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2024-06-07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共12篇)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1

摘要: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 分为施工组织和概预算两部分。文章结合课程特点及实际应用需要, 提出理论环节和实践教学结合,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等措施, 以达到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高校教育,教学手段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是与公路施工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 既涉及施工组织又与概预算相关。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较多是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 故该课程的教学对学生以后能否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起着关键作用。所以,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提高自身能力, 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1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内容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程, 在交通工程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施工方面相关的工作, 而本门课程的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顺序的安排、现场平面布置等在实际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可以掌握实际施工中的施工方法, 施工机械的合理配置, 横道图、网络图的应用以及工程的造价等知识, 并通过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 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施工组织、概预算等相关知识, 以利于学生今后在现场施工中, 能更快、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

2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土建方向的一门重要的学课必修课, 所授内容应符合该专业的教学计划, 具体有以下两点:

2.1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 需要理解公路工程的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掌握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画法以及对工期费用成本的优化, 熟悉公路工程定额的概念, 理解公路工程各项费用的关系, 能够编制概预算相关文件。所以, 就教学目标来说, 学生应该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后, 能够自行合理安排一个工程的进度, 并在可能的情况下, 考虑到工期、费用、资源等情况下对其做优化。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 学生应熟悉道路工程各分部分项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如网络计划等, 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应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紧密结合公路工程专业知识如施工技术、施工方案等。因此, 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 特别是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

2.2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的培养方式要体现高校教育特

该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能够熟悉公路工程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 能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以及概预算等相关文件。所以, 具体案例的引入对学生学习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只有合理的案例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倡启发式教育, 增强互动性, 把“填鸭式要我学”教育转变“我要学”的教育模式, 提倡让学生勤思考, 多动手, 把学生的考核重点从分数考核转变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3 教学改进措施

为满足该课程的教学特点, 适应社会对该专业学生应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 应从以下四点来促进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教学:

3.1 突出案例教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了解到, 学生不喜欢理论知识枯燥、简单的堆列, 却很容易被丰富、翔实的具体案例吸引。因此在讲解和分析原理和方法的时候, 适时引入工程具体案例, 一方面学生易懂, 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在介绍到网络计划时, 可将涉及到网络计划的工程实例进行较全面的讲解, 不仅介绍网络计划等理论知识, 同时介绍该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案、工程造价等, 使学生对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职能有充分的认识:不但要掌握施工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知识, 还应该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3.2 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该门课是一门涉及众多知识并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将学生课程设计引入课堂教学范畴。从学生课程设计中选择出优秀的作品, 安排学生在课堂试讲, 并设计学生提问回答环节, 一方面肯定学生劳动成果;另一方面不但促成师生互动还促成生生互动,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极大的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使内容表现更加丰富具体

学习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应该掌握公路施工技术等相关知识, 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掌握较多, 无现场的经验, 从而影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 应增加相应的机械化施工的图片、视频等直观资料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同时鼓励同学积极搜寻相关的视频资料, 以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机械化施工组织设计时, 在讲课过程中大量应用平地机、推土机等机械化作业施工视频,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软件应用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搞好施工组织概预算, 也离不了专业工具的使用。在讲解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 适时引入网络计划图的相关的软件PKPM, 必佳网络计划以及MS project等, 一方面讲解软件的应用, 另一方面告诉学生可以利用的专业工具。在讲解概预算的时候, 借广东珠海纵横公司与我校合作的契机, 给学生讲解纵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等, 通过实验教学, 以便学生对从不同角度如建设方、施工方等去理解最新公路定额指标、概算、预算, 并能熟练编制相关报表。

4 结论

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较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材建设, 实习教学的组织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 以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促进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首绪.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07.

[2]交通部定额站.公路工程概算定额[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3]交通部定额站.公路工程预算定额[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4]交通部定额站.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况、预算编制办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2

以下红色字体最好结合收集的资料做毕业设计

一、毕业设计目的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了解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依据,掌握编制方法、步骤,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平面图的主要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设计和调整。

二、咸阳市晶城综合办公大楼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资料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西安中远集团办公楼工程。工程为框架结构。2.建筑设计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主楼5层框架结构,局部6层,地下一层。主楼顶标高为22.60米。

3.结构设计

工程为二类建筑场地,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为框架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基础采用锤击沉管夯扩灌注桩基础,本工程基础垫层为Cl0,桩身、承台为C25,承台顶至4.17m标高的框架柱为C30,框架梁及楼板及其他部分均为C25,地下室侧壁为C30,抗渗标号S6。

墙体:内外填充墙采用MU5.O机制粘土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外墙做法:水泥砂浆糙底。

楼地面做法:只做到找平层,面层不做。

内墙及顶棚做法:麻刀灰内墙面粉糙,涂料不计。

屋面做法:不上人屋面由下而上为20mm厚1:3水泥砂浆找乎层,冷底子油隔气层一遍,1:10水泥蛭石保温层屋面最薄处为60mm厚,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PVC卷材防水层,推铺3~6mm粒径小石子保护层。

4.施工条件

该工程“三通一平”已完成,现场道路畅通,交通运输方便。基础施工在冬、春季,主体结构施工将在春、夏季,装饰工程将在秋、冬季施工。

三、施工组织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设计任务 根据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建设场地条件,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设计要求

1.施工方案选择:划分施工段,确定施工流向;施工机械选择;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介绍;确定施工顺序。

2.资源需用量计划:根据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框算出主要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确定出劳动力、材料、机械需要量。

3.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程总工期及各分部工程起止日期;工期承诺;工期控制原则和保证措施。

4.质量与安全保证措施。

5.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拟建工程施工围墙和周围环境,垂直运输机械、搅拌机械、材料和构件堆场、钢筋和木工加工棚、办公及休息用房、食堂、厕所、现场施工的临时供水供电线路、施工临时道路等。

(三)设计成果

1.施工进度计划:绘制双代号网络图。2.施工平面图:比例1:200~1:300。3.施工组织设计计算书。

四、预算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设计任务

根据现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为依据,编制。。工程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文件。

(二)设计要求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采用09清单计价规则,09价目表,及04陕西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1编制工程量清单;(1)封面(2)总说明

(3)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4)措施项目清单

(5)其他项目清单(指导教师给定)(6)规费、税金项目清单

(7)暂列金额明细表*(凡标注*的项,仅列项,可不计算)(8)专业工程暂估价明细表*(9)计日工表*(10)总承包服务项目表*(11)甲供材料、设备数量及单价明细表*(12)材料、设备暂估单价明细表* 2编制最高限价。(1)封面

(2)编制说明

(3)单位工程费汇总表

(4)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5)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6)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7)零星工作项目计价表

(8)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9)措施项目费综合单价分析表(10)主要材料报价表(11)工程量计算表 并按以上顺序装订成册。

(三)设计内容

(1)基础工程

(2)任一楼层(含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门窗工程、装饰工程)(3)屋面工程

五、设计成果统一要求

(一)设计说明书

应完整地说明设计方案、设计依据、设计步骤及过程;论述充分,条理清晰,叙述准确,简明扼要;书写整齐;计算过程尽可能表格化。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封页,扉页,毕业设计任务书,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设计说明书的字数应在10000字以上,施工组织设计和预算部分的说明书应合在一起装订成册。

(二)图纸

设计图纸应符合国家有关制图标准,正确体现设计意图;图面整洁,布置匀称,尺寸标注齐全,字体端正,线型规范。

六、国家标准及设计参考资料

[1]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532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国家标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 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编.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 王士川,李慧民,胡长明编.施工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7] 赵仲琪主编.建筑施工组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8] 陕西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09版 [9] 09价目表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 工程概预算 一体化研究

当前,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基本实现了建筑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化转变,这一转变对现实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系统总体框架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技术研究现状

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主要是指改变原有的通过人工识图进行概预算方式,采取计算机识图系统将施工图设计与工程概预算自动地链接起来,实现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数据信息集成共享。要做到建筑工程领域内部数据信息的完全共享,实现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的一体化,就要全面认识到其一体化实现技术的难点所在,为此笔者在此对一体化技术研究现状作一分析。

1.公式计算法的使用

早期的预算软件大多都是根据建筑工程量的计算规则,采取公式计算法对相应的数据输入计算,并通过计算机自行转换自动生成预算书,从而直观、清晰地反映出摘取图的详细数据信息。

2.图形输入法的使用

图形输入法是目前国内对于建筑工程量提取的常用方法之一。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熟练应用该软件,将图样中的各种构件、尺寸标注通过此软件重新输入,将各种附属条件一并输入计算机,由系统自行运算,精确计算出工程量,从而形成工程量清单。

3.CAD技术的使用

当前CA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图,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软件可通过CAD设计平台从工程中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运用,在CAD出图的同时得出工程量,从而通过运行工程概预算编制系统读取建筑工程所需的数据信息。

二、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技术研究中的优化

实现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建筑工程数据信息内部系统的一体化。然而,在对于当前建筑工程量的几种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中,笔者发现,以上几种方法并未完全实现建筑工程系统内部数据信息集成分享。因此,对于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有待优化。

1.确保各个数据能在多种模块下独立运行

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技术中往往存在多种数据模块,如何确保各个数据能在多种模块运行的情况下独立运行,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广泛重视。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的实现,是在建筑工程领域推广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变传统的人工识图模式,使用计算机识图系统将施工图设计系统与工程概预算系统有机结合,形成信息集成系统,从而实现一体化目标。为此,建立各个模块独具特色的数据模型,有效管理整个软件的各个独立模块,确保各个数据能在多种模块下独立运行,有利于完善一体化系统。

2.各个模块的数据共享

实现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的一体化,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将传统的人工识图模式转变为计算机识图模式,加之CAD技术在建筑施工图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形成无纸化办公,形成建筑工程系统内部信息集成共享,从而在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中实现各个模块的数据共享。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互操作,实现建筑内部数据信息共享与自动转换,将收到一量多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一体化系统的整体效率。

三、小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建筑工程领域的信息技术也逐步深入发展。对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的研究探讨,不断革新建筑工程领域的信息技术,将CAD计算机设计软件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各环节中,把施工图设计与工程概预算自动的链接起来,实现人机模式的有机结合,利用多种灵活方式快速获取准确的工程数据。创建建筑施工与工程概算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模式,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各类工程量,在自动提取建筑工程量的基础上完善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一体化的功能。进一步推进建筑施工图与工程概预算的一体化研究,扩大其使用范围,为建筑行业朝着高科技设计方向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为人们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提供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松.浅析建筑施工图预算编制与作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8).

[2]吴佳郡.建筑CAD与工程概算一体化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发展,2010(6).

[3]方静.建筑业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方向[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3).

[4]王芳.工程图的计算机识别[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5).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4

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图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 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施工单位常忽略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图预算产生的影响。事实上, 施工图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两者是密不可分, 相互制约与影响的, 施工组织设计为施工图预算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施工图预算又对施工组织设计起着制约的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了几个方面:技术方法、组织方案、工艺选择等, 它可以解决工程方面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

以下针对这两者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探讨。

2施工图预算与施工组织的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主要从施工的角度出发。我们首先要对施工的现场有所了解, 然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来制定整个施工工程的进度, 包括绘制施工图, 场地的布置, 给予技术层面上的支持, 从中选择一种合理性高、可行性强的方案。

施工图预算, 主要有几部分组成:设备费、器具费、工程安装费、家具购置费等。这几个部分中, 费用消耗得最多的是工程安装费, 它的多少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预算。

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了施工图预算, 设计中的计划决定了施工图预算, 同时在制作施工图预算的时候, 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另一方面, 施工图预算又在某一程度上制约着施工组织设计。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也是相辅相成的。

3各种因素影响

以上叙述了施工图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两者的关系, 因此, 我们在施工图预算时, 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组织设计会对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下我们就以影响最大的一些因素为例来进行分析。

3.1施工工期对预算的影响

建筑施工工程有一定的周期, 周期的长短及进度的多少, 都会对工程的预算和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来及时地调整施工工期。在施工组织设计时, 不仅要注意调整施工工期, 还要合理地安排材料的供给、劳力的安排。当然, 在施工图预算时, 要对施工工期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这样一来, 做预算的时候, 就会相对比较准确。

3.2施工方法选择对预算的影响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 施工方法也有了更新, 出现了许多新的施工方法, 这些方法又各具优点及缺点。因此, 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时, 根据各个工程的不同特点, 来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这些方法必需满足业主的需求, 也同时要保证工程的质量, 注意施工的安全问题, 消耗量低, 达到更经济的效果。

3.3运输组织计划对预算的影响

施工组织计划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运输组织计划。它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 另一方面也对工程的造价产生了影响。因此, 我们需要制定出一个合理性较高的运输组织计划, 不仅能保证施工进度, 而且还能降低施工工程的造价。一般来说, 我们需要达到以下一些要求:

(1) 选择最短的运输距离, 承载最小的运输量

(2) 运转次数减少, 最好能直接到达工地

(3) 装载卸货快捷, 机器运转灵活

(4) 依靠原本就有的交通条件, 避免因为临时运输任务而增加的投资成本

(5) 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 发挥原有运输工具的功用, 以达到产生最小的运输费, 减少开支。

4结语

综上所述, 施工工程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管理过程, 它会涉及很多的方面。施工图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 是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当然, 在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 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 我们需要注意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我们首先从设计的角度出发, 满足业主、行业管理人员的需求, 解决从施工开始、施工过程、施工结束中产生的问题。

文中也叙述了施工图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了施工图预算, 设计中的计划决定了施工图预算, 同时在制作施工图预算的时候, 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另一方面, 施工图预算又在某一程度上制约着施工组织设计。它们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也是相辅相成的。当然, 我们也列举了一些因素会影响到这两者的关系发展。因此, 我们在施工管理中, 要注意组织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并充分考虑对工程质量的把控。我们只有很好地处理好施工图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这两者的关系, 才能使我们的施工工程的质量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从而使公司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范围管理》, 孙尧, 北京邮电大学, 2010-11.

[2]《如何运用范围管理手段合理控制客户需求》, 王淑云, 科技信息, 2011-02.

[3]《承包商对智能化项目的全面管理》蒋成, 建筑管理, 2012-09.

[4]《浅谈智能化项目的范围管理》, 党卫东, 山西建筑, 2012-06.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5

一、公共组织的运行环境

(一)组织目标的模糊性和多样性

私人企业以获取利润或收益作为组织目标,而公共组织的目标则不同,是每年在财务和其它资源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通常关注更多的是财务资源的取得和使用,即关注营运资本的来源和使用、预算情况及现金流量,而不是净利润或每股收益。与私人企业相比,公共组织的目标更多样化且较为模糊,难以清晰地确定。在公共组织中,不仅不同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着冲突,而且经常出现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间缺乏明确的联系。

(二)财务资源的来源

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组织的财务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方式有所不同。企业主要是依靠投资者的投资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收入来筹集财务资源的。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体制间结算等方式来筹集财务资源,而非营利组织主要通过捐赠和政府拨款取得财务资源。由于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他们通常不区分投入资本和收入。

此外,有些公共组织也会和私人组织一样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财务资源,但是与私人组织类似的行为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

(1)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一般是垄断的,如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存在竞争性市场来评价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2)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时,虽然也像私人组织一样对使用者进行收费,但收费不是为了获利,而是为弥补部分成本。因此收费标准的制定通常不考虑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关系,并只是以成本为基础。

(3)由于公共产品市场不具备竞争性,所以可供决策的信息(如价格、利润、市场份额等)较少,造成资源分配的效率低下。

(三)公共组织的监管

不像私人企业,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是否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者根据私人企业的获利情况进行投资活动,这些对企业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在公共组织中常常缺乏竞争,资源的提供与产品和服务的受惠之间不存在关联性,或关联程度较小。公共组织的业绩和经营成果计量通常较为困难,公共组织不存在营利动机和营利指标构成的分配和规范机制,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而且,公众对公共机构的监督权力往往间接地通过自己的民意代表,如通过各级人大来反映公众的意愿,或者是通过新闻媒体等其它间接途径来表达意见。这种间接的监督行为要转化为促进公共机构产出的有效压力,往往很难和不准确。

(四)公共组织的规则导向

为保证公共资源被恰当使用,避免出现不经济,无效地使用公共财务资源的情况,通常采取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其它控制机制进行约束。立法部门。监督部门及法庭的监督形成非常繁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限制,较多的外部权威的存在约束和影响了公共组织的运作和程序,导致公共组织形成“规则优先”的运作模式。规则导向使得公共组织对效率的判断不是基于结果,而是以遵守规则的程度为判断依据。同时,僵化而繁杂的规则体系限制了雇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组织结构:决策过程和激励机制

公共组织是官僚制组织,具有以下特征:森严的等级制制度;升迁取决于职业功绩和技能;长期供职与官僚制度;照规章制度办事;信息的横向沟通较少、信息的获取较复杂和困难;高层领导的人事变动较快。由于公共组织外部存在众多的政治势力,内部有繁多的规则和制度限制,承受着较多的外部影响和压力,使得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拥有较少的自主权。同时,公共管理人员对下属和下层机构的权威也相对较小。另外,公共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不存在“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机制,规则和制度上的限制约束着工资、提升等外在激励的作用,激励机制明显不足。

二、受托责任和公共组织的业绩评价

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公共受托责任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评价不同的受托责任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为考察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对公共组织的业绩进行考核,但对公共组织的业绩进行衡量通常较为困难,而且衡量业绩的方式具有独特之处。

(一)公共受托责任的广泛性

政府的受托责任通常被解释为政府从事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义务,或者是“对资源或活动从公众那里转移给政府当局而应负责任的一种转换”(gasb,1987,第56段)。公共受托责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梯形受托责任”,由高到低可分为五个不同层次:

根据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地位的关系,公共受托责任可分为管理受托责任、公共(政治)受托责任和平等团体的受托责任。

公共组织牵涉到众多的利益关联方,如立法机关、利益集团、纳税人和公民等,不同的利益方可能期望政府履行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如对公共资源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政策等各个方面。例如,对于教育服务,学生和家长期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关注的是教育产出;立法机构关注过程,即学校按法律、法规和预算使用资金:而纳税人关注投入,即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上的最小投入,以便他们能少纳税;教师则关注学校的持续运营。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公共受托责任,有些是可计量的,有些是不可计量的,同时不同的受托责任可能是;中突的,因此必须在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间进行权衡。

(二)业绩受托责任与公共组织业绩的计量

委托关系结束时,代理人必须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即受托业绩)向委托人报告,由委托人按照法律规章或确立受托责任关系的其它依据进行检查评价,并经委托人同意后,才能解除这种受托责任。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是指各项收入来源或债券发行取得的财务资源应当按照其运用方面的限制来使用、依从预算、有效运用财务资源和资本资产的保全等方面的责任。受托业绩是委托人检查、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基本内容,这要求受托责任的内容具有可计量性。正是由于受托责任的可计量性,使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成为必要。会计的本质决定了政府会计以反映和解除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作为其主要职能。

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标,而是通过公共物品的提供,从而使整个社会或特定群体(如学生、病人和穷人)受益。对他们来说,合适的业绩计量指标不是利润,而是社会或受益群体的受益水平。然而,社会受益水平的计量是很困难的,这类指标没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因此只从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来评价公共组织的业绩是不全面的。在实务中。通常是使用基金会计来确保受托人按法律或合同约定使用各种不同用途的基金,并将实际业绩与计划、预算相比较来衡量他们的业绩。所以,公共组织的受托责任和业绩主要不是从财务的、经济的或定量的角度,而应主要从非财务的、非经济的和非定量的角度来评价、衡量。这正是政府会计为什么把政府的财务报告称为综合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特征

由于会计具有反映性,公共组织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具备特有而鲜明的特征。但会计也具有技术属性,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在实务中,企业会计常被作为基准用以评价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那么如何利用企业会计有关原理和技术来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呢?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三级目标,即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腐败和揭露贪污。中级目标是促进合理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包括税收的征收、其它收入、购买货物或服务付款、借款和偿付债务等。运行良好的政府对各项业务活动都进行精确地预算或适当地计划,财务会计制度对经适当授权的交易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为此,政府须建立成本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使政府经济。高效地运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高级目标是帮助政府解除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存在官僚机构对首席执行官的受托责任、行政部门对立法部门的受托责任,政府对公民的受托责任三层受托责任。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可通过增加代理人披露信息的激励和减少委托人的信息成本来更好的实现。

与企业会计首要目标是决策有用性相比,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财务报表是提供给资源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对项目受托责任和业绩受托责任进行计量和报告,但也须对政策受托责任、过程受托责任、合法性受托责任进行适当地报告。业绩计量不应受利益关系集团的操纵,不含糊且明确的计量是履行受托责任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特别强调客观性。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控制

公共组织的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不存在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约束。公共组织主要通过法律(规)及合同条款、基金会计和预算控制来替代其所缺乏的市场规则,并对组织进行约束和控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基金余额);收入-支出=结余。

1.主体和基金

公共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存在竞争性的市场以及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情况下,很难明确地制定管理者的业绩评价标准。结果,与公共组织进行协作而发生交易的主体,只能通过在理事机构(各级人大、理事会)中寻求代表和对管理决策施加适当限制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广泛使用基金和基金会计。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6

摘要:公路桥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技术标准高、设施完善、通行能力强、行车速度快等特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路桥的发展带动路桥施工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路桥施工企业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路桥施工企业发展的同时,路桥施工企业中的材料管理与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路桥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本文对路桥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进行了探讨,并对路桥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材料管理;预算管理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设事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国家也在不断地对建设行业予以经济与政策上的支持,这使得路桥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由于参与竞争的企业众多,路桥施工的市场竞争也日趋的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路桥施工企业想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加强其材料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路桥施工企业材料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意义

1.路桥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的意义。在全球范围内,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材料及零部件的成本平均水平在60%以上。因此,材料管理的好坏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许多企业的利润处于盈亏临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材料管理将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点。在现实中,许多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放在不到40%的企业管理费用及工资上,忽略了对材料的管理。实际上,若要使企业毛利润提高一倍,在企业管理费、采购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工资需要减少支出50%;在工资、采购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需要节约企管费支出20%;在工资、企管费不变的条件下,采购成本只需要少支出8%。而且要让员工工资下降50%或企业管理费用节约20%都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这一措施相对来说容易达到。如果国有大中型企业材料成本降低2%~3%,可增加效益500多亿元人民币,因此,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是企业获取经营利润的一个最大源泉。

2.其次是预算管理的意义,通过预算目标的分解、编制、汇总与审核、执行与调整、评价与考核,将对企业起到规划发展、协调行动、沟通认识、控制经营与激励业绩等方面的作用。通过预算管理,协调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改善物流和资金流,最终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这是管理者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路桥施工企业是专门承担公路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建筑业企业,有着自己显著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财务管理有较高要求,生产周期的长期性、涉及面广,需要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实现新的突破,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路桥施工企业必须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因为它不只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融合战略、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内容的管理机制。路桥施工企业通过实施预算管理,适应市场变化,防范经营风险,在推行过程中逐步转变管理层和员工的观念,带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面提升。

二、路桥施工企业材料管理

1.加强路桥施工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管理。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用到的材料的种类及数量非常的多,各种材料的来源非常的广,一项大型工程的材料的采购可能时遍布全国的,由于路桥工程施工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大、价值高、产品单一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具有非常大的需求量,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需要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要加强其材料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对原材料的采购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要在对材料质量、原材料的采购方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确定出合理的采购方案,以便于材料的采购能够在保证工程施工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采购成本最低、库存数量最低,保证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对于企业的流动资金的占有率最低,改变传统的分散采购、手工管理的材料采购管理模式,应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来开展材料采购的管理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路桥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材料的供应效率,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做好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路桥施工材料的供应市场也在不断的发展,在相关施工材料的选购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也加大了材料供应商的选择难度,在材料管理工作中,协调好路桥施工企业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保证路桥施工中的材料高质量的供应是非常重要的。

3.在路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材料的耗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路桥施工的过程中,会进行大量的施工材料的耗用,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采用相关的措施,加强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在保证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使某一种或几种的施工材料的耗用值得到有效的降低,这将会节省数额庞大的材料资金,对于路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会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路桥施工企业预算管理

路桥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根据项目进展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具体地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确保预算方案的标准化和刚性。预算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合理测算之后制定的控制方案,是严格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的。因而,應该保证预算实施的刚性要求,维护预算方案的最高约束力。将企业各个项目各个环节的运营包含在预算控制之下,防止项目小组或者某些业务部门私自篡改。路桥施工企业在制定预算方案时,应谨慎分析企业的价值链,抓住项目进行中的重要价值创造环节和影响预算方案的因素,提高预算方案的标准化程度,方便统一管理和考核。

2.增强预算方案的灵活性和预警调节机制。企业经营环境时刻都在变化,事前制定的预算方案不可能完全符合企业的经营现状。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应随时保持与各项目部门的沟通,实时了解项目材料和费用的变化趋势,并将其尽量准确地反映在预算方案中。因此,在尽量保证预算方案标准化的基础上,预算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和调节机制,号召各项目人员将实际业务中计划的变动与预算控制部门进行及时沟通,这样才能既使得项目各项活动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又能保证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充分灵活性,避免项目进展受到束缚。

3.合理利用企业ERP软件进行预算过程传递和控制。现在我国许多大型企业都开始实施全面地ERP系统。路桥施工企业可以借助企业的信息化软件,部署相应的材料控制系统和相应的费用管理系统。将材料使用的全过程从申请到领用,再到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不断更新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并以此及时更新库存管理和采购计划,制定出更加贴合企业运行现状的预算方案,并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另外利用ERP软件的工作流,对费用进行归口管理,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归口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对不同的费用进行分别控制的管理。这样,既可以将企业对于期间的费用的控制具体到每个明细费用、每名员工,有效地管理种类繁多的期间费用,又可以保证业务部门与归口部门进行实时的沟通,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路桥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及预算管理的研究对施工企业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对管理方法的研究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与企业现有的管理软件结合起来仍将是一项艰巨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投入巨大的精力。

参考文献:

[1]徐迎春.路桥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

[2]王志诚.路桥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

[3]石明.浅议施工企业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11

参与预算、预算松弛与组织绩效 篇7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要素, 是提升企业绩效的管理系统被赋予了目标设定、资源配置、内部控制和业绩评价等多重功能。然而实践中预算管理遭遇了诸多批评, 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优化预算管理系统并使之发挥其应有之功能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的研究任务, 只是两者的研究路径和方法不同而已。实务界的研究更多地是方法和技术的层面优化预算管理, 分别提出原基础上改进 (Better Budgeting) 和超越预算 (Beyond Budgeting) 两种思路。学术界的研究则是更多地从行为层面寻找和验证影响预算管理成效的因素, 行为层面的研究主题是参与预算 (Participative Budgeting) 、预算松弛 (Budgetary Slack) , 它们成为预算管理乃至管理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流。

预算管理是包含方法和行为的管理系统, 方法的研究层次是“企业组织”, 行为研究的立足点则是“人”, 只有以“组织——人”相互作用作为研究立场, 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预算管理系统。目前, 我国的预算管理研究基本属于实务界的思维, 以应用性研究为主, 针对预算管理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研究的层次是“企业”。这类研究对于企业认同并应用预算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从行为角度研究预算改进尚不多见, 本文的研究目的即为建立预算行为的研究框架, 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参与预算、预算松弛与组织绩效框架

参与预算之所以成为预算行为研究, 乃至管理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 Brownell (1982) 认为有两个因素的作用:一是参与是普遍承认的能够提高组织和个体绩效的管理方法;二是参与和绩效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结论存在相当程度的冲突[1] 。参与式预算与绩效之间存在三种关系:有些研究显示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有些研究结果则发现两者呈负相关; 而有的研究则显示不相关。两者关系的不确定说明还存在其它变量影响其作用过程。

参与预算是预算松弛的必要条件, 但非充分条件。所谓参与预算 (Participative Budgeting) , 是指允许下级经理卷入预算编制的过程, 并能影响或决定与自身相关的预算水平, 是企业分权式民主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下属经理只有通过参与预算编制的途径才有可能建立对己有利“秘密准备”, 即预算松弛。通常认为预算松弛导致企业资源配置的失衡, 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大部分研究认为预算松弛对组织绩效有负面影响, 也有一部分研究认为预算松弛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应付不确定性的能力 (Merchant, 1985) [2] , 尤其在任务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 预算松弛提升了组织柔性, 从而对于组织绩效有正向的作用 (Dunk, 1995) [3] 。所以, 预算松弛的正面作用在于由于秘密准备产生的抗风险能力, 负面作用则是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对于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权衡。

二、参与预算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分析路径

参与预算对组织绩效的作用过程是以激励作为中介作用的, 其理论依据是组织行为学认为参与管理和决策能够提升员工的积极性, 参与预算的激励作用必须是在具备三个条件的情境下才能有效发挥:一是员工的个性特征及其对参与激励的主观感知程度;二是企业让员工参与的客观需要, 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程度决定了企业对参与预算的程度;三是合适的组织氛围、组织权力模式、管理制度是参与预算提升组织绩效的有效保证。

(一) 员工个性特征与激励感知

心理学中的控制点 (locus of control) 是界定个体特征的重要变量, 罗特 (1966) 将控制点定义为内外控意味着一个人关于是他们或环境控制事情的信念。有些人将事件的原因和控制归于自己的力量, 这些人被称为内控者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或 internals) ;有一些人则认为事件的原因和控制是归于外部的环境, 这些人被称为外控者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或 externals) 。内控型的人倾向于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 对参与激励感知程度较强, 让其参与预算管理的目标设定则有利于预算的完成;外控型的人则倾向于外部归因, 习惯于外部为其提供目标, 并受该目标控制, 参与预算对其无激励作用。因此, 参与预算对于外控型的人不能提高管理的绩效。Brownell (1981;1982) 证实了下列关系:以外部控制为主的个性特征和低参与程度配合产生高绩效;反之, 若与高参与配合则为低绩效;以自我内部控制的个性特征与高参与程度配合会导致高绩效, 若与低参与程度配合则为低绩效[1][2] 。

(二) 组织氛围与预算行为效果

个性特征决定了所需的主观参与需求, 外部环境决定了客观参与的程度和两者的相互作用, 并趋于一致是参与预算提升绩效的必要条件, 但最终能否提升组织绩效还取决于组织氛围与参与程度的匹配程度、组织氛围包括组织文化类型、组织权力模式和绩效评价体系等要素。

1.组织文化类型。

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用古希腊四位神代表不同类型的管理文化模式:众神之王宙斯代表霸权管理文化, 太阳神阿波罗代表角色管理文化, 女战神雅典娜代表任务型管理文化, 酒神与歌神迪奥尼索斯代表个性管理文化。霸权文化和角色文化是与理性官僚制组织相对应, 特别强调权威和对权威的服从, 在此文化中预算参与可能只是形式;任务管理文化和人本主义文化情境下的预算参与对绩效有正向的作用;实证研究中经常运用霍夫斯蒂德的文化差异理论中的权力距离作为测量文化的因素, 权力距离与参与的激励作用成反比, 只有权力距离较小的情境下, 参与预算才能提升组织绩效[3,4,5,6] 。

2.组织权力结构。

集权和分权是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 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经营决策权大多数集中在高层领导手中, 对下级的控制较多;分权是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适当地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 是企业民主管理的一种形式。因此, 参与预算管理是与分权组织相适应的, 只有在分权组织结构的基础上, 参与预算才有意义。在集权的组织结构中员工认知到参与仅仅是形式, 参与预算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在高度分权的条件下参与预算与绩效正相关, 而在低度分权情形下参与预算和绩效负相关 (Gul, 1995 ) [7] 。

3.预算评价重要性。

预算指标在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budget emphasis) 是影响参与预算绩效的重要因素, 当预算指标的重要性越高, 员工和企业均非常重视预算参与和预算执行, 双方在比编制和执行预算时会充分博弈, 信息得到充分沟通, 对提升组织绩效有正面作用。

(三) 环境不确定性与参与预算的绩效

组织研究中将各种环境因素抽象为“不确定性”作为研究的变量, 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组织行为、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均有广泛的影响, 环境的不确定性越高, 分权的要求也越高, 参与管理的客观需求越高。实证研究证明外部市场竞争越激烈, 预算参与程度与业绩、工作满意度就越正向相关;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参与预算就越有必要, 参与的绩效也越好。在高不确定环境条件下, 参与预算对减少预算松弛具有较大的作用, 而当环境不确定性较低时, 参与预算对减少预算松弛的作用相对较小 (Chong, Eggleton , Leong, 2005 ) [8] 。

三、参与预算与预算松弛关系的分析路径

预算松弛可定义为在预算中有意低估收入和生产力而故意高估成本和完成工作所需资源, 参与预算是预算松弛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对于参与预算和预算松弛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从代理的角度出发, 认为下属有私人信息, 如果报酬与预算挂钩, 则下属会利用私人信息创造预算松弛;另一种思路认为参与预算过程中更多的沟通实现了目标的一致性, 下属没有创造预算松弛的压力, 两种思路各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本文认为影响参与预算和预算松弛关系的因素可归纳为个体、组织和环境等三个层面的变量。

(一) 员工因素

风险偏好是影响员工预算松弛倾向的重要因素, 风险厌恶型的个体相对于风险喜好型的个体而言, 其创造预算松弛的程度较强, 以回避预算要求过高带来的风险。Young (1985) 和Waller (2000) 均证实个体风险类型对于预算松弛创造的影响, 员工的伦理道德素质和对声誉态度也会影响预算松弛的程度[9] ;Webb (2002) 的研究表明对好声誉的追求会导致较低的预算松弛[10] ;Stevens (2002) 在研究了声誉、伦理对预算松弛的影响后发现, 声誉和伦理对预算松弛这种自利行为的控制是有作用的[11] 。

(二) 组织因素

组织承诺感集中体现了组织的氛围和员工对于组织的态度, 组织承诺感越强, 对于组织的认同度和忠诚度越高, 创造预算松弛的倾向就越低;反之则倾向于预算松弛的创造倾向, Nouri、Parker (1996) 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这一影响因素的作用[12] 。公司的激励和监控系统对于预算松弛有直接的影响, 组织激励系统中如果以预算指标作为考核激励的依据, 下属经理的预算松弛的倾向强化, 治理的对策是建立“真实诱导型的报酬计划”, 同时考核预算业绩和预算偏离度。组织监控系统的强弱, 如上级发现松弛的能力较强, 对于预算松弛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组织内部的信息对称程度也直接影响预算松弛, 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弱松弛程度越小。

(三) 环境因素

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 组织各部门所需的“秘密准备”就越多, 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预算松弛的倾向就较高。

四、预算松弛与组织绩效关系分析框架

预算松弛对组织绩效的作用过程受到企业的行业特征、竞争战略和生命周期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一) 企业的行业特征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 其所面临的风险不同, 决定了预算松弛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不同。高科技行业由于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较大, 适当的预算松弛是企业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所必需的, 对于组织绩效可能有正面的作用;传统制造业企业, 由于其所处环境相对稳定, 企业所面临的系统风险较小, 资源配置效率是组织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预算松弛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从而降低了组织绩效。

(二) 竞争战略类型

企业实施的战略类型是预算松弛经济后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波特 (1980) 将竞争战略分为差异化、成本领先和目标聚焦等三种类型, 这三种战略类型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成本领先战略是内向型的领先战略, 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成本缩减的重要路径。显然预算松弛不能支撑成本领先战略, 对组织绩效有负面的影响。差异化和聚焦战略是面向市场的外向型战略, 风险的有效控制是这类战略的关键, 各业务单元适当的预算松弛与该战略的匹配是高组织绩效的保证。

(三) 企业生命周期

阿迪兹认为组织就像所有的生物体一样, 具有生命周期:出生、成长、老化、死亡;组织体系随着生命周期不断演变, 将展现出可以预测的行为模式。企业初创成长时适当的预算松弛的抗风险作用强于资源的配置效率, 对于绩效表现为正面的作用;企业成熟以后, 预算松弛的资源配置效率负面效应会大于抗风险的正面效应, 对于绩效可能表现为负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rownell, P.A Field Study Examination of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J].TheAccounting Review, 1982 (10) :766-777.

[2]Brownell, P..Participation in Budgeting, Locusof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 Effectiveness[J].TheAccounting Review, 1981 (10) :844-860.

[3]Flamboltz.E.G.Accounting, budgeting and con-trol systems in their organizational context: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J].Account-ing, Organisations and Society, 1983 (8) :153-169.

[4]O, Connor, Neale G.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the Usefulness of Budget Partici-pation by Singaporean-Chinese Manager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95 (20) :383-403.

[5]Goddard, Andrew.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Budget Related Behavior:A Contingency Study ofThree Loc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J].T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1997 (32) :79-97.

[6]Subramaniam, Nava and Ashkanasy, N.M..The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and ManagerialJob-Related Outcomes[J].Australian Journal ofManagement, 2001 (6) :35-54.

[7]Gul, Ferdinand A., Tsui, Judy S.L., Fong, SteveC.C.and Kwok, Helen Y.L.Decentralisation asa Moderating Factor in the Budgetary Participation-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ome Hong Kong Ev-idence[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1995 (25) :98:107-113.

[8]Chong, Vincent K., Eggleton, Ian R.C.and Le-ong, Michele K.C..The impact of market compe-tition and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on performanceand job satisfaction:a research note[J].BritishAccounting Review, 2005 (3) :115-133.

[9]Waller, W.S..Slack in Participative Budgeting:The Joint Effect of a Truth-inducing Pay Schemeand Risk Preferences[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88, 13 (1) :87-98.

[10]Webb, R.Alan.The impact of reputation and va-riance investigations on the creation of budget slack[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002 (27) :361-378.

[11]Stevens, Douglas E..The Effects of Reputationand Ethics on Budgetary Slack[J].Journal of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14) :153-171.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8

预算管理在组织管理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潘飞等, 2011) , 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预算提供了管理者实现目标的希望和途径, 也迫使管理者仔细研究宏观经济情况和该公司内部各种活动的经济关系来实现管理者的价值 (潘飞等, 2011) , 也有助于上级管理者评价下级管理者的业绩并进行奖惩 (Kenis, 1979) 。但是, 由于预算的执行主体是人, 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是一个“文化人”,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努力”程度不易把握。尤其是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所有者与管理者二者效用实现方式的不一致, 所有者希望通过管理者的“勤恳”工作,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者希望所有者能更多地满足个人“享受”, 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 利益的不一致, 使得代理问题尤为突出。在预算执行中, 预算上下级会基于各自的考虑, 进而产生了预算机会主义行为。预算上级希望预算下级认真执行预算, 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下级希望上级多发工资, 物质奖励要丰富, 希望自己少上班, 多休息, 私人利益得到最大满足。在这样的利益冲突下, 预算功能发生了紊乱, 产生了预算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预算卸责。

二、预算卸责与个人行为

(一) 预算卸责的定义。

卸责 (shirking) 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不必负责任 (阎立, 2008) 。而预算卸责则可认为是在预算契约执行过程中的低程度努力行为 (高严, 2009) 。只要存在契约关系, 只要信息不对称和自利行为共同存在, 就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 (高严, 2009) .在公司治理当中, 由于代理契约的签订之后, 上下级基于不同利益的考虑,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 在信息不对称和隐藏行为的情况下, 下级面对自己的预算任务所做出的一种消极的行为, 最终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二) 预算卸责的表现形式和本质。

预算卸责是执行人在预算执行中的偷懒, 不负责任, 对预算目标的执行态度。其实预算卸责在企业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下级在面对预算目标和计划的执行时, 不尽力、消极应付和挑肥拣瘦 (高严, 2011) 。预算卸责归根结底是人的行为, 预算执行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 预算卸责成因

1、委托代理契约的缺陷。

在现在公司治理当中, 所有权与管理权是分离的, 合作达成的条件就是契约的签订。契约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二者互补合作, 扬长补短, 使双方效用都得到最大。但是, 在现实操作或者执行中, 契约的缺陷就会表现出来。契约的拟定主体与执行主体是人, 人的有限理性决定了契约内容不会是“完美”的。在预算契约执行中, 委托人在将自己的公司交给代理人来管理时, 是希望代理人, 刻苦工作, 兢兢业业, 使自己的公司价值增值达到最大;代理人在接受这种代理契约之后, 其实更希望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双重满足, 希望高薪, 希望工作少的时间来获得更高的报酬, 自己非工作时间长些来满足自己私生活的需要。双方在利益的出发点不同, 就会必然产生冲突。而类似监督成本的代理成本的“高昂”使得下级更加“肆无忌惮”的卸责。

2、信息不对称。

在预算执行中, 下级利用自己的独特信息优势, 在面对上级时, 说假话, 隐瞒不报, “留一手”, 通过产出与努力程度不确定性关系来偷懒, 消极面对预算目标的行为。上级不可能时时刻刻来监督下级的预算执行情况, 最终也是通过最终的预算完成情况来做出判断。而预算完成情况与个人努力关系不确定性为卸责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客观条件。

3、人的本性———自利。

人性都是自私自利的,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非常善于利用环境资源进行有目的的交易, 特别是能用自己拥有的一种资源去换取对自己更为需要、对自己效用更大的另一种资源 (陈工孟, 2001) 。人性的自利和欲望也决定了在预算组织活动过程中, 下级会有动机利用手中的特殊优势去舞弊, 对上级说假话, 不愿意付出过多的劳动, 总认为自己得到的比付出的少, 或者懒惰, 捡便宜的就上, 用最少的努力和付出换取最大的回报, 满足自己最大的效用。

(四) 尝试从何种角度去解决。

预算卸责是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那么, 我们尝试去分析此类问题时, 就应该从人的行为方面着手去解决。人是预算的执行主体, 预算机会主义行为是预算个体在预算执行中不好的行为所导致的。归根到底, 预算卸责就是人的行为在预算执行当中不好的表现, 从而导致预算功能发生紊乱的。所以, 理论来讲, 抑制人的不好行为可以抑制预算卸责的发生。那么, 人的行为是受什么影响呢?本文试图从组织文化的一个核心方面———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 尝试去改善预算行为, 从而去抑制预算卸责的发生。

三、文化价值观维度与个人行为

(一) 组织文化的含义。

著名人文学家怀特说过行为是文化的函数。文化是因, 行为是果, 说明行为是会受文化影响的。文化分多种, 有国家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 他们是分层次的。不同文化中的主观人会受到特定文化因素的影响, 如宗教人员受到自己信仰的宗教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他们会被认为是“这就是做事的方式”而被自动执行 (王竹泉等, 2010) , 所以在组织行为中, 组织行为也是会受组织中特定文化的影响, 组织中的人, 在工作当中, 也会受到特定的文化影响, 这种影响会让他们觉得哪些是该干的, 哪些是不该干的。

大多数组织理论认为将价值观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定义 (徐尚昆, 2011) , 组织文化就是组织中的人员共同遵守认同的价值观, 共享的价值体系, 这些价值观就能成为组织期待行为或规范的基础。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会引导人们从事好的个人行为, 从而产生好的影响, 积极向善, 抑制预算卸责;不健康积极的组织文化会引导员工自私自利, 勾心斗角, 占小便宜, 产生坏的个人行为, 从而助长预算卸责。

(二) 组织文化价值观维度与预算卸责。

Hofstede (1980) 研究指出价值观维度有五个, 分别是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集体主义、阴柔-阳刚气质和长短期导向。

1、权力距离与预算卸责。

任何社会都存在不平等 (Hofstede, 1980) , 组织中也存在不平等。Hofstede称之为“权利距离”, 它是指上下级之间的情感距离 (Mauk Mulder, 1976, 1977) , 表示弱势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 也反映了一个组织中的人们的依赖关系, 在低权力距离的组织中, 下级对上级的依赖性小, 上下级更喜欢协商的方式, 上下级感情距离较小, 上级显得平易近人, 下级更容易与上级商讨问题, 也会反驳上级的意见。而在高权力距离的组织中, 下级对上级有更大的依赖性, 经常对上级的意见和问题被动接受, 敢怒不敢言。

在预算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处在两种不同文化维度的个体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动机去接受预算目标。在低权力距离的组织中, 上下级明白他们只是处的岗位不一样, 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上下级在这种组织文化的影响下, 会平等地对待分歧。在预算制定时, 会积极参与预算的制定, 与上司之间进行谈判, 充分去交流, 不会害怕泄露些什么而得罪上司, 在沟通充分的情况下, 下属在执行预算目标时, 会更主动些, 这样的氛围也更擅长处理需要下属发挥主动性的任务。而在高权力距离的组织文化中, 上下级认为彼此之间天生就不平等, 组织机构尽可能地把权利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 多数人被动地去接受领导。上司说一不二, 下属敢怒不敢言。预算目标制定时, 下属发言少, 沟通不充分, 机械地去根据自己的预算任务去执行, 很难主动地去按照上司的吩咐去行事。上司在制定预算时, 超过了下属的能力, 下属执行预算任务时, 当然会卸责, 反正都完成不了。在上级制定的预算低于下级的能力时候, 下级更加不会多说什么, 在执行预算中, 预算卸责会理所当然的会发生, 也符合代理理论的假设。

2、个人-集体主义与预算卸责。

Hofstede的文化价值观维度的第二个是个人-集体主义维度。个体主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松散联系的社会;集体主义指的是人们从出生起就融入到强大而紧密的内群体当中去, 这个群体为人们提供终身的保护以换取人们对于该群体的绝对忠诚 (Hofstede, 1980) , 集体利益至上成为一种行事宗旨。个人主义讲究有更多的私人时间, 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集体主义方面, 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学习心得技能, 在工作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造福集体。在个体文化中, 工作任务要比个人关系更重要, 员工往往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行事, 工作应该按照一种既符合员工利益, 又符合雇主利益的方式进行组织, 他们都是被视为有自我需求的独立个体 (Hofstede, 1980) 。

在预算执行中, 上级认为雇佣了下级, 下级就应该多多努力, 少卸责, 更多地发挥下属的能动性, 运用他们自己的技能和本领, 做好预算, 提高业绩, 为我们这个内群体的利益服务, 下级也认为这个是理所当然, 大家都是自己人, 这才符合基本的道义 (Hofstede, 1980) , 这是集体主义的表现;下级希望上级多给自己私人时间, 预算不要制定的太高, 否则就偷懒, 听之任之, 只有当雇主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一致时, 员工才回去追求雇主的利益, 这是个人主义的表现。所以, 在不同文化氛围中, 预算个体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它会严重影响员工的预算行为, 也会导致员工在预算执行中的卸责行为。

3、阴柔-阳刚气质与预算卸责。

Hofstede的第三个文化维度是阴柔-阳刚气质。他研究阳刚气质方面项目包括收入、赏识、提升和挑战。阴柔气质方面包括与管理者有良好的工作关系、与善于合作的人一起共事、居住在自己和家人喜欢的地方、雇佣保障。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涉及到性别, 男女偏好不一致, 故此得到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的维度。他定义在男女分工明确应该有不同表现的时候, 此为阳刚气质, 男女应该表现一致, 社会上没有明显的角色分配, 此为阴柔气质。

在阳刚气质组织文化中, 上下级产生冲突的时候, 人们认为应当以斗争解决, 强者获胜 (Hofstede, 1980) 。在这样的组织文化中, 上司可能只自己编织预算, 甚至不会让下级参与, 进而导致下级被迫接受预算, 从而在执行过程中, 听之任之, 产生预算卸责 (高严, 2011) ;即使下级参与了, 提出了上级不满意的预算建议时, 也会被“斗争”下去, 而产生相同的结果。在阴柔气质文化中, 人们更愿意通过妥协和谈判来解决冲突 (Hofstede, 1980) , 即使上下级之间有表面冲突, 但是却存在一种典型的“中庸思维”, 能够使双方求同存异, 继续合作。在妥协和让步的基础上, 预算目标更让人满意, 预算卸责的动机就会减少。

4、不确定性规避与预算卸责。

Hofstede在借鉴了美国组织社会学中的一词———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主观体验。他不仅仅是个人的, 其他的组织成员也可能有和你一样的感受。Hofstede最终定义不确定性规避为:某种文化成员在面对不确定的或未知情况时感到威胁的程度。在组织文化中, 不确定性规避可以用弱不确定性和强不确定性规避。强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中, 组织中的雇员和管理者寻求长期雇用 (Hofstede, 1980) 。在其中, 有很多成文与不成文的规定用来规范雇主与雇员之间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并且产生依赖。而在弱不确定规避的文化中, 员工表现出了对成文的法规表现出深深的厌恶 (Hofstede, 1980) 。人们只有到万不得已才应该制定规章制度。

预算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 强不确定性规避文化氛围的员工会更看重预算目标的精确性和正规性, 认为完成好指标之后, 获得报酬。如果任务目标不清晰, 就会造成员工的紊乱,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就会尽量去逃避不确定的预算目标的执行, 防止自己因为主观的臆测, 从而受到惩罚, 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事, 从而会产生卸责, 提供低努力。而在弱不确定性的文化氛围中, 员工不会过于去强调目标, 成文的规定会让他们感到厌烦 (Hofstede, 1980) , 往往会低头干自己喜欢的预算目标, 他们喜欢放松的生活, 漫不经心的工作 (Hofstede, 1980) , 没有完成预算的紧迫感, 大不了, 重新换一个岗位, 做自己想做的。在这样的价值观中, 他们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较少地产生预算卸责, 迸发出更高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从而更好地、主动地完成预算目标, 抑制预算卸责。

5、长短期导向与预算卸责。

基于彭迈克对华人价值观调查和获得的数据, Hofstede得到了与不确定性规避的维度不太相关的一个维度———短期导向与长期导向。长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以追求未来回报为导向的品德, 尤其是坚韧和节俭;短期导向意味着培育和鼓励过去和当前的品德, 尤其尊重传统、维护面子, 以及履行社会义务 (Hofstede, 1980) 。

在企业中, 以牺牲即时结果为代价, 为占据有利市场为之而进行投资, 被认为是长期导向的一个显著特征 (Peterson, Dibrel, 等, 2002) 。那么, 在一个长期导向的文化氛围的企业预算活动中, 下级会被这种文化所影响, 认为展示自己的实力, 受到上级的赏识, 提升自己的仕途, 有更好长远的职业规划,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面对执行任务时, 即使任务重了, 也不会听之任之, 不尽力, 消极面对, 而会通过自身的努力, 执行预算任务, 更好地完成预算目标, 谋求长远发展。而在短期导向的文化氛围中, 盈亏是一个主要的考虑事项 (Hofstede, 1980) 。控制系统时时刻刻关注着业绩, 对下级的评价也是基于业绩来考核。在这样的情况下, 选择取决于文化的选择 (Hofstede, 1980) 。下级获得奖励还是受到惩罚取决于当前的盈亏状况, 即使当前的盈亏状况很明显是他们的前任或者前几任在前几年做出的决策所导致的结果。

那么, 在预算执行中, 下级会希望预算目标越低越好。当任务超出下级所承受的范围时, 由于短期导向文化的选择, 下级会反抗, 提出建议, 希望目标更接近他们的实际能力。当未果时, 下级知道自己完成不了预算目标, 那么考核结果可想而知, 在预算的过程中, 就会听之任之;如果这个目标可以分多个子目标时, 会完成容易的, 挑肥拣瘦 (高严, 2011) 。如果任务过轻, 低于自己的能力之外, 下属更高兴, 不用尽力就能完成, 更多的时间用来享乐, 还能获得奖励, 卸责程度, 不言而喻。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 组织文化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预算个人的行为,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氛围会抑制或者助长预算卸责。那么, 企业应当看重自己企业组织文化的建设, 构建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积极引导自己的员工好的预算行为。营造最适合自己组织的文化氛围, 能够发挥下级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抑制预算卸责的发生。

摘要:预算卸责是一种预算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执行中很难被发觉和检测。本文通过已有文献研究得到预算卸责的发生机理和本质, 得到预算卸责是预算执行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而人的行为是受到组织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本文分析组织文化价值观五个维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进而影响预算卸责, 试图为抑制预算卸责提供一种新视角。

关键词:预算卸责,个人行为,价值观维度

参考文献

[1]王宁, 陈志军.文化控制——管理控制手段的新发展.山东社会科学, 2007.

[2]曹升元, 赵周杰.基于组织文化的会计行为优化研究.会计研究, 2010.6.

[3]王海兵, 伍中信, 李文君, 田冠军.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会计研究, 2011.7.

[4]高严, 徐莹.预算卸责:基于TCE理论的预算机会主义新视角.会计之友, 2011.9.

[5]佟成生, 潘飞, 吴俊.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 抑或控制.会计研究, 2011.5.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9

一、公共事业、行政组织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 政策性原则

作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公共事业、行政组织预算编制,必须体现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当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各项财务制度为依据,根据完成事业计划和行政工作任务的需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实事求是地编制组织预算,合理安排和分配使用各项资金。

(二) 可靠性原则

公共事业、行政预算一经批准,便是严格执行,一般不能调整。因此,公共事业、行政编制预算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能打赤字预算;对每项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收支变化的规律,认真进行测算和计算,切实做到各项数据真实可靠。具体来讲,公共组织的收入预算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以避免在收入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支出大于收入,造成单位收支预算的失衡;公共组织的支出预算要建立在稳妥可靠的收入基础上,不能预留硬缺口,以避免预算核定以后,不断调整支出预算。

(三) 合理性原则

公共事业、行政编制预算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事业需要与财力可能的关系,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编制预算时,既要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优先保证重点支出,同时也要妥善安排好其他各项支出。公共组织支出中有两部分必须优先予以保证:一是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社会保障费等;二是满足业务工作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支出,如必要的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等。

(四) 完整性原则

公共事业、行政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和其他各项收入以及各项支出完整、全面地反映在单位预算中,不得在预算之外另留收支项目。

(五) 统一性原则

公共组织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和统一的口径、程序以及统一的计算方法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二、公共事业、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一) 核实各项基本数字

基本数字是反映公共组织机构规模、工作量多少和人员配置等情况的基本统计数据,主要包括公共组织机构数、人员编制数、在职实有人数、离退休人数、房屋建筑物面积、机动车辆数、设备台数等基本数据资料。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审核,剔除那些不实或非正常性支出因素,如未经批准擅自超编的人数等,确定编制本年度预算的基本数字。

(二) 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公共事业、行政组织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是编制本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单位预算中的各项财务收支计划指标是以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数为依据,并根据本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要求,结合财力的可能来确定的。因此,正确预计和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是编制本年度预算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统计上年已发生月份的累计实际执行数,预计全年收支数;分析上年度的组织计划和组织行政任务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其内在规律性,分析、预测发展趋势;分析各项资金来源及变化情况;分析物价、收支标准及定员、定额的变化情况,计算其对预算期的影响程度;分析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分析上年出台的有关政策对预算期收支影响程度。

(三) 分析影响预算期收支的有关因素

在分析整理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收集掌握同编制预算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预算期内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安排情况;预算期内各类人员实有数或定员比例的变动情况;预算期内需要购置和维修的设备、房屋基本情况;预算期内市场物价和收支标准变动情况;预算期内新出台的政策对收支的影响情况。

(四) 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对预算编制的要求

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在预算编制前,必须认真学习编制预算的有关规定,正确领会编制预算的有关要求,熟悉预算收支科目和表格,以便高质量地完成预算编制工作。

三、公共事业、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

(一) 公共事业、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

1. 基数法。

基数法也称基期法或基数增长法。它是以本单位或本部门报告年度收支执行数作为参照依据,然后考虑影响计划年度收支的可能因素,在报告年度基础上编制计划年度单位预算的一种方法。大多数情况是在报告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增加,所以又称基数增长法。其中,各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价格和收费标准、工资标准、人员增减变化、各项开支标准和机构变化等,这些都将影响着公共组织收入、支出指标。基数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计划年度收支预算数=报告年度收支执行数±影响计划年度收支的各种因素或者

计划年度收支预算数=报告年度收入 (支出) 执行数× (1+增长比例)

按照基数法编制预算,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它一般适用于各项基本数字管理比较完善的主管部门,即部门预算编制。但是,运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局限性很大。

承认既成事实既是基数法的特点,又掩盖着其难以消除的弊端。所谓既成事实,就是不考虑影响收支的因素是否已经发生变化,也不考虑已经发生的收支是否合理。运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实际上是在承认既定事实的前提下,编制的增量预算。特别是各项支出只有升,没有降,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基数增长法,这种方法还容易导致单位之间苦乐不均,助长相互攀比之风。因此,不宜单独采用,可辅之以其他方法。

2. 零基法。

它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基期情况,或者基期设定为“零”,一切从零开始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运用零基法编制预算,编制要求比较高,工作量比较大,编制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零基法运用得当,可以排除基数的不合理因素,使单位收支指标更加切合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零基法可以调整各单位之间的利益格局,缓解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矛盾。这对于发挥预算的分配、监督和调控,科学合理地安排单位经费预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先后试行了零基预算改革,这是突破传统预算编制方式的大胆尝试。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零基预算已在全国各地的公共组织预算编制中全面推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基数法和零基法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编制预算的方法,在实践中可以交替使用,互相参照。零基法更适合发展经费和设备购置等专项经费预算的编制。

(二) 公共事业、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的技术方法

1. 定额测算法。

它是编制单位预算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根据预先核定的预算定额和相关的基本数字来测算收支指标的,特别适合于按照定员或其他基本数字计算的项目。比如,对人员支出中的基本工资、津贴和公用支出中的车辆燃修费等预算指标的测算。它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核实基本数字,然后确定每一单位定额,用定额与基本数字相乘,就可以得出所要的数据。

2. 标准测算法。

它是按照制度规定的收支标准,测算预算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预先规定的具体的收支项目标准和相关的基本数字来测算收支指标的。它适合于国家规定了明确收支标准的一些项目。比如,高等学校学费收入、防暑降温费、冬季取暖补贴、独生子女费、医院门诊挂号费、有关诊疗费收入等预算收支指标的测算,可以运用标准法测算。

3. 比例测算法。

它是根据一个现有的数据,在其基础之上按照一定比例测算预算指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以预先测算出 (或规定) 的一个基础数据为计算基数,然后按国家规定的适用比例与之相乘来测算预算指标的。它适合于按比例掌握开支的经费预算。比如,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缴费等预算指标,可以运用比例法进行测算。

4. 比较测算法。

它是对与上年相同项目或与同类单位条件相同的项目进行测算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前提是项目具有可比性、参照性。比如,办公费中的一般办公用品支出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5. 推算测算法。

它是对影响收支指标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估算有关收支指标的一种方法。比如,维修费、专业材料购置费等可采用这种方法。比较测算法和推算测算法通常是在无法核定预算定额或无规定标准的预算项目采用的。

摘要:公共事业、行政单位预算编制要坚持政策性、可靠性、合理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等原则。并要做好核实各项基本数字、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影响预算期收支的有关因素以及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等准备工作。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是基数法和零基法;技术方法主要是定额测算法、标准测算法、比例测算法、比较测算法和推算测算法。

关键词:公共组织,事业,行政,预算管理,编制

参考文献

[1]迟道春.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范例[M].北京:工商出版社, 2002-09.

[2]王庆成.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06.

[3]房蒲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03.

[4]李明安.事业行政财务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04.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10

一、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概述

1、财务预算的介绍

财务预算是围绕战略规划, 对预算年度内企业各类经济资源和经营行为合理预计、测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收支等各种预算的总称。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时应当首要确定企业的财务目标, 包括销售收入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及现金流量目标, 以此作为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资料。

2、全面预算的介绍

全面预算是企业对一定时期内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它是在总体的科学预算和决策的基础上, 围绕产、供、销、人、财、物等环节, 以数量金额等形式而展开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通过全面预算能有效地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 以监控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 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全面预算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被现代企业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

3、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关系

对于大部分施工企业来说, 财务预算等同于全面预算, 或者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首先, 全面预算也包括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有共性, 又有区别。管理人员应当准确区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 更好地利用预算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管理水平。

二、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联系

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都是属于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都具备预算管理的特点, 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财务预算和全面预算都属预算管理体系, 都需要通过预算的科学编制、严格执行、认真分析差异及考核结果等手段, 来对企业的施工生产进行管理。财务预算是总括反映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的结果, 是全面预算的集中反映。而全面预算的集中反映就是预算财务报表及附表。因而, 全面预算中不能缺少财务预算, 而财务预算也不能脱离全面预算而单独存在, 即企业如果要实施财务预算, 则必须实行全面预算, 这样财务预算的编制才能有依据, 预算才能得到落实。因而两者是具有密切联系, 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 也不可分割的。

2、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都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

预算是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企业全面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制定, 都必须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通过全面预算, 将根据发展战略制定的年度目标进行分解、落实, 将长期战略规划与年度目标紧密结合, 化“战略为行动”, 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没有全面预算的有力支持, 企业战略只会成为空中楼阁, 难以实现。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子系统的财务战略, 又必须通过财务预算进行控制。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筹资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预算等多方面管理, 考察企业可持续盈利、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 进而通过财务战略分析, 判断企业实施某一决策或者某一期间的经营是否遵循企业发展方向, 能否达到企业经营目标, 以利于企业朝着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前进。

3、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都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预算的本质是内部管理控制的一项工具, 不论是全面预算, 还是财务预算, 本身都不是最终目标, 而是为企业实现目标而采用的管理与控制手段, 从而有效控制企业风险。二者都是企业未来奋斗目标的具体化。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 能够将未来期间的产量、收入、成本、毛利率、营业利润等这些重要指标设定在合理的范畴内, 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细化。这样, 在未来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偏离时, 可以尽早进行比对, 分析偏离的原因, 将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使得预算能够真正成为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4、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编制都具有全员性

全面预算的编制首先需要依据工程合同, 施工组织方案, 以工程量为基础, 参照资源价格及调配方案等各方面情况, 采用固定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各种方法, 由管理层、项目部、施工队、作业组各个层次协同参与共同编制, 从而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全面预算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全面预算工作具有全员性及全过程性。而财务部门在编制财务预算时, 同样也需要工程部、物资部、综合部等各个部门配合。各部门需要及时将业务预算信息向财务部门汇报及沟通, 财务预算的编制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也不仅仅是各部门预算的简单汇总, 而需要各部门与财务部门反复沟通, 也需要管理部门进行协调, 它是各业务预算的价值的总括反映。因此, 两者都需要全体员工及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

三、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区别

目前来说, 施工企业对预算重视程度不够, 制度还不配套, 容易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进行混淆, 认为财务预算就是全面预算, 其实, 这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区别。

1、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含义不同

从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概述, 我们可以知道, 财务预算是在企业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 围绕战略规划, 对预算年度内各项经济资源及经营行为进行合理预计、测算并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活动。而全面预算是企业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企业财务资源、业务资源、信息及人才资源等进行有效的协调, 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预算主要是对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这些核心指标进行确定, 而全面预算主要是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保持企业作业活动的协调, 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因此, 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含义上存在根本差别, 这也决定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其他方面的差别。

2、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所包含的范围不同

施工企业由于施工范围广、项目多、人员复杂等行业特点, 致使全面预算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预算是一系列预算组成的相互衔接和勾稽的综合预算体系, 具体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及财务预算。其中日常业务预算又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 涵盖企业施工生产的全方位, 能将企业的资金流、实物流、业务流、信息流、人力流等各方面资源相整合, 因而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而财务预算一般指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及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相对全面预算范围要小, 也更有针对性, 更具体。主要是指用货币综合反映企业某一个期间的现金流动状况、经营成果状况及财务状况。财务预算是从价值方面对业务预算及资本预算的总括反映, 是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

3、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反映内容不同

全面预算由于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体系, 因而需要更多的指标对预算结果进行反映。既包含货币金额指标, 也包含实物量等非财务指标, 或综合利用实物量和货币金额反映预算情况。如销售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成本预算等利用实物量反映预算, 也利用金额反映预算;生产预算只利用预计生产量反映预算成果。财务预算是用货币反映预算情况, 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都只利用金额反映预算结果。因此, 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反映的内容不同, 财务预算是利用金额集中反映全面预算的结果。

四、理清关系, 加强全面预算

目前, 施工企业受外部环境及内部体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认识不清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普遍存在重财务预算、轻业务预算、轻全面预算等现象。然而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施工市场立足脚根, 进而实现利润, 创造企业价值, 企业就必须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加强财务预算的同时, 也下大力气推行全面预算, 完善全面预算体系。首先要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 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明确管理体制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审批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其次要加强预算的编制, 这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然后要加强预算的执行环节, 建立健全预警体系, 加强事中的执行控制过程。最后建立预算管理定期分析制度, 认真总结, 并通过内部审计机制, 完善考核。把预算执行情况与经营者、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 奖罚分明, 从而使经营者、职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 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摘要: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都是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具有共性, 但又不完全等同。在施工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 管理人员容易将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混为一谈, 致使企业不能有效利用预算对施工生产活动进行控制管理。本文主要以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的概述为基础, 重点分析了施工企业中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二者的联系及区别, 提出企业在加强财务预算的同时, 也要加强全面预算, 才能提高管理水平的观点, 以供相关决策者借鉴。

关键词:财务预算,全面预算,区别,联系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财务预算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区别[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3) .

[2]苏琳: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7) .

[3]严志刚: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12) .

[4]李贤贞: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0) .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11

【关键词】建筑施工;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构建的一种管理系统,目的是为强化自身管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高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开展,增强单位经营活动的组织性与协调性,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公司整体经营活动一各种量化的计划安排。整体看,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管理不够精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各项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1.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及功能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将企业的各类经济资源调控在特定范围内,协调经营、财务与人力资源三者间的关系,致力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项目具有期限长,投资大的特征,这就要求内部各部门间具备良好的协调性,互相配合,一旦产生耽误工期抑或工程质量等问题,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建筑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但要积极落实施工预算,还要借助各种预算,如,投资、财务与经营等的各方预算,相互配合,推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从而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为实现企业最大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2.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制定

建筑施工企业以系统角度审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的制定,要兼顾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统筹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全面考量,才能形成全面预算体系。同时,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处置共性与个性问题,对部分个性指标的设置,不宜过于具体化,如果指标太过细化,导致未来执行预算工作无法体现较强的操作性。

企业要构建完善的预算责任体系,在责任体系构建的中融入成本发生原则,以成本发生原则为中心,制定责任体系。具体划分责任负责对应的各个预算指标。使预算指标精细化,要求执行指标人员清楚自身职责。确保预算管理各项执行工作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如果产生问题,要追究到有关负责人。指标体系的细化设置、要统筹两个方面:预算体系与财务体系,财务指标体系设置的主要指标包括应交税费与利润率等,预算指标体系需将工程现金流与资产负债率考虑在内,预估投资效益及各类管理成本等。

3.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与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工作在于预算执行,在通过企业董事会与预算管理委员会认证后,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计划才能执行。预算执行,细分预算,划分为具体时间段,跟踪各个时间段内预算的执行状况,在跟踪过程中,结合预算要求,比较实际发生的费用,对于超出预算的费用,要认真分析原因,如果确实是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为满足企业经营活动需求,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后,进行预算调整。

建筑施工企业为平稳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构建完善的预算体系,此外,需要企业提供其余工作的配合,如,优秀的企业文化助推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国内施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尚不成熟,还需深入探究,找寻契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二、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分析

1.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考核

每月对项目管理人员工作情况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相挂钩,在人力资源部门协助下,及时、合理、有效分配有关项目部门工资,按照人力资源部门有关规定,开展考核工作,如:基本工资与日常出勤时间相关,结合项目开展情况,分配绩效工资等。详细地规定依照项目工期及项目工程质量的不同,具体分配绩效工资。如:如果施工工期偏长抑或施工周期在3个月以上,需要半年审核1次,根据结果分配各阶段的工资,如果施工工期小于3个月,有关工程结束后,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如果项目利润较高,可适当调整绩效工资,进行分配,调动项目工程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如果具有经济效益考核,还要将安全性的考核加入其中,具体分析安全性考核,如,部分工程项目制定的绩效管理条例给出了明确规定,如果出现1次工伤事故,要从项目负责绩效中扣除5%的工资,如果产生1次死亡事故,全部绩效工资被扣掉,用作风险准备金。

2.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的考核

在经营者预期目标考核中,建筑施工企业要通过多种指标开展考核工作,如经营收入与资产回报率等一些指标,还要配合以下指标实施,如收入贡献比与人员结构等一些指标。另外,承包指标考核与利润指标考核也是工作内容。对承包指标中的管理费用与工程收入的考核,通常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开展工作,如,当收入减少时,降低1个点,就要扣减相应的奖金收入,如果超标严重,将会被取消承包资格。利润指标的考核不仅是收入完成方面的工作,还衡量着企业成本的减少方式及管理费用的降低,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在预算评价过程中,当降低相应的成本还得不到应有的利润时,将根据绩效考核制度取消掉承包工程资格,严格管控亏损的项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经营者的考核不仅是经济利润的考核,而且还需考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主要基于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的特殊情况而定。

3.建筑施工企业绩效的分配与管理

在建筑施工企业看来,奖惩制度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按照工资制度,调整奖惩考核机制和相关制度。企业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推行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积极参与工作。绩效考核有助于企业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凸显人力资源的价值,当奖惩制度不科学,也就不能显出绩效考核的效果,导致员工不重视绩效考核,员工敷衍应对工作。所以,企业务必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对员工形成良好的约束能力。如,根据考勤,发放高层管理及辅助等人员基本工资,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完有关绩效指标后,测算绩效工资,严格遵照全面预算管理的规定,开展绩效指标考核工作,扣除有关成本费用。

此外,绩效指标考核透明公正,凸显激励功能,带给企业巨大的经营绩效。年终奖问题的处置,考核辅助人员,将切入点定位在有关管理费用的控制上,当企业管理费用远远超出预算控制范围,需要扣除一部分年终奖。对项目管理人员形成的绩效工资,借鉴部分企业先进的规定,在人力资源部门结束有关绩效考核前,先发放一部分工资,剩余部分在每季度考核项目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后,抑或项目工期完毕后,结合项目盈亏状况发放工资。如果项目亏损比较严重,要扣除所有绩效工资,以作为工作未能有效实施的惩处。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中因为自然抑或人为等一些原因而出现停工情况,只发给员工基本工资,并归入有关成本,惩罚相关责任人,务必让有关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成本控制,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推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有效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具有特殊性,尤其成本控制非常必要,成本的控制,需要借助预算的约束及绩效考核的支持。所以,在施工企业看来,应构建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明确预算指标,体现精细化,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密切关注预算与实际的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维护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控,确保企业稳定运营,具备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党晓芸.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2012,15:105-106.

[2]王学锋.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中国经贸,2015,(9):263-264.

施工组织与概预算 篇12

1. 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

1.1 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意义

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预算是实现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 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而言, 为其编制科学、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了依据, 同时编制科学的施工预算是利用最小的投入成本完成最大的施工任务的关键, 预算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力建设的施工之前, 各企业首先要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地预算, 要充分了解施工预算和施工中的不合理现象, 并对这些现象及时进行纠正, 从而对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

1.2 施工预算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 有利于转变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模式

高质量的成本控制和预算可以转变财务工作的管理模式, 而对于我国的经济市场而言, 电力建设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财务工作的管理重点放在核算的控制上, 这仅仅只能发挥财务核算的的作用。编制全过程的预算可以增强事前预测和事中监控的力度, 不仅是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核心, 也是控制平时生产活动的依据。

(2) 有利于整合电力建设企业的资源

利用编制全面预算的方法, 明确各部门的运营目的和活动范围, 梳理上下级之间内部职能、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 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责任, 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让每个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职, 优化资源配置, 发挥了协调企业整体价值和管理的重要性。高质量的成本控制和预算将电力建设企业的各个方面的业务全部有效地整合在一个统一的规划中, 这能降低企业内部矛盾, 推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沟通, 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3) 有利于对企业员工绩效的考核

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就是高质量的预算和成本控制, 合理有效地预算有利于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通过企业的预算计划和标准可以更好地评估和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 根据考核给以相应的奖励, 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也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电力建设施工的预算和成本控制现存的问题

首先, 电力工程建设的环境复杂且工期较长, 因此, 在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项目进行工程预算时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实际的施工预算太过于形式化, 没有有效地综合考虑所存在的因素, 工程预算管理不规范。其次, 建设工程的相关施工人员没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电力建设的工程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 所以在对施工成本进行成本控制时, 要进行整体控制, 由于相关人员成本控制的意识缺乏, 从而造成建设工程的过度浪费, 提高了工程的造价。最后, 任何企业都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成本控制意识, 减少不必要的建设浪费, 而目前大部门企业的奖惩制度都不完善。

3. 加强电力建设施工项目预算和成本控制的措施

3.1 对建设施工项目的种类、数量、人工费以及原料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

企业应该运用项目施工内容的高效预算方法控制施工种类, 针对电力建设的施工项目的特点, 用计算工程量就定额方法确定项目数量, 用预算定额以及计算施工位置的市场价格方法精准地预测项目的人工费。企业在电力建设项目施工之前明确原材料的种类、规格和特性, 然后进行详细地市场调研工作, 选取价格低且条件品质高的项目原材料, 再根据选取的原材料确定费用, 同时还要对原材料的保管和运输方面进行考虑, 进而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对建设施工项目的机械费和间接费用进行科学预算

施工期间的机械费进行的预算可能会经常出现和计划的情况出现偏差, 所以在项目的预算期间要根据建设项目施工的真实情况, 仔细考察设备的来源, 对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及时进行考察, 做好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工作, 减少设备的修理费用。另外, 在施工期间, 因为间接费用包括的内容比较简单, 数量稳定, 对间接费用的预算比较简单, 所以在施工期间, 形成的间接费用应约占项目施工总预算的20%左右。

3.3 对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其他费用进行科学的预算

为了保证其他费用的预算质量, 对电力建设企业而言, 就需要同企业的自身情况结合起来, 依据比例进行预算, 只有保证施工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才能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3.4加大对项目成本核算的控制力度

成本核算工作是项目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进行的, 电力建设企业在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重点考虑对人才、设备和社会的成本的考虑。第一、企业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制度预防项目施工人才的流失, 一旦人才流失严重会容易导致坏账的情况出现。第二、将规模大、专业性强、性价比高、功能比较单一的设备的成本均摊到施工期间, 进而做出更全面、科学的成本核算。第三、项目施工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所以在核算施工成本的期间, 还需要考量社会成本的因素。

3.5 利用经济、技术、合同管理的方法来控制成本

(1) 经济方法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对施工材料费用的控制力度, 重点对材料的使用数量和价格进行控制, 杜绝材料的浪费, 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加大对人工费用的控制力度, 在施工期间制定合理可行的劳动定额, 对用功的数量进行控制;加大对机械的控制力度, 在施工期间, 保证设备维持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技术方法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间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对期间的技术方案进行相应的必选, 缩减项目成本, 获得更经济的技术方案。

(3) 合同管理方法

电力建设企业对合同管理时, 应加大对施工期间的合同的管理力度, 落实合同的条款规定的内容, 提高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质量。

结语

在当今电力建设施工企业体制改革的时代, 为了有效地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应当从成本方向出发, 积极地加强电力建设项目施工的预算的管理, 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 这是现今电力建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伟.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浅析[J].时代金融, 2015 (3) :83.

[2]梁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浅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9) :254.

上一篇:全数字仿真下一篇:韩国综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