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024-09-01

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精选10篇)

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作者:罗 峥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生产管理过程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文章在论述以财务管理为柱心是现代企业中资本经营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财务管理核心作用发挥的几个因素,从而提出了实现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作用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5.5

[文献标识码]A

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篇2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1. 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经营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具有实质性基本活动的预算,是为规划和控制企业未来的生产、销售等经常性业务以及与此相关的各项成本和收入而编制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和期间费用预算等。

资本预算是针对资本支出所作的资本分配规划。主要包括对外长期投资和内部投资的预算。

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在预算期内有关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3. 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主要有:

(1)全面预算管理促使企业洞察商情变动趋势,并引导企业活动与商情信息相配合,以便掌握先机。

(2)通过编制预算,优化资源配置,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降低经营风险。

(3)通过编制预算,给员工提供目标意识,让员工有良性竞争的机会,使企业经营更具体化、科学化。

总的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全面预算的概念和理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进入我国的,但在我国企业认真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解的片面性和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 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为预算而预算

许多企业领导将预算作为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进行预算是为了显示其管理水平,只重视有没有预算,而不在乎预算的内容与实施效果,纯粹为了预算而预算,致使预算无法发挥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将全面预算等同于财务预算

有的公司将全面预算等同于财务预算,认为预算编制主要是财务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需要了解和知晓,很少直接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往往只是对财务部门所提交的具体结果进行确认。这必然造成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事实上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编制是整个公司战略规划执行的一部分,绝不应该局限于财务部门,而应涉及公司内部几乎所有的机构与主要人员,财务预算只是全面预算的组成部分之一。

2. 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情况

目前有不少预算人员对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环节等方面并不很了解,致使其在做预算时很容易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为了简便以上年会计报表为基础进行比例修改提出今年的预算指标或是干脆直接沿用上年的预算,这样就很难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2)预算编制缺乏战略导向性

企业战略是制定科学预算的基础,但是企业经常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脱节,造成预算因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而形成短期行为,忽视企业长远规划,使短期的预算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各年度、季度、月份的预算无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样的预算管理难以取得很好的预期效果。

(3)预算指标体系不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应当整合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所以其指标必然要涉及各个方面。可是有的企业全面预算指标往往是不太全面,并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常常存在预算松弛现象,表现为蓄意夸大业务活动预计耗用的资源量及作业难度或蓄意压缩业务活动预计产出水平等,以此降低本部门完成全面预算指标的难度。预算指标难以真实反映公司整体及各个企业的实际能力与贡献,这使得全面预算在实践中遇到很大的困难。

3. 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预算的执行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大都有企业职能部门和各级下属机构参与,而在对预算执行进行跟踪调查和预算控制时,其涉及面就明显缩小。这说明企业对预算的执行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网络和科学的管理程序,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执行的随意性很大。如一般为了使预算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内部会建设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编制、控制、协调和指导。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预算管理委员会仅在预算编制中发挥作用,在执行中作用不大,尤其是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最多只能起到事后控制的作用,事中、事前控制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差。而对预算的实时控制,中国现在的大多数企业都很少做到。

(2)预算考评机制不健全

全面预算是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系统管理机制,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评办法,建立合理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但是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考评体系不完善、考评工作程序不规范、考评方掺杂太多个人感情去评价被评价方或者考评后没有配套的奖惩计划、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等问题,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目前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已经成为影响企业预算目标不能很好实现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1. 正确认识全面预算

预算是各部门调研沟通的产物,预算工作并不是财务部门的独角戏,而是一种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和全员的整合性管理控制系统,具有全面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在企业的整个管理控制系统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所以在编制预算时各种有可能影响预算的因素都应该在预算编制中予以考虑,必要时可由最高决策机构组建一个专门的预算机构,负责各级部门的协调。

2. 预算编制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全面预算一方面与市场衔接,另一方面与企业紧密相连,这就必然要求全面预算的编制要立足于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定全面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确保预算编制企业制定的全面预算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反映本企业预算期内经济活动规模、成本费用水平,满足控制经济活动、考评经营管理业绩的需要。

3. 实施战略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从本质上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是战略目标与方案的财务数量描述,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与支持系统,所以我们应该树立预算管理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结合的理念,实施战略预算管理。改变预算的财务指标,以卡普兰教授和诺顿率先提出的平衡记分卡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为基础,同时强调财务预算指标的重要性,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作业、创新与学习四个各有侧重又相互影响方面的预算考评来沟通战略目标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

4.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考评体系

西方有句谚语“在管理活动中,如果没有监督和考核,再美丽的天使都会变成可怕的魔鬼”,以此来形容预算考评工作的重要性是十分恰当的。预算考评是企业预算管理的生命线,没有预算考评,企业预算就只能是停留在笔端的海市蜃楼,失去控制力而流于形式,预算管理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为确保各个预算目标的圆满实现,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预算管理考评体系,建立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定期对预算执行者进行考核,通过衡量经营者的业绩,严格执行有关奖惩措施,使执行效果同预算责任人的奖惩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使预算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浅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建设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不断地提高竞争力,不断地创新管理思想。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文化也成为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要素。所以尽管企业文化具有确实存在却难以触及的特点,我们也不能对其有丝毫的忽略,而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不断地进行研究、运用和实践。

21世纪是文化冲击的世纪,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的第一竞争力,对企业管理的优化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要成长为顶风抗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百年大树,必须植根于丰厚肥沃的土壤,更加凸显出企业文化的内涵故此其具有的性质以及时代的潮流决定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

1. 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2. 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

(1)多向作用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这种价值观决定了它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的市场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风险观念、效益和效率观念,以及为了实现利润而采取的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这种多向作用的企业文化,呈现不定型的动态,急需社会主流文化的引导。

(2)多元化的人际关系。企业主和职工之间既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又是“老板与伙计”。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使得企业文化中的群体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多元化的状态。利益与共形成平等合作的气氛。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管理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1. 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人才争夺日益国际化,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企业不敢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长此以往,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在世界许多优秀的企业中,企业会帮助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设计自己的未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这样可以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以及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也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企业领导者具备了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人性化的领导方式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2.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无论是对企业整体,还是对企业每个成员,企业文化都具有的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功能包括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两方面。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企业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就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一旦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取向上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发生背离时,企业文化会将其纠正并将之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四、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所有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普遍认同,所以如果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就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稻盛和夫先生曾经说过:“企业的成功从四部分体现:顾客是否满意、员工是否满意、股东是否有收益和对社会是否有贡献。”前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即对内要不断满足员工的需求,对外则以用户为中心。企业的收益都是由员工的努力劳动辛苦创造而来,所以只有员工的幸福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员工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在企业中工作,才会全心全意地努力付出,以这样的状态工作才能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企业股东就会有收益,从而就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仅要鼓励员工努力工作为企业和股东赚取利益,更应该注意培养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例如遵守职业道德,保护环境,关心公益等等。

2. 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从文化的角度上看,文化也必将趋向多元化,但企业文化根植于优秀民族文化土壤中,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形态。这就要求企业要立足本国经济环境与企业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文化。既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注意摒弃不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部分,吸纳国外的优秀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经验。

五、结语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社会的停滞和退化,开放的文化必然导致社会的繁荣和进化,企业也一样,所以加强企业文化的融入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诚然,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其不仅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还要求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企业文化系统性建设,不断提高全员企业文化意识,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经营管理以及长期发展中获得长足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淑云,刘扬林. 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J]. 企业技术开发. 2006(02).

[2]白刚. 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21).

[3]郭雯婷. 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作用及其构建初探[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24).

[4]姜甜甜. 浅谈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作用[J]. 科技信息. 2008(32).

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篇4

摘要: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风险的日益突出,如何控制和管理金融机构风险已成为现代银行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对组织整体的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能够指导银行的风险策略,防止控制过度或不足的缺陷;能够发挥反馈作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起预警功能。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日益增大,使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对银行而言,风险是可能对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而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调节和驾驭的能力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并非是要消除风险,而是通过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分析预测和周密思考,以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银行的附加价值。

商业银行的风险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信贷风险,信贷资产是银行业的主要资产,在当前实行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它是银行业最大的盈利项目,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二是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不规范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而引发的种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价格风险。三是经营风险,主要是由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和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尽管有所加强,但受利益驱动和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影响,经营规模和经营管理控制能力不相匹配。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以及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比如业务人员操作失误、银行内外勾结、流程执行不严格、系统失灵、系统漏洞、外部欺诈、突发外部事件等。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评估、计量和报告总体风险,推动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可预见的风险。具体而言,其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能够客观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充分性

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其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对银行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银行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风险,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内部审计师不仅要识别相关的风险,而且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一是评价银行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否是在分析组织和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银行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来制定;二是看分解到各部门的目标是否对战略目标提供足够的支持,是否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三是评价员工是否确知已建立的工作目标(或业务管理目标);四是管理层是否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该机制至少包括机构、人员、政策和程序以及支持系统。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否准确,是否已对面临的风险进行恰当分类;五是是否已识别出各类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并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计量,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可以使银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之内;六是风险监控是否持续得到执行,监控报告制度是否合理,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充分、及时。

(二)能够综合分析和计量风险的恰当性

内部审计对现代内部控制的焦点不仅在于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充分性,而且在于强调风险分析和计量。风险分析和计量是内部审计对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确定。定量分析方法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估计,通用的公式为:风险值=风险影响X风险概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缺少实施先进风险计量方法的必要支撑,但新资本协议鼓励银行采用更为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如允许银行通过内部评级确定风险函数计量加权风险资产;运用金融工程技术转化基础工具计量市场风险;运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和风险模型计量操作风险等。内部审计可以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计量和解析。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取时,应采取定性评价。定性评价的复杂性在于很多情况下需要主管判断不同结果的可能性,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性格和不同职位的人对风险判断都可能不同,如银行在计量未决诉讼预计负债时,其金额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进行合理而恰当的估计。

(三)能够发挥风险反馈的预警性

内部审计在银行管理控制系统中发挥反馈作用,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起预警功能。内部审计在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合理性以及执行情况和控制效果,特别在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内控不健全区域的潜在威胁时,是通过风险反馈进行持续监督与评价,确保目标与预算如期完成的。一方面,内部审计要与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管理沟通,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对重大的审计发现按清晰传递的线路进行报告,传递给内部相关人员和其他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对监督检查结果的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报告,使风险及时得到控制和防范;另一方面,以风险为核心及出发点的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能从组织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作为管理层改进风险管理的参考意见,内部审计的建议更加强调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建议反馈,提高组织的整体管理效率。

三、加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审计理念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银行各级管理层应深刻理解银行所处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含义,把风险作为重要的决策变量,始终把风险意识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内部审计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存在风险的领域就是内部审计的重点,风险评估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已扩展至通过战略层面参与公司价值创造。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从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从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方向发展。内部审计除了要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要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分析、确认、揭示和防范关键性的经营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效益审计应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二)将风险管理融人内部审计的全过程

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进行再监督。因此内部审计程序与机构的风险管理之间应该协调一致,使这两项工作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首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在对可能影响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按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优先顺序,制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

其次,确定审计范围和编制审计方案时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范围,如重要的会计凭证、重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及交易授权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控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在选择技术与方法时,应能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再次,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最后,追踪审计时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潜在的问题上,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越广。

(三)利用网络信息开展动态管理评价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利用网络信息收集风险数据开展动态评估的评价模式,为银行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进行分工,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收集有助于进行风险评估的银行内部控制状况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一定的指标和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准确地确定审计监控的重点和范围,为各级经营决策者和审计部门全面、连续、及时地监控和评价业务发展情况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数据库的优点是把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发挥预警作用,同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以便及早发现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进行解决,达到控制风险和防范风险的目的。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管理技能

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篇5

小琳

内容摘要:党章规定,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笔者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的职能

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党组织,与社区型党组织、事业单位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党组织相比,其作用和职能有所区别。党章规定,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而不是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或仅仅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其职能主要有五项:第一项职能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企业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也就是要落实党的阶级利益和政治意识;第二项职能是,支持本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第三项职能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以职工代表大会形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也就是要激发和发展党的政治力量,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源泉;第四项职能是,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也就是要为社会主义企业把关定向;第五项职能是,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领导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群团工作,也就是要培养党的政治骨干分子,引导本企业的政治生活。这五项职能,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在国有控股企业中的作用,明确了党组织在国有控股企业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控股企业的党组织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出现了一些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党建工作“软”的问题,个别国有控股企业受“生产经营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指标”、“生产经营必须搞,党建工作可搞可不搞”的错误思想影响,在党建工作上,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无所作为;二是党务干部信心不足的问题,个别党务干部因地位、待遇和身兼数职等问题,认为党务工作是“无能之辈干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从而失去工作信心,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一心想改行转岗,致使党的工作在企业中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基础地位逐渐削弱的问题,由于个别党组织工作不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和党的信念动摇,出现“说话无人听、安排无人干、号召无人应”、党员比群众还落后的局面,有的党组织甚至连收缴党费都很困难,致使党的“基础”地位削弱、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逐渐减弱;四是自动让位的问题,个别党组织由于受“党只管党”、“党只管政治学习”的思想影响,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借口,消极对待党建工作,不善于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式,缺乏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或因一时的阻力而主动放弃参与决策的职能,无形中使党组织由一个政党组织渐渐变成了一般的群众组织,既不能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又不能组织党员参与企业活动,从而丧失了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和

改革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上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丧失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二、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同时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也将赢得越来越多的机遇:

一是在企业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的情况下,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将面临重新设置的挑战和管理方式重新调整的机遇。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国有企业的产权通过重组,由国家独资转为国家控股、多实体参股的多元化产权结构,企业领导体制也必须按法人治理结构进行重新设置,真正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方式也将由原来的直接参与转为间接参与,由横向参与转为纵向参与。

二是实行政企分开后,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将面临管理职能转变的挑战和管理空间调整的机遇。改制后,政府把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和经营权交给了企业,使企业获得了独立的经营主体地位,以前那种由政府与党组织联合管理企业的模式将被革除。在这种情况下,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既要收缩一些本应由企业决策者和经营者自主管理的权力,又要填充一些因政府退出后出现的管理空缺。

三是在国有控股企业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的情况下,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将面临工作任务加重的挑战和进一步发挥作用、强化职能的机遇。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既是国家的经济组织,又是国家的一级社会基层单位,除了发挥其经济功能外,还要发挥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改制后,随着国有企业经济功能的不断强化和其它功能的相对弱化,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党组织理应主动承担起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的重担,使企业始终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永远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始终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

四是在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体制改变后,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将面临正确处理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的挑战和在“新三会”中更好地发挥“老三会”作用的机遇。国有控股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后,作为党委会、职代会、工会既不能违反《企业法》去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又不能丧失各自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要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条件下,合理地处理好“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五是在国有控股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后,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将面临“党管干部”的新挑战和丰富“党管干部”新内容的机遇。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均由股东大会选举和政府任免产生,经营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任命,改变了过去那种经营管理人员由党组织推荐、行政任命的模式。这就要求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要重新探索“党管干部”的新方式、新机制。

六是随着职工观念的不断更新,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将面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空间的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改制后的新形势,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的发展观、效益观、利益观。这就要求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开阔思想政治工作视野,延伸思想政治工作触角,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正确引导和有效动员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投身企业改革发展。

三、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经过革命取得执政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而不象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党那样,首先是通过竞选的形式去获取执政地位,然后再通过执政去实现自己的政党利益。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不仅要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而且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不仅要管好自己党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党组织,当然也不能只是管党组织内部的事情,还应代表执政党在企业中发挥好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党组织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一要全方位发挥作用。要克服“党只管党”的思想,在保证监督、支持企业、参与决策、党管干部、领导群团、党员管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主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保证监督上,在监督主体已由过去的“党委监督”转为“监事会监督”的条件下,要积极与职代会、工会协调配合,发挥工会、职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指导他们对企业重大决策和重大问题的监督工作,要根据《公司法》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渠道和合法的程序,与监事会通力合作,加强对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的监督,力求联合监督的最佳效果,保证董事会能够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和企业基本管理制度,接受国家宏观调控,遵守国家投资政策、财经制度、分配原则、以及企业合并、分立、解散规定,保证总经理能够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合法;在支持企业上,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树立“一切为生产经营服务”、“一切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大局意识,通过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在参与决策上,要站在为国家负责、为企业负责、为职工负责的高度,主动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向、发展规划、选人用人、职工利益等重大问题决策,积极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纠正违纪违法行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在“党管干部”上,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直接领导,要重点从用人标准、选聘程序、日常教育、平常培养和全方位监督等方面加强对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的管理;在领导群团工作上,要通过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在党员管理上,要通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个人心态等方面随时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始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

德,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带头勤奋工作,带头创一流佳绩,时刻高扬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葆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上,要通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功能,用高尚的道德规范职工,以进取的氛围凝聚职工。

二要在“把关定向”上发挥作用。要克服“以党代政”思想,变“直接指挥”为“把关定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党组织不“包揽一切”或“横管到边、纵管到底”,要按照党章赋予的职能,在重大问题上为企业掌舵引航,重点把“六关”:一是把好发展战略、经营方向关;二是把好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决策关;三是把好选人用人关;四是把好职工利益维护关;五是把好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关;六是把好职工福利分配关。

三要企业决策中发挥作用。要建立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有效机制,充分体现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服务性、超前性、民主性、原则性。要通过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交叉任职、党委成员与董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在董事会中设立党组织等方式,使党组织领导成员进入企业决策层,以便于党组织更好地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要本着“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一切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思想,主动地在董事会对企业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做好决策信息收集、决策依据查找和决策效果评估等准备工作,体现党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服务性;要急为企业所急、想为企业所想,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需要,及时为企业决策层提出决策议案,提前做好参与决策的各项准备工作,多方权衡决策出台后的利弊关系,全面分析决策实施的可行性,体现党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超前性;要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或召开党委会董事会联席会议、党员董事向董事会传达党委意见等形式,经常与董事会成员沟通情况,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党组织在决策中的民主性;要始终坚持原则,不允许党委成员在董事会上发表与党委集体决定相抵触的个人意见,在党委与董事会因重大问题上出现分歧时,要在积极与董事会进行磋商的同时主动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努力避免决策失误,体现党组织在决策中的原则性。

四要在“党管干部”上发挥作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干部管理上做到管精、管好、管活。要建立“党管干部”与“市场选聘干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根据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干部“四化”方针,制定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录用标准,并通过党委会推荐或党委会与董事会协商沟通、经党委审查后、交董事会任命的程序选聘干部,同时对因产权关系进入企业和通过人才市场选进企业的管理干部,要进行例行的审查和监督;要针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在企业管理中与党委处于平行关系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纵向的“党管干部”新体制,以纵向管理体现“党管干部”原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基础。要巩固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内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国

有控股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必须要通过认真履行五项职能才能实现。因此,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赋予的职能,结合本企业客观实际,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改进,在改进中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的全体党务工作者和广大党员,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正确对待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问题。只有党组织有所作为、党员有所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党组织的基础地位才会更加牢固。

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篇6

党的xx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要求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凝练,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为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是党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作出的新部署,体现了党在价值建设的强大自信。“三个倡导”以倡导的方式提出,表明这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为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核心价值观留下空间。

纵观当今世界,企业文化的发展已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世界500强优秀企业的成功与发展无不和 ,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的企业文化有关,他们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产品有好的质量外,其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用户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更是关键因素,如三星公司“为人类社会作贡献”,“与顾客同在,用户至上”。正因为三星公司有了这些执着追求。在参与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活动中建立了优秀企业公民形象,长期坚持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执着追求三星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才使三星公司能通过二次创业造就了富可敌国的强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资料显示,至底,我国有近万户各类企业、吸纳我国就业人员的绝大部份,在如此庞大的群体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影响是正面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公平和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培育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企业割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和民众的生命健康,如“三聚氢胺事件”造成的影响极其负面,差点毁掉我国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乳品工业。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用牺牲道德消费者利益来换取的短暂利润不可能持久。最终会换来破产灭亡的代价。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建立先进企业文化并言行一致,持之以恒的实施,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上下功夫。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结凝练和升华,为企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现行企业立法的完善和发展,也为企业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从培育方式看,企业根据在经济建设中的运行实际,探求社会主义核心现在企业的具体化,从而打通主流意识形态向企业沉淀,企业价值观向上提升的通道,通过企业和社会的互动、提升,探索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从践行方式看,企业需运用对员工的普及教育和社会实践广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式,来实现践行的社会效果。

核心价值体现在企业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更是一种能够让员工同心同德的价值指导。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因企制宜,

运用普及教育,社会实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式。从而达到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形态向员工心理形态的转变,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共识。

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要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理念和精神。任何理论都不可能自发形成,它需要经过教育的引导,使之得到认同。在企业践行实际中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1、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强化教育和引导,通过丰富的宣传教育手段,达到增进认识认同的效果。

2、企业管理层要率先垂范,在实践中要以人为本,紧贴企业员工的现实生活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去,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氛围。

3、通过践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形成企业全体员工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起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企业文化传播到社会后将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正能量,使“三个倡导”得到更好的培育和践行。

汇报人:

浅论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7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及类型

(一) 班级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则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如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本文要阐明的班级文化则是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爱德加·沙因教授的研究认识来定义的:班级文化是指被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 是在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用来教育班级成员的一整套价值体系, 该价值体系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学生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等。换言之, 也就是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中, 努力贯彻并彰显出来的一种为大家所共有的行为, 这包括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精神追求、道德观念等。

(二) 班级文化的类型

班级文化分为两种, 一种是能看得见的显性文化, 另一种是看不见的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歌、班服、班训、班徽等。隐性文化则指的是班风、学风、学生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等。

二、班级文化的构建

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如此巨大, 那我们怎么样来建立班级文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建设。

第一, 教室和宿舍的布置。教师可以使学生以突出自己专业的形式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和宿舍, 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例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室贴英语标语: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今日事, 今日毕) 等。进而鼓励学生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二, 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使班级成员全程参与班规班纪的制定, 通过民主决策的形式, 使班级的规章制度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使全体同学在大学期间自觉遵守, 并约定对全班成员有约束作用。

第三, 班歌的定选。音乐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班歌—班歌要励志、内容要积极向上。而非音乐专业的同学, 可以选取节奏明朗的励志歌曲来作为班歌。我所带的班级就以杨培安的励志歌曲《我相信》作为班歌, 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的时候, 我班的学生都会齐唱这首能让他们斗志昂扬的励志歌曲。而学生每次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 融入了班集体, 增加了学生的集体意识。

第四, 学生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应该是学龄前或者是小学, 乃至中学要养成的习惯。但是现在部分高校的部分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还不能达到大学生的要求。高校不文明举止, 不文明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因此, 大学期间,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依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

第五, 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生的努力, 教师的正确指导来完成。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师的指引下, 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我们要倡导“以人为本、文化为先”的班级管理模式, 要始终坚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指引班级文化建设, 完善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它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直接、最基础的作用。班级文化对整个班级价值观念、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增强学生的班级意识, 加大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出色的班级管理, 能使每个学生在班集体里都有家的感觉。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是班级里的一份子, 并以本班级为荣, 从而形成集体意识感和荣誉感。

其次, 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班级学生的凝聚力是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作为班级的管理者, 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本班奋斗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学生每一个个体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班级目标实现的体现, 而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 都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使学生在实现自我目标和集体目标的过程中, 体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从而使学生更加团结, 使他们的奋斗目标更明确。

再次, 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并能激励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

最后, 促使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众所周知, 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 但是班级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 它会成为支撑班级发展进步的动力。出色的班级文化能使班级实现后期的自觉进步与发展, 进而使班级成员在毕业后也能得到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

摘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 体现了学生共有的理想和追求, 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并为他们所接受的, 体现着学生共有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因此, 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 彰显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透过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的类型和班级文化的构建三个方面来阐释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嘉福, 李云芳.新世纪怎么样当老师[C].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 (11) .

[2]解艳丽.《浅谈校园文化活动》,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1996, (4) .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篇8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系统化;制度化;关爱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54-01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本人自1992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甘为人师的幸福。下面结合一年来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从“爱”字出发,勤勤恳恳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更热爱学生,立志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生活,不断提高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有用之材。事实证明,我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家长的嘱托。

1、真诚的关爱学生。我注重感情投入,用我的爱心去填补学生远离家庭、远离父母所造成的感情真空,使师生的感情逐步加深,为说服教育学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如:我班的两名女同学生病时,我马上赶去医务室询问病情,安慰学生,并主动营养品送给学生,帮助学生解除在病痛下想家的心情,恢复健康。在本人的关心下,这两位学生能做到坚持出操、上课,没有影响学习成绩。学生单微在运动会中腿部受了伤,我立即带该同学到卫生院治疗包扎。领班级干部及同学去家中探望,对她为了集体的荣誉所付出的代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勤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认为,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光靠爱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需要一个“勤”字,就是勤勤恳恳的工作,一心扑在班级上,用自己好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像培育小苗一样经常地松土、浇水、施肥,小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才能茁壮成长。因此我非常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本人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我自觉的不做,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正确的观点、言行去影响、熏陶学生。

在大型活动及考试前,对重点工作及时敲警钟,打预防针,并通过校讯通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协助老师做学生的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认识,以求取得好的效果。这样做,虽说辛苦一些,但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观察班级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是负责任的,使学生在这种外界条件的刺激下,自觉地产生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

二、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对班级实行制度化、系统化管理

为了树立好的班风,使工作有重点,有明确的目标,争创文明先进班级,使学生更好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由班委会、团支部根据本班同学的具体情况,起草了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经学生充分讨论贯彻执行,并指定专人负责。

1、学习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习兴趣,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态度明确,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辅导措施,如建立帮教对象,调换座位,安排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先生”,随时进行辅导答疑,请学习好的学生介绍经验,举办学习竞赛,实行考试成绩排行榜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这项制度主要由学习委员负责检查,各科代表协助工作。在这种思想的感召下,班中的一名同学在另一个“小先生”的带动下由原来的贪玩,多动,好打扮,变成了一名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进步非常大的学生,这让我的心里感到莫大的欣慰。同时,提出了班级奋斗目标:不抛弃,不放弃,人人成才。指导他们从基础抓起,要有信心,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实践证明,这项制度的执行,使学生重视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绩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2、纪律考勤方面。纪律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加强纪律性的一项措施,对认真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并结合家长和学校互相协调。有这样一位同学,为给另一位同学过生日私自外出,我知道后,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并摆事实讲道理,使他们明白了私自外出的许多不安全因素,及对学习的影响,在班中做了检查,并将此事通知了家长,家校互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严格的纪律保证了班级的正常秩序,使班里在各方面的出勤率达到98%以上,违纪人数几乎为零。

3、思想教育管理方面。这项制度主要由团支部负责,我要求每个团干部经常找学生谈心,建立帮教对象,并结合学生思想情况,采取出板报等形式进行教育。每周一下午,按校团委的要求,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全学期共写心得体会100多份,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地以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塑造自已,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之才。在本学期末的板报中,我们就加入了激励学生为高考而拼搏的标语,是学生们增强了刻苦学习的决心。

三、加强个人修养,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业务和管理水平

为了跟上时代的要求,我积极参加劳动局和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各项继续教育活动,使自己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更新了观念和教学理念,并应用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使自己的班级更出色,成绩更显著。

在这一年的辛勤工作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人所带的班级多次取得卫生检查流动红旗,以及校运会总分第一名。在军训、歌咏比赛及其它活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先进班集体,荣获全校记律卫生优胜班,文明先进班级,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我们班的学生还在技能大赛中荣获省级三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浅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篇9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越来越繁荣的时代经济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与普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企业、单位以及公司对其日益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对企业的生产加工、信息把握以及管理决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更是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关键环节。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是保障企业生产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计算机技术,分析目前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需求,从而提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旨在为今后企业管理熟练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浅论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 游广荣

要充分发挥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立足“催化”,让教师评价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关系到学生个性的发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评价起着导向作用。师生评价过程是两者情感碰撞的过程,是激励学生学习,进行合理导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调控,激发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评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努力做到: 1.热切的激励性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转向先进。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2.诚挚的情感性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真情,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教师要善于 “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辞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3.精当的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进而指明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下一段。”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4.强烈的启迪性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如一位学生作文中用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教师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这位老师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又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

二、坚持“同化”,让学生互评成为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支撑点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照中认识自我。1.营造氛围,调控状态

生生互评,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评价。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不行。我们还应该防止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2.沟通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但在互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评价不一定都是客观公正的,在评价过程中,有时难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有的则不能,特别是在评价自己的好朋友及平时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尤为明显。评价自己的好朋友往往夸大优点,隐去某些缺点;评价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倾向于夸大缺点,隐去某些优点;还有的学生因为害怕得罪同学而只说优点,不提缺点,或干脆以“我对该同学不了解,因而不好加以评价”来推辞评价。针对这些情况,要相信学生,要相信他们的参与有助于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引导他们以一种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互评的平台上,学生坚持“优点说全,缺点抓准”。优点说全,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地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三、实现“内化”,让学生自评成为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生长点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叶圣陶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实行“内化”,促进自己的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呢?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机会,引起自我评价

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如:在教《番茄太阳》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教师让学生扮演“我”和小女孩,练读人物的对话,读完后问他们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读,对自己的朗读是否满意,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正是由于教师创造了让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对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就更加准确深刻了。

2.注重指导,掌握自评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或提出了一个的设想时,教师总喜欢立即给予对与错,好与坏的评价,这样既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使回答问题的同学失去了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倚赖于老师,“老师是这样说的„„”“老师说应该这样做”,就失去了学习的个性化。而实施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教学中听取了其他同学的各种想法,结合老师的要求或提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自我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读中自评。读,尤其是朗读,是学生感悟语言、获取语言、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语感积淀贫乏,如何让他们明白朗读时节奏的快慢、声调的低昂等,操作起来较为困难。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自我评价,让心灵与语言碰撞出火花。如《台湾的蝴蝶谷》中蝴蝶赶到谷中聚会那一句,在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等该生读完后,我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为什么?”生1:我觉得自己读得很好,因为我抓住“一群群”“色彩斑斓”,读出了蝴蝶的多。生2:我把蝴蝶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了,但他们急着去蝴蝶谷的着急的感觉总读不好。„„于是,教师进行了范读,再次让学生练读,再读时学生读得更投入,更出色。

思中自评。课堂上要使学生学中生疑,疑而有思,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亢奋、活跃的状态。如《问银河》中,当教师刚问完“银河中可能还会有什么呢?”一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说:“银河里可能还有美丽的孔雀。”教师问:“真的吗?”他马上又说:“不,我说错了,因为小朋友把银河看作河,孔雀掉到河里会淹死的。”看,教师并没有多讲,学生却能自己对自己的回答做出合理的评价。

议中自评。学习中常常会采取小组学习,尤其以议论、交流、争辩等方式见长。而小学生在议论中往往善于发现他人在学习中的情况,却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就要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赏识、相互评价中找出自己在思考、辩论等方面的优缺点。3.体验乐趣,乐于自我评价

实施自我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能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如:在教《黄鹤楼送别》这课时,学生在扮演文中人物,练读人物对话,并且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来演一演文中的故事。扮演李白的同学刚一演完就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我刚才只顾说李白的台词了,人物的动作做得太不自然了。”正因为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所以他们也很乐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上一篇:学校后勤工作管理目标下一篇:讲话故事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