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设问的契机

2024-09-21

把握设问的契机(精选9篇)

把握设问的契机 篇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 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体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课堂设问就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设问, 启迪学生思维, 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 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要使“设问”成为一种课堂艺术, 则必须正确、灵活地把握设问的“度”, 本文主要从角度、时度、难度、梯度、密度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择好设问的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 还要富有启发性, 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有这样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

问题1:什么叫做反函数?什么样的函数具有反函数?

问题2:什么叫做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听过课后, 问这位老师为什么要提出这两个问题?他说这是为讲对数函数做准备。作为一名教师, 当然是理解他的用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要学习对数函数自然要弄清指数函数和反函数了!可是, 如果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 学生只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是“对数函数”, 并不知道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以及他们与反函数都是有关系的。因此, 这样的问题只能引发学生的回忆, 而无法激活其积极的思维!学生也就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 从而无法开展有意义的探索活动。

其实, 教师只要把上课的程序改动一下, 换个切入点, 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教师应该先提供提出问题的背景。例如, 在课的开头就指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 也学习过反函数, 今天我们就要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为此, 首先要问:指数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这就要弄清楚:

问题1:什么样的函数才具有反函数?

问题2:指数函数是否满足具有反函数的性质?

换一个角度, 换一个切入点, 问题1和问题2, 就再也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教师的问题”, 而成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时, 应该解决的问题了!

二、把握好设问的时度

要想使一节数学课取得成功, 问题设置的时机应该恰到好处。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的, 因此, 只有把握好设问时机, 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何谓好的时机, 主要表现在:当学生正在“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当学生受旧知识的影响, 无法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的时候;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当学生心情振奋, 学习热情高涨时;当讲到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当讲到知识的规律处时;当讲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处时。这时候如果及时质疑发问, 可牵一而动全身,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好设问的难度

设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知识智力的双重飞跃, 实现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 设置的问题应该有恰当的难度, 如果问题过浅过易, 虽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但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太难, 学生答不出, 就不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要深浅适度, 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 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通常以中等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的难易程度为主, 掌握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 摘得到”的原则, 而且问题的设置应该具体一些。

四、设置好设问的梯度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术: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问题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规律,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注意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 步步推进, 层层深入, 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看, 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而不应该是突兀的, 硬逼的随口便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 可以设置一些辅垫性的问题, 搭“桥”、铺“路”, 帮助学生起跳, 层层地加深以至完全理解掌握, 从而激发起钻研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

例如:在2008年的重庆市数学优质课竞赛中, 有一位教师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件中设置了这样五个问题, 非常精彩。问题一:这里有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 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 围出的正方形都完全一样吗?问题二: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 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也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问题三:前面两个问题中都存在二元一次方程x+y=10, 为何围成的长方形有无数种情况, 而围成的正方形却只有一种情况呢?问题四:你能通过增加一个条件, 使你们所围成的长方形完全一样吗?问题五:你怎么能肯定, 你所增加的一个条件就一定使长方形确定下来了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位老师的每一个设问都激起了学生的思维上的探究, 并且层层深入, 意犹未尽。学生们通过几何画板, 动手操作、协作探究, 最后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了解了为何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 掌握了何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何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五、安排好设问的密度

课堂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启发式教学的推进, 大部分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或对问题做出反映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提问越多越好, 有的老师的课堂提问象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一个, 有的一节课多达30多个设问, 这样高密度的提问, 不仅设问的质量难以保证, 就连思考的时间也谈不上, 更不用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了。所以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度, 不能太多,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当然, 如果一节课没有提问或提问过少, 也同样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只有将“设问”进行得恰到好处才能成为一种课堂艺术, 才有利于学生以主体眼光审视课堂学习、以主体精神参与课堂学习, 最为深邃的真理之门才会在不经意间为之自动敞开!

参考文献

[1]李士錡:《PME·数学教育心理》, 2001年6月。

[2]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2005年8月。

[3]冯光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 2008年4月。

把握设问的契机 篇2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现,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的核心的内容。

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得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间的功能。

一是提高和改进教学时、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棵需要点燃的火种”新教材教学模式由“说教式”变为“体验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年龄特点出发。创设情景、开展活动、模拟行为、体验情感。由“灌输式”像“主体教育式”转变,长期以来,教学具有决定性,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思路意识、活动方式受教师的约定。标准化、统一化、同步化的教材,教师们视教材为“圣经”,灌输给学生,教师只能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把教师角色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而要当好学生的“参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课堂上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给与充足的实践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带着自己的所学之得与所思之疑发表见解。

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教师精心设问,学生精彩发言,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满自信、主动探索与交流的课堂小主人。

例如 :五年级教材中有<<我们的国粹>>一课,当时电视剧<<大长今>>正在热播,我准备抓住这一良好教育契机。第二天,上课前我先问大家,你们在家看电视剧吗?孩子们胆怯地不敢回答。我又鼓励大家说:今天,我们讲中国的国粹,我们要从<<大长今>>这部电视剧讲起。这下大家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此时,我启发同学们说:你们从今天开始看电视剧<<大长今>>时去寻找有关中国的内容。话音未落,同学们强着发言。和同学们共同谈到电视剧中人物穿着在服装上有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子。比如说:电视剧中男子的服饰,从头到脚,都和我国明朝时期男子的服装一样。而且特别象我们京剧中某些人物的打扮。又有同学枪着说:我国中医针灸疗法在电视剧中不断出现。谈到中国传统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看到在外国电视剧中的人物使用汉字。同学们都很惊讶,我很自豪地说:这就充分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它以独特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堂课使每一位同学都感到震撼,爱国热情被点燃。在看电视剧中剧情变化同时,更多地关注和寻找有关中国的影子。不知不觉同学们较起劲来,纷纷比较看谁发现有关中国内容多。从服饰的鞋冒到打扮和装饰;从生活用品到饮食餐具;从中国书画艺术到房屋建筑和家具摆设。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这堂课没有说教,没有强硬的灌输,整堂课孩子是主角。我只是将同学们感兴趣的事情加以正面引导。不但使孩子们都能深刻了解我们的国粹,而且长时间来同学们都沉浸在民族这自豪感的陶醉之中,没有强迫,但同学们都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爱国教育大课。

二、恰到好处的评价,使学生树立自信,超越自我.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以过分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新的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标简明、方法易行,使第一线教师容易使用。如从关注学生个体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出发。研究指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教育评价最大限度地产生教育效益,大胆改革百分制,引进和采用粗线条的等级制的评价方法,两者结合有利于消除分数带来的弊端,淡化追逐分数的社会心理,鼓励学生养成根据作业反馈修正错误的习惯。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

把握好课堂练笔的契机 篇3

一、品悟人物,抒发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许多课文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师进行精当的讲解之后,学生与课文产生了情感共鸣,有许多话要说,这正是练笔的好时机。如《詹天佑》,学生在充分感受到詹天佑是个杰出人才和强烈的爱国品质后,不由对詹天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此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小练笔:如果此时你站在詹天佑塑像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只见学生们个个挥笔,一番跃跃欲试的模样,我便鼓励他们,多运用好词佳句说出感想。学生们有的说: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有的说: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我当场宣读并表扬,学生也就不甘示弱,一个比一个强,从而小练笔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完成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训练。

二、发挥想象,补充情节

课堂练笔是学生的一个自主实践过程,它融读书、表达于一体,融思维、想象、情感于一体,学生以笔归纳了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等,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也就更透彻。一些文章往往会在结尾之处,留下意犹未尽的悬念,让读者无尽的思绪袅袅地散开。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图。

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课文写到四十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来中国看望当年照顾她的聂将军。对于两人见面的情景,课文只字未写。我让学生对两人见面的情景,特别是两人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补白,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聂将军至仁至义的高尚品质,以及对中日友谊的重大意义。

三、激发兴趣,模仿作秀

把握历史契机,创新人大工作 篇4

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的不竭动力,也是推进工作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日趋完善,人民民主意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战略目标的提出;如何把握历史发展契机,改革创新人大工作,保持各级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已经成为新阶段不断推进人大工作的中心主题。

为推进人大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对人大工作创新的认识,理解创新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当前人大工作情况来看,虽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创新动力、创新条件和创新效果来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

学的制度和惯例予以改进,也是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创新人大工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二、破除思维定势,树立创新观念

任何社会制度都是在创新中得以完善发展的。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创新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几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创新,并善于把它转变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二是坚持在体现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创新,要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使人大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忠实代表。三是坚持在依法履职的基础上创新,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人大工作的依据,以法定性、程序性为人大工作的基础,在严格依法办事的框架内进行创新。四是坚持在求实中创新,将创新的内容、机制等贯彻体现到工作计划之中。五是坚持在继承中创新,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从历史从发,从实际出发,按照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工作的连贯性。

为了防止在创新中出现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要破除三种思维定势:

① 要破除“过去这么办的,现在仍然这么办”的思维定势。人大工作中需要消除无所谓创新、不能创新的认识障碍,从而树立需要创新、能够创新的主动创新意识。

② 要破除“法律没作明确规定的,不要去做”的思维定势。人

③ 注重审议结果的科学性。审议时,可以邀请议题所涉及方面的专业人士列席会议,以增加审议的深度和广度,使审议意见更具可行性,建议决策更具科学性。

2、加强人大审议结果的跟踪督办。

人大审议意见应规定完成时限,要求相关承办部门汇报落实情况。对关系重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常委会可采用听取汇报和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审议结果落到实处。

四、创新与完善工作制度相结合,加强人大监督力度。

1、转变人大监督思路。

就目前各级人大监督工作而言,实现创新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由过去的就事监督向纵深监督延伸。人大常委会要审时度势,根据社会新形势与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工作要点中重点突出相应的议题,把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其次,要由过去的单项监督向综合监督转变。譬如:在对某项决定落实情况进行审议时,不仅要对直接责任部门进行监督,还应该同时对涉及的其它部门进行监督。第三,要由过去的表象监督向实质监督深入。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和人员的述职评议等形式,将监督实质化。第四,要由过去的柔性监督向刚性监督转变。为切实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

③ 问责制。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权力,问责是人大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树立人大监督权威、增强监督实效的有力手段。要树立问责意识,明确问责范围,对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不力的,坚决实施问责。要规范问责程序,对被问责机关答复不满意时,可以启动特定问题调查,直至作出相应处理。

五、人大代表要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增强创新工作能力。

1、加强学习能力。

各级人大代表要加快创新步伐,适应创新工作的要求,善于学习,主动工作。要克服“求稳安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错误思想,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2、提高调研能力。

首先,要在掌握民情、民利、民意、民心的基础上,认真确定调研课题,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调研。其次,要关注热点,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必须深入基层,切实掌握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以真实反映民意、充分代表民愿、广泛集中民智,为常委会决策提供服务。第三,要找准落脚点。把着力点放在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上,这样才能达到动机与效果的有机统一。

科学把握小组合作的契机 篇5

那么, 要落实课改, 践行高效课堂, 就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唯有小组合作学习, 才能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我看都未必。语文教学有其特有的规律, 以学定教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思路, 该由教师讲解的就不能放任学生猜想, 该由学生自己研究的同样也不能由教师替代。笔者认为, 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 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真正“利器”, 必须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绝不盲目滥用, 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1、用在学生出现认知错误, 需要辨明之处。

中学生虽然已经对各类文体都有了一定的接触, 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 形成了相应的语文能力, 但是毕竟知识结构并不系统和完善, 在具体的篇章学习中, 很容易混淆一些常见的语文现象, 形成错误的认知。如混淆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将说明方法中的做诠释误判为下定义等。出现这样的认知错误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在合作学习中明辨正误, 形成正确的认知。

如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课文《长江》, 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所使用的写法时, 很多学生都认为作者使用了“借景抒情”表现手法。我心知学生肯定普遍存在对“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两种表现手法认知不清的问题, 于是借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翻阅手头资料, 探究作者是不是使用了“借景抒情”手法。通过合作学习交流, 最终学生们形成了正确的认知, 认识到:“借景抒情”是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通常是先景后情;“寓情于景”则是将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写当中, 常常是情景难分。大家一致认为本文的表现手法用“寓情于景”来描述更为得当。这样的小组合作研讨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效的。

2、用在学生对重点问题出现多重理解, 需要探讨之处。

语文教学中, 很多课文, 尤其是经典名篇的重难点往往需要结合作品特殊的写作背景去考察, 才能获得较到位的突破。学生常常会因为预习不够扎实而出现理解片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教师补充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将理解走向深入。笔者认为, 这恰恰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机。

教学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当谈到“百草园是乐园, 那么三味书屋是苦屋吗?”这个问题时, 学生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很显然, 只是依据教材上的选文对此问题进行浮光掠影式地探讨很难将这个问题理解透彻。于是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查找有关《朝花夕拾》的介绍和鲁迅少年的生平经历的资料, 再结合课文中对三味书屋中苦事乐事的描写, 对该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性合作学习。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三味书屋中枯燥乏味的读书经历, 只是隐含着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更多的则是对书屋中发生的趣事的回忆, 而且整篇散文也是以表现童年的快乐为主, 饱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因此三味书屋并不是苦屋。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 获得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 必然能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一定的提升, 也就真正将高效课堂落到了实处。

3、用在教学中出现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 需要拓展之时。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学生知识的建构, 能力的培养, 素质的提升都是在这个生成的过程中完成的,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处理这样的问题, 往往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处理的怎么样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和正确学习态度的形成。笔者认为, 对待这样的生成性问题,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处理, 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如笔者在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 有学生提出:“气蒸云梦泽”一句是否蕴含了作者前途不明, 心中迷惘的感情倾向?笔者之前接触到的所有参考资料中都没有与之相关的论述, 听到这个问题时首先是感觉有些突兀, 接着便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机。为使学生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我组织大家就此问题结合手头资料展开了合作讨论。最终明确了, 此句写景重在表现洞庭湖水势之浩淼, 而水汽迷蒙之景亦是为突出所写之景的浩瀚壮阔。结合作者赠诗求仕又不愿折腰直言的创作背景来考虑, 可以看到孟浩然对自己的才情、能力还是非常自信的, 因而不应是对自己前途不明的迷惘。学生意见虽然最终被否定了, 但这样的探究学习却是对其善于思考的学习表现的最好肯定, 教师这样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还是其他学生都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暗示, 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 学生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1、针对教材本身存在的疑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一些看似失误或矛盾的语句, 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匠心独运, 并非一时笔误, 往往是刻意为之。抓住这些文本本身存在的疑点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常常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自然段鲁迅先生写道“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学生读到此处, 免不了心中生疑:到底是不是只有一些野草呢?兴许是作者写了病句吧。我就此设计了“到底是似乎还是确凿?”的讨论话题, 组织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从文学大家的文章中找到用词的“失误”, 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纷纷仔细阅读文章, 并翻阅资料, 展开了探究讨论。有学生从句子表意的角度谈, 有学生从文章的主题谈。我适时指导他们结合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背景重新审视这个话题, 结果就有小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用似乎是因为所写内容距离写作时已间隔多年, 记忆早已模糊;而用确凿却是因为百草园给鲁迅少年时期带来的乐趣是印象深刻的。教师再适时点拨:作者正是有意用这样看似矛盾的语句向读者表现了自己对童年的模糊而又真切美好回忆, 这样写恰恰显得更真实。至此, 对该问题的探究落下了帷幕, 但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却起到了预先铺垫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 突破教学的难点。为更好地展开以后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围绕同类别课文的对比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知识的建构, 能力的形成总是在不断的比较分析中更容易达成, 语文学习也是如此。语文教材往往将同样文体或同样题材的文章整合为一个单元模块, 用意也在于此。这样的编排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现成的对比文本,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有利于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更好地落实课标提出的要求。因此, 语文教师围绕同类别课文的比较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就以“斑斓春色”为编排主题。我在教学完其中的两篇主读课文《春》和《春风》后, 围绕两篇文章写作对象和表现手法异同点的比较, 用一节课时间组织学生就此展开小组合作研讨。通过学习, 学生对南北方春天的代表性景物及其特点, 和两文中使用的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都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切实提高了语文能力。

3、利用增删改补的表达练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增删改补的表达练习则是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的中也常常会设计这样的练习。如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春》《项链》《孔乙己》等篇目都设计有改动比较、结局续写等练习。利用这些练习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能够让学生开阔思维, 打开思路, 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分享、借鉴和吸收, 从而把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入, 把语文教学延伸向更广阔的视野。

笔者在教学《项链》时, 组织学生进行了“当马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后, 会有怎样的反映?”的话题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 对马蒂尔德的命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交流中很多同学多次发言, 很显然在听到其余同学的意见后又产生了更加成熟的想法。这样一步步将课文的解读引向深入, 使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作品结尾处理艺术的认识也更为准确,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把握契机收获希望 篇6

1. 利用“节庆日”开展活动。

特定的节庆日有特殊的活动氛围, 能产生特有的教育效果。利用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各种生动有益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如“六一节”时, 可以通过表彰先进学生、先进集体, 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全面发展, 还可以组织文娱会演,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欢度节日的平台;教师节时, 可以表彰优秀教师并倡议队员为教师献花……

2. 关注“队员兴趣”开展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原动力”。与其挖空心思想那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的活动, 不如走近儿童, 亲近儿童, 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 因势利导, 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年春天, 几个学生带着几朵花送给我, 同学们都挤了过来, 手伸得长长的, 喊着:“给我, 给我!”看了同学们那兴致劲儿, 笔者就顺水推舟教学生怎样种花养花。学生情绪高涨, 积极参与, 不久, 学生都种上自己喜欢的花。之后, 每个月都举行一次花展并让学生分别介绍养花经验。这样, 大家在实践中相互学习, 不仅学会了种花, 而且加强了同学间的团结, 其乐融融。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兴趣都值得提倡, 有些兴趣还需要教师引到正确的方向上。

3. 发挥“辅导员特长”开展活动。

少先队活动的魅力表现在其特色上, 而学校少先队活动能否“亮”出特色, 还得取决于辅导员有没有特长, 特长能否发挥作用。某小学的校长和个别辅导员善长灯谜, 把灯谜课作为校本课程, 在中高年级每周开两堂灯谜课, 还开设灯谜兴趣小组, 培养了一批灯谜小精英。学校的灯谜知明度打开了, 街道、社区、企业等单位经常邀请他们帮助开展灯谜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泉州少年宫、晋江敏月公园、新塘黎刹广场等地方参加猜灯谜活动, 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4. 挖掘“社区资源”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显出乡土特色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又一条途径。如某校辅导员充分发挥学校与世界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迹———“草庵寺”相毗邻的地理优势, 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意义深刻的活动:首先, 利用每周三下午活动课组织一个中队畅游草庵, 还请庵内一位老尼姑把自己与草庵相知相惜的故事讲给队员们听。其次, 开展一次《爱我草庵》主题队会, 让队员全面了解草庵, 真心爱草庵。在此基础上, 学校组织队员利用课余时间到草庵义务劳动, 净化草庵, 美化草庵。现在, 辅导员还在构思如何培养一批导游“草庵的解说员”, 形成特色小队, 利用假期到草庵寺为游客解说草庵的故事。这样, 队员们便可在快乐的活动中, 体验到草庵、家乡的可爱, 增强队员们保护文化古迹的意识, 同时,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5. 抓住“时代脉搏”开展活动。

充满时代气息的活动是少先队灵魂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 少年儿童的时代特征和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 必须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 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前沿,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以创新与开拓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如在2008奥运会吉祥物揭开神秘面纱时, 可以举行以《喜迎‘福娃’》为主题的活动, 以生动的活动让队员深刻地认识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增强民族自豪感!为进一步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五次少代会上的寄语要求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举行《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中队课评比活动, 为各校展现教育风采提供一个平台。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 篇7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课,我提前朝教室走去。刚走到教室门口,班里的王月同学急急忙忙从教室里跑出来,把我拉到走廊上,伏在我身边,神秘兮兮地说:“老师,我们班梁山戴戒指!”

我听后吃了一惊,但是脸上表现得很平静。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已经修炼到可以用平静的心态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我明白,孩子只有在不断地犯错中才能成长,不犯错误是不正常的。犯错误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形态。有了这种心态,我感觉当班主任美妙极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做的一些事,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看到他们纯真的心灵。

我对王月淡淡地回应道:“老师知道了。”

我按原计划讲完课,给学生布置了几道题,下来巡视时,我特意来到梁山身边,表面上是看他做得对不对,实际上是想验证一下王月的小报告。下课后,我把梁山叫到身边,一边摘他手上的戒指一边问:“你的戒指真漂亮,多少钱?”

“两块五!”梁山爽快地说,“老师,还有琥珀色的,很好看,你喜欢吗?我带你去买!”

“我不戴这个,干活不方便。你怎么想起戴戒指了?”我亲切地问。

“我们班李超看着他小舅戴着戒指很好看,就买了一个假的,我们看着好,也就跟着去买了。”梁山心里一点也不设防,滔滔不绝地向我诉说着。

“我们?还有谁?”我很吃惊,平静地追问道。

梁山一连说出了十几个同学的名字。我一听,哇!这么多。幸亏没有草率行事,否则一定会搞得自己很难堪。学生戴戒指,只是一种模仿,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作为老师不能像看见老虎一样,如临大敌,小题大做,这样反而会让学生认为戴戒指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其实戴戒指也是一种美,只是要在适当的年龄才可以。

一连几天,我都没有采取行动,并不是我把这事忘了。而是一直在寻找恰当的时机。如果马上采取行动,梁山一定会有一种上当的感觉,认为老师是小人,欺骗了自己的感情,也有一种出卖同学的感觉。老师在他的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大大折扣,今后可能不会再和老师谈心了,只要谈心就认为老师在当密探。在同学们眼中,梁山也会成为出卖朋友的小人。

两周后,在同学们对班里个别学生戴戒指已经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之后,我召开了“小学生应该怎样穿衣打扮”主题班会。在王月的主持下,同学们纷纷发表见解,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我用这样的话结束了班会:“同学们,穿衣打扮是每个人的权利,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但是我们作为小学生不能盲目追随流行,不能夸张打扮,要集中精力学习文化知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健康向上、朝气蓬勃才是小学生真正的美。带耳坠、戴戒指、染指甲、抹口红,只能让别人看了别扭,不协调。一个人的形象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城市。你们现在每个人的形象就代表了良好的家庭教养,代表了我们优秀的班集体,代表了学校良好的校风,和我们潍坊这个文明的城市。同学们,让我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吧!”

在此后的几天里,班里的几个男孩子陆陆续续地摘掉了手上的戒指,最爱打扮的王红也不再披散着头发了,把头发高高的梳起来,扎了个马尾辫,手上的红指甲油也没有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如果当初我批评了他们,强行让他们摘掉手上的戒指,可能至今还会对我有意见,骂我老古董呢!

这件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方法对结果的重要性。教师亲切的言语犹如温暖的阳光,比声色俱厉的批评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教育工作拒绝急风暴雨式的狂轰乱炸,需要的是春风细雨般的心心相印,春风细雨虽然看上去柔弱无力,但是“润物细无声”,能起到滋润万物、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育需要这种无痕的方式。目前我们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尽管潜意识中知道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的重要性,但对问题学生大多数教师还是不自觉地采取批评、训斥的方式,有时甚至还有侮辱、体罚等行为。这种“反教育”的教育行为严重摧残着学生的自尊、自信,也摧残着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

把握教学契机,促进合作互动 篇8

一. 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是合作互动的原动力

民主、和谐是课堂合作互动的第一原则,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课堂互动环境,是学生开展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 这种良好的互动环境以其积极的情感氛围为主要特征要想实现,只有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此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合作互动活动. 所以,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注入合作互动的原动力.

二. 引发自主探究是合作互动的营养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 “教学即生活”. 意义就在于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所以课堂合作互动把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与实践并重.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予以创新,只有这样,知识才能成为“活”的知识,这样的思维必然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例如,在讲授“函数的概念”一节时,先给学生举一个日常事例,骑自行车时,若逆风、风越大、骑自行车就越费力; 人长得越高,做衣服用的布料就越多. 大家分析一下,这两个例子中存在什么样的量,这些量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关系?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量都是变化的量,叫变量. 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分不开,一个量变化了,另一个也随着变化. 生活中相互制约的两个变量,叫做函数关系. 而这种关系仅仅停留在感觉上是没有用的,只有上升到数学问题才有价值. 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体验函数关系的数学价值,在教学过程注重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和思考.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数学,给学生合作互动注入营养.

三、巧设多向性的交流信息是合作互动的鲜活剂

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模式和策略都以问题为出发点和载体. 教师应根据数学实际情况,巧设多向性的数学信息,这时,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就自然而然地渴望与伙伴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渴望下的情境, 往往能使学生取得互求互得,启迪智慧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精神,是非常重要的[2]. 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究问题,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互动和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实现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多元互评氛围是合作互动的催化剂

把握契机“山后韭菜”年销百万元 篇9

10年后, 他落户田间当起了“农场主”;

2012年, 他地里韭菜卖出了每斤78元的天价, 销售额超过800万元。

他是谁? 又是怎么做到的?

眼光超前 卖白菜赚了60万元

张庆涛, 今年31岁, 山东省莱西市人。 2002年, 因为读书不好, 张庆涛辍学了。20岁的他进入一家手机店打工。仅用3个月, 就成为公司12个门店销售业绩最高的职员, 因业绩良好被调到了旗舰店做主管。 2006年, 他年薪达到了五十多万元。

2006年10月, 张庆涛辞职, 转做蔬菜生意。 一天, 张庆涛了解到:白菜价格已是连续两年走低, 经销商们都不愿收购, 当地农户种植的白菜出现大量积压。 他觉得:“现在白菜跌破历史低点了, 稍微一反弹, 只要能正常的价格, 就能赚到钱。 ”于是, 张庆涛花了20多万元, 收购了200多吨白菜储存在冷库里。

四个月后, 市场上的白菜价格疯涨, 原来一毛一分收购的白菜, 一路卖到了5毛甚至8毛钱。 就靠这一笔生意, 张庆涛赚了将近60万元, 还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蔬菜批发商。 到2008年, 张庆涛靠着倒卖蔬菜赚了三百多万元。

管理缺位 赔光积蓄欠下外债

2008年1月的一天, 一个北京客户找到了他, 提出要长期收购水果黄瓜。 当时, 附近的农户种植的黄瓜都是本地老品种, 根本找不到货源。 张庆涛认为利润可观, 就从农民手中包了100亩地, 试种一些蔬菜新品种, 直接供应客商, 确实尝到了甜头。

张庆涛认为:“有自己的基地, 有定向的客户, 减少不必要这些环节, 就可以建立一个直接的供货关系, 这样利润就会更好。 ”随后, 他开设了第一家蔬菜专卖店, 销售自己种植的蔬菜, 生意很好, 一天的营业额达到5000多元。

“ 一个店一天营业额达到5000元, 十个店呢? 一个月就5万, 我很快成为千万富翁! ”于是, 他投入了300多万元的积蓄, 一年内, 在青岛各县市开了14家蔬菜专卖店。 按说开得越多应该越赚钱才对, 可他很快发现:专卖店的数量在迅速增加, 可营业额却不升反降。

原来, 开一家店张庆涛还能把控, 可是14家店同时运营, 物流成了致命的一环。 开始时他认为:卖的多就多配车, 卖的少就少配车。 事实并不是这样:用一个车把这批货配送下去, 配送的时间过长, 有时候都过了正常的销售旺季了。 如果用几辆车同时配货, 费用就增加了。

祸不单行, 2008年10月的一天凌晨, 突刮大风, 大棚薄膜刮得七零八落, 快要采摘的蔬菜70%被毁。 周边村民家的大棚都没事, 只有他家的大棚损失严重。 怎么回事呢? 原来问题出在员工身上。 张庆涛意识到:员工只是给你打工, 干一天活儿拿80元钱, 干完就走了, 不会像种自家菜那样有责任心。

这样一来, 张庆涛种菜的成本居高不下, 和市场上的菜比起来, 既没有价格上的优势, 和高档市场比起来, 又没有品牌优势。 销量就逐渐地萎缩了。

张庆涛无奈之下, 转手了蔬菜种植基地, 将14家专卖店全都关了。 此时, 他辛苦打拼赚来的300多万元全部赔光, 还欠了银行几十万。

张庆涛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做生意的料儿, 没想到损失这么惨重。 他“闭门”一个月, 总结了失败原因:一是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他们不拿农场当自己的;二是没有自己的品牌。

创立“山后韭菜”品牌 调动农民积极性

张庆涛意识到:近年来,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 安全无公害的有机蔬菜产业成了备受关注的朝阳产业, 几乎所有投入的人都在赚钱。 这次失败之后, 他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和农民打成一片? 二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品牌? 带着疑问, 张庆涛四处考察, 汲取成功经验, 最终决定创立 “山后人家·有机农场”。

2010年, 张庆涛成立了青岛杰丰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主打“山后韭菜” 品牌。 这一次, 张庆涛大胆的从农民手中流转了300亩土地, “返聘” 种植韭菜经验丰富的农民回来种菜。 “我仍然让农户在自家土地上种韭菜, 不用他们投入一分钱, 但条件是必须按照我的方法种韭菜。 ”张庆涛说。

当地老百姓都知道: 种一亩韭菜的收益为7000元左右。 但张庆涛给他们支付租金, 再以高于市场价格20%-30%的价格回收韭菜, 一亩地纯收入达1.5万元, 农民自然愿意过来。

把握两大契机 “山后”有机韭菜走俏市场

2010年, 张庆涛的无公害韭菜基地刚刚建立, “毒韭菜”事件爆发了, 韭菜的农药残留备受“诟病”, 很多人不敢吃了。 张庆涛觉得这是个机会:“韭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食用的, 即使很多人‘闻韭菜色变’, 市场需求也肯定不小, 事件反而会成为有机韭菜发展的契机。 ”

张庆涛主动邀请质检部门对他的韭菜进行检测, 又把检测报告提供给媒体, 邀请他们参观。 经媒体报道, 他的韭菜成了焦点, 经销商们纷纷找上门来。

“山后韭菜” 能在短期内打响品牌, 除了把握好时机外, 本身还具有3方面的优势:

1.具有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 张庆涛的韭菜基地坐落在青岛市董家山后村, 这里种植的韭菜具有天然优势:土壤儿是红土, 含钾量特别高, 适宜韭菜生长, 而且韭菜特别好吃。

2.纯绿色食品。 张庆涛种的韭菜没有打农药。 为防地蛆, 他将蓖麻饼、花椒饼按照一定比例混入土壤中, 同时还在高处挂防虫灯, 低处用糖醋酒液和粘虫板, 从而保证了韭菜生长过程中不打药。 为了让山后韭菜的口感更好, 他还用成本高昂的豆饼、沼渣作为肥料。

3.一年一茬韭菜, 品质优越。 一般农户的韭菜一年至少要割二到三茬。 但张庆涛的韭菜一年只收割一茬。 这样韭菜长出来特别粗壮, 比筷子都粗, 叶片宽厚、汁多, 叶子有肉肉的感觉。

就这样, 张庆涛的绿色、无公害、有机营养的“山后韭菜”被大家熟知。 张伟是青岛市中高端超市蔬菜供应商, 他找到张庆涛参观基地后, 要求代理他的韭菜, 而张庆涛却拒绝了。 “我出价高, 又有好的销售渠道, 他为什么不卖呢? ”

原来, 不卖韭菜是让可以上市韭菜继续生长, 到了十月份天气变冷之后, 叶子开始枯萎了, 积蓄在韭菜叶子中的养分回流到根里, 这时候把枯叶子割掉, 经过45天-50天的生长期, 到年前长出头一茬最新鲜的韭菜, 以供应年前市场。 “俗话说六月韭菜路边仍, 到了年底韭菜是越来越稀罕, 特别是过年包饺子, 借着节前这个市场, 肯定一推就能火。 ”张庆涛决定把上市时间定在春节前, 满足北方过年时包韭菜饺子的传统。

在包装时, 张庆涛只留下35-45厘米长的韭菜。 “韭菜短, 味儿就没有那么浓郁。 超过48厘米, 叶子老, 吃起来就不那么清脆。 ”2010底, 张庆涛把韭菜打进了青岛、济南等地的中高端超市。

2011年末, 第一茬山后韭菜上市, 供应到麦凯乐、佳世客以及海信等超市, 价格从预期的十几块钱二十块钱, 被炒到了每公斤68元, 当年的销售额突破了300万元。 2012年, 新鲜上市的 “山后韭菜”达每斤78元, 仍然供不应求, 年销售额超过800万。

上一篇:角色之变下一篇:英汉被动句