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处罚案卷制作

2024-10-08

环境行政处罚案卷制作(通用6篇)

环境行政处罚案卷制作 篇1

行政处罚案卷制作实用提醒

案卷是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的有效载体,是执法水平的直接体现。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问题,一些细节方面的错误,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卷制作需注意的“11注意”,以此提高案卷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注意“涉嫌”两字要写明

从案件发生到案件调查终结之前,也就是案件未定性前,所有的案卷文书中的案由都要加注“涉嫌”两个字。如果案件已定性,在《案件处理审批表》、《行政处罚决定书》、《结案报告表》等文书中案由就不再写“涉嫌”两字,切记关键点就是案件是否已定性。

二、注意“陈述权”的中“述”字要正确书写

目前在审查案卷时发现有案件承办人在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权时,将“述”写为“诉”,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述”与“诉”都是指说话,但“述”指讲话和陈述,偏向于叙述,是一个中性词,而“诉”侧重诉求、控告,感情色彩比较强烈。陈述权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所认定的事实及适用法律是否准确、适当,陈述自己对事实的认定以及主观的看法、意见,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要求。在这里更多的是强调当事人的叙述案件的权利,为自己及时申辩的权利。而只有在告知当事人享有的诉讼与复议的权利时,这里才用“诉”。

三、注意“案由”要写清

在案卷中几乎每项文书中都涉及“案由”一项,但发现在《责令整改通知书》、《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等文书中,出现未写案由的问题,如只写“X年X月X日在X街X店的行为违反了XXX条款”,只写清楚了案发的时间、地点未写案由,也就是未写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此一定要注意,没有案由就没有将案情表述清楚,也是一种不规范行为。

四、注意“日期”要一致

案件中的日期是整个案件发生、案件调查、案件结束的一个详细记录与体现。一定要在书写时注意写对,注意前后文书中的日期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逻辑。如案发时间是5月22日,《询问笔录》里案发时间写成5月21日。同时要注意案件各阶段的法定办理时限。如调查取证要在30日内完成,立案要在7日内完成等,不可超时、过期,注意法律效力。

五、注意“骑缝章”要加盖

目前,发现部分单位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卷未加盖骑缝章,这也是一种不规范行为。骑缝章的加盖能防止案卷掉页、被抽页、丢失证据等情况的发生,保护案卷的完整性,因此一定要加盖,如果单位没有章,可以用行政处罚机关的公章代替,但一定要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注意“证据”要签名按手印

证据是行政处罚案件中能证明当事人违法事实的资料,但在复制、提取证据时发现部分案件承办人只将证据复印件粘贴在了《证据复制(提取)单》上,没有任何说明,这就没有法律效力。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取得的证据,只要是复制的都要在复印件上加上当事人的手印与签名,并要注明“与原件一致”。如当事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进货发票等。同时建议证据提取尽量在现场进行,这样更有说服力。如果出现文书记录有误,在修改后一定注意加按手印,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合法。

七、注意“数据”要准确

在行政处罚案卷中一定会涉及到数字问题,如在《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询问笔录》等文书中都会出现卷烟品牌、数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不同文书中数据不符的情况,如近期在案件审查时发现查扣了5条假冒卷烟,《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的卷烟也是5条,由于有1条进行了抽样签定,案件承办人在没收物品收据中开据了4条,前后数据不一致。因此案件承办人员在开据票据、填写文书时一定要核对清楚数量,如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与部门负责人沟通,提高准确性。

八、注意“人称”要统一

随着办案信息平台的使用,现在部分单位用电脑打印文书代替手工填写,但随之也出现了人称先后不统一的问题。如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在写违法行为基本情况时使用的人称是“你”,而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告知当事人权利时使用的人称是“当事人”,同一文书前后人称不统一,案件承办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细节。

九、注意“执法证”要有效

目前,在《检查(勘验)笔录》、《询问笔录》、《抽样取证物品清单》、《证据复制(提取)单》、《先行登记保存处理通知书》等文书要求注明执法人员的“执法证号”而且要2名以上人员。现在我们的行政执法人员中聘用员工占据一半,而这部分人员的检查证件有效期一般为两年,因此一定要注意证件的有效性,否则会出现程序上的不合法,影响行政执法效力。

十、注意“印章”要与行政执法机关一致

经过近期的案卷合法性审查,发现有部分单位文书的落款与印章不符,如行政执法单位落款为“清徐县烟草专卖局”,而印章为“山西省清徐县烟草专卖局”两者不符,没有使用全称。虽然是同一个执法部门,但只有印章具有法律效力,且受法律保护,因此,希望各部门在制作案卷时落款一定要按印章全称来写。

十一、注意“两人签名”要写全

在我们目前使用的文书中,只要涉及到检查人员、见证人等签名的部分,一定注意签署两个人的姓名,规范我们的行政执法行为。同时也要注意,两个人的签名一定不能出现代签情况,否则同样没有法律效力。

环境行政处罚案卷制作 篇2

环境行政处罚制度, 是环境法中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保障。环境法为排污者设定了各种各样的义务, 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如果没有环境行政处罚制度的有效威慑, 排污者便不会自觉履行其法律义务。诚然, 环境刑事责任是环境法律制度得以实施的最终保障, 它的惩罚力度远大于环境行政责任。但是环境行政处罚制度有着环境刑事责任不能够替代的意义: (1) 环境刑事责任的适用需经过较长的司法审判程序才可以实现, 不利于现实中环保部门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环境违法行为; (2) 并不是所有的环境违法行为都能够被追究刑事责任, 例如《刑法》中的污染环境罪, 便要求达到“严重污染环境”的程度。对于那些尚不足以构成犯罪的环境违法行为, 就需要通过环境行政处罚制度来进行制止和制裁。

今天, 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美丽中国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诉求。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也已经形成了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 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 法律与法规、规章、标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 正如《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到的, “当前, 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环境矛盾凸显, 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 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 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一次次的环境污染事件, 使公众产生困惑: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环境法律, 却制止不了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事实上, 我国环境行政处罚制度上的一些缺陷, 正是环境污染行为难以制止、环境法律制度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打环境污染这块“铁”, 就需要强硬有力的环境行政处罚措施, 使之成为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律的有力武器。

2 环境行政处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行政处罚制度, 一般规定于《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的“法律责任”篇, 另外还需要适用《行政处罚法》中的规定。2010年3月生效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则对环境行政处罚制度的程序性和实体性事项做了进一步完善的规定。基于上述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 我国建立起了一套种类完善、程序规范、罚教结合的行政处罚体系, 为环保部门执行环境法律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 我国的环境行政处罚制度仍然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2010年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对于环保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程序做了非常完善的规定, 但是囿于其部门规章的立法层级, 它无法对具体违法行为所应当适用的行政处罚做出太多规定。我国环境行政处罚的实体性内容, 仍然主要见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之中, 而我国的环境法律则普遍存在实施时间久远的问题, 例如《环境保护法》1989年实施,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实施,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实施。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使得法律适用的背景出现了极大的改变, 一些从前行之有效的行政处罚规定, 已经不能够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需要, 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2.1 处罚幅度有待提高

现行《环境保护法》实施的1989年, 我国的GDP不到2万亿元;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的2000年, 我国的GDP不到10万亿元;而2012年我国的GDP已经达到将近52万亿元。社会经济水平的极大提高, 使得一些原有的行政处罚规定失去了其应有的威慑能力。如《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于超标排污的处罚, 最高仅为10万元罚款, 这一处罚额度对于通过超标排污能够获得高额利润的排污者来说, 很难构成法律上的威慑。而同年实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中行政处罚力度太弱的问题, 则在康菲渤海漏油事件中暴露无遗, 最高仅为20万元的罚款力度, 在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面前显得软弱无力。

2.2 环境行政处罚执行难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环保部门在享有环境行政处罚权的同时, 并不享有太多的行政处罚执行权。环保部门做出的大部分行政处罚决定, 需要通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定程序才能够最终得到执行。其背后的立法原因是防止环保部门滥用处罚权, 保障行政处罚权行使的公正, 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这样的规定无疑有其合理之处, 但是其在实践中引起的问题也不容否认: (1) 人民法院可能因为执行费较低、执行力量有限、执行难度较大或者缺乏激励等因素而不积极执行[1]; (2) 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强制法》的规定, 环保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必须符合两种情况, 一种是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一种是在紧急情况下, 为保障公共安全, 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当情况不是那么紧急, 环保部门无法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 行政处罚决定最终被执行的期限又会因为行政相对人的复议或者起诉被拉长, 这使得本来力度就不高的环境行政处罚更失去了其威慑力。

2.3 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环境行政处罚权的主体, 主要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 另外还有根据法律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环境监督管理职权的其他部门。环保部门, 是污染企业的监督者和管理者, 行使环境行政处罚权, 对其来说不仅是一种权力, 更是一种义务。积极发现环境违法行为, 对已经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环境行政处罚, 环保部门责无旁贷。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消极行使行政处罚权, 或者虽欲行使环境行政处罚权却受到外部干扰的情况。环境行政处罚权不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 极大地破坏了环境法中各项制度的实施效果, 放纵了违法排污行为的发生。究其原因, 主要包括: (1)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存在人员不齐、设备不足、技术不高等主观问题; (2) 现行体制下环保部门容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 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在行政上隶属于其同级政府, 当地方政府因为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效益时, 地方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独立性就会受到挑战。

3 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环境行政处罚幅度:违法成本较低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排污者甲, 他在选择是否从事一个违法行为的时候, 必然会进行一番成本的选择。如果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是10万元罚款, 只要其从事违法行为后的受益将超过10万元, 那么甲作为一个经济人将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违法行为, 因为这样对他来说是有益的。

看起来这仿佛是违法者的选择, 但其实是立法者的选择。因为立法者在设定行政处罚幅度的时候, 当然也能够预知这种情况。如果立法者将行政处罚设为X元的罚款, 那么我们基本可以推断, 给违法者带来的经济收益小于X元的违法行为将会被有效阻止, 而给违法者带来的经济收益大于X元的违法行为则将会被继续实施。立法者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量, 选择了禁止一些经济收益较小的违法行为, 而放过了一些经济收益较大的违法行为。禁止与放过的分界点, 就在于行政处罚的幅度。

依据上述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高行政处罚幅度的理由有两点。

(1) 违法行为给违法者个人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普遍提高, 当给违法者个人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X元的违法行为越来越多, 幅度为X元的行政处罚就失去了其威慑力。

(2) 违法者在计算其经济效益时, 是不会考虑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的。对于那些给违法者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X元的违法行为, 立法者容忍了它们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但是随着污染物排放的增加, 环境质量的恶化, 环境容量变得越来越小, 作为社会成本之一的环境成本正变得越来越大。原来那些社会成本可以被容忍的违法行为, 现在其社会成本已经增加到必须被法律加以禁止的地步。因此, 立法者应该提高X, 将这部分违法行为也纳入被禁止的范畴。

3.2 重新配置执行权:不损公正, 兼顾效率

将环境行政处罚的执行权统一归于法院, 是为了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 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处罚权, 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这种规定, 符合法律的公正价值。强制执行, 直接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发生影响, 如果执行不慎, 将会给行政相对人带来严重的损害。将这种权力赋予作为公平正义最终保障的司法机关, 能够保障权力被合法地行使。

但是, 出于对行政管理效率的考量, 法律也赋予了一些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执行的权力。在我国, 如工商、海关、税务、城管等部门也拥有一定的强制执行权。法律赋予其执行权的原因, 主要是考虑其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日益增长的今天, 面对环境污染行为“顽固不治”的现状, 完全可以考虑赋予环保部门一定的强制执行权。尤其是对那些正在进行、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产生现实危险的违法排污行为, 宜赋予环保部门强制执行的权力加以即时的制止[2]。

除了通过限制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权的范围, 还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救济程序, 来规范环保部门行使执行权的行为, 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顾。例如, 可以规定环保部门在采取强制执行之前, 应该事先通知被处罚的排污者。被处罚的排污者可以通过提供担保的形式, 承诺履行行政处罚中设定的义务, 来阻止强制执行的实际发生。在行政强制执行发生后, 行政相对人也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救济自己的权利。

3.3 提高环境执法力度: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环境保护, 并不是无法可依, 许多情况下, 是有法难依。法律规定的许多制度, 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困难。其中很大的原因, 要归咎于现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 作为其同级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 需服从同级政府的领导。实践中, 追求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 干预环保部门行使环境执法权的现象屡见不鲜, 使得一些环境法律制度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出现了“未评先建”、“先建后补”的问题;环境限期治理制度出现了“名为限期, 遥遥无期”的问题。以至于有人戏称地方环保局长是在“夹缝中执法”、“站得住的顶不住, 顶得住的站不住”[3]。如何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 使之能够扮演好一方环境的监督者、守护者的角色, 需要从体制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在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人民对于加强环境保护的需求较为迫切的地区, 可以探索实行区域性或者垂直性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区域性或者垂直性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将有助于环保部门提高其执法水平, 免受来自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真正履行法律赋予的环境保护职责[4]。但是, 这也要求环保部门首先提高本身的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 从人员、设备、技术到制度、机制, 都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4 结语

无责任即无义务, 如果不对环境违法者施加有效的法律责任, 那么环境违法行为就会一再重演。我国的环境法中长期以来存在制度齐全而实施困难的情况, 通过增大环境行政处罚强度、实行区域性或垂直性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将能够进一步促进相关环境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严厚福.环境行政处罚执行难中的司法因素:基于实证的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25~30.

[2]汪劲, 王社坤, 严厚福.环保法治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74~277.

[3]王灿发.环境法的辉煌、挑战及前瞻[J].政法论坛, 2010 (5) :113.

环境行政处罚案卷制作 篇3

关键词消防;行政处罚;调查笔录

中图分类号 D6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1-0080-01

制作消防行政处罚调查笔录是消防监督部门查办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案件取证的重要手段,是实施消防行政处罚重要程序之一,是消防监督人员依法向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单位(个人)、见证人、知情人、受害人等调查核实问题,询问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情节所做的文字记录。调查笔录制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办案效率,而且关系到办案质量。笔者通过日常消防监督工作实践认为,制作消防行政处罚调查笔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调查询问前的准备工作

1.1 熟悉案件情况,询问目的明确

制作调查笔录是在消防监督检查或者火灾原因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询问人与记录人如果没有参加前期的监督检查或者调查工作,询问人与记录人应认真细致地阅读案件的相关材料,如:单位或场所的档案;建筑设计防火审核、验收档案、日常消防监督业务档案以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等等,明白当事人在案件中所处的地位及所起的证明作用。询问人与记录人即使参加了前期的检查或调查工作,对案情比较了解,也应当对案件和当事人有一个全面熟悉和梳理的过程,搞清楚询问的目的,以便有目的、有重点地提问和记录。

1.2 询问条理清晰,列出调查提纲

在调查的过程中,针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多、情况复杂的情况,要视情况拟定调查提纲,确定出调查的范围、内容、询问方式和方法。提纲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力争询问一次成功。如果准备不足,就不要仓促上阵,草率从事,更不能对同一问题向被调查人多次询问,避免重复发问引起被调查人反感,造成调查工作不能深入进行。

2 询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 把握调查询问技巧

调查询问的范围十分广泛,其对象有些是违法当事人,有些是知情者、见证人,他们都抱着不同的态度面对调查人员,有些违法者为逃避法律制裁,对于违法行为避而不谈,见证人、知情者因为与违法者有特殊关系而不愿谈,他们或是大事化小,或是避重就轻,给调查取证造成很大困难。所以询问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询问时目的必须明确清楚,不能含糊,大脑里要形成清晰的线索,使询问对象没有后退理由;第二,当回答的问题含糊不清、答非所问时,必须做到牢记在心,然后再进行下一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问完后,再重复被询问人回答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其想尽力回避的问题,趁其在思想麻痹时再问可能会找到突破口;第三,如果被询问人提供的情况前后矛盾或含糊不清时,要交代政策,解除他们的顾虑,不能急躁,掌握火候,婉转地纠正到调查情节内容上来;第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禁逼供笔录。在调查的过程中切忌先入为主或按照自己的想法提供证明材料,更不能引导、暗示陈述方向。对于询问所取得的证言,要认真分析,综合评断,在这些证言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故意编造的,所以要坚持客观的态度。第五,询问人要照顾笔录人的记录速度。对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和案件的关键问题,可以适当归纳或重复提示,笔录人要集中精力,快速记录,跟上询问的进度。询问结束后,询问人可以和被询问人谈一些题外话,给笔录人留一点校阅的时间,笔录人要抓紧时间校阅。

2.2 精力高度集中,记录完整准确

制作询问笔录是一项十分紧张的工作,记录人员往往不能够赶上问答双方的语言交流速度。因此,记录人员要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反应敏捷,听准问答原话。同时,记录人员应当有一定的语言文字水平,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询问笔录在行文上要语句通顺,字迹清晰,防止出现错别字和用词不当的错误,更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语句。对于记录中涉及到的隐语行话、人名、地名、俗称等要一一问明记清,有的还要适当加以说明,以免发生歧义。若接受询问者说得不清楚必须马上追问,特别是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情节要一一落实,笔录用语必须平实、简练,不能丝毫的夸张,不能用形容词,从而做到准确、完整、清楚。

询问笔录要求尽可能详尽,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机械地逐字逐句记录问答双方所说的一切,事实上也不可能、不必要。因此,记录时既要力求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做到繁简适度,主次分明。

在询问过程中,有些谈话者的速度较快,为节省记录时间,记录人要掌握省略的技巧,如: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可以缩写成“建审”,室内装饰装修可以用“装修”等,笔录的数字可写成阿拉伯数字。有些字一时写不出来,可空个格,事后再补上。熟悉的地名、人名等可以只写名字的第一个字或简称,如吉林省写成“吉”等等。调查笔录要用标准字,不能用生僻字,更不能用方言土语,以防止用字不准,影响案件的定性处理。

3 调查询问笔录的制作要求

询问笔录属于陈述型文书,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组成。在制作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3.1 注明基本情况

笔录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即文书的“首部”,是指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如:询问的时间、地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文化程度、文书中告知程序等。首部无论从信息化管理要求,还是从消防监督执法的客观要求方面均应做到内容填写详实、清楚。

3.2 法律手续完备

制作笔录应当与询问活动同步进行,一般不能采取事后追记、补记得办法制作。询问结束时,应将笔录交被询问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被询问人员提出补充或更正,办案人员应当要求被询问人员在笔录所有涂改处按捺指印。被询问人员确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在末页注明:“以上笔录我看过(或已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此注明与笔录的记录文字之间不能留有空白,并在笔录上除最后一页外的每一页右下角处签名或按捺指印。拒绝签名或者按捺指印的,询问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同时在笔录上签名。

3.3便于长期保存

制作调查笔录,必须用公安部规定格式的询问笔录专用纸。书写应当用钢笔或其他能够长期保存字迹的书写工具。

参考文献

[1]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06.8.24.

行政处罚案卷工作总结 篇4

自查工作总结

根据颍东区监察局《关于认真落实省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关于继续开展行政处罚实施工作情况检查的通知〉精神的通知》(阜颍东监[2010]3号)要求,我局认真对照《安徽省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和《林业行政处罚案件考评项目及评分标准》等有关规定,对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的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自查。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对照评查标准,对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以来的25起林业行政处罚案卷,逐卷逐项进行了评查,并初步评出分数。

自查结果表明,我局能够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依法行使职权,行政处罚案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一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权限和依据合法。二是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合法,立案手续齐全,依法调查取证,亮证执法,按照规定扣押财物、处理被扣财物,依法履行行政处罚告知和听证告知程序,严格执行案件的审批制度和罚缴分离制度,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三是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四是文书填写符合要求,内容记录准确、客观、全面,案卷质量较好,行政处罚案卷平均得分96分。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为有效推进林业依法

行政工作,我局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抓,有关人员为成员。认真分解任务,明确执法职责、权限。同时,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以及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为我局依法开展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局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林业法律法规作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的重点,切实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转变执法人员的执法理念,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公开服务承诺,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严格按照合法、合理、高效的要求,坚持合法原则,做到执法主体合法、执法内容合法、执法程序合法。坚持合理原则,在作出处罚前,充分考虑案件情节、性质和后果等多种因素,并依据《阜阳市林业局林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给予合理的处罚,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坚决杜绝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出现。

(四)实行“阳光执法”,接受社会监督。为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我局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建立“颍东林业信息网”,通过网站进行政务公开,以更加快捷的形式,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和社会公开,实行“阳光执法”。同时,我局还在办公等场所,设立公开栏,向社会公开了本单位的执法依据、执法

职责权限、执法程序、办事期限、收费标准和举报投拆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行政处罚案卷的评查,我局在实施林业行政处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案卷文书还不齐全,如2009年案卷中卷内无备考表,结案报告格式不能充分记载所要求填写的内容。二是在滥伐林木案件中,部分卷宗缺少林木卖方的证据材料。三是在现场勘查时无被检查人对笔录的意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根据《行政处罚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林业行政许可程序规定》等,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狠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二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新闻等有关部门及社会的监督。同时,强化林业系统内部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各类文书,规范执法文书的正确填写。

二○一○年七月十日篇二:行政执法案卷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局

2011行政执法案卷自评自查

工作总结

根据《》()的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制定了《2011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方案》,成立了2011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评查工作,现将2011行政执法案卷自评自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评查范围

根据要求我局对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

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件

(1)行政处罚案件

土地违法案件立案2宗,结案2宗,结案率100%。

(2)行政许可案件

我局未有行政许可案件。

三、案卷评查情况

(一)通过评查行政处罚案卷卷宗,行政处罚事实清楚(基本情况清楚)、证据充分扎实(证据之间无矛盾)、处罚适当(严格依照《国土资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性标准》)、程序合法(职权和范围、执法人员、缴罚分离等符合规范)。

(二)通过评查行政许可案卷卷宗,行政许可申请与受

理、审查与决定、时限规定、做到审核、听证有记录,上报、审批时限符合规定。

四、存在的问题

对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行政处罚2宗案卷进行评查,存在卷宗装订不规范、卷宗目录不详细、纸张大小规格不统一、档案盒无统一编号、卷内材料缺乏页码等问题。

五、整改和提高

我局通过对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存在的问题,对照《适用一般程序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基本标准》和《适用一般程序国土资源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基本标准》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人员依法行政知识培训,2、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依法行政。

3、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篇三: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报告

**国家税务局关于行政处罚

案卷评查自查情况的工作报告

***人民政府:

按照《***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局对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并已办结的税务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对此次评查活动高度重视,按照案卷评查要求及标准,及时组织安排自查自评及重点检查。经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局共实施并已办结税务行政处罚16件(见附件),未发现存在违反处罚程序、文书使用不当、处罚适用法律不当等问题,案卷整体质量较高。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法治教育,强化业务培训。税务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权履行的合法,税收执法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税务干部自身的执法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水平。因此,我局每年都将对税务干部的法治教育、业务能力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1年,我局组织开展了两次法制业务知识更新培训班和法制讲座,组织全体税收执法人员再次学习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国家税

务总局制定的《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同年,我局积极开展各岗位人员在职练兵、能手竞赛活动,较好地提升了执法业务水平,增强了责任意识。

(二)坚持人机结合,强化执法监督。2011年以来,我局依托税收综合征管软件数据集中的优势,在全系统范围内推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对包括税务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在内的具体税收执法行为进行自动预警提示和自动监控考核,实现了执法监督人机结合的管理要求,大大提高了执法监督的效率。同时,综合运用日常监督检查、税收执法重点检查、税务执法案卷评查等手段,健全人机结合的监督检查模式,加大对税收执法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以考核促管理,以检查促规范。

(三)严格责任追究,发挥制度功效。为了对执法过错行为实施严格、公正的责任追究,切实增强广大国税人员的执法责任感,保证各项责任追究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我局制定了《柞水县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管理办法》,重点规定了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的责任追究形式,将税收执法各环节中常见、多发的违法违规行为列入追究范围,同时明确了责任区分的标准和实施追究的程序。从近几年的执行情况看,我局各部门及下属单位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要求,对查实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存在问题

档案整理人员在档案归档后移交时个别案卷无签字,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四、今后打算

(一)进一步增强责任程序意识。要求全市各级国税机关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结合全员岗位练兵活动,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督促广大税收执法人员不断增强执法程序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税收执法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监督制约制度,综合运用信息化监督考核、日常监督检查及重点检查等手段,重点抓好对税务行政处罚权、税务行政许可权实施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跟踪检查,进一步推动税收执法监督检查的全面化、日常化。

(三)进一步严格过错责任追究。严格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对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兑现经济惩戒,落实行政处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特此报告,请审阅。篇四: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总结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依据×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文件《关于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政法制[2005]14号)的要求,××局及时进行研究,就××局2005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组织形式、重点内容、实施方案等事项作了统一部署,利用2005年11月至2005年12月的1个多月时间对2005年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评查。现将相关的评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接到市法制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政法制[2005]14号)后,××局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研究,结合×局行政执法工作实际提出,要把2005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抓好落实,作为进一步规范×局执法行政的重要举措,作为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重要方面,作为检验一年以来×局行政执法工作成绩的总结。市×局政策法规处根据文件精神和局领导指示,专门抽调人员组成了工作小组,就检查的组织形式、重点内容、实施方案等事项进行了统一安排,在1个月的时间内对××局所属具有行政执法权限的16个相关单位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仔细评查。评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评查为自查自纠,上报自查报告;第二阶段为重点抽查,交叉检查。抽查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个案剖析等方法,点面结合,检查到基层执法单位;第三阶段为总结整改。对检查

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督促落实。许多执法单位通过执法检查,认真总结了经验,找准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明确了努力方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重点突出、切中实际

根据市政府法制办文件要求,我们此次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包含2005年1月至2005年11月做出的行政许可案卷及行政处罚案卷。××局行政许可事项相对单一,主要包括×局×许可证的许可事项。××局在2004年底刚刚进行完新一轮×许可证的换发申请工作。2005年×局行政执法零售许可证管理处于通过合理布局规划进行总量控制、排队管理之中。因此我们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重点放在×局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上面。

根据文件要求,我们明确对于此次行政处罚案卷检查,重点对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检查,具体包括:行政处罚主体是合法,行政处罚依据依据是否充分、适用是否准确,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处罚内容是否适当,告知权利、救济途径和期限是否准确,是否实行罚缴分离,是否使用法定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等9大方面情况。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参照《×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具体制定了《×局行政执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表》从立案阶段、调查取证阶段、审查决定决定阶段、送达和执行阶段及案卷档案保存阶段分解细化评查指标以百分制形式加以考核。

××局及下属具有行政执法权限的部门单位共有16个,自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1月31日共出动“打假”执法人员59427人次,查处违法案件1208起,其中

一般程序案件808起,简易程序案卷400起,罚没款合计168.57万元。××局执法案卷评查中调取了所属执法单位共计140份一般程序案卷,占到2005年1月-11月一般程序执法案卷总数的17.3%,部分执法单位案卷调阅数占到了案卷总数的56%,因而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可以体现×局现阶段的执法水平。通过评查我们发现,在这1208起涉及×局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的案件中,案卷处罚主体正确,行政处罚依据明确,处罚种类和适用准确,案卷制作比较规范。没有引起相关的法律诉讼的情况。在行政处罚罚缴分离制度的执行情况中,×市×局及下属具有行政执法权限的16个部门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与相关银行签署代收协议设立专门帐户,严格做到了罚缴分离。经检查发现行政处罚的数额与实际收缴数额完全一致,没有出现×局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机关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没收入的现象。在行政执法的案卷标准上,根据加入two的相关承诺和行政执法的实践,国家×局行政执法局最新修订了行政执法新文书式样(法[2003]239号),×市×局行政执法行政管理机关使用了此行政处罚文书,统一了文书样式,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三、总结经验、落实制度

总体来说,2005年×市×局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案卷检查情况较好,×局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案卷质量较高,这是×局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结果,之所以能够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做好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机构,形成法制工作的组织网络

××局政策法规处,专职负责行政执法案卷的监督检查工作,在所属区县执法单位都设有专职的法制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案件的监督检查和案卷处理的指导。从上至下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人员编制和网络设立,为×局行政执法行为和案卷使用的监督提供了保证。2005年年初我们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以市局文件的形式明确制定了区县×局行政执法局法制员工作制度,将其编制设置移至办公室,更好的发挥其法制监督职责。并于2005年5月组织了各区县×局副局长、科长、办公室主任及法制员计65人参加的法制培训,培训时间达到520学时人次。

(二)加大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面对着入世后的种种挑战,2005年××局加强了对专卖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一方面是对《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培训,另一方面是对新制定颁布的法律如《行政许可法》等的集中组织学习。而针对以前×局行政执法行政执法中部分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重处罚、轻教育的情况,我们利用国家×局修改制定行政执法新文书的时机,统一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利用5天时间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学习,学习新文书的使用,具体案卷的制作,更学习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取得良好实践效果。2005我们组织×市×局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国家×局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及2005×市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及考试,431名执法人员在三天的时间内集中听取×大学教授和市工商局、市法制办有关负责人全面深入的讲解,进一步学习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重要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性文件。

(三)落实责任制,2003年以来我们将×局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情况及案卷制作情况与个人考核业绩挂钩,2005年我们进一步将其制度化,重点落实了行政执法人员考核标准的具体化,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细化了相关的奖惩标准。使得×局行政执法行政执法人员上有压力下有动力,调动起积极性,形成了学习的好风气,进一步树立了×局行政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总结×市×局2005年的行政执法案卷工作,我们发现了自身一定的进步,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局党委局领导的具体指挥下、在一线行政执法行政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对此我们加倍珍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不足,部分执法人员水平仍需提高。但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进一步做好×局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工作,完善行政执法案卷工作,规范好×市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增加×市财政收入、维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推动××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总结》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总结。篇五:关于行政执法案卷调查总结报告

泾国土资发〔2011〕号

泾川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政府:

根据《泾川县2011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领导上下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研究,就全局2011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组织形式、重点内容、实施方案等事项作了统一部署,用1个月时间对2010年以来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评查。现将评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 县六五普法纲要》为契机,把2011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抓好,作为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行政执法的重要举措;作为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经局务会研究,专门成立了以副局长魏宏凌任组长,分管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小组,就检查的组织形式、重点内容、实施方案等事项进行了统一安排,对全局各业务科室2010年以来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详细评查。评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评查为各业务科室自查自纠,上报自查报告;第二阶段为我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小组重点抽查,各业务科室交叉检查。抽查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个案剖析等方法进行;第三阶段为总结、整改、提高阶段。

二、自查自纠、落到实处

各业务科室自查自纠阶段,采取了科室负责人全面把关,办公室工作人员互相检查的方法,对本科室2010年以来办理的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处罚案卷进行归档,从证据收集的广泛性、案件审理公开性、程序合法性、适用法律的准确性五个方面进行检查。自查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国土资源行政许可案卷办理的依据是否准确;二是行政处罚案卷事实认定是否清楚;三是调查的证据是否充分;四是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五是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通过各业务科室认真自查,发现个别案卷的目录页码和卷内页码不一致;当场处罚的案卷资料证据不充分、反映事实不清楚等问题。

三、交叉检查、不走过场

在各科室自查的基础上,重点对执法监察大队、土地利用办、矿产办的案卷资料进行了检查,并对个别案卷进行了案例分析。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一是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二是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三是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四是处罚、办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检查发现主要存在部分案卷在办理过程中业务文书未严格按公文处理标准进行处理,业务文书未完全统一。

四、整改提高、注重实效

2010年以来我局各类行政许可项目14个,行政处罚案件3宗。通过重点抽查和交叉检查,一是所有案卷严格按规定按标准进行了归档。二是涉及处理处罚的案卷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要求,即主体合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准确,行政处罚决定适当,行政处罚程序合规。三是所有涉及国土资源行政处罚的案件无一出现错审及行政复议。四是被处罚的单位(个人)对处罚决定的执行率达100%;罚款均在规定时间内缴入国库,入库率100%。

我局在办理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卷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不足,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许可卷宗的合法规范,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做到: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

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 篇5

2010-07-02

为进一步完善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规定》、《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为基本术语、一般程序处罚案卷标准、简易程序处罚案卷标准、立卷归档标准和附则五部分。

基本术语

1、处罚主体:是指依法能够独立行使行政处罚权并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组织。

2、被处罚主体:是指实施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公民:包括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等。

4、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种。

5、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6、行政机关负责人:是指该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

7、证据: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询问笔录、检查(勘验)笔录等。

8、时间:本标准所称的时间至少要具体到年、月、日。

9、地点:本标准所称的地点要具体到市、县(市、区)、路、门牌号、楼层、房间号或乡、村、队和具体处所。

10、日期:本标准所称的日期要具体到年、月、日。

11、当事人基本情况:当事人是公民的,要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单位、职业、联系方式等情况;当事人是单位的,要记载其单位的名称、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号码、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

一般程序处罚案卷标准

一、实体标准

实体标准是指反映行政处罚案卷合法性的基本标准和要素,包括:主体、事实、适用法律、原则和程序。

(一)主体合法

1、处罚主体合法

(1)实施行政处罚的部门具备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并取得罚没许可证;

(2)实施的行政处罚符合法定权限;

(3)法律文书中,印章使用符合《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4)履行行政执法任务的人员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并按照《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申领和持有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含国务院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并已向当地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2、被处罚主体认定准确

(1)被处罚主体必须是依法能够独立行使权利、承担法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且在案卷中应有证明被处罚主体资格的材料;(2)被处罚主体必须是违法行为的当事人;

(3)法律文书中,被处罚主体应当使用全称,且前后一致。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1、法律文书所述违法事实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

2、准确记载违法时间、地点、情节、程度和后果以及调查取证过程;

3、证据材料应当合法、真实,与违法事实有关联,足以证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程度和后果。

(三)适用法律正确

1、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

2、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应使用全称,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

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四)遵循处罚原则

1、公正、公开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3、“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五)程序合法

1、应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当事人权利、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的步骤实施行政处罚;

2、在时间顺序上应按照实施处罚的步骤记载;

3、在形式上每一执法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都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文书记载;

4、在行为方式上必须符合法定要求。主要包括: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并出示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告知当事人拟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符合听证条件的,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必须书面告知当事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依法组织听证;行政处罚决定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依法应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或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上报;法律文书 的送达符合法定的时限、方式,案卷中必须有相应的送达回证;依法应当移送其他机关的案件,必须移送。

二、案卷文书标准

案卷文书标准,是指行政处罚案卷中,反映各种法律文书的制作和使用规范的一般要求。

(一)立案

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应有立案审批表,并明确以下内容:

1、当事人基本情况。

2、案件来源。检查中发现、举报、群众来信来访、领导交办、移送、途径披露和其他方式等。检查中发现的案件应注明检查的时间、地点。

3、案情记载。应注明发生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及承办人对涉嫌违法的事实、情节的客观描述。

4、承办人意见。应注明当事人涉嫌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条款,建议立案的理由、依据及意见、承办人签名及日期。

5、办案机构意见。应有办案机构负责人意见、签名及日期。

6、审批意见。应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签名及日期。

(二)调查取证

主要法律文书有调查笔录、抽样取证文书、先行登记保存文书、鉴定结论、告知及听证文书、调查终结报告等。

1、有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执法,案卷内所有调查取证文书中均有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的签名。

2、调查笔录。包括:询问笔录、检查(勘验)笔录等。

询问笔录(每份询问笔录只能对应一个被询问人且每次询问制作一份)应当有:询问起止的时间和地点;询问人和记录人姓名;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询问内容(包括反映本案事实的时间、地点、行为及行为人、情节、后果等);被询问人对笔录的意见(应有“记录属实”的字样并由被询问人逐页签名或盖章);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权和申请回避的记载(使用专门告知文书的除外);询问笔录记录的被询问人回答的问题,有更改的,应由被询问人在更改处捺手印;询问笔录为多页时,被询问人应捺骑缝手印;被询问人拒绝签字的,应在笔录中注明,并由两名执法人员签名。

检查(勘验)笔录(一个案件有多处现场的,应分别制作笔录)应当具备:检查(勘验)的时间、具体地点;被检查人基本情况。其他有关人员在场的,记载其基本情况;检查(勘验)的完整内容记录(包括表明身份、说明执法依据、准确客观地记载违法事实或违法行为与违法情节等);检查(勘验)、记录人员签名;被检查人对笔录的意见。应注明“情况属实”的字样并逐页签名或盖章。被检查人拒绝签字或不在现场的,应在笔录中注明,由见证人或两名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并说明原因;笔录中有更改之处时,应有被检查人捺手印、盖章或签名;笔录为多页时,被检查人应捺骑缝手印。

3、抽样取证文书。包括:抽样取证通知书和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书及相应审批文书(使用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

抽样取证通知书中应当具备事项有:当事人的名称(姓名);取证的事由;取证物品的抽样基数、生产企业、品牌名称、数量、规格等;

取证的时间、地点;取证的依据;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行政机关印章及日期;物品清单;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字的,应在清单上注明。

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书应当具备事项有:当事人的名称(姓名);取证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抽样取证物品处理的依据;抽样取证物品的处理意见;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字的,应在清单上注明拒签的原因及理由。

4、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文书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文书包括:

(1)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并注明:当事人的名称(姓名);登记保存物品的法律依据、理由、名称、规格、数量等物品性状描述;登记保存物品的方式、期限和地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和主管领导签字及行政机关印章,并有日期。(2)物品清单。

(3)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文书(使用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4)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包括:当事人的名称(姓名);物品处理意见;执法人员、当事人签名盖章;行政机关印章及日期。

5、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应当具备: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申请鉴定的时间及内容;明确的结论性意见;鉴定人员签名、鉴定机构印章及日期。

6、告知及听证文书

(1)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理由和依据的条、款、项、目及完整记载;应告知当事人拟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额度;有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以及陈述、申辩的途径、期限;应载有行政机关名称、印章及日期。

当事人要求陈述和申辩的,应制作陈述、申辩笔录,或当事人陈述申辩材料,应当有陈述和申辩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地点;有陈述人的基本情况及与本案的关系;有陈述和申辩的内容;有陈述人及记录人的签名。

(2)听证文书。包括:听证告知书、举行听证通知书或听证公告、听证笔录、听证报告等。

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制作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具备的事项与处罚事先告知书基本相同。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制作举行听证通知书。通知书要注明:当事人,举行听证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方式,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的姓名,告知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和有要求听证主持人回避的权利,行政机关印章及日期。

听证公告应明确:案由;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和有关事项;行政机关印章及日期。

听证笔录具备的事项包括:举行听证的起止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记录人、案件调查人、当事人、代理人、证人的基本情况;听证过程

中的陈述、质证等详细内容;听证主持人、记录人、当事人、代理人、有关证人签名等。

听证报告应当具备: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参加人情况;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的内容;当事人针对行政机关认定的违法事实、证据、行政处罚建议、适用法律等提出的申辩和质证,以及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的要求;争论的焦点问题;主持人意见及签名;报告形成时间等。

7、调查终结报告

(1)有对案件调查的来源、调查经过;

(2)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3)有当事人违法事实和相关证据记录;

(4)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和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依据;

(5)有案件调查机构的处理建议。

(三)审查决定

主要法律文书有:案件处理审批表、案件集体讨论记录、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改正通知书等。

1、案件处理审批表(使用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1)有对案件来源记载。(2)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3)有违法事实和证据情况。

(4)有明确的行政处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条款)以及根据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进行裁量的依据。(5)有承办人和承办机构的意见及签名。(6)有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意见。(7)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

2、案件集体讨论记录。集体讨论决定的行政处罚,须有案件集体讨论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讨论时间、地点;案由;主持人、出席人员、列席人员、记录人员的姓名及职务;承办人员汇报案情;参加讨论人员的主要观点和意见;结论性意见及参加人签名。

应由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行政处罚案件,须有报批文书,包括本行政机关的意见及印章,案由和案情陈述、处理建议、报送日期、上级行政机关批准日期等。

3、行政处罚决定书(1)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3)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含根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进行裁量的依据)。

(4)有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实行罚缴分离的,应告知当事人罚款缴付的指定银行名称、地址等,并告知若逾期缴纳罚款是否有加处罚款的规定。

(5)有告知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6)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或决定处

罚的日期为准)。

(7)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印章。

4、责令改正通知书

(1)应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有违法事实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名称的全称及具体条、款、项、目。

(3)有责令改正的内容及期限。(4)有行政机关名称、印章及日期。

(四)送达和执行

1、送达文书主要是送达回证,适用于发生法律效力和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送达。送达回证必须包括:送达文书的名称;受送达人的名称(姓名);送达时间、地点;送达方式(代收送达、留臵送达的应在备注中注明;公告送达应将公告文书归档入卷;邮寄送达的可以将挂号信回执粘贴于备注中);送达人签名、被送达人或见证人签名。

2、执行文书的要求是:处罚全部履行的,应有相应的凭证。如行政处罚缴款书、违法物品监销单等;处罚部分履行的,应有相应的审批文书,如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审批文书等;处罚逾期不履行的,应有依法加处罚款、查封、扣押、冻结文书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文书。

(五)结案

结案的主要法律文书是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包括:案由、案情、送达情况、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和相关证据、承办人意见及签名、办案机构负责人意见及签名、行政机关负责人意见及签名、结案日期等。

简易程序处罚案卷标准

简易程序处罚案卷标准,只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当场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当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案卷。其具体标准为:

一、实体标准

实体标准同一般程序处罚案卷标准中的实体标准。

二、案卷文书标准

简易程序处罚案卷的文书应具备以下内容(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与一般程序处罚案卷标准中的案卷文书标准要求相同):

1、使用预定格式和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2、有当事人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住址);

3、有违法行为的具体时间、地点;

4、有违法行为的事实和证据;

5、有罚款金额或警告内容;

6、有行政处罚依据(条、款、项、目);

7、有行政处罚履行方式和期限;实行罚缴分离的,应告知当事人罚款缴付的指定银行名称、地址等,并告知若逾期缴纳罚款是否有加处罚款的规定;

8、有告知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9、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印章和日期;

10、有当场实施处罚的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号码、签名或盖

章;

11、当场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要有备注。

立卷归档标准

1、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一案一卷、一卷一号制度。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可以实行一案二卷,即正卷和副卷。

2、卷内文书应当使用蓝黑色、黑色钢笔、签字笔书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入卷前应予复印。所有文书只存一份正本。

3、案卷按照《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2008)的要求立卷。

4、卷内材料排列有序。可选择两种顺序排列:第一种顺序是按照办案过程顺序排列文书;第二种顺序是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前,其余文书按照法律文书、证据文书、其他文书设臵分类排序。

5、卷内文书采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写页码,正页在右上角、反页在左上角编写。

6、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证据,应放入证据袋中,随卷归档,并在证据袋上注明证据的名称、数量、拍摄时间、地点等内容;不能随文书立卷装订的录音、录像或实物证据,需在备考表中注明录制的内容、数量、时间、地点、责任人及存放地点等内容。

7、纸张无破损,破损文书应修补或复制。文书大小规格统一,文书过小的应衬纸粘贴切齐,文书过大的应折叠整齐。

8、案卷中不得涂改,如确需涂改,必须在涂改处捺手印,并注明涂 13

改的原因及理由。

附则

1、各级政府法制部门和部门法制机构负责指导、规范和监督行政处罚文书的制作、立卷和案卷管理工作。

2、各级政府法制部门和部门法制机构应定期组织行政处罚案卷的评查,推广先进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行政处罚案卷质量和行政执法水平。

3、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行政处罚文书格式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本标准制作本系统统一的文书格式,可根据部门执法工作需要增加相关文书格式,并报省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4、行政处罚文书中根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进行裁量的依据不得单独使用,应与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同时使用。

5、本标准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参考文书样式

一、立案审批表

二、询问笔录

三、检查(勘验)笔录

四、抽样取证通知书

五、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书

六、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七、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

八、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九、陈述、申辩笔录

十、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十一、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十二、听证笔录

十三、听证报告

十四、调查终结报告

十五、案件集体讨论笔录

十六、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通用)

十七、行政处罚决定书

十八、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十九、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

二十、行政处罚案件结案报告 二

十一、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

十二、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函 二

十三、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

十四、案卷封面 二

环境行政处罚案卷制作 篇6

(2012年版)

1.一般规定

1.1 为规范文物行政处罚,提高文物行政处罚文书制作水平,开展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文化部33号令)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评查标准。

1.2 未结案的案卷(包括行政处罚和责令改正执行尚未完结的案卷,但经人民法院裁定终止执行或者有其它法定情形的除外),不参与评查;仅有一般行政执法内容,不是行政处罚案卷的,不参与评查。

1.3 文物行政部门之外的其它行政部门办理的涉及文物的行政处罚案卷不参与评查。

1.4 本评查标准仅适用于适用一般程序(普通程序)办理的行政处罚案卷。

1.5 对各地报送参评案卷确定起始分为100分,采用扣分制,根据本评查标准所列各扣分项目,逐项扣分,100减去扣除的分数即为该参评案卷的得分,如果扣除的分数超过100,该案卷按0分计算。

1.6 本评查标准没有规定的,不作为评查适用标准。

1.7 办理文物行政处罚案件适用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的行政处罚标准,由各参评单位提供。

1.8 本评查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修改,并及时公告。2.否定性规定

参评案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退出评比。2.1 缺少下列任一关键文书的:

2.1.1 立案报告(审批表);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行政处罚告知书的送达回证(公告送达的相关手续);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结案报告(审批表)。

2.1.2 听证记录;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送达回证。(依法须经听证程序的案件)

2.1.3 履行催告书。(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

2.2 行政处罚权限不合法的

2.2.1 具体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不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非行政执法主体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或者由受委托组织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承办人和调查人员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

2.2.2 不属于文物行政部门主管的;不具有地域管辖权的。2.2.3 对超过法定追诉期限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2.2.4 对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实施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2.2.5 对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

2.2.6 对非违法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的。2.3 行政处罚内容不合法的

2.3.1 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不足的。

2.3.2 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之间存在矛盾,案件事实具有其

他可能性的。

2.3.3 行政处罚超越法定处罚种类或者幅度的。

2.3.4 行政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者适用法律依据错误的(包括适用正确的法律法规,但适用条、款、项错误的)。

2.4 行政处罚程序不合法的

2.4.1 一名行政执法人员单独进行调查、检查、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等调查取证工作的。

2.4.2 调查取证的手段、方法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的。2.4.3 拟实施行政处罚而未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以及实施行政处罚依据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的。

2.4.4 符合行政处罚听证条件,而未告知当事人享有听证权利的。

2.4.5 依法应当进行集体讨论,未经集体讨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

2.4.6 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的。2.4.7 先处罚、后取证,程序倒置的。2.4.8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2.4.9 行政处罚决定书未经文物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发就送达当事人的。

2.4.10行政处罚决定书记载的处罚种类、幅度与集体讨论记录上的决定、行政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的告知内容等文书记载内容不一致,没有其它文书作出说明的。

2.4.11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行政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未加盖行政机关印章,或者加盖的不是行政处罚机关的印章,或者没有落款日期的。

2.4.12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行政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未写明被处罚人名称(公民的姓名、法人和其它团体的名称)的,或者法人和其它团体的名称不是有关登记部门记载的规范名称的。

2.4.13 未执行罚缴分离或依法当场收缴的罚款未在法定时限内缴付指定银行的。

2.4.14对涉嫌犯罪的违法行为只进行行政处罚,而未依照规定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的。

3.扣分规定

参评案卷根据下列各项标准和分值扣分,一项内容符合多项扣分标准的,按最高一项分值扣分

3.1 行政处罚决定书

3.1.1 行政处罚决定书无作出行政处罚的机关全称,无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或文号编写错误的,每处扣0.5分。

3.1.2 被处罚人的基本情况(公民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住址;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地址等)记载不全的,每缺少一项扣0.5分。

3.1.3 违法事实和证据记载不全的,每缺少一项扣1分。3.1.4 引用法律依据未写法律全称的,扣0.5分。

3.1.5 引用法律依据条、款、项、目表述不清楚或者不规范的,扣0.5分。

3.1.6 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或履行期限表述不明确的,扣1分。3.1.7 未告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途径、期限,或者告知错误、不完整的,扣2分。

3.1.8 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或者听证告知书后未满3日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被处罚人明确表示放弃听证的除外),扣2分。

3.1.9 未记载被处罚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将要采取的有关措施的,扣1分。

3.1.10 其他填写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2 送达文书

3.2.1 送达文书超过法定期限的,扣1分。

3.2.2 受送达人是公民,没有该公民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或其代收人签收的;受送达人是法人,没有该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该法人负责收件的人或者代收人签收的;受送达人是其他组织,没有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组织负责收件的人或者代收人签收的,扣1分。

3.2.3 送达回证没有签收时间的,扣1分。

3.2.4 未注明代收人与行政处罚当事人关系的,扣1分。3.2.5 无送达人签名的,扣1分。

3.2.6 留置送达法律文书,无相关见证人签名的,扣0.5分。3.2.7 邮寄送达法律文书,无邮寄凭证的,扣0.5分。3.2.8 转交送达法律文书,没有转交委托手续的,扣0.5分。3.2.9 公告送达,没有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的,扣0.5分。

3.2.10 没有记载送达地点的(公告送达除外),扣0.5分。3.3 立案文书

3.3.1 应当立案查处的文物行政违法行为,自发现之日起5日内未立案的,扣1分。

3.3.2 对案件违法事实表述不清楚的,扣0.5分。3.3.3 未注明立案的法律依据的,扣1分。3.3.4 无明确的立案建议、意见的,扣1分。3.3.5 无行政机关负责人明确的立案批示的,扣1分。3.3.6 案件承办人未签署姓名或者日期的,每处扣0.5分。3.3.7 行政机关负责人未签署姓名或者日期的,每处扣0.5分。3.3.8 立案文书其它填写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4 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等文书

3.4.1 在执法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正在实施,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的,扣2分。

3.4.2 文书中没有记载法律依据,或者法律依据没有明确的条款的,扣1分。

3.4.3 文书中没有对违法行为提出明确的改正要求的,扣1分。3.4.4 文书中没有行政机关印章的,扣0.5分。3.4.5 文书中没有落款日期的,扣0.5分。

3.4.6 文书其他内容或格式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5 询问笔录

3.5.1 没有记载询问时间、地点的,每处扣0.5分;讯问时间记

录没有精确到分钟的或者讯问地点没有明确到房间号别的,扣0.5分。

3.5.2 没有记载询问人和记录人的,每处扣1分;没有记载询问人和记录人工作单位的,每处扣0.5分。

3.5.3 询问人未向被询问人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的,扣1分;询问人未告知被询问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扣1分。

3.5.4 被询问人基本情况(公民的姓名、性别、年龄或身份证号码、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住址;法人、其它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等)填写不全的,每处扣0.5分。

3.5.5 被询问人未在笔录中注明笔录真实性意见的(以上笔录我看过/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扣1分。(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应注明情况)

3.5.6 被询问人未在询问笔录页码上逐页按压指印的,扣0.5分。

3.5.7 被询问人未在笔录修改处按压指印的,每处扣0.5分。3.5.8 被询问人未在笔录中签名或盖章的,扣1分;未签署日期的,扣0.5分。(被询问人没有书写能力的,可由询问人注明情况,仅由被询问人捺指印)

3.5.9 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询问人未在询问笔录中注明情况的,扣1分。

3.5.10 询问笔录其他内容或格式填制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6 现场检查、勘验笔录

3.6.1 没有记载检查、勘验时间、地点的,每处扣0.5分。3.6.2 没有记载检查、勘验人员姓名、单位的,每处扣0.5分。3.6.3 检查、勘验笔录所记载的对象与行政违法主体不一致,未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扣0.5分。

3.6.4 当事人拒绝到场或者签名,执法人员未在现场笔录中注明的,扣1分。

3.6.5 发生损害或者危害文物事件,没有制作现场勘验图或者现场照片的,扣1分。

3.6.6 未注明勘验图制图人或者照片拍摄人姓名、单位,以及相关图片制作、拍摄时间、地点、方位的,每处扣0.5分。

3.6.7 对涉案的可移动文物未依法先行登记保存的,扣0.5分。3.6.8 当事人在笔录上未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情况属实”等字样,检查、勘验人未说明原因的,扣1分。

3.6.9 检查、勘验笔录其他制作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7 其它调查取证文书

3.7.1 当事人及证明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未经签名、盖章,承办人未注明情况的,扣0.5分。

3.7.2 调取证据为复制品,未经提交复制品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与原物(件)相同”字样或者文字说明的,每处扣0.5分。

3.7.3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未填写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或者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未经部门主管负责人批准的(无明确意见、签名、落款日期中的任何一项均视为未批准),扣1分。

3.7.4 没有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送达回证的,扣1分;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无行政机关印章或者落款日期的,扣1分。

3.7.5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未开列物品清单的,扣2分;开列物品清单未交由当事人签收,或者当事人拒绝签收未注明情况的,扣1分。

3.7.6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清单没有两名办案人员签名的,扣1分。

3.7.7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在7日内未做出处理决定的,扣1分。3.7.8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清单中的物品数量、品种等与对应的处理文书记载内容不一致的,扣1分。

3.7.9 委托其他文物行政部门调查取证,未出具文物行政执法调查委托书的,扣1分;文物行政执法调查委托书未加盖委托行政机关印章的,扣0.5分;委托事项、委托权限不具体、不明确,或者无明确的受托单位,无落款日期的,每处扣0.5分。

3.7.10 对专业性问题,行政部门没有委托专门机构或者聘请专业人员提出意见的,扣1分。

3.7.11 对文物进行鉴定或者对鉴定意见进行复核,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的,扣2分;鉴定结论无鉴定人签名和鉴定机构印章的,扣1分。

3.7.12 当事人及授权委托人没有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的(如企业出示营业执照及复印件、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并注明“与原件核对一致”等内容),扣1分。

3.7.13 当事人授权委托书载明的受托人、委托事项及委托权限、内容不明确、不具体的,每处扣0.5分。

3.7.14授权委托书或者受托人身份证明材料要素不全,制作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

3.7.15 证据类文书其他制作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8 行政处罚告知书和听证告知书、听证笔录

3.8.1 行政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没有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机关名称全称,告知书没有文号或者文号错误的,每处扣0.5分。

3.8.2 行政处罚告知书未告知当事人行使陈述、申辩权期限或者告知错误的,扣1分。

3.8.3 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未告知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期限或者告知错误的,扣1分。

3.8.4 听证告知书未告知当事人无故不按时参加听证的法律后果的,扣1分。

3.8.5 行政处罚告知书未告知行政处罚依据的事实、理由、法律依据或者告知错误的,扣1分。

3.8.6 听证告知书未告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事实、法律依据或者告知错误的,扣1分。

3.8.7 行政处罚告知书或者听证告知书没有告知相应联系人、联系方式的,扣0.5分。

3.8.8 处罚告知书或者听证告知书其他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

3.8.9 当事人要求听证,行政机关无“听证通知”或者“不予听证通知”等文书的,扣1分;行政机关同意举行听证,无听证公告的,扣1分;听证公告不规范的,扣0.5分。

3.8.10 听证通知书、听证公告中听证时间、地点不明确的,扣0.5分。

3.8.11当事人或者委托代理人未在听证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未注明拒绝签字、盖章情况的,扣0.5分。

3.8.12 案件承办人、第三人未在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扣0.5分。

3.8.13听证笔录起止时间、地点、案由填写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

3.8.14 听证笔录要素不全(如当事人、委托人的基本情况等),制作不规范的(包括涂改处捺指印等),每处扣0.5分。

3.9 案件处理呈批表(含调查终结报告)

3.9.1 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前,未填制案件处理呈批表的,扣1分。

3.9.2 案由填写不正确的,扣0.5分。3.9.3 承办人无明确处理意见的,扣0.5分。

3.9.4 承办人未签名或者签署时间的,每处扣0.5分;只有一名承办人签名的,扣0.5分;没有填写案件的违法事实、证据或者法律依据的,扣1分。

3.9.5 审核人意见不明确、或者未签名、签署时间的,扣0.5分。

3.9.6 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意见不明确的,扣1分。

3.9.7 行政机关负责人未签名或者签署时间的,每处扣0.5分。3.9.8 其他填写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10 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

3.10.1 集体讨论没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的,扣1分。3.10.2 讨论时间或者地点记录不明确的,每处扣0.5分。3.10.3 案由填写不正确的,扣0.5分。

3.10.4 参加人(案件承办人、有关负责人、主持人、记录人)未签名或者签名不全的,扣1分。

3.10.5 未完整记录参加讨论人员的主要观点和意见的,每少一人扣0.5分。

3.10.6 没有记录集体讨论的结论性意见,或者会议没有形成结论性意见并且未在笔录中作出说明的,扣1分。

3.10.7 其它填写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11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履行催告书 3.11.1 案由填写不正确的,扣0.5分。

3.11.2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错误、表述违法事实和证据不准确的,每处扣0.5分。

3.11.3 申请执行要求不明确的,扣1分。

3.11.4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无行政机关加盖印章或者落款日期的,扣0.5分。

3.11.5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日期填写错误、被处罚对象基本情

况填写错误的,每处扣0.5分。

3.11.6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行政机关内部审批手续的,扣1分。

3.11.7 审批手续无行政机关负责人明确意见的,扣1分;没有签署姓名和落款日起的,每处扣0.5分。

3.11.8 履行催告书缺少据以履行的法律文书名称、文号的,扣0.5分;没有告知明确的履行内容、方式、期限的,扣1分;没有告知履行期限届满不予履行的法律后果的,扣2分。

3.11.9 其它填写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12 缴款单(缴款通知书)

3.12.1 缴款单(缴款通知书)没有行政处罚机关名称全称,没有文号或者文号错误的,每处扣0.5分。

3.12.2 缴款单(缴款通知书)与处罚决定书中的罚款金额不符,没有作出合理说明的,扣2分。

3.12.3缴款单(缴款通知书)与处罚决定书中被处罚人的姓名或名称不一致,没有作出合理说明的,扣2分。

3.12.4 缴款期限填写错误的,扣1分。

3.12.5 向被处罚人出具的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扣2分。

3.12.6 无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向当事人多收罚款的,扣1.5分。

3.12.7 缴款单(缴款通知书)其他内容不规范的,每处扣0.5

分。

3.13 延期或者分期缴纳审批文书

3.13.1 批准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无当事人书面申请的,扣1分。

3.13.2 批准延期或者分期缴纳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理由不成立的,扣2分。

3.13.3 批准分期缴纳罚款方式或期限不明确的,扣0.5分。3.13.4 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意见不明确的,扣1分。

3.13.5 行政机关负责人未签名或者填写日期的,每处扣0.5分。3.13.6 其他填写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14 结案文书

3.14.1 结案报告或者结案审批表无承办人明确的“建议结案”意见或者落款日期的,扣1分。

3.14.2 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明确的“同意结案”意见或者落款日期的,扣1分。

3.14.3 结案报告或结案审批表未概述案件基本情况的,扣1分。3.14.4结案报告或结案审批表未记录案件处理结果或记录错误的,扣1分。

3.14.5 结案报告或结案审批表其他不规范的,每处扣0.5分。3.15 立卷规定

3.15.1 案卷无封面、封底,或者无目录、无页码、案卷纸张未对齐的,每项扣1分。

3.15.2 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填写不规范的,扣0.5分。3.15.3 案卷材料装订凌乱、顺序不清的,扣2分。

3.15.4 案卷材料手写内容字迹潦草、不易辨认的,每份材料扣1分。

3.15.5 案卷文书有使用铅笔编写页码的,扣0.5分。3.15.6 案卷文书未按同一格式逐页编写页码的,扣0.5分。3.15.7破损文书未修补、复制,小文书未衬纸粘贴、大文书未折叠整齐的,扣0.5分。

3.15.8 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证据,未放入证据袋内的,扣0.5分。

3.15.9 卷内发现金属物的,扣0.5分。

3.15.10 行政处罚案件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案件承办人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的,扣2分。

3.15.11 责令改正文书无复查记载的,扣1分。

3.15.12 文物行政部门制作的案卷材料中出现错别字和其它常识性错误的,每处扣0.5分。

4.几点说明

4.1 在案卷评查中可采用案卷审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案卷所反映的实际行政处罚活动的真实性进行检查。

4.2 本评查标准可以作为上级文物行政部门检查下级文物行政部门行政处罚工作的参考。

上一篇:高中生优秀作文选二下一篇:《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