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2024-08-15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精选8篇)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篇1

西王庄镇东王庄学校德育系列教育

暨“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胜利举行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的高度总结,它已融入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自己逐步养成和谐的性情、独立的心志、完善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做温良恭谦让的中华君子。

为此,西王庄镇东王庄学校在继 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周、国防教育等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后,又于2016年10月9日下午开展了以“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以更好地引领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

在本次传统文化教育公益论坛开幕式上首先由东王庄小学校长褚洪武老师致开幕词,褚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小学生,更应倡导学习、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本次公益论坛请来了著名感恩励志教育专家黄一鸣老师为全体学生及家长做了一次生动的专题报告会。

黄一鸣老师围绕“父母态度决定孩子的命运”的主题,从自己多年的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个个励志故事,引领在场学生和家长重温圣贤,感悟发展,旨在引导学生从具体行动上去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老师,激发了他们的感恩深情,启迪了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智慧。许多师生、家长听了黄一鸣老师的演讲后感动得留下了眼泪,使他们心灵深处的孝道之心油然而生。此次感恩教育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与老师的心更贴近了。许多学生由衷地喊出:“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老师,您辛苦了!”

整整两个小时的报告后,广大师生依旧意犹未尽,在谈到报告内容时,很多同学都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和感动,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已经落在了每个人的心田。

(东王庄学校 范震)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篇2

中山“超人杯——全民修身,诗意公交文化公益活动”于2014年4月29日启动,由中山市政协委员学堂指导,市公交集团、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市文明办、市文联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由中山市超人电器有限公司冠名。该文化公益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一具有创意的文化公益活动由市政协丘树宏主席提出,旨在以公交车车身、车载电视、候车亭为平台,创新诗歌传播载体,丰富公交文化,试图通过诗歌的潜移默化对乘客和市民进行修心修身的目的,推动中山伟人故里诗意城市和文化名城的建设。大赛历时3个多月,共收到来自全国9个省(区)24个市的近200首诗作。11月25日,“全民修身·诗意公交”文化公益活动诗歌大赛颁奖仪式举行,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当代著名评论家、北大教授谢冕等与几十名诗人、乘客出席了这一流动的颁奖仪式。公交车上,谢冕与获奖者畅谈着诗意公交的创意性,以及诗意对城市品位的意义。“我给很多诗人颁过奖,但像今天这样在行进中的公交车上给人颁奖,还是头一次。诗歌在城市里这般行进,诗意穿行飘荡,这是非常让人感动的事情!”谢冕说。丘树宏认为,“诗意公交,全民修身”的活动是对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要求文艺走向社会、走向民众的生动实践。诗歌的源泉在人民中、在民间,也在鲜活的生活中。在中山,老百姓可以借助公交车将诗意带回家。诗意与公交这个流动的载体相遇、相融,以独特的方式让诗人与诗歌更贴近群众、更贴近生活,活动体现了人文政协、诗意公交、全民修身与城市品位的有机结合。

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认为,广东省中山市首创“诗意公交”公益活动,运用传单、广告、征文、朗诵以及邀请著名诗人、北京大学教授谢冕颁奖等方式,形成公交车上“流动的诗歌”,让市民将诗意带回家,各界反响热烈。

伟人故里诗意浓浓:首届“阮章竞诗歌奖”、丘树宏海上丝路系列史诗专辑《长歌正酣》在南国书香节举行首发式和朗诵会、中国诗歌万里行第十次走进中山、“‘中国梦’与诗歌的正能量”座谈会、诗人下乡采风、“中山诗群”在《诗林》集体亮相、为“中山好人”群体配诗、与澳门合作出版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史诗《Macau·澳门》……中山市成为2014年全国诗歌活动最多与最具诗意魅力的城市。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篇3

会上,鲁班创新文化论坛组织委员会主任张京来致欢迎辞,鲁班创新文化论坛组织委员会执行主任徐维君主持新闻发布并作主题发言。随后,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民族和谐发展专项基金理事长、全国人大信访局原局长狄济洪,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社副社长范凯,中华青年创新产业联盟主席姚锋,中国城市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丁晓宇等先后与广大与会者畅谈了对鲁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与会者普遍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鲁班创新文化的确立,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新局面的形势下,重新定位了鲁班的创新精神,也为中国广大发明人及科技人员竖起了一面精神旗帜。

据了解,鲁班创新文化论坛首次提出鲁班创新精神与创新文化的概念和内涵,重新定位鲁班的时代意义,并以创新文化为核心主题,关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时代呼声,是首个以“弘扬鲁班创新精神,推动中国品牌创造”为宗旨,从理论和实践层次打造以鲁班文化为创新文化符号的文化交流盛会。论坛的召开将集聚各方鲁班创新文化理论研究专家和实践家、企业家及创新精英,共同弘扬鲁班创新精神,保护和传承鲁班文化,服务中国创造,建设美好地球家园。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鲁班创新文化论坛组织委员会

将于8月3日(农历六月十六日鲁班生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鲁班创新文化论坛”。组委会表示要以弘扬鲁班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保护和传承鲁班创新文化的实际行动来打造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交流平台。愿与各界人士一起弘扬鲁班创新精神,凝聚创新力量,共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创建以鲁班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品牌。

目前,经过各方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鲁班文化创新论坛组织委员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拓展工作进展顺利。首届鲁班创新文化论坛的召开,预示着一个以弘扬鲁班创新文化为核心,代表“中国创造”、致力于美好地球家园的国际性公益交流平台的形成,将为促进鲁班优秀文化的保护、创新文化和创新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篇4

“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简称:《新时社》,是依法登记成立的记录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并与多家媒体强势联合、联办的大型纪实性、综合性集信息采集、出版、发行的联合性群组期刊、增刊、珍藏版专题刊物及影视节目团体。

“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长期扎根“港味”更浓、“海味”更足的通讯社报道特色,致力凸显“短、快、活”的特色文风,故深受内地、港澳台和全球华文媒体的关注,视为报道港澳台及內地新闻的重要参考平台之一。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顺应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的时代发展新形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鼓舞人、以优秀的作品感动人”,以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闻编采团队,及时“记录时代特征、有效传播社会、聚焦社情民意、倡导民权民生、讴歌主流思想、服务人民生活”,力求及时、客观、权威地报道新闻,并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国际资讯服务,为社会呈现纷繁世界的精彩之处,为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广泛信息及时代特征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通过传统平面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紧密结合,以“记录时代、传播信息、讴歌主流、痛斥邪恶”为宗旨,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通过多媒体的表现手段,为读者提供含图文、视(音)频的全方位新闻资讯服务,充分满足广大读者浏览、表达、交流、分享等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观赏。

“挖掘记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是中国新闻时讯通讯社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颁布以来,全球性的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掀起热潮。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工程隆重启动。该项目得到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的支持,坚持以“弘扬祖国民族文化,展现可爱的中华,加强人类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宗旨,为中国乃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发展,推进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更培养了广泛的,优秀的,以摄影为手段,记录、挖掘、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的社会力量。

为配合此项行动,本社特制了“记录行动”证件。自此证投入使用以来,会员普遍反映用它可以很方便地向被采访、记录对象传达行动含义,节省了一些手续和金钱。但本社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超范围要求的使用,都可能破坏证件的含金量和“记录行动”的崇高意义,我们要感谢那些给我们方便和照顾的人和单位,一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也应多从对方的权益立场考虑出发,做一个有学问的记录人。总之,提倡大家要擅用、妥用证件,为大家维护一个良好的使用证件。

“挖掘记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开展至今,受到广大会员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继记录证件证隆重推出以来,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愿意驾驶爱车自驾外出采访,本社又倾情设计制作了极富时代感的新闻工作车证。为会员的采访摄影活动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车证正面粗体大字注明“新闻工作车”字样,简洁鲜明,中英文对照表述“挖掘记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这一重要使命。

车证背面除必备的车辆基本信息外,对记录者使命、记录者守则以及协会情况做了简单介绍。颁发车证的同时,还会加盖本社红印,更加提升了该车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凡会员都可为自己的爱车办理新闻工作车证,办证时需要提供车牌号,并说明车的颜色。只要你热爱新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均可申请新闻观察员证以及特约记者证。申请特约记者证:http://mediainchia.com.cn/vip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篇5

2011年6月11日——12日

中国·长沙

一、论坛背景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SE)也译为“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 “公益创新”。不同组织对公益创业的定义各有不同,如何理解和界定公益创业概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义。更加重要的则是它的结果,公益创业的结果必须是利人利己,利国利民。我们认为,如果创业根据它产生的结果来划分,可以分成公益创业和非公益创业。非公益创业则是那些给社会带来不良结果的人、活动、组织等,如三聚氰胺的三鹿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的南京慈善总会副会长潘锴红等。当今有许多非公益创业的现象,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具有公益创业精神、社会企业家精神的人和组织。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看到更多的绿色公司,幸福企业,可持续的健康的公益组织,社会企业等,希望有更多的人倡导新商业文明和社会企业家精神。马云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上世纪做生意我们靠寻找机会,而这个世纪我们做生意要解决社会问题,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最后一定赚钱!”

美国有被誉为社会企业界达沃斯会议的“斯科尔全球论坛”,还有阿育王全球社会创业论坛;英国有I-Genius(全球社会企业家网络)世界峰会;我们的香港有香港民间社会企业高峰论坛;中国的公益创业交流平台从中国公益创业高峰论坛开始。前期的探索中我们举办过2009年中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年会,2010年中国大学生公益创业高峰论坛等。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公益创业高峰论坛来传播公益创业和社会企业家精神的理念,推动中国公益投资、公益创业和社会企业的发展,探索新的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公益创业、社会企业的支持体系。

二、论坛主题:

公益创业与可持续发展,多方合作构建幸福中国

三、论坛目的:

1、营造良好的公益创业氛围,推动公益创业文化、理念的传播;

2、推荐典型社会企业、绿色公司、幸福企业和优秀公益创业项目

七、论坛时间地点:

论坛报到:2011年6月10日15:00~18:00 论坛时间:2011年6月11日~6月12日 论坛报到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集贤宾馆

论坛召开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集贤宾馆2楼大会议室

八、论坛内容:

报到: 2011年6月10日 15:00~18:00 湖南大学集贤宾馆 欢迎晚餐: 2011年6月10日 18:30 湖南大学集贤宾馆 第一天(6月11日)上午 1、8:30~8:40

领导致辞宣布论坛开幕 2、8:40~9:00

主题演讲:政府在推动公益创业发展的举措 3、9:00 ~9:20

主题演讲:如何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发展,大学生公

益创业实践探索经验分享 4、9:20~9:40

主题演讲:在公益创业、社会创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学

者、专家的分享; 5、9:40~10:00 主题演讲:公益投资与公益创业、社会企业的发展; 6、10:00~10:10

茶歇 6、10:10~10:00 主题演讲:公益孵化器在推动公益创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7、10:30~10:50 主题演讲:如何做好公益创业者、社会企业家的培训8、10:50~11:10

优秀公益创业项目创始人发言 9、11:10~11:30

优秀社会责任型企业家发言 10、11:30~11:50

社会责任型企业家、社会企业家发言

12:00 午餐 湖南大学

第一天(6月11日)下午

15个公益创业项目分享(每个12分钟)(经过精心挑选的绿色公司,责任型企业,社会企业及公益创业项目、公益2、8:45 ~9:00

项目2分享 3、9:00 ~9:15

项目3分享 4、9:15~9:30

项目4分享 5、9:30~9:45

项目5分享 6、9:45~10:00

项目6分享 7、10:00~10:15

项目7分享 8、10:15~10:25

茶歇 9、10:25~10:40

项目8分享 10、10:40 ~10:55

项目9分享 11、10:55~11:10

项目10分享 12、11:10~11:25

项目11分享 12、11:25~11:40

项目12分享 13、11:40 ~11:55

项目13分享 14、11:55~12:10

项目14分享

12:20 午餐 湖南大学

第二天

(6月12日)下午

湖湘文化集大成者——长沙岳麓书院参观;

6月12日下午安排参观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岳麓书院,感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 的湖湘文化。

九、会议费用:

参会人员需交纳会务费298元/人(含资料费、10日晚餐、11日午餐与晚餐及12日的午餐和岳麓书院参观费用)

住宿、往返交通等其他费用自理。

论坛规模:200人~300人,名额满截止申请。缴费方式:

附:湖南大学集贤宾馆位于岳麓书院旁地图

火车:火车站到湖南大学集贤宾馆

1、立珊线公交市区线路 长沙火车站--王家湾 06:00--22:00 途经湖南大学站(岳麓山南站)下车

2元;

2、旅1 市区公交路线 长沙火车站--科教新村 06:00--21:30 普通车1元,湖南大学站(岳麓山南站)下车;

3、出租车

约20元 飞机:飞机场到湖南大学集贤宾馆

机场大巴到火车站,然后由火车站到湖南大学 高铁:从高铁站到湖南大学集贤宾馆

152 路公交

长沙汽车南站—高叶塘 途经湖南大学校门口 可步行至岳麓书院旁(步行约15分钟左右)上车两元;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篇6

——慈善晚会活动策划草案

前言

广西首届公益慈善高峰论坛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于2012年发起,旨在为广西的公益、慈善注入智慧,更加专业而理性的建设广西现代公民社会,以政府、研究机构、社团组织以及社会责任企业和社会企业家联盟为主要核心,打造的一个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本土慈善家、社会企业家和企业公民共同探讨公益慈善和社会责任的高端交流平台。

一、论坛背景

近年来,广西人秉承“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精神,不仅创造了北部湾经济发展快速崛起的神话,也让昔日荒凉的土地焕发出现代城市的勃勃生机,令世人瞩目,国人赞叹。这种超常规的发展也让一大批创业者迅速集聚了财富,但在他们的情感里,蕴藏着深深地感恩大义和回报之情。

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在洪涝风雪灾害、在扶危济困中,在祖国和家乡需要帮助的任何时候,处处有广西企业家慷慨解囊的拳拳爱心、德善之举。

2011年,自治区红十字会共接收捐赠款物价值4648.35万元,其中款1744.01万元,物资价值2904.34万元。光去年就投入117电话:0771-5590688 传真:0771-4966513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金浦路东悦巷6号区工商局宿舍2栋901室

万元款物,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及台风等自然灾害地区的困难群众进行救助,并完成了从2010年延续下来的总计3356.75万元的干旱、水灾灾后重建项目。

2011年初,广西区资源、全州、兴安等地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情,自治区红十字会结合“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春节送温暖活动,下拨价值18万元的2000床棉被、1500件棉衣救助受灾群众。10月,我区遭受“纳沙”、“尼格”台风袭击,北海、钦州等地受灾严重,自治区红十字会为受灾群众发放了价值79万元的蚊帐、毛毯、棉被、毛巾被、大米、食用油等救灾物资及20万救灾款,救助受灾群众11696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企业家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回馈社会,这既是企业形象的塑造,更是企业家完美人格的塑造!他们志存高远,乘风破浪,更加注重和谐发展,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更加关心公益事业!

慈善,正在成为广西人的精神需求、生活方式与文化自觉,广西人不断进行道德提升与品格完善,形成浓厚的关注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风气,他们中的一大批人已经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他们的至诚至爱之心、乐善好施之义举以及感恩祖国、回报八桂之情怀已凝聚成一种大爱无疆的气概和精神!

电话:0771-5590688 传真:0771-4966513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金浦路东悦巷6号区工商局宿舍2栋901室

二、活动目的

在南宁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要生动宣传广西各族人民反哺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全社会更加认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助推构建和谐社会。将“广西公益慈善高峰论坛”打造成一项广西特色品牌公益活动。

三、活动主题

“文明从善爱开始”,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才是一个现代文明的城市。本次活动主题是弘扬慈善文化,宣传仁爱理念,让文明从善爱开始,让“慈善之心”成为“生命的自然”。

四、活动形式: 多名嘉宾 多个话题 主题演讲 论坛互动

五、活动时间

时间:2012年底(待定)

电话:0771-5590688 传真:0771-4966513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金浦路东悦巷6号区工商局宿舍2栋901室

六、活动地点

地点:广西电视台演播厅

七、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协办单位:广西各市委宣传部

广西青年联合会

广西志愿者协会 承办单位:广西电视台 支持媒体:新华社广西分社、广西日报社、八、参与人员

自治区党委、妇联、工商联、民政厅、残联; 南宁市市委、政府、宣传部、工商联; 南宁市商会、南宁市企业代表; 感动广西人物评选组委会; 广西红十字会。

广西地区著名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名单待定)。

电话:0771-5590688 传真:0771-4966513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金浦路东悦巷6号区工商局宿舍2栋901室

九、活动议题

南宁地区社会责任企业和慈善家共同联手,以“广西首届公益慈善高峰论坛”为主题,紧紧围绕广西公益、慈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发展现状,集结社会责任企业领袖与慈善家及专家学者、民间组织,以南宁市为标本深度挖掘内广西公益慈善话题的时代内涵。

论坛总议题:广西公益慈善发展现状及“南宁市范本”。论坛分议题方向一:南宁市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论坛分议题方向二:回顾广西10年慈善事业活动总结。论坛分议题方向三:公益组织如何协助社会责任企业。备选议题:广西民间公益组织如何开展地区性协作、与社会责任企业能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十、活动安排及提纲 活动内容:

(一)、邀请南宁市企业家、慈善家与广西最具公益理念和慈善精神的书画艺术家、专家学者、广西自治区政府有关领导、广西各市有关领导、各地知名企业家、被帮抚者代表等人,参加“慈善晚宴”。

(二)、慈善晚宴现场,隆重宣布爱心人士现场帮扶主要成果,南宁市企业家、慈善家、书画家代表致辞。

电话:0771-5590688 传真:0771-4966513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金浦路东悦巷6号区工商局宿舍2栋901室

(三)、慈善晚宴现场,穿插歌会(主持人从广西各地选调)并隆重推出《广西公益慈善高峰论坛主题歌》。

电话:0771-5590688 传真:0771-4966513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篇7

在媒介高度融合时代, 新闻传播教育哪些必须改变, 哪些需坚守不二

当今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业界的热门话题, 也是我们传媒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当下中国, 一谈到新媒体, 我们的传媒教育可能就会考虑开设诸如网络、动漫设计等专业。这当然是需要的, 同时全世界新闻传播教育界似乎也都呈现这样的趋势。但一定要认清新闻传播教育安身立命的合法性存在根基, 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迪恩·米尔斯教授认为, 新闻教育无论怎么演变, 但有一点不能变, 就是要秉承自己院系的传统, 秉承新文学的传统,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质, 因为新闻学院和传媒学院的媒体有各自不同的标签, 但是他们最好的标签都应该是秉承新闻界的传统。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彬认为, 新媒体时代要求我们新闻教育做出一些变化, 譬如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专业规划、培养模式等, 但对于优秀的传统教育应该保持不变, 即以下四点应该是持久不变的:一是政治觉悟, 诸如政治胸怀、政治境界、政治眼光、政治责任等, 都是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新闻人坚持的;二是文化素质, 尤其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积淀;三是实践意识, 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 都要坚持实践意识;四是国际视野, 新闻人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世界视野。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 与具体的新闻传播技术相比, 观念显得更重要。如果我们的传媒教育只是就技术解决技术问题, 不拓宽学习的领域, 就无法提升传媒大学生的层次。“传媒大学生不是新闻技工”。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新媒体专业变成“新闻技工”的培训场所, 因为这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戴元光则更是尖锐指出, 传媒技术在瓦解新闻教育。把学现代技术作为新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应当受质疑的。以游戏动漫专业教育为例, 一方面我们千百万父母为子女沉溺于游戏而揪心, 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热火朝天地发展游戏动漫教育。新闻是简写的历史, 新闻记者是记录历史的, 但却不懂历史, 也不尊重历史, 甚至在歪曲和玷污历史, 这是我们当下新闻教育改革尤其需要反思与警醒的地方。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段京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吴飞、香港珠海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皇甫河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等均对新闻传播教育价值理性与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表示出了强烈的关注与焦虑。

在新闻传播学系群雄并起的时代, 是追求办学的大而全, 还是突出自家特点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宋超认为, 当前以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所带来跨媒体、跨产业、跨国界、跨地区融合的全球传播新格局, 是对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推动, 作为现实社会中, 包括各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传播教育同样是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加强融合。在交流中体现融合非常重要, 差异性文化的互补度更高, 不同的经验和基础也同样可以受到启发和激励, 但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教学个性, 从而增强不同新闻院系的比较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提出, 新闻传播教育没有必要四面出击, 搞全面开花, 各个新闻院系要结合自身资源、规模、特长、地缘等要素, 给自己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位, 根据院校的传统、使命、愿景、奉献等来做一些实际的安排, 每一个院校在教育改革中一看自己的情况, 二看社会的要求等, 自己选择自己的位置, 自己有自己的风格, 按实际情况发挥自己所长, 力求自己的进步。像美国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 其基本上是以新闻实务教学为主, 研究是有, 但并不是很主要的, 有一点大众传播, 但焦点还是在新闻方面;而同样知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尼伯格传播学院, 其研究偏重一点, 主要是理论的, 实务基本上没有, 新闻传播教育办得也很出色。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所作的“新闻传播教育的特色化生存”的发言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认为, 目前中国高校800个新闻传播的院系都面临着“千校一面、千院一面、千系一面”的问题, 大家的课程设置都是“老三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想真正建立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话, 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中国的教育办成有高水平的, 但又是有特色的教育。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学情况, 胡教授阐释道:“怎么走一条特色化的道路, 就在中国的高校里面来说, 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如何跟中国传媒大学、跟复旦大学、跟武汉大学区别开。我们培养出去的学生如何让大家知道是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这里面两个重要的目标:如何去回答你现在面对的服务对象提出的理论问题, 这个就是去解决你、引领你方向性的学术研究的学科;再一个就是你如何去回应现实的走向, 现在的媒体变化非常快, 如何回应现实的走向, 这就使得你课程结构的设计、专业结构的设计, 包括学生的培养方案可能都要设计一个面向实践的、相关度非常高的培养方案。”

在数字化媒体异军突起语境下, 是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的抱残守缺, 还是与时俱进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媒介系主任查理·H·贝克特教授在《网络媒体下的新闻教育》的发言中首先指出, 现在我们正站在新闻学的关键点, 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正在加速, 新闻学的教育也应该反映这种变化, 并且参与到变化之中;接着他分析, “现在新兴新闻业有两大特色, 首先是公众的参与……现在, 公众可以参与到各个角度的新闻制作, 可以和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一起合作, 或者是单干。第二个是连接性, 现在每样东西可以通过网络连接, 他们可以分享、传送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制作……记者不再是守门员了”;最后, 他主张, 新闻教育是要不断地挑战新闻业者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价值以及新媒体的本质, 敢于在传统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上不断突破陈规。

作为一种呼应, 香港浸会大学传媒学院新闻系主任黄煜也比较看重技术因素对新闻教育构成的挑战, 他呼吁应尽快“设立一套共通的学习成果架构及国际认可标准”, 以使复合型/全能型新闻人才脱颖而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认为, 新闻教育改革方向就是拆除学科之间的壁垒和樊篱, 致力于学科间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则是通过对上海新媒体行业的调查研究发现, 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传媒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他吁请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创新性传媒人才的培养。郑州大学的董广安教授提倡将“教学途径”与“非教学途径”相结合, 培养实用性新闻人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建伟建议推行“3+N”传媒人才培养模式, 使新闻学系毕业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独当一面。

另外,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赵心树、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的本杰明·希尔·蒂伯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石义彬、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张铭清、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吴予敏、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方晓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白贵、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蒋晓丽等众多学者和院系负责人也都结合各自所在单位的办学状况, 强调了办学特色的重要性。

新媒体时代, 新闻传播院系的教育改革是“各自为政”, 还是“合作共荣”

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迪恩·米尔斯认为, 当前随着以报刊、广播、电视为教学样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日渐滞后, 新闻学院要想知道如何让教育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除了与商界新闻业合作, 推广、使用新的技术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外, 还要与其他国家, 譬如与复旦有机会展开合作, 以探索新的方式来写新闻。

东京大学情报学环学环长石田英敬在其题目为《东京大学“情报学环”的目标》的演讲中, 更是“从四个方面 (新世纪知识方面的转变;技术革新尤其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大学以及知识和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义;亚洲新时代的到来) 阐述了新闻研究和教育必须打破国界“被连接在一起的”的重要性, 他认为, 生存在同一个历史当中, 我们必须共同地去努力解决所面对的同一的问题, “所有全世界的同仁们, 亚洲的同仁们, 我们在研究和教育共享的世界的过程当中, 希望各位能够一起为推动新闻学的研究和教育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艾夫根·扎特斯耶夫在追忆了与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一些成功合作历程后, 提出希望在面向21世纪的项目当中, 他们能够有更多的进步, 能与从北京、复旦和上海大学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复旦大学童兵教授在论坛上提出了复旦新闻学院的“两个期待” (期待与国内外兄弟院校的合作生生不息, 并且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发展;期待与相关学术刊物的合作, 在新的学术语境下有新的拓展) , 一方面为复旦新闻学院的发展勾画出了美好愿景, 另一方面实际上也表达了很多与会学者的期盼。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积极回应童兵教授的“期待”, 他结合陕西经济穷省、文化大省的具体实际, 提出“向西部取资源, 向东部取人才;紧扣社会需求, 强化实践教学”等多项自我发展规划, 并吁请与东部像复旦这样的知名新闻院系展开全方位合作, 他的这一愿望得到兰州大学、西北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新疆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西部众多新闻院系的同仁的较大认同,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中国新闻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才能最终实现中西新闻教育“并驾齐驱”的发展态势。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姜智彬教授更是提倡国际间新闻传播教育互动互助的重要意义, 并希望与世界各国知名新闻传播学院系交流机制长期化、惯例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学者的共同愿望。

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新闻稿) 篇8

2014年12月19日,由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广州市律师协会以及《消费者报道》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消费公益诉讼第一案如何破题?——‘消费公益诉讼’法律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就在此次论坛召开后的12月30日,浙江省消委会向上海铁路运输法院递交了消费维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状,打响了消费公益诉讼第一枪。消费公益诉讼难点何在?针对于此,来自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法学界、律师界、司法机构、媒体界及消费者的代表的与会嘉宾在圆桌讨论环节从各自的专业角度,为中国消费公益诉讼的现行问题献言献策。《消费者报道》以问答形式,将其观点整理如下。

消费公益诉讼“四难”

问: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各省消委会(消协)和中消协等32家消费维权组织做为公益诉讼主体的资格,但为何目前消委会系统仍踌躇不前?

杨淑娜:消费公益诉讼制度涉及面广、专业性和系统性强,尚未有司法解释和实施细则,作为诉讼主体的消委会不敢贸然行动。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如何确定,诉讼流程怎么走,哪些行为可以提起诉讼,费用由谁来承担,赔偿额怎么确定和分配都是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邢益强:消费公益诉讼必须解决立案难、管辖难、取证难和组织难四个问题。

新消法只规定了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定义和主体,其他方面在法律上都是空白,这将使法院在如何立案上面临困难。“高级会所的300个高级会员侵权案”和“大型超市300个草根消费者侵权案”,哪一个才算是消费公益诉讼的范畴,到底多少人才算“公”,什么情形才是“社会公益”受损害,都需要从立法和司法解释层面去进一步解决。

消费公益诉讼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不特定性,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性大和辐射面广这些特点也使消费公益诉讼在管辖权层面面临争议。

此外,消费公益诉讼制度要求的诉讼主体太高、太难,只有省一级的消委会才能启动消费公益诉讼,基本没有可行性。个体受益者需从区消委会向上一级一级反应情况,再由省消委会来决定是否符合起诉要求。

消费公益诉讼启动后,涉及面非常广的侵权案件应该交由谁来取证?同时,消委会的经费有限,涉及范围广、不特定性强的公益诉讼费用从何而来也是一个问题。

如何细化?

问:哪些案件适合提起公益诉讼?

吴景明:针对消费公益诉讼案件种类尚不明确的立法现状,我提几个目前国内适合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几大案件,包括马航失踪乘客的损害赔偿、手机流量月底清零、包装食品分量不足、银行理财产品隐匿重大风险信息、有毒食品致多数人受损、各行业霸王条款和霸王交易、537开头电话对广大消费者的骚扰、高速公路无限期收费等有明确侵害对象,侵害事实确凿的案件。

问:消费公益诉讼制度应提起“禁令之诉”,“损害赔偿制度”之诉,亦或是“穷尽非法所得之诉”?

邢益强:我们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主体,不应陷入通过诉讼手段达到经济和赔偿目的的怪圈,对不法经营者的经济处罚应该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去实现;同时,公益案件里受害者的损害程度不一,赔偿额很难确定,赔偿数额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问题。

何山:原则上不能拒绝赔偿的提出,否则会有鼓励不法经营者之嫌,且禁令之诉不足以弥补受害者的损失。

问:如何细化消费公益诉讼制度?是以诉讼推进制度完善还是通过司法解释、实施细则等先完善制度?

何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母亲,法律是儿子;十亿人民是母亲,法律是儿子。法律多从实践中来,只有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才会通过司法解释去进一步规定和细化。

法律既然已经确定了“消费公益诉讼”制度,我提倡省级消委会可以率先提起公益诉讼。实践走在前头,其他问题都可以通过研究、探讨来解决。这样做对司法解释的出台也是很好地促进。

问:公益诉讼是否应该缴纳诉讼费,应该由谁来承担?

吴景明:省级以上消委会都是全额拨款单位,交费交的都是纳税人的钱,等于从这个兜装到那个兜。公益诉讼就不应该有收费这一说。退一万步讲,应由被告,也就是经营者去交费。诉讼管辖问题,省级消委会还好说,中消协提起的诉讼应该由谁去受理这是个问题。

司法机构如何作为?

问: 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未来是否会成为公益诉讼主体?

刘长兴:虽然当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可以作为公益诉讼主体提起公益诉讼,但是四中全会之后,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主体发起人已经在探讨之中。

问: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会怎样支持省消委会提起消费公益诉讼,如何去发挥作用?

陈宏:检察院一直在关注和实践公益诉讼,新消法实施之前,主要的实践领域集中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民诉法修改之后,检察机关主要从事支持起诉的工作,针对邢益强律师提到的消费公益诉讼中立案难、管辖难、取证难、组织难的问题,我想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可以发挥我们在调查取证方面的优势。

省消委会在实践消费公益诉讼制度中既要“理性”,又要“冲动”。“理性”就是依法,“冲动”就是用于实践。公益诉讼司法解释及实施细则制定之前,应该积极的实践,实践走在前头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提倡各地消委会能积极做这个事件。法律规定省一级的消协可以提起公益诉讼,那么就可以和法院、检察院一起研究,有了探讨和经验对司法解释出台是好的促进。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更应有所作为。

?软雅黑","sans-serif"; mso-bidi-font-family:微软雅黑'>

上一篇:致新客户函下一篇:带教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