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班主任漫谈》读后感(精选11篇)
《魏书生班主任漫谈》读后感 篇1
班主任应学会科学管理班级
朱曲中心校 魏睿
听完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我不但在心灵上得到了很好的洗礼,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体会到真正要管理好班级,方法科学有多么重要。
魏老师班的学生能在魏老师这个班主任不在长达一两个月的情况下,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面对众多老师的突然到来,可以人人继续专心地唱课前一支歌;可以自己给自己上语文课,自己给自己组织召开班会;可以一分钟内全班调动完座位;可以每天坚持写500字左右的日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数不胜数。真的要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些学生的能干与自觉。当然,更敬佩魏老师的科学管理方法如此奏效。
这样的感叹当然还来自于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上的稚嫩,甚至可以说是拙劣。所以,我挑选了魏老师介绍的一些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程度的良好效果。
比如,在值日卫生工作上,我实行了专项任务承包责任制。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同时,我从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开始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去指挥自己小组的成员高效率地完成当天的值日工作。几次培训下来,我现在已不需要亲自参与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而学生们却可以自觉地完成,并等待我的验收。信心满满,积极性很高,也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再比如,每周开展一次“高效学习日”活动,定在每周三。要求学生在这一天里,高效率地完成所有在校学习任务,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同时,自己给自己适当布置一些学习作业。对于这一条,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兴趣,其中有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已经开始按照要求执行了。虽然在实行过程中,不能百分之百达成目标,但至少可以在这一天形成比较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发扬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同时进一步实行和完善一些班级管理制度。诸如班干部的分工职责制度,以提高他们管理班级的能力。推广学会使用“边角余料”,如每节课预备铃响后开展诵读古诗活动;每天放学回家路上背诵两个英语单词活动,以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时间;加强优生与学困生的互帮互助的效率,使优生真正地能起到帮助学困生的作用。
我会一直牢记魏老师说的一句话“班级管理靠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并且相信学生能够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
今天,我有幸聆听魏书生老师的专题报告,真是感到无比幸福。魏老师是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担任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这样的教学效果,另我感到非常钦佩。
看来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读完这本书,我也确实有了很多启发,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去认真学习与实践的。这本书中有好多好多吸引我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短文章后,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读后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宋美娜》。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上的后进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是魏老师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团结着,离开了这个家庭就走进了社会。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集体便可能有什么。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一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在这两大点中,民主是基本的指导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唯亲,不唯富,不唯优,不唯近。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而科学则是魏书生老师管理班集体的法宝:一起制定详尽而切实可行的“班规、班规”;自愿而明确的“责任到人”;简单而负有深意的“错误说明书”。因为一切都是大家自己制定的,谁都知道违反规定后果,所以孩子们执行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必定,明知故犯的还是很少的。
最后我特别佩服魏老师激励、鼓励后进生的方法。魏书生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后进生,原来只考8分,他一步一步鼓励他,给他自信,引导他,使他一步步提高。当他得八分时,魏书生鼓励他:“你课听不明白,作业也不做,还竟能考到8分,不说明你有点儿天赋吗?”接着魏书生又对他说,“这张卷,除了会的8分,还有哪个不服气啊?有没有不服气的题?”学生就说:“卷子中拼音我能行。”于是学生就狠做拼音的题目。就这样,经过学生的努力,老师的鼓励,分数渐渐地提高了。后来学生竟然考到了及格,真是质的飞跃。我不由得感叹于魏老师教育艺术的炉火纯青。对于差生来说,其实他也不愿意考这些分数,他的智力本来就差,如果教师一味地责怪他,他会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成绩更会一落千丈,教师要正视现实,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智力超群,只能引导鼓励他努力学习,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使他 4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魏书生班主任漫谈》读后感 篇2
不少青年教师问他:“时间这么少, 还能当得成班主任, 您主要靠什么?”他说:“主要靠两大点, 一小点。两大点, 一是民主, 二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他说, 一个当班主任的, 如果凡事都和学生商量, 一定容易成功。他建议要从科研的角度去进行工作, 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 使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教与学, 自然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他的学生刘诗奎在《魏书生老师培养我们的效率感》中这样写道:“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时间应分配得精细, 使每年、每月、每日和每小时都有它特殊的任务。印度科学家雷曼也说过, 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点时间, 即便只有五六分钟, 如果能重用, 也一样可以有很大成就。游手好闲惯了, 就是有聪明才智, 也不会有所作为。不要小看这点滴时间, 只要坚持不懈, 就会集腋成裘, 事半功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一生精确计算时间的支配和工作效率, 一年一大结, 一月一中结, 一天一小结。正是由于他如此注意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 才为自然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数事实都已证明, 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 将对人的一生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 因为它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魏老师的这番话, 真使我们心悦诚服, 我们全班同学都注意效率感了。”
魏书生重视和讲求效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他极力反对做事犹豫。他提醒大家, 犹豫是时间的盗贼, 许多宝贵的时间在犹豫之中溜走了。如果认真计算一下, 在许多人的一生当中, 会有五六年的时间被犹豫偷走。极少数人把“谨慎”与“优柔寡断”用等号连接起来, 以为谨慎就得犹豫。其实这就是让真理多走了一小步, 成了谬误。
第二, 他强调要充分利用好零碎时间。他说, 我们应该通过使学生学会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 培养学生的惜时观念。一个珍惜整料成料的人, 不一定珍惜边角余料;一个珍惜边角余料的人, 一定更珍惜整料成料。一个善于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的学生一定是珍惜大段时间的学生。
第三, 他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讲人体生物钟奥秘, 讲人脑的奥秘。科学家们发现人体生物钟每天都有高潮低潮的区别, 人体体力每23天、情绪每28天、智力每33天分别发生周期性变化。这三个周期的变化, 被称为人体的三节律 (体力、情绪、智力) 。人体在一天24小时之内也有变化节律, 称为生命日节律。一天之内有4个高潮、4个低潮。高潮时间为6时、10时、17时、21时, 低潮时间为4时、14时、19时、24时。科学把握生命的几个节律, 可以让教师更加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让学生更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四, 他提倡要亲近自然。他呼吁,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现代人, 城里人, 应该想方设法挤出时间, 尽可能多地接近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 融进大自然, 使自己的精神、情操在广阔、美丽、和谐、宁静的大自然中得到陶冶。走进大自然, 从形式逻辑来看是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 但大自然融化了人的烦躁、人的不安, 激发了人的热情、人的勇气, 增强了人的责任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们提高效率, 创造的成果会超出全部时间用于学习的成果。最宝贵的, 当然不仅仅是一点看得见的分数的提高, 而是整个人格的完善。
第五, 他极力反对吃大锅饭。他语重心长地强调, 正是大锅饭害苦了我们这个国家, 一定要让学生从学生时代起就和大锅饭告别, 从小学会劳动前制订计划, 明确责任, 落实数量, 提高效率。学生从小承包任务, 增强了责任感, 减少了劳动时当场分配任务的互相推诿现象和互相攀比现象, 节省了重复分配劳动任务的时间, 提高了完成所承包任务的熟练程度, 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 也有利于他们将来走向专业化较强的现代社会。
尽管魏书生坦承教学不应该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就课堂教学的形式而言, 他衷心希望大家要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长处, 千万不要都来模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但魏书生作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 他的严整而科学的教学改革, 他的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他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式, 他的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 他的种种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地去进行总结和反思吗?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推广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把他作为一种高度去跨越吗?
在中国的教师队伍中, 魏书生无疑是最忙的人之一, 但他的“忙”是明确的而不是盲目的, 是有序的而不是杂乱的, 是长期的而不是短视的, 是高效的而不是低迷的。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 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 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 倘若思想观念不改, 单改怎么上一节课, 怎样讲一课书, 怎样留作业, 怎样批作业, 这样即使能奏效一时, 也决不会持久。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 一名好教师, 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 不管多么笨的学生, 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 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 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
漫谈魏书生的育人艺术 篇3
关于如何驾驭大脑的问题,魏书生曾与他的学生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魏书生:我向大家提个问题。咱们全校1 516名学生的大脑,就像1 516台汽车一样。那么,咱们的汽车驾驶员是谁呀?
学生:驾驶员是我们自己!
魏书生:对了,驾驶你们大脑这部汽车的驾驶员不是校长,也不是老师,而是你们自己。这就需要大家提高驾驶技术。驾驶技术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靠学习、钻研得来的。驾驶技术高的学生,他大脑不一定很好,但他却可以开着它安全、正点、稳妥地用14个小时,从我们盘锦市开到北京。而驾驶技术不好的学生呢,即使他大脑再好,再优良,开800个小时也不见得能到北京。怎么回事呢?一会儿掉沟里了,弄上来没开上几里远,又翻河里去了,要不就和大树撞上了。你说总这么掉、翻、撞的,怎么行呢?怎么能到呢?所以说,有脑子是一回事,提高大脑的驾驶技术又是一回事。而这大脑的驾驶技术是什么呢?就是科学管理的艺术。
魏书生常常跟学生说,科学管理是了不得的。同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稍加管理、改变,使之纳入科学的轨道,就会发挥出比昨天高数倍的效益。
魏书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看成是一个科学管理的过程。他说:我是基本不教的。我是把学生的要求和我的想法统一之后,制订出若干规矩和制度,变成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这些规矩、制度去做,久而久之,学习质量就提高了。
就语文教学来说,魏书生通过实践,通过和学生民主协商,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共34件。这34件事既有学习内容方面的,又有学习方法方面的。魏书生依据科学的安排和实际的需要,把这34件事分成不同的种类:有每人每天都要做的;有每天都要做但是由每人轮流做的;有每周都要做的;有每学期都要做的;有不定期做的;还有相互渗透的。
这些规矩一定,学生知道每天干什么,每月干什么,每个学期干什么,知道自己大脑这部汽车应该往哪走,在哪走,到哪停;知道半路上哪出毛病,怎么修;知道自己的驾驶技术还有哪不行,怎么提高。
魏书生认为,规矩就是给学生创造一条比较好的路,不平的地方给修平,有障碍的地方把障碍搬开,让学生大脑这部汽车开起来少一点障碍,少一点不平坦的路面,少一点不规则的干扰。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规矩提供最好的科学数据、方法,以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从而不断提高驾驶大脑这部汽车的技术。
魏书生还注意引导学生们安排自己的今天,计划自己的明天:一天24小时怎么安排,一年怎样度过,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同时计划出如何使每件必做的事达到最佳量。这样,学生们就将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意义:晨练,用30分钟做“记忆力体操”,早自习用4分钟抄写格言,一天当中上好课,搞好复习,写日记。其他的如做好事、野游、学歌、练书法、出《班级日报》、批改作文等等,都按部就班,犹如定点严密的公共汽车,按时运转。
在魏书生的班级,即使淘气的学生,也都在努力改变自己,计划自己,提高自己对大脑这部汽车的驾驶技术。魏书生教的前两届学生,每人都有落实计划的统计表。这张大表竖着是13个格,1~12月加全年合计。横着是三大部分:德育、智育、体美劳。在每个月的每一部分里都要填上具体数字,例如:德育方面,做了多少件好事,抄了多少格言,写了多少字的日记,读了多少页课外书;智育方面,各个学科都写了多少页作业;体美劳方面,长跑多少里,学歌多少首,画多少幅画等等。学生就是这样,不断地提高自己大脑这部汽车的驾驶技术,在学习的原野上驰骋。
二、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
魏书生的学生人人都要写日记,这是每天必须做的6件事中的一件,他们称之为“道德长跑”。因为绝大部分人写日记时都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求实的作用;绝大部分人写日记都规劝、要求自己上进、助人、改过、扬长,这便起到了引人向善的作用;绝大部分人都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美好的事物,歌颂美好的心灵,这便起到了教人崇尚文明、向善爱美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称日记为“道德长跑”,其寓意无疑是深刻的。
魏书生的班级,每位学生一入学,便要开始写日记。
有人问:“不会写怎么办?”
这没关系呀。 魏书生自有一套独特的培养学生写日记能力的办法。这就是: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一天,先进同学一篇日记写五六百、千八百字都可以。对有困难的同学,魏书生提的要求不多,能多写的多写,不能多写的,就把当天的年、月、日写上,至于内容,只写一句话就行:“今天我到盘锦市实验中学读书了。”
第二天,介绍自己同桌的外貌和衣着,写两句话。两句话的日记就该有个题目啦,题目就叫做《我的同桌》。
第三天,写《魏老师简介》,3句话:①魏老师说话快还是慢;②魏老师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③魏老师的教育方法哪一种你最喜欢。
第四天,写《我的教室》,四面墙壁的特点各写一句话。
以此类推,写上两个月——60多天,这些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篇日记也将近500字了。因为日记含有作文的性质,那就既可以凭自己的兴趣选题选材,又可由老师确定题目,并且进行“日记指导”。通常情况下,魏书生采取后者的时候较多。
魏书生说,有了日记指导,学生人生的航船不只在个人的小河上打转,而是把它导向广阔的社会海洋,日记才起到了“道德长跑”的作用。
写日记,当然有一部分内容要谈到自我,但魏书生力求使学生认识到那是一个比昨天更新的自我,认识到一个比昨天更广阔的自我。
如此等等,魏书生引导学生写的日记,几乎涵盖了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学生们每天都写一篇日记,每天都站在比较正确的角度,分析自己,分析他人,分析社会,经常制订战胜自己的措施,制订为别人、为社会做实事的计划,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能不提高吗?自我教育的能力能不增强吗?
魏书生还指导学生准备两种日记本,一种就是写前面讲的这些内容的,要定期上交、定期检查,有时还互相交流看的。另一种是写自己内心秘密世界的,不便给大家看的。
30多年来,魏书生一直要求他的学生从一入学开始,直到初中毕业,坚持天天写日记。有许多学生都养成了习惯,就是到了大学,甚至到社会工作了,还照样坚持写日记。后来,魏书生当了校长后,他要求全校学生都要坚持写日记。他还要求全校老师每学期至少要写40篇日记。当然,魏书生自己也常年坚持写日记,从下乡开始至今已写了20多本,大约100多万字。
三、引导学生控制“三闲”
翻开魏书生他们班学生的日记,每人每天日记的最后都有这样的统计:闲话多少句,闲事多少件,闲思多少时间。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魏书生提出的控制“三闲”。 “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魏书生觉得,一名学生要提高学习效率,一名工作人员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得增强控制“三闲”的能力。
从1979年起,魏书生便建议学生每天在睡觉前细致地计算时间的利用率,然后统计一下今日“三闲”有多少。 后来他便要求学生,每天写完日记后,便在最末一行,记下当天“三闲”的数量,力求过一段时间,减少一点。
引导学生控制“三闲”,就是要使学生较明确地将有用、有利的言、行、思和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区别开来。一旦有了区别,下意识和潜意识就会起作用,不知不觉地对其加以限制。区别之后,又提出要千方百计地控制。即使不能完全控制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控制总比不控制要好得多,“三闲”数量一定会少得多,学生的言、行、思要理智得多。
魏书生跟学生说,经常计算“三闲”的时间,从而增加自我约束力,你这一辈子的闲思、闲事、闲话肯定会越来越少,最终控制在科学计划的范围以内。人在很大程度上的苦恼啦、痛苦啦、忧愁啦,不是来自有事的思考,而是来自无事的思考,来自于闲思,来自于不定向思维。俗话说:无事生非,就是这个意思。
在魏书生的班级,连那些淘气学生,都十分认真地控制自己的“三闲”时间。
一次,魏书生检查一个淘气学生自我教育的月计划。看到控制闲话那栏是这样写的:“计划,本月把每天闲话压缩在52句以内。” 到了下个月,这个学生的计划就不是52句了,而是“把每天的闲话控制在39句以内”。
一年以后这位同学纪律明显好转,基本控制住了自己的闲话,成了全校书法和美术活动小组的尖子学生。
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一个能够控制‘三闲’的人,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是一个幸福的快乐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魏书生还特别强调,控制“三闲”要注意,一定要弄清“三闲”的概念。个别学生以为学习以外,特别是学习课本知识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三闲”,这是偏见。有这种偏见的学生不愿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拒绝参加课外活动小组,个别学生甚至连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录制节目都怕影响学习。这种狭隘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有害的闲思,倘若不加以控制,这样的学生长大后,将难以在信息多元化、交往广泛化的社会找到生存的空间。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三闲”,魏书生还常常组织他们班的学生,互相交流具体控制“三闲”的办法,学生总结出了几十种,每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际研究不同的方法。
魏书生说,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制订明确、具体的计划。把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做几件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规定得非常具体,所要做的事情又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然后再规定出遇到意外情况时,心情不好时,做一些难度小的事、做喜欢做的事。这样实事做多了,形成比较牢固的兴奋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扰了。因为,忙人没有时间忧虑,忙人没有时间说闲话,忙人顾不上做闲事。
四、引导学生学会珍爱自己
魏书生常常告诉他的学生,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想得到快乐的人生,就必须学会珍爱自己。他说:“每个人都必须是一个爱自己的人。”
首先,他注重引导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生活的家乡,热爱自己工作的岗位。他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发展自己的土壤,才能为自己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快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乐业敬业、乐观生活,从而创造出喜人的工作业绩。否则,不爱自己的祖国,讨厌自己的家乡,厌倦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些现实又无法改变,那人就只能是总生活在一个烦躁、憋气的生活圈子里。因此,划算的做法就是,生存在哪里就热爱哪里,干什么工作就爱什么工作,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创造乐趣,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其次,魏书生还注重引导学生要珍爱自己的特长。他告诉学生,长处越少,就越要珍爱自己的特长,绝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即使是遭受不幸或是灾难的时候,也要珍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哪怕是一点一滴也要珍惜,也要让它发挥出潜能来,放射出光彩来。
第三,魏书生更注重引导学生要珍爱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段,珍爱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魏书生在平时与学生的谈心交流中,常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种悲观厌世情绪,总是在一种愤愤不平、一切都不如意的氛围中生活。比如:在中学的学生,认为中学不好,不如幼儿园好,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没有考试的压力,可以尽情地欢乐,尽情地玩等等;上了大学的学生,面临毕业分配,涉及多种客观因素,便以为大学不如中学好,中学是公平竞争,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好成绩,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等到参加工作后,他们又感到,还是大学毕业那时好,自己可以有多种选择,这不如意,还可以再选别处,现在可倒好,对这工作干没兴趣,不干还舍不得;等到30多岁的时候,他们又觉得刚参加工作时好,没有家庭和事业的冲突……如此等等,一句话,生活到哪,哪不如意。
魏书生认为,这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这种人看待事物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于是,他便常常以水杯为例,来教诲他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说:人生就如这个茶杯一样,站在你的角度看,说它是明的、亮的、反射光源的、色彩鲜艳的,因为你站在了它的受光面。可从我这个角度看,说它是阴的、暗的、不反射光源的、色彩不鲜艳的。因为,我是在它的背光面。正确的方法是全面看,你到我这来,我再到你那去。这样,我们便会发现:把茶杯放在任何一个位置——放在桌子上,放在桌子下,放在楼外,放在楼顶上,它都有独特的阴阳、明暗两个方面,只不过是位置变化不同罢了。不同的是,悲观的人,总喜欢生活在哪个阶段,就只会看哪段的阴面、暗面、弊面、失面……结果,他一辈子都没在好时候活过,便总以一种抱怨的态度对待生活。而乐观的人,却总喜欢生活在哪段,就多看哪段的亮面、明面、利面、得面……结果,他一辈子都觉得自己是在幸福和快乐中度过的。就是到了退休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又进入了一个人生的黄金季节,工作轻松了,时间充裕了,可以尽情地做自己想做而在岗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了,比如:可以尽情地看书、看电视、养花、钓鱼等等。如果我们大家都能这样想,都能这样看待人生,那我们不就天天、时时刻刻都会伴随着幸福和快乐了吗?
这就是珍爱自己,这就是珍爱世界。
魏书生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学生从魏书生身上和话语中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就是这样耳濡目染地学会了珍爱自己,珍爱人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世界。
五、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魏书生认为,在当今知识陈旧率增长迅速、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个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
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了,知识量在成倍地增长,要想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加大知识量的吸收与储备。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增加学习量、思考量,提高劳动效率。
加大学习量、思考量,学生会不会累坏了脑筋?有人担心。魏书生说,人的潜力是极大的,实现生理与心理极限要比人们传统所认为的大得多。只要方法得当,人是不会累坏的。
魏书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可以挖掘出无穷无尽的潜力,这“挖掘”的意义就是有意识地磨炼。
他说:毅力是在极苦极累的时候咬牙坚持磨炼出来的。能力是在充分发挥使其达到最大值时增长的。
倘若人在每天写到一万个字时开始感觉苦累,那么他写九千个字就磨炼不出毅力;倘若人有扛200斤重物的能力,却总不让他超过,他的能力当然也就不能提高。
实践证明:平常的人,总是在不刻苦和不累的范畴内工作、学习,总是在不超出自己能力的范畴内运动,于是毅力平常,能力平常。不寻常的人,总是在试图超越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超越昨天自己的能力范畴。于是他们有了不寻常的毅力,不寻常的能力,成了不寻常的人。
就拿“魏书生通过和学生坚持每天都做仰卧起坐、俯卧撑,来培养锻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这件事来说吧:最初还是1984年秋天,魏书生给学生们读鲁光写的报告文学《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文章记叙了中国女排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夺取世界冠军的经过。文中有一句话,深深激励着同学们。中国女排姑娘们说:“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要想强大起来,就得天天吃它。”
同学们说:“老师,咱们也该找副灵丹妙药来吃,使我们也强大起来。”
商量来商量去,大家觉得比较实际的方法就是在教室里练仰卧起坐和俯卧撑,不用器材,不用特殊的训练场地,又节省时间。
刚开始,每人只能做3个,即使如此,有的学生两臂一屈,便胸部触凳,起不来了。练了一段时间后,就都能做3个了。
同学们觉得不苦了,就说:“苦才是灵丹妙药,不苦就不是灵丹妙药了。我们应该逐渐增加运动量,两天增加一个,试一试。”结果不到半个月,他们就都能做10个了。可同学们还一致要求继续增加。
魏书生看同学们体力很好,没有什么副作用,便同意增加。可增加多少呢?同学们都要求这回每天增加一个。这能受得了吗?同学们说:“受不了的时候再停也不晚。”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两个月过去了,他们已增加到了每天做50个。同学们吃着这副苦药,果然自我感觉比以前强大了许多。于是同学们还要求增加。一直增加到80个、90个,达到100个的时候,有的同学兴犹未尽,还要增。
魏书生说:“不能再增了,万事万物,过犹不及,过分了就会走向反面。我们做到100次没出现什么副作用就不错了,每天能坚持下来已经相当不容易,增到此为止吧!”从此,每天魏书生都和学生一起做100次仰卧起坐,再做100次俯卧撑。
1991届学生魏书生没让做,魏书生想实验比较一下,做和不做有什么不同。结果,这届学生的吃苦精神、学习意志,明显比不上1988届、1985届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的学生。这届学生不仅体育达标优秀率比前两届低将近20%,学习成绩也没有前两届高。
这样,从1991年暑期开始至今,魏书生又引导学生每天坚持做。实践证明,那些做得标准、做得认真的学生真的都是学习中、生活中的强者。
魏书生认为,当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超越自己,就会使学生们感到自己总有潜力可挖掘,就会对自己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其学习效率就可以成倍增长。
(作者单位:中国人生科学学会魏书生教育研究中心)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篇4
王再梅
读了魏书生老师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某些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使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多么的重要,如何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求的东西?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正确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周围的环境?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些,从魏老师的书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迪: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后,内心深有体会,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创新教育,教师在思想上都应有根本的转变。这转变就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起跑线上有欲望。魏书生老师在教学上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我们从书中看到:魏书生老师没有讲什么,学生就会了,魏书生老师没有做什么,学生都自己管理好了, 魏书生老师不在学校期间,学生照样正常学习和生活, 魏书生老师不用批改作业、作文,学生自己就能完成,收效却很好„可为什么我们就学不来呢?我们的学生就不可以呢?仔细研究我们看到魏教师的这些做法,并非信手拈来的,这完全是他不断刻苦研究探索出来的.即日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教学上要学习魏书生老师,要学习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只有教没有学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积极参与并实现有效学习,才是教学。其次,教师要意识到教学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新课程十分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强调要确定学生的主体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对教师的要求,更不能理解为不要教师的作用。魏书生老师严格规定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间不可以超过25分钟,这样学生在课堂动手,动笔和发言时间就可以不低于10分钟.从这样的规定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生活思想的转变
对人生,我们缺乏像魏书生那样高远而透彻的哲学思考。他把人看成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世界。这并不是没个人都能掌握的辨证哲学观念,而他却能够。所以他才能尽力地使自己透明、纯净,不断地扩大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净土,以坦诚面对同志,也面对学生。由于我们缺乏这样的气度与胸怀,便常常陷于烦恼与疲倦之中。常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不理想;渴望同志之间的理解,又无从求得;渴望领导的信任,又不尽如人意。这种抱怨正是自己制造的绳索,捆绑着自己,人生的步履才这般艰辛。
这次阅读感受较深的一点就是魏书生老师的那颗平常心。他的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呀,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如此。如果我们不是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去对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与处理好工作相关联的是人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其实人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呀,每天人都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魏书生说的好:要用宽容当宰相,用勇敢当将军,用勤劳当大臣,用明智当君王,那你的内心世界就能国泰民安。反之,让狭隘当宰相,让懦弱当将军,让懒惰当大臣,让昏庸当君王,那就完了。可以说,更多的人才不是被社会摧残的,而是被自我埋没的。
他认为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他人尽到责任的快乐。不要怕吃亏,要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大事没得做,我们就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长了才干,练了本领,多了见识,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大显身手,同时他还强调作为一个育人者要努力改变自我,做到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互助,少互计;多学习,少批判;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人生在世,要会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不能白来一遭。现在社会稳定,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只有怀着感恩的心,用“享受”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才能避免无谓的心态,有一颗快乐的心,才能不把眼前的暂时的困难当回事。
三、教育心态的转变
书中,魏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成魔鬼,那你将每天生活在地狱中”。对于我们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极强的学生,教育起来可谓困难重重。但如果我们把那些琐事天天记挂在心上,旧的烦恼还没去,新的烦恼又接踵而来,那只会是愁上加愁,这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极大的损伤。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自寻烦恼,杞人忧天,被自己精神枷锁所束缚。所以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开朗乐观、积极进取,勇敢面对。魏老师建议我们学习阿Q精神,带着镣铐还能继续快乐的跳舞。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就试图改变一下自己,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经验丰富起来,同时轻松快乐起来。
教师这个职业就象是万金油,方方面面都需要涉及,不仅在文化科学知识上教好学生,更要在怎样做人上下工夫,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的做法特别令人佩服,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他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自己,以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和朋友。同时,他以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每一个人,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他在差生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热情,使所有的同学共同进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班主任而师者的意义更为重大。在学生的心目中,任课老师除了对人生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一般的印象并不深刻,而班主任老师却始终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记。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十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给我这样的体会,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几十年的教育生涯让,让我深深感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的关键。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扫帚带头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到教室里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的卫生。虽然他们是些残疾孩子,看到老师在干,也主动的干起来。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残疾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的读后感 篇5
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在作出每一项决定时,魏老师总是要和学生“商量商量”。最后要大家举手表决后才予以实施。这“商量”就是发扬教育民主,就是要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决策、班级管理决策中来。民主的“商量”、“商量”的参与,是魏老师教育激励的重要表现。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教育激励不仅体现了民主更多的是让班级每个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就像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一样,哪一天一位领导者跟你说“某某老师你看这一方面你有什么看法,建议”。我想即使你是个外行也会开动你的大脑努力的去思考,去想办法。学生更是这样,他们需要我们的认可,需要我们的尊重需要我们把他们放在心上,所以班级的事情尽量让学生去完成。而这一点是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是比较欠缺的。()班主任常常努力把很多事情做好做完,自己很累班级也没管理好。在这样科学的民主的管理下呈现出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大扫除15分钟完成,20分钟内全班调动完座位,班规班法的制定等具体实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启发我不断思考,不断琢磨处理各种班务与学校事务上地共通之处。
《魏书生班主任漫谈》读后感 篇6
教师读书演讲稿:《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说了作者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心悦诚服。它内容丰富、具体,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蕴含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班主任工作漫谈》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从班主任自身定位,以学生为主体到发展综合素质、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科学,实在又实用,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的必读教科书。魏书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的教改严整而科学,他的教育理念极具前瞻性。十几年前他的互动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题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读魏书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我认真学习和阅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读完此书,感觉有很大收获。下面谈一点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书中魏书生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十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给我这样的体会,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作为班主任,更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严格要求,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教师只有用心去教育学生,去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篇7
本书内容丰富,情感厚重,风格平实。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让人身临其境,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深刻的思考闪烁着师者的智慧光芒,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被广大教师尊为必读教科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教委将本书作为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魏书生,1950年生,1978年起在中学任教,特级教师。先后担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市教委副主任,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等43项社会职务。他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坚持上语文课,兼做班主任工作,保持平常心,是教书育人的模范。
魏书生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作报告多场,上公开课1000多次,发表文章100多篇,主编、撰写、出版20多本教育专著。
《魏书生班主任漫谈》读后感 篇8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魏书生”这个名字耳闻已久,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何以成为一位享誉全国的教育改革家?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带着疑惑,我翻开《魏书生班主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其中,我对科学管理班集体这章的体会尤为深刻!
“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我的班中国,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于一个驾,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刚毕业,还不到19岁的我,连续担任了4年的班主任。当班主任是非常辛苦的,开的会都比其他老师多。开学学费要收、课堂纪律要管、学生做操要陪、定期黑板报要出、六一节目要排、班级卫生要抓、学生纠纷要理、三好生要选、学生评语要写、假期生活要查、班级活动要开、学生成绩要上、家长工作要做„„总而言之,小事天天有,大事三六九。表面看班级工作是井然有序,可有时也会让人忙得焦头烂额。如何才能做到魏老师说的那样,轻松管理呢?我陷入了深思当中。对比自己和魏老师班级管理的做法,的确有着很大的差别,更有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我认为,他能科学地把握好以下几点:
1、学生的思想动态。一个不会洞悉学生心理思想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魏书生可谓是学生肚里的“蛔
虫”,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苗头他能了如指掌,更为关键的是他能正确运动“写说明书”“心理病历”等方法疏导学生心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改变自我。魏书生这些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正是其做好班主任的有效保证。
2、爱的“惩罚”。现在许多人提倡“爱的教育”、“赏识教育”等,学生几乎个个成了“宝”,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甚至批评重了也不是。其实谁都明白,教育学生光靠“爱心”“赏识”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是没用的,至少是收效不佳的,尤其对于那些顽劣的学生。所以,教育必须要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魏书生当班主任不骂更不打学生,难道就没有惩罚的手段了?有!只不过是方法变了,而且能使学生被罚时心服口服,易于接受。如学生犯错,必须写500至几千字不等的说明书或心理病历,以及唱歌、做好事等。这些惩罚貌似温柔,却多少也带点“变相体罚”的味道。但不可否认的其效果远比打骂要好得多,甚至从某种意义而言,写“说明书”“心理病历”的惩罚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系统的制度观。“以法治班”是魏书生管理班级重要也是主要方法,其班规班法包括“岗位责任制”、“各种常规”两大部分,共107条,几乎不留可钻空子的空间,而且还随时根椐需要进行补充。有了这些制度的约束,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秩序井然。但是光有这些制度是不够的,围绕这些制度他还建立了完善的执行机构。大到“常务班长”,小到“炉长”“花长”,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执行一部分制度和管理的权力,而且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尤如“公检法”部门之间的关系。正是有了系统的制度化,才使班级管理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更具科学化。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9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魏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风趣地介绍了他的经验之谈,让我感同身受之时,又收获甚多。书中介绍的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种种方法,为我指点了迷津,帮助我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疑难杂症”。看了这本书,我觉得值得我认真学习与实践的数不胜数。
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很新鲜很深刻,具有很大的独创性,他讲的已经不仅是教改的思想和经验,而是真真切切的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他主张人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而不是互斗的关系,因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与人为善的、互相谅解的。这样人就可以活得轻松一些,人际关系也就会更协调。
魏老师教给我们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民主的、商量的办法,针对学生实际,通过训练过程达到三个方面的开发,即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开发。魏老师的班级不是“管”出来的,他的理念是“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这一点正是魏老师的高明之处。在班级里,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班主任
)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在魏老师所教的班级中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干”。在我们眼中的麻烦事,到了这都成了培养学生能力的好事。这样做,学生得到了锻炼,班主任的负担也大大地减轻,真是一举两得!
魏老师有一句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呀,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如此。如果我们不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带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如果我们能坦然地面对这些困难和逆境,变苦为乐,通过努力将困难化解,从逆境中走出,其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当你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看作是享受时,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
《魏书生班主任漫谈》读后感 篇10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智者交谈,读魏书生的书就是这样的感觉。我认真学习和阅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读完此书,感觉有很大收获。下面谈一点自己的读书体会: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书中魏书生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十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给我这样的体会,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作为班主任,更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严格要求,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教师只有用心去教育学生,去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总之,读过《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望尘莫及。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有一点是可以学的,那就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执着。
魏书生是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担任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末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这样的教学效果,另我感到非常钦佩。
看来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读完这本书,我也确实有了很多启发,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去认真学习与实践的。这本书中有好多好多吸引我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 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责任,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短文章后,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上的后进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是魏老师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团结着,离开了这个家庭就走进了社会。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集体便可能有什么。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一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在这两大点中,民主是基本的指导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唯亲,不唯富,不唯优,不唯近。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而科学则是魏书生老师管理班集体的法宝:一起制定详尽而切实可行的“班规、班规”;自愿而明确的“责任到人”;简单而负有深意的“错误说明书”。因为一切都是大家自己制定的,谁都知道违反规定后果,所以孩子们执行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必定,明知故犯的还是很少的。
最后我特别佩服魏老师激励、鼓励后进生的方法。魏书生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后进生,原来只考8分,他一步一步鼓励他,给他自信,引导他,使他一步步提高。当他得八分时,魏书生鼓励他:“你课听不明白,作业也不做,还竟能考到8分,不说明你有点儿天赋吗?”接着魏书生又对他说,“这张卷,除了会的8分,还有哪个不服气啊?有没有不服气的题?”学生就说:“卷子中拼音我能行。”于是学生就狠做拼音的题目。就这样,经过学生的努力,老师的鼓励,分数渐渐地提高了。后来学生竟然考到了及格,真是质的飞跃。我不由得感叹于魏老师教育艺术的炉火纯青。对于差生来说,其实他也不愿意考这些分数,他的智力本来就差,如果教师一味地责怪他,他会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成绩更会一落千丈,教师要正视现实,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智力超群,只能引导鼓励他努力学习,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读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11
今年5月份有幸听到魏书生老师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班主任的讲座,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从中学到了很多和学生的相处之道以及班级管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但讲座的时间有限,因此趁此机会也有幸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经历,把最宝贵的意见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我们,对于我们新进教师而言无疑是久旱甘霖一般,给了我们做事的具体方案与方法,为我们班级管理的这条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收获颇多,下面让我来简要说明几点:
第一, 身为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我+要做什么样的班主任?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够奋力向前不断努力,否则会每每遇到困难就不断退缩,不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互相埋怨、抱怨,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和情绪,周而复始,不得善终。这样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不仅会让工作焦头烂额,没有头绪,还对于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我们发展中的学学校而言,学校的管理体系也要在不断的完善,招生的优化也要不断提高,那么在工作中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而我们身为学校的一员,不管是一名普通的教师还是班主任,或是一名管理者必须要适应现有的环境,而不能是去抱怨身边的环境,要多改变自我,学会自我更新,要让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和新的能力。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不断提高,才会成为学校中优秀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晓得二八法则,优秀突出的人总是占少数的,不要大面积攀比,他没做什么,他有了什么好处。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舆论和纠纷的泥潭里,根本不会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只有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发愤图强,超越自己。
第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科学民主性。对于班级的管理魏书生老师主要提倡以下几点:班级管理的人性化、日常管理的自主化、个案处理的个性化、集体生活的特色化。下面让我依依列举每项管理的心得体会。
说到班级管理人性化,让人不由得对魏书生老师产生敬佩之情。他的班级管理一直推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在他的班级里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被管着,管理和权力彼此制约,而老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子上。这也就是魏老师经常说的轻松管理法。当然,在他的管理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的精细化,具体化。
魏书生老师管理的厉害之处还是日常管理的自主化,他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性出差,而且一出差就是还几天,那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学生们不仅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班级的日常工作以及自己学习。如果遇到学校组织活动,班级的管理者们也能够自觉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并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自主管理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用心学习。比如,班级的事情有专人管理,班级有40人,那么班级里40件事情肯定有40个人负责。在班级的各项事物中,如大扫除、收取班费、调位子等都是限时的,不仅让同学们养成守时的习惯,还能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魏书生老师把班规班法制定的非常细致到位,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岗位责任制,有常务班长,团支部、班委会成员、值周班长、值日班长、课代表、班级财产负责人的人选及职责的制定。第二部分:各种常规,有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的计划、内容与做法等。非常之详尽,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对于班级的管理有头绪,有方法,有思考,有感悟。
当然,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听话或者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有成绩优异的,有成绩落后的,有能够领导班级的小助手,同样也有各种爱找麻烦不听话的小家伙,这才是一个班级的常态。我们大多数负责人的老师都会对不听话或者后进生进行批评教育,也许对于一些悟性还比较高的同学还能够起作用,但是对于一些特别顽固类的同学作用就不一定起作用了。那么我们的魏书生老师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非常到位,并且还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比如,犯了错误的同学,要写说明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能够知错就改还依旧是好同学。这个说明书可不是千篇一律的检讨书,说明书的要求是写明犯错误前的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犯错误时两种错误怎么争论,犯错误之后两种错误怎么争论。说明书是有字数限制的,如果写不到500字,那么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坏毛病是在什么时候、怎样一个环境中形成的。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更深刻的认识自己,还能够在自我反思中成长。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能够让有坏毛病的同学接受并能够有效改善的方法。或者说,犯错误的同学要写心理病例、唱歌、做好事等。诸如此类的方法,既有效,又可以接受,不得不说魏书生老师真的是一位智者。
每位同学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且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但在一个班集体中,有这样那样的规定,不免会磨灭或者覆盖了他们的锋芒。如果一个班集体索然无味,那么他也会失了自己的生机,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说,集体生活特色化对于我们枯燥乏味初中生活也尤为重要。但学习进程和难度对于初中生来说也都加大很多,我们不能够浪费学生在校的每一分每一秒,身为老师更要利用好学生在校时间进行课程的专业辅导和学生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比如,我们可以课前一支歌,同学们组织拔河比赛,每天跑步锻炼身体,新年联欢晚会,寻找春天的气息等等课外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乐在其中,玩在其中更要学在其中。
第三,身为一名班主任在高效的管理好自己班级的同时,提升班级孩子的各学科成绩也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班主任最多也就只能够任教一门学科,即便这位老师博学多才也是不能够任班级的所有学科(初中部),那么怎样才能够提升同学们的各个学科成绩呢?此时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如何提高效率感。魏书生老师给出了一下4个注意点:
1、减少犹豫的时间,明确任务。
2、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3、利用生物钟的规律。
4、订计划,做总结。
对于学生的高效率培养魏书生老师提到了很有效的怎样减少无效劳动力。首先要让同学们明确什么才是无效劳动,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而易见的,如灰心,焦虑,嫉妒等各种思想包袱。另一类是不明显的,如抄作业,会的问题重复做等。当然,魏书生老师也给了很3点很明确的解决方案:
1、尽可能的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产生兴趣。
2、用意志约束注意力。
3、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营造一种竞赛的气氛。
【《魏书生班主任漫谈》读后感】推荐阅读:
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07-22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11-07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班主任工作心得08-28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读书心得08-23
读魏书生的《谈班主任工作》有感09-24
116班班主任观看魏书生《班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感想12-02
魏书生报告观后感孟成成08-23
魏书生演讲09-10
解读魏书生讲解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