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实录

2024-09-26

学与问教学实录(共8篇)

学与问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为了说明这些道理,课文用了两个小故事来证实。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介绍了谁?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哥白尼,了解哥白尼。

2、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板书:好问)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四、自学第4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23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六、布置作业:搜集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学与问教学实录 篇2

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教学要实现由不知到知、由不能到能的转化,对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就是从解决一个个问题开始的。在教学实践中,学与问双元启动的具体运用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导学习,使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把问题作为学习知识的起点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问题如石,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石”能否激起“千层浪”,需要“投石者”有高度,深度还要有“适度”,也就是问题的设置要点中课本知识的重点要害,并且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这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联系社会生活,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来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比如,在学习《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一段当前社会中的热点“奶粉中的三氯氰胺造成许多孩子出现结石问题”,提出奶粉生产厂家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如何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呢?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应该用哪些知识来帮助受害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己发现问题,尝试分析与解决从而做到学与问相结合。

哲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提出一个问题, 特别是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提问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是课堂提问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实验、教材插图、交流与讨论的问题等途径来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的这种“在问中学,在学中问”的良好养成习惯,保持问题意识,要让学生经常保持着问题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要善于问“为什么”和“怎么样”。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与问”的双元启动:

首先,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问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来发现问题。最初学生仅仅提出1-2个简单的问题,我在课堂上都把一些问得巧、问得妙,问得有实效的问题列出来供学生讨论、评析、回答,提高了学生们问的主动性。

其次,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我实行“欢迎你来问问我”方法,由学生们提出自己疑惑的知识点,我先看看是否同学们能回答,然后我来确定答案。比如,在学习《商品服务市场》一课时,我们的西藏学生就提出了“什么是最终产品”?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实例和比较的方法作了解答。在之后我还强调“你不问我我问你”和学生们互动。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课堂知识得到了加强巩固。

最后,我常常指导学生“问的方法”,问问题要问哪些“跳一跳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问那些知识点相互联结的关键点;问与课本理论知识相连的现实问题,体现政治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用比较的方法问两个知识点的异同等等。

《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3

东关小学郭志英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

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学与问》,记得文中说到:人们常

把有知识说成是“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指读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2.再指读提出要求:请在座的同学边听边想,对于这句话,你

读懂了什么?

2.齐读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语言过渡:看来啊,学习的时候,“多问”真的很重要。课文中的小哥白尼就是一个非常爱问的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哥白尼吧!

1.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学生交流(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学生交流了课外的知识,教师相机渗透学习方法:你搜集的资料

真有价值,学习语文,就要这样。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要

补充课外知识。学习搜集课外资料,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

法。

鼓励学生接着交流。(谁再来补充?多会补充阿!)

2.你想过吗?哥白尼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

开的,那就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3、出示第一句话。指读师:请其他同学仔细听,他读的怎么样?

把非常喜欢问的语气,读出来

4.谁再来读?其他同学思考,哥白尼小时候是怎么问的?

(经常、缠)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语言过渡:是啊,缠字我们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欢刨根问底,有着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缠一缠么?

(出示小哥白尼的问题)学生缠了以后,相机表扬:你真会缠!你很会缠!

5.师:你有没有发现,小哥白尼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吗?

生: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问题

学生找到规律以后,继续追问:小哥白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再来缠一缠?(通过换位思考和情境,让学生理解课文上的省略号)相机表扬缠得好的学生:你缠得真棒!

同时渗透学法:你看,一个省略号,就能引发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读书,就是要抓住字、词、句、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经常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通过小哥白尼的好问,你们第二次读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指读

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应该突出“问”字)师:小哥白尼这么的好问,难怪你这个问读得这么重呢!再读,谈体会。

生: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

生:知识不但是学来的,而且是问来的。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小哥白尼的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可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遇到问题又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圈划出关键的字、词、句。静思默想2-3分钟的时间,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谁来谈谈?你先读一读你自己划出的字、词、句,再谈谈你的感受,好么?

相机指点。主要的知识点:

(1)“能者为师”学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的这段话中,找到什么叫能者为师。

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同学们,理解一个词语,我们除了请教字典这位老师外,我们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2)由“能者为师”你想到了哪些句子?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你现在明白了能者为师的道理,请你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想一想谈谈体会

五、教学第四自然段

语言过渡: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那我们再看看沈括是怎么学知识的?

(1)指名读。

(2)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有什么疑问?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

1.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理解

师:大伙想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指点:问。问谁呢?——能者为师。

交流:抓住“始”和“尽”这两个词语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然后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四月间山下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

2.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山上的温度为什么比山下的低? 学生交流网上查到的知识 相机表扬,渗透学法:真棒!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别人也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上网,拜电脑为师,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4.兴许不明白对于妈妈的回答沈括有没有满意?他是怎么做的?再读课文,理解自己上山观察后得到了答案。

渗透学法:哎呀,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你无法判断答案是否准确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在实践中考察,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师:同学们,你们看沈括学习的时候有了疑问,多观察,多思考,后来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这时候,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再谈体会。

六、教学第五自然段

1、是啊,同学们,你们看,无论是哥白尼小时候的好问,还是沈括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啊,更能够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确实,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课文最后一节总结了“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自读。指名读。

指点:把红色标出的词语读得更好些。

练读。指名读。齐读。

七、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想你们一把金钥匙。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出示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指名读名言。

2、有谁想送给大家名言与故事,加上你对大家的祝福。希望它永远伴随你,激励你学习,成为你的座右铭。

3、你们也可以自己做,如果要送给你的朋友,学了今天的课文,你想写些什么呢?学生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话。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要注意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八、布置作业(可选做其中的一题)

1、拣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句子,抄在语文书的扉页。记住它,用它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2、选择一个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生或摘抄或写故事。)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学与问》教学反思

东关小学郭志英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从“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句话入手,接着通过两个事例,和能者为师的意思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句话的意思。

在教学哥白尼的例子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接着教学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实践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最后通过送名言,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本节课,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个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师始终在利用教材引领孩子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

《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4

1、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2、利用罗森塔效应,期待每位学生将来都做大学问家。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交往的能力。

4、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弄清课文主要阐述的5个问题,并展开积极的探究、热烈的讨论。

难点: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老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三、教学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

本节课为苏教版第十册第18课《学与问》第一教时。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需要老师再作引导达到深入理解,在学习中希望得到快乐、进步的体验。

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教学媒体方面主要采用网络教学,设计教师专区与学生专区,进行链接操作,浏览两个网站,做一些有关填空练习,看一些象征性动画。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梦境导入,渗透期待效应

同学们,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件事: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一直在思考,结果昨晚做了一个梦,直到醒来后,老师还觉得实在太美了,实在太美了!有一天,洪老师到常州一个小学去听课,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个露天的餐桌边,吃着说着,这时候,耳边想起了非常美妙的音乐,不光如此,而且在白云上还有类似电视中“请您欣赏”栏目那样的画面,听他们说,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达了,大屏幕可以投射到白云上,每天中午人们休息的时候都能欣赏一段美景并且了解一些最新的城市新闻。忽然,屏幕上播报了这样一则消息,说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我们常州有这样一些人,然后便是缓缓向上移动的字幕,洪老师聚精会神地看着,想看看有没有我们五(3)班的学生,看到了,真的看到了,一共有3位,他们中一位是原来就非常出色的,一位是原来一般的,还有一位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因为原来他的成绩很差,至于名字,老师现在暂时保密,你们猜想一下,这3个人中有你吗?(让学生举出自信的小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学与问》,研究学与问的一些关系。

意图分析:

这个梦中前面的内容都是梦中真实的情景,如果我们的科学技术真有那么先进,那实在太好了,不过这个设想很具有可开发性,将来也许我的学生或今天看到我的这篇设计的人能去完成,后面关于名人辞典上的名单是我故意加上去的,根据罗森塔效应,学生需要期待,将来都做大学问家虽然不太可能,但有一种期待总是非常必要的。我设计的3个人,好中差刚好覆盖全班同学,使每个学生自信将来都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二)整体把握,确定探究主题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去读一读,你能发现文章写了几方面的问题?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2、全班讨论,确定文章写了5方面的问题,大屏幕打出:

(1)为什么要问?

(2)向谁问?

(3)问与思的关系是什么?

(4)学与问的关系是什么?

(5)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有什么意义?

3、你对哪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请同学们自己想,不要跟随别人。

4、老师安排5个地方,各自研究不同的主题,同时让学生按老师的分配重新组合小组,老师制定临时组长。

意图分析:

(1)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意思;

(2)学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3)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和所谓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进行主题性互学、探究。

(三)小组讨论,培养探究能力

3、按平时小组学习的方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先读有关段落,然后轮流发言或一人发言,其余轮流补充。最后由一人作总结,以备大组交流时代表小组向全班陈述。

4、师巡视各组,对课文内容与讨论方式进行指导,提供参考性意见。对个别小组人数太多进行调整。

意图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创设小组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自由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灌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炬”,把握老师的角色很重要,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苦口婆心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此时此刻老师的作用就是深入小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帮助给予鼓励

(四)大组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1、同学们,刚才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个主题,还有另外的4个问题你想不想了解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观点。针对某一问题,每小组上来发表观点,其余同学补充。

2、老师适时地点击每个主题的超链接,让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练习(填空、朗读)、网页浏览(哥白尼、沈括的情况)欣赏(设计的一些象征性的动画)

意图分析:

(1)学生的小组讨论只是深入研究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全面的了解学生有必要倾听他人的观点,这样点与面都能兼顾,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2)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地辅助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学会大胆表达、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些意识品质需要老师在平时有意识的引导。

(五)、自悟学法,体验探究快乐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你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

3、总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的方法有讲究,问的方法也有讲究,老师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能编进《中国名人大辞典》甚至是《世界名人大辞典》。

4、作业:《我的梦》写一段话。

意图分析:

(1)让学生不仅学懂知识,更能学会学习,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2)对学生充满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就会成功。

(3)由老师的梦展开想象,由阅读促写作。

教学效果评价:

1、直白的的希望为神秘而真实的期待。课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我,那3个人中有没有他?我说,这是秘密,你相信的话那就会有你。

2、变传统的教师的“指令性”学习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每位学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选择研究主题、选择合作伙伴,学生在一种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说自己想说。能力、品质、兴趣在此得到提升。

3、变教师的繁琐讲解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本课的特点,课文条理很清楚,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专题研究,通过全班交流,达到由点到面的认识。

4、变简单的问题回答为深层的补充或说出不同观点。

由于平时的训练,班级的激励机制的到位,课外预习、资料搜集等的准备,学生很会讲,其中朱力同学还讲了一个关于“学与问”的故事,徐丽芳同学在补充有些人为什么不敢问别人这个问题时说要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己等很有见地的话。

六、教学流程图

学与问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4、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咱们六(2)班的王老师可有学问啦!我们还可以说王老师有?(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现在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齐读课题)《学与问》。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师:老师知道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这篇课文,不知同学们预习情况如何。在检查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出示生字词

不懈追求 瞬息万变 沈括 相辅相成 翱翔

芳菲 殿堂 金钥匙 铺路石

能者为师 日新月异 五彩缤纷

(1)指名读(2)提醒字音、字形,描红“瞬”(3)齐读

3、生字词掌握得很扎实,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也不错!其实在读书时,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思考两个问题:1找一找文中写学与问的关系的句子?2文章重点写学还是问?

(1)指名回答1,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我们平时恐怕听得比较多的就是要认真学习、好好学习,那是不是说问不重要呢?引读上面两句话。

(3)是啊,学、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问)

2、课文围绕“问”,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默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答,板书:为什么问 怎么问

3、为什么要问呢?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板书“为什么问”)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2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首尾呼应)(3)齐读。

4、小结:通过读书,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继续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思考:我们该怎么问呢?(板书:怎么问)

(1)、学生自读

(2)、指名说,师相机引导

(3)、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为了让读者能更透彻的理解,作者还给我们举了两个名人的事例,分别是?说理+举例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读了心服口服!(板书:说理+举例)4、3人小组把2——4自然段轮流读读,再次体会作者的这种写法。

5、指名读这2个事例。

四、总结全文

1、两位名人的事例教育我们不仅要勤学更要养成好问的习惯!因为?出示句子,齐读(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2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问。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3、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4、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谁来读读。

陶行知先生的《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先生的《问到底》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5、其实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小故事有很多,大家课后再去搜集搜集!

五、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两题。

板书设计:

学与问

为什么问

怎么问

学与问教学实录 篇6

一、教材分析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

三、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学与问

3.课前质疑归纳: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

笔画易错写“瞬”形近字易混“辅”

容易读错字音“沈钥缤”

2.学生写字展示评议。

3.听写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鼓励学生自纠后面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继续完成习字册。

2.回家作业:自由读课文后完成同步探究1234题。

3.朗读课文若干遍。

教学后记

本文出现的生字都为左右结构。指导书写时提示学生,这些生字虽然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这应该让学生在练习书写的时候仔细观察、准确把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板书: 23学与问

勤学

学与问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以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做了一定的准备。

学与问教案 篇7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1)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2)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7)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四、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五、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习惯

好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钥匙

(轻声)

日新月异

坚持不懈

翱翔

瞬息万变

(翘舌音)

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1)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2)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7)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四、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五、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

学与问结合

养成良好习惯

好问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Kingdom of

Poland)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city of

Toruń)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Krakw

University),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Bologn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Padua,)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Ferrara)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一、沈括的趣闻轶事

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月桃花开没有错

据说有一次,许多人议论白居易写的《游庐山大林寺》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嘲笑白居易写错了,理由是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那时桃花都谢了。可是沈括却认为,深山里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迟,白居易尊重事实,没有写错。

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还有一次,一些人看开封相国寺里一幅壁画,壁画上画着管乐队在演奏。有人说画家画错了,理由是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个弹琵琶的手指不是在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着下弦。沈括仔细琢磨以后,钦佩地说,这位画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乐!接着他用亲身体验作了精辟的说明:弦乐同管乐是不同的。吹奏管乐,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发什么音,是同时的;弹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拨弦,然后才发音,也就是动作要比声音早。所以,演奏管乐的人在吹四字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已准备拨下一个音了。在场的人无不为沈括的高见所折服。

二、学问之名言

1、疑,思之始,学之端。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4、君子之学必好问。

5、学而知,问而广。

6、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7、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1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14、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15、疑惑为愚者之智慧。

16、学问=学+问

17、不耻下问。

18、三人行,必有我师。

19、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0、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学与问 教案(修改) 篇8

通州区平潮小学

程洁珺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3.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携手,学习第23课:学与问

2.板书课题、读课题。回顾课文内容。这是一篇——说理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要学习知识,必须勤学好问。(板书)

二、品故事、学习“怎样问”

一位哲学家说过:“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我们该怎样问?让我们一起走近哥白尼,哥白尼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补充哥白尼的材料。哥白尼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默读课文第2小节,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标一标,画一画,写一写。(出示第二小节)

A抓重点词句: 引导生交流想法,注意理解:

(1)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2)缠着:①什么叫缠着?(可以找同学做动作)

②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3)省略号:说明了什么?(看书,不仅要抓字词,甚至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B列举问题

4、指导朗读。

7、哥白尼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什么帮他打开了科学的大门,又是什么为他得成功铺就了道路呢?

(——好问)

l 抓词语:

经常、缠着:问题多,不达目的不罢休(板书:多问)不懈探求:好问

稀奇古怪:体会哥白尼好奇、爱问为什么 l 朗读哥白尼的问题,要求读出好奇的语气

l 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好奇的哥白尼还会问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呢? 引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

(哥白尼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当他发现„„他抱住正在干活的爸爸问:爸爸、爸爸„„;当他发现„„他拉着爸爸的手问„„;当他发现„„他搂着妈妈的脖子问„„)

多么可爱的小哥白尼呀,结合上下文想一想:哥白尼为什么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呢? 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他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小结:正是因为哥白尼喜欢问,敢于问,勤于问,他才能够发现科学的无穷奥秘,他才会不懈探求,最终获得成功!

8、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再读:【问是„„问是„„】

是呀,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问是金钥匙,问是铺路石,我们还可以说“问是

。”

(问是登上知识顶峰的阶梯,问是遨游知识海洋的巨轮,问是探索科学奥秘的飞船„„)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既然问这么重要,那么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得我们有了疑惑,应该怎么做?—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都应该向他请教。

也就是说,要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课文第三节前四句话)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好吗?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 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指名说,齐说。(说时把“你”改成“我”)

四、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善思)

(1)同学们要想获得真知,做到了好问,能者为师就行了吗?还要怎样问?

学生回答后,出示 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朗读分析找出关键词

(板书:勤学 好问 观察

思考)——齐读

(2)我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就是这方面的典范。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3.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侯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A.指名回答

B.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4.(学生质疑)相机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光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可见,学除了贵在问,还贵在 ?(思、勤、恒„„)

6.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五、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 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齐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4.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问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指名读,齐读。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5、最后,老师把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两首小诗送给大家。(出示课件10)

陶行知先生的《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先生的《问到底》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6、其实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小故事还有很多,大家课后再去搜集搜集!

7、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要把学与问结合起来,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总结

1.课文学到这里,咱们大家都懂得了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引读:)“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 郑燮(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五、作业

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七、作业布置

1、把自己写的名人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

上一篇:高中生评语集五下一篇:防溺水节目个人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