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理论的新进展

2025-01-16

教学督导理论的新进展(精选4篇)

教学督导理论的新进展 篇1

课程与教学论专题三学习学习理论的新进展3

1、简述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

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简述布鲁纳的四条教学原则。

加涅累积学习理论

1、基本论点

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2、加涅累积学习理论的八层次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

3、加涅累积学习理论的五类学习结果:

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4、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1、基本观点

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成熟论者所强调的),也不起因于客体(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相比之下,学习从属于发展。

2、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 同化: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 顺化: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3、认知发展的阶段(四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前运演阶段(儿童从2-7岁左右) 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约在7-12岁) 形式运演阶段(儿童在12岁左右)

4、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3、简述布鲁纳的四条教学原则。

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结构教学观——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因此他强调在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重要性。

(4)发现学习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其特征有: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知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在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篇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静脉输液途径增加

1.1 输液针的更新

1923年Florence Seibert发现致热原,因此,制成无热原液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1940年Alftedshohl等用结晶氨基酸溶液作静脉输液。1945年Bcrnard,Zimmerman应用下肢静脉输营养物质,输入高渗葡萄糖,为从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开辟了途径。1952年Robere Aabenic报告了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十年的经验。[1]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头皮静脉针。1964年B-D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我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目前浅静脉和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已为许多护士掌握,解决了危重病人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因此,静脉切开的方法也基本被取代。

1.2 导管材料的进展

导管的材料有两种。

1.2.1 针内管(Needleover Catheter)是指经穿刺针内腔插入导管,直至管端达到预计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导管留在体内,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连接输液装置。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决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造成碎片栓子。

1.2.2 管内针(Catheter Overneedle)通常称为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强、弹性好,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2]德国产的Vasocanrbrauzuzer套管针,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直线走行5cm以上、富有弹性的血管都易穿刺成功,且易固定。[3]其次,动静脉留置针输液其选择血管广泛,不易引起刺破血管形成血肿,且能多次使用同一根血管,维持输液时间长、速度快,是有效的补液通道。[4]为解决静脉留置针经三通管或直接与输液器相连有不易固定、不便操作的问题,杨氏等人研制静脉留置针Y型配套管,易于固定,病人活动不受限,加药方便,减少了污染,使置管成功率从68%提高到100%。[5]

1.3 输液部位增多

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开始,到目前输液路径不断增加并各有利弊。

1.3.1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因此处静脉显露好,穿刺的盲目性小,初学者易掌握,运用最广泛,施氏报道该院已使用近20年共18240例病人。并作为外科术前常规置管。[6]但该静脉内有瓣膜,加之与锁骨上静脉汇合处角度小,有时会导致插管失败或硅胶管插入不深,而不能测中心静脉压。

1.3.2 颈内静脉置管。此静脉属深静脉,看不见,摸不着,定位困难,穿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但静脉滴速快,可用于术中或术后大量输液、输血。

1.3.3 锁骨下静脉置管。该静脉管径粗,位置固定,不易塌陷,穿刺成功率高,该静脉血流量大,注入高渗液体及化疗药物,可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可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但由于胸膜顶高于锁骨,进针角度和方向不准易穿破胸膜致气胸,又因吸气时是负压,锁骨下静脉穿刺还易造成空气栓塞,故不适应初学者穿刺,也不能用于胸部畸形、严重肺部疾患、腹水、呼吸困难病人。

1.3.4 股静脉置管。此静脉易定位,穿刺方法也易掌握,较安全,可用于颈部大手术、严重肺部疾患、使用气管切开的病人,但股静脉靠近会阴部,穿刺部位易污染,下肢活动度大,硅胶管易滑出。

1.3.5 骨髓腔输液。骨髓腔输液并不是新技术,由于导管类型和质量的改进,在40年代后期不再应用。但最近在国外,又被用于门诊或住院儿童 的急症抢救。一般宜选儿童胫骨的近端做穿刺部位,也有选股骨、胸骨或髂骨,针穿过骨皮质有落空感,证实已进入骨髓腔,液体也容易注入,并进入血循环。通常在1~2h内建立常规血管通路,就停止骨髓输注,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骨髓腔内输液并发症少见,但最常见的是液体渗漏皮下或骨膜下。RosettT等收集4270例骨髓输液者资料,骨髓炎占0.6%,多因留置时间长或输入高涨液体或病人已有菌血症。[7] 输液微粒的污染受到重视

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为防止微粒污染,护理人员进行了以下研究。

2.1 操作环境的净化

操作者除按常规要求穿衣、戴帽、流动水洗手、避免扫床和减少人员流动外,还强调为每名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8]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目前有的医院采取用100级净化工作台,它是由低、中、高效三组过滤器滤过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清除微粒污染。[9]

2.2 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

首先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对“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长应小于颈段的1/4周,因为割锯安瓿时砂锯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在开启安瓿前,以75%酒精擦拭颈段是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经统计学分析,未经擦拭开启的安瓿与擦拭后开启的安瓿中药液微粒量差异有显著性。因安瓿开启瞬间,瓶内负压吸引作用会致药液污染微粒。有实验表明,割锯的安瓿用75%酒精棉签擦拭一次,徒手掰开的方法效果可靠,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经济实用。[10]

2.3 正确抽吸药液

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空针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11] 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μm以上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2.4 输液配制针头的选择

经研究证实未使用过的注射针头与使用过1次、2次、3次后的针头比较,流经针头后液体内所含微粒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临床配液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这样既可减少针头反复使用在锐利度与牢固度方面产生的问题,又可减少微粒。[12]通常加药用的针头型号9~12号,其针径是0.9~1.2mm即900~1200μm,也就是说加药时针头切下的瓶塞微粒最大直径可达1200μm,而人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为7~9μm,最大的小静脉为200~300μm,所以瓶塞微粒一旦进入人体是不能通过一般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只能引起血管栓塞。配液的针头越大,液体中的胶屑越大,对此问题应引起操作者重视。

2.5 橡皮胶塞的使用

建议液体的包装最好使用新的橡胶塞,因针头反复穿刺橡胶塞,会使衬膜破损变大,故产生的微粒会多些,如果旧橡胶塞表面抛光层一旦存在破损,会造成严重的微粒污染。操作中应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

2.6 安装输液终端滤器

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目前我国的终端滤器能可靠地滤过10μm以上的微粒,其中以袋式滤器的截留效果最为优异,它对2μm、5μm、10μm、25μm的滤除率分别为97.4%、96.6%、93.4%、100%,与其它滤器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3] 另外输液器中的微粒大部分存于最初流出30ml药液中,而到100 ml时,实际已全部流出,因此,也有主张抛弃最初流出的50ml药液。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方法的探讨

3.1 不同病人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人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14] 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妥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3.2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

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近年来,陈氏研究静脉穿刺时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60°角时,无痛、微痛者占94.5%,而对照组用传统进针角度,约30°角,无痛、微痛占76.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因增大进针角度时,进针速度快而痛觉小。[15]

3.3 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改进

输液完毕通常是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防止局部皮下瘀血,现在提出正确的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垂直方向,才可避免血液漏出血管。[16] 同时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加力量按压。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篇3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受原煤性质、炼焦工艺、焦化产品回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利用传统的方法和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方法和技术用于处理焦化废水.作者介绍了焦化废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过程中所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应用情况,并对焦化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 者:宫磊 徐晓军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刊 名:工业水处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年,卷(期):24(3)分类号:X703.1关键词:焦化废水 预处理 生化处理 深度处理

护理管理新进展 篇4

护理危机管理(nursing crisis management):医院有组织、有系统的消除或减少护理危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危机的分析,寻求护理危机防范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护理危机的发生。柔性管理:是指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识转变为个人自觉行动的管理。文化休克:特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症。跨文化护理: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信仰、道德、价值观、价值取向,向服务对象提供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个案护理:针对临床实践中某个或某几个具特殊意义的病例的个别现象进行研究探讨,以探索疾病在医护工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共性规律。磁性医院:是美国学者MeClure在1981年提出并于1983年公布的,是指在护士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医院依然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专业护士的加入,降低护士离职率,拥有高质量的护理队伍,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简述护理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罗伯特.西斯(4R)危机管理理论:1缩减(rechuction):(核心内容)指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2预备(readiness):危机发生前对处理危机所做的各种准备3反应(respance):危机来临时采取何种方法或策略加以应对4恢复(recannerg):危机控制后管理者对相关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三、论述柔性管理的本质与特征

柔性管理的本质:以人为中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人性化管理→潜在说服力、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柔性管理的特征:1内在驱动性2激励有效性3影响持久性4人性化为标志

四、简述跨文化护理基本概念

文化照顾:用一些符合文化的、被认可的价值观、信念和定势的表达方式,为自己或他人提供的综合性、符合相关文化背景的帮助、支持和促进性的行为。

一般照护:该文化所特有的传统、固有的文化照护知识和技能。

专业照护:通过专门机构传授和学习获得的专业的关怀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论述国内外个案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美国个案管理学会(case Manage-ment Society of Americe CMSA)提出个案管理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包括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评价所选择的医疗服务,通过沟通交流合理选择的医疗服务,通过沟通交流合理选择资源,以满足患者自由健康需求,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成本效益。护理经济学价值分析

一、护理经济学:是研究护理资源配置及其行为的一门科学。即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护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以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的一门综合边缘学科。

二、护理成本:指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那部分护理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努力相关专业人员如经济研究人员、工商管理研人员、社会序、医疗保险、软件开发等有关人员参与也必不可少,是终形成护理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为政府针对护理收费标准决策提高科学依据。

三、护理价格:护理人员在提供服务时,付出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时也存在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四、护理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指医疗机构在一定期间内针对某一护理服务项目,对其发生的护理服务费用进行审核、记录归集、汇总、分配,计算护理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项管理活动。

五、国内外护理经济学研究现状

我国护理经济学发展现状:1医院和社区已开展了基础护理成本核算 2医学院护理专业已开展了护理经济概论课程 3护理专业杂志已开展了护理经济管理栏目 4护理培训增加了护理经济学内容

国外护理经济学发展现状:多层次的护理市场开发;多元化的护理需求研究;系统化的护理成本核算;制度化的护理保险形式;综合化的护理价值评价;合理化的护理效益分析;企业化的护理效益分析

护理经济学构成要素:1 护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护理经济学研究内容3 护理经济学研究的任务4护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护理经济学评估方法有哪些:1成本分析 2成本最小化分析 3成本效果分析 4成本效益分析 5成本效应分析

我国护理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应采取哪些管理对策

存在问题:1 护理经济管理意识淡薄 2护理经济管理人才匮乏 3护理经济管理内容狭窄 4护理经济管理力量薄弱 5护理人员经济行为失范

对策:1更新护理理念 2完善护理成本定价 3创新护理管理模式 4拓展护理服务市场 5完善信息化管理

九、举例说明护理服务经济学价值:1控制院内感染来看护理价值 2医疗事故赔偿来看护理经济价值、压疮护理经济;控制院内感染;医疗事故赔偿;老年家庭护理卫生经济学评价

十、简述护理直接成本管理主要内容:1 护理人力成本管理2 医疗护理设备成本管理3 低资易耗总的管理4 患者住院费用管理

十一、何为护理绩效管理?试述绩效分配的相关指标。

护理绩效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系统的管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建立在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一种积极的合作关系上,并帮助护理人员实现最佳绩效,使他们的贡献与组织的目标价值以及主张达成一致的过程管理。相关指标:1 护理层次、年龄、学历、职称等。岗位(护理单元分类、责任护士)。班次(白、夜班比例等)2工作数量:出院患者数量、一级护理患者比例等。3工作质量:业务水平和能力、工作质量评价等。4其它:(不良事件、投诉)

上级评估

|

同事评估——自我评估——客户评估

| 下级评估

一、何为医疗市场学?医疗服务市场基本特征有哪些?

医疗市场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运用市场学的原理、方法、策略来研究,开发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

特征:1医疗市场的供需关系具有双重属性2医疗市场应有严格的市场规范3医疗市场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殊制约性4医疗市场供需关系具有特殊的综合性5医疗市场是特殊卖方市场

二、何为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指护理从业人员进行的,用以交易并满足病人需要,本身无形和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活动,表明护理服务的所有活动,是围绕“满足病人的需求”这个中心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护理服务营销模式有哪些?1 对患者的外部营销2 对护士的内部营销3 护士与患者的互动营销

三、试述护理服务市场基本营销策略1 技术优势与完全质量策略 2 服务多样化与个性化策略 3 护理样品策略 4 营销沟通策略

四、从营销角度解读优质护理服务。

从营销的角度看,优质护理服务是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是要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就是有效营销的过程、优质护理服务所要达到的目标

五、何为护理服务补救?护理服务补救的原则及应用策略。

护理服务补救: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出现失误的情况下,所做的一种即时性和主动性的反应,目的是将护理服务失误对患者感知服务质量,满意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度,重新赢得患者满意的管理过程。

原则:1迅速行动,表明能从顾客得到角度认识问题2 认同顾客的感受,阐明解决问题需要的步骤3 坚持不懈地重获顾客的友善,承认错误4 不要同顾客争辩,让顾客了解补救措施的速度5 考虑补偿,给顾客怀疑的权利

应用策略:A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B提高病人满意度C转变护士服务理念 D护理服务补救的应用策略

六、举例说明4C营销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立门诊服务管理组、巧用门诊服务台的功能、建立门诊服务补救、建立门诊护理无缝式服务模式

1、何为生命伦理学?

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应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解决临床、研究、公共卫生中的伦理或道德问题,探讨生物医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提出的伦理问题,在探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相关技术的管理、政策和法律提出建议,维护病人、受试者、特定人群乃至公众的生命健康、权利和利益。2生命伦理学发展史:

1酝酿形成阶段(20世纪60-70年代)2学科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3全民参与和政府介入阶段 4我国生命伦理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为研究起步阶段

2000年8月我国卫生部成立了“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 2002年8月在北京举办了首次生命伦理学研修班

2004年9月在上海交大举办了生命伦理学教学大纲的研讨会

至此,陆续有医院成立伦理委员会,大学成立生命伦理研究中心、开设生命伦理学公共课 3伦理学基本原则:尊重人、不伤害、有益、公正

4生命伦理学面临哪些挑战?请分析临床决策的伦理难题、生物技术前沿伦理难题、公共卫生伦理难题 5医学科研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是一种有关人类关系(尤其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道德是人类对于人类关系和行为的柔性规定,这种柔性规定是以伦理为大致范本,但又不同于伦理这种自然法则。6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1医学目的的原则、2维护受试者利益的原则、3知情同意原则

4科学性原则(人体实验必须以动物实验为前提、人体实验前必须制定严密科学的实验计划、人体实验前必须有严格审批监督程序、人体实验结束后必须做出科学报告)7常见的科研越轨行为:1申请立项中的越轨2实施研究中的越轨3论文写作中的越轨4论文发表中的越轨5成果评议中的越轨6成果宣传中的越轨7荣誉获取与分配越轨被发现与备纠正过程中的越轨

控制的基本手段:1道德教育

最基本 最常见2行政手段3经济手段4法律手段5舆论控制

四、什么是高级临床护理实践?它的发展分几个阶段?

高级临床护理实践:在更大的护理学科领域中的某一专科临床范围内,将更多的实践理论和以研究的基础治疗护理方法运用于具体工作中的一门科学。Ham.ru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实践中的专科发展;第二阶段:有组织的专科培训;第三阶段:证书培训项目过渡到正规硕士教育。

五、简述高级临床护理实践的基本特征 运用整体护理的观点 2 与患者建立合作关系 3 将科学知识运用于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 4 用研究指导实践 5运用各种处理疾病的技能和方法

六、何为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高级实践护士:麻醉护士(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 ,CRNA)

助产士(certified nurse-midwives ,CNM)

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

执业护士(Nurse practitioners ,NP)核心能力:1直接临床实践能力 2指导教育病人、家属和其他看护者能力 3提供咨询的能力 4研究能力 5临床和专业的领导能力 6合作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

1、项目管理:将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2、项目管理的流程: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

一、何为医院信息系统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和提取包括行政管理和任何医疗的所有信息。任何人(授权者)、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内容(许可)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

二、简述医院信息系统十大趋势

趋势一:EHRS系统应用和meaningful Use、趋势二:患者健康信息安全PHI--民间关注、趋势三:ICD—

10、趋势四:移动医疗与平板设备、趋势五:灾难恢复与业务连续性、趋势六:患者门户与患者关系、趋势七:医疗信息交换HIE、趋势八:电子表格与工作流程自动化、趋势九:临床决策支持、趋势十:BI与数据分析

三、护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护理管理系统:(1)护理管理制度(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排班、绩效(3)护理质量控制:会诊、不良事件(4)护理科研教学(5)智能化护理办公 临床护理系统:(1)护理电子病历(2)移动护理系统(3)PDA(4)特殊科室 循证护理:(evibence-based nursing,EBN)

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新的护理观念,它既是循证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一独立的实践和研究领域。

循证护理实践程序:

1、确定问题

2、文献检索

3、文献评价

4、应用证据

5、评价效果

执行力:就是为了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企业把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执行力是一种纪律,是策略不可分割的一环。什么原因造成执行力不佳?

1目标不确定 2战略不清晰 3指令不明确 4渠道不通畅 5人员不到位 6结构不合理 7职责不清楚 8培训跟不上 9跟踪不到位 10标准不统一 11奖罚不分明 12团队不合作 13文化不务实 14EQ过不了关 15轻重不分明 16职业道德差

应该怎样做才能提升执行力? 1工作方法:5W:工作任务What, 做事的目的Why, 组织分工Who, 工作切入点Where,工作进程When 3H:方法工具How, 工作资源How much, 工作结果How do you feel 2人员管理:(1)选对人(2)检查(3)胡萝卜+大棒 3计划体系

4提高团队执行力:培养团队精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忠于职守,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携手共进的友爱精神;关心集体、同心同德的主人翁精神)

提升执行力的五个关键词:沟通(前提),协调(手段),反馈(保障),责任(关键),决心(基石)护理能级、绩效管理

一、现代管理认为可以按照能量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能级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等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叫能级原则。

1、护理人员的能级管理

1、护理工作内容:有基础、有疑难、有风险技术、有专科护理技术等

2、护理队伍人员组成

二、护理人员能级:N1级:又称助理护士,该级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常规护理N2级:初级责任护士,该级护士具有掌握专业的护理理论及较强的抢救能力,疾病观察和配合抢救工作的能力。N3级:分级责任护士,该级护士具有临床护理教学的能力和专科护理指导能力,能独立支持疑难名重症患者的护理查房。N4级:专家护士,该级护士具有策划和管理专科护理工作能力及护理科研能力。N0、N1、N2、表示初级责任护士

1、品管圈:是一种质量改进的工具。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组圈,针对所选的部门内的问题,以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群众智慧,通过团队力量,运用各种改善手法,使成员感受到

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工作。

利用圈员自我与相互启发、头脑风暴、团队合作、善用统计数据及品管工具进行持续性改善活动,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2、目标:持续改善护理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营造护理团队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发挥护士的潜能,培养护理管理人才;提高护士发现问题和解问的意识;提升各级护士的士气;建立护理质量提升和改善活动的标竿;促进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

3、组建原则:自愿、上下接合、实事求是、灵活多样

4、对策批定原则:①对策越具体越好

②找出可防止问题复发的原则 效果确认原则:①与目标值,措施计划对照检查

②上级领导批准

标准化原则:①具体明确,便于考核

②提出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总结改进:成果比较、成果发表、下一步打算

绩效管理的含义:绩效就是成绩和效益。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讲,是指能够表现出来、可以被评价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

护士工作绩效:是指护士知识、能力和态度在护理工作中表现的程度和效果,是护士的行为所带来的价值。绩效的性质: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绩效的多因性:是指护士的绩效优劣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即受到护士知识、能力水平、工作动机、价值观的影响,又受到工作环境、工作特征或组织制度及机制的影响。

绩效的多维性:是指护士的绩效体现在多个方面,多方面分析、评估,通常考虑护士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还有一些具体指标。

绩效的动态性:是指护士的绩效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决定了绩效的时限性。绩效管理的作用:科室层面 /护士长层面 /护士层面

绩效管理的实施步骤:

(一)制定绩效目标

(二)收集绩效信息

(三)绩效评估与考核

(四)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五)绩效改进

制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制定者/制定绩效目标的参考因素/制定绩效目标的方法 ,制定绩效目标的原则 收集绩效信息:收集信息内容/记录内容/收集信息的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 绩效评估与考核:绩效评估周期 ,360度绩效考核 ,公式评估结果 ,绩效反馈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考核结果指导绩效奖金分配 ,非物质奖励的重要性,绩效改进,改进内容,改进方法

绩效管理常见问题:

(一)绩效指标不健全

(二)绩效考核未落实

(三)绩效反馈欠完善

(四)未得到护士的配合

(五)绩效管理不只是护士长的事情

(六)绩效管理不是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七)绩效管理不是优胜劣汰

(八)绩效沟通不是下达命令

何为分级管理:将护士分成不同的层级使用与管理,包括赋予相应的职责、培训内容、考核标准、绩效方案、晋级标准及人力配置等 护士分级管理

内涵:合适的人承担合适的岗位

改变:原先的“平台式”管理

意义:学科统筹人力,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发展空间 美国护士:实行的是临床进阶制度

始于20世纪70年代 ,根据临床工作能力划分不同层级 根据不同层级专业表现和能力给予报酬

到1980年,80%的医院实施进阶制度

1984年,美国学者benner提出护士专业进阶模式

1985年,根据护士临床能力,将护士分为五级层

从新手到专家:1.新手护士 2.初级护士 3称职护士

4精通护士

5专家护士 护士分级管理 特点与职责

 5.专家护士:理论与技能丰富,能利用革新的方法对病人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  4.精通护士:理论与技能较丰富,能迅速准确分析处理病情变化,有领导能力

 3.称职护士:熟练掌握多种技能,可综合运用知识技能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 2.初级护士:有一定经验,可按照常规完成工作

 1.新手护士:刚毕业护士,可在上级护士指导下,观察病人、收集数据、做出方案

台湾护士

N3级:专业护理师、护理行政管理。N0__N1:3个月时间与实践培训。N0~N3:按照晋级培训完成情况的考核,个人申请,综合评价,实现晋级管理

各级护士的责任与人力配比:N4:研究+专科护理,N3:教学+重症患者护理,N2:重症患者护理,N1:一般病人护理

N2级护士普通病房配比大于等于60%;

重症监护N3大于等于60% 具体培训内容:N0~N1:基础理论、技术、护理记录;护理法律;分析处理问题(查阅文献);

质量管理(管理概念):N1~N2:重症护理、护理法律、分析处理问题(案例分析);质量管理(质量标准),N2~N3:护理教学、危机处理、分析处理问题(个案报告)、质量管理(持续改进),N3~N4:护理管理

护理研究、分析处理问题(行政查房)、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晋级的条件:教育训练、书写能力、平时考核、笔试、临床、行政

培训目标:更新专业知识、巩固和拓展专科理论和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及护、教、研综合能力 培训内容: 做好需求的调研(医院层面、岗位层面、个人层面)、做好学科实践评估

培训内容: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服务新理念、管理、英语、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医患沟通等。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分层培训目的:实现能力的达标、安全工作质量的保障、职业规划发展目标制定、实现价值体现

能级的概念:原意是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运转的电子构成,电子由于具有不同的能量,就按照各自不同的轨道围绕原子核运转,即能量不同的电子处于不同的相应等级,这种现象在管理学上同样存在。管理学认为,管理活动中组织及其成员同样具有类似的能级结构。

管理的能级结构 :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至于相应的等级中。管理的能级一般包括组织各层次的岗位能级和各类型的专业能级两个方面。

现代管理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使管理的内容动态处于相应的能级中,这就是现代化管理的能级原理。管理能级必须按层次。能级对应原理揭示了人力资源能级结构必须是一个稳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应是上小下大,呈正三角形,即能级越高,人越少,能级越低,人越多。

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叫能级原则。护理人员的能级管理

护理工作内容 :有基础,有疑难,有风险技术,有专科护理技术等 护理队伍的人员组成护理人员能级

N1级护士又称助理护士,该级护士主要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常规护理。

N2级护士又称初级责任护士,该级护士具有掌握专业的护理理论及较强的抢救能力,疾病观察和配合抢救工作的能力。

N3级护士又称高级责任护士,该级护士具有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和专科护理指导能力,能独立主持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查房。

N4级护士又称专家护士,该级护士具有策划和管理专科护理工作能力及护理科研能力。

横向能级

N0,N1,N2表示初级责任护士、N3级表示高级责任护士阶段、N4表示专科护士阶段 纵向核心能力

在专业性护理工作中,有些能力、职责和权限是从N1级岗位护士开始执行的;有些是从N2级岗位护士开始执行等,但上级护士都能完成下一级护士的工作。

纵向核心能力分五级,即基础性工作能力;专科护理工作能力(初级责任护士);促进健康教育的能力(高级责任护士);具备管理和教学能力(高级责任护士);具备循证研究和专业发展的能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核心:打破按照年资、职称、学历而非能力评价使用护士的模式,尝试通过能力逐级递增,达到培养专科护士,按照核心能力来定岗、定级,合理使用护士的目的。

能级培训:理论知识培训 ,专业知识培训 ,基本技能 ,应急技术 ,急救知识培训

一、提升执行力的5个关键词:沟通(前提),协调(手段),反馈(保障),责任(关键),决心(基石).二、护理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调适功能.三、提升执行力的方法(5W3H):1.工作任务(What)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工作要求与目标?2.做事的目的(Why):这件事情是否有必要(我亲自)去做?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意图是?3.组织分工(Who):这件事有谁或哪些人去做?他们分别承担什么工作任务?4.工作切入点(Where):从哪里开始入手?按什么路径(程序步骤)开展下去?到哪里终止?5.工作进程(When):工作程序步骤对应的工作日程与安排(包括所用时间预算)?6.方法工具(how):完成工作所需用到的工具及关键环节策划布置(工作方案的核心)7.工作资源(how much):完成工作需哪些资源与条件,分别需要多少。如: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等资源,及权力、政策、机制等条件的配合。8.工作结果(how do you feel):工作结果预测及对别人的影响与别人的评价或感受。

四、医院文化建设目的:1.振奋医院精神2.提高员工素质3.塑造医院形象4.提升管理水平5.创造良好效益(经济、社会)

五、什么是执行力?执行:把目标变成结果的行为。执行力就是为了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企业把战略规划转化为效益的关键。执行力包括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六、高效执行力体系:PDCA循环:工作分析、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反馈与调整。工作分析:收集资料,(行业特点、现阶段情况、竞争对手情况等)再做分析。

设定目标:细化、逐层,分解目标。

制定计划:列出清单、列出先后顺序、确定所需资源、确定时间期限。实施:每天按此执行。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下一篇:普通农民入党申请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