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024-09-28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通用8篇)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篇1

“学习贯彻《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如何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学习心得

我们宁都县幼儿园教学中,历来遵循县教育局的各项规定,既重视幼儿园的教学,特别是游戏教学,又有力防止小学化倾向,全县上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在这两周,在宁都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我们学习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后,真是受益匪浅,深有体会。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几个科目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重视游戏,防止小学化倾向。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一、指南基本精神的领会

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平时也注意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仔细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

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同时在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我更着重孩子基本礼仪的熏陶,对小朋友说话中出现的“礼仪闪光点”和“善良闪光点”等都给予肯定,表扬,同时鼓励所有的小朋友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在幼儿园日常管理中,比如孩子到园离园,均要求孩子和家长、教师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取得很好的效果。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 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1 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幼儿教育特色,防止小学化倾向

《指南》很重视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

首先,《指南》关注教师的操作性,具体指导我们在教学中防止小学化倾向。

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读《指南》,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其次,《指南》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遇到的所有孩子不是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水平。在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部分孩子明显高出或低于应有的发展水平。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聆听刘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让我更了解培养幼儿的常规很重要,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以往我们会结合《纲要》中的容进行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我们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知识技能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总是寻找不到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各个领域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定位更是尤显困难,所以在本次讲座中刘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指南》中每个领域的细分目标和内容,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表现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她在解读《指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独特见解,让我对3-6岁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了全新的认知!

因为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之星”,要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真正做到幼儿教育,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

在本次培训中,通过对《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通过各位专家名师的现场指导,通过全县各位同行的指点,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决遵循《指南》精神,给幼儿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杜绝小学化倾向,把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推向新的水平。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篇2

一、幼儿教育及 《指南》解读

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和首要任务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综观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政策, 从1952 年颁布的 《幼儿园暂行规程 ( 草案) 》, 直到2012 年9 月印发的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以下简称 《指南》) , 都将 “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良好的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和首要任务。

2012 年颁布的 《指南》 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 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 通过提出3 - 6 岁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基本特点和规律, 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实施科学的保育保教, 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对3 ~ 4 岁、4 ~ 5 岁、5 ~ 6 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给出了合理期望, 提出四个方面的教育原则: 一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二是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关注阶段性特征, 理解和尊重个别差异, 切忌用一把 “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基本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严禁 “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四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帮助其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像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二、幼儿教育异化现象

在实际幼儿教育中, 相当部分幼儿园和教师却未真正贯彻落实《指南》, 一些违背幼儿心理、生理规律的教育行为大量存在, 学前教育的教育功能、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常被异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一) 教育内容异化。幼儿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 对于难度较高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 学前教学内容应具有明显的启蒙性质。但是, 许多幼儿园, 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却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 把文化知识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譬如, 在拼音方面, 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拼读、书写; 在计算方面, 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 在汉字学习上, 要求幼儿会读、能写等等。这些以知识学习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显然违背了 《指南》所说的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和阶梯式教育目标, 成为当前学前教育异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 二) 教学形式异化。《指南》明确指出: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期的主要生活内容应该是 “游戏”, “学习”应该是伴随幼儿游戏过程自然发生的副产品。然而, 近年来的幼儿园教育为了追求学习效率, 逐渐演变为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在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 教师讲、幼儿听; 教师做、幼儿看; 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教学形式异化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极易使幼儿对入园和上学产生厌烦情绪。

( 三) 教育评价异化。当前, 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尚未形成。一些幼儿园评价幼儿教育成效的标准单一, 始终围绕幼儿知识接受的难度与数量, 通过 “字卡、字义、单词、拼音、笔顺、笔划”等评价指标来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多少, 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重视结果, 轻视过程。幼儿教育是否成功, 评价标准应看是否顾及幼儿的个性差异, 是否适应幼儿的阶梯型心理特点, 应具开放性, 而不宜以一刀切的标准来衡量。否则, 这种评价标准势必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泯灭他们活泼的天性。

三、教育异化原因分析

教育异化之所以会较大面积出现, 是社会、家庭、幼儿园交互影响的结果, 是社会观念、教学体制、经济因素交替作用的反映。

( 一) 家长的功利心理。中国实施计划生育, 独子化情况非常普遍, 导致父母把全部的爱都汇集于幼儿一身; 或者说, 幼儿寄托了太多的期待和希望, 特别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观更是使家长热切期待子女成龙成凤。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 虽然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转变, 但是为人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睿智和有个美好的前景, 因此,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广大父母信奉的名言。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 家长们不甘落后, 打着促进儿童发展的旗号, 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 让自己的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 或不顾孩子的兴趣参加各种 “兴趣班”。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严重扭曲了儿童天性, 是幼儿教育异化的重要助推力。

( 二) 经济因素。很多幼儿园办园违背幼儿教育宗旨, 将盈利作为首要目的, 通过各种特长教育、特色教育来迎合家长功利心理, 以实现办学利益最大化。一些教育机构利用家长的急功近利心理, 巧立名目, 大肆宣扬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兴办越来越多的 “双语幼儿园”、 “艺术幼儿园” 等特色园和 “珠心算”、“阅读识字”等兴趣班, 不遵循幼儿认知规律, 对幼儿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完全与 《指南》精神相悖。

( 三) 应试因素。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但是, 一些小学尤其是一些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举行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 以成绩决定取舍和分班, 这就使家长下决心选择 “传道授业”的幼儿园或者要求幼儿园着重以讲授知识为主。在这种应试 “指挥棒”的指引下, “片面追求升学率”低龄化甚至延伸到幼儿园, 成为学前教育异化的主要动力。

( 四) 教师因素。由于学前教育机构日渐庞大, 办学主体日渐复杂, 对幼儿教师的招聘、管理、在职培训等不如单一的公办体系严谨, 导致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参差不齐。在民办园里, 一些专业训练不足的人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 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解肤浅, 仅通过学校的简单学习和培训就直接开始从教, 在缺少相应的教学实践锻炼的情况下, 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导致教学异化。

四、教育异化治理建议

幼儿教育异化是社会意识的综合性反映, 异化治理也应该多管齐下、标本兼顾。

( 一) 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引导。一方面,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 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异化弊端。另一方面, 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幼儿教育异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所影响。要积极组织和充分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科学知识, 淡化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心态, 改变家长揠苗助长、违背幼儿身心规律的错误教育行为。

( 二) 强化政府督导。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当前幼儿教育异化与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管理不到位还是有关联的。学前教育事业要健康发展, 离不开政府 “督导”职能的落实。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 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要求幼儿阶段不是知识的灌输阶段, 学前教育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回归到游戏教学, 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智力、需要等为基础来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从源头上杜绝幼儿教育异化现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 使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逐年提高。要严格审查幼儿教师的教学资格, 对幼儿教师的资格认定、聘用、评级、教学方法等做出客观评价;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 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要加强对民办园的督导, 引导民办园在办学宗旨、形式、内容等与 《指南》逐步接轨。

( 三) 加强舆论监督。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媒体单位的沟通合作, 通过舆论监督纠正幼儿学前教育异化现象, 防止幼儿教学扭曲儿童天性。广州得风气之先, 有南方报业、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三大报业集团, 媒体受众广泛, 影响力巨大; 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体资源也非常丰富, 居全国前列。教育主管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发动媒体对幼儿教育进行监督, 可通过设立报料热线、记者明察暗访、旁听家长会等形式对学前教育进行监督, 重点曝光高价园、特色班、超阶段训练等现象, 引导 《指南》精神在广州幼儿园教育得到全面贯彻, 保障儿童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莫源秋、韦凌云.幼儿教师实用教育教学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1.

[4]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3) .

自由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篇3

关键词:幼儿;自由游戏;学习;发展

随着幼儿园新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各个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由游戏,孩子们因此也就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孩子们这段时间里都在玩些什么?怎样玩?同伴之间存在何种互动方式?这些互动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意味着什么?一连串的问题牵引着我们走进孩子们的自由游戏中,出乎意料我们捕捉到孩子众多主动探究、反复模仿、不断创新的学习活动。这些源于孩子们自身需求的学习活动将他们带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良性循环圈内,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指南的教育要求。

一、自由探索,发现秘密

有规律的、宽松的自由游戏活动不仅为孩子们营造安全、愉悦的游戏氛围,更是孩子们探索并积累游戏经验,深化游戏形式的主要条件。有研究表明只有会探索、有丰富经验的孩子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才可能出现高结构或较为复杂的游戏形式,甚至还能生成新游戏。

每天五十分钟的自由户外游戏,中大班的孩子可同时利用操场上的汽车轮胎、竹梯子、彩色长方体、藤垫子、塑料线轴,木板等十来样器材自主开展活动。毛竹梯子常被用作攀爬架、跷跷板、架构在同等高度物体上作平台。

一次户外活动,王×将竹梯子倾斜放在一块长方体上,试图建造纸筒滚动坡道。突然他意识到坡度的变化会影响纸筒滚落的速度,于是继续添加长方体,果然倾斜度的增加使得竹梯子成为更佳的滑道。一旁的小×也对快速滑落这一现象产生兴趣,便顺手将藤垫放上去。不出所料,藤垫同样快速滑落在地。“你坐上去试试!”王×大胆创想。“好。”小×勇敢回应。两人开始反复探究。

真的要从这顶端安全、顺溜地滑下可不容易,游戏初期遇到许多困难,例如人好不容易坐稳了,可怎么都滑不下来;一个坐一个推,结果藤垫从边上掉落下来,人的屁股卡在竹梯架上下不来。各种情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多次的勇敢尝试,小×和王×终于找到两人合作的要领。(1)一人先将藤椅放置到位并扶牢,另一人自己上梯并稳当坐到藤垫上。(2)两人同时喊:“1—2—3”。(3)同步完成“推”与“自由滑下”的动作。梯子滑梯游戏研发成功。

从梯子滑梯游戏的整个探究过程来看,孩子们拥有三个条件。首先,是物的准备。结实安全、数量充足、类别多样、没有固定组合模式、可任意组合的器材是此游戏开发的先决条件。其次,知识经验的准备。长期有规律的自由游戏已经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探究经验,敢于尝试新问题。如组建坡道,安全叠加长方体,爬梯子等。此外,最近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获得了滚动与坡道相关的知识架构,使得孩子们有了探究的新思路。最后,拥有良好的探究素养。如好奇、勇敢、自信、合作等。

二、反复尝试,不断创新

获得更多游戏体验是孩子们继续游戏的动机之一,而这些真实、愉悦、成功、刺激的游戏体感将敦促孩子们反复尝试,不断创新。

转天的活动,王×和小×重建昨日的梯子滑梯,继续探究最佳合作方法。两人的默契度随着游戏次数增加而快速提升,最终梯子滑梯的顺溜程度并不亚于真正的滑梯,两人的游戏热情达到高潮。王×猛喊道:“你等等!”说完就跑开了。回来时手里捏着两个圆柱体的塑料大线轴。只见他细心的目测两个线轴与滑梯底部的距离,移动满意后宣布“可以了。”“1—2—3!”王×下滑至滑梯底部时将自己的双脚用力伸出,恰好够到叠置的线轴,线轴架瞬间崩塌。

玩得更好,更刺激的主观愿望促使他们不断尝试,创新。滑梯前的障碍物由简单的圆柱线轴发展成木板与线轴组建的障碍墙、滑下时需要推动其前进的小推车等。两人胜利的喜悦欢呼声吸引了众多羡慕的目光。

反复尝试所获得的直觉行动经验让孩子们更自信,也就有了“怎样更好玩”的创新愿望。“设置障碍”是孩子们的原创语言,也是他们创新游戏形式自找麻烦的标准。如障碍墙、小推车等。新障碍物的设置与创新反过来又赋予游戏新的元素,继续吸引孩子们再次尝试,多次游戏,不断寻求新的游戏体验。不难看出这时的孩子们是活动的创造者、组织者、挑战者,实现新指南所倡导的健康、自主、个性化发展总目标。

三、模仿学习,共同进步

孩子们具有极强的模仿学习能力。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指出,幼儿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其中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小×和王×在活动中浑然就是一对技术高超的榜样示范者,他们的成功是激发同伴模仿学习的催化剂。所有大班孩子们迅速投身模仿学习,再现模板,共同进步的活动中。

女孩子三个一群,四个一堆开始了梯子滑梯的游戏。秩序井然,分工更明确,是女孩区别男孩组织游戏的特点之一。

男孩们已经不再满足简单的模仿,他们搭建出令大人担忧的高度与坡度的滑梯,还出现了双向滑梯和梯子滑梯群。

自由活动的自由特性给予观察模仿学习平台和时间,少数人的智慧得以共享放大,演绎成群体智慧,实现共同进步。我们看到这种完全出自幼儿内部需求所爆发的自主模仿学习活动效率高、速度快、持久性强,对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具有长久效应。

四、以大带小,全面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自然构成兄弟姐妹的关系。大的会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小的则会以合作听话的态度服从哥哥姐姐的要求,营造出相互帮助、共同学习,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大孩子会拥有更多展示自己,获得荣誉、责任感的机会;小的孩子则有了更多学习榜样,观察模仿、交往沟通机会,各项能力均得到锻炼与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小年龄者在享受帮助的过程中,体会到被照顾和鼓励的幸福感,从而学会关心他人。

中班女孩子在大班孩子小×身后玩耍,期间觉察到亮×哥哥正玩着好玩的游戏,她大胆地走到边上,扶着滑梯,小声说:“我也想玩!”亮×爽快地答道:“好吧!”佳×兴奋地跳起来。

看到佳×加入哥哥的游戏,中班的王××,杨××也飞奔而来。面对弟弟妹妹的热情,哥哥老道地指挥着:“一个一个排好队。”“手搭着藤椅,一起来数123”王×见小×忙不过来,也过来帮忙。

通过哥哥们整整一下午的认真传授,中班的王××她们也掌握了竹梯滑梯的游戏技巧。经过几天持续的练习,她们成了游戏经验的新传播者。故事里也就多了一位细致讲解,认真、耐心示范的姐姐角色。

梯子滑梯全园化的传播模式说明“共享群体智慧,全面发展”是自由游戏活动的显著特征。在传播、共享的过程中,中班孩子的询问、模仿,大班孩子的示范、解说、组织、帮助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他们的原有水平,可以说他们各自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

梯子滑梯的故事只是幼儿园自由游戏活动的一个剪影,但我们从这一故事中发现孩子们真是一群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与沟通者。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积极参与相对复杂化的群体游戏活动,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他们的引导者,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从客观上为他们提供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自主抉择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信地开展活动。让我们根据新指南精神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从主导者转变成观察者、参与者、支持者。将游戏真正还给孩子们。

参考文献:

关于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体会 篇4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更好。知道了做为老师的我们和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长。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体会很深,受益匪浅。主要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对幼儿引导,切忌去强迫幼儿。这是通过学习《指南》,给我最深的体会之一,就是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要给孩子增加他这个年龄段不应该承受的负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可以理解。但我曾在书上看过一个故事,很值得我们警惕。有个小女孩,本人有强烈的上进心,家长有强迫的学习督促机制,小学、初中都名列前茅,到了高中,爱女心切让他进省城读高中,因为强迫的学习习惯和落后的成绩,让小孩不堪重负,将小孩彻底打垮,刺激了神经、成为了弱智……曾经,我也强迫孩子,要写字、要算数学,这些都是小学的任务,通过学习,我让孩子自愿选择,在快乐中学,在和他一起游戏中学,看孩子开心,父母开心,不知不觉让孩子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增进了感情。

二、要善于与幼儿亲密相处,切忌对幼儿暴躁。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个人和谐,而个人、家庭和谐是基础、是单元、是关键。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因为人无法满足的幸福欲望,时而会产生暴躁情绪,特别是对于“3岁小儿”的胡闹,常引起大人的烦恼,此时,必须学会克制,记住当你举起手,准备收拾孩子时,你的手不要落在孩子的屁股上,而要落在自己的头上,及时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切记,要想方设法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因为孩子是你最亲、最近、最爱的人,和你的爱人一并是你的第一朋友。而且,如果你收拾他,以家长自居,让他怕你,你就会失去了做父亲或母亲的义务,孩子将不再听你的,你教育不了他了,你说什么他(她)都不会相信,有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时时与你作对,为父为母你得不偿失。

三、要善于教会幼儿节制,切忌使幼儿贪玩。玩物丧智,不管是父母、小孩,都要学会节制。一是孩子贪玩,要用心引导分散。我的孩子就是贪玩,喜欢玩电脑游戏、喜欢看动画片。但不能长时间看,这个危害我想大家都懂,如何引导呢,只要分散他的注意力、改变他的环境。2岁以前,他喜欢看VCD,正好,播放器坏了,我就不修了,慢慢他也就习惯了,所以环境很重要。孩子喜欢玩电脑,在限定玩的时长后,我就带他去玉屏公园、体育馆、广场等地方,但这样必须用心,要有耐心,引导孩子有健康的作息时间。同时,作为大人贪玩,必须克制。不要说小孩,大人也喜欢电脑、电视,更可甚者,增加打麻将、喝酒侃大山,也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必须克制,你可以玩,但千方不能影响孩子的休息、学习,不能影响你和孩子的感情交流,这个前提必须切记。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篇5

身体健康与动作发展领域: ○能单脚站立20秒以上。

○连续跳绳2下以上。

○把球踢向前方,或者能连续2次踢中用绳系住的毽子或沙包。

○连续地边走边拍球至少5下。

○用双手抓住横杠或门框等将自己悬空吊起20秒。

○单手用肩上投掷的方法将沙包向前方投掷5米。

○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

○快跑30米。

○连续行走1小时以上。

○把线穿进针眼。

○在1厘米宽、20厘米左右长的横格中画横线,不碰上下线。

○用小锤子钉钉子,不敲空、不敲到手。

○按轮廓线剪出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

○用笤帚把地扫干净。

○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起床不磨蹭。

○在提醒下,少吃不健康的食品。如油炸食品、烧烤食品、碳酸饮料等。

○主动饮用白开水。

○主动保护眼睛。如不近距离看书,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看电视不超过40分钟。

○每天刷牙,并能主动保护牙齿,如少吃糖不咬硬东西。

○保持和维护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用正确的方法洗脸、洗手、擦鼻涕。保持衣着整洁。

○大便后能完全擦拭干净。

○根据自己的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

○不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能识别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物品(农药)。

○运动时能主动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如跳绳时离他人远一些。

○遵守交通规则,当他人违反交通规则时能够提醒。

○知道简单的自救方式。语言发展水平目标:

○概括作品的大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有争论的时候,能耐心听对方把话说完。○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根据故事书的插图或者故事的部分情节来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创编故事。

○用图画和简单的符号表现一件事或一个故事。社会性与情感方面的发展水平目标:

○知道哪些事是自己现在能做的,哪些是现在还做不到的。○独立地对自己作一个大致的评价。

○知道自己家庭的主要亲属及其与自己的关系。○能说出自己现在居住地的省、市(县或区)名称。○遇到困难时,相信自己能解决,不轻易请别人帮助。○对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

○与同伴或成人的看法不同时,能坚持自己的合理意见并说出理由。○对长辈有礼貌。

○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好朋友。○对别人的请求能够积极回应。○共同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能说出引起自己某种情绪。○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按约定好的规则游戏。○遵守和别人的约定。认知领域:

○运用两个一数、5个一数的方法确定物体的数量。

○不受摆放形式(如排列的疏密程度、摆放的形状等)的影响,比较出两组物体(6个以内)的多少。

○用阿拉伯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估计物体的大概数量。○以自己为中心判断左右。

○照着轮廓图,用至少5块拼版图形。○辨别从不同方位所拍的同一常见物体的照片。○根据自己的熟悉的建筑物照片说出拍摄的角度。○根据简单示意图中所标的位置拿取或放置物体。○按照简单的类别概念给熟悉的物体分类。

○按照自己的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按长短顺序把物体(至少6个)排成一排。○创造出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彩练等。

○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和减的意义。如知道什么情况下该用加法什么情况下该用减法。

○以某个物体(手、脚、小棍、尺子等)为单位来进行长度测量和比较。○借助某种工具或方法(数数、沙漏、钟表等)估计时间。○对感兴趣的问题想方设法寻求答案,并乐在其中。○猜测问题的答案、并尝试运用某种方法进行验证。○用小实验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

○用图画或符号记录自己探究的过程或结果。○与同伴讨论问题。○初步认识到生长变化是生物的一个主要特征。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常见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感知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感知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艺术领域:

○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

○尝试向别人展示并介绍自己觉得美的东西。○欣赏音乐或舞蹈、戏剧,学唱和模仿表演。

○欣赏自己喜欢的绘画、工艺品、摄影作品等,说出自己的感受。○唱歌或表演。

○用画画、捏泥、折纸等多种方式,做出自己想做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艺术表现。○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用身体动作(如拍手、踏脚等)或可敲击的物品(包括简单乐器)伴随歌唱敲打节拍和节奏。

○用唱歌或舞蹈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如欢乐的、忧伤的)。

○运用较丰富的色彩、线条、形状以及材质等表现想象的或现实中的事物。

○根据音乐自编舞蹈或根据文学作品进行戏剧表演。根据需要,选用材料,制作玩具、环境装饰品或道具。学习品质:

○引发孩子提出问题、猜测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测。○体验观察周围的变化、参与讨论新的事件或现象。○体验出主意、发起活动。○体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坚持克服困难。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篇6

上传: 王晓兰

更新时间:2013-5-16 15:44:57

一、《指南》制定的背景

背景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数千万幼儿的发展,寄托着数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 科学保教,提高质量。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12月1日)

背景2: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 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2010.7)

*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   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重视理解幼儿的知识与能力,教育幼儿的知识与能力。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落实《儿童权利公约》

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 加强幼教质量监控,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

进一步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 引导家庭、社会的幼教价值观和方法

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近十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逐步贯彻落实,我国幼儿教育在理念、保教质量、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幼儿发展为本”,办人民满意的幼教,正在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与追求。但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同时也为了更加深入地贯彻《教育法》、《幼儿权利公约》、《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切实保障幼儿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纠正和避免目前早期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误区,指导家庭、社会和幼儿教育机构实施科学优质的保育和教育,从而为幼儿的后继学习与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部基础司借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从2006年起,与儿基会合作,组织我国儿童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开始着手制定以幼儿家长和教师为主要使用对象的《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背景3: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 ”

研制《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最初始于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儿基会支持许多发展中国家为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而研制类似文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从2002年开始,在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发起了一个制定早期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标准的“遍及全球”(Going Global Project)项目。

其目的是:从保障儿童权利出发,通过制定明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以文件形式对幼儿“应知、应会”进行界定,以促进家庭、幼儿园及有关方面达成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期望的共识,为所有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早期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平等。

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已达20多个,其中亚太地区国家占较大比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凯根(Kagan)和耶鲁大学教授卜瑞图(Britto)教授为各国提供指导。

借助 “遍及全球”项目的契机,教育部基础司从2006年起,与儿基会合作,组织我国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专家,开始着手研制以家长和教师为主要使用对象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指南》的制定过程

1.准备与启动阶段(05年7月-06年3月)

2.指南撰写与交流讨论(06年4月-06年11月)

3.指南草案的内容效度检验(06年12月-07年3月)4.指南草案的年龄效度检验(07年4月-08年10月)5.指南的定稿阶段(08年11月--09年3月)

6.指南征求意见与完善阶段(09年4月—12年6月)《指南》的科学性

1.效度具体指的是《指南》准确反应中国3-6岁儿童的发展目标的程度。

2.为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指南研制专家组先后对《指南》进行了内容效度检验和年龄效度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指南进行多次修改,对修改后的指南又再次进行了效度检验,为《指南》的定稿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关于内容效度检验(06、12—07、3)

目的:确定指南内容能准确地反映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

1.内容效度检验的地区:黑龙江、江苏、云南和四川,每个地区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县或县级市。

2.调查对象主要是三个群体:专家群体:包括儿童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省市级幼儿教育教研员,在全国范围内抽样,每个领域选取30名专家,共计228人次。教师群体:包括园长和一线教师。每个县30名园长和教师,城乡各半,共120人。家长群体:调研对象为4岁、5岁和6岁左右孩子家长,具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所在地区与教师群体相同。每年龄组儿童的家长各10人,城乡各半,共120人。

结果表明指南初稿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也对指南的部分内容和结构进行了修改。

社会与情感领域的6岁指标“因为帮助了别人而感到高兴” 儿童得分高于2.4,经过专家组的研究和讨论,认为该标准对于6岁儿童来说比较容易到达,最终改为“身边的人有需要时能主动关心和帮助。如帮助长辈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看到小朋友哭能主动安慰。” 学习品质领域的4岁指标“常常自己选择喜欢的玩具或游戏来玩,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总是依赖大人安排。”平均得分为2.5,也不能准确反应对该年龄段的发展要求,将其改为“在游戏前能想好先玩什么,后玩什么”。身体健康与发展领域的4岁指标“能照样子画出三角形,线条较直”,通过率为26%,说明绝大多数4岁儿童不能达到此标准。经过慎重考虑,指南研制组降低了指标的难度,将其改为“能照样例画出十字,两线基本垂直”。

1、价值取向合理。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

2、领域覆盖全面。包含幼儿身心发展的六个方面。

3、标准内容均衡。各个标准能体现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4、指标内涵准确。各项指标能反映核心标准的内涵,语言表述准确、易读。

5、逻辑层次清晰。各项标准和指标符合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递进性。

6、文化包容性强。尊重和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7、关联一致性高。与国家其他文件高度相关,保持一致。

8、深度 语言与交流领域的6岁指标“你知道医院、邮局、银行是干什么的吗?”通过率仅为21%。最终将该指标删除。6岁指标“能在1厘米宽的平行线中画直线,线条不出格。”没有规定直线的长度,修改后加上了“20厘米左右长”的明确限定。学习品质领域的4岁指标“拿到一个新玩具或觉得新鲜的东西常常翻来覆去地看、摆弄、甚至拆开等。”对于儿童动作的描述过于宽泛,因此也不能够准确表达指标的含义,将其改为“喜欢玩新游戏或用‘新’玩法玩旧玩具。” 内容效度主要考察八个方面:

1、价值取向合理。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

2、领域覆盖全面。包含幼儿身心发展的各方面。

3、目标内容均衡。目标能体现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4、深度。各项指标反映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问题。

5、目标内涵准确。各项目标能反映核心内容的内涵,语言表述准确、易读。

6、逻辑层次清晰。各项目标符合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递进性。

7、文化包容性强。尊重和反映文化的多样性。

8、一致性高。与国家其他文件高度相关,保持一致。关于年龄效度检验(07、4 —07、10)

1.目的是确定指南的各年龄段的目标部分是否准确与合理,以保证各领域的指标对该年龄段幼儿的期望适宜。

2.评价指标的年龄效度依据主要是各个年龄段目标通过的百分比(40%-60%)。3.全国6个省分层抽样,抽取3600名幼儿及其主要监护者作为测试对象。4.结果表明指南的大部分目标具有较好的年龄效度,对部分目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4年多来,在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在全国幼教界、家长中多次地征求意见,通过和全世界几十个发展中国家相互学习与借鉴,通过获得国际一流专家持续的技术性支持,《指南》的制定工作基本完成。

三、关于《指南》文本

(一)《指南》的名称

1.为什么叫“指南”而不叫“标准” 2.为什么叫“学习与发展指南” 3.怎么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1.“标准”一般被定义为衡量事物的依据或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榜样、规范等。

“指南”与“标准”两概念的内涵区别,给用“指南”或“标准”命名的事物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本质属性。

基于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认真分析,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我国公众的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等,本文件决定不采用“标准”一词命名,而慎重地使用了《指南》这一名称,以突出与强调其“指引”、“导向”的功能。2.为什么叫“学习与发展指南”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指南》既引导幼儿的学习,也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发展的结果。这样,《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3.怎么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

《指南》既然是指导学习的,怎么很多内容都不是“学习”呢? “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

 确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

(二)《指南》的定位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 * 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 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

有意义的童年。(《指南》“说明”第二条)从《指南》的“说明”看《指南》的定位

1、导向——《指南》的性质 《指南》是通过引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来表达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不是对幼儿的具体发展水平或者发展方式、速度等作出统一规定或提出量化标准。

2、导什么向——《指南》的目标 《指南》的目标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其核心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这表明,《指南》以幼儿现实的全面、协调发展和未来的持续、终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3、怎么导——《指南》的目标体系与教育建议

《指南》的方向引领主要是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的:

提出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自然地渗透其中,引导有关的成人沿着《指南》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指南》是什么

《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质量的要求,反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

(三)指南的结构与内容 说明与主体部分

1、“说明”《指南》制定的背景;《指南》的目标、功能 《指南》的内容结构 《指南》的实施原则

2、《指南的》主体部分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2-3个方面(子领域)。每个方面(子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每条目标下有若干“各年龄段典型表现”。

每一条学习目标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

(1)《指南》采用五领域架构主要原因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既是幼儿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领域,也是幼儿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幼儿通过在这些领域的学习,其个体将获得身体的、社会性的、认知的、语言的、美感与表现等方面的发展。

与《纲要》一致的幼儿学习内容的五领域结构有利于教师实践中的操作,有利于避免实践层面的混乱。

参照了其它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1.《指南》与《纲要》

现在实施《指南》,不需要再贯彻《纲要》了。

《指南》与《纲要》在对象、层次、内容、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替代。《指南》就是《纲要》的细化。

不宜把《指南》简单地看作是《纲要》的细化。

《指南》的实施将推进《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二者将共同促进我国幼教的科学发展。

(四)关于《指南》目标的内涵 1.正确理解《指南》的目标

2.正确理解《指南》目标下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 3.正确理解《指南》的目标与 “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关系

1、正确理解《指南》的目标

(1)目标是《指南》导向最主要的方式(2)目标是教育价值与理念的指引 * 体现《指南》的理念

* 体现各领域核心价值

* 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在幼儿学习发展上的误区

(3)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如科学领域,《指南》凸显了该领域“探究”这一核心价值。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保护与发展幼儿这一宝贵的学习品质,是该领域的重中之重。同时,针对现在幼儿远离自然的问题,因此该领域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如语言领域,当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忽视幼儿的日常口语交往经验,把幼儿的语言学习严重地小学化,误以识字、写字训练作为幼儿语言发展的重点,将早期阅读简单地等同于识字,等等。因此,《指南》在目标中强调发展幼儿的主动表达愿望与口语交流能力,“愿意讲”,“能听懂常用语言”“能清楚地表达”等;在读写准备中强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如健康领域,针对当前幼儿体质下降、运动量不足、运动能力低下的现状,提出了“健康的体态”、“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力量和耐力”等目标,意在引导教师和家长重视幼儿的体质、体能。

2、正确理解《指南》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

《指南》目标下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选择了某年龄阶段幼儿在目标方面的比较常见的、易被观察到的、一般性表现,是大多数幼儿可能表现出来的比较重要的、甚至是具有关键意义的若干表现,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群体大致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或行为特点。《指南》目标下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功能

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指南》“说明”第三条 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帮助教师与家长了解和把握幼儿在目标方面的发展状况。如果通过观察或者其他途径,发现幼儿在某方面的发展与《指南》的描述有差距,就需要全面地、认真地分析幼儿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反思教育,积极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幼儿发展。

“典型表现”不能视为这一年龄段每一个幼儿在发展中必然表现出的特点。一般性、普遍性,不排除个别性、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不能包揽幼儿表现的丰富性、多样性。“典型表现”考虑了我国文化的特点,选择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常见的行为特点。

由于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某年龄段的表现可能出现在其他年龄段。

如果幼儿行为特点或能力表现与《指南》不完全一致,不能简单地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应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表现,深入地了解其特点,看看是否有其他个性化表现。如果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指南》中没有列出,也应当尊重“个别差异”,给予肯定与重视。

3、《指南》目标与“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关系

《指南》不是“量表”,不是用作筛选幼儿的工具。因此,目标和“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关系不同于一般“量表”或“标准”中目标与指标的关系。

实施《指南》的原则

《指南》“说明”明确指出: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指南》“说明”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指南》“说明”

实施《指南》时,切忌在幼儿与之间作盲目的简单的攀比。

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原因,努力地为不同幼儿的发展创造有针对性的环境或条件,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指南》“说明”

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学习的正确理解、与幼儿学习特点相匹配的支持与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和质量。虽然幼儿能够快速地学习大量的知识,而且学习热情很高,但是他们最终学了什么,学到了多少,主要依赖于与他们互动的成人。(《渴望学习》P110)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指南》“说明”

学习品质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

不存在一种脱离具体学习领域的抽象的孤立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学习品质不作为独立的领域,而渗透于各领域之中,避免重复,也避免孤立地训练。在“遍及全球”项目中,若干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学习标准中都列出了“学习品质”领域。尤其强调的是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解释、想象、创造等内容。

美国华盛顿州《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基准》中的“学习品质”

    好奇心与兴趣 坚持性与注意力 创造力与发明 反思与解释

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的福音 《指南》的实施能够让幼儿

   真正像幼儿那样学习与发展,从小学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篇7

一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 科学制订各年龄阶段体育活动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 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以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在体育活动中我园将更多参照“动作发展”子领域下的发展目标, 包括了幼儿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且各年龄段都有指向明确、指标清晰的细化目标。

1.3~4岁, 关键词:“有趣”、“模仿”

小班阶段的体育活动首先应充满趣味以吸引幼儿, 且一般以模仿为主, 用动作模仿周围事物的形态和动作特征, 感知运动节律的变化。如《小兔跳彩圈》、《乌龟运粮》等体育活动都是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来发展幼儿的跳和爬的能力。其次, 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各种身体运动, 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如《我是机器人》让幼儿体会除了灵活的动作, 人的身体也能变得“机械”和“僵硬”。最后, 运用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 尝试新的内容和玩法, 获得身体运动的经验。如在玩球、玩沙包的过程中, 幼儿不仅能体会器械与人的互动, 更进行了如拍球、抛接、躲避等多种动作练习。

2.4~5岁, 关键词:“参与”、“规则”

中班阶段的体育活动则更加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首先, 教师应选择更加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愿意参与运动活动, 通过尝试、模仿、练习, 使动作轻松、自然、协调。如在《羊村大冒险》活动中让幼儿扮演相关角色练习投掷的动作技能, 紧张投入又充满乐趣。其次, 中班的幼儿更乐意用动作来表现所理解的事物, 教师应让他们更多体会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最后,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理解和遵守运动活动中的规则, 对危险的标志与信号能较及时地做出标识。同样是《羊村大冒险》的活动, 增加了“前方小河”、“小心陷阱”的标志与要求, 幼儿活动的专注度和练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3.5~6岁, 关键词:“挑战”、“合作”

与小班和中班运动范围和运动量都较小的体育活动相比, 大班的体育活动更倾向于大场地、大器械和大动作。如《穿越侏罗纪》, 就囊括了平衡、攀爬、投掷等多种动作技能;又如最近新兴的定向运动, 更是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

二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 科学创设各年龄阶段体育活动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提出“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于发展的最初阶段和重要时期, 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是第一位的, 也是最重要的。”因此, 我园创设体育活动环境的基本守则就是“安全”, 只有在此前提下呈现的体育活动环境才是科学的、有探讨意义的。

1.3~4岁, 关键词:“舒适”、“趣味”

小班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主要应考虑安全性 (包括生理和心理) 、舒适性和趣味性, 能够让幼儿在环境中充分体验运动活动的乐趣, 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乐趣。如前文提到的《乌龟运粮》, 教师创设的环境不仅有幼儿爬行的垫子、乌龟背壳等必需的道具, 还在场地周围点缀了小草、小花、小乌龟的“家”等布景, 营造了童趣、逼真的情境, 让幼儿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

2.4~5岁, 关键词:“层次”、“探索”

中班则需要创设有层次性的活动场景, 在情境中适当加入挑战点, 提供多种材料, 激发幼儿克服困难、探索、学习、锻炼的愿望。依旧是《羊村大冒险》的活动, 当幼儿能熟练掌握“投掷4米”的技能后, 教师就有意制造了一点小麻烦:用作“弹药”的纸球不够用了, 需要幼儿自己团报纸制造“弹药”, 这就为活动增加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 提升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奋点。

3.5~6岁, 关键词:“竞争”、“创造”

大班的体育活动环境创设要有挑战和难点, 能激发幼儿运动、竞争的愿望:提供的材料能满足幼儿对运动器械进行组合创造、自主探索的需求。一般以竞赛式为主, 《穿越侏罗纪》中“穿越”的路线不止一条, 游戏前幼儿分组布置穿越路线, 之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路线挑战, 顺利完成一条路线的话就可以继续挑战下一条。这也是遵循了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三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与习惯, 科学运用各年龄段体育教学方法与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所以,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也应注重幼儿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开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我园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种模式的探索:

1.3~4岁, 关键词:“情境创设”

情境因素能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角色代入, 提高活动兴趣。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可以融入故事情节和角色, 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 利用这些情境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渲染, 帮助幼儿进入情境, 开展运动活动。这种“体验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是:情境感知+激发兴趣+挑战提升。

2.4~5岁, 关键词:“器械投放”

器械的投放可以采用各种方式, 如一物多玩、多物一玩、多物多玩等。幼儿的运动能力和经验的获得不仅是靠模仿教师的动作而形成, 更是他们在与周边环境及各种各样的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这种探索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是:自由探索+引导发现+交流丰富。

3.5~6岁, 关键词:“分层指导”

有层次的运动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范围内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活动的内容要有层次, 活动的要求要有层次, 活动的指导要有层次, 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 幼儿的评价要有层次这几方面。这种多样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是:展现个性+因势利导+激励进步。

这几种教学模式与策略虽然在不同的年龄段中分别实施, 但它们不是互相割裂的, 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是各年龄段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一种进阶与调整。

四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科学实施全园体育校本课程

我园以体育为主要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体现在集体体育活动中, 更贯穿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

1. 百花齐放的班级体育特色活动与游戏

在不影响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前提下每班每周定期组织班级体育特色活动和班级体育特色游戏, 以不同的活动组织方式完成班级体育特色计划, 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 也能更加科学、系统地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

2. 丰富多彩的晨间与午间体锻活动

打破传统操节“整齐划一”的模式, 在早操和午间操中也将加入发展动作技能为主的体能运动, 把班级体育特色器械融入其中, 让孩子们得到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

3. 趣味与挑战并重的自制玩具和器械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量身打造”更多玩具。另外, 我们将更加关注运动器械的趣味性、挑战性和互动性。不仅努力做到“一物多玩”, 更要达到“一物精玩”, 使孩子们在不断的变化与挑战中玩出精彩。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篇8

【摘要】随着《指南》对学习品质的提出与解读,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要性。相对于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更容易在自主化的区域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促使幼儿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方法的养成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  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20-02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区域。它不仅承载着游戏的内容,同时也承载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内容。如在科学探索区,发展着幼儿好奇、好问及乐于探索的学习品质;在建构区,发展着幼儿的空间构造能力与想象力;在益智区,充满趣味的益智游戏和活动材料发展了幼儿认真专注、乐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在美工区,发展着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有效的区域活动开展对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将从区域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及教师的观察与指导三大方面来探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营造宽松的区域环境,为幼儿的自主游戏与发展提供支持

1.巧用分隔物和压顶,为幼儿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不同的区域分隔时,在可能会产生互动的区域之间可以使用柜子、帘子、吊饰和折叠屏风进行隔挡,既满足了幼儿独立自主活动的需要,也便于区域之间的互动;图书区需要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因此在图书区上空可以利用纱、吊饰或芭蕉扇叶模型做成压顶,以便幼儿能够更加认真专注地进行阅读。

2.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陈鹤琴先生认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熟悉,也会更加爱护。活动区环境的创设应让幼儿积极参与,每个区域摆放些什么,怎么摆放?都可以与幼儿共同商量、合作完成,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1]如中大班幼儿在活动时已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那么在区域活动创设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材料的搜集、前期标志的设计、角色的体验和感知及区域规则的商讨和制定。

3.巧设进区卡,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为了使区域卡真正发挥作用,让幼儿能够认可、理解区域卡的设置,我园教师采用了一种进区刷卡的设置方式。幼儿对于刷卡进区非常感兴趣,进区刷卡的方法使用以后,孩子们在进区时几乎都不会忘拿进区卡,就如同外出乘坐公交车一样,如果没有刷卡就没有权利进入区域。由此可以看出,规则不是强加于幼儿的,如何将规则内化为幼儿自主自觉的行为才是帮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可探究性

1.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促使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同一个区域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从一种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活动,促使儿自信心与成就感的获得;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不同难度的材料也可以满足幼儿喜欢挑战的心理。

2.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低结构材料不仅可以使幼儿保持长久的探究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2]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探究性,如一些低结构材料:易拉罐、纸箱、碎布头等废旧物品在孩子眼里都是珍宝,因为它们可以不断地被组合和利用,从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游戏玩法。

三、做区域活动有效的支持者与引导者

1.学会观察,关注和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首先要学会观察,而不仅是作为规则的监督者进行观察。教师要能够观察到幼儿深层次的学习与发展,如对幼儿的学习品质的观察与解读。观察与解读幼儿的行为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学什么、怎样学,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幼儿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2.静静观察,发现和挖掘儿童的能力

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The Whariki》理想宣言中的几句话:“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身体、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知道他们能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3]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西兰教育的儿童观,儿童在教师眼里不是幼小无知的,而是有能力的自我成长者。这样的儿童观,对我们开展区域活动也是一种启示。我们在观察幼儿游戏时,习惯于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困难与不足,并以一种权威者和教导者的身份介入游戏,有时正是教师不假思索的介入,使幼儿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好机会。如果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能够从关注幼儿不能做什么转变为关注幼儿能做什么,那么也许幼儿的各项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3.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自主学习与游戏的权利

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幼儿有时并不能按照我们预设的教育目标进行。为了达成教育目标,教师往往会要求幼儿按照常规的玩法开展游戏,但幼儿也失去了自主游戏的乐趣。如在爱心医院,幼儿对于看病的流程及角色的职责并不是很在意,更关注的是材料本身和游戏的过程。幼儿在不断地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新的游戏情境,幼儿在自己的游戏世界自得其乐,难道这样的方式不是一种学习吗?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想法,保护幼儿的真游戏,还幼儿自主学习与游戏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孙向阳,陈明辉.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指导[M].2014,(8):143.

[2]董旭花,韩冰川,刘霞 等著.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故事中发现儿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2).

上一篇:再寒冷的冬季也有暖意作文1000字下一篇:初中家长会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