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施工模式

2024-07-26

组织施工模式(共12篇)

组织施工模式 篇1

摘要:建筑工程是一种特殊产品,不管它是由谁来投资,它的拥有者、使用者是谁,它质量水平的高低、好坏都事关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强调政府、社会、业主及其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都是同样重要的。而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严格管理,由于项目的组织模式对管理的效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项目组织模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就施工企业的组织模式进行一些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施工企业,项目组织模式

1 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1.1 工程质量大于天

近年来,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频频出现,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生命、国家资产的损失。资产损失了还可以再创造,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工程的质量问题而造成人民生命的凋亡便是严重的犯罪。

1999年1月4日18时50分,重庆市綦江县人行虹桥因严重质量问题突然整体垮塌,造成死40人、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2007年8月13日下午,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正在建设的堤溪沱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 974.7万元;

2008年11月15日发生的杭州市地铁施工工地坍塌重大事故,造成21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900余万元;

2009年6月27日早上,上海市一栋13层在建商品房发生倒塌,一名装修工人受伤;

2010年1月3日下午,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发生支架垮塌事故,导致7人死亡,重伤8人,轻伤26人;

2010年7月24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汤营大桥整体垮塌,53人遇难,13人失踪;

2010年11月26日,南京市内环西线南延工程发生钢箱梁倾覆事故,导致7名施工人员死亡,3人受伤;

2010年12月3日凌晨,在建的嘉绍跨江大桥工地发生断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

这一串串血淋淋的数字触目惊心,它向我们申诉着,作为一个工程管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将工程从建造到使用全过程的质量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控制指标,对工程质量问题,不能有丝毫的妥协,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不能丝毫的懈怠,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不能放松丝毫的警惕,工程质量大于天。

1.2 我国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素,目前,我国工程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通过组织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把工程技术、经营管理、数据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从社会调查进行市场预测开始,一直贯穿于工程交付使用后服务的全过程,而建立一整套质量管理工作体系,从而保证生产出优质的建筑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工作质量;范围贯穿可行性研究到交工后维修服务全过程;参与者包括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全体人员;方法包括技术、经济、管理、组织、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控制手段。这样的质量管理方式在理论上是没有缺陷的,但是,为什么还会频频发生这样那样的工程事故呢?

通常,在影响施工质量的五大因素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规范、材料检测、机械更新、方法创新等一系列手段有效地控制材料、机械和方法三个要素;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工程建设环境加以评估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及对以上三个要素的合理调整来尽可能地减小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但是,对施工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个要素——人的因素,却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技术、规范这个领域,而是出在了各项具体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事实上,正是因为在施工中,人在执行各项措施、规范,运用各种方法的时候,没有做到严格执行,对执行的标准掺水,打折扣而导致了质量控制措施的失效,从而引发工程事故。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建筑产品的形成过程就是对人工作行为的管理过程,人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质量的好与坏、进度的快与慢都极大地依赖于人的工作态度与专业素养。因而,对人的有效控制才是控制工程质量最根本的途径。

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可以将参与建设过程的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接参与施工过程的工人,第二类是按照相关规范对工人进行管理、控制的管理人员。因此,要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对这两类人行为的控制,即对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控制。如图1所示。

2 工程建设中对管理人员的管理

2.1 理论阐述

对人的管理,通常采用组织措施来控制、协调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一个合理的组织关系,可以最大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使其权利与责任清晰明了,使其严格执行规范、方案等,从而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避免或者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对于一个施工企业的项目而言,一般通过项目组织结构图来反映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三个部门同属于一个上级部门的领导,执行上级部门的工作指令,而这三个部门处于同一个命令级别,不存在指令关系,因此,每个同一级别的部门都不受其他部门的约束,他们之间属于合作关系。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处在同一级的部门1~部门3却不只是简单的协作关系,由于工程施工中,各个部门的重要程度不尽相同,尽管处在同一级别,但重要性小一点的部门往往不得不迁就重要性大的部门,而做出妥协,这样,就直接或者间接地使重要性小的部门接受了重要性大的部门的指令,从实质上改变了组织结构图的规定流程。

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因此而造成的。在工程建设中,有三个部门不可或缺,一个是质安部(主要监督工程质量与现场安全);一个是工程部(主要负责工程建造的现场施工);还有一个是技术部(主要负责施工方案制定以及与技术相关的协调沟通)。其组织结构图如图3所示。

从组织形式上看,这三个部门处于同一级别,都接受项目经理的指令,但在实际运行中却不是这样的。对于一个工程的建造而言,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施工进度,另一个是施工质量。尽管我们再三地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但因为影响工程建造的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工程质量的隐蔽性也比较强,不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不易发现;而工程进度则恰恰相反,它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由于企业的本质就是赢利,因此工程进度的快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以来,在工程建造过程中,进度要求就被极大地强化了,而质量要求却相应地被淡化了,从而形成了质安部经常在事实上迁就工程进度而对质量验收工作掺水,没有起到到质量监督的作用,从而引发工程事故。

技术部主要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负责现场施工的工程部是否按照施工方案施工,也是技术部所关心的问题,因此,技术部对工程的施工过程也有监督的义务。一个工程质量能否过关,对施工过程的控制是决定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部和质安部都有对施工质量监督的责任,技术部侧重于过程监督,而质量部侧重于对结果的验收,两个部门一起完成对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

那么,为什么工程质量问题仍然广泛地存在于建筑产品中呢?从组织结构图上看,同级部门在工作中由于职责所系,经常会有矛盾产生。比如质量和进度就是常见的一组矛盾,正是通过这种矛盾来完成对各个部门的制约,如果矛盾得到了较好的协调,那么就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但如果矛盾协调的不好,出现的结果肯定是矛盾双方其中有一方作出了妥协。而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不可逆性,使得作出妥协的这一方往往是质安部与技术部。从组织结构图上可以看出,当同级部门出现矛盾的时候,协调工作只能由上级部门来完成,也就是说,决定由哪方作出妥协是由上级部门来决定的。但出于对利润的追求,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部通常都选择优先保证工程进度,于是让质安部和技术部作出了妥协,这也是工程质量隐患广泛存在的根源。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环节就是合理地确定决策部门的构成,对于施工项目而言,就是要合理地确定项目经理部的人员构成。通常,项目经理部人员构成如图4、图5所示。

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整个项目的全盘管理,而项目副经理负责具体措施的实施,但施工企业由于对工程进度的强化,以及为了对施工中的协调更为实际可行,通常优先选用具有较多现场施工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来担任项目副经理,而这些人大多出身于工程部,他们对进度的重视以及对质量的淡化根深蒂固,因此,一旦各下级部门的工作出现矛盾时,作出决策的项目经理部会习惯性地让其他部门为工程部作出妥协,这种部门的人员构成是有很大弊端的。

如果项目经理部组成决策小组,并对小组的人员构成采用从下属各个部门抽选,并采用兼职的形式,其权重宜选择质量控制部门人员多于进度控制部门人员,如此,则会最大限度地制约施工中的蛮干、瞎干以及为了保证进度而带来的质量下降等问题。如图6所示。

质安经理主要负责施工安全与质量,技术总工负责对方案的编制以及对其在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生产经理负责方案的实施、进度的协调。如此,将各个核心部门的部门领导组织起来组成项目决策小组,则每个部门领导就被赋予了双重身份,由于各自职责所系,同时又可以通过项目经理部做出更协调的解决矛盾的决策,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2.2 案例分析

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中国建筑某局下属若干家子公司,这些公司运营情况各不相同,有些仍然采用传统的项目组织模式,有的作为试点采用经过改良的新的项目组织模式,笔者通过自己亲身工作经历,对两种项目组织模式进行对比,通过实例验证新的组织模式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优越性。

甲公司采用传统的项目组织模式,决策机构由一个项目经理和一个执行经理(相当于项目副经理)组成。其项目组织结构图如图7所示。

甲公司由于只有一个执行经理,并且执行经理出身于工程部,在处理质量与进度的矛盾中,经常重进度,轻质量,最终使得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生,多处多次出现事故隐患,幸好无人员伤亡。停工、整改次数较多。由于没有商务人员参与决策,因而现场浪费严重,蛮干、瞎干问题突出,最终造成的停工、窝工、返工次数直线攀升,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质量下降并且也没有实现预期的进度目标,得不偿失。

乙公司采用改良的项目组织模式,决策机构由一个项目经理和四个执行经理构成,四个执行经理分别由工程部、技术部、质安部和商务部部门领导兼任。其项目组织结构图如图8所示。

乙公司由于采用了改良的项目组织模式,在决策工程中,由于四个决策部门的领导同时参与整个工程的全面管理,不但肩负各自的管理职责,同时还参与工程的全面协调,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能够较好地协调宏观与局部的矛盾,较好的协调进度与质量的矛盾。同时,由于技术总工参与项目决策,使得整个项目的运行都处于施工方案以及相关技术指标的控制当中;再者,由于质安经理也参与了项目的决策,因此,对质量的控制就又一次得到了强化,质安经理与技术总工从自身职责视角出发,一起对工程质量的强化形成了有力的约束,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乙公司的管理方式使得现场井井有条,施工质量大幅度提升,整改次数明显减少,反而加快了工程进度,实现了工程进度与质量要求的和谐统一。

以上两则例子都是笔者亲身参与的两个项目的直接经验,真实可靠,有据可查。

3 工程建设中对工人的管理

工人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因此,对工人的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建筑产品的质量状况。

我国对管理人员的标准较高,并且执行的较好,一般都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资质,经过专业的学习,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很多都是科班出身,具有良好的再学习能力;同时,由于其工作单位相对稳定,个人信息完善,一旦有工程事故发生,追究责任相对容易,因而对其行为的控制与约束也比较容易。

而工人则大不相同。由于我国目前的承包制度影响,施工队伍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普遍素养偏低,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大多属于临时打工,没有正式编制;大量的农民工没有经过培训就进入施工队伍上岗工作,直接影响到了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因此对工人的管理难度比较大。对此,笔者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首先,要提高工人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对工人要进行必要的、正规的培训,提高其施工技术,强化其质量意识。而不是传统的由熟练的工人带几个新工人边干边学,从而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各种隐患,也加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因此,对进城务工参与建筑行业的工人,要设立一个统一的培训认证机构,用较短的时间对工人进行培训,教授一些基本的建筑施工常识,期末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发放工作资格证书。

其次,要提高建筑工人的准入门槛。建筑工程质量难以控制就是因为准入门槛太低。缺乏专业素养、质量意识淡漠的工人能够进入这个行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存在众多的小劳务队可以不受约束地提供给他们就业的岗位,于是,农民工可以放下锄头,不参加任何培训就加入到建筑施工工人的行列当中,成为质量隐患的制造者。因此,要对工人进入施工队伍的门槛做出强制性要求,只有经过培训,拿到培训机构发放的工作资格证书后才可以被施工企业录用。

第三,要整合培训机构。各种培训机构的培训力量良莠不齐,于是培训出的工人质量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整合现有的培训机构,使其具有行业要求的培训力量。并由国家统一发放工人的“毕业证书——工作资格证。

最后,要建立工人人才信息库,将具有工作资格证的工人信息录入电脑,并可全国联网查询。由于我国的建筑工人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决定了工人的信息必须全国联网,以保证在满足工人流动性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保证任何地方的任何单位都可以方便地核实工人的个人信息与所学的专业技能。

4 总述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对于施工过程中人的管理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核心。而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只要在原有项目组织基础上稍加调整,即可较好地实现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协调。但对于工程的直接创造者——工人的管理则比较困难,需要国家的政策以及法律等各种手段的共同实施才能有效地转变当下的境况。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与完善,我想这个构想会很快实现。而对于施工单位项目组织机构的合理调整,是当下最简洁、最容易做到的控制质量的措施之一,希望可以得到很好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佘远逢,丁硙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9,(12)

[2] 吴立新.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9(12)

[3] 李建清.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09,(3)

[4] 顾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1)

[5] 夏良武.谈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J].陕西建筑,2007(10)

组织施工模式 篇2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目录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 ...................1 1.1 工程概况.............................................................1 1.2 总体施工设想.........................................................3 1.3 施工区域划分.........................................................4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6 2.1 施工准备工作.........................................................6 2.2 施工总体布置.........................................................7 2.3 施工道路.............................................................7 2.4 供排水设施...........................................................7 2.5 通讯、施工用电.......................................................7 2.6 办公及生活区设施.....................................................8 2.7 泥浆弃置场地.........................................................8 2.8 临时设施布置表.......................................................8 三、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9 3.1 进度计划编制原则.....................................................9 3.2 总体进度计划安排.....................................................9 3.3 工程进度总体保障措施.................................................9 3.4 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14 3.5 进度监控方法及报告方法..............................................14 四、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18 4.1 施工排水............................................................18 4.2 建筑垃圾清理外运....................................................18 4.3 水力冲挖淤泥施工....................................................18 4.4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20 五、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29 5.1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29 5.2 环境保护措施........................................................34 六、项目管理班子的人员配备、素质及管理经验..................................44 6.1 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负责人............................................44 6.2 职责范围............................................................46 6.3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48 七、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50 7.1 劳动力安排及其保证措施...............................................50 7.2 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51 7.3 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53 八、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55 8.1 本工程施工重点、难点.................................................55 8.2 主要控制措施.........................................................55 九、冬雨季施工、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61 9.1 雨季及夜间的施工安排................................................61 9.2 已有设备、管线的加固、保护及成品保护施工措施........................62

//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

1.1

工程概况

由于污水管道用以收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所以管道内较容易汇集各种垃圾、漂浮物和泥沙,通过清疏养护,虽然能够清除大部分的淤积,但难免有少量泥沙会随管道往下游堆积,最终沉积在污水泵站的集水池内。泵站在运作时通过水泵来实现集水池污水的输送作业,而集水池内积少成多的淤泥会对水泵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从而影响泵站的运作效果。现对开发区 1#~6#污水提升泵站前池进行清淤整治。

具体情况见下表:

序号 泵站编号 地理位置 前池尺寸 备注 1 1#泵站 马浦街与天元路交叉口东侧

2#泵站 董村路与利源北路西南角

3#泵站 佛城西路与机场高速西南角

4#泵站 九竹路与双龙大道东南角

5#泵站 清水亭路现苏源大道交叉口

6#泵站 将军路与板霞路交叉口

1# 污水提升泵站

//

2# 污水提升泵站

3# 污水提升泵站

4# 污水提升泵站

//

5# 污水提升泵站

6# 污水提升泵站

1、周边环境 本工程地处江宁开发区,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施工时需特别注意施工范围的管护。

2、对外交通条件 江宁开发区内路内通达,通过城市道路即可进入施工现场,可以满足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进退场需要。

3、施工水、电施工用电 由我方负责用电申请、增容、设备安装,另配备移动式发电机以保证电源不足或停电期间必要的用电负荷需要。

生活用水:施工生活用水接用城市管网自来水至工地。

生产用水:水力冲挖施工用水就近使用河道淡水,部分使用循环水。4、主要工作内容

开发区 1#~6#污水提升泵站前池清淤整治。

5、施工工期及质量等级 (1)本工程总工期符合业主要求。

(2)本工程的质量等级要求为 符合 国家质量验收 标准。

1.2

总体施工设想

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1、本工程特点及难点(1)、清淤量不大,本工程预计清淤总量为 1500m3,但本工程施工点较分散;

//(2)、由于是在江宁城区进行清淤,应防止二次污染环境。

(3)、淤泥现场不能堆弃,只能随清随运,并做到不抛、洒、滴、漏。因此,对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淤泥外运车辆进出施工现场入口的交通疏解。

(5)、部分泵站位于主要交通干道附近,白天交通流量大,施工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状况,因此可能会采取夜间施工。

2、施工方案的编制原则 以清淤施工为主线,尽量减少清淤区周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控制对周边水域的二次污染;搞好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防止施工人员发生疫情。

3、应对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照有关施工规范,结合本单位自有施工机械设备和历年来类似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经分析,研究确定本工程的总体施工方法为:清淤工程采取分区域同步施工作业。清淤调配轻便、灵活、易组装的 NL125—20 型水力冲挖机组 4 套,泥浆泵 6 套,7m3 洒水车 2 辆、4m 3 高压冲洗车 1 辆进场施工,同时配备相应需求的密封泥浆运输车。

施工顺序:先进行前池的漂浮物捞除和排水,同时,场外输浆管线的铺设以及必要的临建设施建设同时实施,当垃圾清理一段后就可进行清淤。

输浆管采用橡胶管,不会产生跑、冒、漏、滴,对泵站区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沿线居民的行走基本没影响。

1.3

施工区域划分

1、由于本工程地点分散,本工程拟分 3 个区域同步施工,即:Ⅰ区天元路马浦街 1#泵站、佛城西路与机场路交叉口 3#泵站、清水亭路与苏源大道交叉口 5#泵站、九竹路与双龙大道交叉口 4#泵站;Ⅱ区为董村路与利源北路 2#泵站、将军路板霞街6#泵站。

2、总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有关的工程施工规范与我单位历年来类似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现制定本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

总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排水、垃圾清理 铺设泥浆运输管 水力冲挖清淤 高压水枪冲挖 泥浆泵抽吸 泥浆运输车抽浆、运输 弃泥区卸泥 弃泥区生态恢复 现场清理、验收

//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2.1 施工准备工作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本工程特点,施工准备主要从技术准备、现场准备、机具、材料、劳动力准备及地方协调五个方面入手。1、工程特点

(1)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主要人员进一步熟悉泵站结构图、施工验收规范,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准备和编制详细施工组织设计。

(2)进一步勘察施工现场,熟悉泵站运行现状、周边交通、区域环境、供水供电等相关情况,做好施工临设布置工作。2、物资准备

(1)迅速落实临设搭建材料、水电配套设施。

(2)落实工程施工机具及周转材料、工艺制备的计划。

(3)落实需加工的结构配件计划。3、劳动力准备(1)以工程项目部为核心,建立精干专业施工队伍,组织劳动力进场。

(2)向项目部、施工队、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迅速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好上墙、考核工作。4、施工现场准备 迅速落实项目部、生活设施、用电设施等的生产设施。

(1)首先做好施工现场交通运输路线规则工作。

(2)迅速搞好“三通一平”,保证路、水、电、通,场地平。

(3)生活设施的搭建: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及现场实际情况迅速落实项目部、生活设施的选址与租用。

(4)材料堆放地:

在施工范围内迅速建设施工临设,设立材料堆场。各种材料按总进度计划要求,分批逐步进料。

(5)接电接水:

生产用水采用河道清水,生活用水接附近自来水用水网点。施工用电部分从附近

// 电网接入,部分视工程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发电机自发供电。5、地方协调 我公司将确保在中标后可以立即解决一系列交通、市容、环保的前期问题,在此基础上,进场后进一步和街道、各职能部门联系,做好交通运输、夜间施工、用电、用水工作等前期协调工作。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工作,它有阶段性和连贯性,必须在项目部的组织下,地方政府和施工区附近居民的配合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2.2

施工总体布置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现场考察的实际条件,施工现场不设置办公及生活设施设,仅在 5#泵站场内设临工器具堆置房。施工人员办公及住宿在公司茶岗养护基地,往返由车辆专门负责接送。

2.3 施工道路

本工程各施工区域场外道路利用通往泵站的现有道路,工地需要的机械及泥浆运输车均通过现有道路进入施工现场。若我公司中标,在施工期内对上述路段做好管养,保证施工材料、机械的进出,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2.4 供排水设施2.4.1 供水设施

施工用水计划采用河道水,离河道较近的直接用潜水泵抽水,另我公司自备有7m3 的洒水车两辆,可用水车运送至各用水点。2.4.2 排水设施

生产区的排水采取集中抽排的方法,排入河道。

2.5 通讯、施工用电2.5.1 通讯

项目经理部在中标进场后将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每人配手机一部,并 24 小时开机,确保通信畅通,便于工地调度指挥。

此外,配备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必要的输入输出设备,用于项目各种文件、施工资料的打印、填报整理。2.5.2 施工用电

由于本工程施工区域较分散,施工用电拟使用各泵站的电网供电,并配备移动式

// 发电机组 2 台套作为电源供电,以满足施工用电。

2.6 办公及生活区设施

办公及生活房屋为本公司自有养护基地,总面积 15 亩,设有办公区、生活区、机械设备停置区、材料堆放区。

2.7

泥浆弃置场地

利用我公司与距离工地30公里的淳化街道周子社区已签订了26亩的废弃沟塘作为泥浆弃置场地,该场远离城市,周围也没有人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在泥浆弃置塘周围,用钢管安装不矮于 1.4 米的安全围栏,并用安全网进行封闭,在围栏四周设置危险标志,宣传画,标语等安全警示牌。

2.工程完工后,弃置塘内的泥浆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把表面的清水抽完,留下比较浓并且不易硬化的浓泥浆,为了彻底杜绝污染和安全隐患,再用废土将泥浆塘填平,压实。

2.8 8

临时设施布置表

施工临时设施布置表

途 面积 位

置 需用时间 办公区 60m2

茶岗养护基地 满足项目需求 职工生活区 100m2

茶岗养护基地 满足项目需求

仓库 3000m2

茶岗养护基地

满足项目需求

泥浆弃置地 26亩 江宁淳化街道周子社区 满足项目需求

// 三、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31.1 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1、施工进度计划的开工、竣工时间满足业主要求; 2、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选定合理的施工程序、顺序; 3、尽力压缩前期施工准备时间; 4、保证关键线路施工进度,同时也要严格控制非关键线路施工进度,防止非关键线路转化为关键线路; 5、选用先进合理的进度指标。3.2 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3.2.1 总体安排 1、开工后尽快组织投入施工,按照泵站提升流向由上游向下游按次序进行; 2、泵站相对集中的区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相对分散的定点清除。

3.2.2 工期安排 本项目总工期以满足业主要求为基准。33.3 工程进度总体保障措施

3.3.1 缩短工期的施工准备措施 1、中标后我公司立即组织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三日内进入现场,开展紧张而有序的工作。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测量、复测、三通一平等临时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人员、材料、机具设备迅速进场,施工图纸、电力到位。组织生产、生产设施齐头并进,尽早安排开工,尽量缩短施工准备期。

2、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施工用电如未能及时接通,即用临时发电投入施工。

3、组织好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调运,急用机械设备在三日内进入施工现场,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4、进场后及时与沿线各企业单位沟通,了解各单位的通行及其他需求,将施工对沿线各企业单位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施工能正常进行。

3.3.2 保证施工进度的组织措施 1、抽调富有实践经验,又年富力强的技术、管理干部,建立精干、务实、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抽调配备数量多、技术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从公司劳务库中

// 择优选择综合能力强、信誉好的劳务施工队、以及调配精良设备机械投入到本工程中。组成项目经理部,按照经理部的统一部署组建施工队伍,配备充足、结构合理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承担本工程施工。

进度保证组织机构框图

2、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作到指挥正确,控制得力,效率高、应变能力强。以公司分管领导、项目经理部经理为首的管理体系,决策重大施工问题,确定重大施工方案,分析施工进度。当实际进度落后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时,提出加快施工进度措项目经理 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的全局把控 工程部 制 订 符合 工 程实 际 情况 的 工期 进 度计 划 安排,并适时跟踪,发 现 进度 计 划偏 差 及时 采 取纠 偏 措施 安质部 物资部 计划部 财务部 做 好 质量 管 理工作,尽量 减 少返 工 对工 期 的影响;做好 安 全管 理 工作,防止发 生 安全 事 故而 影 响工期 做 好 材料 及 机械 设 备管 理 工作,杜绝因 材 料或 机 械供 应 不足 而 影响工期 及 时 做好 计 量申 报 工作 及 工程 结 算工作 为 项 目按 期 完工 提 供资 金 保障

// 施。

3、我公司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工作,使全体参战人员熟悉工程特点、业主要求和投标书内容,以便认真实现我方的承诺。

4、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施工人员定岗定责,严格技术标准、工艺措施、严明施工纪律,按设计要求施工。

5、深化改革、完善项目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承包,任务层层落实。把工期效率和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兑现奖罚,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33.3.3 保证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

1、精心安排施组,强化管理,在深入调查,吃透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分级负责,认真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施组的实现关键在强化管理上,要高起点、高质量、严要求。

2、抓施工的程序化作业、标准化施工,通过合理的组织与正确的施工方法,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提高施工进度,保持稳产高产。

3、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搞好工程的统筹、网络计划工作,做到技术超前。施工时制定周密的网络计划,牢牢抓住关键工序的管理与施工,控制循环作业时间,缩短工序转换和工序衔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对施工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不断把实际进度与计划相比较,找差距,找原因,及时调整。同时,进度计划安排充分考虑现场的各种因素,进度安排留有余地。

4、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进度。在不良地质地段采用稳妥施工方法防止地层沉陷超值。

5、注重依靠科技和技术进步。采用新技术,对影响施工进度的施工技术难题,开展 QC 小组活动,组织攻关,充分听取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和开展小改小革活动,提高施工进度。

6、根据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分别编制季、月、周施工生产计划,实施中对照检查,找差距,找原因,完善管理,促进施工。

7、按生产计划情况编制材料供应计划,超前订货加工,近期供货,并备有足够的库存量,保证工程物资供应。

8、在施工中用微机进行管理。用微机分析、处理施工数据,选用决策数学模型,结合有关资料和外部信息,以实施施工管理的科学化。

// 9、密切与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和地方政府的紧密关系,同心协力为本工程建设工期献计献策。

10、全面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项目经理部的骨干要深入学习项目管理知识,规范操作行为,同时抓好后勤保障工作,一切为生产服务,关心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11、提早作好雨季施工安排计划,雨期禁止施工的工序必须抢先完成,防止特殊季节气候影响工期。

3.3.4 保证施工进度的管理措施 1、建立对施工进度能有效控制的监测、分析、调整、反馈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时监控施工过程的信息流,实现连续、动态的全过程进度目标控制。加强机械设备管、用、养、修的动态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3、加强技术管理,重点难点工程及关键工序技术人员必须现场值班。

4、加强对施工设备管、用、养、修的动态管理,做到合理配备机械,保证各道工序的平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应用现代化微机管理,建立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建立检测、大修项修、技术开发、配件库存、人员培训等信息库,提高机械管理水平。

5、对施工机械用油科学管理,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油水管理技术包括:正确选用油品、正确掌握换油期、定期进行油水检测、正确掌握加油量、建立专业化油水管理组织对所有机械进行正常管理。

6、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交班清楚后,接班人应检查移交的运转、维修、油耗等记录情况及设备情况,并开车试运转,确认妥善无误后方能进行工作。

7、编制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人深入现场,督促检查设备安全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使机械设备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运行。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无知蛮干等操作行为。

8、机械集中停放的场所,要有防火设备和防盗措施,要设专人看守。

3.3.5 保证施工进度的经济措施 1、落实实现进度目标的保证资金。

2、签订并实施关于工期和进度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 3、建立并实施关于工期和进度的奖惩制度。

4、应有足够资金购买物资、配件,满足施工需要。

5、配备足够的大型设备,以先进的设备,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6、物资、材料提前计划采购,避免停工待料,保证材料及时、充足、合格运到现场,对周转性材料提前作好准备。

7、配备备用电源,防止因网电停电而造成质量事故和延误时间。

8、财务部门要确保充足的流动资金投入本工程。合理收取工程款。严格遵守合同中有关付款条文,及时向业主提交计量文件,包括变更等文件,催促业主及时进行工程结算,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资金保障。合理使用工程款。专款专用,严格保证结算的工程款全部用于本工程,杜绝挪用资金的现象。如业主方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拨付工程款,我项目经理部会及时向公司申请垫付部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9、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并发动群众动脑筋、想办法、献计献策,多提合理化建议和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予以奖励。

3.3.6 保证施工进度的合同措施 1、保持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合同总工期相一致。

2、劳务协作合同的工期与总包合同的工期相一致。

3、供货、供电、运输、构件加工等合同规定的提供服务时间与有关的进度控制目标一致。

3.3.7 农忙及节假日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农忙时节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本工程工期贯穿夏收农忙季节,针对农忙季节制定如下进度保证措施:

(1)、我单位在农忙季节将给予在留在工地施工的农民工每人 500 元的经济补贴,激励农民工在农忙期间安心工作。

(2)、在农忙季节来临前,早预测、早准备、早组织,预备好当地的劳务队作为劳动力的补充,确保农忙时不减员。

(3)、充分发挥本企业内部的调控能力,农忙季节从本公司别的项目抽调劳动力,确保劳动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不影响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2、节假日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成立节假日施工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成员由副经理、项目总

// 工、工程科长等人员组成。所有主要管理人员不得在节假日休息。管理人员要起到带头作用。

(2)、严格按照国家劳动法对将在节假日中加班的项目部人员及工人提供相应报酬,并发放相应补助,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协调好与各材料供应商的关系,确保做到材料随需随到,绝不允许节日期间因材料不到位而影响工程工期。

(3)、为了避免春节前后工人因民工潮来回困难情况,我单位在春节期间负责预先订购一部分返程的车票,同时派专人提前租赁好客车,方便工人回家及返回工地,免除春运高峰造成的困难。

(4)、节日期间主办各种文娱活动,丰富广大工人业余生活,减少思乡之情。34.4 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

1、编制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人深入现场,督促检查设备安全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使机械设备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运行。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和无知蛮干等操作行为。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交班清楚后,接班人应检查移交的运转、维修、油耗等记录情况及设备情况,并开车试运转,确认妥善无误后方能进行工作。

3、机械设备在使用中不得超载作业,或者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应严格按照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条件使用。

4、机械集中停放的场所,要有防火设备和防盗措施,要设专人看守。

5、对施工机械用油科学管理,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油水管理技术包括:正确选用油品、正确掌握换油期、定期进行油水检测、正确掌握加油量、建立专业化油水管理组织对所有机械进行正常管理。

6、加强对施工设备管、用、养、修的动态管理,做到合理配备机械,保证各道工序的平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应用现代化微机管理,建立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建立检测、大修项修、技术开发、配件库存、人员培训等信息库,提高机械管理水平。

7、重要机械应有整机或部分总成配件备用,以保证机械正常运行。3.5 进度监控方法及报告方法

3.5.1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监控进度的方法

// 1、进度监控的原则 如我公司中标,将对本工程进行施工全过程进度控制管理。其监控原则是:目标明确、事先预控、动态管理、措施有效、履行合同。

2、进度监控的基本程序

进度监控的基本程序见图

3、进度监控的方法 ①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从施工筹备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入手,做到施工平面布置合理,既能满足施工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投入和施工中产生的相互干扰。根据合同规定和投标书已确定的总工期,分解成子项目的分目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目标优化,制定出优化的网络图。施工进度应满足:保证关键线路的实现;设备、劳力和材料的投入安排符合进度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措施;考虑可能发生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计划安排上要留有余地。

②积极主动地协调好与地方政府、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尽快解决好现场交接桩、设计技术交底、临时道路、临时用地、临时工程、开工审批等问题,监 理 单 位 审 批 编制年、季、月、周进度计划,填写《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监 理 单 位 审 批 按 计 划 组 织 实 施 对进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分析 基本实现计划目标 严重偏离计划目标 编制下一期计划 采取纠正措施 否 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填写《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 做到设备、材料、人员快速进场,保证按期开工。

③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实施动态控制和协调,工程技术部调度室将每日的进度信息汇总,形成日报发至项目领导和相关部门。日报内容包括: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和达到的形象进度,特别应记录关键线路上工程完成情况;劳力、设备和材料情况;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影响进度范围时间及程序等。项目经理部每周召开一次生产例会,检查上周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和安排下周生产任务,协调并解决一周影响施工进度目标的问题。

④根据现场情况及统计信息,发现实际进度滞后计划应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消除影响施工进度的不良因素,加快施工进度,抢回损失的时间。在兼顾质量、安全和成本的情况下,采取以下措施:

a、技术措施:尽量优化施工方法,缩短工序作业时间,减少技术间歇,增加平行作业线路,实行平行或交叉作业,缩短或改变关键线路,压缩作业总期限。

b、组织措施:多开工作面,增加作业队伍,增加施工人员,增加作业班次,增加施工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

c、经济措施:实行奖金包干、设立单项目标特别奖,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d、其它配套措施:改善外部配合条件,加强调度,消除施工中的相互干扰,协调好机械配合、班组间作业和工序衔接。

e、执行业主和监理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关键工期目标,落实监理工程师发出的加快施工进度的指令。

3.5.2 向监理报告进度的方法 1、根据合同规定和工作规范,以监理指定的软件、文件和程序向监理呈报施工进度文件和资料。

2、接到中标通知书后,14 天内向监理递交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每月 26 日递交本月施工进度情况及下月的施工进度计划,其内容包括拟按期完成的工程量、材料的耗用量、劳动力安排、材料(设备)的计划安排等。以上进度计划报告文件报送监理审批。

3、每周五向驻地监理递交本周工程进度完成情况表及下周工程进度计划表,报告附适当的说明以及形象进度示意图和照片,以满足监理有效地审议工程进度,做出指令。

工程进度实施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 ①包括临时工程在内的完成工程量和累计完成工程量。

②材料的实际进货、消耗和储存量。

③以上两项按项目逐项统计的总计、逐月累计和计算百分比。

④设备的进度和使用安排。

⑤实施的形象进度。

⑥记述已经延误或可能延误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和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重新达到设计进度所采取的措施等。

// 四、分部分项 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4.1

施工排水

施工前可由泵站内污水泵降水至设计最低水位,然后用 2 台 8 寸潜污泵将前池内水位进一步抽排,待前池内的水排至满足水力冲挖淤泥作业后停机。

4.2

建筑 垃圾清理外运

根据现场勘察,前池内生活垃圾众多,如直接进行水力冲挖则大大降低了冲挖的效率,而且容易损坏机械及输送泵。所以在排水过程中采用编织漏网人工掏捞,归拢后集中处理,严禁擅自焚烧污染环境。

4.3

水力冲挖淤泥施工

1、水力冲挖淤泥工作原理和设计日工作量 在表面建筑垃圾清运完成后即可对淤泥区进行分块分段用水力进行冲挖。

(1)、水力冲挖淤泥工作原理 水力冲挖的施工原理是模拟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水力作用来进行挖土、输土、填土,即水流经高压泵产生压力,通过水枪喷出一股密实的高速水柱,切割、粉碎土体,使之湿化、崩解,形成泥浆和泥块的混合,再由立式泥浆泵及其输泥管吸送。

2、机组配备计算、配置及贮备(1)水力冲挖及场内泥浆输送 本工程的水力冲挖采用江苏泰兴产水力挖塘机组进行,该机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立式泥浆输泥系统,包括立式泥浆泵、浮体、场内输泥橡胶管;清水冲泥系统,包括清水泵、输水管、冲水枪;配电箱系统,包括配电箱、防水电缆等。

机组使用的泥浆泵拟选用 150NYL250-15,其技术性能如下:

型号 流量(m3/h)

扬程(m)

效率(%)

清淤能力(m3/h)

配套功率(kw)

150NYL250-15 250 15 60 40 22 为使冲挖顺利,水枪出口保持较高水头,高压清水泵型号选用扬程较高的3BP-40,其技术性能如下:

型号 流 量(m3/h)

扬 程(m)

效 率(%)

转 速(r/min)

配套功率(kw)

3BP-57 50 40 58 2900 15 冲挖时直接用高压清水泵从河道内或现场储水罐中抽取水,接送高压水枪进行冲挖。高压水枪冲挖下来的泥浆被固定在浮桶上的泥浆泵抽出,抽出的泥水混合物排

// 放至前池岸边的集浆池(约 150 立方米)内,再用泥浆泵抽入泥罐车内,运出施工现场。

由于水力冲挖机组的泥浆泵的最佳工作水深为 1m,所以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冲挖区内水位高程,以满足泥浆泵的工作性能。

每个水力冲挖施工组采取 24 小时二班制作业,以保证工期(每天有效作业时间为 12 小时)。

高压清水泵及高压水枪:

按每台 150NYL250-15 泥浆泵配备 2 台 3BP-57 高压水泵冲挖。

场内泥浆运输是指泥浆经泥浆泵由冲挖区管道输送至集浆池,该部分管道采用泥浆泵专用软管φ150 加筋聚乙烯软管。

(2)高压泥浆泵 泥浆泵将泥浆收集、泵送至集浆池进行初步沉淀以提高泥浆浓度,以利于提高高压浆泵的加压和输送效率。

高压泥浆泵的选型应结合日需工作量及泥浆泵的输送量进行考虑,既能满足工期要求,又能及时将泥浆抽出防止泥浆漫溢出集浆池。

考虑高压泥浆泵的富余流量,选择一台我公司现有的 250ZM-85A 型高压泥浆泵,贮备一台。该泵的技术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

型号 扬程 流量 Q 转速 配用 功率 允许吸上高度 m3/h L/S 250ZM-85A 80~90 930~1000 258.3~277.7 980 450 5.5

水力冲挖淤泥施工 3、场外泥浆运输 根据现场不具备淤泥存储条件,因而,所有泥浆必须采用泥浆运输车外运至处置场地无害化处理。

//(1)、人员及设备投入 ①.150NYL250-15 泥浆泵配备 4 台,3 台投入使用运行,另 1 台整修备用。

②.76×6×18 橡胶管 200 米,其中 50 米备用 ③.斯太尔泥罐运输车 10 辆,30T ④.长 10 米、宽 3.0 米、高 2.5 米的集泥池 2 个,每个容积约 75 立方米,采用钢板制成。

⑤.司机 12 人,持有相应驾驶证照,5 年以上驾驶经验,无肇事及违法记录,另经过专项安全知识培训 ⑥.现场安全员 1 人,经过岗前安全知识培训 ⑦.熟练施工人员 16 人 ⑵、泥浆外运 ①.泥浆外运采用专门的泥浆运输车,泥浆车采用全封闭式运输罐,在罐顶设置进浆口,罐底设置排浆口,泥浆通过泥浆泵打入罐内,装满后,将进浆口封闭,由专人负责把罐身的泥浆及车轮上的泥土清洗干净,方可驶出工地范围,泥浆车进出工地时由专职安全员负责指挥 ②.车辆驶出工地后,须按照城管部门及交警部门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因车子拉运的泥浆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驾驶时须以每小时 20-40 公里的速度行驶,并且在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在宽敞地带停车检查泥浆有无泄漏和溢洒,如有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对公路造成影响; ⑶、泥浆弃置 ①.所选泥浆弃置场,于江宁区淳化街道周子社区一处废弃沟塘内,距离工地 30公里,远离城市,周围也没有人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②.在泥浆弃置塘周围,用钢管安装不矮于 1.4 米的安全围栏,并用安全网进行封闭,在围栏四周设置危险标志,宣传画,标语等安全警示牌; ③.工程完工后,弃置塘内的泥浆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把表面的清水抽完,留下比较浓并且不易硬化的浓泥浆,为了彻底杜绝污染和安全隐患,再用废土将泥浆塘填平,压实。

4.4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执行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依据 GB/T19001-2001 ISO9001:2001 标准的质量保证模式,以我公司的《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

// 为基础,结合本工程实际而编制的,是指导项目经理部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纲领性文件和行为准则,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1、管理职责

(1 1)、质量方针

执行我公司“科学管理,质量取胜,信守承诺,创优创新” 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2 2)、质量目标

符合国家质量验收标准。2、质量体系的结构

(1 1)

质量管理结构

本工程质量管理采用项目管理法,建立由项目经理(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质量直接责任人)、质检部组成的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质工程。

// 质量保证体系图

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体系 经济保证 控制保证 技术保证 组织保证 思想保证

经济责任制 单位工程合格率达到 100%,优良率90%以上 施工控制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审查图纸

技术交底 项目QC小组及质检 提高质量意识 全员QC教育

奖优惩劣

试行质量保险抵押

加强施工现场控制

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工程 严格按施工工程和技术标准施工

质量责任制 技术岗位责任制 队QC小组 为用户服务

质量第一 提高施工能力 总结表彰先进 工班回访 改进工作质量 质量评定 经济兑现 提高工程质量 反馈

// 我单位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我们保证工程项目安全、可靠、耐久,工程合格率100%。

(1)、质量管理 对本工程我单位将按“科学管理、规范施工、全面履约、质量一流”的方针,进行工程施工,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让业主满意,我们将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2)、建立质量体系

a、统一思想,领导决策

我们将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质量计划,领导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从思想上把质量作为本工程的长期战略,正确决策,在行动上,亲自参与,一抓到底。这是能够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基本保证。

b、建立质量管理的专职机构 根据质量总目标和质量体系,在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质安科,负责质量计划执行情况和综合统计考核工作。在总负责人的领导下,结合工种具体情况,制定和阐明质量方针,规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普及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质量工作人员,协调各有关部门的质量活动,建立质量决策和反馈系统,保证质量体系有效地工作。

C、制定工作计划 为了使建立质量体系的工作有条不紊,当签订项目合同后,项目经理部编制质量计划,按项目质量目标,明确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械,职责及体系职能分配表,项目必备的控制手段,项目的质量管理相关程序的活动及控制等等。

d、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 TQC 领导小组

(3)、质量体系的实施 a、加强宣传教育 质量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教育全体职工树立质量第一,本着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努力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b、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技术规范标准和合同条款,项目经理部制定有关工种施工方法,操作规程,质量奖罚条例,并严格执行同各施工队,签订质量责任书,促使各施工一线单位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从而也使施工人员自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不放过任何一点有可能影响施工质量低劣的隐患,保证工程质量。

// C、把好内业关、原材料关、人员设备关 内业关:熟悉设计文件,弄通设计图纸各项技术要求和规定,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超前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对设计不合理的部分及时向业主或设计部门提出,技术人员给全场员工上技术课,进行技术交底,杜绝技术差错。

原材料关:水泥、钢筋(材)均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其他进入工地的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到工程上,并应经常抽样检查,做到符合规范要求。

人员设备关:现场技术人员跟班生产,机械操作人员做到岗前培训,定机定员,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机械利用率。

工程所有的砼及砂浆的标号均由实验室试验确定,工地建立临时实施室,配备专职的质检人员和必要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质量监督控制。

做好隐蔽工程的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取得合格签证后方可覆盖或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d、施工过程控制 实现质量总目标,每个单元工程按一定的工序进行,上一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各单元工程、分项工程实行“三检制”,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在确保机械设备工程需要的前提下要抓好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即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鉴定,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计划和交接班制度,组织实施“五定”(定员、定质、定量、定期、定人)制度。4、施工计划质量控制程序

为了使施工过程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根据施工组织安排的总体布署,每月编制月计划,对作业班组偏制周计划。计划实施时,结合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和细化。施工计划图如图所示。

//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工程竣工的质量控制程序

质量总监 质量处 质安处 总工办 施工科

建设监理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料 班组质量

//5、技术管理措施

(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执行 ISO9001:2000 标准。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管理,贯彻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施工验评标准的质量优良要求。开工前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2)、认真做好各级技术交底。工程实行三级验收制度,总工程师室向分驻地施 整理质量评定资料、编制竣工档案 工程自检、及时处理 报请有关单位进行正式验收 竣工资料移交

季 节 性 回 技 术 性 回工程保修 回访纪录

工期总结 安全总结 质量总结 成本总结 技术总结 收尾工作

成品保护 整理施工现场 材料及设备回收 竣工验收 工程保修及回访 工程项目结算 工程项目施工总结

// 工项目经理部进行一级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员向施工班组作书面二级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必须有针对性,讲明具体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隐蔽工程要做好验收记录工作,验收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工程项目经理部认真落实总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分项工程的实施,施工队负责在施工中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认真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主定,做好技术档案的记录整理工作。每天及每工序要履行验收手续。

(4)、按 ISO9001:2000 质量体系要求择优选择材料分供方及分包方,择优选择施工队伍。重要材料均要做到先试后用,并做好标识;施工队伍进场必须进行考核,选用熟手工人,并进行培训方可上岗。

(5)、严格按《工程项目质量计划》进行质量管理。

(6)、严格各工序控制,加强与工程监理配合工作。工程质量检查监控程序见附图。6、质量技术措施

(1 1))、施工工艺及人员要求

按 ISO9001:2000 质量体系要求严格施工。各分项分部工程按公司《作业指导书》及有关规范规程施工。

参加本工程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和技术要求,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2 2))、材料要求

认真进行原材料检验,特别是钢筋、水泥等重要材料,必须有质量保证书及合格证方可使用,要按规定做好抽样检验。各施工配合比必须由实验等权威机构发出。水泥、钢筋进场后要按品种、标号分批堆放,并抽样进行化验,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后结果使用,砂及石的质量也应符合规范要求。

1)、凡将构成永久性工程组成部分的一切材料,都必须是新材料。

2)、材料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以及监理工程师指示质量要求。

3)、承包人应采购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采用代用材料必须有监理工程师的事先同意,同时监理工程师如认为可用或必要时可以发出材料的变更令。

4)、所有取样应由承包人在监理工程师在场情况下进行,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准许。所有试验结果,都应一式两份提供给监理工程师。

5)、所有材料运抵现场时,都应附有工厂的出厂质量保证书或试验证明。

// 工程隐蔽验收按以下程序进行:

工班施作 作业队自检 填写验收单 质安员复检 质量工程师组织验收、签证 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 施作下道工序 返工或返修

//

五、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5.1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人是生产的第一要素,保障生产者的安全与健康,生产才有最可靠的保证。全体施工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生产为安全让行。

5.1.1 安全管理总目标

1.本工程必须确保安全施工不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不发生火灾事故,不发生中毒事故,不发生交通事故,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达 JGJ59-2011 标准。安全管埋目标为:

(1)重大机械、死亡事故:零;(2)轻伤事故频率:1.0‰;(3)职业病的发病率:1.0‰;(4)三级安全教育覆盖率:100%;(5)职工持证上岗率:100%;(6)特殊工种持证、年检合格率:100%;(7)职工安全交底率和现场安全隐患整改率:100%;(8)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合格率:100%。

2.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制订现场安全管埋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监督;针对不同施工时期、不同工种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决定贯彻执行 OHSAS28001:2001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及公司制定的管理手册与程序文件,制定《安全保证计划》,并高标准运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1.2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可行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使之有效运行。

5.1.3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1、安全教育:进场的施工人员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使之明确各自岗位的安全责任,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明确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制度如下:

(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懂得安全生产的重要

// 性、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新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实习人员等)进场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其内容包括安全基础知识、法规、法制教育,现场规章制度和遵章守纪教育,本工种岗位安全操作及班组安全制度,纪律教育)方可上岗操作。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使用新设备以及调换新工种的工人都必须进行新岗位、新操作方法和安全教育,然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4).对场内驾驶、起重工、电工、焊工等特殊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必须进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持《特殊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准上岗单独作业,并按规定进行复审。

(5).对从事有尘毒危害作业的工人,必须进行尘毒危害和防治知识教育。

(6).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做到一人一卡。

组织施工模式 篇3

关键词:场地狭窄;困难;分段施工;平面布置;克服

1 工程概况及施工难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高层住宅综合楼工程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投资兴建。该工程总建筑面积51053.32㎡,总造价1.17亿元。地下2层,地上26层,最大建筑高度88.6m。地下室为车库及设备用房,1~3层为办公用房,4层以上为住宅。基础为梁板式筏形基础,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区,西邻大湾北路,北邻大湾北路东十七巷,南面为门面房,东面为居民自建房,施工场地极其狭窄,其中地下室南侧的外边线距门面房0.8m,地下室北侧的外边线距路边片石墙1.2m。场地狭窄给土方开挖、材料堆场及加工房的布置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

2 场地狭窄的解决措施

2.1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阶段

本工程场地极其狭窄,基坑无法放坡,只能采用排桩加喷锚复合支护措施。排桩设计采用人工成孔,靠近大湾北路一侧排桩间距2.2m,桩径800×1200,排桩嵌入设计基底2.5m;其余三侧排桩间距2.5m,桩径700×900,排桩嵌入设计基底2.0m。施工时由于靠近宏大小区的门面房未全部拆除,未拆除的门面房下面做托换桩,排桩间距由原来的2.5m缩小至1.8m。喷锚采用在桩身打入膨胀螺栓,表面挂设冷拔钢筋网片,螺栓间焊接Φ12水平钢筋压住网片;表面喷射M10.0水泥砂浆,喷射厚度不小于5cm。

基坑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开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分层开挖,每层开挖深度≤3.0m。边开挖边喷锚,为及时给边坡喷锚提供作业面,每层均由基坑周边往中间开挖,本层喷锚完成后再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

由于场地狭窄,现场无堆土场地,开挖的土方必须及时运出场外,在基坑内的东侧留出临时运输通道,土方由后门运出场外,待土方开挖完成后将预留的临时运输通道挖除。

2.2基础与地下室施工阶段

土方开挖完成后进入基础与地下室施工阶段,施工场地可利用区域有限,在基坑周边布置配电房、试验室、厕所、材料库房和门卫室之后,办公和生活区、钢筋加工房、钢筋堆场、木工加工房、木方模板堆场和架料堆场等无处布置。为此,经综合比选和优化,从以下几点出发来解决场地问题。

1、将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在附近小区租赁房屋内。

2、加大材料需用计划和进场的管理,保证进场材料能及时投入施工,减少材料堆场占用面积。

组织施工模式 篇4

关键词: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模式,效果

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分支, 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题, 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主要岗位职责之一。施工组织的编制效果好坏对工程项目的目标成败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培养, 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等教育课程具有教学目标明确、课时紧张的特点, 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 如何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中成为每个专业课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本研究根据“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特点及高等教育教学要求, 探讨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际经验三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和锻炼, 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 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1 现阶段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1) 教材内容与实践匹配度不高。

通过对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材分析, 现阶段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连贯性脱节, 尤其是限于教材内容编排, , 在在教教材材中中很很难难有较为完整的施工组织案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需要自己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而限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自身施工经验积累不足, 补充内容相当有限。

2) 教学内容滞后。

现阶段教学中, 教学内容主要是依靠教学大纲进行编制, 总体内容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教材主要内容仅限于概论、流水施工、网络图技术及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质量及安全的技术措施, 内容在几个教学周期内基本保持不变, 极少与施工实际结合, 并更新教学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不仅有实施性还要有投标性。对于投标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增加项目管理规划的相关内容。还有应对项目管理软件的运用加以重视, 体现该课程学以致用的特点。

3) 能力培养欠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先理论授课, 然后才是实训环节。理论知识层面基本上是采用单向灌入式教学,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效率不高, 导致实训和课程设计时学生无从下手, 理论和实践环节完全脱节, 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 但是应用能力欠缺。

4) 案例缺少逻辑性。

课题授课以举例为主, 案例和案例之间缺少逻辑联系, 导致授课时不断反复交代背景知识, 学生也需要在背景知识上反复学习, 导致上课效率较低, 效果不甚理想。

2 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体系构建

为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施工组织与管理授课过程中, 做了如下的尝试:

1)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案例甄选与重新设计, 使之既满足教学的需求, 又满足学生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培养;重点是案例选取时考虑案例的背景的统一性, 避免在课堂中反复交代背景知识。

2)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与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的配合, 在项目管理基础上, 强化学生施工组织管理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生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及现有专业优势, 甄选具有施工组织方面代表性案例, 探索案例教学方法, 形成具有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势:

1) 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应具备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掌握编制各类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文件的基本原理, 并能结合实际, 综合运用现代技术、经济、管理的方法;

2) 通过实践教学, 在掌握传统编制方法的基础上, 使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 (如PROJECT2010) 编制施工组织文件;

3)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点和软件操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从事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的工作能力, 为走向未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4) 准确设计修改案例, 解决课堂案例、实验案例与课设案例三者的递进关系, 解决案例由浅及深, 由简到繁, 由点到面的问题;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层次分明、各有侧重, 实现学生理论、软件、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培养。

3“三位一体”模式应用效果

1) 通过课堂案例的预先布置及阅读, 针对案例对知识点重新选择, 重点讲解甄选, 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知识点, 初步了解知识点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应用, 激发学生兴趣。

2) 通过实验教学案例的布置, 锻炼学习利用相应管理软件进行施工组织文件的编写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学习、共同工作, 使得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得到锻炼。

3) 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案例相对简单, 为此, 在课程设计时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 设计难度相比难度增加, 分组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通过组内任务分配及配合, 查找资料, 老师辅导的方式, 课程设计的效果良好, 学生反映通过课程设计真正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4 结语

1)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的讲授, 若以纯知识点的讲授为主, 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施工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点, 而且掌握软件应用, 同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通过对知识点和案例的重新设计, 使得知识点由易到难、案例由简到繁, 学生能够在掌握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 通过自我学习, 使其掌握知识点到应用软件操作, 再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步步为营, 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鸿芳.“施工组织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1 (26) :116-117.

[2]张丽萍.浅谈施工组织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山东工业技术, 2013 (13) :270.

[3]于秀娟.案例法在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山西建筑, 2014, 40 (23) :267-269.

[4]罗亚琼, 张义坤, 刘利莎.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3) :63-64.

组织施工模式 篇5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后不能修改,其优劣直接影响中标与否,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则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来修改、优化、补充,投标企业中标后,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则可修改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两者的关系可描述为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反之是深化与拓展。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指导和制约中标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中标后,承包商须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施工合同要求、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和项目管理的需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作为承发包双方对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管理依据。投投标后施工组织设计具有针对的项目和财务相同;编制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内容相同等共同点,

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有制约作用。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投标文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投标有效期内及中标后都具有法律约束作用;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深化和完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如果做原则性或重大修改,等同于修改合同文件,需征得业主同意并签认;当工程项目属规模不大、施工技术并不复杂时,则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可替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浅谈铁路通信施工组织 篇6

关键词:铁路通信;电缆敷设;传输系统;识别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114-03

当前铁路施工特点是短、平、快,上场早,与站前施工交叉进行,往往站前施工刚完,就要求“四电”专业跟着开通。在此情况下就要求“四电”施工单位打破常规,创造新型施工组织方式,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由于现在铁路发包通常是通信、信号专业放在一个标段里面,干线光电缆往往与信号自闭电缆同沟敷设,下面着重就安装工程做阐述。

1 工程实施前的准备

1.1 施工图会审

通信专业区别于其他“三电”专业的显著特点是全程全网的概念,任何一点都是在一个相应的系统内存在。铁路通信主要存在如下系统:传输系统、接入系统、数字调度系统、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无线列车调度系统或GSM-R系统、光纤在线监测系统。开工之初,通常中间站的设备安装图不会全部到位,但是系统网图一般已经就位,这时要结合初步设计图和投标文件,了解本线的组网情况,摸清设计意图。

1.2 传输系统调查

传输系统的建立与各类通道的提供是本专业其他系统和其他相关专业系统开通的基础条件。所以工程开工之初,技术人员需要落实本线传输系统各网元的拓扑结构、各子系统的拓扑结构、各子系统与中心的电路连接方式。

1.2.1 明确传输系统各网元拓扑结构用途:站场光电缆敷设时作为监工人员的施工依据;为光缆引入工作中ODF单元提前规划好各光缆所在单元的位置;为ODF单元至传输各光口明确跳纤的方式;为传输厂家人员做数据时明确2M电路主用路由及保护路由。

1.2.2 明确各子系统的拓扑结构用途:方便施工人员及接管单位人员了解本线各子系统的组网情况,方便判断故障;有利于施工组织人员进行施工组织工作;有利于与通道使用单位进行工作配合。

1.2.3 明确各子系统与中心的电路连接方式有以下用途:本项工作通常涉及到路局既有的传输系统及各用户的中心终端设备,施工前需要调查本路局既有主干传输网的情况及路局调度所、电调所、信息处、车辆处等重要用户终端传输设备在其主干传输网中的位置,然后与路局电务处通道主管部门详细磋商,对设计进行优化,争取在不违背设计意图的情况下,用最小的代价完成通道的优化工作。

此项工作一般在既有的传输系统网管上完成数据制作工作。新设传输系统与既有传输系统对接分光口对接和2M硬对接两种方式。前者需由一方确定各业务所占时隙后,提供给对方,按照通道时隙换算方式进行数据制作。数据修改完成后在各既有中心机房内完成2M电缆敷设工作。

1.3 设备调查

1.3.1 搜集设备招标技术规格书及设备采购合同,将厂家联系方式整理入通信录,方便后续联系。

1.3.2 了解设备中标厂家,并向设备供货商索取供货详细清单、设备配置情况、备品备件清单。

1.3.3 研究技术规格书和供货清单,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并及时与甲方及厂家沟通。若发现供货与设计要求不符或完成不了设计意图,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1.3.4 了解各设备板件配置情况,并结合设计图,绘制出实施性施工图,作为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的依据。施工图中需要明确:机械室内各设备的相对位置,综合引入柜中ODF、VDF、DDF架各端子应用情况,各设备间数据线、电源线、地线型号、长度、数量。

1.4 相关配合单位调查

配合单位分为两类:一是为本专业服务的单位,如房建施工单位、电力专业施工单位,通信专业需要核对房建图纸,特别要注意沟槽管洞的预留,做好预埋工作,并对房建及电力的工期提出要求;二是通信专业服务的对象,通信专业提供的通道除本专业使用以外,其他如信号微机监测、CTC、电化远动、电化视频、电力远动、电力视频、供电维护、客票、货票、办公、AEI、5T等通道分别为信号、变电、电力、信息、车辆等专业所使用。通信专业需要主动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提前沟通,了解对方需求,明确施工分界面,防止专业间衔接出现问题。

1.5 技术交底及作业指导书交底

完成以上几项工作后即可编制技术交底书及施工作业指导书。

1.5.1 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对象为一般技术员、安质人员、带班员及主要技术工人。需要他们熟悉如下内容:工程概况及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目标;了解本线系统结构图,熟悉各子系统结构图及通信机械室内设备配线图;熟悉各设备用途,尽可能地了解各板件的用途。

1.5.2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要结合厂家督导的现场首站示范进行,将督导示范过程中提到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总结。

2 施工阶段

施工过程控制的三项制度如下:

2.1 首站示范制

设备安装开始阶段,邀请接管单位提前介入,对设备位置的摆放、缆线的布放征求意见,并做出相应调整。各设备厂家督导到达现场,对工人进行安装示范、培训工作。电源线、地线、数据连接线布防整齐,做到横平竖直,归类布放。一个站施工完成再请接管单位检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合格后作为标准示范站全线推广。

2.2 施工模块化

施工按照工序分为不同的施工模块,分为设备安装、光电缆引入、配线、开通调试。各模块施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按要求完成本职工作即是对最后的开通负责。下一道工序一旦发现上道工序存在问题,追究当事人责任。

2.3 工序包保制

各施工工序专人负责,完成一道,检查一道,并在施工记录本上签名记录。经验证明,良好的施工质量对后期的开通调试工作有极大的好处,避免了一些低级错误造成的故障。

3 施工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传输、接入系统设备写数据可以适当集中进行。通信施工的特点之一就是点多、面广,尤其是现在GSM-R铁路,沿线基站分布零散、交通不便,往往施工时电源还不具备条件,我们可以在库房内临时架设一套电源设备、一架传输设备架,轮番将全线的基站、分区所、变电所、网工区等体型较小便于装箱的传输设备数据提前写入,并做好标识。

(2)施工配线时,将DDF架上下端子应用端的2M线收发端提前倒接;将ODF单元的跳纤提前将收发关系固定好,此项工作稍微有点复杂,站场光电缆简单,收发关系只要有一端的光口跳纤倒接即可,长途干线光缆相对复杂,需要在相邻站对应光口间做好规划,这项工作在技术交底时可以硬性规定倒接点及倒接顺序。

(3)施工前,综合引入柜内DDF单元、VDF单元、ODF单元上配线顺序要提前确定。DDF单元上业务确定后,要协助传输厂家软件工程师共同编制传输数据通道,确保各系统组网与准备阶段落实的组网方式一致,时隙规划与电务段要求的一致,时隙分配出口端子与配线一致。VDF单元分配要参照ONU模拟用户板、二四线音频板、ADSL板等板件出线数量,数调分系统数字用户板和模拟用户板出线数量,引入站场电缆芯数,信号楼内分线盒电缆引入数量做一个综合评估,做好规划,尽量让各类跳纤方便、美观。ODF单元内光纤尾纤收容要参考引入光缆和收容盒的类型、数量做统筹的安排。

(4)在做电话号码分配规划时,给沿线各站ONU,特别是房屋较多的中间站ONU不妨多分配些电话号码,具体的参照设计图上工务(5)、供电(3)、电务(6)、车务(2)、车辆(4)、公安(8)房屋的比例进行分配,防止后期房屋分配时使用单位提出新的需求而应接不暇。开通前,根据房屋最终分配方案,与使用单位协商,调整电话位置。

(5)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主要包括确报、货票、运输计划、车辆、编组站、货运站、区段站、局调度、货车实时追踪、机车实时追踪、集装箱实时追踪、日常运输统计、现在车及车流推算、军交运输等子系统。TMIS采用集中建库与分布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中央数据库系统,站段系统,铁道部、铁路局应用系统,计算器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TMIS自车站至铁路局信息处通道相对较为简单,采用2M通道即可。

TFDS是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5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TFDS由于对带宽需求较大,所以一般采用光缆直接送到列检所图像分析室传输设备,通过相应的以太网交换机进入办公网。

车次号识别系统主要由货车/TAG、AEI集中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及复示终端设备、信息跟踪查询终端设备、标签编程系统、铁道部中央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地面识别系统由车轮传感器、天线、RF射频模块、读头、电源防雷装置、信号及通信防雷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车轮传感器、天线安装在线路上,地面识别设备安装在铁路干线运行区间、局交界口、编组站出入口,实时准确地完成列车的识别,并将识别出的标签信息及辅助信息通过通信电缆传输至中央处理设备和终端设备。

集中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及复示终端设备由计算机、打印机、通信模块及软件构成。安装于编组站、交界口车站及列检所等场所,完成对列车标签信息的显示功能。提交各个有关部门使用。

信息跟踪查询终端设备设在路局车辆调度中心,查询车辆跟踪管理信息及车辆的运行区间位置,查询车辆检修状况信息报告、交界口车流统计结果等。

铁道部中央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全路标签编程站的总指挥部。把标签编程站申请的每批车号与中央车号数据库进行核对,对重车号则重新分配新车号,再向标签编程站返回批复的车号信息。既集中统一的处理、分配和批复车号信息,同时又是一个信息管理和信息查询中心。

车次号采集信息采用CPS多线程多目标转发机制决定了车次号通道组网的复杂性,施工前需要与车辆部门提前沟通,以免开通时形成焦点。

(6)进行设备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检查地线,督促房建施工单位尽快完善地线施工;设备加电前要对地线阻值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7)进行GSM-R天线安装时,注意观察目标覆盖铁路区段地形,选择相应角度的平板天线,调整天线方位角及俯仰角,减少后期网络优化时的工作量。网优工作尽量及早进行,铁路外电磁环境测试只能在开通前进行,最好安排在清频工作完成后马上进行,既是对清频工作的检验,也为网络优化工作做好基础。

(8)GSM-R编码方案申报时,一定要与数调系统的组网方式挂钩,以防移动交换机和FAS主系统内电调分机、列调分机号码编码不一致。

4 结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设备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施工单位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简单,怎么样把这个简单的角色扮演好成为当前施工单位通信人的一个研究课题,以上是我对当前铁道通信施工的一点认识,不足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喻伟.现代通信工程施工与工程监理[J].科技咨询,2003,(3).

[2]王俊峰.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广东科技,2008,(2).

[3]赵长波,陈雷.5T系统综合运用探讨[J].铁道车辆,2008.

作者简介:吕兵(1981—),男,江苏泰兴人,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铁路通信。

组织施工模式 篇7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但是, 它是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完毕的, 这就会导致难免在开工后与施工实际情况会有不相符合的地方。为达到指导的目的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 本文结合公路产品自身的特点, 探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规范管理模式。

2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2.1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管理规范化, 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 管理功能的有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而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 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 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 使局部脱离了整体, 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 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2.2 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 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 工程技术性措施较强, 管理措施较为薄弱, 可操作性差, 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因此, 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性的施工组织文件。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还缺少施工部署措施、风险管理措施、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和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2.3 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 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 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的现象, 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 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 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 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 难以协调贯通。

当前, 所累积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 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由两个方面引起: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现阶段, 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 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 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 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 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 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3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目前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本质上讲, 它忽视了技术组织措施、忽视管理、忽视风险, 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因此, 只有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才能使工程施工方案和各项计划实现项目的目标, 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 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

为了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 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对建筑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 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标准, 从而推广先进经验。

施工企业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时, 应改变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包揽的做法, 而应实行谁主管项目实施, 就由谁负责主持编制并执行的方法。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现有的和可能创造的施工条件, 从技术及经济上互相比较, 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使技术上的可行性同经济上的合理性统一起来。同时,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明扼要, 突出目标, 要具有竞争性, 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信誉。

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 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3.2 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 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 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上。为了适应这种形势, 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 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 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以体现, 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

3.3 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

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 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简单的靠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 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目前, 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智能化处理软件;工程计划管理软件:清华大学开发的自动生成网络图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同望软件公司开发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软件等等。

3.4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培训

项目的竞争, 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 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 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因此, 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者, 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 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 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搞活教学形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4 结论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前提是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 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从而通过规范化, 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 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 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

摘要:针对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内容未全面规范、现代管理技术应用较差和编制手段落后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从理论上进行了一定的深化, 进而更好地指导项目管理工作, 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组织施工模式 篇8

1 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1.1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管理规范化, 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 管理功能的有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而现阶段在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 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 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 使局部脱离了整体, 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 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1.2 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 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 工程技术性措施较强, 管理措施较为薄弱, 可操作性差, 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因此, 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性的施工组织文件。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还缺少施工部署措施、风险管理措施、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和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1.3 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道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 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 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的现象, 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 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 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 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 难以协调贯通。

当前, 所累积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 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由两个方面引起: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现阶段, 我国道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 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 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 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 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 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2 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目前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本质上讲, 它忽视了技术组织措施、忽视管理、忽视风险, 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因此, 只有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才能使工程施工方案和各项计划实现项目的目标, 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 建立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

为了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 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对建筑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 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标准, 从而推广先进经验。

施工企业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时, 应改变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包揽的做法, 而应实行谁主管项目实施, 就由谁负责主持编制并执行的方法。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要求, 根据现有的和可能创造的施工条件, 从技术及经济上互相比较, 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使技术上的可行性同经济上的合理性统一起来。同时,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明扼要, 突出目标, 要具有竞争性, 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信誉。

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 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2.2 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 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 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上。为了适应这种形势, 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 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 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以体现, 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

2.3 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 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简单的靠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 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目前, 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智能化处理软件;工程计划管理软件:清华大学开发的自动生成网络图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同望软件公司开发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软件等等。

2.4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培训

项目的竞争, 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 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 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因此, 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者, 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 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 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搞活教学形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前提是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 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从而通过规范化, 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 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 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

摘要: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前提是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 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从而通过规范化, 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 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 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

巷道施工的方法与施工组织 篇9

巷道与酮室施工主要以采用钻眼爆破法为主。这种方法的主要施工程序是从工作面钻眼爆破、安全检查、临时支护、装渣出渣以及巷道永久支护等。

巷道施工的方法有两种:即一次成巷和分次成巷。一次成巷方法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掘砌的三个分工程作为一个整体, 在一定距离内, 按设计及质量标准要求, 互相配合, 前后连贯、以最大限度地交互进行施工, 一次成巷, 不留收尾工程。分次成巷就是把巷道的掘进和永久支护两个工程分两次完成, 首先, 把整条巷道掘出来, 临时支架维护, 一般时间之后再拆除临时支架进行永久支护和水沟掘砌。长期施工的经验表明一次成巷作业的安全性高, 施工速度快, 施工质量好, 还节约材料, 可降低工程成本、施工管理可靠。所以,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巷道的施工, 应一次成巷。分次成巷的缺点是成巷速度慢, 材料消耗量大, 成巷工程成本较高。除了工程上的特殊需要外, 不采取分次成巷施工方法。然而, 在具体施工中, 急需贯通的通风巷道, 要使用分次成巷方法, 先以小断面贯通, 解决通风问题, 一段时间以后再刷大, 进行永久性支护。在施工长距离贯通巷道时, 为防止测量的误差造成巷道贯通上的偏差, 在贯通点附近, 要先以小断面贯通, 纠正偏差后再进行永久性支护。在巷道的贯通点, 一定要运用分次成巷施工方法。

2 巷道施工的三种作业方式

根据巷道掘进和永久性支护两个工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 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又可划分为掘支平行作业、掘支顺序作业和掘支交替作业。

2.1 掘与支平行作业

掘进与永久支护平行作业, 是指永久性支护在掘进工作面之后的一定距离处与掘进同时进行。《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规定, 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护间的距离应小于40m。这种作业方式的难易程度, 取决于永久支护的类型。例如:永久支护采用金属拱形支架, 工艺施工过程就比较简单, 永久支护随掘进工作而架设, 在爆破之后对支架进行整理和加固。此时的掘进和支护只有时间顺序上的先后, 没有在距离上的差别。

当永久性支护是单一喷射混凝土支护时, 喷射工作可紧跟掘进工作面进行。先喷一层30~50mm厚的混凝土, 作为临时支护控制围岩。在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后, 在距工作面20~40m处继续进行二次补喷, 此项工作与工作面的掘进同时进行, 补喷至设计厚度为止。例如:永久性支护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 锚杆要紧跟掘进工作面安设, 喷射混凝土要在工作面的一定距离处进行。如果顶板围岩不太稳定, 可在爆破后立即喷射一层混凝土封顶护帮, 继而打锚杆, 喷射混凝土和工作面掘进平行作业, 直至喷射厚度达设计要求。

此类作业方式因永久支护不单独占用时间, 所以, 可提高成巷速度约20%~30%左右。然而, 这种作业方式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多, 组织工作非常复杂, 它适用于围岩比较稳定的巷道, 否则, 掘砌工作就会相互干扰, 影响成巷速度和质量。

在以上几种作业方式中, 以掘、支平行作业的施工的速度最快, 因为工序间的干扰因素多, 而效率较低, 费用较高。它最适合于围岩稳定, 断面大于8.0, 必须快速施工的工程。掘、支顺序作业和掘、支交替作业的施工速度比平行作业低, 而人工效率较高, 掘、支工序互不干扰。对围岩稳定性较差、管理水平不高的施工队伍, 应运用掘、支顺序作业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运用掘、支交替作业方法。

2.2 掘支顺序作业

这种作业是掘进与支护两工序在时间上按先后顺序施工, 就是先将巷道掘进一段距离后, 停止掘进, 边拆除临时支架, 边进行永久支护性工作。当围岩稳定时, 掘、支间距为20~40m。当运用锚喷永久支护时, 一般运用两掘一锚喷和三掘一锚喷两种方式。两掘一锚喷运用“三八”工作制, 两班进行掘进, 一班锚喷。三掘一锚喷运用“四六”工作制, 三班进行掘进, 一班锚喷。采取此类作业方式时, 永久性支护至掘进工作面之间时要设临时支护。就是先打一部分护顶护帮锚杆, 保证掘进的安全, 锚喷班则按设计要求补齐锚杆并喷到设计厚度。此类作业方式的掘进和支护轮流进行, 由一个施工队来完成, 所以, 要求技术人员和工人既能掘进, 又能砌暄或锚喷。此作业方式工作单一, 使用的人员较少, 施工组织简单。与平行作业相比成巷速度不快, 可运用于掘进断面较小、巷道围岩稳定性差的条件。

2.3 掘支交替作业

这种作业方式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距离较近巷道中, 由一支施工队分别交替进行掘进和永久支护工作。就是把一支掘进队分成掘进和永久支护两支专业队伍, 当A工作面掘进时, B工作面进行支护, 而A工作面转为支护时, B工作面转为掘进, 掘进和永久支护轮流交替循环进行。这种循环作业方式实质上是对A、B两个工作面各为掘支单行作业, 而AB两支施工队伍的人员交替轮流。这种交替作业方式可以提高工人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避免掘进与永久支护工作的互相影响, 而这种施工一定要统筹平衡各工作面及施工人员的工作量, 防止由于工作量的不均衡导致劳动效率不高。

3 巷道施工综合和专业组织

煤矿的巷道施工工作队的组织形式一般有综合掘进队和专业掘进队两种形式。综合掘进队是将施工的掘进、支护二个主要工种和辅助工种、机电维修、运输等, 组织成一个掘进队;而专业掘进队只有主要工序的工种, 辅助工种另外设工作队, 为几支专业队服务。综合工作队的特点是指挥统一, 工种齐全, 人员多为复合型人才, 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任务意识强, 工序之间的配合积极性较高。同时, 管理复杂, 辅助工多, 有时存在效率不高, 一般用于组织快速施工的巷道。专业掘进队人员配备少, 专业人员多, 工作效率高, 施工管理比较简单, 同时, 辅助工种的配合协调不如综合工作队, 适用于一般性工程施工。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巷道施工一次成巷和二次成巷方法, 巷道施工的三种作业方式以及巷道施工综合和专业组织等技术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 篇10

1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作用

在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是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取得工程承包权而编制的,它的主要作用并非用于指导工程施工,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论证作用。在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手段上论证投标文件中投标报价、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三大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二是承诺和要约作用。对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承诺,对工程承包中需要业主提供的条件提出要求。在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在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还需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条件,对其进行修改、充实、完善,形成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此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是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并经双方反复协商、达成一致后确定的,整个过程具备合同订立的要约与承诺的特征,因此,其是工程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用于指导施工,但并不限于指导施工,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工程结算的依据。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造价与施工方案有关,同一项工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其工程量和造价都不一样。工程投标报价往往是单价的套用和实际工程量的计算,根据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二是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索赔的依据。业主未按承诺提供施工条件,是违约行为;而业主要求施工企业不按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则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施工单位可提出工期索赔;造成工料及其他经济损失,可提出经济索赔,索赔的依据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三是监理对象。施工组织设计应用于施工全过程,它集技术、经济、管理和合同于一体,是一份全面的施工计划和合同文件。监理工程师将施工组织设计视为重要的监理对象,严格监督、控制施工单位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变更和修改,并将擅自变更和修改的行为视为违约行为。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创新

2.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

(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必须符合业主、设计者、监理者、地方法规的特殊要求。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是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相互协调与统一的过程,是施工单位分别独立地以单个工程为对象进行的业务工作。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是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智力劳动过程,这项工作要求编制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特别在投标阶段,编制工作往往是在时间仓促、资料不全、依据不充分的条件下进行的。

(4)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施工过程中真正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并在一定资源条件限制下,实现工程技术经济效益。

(5)建筑市场主体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性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的对技术性的重视程度,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常常流于形式,施工企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施工经验,照搬照抄技术规范、案例,未对具体工程对象进行合理的策划与设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不符合施工规律或与工程实际脱离,使施工组织设计不具备指导功能。过去,施工组织设计是按技术需要编制的,其主要内容有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图、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对其内容不仅要考虑技术上的需要,更要考虑履行合同的需要。它是一份项目管理规划性文件、合同履行的指导性文件、工程结算和索赔的依据性文件,故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逐步向项目管理规划方向发展。

2.2 施工组织设计要突出重点,内容要创新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创新应体现在下列4个方面:一是业主提供的条件。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其规定的义务和权利承发包双方共同承担和享有。工程承包合同文件虽有通用条件和专用条件规定业主应尽的义务,但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列出业主应提供的施工图、施工场地、水电供应、材料设备、报批手续等施工条件,并列表说明提供施工条件的时间、地点、数量和质量。这才更具体、更明了、更易于操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日后的索赔。二是工程分包。工程分包分为承包商分包和业主分包,我国法律对工程分包有严格的限制。承包商分包应在业主允许的条件下在投标文件中作出声明,而且承包商要对分包工程承担所有责任。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括承包商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如业主分包工程在招标文件中已作声明,在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不需做该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但宜列出业主分包工程的进出场时间、交工验收时间、分包商的施工场地和工作面分配、工程交接的方式和程序等,以此作为承包商日后索赔的依据,以及利于业主对其分包商进行监控。三是质量管理体系。合理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是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编写的内容。四是项目经理部管理组织。项目管理组织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该内容可以证明投标人在履行合同上有组织方面的保证,有利于取得工程承包权,有利于项目管理组织的内部管理,也有利于监理工程师了解承包商的运作方式,方便双方的协调。

另外,在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内容过多、篇幅过大会给评标者以冗长的感觉,反而不利于中标。因此,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宜简不宜繁。带有单位经营秘密的内容不应列入施工组织设计,纯属单位内部管理需要,且对提高投标竞争能力无关的内容,不宜列入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规范、标准、规程有明确规定的内容,不必照抄,只需列出规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注明按规范、标准施工,按规程操作即可。

2.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水平

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材料搜集与评审工作,不断进行有效的技术积累,并分析、归纳、整理与发布,推广先进经验,使全国各地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财富发挥效能,减少重复劳动。施工单位内部应建立数据库,实行施工组织设计“模块化”编制流程,以便进行积累、分组、交流及重复应用编制方法,提高各“模块”的重复使用功能。

贯彻ISO 9001系列标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对各建筑工程项目必须逐项地进行质量策划工作,逐项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并与施工组织设计同步进行,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技术经济一体化及质量战略目标的推进是提高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水平的正确途径。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用计算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用计算机可以加快编制速度,提高编制质量,有利于编制人员及时修改。二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检查、调整和控制。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及时获取、处理和利用各种有用信息。信息的内容来自于项目部内外,当日完成的工程量、单位内部现有和已占有的资源信息是项目内部的信息,有关法规、政策等是单位外部的信息。单位和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局域网和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及时收集有关信息,依据收集的信息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及时调整,使项目适应环境的变化,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规范实用全书》编委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规范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组织施工模式 篇11

【关键词】电力工程;进度控制;施工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工程的现代化发展,电力单位的管理者也改变了自身观念,通过创新实践,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管理人员意识到不仅在电力工程的利益与经济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在电力工程的施工中也要做到科学化管理。本文就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施工前的预算和相关准备,到施工后的验收环节应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同时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施工前做好相关准备

1.1遵守规定

国家完善法律法规是控制电力施工进度与科学化管理的前提,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国家也逐渐重视起来,在我国有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我国电力工程的施工必须加强相应监督与控制,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严格遵守国家对电力企业的规定,保证电力施工的合法性。

1.2提高单位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电力系统的施工需要多专业的协调与配合,所以需要多方人才的参与,无论是验收、投运还是运行维护,都少不了专业知识的运用。所以需要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善于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熟练掌握施工设计或施工风险处理的理论知识和技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耐心有毅力,使电力系统的施工不断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施工正常开展。

1.3健全相关规定

由于我国管理者过去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不重视,使得对于施工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规章制度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规章制度没有联系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其次,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施工计划不够合理,缺乏相应可操作性。我国科技水平不够发达,电力工程施工不够科学化,所以在对于施工进度控制与施工科学化管理中需要联系我国科技与经济综合实力,不能好高骛远,设计出不合理的施工方案。

1.4做好迁占赔偿工作

电力工程面向群众生活,势必在施工会占用群众土地,因此,从工程招标准备阶段开始,就应着手于迁占赔偿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取得当地政府、土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确保迁占赔偿工作的顺利进展。迁占赔偿工作涉及到地方的经济利益,要充分依靠当地政府,公开、公正地解决赔偿问题,加快迁占赔偿工作的进度,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按进度计划实施。监理工程师进场后,应及时了解迁占赔偿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对工期的影响,严格控制工期,为更好地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施工中的科学控制

2.1对施工计划的控制

对施工计划的控制是指做好施工相关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在施工现场,应重视和原则的施工质量,重视施工成本,包括物资流通管理,同时在施工现场级诊断管理,负责每个经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质量,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施工,保证施工项目的成本,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做到合理规划管理,保证我国电力施工工作平稳开展。

2.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各个部门的协调能力的挑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做到电力单位中各个部门在施工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同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加施工中的协调性,统一标准,保证施工质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需要管理者做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调控,提高工作效率,为电力工程的施工提供保障。

2.3控制施工进度

施工单位应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并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施工进度计划的实现。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随时跟踪检查现场施工进度,并做好监理日志。严格控制关键工序的施工时间,以此来控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进展。当工程的实际进度不符合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进度计划时,施工单位应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及时进行修改。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进度不符合工期要求,经过监理工程师同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如果进度滞后的原因属于建设单位,则经过同意,批准工程延期或增加赶工费用。监理单位应以主动控制为主、被动控制为辅、两种控制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推进施工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2.4改变管理模式

我国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能力较差、管理力度较弱,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大量专业培训,仅仅进行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与施工人员的调控,并没有发挥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真正优势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这也间接证明了单位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许多工作人员都是行外人,没有专业的知识,更不要提一些新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观念。更有的单位只是简单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并没有做到前期准备工作与后期的验收检测,毫无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科学化的理念,没有使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先进手段,使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变得繁琐复杂。

2.5施工安全管理

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是电力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保障,是减少投资成本的有效举措。只有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减少人力财力资源的损失,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投资成本,确保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的实施。同时要制定预防紧急情况发生相应措施。由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很容易出现突发性事故,如机械设备的损坏、施工人员操作的失误等。为了预防类似情况发生,需要规划者与管理者做好机械检查、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同时制定一套预防紧急事件发生的方案,当出现紧急事故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到快速救援、紧急修理设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弥补设备或施工人员操作的过错。

2.6全面监督和管理

全面监督是保证施工建设科学化发展的核心,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很有可能导致施工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没有了全面的有效监督会降低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加大操作失误概率。全面监督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监督,只有电力企业加强监督投资比重,从施工前到施工后期的验收等工作都进行监督,可以保证施工的合理开展。全面监督必须对施工材料、施工计划、施工合同、施工进度等进行监督,保证施工的合理性开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监督也是促进电力单位现代化发展的措施之一,也可以加大电力单位的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投资,保证电力工程在竞争激励的今天处于领先地位。加强施工组织进度控制与施工管理需要从管理者到施工人员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完善相关监督机制,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加强各个部分监督,在后期验收环节也做到认真负责,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我国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与高效,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组织施工模式 篇12

关键词:林业合作组织,森林保险,模式构建

1 森林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森林保险投保率过低, 有效需求有限

林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受林农普遍收入水平偏低, 保险意识薄弱等原因的影响, 致使森林保险投保率过低, 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林农收入有限, 制约了对森林保险的需求。加之目前我国森林保险主要是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以商业形式经营, 国家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 但相对于个体林农来说, 参加保险无疑增加了经营林木的成本和负担, 无法从个人所有的森林资源中获得稳定的预期财产性收益, 而森林保险实质上又是一种固定的财产性支出, 基于个人收益与支出的相互关系, 势必会影响林农的投保积极性, 抑制其保险需求。另一方面林农由于保险意识薄弱, 制约了保险需求。林业生产正处于从传统林业向现代化、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 林农市场意识不强, 对森林保险的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 更没有长远的风险预防观念。两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 使得森林保险承保面低, 规模小, 发展滞后, 远远不能满足林业对风险保障需求。

1.2 森林保险经营效率低下, 供给主体不足

森林保险巨大的潜在市场, 但我国却存在森林保险供给主体严重不足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森林保险的低回报率造成的。一方面由于森林保险范围窄, 承保面小带来的森林保险经营者风险集中, 从而导致保险企业经营赔付率过高, 亏损严重, 缺乏积极性, 效率低下。目前, 我国森林火灾保险平均赔付率为70.3%, 而一般的财产保险是30%~35%, 保险公司经营的积极性不高, 只有少数的一些大型财险公司才有能力承保。以1989~1994年对森林保险的讨论和实践最热烈的几年来看, 全国累计投保面积也仅占森林总面积的4%, 总保费收入为11 860万元, 而总赔款支出为8 340万元, 总平均赔付率70.3%;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林农生产规模小, 保险标的碎化, 保险公司经营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风险管理的难度大, 导致经营森林保险的营业费用开支远高于其他财产保险。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保险公司获得经济效益比较困难, 自然就无法刺激森林保险的有效供给。

1.3 森林保险组织体系缺位, 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比较彻底的地区, 特别是在闽、赣、湘、辽、浙、云等试点省份, 现行的森林保险是在政策性协保制度框架下按照“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自愿投保, 协同推进”的原则来运行的。在整个运行体系中包括了政府、商业保险公司、林业部门和林农4个组成要素, 其中商业保险公司和林农在森林保险经营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是运行体系的核心。在这样的运行体系下, 商业保险公司将直接面对林业经营者, 是一种近似于但并不完善的直线, 为职能型组织模式。由于该模式中缺少能够起到核心衔接作用的“直接管理部门”, 因此,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就会暴露出一些问题, 影响森林保险的健康发展, 如存在投保率过低, 有效需求有限和经营效率低下, 供给主体不足等问题。

2 解决森林保险突出问题的思路分析

森林保险的发展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如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政策的支持水平, 林农的经营能力等。从森林保险组织体系构成角度出发, 在当前国家积极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背景下, 在政策性森林保险自身的组织体系中没有将林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加以有效的利用, 是近年来影响森林保险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森林保险不断探索的近30年中, 先后出现了4种不同的模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些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森林保险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颇有成效的是政府支持下的协保模式。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由林业经营者和保险公司直接签订保险合同, 也就是说, 这种政策性森林保险的组织模式设计存在着“针对单个林业经营者”的特征。以林农为基本单位, 小规模、分散化生产是我国林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特征。小规模经营、非专业化生产的中小户林农由于组织化程度低, 因此难以与大市场相适应, 无法满足国家对林业发展的要求。在小规模、非专业化、低商品率和低收益率的林业生产背景下, 林业经营者参与森林保险的内在动机明显不足, 积极性不高。因此, 要促进森林保险的发展, 就必须提高林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 完善现有的森林保险组织体系, 探索适应新时期森林保险发展的新模式。

3 新型森林保险组织模式的构建

我国现行的森林保险是在政策性协保制度框架下按照“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自愿投保, 协同推进”的原则来运行的。但是从实践来看, 以分散林农为投保单位、林农与保险公司直接交易、政府补贴、林业部门协助林农投保的形式并没有获得林农的广泛认同, 不但林农参保积极性不高, 保险公司经营森林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也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其主要原因, 一是林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二是现行的森林保险组织模式不够完善。而林业合作组织则能够弥补上述原因的有效途径。因为, 一方面林业合作组织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和造林大户将分散生产的中小户林农联结起来, 有利于实现林业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和区域规模化, 从而提高林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林业合作组织还可以在保险公司与林农之间担负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从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森林保险组织模式。基于上述分析, 探索建立多层次组织、多渠道支持、多部门联动的森林保险组织模式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3.1 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现阶段我国开展森林保险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点, 积极探索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大环境下, 如何更好地发展森林保险, 使森林保险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稳定器、林农生产生活的保护伞。

基于林业合作组织的新型森林保险组织模式的构建要坚持在政策性协保制度框架下遵循“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自愿投保, 协同推进”的原则, 充分发挥林业合作组织自身内在的互利效用和外在的桥梁纽带作用, 建立森林保险基金会为森林保险的经营提供资金保障。最终形成以保险公司、林业合作组织、林农等组织要素为主线, 以政府、林业部门、森林保险基金会等组织要素为协助的全方位联动森林保险组织模式。

3.2 模式的运行机制

本文尝试构建一种以林业合作组织为基础的“直线——职能型”森林保险组织模式。该模式的本质是当前实施的政策性森林保险, 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和一定的财政支持, 林业合作组织作为投保人, 商业性保险公司负责经营, 林业部门、龙头企业和个体林农积极配合, 进行全方位的联动。

在组织机构上, 地方政府成立林业合作组织。林业合作组织成员由地方政府官员、专业技术人才、龙头企业和林农代表组成, 政府官员和林农代表主要负责保单合约的签订和赔偿款项的分配, 合约内容应注明保险标的的参保险种和数量等。林业部门依靠自身具备的专业技术和积累的实践经验, 负责对林农进行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训, 指导林农如何有效规避风险;龙头企业主要负责向林农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 保证林农获取信息的时效性。

政府成立再保险公司负责对商业性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的分担。当商业性保险公司承保标的物的损失超过一定水平时, 超过的部分由再保险公司给予赔付。再保险公司的资金每年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划拨出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和经营其他类型的再保险业务费收入结余组成。商业性保险公司将收取的保费建立补偿基金, 在该补偿基金无法承担大灾之年的损失时可以由森林保险基金会向其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此种贷款相比于一般商业性贷款应该具有贷款数额、利率和期限等方面的优惠。

森林保险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可以采取多渠道筹集、专款专用。可以通过中央和各级政府拨付一部分资金建立专项基金;从政府主管的涉林单位中抽取一部分资金纳入森林风险基金;由政府发行特定的债券等渠道筹集森林保险基金 。

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对森林保险实施了补贴 (包括保费补贴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补贴) , 但投保标的不再是分散的林地, 而是整个县或乡的所有投保的林地;投保主体不再是单个林农, 而是代表同一地区整体利益的有地方政府参与的林业合作组织。林业合作组织作为投保人, 统计投保林农需要进行投保的标的物的详细情况, 向保险公司进行统一投保, 签订一张保单, 保单中应该明确注明各个林农投保的具体情况。地方政府和林农之间可以签订合约, 合约上应该包括林农提供给政府组织的投保标的物的所有情况及相关责任 (例如, 投保林农未向政府提供标的物的真实信息, 发生灾害后的一切后果由林农自己承担等) (图1) 。

发生灾害后, 由以地方政府官员为代表的林业合作组织与保险公司进行交涉。林业合作组织在取得赔偿金后, 根据与林农之间签订的合约条款向受损失的林农进行赔偿金的分配。

3.3 模式的优越性分析

(1) 在新型的森林保险组织模式中, 由于有了林业合作组织的加入, 因此弥补了现有组织模式中由于缺少“直接管理部门”这个能够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组织要素所带来的不足, 使保险公司不需要再直接面对投保林农, 而是与林业合作组织发生业务往来, 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工作效率和承保积极性;同时, 由于林业合作组织不但可以提高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化程度, 为林农提供更加便利、安全、可靠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使林农获得更加稳定的预期财产性收益, 从而提高了林农的投保积极性;中央和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再保险公司和森林保险基金会等组织要素为组织内部由商业性保险公司、林业合作组织和林农三方共同参与的森林保险主体业务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服务, 协助森林保险主体业务的顺利开展, 使整个组织更符合政策性协保制度框架下的“直线——职能型”森林保险组织模式。

(2) 由于森林保险是面向广大林农开展的, 而我国林农的林业生产土地经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呈现出比较分散的特点, 导致森林保险开展的经营成本相比其他险种要高。由政府组建并参与的以林业合作组织为基础的“直线——职能型”森林保险组织模式通过林业合作组织自身的集合效应, 以整个县 (乡) 域为投保单位, 避免了单个林农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交涉, 给林农提供了更加宽裕的生产时间, 也为保险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简化了交易程序和手续, 减少了交易成本。

(3) 在以林业合作组织为基础的森林保险组织模式下,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将会得到改善。如前面所述, 作为投保人的林业合作组织由林农代表、政府官员和专家组成。在进行灾后勘察定损时, 保险公司可以和林业合作组织以及当地的林业部门成员一起进行。由于林农代表是由林农集体选出来的值得他们信任的人员, 因此在理赔过程中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真实的资料和信息。同时, 由林业合作组织中的专业人员定期对林农进行技术培训和灾害规避指导,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林农“搭便车”的行为。另一方面, 由政府牵头的非赢利性的林业合作组织和保险公司直接交涉, 也可以有效地防御保险公司方面的道德风险问题, 保障森林保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智, 陈丹梅.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福建永安和邵武案例[J].林业经济, 2008 (5) :48~52.

[2]熊国平, 何文雄.建立我国森林保险运行体系问题初探[J].江西林业科技, 2010 (03) :18~22.

[3]陈绍志.关于我国森林保险政策及运行机制的研究[J].林业经济, 2010 (11) :78~81.

[4]汤杰.我国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术交流, 2009 (1) :87~89.

[5]刘兴国, 韩玉启, 左静.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比较分析[J].企业管理, 2003.

[6]石焱, 夏自谦.世界森林保险的发展和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 2009, 22 (2) :7~11.

上一篇:非持续式下一篇:中学德育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