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法

2024-09-20

工会法(共8篇)

工会法 篇1

工会干部学习新《工会法》有感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一名近5000位职工的企业工会工作者,我对此十分关注。修改后的工会法,涉及23个条文,新增了1条,内容涵盖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指导思想、扩展基本职责、完善入会权利、明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法律地位、丰富工会维权服务的手段和内容等工会工作的诸多方面,为进一步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可以说,新工会法的施行,让我们工会工作者底气更足、信心更强、干劲更大。让我感觉到工会工作更加光荣,也更加大有可为,有更多机会施展抱负、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我特别注意到新工会法增加了“工会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规定,这是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法律化。

这些年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日益成为热点,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大力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让产业工人的存在感、自豪感、幸福感不断攀升?如何维护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并且努力实现产业工人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仅仅靠工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个层面、多个渠道密切沟通、加强交流、形成合力,才能达致共识,落地解决。

此外,日渐增多的零零后进入就业大军,意味着我们的职工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劳动关系、就业形态等方面都要发生不少变化。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势必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新工会法将为维护年轻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遵循。

新工会法突出了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内容,这让我甚是欣喜。在平时工会工作中,我一直致力于企业民主管理,反对企业决策层不听取、不尊重广大一线职工的意见、呼声的简单、粗暴、随意的管理行为,力求管理层与一线职工之间的信息对称。我通过坚持在企业中召开员工代表座谈会,把基层的声音、想法、诉求、合理化建议第一时间反馈给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取得了良好效果,赢得了广大一线职工对我们工会工作者的信任,得到了企业决策层的理解和支持,也为我们创新工会工作、追求务实的工会工作成效闯出了一条途径。

前路更宽广,一起向未来。我有信心与各位工会工作者一道,在新工会法的引领下,奋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学习新《工会法》心得体会

2021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在学习了新修改的《工会法》后,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

新修改的《工会法》明确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立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

二是保持与时俱进。

新修改的《工会法》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工会法和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会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

三是突出服务职工。

新修改的《工会法》将工会的基本职责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扩展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这表明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理念,要努力满足职工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工会法》是指导工会工作的“宝典”,让我们共同学好《工会法》,推动相关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工会法 篇2

纵观近年来劳资双方的关系, 可以发现工会在协调劳资双方关系时所起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 有些工会组织甚至形同虚设, 企业侵犯员工权益的案件逐渐增多, 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会法》以及相关的法律配套制度存在漏洞与不足, 且《工会法》的强制力不够。

第一, 法律地位不独立, 导致工会难以维权

(一) 组织上不独立

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干部忽略了工会维权的独立性, 认为工会只是所属组织的一个工作部门, 对工会的工作进行过多的干预, 这严重的制约了工会进行有效的维权。

(二) 人事上不独立

工会接受上级工会和同级党委的双重领导, 这就使得一些干部超越职权, 直接任命工会干部或者只是进行一个表面上的选举, 这样造成工会干部在工作时不能对职工负责, 而只能对自己的任命者或者上级负责。

(三) 经济上不独立

现行的工会经费的来源和工会干部工资由所在单位发放的法律制度, 在实践中往往成为束缚工会干部行使工会权利的绳索。这不利于工会干部放开手脚维权, 这种制度不但危害了工会的维权能力, 而且也损害了工会独立的法律地位。

第二, 工会维权缺乏法律依据, 难以进行强有力的维权

(一) 工会参与集体谈判权的缺失

工会维权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行使工会参与集体谈判权权利的相关立法规定不明确, 立法保障严重的缺失, 从而削弱了工会维权的能力。

(二) 工会组织罢工权的严重缺失

《工会法》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劳动者享有罢工权, 也没有明确的禁止劳动者罢工。罢工权的缺失, 使得维护职工权利的工会组织缺乏法律维权手段, 难以发挥出其应该发挥的维权作用。

(三) 《工会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制度对侵权者的制裁不力

受侵害职工在维权诉讼的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对方往往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背景, 并且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并不是非常的严重, 即使受侵害职工或者工会干部胜诉, 判决的执行也需要非常大的成本, 经常得不到执行。

三、完善我国工会组织的相关立法思考

科学而完善的工会法律制度, 不仅有利于劳资双方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 而且也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一) 确立工会的独立法律地位

1、保障工会的组织独立性

一方面, 工会作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助推器”, 我们不仅要明确立立法规定工会的独立性, 而且还要从组织上固定下来。另一方面, 要确保工会能够自主维权是工会维权职能发挥的前提。在法律中规定清楚工会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同时, 党亦要从法律上、组织方式上尊重工会的独立性。

2、保障工会的经济独立性

第一, 各工会的经费应当独立于企事业单位, 由国家财政拨付或者有工会的会员缴纳, 而工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则在工会的经费中支付。

第二, 工会的经费来源问题, 可以效仿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相关法律制度, 由会员直接缴纳。

第三, 工会主席的工资及各项待遇应当由工会的职工来决定。

(二) 疏通工会组织发展的人员构成“瓶颈”

1、明确工会会员入会的资格

《工会法》应该明确规定会员入会的资格, 只有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 服务于企业的普通大众才有资格加入或者组建工会。

2、处理好工会主席的任职问题

《工会法》应做出规定, 设立专职工会主席, 并规定工会主席只能担任其一职。同时, 也应当对身兼数职的工会主席做出相应法律责任的规定。

(三) 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1、完善工会参与集体谈判制度

第一, 在立法上保证工会与雇主平等谈判的权利。这样可以防止雇主逃避与工会的谈判, 从而可以更大程度的维护工会的权利, 进而保障职工的利益。

第二, 立法上明确规定集体谈判的起始与结束时间。我国《工会法》中应该明确规定集体谈判开始的时间和谈判所需要的时间, 并且规定清楚企事业单位故意拖延谈判时间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构建工会组织罢工权制度

罢工权既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也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随着国内劳资双方矛盾的增加, 以及我国加入WTO组织的国际需求, 在我国相关的立法中增设公民的罢工权已经显得非常必要。

第一, 符合国际劳动立法及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于1997年批准加入《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该项规定的内容是:“有权罢工, 但应按照各个国家的法律行使此项权利。”此项规定, 可以作为中国罢工立法的国际渊源。

第二, 规定公民的罢工权, 符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如果相关法律赋予了工会合法的罢工权之后, 工会的法律地位则会相应提高, 与企业的交涉力度也会上升, 工会组织合法合情合理的罢工后, 矛盾反而可以得到合理的疏通, 从而避免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以及造成社会混乱。

第三, 立法部门在制定相关的罢工权利时, 也应科学的设计, 避免消极影响。禁止工会组织政治性的罢工, 罢工针对的情形仅限于集体谈判的经济目的或对抗一些不当用工行为, 工会组织罢工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 明确工会的法律责任制度

在修改《工会法》时, 应该加强工会法法律规范当中关于制裁方面的规定, 使《工会法》从形式上具有假定、行为模式、法律责任这样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所具有的完整的内容。

(五) 完善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的《工会法》中, 存在着大量的指代不清的名称, 所以我国的相关立法应该明确这些模糊名称的具体指代。还有就是应该减少《工会法》中“可以”的内容, 取而代之的为“应该”。

在完善《工会法》及相关劳动立法时, 要做好与我国其他的大法, 如《民法》《刑法》的配套规定。争取使我国的《工会法》成为中华法系中科学而合理的基本法之一, 为我国的工会工作切实做好法律支撑。

参考文献

[1]冯同庆.中国工人的命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2]田芝健, 韦刚.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工会维权[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许晓军.中国工会的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李立三与新中国第一部《工会法》 篇3

为《工会法》铺平道路

1948年8月1日,陈云代表中国共产党向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提议,由李立三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得到会议的一致同意。上任伊始,李立三就开始着手筹备建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1949年3月底,李立三跟随党中央从西柏坡进驻北平不久,毛泽东召见了李立三,征求他对做工会工作的意见。李立三表态说,我愿意做工会工作,不过怕搞不好。毛泽东说,细心搞是可以搞好的。

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工作后,李立三时刻铭记着毛泽东的嘱咐,他烧的“第一把火”就是下大力把全国工人阶级迅速组织起来,为制定第一部《工会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当时的工会工作,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会在组织上存在着“关门主义”倾向,在工作方法和作风上也有形式主义的缺点。李立三认为,要实现全国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的有机统一,工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迅速地把工人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恢复和发展生产,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把革命进行到底。

为了讨论和解决工会组织问题和劳资关系问题,1949年7月23日至8月16日,在李立三的主持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平召开了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全国72个单位25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李立三致开幕词并做了工会组织问题的专题报告。会议就工会有关组织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工会会员、工会会费、工会经费、工会组织系统及地方工会与产业工会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的是,会议通过了《关于会员问题的决定》草案,《关于工会组织系统问题的决定》草案,《关于工会经费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工会经费的规定》草案,并提交全国总工会常委会批准执行,为解决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组织问题提供了指导方针。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都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8月11日,毛泽东在北京饭店宴请全体与会人员时,再次做了重要讲话,明确肯定了第六次劳动大会决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作方针和李立三领导中华全国总工会一年来的工作。毛泽东说:“六次劳大贯彻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是为了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这是很好的。这个方针,在苏联没有,在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没有,是我们独有的。”毛泽东针对当时有些地方工会出现关门主义问题指出:“我们应该除了反动分子、破坏分子、资本家不让参加工会外,其余落后的、犯过错误的、参加过国民党的都让参加(工会),把他们团结起来,变成力量。”

会议刚刚结束不久,8月26日,中共中央就向全党发出了《关于贯彻全国工会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工会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各级工会的领导岗位,加强对工会的领导。

为了进一步实现全国工会组织的统一和领导,11月6日至10日,在李立三的组织领导下,中国劳动协会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李立三做了长篇讲话,着重强调了实现全国工人阶级大团结的伟大意义和全国工会工作的方针。会议最后宣布中国劳动协会自行解散,统一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之下,共同为谋求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华全国总工会健全组织机构的任务完成,也为李立三着手开始领导、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工会法》铺平了道路。

起草《工会法(草案)》

李立三从青年时代在法国勤工俭学开始,就与工人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非常熟悉旧中国工人群众恶劣的劳动状况和悲惨遭遇。旧中国“工人生活像牛马一样,因而没有劳动保护是不行的,而我们今天的劳动立法的基本精神就在于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他积极主张,在生产中确立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这是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职工群众聪明才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李立三在重新回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岗位之后,他就习惯于调查研究。他经常去厂矿调查研究,每到一地必到工人食堂和工人一起吃饭,检查工人的卫生保健和车间安全设施。他尖锐批判了“只重视机器,不重视人”的错误观念。他坚定地指出,在工人阶级成为主人翁的新中国,像旧社会那样漠视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是再也不能允许了。因此,他从一开始就特别注意利用立法的形式,来维护工人群众的政治权利、人身安全和物质利益。

在起草制定《工会法(草案)》的过程中,李立三对新中国的劳动立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开始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劳动立法思想。可以说,他是对新中国劳动立法理论作出深刻阐述的第一人。

关于劳动立法的阶级性和立法原则。他明确指出:“劳动法规与其他法规一样是有阶级性的,法律、法庭、监狱和员警都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因此,法律是随着国家、阶级的不同而有所变迁的。”明确提出新中国的劳动立法原则:一是要消灭封建性的剥削、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二是要根据多数人的意志和要求来制订劳动法规。“我们不能像反动家伙那样请些法学专家,坐在屋内一写,或者用些骗老百姓的话,再装模作样地在议会里通过一下就算完事。”三是坚持“劳动立法必须符合于今天的经济状况”。劳动立法与当时总的经济政策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应是一致的。在改变旧的劳资关系、限制剥削的基础上,建立“自由的、平等的、两利的、契约的、协商的”新型劳资关系,其中心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关于中国劳动立法与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李立三反复强调,新中国的劳动立法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性质是相同的,基本点都是为了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发展阶段和国情与苏联等国家仍有不同之处。因为中国遭受了百余年的外国帝国主义的压迫,生产力非常薄弱,因而有些规定难以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相同。

关于劳动立法必须随着客观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完善。李立三明确指出:“劳动立法必须符合于今天的经济状况。”他认为,没有这样的了解,从条文上看,我们的劳动立法,如工资、劳动保险、劳动保护等,远比不上资产阶级的劳动立法。所以劳动立法与其他法令一样,要看社会经济状况的发展情况来制讯同时,他又指出:“法律也是有实践性,是随着国家之阶级性的变化而变迁的,同时也随着客观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迁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已经制订出来的法律还需要不断地修改、修订、完备。

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他指出,要发挥工人的积极性,首先应该尊重工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发扬工人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这是保证劳动立法有其真正科学价值、强大生命力及深厚群众基础之所在。要根据多数人的意志和要求来制订劳动法规,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立法是一件非常严肃、非常慎重的事,“有的法律甚至要经过三年五载才能制定出来”。他强调指出:“工会法在原则上,首先说明它是工人自己的法令。”为了确定所订法规具有群众性、可行性,他还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深入厂矿企业,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征询各方面人员的意见。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后,1950年1月24日,李立三在给刘少奇的请示里,专门提出起草《工会法(草案)》的问题。他说:“这是目前迫切需要并已完全成熟了的问题。”他解释说:“在《苏联劳动法》上有一章专论工会的权利和组织,特别说明基层工会(即工厂委员会)与行政的关系。我们觉得可以拿来作为基础,根据中国情况加以修改,起草一个单行的工会条例”,并计划将草案提交在3月初召开的、包括几个主要城市工会代表和工商业者代表参加的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讨论。刘少奇于1月25日批示表示同意。第二天,李立三主持了全总常委扩大会议上,成立了《工会法(草案)》起草委员会,以刘子久为主任,毛齐华、杨之华、邵井蛙、周西风等为委员。而李立三以国家劳动部长和全总负责人的双重身份,直接领导和主持了这项立法工作。

2月8日,全总召开主席办公会议专门讨论了《工会法》的问题,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强调应确立在国营企业中,工会有参加工厂管理之权;二是强调各级工会组织的干部调动,均须经工会同意;三是强调要对工会经费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至2月20日全总主席办公会议,《工会法(草案)》的初稿已经成型。由于草案“基本上依据《苏联工会法》,变动不大,正因为如此,文字上不像中国条文”,会议对草案一条条讨论。讨论的重点问题包括:一是关于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关系问题;二是关于工会的权利问题,强调工会有代表工人订立集体合同的权利、保护职工在企业的合法利益的权利和监督企业执行国家法令的权利;三是工会的责任,强调工会要对生产负责,教育工人遵守国家法令,爱护国家财产,反对贪污浪费和损害国家利益;四是关于基层工会委员会脱产人数和工会干部待遇问题。

根据全总主席办公会议的讨论意见,《工会法(草案)》起草委员会经过再行修改,形成初步草案,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审查。同时送交刘少奇、薄一波、李富春等中央领导人审阅。他们都对《工会法(草案)》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3月7日,劳动部将《工会法(草案)》提到了有各地工会组织和工商业者代表参加的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作详细的研究并加以修改,然后提请政务院讨论。政务院首先将该草案送请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财经组审查,得到同意后,才提到4月21日第29次政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查批准。在《工会法(草案)》报审的同时,又将草案先行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以征求全国人民和全国工会组织的意见。

《工会法》诞生

起初,全总设想的是先制定一个《暂行工会法(草案)》,提交给全国劳动局长会议讨论。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时,毛泽东提出来“为什么暂行,那一看就不是暂行,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都可以用的”,因而把“暂行”勾掉了。4月29日新华社先行发表的、政务院第29次会议初步通过的《工会法》,已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草案)》。第二天,《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草案)》并向全国征求意见。

5月4日,全国总工会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发动各地工人讨论《工会法(草案)》的通知。6日,全国总工会发出通知,号召各地工会组织工人群众讨论《工会法(草案)》。《工会法(草案)》在全国各地人民团体中、报章上,特别是工会组织的工人群众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除了对个别条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外,一致表示拥护《工会法(草案)》。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并集中修改后,《工会法(草案)》被提交给在6月28日举行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8次会议讨论审定。这次审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李立三在会上做了关于《工会法(草案)》的说明,阐明了工会的性质、工会与政府的关系、工会权利与责任、工会基层组织、工会经费、准则等5章,计26条。《工会法(草案)》规定,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凡在中国境内一切企业、机关和学校中以工资收入为其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之体力与脑力的雇佣劳动者及无固定雇主的雇佣劳动者,均有组织工会之权。工会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中华全国总工会为最高领导机关,各级工会委员会均由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规定了工会在人民民主政权下的法律地位、职责和权利。李立三先汇报《工会法(草案)》经过了相当长的起草过程,经过了三番五次的研究,经过了全国人民广泛讨论,体现毛主席指示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来制订法令,这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

6月29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人民政府命令的形式公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工会法》,共5章26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工会在国家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10月,李立三在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工会法》的基本精神是真正肯定了工人阶级在几十年斗争中所获得的果实,那是在客观上已经实现了的。老实讲,《工会法》只是将工人阶级已经获得的加以肯定,制定成法令,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7月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学习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议》,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认真学习、实施,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工会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职责。10月10日,李立三在劳动局长会议上,专门讲“劳动立法”问题。他说:“关于劳动立法问题,这也是我个人的责任。”“我们的劳动立法在性质上与资产阶级的劳动立法根本不同,和苏联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

学习工会法再认识工会的性质论文 篇4

修改后的《工会法》,对工会的性质之界定仍然沿用九二《工会法》第二条原有的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如何认识工会法的性质,是一个关乎贯彻执行工会法和能否发挥工会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之根本问题。多年来流行的一个“共识”就是:工会是一个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的社团组织。所谓阶级性就是指,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所谓群众性就是指,工会是由职工群众结成的组织。把工会是“工人阶级性”和“职工群众性”相统一的社会组织,应当说,这正是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中国工会进退两难、无以适从,在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根源所在。

一、工会不是由“工人阶级”组成的而是由“职工”组成的。

把五○《工会法》对工会组织的规定和九二《工会法》对工会组织的规定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再把工会认定为“工人阶级”的组织。

五○《工会法》第一条规定:“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成的群众组织。”很显然,这里把工会组织认定为“工人阶级”的组织,工会的组织对象是“工人阶级”。之所以这样认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意识。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取得了胜利,刚刚建立了政权。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就是对社会进行阶级的划分,《共产党宣言》认为近代社会阶级关系简单化到这样的程度,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工会则自然是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九二《工会法》对此做出了修正,认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成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里明确地指出了组成工会的主体,即:“职工”。工会是“职工”组成的,而不再是“工人阶级”组成的`组织。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自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再坚持以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分析社会。由此,对工会这样的社会事物也就还其本来面目,确定组织的主体是“职工”。如果说认定工会是之“工人阶级”的组织,是一种抽象的政治化的话,那么,承认工会首先是“职工”组成的群众组织,则使中国工会更加生动具体而鲜活了。

五○《工会法》认定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里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概念实际上,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先进组织”而言的;工会则不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而是由工人阶级“群众分子”组成的。两者都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区别在于“先进性”和“群众性”。九二《工会法》与五○《工会法》不同在于,并非认定为工会是工人阶级组织而是认定为“职工”组织。其中,“群众组织”这个概念并非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组织而言的,而是与结成工会的主体“职工”相一致的表述。职工结成的组织就是“群众”组织。

二、工会是具有“工人阶级性”的组织

五○《工会法》规定,工会是由“工人阶级”组成组织,五○《工会法》第一条规定:“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成的群众组织”,即“工人阶级”是组成工会的主体。九二《工会法》则修正为工会是职工自愿结成的群众组织。很显然,九二《工会法》不再认定组成工会的主体是“工人阶级”。但是,工会这样的组织在当今中国并非一般的群众组织。工会与妇联等群众组织虽然都是社会团体,却有着本质的不同;与职工自愿组合的兴趣组织如棋牌协会等也是根本不同的。从阶级的观点分析社会,那么,把所有的职工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职工这个“群体”就构成了工人阶级。并且职工作为一个整体肩负着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的历史使命。

再者,工会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

《工会法》 试题及答案 篇5

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自(B)起施行。

 A、1992年4月3日

B2001年10月27日  C、1950年6月28日

D、1995年1月1日 

2、工会是职工(A)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 A自愿结合B、自愿组建

C、依法成立

D、依法组建 

3、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D)工会的权利。(D)不得阻挠和限制。 A、依法组织,任何组织

B、依法参加,任何个人  C、依法组建,任何组织和个人

D、依法参加和组织,任何组织和个人



4、各级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应当由(C)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并且定期向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报告,(C)。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对经费使用情况提出意见。

 A、本级工会,接受审计

B、同级工会,接受调查  C、同级工会,接受监督

D、上级工会,接受监督 

5、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涉及职工利益的(C),应当听取(C)的意见。

 A、重大问题,上级工会

B、重要问题,同级工会  C、重大问题,同级工会

D、重大问题,各级工会 

6、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A)。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A、基本职责

B、基本职能

C、基本权利

D、基本义务 

7、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D)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 A、工会主席

B、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 C、工会专职工作人员

D、企业主要负责人



8、《工会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两个基本机制是(C)。

 A、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

B、劳动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 C、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集体合同制度、职工培训制度



9、工会的权利不是行政权、不是司法权,而是民主意义上、社会意义上法定的(C)和(C)。

 A、决策权,管理权

B、管理权,监督权  C、参与权,监督权

D、监督权,决策权



10、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A)其所选举的代表或者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 A、撤换或者罢免

B、撤换或者处分  C、罢免或者解除

D、处罚或者开除 

11、工会主席、副主席(D)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当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的(D)。 A、任期未到,批准

B、任期未到,同意  C、任期未满,批准

D、任期未满,同意

12、工会会员(B)制定或者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 A、代表大会

B、全国代表大会

C、全体代表

D、全国大会



13、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D)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D)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

 A、应当,供给

B、必须,提供

C、可以,提供

D、应当,提供



14、(B)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

 A、同一行业

B、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 C、性质相近

D、同一产业或者产业相近

15、从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地方各级总工会来说,主要应建立和完善(C)机制和(C)机制,这是宏观维护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A、集体合同,职工代表大会

B、平等协商,集体合同  C、立法参与,沟通协调

D、参与立法,集体合同 

16、基层工会的(D)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参加会议或者从事工会工作,每月不超过(D)工作日,其工资(D),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A、专职委员,三个,扣发

B、专职委员,两个,照发  C、非专职委员,两个,扣发

D、非专职委员,三个,照发 

17、国家保护工会的(C)不受侵犯。

 A、权益

B、职责权益

C、合法权益

D、合法利益 

18、集体企业的权力机构是(B)。

 A、工会委员会

B、职工(代表)大会

C、厂长

D、总经理



19、违反《工会法》规定,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B),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工作;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

 A、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B、无正当理由调动工作岗位  C、因工作需要调动工作岗位

D、据本人要求调动工作岗位  20、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A)至(A)。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

 A自动延长,任期期满

B、自动中止,任职期间  C、自动延长,任职期间

D、自动延长,任职期满 

21、企业、事业单位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A)有工会代表参加。A、必须

B、可以

C、应当

D、必须保证



22、违反《工会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侵占(B)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A、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

B、工会经费和财产  C、办公设施和活动场所

D、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

23、基层工会委员会召开会议或者组织职工活动,应当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C)进行,(C)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的,应当(C)征得企业、事业单位的同意。

 A、以外,应当,事先

B、以内,必须,事先  C、以外,需要,事先

D、业余,需要,事先 

24、工会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劳动合同制是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在(B)和(B)的基础上签订的,确定双方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协议。 A、平等自愿,公平合理

B、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 C、自觉自愿,协商一致

D、公平合理,尊守法律

25、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A)给予支持和帮助。 A、应当

B、可以

C、必须

D、应当大力



26、工会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又包含了两个层次,首先是监督、保证(D)的实现,这是对工会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帮助和代表职工(D)利益,这即包括在宏观上参政议政、采用立法从源头上维护广大职工利益,也包括通过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争取可能的利益,更主要的是通过签订集体合同争取合理的工资、工作时间、劳动条件等。这是对工会工作更高水平的要求。

 A、劳动权益,签订劳动合同

B、民主权利,参与立法  C、法定劳动条件,争取合法权益

D、法定劳动标准条件,争取应得的



27、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A)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A);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A)。

A、拖延或者拒不拨缴,支付令,强制执行

B、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强制征缴,强制执行

 C、不缴或者拒不缴纳,支付令,强制划拨

D、拖延或者拒不拨缴,支付令,强制划拨



28、企业应当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由(A)代表、(A)代表、(A)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企业工会委员会。 A、职工;企业行政;企业工会委员会

B、工人;资方;企业工会委员会

 C、劳动者;企业行政;企业工会

D、劳动者;资方;企业工会



29、国有企业的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B)。

 A、常设机构

B、工作机构

C、权力机构

D、领导机构

 30、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可以建立工会(D),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女职工人数较少的,可以在工会委员会中设(D)。 A、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组织

B、女工组织,女工组织

 C、女工组织,女职工委员

D、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



31、罢免工会主席、副主席(C)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非经会员大会全体会员或者会员代表大会(C)通过,不得罢免。 A、应当,三分之二多数

B、可以,全体代表过半数  C、必须,全体代表过半数

D、必须,三分之二多数 

32、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B)的工资、奖励、补贴,由(B)支付。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 A非专职委员,所在单位

B、专职工作人员,所在单位  C、专职工作人员,基层工会

D、非专职委员,基层工会 

33、到2001年6月底,全国已建立乡镇工会(A)个,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A)。

 A、37333,90%

B、35101,65%

C、34101,60%

D、37101,75%



34、()各级工会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待遇,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

 A、县级以上,同等待遇

B、县级以上,同等对待  C、所有,同等对待

D、全国,同等待遇



35、(C)年(C)月(C)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县以上各级工会所需房屋仍由同级政府解决报告的通知》对政府为工会提供房屋、设备的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

 A、1986,8,15

B、1987,7,18

C、1986,9,12

D、1999,7,8

36、因所在企业终止或者所在事业单位、机关被撤销,工会组织相应撤销的,其会员的会籍(B)。

 A、应当继续保留

B、可以继续保留  C、不再继续保留

D、不得继续保留



37、到2001年6月底,在全国5079个街道中,已有(D)个街道建立了工会组织,占街道总数的(D)。

 A、2302,45%

B、3545,75%

C、4014,85%

D、4953,90% 

38、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B)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A、可以

B、有权

C、应当

D、必须 

39、.工会对违反《工会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提请(D)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A、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 C、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D、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  40、工会应当根据(B)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 A、经费收支

B、经费独立

C、经费监督

D、经费使用 

41、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A)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A、职工代表大会

B、企业管理委员会

C、工会

D、工会委员会



4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召开会议或者采取适当方式,向同级工会(D)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D)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A、通报,及时研究

B、汇报,解决  C、布置,及时解决

D、通报,研究解决



43、企业违反(B),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B)承担责任。

 A、劳动合同,企业

B、集体合同,企业  C、集体合同,侵权者

D、劳动合同,侵权者 

44、工会(C)为职工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其(C)关系不得随意改变。

 A、所有的,隶属

B、所属的,所属

C、所属的,隶属

 D、所有的,所有



45、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D)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D),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D)。

 A、谈判,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B、协商,申请调解,提起诉讼  C、协商,提请仲裁,申诉

D、协商,提请仲裁,提起诉讼 

46、企业、事业单位(B),工会认为不适当的,(B)提出意见。 A、处分职工,必须

B、处分职工,有权  C、开除职工,应当

D、开除职工,有权



47、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A)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A)工会。

 A、工会,书面通知

B、职工,口头通知  C、职工,书面通知

D、工会,口头通知



48、法律、法规规定(C)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企业、事业单位(C)依法办理。

 A、应当,可以

B、必须,可以

C、应当,应当

D、可以,应当



49、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进行(A)或者进行人身伤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A)的规定处罚。

 A、侮辱、诽谤;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恶意中伤;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 C、人身攻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造谣、污蔑;修改后的《工会法》

50、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C)。对工会提出的意见,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处理,并将(C)书面通知工会。

 A、检查,处理结果

B、监察,处理意见  C、监督,处理结果

D、监督,处理意见 

51、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B)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B)。 A、可以,及时答复

B、有权,及时研究答复  C、必须,研究答复

D、应当,及时研究 

52、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D)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D)作出处理决定。

 A、协商,必须及时

B、提议,必须迅速  C、协商,应当及时

D、建议,必须及时 

53、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A)应当予以协助。

 A、有关单位

B、有关方面

C、用人单位

D、被调查方



54、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D)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 A、工会应当

B、工会可以

C、工会必须

D、必须有工会



55、.企业、事业单位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C)并提出解决意见。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C)。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做好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 A、意见和要求,必须予以解决

C、意见和要求,应当予以解决

 C、建议和要求,应当予以解决

D、意见,可以予以解决 

56、工会的(D)、经费和国家拨给(D)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D)。 A、财产,工会使用,侵犯、挪用和任意划拨

B、动产,工会所有,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 C、财产,工会使用,挪用、侵占和任意划拨

D、财产,工会使用,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

57、县级以上各级总工会可以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B)。 A、法律咨询服务

B、法律服务

C、法律援助

D、法律咨询



58、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A)、平等、互相尊重、(A)的原则,加强同各国工会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

A、独立,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B、独立,互不干涉  C、自主,互惠互利

D、自主,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

59、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B),延长期限相当于其(B)。

 A、自动中止,任职期间

B、自动延长,任职期间  C、中止计算,任职时间

D、自动延长,合同期间  60、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由(D)。

 A、基层工会根据需要确定

B、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根据需要确定

 C、上级工会根据需要确定

D、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

61、工会(D)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D)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D)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A、协助,组织职工,组织职工

B、协助,组织职工,帮助职工

 C、会同,帮助职工,组织职工

D、会同,组织职工,组织职工

 62、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B)工会意见。

 A、可以听取

B、应当听取

C、必须听取

D、应当吸收

 63、工会是职工(A)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A、自愿结合B、自愿成立

C、依法成立

D、独立组织

 6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C)同级工会(C),听取工会意见。

 A、可以吸收,参加研究

B、可以吸收,参加起草  C、应当吸收,参加研究

D、应当吸收,参加制定  65、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A),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 A、三方协商机制

B、三方协调机制

C、三方机制 D、三方处理机制

 66、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城市街道,可以建立(D)。 A、地方工会

B、基层工会  C、基层的工会联合会

D、基层工会的联合会  67、(A)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法律赋予了单个劳动者联合起来进行集体协商、谈判的权利,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际地位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平等,从而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争取应得的利益。

 A、集体合同制度

B、劳动合同制度  C、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

D、民主评议制度  68、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C)。 A、应当设专职工会主席

B、不必设专职工会主席  C、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

D、应当设兼职工会主席  69、下列关于工会组织撤销、合并的正确说法是:(A) A、基层工会因所在企业终止而相应撤销

B、企业主管部门有权撤销企业工会

 C、企业负责人有权将企业工会与其他内设部门合并

D、工会主席有权决定基层工会的撤销

 70、根据修改后的《工会法》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依法处理:

(一)妨碍工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

(二)(D);

(三)妨碍工会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处理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平等协商的。

 A、非法撤销工会主席职务的B、非法解散工会组织的

 C、非法解除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的  D非法撤销、合并工会组织的

71、工会基层委员会的每届任期为(B)。

 A、三至五年

B、三年或者五年

C、三年以下

D、五年以上

 72、经工会基层委员会或者(C)的工会会员提议,可以召开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 A、二分之一以上

B、三分之二以上  C、三分之一以上

D、四分之一以上

 73、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C)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 A、征求

B、收集

C、听取和反映

D、答复  74、工会各级组织按照(D)原则建立。

 A、独立自主

B、宪法

C、平等

D、民主集中制  75、违反《工会法》规定,以(D)等手段阻挠职工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或者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筹建工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欺诈、恐吓

B、威逼、利诱

C、威胁、诈骗

D、暴力、威胁

 76、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D)条件的,依法取得(D)资格。

 A、社会团体法人,法人

B、企业法人,企业法人  C、法人,企业法人

D、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 77、(B)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 A、企业上级主管单位

B、上级工会  C、劳动行政部门

D、政府经济管理部门  78、职工认为企业侵犯其劳动权益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予(B)。

 A、支持

B、支持和帮助

C、支持和协助

D、帮助  79、县级地方工会委员会向(D)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 A、上级会员代表大会

B、上一级地方工会委员会  C、省级地方工会委员会

D、同级会员代表大会  80、根据(A),工会与有关部门(A)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 A、政府委托,共同

B、政府授权,共同  C、政府授权,一起

D、政府委托,一起

 81、劳动安全卫生是指通过加强劳动保护管理和采取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防止或消除在生产中的(B),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以达到保护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 A、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

B、伤亡事故和各种职业危害  C、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

D、因公伤亡事故和各种职业危害

 82、.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A),以(A)为根本的活动准则。A、宪法,宪法

B、劳动法,宪法

C、工会法,维权

D、民法,法律

 83、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A)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A)、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 A、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

B、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参与

 C、企业管理委员会,民主决策

D、会员大会,民主参与  84、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B)职工的意见和要求,(B)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 A、听取,关心

B、听取和反映,关心  C、征求和反映,帮助

D、倾听和反映,改善  85、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D),签订(D)。

 A、集体协商,合作合同

B、集体协商,劳动合同  C、平等协商,劳动合同

D、平等协商,集体合同

86、违反《工会法》规定,阻挠职工依法(C)工会或者阻挠上级工会(C)职工筹建工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 A、参加;帮助、指导

B、组织;帮助、指导  C、参加和组织;帮助、指导

D、参加和组织;协助、指导  87、工会(D)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D)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A、组织,参与管理

B、教育,管理

 C、组织和教育,负责管理

D、组织和教育,参与管理  88、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A),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A)。

 A、交涉,改正

B、协商,改正

C、谈判,纠正

D、交涉,纠正

 89、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A)。

 A、调解工作

B、处理

C、仲裁

D、调解  90、违反《工会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责令给予本人年收入(A)的赔偿:

(一)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A、二倍

B、一倍

C、四倍

D、三倍

 91、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后须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登记。劳动行政部门自接到企业上报的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D)日内未提出异议,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 A、30

B、60

C、90

D、15  92、女职工较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可以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C)领导下开展工作。

 A、上级地方工会

B、全国总工会

C、同级工会

D、地方产业工会

 93、工会工作人员违反《工会法》规定,损害职工或者工会权益的,由(C)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C)予以罢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同级工会,修改后的《工会法》

B、同级工会委员会,修改后的《工会法》

 C、同级工会,《中国工会章程》

D、同级工会委员会,《中国工会章程》

94、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同有关国家机关制定(C)实施本法的具体办法。

 A、企业工会

B、事业单位工会

C、机关工会

D、军事机关工会

 95、工会经费的来源之一是: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A)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 A、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B、企业工资总额  C、全部工资总额

D、职工工资总额

 96、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B)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B)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

 A、二十五人以下,十人

B、二十五人以上,二十五人

 C、二十人以上,十五人

D、十五人以上,十五人  97、国有企业(B)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B)权力的机构。

 A、工会民主管理

B、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  C、工会平等协商

D、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  98、基层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全国或者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建立,(C)报上一级工会(C)。

 A、可以,批准

B、应当,备案

C、必须,批准

D、必须,备案

 99、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B)年(B)月(B)日由毛泽东主席以中央人民政府命令的形式公布施行的,共五章(B)条。

 A、1950,6,28,43

B、1950,6,29,26

C、1950,6,29,43

D、1950,6,28,26

 100、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自(A)年(A)月(A)日第(A)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开始实施的。

A、199243,七

B、20011027,九

C、199243,九

D、20011027,七

《劳动合同法》知识竞赛 试题及答案

1、《劳动合同法》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A)通过,(A)起施行。

A.2007年6月29日2008年1月1日

B.2007年6月29日2007年6月29日 C.2007年6月28日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6月28日2008年1月1日

2、《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C)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企业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D.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3、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C)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A.董事会

B.监事会

C.工会

D.职工代表大会

4、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D)、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

A.公道

B.公认

C.公开

D.公平

5、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C)。

A.不遵照执行

B.宣布废止 C.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D.请求劳动行政部门给予用人单位处罚

6、《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C)。

A.人身关系

B.财产关系

C.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D.经济关系

7、用人单位自(A)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用工之日

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8、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D)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A.可以

B.不应

C.应当

D.不得

9、《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B)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可以

B.应当

C.需要

D.无须

10、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B)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二个月

D.三个月

1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C)时间的劳动合同。

A.解除

B.续订

C.终止

D.中止

12、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A);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

D.给予警告

13、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B);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

D.给予警告

14、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C)时间的劳动合同。A.解除

B.续订

C.终止

D.中止

15、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A)。

A.劳动报酬

B.试用期

C.保守商业秘密

D.福利待遇

16、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B)。A.一个月

B.二个月

C.半个月

D.一个半月

17、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D),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A.百分之三十

B.百分之五十

C.百分之六十

D.百分之八十

18、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A)。A.违约金

B.赔偿金

C.补偿金

D.损失费

19、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C)、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A.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高级管理人员

D.一般管理人员

20、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C)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A.可以

B.不必

C.应当

D.不得

21、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A)形式。

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口头

D.书面和口头

22、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A)。

A.继续有效

B.失去效力

C.效力视情况而定

D.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有效

23、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B)劳动合同的履行。

A.影响

B.不影响

C.不一定影响

D.法律未规定是否影响

24、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D)支付劳动报酬。

A.提前

B.及时分期

C.提前足额

D.及时足额

25、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B)。

A.法律援助

B.支付令

C.社会救济

D.依法制裁用人单位

26、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C)违反劳动合同。

A.视为

B.有时视为

C.不视为

D.部分视为

27、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A)。

A.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B.由用人单位留存备查

C.由劳动者一方保存

D.由劳动行政部门保存

28、致使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D)。

①劳动合同期满;②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死亡;③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④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⑤用人单位被依法 宣告破产;⑥用人单位发生严重经营困难;⑦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A.①②④⑥⑦⑧

B.①③④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③④⑤⑦⑧

29、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D)。A.即时终止 B.续延半年后终止 C.续延一年后终止 D.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30、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B)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A.七日

B.十五日

C.一个月

D.三个月

31、劳动者提前(D)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三

B.十

C.十五

D.三十

32、用人单位(C),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D.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3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 26 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D)年。

A.二

B.五

C.十

D.十二

34、用人单位未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因此解除劳动合同,这种解除属于(C)。

A.普通性预告解除

B.特殊性预告解除

C.普通性即时解除

D.特殊性即时解除

35、集体合同立法最早的国家是(D)。

A.荷兰

B.芬兰

C.爱尔兰

D.新西兰

36、劳动者(B),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B.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37、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B)倍的工资。

A.一

B.二

C.三

D.四

38、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是,用人单位(D)。A.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B.发生合并或者分立 C.变更投资人

D.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39、在法定情形下,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C)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A.工会

B.全体职工

C.工会或者全体职工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40、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B)年备查。

A.一

B.二

C.三

D.五

41、集体合同由(A)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A.工会

B.职工代表大会 C.监事会

D.股东代表大会

42、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由(C)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A.劳动行政部门

B.企业党委

C.上级工会 D.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委员会

43、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B)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五日

44、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C)具有约束力。

A.工会和劳动者

B.工会和用人单位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D.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者

45、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A)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A.不得低于

B.可以低于

C.必须高于

D.应当高于

46、因(B)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A.签订

B.履行

C.订立

D.检查

47、签订集体合同应当经过(B)五个程序。

A.①当事人协商②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③代表签字④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⑤公布

B.①起草集体合同草案②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③代表签字④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⑤公布

C.①当事人协商②职工代表审议③代表签字④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⑤公布

D.①当事人协商②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③代表签字④报送上级工会备案⑤公布

4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A)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A.不得低于

B.可以低于

C.必须高于

D.应当高于

49、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C)。

A.职业集体合同 B.纲领性集体合同

C.专项集体合同 D.不完全集体合同

50、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区域性集体合同,其“区域”是指(A)。A.县级以下区域内

B.市级以下区域内

C.省级以下区域内

D.乡镇区域内

51、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C)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C)万元。

A.《公司法》三十

B.《合伙企业法》三十 C.《公司法》五十

D.《合伙企业法》五十

52、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D)等情况。

A.试用期

B.培训

C.保守秘密

D.工作岗位

53、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C)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A.半

B.一

C.二

D.三

54、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A),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A.最低工资标准

B.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C.行业工资指导线

D.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

55、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D)。A.劳动合同

B.集体合同

C.用工协议

D.劳务派遣协议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C)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

A.外国使馆

B.家庭

C.企业

D.个人

57、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A)有关规定执行。

A.《劳动合同法》 B.《民法通则》 C.《合同法》 D.《公务员法》

58、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B)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A.试用期

B.劳动报酬

C.培训

D.保守秘密

59、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A)的标准执行。

A.用工单位所在地

B.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

C.被派遣劳动者户籍所在地

D.工资发放地 60、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C)的权利。A.相同

B.同等

C.同工同酬

D.同样

61、劳务派遣一般在(D)、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A.长期性

B.固定性

C.流动性

D.临时性 62、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B)赔偿责任。

A.共同

B.连带

C.按份

D.违约

63、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A)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A)小时的用工形式。

A.四二十四

B.四二十八

C.六二十四

D.六二十八

64、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A)。

A.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B.不得订立口头协议

C.必须订立书面协议

D.不得订立书面协议

65、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A)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A.不得影响

B.优先于

C.可以代替

D.依赖于 66、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B)约定试用期。A.可以

B.不得

C.自愿

D.必须

67、国际劳工组织关于非全日制就业的专门公约是(A)。A.《非全日工作公约》

B.《灵活就业公约》

C.《就业政策公约》

D.《青年夜间工作公约》

68、国务院(C)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A.公安

B.卫生

C.劳动

D.工商

69、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B)、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A.全体职工

B.工会

C.职代会

D.职工大会 7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C)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

A.违约金

B.赔偿金

C.劳动报酬

D.培训费

71、非全日制用工终止时,用人单位(A)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A.无义务

B.以劳动者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C.以劳动者每工作满一年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

D.以与全日制用工相同的标准

72、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A)。A.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B.劳动者住所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C.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的平均小时工资标准

D.劳动者住所地人民政府公布的平均小时工资标准

73、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D)日。A.三

B.七

C.十

D.十五

7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B)查阅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有关的材料。

A.无权

B.有权

C.不应

D.必须

75、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B)出示证件,依法行使职权,文明执法。

A.可以

B.应当

C.视情况

D.无须

7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D)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A.工商

B.税务

C.公安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77、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时,应当优先留用(A)。

A.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

B.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

C.女职工

D.年老体弱的职工

78、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后,在(A)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79、(B),用人单位不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A.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B.劳动者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C.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D.被责令关闭、撤销的 80、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C)。

A.应当支付赔偿金

B.可以支付赔偿金

C.应当继续履行 D.可以不继续履行

8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都有权(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A.举报

B.申请调解

C.申请仲裁

D.提起诉讼

82、劳动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主要审查规章制度(C)。A.形式是否规范

B.内容是否全面

C.内容和制定程序是否合法

D.制定程序是否简便

83、用人单位违法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B)倍的工资。

A.一

B.二

C.三

D.四

84、用人单位违法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A)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

B.劳动者试用期工资的两倍

C.当地最低工资

D.当地平均工资

85、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B)的标准处以罚款。

A.五百元

B.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

C.二千元以下

D.二千元

86、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A)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A.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

B.百分之五十 C.百分之一百

D.百分之一百以下

87、劳动合同依法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B)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A.用人单位

B.有过错的一方

C.劳动者

D.工会 88、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A)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A.二倍

B.二倍以下

C.一倍以上二倍以下

D.百分之一百五十

89、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构成犯罪的,应该由(A)承担刑事责任。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

D.用人单位或直接责任人员

90、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B)赔偿责任。

A.违约

B.连带

C.刑事

D.行政

91、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情节严重的,以每人(D)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A.一千元

B.五千元以下

C.五千元

D.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92、个人承包经营违法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B)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A.发包的个人

B.发包的组织

C.发包的个人或组织

D.发包自然人

9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A),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A.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B.集体协商机制

C.联席会议制度

D.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94、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B),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B.集体协商机制

C.联席会议制度

D.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95、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D)年后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三

B.五

C.八

D.十 96、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A)次试用期。A.一

B.二

C.三

D.四

97、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D)。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98、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D)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A.劳动行政部门

B.劳动监察机构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99、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D)。

A.劳动监察机构

B.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工会

100、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B)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A.半个月

B.一个月

C.一个半月

《工会法》普法宣传资料 篇6

1、什么是工会?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2、新修订的《工会法》什么时间颁布实施? 新修订的《工会法》已于2001年10月27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第6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工会法》应于2001年10月27日起施行。

3、工会的性质是什么?

《工会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就是对工会性质的新规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会的阶级性。表现为参加工会组织的是工人阶级中的分子,是按照工人阶级的特性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二是工会的群众性,这是工会一个基本性。只要是工人群众志愿加入工会,遵守章程,履行一定的义务,就可以成为工会会员,三是工会结社的自愿性。自愿原则也是工会的一个基本属性。体现在职工参与工会与否,是每个职工的自由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职工加入工会或者不加入工会。

4、中国工会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地位? 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我国工会的法律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工享有组织和参加工会的自由和权利,工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2)工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工会教育并组织职工维护宪法、法律,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政权。(3)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参加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4)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在民主管理、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劳动争议等方面有权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从而确立了工会作为职工代表者的法律地位。(5)工会是对职工进行教育的学校。工会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民主、法制、纪律教育,以及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使职工成为“四有”劳动者。

5、什么单位可以组建工会?

《工会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都可以依法组织工会。即在我国境内,可以组建工会的单位有:①企业。这里所说企业是一个外延较宽的概念,既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合伙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也包括有限责任公哥、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概括地说,一切生产经营组织都属于工会法中的企业范畴。②事业单位。主要指离校、文化机构、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③机关。包括党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审判机关等,但不包括军事机关。

6、在我国境内什么人可以参加工会?

《工会法》对参加工会职工的条件是开放的。概括地说,参加工会的条件有三个方面:第一,以工资收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这里指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其它形式的收入,如有些保险机构的佣金等。《工会法》的这一规定,意味着工会会员必须是劳动者。第二,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在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要是劳动者,即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第三,必须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这里依法主要是指依照《工会法》和有关公民结社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参加或者组织工会。对工人群众参加和组织工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

7、工会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工会法》第六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性质决定的。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8、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所需要的设施场所和物质条件由谁提供? 《工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这条规定是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为同级工会提供办公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的规定。它体现了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机关支持工会,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也是我国的一贯政策。

9、对违反《工会法》规定侵犯工会合法权益的,工会如何解决?

《工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对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如何处理?

主要是行政处理和民事赔偿。

1、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参加工会活动是每一名职工应当享有的权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任何用人单位不能因职工参加工会活动而解除其劳动合同。对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者合同的条件,《劳动法》作出了明确规定。除了《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能以种种借口,因参加工会活动而单方面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

2、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会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对违反此条规定,擅自解除工会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对以上两种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单位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责令给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赔偿。《劳动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对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工会法的规定,因职工参加工会活动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恢复其工作,并责令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各种应得的报酬。被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或工会干部,除了可以提请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处理外,还可以依据劳动法、工会法的规定,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1、对妨碍工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非法撤销、合并工会组织、妨害工会依法参加事件调查处理以及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平等协商的,如何处理?

主要是行政处理。

1、《工会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国有企业、第三十六条规定了集体企业、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其他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本单位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如果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工会法的规定,妨碍工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行使民主权利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工会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工会组织是依法成立的,除了按工会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基层工会所在的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被撤销,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并报告上一级工会。”此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加以撤销。

3、《工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违反这一规定,妨碍工会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处理的,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工会法 篇7

关键词:互联网,工会,创新

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互联网是其能够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它已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互动开放式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互联网在为促进社会进步与提高社会生产力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 在当今社会中, 也因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来自病毒传播、网络攻击、有害不良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带来的影响, 而这些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果。

二、“互联网+工会”模式的概念

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部门与领域, 以互联网为主进行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工会”是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于工会领域中, 让工会工作变得更加信息化, 让工会工作与时代潮流相接轨, 将工会的业务流程通过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进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时期的工会会有越来越多高学历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这些职工已经渐渐成长为工会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个性很难与传统工会的工作方式相融合, 而在另一方面, 工会的职工人员也逐渐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 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很难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得到施展。所以“互联网+工会”模式就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工会必须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工会的创新工作, 这样才可以满足职工的新要求与新期待。

三、“互联网+工会”模式带来的重要意义

作为国家行动战略, “互联网+”可以激发创新的活力, 创新公共服务的模式, 将创新体系重塑。在“十三五”期间, 中国工会在这些行动的参与程度会直接影响职工们在“互联网+”时代的适应能力, 工会要动员职工、组织职工、带领职工主动地去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要好好利用职工的力量, 为中国培养智力型的人才, 为经济的发展产生新的推动力。工会要将创新变革作为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将职工与业务流程通过互联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网络连接变得更具有价值, 让网络与职工的关系更加密切, 促进员工之间的互通共享, 为职工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全心全意为职工办事, 让职工享受更多的工会产品与资源, 这才是工会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意义。

四、“互联网+工会”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 “互联网+工会”模式带来的机遇。

为职工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是工会工作的最终目的, 而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 工会要想为职工提供贴心有效的服务, 也必须要进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因为互联网便捷、开放、互动性强的特点, 为工会在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的工作方式上提供了保障。工会职工可以通过互联网上各种丰富资源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积累经验, 实现工作中的不断创新。

通过互联网的应用, 工会可以将职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上创建了全新的平台, 职工可以通过互联网创建的这个平台进行入职手续的办理、自身合法利益的维护、困难补助的申请等活动。同时因为“互联网+工会”模式的运用, 工作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 并且职工的想法与意见也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地反馈给工会, 这使得工会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 “互联网+工会”模式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的信息存储量是巨大的, 而这些信息并没有经过筛选, 这就导致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存在。辨别能力不强的员工会相信这些虚假信息, 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这些虚假信息对工会工作进行破坏, 这对工会的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互联网中, 信息的传播是难以控制的, 因为员工对于网络活动与网络热点事件的参与,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这就会使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的人因为彼此看法的不同而产生误解, 或者是有些人会用网络为手段谋取自己不正当的利益, 产生社会矛盾。

五、“互联网+工会”模式下工会工作创新的对策

(一) 职工要能够主动去接触互联网, 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 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责任感与紧迫感。对于互联网给工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不能畏缩不前, 否则只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 要能够及时掌握潮流资讯, 学会用科学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工会工作, 让工会工作能够得到发展与创新。

(二) 工会要能够优化互联网功能, 将在线服务能力提高。

比如说, 在网上开设论坛, 让职工能够有平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 让职工可以就工作问题展开互动交流, 加快建设工会在线服务平台, 这样才可以为职工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 以此达到工会最根本的目的。

(三) 工会要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

让工会各级干部对与网络的掌握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也要时常在工会职工中普及互联网知识, 让各个职工对于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各级干部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获取分析整理, 同时更要对工会的信息化建设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它提供了全新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互联网+工会”的模式可以将工会工作更加信息化, 使工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能够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邬贺铨.网络强国建设[J]中国网, 2010 (04) .

[2]姜风雷.创新工会工作模式保障社会和谐[J].民营科技, 2013 (03) .

工会法 篇8

关键词:企业工会;创新;工作思路;增强活力

企业工会在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协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充斥着多样化信息的生活环境中,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也出现了巨大转变,企业工会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原有的工作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会职能的发挥。因此,工会干部还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以增强工会活力,保证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企业工会工作现存问题

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都使企业工会工作的要求大大提升,工会工作中也相继显露出众多的问题。首先,部分企业工会干部的素质水平已经难以与当前形势相匹配,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仍然处于原有阶段,一味的遵循上级指示,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新思想、新政策理论的意识,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不足。其次,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先进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职工实际需求。职工对工会所提出的主要要求就是维护其合法权益,而企业工会职能广泛、涉及多个方面,在职工问题上往往难以投入大量的精力,导致职工对企业工会缺乏信任,企业工会工作效果始终难以保障。

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工会还应加强对工会工作的创新,为工会增添新的活力,使工会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尽可能的维护职工权益,从而获取职工的信任,推进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工作思路以增强企业工会活力措施

(一) 创新工会干部个人培养方向

工会干部是执行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主体[1]。要想促进工会工作思路的创新,实现企业工会活力的增强,工会干部个人的创新必不可少。第一,工会干部应创新自身政治思想培养方向,强化服务意识和政治信念,提升自身政治责任意识,将清正廉洁、公平公正作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第二,工会干部应实现自身文化知识培养方向的创新。新的时代对工会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会干部应树立更高的学习意识,养成学习、思考的习惯,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新的政策理论、工作方法,实现自身知识素养的进一步提升。第三,工会干部应创新自身法律观念培养方向,意识到法律在维权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宪法》等与工会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保证工会工作的合法合理。第四,工会干部应创新个人心理素质培养方向。工会工作要求的提高也使工会干部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大大提升,工作中的难题不断出现,工会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冷静的应对面临的挑战,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工会干部加强对自身抗压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增强自信心,学会自我激励,从而实现高效工作。第四,工会干部应创新自身能力素质培养方向。以往的工会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职工需求,工会干部在创新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形势及职工需求,着重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以保证个人能力水平与当前工作要求相匹配。

(二) 创新工会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工作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企业工会的基本职能[2]。面对职工日益增长的维权诉求,企业工会维权工作也应实现进一步的创新。首先,工会应更新维权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将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工会工作的最高位置,对职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多加关注,了解职工当前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在做决策时,充分考虑职工利益,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从而使工会更具号召力和活力。其次,工会应创新维权内容,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维护职工权益。例如职工薪资水平、工作福利、精神文化需求、民主政治权利等。最后,工会还应创新维权工作机制,优化工作制度和流程,加大维权工作宣传力度,使职工了解维权程序及维权途径,从而使工会维权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 创新工会民主管理工作

深化民主管理是工会工作的重点[3]。通过对民主管理的创新,能够实现企业与职工更加平等、真诚的交流,促使职工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推进企业与个人的共同发展。首先,职工代表应主动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具有一定的威信,能够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对职工进行合理的引导,从企业与职工利益两方面分析问题,并及时对企业决策中有损职工利益的部分提出改善建议。其次,应创新职代会表决形式。以往的表决形式主要是举手表决,职工极易因内心顾虑而影响表决结果,因而,应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消除职工顾虑,从而使表决结果更真实的表现出职工心声。

三、结论

在当前形势下,面对众多的挑战,企业工会工作思路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工会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职工需求,加强工会干部个人培养方向、维权工作、民主管理工作等的创新,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增强企业工会活力,提升工会工作有效性。从而充分满足职工需求,获得职工信任,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最终实现双方共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宝元.创建工会工作评价体系 增强企业工会工作活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20-22.

[2]袁凡闵.浅议当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几点不足及创新思路[J].中国投资,2013,1(1):179-180.

上一篇:厨房设备买卖合同下一篇:计划生育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