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2024-08-02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共11篇)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探究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作者: 武传军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随着变化,本文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了一下,希望找出一条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发展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 思想政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的变化,这就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因此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寻找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努力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找出一条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发展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一、以政工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政工队伍的素质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重点抓好一是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着力提高理论创新的能力。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来武装企业政工队伍的头脑,并且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在工作实践和提高理论创新能力上不断取得新成效。二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着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企业政工干部不仅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协助领导做些管理上的工作,所以政工干部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全面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管理能力,就要掌握现代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相关的知识。有的人却说,这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那是不对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是殊途同归的,不存在别人的“地”和自己的“田”的问题。三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着力提高引领员工思想的能力。企业政工队伍要重视所在工作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对企业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俗话说,“外行不能管理内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员工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年员工,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高素质群体,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熟悉和掌握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动态外,还要对他们所从事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一些专业知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有力的支撑。

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用不可抵估。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影响、教育、激励员工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工作。所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工作的有效载体,借助企业文化可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生产的的融合,两者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内能够形成为广大职工所自觉认同的为社会、为集体奉献的主流意识,能够融合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环境,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共谋企业发展的氛围,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陶冶人的情操,唤起干部职工的价值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爱企意识,进而将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总目标的共同方向上来。搞好企业文化可使企业的目标、指标、项目、措施、考核都含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可使职工最大限度地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在一起,把实现人生价值由抽象的观念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进而实现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托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并最终体现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上。这必然会与企业经营者产生共鸣,避免了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业务的“两张皮”现象。构建企业文化的先进管理思想将会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片新天地,并必将带动思想政治工作越做越新、长盛不衰、永葆生命力。因此,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当作一项重要内容,创建优美环境,弘扬企业精神,改善企业形象,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努力营造团结、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正确教育引导职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切实为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三、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是加强和改进工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思想政治工作才具强大的说服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首先,必须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帮助职工实现切身利益。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引导职工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工作。职工的利益既包括集体利益、精神利益、长远利益,也包括个人利益、物质利益、眼前利益。如果只重视宣传职工的集体利益、精神利益、长远利益,而对个人利益、物质利益、眼前利益关心不够,那就会让职工觉得思想政治工作与他们的利益无关,与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相差太远甚至背道而驰,当然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会失去感召力和吸引力。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处处以身作则,起表率和示范带头作用。重点一是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使全体职工形成命运共同体。二是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转变管理作风,充分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人物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使广大职工真正感受到政治平等、管理平等和经济平等。三是要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集思想、知识、趣味、娱乐为一体中,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和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第三,扎实为职工办实事。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耐心教育和热情服务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职工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把党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出勃勃生机。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煤炭,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里其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下, 煤炭企业要在企业文化上大下功夫,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以人为本, 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 将科学的世界观和发展观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 使其深入每位员工的意识之中, 从而达到人生所站的高度的提升、思想品位的提升。

一、企业文化和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文化,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运作准则、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 它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既往、创新未来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精神财富,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由于成立背景、经营基础、运作模式不同, 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

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涵是, 通过宣传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政治态度, 解决各类思想问题, 提高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完善人格和调动积极性为根本任务, 对人们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综合教育实践。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转换企业管理方式。企业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 就要注重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 使之与时俱进, 这同时也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融合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冀中股份葛泉矿一方面,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入刚性管理;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融入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在实践中应用时, 需要与刚性管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刚性管理具有原则性这一特点, 克服“重血缘、亲情和人情的陋习”, 充分体现现代柔性管理的本义, 在企业管理中真正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找出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 使两者互相融合, 互相影响,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冀中股份葛泉矿近年来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宣传、打造了葛泉特色的, 以“1521”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并且通过矿区环境布置, 井下安全文化走廊的更新、精细化管理文化的宣贯等, 让职工精神上受益。并且开展了企业十佳明星评比活动、道德模范选树、先进典型的宣传, 促进了葛泉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 通过企业的精神、理念、文化的宣贯, 引导职工树立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相结合。煤矿生产“安全为天”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将职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冀中股份葛泉矿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抓手, 创造性的以人性化、亲情化管理融入到安全管理当中。建立职工家庭档案、为职工在井下设立急救小药箱、为职工过集体生日、农忙时节帮农民工干农活, 通过亲情化、人性化管理, 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增加井下安全设备的投入, 树立从零开始的安全文化理念。为职工的安全生产有了保障, 树立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加法了职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积极性。职工的工作环境改善了、安全有保证了、收入提高了、心气顺了, 思想政治工作也就顺理成章搞上去了。

为职工的长长长才搭建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 职工整体素质提高了, 工作不仅仅是职工谋生的重要手段, 也是职工参与社会、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所以煤炭企业不仅要为职工提供劳动场所, 还要想法设法帮助职工提升自身的素质。冀中股份葛泉矿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技术练兵、比武等活动, 督促职工学技术、增才干、提素质。近年来, 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比武状元、标兵。通过走技术成才之路, 职工待遇上去了、真正实现了有为、有位。增长才干、奉献企业、提升自我, 真正成了职工们的成才理念。

参考文献

[1]汪青松.基于实证视域的农民精神富裕解析--以河南省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2 (02) .

[2]梁静.以科学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01) .

[3]华晓艳.围绕国有大型企业辅业单位改革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企业导报, 2011 (06) .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3

关键词: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思想工作

一、摆正位置,明确任务

企业的中心任务是生产经营,党组织书记的工作重点应围绕服务于生产经营抓好党的建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抓党组织的班子建设,这是企业党建工作永恒的主题。重点是抓好支委会成员的思想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这是班子成员沟通意见,统一思想的关键环节,也是把支部班子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政治核心的基础。二是带好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党组织,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在党组织书记,因此,党组织书记应根据单位情况,主动寻找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从实际出发开展好以生产经营为主题和党员目标管理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建设一支生产经营中作风好、战斗力强的党员队伍。三是要摆正书记与行政领导的关系。在目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这是个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党组织书记需要端正态度,胸怀坦荡,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以身作则搞好班子的团结,要把单位生产经营上的难点,作为支部工作的重点开展。对问题有不同意见,应多沟通,多理解,多做换位思考,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做好补台工作。积极体谅行政主管在工作中的困难和心境,重大事情先与行政领导先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在支部会上通过。只要一心为公,就能做到既不放弃原则,又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处理好工作上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形成较好的工作氛围。

二、积极参与,有所作为

在我们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中,有些同志工作非常出色,在干部队伍中的威信非常高,稍加研究,不难发现他们共同的优点:勤于学习,自身素质佳;团结协作,党政配合好;求真务实,工作效果实;善于思考,工作有创新;讲究方法,思想工作细;加强修养,群众威信高。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我深深的体会到,当今的企业绝无纯粹的党务工作,书记不仅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经济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而且对企业的改革、职工的稳定,特别是有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以及员工的培养和教育等,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看是虚的,但每一项工作都是有它的实践基础,如把握好党员和职工的思想脉搏和动态,注意了解大家在想什么,干什么,从而引导其发挥作用,将虚变实。关键时候要体现出书记的党性觉悟和主人翁意识,以身作则冲上去、干出来,起到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只有处处走在群众的前面,有所用为,才能有威信,有位置。党组织书记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素质,做到既懂党务,又懂生产经营,有不懂的地方要努力学习成为内行,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主动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广大党员、职工看到书记工作是大有可为的,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说话、指挥就有权威,在生产经营等多项工作中就会有比较高的位置。

三、培养精神,建设队伍

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肩负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工作中要注意从大局着想,小处着手,根据单位职工及生产经营特点,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培养具有自己单位特点的精神文化环境和政治思想统一的职工队伍。在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职工思想上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面对,要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团结、努力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及时化解职工思想上的凝惑,不断满足职工精神上的需要。通过发挥支部在思想上、生产经营中的导向作用,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鼓舞人,以健康的思想意识引导人,通过树正气,立新风来凝聚职工,就会极大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效地使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施工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企业党的建设,职工的思想特点,对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党组织书记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发现和善于总结的能力,每时每刻注意在生产经营中发现党员、职工在工作中的闪光点和先进事迹,从中提炼精神,把握其实质,进行宣传、鼓励,从而达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总结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涌现出先进事迹,更要总结在平时工作中党员、职工的闪光点。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及时发现,有所收获。书记只有做到细心发现,才能科学总结出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为党的工作提供好经验、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勇.论如何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J]. 企业家天地. 2010(02).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4

当今,共青团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建设、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包括青年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提高。所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对承担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四项职能的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来说,要想出色地、创造性地履行好这些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和代表维护青少年权益的作用,就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身体力行“竭诚服务青年”的宗旨。我以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竭诚服务青年要有真情实感。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一个有远见的民族和政党一定会把最多关爱和更深的期待放在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身上。共青团的事业是青春闪光的事业,核心职能是帮助和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对团干部来说,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对青年有真感情。所谓真感情,就是要以青年为本,深入了解青年,深刻理解青年,高度信任青年,真诚帮助青年。处在社会转型、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青年,除具有其他时代青年共有的属性和特点外,还特别显现出务实进取,视野开阔,崇尚法治,自主性和个人权利意识较强,学习、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等特征。按照“重大事件产生一代人”的观点,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重大事件”接踵而至。仅就“互联网”这一件事来说,就足以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交往、娱乐乃至整个生活方式。而我们面对的一代青年,特别是所谓的“80后”,就是出生、成长于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不愿以他们的视角看问题,就难以理解他们,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而青年终归在不停成长、在不断成熟,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重担一定会落在他们肩上。作为青年工作者,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投入真感情,竭力做工作,就是尽到了历史责任,我们一定会在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身上,看到我们工作的成效。

第二,竭诚服务青年要有真才实学。服务青年不是一句空话,要凭真才实学。对企业团干部来讲,要做好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在组织、引导、服务与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四个方面的作用,个人的素质、修养、作风、能力、魅力十分重要。在团的岗位上锤炼作风、提高能力应是每一名团干部的必修课。团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使团的事业与时俱进。团干部素质提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修养要不断增强

1、增强政治修养。要高举团旗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经得起风浪考验,做到对党一路忠诚、一生忠诚。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特别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用以指导实践。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去思考、谋划、推进团的工作,有力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增强学识修养。工作的开展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本领,这些都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要学好理论,学好政策,学好团的业务知识,特别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搞好服务。

3、增强为人修养。对待事业要充满激情,看待名利如过眼烟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只有把事业看得重,把名利看得轻,时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用平常心去看待个人进退流转,才能不负组织的培养,不负青年的期望。

二、能力要不断提高

1、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开拓,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充满激情,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团的事业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建立新功。

3、提高攻坚克难能力。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团的工作也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畏缩不前,只能迎难而上,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上不断创新,破解矛盾和问题,应对困难和挑战,探索新的机制体制,全力推动团的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作风

1、保持公道正派作风。公能生明,公道正派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共青团工作也是这样,要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给的,成长是组织培

养的,用公心去对待工作、去团结同志,倡导风正人和,促进事业兴旺。用好的制度来推进工作和规范自身建设,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为青年成长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2、保持廉洁自律作风。团干部相对年轻,成长的道路还较长,因此更要坚持廉洁自律,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注意从一言一行中去规范,从一点一滴中去积累,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不搞庸俗人际关系,不沾染歪风邪气,才能扎牢根基、茁壮成长,成为青年的楷模,从自身的角度做好青年思想教育工作。

第三,竭诚服务青年要求真务实。团的工作最忌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团干部最忌浮在面上而深入不够。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善于解决问题,多为基层为青年办一些实事,多做一些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工作,多探索一些促进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团的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当好表率,不仅要搞好组织策划,更要亲历亲为;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指挥员,更要成为合格的战斗员。党要求共青团工作要创新求实,当代青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务实进取。因此,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做好党的助手、竭诚服务青年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共青团传统的组织、动员方式主要是搞活动,这种方式以往、现在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将来也需要。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年的分化和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的法治化,共青团的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必须要创新才能与之相适应,才能为青年多样化的需求服好务,取得真实效。

一、要引导青年树立成长、成才的正确理念。

1、要引导青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对青年进行长期不懈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砥砺品格、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广大青年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青年,以优秀的作品鼓舞青年,丰富青年的精神世界,增强青年的精神力量。这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学习是进步的根基。青年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引导青年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鼓励青年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

2、要引导青年树立创新创效的理念。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要开展岗位学习活动,引导青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掌握过硬本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引导广大青年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密结合工作岗位,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新创效。

3、要引导青年树立甘于奉献的理念。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服务祖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二、要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争取各方面支持,制定有利于青年成长成才的制度,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为社会和企业作贡献。同时要关注最先成长起来的青年,做好青年先进典型的选树、培养和宣传推广。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要善于发现、总结典型经验,挖掘典型的时代精神,要实事求是地宣传典型,不断增强典型的感染力和辐射力。要用先进典型的成长、成才事例影响、带动青年,使广大青年学有榜样,做有方向,便于更多的青年成长、成才和发展。这也是我们服务青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下大力气做好。

三、要给青年全方位的关心和帮助。目前人们的思想状况比较复杂,青年的利益和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多样,我们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服务的力度,拓宽服务的范围,充分尊重广大青年的主人翁地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青年群体,认真了解和把握青年的生活、工作和现实需求,善于倾听青年的呼声,关心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把青年的合理需求作为我们的服务方向,切实为青年解决后顾之忧,把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5

-——在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的演说

同志们、战友们:

今天,我的发言的题目是“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四个关系’”。大家知道,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军队的优良传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源泉,也是部队工作中经常性的具体工作。当前,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方面社会上的各种新观念、新事物、新变化不断冲击着军营;另一方面军队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官兵对社会的各种变革越来越第三。因此,军营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可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理性观点作为指导,坚持两点论,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度”,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就需要创新。但创新必须尊重历史,正确对待和分析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挥我党的光荣传统。我军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独具优势的作风和传统,反映了我军建设与发展的本质要求,其内容极为丰富,是历史精华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久经考验而不衰,趁着改变过去,推动现在、影响未来的作用,永远是激励我们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那种无视传统、割断历史的做法,必将使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在加快推进我军革命传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军所下的时代环境不同了,面临的任务目标不同了,但军队的性质,宗旨却没有变,军队建设的原则和制度没有变,长期培养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更是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不会陈旧和落后的。相反,它们却是军队改革创新、开拓前进的坚强基石和巨大精神动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丢,如果丢掉了这些基石和根本,就丢掉了我军的优势和特色,改革和创新就必然是“空中楼阁”——失去基础和灵魂。

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就是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的前提下,增强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创新性,进一步推动政治工作的改进发展和完善。要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新的内容,创造新的形式:在着力解决新问题时,例如官兵关系在不同时期就需要解决不同的矛盾;°不断赋予新的内容时,例如军民关系当前就要开展许多不同于战争年代的新的拥政爱民活动;°勇于创造新形式时,例如瓦解敌军由过去的喊话形式已被现代心理战的形式所代替等等,这些变革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人才学等相差学科创造性的广泛运用融合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去,丰富发展了符合我军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政治工作。要努力探索,运用新的手段、方法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科技会计师,尽快利用科学先进的新手段、如发挥现代大众传媒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知识传播等,从而增强政治工作的科学性,赋予政治工作以新的内涵,创造新的转化形式。只有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优良传统才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永葆微型机和活力。

二、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关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的物质利益关系而导致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现实的事实表明商品经济运用规律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唯心论、伪科学等对官兵的思想、行为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同时,物质利益的调整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大,由各种利益矛盾引发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如军人的奉献意识深化、站岗花钱找替身、不安心工作想转业等等。

应当承认,对高尚理想信念的追求与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要求不仅是官兵的正常需要,也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讲:“革命精神是非常宝

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为,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因此,能否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对待物质利益,不仅关系到保持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和部队的战斗力、凝聚力,而且是在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上必须应该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我军是调试集中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惟一宗旨。根据我军这一性质,军队在运行机制中不能简单照搬经济杠杆原理调节利益关系这一准则。毕竟,军队是奉献多于索取的职业,而非用金钱、物质利益衡量价值的职业,正是军人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军人个体的行为不免带有不同于地方商业色彩的思想和行为,也即:应该首先想到的社会利益、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应该首先自学地、主动地为他人、为社会、为集体、为党的副业尽义务——而非个人主义;尤其要为国家和人民分居,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高度上来。鉴于此,就要发挥各种方式、方法的机能,加强我军这种特殊性的教育,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任务等贯穿于物质利益原则的始终,从而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努力把甘愿奉献变为官兵的自学行动。

坚持义与利的统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军队自身改革的深化,曾经被称之为“精神净土”的军营,也难免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出现这些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由于个人素质、自身善、技术水平、家庭困难等原因带来的实际问题;有的因为觉悟低、修养差造成思想认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有的中因为实际问题加重思想问题,有的则是因为思想问题看重了实际问题,因此抓好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义与利的结合点。因此,坚持义与利的统一,说到底就是把思想教育的精神引导与政策制度的利益保证结合起来。因为政策制度往往比思想教育更具有全局性和稳定性。如果说战争年代我们在政策制度上受到种种条件制约、在计划经济时期对此没有引起跔重视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注意做好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工作。因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制经济。思想教育要求军人到边远艰苦的地区工作为荣,与此同时,必须将相适应的物质待遇与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思想教育提倡军人安心在部队服役,与此同时,应该将坚持战斗力思想与保障退役后比较优厚的待遇相结合。因此,积极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在政策、制度上得到鼓励和保护,融思想教育应付显得苍白无力,就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当然,我们在重视和关心官兵的切身利益时决不能以利代义,更不能简单地给钱给物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简单认可钱的威慑力。要坚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提高广大官兵觉悟的有力武器。

三、疏与堵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疏与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不能只重视两方面,却忽视另一方面。疏与堵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可以推出疏与堵的这样一种关系:疏是堵的前提和基础,堵是疏的补充和辅助,两者缺一不可。对于官兵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现实思想认识问题,可通过循循善诱,疏通思想,采取民主、讨论、批评、耐心说服的方法,把官兵头脑中非无产阶级思想引导到无产阶级思想上来。因此,对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属于思想认识的问题,只能进行疏通和引导的方法加以解决,企图用行政合理化建议,强制方法去解决思想问题,不但没有效果,相反还会有害。当然,如果认为疏导是“万能药”的话,就会淹没思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使疏导作用的发挥力不从心,这就迫切需求除了用疏导方法以外,还需要通过制度,纪律、法律等手段来制止、纠正人们的错误言行。因此,堵仅作为疏导的一种补充手段和方法。大量事实表明堵的强制作用不仅是行之有效的,而且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果说疏导有关“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作用的话,那么堵则是“刮骨疗毒、釜底抽薪”的强制性手段。因此只有把疏与堵有机统一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既避免简单粗暴,又具有原则性的战斗性。

四、立足军营与面向社会的关系

扎根军营、搞好军队课堂教育,这是军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但是,作为来自于社会并且是组成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军队,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或多或少与地方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特别是官兵的许多思想不加以正确引导,犹如官兵的思想置于凹凸镜中,任其发展,私欲膨胀,就会难以认清自我和校正自己。这种恶性循环从各个侧面影响部队官兵,久而久之是难以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那样:“思想工作做半天,不如上街转一圈”“一次谈心,抵不上一封家信。”这说明,我们不仅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家庭对官兵的影响力,也不能忽视外界的反作用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局限在军营大院和课堂上,要开阔视野,积极走向社会,展开双臂,呼吸新鲜的空气,热情接受来自社会的教育,发挥社会“小漏斗”的过滤作用,吸收精华,除去糟粕,为人年用,使广大官兵从中受到教育和鼓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做的工作较多,比较行之有效的是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力气:

一是要走出去,请进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生机和活力,社会需要了解军队,军队也要为社会打开了解的窗口,尤其是军人最关心的是第二次就业问题,更应该采取请地方领导、企业家、事业上有成就的的转业军人到部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优抚安置政策教育和参观地方改革先进单位等多种形式,让他们看到有国家强有力的优惠政策作保障,军转安置工作的前景一片灿烂。

二是要与官兵家庭沟通联系。及时沟通官兵家庭的联系,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特色。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由于军人家庭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对球部战士的影响是筩直接很实际的,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官兵的思想情绪和服役态度。因此,要努力探索新的方法,运用新的手段,注重利用家庭的积极因素,善于把官兵家庭的消极影响转变为积极因素。总之,借助于国家和家庭的力量教育官兵,这是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路子的一个方面。

我的讲话完了,不对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6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企业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工作, 任何排斥、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都会破坏企业文化的健康、顺利发展。

(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我国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它必然要受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出发, 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四项基本原则等, 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有效地保障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企业文化除了要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发展规律, 更要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的方向, 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支持, 是上述这些要求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

(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文化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领导的实质在于执政为民, 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在企业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企业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讲, 企业文化建设与实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但只是从总的方向上讲是这样。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 由于观念、体制、方法等原因, 出现脱离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也难以避免。这些偏差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 以保证企业文化确实代表多数人的利益。

(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和可靠的队伍, 相对于企业文化而言拥有机制和体制上的优势, 从而为行之有效地建立企业文化提供了有形的队伍、有效的机制, 使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不会完全流于自发, 而是能够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要把工作的落脚点定位于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氛围外, 还要主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提供动力, 推动企业文化向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文化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供结合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 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是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应遵循的一个基本方针。然而,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由于理论性、思想性较强, 加之一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形式比较单一老套, 事实上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说服力的现状。企业文化可以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为后者实行“三贴近”找到了结合点, 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容易与生产经营活动相脱离的现象。

(一) 企业文化在观念上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一方面,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创新, 这种理念本身代表着一种进步的潮流, 因而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在观念上提供了指导。这就是说,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紧密联系本企业员工的现实思想现状, 不能盲目照抄照搬或照本宣科。建设企业文化, 还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的创立。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它能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是企业有效地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有力形式。所以说, 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 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等, 能够有效地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如:通过企业文化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 使企业的经营宗旨、发展战略和企业精神, 成为职工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和内容得到拓展, 方式方法得到改进, 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强化。

(二) 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企业文化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 为它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易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更便于与经济工作融合在一起去做, 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创造出能够增强职工凝聚力、企业向心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新形式、新方法, 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某些弊端, 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 落到实处。所以说,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把思想政治工作所注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具体化、企业化了。

(三) 企业文化在方法手段上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提供的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 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把属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转化成为企业的价值观, 进而更加调动起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所以说,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途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目标上互相协调, 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保证,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共同为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大局, 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内容上互相补充, 做到相辅相成、整体推进,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中, 努力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体系。三是使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工作运行中互相促进, 确保同步推进, 落到实处。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找准切入点 篇7

切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首先,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从全球数百年工商业发展史来看,企业管理先后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其中“文化管理”模式是当今现代企业所大力推崇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文化管理”是将人性化管理和理性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管理,也是当今企业管理的巅峰境界。今天,中外成功企业的实践和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来。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自觉顺应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要求,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其次,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创新的内在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方法与企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焦点在于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的相互错位,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总是走不出“不受重视、不见作为、不起作用”的“怪圈”。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创新有着强烈的内在要求,而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顺理成章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都通过改变企业中最活跃的成分——“人”来达到改变企业物质产品、行为、制度和精神状态的目的,都以思想、观念、精神和文化因素为改造对象,都追求对企业活动整体、长久和系统性的影响。正是由于企业文化脱离了物质、行为和制度的表象,处于企业活动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的位置,才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理成章地向企业文化建设领域转移。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

文化建设各层面的切入位置

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全部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只能选择有效的切入位置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部过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塑造品牌”。“物质文化”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表现,它要求企业在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强化“精品文化”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顾客愉悦”原则。因此“质量”和“品牌”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中的两大任务。打造优秀的质量与品牌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业务管理和质量保证流程体系,而品牌的形成也是一个层面更为丰富、过程更为复杂的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找到切入的位置。比如,以顾客愉悦的设计思路进行产品广告和服务宣传、营造符合消费心理的服务环境、强化顾客和员工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激励员工为提升品牌而更加注重日常的行为等。当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胜任这些工作必须专注于市场需求以及员工激励的研究,在具体工作的内容方法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思想政治工作在“行为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强化观念”。企业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政府、社会各方面关系处理中所遵循的规则,这些规则通过具体的企业行为表现出来,具有可识别的特性。一般来说,默契、满意和愉悦的服务是优质企业行为文化的共同追求。行为文化的主体是企业,但实际上企业的行为文化是通过每个员工表现出来的,这里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企业制度、员工素质和观念水平,企业制度是对企业文化的相对固化,员工素质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联系紧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观念角度切入,运用有效手段来强化员工顾全大局、主动协作和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观念”并化为自觉行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优化规则”。制度文化是企业从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实践、企业行为文化的具体表现中提炼出来的相对固化的规则总和,具有公认、权威和稳定等特点。比如目标结构、职责分工、现场管理、生产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起到了评判和制约的作用。毫无疑问,制度文化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各方面工作长期总结的结果,不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能力包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企业利益的高度辨识现行制度文化体系中的不足和问题,从企业稳定、发展及社会、企业、员工三者利益关系的角度对制度体系提出优化建议,或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团队再造”。精神文化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企业文化从表面上看是动态变化的:企业被外部环境所制约,时代的变化、消费模式的变化都会导致企业产品、服务和行为、规则的变化,但是一旦我们接触到企业精神文化这个灵魂时往往会发现,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团队精神等企业精神因素会比较稳定地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三菱、松下、奔驰等企业能够保持百年活力的奥秘所在。所以,企业文化进行“团队再造”,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个切入点。打造优秀团队是需要持续推进的“慢工细活”,正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强项,除了企业内部培训和团队自我提升、结构优化外,日常的帮教、引导和精神鼓励、心理疏导都为思想政治工作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

实践中的几点对策思考

要把企业精神的塑造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塑造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凝聚员工人心的鲜明旗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想真正融入企业文化,就必须把企业精神的塑造作为中心环节,在企业精神的提炼、宣传、教育、辐射、凝聚上下功夫,使企业精神转化为深入人心、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nlc202309040002

要把服务于经济效益的增长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要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紧密关注生产活动的动向,积极引导和影响企业立足技术创新,开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要在企业员工中宣传规范的经营方式,倡导优质服务,满足社会对本企业产品、服务的需求,从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中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和愉悦享受。

要把员工队伍的培育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抓手。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共同点,那就是:都要把员工培育成“四有新人”。从教育人、培育人、管理人的角度来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更强,针对性也更为突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将生产中的难点列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增强针对性,突出效果性。

要把人格力量的雕琢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资源。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涵盖经营者、管理者及广大员工,其中企业经营者是最高层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经营者的思想理念与人格力量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教育管理重点指向企业经营者,努力塑造雕琢,使企业经营者的人格魅力与企业文化相匹配,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和培育的倡导者。

要把“强化理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从某种角度上说,思想政治工作从被动灌输到自觉吸收是质的飞跃,思想政治工作在“强化理念”中应该树立的目标是培育“学习型”企业环境。就是持续强化每一位员工培育“工作+学习”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念,提高员工的思想境界和服务意识。目前,各企业都在创造“学习型”企业。而要创建“学习型”企业,就必须做到领导重视、保障到位。要制订长远规划,积极创造企业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例如,不少成功企业建立“企业文化活动室”“阅览室”“企业荣誉室”“员工培训中心”来满足员工的学习和文化需求,在强化“理念”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目标,并且在相应的工作内容、方法、措施上进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逐步由企业管理的边缘走向核心、由“若即若离”到“始终紧贴”,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必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作者单位:中煤能源新疆分公司)

(责任编辑:罗志荣)

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思想宣传 篇8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石,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高度自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底色、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从50中华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的精华养分,从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历史智慧,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探寻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客观规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形成的,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包括全球治理观、“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有利于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梦和世界梦紧紧相连,具有鲜明的向世界开放的品格。

当今世界,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更加广泛地联系起来。但是,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有效解决的,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出的中国声音,蕴含的中国智慧,提供的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受到西方有识之士的青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我国已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就要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为指引看中国、观世界。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等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树立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为建设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形成的,必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指引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向未来开放的品格。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9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必须扭住纯正政治文化、政治生态不放松,净化军队党的建设环境

党内政治文化是推动党的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影响党风政风,事关党心军心民心,是检验管党治党力度的重要标尺,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纯正政治文化、政治生态,与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纯正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就要在军队党的各项建设中,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文化认同,夯实价值底座、校正价值坐标,坚决抵制市场交换原则对军队党内政治生态的侵蚀和污染,旗帜鲜明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使党内充盈良好风气、溢满向上能量。自觉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氛围,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精力向备战打仗主责主业聚焦,形成爱军精武谋打赢的浓厚氛围。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10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时,合理运用多媒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科目有兴趣,也就容易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英语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神秘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需要学习的单词、对话以生动形象的画面、音响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主要对话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老师能够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容易接受,也记得牢。例如我们在教“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这个课时的时候,可以将运动会赛场上的情景图片做成课件,当画面出现时,老师问:“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回答:“They are running/swimming/playing basketball/playing football/skating…”然后老师提问:“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学生可以指着画面上的图片回答:“My favorite sport is…”,老师可以继续问:“Can you do like that?”然后让学生模仿这些运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和修正英语语音练习时,恰当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语音室播放的音频效果是经过语音设备复制的,是一种纯正的、近乎没有人为修正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纠正发音,积累英语语境体验,增强在口语环境中的自我调整能力,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语音室的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得到纯正的英语语音元素,这相当于请了一位专职的英语教师在不断地帮你修正,学生的英语听力及语言修正能力在语音纯正的音频材料中得到了加强和修正,最后还可对每个学生的跟读过程进行录音,选择部分典型的录音,让全体同学听并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多媒体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是一般的传统教学手段所望尘莫及的。

三、英语练习课和复习课增加课堂信息量,亟用多媒体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大部分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原来通过英语教学参考书、英语习题集和英语杂志等来编辑编印英语测试题,既难全面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致出现平时讲课本、考试时做卷子的现象,学生没有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自然难以培养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以至于见到应用型的题型就不知从何下手。而利用多媒体编辑英语试题,则便捷、全面、丰富得多。多媒体为测试提供了容量巨大的存储工具和高效的选题、组卷、统计和分析工具。利用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设计一些变式练习和一些开放式的练习,如果合理使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能快速的反馈信息,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反馈、即时矫正。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如在计算机上进行英语课堂测试,由教师将课前编制的试题发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学生当堂解答,自动判卷,当场给出测试结果,及时评价,快速反馈,有利于纠正错误,有效地解决评价多元化的问题。尤其是在初三英语的专题复习课时中,多媒体课件多样化、大容量的优点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时,巧用多媒体

把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篇11

一、“社会危险性”的基本特征和制约因素

一方面, “社会危险性”的法理学定义较为模糊不易掌握。“社会危险性”相对于“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等近似概念来说, 具有以下独立的特征 (2) : (1) 危害的潜在可能性。比如, “社会危害性”是对一个既有行为的评价, 当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完成或者危害结果发生, “社会危害性”就已经形成。而“社会危险性”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每一个犯罪行为均具有社会危害性, 但并非每一个犯罪行为均具有社会危险性; (2) 危害的继续可能性。“人身危险性”的含义通常指已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是否具有再犯罪的可能性, 是行为人实施未然犯罪的可能性。而“社会危险性”其更为关注的是妨害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以及继续危害社会, 不仅仅是再犯罪的问题; (3) 危害的客观表征性。总的来说, 对“社会危险性”的判断应当是一种危害的潜在可能性和继续可能性的预判。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社会危险性”的内容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 如果这种预判不是在已有表征的客观基础上进行主观判断的结果, 那么对“社会危险性”的认定就具有相当的随意性; (4) 危害的广泛来源性。在具体司法实践中, “社会危险性”的判断依据和来源, 包括了犯罪嫌疑人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原因、目的、犯罪手段甚至还包括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的态度, 即有无悔过、自首等情况等, 以及是否对诉讼的进行造成了妨碍等综合评价。综上, 根据这些特征, 可以对“无社会危险性”的大体性质与范围有一个概括性的把握。

另一方面, “无社会危险性”在审查逮捕适用上有较多的制约因素, 也难以把握, 较为重要的几个制约因素有: (1) 审查逮捕在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中置于诉讼活动的前端环节, 因此位置较为低位, 在此低位上通常对整个案件的制约力相对较弱, 对全案证据的掌握力相对较少, 因此因证据存在缺陷而中断案件向后继续推动的阻力较大, 即使有时案件具有“无社会危险性”的理由, 但为了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 仍有可能将其逮捕。 (2) 审查逮捕不是单独的诉讼环节, 系侦查环节中涉及强制措施审查的部分, 且审查逮捕部门并无独立补查的权力, 因此审查逮捕受制于侦查人员能力水平的高低、责任心大小以及案件侦查的难易程度等, 其逮捕决定直接受制于侦查部门提请逮捕时提供的证据质量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这一空间不可预测性无疑增加了判断“无社会危险性”的难度 (3) 。 (3) 受检察机关内部考核因素的影响, 审查逮捕的结果正确率的判断向审判环节无限靠拢, 出于回避办案责任风险的考虑, 当不诉率和轻刑率高了, 需要适当降低的时候, 则对“无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掌握相对严格。反之则对“无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掌握就相对宽松。实践中的这种做法, 使得对“无社会危险性”的认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4) 受传统执法理念“逮捕就是有罪处理”的影响, “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党政机关和社会治安水平舆论的制约, 包含了一些特殊的意义。检察机关从服务大局出发, 不得不以“无社会危险性”为平衡器有效措施提高或降低批捕率, 必然导致“无社会危险性”认定标准变得相对宽松。

二、“社会危险性”适用的现状分析

以重庆市Y分院及其辖区基层院2010年至2014年适用无“社会危险性”不捕情况为蓝本, “社会危险性”条件适用现状如下:

重庆市Y分院不逮捕人数占受理报请逮捕人数的比例普遍偏低, 最高的2011年仅占13.78%, 最低的2014年更是仅占6.36%, 特别是重庆市Y分院辖区基层院2013年不捕人数仅占受理人数的3.62%, 大量的犯罪嫌疑人被采取了逮捕的强制措施。同时,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的2013年以来, 适用“无社会危险性”不捕人数在不捕人数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无“社会危险性”不捕人数占不捕人数的平均比例达67.2%, 与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的2010年至2012年的平均比例53.66%相比, 有大幅的提高 (见表1) 。

重庆市Y分院从2011年开始, 适用“无社会危险性”不捕人数在不捕总人数中占比均超过50%, 2012年和2014年, 更是达到了70%以上, 特别是2014年, 适用“无社会危险性”不捕人数占不捕人数的比例提高到85.89%。而重庆市Y分院辖区基层院在适用“无社会危险性”不捕的人数所占比重除2014年达到85.89%外, 余占比均在50%以下, (见表2) 。

重庆市Y分院及其辖区基层院捕后不起诉人数和捕后轻刑判决 (本文将捕后判处拘役、管制、缓刑、单处附加刑、免于刑事处罚统称为捕后轻刑判决) 人数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变化不大, 不起诉人数占逮捕人数的比例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 总体占比不大, 从1.5%至1.95%;捕后轻刑判决人数依然较多, 占逮捕人数的比例呈震荡的趋势, 维持在8.43%与24.82%的区间 (见表3) 。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分析表明:一方面, 适用“无社会危险性”不捕人数占不捕总人数的比重还不高, 而且对不捕率的提升效果不明显, 未能充分发挥“无社会危险性”不捕对保障人权所起作用;二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导致适用“无社会危险性”的适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三是无“社会危险性”不捕对降低捕后轻刑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社会危险性条件适用的现实困境

(一) 未能正确树立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与平衡的执法意识

司法实践中, 社会危险性条件往往沦为了一种具有相当模糊性的软条件。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传统“构罪即捕”的思想根深蒂固。受长期以来侧重打击犯罪的刑罚思想影响, 强制措施的适用侧重于有效追究犯罪, 案件中有无社会危险性的事实和情节往往被弱化甚至是忽略 (4) 。二是过分强调配合而忽视监督。检察机关往往未起到应有的法律监督作用, 而是过分强调与侦查机关的配合, 为保障进一步侦查其他重要罪行所需的时间, 而不论罪行的轻重。

(二) 社会危险性条件相关机制缺位导致对保障人权的作用无法凸显

社会危险性条件证明机制, 是指侦查机关在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时, 不仅要在提请逮捕意见书中有社会危险性条件的情况说明, 还要提供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社会危险性条件的证据材料, 同时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犯罪嫌疑人时要对社会危险性条件进行论证 (5) 。但是社会危险性条件在实践中缺乏统一的证明标准, 导致了对社会危险性条件证据的选择性适用, 并且由于对社会危险性条件缺乏完备的评估机制, 导致司法实践中对社会危险性的理解适用存有偏差, 住往会出现条件相同而结论却截然相反的结果。

(三) 法律规定本身对证明是否有社会危险性证据的要求存在模糊性

社会危险性条件的内容是非刚性和非量化的, 不论是侦查机关还是侦查监督机关, 对同一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的判断, 必定存在着因立场与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在犯罪事实证据本身比较确实的情况下, 即使侦查机关提出犯罪嫌疑人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相关证据并不充分, 通常侦查监督机关还是会受到侦查机关意见影响从而作出以具有社会危险性为由的逮捕决定。这一困境博弈的根源, 首先在于法律规定本身对证明有社会危险性证据的要求并不明确和严格, 甚至罕见地使用了“可能”这样模糊不定的词汇, 从而留白了主观判断空间和适用任意性原则的通道, 使社会危险性条件天然地既具备了保障人权的现实作用, 同时也具备了挤压人权的潜在可能, 其次, 介于上述原因, 这一隐性存在的不公正的可能性, 通常被认为是法律的合理法码并未受到重视, 更不会明显地反映到任何监测性指标上来。

(四) 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解与落实之问还有一定的距离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是由刑法的公正和效率所决定, 也包含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意蕴。该宽则宽, 该严则严, 宽严有度, 凸显了人权保障功能。在审查逮捕环节, 应当强调对于轻微犯罪及有悔改可能性的犯罪嫌疑人, 在不妨碍诉讼进行的情况下, 尽量以非羁押措施代替羁押措施。但由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配套措施的缺乏, 司法实践中审查逮捕环节“宽严相济”政策落实还不到位, 导致对人权保障的作用未能体现。

摘要:对逮捕条件的设计与运用, 是实现保障人权和保护诉讼两大价值目标的途径, 逮捕条件的宽严程度也将影响着不捕率的高低。对“社会危险性”条件的理解与把握是否准确恰当, 体现了审查逮捕工作中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是否处于平衡的状况。然而, “无社会危险性”的条件中存在着概念怕、法律的、环境的以及操作上的诸多制约因素, 导致其对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的效果有所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和逻辑分析, 了解其中的原因与因境进而完善和改进, 应当成为审理逮捕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词:逮捕率,逮捕必要性,社会危险性,逮捕条件审查机制

注释

11这五种情况分别是: (1)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 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 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 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22 张宁.审查逮捕条件中"社会危险性”的运用状况及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 2014 (6) .

33 王青.“无逮捕必要”情形的社会危险性分析[J].中国检察官, 2013 (7) .

44 刘民, 蔡佳宇.社会危险性证明的困境及解决[J].法制与社会, 2013 (9) .

上一篇: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下一篇:诚信教育的点滴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