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2024-07-0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通用12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篇1

时代在进步, 我国高校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改变, 高校不再只是传播知识的主力, 而是集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于一身, 研究开发科技成果的基地。20年以来, 我国近70%的基础科学领域重大发现是由大学取得的。作为科学技术密集的高等学校,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成效显著, 为社会提供了很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直接的服务,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增长。

但是高校科技成果在转化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还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高校科技成果在转化率方面、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方面还相差甚远, 由于种种原因制约, 很多科技成果虽然很优秀, 却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

一、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一) 高校机制的制约

僵化的高校用人机制分散了教师从事科技研究的精力;高校职称评审制度以发表的论文数为主要依据, 还包括了出版的专著数, 获批的项目数, 获奖的成果数, 这种制度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国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论研究, 轻实际应用”的思想观念, 大部分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仅仅停留在完成立项、论文撰写、报奖等方面, 却很少去探究这些研究成果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没有联系, 有多大联系, 是否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 从而导致了科学研究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二) 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有局限性

目前, 我国高校在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许多教师在申报科技项目时, 只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领域去申报, 大多数还只局限于基础理论的研究, 没能充分认识到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这就使得许多优秀的科技成果和社会发展联系不起来, 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资源。部分科研人员思想僵化, 不愿把研究成果公开;或理解错误, 把促进生产力的产业化经费用于科学研究经费, 导致科技成果不能充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三) 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科技工作者平时工作中不仅要承担大量教学任务, 还要完成大量的科研任务, 再加上认识的局限性, 更多地依赖中介服务机构去完成一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事情。而在我国, 为高校成果产业化方面服务的机构尚不完善甚至严重缺乏。阻碍了科技成果健康全面的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四) 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从我国现行制度上看, 没有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 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即使科技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努力转化科技成果, 但如何规避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在社会层面上还不够完善, 致使很多企业、甚至政府的资金不敢充分放手投入到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中来。

(五) 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处, 工作重心是解决教师各级各类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结题、成果鉴定等方面工作, 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教师科技成果的转化, 致使很多好的科技成果由于没有及时转化而失去意义。

二、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一) 提高高校科研的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我国高校科学研究机构目前还很缺乏, 导致高校研究项目不能依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 大多数只能通过国家和省市政府的统一要求申报。我认为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一批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科技前沿研究机构, 加强经营管理、产品开发、专利技术转让等实用技术的研究。要把培养研究生与发展高校科研紧密联系起来, 形成教育研究一体研究机制。并建立研究机构的评价体系, 从而给高校更多的办学和科研自主权。

(二) 建立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 通过各种竞争方式, 国家及各级政府把各类研究项目交给各高校, 同时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 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研究产生出的这些科技成果归高校所有;另一方面, 教师申请专利转让后所得的收入, 高校在分配上采取鼓励政策, 专利申请的前期费用、技术转让的前期费用由高校先行垫付, 申请成功后再补交费用, 否则则由学校负责所有费用。同时明确规定高校科技成果归学校和研制者共同所有, 并允许研制者分享技术转让收入, 把分配与技术要素参数真正落到实处。以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三) 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渠道投资体系、转化部门、信息网络和中介组织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资金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要解决此类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 一方面, 应该根据我国科技转化实际情况, 由政府部门提供支持、市场经济协调运作, 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 加强动员高校教师积极开发科技成果, 争取出一些好的科技成果, 获取国家和企业的投资, 最终获得多层次、多方位的投资渠道。此外, 建议在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让中介组织, 培养一些有专业技术知识, 懂法律、懂管理、懂经济的专职人员负责专利申请和成果转让方面的问题。为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 国家在各省市也可以建立专门的专利转让协调机构, 协调高校及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以加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另外, 要使高校随时了解社会、企业对科技成果技术的需求, 就要多多努力, 建立高校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等信息网络, 并使信息充分畅通, 充分交流, 促进科技成果的充分转化。

总之, 高校在教育与科学研究同时发展的同时, 还要在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上多多努力, 以此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强工业攻关项目、重大专项项目等高新技术产业层面的研究和先进技术的开发, 争取多方面实现产学研结合, 为实施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荷欢.发挥高校科研部门的引导作用,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迟宝旭.国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借鉴.科技与管理, 2005.

[3]袁贵仁.高校科研信息化调研结果显示:科研服务信息化支持仍很薄弱.前沿技术, 2009.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篇2

法》办法

(2000年5月27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管理、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其他有关部问按照各国职责做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第四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应当建立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技成果的转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有关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授权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定期发布科技成果目录和科技成果重点转化项目指南。下列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应当优先安排和支持:

(一)明显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

(二)加速高新技术开发,提高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

(三)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的;

(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能源,防治环境污染,降低消耗的;

(五)综合治理江河湖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

(六)提高人曰素质,保障大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

(七)促进科技扶贫开发,推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优先把科技成果重点转化项目列入产业发展计划,并加强督查和落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问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应当定期公布。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以由同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问会同有关部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确定项目担单位。

第九条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联合或者独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境外、省外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科技成果持有者来本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权利。第十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在完成后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应当支持科技成果完成人和参加人实施转化。具体实施由双方依照签订的协议进行。

第十一条科技人员在不侵害本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单位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可以离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到其他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吸收本单位的科技、管理人员参股。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时,主要科技、管理人员可以作为公司发起人。

第十三条科技成果持有人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实施转化的,其股份可以达到公司或者企业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中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实施转化的,其股份可以达到公司或者企业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五。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以技术转让、作价人股等形式转化科技成果,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需要对该科技成果进行检测的,应当由国家或者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问认定的科技成果检测机构检测。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需要对该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的,应当由依法认定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评估。科技成果检测和价值评估机构应当公正、客观,不得提供虚假的检测结果或者评估证明。

第十五条鼓励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区域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中介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引导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技术经纪机构以及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经纪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国家和省规定的条件,取得资格证书。对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经认定后可以按照非营利机构运作和管理。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规定逐年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省人民政府应当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建设省级重点工程技术中心、中间试验基地、工业性试验基地和农村试验示范基地。

第十七条省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有条件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依照国家规定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用于支持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其资金由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提供。

第十八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规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基金。

第十九条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应当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企业应当按照上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一点五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按照上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五以上提取经费,用于引进、研究开发和转化科技成果。企业引进大型项目的投资预算中应当安排相应比例用于引进项目的技术创新。

第二十条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一条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应当作为其晋职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第二十二条单位和个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对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将其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单位应当从转让该项科技成果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企业事业单位独立研究开发或者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投产后,单位应当连续三至五年从实施该科技成果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的比例,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其中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二)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

第二十七条科学技术行政部问和其他有关部问工作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询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指科技成果,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在科学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中,通过调查、考察、试验、研制等科学方法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应用技术成果。本办法所指高新技术成果,是指在高新技术领域中所取得的具有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等特点的应用技术成果。本办法所指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对应用技术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打造创新“双核” 促进成果转化 篇3

“这是北京市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应用基础研究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完善首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处长杨仁全表示。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为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探索适合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新体制,上世纪80年代,由原国家计委牵头,科技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部于2002年出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出台了《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2008年进一步修订出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据初步统计,目前北京地区已有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63家,占全国总数的28.6%,依托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3家,占总数的24.5%。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教育部和中科院为主管部门的占79%,在学科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北京市的重大需求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是目前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较多的两个领域,分别占全市国家重点实验室的29%和20%。地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速度较快,截至目前共在该领域建设了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成为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对解决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人才队伍、促进企业创新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科技部于1999年出台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截至2009年,科技部共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5家,其中建在本市的有57家,占全国总数的24.3%。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成上,早期以科研院所居多,近年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新批准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企业建设的约占50%。

这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本行业领域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产学研联合,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为适应科技需求,北京市于1986年开始启动高技术实验室建设,并于1990年出台了《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管理规定》。1984年到1999年,北京高技术实验室快速发展,共成立了39个依托高校、研究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技术实验室。这些高技术实验室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指导思想,以“创新、育种、树人”为宗旨,主要分布在包括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态环境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动力。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市科委从1990年开始筹建科研中试基地,截至1999年,先后成立了52家中试基地。中试基地以高技术实验室、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为主要创新来源,通过中试,加速科研成果向规模生产的转化,是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环节。

杨仁全表示,建设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北京市的创新升级,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综合实力。

培育国家级创新团队

据了解,国家重点实验室采取先立项建设、再验收挂牌的原则。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需要在地方先期运行和对外开放两年以上,组建期为两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先组建、再验收的方式。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要先期在地方运行1年以上,组建期为3年。地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是进入“国家队”的后备军。

北京市科委近两年来积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推荐了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进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行列;积极推动转制院所和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推荐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积极组织开展实验室主任招聘、建设计划任务书编制、组织专家进行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等工作。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大力培育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以来先后促成了“国家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北京,加快推动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进程,扎扎实实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杨仁全表示,北京市科委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建设一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提升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益补充和后备军,着力培育一大批国家级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并早日跻身国家队行列。通过引导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效对接,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研发和转化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充分发挥创新源头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市场认可度高的创新创业企业,为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解读北京市科委出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与《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时,杨仁全说:“科技政策的导向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目

前,北京正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求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原有的高技术实验室和中试基地也需要与时俱进;此次出台的这两个办法,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承载起历史的使命,加速推进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另外,我们也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这种形式申请的,我们将优先认定。”支持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抓住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这次同时出台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管理办法,它们各有侧重和定位,又互相关联。

“在这过程中,我们特别鼓励产学研结合,以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来申报。”

“对于北京市已有的高技术实验室及中试基地,满足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条件的,可以走绿色通道,优先申请。”

此次出台的两个办法明确了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突破了国家及大部分地方实行的先组建再挂牌、专项经费建设的思路,“我们是对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的已有能力进行认定,重点关注未来的发展,且采取政策‘普惠’的措施,比如被认定单位享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等”。

两个办法具体规定,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其依托单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重大专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股权投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股权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各项先行先试政策优先在符合条件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其依托单位推广落实。对其在职科技人员符合“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条件的,市科委将择优资助,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促进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篇4

1 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1.1 转化时效性要求高

目前,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 国际上成熟的技术很多, 如不及时将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 将错失开发市场的良机。如3G技术, 经国际电联 (ITU) 确认的三大3G主流标准分别为:由GSM延伸而至的WCDMA;由CDMA演变发展的CDMA2000;中国大陆大唐电信和德国西门子合作开发的全新标准TD—SCDMA。到2005年8月, 已有71个国家发放159个3G牌照。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国标准TD—SCDMA还在进行商用之前最后的测试, 测试结果将决定我国首张3G牌照发放时间。与TD—SCDMA在国内的快速推进相适应, TD—SCDMA在2007年将在韩国开设第一个实验网, TD—SCDMA首次走向海外。

1.2 关键技术领域需要政府引导

由于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也关系国家安全, 信息技术事关民族科技进步, 对其他技术进步具有带动作用, 其社会经济效应显著。因此, 在重大专项技术和前沿技术方面与其他产业相比更需要国家的引导。

1.3 产业链内合作要求高

信息产业中无论是电子信息业和电信业, 围绕市场建立完善的产业内互动合作关系是提高产业整体科技水平的重要因素, 也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信息产业内很多技术的实施需要电信运营商和设备生产商的积极配合。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中国无线局域网标准WAPI, 在国家信产部、发改委、标准委、商务部等部门的共同推动下, 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等四大运营商在内的22家企业于2006年3月自发组建了WAPI产业联盟。WAPI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联盟的任务是推进WAPI标准在国内的产业化进程, 把WAPI真正做成市场的事实标准。在公共场所、机场等地方使用无线上网技术, 都需要运营商来建设、运营、维护和收费。无线局域网的商用化主要通过运营商来实现。因此, 四大运营商加盟WAPI联盟的意义相当深远。

2 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2.1 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园区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促进科技成果有效地转化现实生产力,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引领作用和大学的基础与生力军作用, 推动技术创新机制改革, 信息产业部在2000年10月颁布实施了《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同一时期, 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和国税总局颁布实施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 (试行) 。

2005年信息产业部编制完成了《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 (纲要) 》。同时加大对信息产业科技发展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力度, 组织制定了信息产业发展技术政策和产品开发项目指南, 推动出台了集成电路专项研发资金的管理办法, 为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芯”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达到0.13微米。CPU、中文LINUX、第三代移动通信、集群通信、数字电视等研发和产业化成效显著, 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引导企业开放式制定标准, 加快网络互联互通, 服务质量以及3G、数字集群通信等标准的制定, 支持自主标准的研究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增强了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科技成果概况

根据2005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4年信息产业几个主要行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研发机构的课题个数为1011个, 投入人员2019人, 投入经费34570万元。从科技成果数量来看, 2001—2005年, 信息产业科技成果数量基本呈递增趋势, 分别为61, 54, 1074, 850, 721个。信息产业领域专利技术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 1999年开始到2000年都是40%左右的增长率。从2001年开始, 信息技术的专利增长基本和国外保持了一致的增长, 但信息产业科技成果应用情况并不乐观。各应用行业的成果稳定应用比例均值达到了90.42%, 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成果的稳定应用只有89.84%, 比均值还略低。从科技成果的投入产出状况来看, 从1998年到2004年,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的开发经费均保持着较高的科研费用的投入和支出。销售收入也与其开发经费基本相对应, 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入产出的比例明显要低于其他的高技术产业, 而且呈递减的趋势, 这说明我国信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比例还不够协调, 其在研发到产品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 促进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如前所述, 我国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技术源头方面的不足和企业由于资金、风险等问题再开发能力差等原因, 导致了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发展不足,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也缺乏通畅的交流渠道和平台。因此, 新时期加速我国信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从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各个环节加以研究。

3.1 刺激科技成果供给

3.1.1 激励高校科技成果的供给。

激励高校科技成果供给的主要工作就是转变观念, 拓宽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积极开发和利用高校的丰富科技资源。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积极自主地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外联合作产业化。

3.1.2 激励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供给。

目前信息产业领域的科研院所转制已基本完成。转制后的科研院所直接面向市场经济建设。当前激励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供给质量的关键是延长科技成果价值链。向前将价值链延伸到市场, 在市场中寻求科研院所的发展机遇, 向后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 激励科技人员同市场需求方的合作。

3.1.3 激励信息设备制造企业与信息服务运营企业科技成果的供给。

信息产业部应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研究开发机构, 使企业内部形成重视科技创新的风气;鼓励企业之间建立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其它方式的联合和协作, 如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的同时, 还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目前在中国共有7个合资企业, 生产从寻呼机、手机到移动通信设备和半导体产品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此外, 摩托罗拉公司还积极与中国的著名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 在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进行一些合作增强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能力。

体现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及前沿技术, 信息产业部应积极参与、引导, 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实行企业牵头组织, 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参与实施为主的机制。

信息产业领域, 大多数科技创新成果尤其是重大的创新成果, 通常由一个企业很难独立完成, 需要设备商、运营商等共同参与完成。电信运营商在需求提出、标准制定、网上实验和市场推广等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电信运营商是需求引导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运营商因更多地研究本地用户的消费行为和需求特点, 开发更多更好的业务, 在技术发展需求上发挥引领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

国资委、信息产业步影调整对运营商的考核指标。目前运营商的绩效主要与收入利润等指标相关。易导致运营商更加关注短期的KPI指标。但从长远看, 运营商的技术和业务创新能力对其竞争力有很大影响。因此, 应适当调整对运营商的考核指标,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考核。建立失败容错机制, 鼓励运营商创新。

3.2 刺激企业科技需求

3.2.1 加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链接。针对目前科研与市场脱节的情况, 科研院校要面向经济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精心选题立项;不但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 也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 形成双方互动的局面。

3.2.2 加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刺激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 加强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力度, 刺激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需求。

3.2.3 深化企业改革, 按照现代企业“产权明晰、权责清楚、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行为主体, 使企业真正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3.3 政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3.3.1 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根据国家对重点科技突破领域的部署, 安排和规划信息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引导运营商参与信息产业的重大专项等突破性领域的创新工作。明确和强化国家主导运营商对通信科技创新的社会责任, 加大其对国家重大通信科技创新方向和重大技术选择的话语权。促使主导运营商深度参与国家重大通信科技创新, 发挥需求引领的龙头作用和应用主体的作用。

政府主要支持的技术项目是前沿技术和重大专项。前沿技术是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 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在国际上地位先进的技术。重大专项是指, 根据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和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选择能引领未来发展, 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 可促进我国持续创新能力迅速提高, 同时具有优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 这些方向的突破, 可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现重点跨越, 是能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技术。

这些项目中, 研发周期较长, 对产业竞争力有重要决定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公益性技术成果的推广, 应该由政府主导, 联合各方力量, 共同推广;而周期较短, 商业化前景较好的项目可按市场机制进行科技成果的推广。

3.3.2 政府采购。

建立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协调机制。政府机构、公用事业、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它使用政府财政性资金购买重大装备和产品, 属于国内企业能够生产的, 应当定购或采购国内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采取政策措施, 支持企业采购国内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

3.3.3 加快技术标准制订。

技术标准作为产业发展的秩序和规则, 除了影响企业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还影响着产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所以, 对于科技成果, 特别是对于一些前沿技术要提前制订相关标准, 牢牢把握住这个战略制高点。国际经验证明, 行业技术标准管理直接关系国家的竞争能力和经济利益。对此, 国外发达国家认识最早, 对标准战略的应用也最为娴熟。许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产业联盟都力求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变为标准, 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一旦这种标准得到普及, 便会形成一定形式的垄断, 尤其在市场准入方面, 它只会将符合自己标准的产品奉为正宗的嫡传, 从而达到排斥异己的目的。通信技术是最为活跃的技术领域之一, 通信技术标准的制定对通信企业的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3.3.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利用指导、信息跟踪和预警服务, 支持和鼓励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研发创新与标准制定相互促进, 建立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成立通信业知识产权服务中介机构,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利用指导、信息跟踪和预警服务,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进程, 促进电信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协同。支持和鼓励电信运营商及标准化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提高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鼓励国内企业积极申请专利,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 提高自主专利的拥有数量与质量, 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组织和中介结构建设,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标准化体系和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快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保护意识、强化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和实施, 通过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格知识产权执法, 保证技术创新者的技术创造热情。

3.3.5 建立完善官产学研的创新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重大专项工程的实施, 建立完善官产学研的创新体系, 如电信产业中鼓励运营商和设备商的良好合作, 创新合作模式, 在设备商和运营商之间搭建支撑服务平台, 建立定期交流机制, 并设立一定的激励措施, 促进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作用, 采取一套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进行事后奖励措施, 推动产学研的有效合作。

另外, 信息产业部要从机构、人才、信息、中介等方面为产学研合作创造有力条件, 建立科技情报信息交流平台, 完善现有科技成果和人才数据库等信息网络, 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相互了解科技人才、成果、需求动态等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EB/OL], (1996-05) http://news3.xinhuanet.com/tech/[2006-07]/04/content_4793438.htm

[2]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EB/OL], (2006-08) http://www.cnii.com.cn/20060808/ca369689.htm.

[3]唐五湘, 等.新时期我国科技成果分类方法与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覆盖范围[J].中国科技论坛, 2005 (2) :23-25.

[4]世界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研究组.世界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概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

《江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篇5

第一条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科技成果转化目标考核制,优化科技环境,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市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经济综合管理等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地区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科学技术奖,重点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计划、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制订全省科技成果目录和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南,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按年度予以公布。

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地区行政公署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本行业、本地区的科技成果目录和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南。

第六条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及咨询服务等形式,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第七条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农业试验示范单位独立或者与其他单位合作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研机构为推进其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依法经营其独立研究开发或者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并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组合),以及其他农业科技以产品。

第八条 鼓励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大中型企业和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引进、吸收和开发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第九条 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机构或者其他组织、公民引进下列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活动:

(一)对产业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具有潜在引导作用并能产生重大影响的;

(二)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商品化生产具有明显推动作用的;

(三)对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环境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等有明显作用的;

(四)能形成产业规模、具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先进技术。

第十条 经二次开发的科技成果应当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一)补充生产定型前的相关技术数据;

(二)确定产品标准化和工艺规范;

(三)完善工业化、商品化规模生产中的关键措施;

(四)对技术方案、产品配方、工艺流程等进行部分或者全部实质性改进。

第十一条 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需要对科技成果进行检测的,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行检测。

因作价投资转让需要对科技成果的价值进行评估的,应当由具有法定无形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评估,涉及国有资产的,依照有关规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评估确认手续。

对科技成果进行检测和价值评估,必须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得提供虚假的检测结果或者评估证明。

第十二条 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试验基地、工业性试验基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以及其他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按审批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定程序,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纳入本级基本建设计划。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地区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实施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促使其产业化。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科技经费投入的规定,保证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每年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扶贫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本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第十六条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试验基地、高技术出口产品试验基地、工业性试验基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基本建设可以减征城镇设施配套等行政性规费。

第十七条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企业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开发费用,在当年管理费中列支。

对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个体工商户,资助非常关取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定,其资助支出可以全额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足抵扣的,不得结转抵扣。

第十八条 科研机构整体改制为科技企业的,可按国家规定免征其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收入营税、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十九条 经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以无形资产参与转化项目投资的,其成果价值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可达35%;合作各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按前款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让项目申办科技企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后,允许注册资本分步到位。

第二十条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获奖人在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在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者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时,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一条 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所得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所得税。

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增值税,可按法定的17%的税率征收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软件开发生产企业的工资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国内没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第二十二条 金融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增加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贷款。

保险机构应当积极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险服务。

第二十三条 省、设区的市应当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其资金来源由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提供。

第二十四条 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外商及其他投资机构投资入股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向个人、企业、机构投资者、境外投资者等募集,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本金、经营管理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支持科技信息网络、简报支信息库的建设,逐步实现服务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经科技、税务等在关主管部门认定后,可按非营利机构管理。

第四章 技术权益

第二十六条 科技成果完成方和他方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属技术开发性质的,转化后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分享,由合同约定;合同未作约定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转化前未就该项成果申请专利的,转化后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合作转化各共有;

(二)转化前完成方已就该项成果申请专利,专利批准后,其他合作方有实施的权利;合作转化作出重大创新,构成一项新的发明创造的,该新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合作各方共有。

(三)合作各方决定不申请专利的,各方都有实施该项非专利科技成果的权利;其中任何一方向非合作方转让该技术应经其他合作方同意。

第二十七条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产生的计算机软件,其软件著作权的归属由合同约定;合同未作约定的软件著作权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合作转化的合作各方均为软件开发者,共同享有著作权。

(二)转化中产生的计算机软件在转化前计算机软件上后续开发的软件,后续开发的软件可以分割使用的,开发者对各自、开发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扩展到合作开发的软件整体的著作权;后续开发的软件不能分割使用的,共有人共同享有著作权,需要转让的,应征得共有人的同意。

法律、行政法规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单位及其职工均应遵守国家有关技术秘密管理的规定,签订保守科技成果技术秘密协议,共同维护技术秘密保护制度。

第二十九条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将其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单位应当从转让该项职务科技成果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5%的金额,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自行开发或者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或者引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的科技成果,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开发单位应当连续5年从实施该科技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于10%的金额,对完成该项科研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获职奖励和荣誉称号、诈骗钱财、非法牟利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由授予机关取消该奖励和荣誉称号。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对科技成果进行检测或者价值评估,故意提供虚假检测结果或者评估证明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对检测组织者或者评估机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资格证书。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唆使窃取、利诱肋迫等手段侵占他人的科技成果,侵犯他人合权益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视情节轻重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篇6

关键词:农业技术;模式选择;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07

随着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非常迫切,为能够进一步发展农业,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模式加以优化就有着实质性意义。面对建设现代农业的繁重任务,现代农业科技尤其是农业技术推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及模式选择分析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网络单一化。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传统农业推广网络处在网破以及线断和人散的状态,在改革的措施实施下也没有使实际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从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整体来看,在相关的服务功能方面还没有得到完善,覆盖面积比较小,这一发展状况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发挥有着很大的不利[1]。

另外,在组织结构的分割方面相对比较严重,农业技术推广的统一协调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部门和地区的分割造成的整体观念不强以及系统性的缺乏等;在长时间的交流合作比较缺乏的过程中,思想上就相对比较保守;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素质不高以及机构职能定位混乱,保障措施不足以及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1.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选择原则

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规模的选择要能够按照相应的原则进行实施,首先就是农民导向的原则,自下而上实施利益为纽带的推广机制,进而促进院校与科研部门结合农民的真实技术需求组织农业技术的研究;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农业技术是生产要素,所以要对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在市场的导向下完善农业技术的应用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针对性原则、主体多元化原则和政府主导原则。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选择及完善策略

2.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选择分析

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思路上来看,推广的主体要能将政府推广的机构作为主导,并要对教育科研部门进行鼓励,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主体共同参与局面。对于农业技术能够分成几种重要的类型,其中公益性农业技术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推广机构来承担。还有是公益和市场结合型技术推广模式,主要是通过农业教育科研部门进行承担负责。在市场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上是将商品交换作为重要基础的,主要是依赖市场机制[2]。从系统模式的路径方面来看,公益型的推广路径主要是对准备立项的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了财政投入,并通过设立科研项目方式向教育科研部门实施招标。

2.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完善策略

对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模式的完善策略上,首先要能保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基层农业技术体系,在有着特色农业产品的产区可构建以高校和科学研究院为中线的基层农业体系,这样使基层农业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创新;要能够将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进行创新,对于基层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模式优化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主要就是能够设置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此作用下能有效调动相关科技人员对农业科技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组织农业科技家教,形成对农户定期生产技术经营指导。

另外是要对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式进行实施,从具体的措施上就是要能够构建农业科技园,这对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为农业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动力。不仅如此,还要以构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形式,通过高科技来帮助农业走可持续道路[3]。

要能够不断地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及再教育不断提升,没有农业大学以及科研院专门人才的支撑,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所以这就需要对其采取鼓励措施,使农业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专门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结语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科学发展,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应用与重视,结合我国的发展背景,各地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在多方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洪俭.论基层农业科技单位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4,(03).

[2]王春霞,贠谦吉.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08).

[3]张萍.对基层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05).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篇7

1.1 科技档案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意识薄弱

农业科技档案形成的主体为不同类别的农业科研单位,当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受到传统思想长期影响,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现象。在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完成后,科研成果就放在档案部门保管,没有建立相关转化与推广机制,大部分科研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者均不够重视成果转化。

1.2 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档案工作部门和科研部门之间互相独立,两者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通常情况下,档案部门仅是等待科研人员上门送入档案,单纯体现了档案存储作用,没有考虑档案质量问题,没有认真检查档案内容有无缺失、档案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这就造成部分档案信息缺乏完整性,降低了档案资源质量及科技档案资源转化率。

1.3 科技档案开发与利用不充分

档案管理部门仍具有“就档案管档案”单纯的业务理念,没有贴近社会,在有人查阅时提供档案,无人查阅时档案保管于库房,是一种封闭式服务管理,缺乏管理主动性。没有让科技档案真正得到推广,忽视对科技档案信息实施开发与应用,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被埋没。现今很多单位科技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仍采用实体档案管理模式为主,只是将信息化应用在目录检索方面,服务手段缺乏先进性,没有根据社会需要转化科技成果。

2 利用科技档案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对策

2.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科技档案的完整性

应充分按照农业科研工作特征,完善有关档案各项规范制度,包括档案建立、收集、整理、归档、分类、编目与检阅等各个环节。提升档案管理有序性,使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保证各项程序不出现偏差。还要建立与完善档案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使科技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得到提高,对档案质量实施全方位评价,提高评价系统性,从而提高科研档案转化农业成果的效率。在建设制度上,应该遵守科技档案规章制度,充分考虑单位现状,在多个方面建立推动科技档案转化农业成果的工作机制,在组织管理模式、评价标准等基础上对档案知识产权实施有效保护。对科技人员、档案工作者进行激励,让其积极投入科技档案成果转化工作中,为现代农业实业发展提供服务。

2.2 合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档案质量

科研管理和档案管理之间应该相互渗透,科研档案管理可以作为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逐步建成项目管理与档案管理统一化管理体系,为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提供有效支持。可以将项目作为单位,确定项目组中有专门档案人员对项目形成材料进行管理,在项目结题后由课题负责人实施审核,然后确认送入档案部门保存及管理。档案管理由课题立项最初就介入,同时融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对档案资料进行及时收集与整理,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确保档案工作日常化,促进农业科技档案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制定对科技人员奖惩制度,对其进行年终考核,加强科技人员对档案的认识,逐渐提升科技档案的准确性与系统性。

2.3 保证科技档案资料编研水平,为科技档案转化科技成果提供实用资源

科技档案的编制与研究属于科技档案管理的关键内容,也是科技档案开发及利用的必要方式。农业科技档案本身具有一定经济与情报价值,由于在实际中长期存放在档案部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的价值。这就要求必须强调有效管理档案载体,同时注重整理、加工与传播档案资源,进而凸显档案本身价值。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目前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对档案中潜在的价值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结合使用者需要归纳分析、加工档案信息,使分散和原始信息转换成具有实用性的体系化编研成果。

2.4 建立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开发符合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程序的信息处理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与保管。档案信息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形成档案科技成果资料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建成一个科技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对档案自动化、实时化控制,为农业科技信息交流提供条件,为用户搭建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科技档案资料发布、检索、信息导出、信息在线咨询与中介服务等,不断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充分结合档案管理与使用,推动科技成果交流、转化与利用,以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还需加强科技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水平提供法制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做好保密工作,让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在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下,使农业科技档案资料充分得到交流与推广,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共享。

有效发挥农业科技档案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就必须逐渐改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充分结合现今科学技术,深入挖掘农业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促进科技档案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农业生产作出贡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科技档案是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关键资源,是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主要对科技档案在促进农业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科技档案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对策,旨在推进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成果转化及推广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科技档案,农业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肖芹.农业科技档案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的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4(10).

[2]肖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篇8

科技成果是就某一科学技术问题,经过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科研活动形成的具有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获得检验或社会承认的创造性成果,分为科学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种类型。广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技成果形成、发展、应用、传播、推广过程中内容与形式各种变化的总和。狭义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 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国外一般用“技术转移”或“科技经济一体化”来指代狭义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产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普及,包括科技成果供给方、需求方以及转化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就是意识形态的科技成果的物化过程,潜在生产力的显化过程。它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科技成果价值实现过程,是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连接科技、经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衡量科技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还十分低下,科技和经济、社会脱节现象还没有消除,科技成果的价值实现程度不高。据《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5~2007年,有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仅为24.5%;据测算,我国目前科技进步贡献率只达到40%左右,与美国、日本、芬兰等创新型国家高达70%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就西部地区而言,2009年产业化计划项目仅占全国的15%,当年落实资金数仅占13.7%,成果转化程度远低于全国水平。

2 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科技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在不断缩小。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西部地区面临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历史机遇,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科技进步水平较低,成果数量较少

据近三年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科技进步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和东、中部地区相比较,仍有不少差距。如表2-1所示,2010年,西部省区市中,地区科技进步水平属于一、二类的比重分别比东部地区低100和14个百分点,科技进步水平属于三、四、五类的比重分别比东部地区高出25、80、100个百分点;在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全国排序第21-31位中,西部地区就占了六位。2009年,西部地区等方登记科技成果4910项,仅占全国的15.94%,比东、中部地区分别低45和7个百分点;科技成果中技术应用成果4260项,占全国的15.59%,比东部地区低56个百分点;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仅占本地区科技成果总量的17.84%,比东部地区低11个百分点;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仅占9%,有效专利数占9%。

备注:①一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二类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50%的地区;三类为50%以下,高于40%地区;四类为40%以下,高于30%的地区;五类为低于30%的地区。②表中数据根据2008-2010年度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整理。

2.2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3.6387万家,占8.5%。其中,大中型企业12434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0.5%。同期,以科技进步水平较高的四川省为例,开展R&D活动的企业总数占6.5%。其中:小型企业开展R&D活动比重仅为4.5%,设立科技机构的比重仅为2.8%。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7%,西部地区中只有西藏、重庆和陕西高于此水平。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为347.5亿元,仅占全国企业R&D经费支出的9.2%。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只能在原有技术水平上进行生产。同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又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和二次开发能力低下,2009年,西部地区未应用或停用的成果中,技术问题导致的比例高达31.23%。

2.3 科技投入不足,成果转化资金缺乏

2009年全国R&D总经费5802.1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70%。西部地区R&D总经费724.9亿元,占12.5%,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0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科技活动投入指数西部地区排序第一位的陕西省(57.68%)还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7.76%),在全国排序21-31位中,西部地区占了八位。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2009年,西部地区未应用或停用的成果中,资金问题导致的比例为49.28%。

2.4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

2008年,西部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79.3万人,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53.4万人,虽然比2000年分别增长16.14%和44.09%,但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仅有16%和15.5%,。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人/万人)为21.3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95;万人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人/万人)为14.3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55。2009年,西部地区的R&D人员仅占全国的14.93%,R&D人员全时当量32.1367万人年,占全国的14%。同时,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极少,1955-2007年的两院院士中,申报单位属于西部地区的仅有171人,占同期两院院士数量的9.34%;2009年,西部地区R&D人员中博士人员数量仅占5.37%,占全国的14.27%,高端领军型科技人才尤其缺乏。

2.5 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有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不足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的内容过于集中于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广度和服务层次不够,能够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融资方案、商业方案和管理团队支持的中介服务机构还很少。二是缺乏科技成果转中介服务的专门人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较低。三是辐射范围有限,更多是面向某一局部区域提供某一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面向全国、全球提供综合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较少。

3 促进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3.1 巩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建立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机制。科技成果在形成和转化过程中,存在前期投入大、风险大、回报率不确定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市场经济的不同行为主体为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对科技成果转化产生强烈需求,从而驱动社会资源向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方向积聚,促进成果转化的作用过程。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明确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进激励、约束机制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企业家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认识,形成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基础的共识。

二是确立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逐渐改变科技投入的计划导向模式,消除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较大,科技成果的成熟度较差的状况,建立科技投入的市场导向模式。特别是应用技术研究,在研究开发、中间试制和批量化生产(产业化)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明确企业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制定、实施并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运用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自行转化科技成果,真正做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

三是降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等)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使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和技术研发享受同样的政策;提高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效率和效果,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同时,通过政策宣传、舆论导向,形成鼓励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2 促进产学研合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奠定基础

近年来,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从产生到转化过程中, “基础理论研究、工程研究、产业化运作实施”三者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合作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按国家相关制度和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协调利益关系,分担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科技合作。以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重点,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条件。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产学研结合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校地共建大学科技园,实现产学研合作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统合作的转变。

创新产学研合作的保障机制,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层次。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围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而展开的一系列经济行为的总和,也是一系列法律行为的综合,涉及到多种新的法律关系。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确立必要的准则,规范和约束产学研合作行为,促进和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产学研利益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规范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规范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形成多种、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形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规定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保护,明确政府产学研合作的资源配置导向。

3.3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

科技成果转化每一阶段的资金投入是大幅度递增的。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一项成熟的技术成果成功的应用于社会生产,其研究开发、中试、成果商品化三者资金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仅为1:1.1:1.5,政府经费投入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因而要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府投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投入的稳定增长和长效投入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政府投入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改进政府科技投入方式,由单纯注重科技成果到成果和转化并重,使政府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效果。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及担保体系。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与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重点产业化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完善政府贴息贷款、信用担保等政策,为商业银行改善对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金融服务提供支持;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外部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创业板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鼓励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财政所属的担保机构要逐步扩大用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担保额比例,对资产少、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探索实行信用担保,以及与专利等无形资产挂钩的担保模式;创新金融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工作,促使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鼓励融资租赁、典当等融资方式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中发挥积极作用。六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企业信托融资试点。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在我国已经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转化的资金主要靠自筹的占56%,由国家科技计划拨款的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而国外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高,风险投资起到了关键作用[3]风险投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孵化器”,发展风险投资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推器”。在西部地区,风险投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西部地区应研究制定风险投资业发展规划、注册备案登记制度、财政投入与税收优惠政策、融资担保与再担保政策,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准入、资金来源、政策优惠、资本规模、组织保障等内容,建立并不断完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大力发展风险(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投资机构,鼓励境内外各类资本在西部地区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投资。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建立风险(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资金,鼓励风险(创业)投资机构自愿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化解风险(创业)投资风险。

3.4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架设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建设。以创新驿站及工作站建设为主导,尽快建成覆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主管部门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咨询系统网络。整合科技成果资源,汇集技术供求信息,建立项目库、成果库、专家库、信息库和政策库,为各方提供范围广、选择性强,及时便利的常设服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辐射全球,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降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和成本,提高转化效率。

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平台。以高新技术园区、产业化基地和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平台提高成果转化、中介、投融资等服务功能。

完善成果转化的技术交易平台。在现有技术(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基础上,打造联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中介等的交易平台。改造、转换、扩展交易制度、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科技成果转化各方提供科技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可行性论证、技术交流与推广、技术贸易谈判协助、技术交易商务支持等全程化服务。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交易平台和其他交易平台对接,探索建立集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为一体的西部产权交易大市场。

3.5 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

科技中介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润滑剂,同时,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催化剂。进一步放宽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业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收费政策,改善商务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大购买力度,拓展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空间。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检测和评估、信用服务、科技咨询、投资咨询、融资担保、会计税务服务、法律和仲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经纪、广告和会展服务、保险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业统计服务和信息发布以及预警、预测等工作,完善法制建设和依法监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6 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资本不再是传统的物质资本, 而是知识资本。可见改善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人才报酬与待遇政策、人才流动政策、科技奖励政策、技术职务评聘政策、科技人才政策倾斜和激励制度、积极开发海外人才资源优惠政策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政府应当取消各种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与政策, 弱化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的官本位倾向, 改革科技人员的户籍管理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的科技人才队伍、技术经纪人队伍和科技管理工作者,使其充实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领域,为促进西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婷婷,刘志迎.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理论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4):180-182

[2]王爱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68-69

[3]武士俊.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太原科技,2009(5):15-18

[4]马平,刘魁.知识经济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J].科技管理,2000(6):18-20

[5]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6]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08~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7]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09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篇9

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在50% ~ 70% 范围内平均波动,美国高达80% ,而我国目前仅为25%[1,2]。此外,创新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贡献率高达70% 以上,其中美国与德国甚至超过80%[2]。美国蒙大拿大学的商业和经济研究所2012年8月的研究表明,美国国防部在2000 - 2011年的11年里通过技术转移产生的直接产出及直接、间接和诱导的影响达到30亿美元,创造超过15亿美元的价值附加,产生了3. 31亿美元的税收收入,提供了18000个工作,这些工作每年的平均报酬达到59000美元。

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率约为40%,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 2020年) 》提出了我国未来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的目标: 到2020年达到60% 。要想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剖析美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显得十分必要。

1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制度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一个支撑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至少需要4方面的内容。首先,这个制度体系应该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保证R&D的投入及成果转化中的资金需求; 其次,体系中还应该有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建立成果所有者和成果需求者之间的联系,同时提供专利披露与专利营销等专业性服务; 再次,体系中还应该有法律,对成果转化中的所有权、收益分配、税收优惠等重要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并从法律的高度构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大环境; 最后,体系中还应该有政策,从人才培养以及奖项激励等方面营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美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正是这个制度体系中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1. 1 制度体系之一———法律是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基石

法律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石,从事科技成果研究与开发的个人收益小于社会总体效益,也就是通常所说“正外部性效应”,这种效应可能会抑制科研主体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来保证科研主体的利益[3]。这也是美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中的最根本基石。表1按时间顺序列示了美国典型的技术转移相关法律[4]。

America Invents Act宽限期等制度进行了调整

注: 根据英文资料自行翻译整理所得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从1980年到2011年的31年时间里共推出了16部跟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法律,几乎是以每两年一部的速度推出,足以看出美国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美国技术成果转化日趋成熟,法律保障提供了必要的、稳定的发展环境,起到了重要的基石作用。

具体来说,这16部法律从以下几点促进了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

( 1) 科技成果产权“放权让利”,激励作用凸显

1980年以前,联邦资助的发明的所有权一直属于政府。因为政府认为政府的科研资金来自于纳税人,因此政府代表纳税人有权利和义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拥有发明的所有权。这段时期,由于不能拥有发明的专利权,科研人员普遍缺乏研究的积极性。1980年出台的《拜杜法案》重新理顺了发明的产权归属问题,允许小企业、大学和非营利机构拥有联邦政府资助的发明的所有权,可申请专利,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而商业化。同时规定如果受资助的科研机构未能成功实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政府对该项发明拥有介入权。

《联邦技术转移法》指出联邦实验室可以向其他合作方进行技术许可,实验室人员可以放弃在合作协议 (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gree-ment,CRADA) 中规定的专利权。CRADA是联邦实验室与其他组织 ( 包括企业) 合作研发的一种协议,并规定所有合作者都需要付出。该协议是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的一种机制,有了关于产权约定的法律依据,有效地提高了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水平。

科研成果的产权明晰,极大的激发了科研人员及其所在的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促进了美国新工业的发展,为美国公民创造了数以万计的新就业机会,加强了美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 2) 完善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联邦技术转移法》明确指出专利权的使用费收入不再交给国库而归各实验室所有[5]。发明人有权分享专利授权许可的收入,发明人的个人所得占技术转让总收入的比例约为15% 。这些规定,大大激发了各科研单位及其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 3) 明确政府机构在联邦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中的责任

1980年通过的《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规定拥有联邦政府实验室的各部门对国家投入的R&D成果的转化负有责任,规定在国家科技咨询服务部门建立联邦政府应用中心,并要求各联邦实验室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服务职能机构; 该法规定,预算超过两千万美元的联邦实验室都要成立技术转移组织,各个联邦机构至少划拨研究预算的5% 促进下属实验室科研及成果转化[6]。

1986年的《联邦技术转移法》是对《史蒂文森—怀德勒技术创新法》的补充和修正,明确宣布技术转让是国家实验室的一项正式任务,每个实验室应将抽出预算的0. 5% 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5];把技术转移活动的参与度纳入到科研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中去。

( 4) 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较大的税收优惠

美国是最早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研发活动的国家之一,早在1981年,美国在《经济复苏税法》中提出的《研究与试验税收减免法案》规定,对于当年科研支出大于前3年均值的部分,联邦政府会给予百分之二十五的税收优惠支持。

美国税法规定科研机构作为非盈利机构免税,而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企业,美国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允许R&D支出作为费用在税前抵扣。根据美国白宫的数据,研发税收优惠政策每减免1美元,就会吸引企业再投入研发经费2美元。美国联邦政府在2009年提出研发税收减免持久合法化的构想,2011年奥巴马再次提出并希望科研税收减免能够成为一项长久的政策。

1. 2 制度体系二———中介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桥梁

技术成果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再到市场,需要进行信息披露、价值评估、市场推广、技术许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工作要做,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中介机构的作用。因此,中介机构搭建了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桥梁。

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类可以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大类[7]。非营利中介机构又可以分为国家设立的中介机构和民间设立的中介机构( 见图2) 。

分析美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特点,有以下几点非常值得借鉴。

( 1) 非营利性中介机构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图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设立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及区域技术转移中心RTTCs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FLC,还是民间设立的大学技术管理者协会AUTM和大学内部的技术转移办公室OTL,他们的首要特点都是非营利性的,这就保证了这些机构以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为宗旨,不追求经济利益,不参与商业竞争,很多服务也是免费提供的,真正做到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 2) 中介机构的工作各自有所侧重,分工明确

虽然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种类与数量繁多,但是各个中介机构都有各自工作的侧重点。

国家技术转 移中心 ( The National TechnologyTransfer Center,NTTC ) 的主要任务是把联邦实验室、学校和其他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推动其商业化,其促进转化的主要对象为由政府资助产生的科技成果。

区域技术转移中心 ( Reg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s ,RTTCs) 是按地理区域建立的六个地区技术转让中心,区域技术转移中心主要面向本地区服务,其掌握的科技成果来源于本地区的研究机构。因此,技术需求者在寻求科技成果时,只要所在辖区内能解决的技术,一般不舍近求远。当各自区域范围内的技术难以满足技术需求者的需求时,才会向NTTC寻求帮助。

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 ( Federal LaboratoryConsortium for Technology Transfer,FLC) 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网络机构,主要成员为由各个联邦实验室与其上级机构。FLC的目的是推动联邦政府资助的科技成果实现高效率转化[10]。FLC与NTTC及其区域中心的相同点是两者都隶属于联邦政府的下级部委,区别是NTTC及其区域中心是一个非营利的职能部门,类似于一个行政单位,专门负责美国联邦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而FLC是一种协会性质的组织,要求联邦实验室以会员的形式参与其中,只有成为FLC的会员,才有技术信息资源共享的权利。

大学技术管理者协会 (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Technology Managers,AUTM) 也是一种会员制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但AUTM的会员主要来自于大学,也包含企业和其他非大学科研机构。AUTM将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OTL内和科研企业内的技术负责人聚到一起,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使大学的技术供给与企业的技术需求实现交流。

技术许可办 公室 ( 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OTL) 是美国研究型大学自身设立于校内的专门从事有关技术转移工作的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已经设立了该类机构。不同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几乎每个大学都设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并只为本校服务。

( 3) 中介机构的服务内容专业、全面,切实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为技术供需双方搭起一座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之间的互动,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体系内在的有效联系。

这些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非常专业和全面,主要包括: 1搭建信息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实验室或者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信息传递给企业,企业就可以很方便的获得所需的各种技术转让信息。2专题培训服务。向用户提供技术转移操作方面的培训或者研讨会3发行技术转让刊物的服务。介绍、报道各种商业开发、许可、专利和研究开发方面的最新信息; 宣传重大的立法及法律问题; 总结成功经验; 发布技术转移信息; 发布有关培训的具体信息; 发布科技相关的文章等。4专利披露与专利营销。收集筛选科研单位最新的研究成果,负责专利的申请工作,向产业推销专利,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谈判,通过签订协议保护发明者的发明权。以上这些工作内容几乎涵盖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因此,科技成果的所有者和需求者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可以得到专业而有效的服务。

1. 3 制度体系之三———稳定多元的资金投入是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保障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人财物的共同努力,其中的资金投入是保障。这里的资金投入既包括R&D的资金投入也包括专门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两者缺一不可。

( 1) 美国的R&D科研经费总额及投入强度稳中有升

美国的科研投入自从1953年开始就从未间断增长,在2004 - 2009年的5年中,美国研发投入每年以5. 8% 的速度在增长,2009年的科研总投入已经达到了4000亿美元[4]。R&D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R&D投入强度达到2% 是一个国家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的标志[9],美国1956年的R&D投入强度达到了2. 00,2009年则达到2. 90,而我国2010年的R&D投入强度仅为1. 76,即中美两国在美国的R&D投入强度上至少存在50年左右的差距。

( 2) 专门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层出不穷

除了R&D科研经费的稳定投入给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前提之外,美国政府还出台各类专门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计划,直接为成果转化提供物质保障。

技术商业化基金 (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Fund,TCF) ,是美国能源部的一项专门技术转化基金,主要用于前期公司产品研发。能源部会对技术产品进行评估,是否提供资助取决于5个方面: 1潜在的市场机会; 2成功转化的概率; 3科技成果转化团队的实力; 4能源部的转化优先权; 5合作伙伴的实力等[10]。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 NIST) 制订的先进技术计划 ( ATP) ,主要用于促进小企业的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NIST每年为该计划拨款3600万美元,并且小企业不承担偿还义务,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的开发和可行性研究等方面。

美国经济发展 署 ( EDA) ,国立卫生 研究院( NIH) 和国家卫生基金会 ( NSF) 合作出资1200万美元的“i6挑战”计划,目的是通过强化创新与创业的观念进而建立一种密切的公私科研合作机制,以促进创新思想进入市场。该计划的管理者为EDA。具体的出资比例为: EDA出资600万美元,NIH和NSF共同出资600万美元。

为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1年包括JohnsHopkins University在内的4所大学参与了“转化研究伙伴计划 ( Translational Research Partnership pro-gram,TRPP) ”。该计划要求每个大学都必须拥有一个总额为2亿美元的捐赠基金,用于促进医疗方面的技术转化工作[11]。

1. 4 制度体系之四———多元的政策是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催化剂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美国政府出台的人才及激励政策,是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的催化剂,保障了技术创新体系的良性运转。

( 1) 人才培养及鼓励政策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美国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例如为了培养科学工程方面的优秀人才,专门设立了总统青年研究奖。美国海军为了培养博士青年研究者,专门拟定了“青年研究员计划”。除此之外,美国还建立大学工程研究中心,使不同大学的高科技人才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看出,美国会结合各种方法共同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发展。

对失败者宽容的鼓励政策。对于一些长期从事研发工作但并未取得成果的科研人员,美国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政策。比例,联邦政府每年会拨出大量款项用于癌症治疗得研究。虽然这项研究迟迟没有进展,但政府没用放弃拨款。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科学家们可以更加没有顾虑得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上[12]。

( 2) 激励政策

为了激励科研人员更加积极的投入的科学研究的工作中来,美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例如,FLC每年都会对那些技术转移效率高贡献大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FLC的奖项主要包括5类: 其中“技术转移优秀奖”、“FLC协作奖”和“年度联邦实验室主任奖”主要授予联邦实验室人员及负责人,表彰其在技术转移中的突出贡献;“FLC服务奖”、“FLC技术转移专业服务奖”则用来表彰技术转移中做出显著贡献的专业服务人员或团队。再如,美国著名科技杂志《R&D》在1963创办的“研发100创新奖” ( R&D 100 Awards) ,每年由知名学者从全球科技创新技术中,评选出100项最有意义的创新技术。再有,由NSF与相应的基金组织共同设立的“高校技术商业化奖”,旨在用于寻找并激励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2 结论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如果要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较好进展,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制度体系,这个体系中法律是基石,中介机构是桥梁,资金投入是保障,政策是催化剂。美国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启发有:

( 1) 要持续出台、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法律

正如前文所述,美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在科研成果产权明晰、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明确政府职责以及提供税收优惠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法律最大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持续不断的更新。我国虽然也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法》,但是该法是1996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已有很多地方不适应当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虽然2014年年初,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法 ( 修订草案) 送审稿》进行意见征集,但是该法修订间隔的18年时间有些长,影响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同时,与美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种类繁多、针对性强的特点相比,我国的相关法律显得有些单一。

( 2) 构建专业、职能各有侧重的中介服务体系

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中介服务体系在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非常专业,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方面面,并且多数中介机构是非营利性的,不参与商业竞争,这就保证了服务的质量。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服务缺乏支持措施,服务能力也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应该在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提供相应的帮助,包括进行资金支持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保证科技中介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而全面的服务。

( 3) 提供持续稳定的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

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强大的资金支持,这里的资金既包括用于科研的资金,也包括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近些年来也逐渐重视对科技的投入,科研资金总额逐年增加,但是从科研投入的强度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我国缺乏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的支持,使得一些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这是我国在今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需要着重提高的一个方面。

( 4) 出台人才培养和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政策

美国非常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给予鼓励,对失败者宽容并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同时设立各种奖项,激励科研人员及科技中介人员和机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氛围。我国目前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考核评价体系不利于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不健全,同时尚未形成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落实也不到位,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因此,我国应该在科研人员考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以及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方面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1]孙元花.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2):17-19

[2]中国广播网.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5%,需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EB/OL].(2011-09-30)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9-30/3365935.shtml

[3]李行,白丽,徐慧磊,等.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比较及政策启示[C]//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0:654-656

[4]National Science Board.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2012.[EB/OL].[2012-01-13]http://www.nsf.gov/statistics/seind12/

[5]谭辉.美国合作创新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6-12

[6]和金生,司云波.促进我国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发展的途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57-160

[7]王冬梅.美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1):61-63

[8]唐沈.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体概况和经验[J],1996(9):13-15

[9]张玲,赵立雨,师萍.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R&D投入强度偏低因素解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10-13

[10]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Fund[EB/OL].[2012-10-10].http://techportal.eere.energy.gov/commercialization/about/legacy_initiatives/technology_commercialization_fund

[11]科技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一系列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EB/OL].[2011-10-12]???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1110/t20111011_90204.htm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篇10

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是英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就论述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性,认为科学技术的真正目标是要用新发现、新发明、新技艺来改善人类的生活状况。他说在所有给人类谋取利益的事情中,没有比科学技术的进步更重大的了。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这个差别不是土壤、气候,也不是体力,而是科学技术造成的。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成为400年来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响亮口号和寻求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催化剂;成为一代又一代热爱科学的人们学习知识、创造知识的强大动力。

蒸汽机,是人类自发明用火技术后,经过8 000年漫漫历程,在利用自然力方面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它使人类科技发展的车轮由古代慢车道进入近代的快车道,为人类工业革命的洪流开启了闸门。蒸汽机的使用,为英国纺织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其率先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航程。整个19世纪,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纪,是号称“日不落帝国”不断向外扩张的世纪,飘扬着米字旗的英国舰船,行驶在世界的五洋四海,横穿于各地的大江大河。1820年,英国的工业产值就占当时世界工业总产值的50%,占据世界头等工业强国的位置整整一个多世纪,直到1913年才被德国超越,但其科技发展水平一直处在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紧随美国参与到东西方的冷战之中,放弃了科技发展的首要目的是为改善民众生活的方针,将国防事业和武器装备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目标,把大量的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投入到了国防和武器的研制之中,在民用科技发展方面逐渐落后,导致英国民用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减弱。直到20世纪80年代,东西方冷战开始淡化以后,英国政府开始意识到这种以军为主的科技政策的偏差,并着手纠正,强调军转民技术和开发军民两用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科技政策的主要目标。英国在调整科技政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环节。在成果转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法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英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政策和法规,形成了由政府指导协调,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合作开发的机制。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了摆脱金融危机给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英国政府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国家克服危机的重要措施和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步骤,于2011年制定出台了《促进增长的研究与创新战略》。强调企业要与科研机构加强联系,合作开展科研和新技术开发;强调要积极参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地平线2020”创新研究新计划》,将英国的科技资源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资源相融合,使英国的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范围扩展到欧盟所有成员国之间,以构建高效运行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体系,促使英国尽快恢复经济社会的常态发展,保持长久的繁荣局面。英国政府制定与实施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1 改革政府科技管理机构

2009年,英国将原来的商业、企业制度改革部和大学、创新技能部进行合并重组,成立新的商业、企业创新技能部。目的是便于制定有利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为此,英国研究理事会专门建立了科技成果信息网站,为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提供信息服务;为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的合作研究、人员培训与交流、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开发提供咨询和支持,以提高英国在国际上的科技竞争力[1[1]。

1.2 设立技术创新中心

2011年,英国政府在制定出台《促进增长的研究与创新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在5年内投资2亿英镑,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具体负责,建立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心的计划。目的是支持以科技成果产业化导向的技术创新活动,向企业推荐有发展潜力的科技成果和新兴技术,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开展跨领域的合作研究与技术开发,促使英国大量的科技成果能在短期内实现产业化。目前已建成了高端制造中心、细胞医疗中心和可再生能源中心。重点进行先进制造业、数字信息产业、生命科学、低碳与新能源等领域的成果应用和技术开发。

1.3充分发挥英国技术集团(BTG)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中介服务作用

BTG是1981年由原来的英国国家研究开发公司与国家企业联盟合并后组建的一家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该集团聚集了200多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专利代理人、律师、会计师等专门人才,有丰富的技术、市场、法律、金融知识和实践经验,能为成果供需各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集团还具有科技成果转化和风险投资的双重功能,能够利用充足的投资将成果供需各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联合起来,实现成果转化的高效和成功。集团与英国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及技术发明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同国外许多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使集团在科技成果供需双方中都拥有能够共同获利的合作伙伴,形成了国内国际的有效网络,真正起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BTG于1991年由国有制改为民营化,完全按照市场商业化模式运作,1995年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多年来,集团作为专门以风险投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一直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具有国家授权的保护专利和颁发技术许可证的职能,还具有根据社会需求对国家研究成果及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进行再开发的职责,有权对相关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些都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获得了英国企业、研究机构的信任[2[2]。

1.4 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英国政府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或根据开发新产品的需要与科研机构、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使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3[3]。支持科研机构和大学设立自己的成果转化中心或办公室,专门从事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开发。支持有条件的大学建立具有孵化器功能的“科学—工业园”,成为催生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基地[4[4]。

1.5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缺乏资金支持是科技成果转化初期的一大障碍。为此,从2002年开始,英国政府支持全国五大区(英国共划分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大伦敦5个大区,每个大区又划分为若干个郡或分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早期成长基金”或“风险基金”,用于支持成果转化的起步工作。“早期成长基金”用于支持单个成果转化项目的平均投资为5~10万英镑。2006年,英国政府又设立了9个“企业资本基金”(ECF),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政府对每个基金投入2 500万英镑,共投入2.25亿英镑,支持企业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中。政府采取招标的方式让企业申请ECF,竞标企业须自行配套与ECF每次投资相等的资金,ECF对每个成果应用项目的投资金额在100~200万英镑,投资周期最长不超过10年,ECF自设立以来,已先后资助了100多家中小企业[3[3]。

2 未来10年英国科技成果转化及新技术开发政策的发展趋势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英国主要依靠先进的服务业、极具吸引力的房地产业和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创造了持续15年的经济繁荣期。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了英国经济,导致其发展乏力,出现了低迷、萎缩的困难局面。为应对危机,英国政府希望利用其科技优势,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新技术开发为突破口,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摆脱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扭转经济萎缩不振的困局,恢复常态发展,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中继续走在前列,保持英国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和发达国家的地位。这是英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开发的政策必然要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其政策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6点。

①改变过去历届政府在制定科技发展政策方面只做短期(一般为3年)计划而不制定中长期(6~10年)规划的传统做法,既制定短期计划,更注重长远规划,坚持短期计划与长远规划相统一的原则,根据情况变化不断修改和调整政策内容,使科技政策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2009年制定的《打造英国未来———新产业、新就业综合战略》和2011年制定的《促进增长的研究与创新战略》,均对较长时期内英国科技发展的任务、目标及其重点做了全面的规划,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②充分重视互联网时代科技成果信息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创新,使网络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以网络为平台,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各自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信息共享,不断创造新的合作机会。目前,由英国研究理事会建立的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网站,为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成果信息一站式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制定有利于企业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转化成果的积极性。为科研机构和大学提供新技术研发基金、创新券或低息贷款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直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建立“科技园”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进程[5[5]。国家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将注重引导成果应用效果的评价,提高应用效果评价的权重指数。政府将继续坚持对企业应用新成果、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供融资担保、税收抵免和政府采购倾斜等优惠政策,并注重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6[6]。

④坚持由政府出资设立成果转化基金的政策。如2012年英国政府设立的“研究伙伴投资基金”(UKRPIF),已先后投入3亿英镑,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和应用新成果。目前已资助了14项涉及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医疗与制药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新技术研发和新成果应用[6[6]。

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政府计划投资2亿英镑,由国家创新与技能部负责,建设6~8个世界级的技术创新基地。开发和转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技术与成果项目,以构建科技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为英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驱动力量。目前,已建成的基地正在进行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有人类癌症新疗法、用于石油、天燃气开采和海底钻探的先进材料等领域。

⑥延续“企业奖学金”政策。这是2012年由英国皇家学会和工程院共同设立的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研究人员。获奖者从事的研究项目必须是能够为企业开发出确实有发展前景与商业价值的新产品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奖项的最高额度为8.5万英镑。2013年以来,已有十几位大学研究人员获得了该奖项。获奖者的研发项目涉及的内容有激光打印、防伪技术、无标签检测的新型光学系统、食品安全测试的磁免疫监测技术、神经性疾病的诊断、识别和监测等[7[7]。此项政策也是为英国未来培养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奠定基础。

3 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整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进程。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且周期较长的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着顺利与困难、成功与失败的不确定因素,常常在起步阶段由于资金不足和结果无法完全保证而使企业与研发者举步维艰。英国采取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帮助企业和研发者顺利开启这项工作,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现在拥有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数量已居世界前列,每年设立的科研项目数量也日渐庞大。但我国许多研究项目常常在实验室完成测试或通过评审鉴定后,由于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以及对成果应用后续情况的检查评定跟不上,从而使成果转化无法启动。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技术落后、利润不高、缺乏资金积累,虽然急需新技术的支持,但对一项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前景、预期效果无法确定而犹豫徘徊,研究者个人或集体又很难筹集到转化资金,使得这些成果可能长期停留在研究报告和鉴定材料上,沉睡在实验室的资料柜里或科研工作总结报告中。因此,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应该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一条较好的途径,特别是可以为许多急需技术改造的中小企业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提供机会和帮助。

3.1 充分重视互联网在汇集、传播、信息交流共享方面的平台作用

由政府主导建立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中心,将科技成果信息按领域分类集成,在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中心网站权威发布,使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及时获取需要的成果信息并通过这个平台发布需求,为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已有10家不同部门主管的国家级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发布运行,但由于从事科技成果信息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缺乏、现有人员管理经验不足、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服务平台运行效果普遍不是很理想,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3.2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基地

以基地为中心汇聚企业界和科技界的研发力量联合创新,使大量有发展前景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为加快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英国在这方面已经有比较成功的政策和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3.3 支持有条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自己的“科学—工业园”

将“研究—实验—应用”融为一体,使“科学—工业园”起到促进成果产业化“孵化器”的作用,使“科学—工业园”提供的新技术可直接用于企业生产。既可以防止出现研究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又可以解决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英国只有47所大学,但由大学建立的“科学—工业园”却有90多个。我国国办大学有1 000多所,其中理工类院校就有600多所,在开发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虽然我国一些名牌大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园”,但数量有限,与我国每年大学产出的科研成果数量相比,可以说是不成比例。因此,在促进大学科研成果转化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4 坚持持久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树立民众科学意识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宣传科学技术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增强民众的科学意识,培养全民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激情和信念;培养全民努力学习知识、尊重知识、创造知识的行为习惯,让“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就是真理”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民众的思想意识。在树立民众科学意识方面,我国与英国有较大的差距。由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落伍,使得我国真正从事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仅有短短的60多年时间,而英国已经进行了至少200多年。我们只有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将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不懈,在思想文化上真正树立起科学的理念,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赶上世界科学发展的潮流,才有可能为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5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成果转化

对于技术比较复杂,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无法独自完成的尖端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应该由政府主导,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三方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合作进行转化和技术开发。要使合作各方的人才、实验设备、研究资料等条件优势互补,产生集群效应,从而加快尖端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技术创新步伐,改变我国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飞机、舰船、大型机械、信息通信设备等高科技密集型工业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制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促进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同时,政府应该对产学研合作开展的成果转化与技术开发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和一定的经费支持,以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能够长期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许端阳.世界主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举措及其启示[J].全球经济科技瞭望,2014(4):46-50.

[2]丁明磊,陈宝明.英国、德国经验对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借鉴[J].杭州科技,2014(2):61-62.

[3]王仲成.英国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政策与措施[J].全球经济科技瞭望,2012(5):47-52.

[4]刘民义.英国促进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的分析及启示[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5):21-25.

[5]饶凯,孟宪飞,Andrea Piccaluga,陈绮.英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研究及其借鉴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2):148-154.

[6]胡志宇.产业界、科研机构与金融业的合作环境——英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新政策[J].全球经济科技瞭望,2014(2):8-16.

抓住转化契机,促进差生转化 篇11

关键词:差生 转化 契机

一、常见的差生类型及转化方法

中学生中的差生可分为单差生和双差生两种,所谓双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和表现均很差的学生,而单差生,则只具其中之一。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又可分为智力型差生和非智力型差生,表现差的学生又可分为顽皮型差生和品质恶劣型差生。每个差生都有他的个性,也有他的共性,要善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抓住转化的契机,促进差生转化。

1.智力型差生

所谓智力型差生是指他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其他学生多,但成绩却远不如人,他们无法应付教师的提问和考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对学习的恐惧感和心灵上的自卑感。他们由于上课无法听懂,下课便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的作业基本上是抄来的,他们有大量的多余时间,如老师不正确引导,而只是一味地责骂、挖苦,很可能会使之向调皮型甚至向道德恶劣型差生转化,成为更为棘手的双差生。

对智力型差生转化关键是要从他的兴趣和优势出发,掌握其转化契机,应注意不断地让其感受成功的欢乐,才能使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准。比如课堂提问,应有意识地提一些简单的、估计他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在其回答后,肯定其正确的东西,并同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在批改其作业时,不要简单粗暴地打叉或者简单地要求其重作。而应给他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即在布置作业时要因材施教,允许在同一年级中有复式教学存在。即便考试中,也可采用降低对差生要求的做法,以让其在不断感受成功的欢乐中,激发其兴趣,点燃其智慧之炬,焕发其理智之光。

2.非智力型差生

所谓非智力型差生是他们的学习差,但人并不笨,他们差的只是由于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不愿甚至不想花时间去学。这种学生思维活跃,常有超人的想象和志趣。他们对学习心不在焉。但在差生中往往会有一批杰出的人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差点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世界发明之父爱迪生因学习成绩差还曾被教师踢出了学校的大门,伟大的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读小学时是全班倒数第一,闻名世界的文豪巴尔扎克小时候在学校里曾经是个差生,牛顿、爱因斯坦按当时的标准都是差生。

由于非智力型差生活跃的思维接受不了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虐待”,必然会生孤独感、玩世不恭感,有时还会导致自卑感,进而自暴自弃,有的也会产生放任感、不在乎感,进而导致破罐子破摔。很可能会向调皮型甚至向道德恶劣型差生转化。

对非智力型差生的转化契机往往是在其感受到了温暖,获得尊重、理解之后。对他们的转化全看你对他们的爱是否真实,只有真实的全部的爱,才能缩小你与他们的心理差距,使他们对你产生信任感、亲切感。相反,如果他一旦认定你对他的教育是虚伪的,假情假意的,那就意味着你教育的失败。如果你认为你已经取得了对方的信任和尊重,下一步就是为他们设计能让他们自己认为是喜闻乐见的“最佳要求”,并鼓励他们努力去实现之。在其奋斗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帮其反馈成功的信息,激励他们的兴趣。兴趣一旦产生,学习的正循环就开始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3.顽皮型差生

顽皮型差生,往往是由于对非智力型差生处理不当发展而成的。他们成绩差,对课程不感兴趣因而精力过剩,上课乱说乱动,甚至用恶作剧来表现自己的才能。为了报复老师、同学或家长对他们的责难,他们甚至会故意不听教导,违反纪律、闹乱子,以至产生恶性循环,直至使其向道德恶劣型差生转化。

转化顽皮型差生,第一要坚持冷处理,不轻易在大众场合下指责他们,多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对他们的教育要植根于爱,通达于理,即所谓通差生之情,达符合转化规律之理。第二要注意利用集体教育的方法,即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鼓励他们组织集体活动,通过此类活动,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第三要特别注意掌握教育的时机和合适的手段,例如对此类学生允许存在适当“偏爱”的原则。因为他们太需要成功的鼓励、集体的温暖和老师、家庭的关爱。当然,对他们的转化也不能只停留在爱的给予和感情的通融上,在时机成熟时也要及时地帮助他们制订能被其接受的“前进规划”,并及时检查他们的执行情况,对他们的规划还要有灵活性,要允许他们有反复,对他们要以总结成功为主,检查不足为辅,多鼓励、勤引导,以极大的热情,十二万分的期望作用于他,皮革马利翁效应总是会发生的,那时你的转化工作就基本上成功了。

4.道德恶劣型差生

道德恶劣型差生是我们的教育失败的产物,因为教育信念告诉我们,没有转化不了的学生,也没有改变不了面貌的差班。

此类差生,学习成绩差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他们中有的偷、摸、抢无所不作,有的甚至下流、庸俗、低级。有的成天在外流浪,有的结伙成帮,说谎、殴斗。

对此类学生的转化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热情关怀,消除恐惧心理与对立情绪

因为这些人中,有的由于一再犯错误,过的是流浪生活,经常提心吊胆,在他们的生活中,不是受指责处罚,就是被人冷眼歧视和嘲笑,有的还挨父母的皮鞭和棍子,因此他们往往“心虚”、“敏感”、“有戒心”、“有敌对感”。他们认为社会抛弃他们,因之逐渐对社会形成淡漠的敌对心理,对老师常常保持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老师找他们谈话,进行帮助也往往会遭到曲解。对这些学生,虽然任何人都有理由讨厌他们,可是对他们越是讨厌、歧视,则情绪上就越对立。要教好这些人,首先要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只有关心、交心、知心,使他们愿意接近你,讲心里话,才能谈得上教育,他们才能接受你的教育。米丘林对偷盗他的实验梨和苹果的雅可乌列夫的教育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2)要培养与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与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尊重的情感,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它是学生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为培养个人的自尊心,教师要使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社会上、班级里、家庭内的地位与前途,必须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点滴优点,尊重他们。马卡连柯对工读学校的学生非常信任,曾把存折交给学生,让他去银行取款,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他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希望此举能发展成为他们改正错误,积极向上的转折点。

这些学生由于经常在逆境中生活,所以比较能吃苦,如果引导得好,在劳动、体育、清洁卫生中能做出成绩来,如果我们能及时表扬,就能产生促进转化的契机。总之我们要努力找出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更多地用赞许、表扬、鼓励的方式教育他们,这些往往会成为我们教育成功的起点。

(3)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些学生一般是道德观念差,是非不分,行为莽撞,干坏事前欠思考,往往干了坏事不知错。因此老师要采取组织舆论,赏罚分明,给学生以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甚至还可采取组织他们参观少管所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转化。

(4)锻炼意志力,与外界诱惑力作斗争

凡是道德品质恶劣的学生,一般都与外界有交往,易受外界影响而使学校对他的教育前功尽弃。所以老师必须帮助他们自觉地与外界的诱惑作斗争。告诉他们一个人的不良品德是否能纠正,主要看他们能不能自觉地、独立地与外部诱惑作斗争,对外界的干扰有没有抵抗力。鼓励他们与过去告别,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自己的新未来。

二、植根于爱,坚定信念,持之以恒

不管是那一种差生,其转化都要讲究契机,要求老师把感情深深地植根于爱之中,允许老师对差生有“偏爱”,也允许与差生有适度冲突。要求老师允许差生有反复,懂得思想转化工作想要“直线前进”是不可能的。懂得反复的必能性,而且还要准备有大的反复。要求老师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转化全在坚持中”,在学生出现反复的关键时刻,继续满怀信心地去进行转化,不坚持便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所有差生的转化,一般都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而反复又是转化过程的中心环节。只有老师坚强的教育信念,能帮助他们过好反复关,熬住反复的阵痛,才能迎来差生新生命的诞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相信没有不可救药的少年儿童和男女青年!

参考文献:

1.王凤云.谈差生的转化工作[J]. 现代技能开发,2003(4):86~87.

2.翟中文.浅谈“双差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2)43~44.

3.陈志.谈差生转化的皮格马利翁效应[J].咸宁师专学报,第14卷第2期.

作者单位:①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篇12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是全国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 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牵头发起, 旨在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纽带、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服务机构为依托, 实现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联盟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促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

张景安在致辞中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是实现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加快创新的国际化步伐, 推动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让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经管类课程中案例教学论文下一篇:编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