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工作的未来

2024-09-14

把握工作的未来(精选11篇)

把握工作的未来 篇1

今天我们在北方明珠, 最漂亮的浪漫之都、最美的花园式城市——大连召开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理事会第三届年会, 我们感到非荣幸, 也希望能通过这次理事会, 我们的工作能做得更好。

从上届理事会至今, 我们已走过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下面, 我将两年来的工作和今后的打算向各位理事、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两年来, 我们努力提升刊物水平, 并配合总社活动做了大量工作

2008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 抗灾救民, 表现了伟大的民族气概;我们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顺利完成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就城镇集体经济战线而言, 我们连续迎来了总社成立50周年大庆, 总社召开了六届五次理事会。

在所有这些重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中,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都不余遗力地进行了系统、深度的报道。

1、围绕总社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 杂志社按照总社要求, 勤奋努力, 做了大量工作。

2007年12月, 是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成立50周年的日子。按照总社的部署, 在社领导的策划、带领下, 全社同志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 加班加点, 连续奋战1个多月, 完成了总社领导交予的重要工作。

为了展现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50年 (1957—2007) 的发展历程, 总社策划编辑一本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纪念画册, 题为《辉煌历程》, 和一本“个性化”集邮册。为了出版这两本重要的纪念性出版物,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 搜集了数百张照片, 反复筛选、提炼, 力求在百页画册中, 反映出50年来的集体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在《辉煌历程》画册中, 大量的极其珍贵的照片展示了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成立的背景, 展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中央领导人对总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从总社第一届至第六届社员代表大会, 国家领导人或亲临现场, 或发来贺电、贺信。他们都十分关心着集体经济的发展, 有的还亲自到集体企业视察、调研。从画册中可以看出几代人在集体经济战线中, 为集体经济崛起、发展、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在编辑画册中, 都受到了震撼和鼓舞, 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一定要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在画册的开篇特此写上了“献给为中国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做出贡献的人们”。“个性化”邮册也是我们第一次制作, 为了在3厘米见方的邮票下, 反映总社和整个集体经济战线50年的成就, 我们查看、参考了许多资料, 又多次与集邮总公司的同志沟通、探讨, 最后在画册里选出了16幅珍贵之中的珍贵照片。我们圆满地在规定的时间里出版了画册和个性化邮册,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 完成了这项工程比较浩大的任务, 充分表现了杂志社团结协作的良好团队精神。

画册和个性化邮册得到了总社领导的赞扬和大家的好评。这次参会的同志每人可以得到赠阅的画册。

为了宣传、扩大总社和集体经济的影响, 在庆祝总社成立50周年之际, 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杂志社配合总社的工作, 邀请了20多家中央在京的主要新闻媒体, 其中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视听媒体和报业集团, 邀请了搜狐、新浪、中新网等知名的网站。中央电视台还采访了总社领导。我们努力工作, 不仅完成了前期邀请工作, 还落实了参会媒体的报道任务。总社的多次活动引起了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 几次会议都在各大网站、媒体进行了宣传, 影响巨大, 反应强烈。转载率大幅增加。

2、为庆祝“改革开放30年”出版专刊

30年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按照总社的统一部署, 刊物决定由48页增加为80页, 出版了近20万字的专刊。稿件内容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 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历程、创新举措、实践成就、历史作用等成功经验。除了总社领导的专稿外, 我们还特约了省、市、区县的联社的稿件。大家共同回顾了30年来集体经济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上海市联社范大政、严镇博二位主任认为, 改革开放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带来第二个春天;天津市城市集体经济联合会张恒杰会长在文中提出, 改革开放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大发展;武汉市联社办公室主任李登祥畅谈了, 改革开放30年来, 在三次改革浪潮的影响下, 城镇集体经济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途径等等。专刊内容丰富, 见解深刻, 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3、参与编辑了《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发展》第四卷工作, 并开辟了首发式的专栏。

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同编篡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发展》。杂志社的人员参与了此项工作。丛书的前3卷 (共4册) 已分别于1992年、1994年和1997年出版发行。本书是前三卷的续编, 编辑时段为1996至2006年, 共11年。本卷全面系统地总结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城镇集体工业经济改革发展的艰辛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这是一套极其珍贵的史料, 内容详实、丰富。此卷出版后, 总社为此召开了首发式, 总社主任陈士能、副主任李玉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并邀请了有关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本刊特辟专栏, 重点突出地报道了总社领导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此卷的出版受到了各级联社及有关部门的欢迎和好评。

4、本刊根据形势的需要, 及时开办了有关专栏。

在抗震时期, 开辟了“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专栏, 反映了四川抗震救灾的有关活动和总社、各级联社组织大家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动人事迹, 以及震后灾区人民对总社、各级联社的感谢信;为总社六届五次理事会开辟了专栏, 刊发了总社领导和有关联社领导的重要讲话。还相继开辟了江苏、广东等联社举行的省联社代表大会的专栏和专题报道, 除报道总社领导讲话外, 还突出报道了广东省副省长佟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陈宝田的讲话精神。除此之外, 还根据刊物的特点增辟了“政策法规辑要”、“时论集锦”、“热点评议”等新栏目。总之, 刊物从全局、大视角出发, 及时反映了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大篇幅地及时报道全国各级联社、企事业的新活动、新动向。

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力争刊物再上一个台阶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新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按中央要求和统一部署, 总社被列为第一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单位。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认识城镇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加快新型城镇集体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从集体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验和最近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以及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来看, 更加体会到集体经济联系着民生, 关系着千家万户,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更加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论断的正确和重要, 更增强了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总社在2009年初组织了几次研讨会, 起草了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关报告。

今年总社的主要工作任务有四项:一是把实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保持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大力推动、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 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三是认真研究解决集体经济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切实做好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工作;四是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 加强总社和联社自身建设。

杂志社将紧紧围绕上述总社的主要任务开展工作, 及时掌握反映实施《规划》和落实扶持政策的情况, 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典型, 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新趋势, 及时进行报道。为了与时俱进, 我们还对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不仅在版面的设计上有了较大变化, 而且刊物的篇幅也由原来的48页增加到64页, 内容更加丰富, 杂志还保持原价位不变。同时,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选稿及编排上都对原有格局有所突破, 使刊物以全新的面貌以飨读者。

当前, 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信息化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今天上午召开的推进总社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 步正发主任深刻地阐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辩证关系。为了推进总社系统信息化工程, 显示和凝聚集体经济战线的力量, 总社成立了自己的网站即“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网”, 并建立了一支信息员队伍。这也为本刊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良好的条件, 本刊据此要强化对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力度, 及时反映各地联社、企业推动信息化管理的新动向、新成果, 并准备采用适量的篇幅, 开辟相关的专栏, 便于大家相互沟通与交流, 也达到上通下达目的。

今年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 中央以及全国人民都十分重视这项纪念活动。为了共贺这喜庆的日子, 本刊将约稿 (包括照片) 刊发几组反映建国60年来集体经济的发展变化、集体经济 (集体企业) 创造的新业绩;反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新动向、新思路的专栏文章 (本刊第6期封三上已刊登了约稿通知) 。我们也就此热切地期望各理事单位、各联社、企业, 以及各方面专家, 大力支持本刊, 多多赐稿。

三、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为办好本刊而努力。

理事会是本刊联系基层的重要渠道, 理事单位也肩负着上下沟通, 大力宣传和办好本刊的崇高责任和使命。理事会成立以来, 本刊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与理事会的指导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对两年来各理事单位、各订刊单位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级联社、集体企业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也是本刊的主体, 是办好刊物的重要力量, 所以, 我们在办刊过程中迫切希望得到各级联社、企业, 特别是各理事单位的关爱和支持!充分发挥理事单位的作用是当务之急。我们面临着共同的困难, 承担着新的任务, 需要同舟共济, 加强团结, 共同奋斗, 动员各方面力量, 共同办好《中国集体经济》杂志。

1、各级联社、各理事单位要抓住在实践中涌现的各种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典型、新经验、新问题, 及时组织人员向杂志社提供信息、稿件。

2、扩大本刊发行, 促进本刊在各地的影响力。本刊近几年来, 特别是2009年以来, 内容详实、丰富, 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并举, 具有更广泛的可读性, 是广大企业和员工的良师益友。理事会成立以来, 由于理事单位、各级联社和企业领导的重视, 本刊的发行数量和影响力已有一定的提高。

但各理事单位还要加大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赠送本刊的力度。无庸讳言, 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对打造集体企业发展有利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由于地方的各级政府面临换届、人事变动频繁, 对集体经济、新型企业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直接影响其判断和决策。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是我们的共同的努力和愿望。不少地方的成功经验表明, 以赠刊方式加强了解和沟通, 是很好的渠道与方法, 值得效彷。

两年来, 在扩大发行方面也有相当联社、企业走到前面, 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比较突出的有:北京市联社、中普公司、上海、天津、吉林、山东、福建、新疆、广东、广西、广州、三亚、长春、武汉、贵阳、漳州、泉州、黔东南等联社。在这里, 我们要对为《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出版发行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理事单位更加努力, 帮助我们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3、加强理事会的工作, 发挥好沟通交流平台的作用。

理事会的成立, 凝聚了集体经济战线的诸多精英, 大家对杂志社所创建的这个平台交口称赞, 也提出希望杂志社组织更多的活动。我们也准备在适当的时机进一步发挥平台的作用。在2009年, 我们将继续开展学习、考察活动。也希望各理事单位积极提供信息和条件,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理事会的作用亟待强化, 理事会的规模还将扩大, 争取更多优秀联社、企业的参与。我们殷切期待更多的联社、企业积极申请、参与新的理事会工作。

总之, 本刊与各理事单位是一个整体, 荣辱与共, 目标是一致的。杂志宣传事业的发展, 也是各理事单位的重要业绩。我们的种种希望, 归结到一点, 就是希望在各理事单位、各级联社、各企业的关爱和支持下, 把我们的刊物办得更好!我们殷切地期待着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把握工作的未来 篇2

引语:大学的学习生活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如何去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有了这样的财富,今后的人生之路中,我会更好地把握自己,把握未来去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

我是xx级化学生物系化学专业(1)班的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曾获得一些荣誉。在大一学习成绩位居全班第一,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干”、“三好学生”;在大二我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同时被评为“优秀学干”、“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团员”,大三的我也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大四的教育实习过程中,不但获得了实习学校的一致好评,而且还获得了优异的实习成绩和优秀实习生称号。在学校党组织的培养下,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xx年4月被学校推荐为xx届“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

一、入学第一天就决心向“三好学生标兵”学习

进校第一天就看到了学校宣传“三好学生标兵”事迹的橱窗,面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我问自己,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出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吗?想了想没有给自己明确的答复,但是我在心中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以三好标兵为榜样,要向他们看齐。自己暗下决心,任何时候,都把学习放在首位,尽可能取得好成绩,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争取加入党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目标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入学以后,我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改造自己,塑造自己崭新形象;在学习上,我努力全面学好本专业各科文化知识。在工作中,我以一颗为同学们服务的心申请加入了系学生会学习部,并很荣幸地成为学生会的一员!同时,在班级学生干部竞选中,我又凭借自己真诚的心愿和实力当上了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本着一心一意为学生工作尽一份自己微薄力量的心愿,在系和班级的学生工作中,我待人热情诚恳,尽心尽力,乐于助人并注意与老师沟通,如实反映同学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及各项意见和要求。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工作,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学期的考试我位列班级第一名,在整个学年综合测评中我获得院级二等奖,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

二、努力学会工作,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刚进入大学的我,思想上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仅仅凭自己的热情去努力,只有乐于为同学们服务的意向,没有更清晰的去分析如何做好每件事情。当我慢慢地适应了大学生活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团队精神,如何去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的生活也处处充满着锻炼自我的机会,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工作方面,我一直本着一个理念,那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根本行动指南,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做每一项工作,我首先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要积极去做好每件事,而是如何才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服务好同学,让同学们满意的过程中,自己得到提高。

工作中,我实事求是地提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详细地分析好每个问题,最后与大家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系学生会各部组织活动时,我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配合好各部的工作,搞好我系的各项活动,用自己的汉水来换取我系的一份光荣。虽然大学中所面临的工作很多,但我时刻不忘自己的本质身份:“我是一名大学生,我的天职是学习”,所以即便工作再忙,我也会将学习成绩抓好、抓牢。课堂上我勤于动脑,认真做笔记,听课效率较高。课后及时巩固,保证每天所学知识都能有效吸收。并在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各项作业的同时利用好课余时间,钻研课外习题,力争学好每项专业技能,以优异的成绩向父母和老师递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我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校级各项荣誉,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我的人生理想更加坚定。我会更加努力,虚心,再接再厉!

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诚心帮助同学

我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在生活方面,我知道要坚持艰苦朴素。我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不乱花一分钱,尽量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衣食住行。抓住课余时间做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有空还帮那些更加贫困的大学生,让他们体会到社会是充满爱和关怀的。我深深地感觉到在我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许多心灵的安慰。

作为一名班级干部,我认识到个人形象代表着班级形象的道理,处处为班级着想,与同学相处非常融洽、友好。在行为规范上,做同学的榜样,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逐渐在同学们中有了一定的班级干部威信!我为同学们办实事,时刻听从老师的安排,努力做一名名符其实地当代优秀大学生,做一名热爱自己祖国和学校的新一代大学生!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为班级做了一些实事。在自己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领了身边的同学一起进步,帮助老师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一天比一天好!我努力地想成为同学们最真挚的朋友,老师最得力的助手。我为自己生活学习在这个集体中感到自豪!

如何把握股市的未来 篇3

中国股市的未来对中国的股民来说则是最重要的,现在困扰中国股民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股市是否已经进入了牛市。如果从宏观经济分析,那么按国际经验,中国GDP应该还未见底,5%或6%是完全可能见到的数字。从实体经济来看,中国新房的平均价格不足7000元,要说风险很大,真的很牵强,但以现在每年100多万套的供给,13亿中国人在将来是无法消化的。所以中国房地产的投资额一定会经历负增长,而且从此后再难出现趋势性的增长,直到每年的投资总量比现在萎缩40%左右。所有悲观的投资者都是基于这个基本的判断。

但中国GDP已经下降很多,如果算名义GDP,自金融危机后从最高点的18%下降到了今年最低的7%,再下降2%对经济是致命一击还是强弩之末呢。只要失业率维持低位,在上游价格见底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的下降未必一定会导致企业赢利的下降。也就是说经济未见底,而企业ROE先见底。自下而上地调研企业,投资者可以很容易获得这样的信心,无论是外延式的并购整合还是传统企业互联网的转型,或者是新技术的应用新项目的投产,甚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上市公司给投资者描绘的未来很难说是毫无根据的纯粹主题。

目前的市场就在这样的割裂中运行,谨慎的投资者都知道经济还有一次下跌,乐观的投资者都知道,中国的人均GDP还很低,许多诸如教育、医疗、信息、军工等新需求还远未满足,问题只是在最后一次下跌时,新需求的供给能力的增长能否弥补旧需求的萎缩或停滞,所以中国股市的风险不是将来有没有牛市的问题,而是在牛市前会不会出现因为新旧衔接时间的不匹配而产生的危机。

所以,如果你说股市是牛市的初级阶段,总是充斥着各种犹豫和怀疑,现在就是这样。如果你说股市炒作终究会退潮,出来混迟早要还,那么现在大部分的股票已经涨了两年,再持续下去还真可能是裸泳。

英国金融时报有篇文章,说预测学可能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多年前,当时有三个大家,一个是费雪,他关于货币流通量的公式现在仍然有效,但他在美国股市崩盘前15天,高调地预测美国股市已经站在了永久的高地,并大量融资做多。结果他破产了,不得不接受政府的接济。他的对手是出版股市预测的百森,在股市崩盘前一个月,他预测股市会跌20%,股市还真出现了调整,但很快就恢复了,直到一个月后崩盘,下跌50%,他因此声名远扬。其实从概率上看,他的预测准确率未必比掷色子高,但他不像费雪那样据此投资,而靠卖预测的生意赚钱,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还创建了波士顿著名的百森商学院。最后一位大家是凯恩斯,作为宏观经济学家,他却从不预测大盘,所以股市崩盘时,他也损失巨大,但随时间推移,他又把损失赚回来了。根据后来的统计,他20多年的投资记录,平均每年可以跑赢指数6个点,原因不是预测大盤,而是他投资的股票都是经过基本面的筛选。

在变革中把握未来 篇4

第一, 行业竞争加剧。2014年, 随着传播环境和方式的变革, 公关的边界正在消失, 公关与广告、营销融合的步伐加快。2014年, 营销模式和手段已悄然进入公关领域, 公关公司正在学会运用这些模式和手段。这与以往单纯地通过传播手段和创意策划, 提升产品的美誉度和品牌价值, 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行业融合趋势是相互的, 广告行业、营销行业也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公关的特点, 富有创意性地宣传和推广产品, 并借此为企业树形象、创品牌, 这一变化导致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竞争, 公关行业如何转变思维, 发挥自身优势, 值得深思。只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沟通方案和优质服务,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 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第二, 行业并购成为常态。2014年, 蓝色光标继续通过并购方式, 加快其国际化进程。7月, 其旗下子公司“蓝标美国”以自筹资金的方式收购FUSE PROJECT, LLC75%的成员权益, 成为其实施营销传播服务行业“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步骤;11月底, 蓝标确认, 正洽谈收购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全球前25大营销传播公司Vision7 International;而在“双十一”促销中, 蓝标开始涉足电商领域。

6月, 本土公关公司迪思传媒集团被华谊嘉信收购。华谊嘉信是中国本土最大的线下营销服务机构之一, 此次并购也成为公关与营销融合的标志性事件;9月, 友拓公关被上市企业联建光电收购。

行业人士分析指出, 这种跨行业以及行业内部的兼并将成为常态。行业并购一方面凸显了资本的强大力量, 另一方面也表明行业的融合趋势不可逆转。而未来公关行业的格局便是实力强大的公关传播集团开始形成, 而中小型公关公司则将利用自身优势, 走上更加专业化的道路。公关行业未来将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

迪思传媒集团董事长黄小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并购将为公关公司带来更加庞大的业务规模、多样化的资金来源、业务的协同发展、客户的协同效应以及团队的稳定。通过战略重组, 公司将获得更加全面丰富的资源, 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整合传播服务。

第三, 大数据挖掘和应用更加深入。互联网时代, 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传播手段以及营销模式层出不穷。网上信息的精准抓取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也让大数据开发和应用能够大展拳脚。公关行业与传播手段联系最为紧密, 如何应对、如何创新, 关系着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把握好现在,便是把握好了未来 篇5

也是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初一新生刚入校,其中有一个男孩,名叫史汉杰。开学第一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习惯不好,比较散漫,总爱做出一付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任课老师批评他,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抵触情绪。无奈任课老师交给了我处理,我断定这是一个从小挨批评比较多,被说“皮”了的孩子,批评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一次我给他们上课,他在下面偷偷摸摸看卡通漫画,我提醒他时,他用眼睛不屑地瞄着我,一条腿不停地颠着,做出一付不以为然的神态,但我已经看出了他心中的恐惧与不安。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提醒自己万万不可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解决策略。结果没有他预料中的批评,而是温和地告诉他:“来到新的学校,怪李老师没有把有关规定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咱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不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到校就包括卡通漫画书。今天先把书拿回去,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不会再带到学校来了,我已经看出你是一个挺聪明的孩子……”这次谈话后他有了“想好”的意识,尤其上我的课,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平静的日子仅仅持续了半个多月,还在我暗中庆兴的时刻,这位男生又因一点小事与邻班的一位男生发生了口角,互不相让,最终导致了武力冲突,出现打架事件。出现打架学校是采取一票否决制。事件发生之后我很恼火,本想兴师动众收拾那名学生。后来一想,倘若是找家长和学校来解决,刺激之下容易产生坏的结果。我提醒自己,万万不可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解决策略。

“花”有千万种,玫瑰花虽然带刺,但是刺中盛开的却是美丽的花朵,作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学生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学生,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潜在的闪光点。在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中,鼓励、表扬的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压制与批评。我相信,把握好现在,便是把握好了未来!我知道,给予学生赞美和关怀,他们就会成为可爱的孩子。

把握工作的未来 篇6

关键词:中国农村经济,未来发展,发达国家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始,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 使农村经济发展发生巨大变化,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农村经济未来将如何又好又快发展, 本人认为应当把握住以下三个问题。

1 高度重视教育。

教育在人类步入工业文明以后, 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变量。在知识经济时代, 一国经济发展潜力更是完全取决于教育。一方面, 农业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几乎可以看作是教育体系的竞争。另一方面, 教育也决定着就业, 影响着社会保障和财政预算, 没有受到过应有教育因而不能就业的人群, 必然成为长期性的社会负担。所以, 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其他资源开发。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 教育支出都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建国以来, 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 我国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结构也有很大改善。但是, 与现代化事业的要求相比, 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 与农村经济可支撑的能力相比, 我国的教育仍然是落后的, 不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 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教育却没有出现同等程度的进步。各级在校学生数从1978年到1997年, 长达20年内竟然处于下降和恢复状态。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增长, 2000年底达到约2.19亿, 比1978年多了600多万, 但是同期总人口增长了3亿多。从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看, 1978-2000年, 大学生从8.9人增至46人, 中学生由690人降至661人, 小学生由1519人降至1028人。同期, 在校学生数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由22.2%降至17.4%。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应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第一位职能, 考核地方主要行政官员的政绩, 首先要看其所在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中央和地方财政要确保义务教育经费, 对于自身财力薄弱的落后地区, 中央财政必须通过转移支付补足差额。农村工作, 扶贫工作, 移民搬迁, 贯彻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本国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等, 都要与发展教育统筹兼顾、协调配合、互相促进。这样可以节约资金, 优化资源配置, 更快、更普遍地收到效果。

按照农村经济发展和就业结构变化, 抓紧调整非义务教育结构。加快发展普通高中和大学, 发展大专级的职业技术学院, 根据就业市场情况, 适当减少职业高中和中专。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设立了许多中等专业学校, 现在大都处境困难, 除少数可以维持原状外, 特别好的可以升级为大专, 其他则可以转作普通高中。城市应普及大专, 小城镇应普及高中。这完全有条件做到, 一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教育, 在家庭储蓄动机中, 子女教育名列前茅。因此, 高中和大学阶段教育需求非常旺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主要是改善供给的问题。

2 科学转换二元经济结构。

一般来说, 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越大,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就越强。通过构造出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指标, 即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二元对比系数越大, 两部门的差别越小;反之, 二元对比系数越小, 两部门的差别越大。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从总的变动趋势来看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这一点在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的变动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我国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1从1950年代初的3左右上升到1960年代末期的3.4左右, 然后转而下降, 到1990年代末下降到1.63左右, 从总的趋势来看则是呈下降态势。从二元对比系数来分析, 中国经济的二元性在1970年初最小, 在这之后二元对比系数逐渐上升, 反映在比较劳动生产率上, 农业部门与非农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还有较大的差距, 今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任务还相当严重。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是在波动中进行的, 说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还不稳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我国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一般趋势有较大的背离, 表现在我国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从总的趋势来看还呈现出一种下降的态势, 虽然1980年代中期与1970年代相比经历了一个由降低到逐渐升高的过程, 但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 特别是进入1990年代以来, 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反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这说明这一时期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使我国农业产值结构转换与就业结构转换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科学转换二元经济结构任重道远。

3 积极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3.1培育和拓展新产业, 发展特色经济。所谓培育和拓展新产业就是首先使农业升级, 由原来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提升产业档次, 开发产业功能, 构建集生产、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培育和拓展新产业, 发展特色经济, 推进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 既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全国产业布局, 既有利于增强农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也有利于提高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益和效率。培育和拓展新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任务。3.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租金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力量。仅仅在2005年, 乡镇企业增长值就已突破4.6万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1.12万亿元, 上缴国家税金4200亿元。乡镇企业的就业职工超过了1.4亿人, 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1100元。而乡镇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目前还显得相当落后, 差距甚大。中西部乡镇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 借鉴发达乡镇企业经验, 一是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使乡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二是调整乡镇企业布局, 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 把分散在乡村的乡镇企业逐步转变为向产业集中区和小城镇集聚, 改变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格局;三是要不断完善乡镇企业的政策环境, 推广发展乡镇企业中好的经验和形式。3.3强化设施装备支撑,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我国农业的物质装备条件已有很大改善, 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较差, 农业抗灾能力不强, 目前每年的灾害损失达千亿元。先进的物质装备和良好的设施条件,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现代农业必须依靠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突出目标性、效用性、带动性和广泛性。借助于信息技术与方法, 可以突破传统障碍, 建立起满足现代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产品需求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生产结构, 可以达到抵御市场风险、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从而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3.4造就大批新型农民。增长方式转型需要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撑。我国大量的人口在农村, 多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维, 形成了点多线长的农产品生产格局, 农民一家一户劳作, 组织化程度低, 生产不能对接市场, 农产品生产存在盲目性。农产品加工企业员工多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而来, 文化技术素质不高, 生产效率低。在我国农业市场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进程中, 农户的构成已出现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农户并存的局面。各类专业种植户、养殖户、营销户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 他们从事完全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生产, 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把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早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的主体作用。3.5着力健全农业经营制度。农村经营制度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基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总体框架和合理内核不能变。但要与时俱进地赋予新的含义。“统”不应局限于原来的“统”;“分”也不应局限于原来的“分”。“统”应更多地表现为社会化服务, 表现为农民自愿基础上的合作;“分”越来越多的是土地流转和规模扩大后的专业农户经营, 虽然家家继续包地, 但却不再户户种田。新的“分”和新的“统”构成新的双层经营体制。塑造这种新的双层经营体制, 要从促进新的“分”与新的“统”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蒲林昌.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29卷第一期) [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77-P80, 16-20.[1]蒲林昌.农业现代化研究 (第29卷第一期) [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77-P80, 16-20.

[2]陈劲松.中国农村经济 (第二期) [M].北京: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出版, 2008:4-.10[2]陈劲松.中国农村经济 (第二期) [M].北京: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出版, 2008:4-.10

[3]张晓山.发展现代农业要创建现代产业体系[N]中国财经, 2007-1-23.[3]张晓山.发展现代农业要创建现代产业体系[N]中国财经, 2007-1-23.

把握工作的未来 篇7

一、钢铁行业刚开始进入“寒冬”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入世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并且时间不会太短,钢铁企业要有持久战的准备。进入“寒冬”又是钢铁行业发展过程的必然阶段。

1. 国内钢材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2009年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出台4万亿元投资拉动措施,地方政府达到6万亿元投资,出台多个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同时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这些措施对钢铁行业更多的是机遇,虽然危机在短期内缓解,但又掩盖和聚集了更大的矛盾到现在爆发。对我们钢铁行业来说,应该在2008年底进入“冬季”,由于巨额投资拉动钢材消费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刺激钢铁投资的增长以及产能的进一步增加,使钢铁行业进入冬季的时间延缓3年,先是进入暖冬,后才是进入更冷的寒冬。这不是简单的延缓3年,而是积聚了更多更大矛盾后再进入冬季,所以这次进入冬季将更寒冷。

200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0%,远远大于往年的23%—25%,由于2009年各种材料价格暴跌,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幅度将远远大于30%。高投资的结果是拉动钢材消费大幅度上涨,2009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一年就增加了11233万吨,从4.53亿吨增加到5.65亿吨,而2008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增加1285万吨,2007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增加4610万吨。可见2009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增加数是2008年的8.7倍,是2007年正常年份的2.43倍(2010年为2865万吨,2011年为4827万吨)。目前国家用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已经基本结束,后果逐渐显现,钢铁行业是最为严重困难的行业。

这次国家要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会再出台类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所以钢铁行业真正进入考验期,进入优胜劣汰淘汰期,进入联合重组提高区域集中度的有利时期,进入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谁不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谁将被市场淘汰。

我国经济正逐步实现的可控放缓正是一直试图达到的目标,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政府正试图把经济引导向一种更为缓慢且平稳的增长模式。拉动经济三大马车中,自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增速变得越来越缓慢,经常出现净出口下降态势,这样出口对经济就是负增长,投资依然需要,但高水平增长将不具备可持续性。2011年GDP增长9.2%,其中投资拉动5个百分点,占比为54%,消费拉动4.7个百分点,占比为51%,外需拉动-0.5个百分点。温总理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几乎是近十年来的最低值。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外需拉动GDP基本上为零,内需消费拉动GDP只能在4.7个百分点左右,要保证GDP在7.5%以上,如达到8.4%,仍然离不开投资拉动。所以今后国内钢材消费需求还是有一定速度的增长,但这几年经验证明需求增长和钢铁行业获得正常经济效益不能简单划等号。

2. 钢铁工业进入了低速稳定增长阶段

“十五”时期,我国粗钢消费年复合增长率为20.5%,“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消费年复合增长率为11.2%,2011年我国粗钢消费年增长率为8%,今年预计在4%左右,我国粗钢消费年复合增长率进入个位数阶段。我国钢材消费的一半以上在建筑领域,其中房地产对钢材的消费影响是较大的一个领域,目前由于限购等政策的影响,许多房地产开发项目都在推迟建设或者降低建设速度和强度。央行最近宣布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新增贷款2427亿元,同比少增281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超过50%。由于我国多年的土地财政不可能在短期内摆脱,由于房地产调控大大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随着土地出让收入腰斩式的下降,今年一季度许多大城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同比下降三分之二左右。而且各地方将会进入偿债高峰,审计署公布到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2年到期的占17.2%,2013年到期的占11.4%,2014年到期的占9.3%。加上保障房建设又增加许多财政支出,一增一减,导致地方财力捉襟见肘,财力紧张,哪有资金建设这么多的保障房。所以保障房大多是开工的多,建设和实际投入的少,弥补不了因房地产调控减少的钢材需求量,这也是导致最近长材等建筑用材价格下降幅度大于板材,板材形势好于长材的主要原因。3月末长材价格指数比去年底下降0.51%,板材价格指数比去年底回升2.18%。城市化进程还能带来20年的土地开发,但由于土地拍卖出让收入的下降,就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速度,这意味着钢铁、水泥等与楼市相关的产业将面临挑战。

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91%,同比增速回落4.1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3.61%,同比增速回落10.5个百分点。下游行业投资还有出现负增长的,如石油天然气行业投资同比下降-15.5%,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下降-41.8%,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为水利、电力和交通)同比下降-2.1%,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5.2%,这些都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

受经济减速特别是投资减速影响,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均大幅度放缓。

一季度产钢17422万吨,同比增加425万吨,日均产钢191.45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3月份粗钢产量6158万吨,日产粗钢198.65万吨,同比增长3.9%,今后几个月日产粗钢将超过200万吨。

一季度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6503万吨,同比增加158万吨,同比仅增长0.97%。如果按实际天数算,今年2月比去年多1天,日表观消费量为184.9万吨,同比下降0.16%。一季度粗钢同比增加425万吨,其中267万吨用于出口,占增量的62.82%,148万吨用于国内消费(多一天的量),占比37.18%。

3. 钢材出口将适度增长

目前由于存在国内外价格差,中国出口钢材尚有一定利润,在国内销售钢材处于平均亏损水平。所以今年可能出现钢材出口波动增长的态势,但若出口量过快增长,可能导致国家出台进一步限制钢材出口的财税政策,果真如此,会导致钢材出口大幅度下降,对国内钢材市场将造成更大的冲击。总的来说,由于出口钢材相对于国内市场尚可有钱可赚,所以今年出口可能超过去年,但要大幅度增加也是不可能的,通过出口解决国内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一季度出口钢材1215万吨,同比增长15.8%,折合粗钢净出口919万吨,同比增加267万吨,同比增长40.4%。

我国对钢材出口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出口措施,把钢材作为两高一资产品严格控制出口规模,去年净出口仅占粗钢产量的5%左右,若国际形势允许加上企业努力增加了过多的钢材出口,国家也会从节能减排角度进一步出台限制钢材出口的措施。全世界都是实行出口钢材全额退税政策,或者不征不退,而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是先征后退,目前出口钢材中能享受出口退税的品种仅为冷轧产品、不锈钢、合金钢、管材及铁道用材,退税率为9%-13%。将冷轧以前工艺部分都作为低附加值产品,不予以出口退税,部分钢材产品甚至要加征15%的出口关税,实际上起到了限制钢材出口的作用。

国内生产的钢材出口不能大幅度增加,国内消费又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加上这几年有新增的钢铁产能,产能过剩的矛盾这时才真正体现出来,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其结果是亏损企业大量增加。

4. 钢铁行业在亏损边缘徘徊

我国钢铁行业从2008年开始已经徘徊在亏损的边缘,钢铁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或者其主要指标比较差,销售利润率多年徘徊在3%左右,比如2008年为3.44%,2009年为2.44%,2010年为3.14%,2011年为2.42%,而同期全国工业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都在6%以上。其中钢材实现利润占比从70%以上逐年下降到40%左右,仅有的一点利润更多的是靠非钢利润补充,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钢材实现利润开始变为负值。如“对标挖潜”企业吨钢材亏损去年第四季度三个月均为亏损,且亏损额逐月增加,吨钢材亏损超过100元,今年一季度吨钢材仍然亏损。这些亏损是在我们挖掘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后出现的,若同样条件比较亏损会更大,比如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在逐年下降,对标挖潜企业钢铁主体折旧率已经从2006年的9%以上降到目前的6%左右。

今年一季度会员企业合计净利润为亏损10亿元, 销售利润率为负值, 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会员全行业亏损, 亏损面达到33%, 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90.88亿元, 同比增加31.4倍。其中1月份和2月份均为负值, 3月份少有盈利, 但从分月来看, 逐月情况在好转, 但要达到正常盈利水平短期内是很难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数据也不乐观,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1—2月份销售收入1万亿元,实现利润仅为15.4亿元,同比下降241亿元,下降了94.01%,销售利润率为0.15%,不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5.02%的3%。同时说明大企业效益不如小企业,会员企业效益不如非会员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统计单位数为10930家,亏损企业2770家。亏损面为25.34%,亏损企业亏损额193.2亿元,同比是去年同期的4.72倍,

5. 钢铁亏损的主要原因高成本、高价进口铁矿

2011年在生铁制造成本中铁矿成本占60%以上,在生铁增加的成本中,因为铁矿价格上涨占80%以上(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去年是66%以上)。可见由于原燃材料价格特别是铁矿价格的大幅上涨,才致使企业成本大幅上升

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吞噬了钢铁企业的正常利润,从铁矿石到钢材的整个产业链的利润都集中到了上游,到了铁矿,到了国外几大矿山手上。中国每年进口铁矿石在7亿吨左右,占世界海运贸易量的64%,国际三大矿山占海运铁矿贸易量的70%左右,所以全球铁矿石价格每上涨1美元,国际三大矿山就增加利润7亿美元,而中国钢铁企业就增加成本6.4亿美元左右,相应的增加亏损或减少盈利6.4亿美元约合40亿人民币。

铁矿石涨价大大增加了我国钢铁行业购矿支出。仅以2006年到岸价64.12美元/吨为基数,2007-2011年我国多支出购矿款159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734亿元。而同期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盈亏相抵,实现税前利润总额只有4627亿元。这说明在钢铁整个价值链中,工业增加值呈现向上游转移的趋势。

2011年钢铁行业实现销售利润率为2.42%,但真正钢材销售实现的利润占比只有40%左右,其它靠非钢利润。据对标挖潜企业统计,对标企业2011年吨钢材实现利润平均仅为55.6元,钢材销售利润率仅为1%。就在我国钢铁企业苦苦挣扎在亏损边缘的时候,国际三大矿山正在享受高额利润的盛宴。

2011年FMG的96.8%的铁矿石销往中国,其销售利润率为48%;必和必拓的销售利润率为66%;力拓2011年净利润率达到43%。这种不管和其紧密相连的下游钢铁生产企业的死活,同一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之间这种利润分配方式是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这么困难情况下的钢铁行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6. 我国钢铁企业为下游钢材终端用户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钢铁行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这几年高成本转移不下去,低价格销售钢材也为下游钢材的用户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占领国际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2005年国内钢材平均价格指数为119.89点,2012年1月末为119.16点,就是说国内在原材料行业没有哪家在2011年底还在按2005年的价格在卖产品。没有哪个原燃材料产品目前按1994年价格上浮19%在销售,只有钢材是这样,中国钢材消费的56.1%在建筑,18.2%在机械,7%在汽车,7.1%在轻工,3.9%在造船,其它还有家电、集装箱等。这些主要用钢行业都在享受中国钢铁企业所提供的物美价廉的低价钢材。

2008年进口铁矿年平均到岸价格为136.9美元/吨,今年1季度进口铁矿137.09美元/吨,其它原燃材料、人工工资、水电气税等各个方面都要比2008年高,但2008年国内钢材平均价格指数为136.66点,2012年1季度为119.6点,相差了17.06点,降低了12.48%。具体到价格上今年1季度钢材平均价格要比2008年全年低了700元左右,若按今年国内消费6.8亿吨钢材计算,就相当于钢铁行业减少了4760亿元的销售收入,减少了几千亿元的利润,也相当于我们的下游用户减少生产用钢成本4760亿元。而2008年钢铁行业效益并不是很高,当年会员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44%,远远低于工业行业销售利润率平均6%以上的水平。

中国钢铁目前这种高产微利的情况,并不是说我们钢铁企业和钢材经销商及销售人员没有智慧、水平不高。原因是近十年来钢铁行业的发展方式决定了这样的结果,即在需求不断高速扩张的前提下,仅仅只靠规模就能取胜、规模效益是最大的效益;品种质量效益根本显现不出来。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进入死胡同,必须改变。

7. 钢铁行业目前的发展方式也使钢铁企业进入生存险境

一是生产企业高度分散,销售钢材没有定价权。去年我国消费6.4亿吨粗钢,产销率基本在100%,按正常利润的价格销售钢材,也是销售6.4亿吨,按亏损价格销售钢材也是销售6.4亿吨,因为下游有6.4亿吨的粗钢硬需求。可钢铁行业是按亏损边缘的价格销售6.4亿吨钢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企业达到10930家,过于分散,钢材销售方式直供比例比较低,企业为了销售钢材让利不让市场,保值销售,使市场钢材价格始终处于行业平均成本线附近;国内钢材价格1994年100点,到2012年4月才121点。18年整钢材价格累计上涨了21%,而同期铁矿价格上涨了8倍,原燃材料成本上涨的部分转移不下去。这种情况在钢材供应紧俏时、在需求不断大幅度扩张的前提下,还能正常运行,目前情况已经不能适应需求缓慢增长、严重供大于求的钢材市场。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对于钢铁企业来说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是高速扩张。这几年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钢材供应保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我国钢铁需求的总量很大,钢材需求的增幅也很快,靠国际市场是不可能解决的,只有靠中国自己。事实证明我国钢铁企业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完全满足了以前每年增幅在20%左右的国内钢材需求,并能扩大出口供应国际市场。现阶段由于国内需求增速大幅度下降,钢铁建设规模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期,高速扩张的结果目前逐步显现。中国真正进入到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时期。

三是高度垄断。对外依存度高达63%的进口铁矿价格始终处于垄断地位,国内钢铁企业没有议价能力,没有定价权,国外三大矿山卖矿石的定价依据就是要让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钢铁为其打工,把我们仅有一点的利润吃干榨净,价格上涨时,进口矿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钢材价格上涨幅度,价格下跌时,进口矿价格下降的幅度又小于钢材价格下降的幅度,长期以往,钢铁企业入世十来年攒的一些本钱将被消耗殆尽。

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钢铁工业是国家的基础性原材料工业,也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带动了国内钢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到2011年,全国粗钢产量68327万吨,同比增长8.9%,其中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比重为45.5%。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钢铁工业目前已经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兼并重组,努力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是“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钢铁行业必须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即由产能、规模扩张型发展向结构调整和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由资源、能源消耗型发展向资源、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发展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发展转变;由生产、经营粗放型发展向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集约型发展转变。

二、从根本上扭转目前不利局面的措施

1. 加大国内外铁矿开采力度

目前铁矿开采特别是国际铁矿开采存在暴利,这是不争的事实。力拓、必和必拓的铁矿成本在30美元/吨左右,FMG在50美元/吨左右,国内参与在国外开发的铁矿由于许多是低品位的磁铁矿,需要选矿处理才能使用,成本比三大矿山的成本高些,但也在70美元/吨左右,相对于目前150美元/吨价格,利润是相当可观。由于国际铁矿山的暴利、垄断利润存在多年,国际铁矿生产商所在的当地政府都已经眼红了,也要分一本羹,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提高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税收,以分享高价铁矿石给矿商带来的丰厚利润。

我国铁矿由于贫细杂的特点,加上地下开采,所以成本比国外高出不少,平均在600元/左右,相对于目前国内1000元/吨以上的售价,利润也是相当可观。建议有国际经验的特大型钢铁企业、贸易企业积极到国外寻求优质铁矿资源并加快开发步伐,一般的企业可以在国内积极开发铁矿,以提高国产铁矿的依存度,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据国土资源部最近公布我国铁矿的查明率为27%,待查明和待开采的铁矿潜力巨大。

武钢目前已经锁定海外权益铁矿资源数百亿吨,正在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开采8个铁矿。2010年权益矿进口600万吨,占铁矿需求的25%。公司宣布到2015年其国内外资产铁矿的自给率将达到100%,这都是武钢基于长远考虑的结果,其原料战略意义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河北钢铁集团公司正在国内实施五大铁矿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60亿元,计划到“十二五”时期国内资源掌控量72亿吨,国外资源量8亿吨,实现铁精矿产量达到年产3500万吨,铁矿自给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40%,可以有效的提高河北钢铁集团的竞争力。4月13日上午,河北钢铁集团与加拿大阿尔德隆公司在石家庄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佳美铁矿,并将于2015年投产,年产65.5%磁铁矿800万吨。这也是继去年河北钢铁集团与澳大利亚奇蒙德矿业公司联合开发美国内华达州磁铁矿、与智利矿企CMP公司签署共同开发铁矿协议后,在海外找矿迈出的又一步。

当前不断攀升的资源、能源价格严重挤压着钢铁企业盈利空间,我们必须放眼全球,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开发优质、低成本资源,为做强做精钢铁主业奠定资源储备基础。只有我们每个企业在国内外开发铁矿上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才能促使进口铁矿价格回归合理价位的时代早日到来。

2. 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掌握一定的国内钢材定价权

2011年我国钢产量前5名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的33.71%,同比下降1.99个百分点,前10名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的49.2%,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提高集中度,特别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产量大,要逐步提高区域集中度,才能有效提高钢材销售话语权。日本仅有的4个钢铁生产厂已经开始进一步兼并重组。日本第一大钢厂新日铁宣布将于今年10月与第三大钢厂住友金属合并,并于2011年12月14日通过日本反垄断机构批准,炼钢能力达到5200万吨,世界第二,这样可以压缩国内经营成本和产生协同效应,将更加专注于海外市场,提高定价权。日本另外2家钢厂日新制钢公司和日本金属工业公司也同意于今年10月1日进行业务合并,新成立的公司命名为日新制钢控股公司。

3. 科技创新,用新产品引领市场

这几年在国内钢铁企业钢材销售利润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宝钢却能达到钢材销售利润率在9%左右,主要靠科技创新,靠新产品和先进产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如前几年的汽车板,现在宝钢又在取向硅钢制造技术上世界领先,宝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经过10年潜心研究,4年的生产实践,实现了批量稳定合理成本生产高等级取向硅钢,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技术成果,实现高等级取向硅钢产品牌号的全覆盖。其中10个牌号高等级取向硅钢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申请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技术秘密405项。改变了我国高等级取向硅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冶金行业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4. 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成本高的原因在原料价格高,但同样的市场,企业间原燃料采购成本相差较大,造成企业间钢材成本差异很大,市场竞争力有高有低,过去都能挣钱的时候表现在盈利能力上,现在行业处于亏损边缘时,部分企业仍能盈利,部分企业将亏损,长久以往,会有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或被兼并。

如今年1-2月对标企业炼焦煤采购成本最高的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340.07元/吨,相差幅度达到25.1%;1-2月对标企业喷吹煤平均采购成本最高的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488.21元/吨,相差幅度达到54.9%;1-2月对标企业冶金焦平均采购成本最高的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396.53元/吨矿,相差幅度达到23.5%;1-2月对标企业国产铁精矿采购成本最高的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518元/吨,相差幅度达到72.5%;1-2月对标企业进口粉矿采购成本最高的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414.62元/吨,相差幅度达到47.4%。铁矿采购成本相差500元/吨,到钢材成本就相差800元/吨,差距可谓相当大,同时也显示可挖的潜力比较多。

对标企业采购成本对标中,先进水平和落后水平相差巨大,特别是铁质原料的采购成本差距都在48%以上。虽然各个企业之间存在着地域差异、质量差异、规模差异等,但市场经济不管差异,只认准成本高低,在产能过剩情况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谁的成本低,谁就有竞争力,谁就有利润,谁就能发展和壮大,反之就会亏损并被市场所淘汰。因此钢铁企业应高度重视原燃料采购战略,从降低原燃料采购成本入手,认真研究原燃料采购的方式、途径和时点,这是钢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有效的手段。

5. 钢铁行业到了需要国家完善财税政策的关键时期

把握工作的未来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情感,适应,策略

一、当前大学生情感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学习模式发生变化引发时间分配不均致使情感空虚。大学以前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学生们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对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着自己的打算,虽然简单、单调,但有着圆梦大学这个压力,学生们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感到十分的空虚与无聊,有的甚至产生厌倦大学生活的情绪。这种情感上的空虚表现主要是针对大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进入大学,时间与空间发生了很大变化,与高中那种“教师安排” 的学习模式不同,大学阶段的学习是一种更高的、更加主动、更加自由的活动。相对之前满满的课程表,大学阶段有了更多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就是因为不能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时间,很多学生日渐形成情感的空虚。很多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上网、打游戏等虚拟世界中,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这一情绪。

二是角色转变慢致使自我认知不足引发情感上的自卑。当前,很多学生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绪,主要在于他们对客观环境或对自我认知的不客观。在目前的中国社会,能够进入大学的机率依然很小。能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之后进入大学校园表明其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然而在进入大学之后, 身边所交往的同学都是跟自己在各方面能力上相仿的,那么这个时候,之前的那种优越感便不存在了,这样便不自觉中产生了落差,由于学生不能及时客观的对自我进行认知或者评价,因此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等都给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致使对自我的评价过低,导致不能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有的甚至将其理解并归于是自我智力或能力方面的缺陷,从而引发了强烈的自卑感,这些都是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三是人际关系变化致使处理不当引发情感上的孤独。目前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感上的孤独,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的转换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对于学生们而言,之前的交往相对比较单一,而且同学之间在地域上接近,生活习惯上相似,进入大学,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新的环境中若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会自我封闭、逃避群体,甚至与群体中的成员发生矛盾等不良人际关系,而难以建立起新的归属感,情感上的归属感难以获得满足,从而便促成大学生的孤独。

二、正确看待大学生情感问题,积极调适、引导其向积极情绪发展

一是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由于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尚未完全定型,许多学生将考上大学为最终目标,在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致使产生情感空虚,而要摆脱空虚,就必须引导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这里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学习在大学的各种活动中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要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而有效地分配;其次,规划还应包括个人的生活发展计划,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许多大学生在生活中却迷失了方向,产生了自卑与孤独感,为此大学生们要不断地学会调适自我,树立一个生活的目标,例如独立性差的学生就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等。

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认知。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对自己要敢于解剖,敢于去批评自我;其次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只有在正确评价与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才会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走出自负或自卑的情感困扰。在用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认知的同时,学生们还应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当出现情感问题及矛盾时,学会用理智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而不应凭一时的冲动,作出损害他人和社会的事。

把握工作的未来 篇9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把“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然而从1956年, 教育部颁布的第一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下称《大纲》) 到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均未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界定。尽管有不少高校的学校体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定义或概念进行了论述。最早提出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的是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体育教材》、《中学体育教材》 (教师用书) , 这套教材把大纲和教材合编为一本, 首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那以后“增强学生体质”就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 发展学生身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正式把体育与健康结合在一起, 并首次把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体育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体育课程的性质, 为体育课程的实验工作指明了方向。随着我们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以及社会生活、发展对体育课程的要求, 随着近10年实验工作的思考, 《课程标准》中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了修订, 做了必要的补充, 具体表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 《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 对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加以明确。除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外, 还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下面让我们对体育课程的内涵作详细的了解。

一、“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

这是由体育课程的本质所决定的。身体练习是指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 它决定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遵循教育及体育运动的各种规律, 让学生在完成各种动作的过程中使身体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

二、“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学习体育知识, 技能就是要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 使学生在学业学习期间能够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技能是技术的熟练表现形式, 是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学生掌握技术到形成技能的过程中, 需要经过不断地练习, 不断地探究。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特点的技能,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受益。因此, 在《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表述中没有出现“技术”, 就是希望教师在传授体育技术时, 必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变为“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并通过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来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我们知道, 一个人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不骑, 若干年后再骑, 还是能够运行自如, 这就是掌握了自行车技术后变为技能的过程。我们从小学到高中, 都不同程度地学习了一到几套武术的套路, 但到了毕业后, 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完整地完成整套武术的动作。为什么?俗话说“曲不离口, 拳不离手”,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武术、健美操、广播操等成套动作技术必须坚持长时期的练习, 才能长久地以记忆。因此, 体育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的不断练习, 把技术变为学生的技能。

如何使学生习得的运动技术变成有自己特点的技能呢?让我们来比较两种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是完成课程目标和任务的重要表现形式, 各种教学安排均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各种教学形式, 把学习目标转化成参加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学流程应根据课的目标、内容、学生实际灵活设计, 因课而异。这里举例的教学流程只是许多案例之一, 只提供参考。

一般的教学流程:

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竞赛或游戏

根据《课程标准》理念拓展的教学流程:

1. 田径及球类的教学流程:

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体会→讲解示范→分组练习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 →竞赛 (结合教学内容的各种竞赛活动) →素质练习

2. 武术及体操的教学流程:

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复习动作 (非新授课) 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及展示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创编过程) →素质练习

在传统的教学流程中,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示范, 安排学生分组练习, 最后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学习的动作技术、形成技能的时间相对较长, 动作的遗忘也较快。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从而达成“健康第一”的目标。

在田径及球类的教学中, 我们增加了“学生体会”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技术水平的过程, 在了解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再进行的讲解示范, 更具针对性。也便于我们安排学生的分组练习。传统的教学中, 我们只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 基本上不会按照学生水平选择教学内容, 所以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学生学不会的局面。《课程标准》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学生学习内容。在教学实际中, 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 这里我们以“基本掌握篮球运球技术”的学习目标为例, 一个教师同时教两个班, 其中1班来自农村, 2班来自城市, 同时进行篮球第一节的学习, 教师发现, 1班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学过篮球, 而2班几乎全部学生均能很好地运球。按传统的教学, 两个班均必须从原地运球开始教学, 这样2班的学生必然“吃不饱”, 学习目标引领教学内容之后, 教学内容就可以围绕学生掌握运球技术来选择。教师可以在讲解示范运球的基本技术之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练习内容, 学习积极性当然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不同运球的技术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原地运球如何控制好球, 行进间运球如何摆脱防守等等, 实际上就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空间, 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水平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比较好地关注到不同技能、素质水平差异的学生。这样一来, 也给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课题, 如果体育教师同时担任几个班的教学, 而几个班的程度参差不齐的话, 就有可能也必须准备两个以上的教案。要教师每次课同时写几个教案是难以做到的, 因此就必须对现在的教案进行改革, 比如采用一个单元的大教案等等。

在体育课的后半段, 教师们常常会安排一些竞赛或游戏活动, 这些活动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 很少有教师会把竞赛或游戏与技术教学相结合。有了学习“技能”这个概念后, 我们在体育课的后半段中就要增加技术含量。比如这节课学习了对地传接球, 那么在比赛中就要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比赛的每一次进攻中, 都必须完成3次对地传接球, 投篮才算有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更快地形成动作技能。

在武术及体操的教学中, 我们在分组练习中增加了“学生展示”这个环节, 要求各组学生把学习过的动作进行重新编排, 或编排10~12个动作等。“学生展示”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创编动作的过程。学生把学过的动作经过小组的讨论后变为自己的动作组合, 久而久之学生自我学习和创编能力必然得到增强, 这种能力就是《课程标准》要达到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健美操、太极拳等整套动作学生学习以后是会遗忘的, 但学生具有动作的创编能力后, 就等于掌握了锻炼的基本本领。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了这种能力, 就等于学会了自行车一样, 终身受益。无论到什么年龄, 只要想锻炼, 他们都能够编出自己能够锻炼的健美操、健身操和简易的太极拳, 这样终身锻炼身体就有了保障。因此, 在体育课中, 要尽量安排时间让学生体验、重组动作及展示。

在传统的教学流程中增加了一两个教学环节, 既可以很好地把传授式教学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在一起, 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课程标准》目标的达成。

另外,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向学生传授科学锻炼的方法也同样重要, 不规范的技术动作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不科学的锻炼方法常常收不到锻炼的效果, 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 在教学中, 应把各个项目的科学锻炼方法同时传授给学生。从锻炼身体的有效性角度看, 形成动作技能和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一样重要。

三、“增进健康”

增进健康是社会、教育赋予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课程标准》把以前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拓展至“增加健康”。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体育教育的要求。

《课程标准》通过体育教学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去全面发展身体和提高体能素质, 以增进健康;第二是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技术,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是要求学校体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

第一个方面的要求是体育教学性质本身所决定的, 是每一个体育教师要完成的任务。

这里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在传统的观念中, 有一些学校领导总是认为,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是体育科组和体育教师的事, 甚至社会也往往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好坏相结合。这是一个误区, 至少也是片面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文件中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学生在学校的身体活动时间, 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学生的营养水平。理论上讲,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均衡学生营养, 就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时间起首要保证作用。在学校能够贯彻落实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前提下,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分子, 体育教师在学校中能够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服务的, 是在学校能够贯彻落实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去发展学生的身体, 特别是通过发展学生体能素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需要社会、家长、学生和学校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任何拔高体育教学功能, 或要求体育课程承担起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任都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这个阵地, 在有限的时间里, 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 有效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及体能素质。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的“课课练” (每节体育课安排5~10分钟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 的做法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应该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加以坚持和推行。

第二方面的要求是要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串穿于学习目标的设置、教学计划、模块计划、教案和教学组织、手段中。在学生学习体育的技术、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身体对体育教师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但在课程实验过程中, 不少教师对培养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却感到力不从心。在近10年的课程实验中, 不少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 他们发现发展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在于要用《课程标准》理念去指导实践, 只要目标切合学生实际, 往往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看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

水平3~5, 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耐久跑

学习目标:1.通过耐久跑练习, 发展学生有氧耐力水平;2.在提高1500米跑成绩的基础上体验成功感, 提高自信心;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内容:800~1500米跑

学习步骤:

1. 教师向学生提出本节课800~1500米跑要达到的成绩目标, 就是战胜组内的一个对手。 (注意不要提战胜自己或超越自己的成绩) 。

2. 教师按同质分组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传授各种超越跑的方法。如追逐跑、领跑、交换跑等。

3. 教师将所有小组分两批进行耐久跑练习, 每批各小组间隔一定时间出发。

4. 第一批学生跑时, 第二批学生帮助相应小组报时, 为各组鼓劲、“加油”。第一批学生跑完, 稍事休息后, 帮助第二批跑的相应小组报时, 并为各组鼓劲、“加油”。

5. 学生要对每一个到达终点的同伴给予热情的掌声鼓励。

6. 学生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7. 各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评价 (大家都发现每个人都超越了自己, 这时教师要通过激励语言表扬全体学生, 让学生们都体会到自信感。)

本案例是让学生通过超越对手最后达到超越自我的激励方法, 提高自己的800~1500米跑的成绩, 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 提高自信心,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案例二:

水平3~5,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耐久跑

学习目标:通过耐久跑练习, 发展学生有氧耐力水平;加深对认识、理解、尊重他人的体验, 体会关爱和合作, 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内容:合作跑4000米

学习步骤: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由组合5人, 要求男女生、耐力好的学生与耐力一般的学生互相搭配。可以互相帮助, 能力强的学生多跑一点。比赛设最佳团队奖、最佳运动员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合作奖、最佳教练奖等。

2.准备活动与分组。依据学生技能状况, 将不同技能基础的学生分成若干 (异质分组) 组, 选出组织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教练员。

3.小组自主练习。各组讨论, 根据自己水平选择跑的距离, 鼓励耐力好的学生为耐力一般的学生多跑点距离, 鼓励耐力一般的学生尽力跑出水平, 为组争光。根据合作跑的方法和组内学生们的水平, 提出跑步方案, 教练员综合大家的意见, 确定练习方案, 进行练习。教练员既“教”又“练”。教师可参与各组讨论, 帮助各组制订最佳方案, 及时进行正面评价。采用激励的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提高练习兴趣和增强练习信心。

4.比赛与讨论。各组开始进行比赛。竞争相当激烈, 并且各组都较好地完成了动作。耐力好的学生和耐力一般的学生均跑出水平, 出色地完成了4000米的合作跑, 学生们对每个学生的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师生一起评出各种奖项。

5.各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评价。各小组分析个人与小组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师可以表扬在小组中帮助其他学生跑的学生, 重点表扬为了小组的荣誉尽力跑的学生, 让大家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本案例是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支持、合作, 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一般的学生, 让大家感受到关爱和团队精神。

以上两个案例说明, 同样是耐久跑的学习单元。学习目标中对体能的要求一样, 而对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求不一样, 通过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因此, 只要体育教师都去认真学习, 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就能够通过体育教学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三方面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增进健康是指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身体健康。一直以来, 我们要求的全面发展学生身体, 大多是指全体学校、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锻炼。所以, 无论在体育教学还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采用的教学方法和锻炼手段均以全面为主, 体育课的素质练习分组基本上是以行政分组为主, 课外体育活动更是以年级、以班为单位进行。这种分组练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 参与体育锻炼从被动逐步转为主动。随着社会休闲时间的增多, 参加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以“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为主题的会议, 并启动了“全球积极生活运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个人的健康和技能以及促进社区的安定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积极生活”是指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从事身体运动的所有领域, 是一种体育活动受到尊重并融入日常生活的生活方式, 通过人们寻找愉快的机会和创造物质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以改善身体健康、追求个人幸福以及生活质量。“积极生活”实际上就是要求所有人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等现代生活方式。近年来, 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特别是体能素质水平持续下降, 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纷纷采取有力措施, 旨在大面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其中, 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这就是在学校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是指对学生的体质和体能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价, 采用预测、预防、维护和促进的方法,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体能素质的主动介入的管理过程。基本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和体能测试——身体健康评估 (统计和评价) ——建立健康档案——制订健康管理和促进计划 (个体运动处方、营养处方等等) ——进行健康干预跟踪”。这个途径在我们学校中是完全能够完成的。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管理和促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世界发达国家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从1980年开始, 我国就在学生中开展体质检查工作 (简称“体检”) ,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我们每年都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因此, 我们很多学校均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也清楚哪个学生体能素质上欠缺。但长期以来, 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体能锻炼方法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法均以全体锻炼为主, 体育课的教学分组以行政班分, 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班集体为单位, 通常是一班跳绳、二班耐久跑等等。殊不知在一班中可能有些学生的脊柱有问题, 是不能跳绳的, 二班中有学生有心脏病是不能跑步的。所以, 尽管我们天天开展一小时锻炼, 但对不少学生来说效果不大, 这就是锻炼的针对性不强, 这种练习方法与我们发展每个学生身体的初衷是相抵触的, 至少是不怎么科学的。因此, 从社会对每个学生健康的要求角度看, 非常有必要对现在体育教学分组练习和阳光体育活动的锻炼方法进行改革。

中央7号文件指出:“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与促进”能够有效地把7号文件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如实告诉家长和学生,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体欠缺什么。然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体育锻炼方法能够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尤其是体能素质水平。这样学生的锻炼就有了源动力。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体育教学中向学生宣传社会发展与个体健康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把体育锻炼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体育与健康课程, 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对体育锻炼产生认同感。有了这种心理积累, 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这样学生就完全可以达到课程运动参与的要求。另一方面, 要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根据健康促进理论对学生体能素质进行分类指导, 如在教学分组中按学生体能分组,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按素质项目分组教学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根据这一要求, 对体育课程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就是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 把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在一起, 通过学生不断地实践去达到要求。

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 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更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有效场所。学校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学生创设提高技能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条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提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 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出名师, 育英才。”这为学校构建体育特色、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体育传统或学生兴趣, 选择2~3个运动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 通过校本教研, 编写校本教材和教学计划, 在课程中安排学习内容, 在大课间活动中进行实践。把两项体育技能学习与校本课程、体育大课间活动相结合, 这种形式我们称为“体育‘2×1’课程化”。具体的实施是在1~9年级的体育课中, 每周安排1节课进行特色体育的教学, 高中把特色体育作为学生必修项目。小学有以学段为主的“1+1”或“1+1+1”形式, 1+1形式则是1~3年级开展一个项目, 4~6年级一个项目;“1+1+1”形式是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展一个项目, 如跳绳, 3~4年级开展一个项目, 如踢毽, 5~6年级一个项目如足球。初中采用“1+1”混合形式, 则两个项目交叉进行, 以年级或学期安排;高中根据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的特点, 采用“1+X”形式, 则一个全校选定的体育项目, 另一个项目由学生或班级自行选择。这种体育特色项目的管理形式, 保证了学校能够在自身的条件基础上创新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体育项目, 也保证了学生能够有较充分的时间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达到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

正视不足才能把握未来 篇10

前些年,大众媒体对连锁特许企业的关注相对较少,即使有也是以加盟纠纷为多。连锁业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本就该受到更多关注。此前受到的关注少,一是由于当时大多数企业发展规模较小,二是同业态品牌鱼目混杂并没有形成格局。

在当前公众提倡绿色与健康消费的潮流下,多数连锁企业感到媒体的视角越来越“窄”,特别是与消费者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一不小心就成了负面“品牌”,一不留意就被公众“讨伐”。

不可否认,连锁业正在由曾经的盟商矛盾逐渐向消费矛盾转移。

每个特许企业在初期搭建加盟体系时,更多把企业经营风险、品牌保护等纳入法律防范的主要条款中,这样既能规范运营,又能降低风险,但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更需要面对的则是公众化后的风险、市场的验证以及消费者的信任。

一个加盟者的纠纷只是个案,一个消费者的投诉也不能称之为公众问题。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论遭遇投诉、暗访、曝光等,需要我们必须正视的是,要么是企业在埋头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公众的感受,导致应对不力;要么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连锁企业作为公众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避免不了失误,但在应对上,却乏善可陈,要么捂着盖着,要么文过饰非,而在这个信息传播广泛迅速的时代,一切事后的补救都显得那么孱弱,所以一个小小的沟通不畅,处理不好,就可能形成事件、风波,从而升级转化为公众矛盾,造成企业短期市值大幅缩水,品牌美誉度下降,市场消费低迷等结果。

造成上述后果,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与互动。一条建议,一个反馈,企业都不能因事小而不为。

本期我们关注的洗衣与健身的两个企业就是如此。记者为什么暗中调查?是因为有了解内情的人爆料;消费者为什么投诉到媒体?是因为公司内部投诉无门。这也就难怪客服主管在接受采访时还认为是消费者无理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企业是否搭建了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是否重视客服人员的素质培养?是否妥善处理好公司与员工关系?多少隐患是因所谓的琐事而引起?

不要把最终解释权当成防火墙!

另一方面,企业能否坦诚直率地与媒体沟通也是大问题。本期我们报道的洗衣与健身两个选题,本意是结合企业挖掘业态共性的问题,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些借鉴与理念,但是我们多次约访、多次被拒,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态度恶劣,十几天才得以正面沟通,如果是时政媒体或大众媒体会有这样的“耐心”吗?

企业公关与企划人才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否则既不会明白事件的关键点与问题所在,也找不到面对公众的诉求渠道,与媒体沟通也将成为无效沟通。

作为报道中国连锁业的主要媒体,我们深知担负的责任,我们更多是期望通过事件与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促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宏观把握 篇11

一、完善学生的“魂”

学习的“魂”就是指导学生的思想认识, 即做人做事的准绳.思想指导人的行为, 一个班主任就应该, 具有把学生的思想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的能力, 我是这样做的, 收效很大, 感受颇深!

1. 熔铸学生的忠诚理念

富兰克林说过“如果说, 生命力使人们前途光明, 团体使人们宽容, 脚踏实地使人们现实, 那么深厚的忠诚感就会使人生正直而有意义”.

忠诚就意味着对现存制度的某种尊重, 如果一个人不对他赖以生存, 给他以更多益处的团体心怀忠诚, 那么就不配当这个团体的成员.甚至会有损这个团体的声誉.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一个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 对一个班级制定的“大法”不应该牢骚满腹, 怨声载道.学会爱这个团体, 忠诚于这个团体, 团体才能给予你力量, 帮助你提高和发展.我给学生讲一个我在报纸上看到的故事:美国作家, 阿尔伯特·哈伯德遇到一个耶鲁大学的学生, 他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左挑右拣, 十分不满, 甚至哈德里校长也成为他批评的对象, 而且摆了一大堆理由及事实和材料, 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很快, 这位大作家就看到出现麻烦了, 不是耶鲁有了麻烦, 而是那个学生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耿耿于怀, 他终于做得太离谱了, 失去了在耶鲁大学学习的资格.因为他不具有真正的耶鲁精神.问题出现在:耶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但是耶鲁有着某些优势, 如果你是这所大学的学生, 就应该抓住那些现有的好处, 给予它容忍, 你就会得到益处.你对它的制度组合给予同情和忠诚, 你就会得到报偿.你站在老师们一边, 他们就会尽力而为, 呕心沥血.如果一个地方不好, 那么你平时就尽力去做, 给别人树立榜样, 让它变得好起来.我班的张文骁在“我有一个心愿”的作文里, 把中国的教育制度批得体无完肤, 心愿就是做一个具有美国国籍的公民, 认为美国什么都好, 于是就学外语, 在外面补课学、跟高手学、其他科的作业都不交.我心里想:这个小“叛国贼”, 盲目崇拜, 缺乏忠诚, 如果执迷不悟, 人生路上定会遭遇坎坷, 于是我用上面的小故事讲给全班听, 最后加上一句是:美国不是收容所!那里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现在张文骁开始听数学, 听语文了!

全班同学都能做到忠诚于集体, 就会爆发出一股不可阻挡的班级凝聚力, 追求知识, 获取成绩的意念, 就会在班级蔚然成风.去年送走46名省重点高中生, 回想他们成绩的取得, 与这种良好的班风是密不可分的.就是这种“忠诚”意念使学生心中永远装有班级, 爱着自己的班级, 呵护这个班级, 怕这个班级受一点伤, 这是一个团体取得成功的最有力的保障.

2. 培养学生的双赢思维

社会的发展需要竞争, 学习也需要竞争,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竞争, 是一个教育者慎之又慎、必须把握好的问题, 有些独生子女会狭隘地把竞争理解为保护信息秘密, 锁住自己心灵的“伊甸园”, 在校佯装潇洒, 回家挑灯苦学, 自己的思想方法不外传, 别人的信息不进入.面对这种情况, 我教给他们, 什么叫双赢思维:双赢是一种伟大的思维, 他突破了1加1等2的思维定式.单纯从理论上说1加1的结果有三种情形:一是1加1小于2, 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没有必要合作, 也没有必要竞争, 因为这种结果是损人损已;二是1加1等于2, 在这种情形下, 人们在竞争, 竞争的结果是一方输, 一方赢;三是1加1大于2, 在这种情形下, 人们就有必要合作, 其结果是双赢.现实生活中, 个人的成长, 团体的整体提高, 都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 一个乐于帮助别人, 或把自己的思维融入集体之中的人, 他不仅守住了自己的肥沃土壤, 还源源不断地引来新鲜的活水, 这样互帮互学, 水涨船高, 何乐而不为!所以我班学生仨一伙, 俩一群, 有时为争论一个问题面红耳赤, 有时又为达成一致而开怀.可见打通学生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双赢思维, 是学生成长中的一道彩虹.

3.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一个集体的发展, 每个成员都应具有主人翁责任感, 你的事、我的事最终融为大家的事.比如说, 看到别人的本子掉在地上, 学生们都跨越而过, 理由是不是我的, 本子掉在地上的人出去了, 80多个人走过去了, 这个可怜的本子可能面目全非了!把别人的事, 班级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不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境界.在为中考布置考场时, 我班85人每人一支鲜花, 并在花茎上贴上自己的祝愿及自己的理想, 有的同学写道:祝学哥学姐们中考创佳绩;两年后的中考, 我会一展风采!花盆的周围写着有付出就有回报等醒目的语言.他们的确做到了把学哥学姐们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接下来就是新校门落成仪式, 我班学生又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当我布置完考场出去时, 我班学生已整齐地站在中间位置, 在放飞气球之前, 我让每个同学都放飞一个心愿:其中刘洋说我的心愿是考上17中, 我说, 这个心愿很实际, 老师帮助你实现!李林说, “我希望实验中学越来越好”.听到这, 我很欣慰.在第二天总结时, 我是这样说的:“我班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我为你们的成长而喝彩, 我本人非常重视这次活动, 活动不是给别人看的, 也不是为了得到校长的表扬, 中考时校长不准她进教学楼, 她也看不到我们班的精彩, 在我的骨子里是这样认为的, 实验中学的事, 就是我的事, 就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事, 校荣我荣, 为自己家里做点事不就是一个主人应做的事吗!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主人, 把18班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你还会担心我们这条大船不会起锚远行吗?”抓住机会,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主人翁意识的教育收获颇多.

二、指导学生的“法”

有了认识是不够的, 还要学会怎样学习, 要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

首先, 学拾起零散的时间.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说:“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 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 这没有什么分别, 分别之处在于时间的单位价值, 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 二是在单位时间内做更重要的事情, 对于强手而言, 单位的时间价值, 相差无几.”每个人都希望进步, 进步就意味着超越.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每天,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 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 再快一点, 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 你就会活活的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 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 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 再快一点, 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 那你肯定被他们吃掉”.结论是:你跑得快, 别人跑得更快.所以说学会拾起零散的时间, 可堪称为是一种智慧!课前一两分钟, 别人在说闲话时, 你把老师前一天讲过的东西在脑子里放一遍电影.在休息的时间里, 有的人在侃侃而谈, 你稍做休息后悄悄溜到自己的座位上打开你的练习册, 当别人在网吧一泡几个小时时, 你在家奋笔疾书, 如饥似渴地学习.这就是赢, 归根结底:赢就是属于善于摆布时间的人.同时, 我让学生每天都填写一张收获卡, 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质量.

其次, 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成功的关键在于比别人多坚持一会, 世界著名的失败者美国第六任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先生有一句名言:“成功是屡遭挫折而不气馁.”他从31岁经商破产, 32岁竞选受挫开始就屡遭失败.苦苦挣扎在竞选失败的路上, 直至60岁当选美国总统.坚持不懈, 就是取得成就的不二法门.

上一篇:变PID下一篇: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