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

2024-10-14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共13篇)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 篇1

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管理办法

2013年9月

国质检科函[2013]60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质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质检建设,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简称“成果转化基地”)。

第二条 为了规范成果转化基地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结合质检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三条 成果转化基地应当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功能的质检技术机构而设立,按照统筹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 职责

第四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成果转化基地的总体布局、申请受理、审核认定、监督考核等工作。

第五条 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地方两局”)以及总局直属挂靠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成果转化基地的申报、初审和推荐工作。2.指导和协调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3.协助质检总局对成果转化基地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 成果转化基地依托的质检技术机构,负责成果转化基地的组织管理,提供场地、人员、设备、项目、经费、政策等保障条件。

第七条 成果转化基地的主要任务是:

1.科技成果的评价、再开发、产品化、推广与示范。2.跟踪国内外新技术进展,引进相关技术。

3.开展成果转化推广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

第三章 申请与认定

第八条 申请成果转化基地的单位应当具备如下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质检技术机构。

2.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专有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

3.具备专门的成果转化奖励及管理制度,对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人员的奖(激)励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对成果评价、再开发、产品化、推广与示范等工作有相应的规范程序。

4.具备专门的成果转化场所,具有专门的实验或生产场地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及设施;具备新技术试验、试用和推广示范的条件。5.具有专门的责任部门,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职成果转化推广团队。

6.成果转化基地负责人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第九条 成果转化基地申请程序:

1.地方质检技术机构向地方两局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地方两局初审后,向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择优推荐。

2.质检总局直属技术机构直接向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第十条 申请材料包括: 1.推荐公函。

2.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申请书。3.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受理后,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择优认定“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基地”并授牌。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成果转化基地应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计划和管理制度,并报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三条 成果转化基地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成果转化基地完成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让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协商引进的技术成果应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成果转化基地执行报告制度。每年11月30日前,地方两局应向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报告所辖成果转化基地的运行情况及典型成果转化推广案例等。

第十五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适时组织对成果转化基地进行评估,对评估不符合要求的成果转化基地,予以撤销。

第十六条 成果转化基地有效期五年。有效期满后,由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并重新认定。

第十七条 地方两局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在政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等,支持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和发展,鼓励建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十八条 质检总局优先支持成果转化基地在成果转化推广方面的科研立项和标准制修订等,在政府采购目录的范围内优先采购成果转化基地研发的仪器装备,鼓励成果转化基地通过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获取合法所得。

第十九条 质检总局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对已经转化推广的科技成果评估后,适时发布国家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目录。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 篇2

正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09年起在西坡乡宋畔村建成了8公顷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它以农技中心为依托, 建在农村, 接近农民, 方便学习, 集新品种试种展示、新技术试验示范、农民学习培训和推广人员职业技能强化等多功能于一体。让农民能看得见、学的成, 令他们在眼见为实的情况下积极主动接受新技术、新成果, 激发了广大农户学科技、用科技意识, 有效提高了他们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接受能力。通过几年的建设, 一批让农民听得真、看得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从基地走向各个乡村,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不仅改进了传统的耕作种植技术, 也改变了老旧的推广方式, 让广大的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获益良多。

近年来, 正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小杂粮研究中心等十多家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 累计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300多个, 筛选推广63个, 其中小麦新品种“陇原031”、“陇原034”、“长武521”在全县种植面积达4 000公顷, 每公顷增产804公斤, 每公顷增效1608元。马铃薯新品种“陇薯3号”、“庄薯3号”、玉米新品种“先玉335”、“甘鑫2818”等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为实现农业科技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 借助示范基地这个载体, 农技推广人员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直接示范给农民, 将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及技术展示给农民, 并为农民开展技术服务, 把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缩短了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的距离, 增强了农技推广的直观性, 使一大批新品种, 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 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 每个农技人员都参与生产实践, 使农技人员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 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赢得上级部门, 推广人员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新时期的农技推广工作创出了一条新路。

摘要:作者通过近年来正宁县在试验示范基地方面的具体实际和工作实践, 总结经验, 为新时期的农技推广提出了一点思路。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 篇3

摘 要:为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快优秀创新成果转化,避免重复创新,完善青年创新成果的培育和试验转化基地在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功能,促进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科技进步,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培训分中心、团委和中茂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青年创新成果转化基地”。该基地的建设有效地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了青年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公司层面,对群众性创新越来越重视。2015年春天国家“两会”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被认为是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国网德州供电公司的青年员工拥有非常高的创新热情,在公司领导的重视下,他们在各种创新平台上发挥才智。3月,公司举行了第二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报名参赛的青年创新项目有132项。创新大赛上,公司还制作了“创新梦想树”,让青年员工把自己的创新梦想写在树的果实上,通过随机抽取确定公司年度重点关注的青年创新项目。

两年多以来,通过调研、关注、交流,笔者了解到青年创新遇到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资金方面的问题、技术瓶颈、重复研发,还有成果的转化等问题。公司上下都希望,一个很好的创意能够得到真正的使用和推广。笔者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去帮助青年人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样去搭建一个有效的转化平台。在2015年3月创新大赛之后,国网德州供电公司与中茂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经双方协商,制定了建设“试验转化基地”的建设方案,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各方面的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中。

2 内涵与做法

2.1 指导思想 引导公司青年员工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加强员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青年成长成才速度,推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青年创新项目,拓宽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搭建“青年创新团队”与开发转化基地的有效桥梁,推动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

2.2 工作目标

以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和建设创新型企业为目标,把青年创新成果试验转化基地建设成开展创新实践、转化优秀创新成果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的平台,为推动职工自主创新与科技创业开辟更为广阔的通道。实现创新再创造,搭建起“创新-制造-推广”的平台。

由公司培训分中心、团委与山东中茂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电气设备公司)共同签署“创新转化合作协议”,按期召开创新转化评审会议,确定转化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2.3 组织机构 成立青年创新联合会,联合会是由公司系统关心、关注青年员工创新工作的技术专家和具有创新意识、热爱创新事业、在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青年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是公司为青年员工开展创新工作搭建的平台。下设理事会和专家顾问团。

2.3.1 青年创新联合会理事会 理事会是青年创新联合会的议事机构,由会员代表组成,理事會设置会长1名、副会长2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会员若干名。负责青年创新成果试验转化基地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督促落实相关工作;负责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3.2 专家顾问团 专家顾问团由公司系统内业务素质高、能力强、在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组成,设置团长1名,副团长2名,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帮助青年员工解决创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组织技术评审会对创新项目进行筛选;召开联席会议对创新基金的分配和使用进行审议审核,并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4 创新试验转化基地职能

2.4.1 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设立国网德州供电公司青年创新转化专项基金,资金来源主要为山东中茂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资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方式,每年资金投入不少于10万元,用于支持优秀创新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全面推进成果推广和应用。通过专家顾问团定期技术交流会议等方式,对创新项目研发中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其正确和顺利完成创新开发。

2.4.2 联合研发 某些创新项目具有功能类似的特点,为了避免重复创新和提高创新水平,通过联合会组成部门间、市县间或者县县公司间联合研发小组进行创新项目的研发和转化推广。与一些高等院校联合创新开发,以解决一些技术瓶颈的问题。电气设备公司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提出需要改进的工艺等创新设想作为项目储备,联合会会员如果对课题感兴趣,可以和电气设备公司开展联合攻关。

2.4.3 试验转化和推广应用 定期组织专家顾问团召开技术评审会对报送的创新成果从创新性、实用性、推广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转化和推广的优秀创新成果,小批量生产,在德州及县公司范围内进行试验转化。试用一段时间后,由研发团队与试用方共同撰写试验报告,研发团队根据反馈的试验报告进行改进升级,对于具有市场推广价值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由基地批量生产后推向市场。

2.5 创新转化试验基地功能实施流程

2.5.1 创新转化专项基金投入和使用

年初由创新联合会理事会组织会员对创新项目及项目所需资金进行申报,整理汇总后,理事会根据本年度项目实际及上一年度创新转化专项基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召集理事会成员及专家顾问团代表召开会议,确定年度创新基金投入情况,并对基金使用做出规范和要求。由专家顾问团召开联席会议对项目的前景、创新性、实用性、可推广性等进行评审,确定创新转化项目分类(分A、B、C三类)和基金的具体分配,报理事会审定。

创新转化基金由理事会进行集中管理,理事会对基金使用情况以月度报告的形式在理事会内部公布。年中,根据基金具体使用情况对创新基金做出调整。年终理事会对全年资金使用进行核定,并作为第二年基金投入的参考。

基地将开放研发实验室作为公司开展创新试验的平台。创新联合会理事会将定期组织专家评审团对提报的课题进行评审,对于获得50%以上评委投票的项目,将由基地对成果进行实物化开发(图1)。

2.5.2 共同研发项目

①根据年初对创新项目的收集,如发现可以进行联合研发的项目,可由联合会牵头联络,由相关单位研发人员组成联合研发小组进行区域性联合研发,以此来避免重复创新和提高创新成果水平。 ②根据公司培训分中心、团委和电气设备公司的合作协议,电气设备公司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提出需要改进的工艺等创新设想作为项目储备,联合会会员如果对课题感兴趣,可以和电气设备公司开展联合攻关,成果归双方共有,联合会会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新项目进行研究(图2)。

2.5.3 转化推广项目

定期组织专家顾问团召开技术评审会对报送的创新成果从创新性、实用性、推广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转化和推广的优秀创新成果。实物化后的创新成果根据生产实际,选择试用单位进行试用。试用后研发团队与试用单位共同撰写试验报告,研发团队根据反馈的试验报告进行改进升级。改进升级后的产品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根据应用效果每年至少选出10项具有市场推广价值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由基地批量生产后推向市场,产生经济效益。

2.6 考核机制

2.6.1 工作积分制

①由理事会开展工作调研并编制基地创新工作计划,按照工作任务数量、工作难度及就近原则,将年度创新转化项目服务工作量化分配到理事会会员,年度按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积分排序。

②积分标准如下:

2.6.2 优秀工作评选

每年评选“创新转化优秀团队”和“创新转化优秀个人”,并在基地设置荣誉榜和专项奖惩基金,用来表彰和奖励在创新转化工作中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

作者简介:

袁小蕾(1976-),女,山东德州人,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培训分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电力企业培训工作。

張新宇(1978-),女,山东泰安人,国网泰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实训基地协议 篇4

甲方: XXXX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乙方:XX市XXXX有限公司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为认真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员工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甲乙双方本着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充分协商,就加强协作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负责制定实习、实训大纲,安排实习、实训指导老师,提前三个月提出实习实训计划,并于实习、实训前一个月提供实习、实训学生名单;

2、负责实习、实训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安全制度和其它相关规章制度;

3、派遣责任心强的教师带队指导实习、实训;

4、优先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信息、技术咨询,并开展技术协作;

5、根据乙方需要,优先并择优推荐毕业生到乙方工作。

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为甲方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条件;

2、对到乙方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及行业纪律教育,对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学生有权终止其实习、实训活动;

3、安排思想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及参与实习、实训考核评议工作;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专业人员作为甲方的兼职教师参与甲方的实践性教学工作。

三、其它

1、甲乙双方可在实习、实训基地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形式,在条件成熟时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实现教学、业务、科研全面合作;12、本协议自签定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2年;合作期满如果决定继续合作,则另行协议。

3、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4、未尽事宜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

实习基地协议 篇5

。 一、甲方义务 1.为乙方人员到我院进修、培训提供便利,并在技术开发等方面给予合作; 2.乙方在招聘毕业生时,甲方给予优先推荐; 3.甲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提前送交乙方,并委派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4.甲方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乙方有关规章制度, 二、乙方义务 1.按甲方提供的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要求,乙方委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2.根据乙方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实习所必需的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 3.对实习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遵纪守法的教育; 4.对参加实习的学生参与考核。 三、双方为更好地履行义务,决定在乙方挂《_________学院实习基地》牌子。 四、本协议有效期两年,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实习基地、教务处、有关系(部)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 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其他合同范本推荐参考:公司员工聘用合同范本聘用聘请合同范本合同制工人招聘合同范本

实习基地合作协议 篇6

甲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促进毕业生就业,本着双向互助、合作共赢及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乙方与甲方专业共建毕业生就业基地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甲方职责

1、积极主动地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乙方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2、根据乙方需求,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育管理力度,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乙方培养业务熟练的实践人才。

3、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认知教育,协助乙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遵守国家法纪和公司规章制度。

4、通过校内宣传媒体,积极宣传乙方的基本情况,及时发布乙方的招聘信息,并根据乙方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和要求,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乙方就业。

6、每年11月前向乙方通报下一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并邀请乙方派员到校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及企业宣讲会。

7、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在双方商定的前提下,为乙方在职人员在企业管理、专业业务培训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服务。

二、乙方职责

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向甲方提出课程设

臵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等合理化建议。

2、如有适合甲方专业毕业生的用人需求,及时将用人信息发送给甲方,并在双方协商好的时间和地点组织招聘会。

3、根据需求情况积极组织下属部门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园招聘会,招聘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甲方的毕业生,并及时向甲方反馈对毕业生使用情况的信息。

4、负责甲方顶岗实习或就业学生的工作、学习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安排专门人员作为指导老师,为甲方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试用合格的甲方毕业生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并告知甲方。

三、履行期限

本协议履行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四、附则

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保存一份,乙方保存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甲方(签章):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乙方(签章):人文科学系

负责人:负责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 篇7

一、着力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2008年, 国内外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 各行各业都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全市科技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同心协力, 锐意进取,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着力推进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富民强县、科技服务民生和科技平台提升“四大科技行动”, 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科技事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科技创新绩效和水平实现“双提升”。预计全市R&D经费支出60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1.3%。新启动7个千万级的重大科技专项。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97项、经费1.8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5.3%和18.3%。市政府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 风险投资规模达到30亿元。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和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25个。发明专利授权532件, 增长50.3%。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二等奖7项, 何梁何利基金奖2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在全国第12位。

二是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双强化”。预计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 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182项, 增长71.7%。重庆市成为国家首批启动的6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之一、4个科技特派员进企业试点省市之一, 跻身全国最具创新力的50强城市。国家火炬计划九龙坡轻合金特色产业基地, 成为全国新批10个特色产业基地之一。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7家、高新技术产品351个、市级以上重点新产品375个, 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达1627亿元, 增长2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7亿美元, 增长18.9%。

三是国家科技项目和经费实现“双突破”。重庆市与科技部成功举办部市会商第二次工作会议, 共同推动科技促进城乡统筹、北部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试点等工作。全年落实国家科技项目615项, 计划拨款7.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6%和61.4%。承担“传染病防治”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30项, 牵头实施“蛋白质组学”、“发育与生殖”、“输变电”等方向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并首次获得军工领域的“973”项目。

二、同心同德, 奋力拼搏, 各项科技工作扎实推进

2008年, 重庆科技工作在以下八个方面扎实推进。

第一, 深入推进科技改革开放, 优化自主创新环境。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 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加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科技项目信息公开、网上申报评审、专家咨询、分级管理等制度, 提高了项目申报质量和立项公信力。加强项目中期检查评估, 整改警示项目6个。开展重大项目经费专项审计, 通报处理项目14个。二是围绕创新、创造、创业目标, 推动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新增市属公益类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385万元, 安排市属开发类院所能力建设经费2050万元, 新增设备303台套。市畜科院、医工院、钢铁所等市属院所加快发展。电子24、26、44所实现资源整合重组, 中国汽车研究院、材料所等正实施易地搬迁发展, 中冶赛迪等中央在渝院所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开发类院所年收入突破120亿元。三是突出有力、有序、有效要求, 推进科技政策法规建设。《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重庆市压缩天然气汽车安全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 《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列入市人大今年立法审议计划。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政策培训, 配合市人大开展《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执法检查, 推动了科技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四是按照互动、互惠、互利思路, 提高科技开放水平。成功举办国际材料大会等3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 吸引全球30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提高了重庆科技的影响力。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4项, 与加拿大、韩国、英国、俄罗斯等政府间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中科院共建软件所重庆分部等4个研发平台。与四川、陕西和深圳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组团参加第十届深圳高交会。

第二, 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 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 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完善技术创新链条。一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 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出台《重庆市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意见》, 集中支持企业和产学研联盟, 全年由企业牵头和产学研联合实施科技项目248个, 占攻关计划项目总数的92.2%。投入500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项目113项, 为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实国家创新基金和火炬计划项目经费4451万元。二是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提高科技创新的实效性。支持高校、院所与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园等重点园区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新启动实施的节能环保汽车、天然气化工等重大专项由产业园区的重点企业牵头实施。依托重庆大学科技园、北碚大学科技园吸纳创新要素, 新培育和引进企业20户, 入驻企业达到412户, 销售收入37亿元。三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提高创新链条的粘合度。积极支持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着力培育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中介机构。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为19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诊断和科技咨询等服务, 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16项。重庆科技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科技检测8万余项, 服务收入9065万元。

第三, 大力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拓宽投融资渠道。着眼于解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资金瓶颈问题, 积极构建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一是做大创投规模,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放大市政府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效应, 与汉能集团、软银中国分别组建10亿元的创投基金。新增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资本金1.2亿元。全市创投企业为重邮信科3G手机等27个项目提供2.6亿元融资服务。二是加强与金融机构协作, 构建科技金融结合长效机制。与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中信银行重庆分行等签订合作协议, 促成重庆银行为科技创新安排30亿元的信贷计划。三是推动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工作, 分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设立科技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专项资金, 帮助工业自动化所、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落实贷款1.2亿元, 新增研发责任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16个险种, 提高保费补贴额度,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总额达105亿元。

第四, 扎实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增强创新服务功能。注重发挥科技平台作用, 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和培养集聚人才的示范基地。一是加强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出台平台建设五年规划和开放意见, 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6个 (国家级4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个 (国家级7个) 、企业技术中心149个 (国家级15个) , 全年发表论文4058篇, 新建中试基地47个, 研发平台创收44.3亿元。二是加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远程动态监测服务系统, 出台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考评激励办法, 评选表彰资源共享十佳“明星机组”, 开放共享科学仪器设备1428台套, 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2%。三是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成功举办第八届重庆高交会暨第四届军博会, 规模、层次、内容均超过历届, 军民结合、东西部结合、国际化和专业化的特色更加突出, 签约项目108项、合同金额173亿元。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1个。全年技术交易额60.3亿元, 同比增长51.9%。

第五, 着力开展科技攻关, 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 组织实施17个重大科技专项,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工业领域, 成功研制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 开发出智能变频执行器等7大类16个系列的智能化仪器仪表, 自主设计建成全球产能最大、单位产品能耗最低的36000吨超细玻纤细沙池窑, 轻轨转向架系统实现国产化, 大功率低速船用柴油机轴瓦填补国内空白, 重钢公司、江津增压器厂等27家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甩帐表”、产品开发“甩图纸”。特种船舶、风力发电装备等创新成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业领域, 成功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鲜榨橙汁新产品、新一代家用秸秆制气炉和微型耕整机, 首次培育出稻瘟病抗性达1级的陵优2号水稻。全年通过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3个 (国审品种3个) , 推广应用水稻新品种1140万亩, 试验示范玉米新品种192万亩。在社会领域, 2个抗肿瘤和抗艾滋病一类新药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5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5个自主研发的新型医疗器械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等3个产品实现批量出口。

第六, 着力解决民生科技问题, 助推和谐重庆建设。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广大群众共享创新成果。一是加强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开发应急救援、食品安全等关键技术18项, 初步建成市级应急平台。移动视频传输及通讯系统、净化水车、血液净化设备、护创液等科技成果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二是加强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攻克废水生态处理等关键技术26项, 初步建成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与应急决策平台, 完成600吨级的垃圾焚烧炉炉排系统设计, 绕城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节能科技示范工程加快实施, 22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安杰勋混合动力汽车服务北京奥运会。三是加强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实施“健康重庆科技促进行动”, 开展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和广义数字化医院建设。国内首创LED手术无影灯等产品在城乡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在黔江、巫山、彭水等区县建成6个降氟除氟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点。完成库区血吸虫病信息数据库建设。

第七,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 积极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立足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 加快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组织起草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的意见, 市政府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创建工作。为工业50强、66户重点工业企业和民营企业50强, 以及汽车摩托车等重点行业持续开展专利服务。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机制。出台《促进和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意见》, 开辟涉外知识产权服务绿色通道, 在国内首创知识产权市场调查员制度。推动4个区县建立知识产权局、20个区县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三是推动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开展知识产权园区试点工作, 西永微电子园和五里店工业设计园成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启动科技标准行动重大项目, 支持西南铝业、长安集团等40多家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牵头或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

第八, 切实加强区县科技工作,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把区县科技摆在突出位置, 促进创新要素合理布局, 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加强分类指导, 统筹推进区县科技发展。着力制定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行动纲要, 初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规划。大足五金、忠县柑橘、荣昌畜牧科技城和江北奶牛、渝北现代农业科技园“三城两园”加快发展, 北碚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10个先进示范区之一, 渝北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创建创新基地、江北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和九龙坡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以三峡对口支援和“一圈两翼”对口帮扶为纽带, 区县在招商引智、产学研合作、互派科技干部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二是强化科技示范, 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增秀山等5个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 创建江北双溪村等6个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镇) 、丰都包鸾镇等1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 (镇) , 新培育15个国家星火计划示范企业。三是整合利用资源, 着力完善区县科技服务体系。加强“12396”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启动“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 选派121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到区县服务, 新建永川“中华梨村”等专家大院21个。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专利周”、“科普日”和“百名专家库区行”等重大活动,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增强市民科学素质。

全市科技系统还通过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和“科技倡廉”等活动, 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顾问团作用充分发挥, 部门联动机制不断完善, “大科技”氛围日益浓厚, 科技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三、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科技创新的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的目标努力奋斗

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底来渝视察的重要讲话中寄望重庆, 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科技创新的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基地”, 明确了新时期重庆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 赋予了全市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

今年, 是建设“一中心、一基地”的启动之年, 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科技规划各项任务的重要一年。着眼于实现宏伟目标, 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 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精神, 立足提升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突出科研与产业互动, 坚持创新与服务并重, 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着力引导科技人员“下乡入园进企”, 着力引导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快“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步伐。

建设“一中心、一基地”, 我们必须细化目标。抓紧研究制定“中心”与“基地”的指标体系和建设方案。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尽快实现“三个显著增强”和“三个走在前列”。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 打造一批研发能力强、资源共享度高的科技平台, 建成一批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大院大所、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 形成聚集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走在长江上游地区前列。二是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完善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持政策和区域性技术交易中心功能, 建立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形成孵化、转化、产业化相互协调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实施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本地科研成果转化率、引进和转化国内外成果规模与水平走在长江上游地区前列。三是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破解一批制约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 攻克一批综合利用资源、推进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 推广一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的先进适用技术, 应用一批提升市民健康素质的公共卫生创新产品,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走在长江上游地区前列。

建设“一中心、一基地”, 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纵观大势, 我市科技事业发展仍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面临不少新的机遇。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带来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蔓延, 必然促使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安全的避风港, 我国宏观环境较好、经济运行稳健, 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作为正在开发的热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有利于我们扩大开放合作、引进和利用各类创新要素。二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新机遇。中央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审时度势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 必然统筹各行各业发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 推动发展由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的措施将更加有力, 技术需求将加大, 有利于我们拓展创新空间、加速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三是中央高度重视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最近, 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设立重庆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 必然推动国家各部委加大对我市的支持力度, 国家科技资源也将向我市倾斜布局, 有利于我们推进城乡科技统筹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带来的新机遇。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 必然加大力度利用危机倒逼机制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更加注重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有利于我们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建设“一中心、一基地”, 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思路。立足科学发展, 创新工作思路, 加强顶层设计, 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进一步提高科技工作实效。在宏观统筹上, 既重视投入和产出, 更加注重营造自主创新环境。综合运用人才、项目、资金、政策等手段, 调动更广泛的科技资源, 发挥各方面创新创业热情, 引导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开展创新、推进创业。在资源配置上, 重视项目和资金, 更加注重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防止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为载体, 培养、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实现人才辈出、成果丰硕。在创新视野上, 重视市内和国内, 更加注重引进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正确把握自主创新是开放创新这一特性, 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不断提升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 吸引各类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在工作重心上, 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更加注重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审视和改进科技工作, 引导科技面向经济, 不断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 使科技融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宅基地转让协议 篇8

甲方:

乙方:

甲方自愿将现有座落于大园社区康乐新村D区3栋8号宅基地一块转让给乙方,现将有关事项协议如下

一、宅基地座落在大园社区康乐新村D区3栋8号,左边为陈德发宅

二、转让价格为人民币伍拾万元整,乙方可分期付款给甲方,乙方未付清给甲方的款项每月按1分的利息付给甲方,甲方如需大金额款项需提前一个月跟乙方联系(拾万元以上为大金额款项)

三、甲方与乙方签定此协议后对该宗宅基地还需缴纳的各项款项不再负任何责任,所需费用全部由乙方自行承担

四、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后即生效,乙方立即可在该宅基地上施工建房,房屋建造完工后乙方可以以自己的名誉办理自己的土地证和房产证,甲、乙双方及亲戚好友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和干涉,甲方还应积极协助乙方办理一切手续,所需费用全部由乙方自行承担。

五、本协议共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见证人签字:

实习基地协议书 篇9

甲方:莆田学院

乙方:(单位名称)地址:甲乙双方针对甲方在乙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及安排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事宜,本着互利合作的态度,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在乙方建立实习基地,并正式授牌为“莆田学院教学实习基地”。

二、乙方提供实习的专业、岗位、实习环境等条件给甲方实习生,每年最多可接收实习生共人,其中:

(各人;

(各人;

(各人;

(各人;

(各人。

三、实习期间,乙方应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或技术人员对实习生进行实习管理及指导,并对实习生的表现、业务能力进行考核;甲方也应指派教师和乙方共同管理、指导实习工作。

四、甲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应接受乙方的工作安排,并遵守甲、乙双方的相关规章制度。

五、实习生如因违反规章制度或技能素质较差,经与甲方协商,乙方可将其退回给甲方。

六、实习生若在实习期间需提前退出实习单位,必须在经甲方同意、乙方批准后方可离去。若因实习生擅自离开实习基地而引起的后果,由实习生自行承担。

七、甲方可邀请或聘请乙方相关人员在甲方开展专题讲座及推介活动,乙方可邀请或聘请甲方师资为其开展员工培训、项目合作、科研等活动。

八、经甲、乙双方协商,还可进行其他共建活动。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签名):乙方(代表签名):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 篇10

当日,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科技界别举行联组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 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参加联组讨论。

在当日的联组讨论中, 有四位委员谈到了污染治理问题, 万钢全程认真听讲, 他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并认真做笔记。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坚决向污染宣战’, 这句话我感触非常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第一个谈起治霾话题:“我强烈感受到了中央最高领导层推进污染治理的决心。”

长期从事节能环保工作的王小康建议, 要切实将生态文明考核纳入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和考核指标, 并建立可操作的环境追溯制度, 只有把指挥棒调整过来, 政府才有积极性治理污染。

“治理大气污染不仅是环保部的问题, 还涉及各个部门,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钱天林委员表示, 要千方百计把雾霾防治落到实处。他建议将雾霾防治上升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从国家层面加强立法, 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 并加快发展清洁能源, 尽快改变中国现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朱共山委员则建议加大中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对此, 万钢表示赞许:“其实, 发展分布式能源是减少雾霾很重要的手段, 大电厂未来一定要采用分布式能源改造的方法, 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在当天联组会上称, 环保部已经从制度和纪律方面着手治理违法排污现象, 去年在河北省试点了环保警察和无人机检测, 下一步将向国家一些重点区域推广。

万钢表示, 国家应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让更多高科技有效参与到雾霾治理中。比如新能源汽车, “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卖了1400多辆, 我特别高兴。”他表示, 未来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推动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市场化。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协议 篇11

甲方:宁波大红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乙方:

为促进高校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甲乙双方本着校企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注重实效、共同发展为原则,就共同建设宁波大红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习基地,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利用学院各专业人力资源优势和相关设施,为乙方提高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与乙方合作进行项目研发,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3.提出学生在乙方的实习(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计划,并协助乙方做好实习安排;

4.实习期间甲方派出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专业指导并协助乙方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5.甲方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自觉遵守乙方规章制度。如有学生发生安全,违规,违法和财产损失等事件,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按国家和乙方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6.主动承担校企结合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主导性工作;

二、乙方责任和义务

1.在不影响乙方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为甲方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协助甲方完成教学实习任务;

2.根据甲方实习计划和乙方条件,提出具体安排方案及要求,双方协商决定后执行;

3.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实习指导并按乙方内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4.实习结束时,应对学生实习表现作出总结和鉴定;

5.自愿参与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专业建设的指导和咨询;

6.自愿与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进行营销策划,人员培训,市场调研等研发工作。

三、其它

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有效期限从签订之日起3年有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代表人:代表人:

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样本 篇12

关于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样本)

甲方:塔里木大学

乙方: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市”战略,走依托区域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办学之路,全面推进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双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建立实习基地和人才培训、技术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同意作为甲方学院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基地,并委派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同时为甲方人员的交通、食宿提供方便。

二、实习期间,甲方按照培养计划要求,聘请乙方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专题技术讲座等知识培训,确保实习教学质量;

三、甲、乙双方根据生产、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可以互相聘请对方的技术人员参与己方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便加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交流,不断积累人才培养的经验。

四、甲方指派专门指导教师负责参加实习学生的管理,教育学生遵守乙方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生产的安全教育。

五、甲方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在不同阶段积极参与企业的设计、技术、经营和管理工作,企业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和双向选择原则向甲方提出用人需求,甲方应优先向乙方推荐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六、甲方定期邀请乙方经营、生产技术、科研、管理人员做学术报告,对于符合双师型要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聘请作为甲方的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

七、甲方应优先并优惠为乙方提供中、高级技术人才短期培训服务,优先向乙方转让甲方取得的科研成果。

九、甲乙双方可在实习基地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形式,在条件成熟时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实现教学、生产、科研全面合作。

十、本协议有效期为年,自二零零年月至二零零年月止,如需延长,双方经协商后另立协议。

十一、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学生所在学院留存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代表签字:

盖章

年月日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协议 篇13

在中国,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问题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测度, 已经做出了各种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DEA (数据包罗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集对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多等级多目标评价,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涉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 (1) 定性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2) 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系统调查; (4) 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等。

高校科技创新一直以来虽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但其研究大多是从定性方面对科技创新加以探讨, 鲜有定量研究。而深入了解高校科技创新的作用、内涵、本质, 科学地量化分析必不可少。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问世, 但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却不尽人意, 我们不得不面对拥有大量科技成果却不能将之转化, 借以推动现实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尴尬局面。因此, 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 无论是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还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将模糊数学作为基础, 采用模糊关系的合成原理, 将一些边界不清的因素定量化, 之后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突破了精确数学的语言和逻辑, 强调了事物影响因素中的模糊性, 很深刻地体现了事物的客观属性, 是迄今为止比较先进的评价方法。它不仅能够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排序和评价, 还可以根据模糊评价集上的数值按最大隶属原则去判定对象的等级。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评价结果单一性的缺点, 结果包含的信息更加丰富。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涉及众多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因素, 许多指标都存在模糊性, 并且难于精确化, 适合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过程和步骤如下:

对因素集U上的权值模糊向量W={w1, w2, …, wm}∈F (U) , 通过R变换为评判集V上的模糊集B=W·R (式3) , 于是 (U, V, R) 构成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就像一个转换器, 若输入一个权值分配W∈F (U) , 就会输出一个综合评价B=W·R∈F (V) 。

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确定及评价

1. 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及数据来源。

根据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上的指标, 通过对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本文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解为3个主要指标:分别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与贡献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3个方面。正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制约着整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3个分能力中, 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指的是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的数量和质量, 是完成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科技创新的产出与贡献能力是指高校的知识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经济贡献;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是通过高校学术研究环境的营造、以及基础设备的支持等为科技创新的进行奠定基础。本文选取2008—2013年华北五省市的统计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08—2013) 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08—2013) 。

2.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模糊评价分析法对华北五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1) 评价指标体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要求, 我们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述如表1所示。

参照其他文献的研究结果和高校科技创新的实际, 按照评价指标的粒度大小分为两个层次:一级评价指标为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高校科技创新的产出与贡献能力、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支撑能力三个方面, 构成一级评价指标集:U={u1, u2, …, u3}各一级指标细化后得到二级指标集;两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各级指标权重是按层次分析法得出的。具体算法如下 (以一级指标的权重为例) :

(2) 评语集的确定。结合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实际, 评语集共分5个等级, V={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差}。隶属区间:

(3) 评价矩阵的确定。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对照隶属区间确定相应隶属度, 得出评价矩阵如下 (以北京为例) :

针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这种特点, 我们选择上述介绍的算术加权平均算子为模糊合成算子, 即由式 (1) (2) (3) 以及上述结果得出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对应各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B11= (0.5059, 0.3941, 0.1, 0, 0) 、B12= (0.5661, 0.3964, 0.0375, 0, 0) 、B13= (0.97, 0.03, 0, 0, 0) ;由于A×R= (b1, b2, …, bm) =B, 则一级评价向量B1= (0.6126, 0.3308, 0.0566, 0, 0) , 可知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很好。以此类推, 可算出北京市的其他能力以及其他五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如表3所示。

通过以上评价可以看出, 华北五省市中, 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好, 科技资源投入能力与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很好, 其科技创新产出与贡献能力最强;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与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很差, 其科技创新产出与贡献能力最差;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较差, 天津市与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一般。

四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联系

根据《2012年我国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对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的统计显示, 华北五省市中北京市名列前茅, 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成绩最好, 天津市和河北省处于中游水平, 山西省处于中下游, 内蒙古处于较差水平, 这与本文以上得出的科技创新能力结论排序一致。可见, 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必然联系,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强,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弱, 则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这也就说明,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认为, 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最终表现形态。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又可以细分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以及科技创新产出及经济贡献能力等。无论是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还是其他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中的哪一种, 都影响和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要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除了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外, 应该从源头上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科技创新的产出与贡献能力、科技创新的环境支撑能力都很好, 而其他省市这几方面的能力都较差, 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远不如北京市。各省市之间科技创新能力良莠不齐, 差距较大。除北京外, 其他省市科技创新能力都不强, 存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科技基础薄弱、科技环境无保障、科技产出与经济贡献少等问题。另一方面,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水平比发达国家要小得多。这表明了一方面是我国高校都面临着转化率过低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 存在很多企业找不到所需要的技术成果, 以致形成科技成果短缺和过剩并存的局面。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分析结果, 本文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以下建议:

1. 国家要加大对高校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还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调动高校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 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

其中包括:培养和引进人才、争取政府投资或引入企业投资等其他经费、加强科研基地的建设以及保障科研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3.

加强校企、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校与校联合或校企联合, 集中力量发挥优势, 开展联合攻关。

4.

高校要强化本身的科技转化培育能力, 高校应该正确地理解自身与成果转化实体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紧密结合, 并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承担好各自不同的职能, 才能得到科研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胡凯球﹒高校科技能力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 2008

[2]孔峰著.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Browne P, Smeaton A F, Murphy N, et al.Evaluating and CombiningDigital Video Shot Boundary Detection Algorithms[C]//Proc.Of Fourth Irish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Conference (IMCIP2000) , Belfast, Northern Ireland, 2000:211-234.

[4]王少娥, 刘春秀, 张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文教资料, 2012, 3月号上旬:1-2

[5]敖慧﹒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6 (6) :2

上一篇:废电池回收处理之小组总结下一篇:营销与策划课程体系设计讲稿(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