事项的登记。

7 结语

科研成果是每个科技人员智慧与辛苦研究的结晶,每个科技人员对成果档案的感情也是有别于其他档案材料的。它记载了该项科研活动从起始到完结的每一个步骤,它是科技人员用汗水写成的,必须做好这部分档案的建设工作。以保证科技成果档案后续的高效利用与管理,使其更好地为科技成果转化发挥辅助效用。

参考文献

[1] 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Z].2015-08-29.

[2] 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Z].2016.

科技成果 篇7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成果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均面临着许多需要研究、探讨的新问题。作者在“中外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方面目前国内科技成果管理理念、目标与国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科技成果管理的理念与目标有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国内有关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的评价和成果转化方面,其中科技成果评价往往与科技项目评价等同看待[1],其概念的内涵、范围及管理体系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成果管理概念、内涵进行深入地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市场经济环境的我国科技成果管理体系。

本文从管理学视角探讨了科技成果管理概念、内涵及范围,并在科技成果生命周期的视角下,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构建科技成果管理体系,为科技成果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科技成果管理概念及范围

2.1 科技成果管理概念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对科技成果管理概念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的视角给出科技成果管理的定义。如科技成果管理是整个科技管理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科技管理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手段对科研工作者在科技实践过程中经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各种科研论文、专著、专利或新技术等智力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归档的活动,包括科技成果鉴定管理、科技成果上报登记与档案管理、科技成果的奖励管理、科技成果的推广交流与保密以及技术市场管理,还有科技成果的统计分析等内容[2];科技成果管理一般是指对科技成果进行鉴定、登记、推广、奖励、保密解密、技术市场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的活动[3];科技成果全程管理是针对特定的目的,由专门的机构根据国家或行业的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和相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科学可行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手段,针对科研全过程,对课题的计划立项、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到课题鉴定验收,直至最后形成知识产品并推广应用这样一个有序的递进过程[4]。

以上几种对科技成果管理的概念均从科技成果管理内容角度,在不同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面、不同的范围给出的定义。

科技成果管理是一种管理行为。美国著名的管理家孔茨认为管理是引导人力和物资资源进入动态的组织,以达到这些组织的目标,亦即是服务对象得到满意,并且是服务的提供者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5]。美国管理史学家雷恩认为管理是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资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6]。西方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詹姆斯·H·唐纳利认为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7]。综合以上西方管理学家的观点,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使其发挥最佳效果,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核心是达到目标,而达到目标的手段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

科技成果管理,从成果产生到应用流程上看,是科技成果的孕育、产生和应用、再孕育、再生产、再利用等螺旋上升的过程的管理,即成果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为达到成果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目标而进行管理。

因此,可对科技成果管理给出以下的定义:科技成果管理是指科技管理部门发挥和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在科技成果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有效地分配和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达到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最佳程度地发挥其作用的活动。

2.2 科技成果管理范围

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图1)。在科技成果生命周期中,第一个节点科技项目立项阶段。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科研人员根据市场和用户反馈情况构思解决的方案,这一阶段成果主要体现为研究人员头脑中的灵感、思路、研究方案等等。项目研究实施阶段主要体现是实验数据、阶段性或过程结果,如实验数据、现象等。项目结题阶段的成果有一定理论性、技术较完整,多以论文、专利等形式体现。项目结题之后进入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阶段,首先进入试验和开发阶段,这一环节成果主要体现为中试结果形式,如试制品等;产品试制成功之后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即对中试结果的放大和大规模应用,该阶段的成果主要表现为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等;随后形成新的产业链,出现了新商品,直至投放到市场供用户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技成果生命周期链条。

从以上分析可知,科技成果管理的范围应包括科技成果生命周期的起点至终点的全过程。因此,广义上,科技成果管理是科技成果生命周期的起点至终点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思路、灵感到成果产出阶段管理;成果至试制品阶段的成果;试制品至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至商品到用户的成果转化及应用管理。狭义上,科技成果管理是成果的产生(公开)至用户应用过程的管理。

3 科技成果管理目标及任务

科技成果管理,首先根据管理思想,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建立管理目标体系,分配相应的管理任务。借鉴日本、韩国科技成果管理的经验[8,9],可以细化不同时期的科技成果管理目标及任务,把科技成果生命周期划分为成果产出期、成果公开期、成果转化初期、成果转化中期和成果转化后期(表1)。

(1)成果产出期对应于科研项目的立项、研究、结题阶段,其管理目标包括人、财、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率运转;提高研究人员创新效率,包括数量和质量;培养研究人员的市场意识和技术经营能力,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研究;公正、科学、合理地评估成果。这一时期主要的管理任务应包括建立激励机制,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培养科技成果评估人才,制定科学技术基本法(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等相关法律。

(2)成果公开期对应于成果公开、宣传、成果价值评价阶段,其管理目标包括维护国家、企业、个人利益;促进成果信息的快速扩散;成果价值的公正评价。该阶段管理应包括制定成果信息保密和公开标准,建立成果信息服务机制、体制,设置、培育成果价值评价中介机构,建立中介机构运作模式、机制体制,制定成果信息公开法、成果评价和管理法(管理机制、体制)等相关法律。

(3)成果转化初期。成果转化初期对应于中试设计、中试、中试结果评价阶段,该阶段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成果转化率、促进成果扩散、转移。这一时期任务是建立知识产权收益制度,刺激市场需求,培育技术市场,制定促进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相关的法律。

(4)成果产业化中期。成果产业化期对应于产品工业化设计和投产阶段,其管理目标是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培养技术经营型企业。该时期管理任务是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培育技术经营环境,培养技术经营人才,制定减免企业税收、鼓励新技术产业化优惠等政策。

(5)成果产业化后期。对应于产品宣传和销售期,该时期管理目标是提高公民对科技的依赖性;提高社会对科技产品的信赖和期待。成果产业化后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会使用科技产品制度的建立和制定鼓励公民使用科技产品的政策。

4 结语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给出了科技成果的概念定义,分析了科技成果管理的范围以及科技成果生命周期中的各节点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以期符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成果管理的需要,明晰理论研究过程中概念及内涵,有助于解决目前科技成果管理实践中的诸多不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张丹凤,宋元.日本的科技成果管理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08(11):52-56

[2]李超.我国科技成果管理现状与改革对策探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12):15-18

[3]王峰.国防科技成果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5-7

[4]易燕明,范旭,刘伟.国外科技成果管理的比较及对我国气象部门科技成果全程管理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8(03):66-70

[5]普蒂,韦里奇,孔茨.管理精要(亚洲篇)[M].中译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7

[6]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

科技成果 篇8

关键词: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科技成果转化

引言

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是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科学研究能否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对于发达国家在百年前就已经建立的完整科学研究体系,由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滞后性,科学研究的整体链条不够完善,在科学研究的评价方面有诸多不足之处。作为连接政府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关键步骤,科技成果评价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科技成果的有效评价机制也将极大促进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科技资源不流失。因此,无论从任何角度而言,建立合理、公正、客观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都是极其重要的。

2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快速前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物质条件、市场等要素资源的组合与配置过程,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无法实现从科技研发到产业化的“跨越”,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1]。

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完善对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引导企业提高研发、吸纳科技成果的动力与能力,增强科技研发的意识和投入,根据市场需要提出科研选题,按照需要搜寻科技成果,取得科技成果以后,很快引入企业内部的生产和营销体系,促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

而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科技成果的评价。我国的科技研发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常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科技开发与研究游离于企业之外。因为现有的科技研究者基本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体制内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将成为研究者职称评定或者奖金发放的决定因素。科技单位远离市场,科研目的不考虑市场,科研项目的立项不能有效和市场结合把握未来发展导向,这就直接导致了项目结题和成果转化与市场需求脱节,“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直接反映出当前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重眼前,轻长远,只注重静态评价的弊端。

“科学价值”通常能够在公开发表后学术界的反应中得到确认,也能从理论和技术的延拓发展中得到确认。但“应用价值”只能从应用成果、产品成果中得到确认。如果没能建立起一个完整且长远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那么等不到科技成果转化,这个科研项目就已经不能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2]。

3研究方法及对策

3.1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法

在2010年国家科技部出台的《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中,对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评价列举了6个量化评价指标。将经济社会效益的比重扩大到仅次于技术创新的位置。《科技成果评价分类指标体系研究》中也对技术开发类应用技术成果评价指标设定了三个一级指标,即技术水平指标、价值指标和推广应用指标[3]。由此可见,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已经成为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建设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大工程,纵使现在各种科技成果评价的量化指标在一步步细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貌似已经足够详细涵盖了科技研究的所有方面。但是在实际的评价操作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首先,评估方法的公平性存疑。对评估专家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因为目前的评价机制是由评价机构邀请同行专家有偿进行,评估结果难免会掺杂评估者的利益和决策者的利益成分。其次,评估片面化,过于注重研究阶段。科学研究是以一个变量而存在的,它涵盖了构思阶段、调查阶段、论文阶段、实验阶段、成果阶段以及最后的推广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其评估标准都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如果单纯地将评估重点放在研究论文阶段的话,没有将技术问题的解决与开发推广的整个过程结合起来,那后期的实验分析中所产生的科技成果价值将被忽视。

3.3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明确指出,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活动。从成果转化的角度而言,一个科研项目的价值在后期的实验与推广阶段更值得被考量[4]。

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最终是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服务的。评价体系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指引与规正。在科研进程中的关键节点、结果以及影响都需要放在台面上来综合考量。尤其是建立技术开发类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的一点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基于这一考量,在建立技术开发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时候,要将技术水平、成果转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5]。当然,社会经济效益和风险推广也都是考量的重要因素。而在这四个一级指标下,应该详细而完善地细化出二三级指标以及其评价标准(见图1)。

3.4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评价指标的建立必须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参照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进行设计。成果、资金、人才、信息、管理、政策、空间载体、基础设施、市场等要素共同构成了科技成果转化要素资源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结点”。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这些要素是否得到了优化组合和高效配置。

各种要素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科技成果要具备先进性、实用性、成熟性和经济性等多种属性,才能易于转化,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通道,充分调动风险资本、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瓶颈问题;建立成果转化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得到较高的收益,才能激发起研发和转化科技成果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各种信息对称,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才能充分发挥政策、信息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做到衔接配套,才能增强产业政策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吸纳科技成果的作用。

科技成果评价直接作用于科技研究的奖励,在任何领域,奖励机制都是促进生产者的最大价值导向。所以,建立一个公平、客观、合理、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在前期评估时对整个科技项目做出预判,更能在科技成果研发成功后,更顺利、更便捷地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去。

4结语

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将逐步成为生产力提高的最重要推动力量。科技成果转化就是这其中最现实、最直接的一环,如果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够突出其核心地位,那么再多的科学研究也都将停留在“纸”上面,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傲霜.科技成果转化“北京模式”的探索、实践与特点[J].科技潮,2010(9):10-19.

[2]黄慧玲.建设两岸技术交易和转化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J].厦门科技,2011(2):75-77.

[3]赵晖.科技成果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邱超凡.建设“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3):56-60.

科技成果 篇9

苏州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位于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吴江市七都镇工业园区,以“高科技、高标准、高起点”为创业方针。公司倡导并开发生态型制剂,使农资产品的使用纳入农田生态保护体系之中,将生态防治的原理贯穿于现代肥料的研究开发之中,在对农作物增产、改善品质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我国农业向高科技生态农业方向发展。该公司虽然拥有先进的国内外生产线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但科技开发力度依然很大。公司加大科技投入,与上海复旦大学开展联合研制。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研制出“复旦复农”及“复旦禾乐”肥料产品,且获得中国农业部颁发的正式肥料登记证。“复旦”系列叶面肥属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点推广的无公害产品”和“第六、七届全国肥料双交会推荐产品”。公司产品销售网覆盖了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且成功进入中国邮政销售系统,与中国烟草、北大荒农垦集团、新疆建设兵团等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

苏州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委托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查新中心查新的4个项目分别为“水果专用优质高效根外制剂的研制”“蔬菜专用有机制剂的研制”“经济作物专用高效生态叶面肥”“复旦复农新型生态制剂”。这4个查新项目的共同点为,生产产品的主要原料是由天然材料蚕蛹、树皮、甘蔗渣、矿渣、高龄土等辅料组成的生态型制剂。

本案例涉及的4个查新项目的查新目的均为科技成果鉴定。

2 准确提炼查新点

科技成果查新是科技查新内容之一,在申请成果鉴定评审之前,对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作出结论性的评价,为评审专家对成果评审鉴定提供依据。其目的在于保证专家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成果,减少评审失误,保证成果质量,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果的研究水平。

查新点提炼的准确与否,反映了查新人员对查新课题的实质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是检索的前提,是对比分析的依据,是查新质量一个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查新点提炼不当,往往导致查新人员在选择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时出现偏差,直接影响查新结论的可靠性和针对性。由于委托方查新经验的欠缺,常常片面地认为课题的查新点越多越好,甚至将假想出的创新点罗列出来。这种做法实际上会干扰查新员的检索思路及检索策略的制定,最终结果会事与愿违。因此,查新点不能完全由委托方确定。查新员首先应与委托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做好课题保密工作的前提下,与委托人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共同对课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充分利用查新员课题分析及概念组配能力较强的优势,全面准确地理解查新内容后,找出真正的查新点,并经对方确认。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查新点,既能让查新员对课题理解得更加深入,又能在交流中更好地确定检索目标。

例如,“复旦复农新型生态制剂”就是查新员通过与委托查新者进行耐心的询问和详尽的沟通后,最终共同确定了该项目的查新点:生态制剂中的多种氨基酸不是直接加入有氨基酸成分的物质,而是从天然的动物残体蚕蛹中,采用蛋白质水解、离子交换等各种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得到;该农业生态型制剂的主要原料由天然材料蚕蛹及红松皮、甘蔗渣、矿渣、高龄土辅料组成;利用此制剂,可改变土壤环境,改变植物根系和植株内微生态环境,使有益微生物增多,形成优势菌群,从而有效控制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作物的危害。

3 选用正确的检索词与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

文献检索既要有严谨的战略措施,又要有灵活的战术手段。一般来说,在弄清检索目标后,选用正确的关键词与制定检索策略及选择适当的文献类型和数据库是检索战略实施的关键性步骤,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检索效果和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实施好检索战术方案,避免盲目检索,且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检索技巧,提高检索的速度和质量。

科技查新的检索,是指从众多科技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和方法。其目的在于从现有技术中找出与委托项目密切相关或者相近的对比文献,然后通过对比与分析,查证委托项目的“查新点”是否能够成立。因此,应优化检索策略。

在科技查新中,检索策略是用来界定课题范围、控制检出精度、体现检索思想、处理查询问题的逻辑关系式,并通过逻辑关系式在数据库中进行相关专题的检索,以获得所需文献,开展文献对比分析,再做出查新结论。在检索过程中,要根据命中的文献量适当取舍检索词,即文献量少就要舍弃一些检索词,使检索范围放大,反之亦然。

例如,“蔬菜专用有机制剂的研制”就是查新员在充分理解委托查新项目的基础上,确定了关联度密切的检索词,即生态、制剂、有机、叶面、肥、树皮、甲壳、蚕蛹、甘蔗渣、内脏、蔬菜,同时制定出合适的检索策略,最终在查新报告中对委托查新项目给出一个客观而又公正的结论。

4 坚持单独对比原则

《科技查新规范》相关教程规定:查新项目有多个查新点需要查证时,要逐条列出,以便查新人员在查新报告的结论中,分别对应作出新颖性结论。也就是说,在针对查新点作出有关新颖性的查新结论时,必须始终贯彻“单独对比原则”。所谓单独对比原则,是指判断查新项目的查新点是否具备新颖性时,应当与每一份相关文献或每一项现有技术内容单独地进行比较,不能将其与几份相关文献组合或几项现有技术组合后进行对比。因此,单独对比是用来判断技术创新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审查原则。只有严格履行单独对比原则,委托项目的查新结论才不会偏离轨道,从而保证查新结论的科学性。

例如,“复旦复农新型生态制剂”就是严格履行了单独对比原则后,给出的查新结论为:“国内已见以动植物废弃物为原料的农业生态叶面肥的报道,国内已见农业生态型制剂产品的报道,该类型产品可改善土壤环境、改变植物根系和植株内微生态环境、控制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作物的侵袭;国内已见从蚕蛹中采用蛋白质水解、离子交换等各种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制备氨基酸的报道,但除本委托单位外国内未见与本委托项目工艺相同的利用蚕蛹提取氨基酸为原料、添加红松皮、甘蔗渣、矿渣、高龄土等辅料制备生态型制剂的研究报道”。由于在查新过程中,既重视战略部署,又善用了战术技巧,使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做出的查新结论才能经得起推敲和考量。

5 科技查新服务成效显著

上述4个委托查新项目最终都获得鉴定专家的认同,并顺利地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

苏州市科技局于2008年10月16日组织有关专家对该公司承担的《水果专用优质高效根外制剂的研制》项目(编号:SZG0707)进行了鉴定。鉴定意见为: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一条年产能力达400 t水果专用优质高效根外制剂的生产流水线,共销售300t,企业创造2 000万元经济效益,利税400万元人民币。在新疆、江苏、浙江、云南等各种水果作物上示范推广面积达13.33万hm2。该产品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综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苏州市科技局还组织有关专家同时对《蔬菜专用有机制剂的研制》项目(编号:SZG0706)进行了鉴定。鉴定意见为:该蔬菜专用有机制剂的主要原料为树皮、虾蟹的甲壳、矿壳、蚕蛹粉、甘蔗渣、动物残内脏,不含微生物活体,该生态型有机制剂能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促进蔬菜生长,改善蔬菜品质。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一条年产能力达160t蔬菜专用有机制剂的生产流水线,项目期间共销售100 t,企业创造800万元经济效益,利税120万元人民币。在江苏、浙江等各种蔬菜作物上示范推广面积达6.67万hm2;项目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综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吴江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用于经济作物高效生态叶面肥的研制》项目(编号:WN200757)进行了鉴定。鉴定意见为:该项目研制的经济作物高效生态叶面肥——“复旦复农”,其主要原料为树皮、虾蟹的甲壳、矿壳、蚕蛹粉、甘蔗渣、动物残内脏,不含微生物活体。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一条年产能力达500 t项目产品的生产流水线,项目期间共销售500 t,企业创造2 500万元经济效益,利税400万元人民币。在江苏、黑龙江、云南等各种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应用,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公司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复旦复农新型生态制剂中试与示范推广”(合同编号:2009GB2C100126)进行了验收。验收意见表明:项目以脱脂蚕蛹为生产氨基酸的主要原料,制定了利用氨基酸、红松树皮、甘蔗渣、硼镁矿等配料制以及具有抗真菌作用的基因工程发酵产物生产“复旦复农”新型生态制剂(粉剂)的技术规程;建立了一条年产600 t项目产品中试生产线,产品质量达到GB/T17419—1998,申请了发明专利1项。项目成果在黑龙江、新疆、河南等10多个省的粮棉油类农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上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增产、抗病虫害及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效果;累计推广应用项目产品915 t,应用面积61万hm2,实现销售总值4 575.81万元,利税1 136.14万元。

6 案例评析

科技成果 篇10

要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论文导向”式的考核评价机制。现在, 论文数量几乎是衡量研究者学术水平以及确定福利待遇的唯一标准, 这不但使研究者忽视科研成果和技术成果的推广, 导致科研立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也是浮躁甚至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直接诱因。改变这种考核机制势在必行, 特别是在应用科技研究中需增加成果转化的要求, 建立健全激励和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 树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导向。

要建立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 也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然而, 我国约九成企业集团仍将模仿作为企业研发基本战略, 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价指标不利于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发挥。在现行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中, 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当年利润的实现是最主要的考核指标, 而没有包括技术成果以及技术成果带来的无形资产增值。因此, 要加大力度激励国有企业自主创新, 把企业获得的技术能力列入企业绩效, 鼓励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要增加政府财政对创新成果转化的奖励和扶持力度。一项科研新成果在技术上领先并不代表成功, 只有得到市场认同才是真正成功。这一转化过程迫切需要扶持, 而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是最有效的, 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现在, 我国也制定并出台了这方面的政策,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以及执行力, 并没有很好地落实, 急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措施, 并切实严格执行。

引领世界潮流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篇11

关键词:世界潮流;科技成果;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科技非常发达,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遥遥领先世界。特别是四大发明,更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英国哲学家培根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下面我从九个领域来阐述我国古代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成就,是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1.造纸术:西汉末期我国就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制造出植物纤维纸。造纸术于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非洲。

2.印刷术:唐朝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刷的《金刚经》;后来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西夏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木字印刷术,这比欧洲早四个多世纪。

3.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南宋时期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13世纪,火药与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数学成就

1.春秋时期发明了九九乘法表。

2.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的特例比西方早500年。

3.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4.南朝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七位数,这比西方早1000多年。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以及朝鲜、日本的教材。

5.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马克思说它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算筹记数法,这种记数法除数码写法形式之外,完全具有今天通行的十进位值制的功能,后来这种记数法为国际通用,延续至今。

6.古代计算工具: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就出现了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汉朝史籍已提到珠算,元末明初已出现了现代样式的算盘,明朝时珠算已经传播世界各地。

三、物理学

1.战国时的《墨经》里面有大量物理学知识,包括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光学、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系统知识,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2.物理实验室:在我国古代还有声振实验室,为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实验室。

3.温度计:西汉所发明的天平式温度计,比欧洲早1600多年。

4.地磁:北宋沈括发现地磁偏南,比欧洲早400多年。

5.火箭技术:起源于宋代的钻天炮,是当代火箭技术的先驱。

6.热力机械:最早的热力机械是北宋以前就出现的走马灯。

四、古代天文历法

1.夏商时期,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的记录,夏朝历法叫“夏小正”,商朝的“殷历”采用干支记日法,这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记日方法。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春秋时形成了固定历法的体系,有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石申的《石氏星表》用赤道作坐标记录了多颗恒星的位置,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表。

3.秦汉时期,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4.隋唐时期,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僧一行还与梁令缵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恒星的位置变动。

5.北宋时期沈括编订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6.元朝时郭守敬主持编订的“授时历”其年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差无几,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7.中国古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浑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观测工具。

五、医学成就

1.在战国时就有了医学分科,著名医生扁鹊被称为“脉学之宗”,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2.战国问世,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提出了病理学说为古代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医学著作。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础,被誉为中医学上的“万世宝典”,他也被称为“医圣”。华佗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的先河,比欧洲早1600年。

4.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孙思邈著有《千金方》被称为“药王”。

5.南宋朝法医学家宋慈所著《洗冤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

6.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7.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的独创疗法,8世纪初即已传到朝鲜、日本,宋元后,逐渐传到世界各地。

六、农学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栗的国家。我国有四大农书,即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桢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其中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介绍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技术。

七、建筑

1.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2.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3.唐朝长安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明朝北京布局严整,建筑华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八、地理学

西晋裴秀编的《禹贡地域图》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理。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中对石灰岩地形的描述是世界上最早的。

九、古代手工业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1.冶炼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高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2.陶瓷,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青瓷,北朝时烧出白瓷,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才陆续生产出瓷器。

3.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丝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时,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有了织机。汉朝时,丝织技术相当成熟,并开通了从长安出发到欧洲的“丝绸之路”。

上述史实已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我们为此应感到骄傲和自豪。

参考文献:

周晓云.尊重高龄[J].档案时空,1986(05).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

科技成果 篇12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一个地区科技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基本上代表了这一地区科技发展的水平和科技创新的能力,研究一个地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科技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可以相对较为准确的评估该地区科技创新的情况。 本文从贵州省科技成果登记的总量水平、完成单位、经费来源和完成人员构成等方面来研究贵州省科技创新的一些特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1 科技成果的现状

1.1 科技成果的总量

图1是2005年——2009年贵州省科技成果的总量变化,图1显示登记数量总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这些成果主要是列入在完成国家和省科研计划后,经过国家或省(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在省科技厅登记的科技成果。列入市(州、地)计划完成的科研项目若未经过省级鉴定一般不予登记;也有个别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由于经费渠道来源不同,完成后在中央有关部委登记而未列入。所以上述数量并非贵州省全年完成的科技成果数,但登记的科技成果基本上是全省科技成果中创新性强、科技水平较高的部分。

1.2 科技成果的水平

按贵州省目前评审科技成果水平的规定,应用科技成果的水平分为5个档次: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和国内一般。表1显示科技成果的水平状况以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为主。

单位:项

1.3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

从表2成果登记单位的属性来看,主要完成科技项目的单位依次是企业、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而且各类单位完成的成果数不多,相互之间的差距也不大,没有显示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以科研为已任的独立科研机构完成的科研项目数量相对于大专院校和企业最少并且总体呈下滑更是值得深思。

单位:项

1.4 课题来源渠道

从表3来看,课题来源主要集中在地方计划和自选项目,而民间基金一直为0 项、国际合作只在2008年时有1项,横向委托历年就少,到2009年已经为0项了。

单位:项

1.5 项目经费投入

根据表4财政投入的占有比重值,除了2007年超过50%外,其余年均在40%以下。原因是2006年国家和省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后,科技投入力度加大之故。

单位:万元

1.6 成果完成人员的学历结构

从表5成果完成人员的学历看,我省科研队伍人员仍以大本为主,研究生占成果完成人的百分比趋势不明,在连续上升三年后,2009年又有所回落。

2 贵州省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SWOT分析

贵州省在全国是处于科技进步比较滞后的区域,成果的登记现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政府和科技人员都有力图摆脱后进的愿望,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困难很大,但如果能用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贵州区域创新的前景,趋利避害,贵州科技的发展、区域创新的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本节将遵循科学发展观,运用SWOT方法分析贵州区域科技创新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

2.1 优势分析(S)

按照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的指标来要求,贵州省没有任何的优势。这里所述的是潜在的可以为区域创新提供创新平台的优势,是从辩证的角度在弱势的基础上寻找可以创新的亮点,不是纯粹的指标分析。

2.1.1 丰富的自然资源。

贵州是一个山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为区域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发展了贵州的铝业,目前在电解铝行业贵州有不少技术创新的成果,即使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而且几乎垄断了印度铝业开发的设计。还有步入循环经济的磷化工工业,钛工业等。再如丰富的生物资源特别是中药材,促进了贵州中药厂和中药、民族药的发展,据统计贵州省在中药民族药方面申请的专利占全国同类专利的30%,在全国各省中是最多的。

2.1.2 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环境。

喀斯特地区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约70%,造成贵州可耕面积狭小和土壤贫瘠。贪瘠的土壤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在贪瘠高寒的山区创造了玉米亩产超千斤的记录;研究出的水稻新品种,在云南地区创造了亩产超过900公斤的记录;在贵州很难高产的小麦,在关中平原试验获得了大丰收。我们能否设想,在贵州培育的种子,由于地理环境苛刻,因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可以在富饶地区获得更好的收成,从而把贵州培育成种子基地呢!贵州的油菜已经推广到周围12个省(市)就是很好的证明。

2.1.3 军工企业。

“三线”建设时期,贵州聚集了大量的军工企业,军工企业的强大优势使我省的航空航天和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在全国有一席之地。同时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军转民所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采棉机、石油测试仪器、烟机各种片式电子元器件等也开始崭露头角,说明我省还有很大的潜力,它们可以为区域创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1.4 产业聚集区的建立。

区域创新的重要实现途径是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即产业雷同或相联系的若干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在一起的区域,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除了航空航天电子元器件集团外,还形成了医药(主要是中药民族药),金属材料学新材料、磷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区域的建设,为区域创新创造了条件。

2.2 劣势分析(W)

区域创新的优势应该是建立在区域经济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这就是为什么东部的区域创新远胜于西部的原因。贵州省区域创新的劣势在于:

2.2.1 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滞后,人均GDP倒数第一,导致科技财力投入不足。而财力投入不足导致留不住科技人才和难以引进科技人才,因而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创新能力不强。

2.2.2 人才缺乏,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缺乏是最大的障碍。据2009年统计,贵州省每万人口中仅有科技人员10.59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围邻省的水平。特别是学术型、复合型的尖端人才更是稀缺。从绝对数讲,留学人员,博士生、海归人员都相对较少,严重制约了区域创新。

2.2.3 科技中介机构少,服务水平总体偏低,技术市场化水平非常低,技术市场的服务体系很不健全。除了极少数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较为活跃外,总体来说处于发展的萌芽状态。

2.2.4 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不顺畅,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自成体系,官、产、学研密切合作缺乏内在动力,合作的科研项目数量有限。从登记的科技成果看,2009年合作的科研项目数量甚至为0项。

2.3 机会分析(O)

2.3.1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推进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农业、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煤电、铝、磷等优势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新技术和军转民技术上,要抓住机遇,利用国家设立的各项科技基金、科技计划经费等专项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机会,重点围绕西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科技基础性平台的建设。

2.3.2 抓住中科院与贵州省共建大科学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机会,改善贵州省重大科学工程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自主创新新能力,增强科技竞争能力,促进原始性创新成果的产业,带动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2.3.3 抓住2006年召开贵州省科技大会后,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奋斗目标,颁布实施《贵州省科技规划纲要》和制定了若干配套政策的机会,按照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方向,利用好各项配套政策,改善基层科技工作环境,通过政府推动,促进科技工作的大力发展。

2.4 威胁分析(T)

2.4.1 由于贵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较落后,一些大企业不愿意在我省设立研究生产基地;而中央科研机构也很少在贵州设立分支机构,在人才竞争上,贵州又处于劣势,使得我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只能自食其力,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2.4.2 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的问题是生产问题,顾不上创新。而科研机构功能错位的威胁,导致跟踪科技前沿的能力比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技研究与开发落后于市场需求。

3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3.1 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共同支持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的创新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苦努力与韧性,必须克服科技界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倾向。

3.2 加强学科建设,凝练创新方向。学科建设和积累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学科的创新能力。重点发挥我省在铝、磷、民用航空、民族药、岩溶和某些新材料等学科、领域的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保持重点学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突出新兴学科,主要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还要鼓励学科间的交流融合。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省”的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工作来做。一是要制定规划,配置好人才资源,提供条件,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人才,强化科技人才存量的再教育和后续培养;二是积极推进科技团队建设,提倡“大师+团队”的人才集聚模式,如贵州大学马克俭工程院士的团队;三是围绕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吸引一些省内急用的科技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四是通过“实战”锻炼培养人才。如通过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来培养本省的科技人才。

3.4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创新平台。科技基础设施是构成科技活动的重要条件,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据2009年统计,我省共有研究实验基地75家,其中国家级1家;部属级7家;省级62家;地属级5家。对目前已建立的研究实验基地,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3.5 严格科技创新的科学管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要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之中。要强化科研管理,严格科研评估。要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在管理上也要相应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会进一步激活区域的科技资源。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知识服务与科技培训网络等,提高区域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

3.6 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在经济和科技均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科技资源分散、凝聚力差的原因,政府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和组织技术创新联盟中应起关键作用,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摘要:以2005年至2009年贵州省地方科技成果登记的数量、水平、课题完成单位、课题来源、项目经费投入和课题完成人员学历构成情况等为依据,分析贵州省区域科技弱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贵州省区域科技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成果,SWOT,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吴贵生,等,区域科技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R].2006.

[3]王学定,万永坤王琳,等.论甘肃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8(1):189-191.

上一篇:太空旅行者论文下一篇:飞行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