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2024-09-30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1

王坟小学 五年级 科目:语文 教学设计

时间:.11.8 设计人 国炳臣 审核人 杨宝林

课题 练习5 课时安排 2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边疆小夜曲》。

2、写好钢笔字。

3、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4、学写毛笔字。

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学习过程 课前

延伸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究 一、诵读与欣赏。

1、自由诵读。

2、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4、谈谈自己的感悟。

二、写好钢笔字。

1、教师点拨怎样写好钢笔字。

2、学生自由练习。

3、相互交流。

三、口语交际。

1、教师指导什么叫公益用语?怎样写公益用语。

2、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公益用语。

3、学生谈读后的体会。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怎样写好公益。

5、自由练习写公益用语。

6、相互交流公益用语。

7、选出优秀的公益用语推荐到文学刊物上去。

四、学写毛笔字。

1、教师点拨:这次练习左偏旁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写法,例字是“钉”、“给”。这两个左偏旁都比较窄。

“钉”字写法指导:

学习

究 第一笔撇斜而直,写得放一些,接着三横长短不同,但都上斜。三横起笔收笔也略有区别。竖提的竖要挺直,提要“踢”向字心。右边的“丁”字长横写得低一些,竖钩的竖也要挺直有力,钩不要太大。整个字左高右低。

“给”字写法指导:

绞丝旁第一笔撇折,撇稍长,折后提稍短;第二笔撇折起笔的位置在第一笔起笔处的右下方,折后提的收笔处在撇的起笔下方的一条直线上;第三笔提画略平,有点像右夹横,宽度同上面等同。右边“合”字第一笔撇画注意与左边的穿插与避让,捺画可以写得舒展一些;一横较短;最后的“口”字琯小。右边位置比左边低一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达标

检测 1、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2、相互交流写字体会。

课后

提升 学生诵读《边疆小夜曲》。

作业

设计 1、学生背诵《边疆小夜曲》。

2、在仿本上完成毛笔字的作业。

思 学生能够完成课堂练习任务。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练习九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孰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九第5、6题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练习

1、出示练习九第5题主题图

说说你能看到了什么?(三个小朋友买糖果)

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把学生零散的语言进行整理:柜台上摆着饼干、小蛋糕、巧克力、薯片要6元,饼干4元一块蛋糕3元, 一筒薯片要6元,小云想买3包饼干,小红想买2盒巧克力,小明想买5块蛋糕。他们3个各要用多少钱?

(1) 说说你是怎样相的?你能写出算式吗?

4×3=12    3×5=15  5×2=10

(2) 假如你去买,你想买什么?买多少?要花多少钱?(说给大家听)

2、出示第6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三、四人小组讨论。

四、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2、3、4题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3

年   月    日

课 题 找规律(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找规律

画        想        算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每3只兔为一组”,“每组中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18只兔刚好排成“这样的6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共有6组,每组有1只灰兔,2只白兔。

所以灰兔一共有6个1只,1×6=6(只)

白兔一共有6个2只,2×6=12(只)。

1、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

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方法:20÷3=6(组)……2(只)   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灰兔:1×6+1=7(只)

白兔:2×6+1=13(只)

所以20只兔里有13只白兔,7只灰兔。

2、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每4枚棋子一组,每组有3枚黑子,1枚白子。)

26÷4=6(组)……2(枚)  余下的2枚为2枚黑子。

黑子:3×6+2=20(枚)

白子:1×6=6(枚)

3、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每2块一组,每组有1块正方形瓷砖和1块长方形瓷砖。)

学生自主交流观察所得

学生交流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5/6和7/62和6/33和13/42/3和3/2

说一说你的想法。优等生答

二、教学例9出示大小

0.5○3/4

1.你是怎样比的?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出现两种情况

3.比较两种方法,在比较中探索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优等生答

小结: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比。

练习:

把1/21/49/25化成小数。

把5/6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独立完成,并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三、教学例10

把0.3、0.13、0.213化成分数。出示

1.说一说分别是几位小数?学困生答

2.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三位呢?学困生答

3.独立完成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小组交流小数化分数的方法。中等生答

小结:根据小数的意义直接改写成分数。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

独立完成后交流,并说一说第一组有那几种方法?为什么第二和第三组只有一种方法?优等生答

2.练习九第七题

学生独立填空,教师巡视。

3.练习九第十题

学生尝试练习

全班交流中等生答

教师讲评有错误的题目,找出原因进行修正。

4.练习九第十题

先把6/5化成小数,再与1.1比较大小优等生答

提醒学生:时间用得多,说明做得慢;时间用得少,说明做得快。

5.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的第8、9题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上的内容以及51~53页第1题~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整理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总结方法

1、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2、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3、做第9题

(1)试做(2)分析小结: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 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 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 独立做下面两题

(4) 交流总结

2、做第11题

(1) 学生先独立练习

(2) 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 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 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一、课堂总结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5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年10月14日

周次 9 课次 1

授课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63-64页例1、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一1-3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一一列举”的策略

教学难点:会用“一一列举”的策略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有条理,有序的思考问题

学法指导 一一列举

计 一、谈话导入。

老师乘车来的时候发现:8路公交车是每隔10分钟发一班,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早上6点开始发车,到早上7点,一共发了几班车?

过渡:像这样,把每次发车的时刻一个一个的列出来,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方法。

1、教学例1

解决:“可以怎样围?”

(1)王大叔在围羊圈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课件出示: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这个长方形的羊圈可以怎样围呢?

(2)能用小棒摆出来吗?1根小棒代表1米,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围的?

(4)教师问:有跟他不一样的围法吗?

解决:“有多少不同的围法?”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那王大叔的羊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呢?能写出来吗?(课件出示表格)

展示学生表格

(1)展示重复的8种的表格,问:长8宽1,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2)再展示有顺序的4种,说:看看这张表格对吗?

(3)展示没有顺序的表格并比较:

这张表格呢?两张表格你们认为哪一张更好一些?为什么?

教师评价:对,按顺序填表才会显得有条理。

(4)展示有重复和遗漏的表格:

老师这里有张表格,大家看看,有什么意见?

(5)小结:

切换到电脑:教师小结同时课件演示:刚才我们在填表的时候,把不同的围法一个一个排列出来,从而解决了问题,运用的就是“一一列举”的策略(板书:“一一列举”)

(6)集体订正

(7)观察面积和长、宽的关系,发现规律。

在大家的帮助下,王大叔知道羊圈有4种不同的围法,现在他想围一个面积最大的长方形,你们能帮他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吗?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第2个呢?第3个?……

你们认为王大叔会选哪一种?

比较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你们发现了什么?

看看长和宽的和,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看来有顺序的一一列举,还能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数学规律。

2、教学例二

(1)王大叔的羊圈围好了,现在呀他要去买羊。当他赶到羊市场的时候,发现坏了,市场里只剩下最后3只羊,而且颜色各不一样。(课件出示图片)1只是黑色、1只是白色、1只是灰色,(课件出示:最少买1只羊,最多买3只羊)如果王大叔最少买1只羊,最多买3只羊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羊方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羊方案?

(2)最少买1只羊,最多买3只羊,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3)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时你打算先考虑买几只羊的情况?

教师引导:买1只羊可以怎样买呢?买2只羊可以怎样买呢?买3只羊呢?能把所有的不同方案都写出来吗?

(4)展示学生作业,教师给予评价。

过渡:刚才同学们一一列举的过程还可以用表格来表示:(出示表格)

教师演示并讲解。

(5)小结:通过列表格我们能很快看出是否有重复、有遗漏,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整理方法。

三、练习拓展

刚才同学们表现很出色,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好不好?

(1)出示飞镖问:这是什么?有没有玩过?今天我们就玩投飞镖的游戏。(出示镖靶)问:10什么意思?投中红色部分就是10环。投中蓝色部分呢?黄色部分呢?你们想投吗?谁先来?

出示:游戏的规则是投中2次。(教师板书)

第一次投中,问:有没有投中?多少环?同学们猜一猜:第2次可能投中几环?我们看看,他究竟投中几环。(再投)

看看,一共得了多少环?

还有谁想投?

(2)现在,如果再请一位同学投,投中2次,可能会得多少环?能把所有的答案列举出来吗?请同学们用加法算式在纸上写出来。

展示学生作业问:你是按什么顺序列举的?

(3)教师:现在如果游戏规则是:只投两次(板书)

先说说,和投中2次有什么区别?投不中就是多少环?只投两次,除了刚才出现的情况以外,还有可能得到多少环?

四、形成策略。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五、运用策略。

练习十一1-3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周次 9 课次 2

授课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65页例3及“练一练”练习十一4-5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让学生继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掌握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列表整理

学法指导 有序列举

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运用这种策略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景,讲授新知

1、谈话

2、教学例3。

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括号里的话是什么意思?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这道题很适合用列举的策略来解决,我们知道列举要有条理、有顺序。想一想,按怎样的顺序列举会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4、大家都认为,可以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也可以按2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我们先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为了方便记录和观察,我们可以先画个表格。(出示表格)

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还需要多少个2人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板书算式:23-3=20(人),20/2=10(间),并在表里填写1和10。

接下去,如果住2个3人间,还需要多少个2人间?请计算出来。

教师板书:3*2=6(人),23-6=17(人),17/2=8(间)……1(人)

提问:这样2人间怎样安排?符合题目要求吗?

谈话:这种情况是不符合要求的,那么这次列举的内容要否定掉。可以在2人间里对应的格子里画“-“,表示否定。(板书:-)

谈话:你们会这样列举了吗?接下去应该怎样想?在小组里讨论。注意:组内每个人至少要说一种。

指名说答案,教师板书。

观察:表格里3人间的间数依次填1、2、3……是按3人间间数从小到大地列举;“1”个3人间下面的格子里填“10”,表示还要10个2人间能全部住下,且正好住满;“2”个3人间下面的格子里画横线,表示这个方案不符合要求。

提问:按这种顺序列举,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5、谈话:如果从只住1个2人间想起,可以怎样列举?

指名说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按这种顺序列举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6、比较:两次列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认为哪种列举比较简便?让学生把答句填写完整。

7、反思:例3和上节课学习的两道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觉得列举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读题,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共同交流。

2、做练习十一的第4题。

在练习本上画表格,独立完成。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分析。

3、做练习十一的第5题。

各自填写,指名回答,共同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周次 9 课次 3

授课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3)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一6-9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进一步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

3、进一步发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优化方法

学法指导 有序的列举

计 一、复习导入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小结:我们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www.xkb1.com

指名读题,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你是这样想的?

3、完成练习十一第八题。

指名读题,问:“只是向东、向北走”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完成:我们可以将直线相交的点用字母代替,列举出所有的路线,并按一定的顺序列举。

4、完成路线十一第9题。

出示题目,要求仔细读题。

三、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在书上画一画)并进行集体订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十(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习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习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6○2×42×6○5×26×6○6×3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四、教学后记: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7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2、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3、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三、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第5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5–2=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2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2=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1=2。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知识应用

1、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知识总结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89页“整理与反思”和89~91页的“练习与实践”1~12题。

【知识要点】

1.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名   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3.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教学建议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

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并补充一些具体的题目,以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借助第7题,让学生回忆一些其它的百分率的知识。第11题,关键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这个月的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对照谷时和峰时的收费标准算出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

三.知识链接

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四下P35.P39例题)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五上P97第11题)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六上P80例1)

4.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56.P57例题)

5.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61例题)

6.乘法分配律(四下P54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 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

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3.“练习与实践”第2~6题。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 ×4÷ ×4不能做成( ×4)÷( ×4)=1÷1=1

÷7+ × 可以先转化成   × + × ,再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第4题: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了哪些数量关系。

第5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小芳的行走路线,再列式解答。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位置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

第6题:第(1)题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左边3题,再让学生观察有何规律,接着直接写出右边3题的得数。第(2)题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三)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1)女生40人,男生50人,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多少人?

(3)女生40人,占男生人数的80%,男生多少人?

指名口答。

提问:第(2)(3)题为什么都是用男生人数乘以80%?它们都是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上面题里的80%的对应量是什么?

2.归纳基本思路: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 ”,并且找出与百分之几的对应量,然后列式解答。

3.“练习与实践”第7~12题。

第7题:要先让学生回忆“出勤率”的含义,然后再解答。

第8、9题:要先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集体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这三道题目都是用十月份的水电费与九月份进行比较。其中,要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求节约的水电费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几;而“十月份的水电费比九月份节约了15%”,是指节约的水电费是九月份的15%。

第11题:要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谷时电”.“峰时电”的规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计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用电量,最后再对照标准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电费各是多少,并求出它们的和。

第12题:要让学生知道硬座票上浮15%是指春运期间的硬座票比平时的票价贵15%,软座票上浮20%是指春运期间的软座票比平时贵20%。下浮10%就是比平时的票价便宜10%。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习 题 精 编

一.对号入座。

1.432-234=198  987-789=198  654-456=198,仔细观察这三个等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再写几个像这样等式吗? (    )-(    )=198   (    )-(  )=198   (     )-(    )=198

2.算式中的□和△各代表一个数,已知(△+□)×0.3=4.2  □÷0.4=12。那么△=(    ),□=(    )。

3.有一天,六年级出席人数117人,缺席人数3人,缺勤率是(    ),第二天出勤率是92.5%,第二天出席了(    )人。

4.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0%,甲车比乙车快(    )%。

5.在除法算式中(    )÷36=12……(    )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6. 300千克稻谷经过加工,得到大米225千克。这种稻谷的出米率是(   )%。

二.神机妙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6.42×1.01-6.42        80.7×8.7+8.07×13

×153-0.6×53               × + ÷5+

三.解决问题:

1.红旗小学师生帮助公园铺草坪。计划9天铺216平方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4.8平方米。实际用几天完成任务?

2.一段路已经修了36千米,比全长的60%多9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 ,六(2)班栽了120棵。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为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

4.永固水泥厂计划全年生产水泥32400吨。实际前5个月产量就比全年计划任务多生产了40吨。按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实际全年生产多少吨水泥?

5.有快.慢两种列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84千米,比慢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泛,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很多城市制定了用水收费标准,A市规定了每户每月的标准用水量,不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1.2元/立方米收费,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3元/立方米收费,若该城市张家5月份用水9立方米,需交水费多少元?

“数 的 运 算”过 关 测 试

一.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        (    )÷ =

2.3千克的12%是(     )千克;(       )米的12%是3千米。

3.一套西服88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60%,上衣(    )元,裤子(     )元。

4.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37.5%,刚好是1500头,这个畜牧场还有肉牛(      )头。

5.一道数学题,全班有40人做对,10人做错,这道题的错误率是(     )。

6.一台录音机原价350元,现价打8折,现价比原价便宜(     )元。

7. 两个加数的和比其中的一个加数大22.5,另一个加数是(    )。

8.一个数去掉百分号后增加了34.65,原数是(       )。

二.慎重选择。

1.因为45÷25=18.2,所以4.5÷0.25=(       )。

A.  1820      B.  182      C.  18.2       D.  1.82

2.10.9÷6.2的商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之一是(       )。

A.  0.17       B.  1.75      C.  1.80       D.  1.76

3.a× =b÷3(a.b都大于0),则(      )。

A.  a>b       B.  a<b        C.  a=b

4.在“ × , ÷ , × , ÷ ”四个算式中,得数小于 的算式个数有(   )个。

A.  2           B.  3          C.  4         D.  1

三、计算。

1.口算。

18×20=    6.3÷0.1=    240÷0.6=   2.5×40=   76+4.14=

84÷ =    1010-283=   1.02-0.6=     ÷ =    46×10%=

32×0.25=     + =     0÷ =       ×5=       - =

2- =      0.56÷2.8=      72÷0.9=     1÷2.5=   32-23=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3.19+2.4+2.91+14.6        2.6×99+2.6        24×( + )

÷ + ×      18.5-(5.6+4.8)÷1.3    21÷( + )÷

÷[( - )÷ ]       0.89×100.1       7.32×4.8+0.52×73.2

3.列式计算。

(1) 的5倍加上1.7与3的积,和是多少?

(2)0.4除0.84的商加上2.9,再乘 ,结果是多少?

(3)3个 的积减去 除以 的商,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六(2)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13岁的占5%,11岁的占10%,其余的都是12岁。六(2)班11岁的和13岁的一共有多少人?12岁的比11岁的多多少人?

2.某企业初计划全年比多创利20%,计划创利6000万元。该企业20创利多少万元?

3.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共分成9个小组,每小组植4排,每排植10棵。高年级学生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如果每排植8棵,每小组要植多少排?

4.小海从家步行经过少年宫到邮局全程需0.8小时;如果他以同样的速度从家直接到邮局要多少时间?

5.李明家20第四季度的用水量如下表。

月份 十 十一 十二

用水量/吨 14 16 12

(1)十一月份用水量比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2)如果每吨水按1.8元计算,李明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水费多少元?

6.按照中国移动的最新规定,长途通话费的标准大约是0.8元/分,开通“长话无忧”(每天19∶00-7∶00)后,长途通话费只有原来的 。小强的爸爸每月的手机费大约180元,其中 是长途通话费,开通“长话无忧”后,小强的爸爸每月可节约手机费多少元?

(编写单位:七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封云华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9

1.让学生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熟练地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语境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从而训练学生读悟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有景入情。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了孟浩然后,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化作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出示古诗:指名一人读 ----齐读

3.你似乎读到了他们之间怎样的情感呢?(板书:依依惜别)

二、学习课文,感悟情感。

(一)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陪伴着年轻的李白,去风景秀丽的长江边送一程老朋友,感受一下他们当时内心的情感吧!

(二)出示自学要求:细细朗读课文1--4自然段,把你感受到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画出来,重点词语圈点出来,写写你的感受。

(三)交流学习体会:

▲饯行

1、学生汇报读第1小节。

2、出示句子:暮春三月,……

3、学生谈感受,板书:饯行

4、当时正值暮春三月,黄鹤楼下的风光是多么迷人啊!

【课件出示】

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1) 指名读,齐读,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组词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雾里看花,柳绿鸥白,真是美不胜收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再次出示第一自然段)

(3)多么浓郁的春意,多么美丽的春景啊,这幅美景正是李白诗中所描绘的“烟花三月”。诗人在这么美丽的长江边,专程设宴为孟浩然饯行,此等真情可是一般朋友所能比拟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情真意切!

▲相送

1、学生汇报读第2小节。

2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学生谈体会

3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没有)

而是--藏在心底

这个“藏”字用得太好了。(点击变红)他们是怎样藏的?

4、“一会儿--”:他们在看什么?(蓝天白云,江上景色)

他们真的是在看景吗?(不是的。他们怕分别的话一说出口,就不肯让老朋友走了。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留住这片刻的美好。他们想和老朋友再多呆会。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

5、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不舍吗?--评价--再读

6、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出两人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种依依惜别之情吧。齐读。

▲话别

1、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板书:相送 沉默了许久,终于,这藏在心里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举起酒杯说……(生接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接着说(生接读)“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洒脱、率直的李白将自己满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间,请你细细品读李白的话,从他的言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情?(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交流:(出示李白的话)

(1)李白对孟浩然尊称为“夫子”,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

(2)从多个“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3)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李白比孟浩然小,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

(4)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时补充:

李白曾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红颜弃轩(xuān)冕(miǎn),白首卧松云。”赞誉孟浩然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爵车马,有了成就后又归隐山林与青松白云相伴的高洁品质。)

(5)学生谈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什么是誉满天下?他一共写了二百六十多篇呢。不仅多,还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

(6)谈到: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分别,他们是多么不舍。

3引读: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的朋友、兄长、老师 ,此时就要顺江东下前往千里之遥的扬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                                            这酒中装着什么呢?(浓浓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师徒之情。)指名读。

4.孟夫子的内心又是怎样呢?出示孟浩然的话,指名读:孟浩然接过酒杯―――

(1) “一饮而尽”的仅仅是杯中的酒吗?(是朋友情,手足情,师徒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简介诗的写作背景:这句话出自于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著名诗人王勃送他的好朋友去外地做官,临行之前,好朋友难分难舍,王勃写诗劝慰他:只要四海之内有好朋友,即使隔着天涯海角,也感觉像近邻一样。

这里,孟夫子用王勃的诗句劝慰李白: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于相知相惜,不在于距离的远近。从中看出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心胸宽广,以诚待人)

(3)引读:一个满怀仰慕,敬上临别之酒,一个宽慰友人,道声情意深长。请同桌之间端起酒杯,来演绎话别的情景。(指名2对表演)。 板书:话别

▲目送

过渡:不忍别、终须别,你看,(教师配乐读第四自然段)

1.我想,这段文字一定深深打动了大家的心,朋友走了,情还留着,读读文字,你从哪里体会到朋友间的深情?

2.引导理解“伫立”“凝视”(这两个词点击变色)他伫立凝视什么呢?

板书:目送

3、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水浩荡,千帆点点。江面上有那么多的小船,可李白为什么却说“孤帆”呢?(因为他的眼睛一直追随着孟浩然的小船,眼里只看到他的小船。)

4.李白久久伫立在江边,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慢慢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它带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牵挂和祝福,留下了李白的回忆与思念。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注意声调和节奏。

5.此时的李白外表是平静,可内心却如这浩荡的长江水一样,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可以回忆他们一起把酒谈心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回忆孟夫子昔日的悉心指导;可以抒发对孟夫子的牵挂,也可以写写对孟夫子的祝福……写一写。(继续在音乐声中完成交流)

5此时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屏幕出示这首诗,指名读)

6、送大家一首好听的音乐--烟花三月

三、教师激情结语:

1、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佳话,令人称赞。这首诗也成为千古名诗,广为传唱。

2、第一节课我们还背诵了这样几首送别诗 --出示《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

四、作业

选择上面一首送别诗,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模仿课文,将它改写成文包诗。

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饯行

相送

依依惜别      话别

目送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练习5》教学设计第1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10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例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3.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初步淘汰画图,学生可能比较倾向于列举的方法,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口答练习。)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第15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比较例举和计算的方法,得出例举的方法有局限性。)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

15÷3=5(组),

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

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17÷3=5(组)……2(个)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

(这两个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方法简便,可以提出第50个、第100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五、练习纸

1、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自由练习

3、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

排列在第19个的是(),第200个是()。

(2)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4、课本62页第2、3题。

六、数学活动,深化认识

拿出每组两种形状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纸片各10个。

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摆一摆。

展示并提问,照这样摆下去,某一个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自己判断。

七、小组讨论思考

元旦要到了,同学们准备用26个灯笼来布置教室。如果按2红1黄的规律排列,应该准备几个红灯笼,几个黄灯笼?

课外拓展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1÷11,计算器会显示0.09090909…,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100个数字是几?()

※用计算器计算1÷7,计算器会显示0.142857142857…,你能知道小数点后面第21个数字是几?()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

(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

上一篇:习作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下一篇:高二语文上册12月联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