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要点(通用8篇)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篇1
施工组织设计评审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主要是审核其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有承包单位负责人签字向监理机构报审、提出意见签署后由监理报建设单位审批。
一、编制依据:
1、2、采用的规范、标准是否是现行最新版本,是否符合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是否具有合法性。
采用的依据是否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
二、工程概况
1、是否列清以下内容:(为明确施工单位对项目的了解认识深度)1)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施工区域、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2)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
3)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 4)当地供电、供水、供热和通信能力状况; 5)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6)项目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 7)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分包工程范围;
2、是否有掌握地形、地质、水文等资料,并对建设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工作安排
三、施工部署
1、主要评审施工部署的可行性。
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综合了工程对象、现行技术水平、资源配置等因素,合理统筹组织。是否符合设计工况、技术要求和标准要求、是否采用了先进手段
2、重点、难点、特点分析。
重(难、特)点是不是针对本工程施工条件、地质情况、项目施工节点进度要求、基坑围护设计情况、建筑及结构设计情况
重点、难点、特点分析是否全面,是否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是否提出了有针对性技术措施或技术方案。
施工关键技术是否明确,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明确施工工艺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核算, 对易发生质量通病、易出现安全问题、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分项工程(工序)是否做出重点说明, 对雨季、冬季等季节性施工是否提出具体要求。
具有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评审工作及一览表
地下室防结露保温体系难点、重点分析
外墙外保温施工方案难点、重点分析
3、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分包单位资质
是否设置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
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等级、专业素质及工作经历是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操作工人技能能否满足项目需求,人员规模和数量能否满足工程需求。主要分包项目施工单位的资质和管理人员能力是否响应招标文件; 主要分包工程施工单位的选择确认及管理方式是否应进行说明; 施工组织管理架构与职责分工是否合理。
4、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是否遵循方便、经济、高效、安全、环保、节能的原则,满足分期施工的要求,减少二次搬运。
是否根据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绘制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期)的总平面布置图,是否考虑了销售要求, 是否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是否按照当地有关部门对场地硬化、防尘、防噪方面的要求。
临时供水、供电、供热管网布局是否可行且合理安全,现场实际需求量不超设计供应量。其布置位置应保证不影响交通和施工。
审核运输道路两侧没有设置排水、临时设施的设置是否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审核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及细化项目,是否与商务标书中其费用相吻合。 起重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和电器设备等设置是否满足施工现场需要,符合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安全文明保证措施
审核安全文明保证体系是否完善
高空与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防雷击、防寒、防滑、防火措施 安全文明档案资料的保管与移交措施 工人宿舍与食堂的卫生防护措施 安全用电和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
四、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
施工工法在现场条件下是否能实施可行。
施工方法是否与建安成本和施工措施费保持一致
施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是否施工方案中已有相应内容。
施工方案是否有样板间及样板件引路制度
对脚手架工程、深基坑工程、起重吊装工程、地下室防结露、钢结构、外墙外保温、幕墙工程、高大模板支架、季节性施工等专项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否有必要的验算、施工顺序、工期计划保证措施。 对于专项工程特点、复杂程度是否进行重点和难点分析 是否明确各种资源的配置和需求时间节点要求
五、施工总进度计划
评审各项管理计划是否目标明确,制度齐全,措施有效。 施工总进度计划是否按照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是否根据项目施工总目标要求,进行逐级分解编制合理的项目阶段(期)性交付完成计划(总进度计划相配套的细部实施计划)。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保证最终工期目标的完成; 审核施工项目划分的合理性与周全性。
审核工程量与项目延续时间的确定是否合理。 审核施工顺序是否合理
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均衡性
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表述科学性
审核是否建立周例会进度计划检讨制度
审核是否有进度控制的应变措施及其可行性
审核是否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协调措施来减少外部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1、外部原因。包括政府批文与许可证的办理滞后,施工图矛盾较多,工程变更频繁,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甲方供材料供货迟缓,总包或甲方分包的配合不力,监理的检查、验收行动较慢、所给予的配合不力等。对这类原因,主要是对外协调问题。这包括应有明确的供监理与甲方审批通过的进度报表制度,应有对总包与监理的进度控制意见的反馈纠偏制度以及对来自外部原因所造成的进度滞后的索赔意识。
2、内部原因。包括项目部管理架构不健全,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欠佳,项目部的组织与技术措施不力,分包单位的管理架构线路不清,管理人员兼职多、变动大,分包给予的配合不力,工人劳动积极性较低、劳动力数量不够或技能欠佳,资金周转不灵,施工机具或设备欠缺,物资供应不及时,多次收到整改通知书,检查验收难过关等 经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不仅关系到施工方自身的劳动力计划、施工机械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的制定,也关系到甲方的出图计划、甲分包招标计划、甲方供材料计划,以及其他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与制定
六、质量管理计划(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具有技术难点特殊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完备 原材料的进场验收、报审制度是否完善; 工序检查制度是否完善;
隐蔽工程验收与报审制度是否完善。
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移交与报审制度是否完善; 竣工验收移交与报审制度是否完善;
工程档案资料的保管与移交制度是否完善。
根据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特点制定样板间引路制度
七、主要资源配备管理计划(劳动力配置计划和物资配置计划)
1、劳动力配置管理计划
各施工阶段劳动力配置计划是否能够满足施工进度计划完成需要 是否有各阶段劳动力需求一览表。
各工种劳动力数量以及进场时间是否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 是否有农忙等特殊情况季节性劳动力保证措施
2、机械设备、物资配置管理计划
各施工阶段机械设备、物资配置管理计划所需主要周转材料、施工机具的种类和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施工总进度计划完成需要。 是否有工程材料与设备进场安排一览表
机械设备功效、机械设备数量、机械设备运行是否能够满足项目施工安全要求、工期要求。
八、其他施工管理计划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 针对项目重要危险源,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否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及组织专家论证评审项目一览表
是否有可靠的预防控制措施,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是否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
是否编制应急演练预案、配备安全生产部门要求的应急求援设备、器材并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是否有定期组织演练的计划,包括组织救援人员培训,定期进行演练。
2、环境管理计划、 建立现场环境检查制度,并对环境事故的处理,做出相应规定 制定现场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
根据项目特点,是否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必要资源配置
3、成本管理计划
是否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细化进度计划分别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是否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对项目施工成本目标进行阶段分解 是否采取合理的技术、组织和合同等措施,控制施工成本; 劳务分包工人工资、专业分包工程款的支付情况保证说明
4、组织协调管理计划
是否有总包单位与业主、监理单位协调配合制度 是否有总包单位与分包(甲)协调配合管理制度 是否有总包单位与外部单位协调管理制度
是否有专业分包单位按合同、招标文件约定方式的内容。
5、创优质工程管理计划
总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如鲁班奖、国优等质量奖项的特别说明和保证
6、防火保安管理计划
是否对物资、机械设备等夜间进场进行组织安排、进场路线及时间是否合理 是否有劳务用工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
场外生活区职工宿舍防火、垃圾、污水等管理制度
7、质量保修管理计划
是否有竣工清洁及成品保护管理制度
保修责任、保修期限是否积极响应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要求 工程维修是否保证限时保质完成
是否对专业分包工程的维修责任归属及要求做出说明。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篇2
关键词:建筑外墙,防水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基层处理,找平层,分格缝,变形缝
1外墙防水系统的构造设计
建筑外墙系统构造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基层:混凝土剪力墙、柱、梁、板;围护或填充墙: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空心混凝土砌块等砌体。
2)界面处理:聚合物水泥浆甩浆作毛化处理,外墙不同材料交接处应挂300 mm宽的钢丝网,高层建筑基层应满挂钢丝网,钢丝网为10×10Φ0.8或15×15Φ1.0的热镀锌钢丝网。
3)找平层:抹灰层兼找平层设计厚度20 mm,分遍抹平压光,抹灰层宜采用同一种砂浆,可选内掺纤维和聚合物的1∶2.5水泥砂浆或M15预拌砂浆。
4) 防水层:可采用2 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5~8 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3~5 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干混),如高分子益胶泥或K11等;饰面砖外墙的基层不得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5)分格缝:外墙面层应设纵横向分格缝,垂直距离不大于一层层高(≤4 m),水平距离不大于3 m,内嵌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
6)饰面层:外墙涂料、饰面砖,局部干挂石材。
7)外墙门窗: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
8)其他:阳台、雨篷、混凝土装饰柱、装饰构架、线条等相邻处的防水节点及外墙涂料(或贴饰面砖)。
图1所示为各种饰面外墙的防水构造。
2外墙防水节点设计要点
1) 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外墙防水层应延伸至门窗框,防水层与门窗框间应预留凹槽,刷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并嵌填密封材料;门窗上楣的外口应做滴水线;外窗台应设置不小于5%的外排水坡度。
2)突出墙面的腰线、檐板、窗台上部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不小于3%的向外排水坡,下部应做滴水线,与墙面交角处应做成圆角。
3)雨篷应设置不小于1%的外排水坡度,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雨篷与外墙交接处的防水层应连续;雨篷防水层应沿外口下翻至滴水线。
4)阳台应向水落口设置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水落口周边应留槽嵌填密封材料。阳台外口下沿应做滴水线。
5)外墙体变形缝必须做防水处理,变形缝部位应增设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附加层,卷材两端应满粘于墙体,且两端必须粘贴牢固并采用密封材料封严。满粘的宽度不应小于150 mm,并应钉压固定;卷材收头应用密封材料密封。图2所示为变形缝防水防护构造。
6) 穿过外墙的管道宜采用套管,套管应内高外低,坡度不应小于5%,套管周边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7) 女儿墙压顶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金属压顶,压顶应向内找坡,坡度不小于2%。当采用混凝土压顶时,外墙防水层应延伸至压顶内侧的滴水线部位;当采用金属压顶时,外墙防水层应做到压顶的顶部,金属压顶应采用专用金属配件固定。
8)外墙预埋件四周应用密封材料封闭严密,密封材料与防水层应连续。
9)外墙面空调口、通风口、设备洞口及其他洞口,应在洞口底面设置往室外方向不小于5%的排水坡度或采取防雨水倒灌措施。
10)设在外墙窗台上、窗侧或独立的空调机位,都是外墙防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暴风雨时还相当于一个小屋面,与空调机位相邻砌体的根部,应设同墙厚不小于200 mm高的混凝土坎,这一点也是设计和施工容易忽视的问题。空调机位的各层板、侧墙、顶板都应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作防水层。内部每层板都应向外设不小于5%的排水坡,若外装铝合金百页窗时,窗框下口应有排水通道,空调机位每层板下部应有滴水线槽,确保内部不积水。
3外墙防水系统施工要点
3.1施工准备
1)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所用材料应与外墙相关构造层材料相容。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经检验应全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外墙抹灰工程应在砌体工程施工完毕至少7d并经验收合格后进行。
3)抹灰前,应检查砌体预埋件、预留洞等位置是否正确,基体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墙体上的灰缝、孔洞和凹槽应填补密实。
4)抹灰前,砌体应防止雨淋或曝晒。抹灰时砌体应保持表面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表面湿润深度宜为10~15 mm,其含水率不宜超过20%;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和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体含水率宜控制在5%~8%。
5)外墙结构表面的油污、浮浆应清除,孔洞、缝隙应堵塞抹平;不同结构材料交接处的增强处理材料应固定牢固。修补找平用砂浆宜与大面积抹灰所用砂浆一致,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大面积抹灰砂浆。
6)采用干粉砂浆时,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宜大于20 mm。采用预拌或现场拌制砂浆时,外墙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宜大于25 mm,外墙勒脚及突出墙面部分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宜大于30 mm。抹灰应分层进行,采用干粉砂浆时,砂浆每遍抹灰厚度宜为5~10 mm。采用预拌或现场拌制砂浆时,水泥砂浆每遍抹灰厚度宜为5~7 mm,水泥混合砂浆每遍抹灰厚度宜为7~9 mm,前一层砂浆终凝后方可抹后一层砂浆。
7)外墙防水工程严禁在雨天、雪天、5级及以上风速下施工;施工的环境温度宜为5~35℃,施工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2抗裂加强网布置方法和施工要求
1)不同材料基体结合处在基体上应挂加强网;暗埋管线的孔槽处在基体上挂加强网;当抹灰总厚度≥35 mm时,在找平层中应附加一道加强网;高度超过9层的住宅、24 m以上的公共建筑,外墙找平抹灰时基体上应满挂加强网。加强网应采用10×10Φ0.8或15×15Φ1.0的热镀锌钢丝网。
2)挂钢丝网施工:挂网前将结合处、孔槽、洞口边等部位进行修补,修补时应分层填实抹平。挂网时混凝土墙可用射钉固定,砌块墙可用钢钉固定;固定钉间距不宜超过400 mm;钢钉宜钉在灰缝中,固定后应保证钢网平整、连续、牢固,不变形起拱。网材与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 mm。钢丝网应采用热镀锌钢丝网,眼目规格不宜大于20 mm×20 mm,钢丝直径不小于0.8 mm。钢丝网必须置于抹灰层内,严禁外露。
3.3外墙找平层施工要点
1)外墙找平与防水施工流程:基层表面处理→挂钢丝网→挂线、贴灰饼、设标筋→界面处理→涂抹找平层(作第1道防水层)→设分格缝→施工防水层(第2道防水层)→施工抹面层(保护层)。
2)外墙面防水由第1道防水层、第2道防水层、防水保护层、装饰面层这4个基本构造层组成。第1道防水层宜采用内掺纤维和聚合物乳液的1∶2.5水泥砂浆或M15预拌砂浆,找平层要求兼作第1道防水层。第2道防水层宜采用2 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或5~8 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3~5 mm厚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干混);饰面砖外墙不得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预防外墙饰面砖脱落。外墙涂料、饰面砖等装饰面层及粘结层可兼作防水保护层。图3所示为有保温层和无保温层的外墙防水构造。
3)外墙窗样板件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淋水试验。外墙窗框填缝完成后应抽样进行淋水试验。抽样比例、检验方法由各方协商确定,外墙雨水渗漏性能推荐按SJG 14—2004《非承重砌体及饰面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中9.1.4条执行,即:“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检验,检查数量不应少于10%的房间:1大雨后检查;2在女儿墙处设置水管,淋水6 h;3用0.2~0.3 MPa的压力水距墙0.3 m、淋水15 min。”如设计方、业主、监理要求采用其他试验方法,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各方通过协商确定,并应另编安全技术交底。
4)外墙上直通室内的洞口,应加PVC塑料套管,做到内高外低,并在外墙沿套管周边嵌填密封胶。
5)外墙抹灰前,应对门窗框与混凝土结构或砌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处理。按设计要求选用纤维防水砂浆或聚合物防水砂浆填塞密实,并涂刷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一层,涂膜厚度不小于1.0 mm;或用聚氨酯发泡胶或其他弹性材料封填,并在门窗框与外墙交界处留10 mm深的凹槽,用纤维防水砂浆或聚合物防水砂浆填塞密实,再刷1 mm厚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
6)外墙结构表面应进行找平处理,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墙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后再进行界面处理;2界面处理材料的品种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拌合应均匀一致,无粉团、沉淀等缺陷,涂层应均匀、不露底,并待表面收水后再进行找平层施工;3找平层砂浆的厚度超过20 mm,应分层压实、抹平;4外墙找平层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外墙饰面对基层粘结强度的要求。
7)外墙找平层抹灰的细部施工方法:找平层表面应根据不同防水材料要求进行刮平、搓毛或收光,并湿润养护。外墙找平层作为防水层时,抹灰应做分格缝。分格缝一般宽10 mm、深5 mm,分格缝间距不宜超过3 m。外墙窗上口应做滴水线,窗下口应放坡,坡度应控制不小于20%,外窗台最高点应低于内窗台20 mm以上。门窗框外侧表面与洞口墙体间留6mm×6 mm凹槽,内填聚氨酯密封胶。阳台、女儿墙顶面应向内放坡,坡度不小于6%;突出墙面的腰线、檐板、凸窗上部应做不小于3%的向外排水坡,与墙面交界处宜做成直径50 mm的圆角,下部应做滴水线。
3.4外墙分格缝密封防水施工要点
1) 分格缝施工工艺流程:分格缝槽内清理、修整→缝边两侧粘贴胶带纸→涂刷基层处理剂→材料准备→第1次嵌填、灌注密封材料→沿缝槽两侧反复批刮→第2次嵌填、灌注密封材料→表面抹平压实→检查、修整→揭除遮挡胶带纸→养护→验收。
2)外墙应设分格缝,分格缝宜设置在混凝土梁柱或混凝土墙体部位,不宜设置在砌体部位,分格缝间距不宜超过3 m,缝深应不穿透外墙防水层,缝宽宜为10 mm,缝中应嵌填密封材料或采用成品分格条。禁止在砌体墙面用机械切割分格缝。密封防水部位接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应牢固,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缝、蜂窝、起皮和起砂现象,嵌填前基层应干净、干燥。图4所示为外墙面分格缝构造示意图。
3)采用冷嵌法施工密封材料时,应先将少量聚氨酯密封材料批刮在缝槽两侧,分次将密封材料嵌填在缝内,嵌填应饱满,表面应抹平压实,不得有气泡和孔洞,并防止裹入空气,接头处应留成斜搓。对嵌填完毕的密封材料,应避免碰损及污染,固化前不得碰撞、踩踏。
3.5外墙防水涂料施工要点
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有关规定,每5 t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 t按一批抽样检验,现场待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配制前,应将液体组分搅拌均匀,粉料按规定要求加入,不得任意改变配合比;采用机械搅拌,配制好的涂料应色泽均匀,无粉团、沉淀。
3)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无浮尘、油污,无空鼓、裂缝。施工前应对节点部位进行密封或增强处理,穿墙管根、管道支架根部等部位应先做一层附加防水层,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4)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墙面应湿润但无明水。防水涂料涂布前,宜涂刷基层处理剂,或在找平层上刷一道聚合物水泥净浆,然后再均匀涂刷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分遍、多次涂刷完成,每遍涂刷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前后两遍的涂刷方向应互相垂直,同一涂层涂刷时,后遍应在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涂膜防水层的甩茬部位不得污损,先后接茬宽度不应小于100 mm。防水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表面平整不留气泡。涂膜防水层完工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做好饰面层。
3.6外墙防水砂浆施工要点
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C/T984—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有关规定,每10t为一批,不足10 t的按一批抽样检验,现场待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防水砂浆的配制应满足下列要求: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配制乳液类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前,乳液应先搅拌均匀,再按规定比例加入拌合料中搅拌均匀;干粉类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应按规定比例将水泥、砂和粉状防水剂干拌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粉状防水剂配制普通防水砂浆时,应先将规定比例的水泥、砂和粉状防水剂干拌均匀,再加水搅拌均匀;液态防水剂配制普通防水砂浆时,应先将规定比例的水泥和砂浆干拌均匀,再加入用水稀释的液态防水剂搅拌均匀。配制好的防水砂浆宜在1 h内用完,施工中不得加水。
3)外墙防水砂浆施工前,宜先做好节点处理,再进行大面积施工。外墙门框、窗框、伸出外墙管道、设备或预埋件等,应在建筑外墙防水砂浆施工前安装完毕。
4)外墙防水砂浆的基层找平层应平整、坚实、牢固、干净,不得酥松、起砂、起皮。基层表面应为平整的毛面,光滑表面应进行界面处理,并应按要求湿润,界面处理材料涂刷厚度应均匀,覆盖完全,收水后应及时进行砂浆防水层施工。
5)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宜采用压力喷涂施工,每遍喷涂厚度宜为3 mm。采用抹压施工时每层厚度不应大于5 mm,且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抹压后一层。
6)窗台、窗楣和凸出墙面的腰线等部位上表面的排水坡度应准确,外口下沿的滴水线应连续、顺直。砂浆防水层转角宜抹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应小于5mm,转角抹压应顺直。
7) 聚合物砂浆防水层分格缝的留设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嵌填密封材料前,应将分格缝清理干净。门框、窗框、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等与防水层交接处应留8~10 mm宽的凹槽进行密封处理,密封材料应嵌填密实。
8)聚合物砂浆防水层每层宜连续施工,留茬时,应采用阶梯坡形茬,接茬部位离阴阳角不得小于200mm;上下层接茬应错开300 mm以上,接茬应依层次顺序操作、层层搭接紧密;聚合物砂浆防水层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普通防水砂浆防水层应在终凝后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期间不得受冻。
9)聚合物砂浆防水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防水层表面的平整度应符合装饰面层对基层的抗拉强度要求,外墙防水工程完工后,应采用保护措施,不得损坏防水层。
10)外墙保温层的基层,宜按上述要求施工完聚合物砂浆防水层后进行施工,外墙外保温层上的防水层应另按设计要求施工。
4外墙防水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
1)外墙防水工程应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外墙防水应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 外墙防水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场的防水材料应抽样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3)阳台栏杆固件、外墙各类预埋件、安装螺栓、管道(槽)等与外墙体交接处应用高弹性耐候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并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做好封闭处理。
4)抹灰层厚度大于10 mm时,应分层施工,后一层应待前一层指触不粘时进行,各层应粘结牢固,抹平、压实应在初凝前完成。
5)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经检查合格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外墙防水层完工后应进行检验验收。防水层渗漏检查应在雨后或持续淋水30 min后进行。
6)涂膜防水层在门窗洞口、伸出外墙管道、预埋件及收头等部位的节点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值的80%。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 mm×20 mm实样用卡尺测量。涂膜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褶皱、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7)砂浆防水层留槎位置应正确,接茬应按层次顺序操作,做到层层搭接紧密。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0%。砂浆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及防水层各层之间应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
8)外墙防水工程验收中,应收集、提交下列资料并归档:外墙防水工程的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单,主要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进场抽检复验报告、现场施工质量检测报告,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文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雨后或淋水检验记录,施工记录和施工质量检验记录,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及操作人员的上岗证书等。
5结语
换流站施工组织设计要点分析 篇3
【关键词】换流站;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随着灵州—绍兴±800kV 直流输变电工程的正式开工,灵州及绍兴换流站作为直流输电工程的子单项工程,其相关工作也将陆续展开。换流站的无论在设备、人员配备还是工序上都与变电站有很大区别,甚至是牵扯到多步骤繁杂的施工工序、专业工种、施工主耗材以及超大型机械设备。目前,换流站施工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功能不断变化,施工工艺更加复杂的特点。同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还要解决设备材料配给、预付款的统筹分配和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等,常规变电站的施工组织设计理念、管理思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换流站施工新的需求。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合理制定,利于换流站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建设目标。
换流站工程施工首先要处理好人员物资调配、进度计划与场地布置、施工工艺与机械设备、工器具的使用与维修、各专业工种的通力协作等各种关联模块,而这必须通过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来实现。因此,换流站工程建设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做到统筹安排,科学合理的布置施工计划。
一、换流站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换流站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从投标阶段就开始入手,同时也要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环境的改变进行调整优化。一成不变的施工组织设计体系会对电力工程施工的指导作用受到限制逐步出现偏离,下面就对具体存在的4项问题进行阐述。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现场实际施工不符
施工组织设计电力施工企业开展工程建设的一项指导性纲领文件,其主要目的是使得换流站施工的有序进行。而在目前的各项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相关编制工作往往是设计与实施相独立,使得施工组织设计形同虚设。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经常是技术部门的几个技术人员包揽,有经验的施工项目经理可能未参与进来,技术部门编制,生产部门施工,设计没有考虑实施情况,实施不按设计,从而导致施工组织设计与具体实施剥离。
(二)施工网络控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常见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是用横道图和双时标网络图来进行编制,这些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在换流站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对于换流站项目来说,切合实际、周密制定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是工程施工顺利实施的关键。编制施工网络控制图能够根据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各项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及各项工作的劳动定额,通过绘图和测算来进行。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编制好之后,在此之前,都要经过成本、工期、质量、资源多方面的考虑,使它成为指导工程实践的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目前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计算这些指标时,只是简单的计算和罗列,并没有进行实际意义上的优化,即找到最优的施工网络计划。
(三)缺少经济效益分析
换流站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属于施工的组织方案,是指导施工准备,对施工组织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的指标技术文件。所以,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在考虑工程技术的同时,还要考虑其成本最低。但是,目前在各电力施工企业中,思路尚未改变,仍然认为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单一的技术工作。这种观念会使得有关人员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只讲究施工效率却不纳入经济效益分析,把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为一种单一的技术性文件,虽然有了施工方法、施工方案以及相关工序配合,而忽略了它的经济性要求。
(四)忽视工程建设安全治理
安全是换流站施工的一项最主要控制,设计到高空作业、大型机械设备操作、重型材料吊装以及带电作业等。在换流站的建设中,施工组织设计的不合理往往会导致施工项目部不按安全合理的时间点进行施工,从而容易导致一些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尤其是换流站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多工种存在大量的交叉作业。并且阀厅、换流变和联络变等高压设备区域属于高危险伤害场所,防护措施不当和安全标志设置缺失均可能会引起失火、高空坠落、电击等事故发生,种种安全隐患不但关系到换流站施工的进度计划按期完成,还会直接影响到换流站施工的成本、安全和质量控制,对换流站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换流站施工组织设计的要点
(一)保证换流站施工的总体进度
环流站的建设包括土建工程和電气安装工程两个部分,施工工序的总体安排原则为建筑工程遵循从地下到地上,由深挖至浅埋,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电气安装工程则按照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和整套启动调试的顺序进行,同时还包括电缆等各项特殊试验。施工中要尽量减少和避免建筑和电气安装的交叉作业。采用恰当的施工组织方式和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换流站项目在计划工期内圆满完成。
(二)保证换流站工程质量满足运行要求
施工的质量尤其是建筑部分是工程结构本体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大多数工程出现偏差,不仅仅是出现在设计阶段,大多问题出在了施工过程中,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一定要对施工的质量的加以保证。项目部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坚决遵循国家能源局、建设部、国家电网公司的各项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工程质量的目标管理,达到目标任务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清晰。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过程控制。
(三)保证换流站施工劳动资源均衡优化
在换流站施工中,如果流水作业掌握不好步距,往往会造成窝工或人员不足的情况。到达劳动资源均衡就是为了工序内流水节拍的合理安排持续时间,使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能够均衡的进行分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劳动力的消耗应当呈现出平稳的态势,即保持每一段流水节拍内劳动力的需求量保持不变,进一步降低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篇4
否齐全、正确,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
□是 □否(注:重点审查设计图纸中所引用的规范、规程等应与当地主管部门审批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依据一致,不应有矛盾。)
2.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前一阶段报审图纸的审批文件要求是否落实。2.1 是否按照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修改。
□是 □否 建筑工程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批准的建设用地位置,建筑面积及控制高度是否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
□是 □否
2.2 是否按照消防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修改。□是 □否
2.3 是否按照人防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修改。□是 □否
2.4 是否按照其它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修改。
□是 □否(注:以上审查内容应对照审批文件逐条落实,对于未按照要求修改的条款应作出特别说明。)
3.公司领导、本部各职能部门及城市公司对本工程前一阶段设计成果的内部审查意见
要求是否修改落实。
□是 □否(注:以上审查内容应对照公司相关会议纪要等内部文件逐条落实,对于未按照要求修改的条款,应作出特别说明。)
4.设计说明中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4.1 工程概况介绍中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类别、防火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等,以及开发指标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要求。
□是 □否
4.2 主要部位材料做法,如墙体、屋面、门窗等(属于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范围的内 容可与《节能专篇》合并)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4.3 节能设计: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说明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耗热量指标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等;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说明建筑物体形系数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等。
以上设计参数是否明确,做法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4.4 防水设计: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巻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等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是 □否 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巻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等是否明确,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是 □否 地下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等措施是否明确,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4.5 建筑防火: 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消防设施及措施:如墙体、金属承重构件、幕墙、管井、防火门、防火巻帘、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构造与防火处理等表达是否清楚,做法是否合理。
□是 □否 4.6 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所在部位、防护等级、平战用途、防护面积、室内外出入口及进、排风口的布置是否表示清楚。
□是 □否
4.7 室内外装修做法要求是否明确,是否满足我方《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一 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4.8 需由专业公司配合设计、生产、安装的建筑设备、建筑构件,如电梯、自动扶 梯、幕墙、天窗等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具体。
□是 □否
4.9 其它需特殊说明的情况,如安全防护、环保措施等是否有明确要求。5.总平面图:
5.1 图中是否清楚的标示了建设用地范围、道路及建筑红线位置、用地及四邻有关 地形、地物、周边市政道路的控制标高。
□是 □否
5.2 是否明确标示了新建工程(包括隐蔽工程)的位置及室内外设计标高、场地道 路、广场、停车位布置及地面雨水排除方向。
□是 □否 6.平面图设计:
6.1 住宅各户型平面设计是否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任务书》及前一阶段我司意见 执行。
□是 □否
6.2平面图中分尺寸与总尺寸是否吻合,各隔间尺寸的标注及每间平面的布局,平面相互交叉关系尺寸是否交待清楚;注意轴线与柱子、墙体的关系尺寸。
□是 □否
6.3 住宅首层入口:
住宅入口是否设置有雨棚等预防重物坠落的措施。
□是 □否 单元(包括地下车库)入口是否考虑门禁设备设置要求。□是 □否 大堂内是否设置有信报箱,位置是否便于用户使用。□是 □否
6.4 残疾人坡道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方便用户的使用。□是 □否
6.5 户内空调室内机预留位置是否合理;预留空调管线孔洞位置、断面大小、高度 是否合理;空调室外机位置是否合理、尺寸是否合适、是否方便安装;空调冷凝水排放条件是否合理,与立面是否协调。
□是 □否
6.6 阳台及外窗等处设置的护栏高度、材料做法是否满足规范及《施工图设计任务 书》或《统一建造标准》要求。
□是 □否
6.7 屋面工程防水、隔热、泛水等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施工图设计任务书》或《统 一建造标准》的要求。
6.8 门窗表中的数量、尺寸、型号须与平面图核对,是否有遗漏或差错。□是 □否
7.立面、剖面图设计:
核查立面图中每层标高、门窗位置与平面图是否相符;注意核查剖面图中各层标高,特别是交叉层的标高以及交叉层的处理是否正确;立面图中应标明门窗的标高
□是 □否
8.厨卫详图、关键部位的节点设计:
8.1 厨卫详图、关键部位的节点大样,如楼梯、电梯、汽车坡道、墙身、门窗等是 否完整,是否有遗漏。
□是 □否 8.2 厨房详图:
厨房内操作流线、预留冰箱位置是否便于操作;
□是 □否 操作台长度、操作净空是否满足住宅设计规范要求;
□是 □否 烟道及给排水立管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方便安装及住户装修、操作使用;
□是 □否 灶台上空是否有障碍物,影响排油烟机的安装;
□是 □否 预留的燃气热水器位置是否合理、燃气热水器进(排)风预留孔洞位置、高度是否合适。
□是 □否
8.3 卫生间详图:
卫生间内洁具、预留洗衣机位置是否便于操作,洁具尺寸是否合理; □是 □否 排风道及给排水立管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方便安装及住户装修及操作使用;
□是 □否 洗脸盆上方是否能够安装镜面; □是 □否 排水地漏设置数量、位置是否合理。□是 □否
8.4 外窗节点设计,是否考虑了防水构造要求,是否符合规范、《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篇5
①电动调节阀、开关阀门的密闭性能应严格要求统冻冰及融冰的过程中,乙二醇侧在一定阶段内会运行在-2.19℃/-5.56℃温度范围内,在板换的另一侧的冷冻水通常在7℃/12℃运行,如果板换的乙二醇侧关闭不严有泄漏,会造成板换冷冻水一侧结冰,冻裂设备,
冰蓄冷系统设计施工要点(阀门的选择)
,
②电动阀门的两侧应设置检修阀、旁通阀;以便系统检修,和人工手动运行。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篇6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缓满国道主干线牙克石至海拉尔一级公路经过鄂温克旗大雁街区,设置互通立交,引道路基两侧单位较多,为减少征地拆迁,采用了加筋土挡墙工程技术。文章介绍了工程设计、结构计算方法及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加筋土;挡墙;设计;施工要点
0引言
缓满国道主干线牙克石至海拉尔公路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草原,属于国家主干线公路网的一段,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该段公路是呼伦贝尔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项目于6月开工建设,10月竣工通车。加筋土挡墙位于鄂温克旗大雁街区内,路基两侧单位较多,为减少征地拆迁,该段路基设置加筋土挡墙,桩号为K322+750~K323+230,全长480m,属大雁互通立交引道部分。
1加筋土挡墙
加筋土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以其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同时加筋土技术本身也逐渐地完善成熟了。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做成很高的垂直填土,从而减少占地面积。②面板、筋带可以在工厂中定型制造、加工,在现场用人工或机械分层安装。这种装配式的方法使施工简便、快速,可以节省劳力和缩短工期。③加筋土是柔性结构物,能够适应地基较大的变形,因而可用于较软的地基上。④造价低廉。据国内部分工程资料统计,加筋土挡墙的造价一般为普通挡墙的40%~60%。⑤排水通畅,不用设置专门的排水管,可用于砌竖缝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
2工程设计及结构计算
2.1工程设计①加筋土挡墙构造特点。加筋土是填土、拉筋、面板三者的结合体。填土和拉筋之间的.摩擦力改善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使得填土和拉筋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起控制作用的是填土与拉筋的摩擦力,面板的作用是阻挡填土塌落挤出,迫使填土与拉筋结合成为整体。加筋土挡墙一般由基础、面板、拉筋、填料和帽石五个部分组成。②地基处理。该段地质条件较复杂,土质为含砂低液限粉土,部分夹杂黑粘土层,土质不均匀,达不到设计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对基础采取换填1.0m砂砾处理。该地区最大冻深2.8m,为防止冻胀对加筋土挡墙产生破坏,将基础设在冰冻线以下,同时为防止基础冻拔,基坑采用砂砾回填,有效地控制了冻胀对加筋土挡墙产生的影响。③挡墙平面布置及断面结构。加筋土挡墙最高11.0m,平均高度6.5m,路基宽31.5m,靠近面板设置0.5m厚砂砾反滤层,兼作竖向排水。加筋体底部设置泄水管,作为水平排水。所有的面板竖缝均干砌作为排水通管。④面板。面板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矩形槽板,分A型(490mm×990mm)和B型(490mm×490mm)两种尺寸,便于施工时错缝。面板内留穿筋孔。单块面板重量:A型板220kg,B型板108kg,方便人工直接安装。⑤筋带。筋带采用新型CAT30020B型钢塑复合筋带,此种筋带变形小,强度高。设计采用的筋带宽30mm,厚2mm,容许应力=80MPa,容许拉力为6kN,相应伸长率<1%,筋带极限拉力>9kN,断裂伸长率<2%。筋带与面板的连接采用上、下穿筋方式,将筋带的一端从上、下面板的预留孔中穿过,折回与另一端对齐。⑥填料。填料采用风积砂,与筋带的摩阻效果好,强度稳定性高。 本结构采用如下设计参数:
石屑料强度指标:?准=37°,c=0;
石屑料压实标准:压实度95%;
筋带与填料间摩擦系数:非浸水时取f′=0.4,浸水时取f″=0.3;
地基承载力:[δ0]=0.5MPa。
2.2结构计算加筋体筋带的断面积、长度以及加筋体的稳定性等,要通过加筋体内部、外部的稳定性分析确定。加筋体内部稳定性,按局部平衡法计算。规范要求的各项安全系数如下:①筋带抗拔安全系数kf=2.0;②筋带抗拔安全系数ks=1.0;③加筋体总体抗滑稳定系数kc=1.3;④加筋体抗倾覆稳定系数ko=1.5;⑤地基承载力要求:δmax<[δ0]且δmin>0。
3施工技术要点
3.1面板安装面板安装前,施工单位编绘全墙面板安装接工作图(示出伸缩缝处面板设置等),由中部向两端伸缩缝安装,用全站仪定位,挂线操作,并将外口用砂浆略垫高,使面板内倾1%。相邻面板的错位用低强度砂浆调整,严禁采用坚硬石子或铁片支垫;水平误差及前后错位应及时解决,不能安装几层后总调整。
3.2筋带铺设在摊铺压实好的填料上的筋带设计长度处,用钢筋钉固定一根ф22钢筋,钢筋平行于面板方向,钢筋钉间距1.5m。将穿筋孔处的筋带用铁丝捆扎固定,成辐射状,另一端拉紧后用铁丝捆扎在钢筋上,保持筋带张拉松紧程度一致,不得有折曲、卷曲和重叠,验收合格后摊铺填料。
3.3填料的摊铺与压实采用人工和机构相结合,用装载机将填料从一端堆起,人工整平至虚铺厚度,然后逐段推进,边堆料,边摊铺,严禁压实机械在裸露筋带上,并保证摊铺机械缓速行驶,不得急刹车。填料应分层压实,其压实顺序从筋带中部逐步碾压至筋带端部,再压实靠近面板部位,机械压实距面板不得小于1m,并不得在未经压实的填料上急刹车或急剧改变运行方向。面板附近1m范围内用小型机械碾压或人工夯实。填料的压实度标准:距面板1m以外范围为95%,距面板1m以内范围≥90%。
4结语
①该加筋土挡墙工程于6月20日开始面板安装,同年9月8日建成。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保证了工程总体质量进度的要求。②通过该工程的建设,显示出加筋土技术在经济效益和技术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施工方便、快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土工结构。③在呼伦贝尔市公路建设中采用加筋土工程技术尚属首次。在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精心组织,严格施工,确保了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获得了建设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JTJ015-91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2]JTJ035-91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公路高填方路基施工组织要点 篇7
1.1 施工准备阶段
在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进行之前, 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填方试验。在选择试验路段的时候, 最好是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符合实际施工要求的路段进行试验。经过试验, 能够对高填方的压实方法、压实设备、碾压工序及碾压工艺等进行确实。试验段的试验完成后, 还要对填方段的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 对填方段的地质状况进行精确的了解与掌握。而对于一般的地段, 要首先对地段表面的杂草等进行清理, 并把地表进行排水处理。
1.2 对填方路基进行上料
填方试验合格之后, 才能够对相应的地段进行填方施工。填方所使用的材料也必须经过试验检验方可投入使用。用运输设备将填料运往相应的位置, 填料在卸车期间, 必须有专门的指导人员对这个过程进行指挥, 卸料密度可以控制在每层松铺厚度为30cm左右, 并逐层不断向前推进。每层填料卸完以后要进行摊铺与平整处理, 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卸料
1.3 填方路基的排水处理
地基如果是黏土层, 其含有的有机质相对较多, 对于这种情况进行排水固结处理, 主要应该是运用由水平砂垫层和竖向排水结构组成的排水机构与体统。这种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地基中孔隙水的排放距离, 使排水边界得到改善, 能够使地基的固结更加快捷。在此期间, 要控制砂垫层的厚度应该高于50cm, 材料选择上主要以中砂和粗砂为主, 并且, 必须还要保证砂垫层比路基两侧宽出1m以上。而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是竖向排水结构主要且关键的组成部分。竖向排水结构可以很快捷的将地基水排放, 并且能够对地基进行挤密, 并且, 此阶段需要的设备也很简单。
1.4 对填方路段进行摊平与平整处理
每一层需要的填料运输到位并卸完以后, 能够用比较大型的履带式推土机对需要处理的地段进行摊平处理, 而后, 在摊平的填料上进行不断的反复夯实与碾压, 此时, 便完成了第一步的压实工作, 这便给平地机工作创造了基础与条件, 便于其平整工作的完成。初步摊平工作完成以后, 再用平地机进行比较细致的平整工作与处理, 将其加工成有一定坡度的路拱, 这样便于排水。
1.5 对填方地段进行夯实与平整处理
对填方地段进行平整与夯实处理, 然后, 才能够保证大吨位的振动式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碾压夯实与平整处理。碾压时, 直线段可从两边向中间延伸, 小半径曲线段则应该由内侧向外侧延伸。纵向碾压的轮迹应该重叠40~50cm, 横向衔接也应该根据宽度重叠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该根据试验段来确定, 初压可采用静压的方式, 初压完成后可采用振动压实的方式, 碾压次数要完全符合规定的次数要求。
1.6 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检测
可采用灌砂法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检测, 根据要求也可结合核子密度仪进行检测。在路堤填筑前, 根据要求需要对填料进行取样试验, 以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每层填料的压实度都必须满足路基填筑压实度要求, 如不符合, 则继续进行碾压,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路基填料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如果超过标准, 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洒水湿润处理, 或者翻松晾晒处理, 之后方可进行碾压。
1.7 对路基沉降稳定性进行观测
在路基的沉降区范围处的稳定区设置沉降观测点, 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确定基线方位和基点标高。可在路基两侧路堤的坡脚以外3m左右位置设置3个以上的观测点, 观测点的距离可控制在200m左右。观测点可由钢筋混凝土桩制成, 其尺寸应该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基线的方位和基点的标高来确定观测点的具体位置, 同时做好详细的观测记录。在路基填筑过程中, 需要随时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并记录好相应数据。当观测点的竖向或者水平位移过大时, 说明地基沉降状态不稳定, 应该马上停止填筑, 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直到路基沉降稳定后, 方可继续施工。
2 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强夯技术的应用
强夯法主要是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点, 采用起重机将大吨位的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 然后使其自由下落, 进而对地基进行冲击压实, 提高地基的强度。强夯法能够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对原地面采用强夯法时, 可采用梅花形的夯击法, 单点夯击的次数应该符合要求。夯击前需要将地表的杂草、树根等杂物清除干净, 并对原地面进行推平处理。应该准确测放夯点的位置, 并对锤重及落距进行标定。对填方路基进行强夯时, 路基每填筑3m高便需要夯实一次。可采用重锤进行夯击, 以最后一次夯沉量小于2cm为单点夯击次数控制标准。夯击现场可使用水准仪对夯沉量进行准确测量。
2.2 土工格栅技术的应用
土工格栅主要采用高密度的聚乙烯、聚丙烯等为原料, 经过特殊的成板、挤压和冲孔后, 再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拉伸, 能使荷载分布均匀, 且具有较强的抗拉性和耐久性。土工格栅技术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同时与路基的浅层处理技术以及复合路基处理技术一起使用。施工时需要在高填方路基表面事先铺好厚度大约为30cm的中、粗砂, 然后在砂垫层上设置土工格栅,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土工格栅与软土之间的摩擦力, 并充分发挥土工格栅的加固功能。铺设土工布或者土工格栅时, 应该采用张拉施工法, 并将土工布的四端锚固牢靠。
3 高填方路基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做好施工组织工作
如果施工过程中组织管理工作不严谨, 很容易造成工序零乱、主次不分等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问题。有些工程没能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路基达到规定沉降, 进而导致工后路堤沉降过大, 因此必须加强高填方路基的施工组织工作, 对各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 以保证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
3.2 严格控制路基填料质量
通常情况下, 路基填料为土、石, 在高填方路基的填筑施工中, 应该使用水稳性好、干密度大、承载力强的砾石类填筑材料, 且土质要均匀, 密度也要均匀, 不能含有超大颗粒或者其他杂质。为保证路基填料的均匀性, 同时也减少对沿线生态的破坏, 高填方路基所使用的土应该进行集中选取, 尽量避免沿线取土。
3.3 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的压实工作
路桥过渡段、填挖结合处及台背等处的地形条件比较特殊, 填方的施工难度也较大, 通常都是路基、桥台施工完成后的缺口部分, 工程完工后非常容易出现路基沉降过大的问题。因此, 施工过程中, 必须严格控制此类部位的施工质量, 如大型设备施工不便的部位, 可采用小型夯实机进行分层夯实, 并严格控制好分层厚度, 同时提高抽检频率。
4 结语
在公路工程的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 容易受资金、环境、人员、天气及设备等因素影响, 导致工程不能按预定计划实现。因此高填方路基施工时, 必须严格组织施工, 合理调控施工程序, 同时控制好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以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摘要:高填方路基这种特殊路基的施工技术如果出现问题或者施工质量不能保证, 则会影响到公路的整个质量与效益。所以, 在进行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进程中, 要对施工进行严格的设计与管理, 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整, 并保证每一道工作流程的工作质量, 从而才能够真正做到整体的质量保证, 确保工程的稳定性与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高填方,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广发.公路工程中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4) :121.
[2]徐博, 郭楠.论公路建设中高填方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10, 36 (29) :215-216.
城市屋顶绿化设计施工控制要点 篇8
关键词:屋顶绿化;施工;要点
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城市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改善过度砍伐自然森林,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屋顶绿化是一个新兴行业,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产业。这是落实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对建造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我们再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实现哪些要点的控制呢?
1 屋顶结构荷载系数
通常屋顶花园设计时屋顶结构已经完成(部分为已成建筑),屋顶结构还能承受多少重量是我们做屋顶施工的前提条件。如若施工实际荷载超过建筑顶部设计荷载,将会导致屋顶结构处于随时危险的状态,此为屋顶花园设计之大忌。因此我们在屋顶花园施工时要考虑设计内容的重量区间,荷载主要由静荷载和动荷载组成。静荷载是屋面构造层、绿化构造层、植被层等所产生的屋面荷载。动荷载指由积雪和雨水回流、人员走动及建筑物修缮等工作所产生的屋面荷载。屋顶花园设计时,尽可能把较重的荷载如园林小品、亭阁、假山置石、水池选择在建筑承重的位置上(梁、柱、承重墙)。
2 安全围护设置
安全是屋顶绿化的保证,决定屋顶绿化的成败。屋顶绿化的安全,包括建筑结构承重、防水设施的安全使用,以及屋顶四周的女儿墙、防护栏、人员进出口、大型植物的安全牢固等。每个部分、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3 整体抗风性
屋顶花园的实际施工中为了功能和美观的需要,有时需要设计一些构架,小品等立于屋顶之上。如果必须设计这些,我们将会遇到一对矛盾体。一是屋顶往往风力较低面大,则需要构架基础更牢固;B二是在屋顶没有条件将基础埋于土下很深处,在屋顶上植筋效果不理想还破坏屋顶防水层也是不可取的。这是一对矛盾体,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就是为之设计放大基础。
4 做好防水、排水是关键
防水排水是屋顶绿化的关键,故在设计时应按屋面结构进行多道防水设施,做好防排水构造的系统处理。各种植物的根系均具有很强的穿刺能力,为防止屋面渗漏,应先在屋面铺设具有阻根功能的防水材料。
防水层施工完成之后,应进行24小时蓄水检验,经检验无渗漏后,在其上再铺设排水层,排水层可用塑料排水板、橡胶排水板、PVC排水管组成。
排水层上放置隔离层,其目的是将种植层中因下雨或浇水后多余的水及时通过隔离层过滤后排出去,以防植物烂根,同时也可将种植层介质保留下来,以免流失。隔离层可采用重量不低于250g/㎡聚酯纤维土工布或无纺布。最后,在隔离层上铺置种植层。
5 屋顶花园植物品种的选择
屋顶花园植物选择应符合屋顶立地条件的特点,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植物多样性和共生性原则,以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滞尘控温能力较强的本地常用和引种成功的植物为主。(2)以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为主,原则上不用大型乔木,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旱小型乔木。小乔木最好种植在木桶或木箱等容器中,并放在承重墙或承重柱上。(3)应选择须根发达的植物,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层。(4)选择阳性、耐瘠薄、粗放管理的浅根性植物。(5)选择抗风、耐旱、耐高温的植物。(6)选择抗污性强,可耐受、吸收、滞留有害气体或污染物质的植物。
6 种植土壤要环保,轻质并附有营养。
根据屋顶绿化的立地条件,基质层除了满足植物生长条件外,还需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蓄水能力和空间稳定性的轻质材料层。一般土壤很难达到这些要求,因此屋顶绿化一般采用各类介质来配制人工土壤。目前应用最理想的是珍珠岩人工土壤。
7 防止植物根系穿刺问题
屋顶绿化植物的根系若不采用阻拦的措施,会屋顶的结构造成一定的伤害。即使是在仅有防水层或包括压制层的屋面上,由于空气的流动作用导致一些植物的种子飘落屋面上,在一定的条件下,植物也能顽强的生长。其后果导致其根系穿透防水層,甚至结构层,从而使整个屋面系统失去作用。在花园无卖弄上,由于涂层的存在,产生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其他的某些外来植物一般都较我们预先铺设的植物更具生命力,这些植物会不断侵蚀其他植物的领地。另外,草类植物的根系相当发达并且穿透力较强,对防水层及结构层的破坏力也很大。所以在建筑物的结构层上进行园林建设时,就必须引导和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否则,植物根穿透防水层会造成防水功能失效;植物根穿透结构层而造成更为严重的结构破。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推荐阅读:
施工组织设计审核要点07-26
公路施工施工组织设计08-30
施工图设计要点土建09-12
施工组织设计09-19
施工组织总设计10-04
施工组织阶段06-12
施工组织形式06-19
组织施工模式07-26
施工生产组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